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增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1:04:57

激增范文篇1

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94年至1997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了1187亿美元。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我国虽受一定幅度影响,但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只是增长速度大大放慢。2001年全年外汇储备净增466亿美元,年底为2122亿美元。2002年达2864亿美元,增幅为35%。2003年为4032.5亿美元,增幅上升到41%。2004年增至6099亿美元,增幅为51%。2005年底再创历史新高,达8189亿美元,较之1993年底增加了近40倍,比1996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前)增加5倍。这在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又成功跨入一万亿的门槛,余额达13326亿美元。

2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双面影响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它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增强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能力,同时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减少改革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另外通过外汇储备积累而实现的基础货币供给对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然而巨额外汇储备的积累也蕴涵着一些消极影响。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对冲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规模扩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扩张,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央行需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央行用于对冲操作发行的票据总量也高达27700亿元。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成本。这种对冲操作还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同时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人民币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下,外汇会大量流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限制了利率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

第二,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并非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使然,而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必须指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经济背景下实现的,也是我国通过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的。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还会损害经济增长的后劲,不利于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增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诱发汇率战和贸易摩擦。外汇储备激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海外投机资本为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利益纷纷投资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尽管这种“热钱”的实际流入数额很难估算准确,但从外汇储备增量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者顺差之和的差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热钱”大量进入增加了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也成为推动房价节节走高的一个重要动因。外汇储备激增还被海外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表现,从而给一些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实行贸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四,要承担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从2002年到现在是美元的贬值期。由于美国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连续会计假帐丑闻,以及股市泡沫引发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失衡,美元不断走软,以美元为主要内容的外汇储备和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遭受了很大损失,因而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

3外汇储备的管理措施建议

从上述影响可见,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显然超过了其带来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第一、调整汇率形成机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价水平。要减轻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必须弱化央行干预力度,理顺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加大汇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入的数量。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盯住单一美元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以后人民币就处于不断升值过程中。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了8:1的心理关口,达到一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以来汇价不断突破新高,2007年8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5545。

第二、加强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目前外汇储备比较充足的时机加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出口产业,扶持和培育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促进出口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把出口的增长逐渐由过去的数量型低价型转变为附加值型品牌型,提高利润回报,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而实现以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最终实现外贸出口增长方式从一般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飞跃。

第三、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在确定外汇储备结构时既要考虑收益率,还要考虑灵活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我国的储备结构管理必须注意储备币种和储备资产结构这两个方面:首先要保持多元化的币种储备,采用一篮子货币的方式以分散汇率的压力;其次要根据进口产品和劳务及其他支付的需要确定币种的数量、各种货币的比例和品种,还根据汇率变化不定期调整各种币种的比例。

第四、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外汇管制的趋于放松,中国的货币管理当局应当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应当包括运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等。同时应增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透明度,及时披露外汇储备的投资损益状况,进一步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全庚.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7).]叶蜀君.国际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3]陈野华.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回顾与展望[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

[4]吴念鲁.加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激增范文篇2

关键词:外汇储备冲销政策储备管理策略

文章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1-027-04

一、引言:外汇储备激增现实及解释

全球外汇储备由1995年1月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9月的4万亿美元,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特征:规模急剧增加、国家集中度提高、地区分布特征明显等。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短短4年间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91%(约2万亿美元),其增速是1999-2001年增速的3倍多。2005年前5大外汇储备国或地区占全球储备存量的68%,排前两位的中国和日本占2002-2005年全球储备增加额的50%,全球储备存量的40%。排名前101的储备国或地区中有8个来自亚洲,亚洲货币当局(包括日本)储备增加额占全球储备增加的绝大部分。另外,由于油价的上涨,石油输出国组织获得了大量经常项目盈余,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之一(见表1)。

