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2:29:33

句式

句式范文篇1

权利义务的约定部分构成了商务合同的主体,情态动词的准确使用旨在明确约定当事人的权利(可以做什么),当事人的一般义务(应当做什么),强制性义务(必须做什么)和禁止性义务(不得做什么)。may旨在约定当事人的权利(可以做什么),shall约定当事人的义务(应当做什么),must用于强制性义务(必须做什么),maynot(或shallnot)用于禁止性义务(不得做什么)。与商务合同英语特别相关的情态动词主要是shall和may。

shall在商务合同英语中表述各项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表示强制性地要求承担责任或履行义务,含有“本条款具有法律规定的指令性和强制性”之意。根据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shall解释为(formalorold-fashioned)usedinofficialdocumentstoshowalaw,command,obligationorcompulsion。这一用法的shall的主语一般以第三人称居多,且此时shall必须重读。shall这一用法的否定形式shallnot表示“禁止”或“不得”。

例如(1):Ifanychangeisrequiredregardingthetermsandconditionsofthisagreement,thenbothpartiesshallnegotiateinordertofindasuitablesolution,provided,however,thatanychangeofthisagreementshallbesubjecttotheapprovalbythegovernmentofbothparties.(译文:若须对本协议的条款进行任何修改,双方须经协商妥善解决,但本协议的任何修改须经协议双方政府的批准。)

在商务合同文体中,通过may提出的要求通常不带强制性,有时为实现要求还准许附加条件;也可在一定条件下表示允许或许可。maynot可表示根据特定规定或要求而“不得”或“不可以”,语气不及shallnot强烈,使用也不及shallnot普遍。

例如(2):TheBuyersmay,within15daysafterarrivalofthegoodsatthedestination,lodgeaclaimagainstthesellersforshortweightbeingsupportedbyInspectionCertificateissuedbyareputablepublicsurveyor.(译文:货物抵达目的港15天内,买方可以凭有信誉的公共检验员出示的检验证明向卖方提出短重索赔。)

二、复杂句式

与普通英语相比较,商务合同英语中的句子结构就其长度和使用从句的连续性而言要复杂得多。商务合同文体中的完整长句的使用可以准确界定合同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与义务,排除被曲解、误解或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句子的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等附加成分不仅多,而且常居于明显的位置,对主句意义进行解释、限制或补充,一则可以体现这种文体庄严的风格、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条理;二则可以对履行权利与义务的条件、方式、地点以及时间等进行限制,从而避免漏洞,防止今后可能发生的争端,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1.定语从句

在商务合同中,为了使条款明确清晰,排除被误解的可能性,经常使用大量的结构复杂的定语从句,来精确地说明一些名词。定语从句与中心词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名词带有多个并列的定语从句,或者一个定语从句修饰多个中心词(公共定语)的情况也很常见。

例如(3):Areplytoanyoffer,whichpurportstobeanacceptancebutcontainsadditions,limitationsorothermodifications,isarejectionoftheofferandconstitutesacounteroffer.

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reply,可译为: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它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

又如(4):Thesellermustdelivergoodswhichareofthequantity,qualityanddescriptionsrequiredbythecontractandwhicharecontainedorpackedinthemannerrequiredbythecontract.

句中两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是对名词goods的规定,而不是描绘与形容,句子的深层结构是“Goodsmustbe”,如译成:“卖方必须交付……的货物”,则显得翻译腔很浓,语义也含混不清。因此可以按照句子的深层结构译成汉语的主谓结构: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质量和规格一致,并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再如(5):Areplytoanofferwhichpurportstobeanacceptancebutcontainsadditionalordifferenttermswhichdonotmateriallyalterthetermsoftheofferconstitutesanacceptance.

句中有两个连环定语,第一个修饰offer,第二个修饰terms,前者译成前置定语,后者译成条件分句: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之添加或不同的条件在实质上并不更改该项发价之条件,乃构成接受。

2.状语从句

多个状语同时修饰一个动词,或者一个状语中包含另一个状语的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6):Within30daysafterthesigningandcomingintoeffectofthiscontract,theBuyershallproceedtopaythepriceforthegoodstotheSellerbyopeninganirrevocableL/CforthefullamountofUSD30,000infavoroftheSellerthroughabankatexportport.

此句的主干为……theBuyershallproceedtopaytheprice……totheSeller,其中含有一个时间状语within30daysafterthesigningandcomingintoeffectofthiscontract。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商务合同中许多时间状语表示的是某一缔约方必须在何时何地承担某一义务和享有某一种权利,即时效性。因此整个句子的重心不是句子的动词,而是发生动作的时间。在译成中文时,为了突出行为的时效性,时间状语应尽量靠近表示义务责任的关键词“须”。此句中还含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方式状语byopeninganirrevocableL/C…,其中含有三个介词短语作定语修饰anirrevocableL/C。按照汉语的行文规范,方式状语一般应位于动词之前。因此本句可译成:买方须于本合同签字并生效后30天内通过出口地银行开立以卖方为收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全部货款计30000美元。

3.条件从句

商务合同主要约定合同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但由于这种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均附有各种条件,所以条件句的大量使用成为商务合同的一个特点。条件句多由下列连接词引导:if,intheeventof,incase(of),should,provided(that),subjectto,unlessotherwise等。

例如:(7)Eithersidemayreplacetherepresentativeithasappointedprovidedthatitsubmitsawrittennoticetotheotherside.(任何一方都可更换自己指派的代表,但需书面通知对方。)

(8)EitherPartymayterminatethecontractincaseoffailureonthepartoftheotherPartytofulfillorperformanyofitsobligationshereunderandintheeventthatsuchfailureremainsunremediedsixty(60)daysaftertheserviceofawrittennoticeasdescribedinArticleXbelowbythenon-defaultingPartytotheotherPartyspecifyingthefailureinquestionandrequiringittoberemedied.(译文:如果一方未完成或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任何义务,而且未按照下述第X条规定在另一方向其送达书面通知,指出其违约行为并要求其予以改正后六十(60)天内,其仍未予以改正,另一方则可以终止本合同。)

(9)ShouldtheSellersfailtoeffectdeliveryontimeasstipulatedinthisContractowingtocausesotherthanForceMajeureasprovidedforinClauseXoftheContract,theBuyersshallhavetherighttocanceltherelativequantityofthecontract.(译文:除本合同第X款规定的不可抗力的因素之外,如卖方没能及时按合同要求交货,买方有权取消相应的部分合同数额。)

(10)Incasenoamicablesettlementcanbereachedbetweenthetwoparties,thecaseindisputeshallbesubmittedtoarbitrationwhichshallbeheldinthecountrywherethedefendantresides.(译文:如双方达不成友好的协议,争议可提交仲裁。仲裁在被诉方所在国进行。)

(11)Unlessotherwiseagreed,deliveryofthegoodsandpaymentofthepriceareconcurrentconditions,thatistosay,thesellermustbereadyandwillingtogivepossessionofthegoodstothebuyerinexchangeforthepriceandthebuyermustbereadyandwillingtopaythepriceinexchangeforpossessionofthegoods.(译文:除非另有协议,货物的交付和价款的支付应是同时履行的条件,换言之,卖方必须乐意让出占有将货物交至买方以交付价款;同时,买方须乐意支付价款以交换对货物的占有。)

综上所述,商务合同英语正是为了准确严密地规约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采用的一种文体形式,其措辞准确严密,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准确理解商务合同英语的句式特征并灵活运用其翻译技巧,可以帮助广大经贸工作者准确有效的翻译和起草合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争端,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车丽娟.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胡庚申.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句式范文篇2

