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公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3:54:06

两公开

两公开范文篇1

“四议”:一是村党支部会提议。对村内重大事项,村党支部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二是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党支部的初步意见,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三是党员大会审议。对村“两委”商定的重大事项,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前,须把方案送交全体党员,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村民意见。四是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进行讨论表决。

“两公开”:一是决议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一律在村级活动场所和各村民小组村务公示栏公告,时间不少于7天。二是实施结果公开。决议事项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实施结果,接受党员和广大群众的评议监督。

为保障“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取得实效,××市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纳入党建工作整体布局,摆到突出位置,作为“三级联创”考评的主要内容;成立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简报、标语、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大意义,宣传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典型。三是提高人员素质,夯实工作基础。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方式,把政治素质高、愿意为农村服务的种植养殖大户、企业家培养成党员,选拔为村干部。四是狠抓落实,提高运用水平。要求各乡镇及各行政村在工作中紧密结合村级工作实际,坚持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挥最大效应。五是注重探索创新,促进深化完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干部或村干部座谈会,了解“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探讨解决的新办法;每年召开理论研讨会,从理论上不断丰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内涵。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融决策、管理、监督、落实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的自治作用,实现了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的有机融合,有力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推动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近年来,××市先后有46个“瘫、散、软”的村党支部,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改变了落后面貌,各项工作走到了全市前列。罗庄镇冯坡村是远近闻名的“瘫痪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村“两委”关系逐渐理顺,各种矛盾得到化解,现已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连续两年获得“红旗支部”称号。

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村里的重大事务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交由农民通过规范的程序自己议、自己定,使农民有了表达合法权益的正常渠道,一些长期困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近两年来,××市修筑“村村通”公路2300公里,57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油路或水泥路,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6亿元。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自觉讲方法、讲程序,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实现了党组织的意图和群众的意愿相统一。**年以来,××市农村信访量下降了74%,集体访、越级访下降了95%,村干部、党员违纪违法案件下降了95%。

推动了科学决策,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干部、党员、群众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减少了盲目决策、浪费资源、急功近利等违背科学发展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决策失误。腰店乡燕店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集思广益,确立了建设村级工业聚集区、发展粮油加工业的新思路。目前,该村已建成了入驻企业31家、年产值2.9亿元的村级工业园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市干群心齐气顺,干劲倍增,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由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大县。

××市推行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和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是基层建设的制度创新之举,是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如何保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顺利推行,××市的做法给我们不少的启示。

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顺利实施,必须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市在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把村党支部提议放在各项程序的首位,要求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由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意见,然后提交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使村党支部既是决策程序的启动者,又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具体流程的组织者和形成决策的推动者,从根本上保证了村党支部在领导本村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顺利实施,必须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市在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过程中,明确规定村党支部的提议事项必须经过党员大会民主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这两个程序,才能最后出台并实施,这就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既营造了和谐的决策环境,又为重大事项的实施赢得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支持。

两公开范文篇2

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步规范村级议事决策程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乡在农村基层中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逐渐实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组织施行。

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扩大基层民主,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有效途径;是转变作风,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全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化措施,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二、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总体要求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既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的自治作用,又实现了党的领导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的有机融合,是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创造性实践。全乡各党组织一定要站在加强基层党建、夯实执政基础,服务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高度,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提升村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强村级“两委”班子合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载体,作为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不断总结近年来推进农村民主自治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既要继承发展,又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内容和程序

(一)明确决策内容。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组织实施。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村建设规划的制定和村规民约的修订;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经营使用和分配以及村干部报酬标准的确定;农村低保和重大救灾、救济、救助款物的发放,以及其他应当民主决策的事项。

(二)规范决策程序。进入决策程序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1、村党支部会提议。村党支部对村内重大事项及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使提议符合上级要求,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2、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党支部提议的初步意见,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对意见分歧较大的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修改补充完善方案,形成商议案。

3、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审议。对村“两委”商定的重大事项,提交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召开党员议事会审议的,须提前将方案送交全体议事会成员,审议表决时,到会成员须超过总数的4/5,审议事项经到会人员半数以上同意后,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召开党员大会审议的,须提前将方案送交全体党员,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村民意见;审议表决时,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党员总数的2/3以上,审议事项应经到会党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审议后,村“两委”要认真吸纳审议形成的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组织党员深入农户做好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

4、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主持,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参加会议人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讨论事项必须经全体村民代表或到会村民半数以上同意方可决议通过。

5、决议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要在村级活动场所和党务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6、实施结果公开。决议事项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

四、健全完善配套制度

为适应实施“四议两公开”的需要,农村基层组织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建立有利于基层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体系,组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无职党员承诺办实事、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等活动,使每个党员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适当方式,有效地联系群众,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在了解群众意愿、需求中发挥作用。

2、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把好政治关、能力关、结构关,按比列选好村民代表。在此基础上,本着“就近居住、便于联系”的原则,每个村民代表分别联系若干农户,联系户覆盖面要达到100%。村民代表与联系户建立密切的沟通联系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联系户自觉执行各项决议。村民代表不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的,根据相关规定取消其代表资格,重新推选。

3、健全民主监督制度。设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监督本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并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监督评议。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成员中产生,负责对“四议两公开”通过的村级重大事项的财务收支情况审核把关,并及时向群众公开。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及时收集和受理群众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反映的意见、建议以及合理诉求,不断完善决策,促进工作的科学运行。

4、健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发生变化确需变更的,要在村党支部领导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四议”讨论决定事项的过程和情况,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存。凡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决策程序进行决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和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加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组织领导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成立“四议两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把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纳入党建工作整体布局。各村要把施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村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具体责任人”责任,抓好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指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两公开范文篇3

第一条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指导全市农村科学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发〔1999〕5号)和《中共湖南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农村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通知》湘学组办发〔〕1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都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程序进行。“四议”:即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的公开、组织实施决议和实施结果的公开。

第三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创新,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转变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需要,是扩大群众参与、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第四条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党的相关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

(二)尊重和保障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权利,依法保障党员干部群众表达本人真实意志的权利。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充实完善,确保实效。

(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并充分考虑少数人意见的原则。

第二章内容及程序

第五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和实施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上级工作要求,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村民意愿。

(一)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和实施的事项,主要包括:

1.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新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村集体土地、山林的承包、租赁、流转;集体资产购置与处理、集体借贷、集体企业改制;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

3.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承包、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

4.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宅基地的报批。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和制度的落实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

5.其他事关村民切身利益和全村经济发展稳定的事项。

(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得对以下事项进行决策和实施:

1.违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项。

3.与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有冲突的事项。

4.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益的事项。

5.违反群众意愿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项。

6.其他不得进行决策和实施的事项。

第六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原则上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一)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村党支部在充分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意见和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

提议前:

1.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的意见,充分考虑绝大多数村民的切身利益。

2.对拟议定事项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科学论证,审核拟议定事项是否符合上级政策、法律法规、本村实际及群众意愿。

3.制定初步方案,并以书面形式报乡镇、街道党(工)委获得批准、备案。

提议中:

4.召开村党支部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专题介绍拟提议事项的重要性、可行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等基本情况。

5.所有党支部委员进行充分讨论,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6.全体党支部委员进行举手表决并签字,并最终经全体支委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形成决议意见。