全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讨论热点之一就是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及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度量。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于自我保险的需要;二是受目前的市场环境影响,新兴国家为了维持出口部门国际竞争力、避免本币升值而采取外汇干预的结果,三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内金融体系的特征决定的,包括欠发达的金融体系无法将国内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国内储蓄投资的缺口等;其中一和三侧重讲发展中国家储备的增加与金融全球化有一定关系。四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使一些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储备。如果从一国国际收支表组成结构来看(见表2),2000-2005年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经常项目盈余和净资本流入盈余的“双顺差”所致,而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虽然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是由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巨额贸易顺差仍然使这些国家获得了较多的石油美元储备。

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代表一国的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所以二者利益的权衡就存在一个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衡量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结合该国经济结构特征,还要考虑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需要。国外衡量外汇储备水平常用的三个指标是,外汇储备/每月进口额(国际经验是一国外汇储备应足以维持3个月的进口需要,被称为拇指规则)、外汇储备/1年内到期的外债总额(代表一国对外短期偿债能力,合适的指标值为1,被称为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及外汇储备/GDP指标(该指标的横向比较可比性较差)。按照单一的指标衡量或者加权的指标衡量均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主要是指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过量。国内也有不少文献讨论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如武剑(1998)认为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应为:FR=DF=DF1+DF2+DF3+DF4=a1.Imp+a2Deb+a3.FDI+A,其中Imp表示一国全年贸易进口额,Deb表示一国累计负债余额,FDI表示一国FDI累计净流入,A表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夏斌(2006)在武剑模型的基础上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结论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刘海虹、袁鹰(2005)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当然以上定量估计我国最优储备规模使用的都是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且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如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组成(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外国股权投资、外国债权投资、银行贷款等)与外汇储备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我国的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的需要。精确的最优储备规模难以确定,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和国际经验、外汇储备的历史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确实过多。

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外汇储备激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给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挑战。考虑外汇储备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理清外汇储备增加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外汇管制的结果,如我国的强制结算制度,在允许范围外的外汇必须强制出售给央行,如果企业或个人的售汇大干用汇就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类是央行按照汇率目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结果,经常项目的盈余、国际长短期资本的净流入(包括FDI、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和银行贷款等,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相应造成汇率升值的压力,为了避免汇率的升值、维持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央行就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这两种机制导致的储备增加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央行国内外资产负债或权益是怎样进行调整的。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的资产由净国内资产和净国外资产(构成外汇储备的内容)组成,负债由国内货币、银行储备、央行自己发行的债券(或票据)等组成,权益由政府注入到央行的资本加上央行自身的收益或损失组成。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相应的是股权资本的增加(假设股权资本的来源不是来自于政府存款的减少),就不会引起国内货币的扩张;如果储备增加引起国内负债的增加(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非冲销干预),将会引起国内短期利率的下降,银行信贷的扩张,国内通胀压力将会上升。如果储备增加引起的是国内资产的减少,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冲销干预。过去的经验表明,一国央行有能力冲销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影响。最近几年,在新兴国家,央行的这种冲销干预手段用的越来越多。考虑到一些新兴国家金融系统的不够发达等情况,在央行实行冲销政策(部分冲销)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成本,包括:通胀压力、过度投资、资产泡沫、货币政策管理的复杂性、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潜在的资本损失、冲销成本、债券市场的分割、国内银行借贷的资源配置失效等。

从实践结果来看,从2000年1月到2006年5月,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央行净国内信贷和央行非货币性债务的变动抵消了外汇储备变动的85%,俄罗斯该比例是60%,而我国该比例为70%。这说明在国内低通胀环境下,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新兴国家央行有意放松国内货币政策,采取部分冲销的干预政策。具体各国冲销政策实施及效果(见表3)。

激增范文篇3

1.货物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1990年至2004年的十几年间我国货物贸易除个别年份如1993年为逆差122.2亿美元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顺差,年度贸易顺差金额最小为43.5亿美元,最大为434.7亿美元,大多数年份贸易顺差为200多亿美元。但最近两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激增,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018.8亿美元,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774.6亿美元。