摘要:英文广告在其句式、结构、修辞等方面独具特色,被称为语言的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实用性文体,构成英语运用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功能。本文拟就英文广告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方式等特点结合实例作些简述。关键词:英文广告句式结构修辞功能广告是商家或组织为了宣传产品、拓展品牌、提高销售或引发公众关注而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广泛地应用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广告除了需具备良好的创意,还需要恰如其分的语言作为载体来表现其内涵。因此,优秀的广告因其别出心裁的句式、独具匠心的结构和巧妙生动的修辞等特点被人们称作是语言的艺术。英文广告同样是英语语言的艺术。1旬式和结构句式和结构是英文广告表辞达意最基本的框架。从句式上看,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情况,说明事实,陈述看法,英文广告中广泛地使用陈述句。广告同时也肩负着树立品牌形象,引导或劝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职责,所以祈使句或感叹句也是广告中常用的句型。此外,为了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或者好奇心,广告中也会运用疑问句或者设问句式。同时,为了达到某一强调强化、对比突出或者间接明了便于记忆的目的,以上各种句式也会结合省略、排比、句子片段等结构,用精雕细凿、简短紧凑的语言来为广告的总体功能服务,即(1)传播信息功能;(2)劝说功能;(3)建立形象功能;(4)刺激消费功能。1.1陈述句广告不仅仅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而且要使他们信服,所以单凭空洞的鼓动是无济于事,因此陈述句在英语广告中应用最为普遍。有时,简单的肯定的陈述句往往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1)ShesgotastyleallherownHersmilecouldhearupanation.Herfragrancecapturedacountry.这三个简短的陈述句结合了拟人修辞构成了一则非常优美的香水广告。香水是特立独行的魅力女性,倾国倾城,芳香四溢。爱美的女性消费者怎么能够错过这么一款香水呢?结构较为复杂的陈述句并不少见,通常被用来表述产品的具体特性,也常见于各类描述性广告。例如:(2)YimeiBrandGramCakeisthefinesweetfoodmadewithextracarefromthehigh~ualitynatLli~grampowder,glucose,salad甜andsoon.withFuj~nandTaiwan’straditionaltechnologyaswellasthead——vancedproductiontechnology.TI1eproduct.packedinvacuum,kepsthegram。sori百一nalfreshswetflavor.这一则蛋糕广告全部由陈述句构成,将产品的原料、工艺以及质量口感等方面表达得非常真切。同时,它结合了大量褒义色彩浓厚的评价性形容词,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该蛋糕品牌真实美好的形象。双重否定陈述句有时也会用来强烈肯定商品的某一特性或功能。例如:(3)Thereisverylittleyoucan。tdowiththeOlympusZoomLensReflexseries.Thealin-onecamerasthatwon0tlimityourcreativeability.(Olympus)用欧林巴斯变焦单镜反光系列,你几乎什么都能干。这些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照相机不会限制你的创作才能。1.2祈使句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说,广告撰稿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公众习惯于接受祈使句表达的有益于他们的劝告、勉励和指令,所以他们大量采用祈使句来达到劝说成功的目的。在英文广告中,祈使句的使用非常普遍,因为祈使句具有直接劝说、鼓动或者诱导的说服力,往往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但是一般没有“Please”,“would”,或者“could”等表示礼貌委婉的用词。例如:(4)New!Takeonebite!这一则食品广告文字简洁,用词简单。祈使句的恰当运用极具鼓动性地向受众发出品尝的邀请。(5)Havequalityandluxuryatsensibleprices.该则广告充分地考虑了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能够为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好处,说明商品的优良质量和卓越的身份体现,但是价格颇为公道,所以能够激励消费行为,具有极强的劝诱功能。1.3疑问句祈使句促使读者做事情,疑问句促使读者思考、回答问题。这两种句式都能使读者在心理上兴奋起来,使读者加深印象。英国学者GregMyers(1994:49)指出,疑问句如同祈使句意味着对读者直接说话,通常被视为需要做出反响,就像电话响了需要回话一样。因此,广告中疑问句的使用好比是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构成一座沟通的桥梁,并且能够诱使消费者到桥的这一头来。例如:(6)Whenyoubankinternationally,howmanybankersdoyouneed?这则是标准渣打银行的广告标题,意为:您如果想拥有全球性的银行服务,那么需要多少银行职员呢?这则疑问句广告标题捕捉了公众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迫切地想从正文中获得答案。而答案很简单,我们银行会给您提供一流的服务。(7)IlOstmywalletsomewhereinLondon.CanIstillchargemyroomsoIdon’thavetoshareaparkbenchwiththepigeons?这则是DinersClub信用卡广告的副标题。如果看到这里,你可能还要疑惑,如何才能不和公园里的鸽子们共享冷板凳呢?广告的主标题及其正文部分告诉你:DinersClub信用卡提供应急支付服务。快捷贴心方便的服务舍我其谁?1.4感叹句感叹句通常包含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非同一般的信息,起到激励消费者行动的作用。它往往需要重读,经常以感叹号结尾。例如:(8)i’mlovin’it!(McDonald)世界最大的快餐公司麦当劳计划在其即将来临的五十年店庆时,在全球的范围推出一个新的广告口号。这个新推出的语口号是“我就喜欢Imlovinit!”这个广告模拟消费者的口吻,道出了人们对该品牌产品的喜爱之情。同时,该广告使用了现在进行时。一般来说,英语中像know、love、like、want之类的静态动词是很少用进行体的,但美国语言学家近来收集到很多语例都表明静态动词使用进行体的ing形式在年轻人中间被广为使用。麦当劳公司用了感叹句式,并且改动了动词时态,就是为了拉近与青少年这个目标消费群体的距离。15省略结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费用内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广告经常简化结构,删略用词,以期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内容,同时达到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广告中省略的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或者其他成分。此外,各种标点符号也被用来将广告分割成片断,划分清晰的信息单元。例如:(9)Originality—hategrityInnovation.(LEVI’S)(1O)Safe,Easy,QuickandWithFun!(蔬菜加工机)例(9)用了三个名词、两个连接号和一个句号来表现该品牌牛仔服饰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和工艺特点,简约却不简单。例(1O)仅仅使用了几个简单的形容词,已经充分展示出蔬菜加工机安全、操作简单、快捷又集趣味于一体的功能。1.6排比结构排比结构在各类广告中应用频繁。它是对某一个词、词组、结构或句子进行重复,将他们排列起来,强调所要表达的事物,突出某种感情色彩。英国广告学家GregMyers认为,排比结构工整对称,意义并重,易读易记,便于表达或突出广告信息。例如:(11)IWantTheBodyofaGreekGod.1wanttoworkoutinahugefitnesscenter.1wanttostayintheheartoftheCentralBusinessDistrict.1wantaroomwithaviewofthreecountries.Everything1wantisattheworldStallesthote1.TheWestinStare_ford&WestinPlaza这是一则新加坡威斯汀宾馆的广告,连其主标题在内共用了四个1want结构,表达了一种顾客想要住进该宾馆的强烈意愿。同时,幅标题的三个1want结构句子列出了该宾馆几个突出的优点,让人们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强烈地希望住进这个全世界最高的酒店。2修辞苏格兰修辞学家GeorgeCampbell说过,修辞的目的在于“促进理解,引起想象,调动情感,或者说影响人们的意志(toenlightenunderstanding,topleasetheimagination,tomovethepassionortoinfluencethewin)。而广告的目的在于促进顾客对产品的了解,使产品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调动顾客的购买欲望,影响顾客的购买选择。这两者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因此修辞称为广告的重要载体之一。2.1押韵押韵(Rhyme)修辞是英文广告中极其重要也是运用极为广泛的修辞手段之一。使用了押韵修辞的广告英语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明快动听。常见的主要有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EndRhyme)。例如:(12)Smal1.Smart.Smile.(PENTAX相机广告)这则相机广告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该相机所具备的外观小巧的特点,并且展现了一幅人们在拍摄时面带微笑的场景。这一组词语词首辅音相同重复,读起来格调优美,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欢快喜悦的心情。(13)Takesalickingandkeepsonticking.(Timex手表广告)这则手表广告中,licking和ticking音似形近又压尾韵,告诉人们只需轻轻一拨毫不费力就能让手表保持滴嗒作响。其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的语言达到了使消费者过目不忘的效果。2、2双关双关(pun)是指利用语音或者语义联系,巧妙地使语句具有醉翁之意不仅在于此而且在于彼的效果。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运用经常将商品本身和人们耳熟能详的生活经验或文化知识结合起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并且回味无穷的享受。(14)BestGlueintheJoint.(Joint胶水广告)Joint是一种胶水品牌,而该词语的本意是“结合处、结合点”,是人们通常衡量胶水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参考。因此,这句话巧妙地把最佳品质胶水的衡量标准和具有最佳品质的胶水品牌完美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好感。(15)Everykidshouldhaveanappleafterschoo1.(苹果电脑广告)这句英文广告来源于一句英文俗语“Anappleadaykepsadoctoraway”。意思是说,每天吃一个苹果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Apple也是某知名电脑品牌,因此,这句广告传达的信息实际上是“使用苹果电脑会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23拟人拟人(personification)是指在广告中把商品比作人,赋予它人的思想感情.说话口吻或者品格特质,从而使商品具有人的生命力,更加鲜活生动,从而吸引打动消费者。例如:(16)She‘Sgotastyleallherown.Hersmilecouldheatupanation.Herfragrancecapturedacountry.(LADYSTETS0N香水广告)当男士对“她”充满想象,当女士对“她”羡慕又嫉妒的时候,足以见“她”的魅力难以抵挡,倾国倾城。“她”就是LADYSTETS0N香水。(17)Seethedifference.(PENTAX相机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同的灵魂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这则相机广告把镜头看作是人的另外一双眼,是看见别样风景的另外一扇窗,从而使消费者产生一种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倾向于相信“选择了该相机,可以看见完全不同的美好生活”。2.4比喻比喻(figureofspeech)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生动具体的事物来描绘另一种简单枯燥的事物,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丰富事物的内涵,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表示赞同。在广告中运用得较多的是明喻(simile)与暗喻(metaphor)。例如:(18)BreakfastwithoutorangejuiceislikeadaYwithoutsunshine.(某橘汁广告)在这个广告中,橘汁被比作带给人们健康、快乐、幸福的阳光,突出了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消费者从心理上认同,如果每天都能饮用该橘汁便能拥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和美好幸福的生活。(19)LiquidJewelry.(LorrLaboratories指甲油广告)该则广告非常简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女士们看见这则广告一定怦然心动,争相购买。这正是此处暗喻修辞格所产生的强烈心理冲击。修饰外表的指甲油流光溢彩,如同佩戴了名贵的珠宝,怎么不受到女性消费者的青睐呢。2.5夸张夸张(hyperbole)是为了强烈突出商品的某种特质来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它不同于说大话,说假话。广告中运用夸张这一修辞,可以使广告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广告的宣传效果。(20)Donotwinkatthegirlwhohasjustcomeoutofourbeautysalon,becausesheismostlikelyyourgrandmother.(美容沙龙广告)该则广告与其说是用运用夸张的手法向男性群体展示了女性的魅力,不如说是向潜在的女性消费者描绘了一幅青春永驻,容颜依旧的美好画面,而所有的这一切只需要你来我们的美容沙龙就可以实现。面对如此诱惑,动心的会是谁呢?(21)Wehavehiddenagardenfullofvegetableswhereyoudneverexpect.Inapie.(蔬菜什锦饼广告)在食品广告中,新鲜健康是常见的主题。为了突出这一主题,此则广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格(agardenfullofvegetables),让顾客在未品尝之前就已经看到了一个绿意葱葱的花园,成功地塑造了该产品营养丰富.新鲜味美的形象。总之,英文广告语言中多种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有机结合和使用使广告呈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愉悦性,生动地揭示了商品的内涵,造就出一种富于情趣的语言意境,极大地强化了广告的诱导功能。

句式范文篇3

写作时根据描写对象和写作角度的不同,灵活地运用不同句式,使语言准确自然,这是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到句式灵活,就要反复锤炼语言,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作文时如何选择句式呢?

