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利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1:41:32

可利用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垃圾;危害;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全国城市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6亿t,占用耕地达35亿多m2,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垃圾已是泛滥成灾的问题,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并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1城市垃圾的概念及其危害

1.1城市垃圾的概念

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而不包括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废品等。属于有机物的垃圾主要是动植物的废弃物,属于无机物的垃圾主要为炉灰、庭院灰土、碎砖瓦等,可回收的废品主要为金属、橡胶、塑料、废纸、玻璃等。

1.2城市垃圾的危害

1.2.1对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物及其滤出或滤涸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结构和土质,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生长;有时还会在植物体内积蓄,在人蓄食用时危及人蓄健康。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使有害成分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进而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污染严重的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1.2.2对大气的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如缺乏相应的防护和净化措施,将会造成细末和粉尘随风扬散;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过挥发和化学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都会严重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例如:生活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成分在地下厌氧的环境下,将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进入大气中,如果任其聚集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垃圾焚烧炉运行时会排放出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的废物、重金属与微量有机化合物等。

1.2.3对水体的污染

如果将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地,或是露天堆放的废物经雨水冲刷被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是飘入空中的细小颗粒通过降雨及重力沉降落入地表水体,水体都可溶解出有害成分,污染水质、毒害生物。有些简易垃圾填埋场,经雨水的淋滤作用,或废物的生化降解产生的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如果这种渗沥液进入地下水或浅蓄水层,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

1.2.4对人体的危害

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2对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

2.1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垃圾污染矛盾激化的年代。60年代中期以后,大体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等一系列处置方法。如在美国,垃圾用填埋法处理的占85%,焚化法处理的仅占10%。日本国土不大,填埋法处理的只占26.9%,而焚化法处理的占61%。瑞士也是以焚化法为主,占53%。西欧几个国家以填埋法为主,并多为有控制的填埋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美、英、法等国,由于受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影响,对废物采取了“资源化”的方针,垃圾、粪便的处理不断向“资源化”的方向发展。尤其对于废物,日本已有25.3%的城市开展了从垃圾中分选回收物品的活动,1976年回收废物达3900万t,占当年废物排量的49.5%。近年来,有些国家还发展了无机垃圾堆山法,并在垃圾山的表面种植树木、花草,发展街心公园,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2.2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2.2.1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

我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2.2.2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

我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

2.2.3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资金不足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金额有限,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

2.2.4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

当前,我国把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

2.2.5资源化意识淡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

3加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对策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对人的环境行为有指导作用,能够使环境行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从而对环境保护的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都注重各自家庭的小环境而忽视了公共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将市民们的小环境意识延伸到社会公共环境上来,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必将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利用环境观、垃圾资源观、资源危机观等来教育市民,让市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3.2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回收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在居民区和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

3.3征收城市垃圾费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费用都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来源有限,限制了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市民征收城市垃圾费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既为城市垃圾的资源化筹措了资金,又能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

3.4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

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3.5加强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

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法规体系,如资源回收法、废弃物处理法等,用法律的手段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资源综合利用行为,并把它变为自觉行动。其次,要改变目前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将垃圾清运单位和处置单位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转变为企业,自负盈亏,实行有偿的社会化服务,环卫部门进行管理、监督。再次,建立城市垃圾资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能力。

3.6建立城市垃圾市场化运行机制

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培育,垃圾处理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要有适于产业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因此,要打破目前垃圾处理中政企不分、垄断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现状。由原来的政府环卫部门的运作转变为市场机制企业化运作,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通过税收、能源、土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4结束语

垃圾对我国城市造成的危害,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垃圾的处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分愈发复杂,有机物、人工合成材料增多。这种现状要求垃圾处理技术,应由单一销毁方法向多种方法互助配合、共同处理的综合处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为社会提供可利用资源。

参考文献

1逄磊、倪桂才、闫光绪.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及污染综合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4(02)

2张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可持续发展[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9(03)

3吴晟志.试析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1)

4朱永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评述及综合处理方法的设想[J].环境工程,1997(2)

可利用范文篇2

1气候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1.1气温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引起河北省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河北省42个气象台站的资料统计[1],20世纪50-60年代,全省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大部分台站为0.1-0.6℃;60-70年代,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多为0.1-0.7℃;70-80年代,增幅多为0.1-0.6℃;80-90年代,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的增幅为0.2-1.2℃,其增幅最大。在近50年的时间里,从50年代到90年代,河北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2-2.1,全省平均上升了1.0℃。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50年代最低,90年代最高,其中80年代以来升高最快。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升高(变暖)主要是由于冬季平均气温升高及最低气温升高(夜间温度升高)所致,而夏季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白天温度)变化较小。

若不考虑其它气象因素的变化,气温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度升高使水体的蒸发量加大,蒸发强度提高。无论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还是潜水的蒸发,气温的升高都会使水的消耗量增加,造成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数量的减少。水面蒸发主要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土面蒸发、叶面蒸发、潜水蒸发除都受气象因素影响外,还分别与土壤供水能力、作物生理状况、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温升高对其产生的影响最为重要,是造成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还需加强其定量关系方面的研究。50年代以来,河北省气温随年代逐渐上升,80年代以来上升最快,往往是高温干旱同时出现。高温加剧了旱情,使农田需水量增加;高温也使城市生活用水量增加,加大了城市供水的负担。高温干旱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1.2降水量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根据河北省1112个测站的资料统计[1],全省平均降水量从50年代至80年代逐渐减少,减幅为79.7mm,平均每10年减少26.6mm其中山区比平原区减幅大;90年代后有所回升,但仍比50年代少62.1mm(表1)。资料统计表明,50-90年代,全省除个别站点年平均降水量有所增加外,绝大多数站点平均降水量随年代增加而减少。冀东沿海、太行山北部、冀南平原大部及怀来、遵化等地减少100mm以上,其中邯郸、青县等站点减少150mm,其它地区一般减少几至几十毫米不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主要是指可以恢复再生的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土壤水资源量。由于土壤水资源不能被人们直接开发利用,主要为植物所吸收,对人类来讲是一种间接资源,并且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对此进行准确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时,主要考虑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是指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并按流域进行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主要是指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的淡水(矿化度M<2g/L)资源量,并按地下水含水系统(或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评价。河川径流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量,其次为山区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以及其它含水层的越流补给,而地表水补给和越流补给归根结底都来自大气降水的补给。因此,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量的多少。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它们的最终补给源头只有一个——大气降水,因此,大气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原因。