提议后:

7.作好会议记录,并将决议事项形成书面材料。所有书面材料存档。

(二)村“两委”会议商议。根据村党支部的提议意见,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进一步论证,并形成商议意见。

商议前:

1.村党支部书记提前告知村主任支部提议的有关内容并充分沟通。

2.村党支部一般应在会前至少三天,将书面议题发放给村委会成员,以便村“两委”成员充分酝酿、调研、思考。

商议中:

3.召开村“两委”全体成员会议。会议由村主任主持,村党支部书记通报党支部提议意见。

4.所有村“两委”成员对提议意见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充分讨论,在商议专业性较强的事项时,应邀请专家参会并做出解释。

5.根据村“两委”成员的讨论意见,由村委会负责对提议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实施方案。

6.全体村“两委”委员对实施方案进行举手表决并签字,并最终经全体村“两委”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形成商议意见。

商议后:

7.村党支部应主动做好有不同意见的村委会成员的工作,征得他们的支持。

8.作好会议记录,并将商议事项形成书面材料。所有书面材料存档。

(三)党员大会审议。将村“两委”形成的商议意见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

审议前:

1.村“两委”应至少提前三天,通过书面

方式,将拟审议事项和实施方案发放给全体党员,供党员进行思考、斟酌,充分了解民众意愿,提高审议质量。

审议中:

2.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正式党员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以上,因病不能表达本人意志或因外出务工经商、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等特殊情况无法到会的;受到留党查看以上党纪处分或正在服刑的,报上级党组织同意,并经党员大会通过,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

预备党员可以列席会议,并具有建议权,但无表决权。

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委会主任通报村“两委”商议意见和实施方案。

3.全体参会党员对商议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讨论。对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采纳的及时采纳,不能采纳的说明原因,做好解释。村“两委”根据讨论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实施方案。

4.与会党员对修订完善后的实施方案进行表决,经与会党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形成审议意见。

审议后:

5.所有党员深入农户作好方案的宣传、动员和解释工作,为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奠定基础。

6.作好会议记录,并将审议事项形成书面材料。所有书面材料存档。

(四)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将审议意见交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进行讨论,并进行表决。

决议前:

1.村委会通过张贴公告等方式提前将决议议题告知联户代表或全体村民,使其充分了解决策事项。

2.村委会主持召开联户代表预备会或村民预备会,介绍决策动因、决议事项的前景等情况,听取参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解释工作。

3.将审议意见以书面形式告知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征求监委会的意见。

决议中:

4.召开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村委会主任主持会议并通报决策事项和实施方案。

召开联户代表会议的,要在会议前至少一天,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本村所有联户代表参会,到会人数达到联户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开会。

召开村民会议的,要在会前至少三天,以广播、公告等多种形式告知村民会议的主要议题及内容。到会人数应达到本村18岁以上村民(剥夺政治权利除外)的过半数参加,或有三分之二以上联户代表参加方可开会。

因故不能到会的联户代表或村民可书面委托他人,没有委托的,村委会适时向代表和村民征求意见。

5.参会人员就决议事项和实施方案进行咨询,并提出意见、建议。村委会负责对意见、建议进行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及时作好解释。对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应作好详细记录。

6.参会人员对决议事项进行表决。表决可采取无记名投票或者举手的形式进行。

村民会议所作决议必须经到会人员的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方为通过。联户代表会议所作决议必须经到会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委托他人者视为到会,拥有表决权。

决议后:

7.及时将通过的决议结果以书面形式报乡镇、街道党(工)委备案,并及时做好宣传推动工作,对持有不同意见的村民进行有针对性地走访,了解原因,做好解释说明,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拥护,确保决议顺利实施。

8.对于表决未能通过的事项,要认真研究、深入剖析,如果决议确实错误要及时终止,并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新的提议重新进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程序;如果思路正确,因条件不成熟或措施不完善而被否决的决议,要进一步完善决议方案,待条件成熟后重新进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程序。

9.作好会议记录,并将表决结果形成书面材料,所有书面材料存档。

(五)决议的公开。经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向全体村民进行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1.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务公开栏或村务公开栏上,以书面形式公开决议事项、实施方案等内容,公开时间不得少于7天。

2.设立征求意见箱,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并对意见建议进行认真分析,进一步补充完善决议事项和实施方案。

3.公开期间,若发现决议中确实存在重大问题,或必须对决议进行全面修改的,重新召开联户代表会议,说明情况,宣布决议无效,待修改完善后重新进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程序。

(六)组织实施决议。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形成的决议在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1.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必须严格按照最终决议结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

2.实施过程接受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村委会定期向党员、村民或联户代表通报决议的预算和实施进度、账目等情况。

3.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若村委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并通报全体村民;村委会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提交村党支部,经村“两委”研究确定后,再次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解决。

4.实施过程中遇突发问题需要变更方案的,村委会应及时向党员大会、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变化较大的,应再次提交村党支部,经村“两委”研究确定后,再次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解决。

(七)实施结果的公开。充分发挥党员大会、联户代表大会、村民大会的作用,对决议的实施结果进行审核、审查并及时公开。

1.监委会负责审核审查决议的实施结果。

2.村委会要及时详实、准确、全面地公示实施结果,并设立意见箱或热线电话,收集广大村民的意见建议。

3.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村委会必须在三日内给予解释答复。

4.对村委会解释答复不满意或者村委会不能解决的问题,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大会审核,把审核结果提交联户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表决结果作为村级最终处理结果。

5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对最终处理结果仍不满意的村民,可依法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第七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且村“两委”成员绝大部分实现交叉任职的村,在进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时,“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和“村‘两委’会议商议”两个程序可合并进行。

第三章相关制度

第八条党员负责制度。

(一)每名党员都要联系一定数量的农户,村内所有农户都要有党员联系。

(二)采取党员申报、群众意愿和组织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就近因素,合理确定每名党员联系的农户数量并登记造册。

(三)党员要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负责对联系户进行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加强与联系户的沟通交流,充分掌握联系户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向村“两委”传达联系户的有关意见、建议。

(四)对党员联系户实行动态管理。

第九条联户代表推选制度。

(一)村党支部根据本村实际,确定若干户推选一名村民代表。原则上5-15户推选一名联户代表。联户代表总数不得少于村民代表会议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人以上的村的联户代表会议成员总数不得少于60人。村民代表会议的具体人数由村民会议决定。

(二)联户代表的推选工作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由村民选举委员会组织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联户代表必须身体健康、热心村级事务、代表所联系户的利益。

(三)联户代表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联户代表,可由联系户的五分之四以上户数提议罢免并补选。

(四)联户代表要加强与联系户的沟通,听取联系户对村级事务决策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村“两委”反映。

(五)要积极配合党员做好相关工作,引导联系户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向联系户宣传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第十条民主监督制度。

(一)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应从村民代表中产生;民主理财小组一般由3人或5人组成,应从监督委员会中产生。

(二)监督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代表自愿申请报名,经党支部、村委会确定为候选人,经全体村民代表直接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监督委员会成员自愿申请报名,并经村“两委”指定产生。

(三)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本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监督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的村级重大事项的财务收支情况审核把关,并及时向群众公开。