2.货物贸易顺差主要以加工贸易顺差为主,其次是一般贸易,而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

2006年我国货物顺差为1774.6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顺差为1888.8亿美元,比2005年1424.5亿美元增长了464.3亿美元;2006年我国一般贸易顺差为831.4亿美元,比2005年353.7亿美元增长了477.7亿美元;2006年我国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为945.6亿美元,而2005年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为759.4亿美元,贸易逆差增加了186.2亿美元。

3.货物贸易顺差来源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高科技产品,而农产品贸易为逆差

2006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是1470.85亿美元,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额为180.51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1290.34亿美元;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5494.2亿美元,机电产品进口额4277.3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216.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814.9亿美元,进口额2473.1亿美元,实现顺差341.8亿美元。同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10.3亿美元,农产品进口319.9亿美元,贸易逆差9.6亿美元。

4.货物贸易顺差来源国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呈逐年扩大趋势

2006年,我国与香港地区的贸易顺差为1446.0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了28.8%;与中美贸易顺差为1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2%;中欧贸易顺差为916.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7%。2006年,中国与这些香港、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总额为3805.2亿美元,是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额的2.14倍。

5.货物贸易顺差的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2006年外资企业出口额为5638.3亿美元,进口额为4726.2亿美元,顺差额为912.1亿美元;同年,民营企业出口额为2118.3亿美元,进口额为928亿美元,顺差额为1190.3亿美元。相比之下,2006年我国国有企业出口额为1913.4亿美元,进口额为2252.4亿美元,逆差额为339亿美元。

6.各地区货物贸易顺差不平衡

2006年我国东部沿海的广东省货物贸易顺差为766.9亿美元、浙江省货物贸易顺差为626.5亿美元,江苏省货物贸易顺差为368.4亿美元,福建省货物贸易顺差为198.67亿美元,河北省货物贸易顺差为122.7亿美元,天津货物贸易顺差为25亿美元,而有些省份和地区出现了货物贸易逆差,如北京822.2亿美元、内蒙古16.78亿美元、吉林19.2亿美元、甘肃8亿美元,上海3.48亿美元。

二、近期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原因分析

1.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外包与供应链重组的加速发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或服务转移到海外,再把产品纳入旗下的全球供应体系,形成供应链的重组。跨国外包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各国的比较优势格局发生重组,并出现了时间差,即劳动成本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率先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印度等国,发达国家转而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但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从而形成了时间差。在这一阶段,贸易不平衡会扩大。外国直接投资在跨国外包和改变贸易平衡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这种生产和贸易的汇率弹性相当小,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大幅增加部分替代了中国从国外的进口。

2.加工贸易发展过度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倾向

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在我国外贸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中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而我国为了鼓励加工贸易发展对加工贸易的原材料进口免税,使加工贸易进口额远低于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顺差高速增长。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为5103.7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口额为3214.9亿美元,占对外贸易额的47.2%,加工贸易顺差达1888.8亿美元,是贸易顺差总额的1.06倍,同比增长32.6%。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实现顺差1682.4亿美元,占加工贸易顺差的89.1%。

3.出口退税等政策继续调整的预期以及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导致企业加快出口步伐

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几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总趋势是下调或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增强了企业对此类政策继续调整的预期,造成一些企业短期内加快出口步伐。此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也对贸易顺差火上加油,它不仅驱使一些企业开展提前错后操作,加快出口,放慢进口,而且通过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而造成贸易顺差扩大。

4.中国本土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内销使国内产品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一些原本通过进口才能实现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就能满足,进口产品的国内替代效应显著。中国长期以来作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量内销,使我国居民和企业减少了进口量。