2地下水超采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2.1地下水开采状况

河北省是一个开采利用地下水为主的省份,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达160多亿m3/a,地下水实际利用量占全省水资源利用量的75%-80%,地下水总量约有85%用于农田灌溉,全省地下水开采井数量达70多万眼,使河北省成为全国拥有开采井数量最多的省份,地下水开采量居全国之首。

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河北省地下水开采量由小到大,开采深度由浅至深。据有关资料统计[2],50年代,全省地下水以开采孔隙潜水为主,开采深度为10-15m,地下水开采量约30多亿m3/a,井灌面积约67×104hm2,地下水处于平衡状态。60年代,地下水开采仍以孔隙潜水为主,开采深度20-40m,开采量约50亿m3/a,井灌面积近133×104hm2,地下水仍处于平衡状态。70年代,在山前平原出现潜水-承压水混合开采,井深达到60-80m;在平原区,开始大量开采深层承压水,开采深度为200-250m。这一阶段地下水开采量达到约110亿m3/a,其中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约100多亿m3/a(其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10多亿m3/a),农田抽水井达57万眼,其中深井达8万眼,井灌面积达到233×104hm2,这一时期地下水水位开始区域性下降,并出现若干水位下降漏斗。80年代,全省地下水开采总量达130亿m3/a,其中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达120亿m3/a(其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20亿m3/a),配套机井约60万眼,井灌面积达287×104hm2,开采深度为170-350m。90年代,全省地下水开采总量达160亿m3/a,其中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约135亿m3/a(其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30亿m3/a),开采井达70多万眼,井灌面积约280×104hm2,开采深度为250-380m(见表2)。

2.2地下水超采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河北省从80年代以来,全省地下水开采量约140亿-150亿m3/a,其中河北平原开采量约120亿-130亿m3/a,深层地下水开采量20亿-40亿m3/a,一般每年超采达15亿-23亿m3/a,最高年超采约30亿-40亿m3/a。根据1985-1995地下水开采资料[2],浅层地下水超采面积17715km2,其中严重超采区域1780km2,超采量为15.6亿m3/a;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4.3万km2,其中严重超采面积3.1万km2,超采量为8.9亿m3/a,合计超采24.5亿m3/a。因此,区域地下水位产生大幅度下降,其中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普遍下降5-15m,深者达20-30m;深层地下水位普遍下降20-40m,深者达40-50m。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平原的中南部地带,而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域较集中分布在京津以南的中部滨海平原.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和超采,不仅造成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同时在开采强度较大、用水集中的城市地区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河北平原从70年代初期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并且逐渐转化为常年性漏斗,到1995年为止20多年时间里,形成发展为20多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其中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山前平原及其与中部平原交接地带的城市附近,至1995年共有常年性漏斗10个;深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中部至滨海地区,有常年性漏斗12个。据观测资料,规模较大的是石家庄漏斗,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3]。

石家庄漏斗是浅层潜水疏干漏斗,中心位于石家庄市,自1965年到199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7.57m下降到37.22m,漏斗中心水位累计下降29.65m,平均每年下降1.2m,1990年漏斗面积达338km2。冀枣衡漏斗主要是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心位于衡水市,该漏斗形成于70年代初期,自1972年至199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20.98m下降到56.84m,漏斗中心水位累计下降35.86m,平均每年下降2.24m,漏斗涉及面积达4032km2。沧州漏斗是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心位于沧州市,从开发初期的1965年到1990年,中心水位下降总量为82.08m,平均每年下降3.28m,漏斗面积达1415.2km2(详见表3)。

河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近70%。7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河北平原大范围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埋深大幅度增加,包气带大幅变厚。我们知道,包气带是连接大气降水与地下水的中间纽带,包气带对大气降水具有一定的拦蓄作用。因此,进入包气带的降水并没有全部补给地下水,而是大部分被包气带吸收转化为土壤水,并以土面蒸发和叶面蒸腾的形式向大气排泄,进行水循环。据有关资料,河北平原总降水量约有70%以上都转化为土壤水,另一小部分向深层渗入含水层,转化为地下水。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除与大气降水的多少、包气带岩性、植被覆盖生长情况、前期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包气带厚度有关。在相同条件下,包气带厚度愈大,则包气带拦蓄滞留的大气降水就愈多,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的数量就愈少。因此,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特别是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的补给区,包气带厚度的增加,是造成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包气带厚度的增加,会使更多的大气降水被包气带所吸收,导致地表产水量减少,从而导致地表水资源的减少。从而,造成可利用水资源数量的减少。

3地表径流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3.1地表径流的变化

河北省的河流,分属于海河、滦河、辽河和内陆河四个水系。海河流域面积最大为12.46万km2,滦河流域面积为4.64万km2,辽河支流流经承德地区东部,流域面积0.49万km2;内陆河流域在张家口的坝上地区,河道以内陆湖泊为归宿,面积1.18万km2。据河北省水利厅资料,50年代,全省径流总量为199亿m3/a,入海水量为86.4亿m3/a;80年代,全省径流总量为81.3亿m3/a,入海水量为13.2亿m3/a。与50年代相比,目前全省河川径流总量、入海水量大幅度减少(详见表4)。

在水利工程方面,建国后,河北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山区已建成由河北省管理的大型水库18座,中型水库38座,小型水库1086座,总库容112.9亿m3。由于北京、天津镶嵌在河北省境内,另外还有海河水利委员会管辖的潘家口、大黑汀、岳城3座大型水库,北京市管辖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以及天津市管辖的于桥水库。这些水库控制山区面积达85%,控制山区来水的90%。这些水利工程大都建成于60年代初以前,70年代中期以后趋于正常运行,80-90年代全省地表水利用率达70%,部分地区达90%以上,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已超出常规,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3.2地表径流的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地表水资源的数量是以地表径流量来表征的,由于70年代以来地表径流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地表水资源量的减少。另外河北省由于地表水利用率的提高,50年代以来入海水量一直处于逐年减少的趋势,造成平原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愈来愈少,地表水环境愈来愈恶化。70年代以来,随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目前,河北平原河流几乎全部断流,有河皆干,有些仅在丰水年的汛期短时间有水通过,使得原来沿河常年接收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现在无地表水补给,或仅在汛期短时间内有补给,造成沿河地下水补给量的极大减少。