(四)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五)村“两委”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能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外来人员权利保障制度。

(一)外来人员应严格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严格执行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的相关事项。

(二)在所辖行政村居住一年以上、年满18周岁、户口不在本村的外来人员,有对村级重大事务的建议权。

(三)对于流入所辖行政村的党员,在本村居住半年以上,且组织关系已转入的,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过程中可参与党员大会审议。

(四)外来人员不享有本村对于村集体财产处理、宅基地分配等事务决策的表决权。

第十二条审查指导制度。

(一)对村党支部初步确定的议题,乡镇、街道要从政策法规、村情民意、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审查,经分管负责人、联村干部同意后批准村党支部会议研究;对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形成的决议,若涉嫌严重违反上级政策或法律法规,应及时通报村“两委”,限期改正。

(二)乡镇要在进一步宣传推广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民会议、联户会议程序及议事规则等方面,加强对村“两委”的工作业务指导。

第十三条档案管理制度。

(一)建立“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行政村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

(二)决策过程中的每一次会议都要有详实的会议记录。涉及与会人员发表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手表决的结果,须有当事人的签字。

第十四条责任追究制度。

(一)对于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有关程序出台的重大村级事务的决策意见,党员和村民有权拒绝执行,并依法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上级有关部门应尽快调查核实,并督促整改。

(二)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需变更的,要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联户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擅自决策或更改,造成重大失误,引发群体事件的,要严格追究责任,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组织领导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纪检、宣传、财政、民政、涉农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解决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十六条乡镇党委书记是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建工作的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乡镇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领导和指导。

第十七条加强培训。形成“一层抓一层”的培训机制,县市区对乡镇负责党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培训指导;乡镇负责村“两委”成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村“两委”负责党员、村组干部、联户代表、监督委员会成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第十八条健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考评体系。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农村党建“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与开展争创“三强”基层党组织结合起来,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社区可参照本办法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两公开范文篇4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两公开一评议”工作,及时召开公开承诺工作安排会议,要求每一名党员和每一个站(所)认真对照岗位的目标任务及所涉及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等相关工作作出承诺。中心班子严格按照“三个建设年”活动要求,对中心全体党员、各站(所)认真组织实施公开承诺、公开办事,确保“两公开一评议”工作顺利推进。

二、自查情况

(一)公开办事情况

按照筑作风办发〔2011〕07号《关于对“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及便民利民服务站(点)设立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要求,中心领导班子认真对照督查要求,梳理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各站(室)的职能情况,要求进驻区政务大厅的首席代表在办事工作台进行“首问设责任”窗口挂牌,在中心办公室设立“服务接待窗口”,统一制作标识标牌。经中心督查工作小组,深入各站(所)、现场查看、查阅相关资料、询问服务对象等方式,动物卫生监督所、渔政管理站等相关部门将服务内容、服务电话、服务人员在中心公示栏向群众公开,动物卫生监督所、渔政管理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办事程序、所需材料、办理时限公布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中心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服务接待窗口”作用,将它建成群众的“办事点”,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确保服务对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因此我们在抓服务接待工作的同时,始终将便民服务工作与本中心其它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便民服务来推进政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干部作风等工作。

(二)公开承诺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全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三个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2010年12月30日,畜牧中心班子、10个站、所、中心支部全体党员22人通过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承诺。一是能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个人工作岗位承诺内容。围绕推动目标任务。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确立了党员承诺目标。全体党员干部结合职责任务和岗位实际,着重围绕推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完成,郑重承诺自己在“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中应履行的职责,制定了个人的具体目标,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组织的考核,确保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效

开展党员干部公开承诺活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及区作风办的指导下,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态度有明显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

1、开展不够平衡。个别站(所)、个人对公开办事、公开承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报送信息质量不高。个别党员对文件精神和活动实质吃不透,抓不准,公开承诺事项或不切实际或难以践诺;

2、个别党员对公开承诺活动思想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业务知识教育相对滞后;贯彻落实服务承诺制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充分认识在党组织和党员中推行公开承诺制度的重要性。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从建设各写的高度,全面提高对推行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两公开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要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村(居)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民主管理程序,不断提升村(居)民主管理水平,使党的领导、民主管理和依法决策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村(居)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村(居)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党领导的村(居)民主自治机制。

(二)坚持依法办事。严格依照党的有关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组织实施,严格依法办事,推进村(居)各项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三)坚持发扬民主。提高广大村(居)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保障民主权利,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四)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不断创新、完善、发展,努力探索实践符合我市实际又特色鲜明的村(居)民主自治机制。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程序

(一)主要内容。“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建设,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党费收缴;新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集体土地的承包、租赁;公益事业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及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集体资产购建与处理、集体借贷、集体企业改制;村(居)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宅基地审报;计划生育、城乡低保、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和制度的落实;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以及其他应当民主决策的事项。

(二)实施程序。进入决策程序的村(居)重大事项,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实施:村(居)党支部委员会提议、村(居)“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会议决议,决议结果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实施全过程监督。

一是四个会议的召开程序:

1、村(居)党支部委员会提议。对村(居)重大事项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后,根据相关法定职责,由村(居)党支部委员会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使提议符合上级要求,符合本村(居)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具体而言,①广泛征求意见,确定议事事项;②科学论证,规范政策审核;③制定初步方案,报镇(街区)批准、备案。

2、村(居)“两委”商议。根据村(居)党支部的初步意见,组织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实行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人兼”的村,可将村(居)党支部委员会提议和村(居)“两委”会商议两项程序合并进行。商议时,①党组织书记主持“两委”会,由党组织书记或村(居)主任介绍初步方案;②“两委”成员充分讨论,并邀请镇(街区)领导、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加,修改完善方案;③“两委”成员表决提案,形成决议意见。

3、党员大会审议。对村(居)党组织(村委会或居委会)提议商定的重大事项,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前,须把方案送交全体党员,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村(居)民意见;党员大会审议时,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党员总数的80%以上,审议事项应经到会党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会议表决;党员大会审议后,村“两委”要认真吸纳党员的意见建议,对方案修订完善,同时组织党员深入群众做好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具体而言,审议前:村“两委”传达议题,党员思考,并了解民意。审议中:①召开党员会,书记主持,村主任或其他成员通报意见、方案;②党员讨论,完善实施方案;③表决实施方案,形成审议意见。审议后:①“两委”修改完善方案;②党员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动员、解释。

4、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会议决议。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居)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主持,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参加会议人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讨论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或到会村民半数以上同意方可决议通过。具体而言,决议前:①要告知决议事项的内容;②召开预备会,告知决策动因、事项;③征求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意见。决议中:①村(居)委会主任主持会议并通报决策事项和实施方案;②接受代表咨询,做好详细记录;③进行表决。决议后:①通过的事项做好宣传和对不同意见的解释工作;②未通过事项视情况或终止或暂缓或重新完善进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决策程序。

二是两个结果的公开程序:

1、决议结果公开。经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要进行公示,采取公开栏、广播等形式实施,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决议公开期满后应立即组织实施决议,在实施决议的过程中要按照以下四步进行。一是在村(居)党组织领导下,村(居)委会严格按照最终决议结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施。二是接受监督,定期向党员、村(居)民代表通报决策的施行进度、账目、预算。三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村(居)委会能解释的立即解决,不能解释的提交村(居)党支部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制度解决。四是如遇突发问题需变更方案,应及时向村(居)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通报。变化较大的应再次提交村(居)党组织按“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制度解决。