5.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乏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投资的拉动,而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长期以来,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着我国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最近几年GDP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为42%,但与投资率及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长速度相比,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2005年消费率下降为51.9%,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由于国内居民消费市场平淡,缺乏活力和持续的热点。因此,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放在扩大国外市场上,造成出口剧增。同时,由于中国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正释放出来,导致某些产品出口激增。如2004年中国净进口钢铁1500万吨,是当年全球第一大钢铁进口国,而2006年净出口钢铁58万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

6.企业的利润率过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大高于工资的涨幅

首先,我们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利润增长提高了,而我们的制度,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还是为亏损企业制定的制度,国有资产的利润都留给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国有企业亏损,没有能力增长就把钱全留给企业,现在企业盈利了企业还继续拿着这些盈利。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2006年159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7546.9亿元,同比增长18.2%,1031家省市级国有企业实现利润2097.2亿元,同比增长38%。

其次,中国企业在资源的收益问题上不向国家纳税,甚至资源行业都不缴特许权金,国内的资源价格上涨产生的地价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而我们的企业所得税正在从33%下降到25%。因此,企业的这一块都以利润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都留在企业。因此,企业的存款大幅度增长,企业未分配的利润、所产生的储蓄大幅度增长,就进行过重投资,包括到股市上投资。

最后,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中国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点,加上我国劳工保护方面的法律不够完善,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过低,中国工人工资的价格非常低,企业即使低价出口依然有利可图,货物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摘要]我国近期的货物贸易顺差从其贸易方式、顺差产品来源、顺差国别来源、顺差经营主体、顺差区域分布看有其自身特点,其形成是由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外包与供应链重组的加速发展、加工贸易发展过度、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乏力、企业的利润率过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货物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跨国外包

参考文献:

[1]陈继勇: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原因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武汉金融,2006(3)

激增范文篇4

(简要描述:营销活动背景、产品或套餐方案、活动起止时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公众客户销售脚本

为了保存量,激增量,公司出台了主要通话费“增一打十”的话务量营销政策

1、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回报老用户固话放心打增一打十”,目的是向广大公众客户推出:装机历时一年以上,以历史6个月平均话费为基数,主要通话费2元起底,每增加1元包打10元的话务量优惠。

2、通过签订协议,在做好客户话务量保有工作的基础上避免进一步流失,促进业务量增长,提高客户满意度,体现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

目标

客户

及渠

道组

(简要描述:产品定位,目标客户选择方法、执行的渠道活动安排、培训情况等)

目标客户群:所有在网时间超过一年的公众客户

(详细描述:营销脚本内容、卖点、客户应答方案)

步骤一:电话预约客户

(i)开场白:(你的自我介绍必须注明以下几点:你是谁?你是代表哪家公司?你的来意?为什么他们要花时间听你谈话?)

客户经理:1、您好,我是恩施电信客户经理××,周末好/晚上好/元旦好/新年好!请问xx先生/小姐在家吗?

2、××先生/小姐,您好!我是恩施电信的客户经理××工号,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中国电信的支持,为了更加周到的为您服务,我们请教您几个问题好吗?(利用提问引发客户的兴趣)

(ii)寒喧:(寒喧应该友好而简短,你的形象和微笑应该有利于创造一种友好的气氛)

客户:好(客户说没空转“结束语1”)

客户经理:现在和您谈话不打扰您吧?(礼节性提问掌控气氛)(停2秒)我公司最近开展了一项活动,可享受话费总量包月等优惠。请问您是否有兴趣知道优惠的内容呢?(有转下文,没有转“结束语1”)(停5秒)

(iii)着力宣传,诱发兴趣(要记住:宣传的目的是要促成上门拜访)

客户经理:这是一个对你和你的家人很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就是从现在起,以你去年下半年的月平均电话费为基数,2元起底,每增加一元包打10元话费,一年以内的新用户不能享受此项优惠,(用户没有问,在这里就不要说包打范围,上门后再说清楚,到时用户多会忽略不计或认为无所谓)关于这一点,您清楚了吗?(利用提问测试客户的回应)

a:客户(对优惠认识不到位):考虑看看(当客户没有完全听明白的时候,他通常表现为沉默不语、迟疑不决或干脆逃避、假装一知半解。诸如“不需要”、“考虑看看”、“把资料留下来,以后再说”的借口就频频出现了。这个时候,后面你提问的作用关键是探询客户了解的程度。例如:“对于这一点,您的看法如何呢?”或“那没关系,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在最棘手理解的环节利用渗透性提问,如“还有呢”等,以获取更多信息,请看……)

客户经理:对于这一优惠政策,您的看法如何呢?