由于地表水资源的严重不足,不得不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目前地下水利用量占总用水量的70%。7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包气带厚度增加,造成地表产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量下降,农田蒸散量加大,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粮食产量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4.1粮食产量变化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到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648.46×104hm2[4]。建国50年来,全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水浇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逐步提高。到1998年底,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63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38.8×104hm2。70年代以来河北省粮食产量总体来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粮食总产1970年为1272.5×104t,1980年为1522.4×104t,1998年达2917.5×104t(单产6170kg/hm2),为1970年的2.3倍。从图1可见,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果园面积自80年带中后期以来也有了较大的增长。

4.2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作物产量的提高除了与作物品种、土壤水肥管理措施有关外,还与农田腾发量(作物需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作物产量水平愈高,作物需水量就愈大,消耗的土壤水分就愈多,作物产量的提高是以消耗更多土壤水为前提的。研究表明[5],华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量ET与作物产量Y之间的关系如下: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作物产量水平愈高,产生的地表径流以及对地下水的补给就愈少,因此,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也是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建筑物、道路的修筑、绿化程度等也会对地表产流、地下水的补给产生一定的影响。

5结论

(1)环境变化及其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气候因素:降水量减少、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等,导致地表产流下降、地下水补给减少、农田蒸散加强,是造成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根本原因。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地表产流及对地下水的补给,是造成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主要人为因素。

(2)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农业是用水大户,占用水量的70.4%(1997年)[6],河北省地下水利用量中约有85%用于农田灌溉。随着河北省粮食产量的提高,特别是河北平原粮食产量水平的提高,必然造成作物需水量增加,蒸散加强。粮食产量水平的提高不但直接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壤水分,而且造成地表产流下降和地下水补给减少,是造成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水资源是一种可恢复再生的资源,环境变化对其恢复再生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环境的变化,水资源在数量上也是动态变化的,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加强等因素,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量处于减少的态势。在新一轮水资源评价中要充分考虑这种变化,特别要加强“四水(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定量研究。重点加强地下水位大埋深(大于10m)条件下,地表产流、降水入渗系数、以及作物产量水平提高对水资源量影响方面的实验研究,以提高新一轮水资源评价成果的精度,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郭迎春,张广录,阮新,赵玉斌.河北省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荒漠化的影响[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67-70

2.陈望和等.河北地下水[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8,492-516

3.张宗祜,沈照理,薛禹群等.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35-60

4.许月卿,李秀彬.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资源科学,2001,23(5):28-32

5.沈振荣等.水资源科学实验与研究––––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6-239

6.王道龙.建设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战略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31-35

InfluencesofEnvironmentalVariationsonAvailableWaterResourcesinHebeiProvince

SHAOAi-jun1,GEZhi-yi2LIUZhi-gang2DUXing-ming3

(1.ShijiazhuangUniversityofEconomics,Shijiazhuang,050031,China)

(2.HebeiProvinceGeologicalExplorationBureau,Shijiazhuang,050081,China)

(3.No.4HydrogeologicalandEngineeringGeologicalTeamofHebeiProvince,Cangzhou,061000,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variationsandtheinfluencesonavailablewaterresourcesarecomplicated.Accordingtoagreatnumberofstatisticalandsurveydatasincethe1950s,thedatathatwereanalyzedindicatedthattheavailablewaterresourcesinHebeiProvincetrendedtowardsdecreasingduringthelast30yearsasthevariationsofnaturalenvironmentandhumanactivitiesincreasing.Precipitationreducingandairtemperaturerisingarethebasiccauseofleadingtothewaterresourcesdecreasing.Thecontinualloweringofgroundwaterlevel,whichwascreatedbytheexcessdevelopmentofgroundwater,notonlycausedsurfacerunoffdecreasingbutalsomadegroundwaterrechargelessening.Thelevelincreaseofcropoutputdirectlyconsumedagreatlotofwaterresourcesandsoilwater,simultaneouslyhadfarmlandevapotranspirationstrengthened,andalsobroughtaboutsurfacerunoffandgroundwaterrechargedecrease.Inthenewturnofwaterresourcesevaluation,theinfluencesofenvironmentalvariationsonthewaterresourceswillbefullyconsidered.Theexperimentalresearchesofsurfacerunoff,groundwaterrecharge,andimpactofcropoutputincreaseonwaterresourcesundertheconditionoflargegroundwaterdepthwillbereinforced,inordertoenhancethefruitprecisionofthewaterresourcesevaluationofthenewturn.

Keywords:Availablewaterresources,Climatechange,Surfacerunoff,Groundwaterrecharge,Cropwaterrequirement

References

1.GUOYing-chunetal.Influencesofchronologicalvariationsofair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onwaterresourcesanddesertizationinHebeiProvince[J].GeographyandTerritorialResearch,2001,17(2):67-70

2.CHENWang-heetal.UndergroundwaterinHebeiProvince[M].Beijing:SeismologicalPress,1999,1-8,492-516

3.ZHANGZong-huetal.EvolutionofgroundwaterenvironmentinNorthChinaPlain[M].Beijing: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2000,35-60

4.XUYue-qing,LIXiu-bin.AnalysisofdynamicchangeanddrivingforcesoffarmlandinHebeiProvince[J].ResourcesScience,2001,23(5):28-32

可利用范文篇3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相关分析

1、概述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一定的程度。因此,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不仅要评价地表水资源的数量,还要搞清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为合理形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扣损法,即选定某一频率的代表年,在已知该年的自产水量(指当地降水产生的径流量)、入境水量基础上,扣除蒸发渗漏等损失,以及出境入海等不可利用的水量,求得该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二是根据现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设施,对各河的径流过程以时历法或代表年法进行调节计算,以求得某一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上述两种方法中,选择代表年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而时历法的调节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笔者结合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适合我省情况,并具有一定精度较为简便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关因素与河道内用水量的估算

2.1频率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频率的概念。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在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基础上分析计算的,而不同频率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也必与频率有关。

2.2水平年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水平年的概念。不同水平年地表水的蓄、引、提等工程措施有所不同,其管理水平、调度运行方案也会有差异,因而在相同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也是不同的。