两公开范文篇6

**年9月,**市开始在全市578个行政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所谓“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为了落实村民代表制度,**以10户或15户农民为单位,直选了3.2万名村民代表。市里给每个代表发代表证,还把代表照片挂在村务公开栏里,明确了代表的责任与权利。

河南是农业大省,有建制村党组织49357个、农村党员215.5万名(占全省党员总数的将近一半),对河南而言,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南探索并实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抓“双强”促“双带”。同时,鼓励并引导全省各地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围绕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锐意创新。

“**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始后,农村基层组织传统的工作方法,已很难与现代新型农民日益高涨的民主诉求相适应,许多地方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市委书记刘朝瑞说,“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目的就是要探索建立一种在党的领导下,让基层群众说了算,自己定、自己议、自己干、自己建设家园的民主自治机制,着力解决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运行中定位把握不准,村‘两委’合力不够强、基层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难以保障等矛盾和问题。”

“要想干成事,没有比群众情愿更容易的了。”唐庄村村民康定欣说道。该村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过程中,由于完全尊重了群众的意愿,保证了群众的权利,所以当该村修路的决策刚一通过,大家就纷纷投入到填筑路基的工作中。不出半个月时间,村内道路全部畅通。汲潭镇张井村农民张善秋曾连续多年上访反映村里的各种问题。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张善秋被选为村民代表。在参与村务管理中,多年的疑团一一打开。如今,村里修路,张善秋当义务护路工;发生邻里纠纷,他去调解;村里缺钱,他动员儿子借给村里7000元。张善秋说,“现在村里的事,都是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管,还有啥可怀疑的?”

两公开范文篇7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完善执法活动的各项办事规定,公告明示执法活动的办事条件和程序。几年来,我所严格按照部令和省局的有关执法规定,办理劳教人员奖惩、请假等事宜,并结合本所实际制定了《劳教人员日常奖惩考核实施细则》、《班组长、民管会选用规定》、《关于劳教勤杂人员管理的实施意见》等6项实施细则或规定,使我所执法工作有了制度作保证。为让执法对象劳教人员能较清楚了解以上有关执法规定,并接受劳教人员亲属和社会有关人士对我所执法活动的监督,我所分别在劳教所大门口、办公楼、劳教大院操场、劳教餐厅、会见室、中队活动室等处,公告明示了劳教执法活动规定、办事的条件、程序和办理结果,使我所“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落到了实处。

(二)严格履行办事程序,使执法活动公开透明。我所在对劳教人员的奖惩和“两外一假”的审批过程中,严格履行既定的办事程序。如对劳教人员的奖惩,先由分队提出意见,经中队集体研究并在中队活动室内公布后再呈报,管理科在查证核实后才签署意见,最后再报经所里或劳教局审批,并把最后的审批意见在劳教人员中公布执行。又如在办理劳教人员所外就医、所外执行、准假等手续时,几年来,我所均是在中队呈报的基础上,管理科根据有关执法规定的条件,进一步核实把关,必要时通过电话或发函等途径直接与劳教人员原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或原工作单位联系核实,最后再邀请纪检监察部门、驻所检察室、所领导、卫生所和所在中队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集体研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达成统一意见后,再予以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经审批后,再将办理的结果予以公布,使整个执法活动做到了公开和透明。

(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客观公正地搞好执法。管理部门深入实际掌握情况,是实现执法活动公开、公正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管理部门必须做到“六勤”,即嘴勤、手勤、腿勤、耳勤、眼勤、脑勤。平常管理要深入“三大现场”,注重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好劳教人员的思想动态,了解劳教人员对我所执法活动是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反映。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客观、公正地执法,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凭印象和感情代替政策和原则的现象发生。

(四)增强中队执法责任意识,确保上报材料准确无误。中队基层领导执法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上报材料质量的优劣,准确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提高基层中队领导执法责任意识,要求中队领导必须不折不扣地始终贯彻执行所里和上级的各项执法规定。该民主推荐的民主推荐,该集体研究的集体研究,该请示汇报的请示汇报,做到了事情件件有研究,工作件件有落实,确保了中队上报材料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为我所公正文明执法提供第一手材料。

(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监督职能,为我所公正文明执法提供机制保障。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监督职能,是保证我所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劳教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干警廉洁自律的重要措施。两年多来,我所纪检监察部门对劳教人员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的收支情况,对劳教人员班组长、“民管会”的选用报批情况,对劳教人员“日准则”考核情况均进行严格督查,并把督查情况定期予以公布。尤其是对劳教人员所外就医、所外执行、准假、重要奖惩等敏感工作环节研究时,我所管理部门都事先通知纪检监察部门和驻所检察人员按时到会,共同参与研究,保证了纪检监察部门对我所执法活动事中和事后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同时,我所还设立了“局长信箱”、“所长信箱”、“举报箱”、“群众意见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建立了“所长接待日”制度,对劳教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聘请了社会执法监督员,定期走访了当地人大、政协和政法等部门,这些外部监督措施,共同构成保证我所执法活动公正、文明、透明的重要监督机制。

二、工作体会

(一)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保证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顺利开展的关键。两年多来,我所党委在突出抓好安全工作主旋律的同时,注重抓好中层一级领导班子的建设,按照中央《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考核配备和充实了基层中队的领导班子及有关科室的领导,为所里政令畅通,服从命令听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保证了我所劳教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二)一支强有力的干警队伍是保证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顺利开展的主体。基于这个认识,几年来,我所党委始终致力于干警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每年有计划不间断地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和素质培训,并注意用周边的和系统内的正面典型事例及时教育培养先进,用反面典型的案例推动鞭策后进。强化了抓平时、抓点滴、抓及时的各种措施,使干警队伍中敬业爱岗、公正文明执法的正气明显上升,各种失范行为明显减少,干警队伍中的公正、文明执法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顺利推行的基础。几年来,我们在基层中队中推行了“八簿两会”的管理制度。八簿是:(1)劳教人员思想动态分析制度,(2)安全检查制度,(3)民管会工作制度,(4)研究劳教人员奖惩、准假、所外就医、所外执行、勤杂人员、升(降)级制度,(5)劳教人员日常考核公布制度,(6)劳教人员点名卡册制度,(7)中队会议制度,(8)劳教人员调动及档案材料移交制度。两会是:(1)每周一上午的干警交接班碰头会,(2)每周末的劳教人员周工作讲评会。通过建立健全该项管理制度,使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的实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使中队正常的执法活动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度作保证,因而避免了以往对劳教人员考评实据不足,检查记录不全,凭印象渗水分的执法随意性现象发生,保证了中队执法活动的透明度、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管理部门坚持原则,树好形象,是使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执行到位的必要条件。俗话说:“打铁须得自身硬。”要使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执行到位,对内,管理科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严格审核把关,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办理劳教人员奖惩、准假等各项事务。由于我所管理科坚持了这个原则,因此我所纪检监察部门在劳教人员中多次开展对干警文明执法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得到了绝大多数劳教人员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对外,管理科又必须树立好“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我们无论是办理收容劳教人员的手续,还是接待到所里办理劳教业务事宜的外单位人员,都做到了认真负责,及时有效地给予协助办理,使他们对我们的执法工作感到满意。