一、句式的选择和调整要服从表达的需要,不能为灵活而灵活。一般而言,客观描写景物,烧托气氛,可用常式句型,若抒发胸中积愤,重在抒情,或语意强调重点不同,可用变式句型,这都取决于表达目的和表达的需要。要批评一个将军的无能可说他“屡战屡败”,要赞扬一个人的顽强精神可说他“屡败屡战”。变式句主要有三种: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句式多变能避免单调。

二、句式的选择和调整受语境的限制,不能以辞害义。首先句式的选择和调整要受文体限制。应用文体在句式上要求:一般结构比较完整、周密,句型较长,少用省略句;陈述句、判断句使用频率高,而疑问句、感叹句频率低。科技文的句式大量采用结构复杂的长句。文艺体文章,形象化是它的特点,各句式、句型灵活多样。其次还要受上下文的制约。

三、句式的散整松紧和长短要灵活得体,以简洁明快为原则。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因此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感受,给人以鲜明的想像和强烈的感受。散句的结构灵活多样,其表达虽不像整句那么集中,但散而有序,丰富多彩,故能避免单调、呆板,收到生动活泼的效果,所以,很多作家都是以散为主而整散搭配着运用语言。

句式范文篇4

【论文摘要】商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英文商务合同在句式上体现出表意缜密、逻辑严谨、结构复杂的文体特征。本文基于实例分析,探讨了商务英文合同中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式以及复杂句式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根据《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作为法律文书,商务合同规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商务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就成为一种法律文件而对缔约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成为商务活动中解决争议的法律依据。

合同的这一性质影响着其文字载体的风格。合同文字表达必须完整、明确、肯定,英文商务合同在句式上因而也体现出表意缜密、逻辑严谨、结构复杂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商务英文合同中大量使用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式,以及大量使用复杂句式。本文以实例分析为基础,从英汉语言差异的比较出发,从以上两个角度阐述英文商务合同的句式特征及其翻译技巧。

一、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式

权利义务的约定部分构成了商务合同的主体,情态动词的准确使用旨在明确约定当事人的权利(可以做什么),当事人的一般义务(应当做什么),强制性义务(必须做什么)和禁止性义务(不得做什么)。may旨在约定当事人的权利(可以做什么),shall约定当事人的义务(应当做什么),must用于强制性义务(必须做什么),maynot(或shallnot)用于禁止性义务(不得做什么)。与商务合同英语特别相关的情态动词主要是shall和may。

shall在商务合同英语中表述各项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表示强制性地要求承担责任或履行义务,含有“本条款具有法律规定的指令性和强制性”之意。根据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shall解释为(formalorold-fashioned)usedinofficialdocumentstoshowalaw,command,obligationorcompulsion。这一用法的shall的主语一般以第三人称居多,且此时shall必须重读。shall这一用法的否定形式shallnot表示“禁止”或“不得”。

例如(1):Ifanychangeisrequiredregardingthetermsandconditionsofthisagreement,thenbothpartiesshallnegotiateinordertofindasuitablesolution,provided,however,thatanychangeofthisagreementshallbesubjecttotheapprovalbythegovernmentofbothparties.(译文:若须对本协议的条款进行任何修改,双方须经协商妥善解决,但本协议的任何修改须经协议双方政府的批准。)

在商务合同文体中,通过may提出的要求通常不带强制性,有时为实现要求还准许附加条件;也可在一定条件下表示允许或许可。maynot可表示根据特定规定或要求而“不得”或“不可以”,语气不及shallnot强烈,使用也不及shallnot普遍。

例如(2):TheBuyersmay,within15daysafterarrivalofthegoodsatthedestination,lodgeaclaimagainstthesellersforshortweightbeingsupportedbyInspectionCertificateissuedbyareputablepublicsurveyor.(译文:货物抵达目的港15天内,买方可以凭有信誉的公共检验员出示的检验证明向卖方提出短重索赔。)

二、复杂句式

与普通英语相比较,商务合同英语中的句子结构就其长度和使用从句的连续性而言要复杂得多。商务合同文体中的完整长句的使用可以准确界定合同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与义务,排除被曲解、误解或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句子的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等附加成分不仅多,而且常居于明显的位置,对主句意义进行解释、限制或补充,一则可以体现这种文体庄严的风格、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条理;二则可以对履行权利与义务的条件、方式、地点以及时间等进行限制,从而避免漏洞,防止今后可能发生的争端,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1.定语从句

在商务合同中,为了使条款明确清晰,排除被误解的可能性,经常使用大量的结构复杂的定语从句,来精确地说明一些名词。定语从句与中心词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名词带有多个并列的定语从句,或者一个定语从句修饰多个中心词(公共定语)的情况也很常见。

例如(3):Areplytoanyoffer,whichpurportstobeanacceptancebutcontainsadditions,limitationsorothermodifications,isarejectionoftheofferandconstitutesacounteroffer.

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reply,可译为: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它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

又如(4):Thesellermustdelivergoodswhichareofthequantity,qualityanddescriptionsrequiredbythecontractandwhicharecontainedorpackedinthemannerrequiredbythecontract.

句中两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是对名词goods的规定,而不是描绘与形容,句子的深层结构是“Goodsmustbe”,如译成:“卖方必须交付……的货物”,则显得翻译腔很浓,语义也含混不清。因此可以按照句子的深层结构译成汉语的主谓结构: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质量和规格一致,并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再如(5):Areplytoanofferwhichpurportstobeanacceptancebutcontainsadditionalordifferenttermswhichdonotmateriallyalterthetermsoftheofferconstitutesanacceptance.

句中有两个连环定语,第一个修饰offer,第二个修饰terms,前者译成前置定语,后者译成条件分句: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之添加或不同的条件在实质上并不更改该项发价之条件,乃构成接受。

2.状语从句

多个状语同时修饰一个动词,或者一个状语中包含另一个状语的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6):Within30daysafterthesigningandcomingintoeffectofthiscontract,theBuyershallproceedtopaythepriceforthegoodstotheSellerbyopeninganirrevocableL/CforthefullamountofUSD30,000infavoroftheSellerthroughabankatexportport.

此句的主干为……theBuyershallproceedtopaytheprice……totheSeller,其中含有一个时间状语within30daysafterthesigningandcomingintoeffectofthiscontract。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商务合同中许多时间状语表示的是某一缔约方必须在何时何地承担某一义务和享有某一种权利,即时效性。因此整个句子的重心不是句子的动词,而是发生动作的时间。在译成中文时,为了突出行为的时效性,时间状语应尽量靠近表示义务责任的关键词“须”。此句中还含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方式状语byopeninganirrevocableL/C…,其中含有三个介词短语作定语修饰anirrevocableL/C。按照汉语的行文规范,方式状语一般应位于动词之前。因此本句可译成:买方须于本合同签字并生效后30天内通过出口地银行开立以卖方为收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全部货款计30000美元。

3.条件从句

商务合同主要约定合同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但由于这种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均附有各种条件,所以条件句的大量使用成为商务合同的一个特点。条件句多由下列连接词引导:if,intheeventof,incase(of),should,provided(that),subjectto,unlessotherwise等。

例如:(7)Eithersidemayreplacetherepresentativeithasappointedprovidedthatitsubmitsawrittennoticetotheotherside.(任何一方都可更换自己指派的代表,但需书面通知对方。)

(8)EitherPartymayterminatethecontractincaseoffailureonthepartoftheotherPartytofulfillorperformanyofitsobligationshereunderandintheeventthatsuchfailureremainsunremediedsixty(60)daysaftertheserviceofawrittennoticeasdescribedinArticleXbelowbythenon-defaultingPartytotheotherPartyspecifyingthefailureinquestionandrequiringittoberemedied.(译文:如果一方未完成或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任何义务,而且未按照下述第X条规定在另一方向其送达书面通知,指出其违约行为并要求其予以改正后六十(60)天内,其仍未予以改正,另一方则可以终止本合同。)

(9)ShouldtheSellersfailtoeffectdeliveryontimeasstipulatedinthisContractowingtocausesotherthanForceMajeureasprovidedforinClauseXoftheContract,theBuyersshallhavetherighttocanceltherelativequantityofthecontract.(译文:除本合同第X款规定的不可抗力的因素之外,如卖方没能及时按合同要求交货,买方有权取消相应的部分合同数额。)

(10)Incasenoamicablesettlementcanbereachedbetweenthetwoparties,thecaseindisputeshallbesubmittedtoarbitrationwhichshallbeheldinthecountrywherethedefendantresides.(译文:如双方达不成友好的协议,争议可提交仲裁。仲裁在被诉方所在国进行。)

(11)Unlessotherwiseagreed,deliveryofthegoodsandpaymentofthepriceareconcurrentconditions,thatistosay,thesellermustbereadyandwillingtogivepossessionofthegoodstothebuyerinexchangeforthepriceandthebuyermustbereadyandwillingtopaythepriceinexchangeforpossessionofthegoods.(译文:除非另有协议,货物的交付和价款的支付应是同时履行的条件,换言之,卖方必须乐意让出占有将货物交至买方以交付价款;同时,买方须乐意支付价款以交换对货物的占有。)

综上所述,商务合同英语正是为了准确严密地规约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采用的一种文体形式,其措辞准确严密,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准确理解商务合同英语的句式特征并灵活运用其翻译技巧,可以帮助广大经贸工作者准确有效的翻译和起草合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争端,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车丽娟.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句式范文篇5