此外,河道内用水、下游地区用水以及地表水水质污染程度等因素,也将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2.3河道内用水

河道内用水包括生产(如航运、水力发电等)和生态用水。我省水资源十分匮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对于河道内的生产用水暂不考虑,本文仅估算了河道内的生态用水。

河北省河流枯季断流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平原区分布的河流大多属于大清河水系及子牙河水系,现阶段改善河道内生态环境的具体目标是:大清河水系保证白洋淀不干淀,平水年白洋淀的蓄水量保持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的水平。子牙河水系下游主要控制站——献县水文站平水年枯季平均流量,不小于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的枯季平均流量。由于滦河、潮白蓟运河及永定河山区的大型水库及主要控制工程分属水利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管理,南运河水系的两大支流中,漳河出山口大型水库——岳城水库由水利部管理,卫河山区均位于河南省境内。上述河流我省均没有调度运用权和控制能力,因此,这些河流的河道内生态用水问题难以确定。至于大清河、子牙河水系的水质污染问题,应当依靠排污企业及城市通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来解决,在目前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增加清水流量进行稀释的途径来改善水质。

通过资料分析,白洋淀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年平均蓄水量0.69亿m3,全年水面蒸发量0.94亿m3,周边的侧向渗漏量0.22亿m3.由此可知,要保持70年代平水年的平均蓄水量,需要入淀水量1.85亿m3.因此,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如1984~1986年入淀水量为零)要使白洋淀年平均蓄水量保持0.69亿m3,则需要山区水库补水3.19亿m3(沿途输水损失按0.42考虑)。

子牙河系献县水文站,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枯季平均流量为5.56m3/s,90年代为零,要维持70年代枯季平均流量需补水5.56m3/s,枯季按270d计,需要山区水库补水2.36亿m3(沿途输水损失按0.45计)。

为了实现现阶段大清河系及子牙河系河道内生态环境目标,河道内生态用水量共需5.55亿m3.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现状平水年地表水的供水量达到自产水量的55%左右;偏枯年可以达到70%左右。因而目前供水水平扣除回归水的重复量,基本上反映了现状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

为了能代表现状条件下的自产水量、入境水量、出境水量及地表水的供水量,本次采用1990~2000年资料进行分析,为了顾及北京和天津两市的用水量,我们的入境水量中扣除了引滦入津及潮白河、蓟运河、永定河山区的出境水量,具体步骤如下:

(1)搜集1990~2000年自产水量、入境水量,滦河(引滦入津)、潮白、蓟运和永定河山区的出境水量,以及本省地表水供水量。并分析自产水量的相应频率,计算自产水量+(入境水量——四河山区的出境水量)和地表供水量占该水量的比率(β,即地表水利用系数),见表1.其中1990~1997年自产水量、入境和出境水量采用《河北省水资源状况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该数据基本上代表了现状水利工程状况下地表水的最大供水量,扣除重复利用水量,即为地表水的可利用量。1998~2000年采用《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1990~2000年地表水供水量采用《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1990~2000年自产水量的相应频率是根据修正为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流量(1956~1997年系列)计算的统计参数求得。

(2)通过资料分析,建立自产水量~“入境水量”相关图。

(3)建立自产水量相应频率与β相关图。

4、平水年和偏枯水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利用范文篇4

今年以来,市供销社在市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围绕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在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归纳起来,可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抓好一个落实;二是建好两个体系;三是搞好四项服务;四是争取一项资金。

一、抓好一个落实。即落实好一个文件。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抓好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每年与市清洁办联合下发了《市供销社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制定工作目标,确定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并将该项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考评,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年终进行考核。

二、建好两个体系。一是建好农村可利用垃圾市乡村组四级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在市区建立可利用垃圾回收集散市场,每个乡镇建立中心回收站,小乡镇至少1个,大乡镇2-3个,每个村设回收站1个,在新农村建设点设立回收点,全市共建有可利用垃圾回收市级集散市场1个,乡镇中心回收站34个,村级回收站157个,新农村建设点回收点486个。二是建立了废旧电池市乡村三级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在市区设回收总站1个,乡镇设中心回收站22个,村级设回收站157个。

三、搞好三项服务。一是搞好网点规范服务工作。所有网点门牌必须统一标注供销社标识,店内“六统一、三规范、三制度”上墙,回收物品名录和回收指导价格表上墙,指导价格每月调整一次。回收人员姓名及联系电话上墙。回收废品归类堆放,尽量做到整洁美观。每个回收站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桶4个,2号、5号、7号普通电池和手机电池分开存放,每月集中交付总站,由总站固定封存填埋处理,三年共计回收废旧电池95.75万个。二是搞好可利用垃圾分类和价格指导服务。由市再生资源公司、基层社派专人到各乡中心站、村级回收站、新农村建设回收点协助指导做好可利用垃圾分类工作,每户设可利用垃圾桶和不可利用垃圾桶各1个,可利用垃圾每日交付回收点,由回收人员分类回收,再集中交付村级回收站。不可利用垃圾集中焚烧或填埋处理。三是搞好培训服务工作。每年对乡村组可利用垃圾回收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时间1天,培训内容为可利用垃圾及分类、分拣、打包等,三年共培训624人次。

四、争取一项资金。为了搞好农村可利用垃圾和废旧电池回收工作,我社积极向市政府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保障了我社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可利用范文篇5

摘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是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用常规的方法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有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根据全国《水资源评价导则》的技术要求,本文结合我省蓄、引、提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经验公式,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相关分析

1概述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一定的程度。因此,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不仅要评价地表水资源的数量,还要搞清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为合理形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扣损法,即选定某一频率的代表年,在已知该年的自产水量(指当地降水产生的径流量)、入境水量基础上,扣除蒸发渗漏等损失,以及出境入海等不可利用的水量,求得该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二是根据现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设施,对各河的径流过程以时历法或代表年法进行调节计算,以求得某一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上述两种方法中,选择代表年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而时历法的调节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笔者结合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适合我省情况,并具有一定精度较为简便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关因素与河道内用水量的估算

2.1频率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频率的概念。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在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基础上分析计算的,而不同频率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也必与频率有关。

2.2水平年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水平年的概念。不同水平年地表水的蓄、引、提等工程措施有所不同,其管理水平、调度运行方案也会有差异,因而在相同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也是不同的。