(五)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是使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对各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因此,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在执法监督中的作用,是搞好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我所一方面正确协调好管教与纪检监察工作,让纪检监察部门提前介入有关执法活动,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及时纠正和克服纪检监察部门在督查中发现的苗头和倾向问题,保证了我所执法活动“两公开一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存在不足

两公开范文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成“两公开”共识

推进财政和编制“两公开”,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钱”和“人”这两项核心政务向全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省委、省政府两办意见下发后,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两公开”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第一、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21名市级党政领导同志分工联系13个县市区和市直8个部门的“两公开”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市财政、编制等部门抽调30多名同志,组成了工作专班。今年4月,全市召开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现场观摩全省首批试点秭归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演示,研究部署全市“两公开”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13个县市区、30多个市直部门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在乡镇和部门确立了240多个“两公开”联系点。

第二,夯实基础。“两公开”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市财政、编制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从业务培训、信息采集、预审录入、建章立制入手,着力夯实“两公开”的各项基础工作。按照全省统一要求,财政政务公开内容包括8项财政政务信息、49项专项资金和5项转移支付资金信息所涉及的公开项目,以及部门预算和本级专项资金;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内容包括49项行政机构信息、48项事业机构信息、19项行政事业编制信息、756个行政机构和1.79万名行政机构在编人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6月中旬,我市全面完成了752条财政政务信息、44项财政专项资金、154家部门单位预算资金信息的审核录入工作。6月底,“两公开”内容全部上网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公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7.95亿元,涉及148.8万户次、229.2万人次,其中市直公开财政专项资金27项,转移支付资金4项,公开资金总额1.2亿元。全市共公开部门预算单位254个,其中市直12个。新增公开财政专项资金24项,资金总额4.04亿元,其中市直新增10项、2.99亿元。全市行政机构及其人员编制信息公开面达到100%,事业机构及其人员编制信息公开面达到83%。

第三,增进共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财政编制“两公开”宣传活动。三峡日报、三峡电视台、宜昌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推出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宣传专题,介绍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报道各地“两公开”进展情况和先进经验。三峡日报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全体市民系统介绍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通过多种行之有效途径,在全市营造了推进“两公开”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两公开”质量

财政与编制“两公开”,涉及到每一个部门和单位,工作难度大,社会关注程度高。必须强化措施,确保质量。

第一,成立专班,强化组织保证。根据工作需要,市直共抽调50多名同志直接投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财政政务、财政资金、编制政务、综合、技术5个工作小组,明确了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两公开”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为了确保工作专班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所有专班工作人员在“两公开”工作完成之前,原则上与原单位业务工作脱钩。市直97个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要求,确定了110多名同志专门负责“两公开”信息采集工作。各县市区参照市直做法,抽调力量组建了相应的工作班子。通过狠抓专班建设,为顺利推进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二,加强督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在“两公开”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行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将“两公开”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构建了自下而上负责、自上而下问责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两公开”工作,经常深入联系点,检查督导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了解工作进展,解决有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两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局和市委编办作为“两公开”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将省里确定的公开内容逐一细化分解,明确了“两公开”的具体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市“两公开”办公室严格按照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形式等具体要求,及时组织和督促各地各部门对各项财政资金信息、机构编制信息逐一清理核对,细致审核,并以纸质公告形式在本部门、本单位张榜公布。各级各部门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运作,确保了应该公开的内容全部公开。

第三,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结合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我们及时研究制订《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预审制度》、《财政与编制政务信息及时公开制度》、《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答复与处理制度》。《信息预审制度》将政务公开信息的预审分为采集、初审、审核、审批四个程序,各个程序都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责任人,对提交的信息实行流程管理、顺次传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公开制度》对信息录入、公开时限和信息刷新等作了明确规定。《网上答复与处理制度》明确要求财政和编制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答复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并制定了严格的答复和处理时限。由于制度明晰,程序清楚,相关责任人在工作上互补互动,齐抓共管,确保了全市政务公开各项信息、数据的准确无误。

第四,完善网络,方便群众查询。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采取科学设置免费查询点、精心设计互联网网页等多种途径,不断完善“两公开”查询网络,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网络建设上,突出宜昌特色,精心设计制作网页,合理调整栏目布局,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点击查阅。在查询点建设上,着力推进“三个结合”。一是将免费点建设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结合,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立免费查询点,由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妥善管理。二是将免费查询点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设立免费查询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帮助农民了解政策、获取信息。三是将免费查询点建设与农村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建设相结合,利用农村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等网络资源设立查询点,方便群众就近查询。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531个查询点,市直查询点已延伸到各街办和居委会,乡镇查询点达到219个。全市所有查询点都做到了使用宽带网线、专用微机,实现了有查询指南、有桌椅茶水、有文具用品、有监督电话、有意见簿。我市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日均点击查询量达到450人次。

三、创新思路办法,完善“两公开”机制

实行财政编制“两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把“两公开”工作办成党委政府的“阳光工程”、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

第一,抓好“两个完善”。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网页、各项信息和数据系统,做好相关自查、整改和补充工作。进一步完善群众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的答复与处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第二,做到“两个结合”。切实把财政编制“两公开”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通过“两公开”,了解政府,信任政府,监督政府。切实把财政编制“两公开”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结合起来,通过财政资金、人员编制阳光管理,进一步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两公开范文篇9

一、村务财务公开的主要成效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实行“两公开”后,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欢迎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干群之间沟通了思想,消除了误解、密切了关系,村干部为群众办事的观念进一步牢固,积极性得到有效地发挥,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群众对村务活动的具体情况,原来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一些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农民的气顺了,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也有所提高。据调查,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由实行前的75.7%提高到83.8%;有89.2%村民认为“两公开”这种形式好。一些村存在的干群关系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因村务财务问题而引起村民上访的件(次)数也呈逐年下降之势。

(二)群众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加强。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管理的实践,使村干部处事更讲究公道、作风更体现民主。同时,群众对村务财务关心的程度普遍增强,一些误会和隔阂得以逐渐消除,群众开始关心村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集体观念增强了,参于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更高,信心也更足了。尤其,对村干部并不丰厚的报酬,感到村干部的工作不容易,相信村干部是在想方设法为百姓办事,为村民共同利益而奔走。

(三)村干部管家理财的观念,勤俭廉洁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务财务公开,接受农民群众监督,民主议事管理,组织农民参政议政,把村干部的行为置于广大村民的监督之下,提高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有效地阻止了干部滥用权力、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的行为。实践中,各地把财务公开工作,加强财务监督作为“两公开”的重中之重。在日常财务管理中,严格执行财务开支“一枝笔”审批制度,规范借款手续与程序,扭转了过去“村干部借款一句话,会计借款一张条、出纳借款抽几张,群众借款骂爹娘”的混乱状况。不少村干部不由得感慨道:“两公开”后,想干略为出轨、打些“擦边球”的事不像以前那样方便活络了,总感到时时、事事有群众在监督。有些身兼个私企业主的村支书,平时连买包烟用于公务招待的钱也是自掏腰包。其它本应列入村里开支的费用,也甘愿把它挂在自己企业的账上。某村一店主反映,“两公开”后,其店里的生意清淡不少,以前那种每到中午便有村干部陪同吃喝的场面已不再出现。据了解,实行“两公开”后,多数村的非生产性开支呈明显下降之势,个别村全年非生产性开支仅为几百元;有的村干部以往买东西时,随便点点手指记账的现象,目前也基本匿迹。