客户:我家一般都用手机打电话,每个月座机费都比较少。

(iv)发现客户需求

客户经理:哦,这样啊,请问你们每天在家的时间多吗?/你们家有亲人在外地吗?(对所有客户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是开放式的,封闭式的问题:指只需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指需提供有关信息的问题。如果把专业化推销流程细分的话,可以画成这样的一张图: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销售,推销的流程总是一样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推销流程都需要这几步,有些人就是不要你展示产品,有些人就是不用你促成。流程只是一个一般的武术套路,克敌制胜也许需要你把套路来来回回地演练上好几遍,但也许只要那么一两招。)

客户:1、不多,没有(转结束语2)

2、多啊,有啊(转下文)

客户经理:这么好的机会,您还有什么顾虑吗?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您也可以提出来的。(完全为客户着想,使客户放松,客户就更可能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客户很紧张,客户就很可能试图去摆脱造成他/她紧张的根源──你!)

客户:这么优惠的条件,不会是耍我们的吧。(客户在此时已经发出了购买的信号,及时消除客户的隐忧,极有可能促使客户签约,当客户提出反对意见时,不要争论,不要反击,要提供更多的令人信服的信息)

客户经理:您放心,我们中国电信的服务理念就是:用户至上,用心服务,若您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去您家里具体讲解,帮你设计最优方案,办理优惠确认手续,请问我是今天上午还是下午去您家里呢?”(至此,客户经理已经达到目的)

b:客户(对优惠认识到位):那可以呀(说明用户有兴趣,要乘胜追击,许多知识丰富的专业销售人员认为包括寒喧在内你一般只有25秒钟不到的时间去羸得客户的兴趣。同时,越来越多的销售人员坚持认为对于消极和冷漠的购买态度加紧催逼是无济于事的。)

客户经理:若您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去您家里具体讲解,帮你设计最优方案,办理优惠确认手续,请问我是今天上午还是下午去您家里呢?”

步骤二:敲门(上门服务前应准备齐全的东西:盖好公章的业务单式,该用户的平均话费详情,该用户近6个月的帐务情况)

1、自我介绍(出示工号牌):“您好,我是××电信客户经理××,我的工号是xxx”周末好/晚上好/元旦好/新年好!

2、了解客户身份:“请问×××先生/小姐在家吗?”

3、确认用户能够接受您的来访:“我们已经和您电话预约过了,现在来给您办理电话费优惠确认手续的。”(观察用户是否允许进门办理业务)

步骤三:办理业务

(v)介绍产品特点,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客户经理:把宣传单张交给客户,向客户介绍业务内容:(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坐在用户的斜对面,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1、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您现在的电话费比较高,您可选择××电信新推出的“增一打十”电话费优惠政策,我在电话里给您介绍过,现在对照协议,我给您解释一下。。。您觉得您适合采用哪种方式呢?(停5秒,等待用户选择,如果用户是优柔寡断型,就要抓住时机通过数据为用户作主选择一种方式)您看这种方式行吗?(停5秒)(以提问结尾,获取主动)××先生/小姐,你作出了非常好的决定,这将有利于您节省一些不必要的话费开支,再次感谢您使用中国电信业务,如果您有什么疑问,请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10000号。

2、××先生/小姐,我们增一打十的政策是这样的:1、必须是装机历史在一年以上的老用户;2、以您去年下半年的平均电话费为基础;3、在您的平均话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元,可以包打10元的电话费。这对您来说是非常划算的,您认为呢?(介绍要保持简短扼要,并适时将包袱甩给对手,获取主动)

客户:那我也不知道我去年的电话费平均数啊?