此外,河道内用水、下游地区用水以及地表水水质污染程度等因素,也将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2.3河道内用水

河道内用水包括生产(如航运、水力发电等)和生态用水。我省水资源十分匮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对于河道内的生产用水暂不考虑,本文仅估算了河道内的生态用水。

河北省河流枯季断流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平原区分布的河流大多属于大清河水系及子牙河水系,现阶段改善河道内生态环境的具体目标是:大清河水系保证白洋淀不干淀,平水年白洋淀的蓄水量保持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的水平。子牙河水系下游主要控制站--献县水文站平水年枯季平均流量,不小于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的枯季平均流量。由于滦河、潮白蓟运河及永定河山区的大型水库及主要控制工程分属水利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管理,南运河水系的两大支流中,漳河出山口大型水库——岳城水库由水利部管理,卫河山区均位于河南省境内。上述河流我省均没有调度运用权和控制能力,因此,这些河流的河道内生态用水问题难以确定。至于大清河、子牙河水系的水质污染问题,应当依靠排污企业及城市通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来解决,在目前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增加清水流量进行稀释的途径来改善水质。

通过资料分析,白洋淀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年平均蓄水量0.69亿m3,全年水面蒸发量0.94亿m3,周边的侧向渗漏量0.22亿m3。由此可知,要保持70年代平水年的平均蓄水量,需要入淀水量1.85亿m3。因此,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如1984~1986年入淀水量为零)要使白洋淀年平均蓄水量保持0.69亿m3,则需要山区水库补水3.19亿m3(沿途输水损失按0.42考虑)。

子牙河系献县水文站,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枯季平均流量为5.56m3/s,90年代为零,要维持70年代枯季平均流量需补水5.56m3/s,枯季按270d计,需要山区水库补水2.36亿m3(沿途输水损失按0.45计)。

为了实现现阶段大清河系及子牙河系河道内生态环境目标,河道内生态用水量共需5.55亿m3。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现状平水年地表水的供水量达到自产水量的55%左右;偏枯年可以达到70%左右。因而目前供水水平扣除回归水的重复量,基本上反映了现状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

为了能代表现状条件下的自产水量、入境水量、出境水量及地表水的供水量,本次采用1990~2000年资料进行分析,为了顾及北京和天津两市的用水量,我们的入境水量中扣除了引滦入津及潮白河、蓟运河、永定河山区的出境水量,具体步骤如下:

搜集1990~2000年自产水量、入境水量,滦河(引滦入津)、潮白、蓟运和永定河山区的出境水量,以及本省地表水供水量。并分析自产水量的相应频率,计算自产水量+(入境水量--四河山区的出境水量)和地表供水量占该水量的比率(β,即地表水利用系数),其中1990~1997年自产水量、入境和出境水量采用《河北省水资源状况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该数据基本上代表了现状水利工程状况下地表水的最大供水量,扣除重复利用水量,即为地表水的可利用量。1998~2000年采用《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1990~2000年地表水供水量采用《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1990~2000年自产水量的相应频率是根据修正为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流量(1956~1997年系列)计算的统计参数求得。

通过资料分析,建立自产水量~“入境水量”相关图。建立自产水量相应频率与β相关图。

4平水年和偏枯水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利用范文篇6

1问题的提出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有效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供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重复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计算,可采取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相加后,再扣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即可。按上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估算常规的黑龙江省境内(45.48万km2)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83.81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47.4%,其中:水资源二级区嫩江为62.13亿m3,松花江干流区173.51亿m3,黑龙江干流区85.79亿m3,乌苏里江区58.29亿m3,绥芬河区4.09亿m3。另外,黑龙江省境内国境界河湖水资源非常丰富,这与其他省区不同,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过境水资源条件,故若按常规的方法计算,则黑龙江省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偏小,而且远满足不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如:2011年8月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和单位编制的《黑龙江省15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1]中,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总需水量为478.63亿m3,多年平均总用水量440.85亿m3,已超过了常规的黑龙江省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83.81亿m3(控制红线),这按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规定的省级行政区用水总量控制要求是不允许的。因此,如何解决全省用水总量控制问题中,自然而然地提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国境界河湖水资源及计算问题,即推求全省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问题,并作为全省用水总量控制上限。

2黑龙江省概况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和气温最低的省份,全省总面积45.48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7%,居于全国第6位。白山黑水间美丽富饶的龙江大地沃野千里,林海浩瀚,江河密布。绵延不断的大、小兴安岭托起片片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莽;纵横伸展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挽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浩浩荡荡、日夜流淌;广阔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麦浪滚滚、稻花飘香;风光无限的镜泊湖、兴凯湖、连环湖、五大连池碧波荡漾、姿态万千,山中、水中尽显绚丽风彩。走过碧水连天、芦苇丛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三江平原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看一看龙江丰富的湿地资源;踏进祖国最北部的漠河,赏一赏世所罕见的北极光;步入粉装玉砌、晶莹洁白的冰雪世界,览一览举世无双的无限塞北风光。这里有红松的故乡,丹顶鹤的家园,有大豆的故土,石油、煤炭的温床。黑龙江省东端至抚远县乌苏镇,西端在大兴安岭西侧的大林河源头以西,东西长约930km,北起漠河北极村黑龙江主航道,南止东宁县的南端,南北相距约1120km。全省山丘区面积26.08万km2,占58%;平原区面积19.4万km2,占42%。全省2010年耕地面积约1333万hm2,占总面积的29.3%。黑龙江省总的地貌格局是山地与平原相间错落。地形趋势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与西南部低。按地貌形态划分为5个大区:Ⅰ区位于我省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地;Ⅱ区位于我省北部的小兴安岭山地;Ⅲ区位于我省东南部山地(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山地);Ⅳ区位于我省西部的松嫩平原;Ⅴ区位于东部的三江兴凯湖平原。山地海拔300~1700m,占全省面积的58%,平原海拔50~350m,占全省总面积的42%。

3水资源概况

3.1松花江区水资源概况

松花江区包含松花江流域(56.12万km2)及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干流、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等国境边(跨)界河流域的中国侧部分,松花江区面积93.48万km2。水资源量统计见表1。