二、目前在村务财务公开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对待“两公开”问题上,部分村干部与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太一致。一是完全公开与有所保留的思想。一方面,不少群众反映目前进行的“两公开”,其公开的面还不够广、公开程度还不能让群众满意。如在非生产性开支问题上,还普遍做不到逐笔公开、逐项粘贴凭据,明细账不“明显”,群众对此还有疑惑。群众要求全部、彻底、毫无保留地公开。另一方面,绝大部分村干部反映,在实行“两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上,如做到逐笔清楚,不利于村干部开展工作。其理由:1、在进行商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交际费、招待费的问题。况且商洽的成功率不能确保百分之百,投入的资金与人力、物力等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如将这些情况向群众完全公开,群众产生怨气在所难免。2、因历史原因,有些村的领导在处理过去遗留问题(主要是老欠款户)上觉得不好处理。如有的欠款户本人已去世,后代又无力或不愿偿还。有的长年在外,欠款长期挂在村账册上。如将这些欠款老户频频在公开栏里“亮相”,会成为一些有意拖欠欠款的农户以此作为不按时偿还借款的借口。3、一些“三产”等行业比较发达的行政村干部反映、村务财务如要做到事无巨细逐笔公开,既显得细碎,也不利于商业秘密如合同、担保、银行存款等的保密,恐对工作带来被动。二是多公开与少公开的思想。据了解,目前实行村务财务公开主要包括十项内容。对此,一些村干部认为公开的内容过多,牵扯了他们很多精力。公开后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少,要求删减公开内容。一些党务工作者也认为,每季一次的公开频度过大,易使基层滋生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的坏作风。同时,部分群众也反映,公开内容中,个别项如计划生育情况、村主要干部岗位目标责任等,也没必要期期都要反映在公开栏内,而对“其它支出”项的公开却又显得过于简单与笼统,要求逐项公布资金去处与用途,并对一年4次的“两公开”表现出一定的不满足感,要求凡牵涉到村务财务有关的事项,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都要做到随时公开、及时公布。三是必要性与无所谓的思想。随着“两公开”工作的逐步推进、深入,更重要的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后,有关媒体和组织对农民民主意识的灌输与宣传,使得不少群众特别是毗邻城市的一些农民要求充分享受民主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和牢固。调查中,83.8%的群众认为“两公开”工作很有必要,但约有10.1%的群众对“两公开”工作表现出相当的淡漠。据反映,每次公开时,驻足浏览公开内容的廖廖无几,约三分之一的群众从未真正去看过公开栏。有13.5%的群众(村干部)不清楚村里是否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议事小组。一些经济实力差距明显的行政村干部、对“两公开”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村级经济不富裕、村干部待遇较低的村干部认为“两公开”很有必要,至少可以让群众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和苦衷,从而让群众支持和配合他们工作;村级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村干部对此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村级经济基础好、基本能保障村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干群关系也融洽,公开不公开关系不大,似无多大必要。

(二)在具体落实“两公开”要求上,存在着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一是公开地不便于群众浏览。早先公开地一般都在村办公室内,后来逐渐从办公室向大院内、大院外或公共集聚地的转移。尽管如此,一些村民还是不大好意思直接到村干部办公的大院外了解公开内容。个别集聚地的公开栏,由于遭受风雨、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公布后不久,有关内容便荡然无存。此外,大部分的行政村仅设1—2处公开地,不大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民群众的实际。一些群众甚至不知道“两公开”之事,几乎所有的群众(村干部)不了解“两公开”的程序,因此开展此项工作的局限性较大。二是公开内容千篇一律。各乡镇在按上级要求进行操作时,往往满足于照搬照抄一些表格,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公开内容也有重财务、轻村务;重形式、轻内涵;重一般、轻敏感的倾向。同时,不少群众往往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较为关心,不太关注影响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在公开时,上级要求村主要干部必须在场回答群众的质疑。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普遍做不到这点,使公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群众还是疑而不信。三是公开表式与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相脱节。如在财务表上,一般采用借款复式记账的办法来反映财务情况,对于这种需要具一定财务知识才能看懂的财务表,90%以上的群众表示看不明白。

(三)“两公开”工作实施程度受到干部群众素质高低、村级经济实力强弱等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村主要干部对“两公开”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部分村干部反映,实行“两公开”尤其是村里的大小财务开支如招待客户、上级领导等吃顿饭若都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总显得不太雅观,既直接损害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又会影响方方面面的关系。同时,一些村干部在内心上确也存在着“家底”不愿让村民知晓、有担心村民无端制造出矛盾的顾虑。二是村级经济强弱与公开工作好坏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走访好、中、差三种类型村的一些群众后发现,村级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平时在社会福利事业上投入较多,大多数村民对村务财务方面的意见较少,也较信任村干部。而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特别是村干部本身素质相对较差的村,则村民对“两公开”的意见比较集中的反映在财务上,认定公开的数字不实,可信度不高。三是群众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公开”实现的难易。由于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各有差异,对事物的理解看法各有不同,某项制度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触及各人的利益又有多寡,使得群众在对待“两公开”的态度上也有不同。反映比较多而很让村干部头疼的是欠款问题。一些欠款户在此问题上,存在着新欠款户向老欠款户看、小欠款户向大欠款户看、个人欠款户向单位欠款户看、“你不交我也不交”的不良风气,使得村干部在决定是否公开欠款名单上举棋难定。如全公开,则影响公开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不利于凝聚人心;不公开,又违背了上级的精神。同时,确有部分村民因对“两公开”工作不满、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对村干部有私怨,而把公开栏作为发泄不满的对象,损毁公开栏及有关内容。更有甚者,竟扬言:“我就是要让他们(指村干部)搞不下去。”这些人为因素干扰了“两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镇村两级监督缺乏机制上的保障,现有监督显得软弱与苍白。首先,从“两公开”责任对象来看,村务公开属民政部门业务范畴,财务公开则属农经站业务范围,两者分属区民政局和农业局。尽管区成立了“两公开”领导小组,但落实到具体业务都是各抓各的,互相推诿。乡镇一般以农经站具体负责“两公开”工作,行政村则主要由村会计进行具体操作,村会计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两公开”的质量与效果。其次,从“两公开”的监督力度来看,镇乡对“两公开”工作究竟由谁牵头抓还不十分明确,有说是分管农业的也有说是分管党群的领导。即使一些工作开展还算正常的镇乡农经站也仅局限于对村会计进行业务性的指导与督促,没有相应的监督责任与权力。因此,在与行政村协调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困难,部分农经站负责人感到从事该工作力不从心,缺乏力度。再次,从各村现有监督过程来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按有关规定,财务监督小组成员应由群众推选产生,财务管理小组成员不能担任监督小组组长。但目前一些村在具体操作中,监督小组成员基本上由村、队负责人组成,且大多未经群众推选,内定产生较多,以至不可避免地产生运动员与裁判员同集一身的不正常现象。有的村甚至出现目不识丁的村民也是“监督小组”成员的情况,影响了监督功能的正常发挥。最后,从“两公开”操作规范上看,一些有违规范的操作程序,镇(乡)、村两级也持有程度不同的默认态度。规定“两公开”所有资料、数据,应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认可,经财务监督小组签字才能张贴。然而,一些村在临公开前,才由村会计匆忙入填公开表,临时拉人替代监督小组成员签字;有的曾出现在监督小组成员未知或未签字的情况下,张贴公开表,也有的对村干部的报酬、奖金采取公开一部分、隐伏一部分,在交际招待费上采取部分明白、部分糊涂、“其它支出”栏多报的办法,让群众费劲猜测,失去了公开的真实性,影响了“两公开”的效果,反而滋生群众的不满情绪。