(一)“比”字句

1.A比B+W

这个句式在金沙方言中很常见,表示A胜过B。A和B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短语甚至是复杂小句。如:

(1)她比我来事。(她比我强。)

(2)安安顿顿总比没得安稳好。(安安稳稳总比不得安稳好。)

(3)她哭比她不做声要好。(她哭比她不说话要好。)

(4)夜头做生活比日里做生活要吃力。(夜里干活比白天干活要累。)

(5)慢点儿吃要比囫囵儿吃要好。(慢点儿吃总比狼吞虎咽吃要好。)

(6)先帮规矩说说清爽比过辰儿出叨事情再说不清爽要好。(先把规矩讲好比待会儿出事后讲不清楚要好。)

以上的句子中,第一句是名词的比较,第二句是形容词,第(3)(4)(5)是短语的比较,第三句是主谓短语的比较,第四句是状动宾短语的比较,第五句是状动短语的比较。最后第六个例子是复杂小句的比较。

“A比B+W”的否定句式是“A没的比B+W”。“没的”前面常常会加副词“也”或者“揩”表示强调。如:

(7)他写字也没的比你推板。(他写字也没比你差。)

(8)他揩没的比你聪明。(他真的没比你聪明。)

在“A比B+W”句式下,无论W是褒义还是贬义词,句子的含义都是“A胜过B”,其对应的否定结构“A没的比B+W”的含义是“A不及B”。

2.A比B+W+Z

金沙方言中的“比”字句常常加上量化值,表示“W”得多少。“Z”是对“W”的定量。如:

(9)他比我壮五斤。(他比我胖五斤。)

(10)张三比李四高一头。(张三比李四高一头。)

(11)做勒海比站勒海要适宜点儿。(坐着比站着要舒服点儿。)

可见,“Z”可以是数量结构,也可以是形容词结构。而且“Z”可以是确定的数量,也可以是模糊的不定的。

这个情况下,也可以说“和/同A比,B+W+Z”。如:

(12)和小张比,他还推板交关呢。(和小张比,他还差很多呢。)

(13)和去年子冬天比,今年子哩冬天冷交关。(和去年冬天比,今年的冬天冷很多。)

“A比B+W+Z”的否定式是“A没的比B+W+Z”,但是这时候,“Z”多为不确定值。“没的”前面可加“也”或者“揩”表示强调语气。如:

(14)张三没的比李四推板多少。(张三没比李四差多少。)

(15)今朝揩没的比昨子冷到哪里去。(今天没比昨天冷到哪里去。)

(二)“A+W+似+B”式

金沙方言中“A比B+W”式表示“超过”。除了这个句式外,“A+W+似+B”式也是表示“超过”。如:

(16)张三高似李四。(张三比李四高。)

(17)他胖似我。(他比我胖。)

这种句式在金沙方言区的老辈人中常用,但是现在的年青人已经基本都用和普通话类似的A比B+W”式了。

(三)“A没的B+W”式

“A没的B+W”式是金沙方言否定形式的差比句,表示“比不上、不及”。如:

(18)格种药没的葛种药灵。(这种药没有那种药有效。)

(19)我没的你来事。(我没有你有本事。)

(20)我说英语没的你说叨好。(我说英语没有你说得好。)

(21)他没的你会说淡话。(他没你会说话。)

从这组句子可以看出,“A没的B+W”式中的“W”可以是形容词,如(18)(19);也可以是短语如(20)(21),(20)为动补短语,(21)为“会”字短语。

如果“W”为“会”字短语时,那么常常整句话为反语,表示的是“B”不好。这种句子里常加副词“揩”表示强调。如:

(22)他揩没的你会嚼蛆。(他才没你会说三道四。)

(23)他揩没的你会拍马屁。(我才没你会拍马屁。)

这组句子中表面上为“他”不如“你”,实际上是“你”不及“他”。句子的含义是对“你”的嘲笑和讥讽。

“A没的B+W”式的否定句式为“A(也)有的B+W”。

(四)“A不像B+(格呢/葛呢)W”式

这种句式为“A没的B+W”式的同义句。如“格种药没的葛种药灵”就是“格种药不像葛种药灵”。句子中常带有程度副词“格呢/葛呢”(这么/那么)。如:

(24)他不像你格呢搓挎。(他不像你这么厉害。“厉害”为贬义)

(25)我恁不像他恁葛呢团结。(我们不像他们那么团结)

这种句式里,W可以是贬义的也可以是褒义的。这个句式的否定句为“A(也)像B+W”。句子中常有副词“也”。如:

(26)我恁也像他恁格呢团结。(我们也像他们那么团结。)

“A不像B+(格呢/葛呢)W”式中如果“W”是动词短语,描述一件事情,如果A未做,那么句子中把“不像”改成“不曾像”。如:

(27)我不曾像他一样下劲复习,所以考试不曾通过。(我没像他一样努力复习,所以考试没有通过。)

(五)“比不过”句式

1.“A比不过B”式

“A比不过B”是金沙方言中表示“比不上,不及”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如:

(28)我吃酒比不过小王。(我喝酒比不过小王。)

(29)我字比不过娟侯。(我字不及娟。)

这种句式里,基本上都有一个比较点,这个比较点常出现在“比”的前面。强调的是“B”的特点。

“A比不过B”句式的肯定句式是“A比勒过B”,不过这种句式比较少用,常见的是“A和B(哩话),比勒过哩”。如:

(30)我喝酒和三侯比(哩话),比勒过哩。(我喝酒和三侯比的话,是比得过的。)

(31)他哩成绩和班长比(哩话),比勒过哩。(他的成绩和班长比的话,比得过的。)

2.“A比B不过”式和“A比不B过”式

金沙方言中的“A比不过B”式还可以说成“A比B不过”和“A比不B过”式。这和普通话不同,和吴语如启海话宁波话相似。普通话里只能说“A比不过B”。金沙方言里的“不过”比较灵活。如:

(32)我跑他不过。

(33)我跑不他过。

(34)我跑不过他。

3.A连B也比不过

金沙方言中这种句式可以单用,也可以作为复句的一个分句。如:

(35)他搬砖头连丫头也比不过,太跌架子了。

他搬砖头连女人都比不过,太丢脸了。

(36)他做人连细伢儿都比不过,怎吖能做老师?

他为人连小孩子都比不过,怎么可以做老师?

这种句式是强调A太差了。它的肯定句式是“A连B也比得过”,强调A特别好。如:

(37)他跑步连刘翔也比得过,我怎吖和他比?(他跑步连刘翔也比得过,我怎么能和他比?)

这个例子带这夸张的意味,很好的强调了A了不起。

4.A再W,W不过B

这种句式表示B很厉害,强调A比不上B。如:

(38)孙悟空再厉害,也厉害不过如来佛。

(39)他喝酒再结棍,也结棍不过我。

这种句式没有相应的肯定式。

(六)“A不如/还不如B”

这种句式也是在金沙方言中常见的。如:

(40)养侯不孝顺,还不如养个丫头。(生儿子不孝顺,还不如养个女儿。)

(41)今年子寻的钱不如去年子。(今年赚的钱不如去年)

金沙方言里,有时候在“还不如B”后面有形容词,还有数量,构成“A还不如B+Z+W”,如:

(42)今年子寻的钱还不如去年子一半多。(今年赚的钱没有去年的一半多。)

(43)她还不如玲玲三分之一渠真。(她还没有玲玲三分之一漂亮。)

在这种句式里,A和B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复杂的词组,甚至于小句。

(七)“A+W,B还要W”句

金沙方言中用这个句式表示“更加”,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有递进关系的复句。如:

(44)我丑,他还要丑。

(45)我字漂亮,他字还要漂亮。

这组句子里在“还要”前还可以加“比+A”。如:

(46)我丑,他比我还丑。

(47)我字漂亮,他字比我哩还要漂亮。

二、等比句

等比句主要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在某点或某个方面上相同或相异的句子。金沙方言的等比句主要有“和”字等比句和“像”字等比句。

(一)“和”字等比句

1.“A和B一样”式

这种句式中“一样”是比较词,表示比较的结果,常常作为复句的第一个分句出现,第二个分句前常有“也”。如:

(48)他和我一样,也是个不要命的鬼。(他和我一样,也是个胆大不要命的人。)

有时候“一样”也说成“差不多”,说成“差不多”后,句子没有用“一样”的那么确定和直接。如:

(49)我成绩和他哩差不多。

(50)说聪明,其实我和他也差不多。

“A和B一样”式的否定式是“A和B不一样”。若是程度委婉,还可以说“A和B不太一样”;程度强,还可以说“A和B很不一样”“A和B不一样叨交关”。如:

(51)我和他不一样得交关,他家里老有钱哩,我喔家里没的钱。

(我和他很不一样,他家里很有钱,我家里没有钱。)

2.“A和B一样+W”式

“A和B一样+W”式和“A和B一样”式相比,多个表示怎么样的“W”。所以一般不用作分句。如:

(52)我和他一样高。

(53)坐办公室和下田做生活一样吃力。(在公司工作和下地干活一样累。)

(54)女将和男将一样上班寻钱。(女人和男人一样上班挣钱。)

(55)娘哩背和我一样疼。(妈妈的背和我的一样疼。)

(56)二侯和三侯一样是个孝顺伢儿。(老二和老三一样是个孝顺的孩子。)

(57)玲玲和峰峰一样当孩子王去了。(玲玲和峰峰一样当幼儿园老师去了。)

(58)他和我一样会讲外国话。(他和我一样会讲英语。)

从这组句子里可以看出,“W”的性质是很多元化的。“W”可以是形容词,如例(52)(53),可以是动词如例(54)(55),也可以是“是”“当”“会”字短语,如例(56)(57)(58)。