3.2黑龙江省水资源概况

黑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见表2[2]。黑龙江省水土资源主要有5个特点: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平原少、山丘区多,春冬季少、夏秋季多。②全省水土资源不匹配,东、西两大平原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占全省的89%,而常规的水资源量却占全省的50%;中部地区耕地少,水资源多。③境内水资源少、过境水资源多。④河流封冻期长,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⑤黑土地土壤结构疏松,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4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作为经济社会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以流域为单元,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有效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供河道外消耗利用的最大水量。具体分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山丘区保留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由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相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一个流域和区域可供河道外经济社会系统消耗利用的最大水量(控制上限),该指标用以控制流域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

4.1松花江区水资源可利用量

松花江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660.36亿m3,占水资源总量44.26%。松花江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统计见表3[3]。

4.2黑龙江省境内水资源可利用量

黑龙江省境内水资源可利用量见表4。全省境内常规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成果见表5。

4.3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4.3.1两江一湖地区两江一湖地区设计水田灌溉总面积87.7万hm2,其中:黑龙江干流沿岸水田灌溉面积为59.8万hm2,占总面积的68.3%;乌苏里江干流沿岸水田灌溉面积为16.0万hm2,占总面积的18.2%;兴凯湖沿岸水田灌溉面积为11.8万hm2,占总面积的13.4%。暂按黑龙江干流、乌苏里江干流沿岸水田灌溉面积59.8万hm2、16.0万hm2,估算的黑龙江干流、乌苏里江干流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59.41亿m3、16.62亿m3。近期、远期兴凯湖年来水量分别为64.59亿m3、55.8亿m3,大小兴凯湖年损失水量26.39亿m3,考虑兴凯湖的生态基流量9.13亿m3后,近期、远期兴凯湖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29.07亿m3、20.28亿m3。两江一湖地区过境水资源可利用估算见表6。

4.3.2引黑济松调水工程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松花江流域的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到远期当遭遇枯水年的枯水期(畅流期),悦来水利综合枢纽坝址以上松花江干流的来水量将大大减小,这时引松补挠特大型灌区引调水工程的大量引水,必将影响到松花江下游的正常通航(江海联运)。为此,远期为了解决上述各行业间的用水矛盾,择期实施引黑济松调水方案,具体设想如下:通过修建引黑济松调水工程,将连接黑龙江、松花江(两江)和嘟噜河、梧桐河、鹤立河(三河)及太平沟航电枢纽(拟建)、四方山水库(拟建)、关门咀子水库(拟建)共3座大型水库(三库),构建纵横交错的松花江北岸河湖连通的水网体系,简称:两江、三河、三库(233)水网体系。引松补挠特大型灌区现状(2010年)水田灌溉面积,“十二五”期间规划发展至水田灌溉面积47.5万hm2左右,将增加水田灌溉面积23.6万hm2左右;远期规划发展至水田灌溉面积86.7万hm2左右,将再增加水田灌溉面积39.1万hm2左右。因此,引松补挠特大型灌区远期暂按增加水田灌溉面积39.1万hm2,平均净灌溉定额6240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0.6,平均毛灌溉定额10410m3/hm2,而且还考虑长距离输水和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率30%后,估算的引黑济松调水工程的黑龙江干流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52.98亿m3。

4.3.3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黑龙江省水田发展战略,在稳定西部、优化中部、发展东部的基础上,迄今为止,纵观全省,唯独北部地区还有地有水,具有发展水田灌溉面积的潜力,我省水田北扩的范围基本在北纬48度至北纬51度区间,包括3市8县(区),分别是黑河市6个县(区)、伊春市的嘉荫县、大兴安岭的呼玛县三卡乡,耕地面积133万hm2左右,故在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初步研究成功高纬高寒水稻的基础上,科研部门继续进行试验,并推广到大面积后,进一步选定高寒地区水稻优势品种(高产、优质、早熟、极早熟水稻)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分期分批实施水田灌溉面积北扩新战略。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初步规划水田灌溉面积约10万hm2左右,其中在国境界河黑龙江干流沿岸发展的水田灌溉面积约6.7万hm2左右。故暂按黑龙江干流沿岸水田灌溉面积6.7万hm2,平均净灌溉定额5955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0.6,平均毛灌溉定额9930m3/hm2,估算的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黑龙江干流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6.62亿m3。

4.3.4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综上所述,除了黑龙江省境内常规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外,还可以利用的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64.7亿m3,其中:两江一湖地区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约105.1亿m3,占63.8%;引黑济松调水工程的黑龙江干流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52.98亿m3,占32.2%;黑龙省北部高寒地区黑龙江干流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6.62亿m3,占4.0%。因此,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164.7亿m3,又可以分为,黑龙江干流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119.01亿m3,占72.3%;乌苏里江干流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16.62亿m3,占10.1%;兴凯湖沿岸水资源可利用量约29.07亿m3,占17.6%。

4.4黑龙江省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

黑龙江省常规的水资源总量为810.33亿m3,其中:常规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83.81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47.4%。另外,考虑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164.7亿m3后,全省实际的水资源总量增加至975.03亿m3左右,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增加至548.51亿m3左右,水资源可利用率为56.3%[5]。全省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548.51亿m3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24.68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77.4%;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23.83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22.6%。全省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548.51亿m3中,水资源二级区嫩江为62.13亿m3,松花江干流区为173.51亿m3,黑龙江干流区204.8亿m3,乌苏里江区(含兴凯湖)103.98亿m3,绥芬河区4.09亿m3。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有效措施,经综合分析论证后估算的黑龙江省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548.51亿m3,可分为黑龙江省境内(45.48万km2)常规的水资源可利用量383.81亿m3和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164.7亿m3。因此,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多年平均总用水量,也相应划分为常规的多年平均用水量和非常规的多年平均用水量,而且采用相应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控制红线),分别控制经济社会用水量。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常规的多年平均用水量,指凡在水资源二级区(嫩江、松花江干流、黑龙江干流、乌苏里江和绥芬河)范围内取水的多年平均水量,必须严格按常规的水资源可利用量383.81亿m3控制。黑龙江省经济社会非常规的多年平均用水量,指凡在国境界河湖(黑龙江干流、乌苏里江干流和兴凯湖)沿岸取的多年平均过境水量,尽量按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164.7亿m3控制。总之,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允许超过全省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而且以全省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548.51亿m3作为控制上限,进行全省经济社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此,纵观黑龙江省东、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来看,今后全省实施的水资源调控总体战略为,在西部(松嫩平原)水资源短缺地区,应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技术,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并采用严格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中部(山丘区)水资源较丰富但季节性缺水地区,首先修建控制性蓄水工程,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然后应采用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并举,节水与养水相结合等管理模式;东部(三江平原———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沿岸)过境水资源丰富地区,应大力推广高效用水技术,节水与养水结合,排降蓄灌、灌降排蓄等生态水利模式[6]。