三、完善和改进“两公开”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实践证明,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如缺少群众参与,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对于“两公开”工作,区、尤其是镇乡一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认清“两公开”的目的意义,各主要领导和分管该项工作的同志要统一思想,真正把“两公开”工作,作为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切实抓紧抓好。其次要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会议、印发资料、告村民书、编写“两公开”指南等方式和手段,向群众讲清“两公开”的程序、要求和应达到的标准。同时,要向群众宣传“两公开”的目的意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纠正一些不正确看法,并教育群众真正珍重自己的民主权利,自觉参与到“两公开”工作中来。再次,要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各镇乡要利用学习、干部下村等机会对他们加强帮教,使村干部在实施“两公开”工作中,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与评议。

(二)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避免“两公开”工作形式化和落入俗套。第一,公开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方式要规范。在公开的内容上,要把财务公开作为重点,同时将群众关心的其它热点、难点、敏感性问题和村里的重大事项向村民公开。在公开的方式与时限上,要考虑到群众居住分散,不易统一集中的特点,设置的公开栏不仅数量要多,且不易被风雨侵蚀或人为破坏。有条件的镇乡或村可采取定期、定时播放广播、录像的办法以解决部分群众对公开内容了解不多、知之不祥的问题。第二、公开的方式要有灵活性。各村在公开前要多征求财务监督小组或普通群众的意见,在不违背上级精神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公开内容。从方便群众了解出发,对现有的公开表式进行一些改,如设置简明易懂的财务表、减少职责、人口变动等情况的公开次数,使之易于被群众所理解、明白。第三、公开地要确实做到名实相符。村主要干部要摒弃旧有的思维定势,放心大胆地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情况,确实按照公开要求,将公开地移至群众相对比较集中的场所。同时,在公开期间,要认真负责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接受群众的询问,解释群众的疑虑。

两公开范文篇10

一、村务财务公开的主要成效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实行“两公开”后,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欢迎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干群之间沟通了思想,消除了误解、密切了关系,村干部为群众办事的观念进一步牢固,积极性得到有效地发挥,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群众对村务活动的具体情况,原来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一些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农民的气顺了,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也有所提高。据调查,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由实行前的75.7%提高到83.8%;有89.2%村民认为“两公开”这种形式好。一些村存在的干群关系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因村务财务问题而引起村民上访的件(次)数也呈逐年下降之势。

(二)群众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加强。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管理的实践,使村干部处事更讲究公道、作风更体现民主。同时,群众对村务财务关心的程度普遍增强,一些误会和隔阂得以逐渐消除,群众开始关心村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集体观念增强了,参于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更高,信心也更足了。尤其,对村干部并不丰厚的报酬,感到村干部的工作不容易,相信村干部是在想方设法为百姓办事,为村民共同利益而奔走。

(三)村干部管家理财的观念,勤俭廉洁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务财务公开,接受农民群众监督,民主议事管理,组织农民参政议政,把村干部的行为置于广大村民的监督之下,提高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有效地阻止了干部滥用权力、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的行为。实践中,各地把财务公开工作,加强财务监督作为“两公开”的重中之重。在日常财务管理中,严格执行财务开支“一枝笔”审批制度,规范借款手续与程序,扭转了过去“村干部借款一句话,会计借款一张条、出纳借款抽几张,群众借款骂爹娘”的混乱状况。不少村干部不由得感慨道:“两公开”后,想干略为出轨、打些“擦边球”的事不像以前那样方便活络了,总感到时时、事事有群众在监督。有些身兼个私企业主的村支书,平时连买包烟用于公务招待的钱也是自掏腰包。其它本应列入村里开支的费用,也甘愿把它挂在自己企业的账上。某村一店主反映,“两公开”后,其店里的生意清淡不少,以前那种每到中午便有村干部陪同吃喝的场面已不再出现。据了解,实行“两公开”后,多数村的非生产性开支呈明显下降之势,个别村全年非生产性开支仅为几百元;有的村干部以往买东西时,随便点点手指记账的现象,目前也基本匿迹。

二、目前在村务财务公开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对待“两公开”问题上,部分村干部与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太一致。一是完全公开与有所保留的思想。一方面,不少群众反映目前进行的“两公开”,其公开的面还不够广、公开程度还不能让群众满意。如在非生产性开支问题上,还普遍做不到逐笔公开、逐项粘贴凭据,明细账不“明显”,群众对此还有疑惑。群众要求全部、彻底、毫无保留地公开。另一方面,绝大部分村干部反映,在实行“两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上,如做到逐笔清楚,不利于村干部开展工作。其理由:1、在进行商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交际费、招待费的问题。况且商洽的成功率不能确保百分之百,投入的资金与人力、物力等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如将这些情况向群众完全公开,群众产生怨气在所难免。2、因历史原因,有些村的领导在处理过去遗留问题(主要是老欠款户)上觉得不好处理。如有的欠款户本人已去世,后代又无力或不愿偿还。有的长年在外,欠款长期挂在村账册上。如将这些欠款老户频频在公开栏里“亮相”,会成为一些有意拖欠欠款的农户以此作为不按时偿还借款的借口。3、一些“三产”等行业比较发达的行政村干部反映、村务财务如要做到事无巨细逐笔公开,既显得细碎,也不利于商业秘密如合同、担保、银行存款等的保密,恐对工作带来被动。二是多公开与少公开的思想。据了解,目前实行村务财务公开主要包括十项内容。对此,一些村干部认为公开的内容过多,牵扯了他们很多精力。公开后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少,要求删减公开内容。一些党务工作者也认为,每季一次的公开频度过大,易使基层滋生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的坏作风。同时,部分群众也反映,公开内容中,个别项如计划生育情况、村主要干部岗位目标责任等,也没必要期期都要反映在公开栏内,而对“其它支出”项的公开却又显得过于简单与笼统,要求逐项公布资金去处与用途,并对一年4次的“两公开”表现出一定的不满足感,要求凡牵涉到村务财务有关的事项,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都要做到随时公开、及时公布。三是必要性与无所谓的思想。随着“两公开”工作的逐步推进、深入,更重要的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后,有关媒体和组织对农民民主意识的灌输与宣传,使得不少群众特别是毗邻城市的一些农民要求充分享受民主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和牢固。调查中,83.8%的群众认为“两公开”工作很有必要,但约有10.1%的群众对“两公开”工作表现出相当的淡漠。据反映,每次公开时,驻足浏览公开内容的廖廖无几,约三分之一的群众从未真正去看过公开栏。有13.5%的群众(村干部)不清楚村里是否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议事小组。一些经济实力差距明显的行政村干部、对“两公开”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村级经济不富裕、村干部待遇较低的村干部认为“两公开”很有必要,至少可以让群众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和苦衷,从而让群众支持和配合他们工作;村级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村干部对此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村级经济基础好、基本能保障村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干群关系也融洽,公开不公开关系不大,似无多大必要。

