魔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5:35:37

魔术范文篇1

一、基于魔术而享有的权利

1.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根据该条例,魔术属于杂技艺术作品的下位概念,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魔术表演者借助具体道具,按照一定设计将不同的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出来,若该设计具有独创性,且符合作品的实质要件,那么可认定其设计为魔术作品。魔术的最初设计者享有作者的人身权及财产权,未经“最初设计者”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完全相同或实质相同的魔术表演,可能构成对“魔术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魔术师表演所采用的操作步骤、流程环节就是著作权法要保护的客体。换言之,可以把魔术师的表演流程具体化为几个核心关键动作,这是受保护的,其他魔术师不得照搬。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魔术师就不能再表演相同魔术了,若魔术师的表演连桥段都一模一样,那完全相同的流程很可能构成抄袭。

2.不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商业秘密有相对的主体,通常是与权利人签有保密协议而事先已知晓其秘密内容。从目前魔术在知识产权方面出现的问题看,主要是同行再现表演,同行揭秘和大众揭秘。而这三者都不属于商业秘密层面上权利人之相对方。同行再现表演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该同行魔术师是凭自己对魔术的钻研而琢磨出某种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然后将其在大众面前表演,这并不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其二是该同行再现表演魔术并不是靠自己的钻研与琢磨而获取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而是通过知悉手法的第三人或自己违反与著作权人签订的保密协议而非法获取,此时,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秘密性、实用性和经济利益性,该同行此时对魔术的再现,显然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再看同行揭秘,魔术师间互揭玄机即谈不上侵犯著作权,也不侵犯商业秘密。只是一个魔术师基于自己的理解指出了其他魔术师在表演中采用的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表演思想,他对另一个魔术师拥有的商业秘密不负有保密义务,揭秘行为完全是自己依据魔术表演原理对他人的魔术表演进行的合理推测,所以,魔术师间互揭玄机至多算是违反职业道德。对于大众揭秘,若网友并非从非法渠道获悉魔术表演背后的秘密,而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逆向推演出魔术的玄机,不能算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更无从谈起。若揭秘者事先已知悉相关魔术的秘密,并在与权利人签订有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仍将魔术秘密公之于众或透露给他人,或者揭秘者从权利人处窃取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相关秘密后再公之于众,则无疑侵犯其商业秘密。

3.令卜接权。魔术作为作品,当然可以被外在所表现,而当其被表演时,则会与著作权法中的邻接权发生关系。首先看表演者权,即表演者基于著作权法第37条所享有的一系列人身及财产权利。若魔术作品的作者授权第三人表演该魔术,那么该表演者即享有表演者权。但实际上,魔术的作者通常就是魔术的表演者,而且基于魔术通过神秘而博取大众眼球的性质,魔术的作者通常不会将该作品授权于他人表演,但也不排除例外情况。其次是录像制品者权,对于首次录制魔术表演的人,其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如刘谦在央视春晚的魔术,如果他是首次向公众演出,那么中央电视台便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及广播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据此,广播电视台卫视,播放制作魔术节目,享有广播权。

二、基于魔术道具而享有的权利

1.专利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若产品或方法符合专利法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可以申请专利。具体到魔术道具,即专利人享有魔术道具生产、销售和魔术表演的独占权。但魔术的生命在于其神秘性,与专利法要求的公开性相去甚远,因此,专利保护不是最佳选项。

2.商业秘密。魔术道具隐藏的玄机具有秘密性,完全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寻求法律保护。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魔术师可以禁止他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其商业秘密,也可以禁止他人披露和使用,但是魔术师不能以商业秘密的拥有者自居,禁止他人独自研发出具有相同玄机的魔术道具。

三、魔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不明确具体。我国将魔术纳人到杂技作品的范畴予以保护,但杂技本身是没有秘密可言的,相反还鼓励其他同行对其中的高难技巧动作进行模仿,但对于魔术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未明确作具体的规定。

魔术范文篇2

论文摘要:魔术艺术的知识产权涉及诸多层面,它的艺术综合性又决定了其受法律保护的多重性和交叉性。目前我国立法对此规定的不明确具体,导致了实践中出现此种侵权行为时较难认定。

魔术是一门集表演、表演者、表演者造型、魔术道具、魔术名称、舞台、灯光及音乐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法律角度讲,魔术是一个含有多重著作权的作品,魔术表演的设计者、表演者、道具设计者和魔术表演现场音乐创作者均对魔术节目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应当享有各自的著作权利。本文仅就争议颇多的魔术设计者、魔术表演者、道具设计者的权利作简要论述。

一、基于魔术而享有的权利

1.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根据该条例,魔术属于杂技艺术作品的下位概念,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魔术表演者借助具体道具,按照一定设计将不同的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出来,若该设计具有独创性,且符合作品的实质要件,那么可认定其设计为魔术作品。魔术的最初设计者享有作者的人身权及财产权,未经“最初设计者”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完全相同或实质相同的魔术表演,可能构成对“魔术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魔术师表演所采用的操作步骤、流程环节就是著作权法要保护的客体。换言之,可以把魔术师的表演流程具体化为几个核心关键动作,这是受保护的,其他魔术师不得照搬。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魔术师就不能再表演相同魔术了,若魔术师的表演连桥段都一模一样,那完全相同的流程很可能构成抄袭。