(二)“像”字句式

金沙方言中“像”字句式用得很多,句式主要为“A像B一样+(W)”。如:

(59)他像我一样高。

(60)他像神仙一样,亨尼总晓得。(他像神仙一样,什么都知道。)

从这组句子可见,“像”字结构和“和”字结构一样。如果没有表示比较结果的“W”,那么常常会加第二个分句来说明。

“A像B一样+(W)”的否定句式为“A不像B一样+(W)”。“不像”前面常有副词“揩”表示强调。如:

(61)他揩不像我一样高。(他才不像我一样高。)

(62)我揩不像他一样,没事只晓得戏子。(我可不像他一样,没事只知道玩。)

(63)他揩不像前几年一样精神勒。(他可不像前几年一样精神了。)

(64)就算生意失败,他也不像有些人一样要死要活哩。

从这组句子可以看出,“B”的适用范围还是相当的广的,可以是人称代词或者人民,也可以是别的名词。

三、极比句

极比句是指某事物在某点或某方面胜过或比不上其他一切同类的事物。极比也是差比,只是范围不同。差比是与指定的事物相比,极比是与同类的一切事物相比,比较的对象是任指的。

金沙方言中极比句常常用“比”字句和副词来表示。如:

(一)A顶(最)+(勒)/(啦叨)

金沙方言中表示程度“最”多用副词“顶”。如:

(65)格件衣裳顶合我哩身。(这件衣服最合我的身。)

(66)他赖班上成绩顶好。(他在班上成绩最好。)

(67)格伢儿顶可怜勒,爷娘总走啦叨。(这个孩子最可怜了,父母都死了。)

该句式中,用不用语气词和句子的语气舒缓有关系,有了语气词句子显得比较舒缓,没有语气词句子则显得很绝对。

(二)“比”字极比句

1.“A+比+B+W”式

这个句式表示胜过,其中B为任指。如:

(68)格人吃起酒来比哪个总结棍。(这人喝酒比谁都厉害。)

(69)马尔代夫比哪里总漂亮。(马尔代夫比哪里都漂亮。)

从这组句子可以看出,B都是任指或虚指,一般都是由代词的虚指用法来构成。且在“W”前常有副词“总”。金沙方言的副词“总”表示范围,意思为“都”。

2.“A+比不过+B”式/“A比B不过”式/“A比不B过”式

这个句式里,A为任指,意为“B”很好,“A”不及“B”。如:

(70)吃酒随便哪个总比不过王侯。(喝酒随便谁都比不过王侯。)

(71)吃酒随便哪个总比王侯不过。(喝酒随便谁都比不过王侯。)

(72)吃酒随便哪个总比不王侯过。(喝酒随便谁都比不过王侯。)

这种“不过”位置的灵活性是普通话和很多方言所不具备的。这三种句式里的“比”前也常有副词“总”,表示范围的任意。

3.“没人+比勒过+B”式/“没人比+B+勒过”式/“没人+比勒+B+过”

这里“没人”也作“没的人”。句子前常把比较点列出。如:

(73)吃酒,没人比勒过王侯。(喝酒,没人比了过王侯。)

(74)吃酒,没人比王侯勒过。(喝酒,没人比了过王侯。)

(75)吃酒,没人比勒王侯过。(喝酒,没人比了过王侯。)

四、递比句

递比句是表示程度逐渐递加或递减的句子。也可以说递比是一种差比,只是这种差比是逐一的差比。金沙方言的递比句式和普通话相似,主要为两种。

(一)越……越……

(76)人越大越觉猜烦。(人越大越觉得烦。)

(77)越心急事情越做不好。

这种句式是两种事物都在变化,一个随着另一个变化。

(二)一+量+比+一+量+W

(78)冬天来勒,一天比一天冷。(冬天来了,一天比一天冷。)

(79)格几年我哩身体,一年比一年推板。(这几年我身体,一年比一年差。)

参考文献:

[1]鲍明炜,王均.南通地区方言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句式范文篇6

(一)“比”字句

1.A比B+W

这个句式在金沙方言中很常见,表示A胜过B。A和B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短语甚至是复杂小句。如:

(1)她比我来事。(她比我强。)

(2)安安顿顿总比没得安稳好。(安安稳稳总比不得安稳好。)

(3)她哭比她不做声要好。(她哭比她不说话要好。)

(4)夜头做生活比日里做生活要吃力。(夜里干活比白天干活要累。)

(5)慢点儿吃要比囫囵儿吃要好。(慢点儿吃总比狼吞虎咽吃要好。)

(6)先帮规矩说说清爽比过辰儿出叨事情再说不清爽要好。(先把规矩讲好比待会儿出事后讲不清楚要好。)

以上的句子中,第一句是名词的比较,第二句是形容词,第(3)(4)(5)是短语的比较,第三句是主谓短语的比较,第四句是状动宾短语的比较,第五句是状动短语的比较。最后第六个例子是复杂小句的比较。

“A比B+W”的否定句式是“A没的比B+W”。“没的”前面常常会加副词“也”或者“揩”表示强调。如:

(7)他写字也没的比你推板。(他写字也没比你差。)

(8)他揩没的比你聪明。(他真的没比你聪明。)

在“A比B+W”句式下,无论W是褒义还是贬义词,句子的含义都是“A胜过B”,其对应的否定结构“A没的比B+W”的含义是“A不及B”。

2.A比B+W+Z

金沙方言中的“比”字句常常加上量化值,表示“W”得多少。“Z”是对“W”的定量。如:

(9)他比我壮五斤。(他比我胖五斤。)

(10)张三比李四高一头。(张三比李四高一头。)

(11)做勒海比站勒海要适宜点儿。(坐着比站着要舒服点儿。)

可见,“Z”可以是数量结构,也可以是形容词结构。而且“Z”可以是确定的数量,也可以是模糊的不定的。

这个情况下,也可以说“和/同A比,B+W+Z”。如:

(12)和小张比,他还推板交关呢。(和小张比,他还差很多呢。)

(13)和去年子冬天比,今年子哩冬天冷交关。(和去年冬天比,今年的冬天冷很多。)

“A比B+W+Z”的否定式是“A没的比B+W+Z”,但是这时候,“Z”多为不确定值。“没的”前面可加“也”或者“揩”表示强调语气。如:

(14)张三没的比李四推板多少。(张三没比李四差多少。)

(15)今朝揩没的比昨子冷到哪里去。(今天没比昨天冷到哪里去。)

(二)“A+W+似+B”式

金沙方言中“A比B+W”式表示“超过”。除了这个句式外,“A+W+似+B”式也是表示“超过”。如:

(16)张三高似李四。(张三比李四高。)

(17)他胖似我。(他比我胖。)

这种句式在金沙方言区的老辈人中常用,但是现在的年青人已经基本都用和普通话类似的A比B+W”式了。

(三)“A没的B+W”式

“A没的B+W”式是金沙方言否定形式的差比句,表示“比不上、不及”。如:

(18)格种药没的葛种药灵。(这种药没有那种药有效。)

(19)我没的你来事。(我没有你有本事。)

(20)我说英语没的你说叨好。(我说英语没有你说得好。)

(21)他没的你会说淡话。(他没你会说话。)

从这组句子可以看出,“A没的B+W”式中的“W”可以是形容词,如(18)(19);也可以是短语如(20)(21),(20)为动补短语,(21)为“会”字短语。

如果“W”为“会”字短语时,那么常常整句话为反语,表示的是“B”不好。这种句子里常加副词“揩”表示强调。如:

(22)他揩没的你会嚼蛆。(他才没你会说三道四。)

(23)他揩没的你会拍马屁。(我才没你会拍马屁。)

这组句子中表面上为“他”不如“你”,实际上是“你”不及“他”。句子的含义是对“你”的嘲笑和讥讽。

“A没的B+W”式的否定句式为“A(也)有的B+W”。

(四)“A不像B+(格呢/葛呢)W”式

这种句式为“A没的B+W”式的同义句。如“格种药没的葛种药灵”就是“格种药不像葛种药灵”。句子中常带有程度副词“格呢/葛呢”(这么/那么)。如:

(24)他不像你格呢搓挎。(他不像你这么厉害。“厉害”为贬义)

(25)我恁不像他恁葛呢团结。(我们不像他们那么团结)

这种句式里,W可以是贬义的也可以是褒义的。这个句式的否定句为“A(也)像B+W”。句子中常有副词“也”。如:

(26)我恁也像他恁格呢团结。(我们也像他们那么团结。)

“A不像B+(格呢/葛呢)W”式中如果“W”是动词短语,描述一件事情,如果A未做,那么句子中把“不像”改成“不曾像”。如:

(27)我不曾像他一样下劲复习,所以考试不曾通过。(我没像他一样努力复习,所以考试没有通过。)

(五)“比不过”句式

1.“A比不过B”式

“A比不过B”是金沙方言中表示“比不上,不及”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如:

(28)我吃酒比不过小王。(我喝酒比不过小王。)

(29)我字比不过娟侯。(我字不及娟。)

这种句式里,基本上都有一个比较点,这个比较点常出现在“比”的前面。强调的是“B”的特点。

“A比不过B”句式的肯定句式是“A比勒过B”,不过这种句式比较少用,常见的是“A和B(哩话),比勒过哩”。如:

(30)我喝酒和三侯比(哩话),比勒过哩。(我喝酒和三侯比的话,是比得过的。)

(31)他哩成绩和班长比(哩话),比勒过哩。(他的成绩和班长比的话,比得过的。)

2.“A比B不过”式和“A比不B过”式

金沙方言中的“A比不过B”式还可以说成“A比B不过”和“A比不B过”式。这和普通话不同,和吴语如启海话宁波话相似。普通话里只能说“A比不过B”。金沙方言里的“不过”比较灵活。如:

(32)我跑他不过。

(33)我跑不他过。

(34)我跑不过他。

3.A连B也比不过

金沙方言中这种句式可以单用,也可以作为复句的一个分句。如:

(35)他搬砖头连丫头也比不过,太跌架子了。

他搬砖头连女人都比不过,太丢脸了。

(36)他做人连细伢儿都比不过,怎吖能做老师?