(二)在具体落实“两公开”要求上,存在着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一是公开地不便于群众浏览。早先公开地一般都在村办公室内,后来逐渐从办公室向大院内、大院外或公共集聚地的转移。尽管如此,一些村民还是不大好意思直接到村干部办公的大院外了解公开内容。个别集聚地的公开栏,由于遭受风雨、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公布后不久,有关内容便荡然无存。此外,大部分的行政村仅设1—2处公开地,不大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民群众的实际。一些群众甚至不知道“两公开”之事,几乎所有的群众(村干部)不了解“两公开”的程序,因此开展此项工作的局限性较大。二是公开内容千篇一律。各乡镇在按上级要求进行操作时,往往满足于照搬照抄一些表格,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公开内容也有重财务、轻村务;重形式、轻内涵;重一般、轻敏感的倾向。同时,不少群众往往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较为关心,不太关注影响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在公开时,上级要求村主要干部必须在场回答群众的质疑。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普遍做不到这点,使公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群众还是疑而不信。三是公开表式与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相脱节。如在财务表上,一般采用借款复式记账的办法来反映财务情况,对于这种需要具一定财务知识才能看懂的财务表,90%以上的群众表示看不明白。

(三)“两公开”工作实施程度受到干部群众素质高低、村级经济实力强弱等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村主要干部对“两公开”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部分村干部反映,实行“两公开”尤其是村里的大小财务开支如招待客户、上级领导等吃顿饭若都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总显得不太雅观,既直接损害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又会影响方方面面的关系。同时,一些村干部在内心上确也存在着“家底”不愿让村民知晓、有担心村民无端制造出矛盾的顾虑。二是村级经济强弱与公开工作好坏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走访好、中、差三种类型村的一些群众后发现,村级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平时在社会福利事业上投入较多,大多数村民对村务财务方面的意见较少,也较信任村干部。而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特别是村干部本身素质相对较差的村,则村民对“两公开”的意见比较集中的反映在财务上,认定公开的数字不实,可信度不高。三是群众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公开”实现的难易。由于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各有差异,对事物的理解看法各有不同,某项制度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触及各人的利益又有多寡,使得群众在对待“两公开”的态度上也有不同。反映比较多而很让村干部头疼的是欠款问题。一些欠款户在此问题上,存在着新欠款户向老欠款户看、小欠款户向大欠款户看、个人欠款户向单位欠款户看、“你不交我也不交”的不良风气,使得村干部在决定是否公开欠款名单上举棋难定。如全公开,则影响公开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不利于凝聚人心;不公开,又违背了上级的精神。同时,确有部分村民因对“两公开”工作不满、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对村干部有私怨,而把公开栏作为发泄不满的对象,损毁公开栏及有关内容。更有甚者,竟扬言:“我就是要让他们(指村干部)搞不下去。”这些人为因素干扰了“两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镇村两级监督缺乏机制上的保障,现有监督显得软弱与苍白。首先,从“两公开”责任对象来看,村务公开属民政部门业务范畴,财务公开则属农经站业务范围,两者分属区民政局和农业局。尽管区成立了“两公开”领导小组,但落实到具体业务都是各抓各的,互相推诿。乡镇一般以农经站具体负责“两公开”工作,行政村则主要由村会计进行具体操作,村会计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两公开”的质量与效果。其次,从“两公开”的监督力度来看,镇乡对“两公开”工作究竟由谁牵头抓还不十分明确,有说是分管农业的也有说是分管党群的领导。即使一些工作开展还算正常的镇乡农经站也仅局限于对村会计进行业务性的指导与督促,没有相应的监督责任与权力。因此,在与行政村协调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困难,部分农经站负责人感到从事该工作力不从心,缺乏力度。再次,从各村现有监督过程来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按有关规定,财务监督小组成员应由群众推选产生,财务管理小组成员不能担任监督小组组长。但目前一些村在具体操作中,监督小组成员基本上由村、队负责人组成,且大多未经群众推选,内定产生较多,以至不可避免地产生运动员与裁判员同集一身的不正常现象。有的村甚至出现目不识丁的村民也是“监督小组”成员的情况,影响了监督功能的正常发挥。最后,从“两公开”操作规范上看,一些有违规范的操作程序,镇(乡)、村两级也持有程度不同的默认态度。规定“两公开”所有资料、数据,应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认可,经财务监督小组签字才能张贴。然而,一些村在临公开前,才由村会计匆忙入填公开表,临时拉人替代监督小组成员签字;有的曾出现在监督小组成员未知或未签字的情况下,张贴公开表,也有的对村干部的报酬、奖金采取公开一部分、隐伏一部分,在交际招待费上采取部分明白、部分糊涂、“其它支出”栏多报的办法,让群众费劲猜测,失去了公开的真实性,影响了“两公开”的效果,反而滋生群众的不满情绪。

三、完善和改进“两公开”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实践证明,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如缺少群众参与,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对于“两公开”工作,区、尤其是镇乡一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认清“两公开”的目的意义,各主要领导和分管该项工作的同志要统一思想,真正把“两公开”工作,作为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切实抓紧抓好。其次要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会议、印发资料、告村民书、编写“两公开”指南等方式和手段,向群众讲清“两公开”的程序、要求和应达到的标准。同时,要向群众宣传“两公开”的目的意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纠正一些不正确看法,并教育群众真正珍重自己的民主权利,自觉参与到“两公开”工作中来。再次,要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各镇乡要利用学习、干部下村等机会对他们加强帮教,使村干部在实施“两公开”工作中,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与评议。

(二)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避免“两公开”工作形式化和落入俗套。第一,公开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方式要规范。在公开的内容上,要把财务公开作为重点,同时将群众关心的其它热点、难点、敏感性问题和村里的重大事项向村民公开。在公开的方式与时限上,要考虑到群众居住分散,不易统一集中的特点,设置的公开栏不仅数量要多,且不易被风雨侵蚀或人为破坏。有条件的镇乡或村可采取定期、定时播放广播、录像的办法以解决部分群众对公开内容了解不多、知之不祥的问题。第二、公开的方式要有灵活性。各村在公开前要多征求财务监督小组或普通群众的意见,在不违背上级精神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公开内容。从方便群众了解出发,对现有的公开表式进行一些改,如设置简明易懂的财务表、减少职责、人口变动等情况的公开次数,使之易于被群众所理解、明白。第三、公开地要确实做到名实相符。村主要干部要摒弃旧有的思维定势,放心大胆地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情况,确实按照公开要求,将公开地移至群众相对比较集中的场所。同时,在公开期间,要认真负责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接受群众的询问,解释群众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