客户经理:我们通过计费数据系统,已经给您提取出了你的平均数,您去年的平均数是××元。(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

客户:我感觉去年好像没有这么多电话费呢?(客户开始提异议或反对意见)

客户经理:我理解您的这种感觉,因为平均话费是几个月话费的平均数,我估计您去年前几个月电话费可能少一点,后几个月因为接近年尾,联系多一些,就可能多一点,您看是这样吗?(不论客户说了什么话,我们都要认为他是对的。所以,解决异议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认同,再帮助客户分析原因,同时,在处理反对意见时,我们的目标是既消除不同意见,又不让客户失去面子,所以结束时反问对方一句,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客户:(半信半疑,但还是回应客户经理的观点)可能吧。

客户经理:(能够上门拜访的客户,大都是在家时间较多,或有亲人在外地,这时应抽空观察客户家中环境,分辨客户家庭情况以及客户的肢体语言及购买信号)我已经帮您分析过,如果您跟我们公司签订了协议,您只要付××元,就可包打××元,再加××元,还可以包打××元,我还观察了您今年的话费情况,发现您的费用呈现上升趋势,签订包打协议非常划算。前几天我跟一位客户签协议,他连说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不然也不会多损失一些手机费了,他跟我们公司签订的是交10元包打100元的协议。(观察客户家里是否有小孩):“您的小孩/亲戚已经上大学/在外地,若您有什么事情想找他的话,就可以在电话里放心畅谈了(利用第三方的例子进行说明,更加具有说服力。“第三方”并不仅仅指的是老客户、或产品使用者,还包括权威的行业分析报告、数据统计等等。当出现客户怀疑你说明真实性的情况,一般可使用“感觉,觉得,后来”的说明句型,比如“陈先生,我非常理解您现在的感觉,我有个客户张先生,当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候,他一开始也是这样觉得的,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或“根据alexa权威流量统计报告显示……”等等。)

(vi)取得合同/订单(拍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客户:听起来倒挺有趣的……(购买信号)

客户经理:(马上将协议递过去)您看一下我们的协议好吗?(找准机会,增加成功的筹码)

客户:这个主要通话费就是指不能打168和国际长途吧?(然后又自言自语)不过我也没有这种电话。

客户经理:是的,主要是指不能使用信息费,上网费和国际长途费,这些费用您一般都不会用到的,××先生/小姐,您觉得您倾向于哪一种包月方式呢?(提问应贯穿于营销的整个过程,以便随时掌握主动)

客户:就选交××元包打××元吧!(营销成功)

客户经理:××先生/小姐,与您合作感觉真的很愉快(想尽办法合理赞美客户,赢得好感),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优惠政策……(作为一名成功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抓住每一个销售机会,还要善于创造销售机会,展开连带销售)

客户经理:××先生/小姐,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支持,如果您有什么疑问,请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10000号。再见!

结束语1:××先生/小姐,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支持,那我下次再跟您联系好了,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的话,请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10000号,再见!

结束语2:××先生/小姐,我们的优惠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目前仅限1000户,您就再考虑一下吧,如果考虑好了或是还有什么疑问的话,请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10000号,我们将上门为您服务,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支持,再见!