2.不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商业秘密有相对的主体,通常是与权利人签有保密协议而事先已知晓其秘密内容。从目前魔术在知识产权方面出现的问题看,主要是同行再现表演,同行揭秘和大众揭秘。而这三者都不属于商业秘密层面上权利人之相对方。同行再现表演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该同行魔术师是凭自己对魔术的钻研而琢磨出某种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然后将其在大众面前表演,这并不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其二是该同行再现表演魔术并不是靠自己的钻研与琢磨而获取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而是通过知悉手法的第三人或自己违反与著作权人签订的保密协议而非法获取,此时,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秘密性、实用性和经济利益性,该同行此时对魔术的再现,显然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再看同行揭秘,魔术师间互揭玄机即谈不上侵犯著作权,也不侵犯商业秘密。只是一个魔术师基于自己的理解指出了其他魔术师在表演中采用的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表演思想,他对另一个魔术师拥有的商业秘密不负有保密义务,揭秘行为完全是自己依据魔术表演原理对他人的魔术表演进行的合理推测,所以,魔术师间互揭玄机至多算是违反职业道德。对于大众揭秘,若网友并非从非法渠道获悉魔术表演背后的秘密,而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逆向推演出魔术的玄机,不能算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更无从谈起。若揭秘者事先已知悉相关魔术的秘密,并在与权利人签订有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仍将魔术秘密公之于众或透露给他人,或者揭秘者从权利人处窃取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相关秘密后再公之于众,则无疑侵犯其商业秘密。

3.令卜接权。魔术作为作品,当然可以被外在所表现,而当其被表演时,则会与著作权法中的邻接权发生关系。首先看表演者权,即表演者基于著作权法第37条所享有的一系列人身及财产权利。若魔术作品的作者授权第三人表演该魔术,那么该表演者即享有表演者权。但实际上,魔术的作者通常就是魔术的表演者,而且基于魔术通过神秘而博取大众眼球的性质,魔术的作者通常不会将该作品授权于他人表演,但也不排除例外情况。其次是录像制品者权,对于首次录制魔术表演的人,其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如刘谦在央视春晚的魔术,如果他是首次向公众演出,那么中央电视台便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及广播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据此,广播电视台卫视,播放制作魔术节目,享有广播权。

二、基于魔术道具而享有的权利

1.专利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若产品或方法符合专利法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可以申请专利。具体到魔术道具,即专利人享有魔术道具生产、销售和魔术表演的独占权。但魔术的生命在于其神秘性,与专利法要求的公开性相去甚远,因此,专利保护不是最佳选项。

2.商业秘密。魔术道具隐藏的玄机具有秘密性,完全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寻求法律保护。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魔术师可以禁止他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其商业秘密,也可以禁止他人披露和使用,但是魔术师不能以商业秘密的拥有者自居,禁止他人独自研发出具有相同玄机的魔术道具。

三、魔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不明确具体。我国将魔术纳人到杂技作品的范畴予以保护,但杂技本身是没有秘密可言的,相反还鼓励其他同行对其中的高难技巧动作进行模仿,但对于魔术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未明确作具体的规定。

魔术范文篇3

关键词:魔术;魔术揭秘;魔术道具;表演者;知识产权保护

魔术是一门集表演、表演者、表演者造型、魔术道具、魔术名称、舞台、灯光及音乐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法律角度讲,魔术是一个含有多重著作权的作品,魔术表演的设计者、表演者、道具设计者和魔术表演现场音乐创作者均对魔术节目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应当享有各自的著作权利。本文仅就争议颇多的魔术设计者、魔术表演者、道具设计者的权利作简要论述。

一、基于魔术而享有的权利

1.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根据该条例,魔术属于杂技艺术作品的下位概念,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魔术表演者借助具体道具,按照一定设计将不同的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出来,若该设计具有独创性,且符合作品的实质要件,那么可认定其设计为魔术作品。魔术的最初设计者享有作者的人身权及财产权,未经“最初设计者”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完全相同或实质相同的魔术表演,可能构成对“魔术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魔术师表演所采用的操作步骤、流程环节就是著作权法要保护的客体。换言之,可以把魔术师的表演流程具体化为几个核心关键动作,这是受保护的,其他魔术师不得照搬。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魔术师就不能再表演相同魔术了,若魔术师的表演连桥段都一模一样,那完全相同的流程很可能构成抄袭。

2.不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商业秘密有相对的主体,通常是与权利人签有保密协议而事先已知晓其秘密内容。从目前魔术在知识产权方面出现的问题看,主要是同行再现表演,同行揭秘和大众揭秘。而这三者都不属于商业秘密层面上权利人之相对方。同行再现表演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该同行魔术师是凭自己对魔术的钻研而琢磨出某种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然后将其在大众面前表演,这并不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其二是该同行再现表演魔术并不是靠自己的钻研与琢磨而获取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而是通过知悉手法的第三人或自己违反与著作权人签订的保密协议而非法获取,此时,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秘密性、实用性和经济利益性,该同行此时对魔术的再现,显然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再看同行揭秘,魔术师间互揭玄机即谈不上侵犯著作权,也不侵犯商业秘密。只是一个魔术师基于自己的理解指出了其他魔术师在表演中采用的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表演思想,他对另一个魔术师拥有的商业秘密不负有保密义务,揭秘行为完全是自己依据魔术表演原理对他人的魔术表演进行的合理推测,所以,魔术师间互揭玄机至多算是违反职业道德。对于大众揭秘,若网友并非从非法渠道获悉魔术表演背后的秘密,而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逆向推演出魔术的玄机,不能算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更无从谈起。若揭秘者事先已知悉相关魔术的秘密,并在与权利人签订有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仍将魔术秘密公之于众或透露给他人,或者揭秘者从权利人处窃取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相关秘密后再公之于众,则无疑侵犯其商业秘密。

3.令卜接权。魔术作为作品,当然可以被外在所表现,而当其被表演时,则会与著作权法中的邻接权发生关系。首先看表演者权,即表演者基于著作权法第37条所享有的一系列人身及财产权利。若魔术作品的作者授权第三人表演该魔术,那么该表演者即享有表演者权。但实际上,魔术的作者通常就是魔术的表演者,而且基于魔术通过神秘而博取大众眼球的性质,魔术的作者通常不会将该作品授权于他人表演,但也不排除例外情况。其次是录像制品者权,对于首次录制魔术表演的人,其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如刘谦在央视春晚的魔术,如果他是首次向公众演出,那么中央电视台便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及广播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据此,广播电视台卫视,播放制作魔术节目,享有广播权。