可利用范文篇7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相关分析

1、概述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一定的程度。因此,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不仅要评价地表水资源的数量,还要搞清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为合理形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扣损法,即选定某一频率的代表年,在已知该年的自产水量(指当地降水产生的径流量)、入境水量基础上,扣除蒸发渗漏等损失,以及出境入海等不可利用的水量,求得该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二是根据现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设施,对各河的径流过程以时历法或代表年法进行调节计算,以求得某一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上述两种方法中,选择代表年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而时历法的调节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笔者结合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适合我省情况,并具有一定精度较为简便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关因素与河道内用水量的估算

2.1频率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频率的概念。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在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基础上分析计算的,而不同频率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也必与频率有关。

2.2水平年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水平年的概念。不同水平年地表水的蓄、引、提等工程措施有所不同,其管理水平、调度运行方案也会有差异,因而在相同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也是不同的。

此外,河道内用水、下游地区用水以及地表水水质污染程度等因素,也将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2.3河道内用水

河道内用水包括生产(如航运、水力发电等)和生态用水。我省水资源十分匮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对于河道内的生产用水暂不考虑,本文仅估算了河道内的生态用水。

河北省河流枯季断流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平原区分布的河流大多属于大清河水系及子牙河水系,现阶段改善河道内生态环境的具体目标是:大清河水系保证白洋淀不干淀,平水年白洋淀的蓄水量保持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的水平。子牙河水系下游主要控制站——献县水文站平水年枯季平均流量,不小于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的枯季平均流量。由于滦河、潮白蓟运河及永定河山区的大型水库及主要控制工程分属水利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管理,南运河水系的两大支流中,漳河出山口大型水库——岳城水库由水利部管理,卫河山区均位于河南省境内。上述河流我省均没有调度运用权和控制能力,因此,这些河流的河道内生态用水问题难以确定。至于大清河、子牙河水系的水质污染问题,应当依靠排污企业及城市通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来解决,在目前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增加清水流量进行稀释的途径来改善水质。

通过资料分析,白洋淀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年平均蓄水量0.69亿m3,全年水面蒸发量0.94亿m3,周边的侧向渗漏量0.22亿m3.由此可知,要保持70年代平水年的平均蓄水量,需要入淀水量1.85亿m3.因此,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如1984~1986年入淀水量为零)要使白洋淀年平均蓄水量保持0.69亿m3,则需要山区水库补水3.19亿m3(沿途输水损失按0.42考虑)。

子牙河系献县水文站,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枯季平均流量为5.56m3/s,90年代为零,要维持70年代枯季平均流量需补水5.56m3/s,枯季按270d计,需要山区水库补水2.36亿m3(沿途输水损失按0.45计)。

为了实现现阶段大清河系及子牙河系河道内生态环境目标,河道内生态用水量共需5.55亿m3.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现状平水年地表水的供水量达到自产水量的55%左右;偏枯年可以达到70%左右。因而目前供水水平扣除回归水的重复量,基本上反映了现状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

为了能代表现状条件下的自产水量、入境水量、出境水量及地表水的供水量,本次采用1990~2000年资料进行分析,为了顾及北京和天津两市的用水量,我们的入境水量中扣除了引滦入津及潮白河、蓟运河、永定河山区的出境水量,具体步骤如下:

(1)搜集1990~2000年自产水量、入境水量,滦河(引滦入津)、潮白、蓟运和永定河山区的出境水量,以及本省地表水供水量。并分析自产水量的相应频率,计算自产水量+(入境水量——四河山区的出境水量)和地表供水量占该水量的比率(β,即地表水利用系数),见表1.其中1990~1997年自产水量、入境和出境水量采用《河北省水资源状况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该数据基本上代表了现状水利工程状况下地表水的最大供水量,扣除重复利用水量,即为地表水的可利用量。1998~2000年采用《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1990~2000年地表水供水量采用《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1990~2000年自产水量的相应频率是根据修正为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流量(1956~1997年系列)计算的统计参数求得。

(2)通过资料分析,建立自产水量~“入境水量”相关图。

(3)建立自产水量相应频率与β相关图。

4、平水年和偏枯水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利用范文篇8

近年来,电网建设飞速发展,维修及大修技改工程逐年增多,淘汰或者更换下来的废旧物资也越来越多,电力企业废旧物资,主要是变压器、高压开关、高低压开关柜、互感器、电容器、电池、电线电缆、铁塔、电杆、电力铁件、电力金具、各类绝缘子、刀闸、配电屏、电表箱等。研究废旧物资精细化管理有着极大的实际意义。