他为人连小孩子都比不过,怎么可以做老师?

这种句式是强调A太差了。它的肯定句式是“A连B也比得过”,强调A特别好。如:

(37)他跑步连刘翔也比得过,我怎吖和他比?(他跑步连刘翔也比得过,我怎么能和他比?)

这个例子带这夸张的意味,很好的强调了A了不起。

4.A再W,W不过B

这种句式表示B很厉害,强调A比不上B。如:

(38)孙悟空再厉害,也厉害不过如来佛。

(39)他喝酒再结棍,也结棍不过我。

这种句式没有相应的肯定式。

(六)“A不如/还不如B”

这种句式也是在金沙方言中常见的。如:

(40)养侯不孝顺,还不如养个丫头。(生儿子不孝顺,还不如养个女儿。)

(41)今年子寻的钱不如去年子。(今年赚的钱不如去年)

金沙方言里,有时候在“还不如B”后面有形容词,还有数量,构成“A还不如B+Z+W”,如:

(42)今年子寻的钱还不如去年子一半多。(今年赚的钱没有去年的一半多。)

(43)她还不如玲玲三分之一渠真。(她还没有玲玲三分之一漂亮。)

在这种句式里,A和B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复杂的词组,甚至于小句。

(七)“A+W,B还要W”句

金沙方言中用这个句式表示“更加”,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有递进关系的复句。如:

(44)我丑,他还要丑。

(45)我字漂亮,他字还要漂亮。

这组句子里在“还要”前还可以加“比+A”。如:

(46)我丑,他比我还丑。

(47)我字漂亮,他字比我哩还要漂亮。

二、等比句

等比句主要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在某点或某个方面上相同或相异的句子。金沙方言的等比句主要有“和”字等比句和“像”字等比句。

(一)“和”字等比句

1.“A和B一样”式

这种句式中“一样”是比较词,表示比较的结果,常常作为复句的第一个分句出现,第二个分句前常有“也”。如:

(48)他和我一样,也是个不要命的鬼。(他和我一样,也是个胆大不要命的人。)

有时候“一样”也说成“差不多”,说成“差不多”后,句子没有用“一样”的那么确定和直接。如:

(49)我成绩和他哩差不多。

(50)说聪明,其实我和他也差不多。

“A和B一样”式的否定式是“A和B不一样”。若是程度委婉,还可以说“A和B不太一样”;程度强,还可以说“A和B很不一样”“A和B不一样叨交关”。如:

(51)我和他不一样得交关,他家里老有钱哩,我喔家里没的钱。

(我和他很不一样,他家里很有钱,我家里没有钱。)

2.“A和B一样+W”式

“A和B一样+W”式和“A和B一样”式相比,多个表示怎么样的“W”。所以一般不用作分句。如:

(52)我和他一样高。

(53)坐办公室和下田做生活一样吃力。(在公司工作和下地干活一样累。)

(54)女将和男将一样上班寻钱。(女人和男人一样上班挣钱。)

(55)娘哩背和我一样疼。(妈妈的背和我的一样疼。)

(56)二侯和三侯一样是个孝顺伢儿。(老二和老三一样是个孝顺的孩子。)

(57)玲玲和峰峰一样当孩子王去了。(玲玲和峰峰一样当幼儿园老师去了。)

(58)他和我一样会讲外国话。(他和我一样会讲英语。)

从这组句子里可以看出,“W”的性质是很多元化的。“W”可以是形容词,如例(52)(53),可以是动词如例(54)(55),也可以是“是”“当”“会”字短语,如例(56)(57)(58)。

(二)“像”字句式

金沙方言中“像”字句式用得很多,句式主要为“A像B一样+(W)”。如:

(59)他像我一样高。

(60)他像神仙一样,亨尼总晓得。(他像神仙一样,什么都知道。)

从这组句子可见,“像”字结构和“和”字结构一样。如果没有表示比较结果的“W”,那么常常会加第二个分句来说明。

“A像B一样+(W)”的否定句式为“A不像B一样+(W)”。“不像”前面常有副词“揩”表示强调。如:

(61)他揩不像我一样高。(他才不像我一样高。)

(62)我揩不像他一样,没事只晓得戏子。(我可不像他一样,没事只知道玩。)

(63)他揩不像前几年一样精神勒。(他可不像前几年一样精神了。)

(64)就算生意失败,他也不像有些人一样要死要活哩。

从这组句子可以看出,“B”的适用范围还是相当的广的,可以是人称代词或者人民,也可以是别的名词。

三、极比句

极比句是指某事物在某点或某方面胜过或比不上其他一切同类的事物。极比也是差比,只是范围不同。差比是与指定的事物相比,极比是与同类的一切事物相比,比较的对象是任指的。

金沙方言中极比句常常用“比”字句和副词来表示。如:

(一)A顶(最)+(勒)/(啦叨)

金沙方言中表示程度“最”多用副词“顶”。如:

(65)格件衣裳顶合我哩身。(这件衣服最合我的身。)

(66)他赖班上成绩顶好。(他在班上成绩最好。)

(67)格伢儿顶可怜勒,爷娘总走啦叨。(这个孩子最可怜了,父母都死了。)

该句式中,用不用语气词和句子的语气舒缓有关系,有了语气词句子显得比较舒缓,没有语气词句子则显得很绝对。

(二)“比”字极比句

1.“A+比+B+W”式

这个句式表示胜过,其中B为任指。如:

(68)格人吃起酒来比哪个总结棍。(这人喝酒比谁都厉害。)

(69)马尔代夫比哪里总漂亮。(马尔代夫比哪里都漂亮。)

从这组句子可以看出,B都是任指或虚指,一般都是由代词的虚指用法来构成。且在“W”前常有副词“总”。金沙方言的副词“总”表示范围,意思为“都”。

2.“A+比不过+B”式/“A比B不过”式/“A比不B过”式

这个句式里,A为任指,意为“B”很好,“A”不及“B”。如:

(70)吃酒随便哪个总比不过王侯。(喝酒随便谁都比不过王侯。)

(71)吃酒随便哪个总比王侯不过。(喝酒随便谁都比不过王侯。)

(72)吃酒随便哪个总比不王侯过。(喝酒随便谁都比不过王侯。)

这种“不过”位置的灵活性是普通话和很多方言所不具备的。这三种句式里的“比”前也常有副词“总”,表示范围的任意。

3.“没人+比勒过+B”式/“没人比+B+勒过”式/“没人+比勒+B+过”

这里“没人”也作“没的人”。句子前常把比较点列出。如:

(73)吃酒,没人比勒过王侯。(喝酒,没人比了过王侯。)

(74)吃酒,没人比王侯勒过。(喝酒,没人比了过王侯。)

(75)吃酒,没人比勒王侯过。(喝酒,没人比了过王侯。)

四、递比句

递比句是表示程度逐渐递加或递减的句子。也可以说递比是一种差比,只是这种差比是逐一的差比。金沙方言的递比句式和普通话相似,主要为两种。

(一)越……越……

(76)人越大越觉猜烦。(人越大越觉得烦。)

(77)越心急事情越做不好。

这种句式是两种事物都在变化,一个随着另一个变化。

(二)一+量+比+一+量+W

(78)冬天来勒,一天比一天冷。(冬天来了,一天比一天冷。)

(79)格几年我哩身体,一年比一年推板。(这几年我身体,一年比一年差。)

参考文献:

[1]鲍明炜,王均.南通地区方言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句式范文篇7

(一)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让学生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诵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说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和古人晤对一堂,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时,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记得快,能培养文言的语感。需要强调的是,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不同。现代文是从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在口头上就很熟,并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来,体会体会,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我们虽然通过汉字,用现代的语音读出声音来,但不明白这些声音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当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六个字中,除了“曳”字外,其余五个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弃”只在“放弃”这个词儿里学过;“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没学过,当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认识,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认识,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纵使高声朗读,甚至死记到能“背诵”的程度,纵使悟性很高的学生,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的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样的读法,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因此,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即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识字”提供了方便。我之所以强调在诵读前要理解词义、了解句式,是因为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种过分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比如说,只串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字词句,甚至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讲完之后就是读,就是背,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一点也不知道。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一直到熟,熟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背诵则也更好。

(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注意古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为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同样一个意思,所用的词语和句式有细微的不同。或色彩不同,式语气不同。区分这些不同之处,有助于加深理解。

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且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这种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可以在一篇之内进行,也可以不限于一篇的范围之内。

(三)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是否真懂。

如果是不懂,或者是半懂,那么,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问题暴露出来了,或是词义没弄清楚,或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荀子:“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阻碍,遇到疑惑,经过思考,经过教师的指点,得到了解决,记忆也就更深了。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有些句子,我们可能已经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但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出来,除了因为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清晰之外,现代汉语的语汇不够丰富、文字表达能力不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搞点文言文的翻译练习对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是有帮助的。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是口头翻译,也可以笔泽。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都应该以准确、规范为标准。准确,指词语要翻译得准确,要牢牢落实;规范,指译文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那种只写出句子大意的翻译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译文要准确规范,对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开始训练时,总是不够准确、不够规范的。但是,如果教师每次都指出那些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并予以纠正,要求又很严格,那么,准确规范的翻译是能够逐步做到的。