二、基于魔术道具而享有的权利

1.专利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若产品或方法符合专利法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可以申请专利。具体到魔术道具,即专利人享有魔术道具生产、销售和魔术表演的独占权。但魔术的生命在于其神秘性,与专利法要求的公开性相去甚远,因此,专利保护不是最佳选项。

2.商业秘密。魔术道具隐藏的玄机具有秘密性,完全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寻求法律保护。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魔术师可以禁止他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其商业秘密,也可以禁止他人披露和使用,但是魔术师不能以商业秘密的拥有者自居,禁止他人独自研发出具有相同玄机的魔术道具。

三、魔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不明确具体。我国将魔术纳人到杂技作品的范畴予以保护,但杂技本身是没有秘密可言的,相反还鼓励其他同行对其中的高难技巧动作进行模仿,但对于魔术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未明确作具体的规定。

魔术范文篇4

一、数字化时代魔术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视觉化形式提升节目观赏性

魔术表现的是幻象,但其表现形式却是建立在真实时空的真实物品之上的,因此也是真实的。然而,新媒体背景下,魔术也出现了镜头化、视觉化的特点。传统魔术表演需依托现场,而视频只能作为现场表演的记录。所以当魔术作品出现在剧场屏幕、电视镜头或者网络平台上时,可以实现跨媒体叙事,加深观众对作品的理解。故而视频时代的魔术,可以完全依靠镜头完成,如YouTube上创作者“男巫ZachKing”的作品,就是依靠剪辑和特技来实现奇幻效果。虽然这类魔术的视觉效果会更加显著,对受众的感官冲击也更为强烈,但是对于视频后期手段的使用也引发了魔术界的争议。有研究者认为,拍摄下来的影片由于视野受到限制,且并非有观众在场,因而不能称之为魔术表演。此外,视频魔术打破了以往的线性叙事思维,表演无需布景、铺垫,镜头所到之处表演即刻开始,镜头切走表演随即结束,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魔术效果的展现。然而,这类魔术往往较难进行完整的现场表演,因此具有更多的虚拟性。依靠剪辑、运镜等技巧的视频魔术也因此陷入了视觉效果极强却难以进行实战的悖论当中。

(二)多媒体技术增强文化交融性

不管是现场表演的魔术还是视频魔术,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随着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发展,技术与魔术的配合使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融进一步增强。在舞台魔术、近景魔术中,VR、AR等技术已成为魔术师创造幻境的重要手段。如2017年江苏卫视推出的魔幻综艺节目《超凡魔术师》中,多位国内外魔术师都曾借助AR来增强表演的美感;2018年央视春晚,魔术师蔡威泽也是通过声光电和全息投影技术实现了魔术的表演效果。在视频魔术中,魔术动作往往与背景音乐的节奏相配合,字幕、特效的使用也比较普遍。实际上,魔术历来与舞蹈、杂技、音乐、古典文学等艺术元素紧密相融,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魔术的创作将更加丰富多元。此外,动画、游戏、电影等艺术元素也不断融入魔术表演,魔术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结合将更加深入和灵活。

(三)新型变现渠道强化商业性

对魔术从业者来说,其收入来源主要依赖票务出售、出场费以及道具销售。在网络平台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魔术师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碎片化、多媒体化的表演片段,积攒人气,为现场表演引流。在道具营销方面,以往观众需要先观看表演才能知晓某种道具,而数字传播时代的网友则可以直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了解各种新型道具。文字、图片相辅相成的推广方式为道具赋予了更多想象空间,日益精美的演示视频使道具的效果展示更加全面,魔术道具的销售能量被激活,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魔术产业的发展和道具的创新。此外,网络直播也进一步拓展了魔术从业者的变现模式,如著名魔术师刘谦就在腾讯视频出品的《鹅外惊喜》节目中担任固定主播,通过魔术表演吸引魔术爱好者以及普通网友的关注并进行商品带货。可见,数字传播背景下魔术行业的商业性得到了进一步释放。

(四)深度互动模式塑造多元性

在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移动互联网终端上,魔术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在网络中,他们不仅是魔术师,也是网红、明星。弹幕、评论、打赏等社交元素的运用可以不断拉近魔术师与观众的距离,增强魔术爱好者的关注粘性,并有助于吸引圈外的受众参与交流。同时,剧场屏幕、电视镜头、网络平台之间的跨媒介互动,也为魔术师多元角色定位的转移和流动提供了灵活性。抖音创作者“高雨田大魔王”成功登陆浙江卫视《请吃饭的姐姐》、江苏卫视《点赞!达人秀》等节目,在网红的基础上强化了自己作为魔术师的身份;知名魔术师刘谦、简伦廷加盟B站,加拿大知名魔术师申林运营Instagram(国外的社交平台),也成功实现了从魔术师到网红的角色转型。“魔术师”“网红”“明星”等多重角色定位相互交织,促使魔术从业者在身份认知、业务范围、工作方式等多个方面实现拓展和创新。除此之外,传播者与受众、媒介与媒介之间的深度交互还有利于草根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从而为魔术行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二、关于数字化时代魔术艺术发展的思考