二、以往公司做法

由设计部门在设计阶段编制电力工程废旧物资回收计划时就初步判定报废物资和可利旧物资,并在物资回收单中注明,然后由运维检修部等项目主管部门审核设计部门编制的废旧物资回收计划并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形成废旧物资回收清单。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后,按照下达的废旧物资回收清单将拆除的物资分类整理后,足量上交物资部门仓库。物资部门回收各施工单位上交的废旧物资并办理入库手续,做好废旧物资的整理、分类,报废物资由运维检修部办理资产报废审批手续,经废旧物资领导小组批准后下达。物资部门汇总所有应报废物资并编制废旧物资处置计划,每月集中上报处置计划到省公司,然后根据省公司下达的报废物资处置结果,及时与废旧回收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办理废旧物资出入库手续。而鉴定时认为可利用的旧物资却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长时间没有人去管理后续问题而导致成为呆滞物资,最终大多数也成了报废物资。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惰性问题每年从工程中淘汰下来的物资,经过技术鉴定确认可以利用的物资也有许多,但是由于是旧物资,要通过维修或试验后甚至是返厂改造后才能使用。工程管理部门在领用材料时都是直接领用新材料,很少考虑使用旧材料。物资部门在保管旧物资的时候也不重视,通常和待报废物资堆放在室外,日晒雨淋,时间一长原来可以利用的旧物资就变成不可利用的废物资。工程管理部门也就不敢轻易使用旧物资,怕技术上会带来安全、质量风险,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物资部门也不会去专门保管旧物资,旧物资就变成废物资,这样恶性的循环。2.拆卸及运输问题当设计部门初步判定工程中可以利用的物资,经运维检修部门审核后,最后确定可利用的物资。但是施工人员不清楚哪些物资是可利用的,在拆卸过程中,为了方便,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经常都是野蛮拆卸、野蛮运输。有些工人甚至故意损坏,便于拆卸设备中值钱的铜排、铜线。退回到物资部门仓库时,有些原本可利用的旧物资,由于在拆卸和运输过程中被损坏。3.技术鉴定流程问题设计部门初步判定工程中可以利用的物资,维检修部门审核设计部门编制的废旧物资回收计划,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因为这个时候设备物资还是在运行中,这个时候的技术鉴定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技术鉴定,最多只能是外观的鉴定。经过拆卸和运输物资实际损耗情况,原本理论上可利用的物资,实际上已经是废物资,原本认为不可利用的物资,有些还可以利用。4.节约意识的淡薄供电公司中部分人都会认为,供电企业不差钱,反正都是国家的钱,把能利用的旧物资直接就报废了,修复可利用的物资也直接报废了。员工没有精打细算的习惯,企业没有精细化管理经验。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和完善利旧机制建立和完善利旧机制,确保旧物资能够有效的使用。要充分确保废旧物资能够有效及时的使用,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环境,从机制上让旧物资能够有效的使用。一是成立废旧物资管理领导工作小组。领导工作小组协调废旧物资管理负责审批利旧物资的使用、修复方案,指导使用部门进行修复再利用。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使工程管理部门在使用旧物资时有章可循,甚至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工程管理部门正确有效使用旧物资。三是建立废旧物资保管存放制度,物资部门废旧物资管理人员根据技术专家鉴定的可利用旧物资清单,把可利用的旧物资与废物资分开存放,并把旧物资整理、分类,建立旧物资信息台账,每月对废旧物资进行物资盘点,核对帐、卡、物数量一致。2.加强施工单位管理监督施工单位文明施工,不得野蛮拆卸。施工单位要保证拆下来的主设备及配套附属设备的完整性,不能出现以少充多、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情况,确保废旧物资的完整。特别是回收清单中标注的可利用物资,施工单位要做好运输工作,防止在拆卸和运输过程中毁损和流失。物资部门对比废旧物资回收清单,确认可利用物资数量是否正确,设备是否完整,设备是否损坏,如有缺失,要求施工部门补全并安装完好后方可接收,如有人为损坏的,在退料清单中注明。最后工程管理部门应对废旧物资回收清单进行核实,施工单位不如实提供废旧物资或者损坏、缺失零部件的按缺少物资金额扣减工程结算金额。3.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技术鉴定体系成立物资技术鉴定专家小组,小组成员由发展建设部、运维检修部、设计部门等部门人员组成,每月物资部门组织技术鉴定专家对退回到物资部门仓库的可能可利用的废旧物资进行现场集中技术鉴定。经技术鉴定专家技术鉴定后,根据废旧物资的鉴定实际情况,对废旧物资进行分类,确认其利用价值。废旧物资按照用途可分为:(1)直接可利用的旧物资;(2)可修复的旧物资;(3)不可修复但拆卸后部分零配件可重新使用的旧物资;(4)不可修复的但具有残值的物品;(5)无任何价值的废品。对第一类物资如因增容换下来的小容量的变压器、箱变、环网柜等这类物资,经试验合格后直接使用。对第二类物资,如触头烧坏的变压器等物资,只要花费很小的修理费就可以重新使用,使原来的设备价值可以继续保持。对第三类物资如跌落式熔断器,虽然整体不能使用,但是其中的熔丝可以使用。对第四类物资就属于报废物资了,报废物资由运维检修部向财务部办理资产报废审批手续,最后确定报废物资回收清单。4.增强节约意识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全民的节约意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全员节约意识的提高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胜于任何一项管理制度所能发挥的作用。而越卓越的企业,员工的节约意识应该是越强的。节约有时也是一种境界,是对企业和社会的一种责任。“节约不以量小而不为,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希望我们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节约的意识不断增强。

五、结束语

可利用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村镇联动,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回收优先”的基本原则,以“445”处理模式(即四个主体,四项机制,五个去向)为基本要求,以城乡可利用用垃圾回收网络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使农村垃圾处理走向规范化无害化处理的轨道,形成区乡(镇)街道、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网络,保障在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实现再生资源的产业化建设的实现,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实现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在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的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好操作标准。在规范建设利用现有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基础上,推动并形成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全区各乡镇(街道),行政村、自然村按照村、镇联动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实现。

三、工作重点

1、健全回收点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村(自然村)回收点建设,回收点由保洁员担任回收员,负责回收村民各种垃圾并负责对分类垃圾回收桶内的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对可利用垃圾负责向乡、镇、街道定点回收站交售,并积极在各村民理事会协调做好村庄保洁工作,对于玻璃陶器制品、废弃电池、小塑料袋、化纤类衣帽鞋物等回收成本高于再利用价值的废旧物品。采取集中转运到市垃圾填埋坊集中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分类回收的可利用垃圾能够便捷、高效、环保、规范。

可利用范文篇10

医学图像资料主要包括各种医学图片、疾病分布图、医学人物肖像图等。这类资料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可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中,往往需要图像资料来补充、印证。关于这类资料的查找,主要利用的是各种医学图谱,此外还可利用含图的医学工具书或专著。

1.利用医学图谱

例如美国出版的《外科手术图谱》(AtlasofSurgicalOperation)。该图谱介绍的一些高难度而复杂的手术方法图,可供因实践期短、大手术机会少的青年医生参考。

2.利用医学地图集

医学地图集主要可用来查找疾病的分布图。例如欲查我国鼻咽癌的分布图,即可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

3.利用医学人物肖像集

医学人物肖像集主要可用来查找医学人物的肖像、照片和简历等。例如欲查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肖像,即可利用《中国历代名医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