句式范文篇8

孔子极其重视语言的文采。“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朱熹解释说:“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子言此,盖善之也。”[2]P150因此,其《文言传》亦是斐然成章,文采出众。刘勰赞曰:“《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3]P588阮元更进一步提出:“孔子于《乾》《坤》之言,自名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也。”[4]P196前修高论,自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独到之言。《文言传》确实有出色的文学特点:

一、骈偶争辉

骈偶是中国古典文学极为普遍而且极有特色的一种修辞现象。至于骈偶出现的原因,各有各的说法。刘勰认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3]P588刘勰从自然现象的对称性出发,探讨了骈偶出现的必然性。刘师培说:“准声署字,修短揆均,字必单音,所施斯适。远国异人,书违颉诵,翰藻弗殊,侔均斯逊。是则音泮轾轩,象昭明两,比物丑类,泯踦从齐,切响浮声,引同协异,乃禹域所独然,殊方所未有也。”[5]P231刘氏认为骈偶是由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独特性决定的。范文澜在《文心雕龙注》中论述道:“原丽辞之起,出于人心之能联想。既思‘云从龙’,类及‘风从虎’,此正对也。既想‘西伯幽而演《易》’,类及‘周旦显而制《礼》’,此反对也。正反虽殊,其由于联想一也。古人传学,多凭口耳,事理同异,取类相从,记忆匪艰,讽诵易熟,此经典之文,所以多用丽语也。凡欲明意,必举事证,一证末足,再举而成;且少既嫌孤,繁亦苦赘,二句相扶,数折其中。昔孔子传《易》,特制《文》、《系》,话皆骈偶,意殆在斯。又人之发言,好趋均平,短长悬殊,不便唇舌;故求字句之齐整,非必待于耦对,而耦对之成,常足以齐整字句。魏晋以前篇章,骈句俪语,辐辏不绝者此也。综上诸因,知耦对出于自然。”[3]P590范文澜主要从文学创作和接受的角度,指出联想、事证、易记、便言促成了骈偶的产生。汉字的外形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汉字是象形字,字形规范,都是一个个方块形的文字,不象由字母组成的拉丁文字,单词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个字母,长的有十几二十个字母。因此,在外形上,骈偶可以构成整齐划一的建筑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内容上看,对偶的句子有的有较强的概括力,有的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形式上看,对偶句结构匀称,句式整齐,朗读顺口,易于记忆。如果说追求艺术美是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骈偶只有扎根于方块单音的象形文字的肥沃土壤中,才能开出娇艳之花。中国古典文学骈偶盛行,正反映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民族气象。阮元在《文言说》中指出:《文言传》“抑且多用偶。即如乐行忧违,偶也;长人合礼,偶也;和义干事,偶也;庸言庸行,偶也;闲邪善世,偶也;进德修业,偶也;知至知终,偶也;上位下位,偶也;同声同气,偶也;水湿火燥,偶也;云龙风虎,偶也;本于本地,偶也;无位无民,偶也;勿用在田,偶也;潜藏文明,偶也;道革位德,偶也;偕极天则偶也;隐见行成,偶也;学聚问辨,偶也;宽居仁行,偶也;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偶也;先天后天,偶也;存亡得丧,偶也;余庆余殃,偶也;直内方外,偶也;通理居体,偶也。”

张善文教授在《易传的句式词章之美》一文中指出:骈偶句“句式的构成更是丰富多样:有单句式、双句式、多句式,句中的字数又有三言、四言、五言、乃至十一言不等。”[6]如三言单句式,“水流湿,火就燥”;四言单句式,“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五言单句式,“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六言单句式,“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六言双句式,“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七言双句式,“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八言双句式,“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等等。[6]P116-130论述得很详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在《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一书中,古田敬一详尽地分析对句的内涵。在形式上,从句位的角度,古田敬一归纳的对句句式为:当句对,单对,隔句对,三句对,长偶对,乱对等六种类型。[7]P46-52当句对,就是在本句中前后自成对偶。如,“云行雨施”。单对,就是上句与下句直接构成对偶。如,“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隔句对,就是四句之间形成对偶,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如“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三句对,就是连贯的三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如,“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长偶对,就是章与章之间构成的对偶。如,“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干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乱对,就篇章而论,单对与隔句对混用,以使叙述得以进行。如,“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在意义上,古田敬一则将对句分为:反型,同型,中间型。反型,就是刘勰所说的“反对”,即意思相反的语词构成对偶。如:“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同型,就是刘勰所说的“正对”,即意思相近的语词构成的对偶。如:“云从龙,风从虎。”中间型,就是难以从意义上分辨相反或相近的语词所构成的对偶。如:“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如果单就以上的论述来说,后世对句的类型在《文言传》中大多出现了。难怪在“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这一点上,刘勰对《文言传》推崇备至。而阮元更以为《文言传》乃“千古文章之祖”。阮氏把骈文当作文章正宗,他的评价或许有夸大其词的嫌疑,但近代研究骈文的学者刘麟生以为《文言传》“不妨以最早之骈文视之。”

二、音律天成

刘勰说:“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合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关键,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1]P552刘勰认为讲究音律是“肇自血气”,也就是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且把音律当作“文章关键”、“神明枢机”。《文言传》是“千古文章之祖”,音律之美也是动人肺腑的。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押韵

押韵是音律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王力先生在《略论语言形式美》中说:“韵在诗歌中的效果,也是一种回环之美。”“当我们听人家朗诵一首有韵的诗的时候,每句或每行的末尾总是同样的元音(有时是每隔一句或一行),我们不但不觉得单调,反而觉得非常和谐。”[9]P471《文言传》中有一韵到底的,气势磅礴,如,“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刚”、“方”、“常”、“光”、“行”都是上古音阳部。[10]有中途换韵的,如,“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干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藏”、“明”、“行”属上古音阳部;“革”、“德”、“极”、“则”则是上古音职部。它的特点是:其一,一般是骈偶句押韵。如,“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骄”、“忧”为幽宵合韵。即如“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长”为阳部,“会”乃月部,“和”是歌部,“干”属元部,恰巧也可以通转,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押韵,但是能够取得声音的相似。其二,多为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如,句句押韵“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天”、“田”、“人”乃是上古音真部。隔句押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求”、“燥”为幽宵合韵。阮元在《文言说》中指出:“古人无笔砚纸墨之便,往往铸金刻石,始传久远。其著之简策者,亦有漆书刀削之劳。非如今人,下笔千言,言事甚易也。许氏《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左传》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此何也?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舌传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是必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记诵,无能增改,且无方言俗语杂于其间,始能达意始能行远。此孔子于《易》所以著《文言》之篇也。”[4]P196-197远古时代没有笔砚纸墨,文字书写很难,而且文献的载体,诸如金石简策,又极为笨重,因此一般靠口耳相传来传播文化知识。正因为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文献只能“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记诵”。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得以较为广泛地传播。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文言传》多用骈偶谐韵句式;也正因为它多用骈偶谐韵句式,易于记诵,才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披沙拣金式的淘汰中被保存下来。

(二)平仄

沈约论述平仄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11]P216沈约对平仄评价很高,认为只有合乎平仄变化规律的文章,才能称为“文”。并且认为“自灵均以来,此秘未睹”。[11]P216刘大櫆于《论文偶记》中说:“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12]P434又说:“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故字句为音节之矩。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12]P435可以看出刘大櫆认为平仄是一篇文章形成节奏感的关键所在。阮元评论《文言传》说:“固有韵矣,而亦有平仄声音焉。”[13]P495《文言传》语句无意中合乎平仄变化规律的例子也不少。“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即为“不仄乎仄,不平乎平”[14]。“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乃是“仄而无仄,平而无平”。“隐而未见,行而未成”又是“仄而未仄,平而未平”。这些语句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刚好互相呼应,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些语句平仄呼应极其严密,与后世的骈文相比较也差不到哪儿去。这是其中平仄变化自然而又奇妙的语句,而那些平仄相对虽然不太严密,却能表现音节变化的语句,更是比比皆是。例如,“乐则行之”是“仄仄平平”;“上下无常”是“平仄平平”;“进退无恒,”是“仄仄平平”;“进德修业”是“仄仄平仄”。《文言传》多押韵,又暗合平仄,其美妙也正如沈约所谓:“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于理合,匪由思至。”

(三)排比

《文言传》又多排比句子。如,“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等等。句式整齐,节奏一致,诵读起来就铿锵有力。这是句与句之间形成的排比。还有段落与段落之间形成的排比。如释乾六爻时,都用了同一种句式:“曰,子曰。”排比句式的每一个单句的结构大致相似,排列在一起,就能形成一种语气和音节的重复,在增加表达气势的同时,也就构成了一种节奏的和谐感,其效果类似于音乐乐章中的重复咏叹。《文言传》多用骈偶,暗合平仄,又多排比,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具音律之美。并不是有意识地追求节奏的变化音韵的和谐,而是自然而然合乎汉语语音特点的天成之作。难怪历代讽诵之声不绝于耳。