(一)视频编辑技术丧失神秘感

不管视频魔术究竟算不算真正的魔术,视频编辑技术的使用都确实丰富了魔术效果的呈现方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修饰、掩盖了表演的瑕疵,有助于魔术师、创作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具视觉冲击力的魔术作品。然而,剪辑技术的滥用也容易使观众形成对魔术的误解。与心灵魔术、预言魔术中观众认为“有托”的心理相类似,一旦表演或作品中出现视觉冲击力较强的魔术效果,观众便容易想当然地以“剪辑”“特效”“电子屏幕”等概念加以解释,这不仅会极大地损害魔术的神秘感,还可能挫伤魔术创作者和道具生产者的积极性。

(二)非线性逻辑破坏行业伦理

根据魔术界的萨斯顿三原则,在魔术表演前,演出者绝不能透露接下来的表演内容;魔术师不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同一批观众第二次表演相同的魔术;魔术表演过后,魔术师绝不能向观众透露魔术的秘密。但在数字传播时代,信息的呈现遵循着非线性逻辑,观众在观看魔术视频时可以随意通过快进、或以倍速来调整进度,魔术作品也可以在演出后随时重播、慢放,并通过视频软件逐帧分解,魔术的秘密在此基础上也更容易被破解。这种非线性逻辑带来的影响在客观上对魔术界的行业伦理造成了破坏,虽然这些变化不在魔术师的可控范围之内,但魔术界依然有必要对此做出回应,如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积极倡导受众形成正确的欣赏方式,引导大众形成对魔术行业规范的尊重意识。此外还应推动魔术作品版权保护工作的落实,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推动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和立法保护。

(三)视觉化趋势削弱文化属性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即艺术不应仅作为感性的对象,也应具有理性因素,使心灵受其感动,从而得到某种满足。魔术效果虽然是非真实的,但表演中所传递的精神理念却并非是虚拟的、空白的。如《超凡魔术师》中郭汛杰的作品《丝路》,通过投影技术营造视觉幻象,其内涵却是表现对中华文化的弘扬。不过,新媒体艺术过分重视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运用,忽略作品与人的内在关联,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数字传播时代视觉化艺术的兴起往往是以削弱精神属性为代价的,一些作品过分追求感官刺激,强调炫技而淡化了文化内涵,导致部分内容出现了浅薄空洞、意境不高的现象。而魔术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辨性,媒体技术配合下的视觉化魔术拥有生成文化意义、引发受众共鸣的潜力,注重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将有助于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感知体验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四)泛化主体凸显行业隐忧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降低了用户自我展演的门槛,在其赋能下,越来越多的民间魔术师、草根创作者依靠流量的助推建立起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在魔术新秀获得更多发展通道的同时,流量效应也催生出了一堆人才泡沫,部分手法、演技不过硬的魔术师过于容易地获得走红机会,不利于魔术产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还会使魔术秘密暴露于网友面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除了表演主体,魔术的接受群体也在数字时代不断泛化,部分魔术节目、道具营销为了迎合普通受众的需求,刻意向“无手法”“入门快”等方向倾斜,这不利于民众形成正确而深入的魔术观。其实,魔术的内核离不开戏剧表演,而对于这类需要一定欣赏门槛的艺术类型来说,观众并非越多越好。因此,与其追求数量上的“多”,深耕核心受众并在此基础上满足“头部”市场外的“长尾”需求,才是魔术产业健康发展的合理路径。

三、结语

魔术范文篇5

关键词:魔术;魔术揭秘;魔术道具;表演者;知识产权保护

魔术是一门集表演、表演者、表演者造型、魔术道具、魔术名称、舞台、灯光及音乐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法律角度讲,魔术是一个含有多重著作权的作品,魔术表演的设计者、表演者、道具设计者和魔术表演现场音乐创作者均对魔术节目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应当享有各自的著作权利。本文仅就争议颇多的魔术设计者、魔术表演者、道具设计者的权利作简要论述。

一、基于魔术而享有的权利

1.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根据该条例,魔术属于杂技艺术作品的下位概念,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魔术表演者借助具体道具,按照一定设计将不同的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出来,若该设计具有独创性,且符合作品的实质要件,那么可认定其设计为魔术作品。魔术的最初设计者享有作者的人身权及财产权,未经“最初设计者”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完全相同或实质相同的魔术表演,可能构成对“魔术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魔术师表演所采用的操作步骤、流程环节就是著作权法要保护的客体。换言之,可以把魔术师的表演流程具体化为几个核心关键动作,这是受保护的,其他魔术师不得照搬。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魔术师就不能再表演相同魔术了,若魔术师的表演连桥段都一模一样,那完全相同的流程很可能构成抄袭。

2.不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商业秘密有相对的主体,通常是与权利人签有保密协议而事先已知晓其秘密内容。从目前魔术在知识产权方面出现的问题看,主要是同行再现表演,同行揭秘和大众揭秘。而这三者都不属于商业秘密层面上权利人之相对方。同行再现表演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该同行魔术师是凭自己对魔术的钻研而琢磨出某种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然后将其在大众面前表演,这并不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其二是该同行再现表演魔术并不是靠自己的钻研与琢磨而获取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而是通过知悉手法的第三人或自己违反与著作权人签订的保密协议而非法获取,此时,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秘密性、实用性和经济利益性,该同行此时对魔术的再现,显然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再看同行揭秘,魔术师间互揭玄机即谈不上侵犯著作权,也不侵犯商业秘密。只是一个魔术师基于自己的理解指出了其他魔术师在表演中采用的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表演思想,他对另一个魔术师拥有的商业秘密不负有保密义务,揭秘行为完全是自己依据魔术表演原理对他人的魔术表演进行的合理推测,所以,魔术师间互揭玄机至多算是违反职业道德。对于大众揭秘,若网友并非从非法渠道获悉魔术表演背后的秘密,而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逆向推演出魔术的玄机,不能算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更无从谈起。若揭秘者事先已知悉相关魔术的秘密,并在与权利人签订有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仍将魔术秘密公之于众或透露给他人,或者揭秘者从权利人处窃取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相关秘密后再公之于众,则无疑侵犯其商业秘密。

3.令卜接权。魔术作为作品,当然可以被外在所表现,而当其被表演时,则会与著作权法中的邻接权发生关系。首先看表演者权,即表演者基于著作权法第37条所享有的一系列人身及财产权利。若魔术作品的作者授权第三人表演该魔术,那么该表演者即享有表演者权。但实际上,魔术的作者通常就是魔术的表演者,而且基于魔术通过神秘而博取大众眼球的性质,魔术的作者通常不会将该作品授权于他人表演,但也不排除例外情况。其次是录像制品者权,对于首次录制魔术表演的人,其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如刘谦在央视春晚的魔术,如果他是首次向公众演出,那么中央电视台便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及广播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据此,广播电视台卫视,播放制作魔术节目,享有广播权。

二、基于魔术道具而享有的权利

1.专利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若产品或方法符合专利法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可以申请专利。具体到魔术道具,即专利人享有魔术道具生产、销售和魔术表演的独占权。但魔术的生命在于其神秘性,与专利法要求的公开性相去甚远,因此,专利保护不是最佳选项。

2.商业秘密。魔术道具隐藏的玄机具有秘密性,完全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寻求法律保护。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魔术师可以禁止他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其商业秘密,也可以禁止他人披露和使用,但是魔术师不能以商业秘密的拥有者自居,禁止他人独自研发出具有相同玄机的魔术道具。

三、魔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不明确具体。我国将魔术纳人到杂技作品的范畴予以保护,但杂技本身是没有秘密可言的,相反还鼓励其他同行对其中的高难技巧动作进行模仿,但对于魔术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未明确作具体的规定。

魔术范文篇6

关键词:魔术;魔术揭秘;魔术道具;表演者;知识产权保护

魔术是一门集表演、表演者、表演者造型、魔术道具、魔术名称、舞台、灯光及音乐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法律角度讲,魔术是一个含有多重著作权的作品,魔术表演的设计者、表演者、道具设计者和魔术表演现场音乐创作者均对魔术节目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应当享有各自的著作权利。本文仅就争议颇多的魔术设计者、魔术表演者、道具设计者的权利作简要论述。

一、基于魔术而享有的权利

1.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根据该条例,魔术属于杂技艺术作品的下位概念,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魔术表演者借助具体道具,按照一定设计将不同的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出来,若该设计具有独创性,且符合作品的实质要件,那么可认定其设计为魔术作品。魔术的最初设计者享有作者的人身权及财产权,未经“最初设计者”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完全相同或实质相同的魔术表演,可能构成对“魔术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魔术师表演所采用的操作步骤、流程环节就是著作权法要保护的客体。换言之,可以把魔术师的表演流程具体化为几个核心关键动作,这是受保护的,其他魔术师不得照搬。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魔术师就不能再表演相同魔术了,若魔术师的表演连桥段都一模一样,那完全相同的流程很可能构成抄袭。

2.不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商业秘密有相对的主体,通常是与权利人签有保密协议而事先已知晓其秘密内容。从目前魔术在知识产权方面出现的问题看,主要是同行再现表演,同行揭秘和大众揭秘。而这三者都不属于商业秘密层面上权利人之相对方。同行再现表演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该同行魔术师是凭自己对魔术的钻研而琢磨出某种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然后将其在大众面前表演,这并不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其二是该同行再现表演魔术并不是靠自己的钻研与琢磨而获取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而是通过知悉手法的第三人或自己违反与著作权人签订的保密协议而非法获取,此时,魔术的核心手法、技巧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秘密性、实用性和经济利益性,该同行此时对魔术的再现,显然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再看同行揭秘,魔术师间互揭玄机即谈不上侵犯著作权,也不侵犯商业秘密。只是一个魔术师基于自己的理解指出了其他魔术师在表演中采用的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表演思想,他对另一个魔术师拥有的商业秘密不负有保密义务,揭秘行为完全是自己依据魔术表演原理对他人的魔术表演进行的合理推测,所以,魔术师间互揭玄机至多算是违反职业道德。对于大众揭秘,若网友并非从非法渠道获悉魔术表演背后的秘密,而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逆向推演出魔术的玄机,不能算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更无从谈起。若揭秘者事先已知悉相关魔术的秘密,并在与权利人签订有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仍将魔术秘密公之于众或透露给他人,或者揭秘者从权利人处窃取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相关秘密后再公之于众,则无疑侵犯其商业秘密。

3.令卜接权。魔术作为作品,当然可以被外在所表现,而当其被表演时,则会与著作权法中的邻接权发生关系。首先看表演者权,即表演者基于著作权法第37条所享有的一系列人身及财产权利。若魔术作品的作者授权第三人表演该魔术,那么该表演者即享有表演者权。但实际上,魔术的作者通常就是魔术的表演者,而且基于魔术通过神秘而博取大众眼球的性质,魔术的作者通常不会将该作品授权于他人表演,但也不排除例外情况。其次是录像制品者权,对于首次录制魔术表演的人,其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如刘谦在央视春晚的魔术,如果他是首次向公众演出,那么中央电视台便享有录像制品者权及广播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4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据此,广播电视台卫视,播放制作魔术节目,享有广播权。

二、基于魔术道具而享有的权利

1.专利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若产品或方法符合专利法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可以申请专利。具体到魔术道具,即专利人享有魔术道具生产、销售和魔术表演的独占权。但魔术的生命在于其神秘性,与专利法要求的公开性相去甚远,因此,专利保护不是最佳选项。

2.商业秘密。魔术道具隐藏的玄机具有秘密性,完全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寻求法律保护。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魔术师可以禁止他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其商业秘密,也可以禁止他人披露和使用,但是魔术师不能以商业秘密的拥有者自居,禁止他人独自研发出具有相同玄机的魔术道具。