三、精雅灵动

(一)精

精,《礼记•经解》云:“洁静精微,《易》教也。”孔颖达疏曰:“穷理尽性,言入秋毫,是精微。”[15]P843刘师培论述蔡邕“精雅”的艺术风格时,认为:“精者,谓其文律纯粹而细致也。”[16]P135孔颖达的解释从思想内容入手,认为阐明事理,要抓住本质,细致入微。刘师培则从艺术形式入手,以为是锤炼字句,使语言精炼。如果我们把孔颖达和刘师培的解释合在一起,“精”的含义应当就是指用精炼的语言细致入微地阐明事理。例如,同样是阐发《乾》卦初九爻的爻辞“潜龙勿用”。《帛书周易•二三子》:“《易》曰:‘潜龙勿用。’孔子曰:‘龙潜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可胃潜矣。大人安失矣而不朝,苟厌在廷,亦犹龙之潜也。其行灭而不可用也,故曰“潜龙勿用”’。”[17]P15“时至矣而不出”、“安失矣而不朝”,仅仅描述了大人“潜”的状态,从中无法看出君子小人的分别。通行本《周易》则是:“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从各方面强调了有“德”君子“隐”的状态。二者高下,截然分明。或者说,《帛书周易》淹灭无闻,通行《周易》千年流传,正在于后者“穷理尽性,言入秋毫”。文章精炼要求锤炼字句,剪裁浮词。刘勰《文心雕龙•镕裁》说:“剪裁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3]P543。他还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3]P543写文章剪裁浮词,使文章达到“增一字则繁,减一字则阙”[3]P543的地步。刘知幾《史通•叙事》认为做到精炼有二种方法:“—曰省句,二曰省字”[18]P170。为了使文辞简要精炼,就必须“务却浮词”,使“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圆润明密,言如贯珠”[18]P169。《文言传•乾卦》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恰巧《吕氏春秋•应同》亦有类似语句:“气同则合,声比则应;鼓宫而宫动,鼓角而角动。平地注水,水流湿;均薪施火,火就燥。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无不皆类其所生以示人。”[19]P127如果加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意思大体相当,但是前者简要精炼,明白晓畅,而后者更加讲究词藻的丰富,句式也更加凝重。如果单纯就阐明观点来说,那么《文言传》已经足够清楚明了;如果从修辞的角度来考虑的话,那么《吕氏春秋》更加典重华丽。唐人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说:“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美者也。”[18]P168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简明精炼上,《文言传》更胜一筹。《文言传》虽然才一千三百多字,但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哲理,以至于几千年来注释的书籍汗牛充栋,也无法穷尽它的意蕴。如果不是极为“精微”的作品,又怎么能蕴含如此巨大的精神财富?

(二)雅

雅,《说文》解释说:“楚乌也。居秦谓之雅。”[20]P76“雅”是一种鸟儿。鸟儿善于鸣叫,声音悦耳动听,引申开来,就可以指美妙的文章韵律。刘师培用来论述蔡邕的“精雅”时认为:“雅者,谓其音节调适而和谐也。”[16]P135换言之,“雅”指的是声音节奏的谐美。《文言传》多用骈偶,暗合平仄,又多排比,声音美妙,节奏谐和,称之为雅,自然名副其实。雅又有一种很重要的释义,即正。《诗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21]P20孔颖达疏曰:“雅者训为正也,由天子以政教齐正天下,故民述天子之政,还以齐正之名。王之齐正天下得其道,则述其美,雅之正经及宣王之美诗是也。若王之齐正天下失其理,则刺其恶,幽、厉小雅是也。诗之所陈,皆是正天下大法,文武用诗之道则兴,幽厉不用诗道则废。此雅诗者言说王政所用废兴,以其废兴,故有美刺也。”[21]P20正,由上而下,就是“以政教齐正天下”。由下而上,就是“美刺”。政,当指各种法令法规,其运作靠得是国家的强制力。教,当指教化,其内容是优秀的文化精神;其方式是“化”,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不是政令约束,不是武力逼迫,而是以优秀的文化现象来陶冶感化,塑造人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以此而论,“雅”释为“正”,从教化的内容上讲,指的是用具有高洁的道德内涵、高尚的审美情趣的优秀文化精神,陶冶人的性情,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塑造理想的士人。而这种文化精神的载体,最重要的莫过于《易》《诗》《书》《礼》《乐》这一类经典了。因此,自西汉立“五经”以后,历代沿用,同时不断加以增补,直到“十三经”。《文言传》是《周易》的篇章之一,自然也有雅正的内容。以《文言传•乾》作为例子,它完整地描述了君子修身进取的道理。首先点明君子应当具备的阳刚品质:仁、礼、义、贞正等等。其次遵循《乾》卦六爻的次序,描述君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应坚持的准则或所必须戒慎的事情。其次阐述君子不同阶段的行事之道。其次论述阳刚之气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状态。最后以卦爻辞的顺序描绘君子不断进取的各种状况。这些对于陶冶个人的人格气质贡献很大。我们来分析“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隐者”,不是一般人,是具有“龙德”的君子。因此出处行藏自然有一番常人无法比肩的高尚之处。“不易乎世”,不因污秽的世俗而改变自己的节操。陶渊明所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不成乎名”,并不是为了成就功名。唐代有很多人走“终南捷径”,隐居山林只是为了沽名钓誉,就像“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的假隐士周顒。而此处之隐,实因阳刚之气不足,或所谓社会正气不兴,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归隐,因此并无功利的目的。与之俱生的精神状态便是“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亦即“安贫乐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行事上,则是“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即不做违心的事情。这需要极大的魄力。日寇侵略中华,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决不为日寇演戏。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不合作态度,足见梅先生的民族气节。坚定而不可动摇就是“确乎不可拔”的精神。此种隐者的内在精神气质与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是一致的。因此,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文言传》都是雅而正。

(三)灵动

句式范文篇9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词语解释

1.把握好文言文的重点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代词,实词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实词也是构成句子主题的重点词汇。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实词的作用,学生只要学会把握句子中的实词,就能够推测出句子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和含义。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意义表达中实词的运用十分灵活,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句式和语言环境中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实词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握好实词在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例如,“国”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就十分灵活,且代表的意义会根据句式和语境有所变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指的是“国家,国家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中“国”的含义为诸侯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国”则特指国都或京城;“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中的国则泛指地区和地域;“等死,死国可乎。”中的“国”则指国事。只有掌握好文言文中实词的用法,才能正确理解不同句子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掌握典型虚词

所谓虚词是指不能构成句子成分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或叹词。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因二十个,这些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主要是组织语言单位,帮助表达情感。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十分常见,这些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文言文中也有不同的用法。例如“乎”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就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在《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此句中的“乎”被用作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领着学生对虚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牢牢的把握好虚词的不同用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3.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有很大区别,这些词用现代词语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类词被称为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是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进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时只有将该词放到句子和语境中,才能表达特殊的意义。对于这类词语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这类词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重点是记忆和积累。例如,《出师表》一文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此文中的卑鄙古意是指出身卑微,而今意则指品行低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度道里会与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此文中的不过,现代是代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则是不超过的意思。在面对这些古今异义词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有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点强调这些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让学生把握牢。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典型句式

1.掌握典型句式

文言文中有几种典型的句子结构,灵活把握这些典型句式,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把握。这些典型句式都是根据句式框架进行的,虽然会有一定变化,但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共性特征。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一般都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掌握好这些句式,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益处。例如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用“……者,……也”表达判断;“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中利用“为……所……”表达被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利用“……非……”表达否定判断等。

2.了解一些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能够表达反问、感慨、选择等。例如在文言文中,常用“何……为!”“何……之有?”表达范围,利用“何其……”“一何……”表达感慨,利用“其……,其……也。”“与其……孰若……”表达选择等。这些固定句式在表达意思和结构上比较固定,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固定句式,就能够在遇到这些句式时把握好文章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条理。

3.培养语感

句式范文篇10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公安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公安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公安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骗”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骗我”,“他”是主语,“欺骗”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骗”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习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二、把现代汉语的词法与句法知识相结合,快速解读句子,全面理解文意

以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第一段为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理解这段文字时,教者可让学生有意识地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并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加以分析。这段文字绝大部分实词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鼓”、“是”、“鸣”、“名”用法比较特殊。我们可以用词法知识进行分析。“鼓”现代是名词,而在“微风鼓浪”一句中,“鼓”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陈述“微风”,支配宾语“浪”,意为“鼓动”。“是”现代是判断词,而在“是说也,人常疑之”一句中,“是说”是偏正短语,是“之”指代的对象,作“疑”的宾语,“是说”应是名词性偏正短语,“是”是代词,限制“说”,意思是“这个”。“鸣”是动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中,“鸣”后省略代词“之”。补充完整后的句子应是“虽大风浪不能鸣之(钟磬)也”。按照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该句主干为:浪鸣之。可以看出主语“浪”和宾语“之”之间产生了“主语使宾语怎样”的意味,据此可以判断“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可理解为“使……鸣”。“名”,现代是名词,在“而此独以钟名”一句中,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看出:“名”处在谓语位置,作谓语。但依据现代汉语的词类知识名词一般不作谓语,由此可推断“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意为“命名”。

同样,用句法知识比较分析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多数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一致。而“得双石于潭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两句的表达习惯就与现代汉语不一样。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教者可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分析。“得双石于潭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李渤”,承前句省略,谓语是“得”,宾语是“双石”,这三个词按现代汉语常式句表达习惯组成一句话就是:“李渤得双石”。而原句中“于潭上”是个介宾短语,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据此,“于潭上”应作“李渤得双石”这个句子的状语,这样,该句的完整表达应是“李渤于潭上得双石”,把这个句子与“得双石于潭上”比较,学生自然可以发现原文句子介宾短语后置了,从而掌握状语后置句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一句中,“所在皆是也”意为“到处都是这样”,这是个缺少主语的句子,表达完整应该是:“(什么)到处都是这样”。“什么”是该句陈述说明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石”,“石”后“铿然有声”似乎与“石”构成主谓关系,但这样一来,原句就成为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形成并列关系,表达两层意思,即:“石(头)铿然有声”、“石(头)所在皆是”,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意思。那么“铿然有声”是不是作状语呢?用句法知识分析可以看出,“铿然有声”是动词性状谓短语,一般作谓语。据此,“铿然有声”只有作“石”的定语,意为“铿锵作响的石头”,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正好与后面的“所在皆是”构成主谓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句式。【论文主题词】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