三、魔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不明确具体。我国将魔术纳人到杂技作品的范畴予以保护,但杂技本身是没有秘密可言的,相反还鼓励其他同行对其中的高难技巧动作进行模仿,但对于魔术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未明确作具体的规定。

魔术范文篇7

关键词:科学魔术;小学科学;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

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于一体的学科,其本身充满趣味性。科学课堂所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具有活泼开朗、性格外向、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同时,小学阶段是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寻找一种能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保持较高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科学魔术教学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的方法。

1应用科学魔术实验进行课堂导入

小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往往较为吵闹,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让他们完全静下来,这是由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特点所致。然而,天生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性格,也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笔者决定从这一方面入手,将科学魔术应用于课堂导入,以便能创设教学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时,笔者用“神秘信件”这一科学魔术进行课堂导入。科学魔术方案如下:笔者在上课前一天用毛笔蘸米糊或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使白纸不留下字迹。在上课时,将白纸拿出来,对学生说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科学魔术,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碘液喷洒在白纸上,使原本无字的白纸上显现出了蓝黑色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既兴奋又惊讶。笔者趁机问大家:“为什么白纸上出现了字?”同时告诉学生,待学习本节知识后就能揭晓“神秘信纸”的奥秘。运用科学魔术进行课堂导入,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将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同时,创设教学情境可节省进入课堂所需时间,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应用科学魔术实验进行课堂教学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想像力[1]。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科学魔术实验,促其动手参与,以便亲身体会科学魔术实验的魅力。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它们吸水吗”一课为例,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科学魔术实验“小花开了”和“会变色的花朵”。笔者先在讲台上说明实验步骤和做法,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4~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装有2/3体积水的透明水槽、4张不同颜色的纸和一朵用纸巾制作的有花柄的白花。首先进行第一个科学魔术实验“小花开了”。将4张不同颜色的纸折成教师指定的“未盛开的花”的形状,然后将“未盛开的花”放在水槽中,很快学生就观察到花瓣张开了。然后进行第二个科学魔术实验“会变色的花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笔者再将颜料滴入水槽中,变成有颜色的水。学生将白花的花柄插在水槽中(注意水槽中水的高度约为花柄长度的1/3),此时学生会观察到有颜色的水会沿着花柄慢慢往上浸,直至把整个花朵染色。最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和讨论这两个科学魔术实验的奥秘。学生分组进行有趣的科学魔术实验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精神,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积累了认知事物的经验。学生在科学魔术实验的探究过程中,理解了科学知识,领悟了科学思想,学习了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慢慢形成。

3将科学魔术实验布置为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的重要方式。而很多科学教师会为布置课后作业而烦恼,笔者将科学魔术布置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这类科学魔术往往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或是对生活中某些特殊现象的解释。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着重提出的理念和目标。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课程结束时,笔者表演了一个沉浮子魔术。当笔者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壁时,水瓶中由笔盖做成的沉浮子会从水面降落到水瓶底部;当笔者松开手时,沉浮子又从底部慢慢上升回到水面上。笔者将这个沉浮子魔术布置为课后作业,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沉浮子,再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并思考可以将沉浮子魔术应用于生活中的哪一方面。对于这类充满神奇和趣味的科学魔术,学生一般都会认真地去完成。当学生完成后,可以给爸爸妈妈表演科学魔术,体验成为魔术师的成就感。如果是难度较大的科学魔术,还可以让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完成。当科学魔术成为一个亲子活动时,就能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和父母合作的乐趣,培养亲子感情。将科学魔术作为课后作业,既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又能促进他们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4结语

利用科学魔术这一教学方法符合科学性原则,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科学魔术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是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科学魔术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思,并逐渐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和素养[3]。对于教师而言,精彩绝伦的科学魔术表演可以让教师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崇拜之情[4]。这样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自然也会爱上这门学科。这样的课堂将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从而增进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秦燕华.进行“魔术”实验激活化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2):150.

[3]姚国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9):55~56.

魔术范文篇8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自己试读一一读给你的朋友听(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评议——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来到了遥远的北方,真是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六、学生字

(一)记生字“呼、地、吹、雪、变”

1、齐读——指读

2、2、猜字游戏。

(二)写生字“冬、是”

1、讨论这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小组讨论)

2、观察范字“冬”,记住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学生练习写一遍:评议。

3、观察范字“是”,说说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上台写,学生评议,修改:学生练习写一遍。

七、小结。

教学反思与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对于从小生活在厦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他们没有感受过北方的冬天,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也不大了解北方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采集有关北方冬天的录像,让学生通过图像具体感知北方冬天的雪景、人们的活动及动物怎样过冬的情况。如在教学前播放一段“冬天的景色”录像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中进入冬天的情境,加上老师富有表情的解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北方冬天的神奇和美丽。当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美丽的冬景时都显得十分激动,他们告诉老师他们真想躺在“雪白的被子”上睡大觉,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想到北方去感受冬天。又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蛇和熊是怎样过冬的,从而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一回事。

二、抓住“趣”字展开教学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紧紧抓住“趣”字,围绕“魔术师变魔术”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如看完录像后让学生直接从课题中的“魔术师”导入,让学生展开质疑。也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冬天是个魔术师:还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是怎么变魔术的。看来孩子们的心已经被“神奇的魔术师”揪住,此时,他们一定很想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去发现。

魔术范文篇9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国魔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深圳欢乐谷作为华侨城集团新一代大型主题乐园,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最早将魔术、杂技、滑稽元素融入主题公园运营,打造以国际魔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活动体系,已有全球550余名国际魔术师及300多名国际滑稽师加盟演出,积累近1000名优秀魔术师资源。欢乐谷国际魔术节经过22年精心打造,已成为中国规模大、水平高的国际魔术盛会,形成全球顶级魔术节+原创魔术表演+专业魔术赛事+全园零距离魔术秀的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同时,努力搭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文化沟通的桥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化高质量发展。2014年,深圳欢乐谷在中国文联和中国杂技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与厚爱下,被授予“中国魔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创行业协会与企业合作创建文化产业基地的先河。作为中国杂协命名的“中国魔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欢乐谷通过“四大平台”的发展建设,在魔术市场编者按:2021年5月1日至5日,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在深圳欢乐谷举办。比赛期间举办了“中国魔术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滑稽创新创作研讨会”,有六位魔术界嘉宾和六位滑稽界嘉宾做了发言。本刊将分两期刊登他们的发言稿。本期刊登魔术界嘉宾的发言稿。培养与开拓、优秀魔术作品策划创新、中国魔术人才系统化培养、中国传统魔术文化展示和国内外魔术文化融合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魔术文化事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1.积极承办赛事活动,为中国传统魔术文化展示和国内外魔术文化融合交流搭建平台通过承办三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粤港澳台魔术交流大会、两岸四地大学生魔术大赛、“金魔童”少年魔术大赛,创办国际青年魔术师争霸赛等大规模赛事,为魔术节目展演、学术交流、新人培养提供平台,为推动魔术、杂技、滑稽艺术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坚持创新节庆活动,搭建魔术表演市场培养与开拓平台2019年,欢乐谷国际魔术节暨“欢乐谷杯”国际青年魔术大赛是规格高、规模大的一次赛事,首次实现全国欢乐谷连锁办节,赛事组织接轨国际专业水平。同时,全国40余家主流媒体全面报道,与腾讯、抖音展开深度合作,打造中国最强魔术短视频IP,提升了欢乐谷国际魔术节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著名魔术师刘谦作为该届欢乐谷国际魔术节形象大使“空降”深圳欢乐谷成为一位名誉员工。承办“壮丽七十年、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新中国杂技成就展巡展(深圳站)在深圳欢乐谷展出,进一步深化了欢乐谷的杂技文化氛围,提升了中国杂技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3.坚持魔术作品创作,打造优秀魔术作品策划创新平台自1999年《欢乐MD》开创中国魔术主题晚会先河以来,深圳欢乐谷结合时尚流行元素和深圳都市文化,通过不断升级改造,先后推出《梦幻深圳》《追梦》《幻城历险记》等大型原创魔术晚会,持续投入3亿元,累计演出超过1万余场,共接待海内外观众800多万人次,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赋能。在原创作品方面,《秀色》《大梦想+》《梦影》《魔力四射》《琴韵》等大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荣获广东省第九届鲁迅文学奖及亚洲大赛金奖、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银奖、中国杂技家协会荣誉金奖、粤港澳魔术大赛铜奖等多项大奖。4.坚持魔术人才培养,打造中国魔术人才系统化培养平台深圳欢乐谷不仅是国内外魔术师艺术交流及表演切磋的重要平台,也培养和发掘了众多国内知名魔术师,如刘谦、茹仙古丽、傅琰东、祖丽、艾合买、刘蓓、李军岭等。持续推动基地专业魔术人才培养作用,通过原创魔术晚会的创编,培养优秀青年魔术师从演员成功转型为编导,实现一专多能发展。与李宁魔术艺术学院签订魔术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魔术演艺人才实践基地,在实训课程、毕业实习、教师科研、人才培养、作品创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二、中国魔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思路

魔术范文篇10

关键词:美育;图画书;通识教育;《米罗的帽子魔术》;《走出荒园》

图画书文学、艺术意涵丰富,是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推进美育工作的重要依托。许多优秀的图画书呈现了丰富的人生样貌,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不同境遇,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成就。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使用图画书推进美育工作的着力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图画书中人生境地的多种文学呈现方式,体验独特而多样的审美情境,更深刻地体悟人的存在状态,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通识课程的美育功能。

一、面对自己的职业

思考人以何种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这是体悟人生境地的话题之一。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可以使用《米罗的帽子魔术》([美]乔恩•艾吉著,柳漾译)等图画书,带领学生去感知图画书的创作者如何呈现角色的人生轨迹,如何用形象化的方式思考面工作的态度。1.体会角色的不同。打开图画书《米罗的帽子魔术》,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魔术师米罗并不成功的职业生涯。米罗虽然是魔术师,但是并没有变魔术的技能,他的魔术表演非常糟糕,根本没有达到作为魔术师的基本表演要求;老板因此非常愤怒。濒临失业的米罗只好听从老板的命令,出城去抓兔子。读者此时对米罗是有一点儿失望的,因为他实在是辜负了“魔术师”的这个称号。坐一次回城的火车,米罗就把重要的魔术道具——帽子拿错了,一直等到回到剧场后台才发现。从米罗的行为及此书的绘画风格中,能感受到米罗的性格。粗粝的线条和色彩,都仿佛在不断地提醒着读者,米罗就是这么一个粗心大意的人,一个对待工作不用心的人,一个时时头脑空白、不能清醒地对待生活的人。在书的后半部分,不期而遇的大熊改变了米罗作为魔术师的工作生涯,也逐渐改变了米罗的生活轨迹。和魔术师米罗不同,大熊做事用心,因此,才能从兔子那儿学会了跳入帽子的技巧。大熊发现魔术师拿错了帽子,自己正在复杂、危险的处境中时,及时采取行动,去寻找魔术师。在魔术表演开幕之前,大熊安然地坐在了剧场的第一排,等待着魔术师的召唤。从米罗和大熊的对比中,读者能够感觉到,大熊是一个和魔术师米罗相对应的正面的存在,是真正意义上的魔术师。在通识课程教学中使用图画书《米罗的帽子魔术》,需要首先带领学生去体会书中角色的对比,让学生准确地找到情节线索,从而获得最直接的审美体验。这是进一步感知文学丰富深刻意涵的基础。2.感知人生意味。对大熊七百多次的成功表演,《米罗的帽子魔术》的创作者并没有细致描绘,而是采用了略写的手法。经过许多次的表演,尽管收获了成功,筋疲力竭的大熊却作出了回家休息的决定。没有眷恋繁华,也没有受到阻扰,疲惫的大熊坐在火车上,甚至都没有人感到惊奇。和刚刚来到城市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相比,大熊离开时很从容,了无牵挂。没来得及告诉米罗表演魔术的更多秘密,大熊就躺在洞里睡着了。冬眠是大熊自然的生理反应,显示出图画书创作者精妙的取材能力。更应该让学生看到,这一举动也是一种人生隐喻,显示了大熊入得其中又出得其外的豁达境界。书中,米罗从大熊那儿学会了魔术技能,学会了用意念去控制自己的骨头,这更预示着,在大熊的帮助下,米罗懂得了用心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进入了新的人生境界。杜威认为,“科学陈述意义,而艺术表现意义”[1]。图画书不仅呈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同时还蕴藏着深刻的意义。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了解图画书中的角色对比和基本情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体会情节所蕴含的更为丰富的人生意味,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达至更广阔的境地,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审美目标。

二、寻找人生的精神寄托

除了面对自己的工作,找到精神寄托,是体悟人生境地的另一个话题。精神上的寄托对人具有重要意义,既是人前行的情感动力,又能让人生更加完满。高校通识课程教学,要引领学生体会图画书表现和思考的关于人的精神寄托问题,图画书《走出荒园》的故事([美]布赖恩•莱斯著,常立译)就非常契合这一话题。1.体会走出精神困境的路径。图画书《走出荒园》,和“荒园”意象相契合的是,埃文家的庭院里的繁盛与荒芜景象的转变,是埃文精神状态变化的外在投射。阅读图画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体会埃文精神受到的困扰,随后再走出精神困境的过程,感悟荒园意象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埃文与家中的狗长久、和谐地共处的时候,精神是愉悦的。从书中所描绘的埃文与狗的生活中,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每一个画面中,都有埃文和狗的快乐模样。此时,庭院欣欣向荣,承载了人与狗共处的幸福时光,连画面上的天空都蓝得十分澄澈。而当狗死后,埃文十分悲伤,失去了精神寄托,陷入了精神困境。埃文因此无心打理自家的庭院,砍去了那些欣欣向荣的植物。埃文家的庭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荒园。这时可以带领学生去体会人的精神困境是如何出现的。当一株充满希望的绿色南瓜藤进入庭院时,画面上的颜色逐渐变得鲜亮了。埃文没有将其逐出荒园,这一举动其实在提醒我们,埃文已经开始走出精神困境。埃文将南瓜从幼苗培养成硕大果实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的心理疗救。当画面上出现巨大的南瓜果实时,文字和图像都让人感觉到埃文悲伤心情逐渐平复了。将图画书《走出荒园》应用于高校通识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庭院景观与埃文内心感受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好地理解埃文进入并走出精神困境的过程,感知走出荒园的寓意。范迪安认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人的智力系统也更多地展开了分门别类的研究,认识到理性思维和感性意识这两个方面的互补,才构成完善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2]。体会和感知图画书对埃文情感变化的形象化的呈现方式,并结合理性思维,学生就能更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人物走出精神困境的路径,并进一步思考走出精神困境的过程在人生中的意味。2.精神的传承。除了体会人的精神状态的外在投射,图画书《走出荒园》中还隐含着精神的代际传承的轨迹。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图画书中隐晦表现的不同角色之间的精神传承关系,从而更深切地理解人生的境地。埃文将死去的狗埋在了自己的庭院里,幼嫩的南瓜藤伸入庭院,那其实是狗的化身。只有读完整本图画书,看到藤上结出巨大的南瓜,并看到埃文用南瓜赢回的奖品居然是一只狗时,才恍然大悟。正是在南瓜及另一只狗的陪伴下,埃文才逐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重新有了精神的寄托。一只狗的离去作为埃文陷入精神困境的起因,而另一只狗的回归又成为埃文走出精神困境开始新生活的起点,图画书意味深长的结尾传递出精神代际传承的悠长意味。“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正是处于人类传统之中……实现儿童自我观念与人类历史、与图像文化的精神对话”[3]。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体会图画书角色的精神困境,体会角色之间精神传承的意味,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在各自生活及人类历史中的精神处境,给予情感上的温暖,鼓励读者走出各自的困境,勇敢而坚强地生活下去。这是美育的内涵之一,也是高校通识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结语

石中英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也应该考虑作为‘目的的人’;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今日的教育,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存在问题”[4]。通过对两本图画书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应用途径的分析,能够看到,图画书作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的内容,不应仅仅关注人的生存能力的提高,也应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致力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高建平认为,广义的美育“要培养心智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通过狭义的美育,实现广义的美育,通过艺术和审美的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5]。而戚志雯则指出,“美育是通识教育,或者说它本该是通识教育”[6]。美育和高校通识教育密切关联。在高校通识课程中,通过阅读图画书作品,能够带领学生见识文学所表现的丰富的人生样貌,领略文学本身的形式之美,思考与人的存在相关的真、善、美的问题,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范迪安.在美术教育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J].美术研究,2019(4).

[3]齐童巍.文化的图像转向与儿童文学的价值态度[J].少年儿童研究,2019(7).

[4]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

[5]高建平.从狭义的美育到广义的美育[N].中国文化报,2018-0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