“微笑打先锋,倾听第一招。赞美价连城,人品做后盾”。这是一位营销精英送给我们的一句话。事实上,销售技巧是因人而宜的东西,也不是今天学了明天就能用的东西的,当你越来越忘记销售技巧的时候,你的技巧才是真正越来越纯熟了。

营销

效果

及客

户反

激增范文篇5

关键词:外汇储备冲销政策储备管理策略

一、引言:外汇储备激增现实及解释

全球外汇储备由1995年1月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9月的4万亿美元,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特征:规模急剧增加、国家集中度提高、地区分布特征明显等。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短短4年间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91%(约2万亿美元),其增速是1999-2001年增速的3倍多。2005年前5大外汇储备国或地区占全球储备存量的68%,排前两位的中国和日本占2002-2005年全球储备增加额的50%,全球储备存量的40%。排名前101的储备国或地区中有8个来自亚洲,亚洲货币当局(包括日本)储备增加额占全球储备增加的绝大部分。另外,由于油价的上涨,石油输出国组织获得了大量经常项目盈余,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之一(见表1)。

全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讨论热点之一就是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及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度量。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于自我保险的需要;二是受目前的市场环境影响,新兴国家为了维持出口部门国际竞争力、避免本币升值而采取外汇干预的结果,三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内金融体系的特征决定的,包括欠发达的金融体系无法将国内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国内储蓄投资的缺口等;其中一和三侧重讲发展中国家储备的增加与金融全球化有一定关系。四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使一些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储备。如果从一国国际收支表组成结构来看(见表2),2000-2005年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经常项目盈余和净资本流入盈余的“双顺差”所致,而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虽然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是由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巨额贸易顺差仍然使这些国家获得了较多的石油美元储备。

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代表一国的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所以二者利益的权衡就存在一个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衡量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结合该国经济结构特征,还要考虑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需要。国外衡量外汇储备水平常用的三个指标是,外汇储备/每月进口额(国际经验是一国外汇储备应足以维持3个月的进口需要,被称为拇指规则)、外汇储备/1年内到期的外债总额(代表一国对外短期偿债能力,合适的指标值为1,被称为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及外汇储备/GDP指标(该指标的横向比较可比性较差)。按照单一的指标衡量或者加权的指标衡量均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主要是指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过量。国内也有不少文献讨论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如武剑(1998)认为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应为:FR=DF=DF1+DF2+DF3+DF4=a1.Imp+a2Deb+a3.FDI+A,其中Imp表示一国全年贸易进口额,Deb表示一国累计负债余额,FDI表示一国FDI累计净流入,A表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夏斌(2006)在武剑模型的基础上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结论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刘海虹、袁鹰(2005)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当然以上定量估计我国最优储备规模使用的都是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且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如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组成(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外国股权投资、外国债权投资、银行贷款等)与外汇储备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我国的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的需要。精确的最优储备规模难以确定,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和国际经验、外汇储备的历史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确实过多。转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外汇储备激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给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挑战。考虑外汇储备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理清外汇储备增加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外汇管制的结果,如我国的强制结算制度,在允许范围外的外汇必须强制出售给央行,如果企业或个人的售汇大干用汇就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类是央行按照汇率目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结果,经常项目的盈余、国际长短期资本的净流入(包括FDI、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和银行贷款等,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相应造成汇率升值的压力,为了避免汇率的升值、维持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央行就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这两种机制导致的储备增加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央行国内外资产负债或权益是怎样进行调整的。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的资产由净国内资产和净国外资产(构成外汇储备的内容)组成,负债由国内货币、银行储备、央行自己发行的债券(或票据)等组成,权益由政府注入到央行的资本加上央行自身的收益或损失组成。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相应的是股权资本的增加(假设股权资本的来源不是来自于政府存款的减少),就不会引起国内货币的扩张;如果储备增加引起国内负债的增加(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非冲销干预),将会引起国内短期利率的下降,银行信贷的扩张,国内通胀压力将会上升。如果储备增加引起的是国内资产的减少,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冲销干预。过去的经验表明,一国央行有能力冲销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影响。最近几年,在新兴国家,央行的这种冲销干预手段用的越来越多。考虑到一些新兴国家金融系统的不够发达等情况,在央行实行冲销政策(部分冲销)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成本,包括:通胀压力、过度投资、资产泡沫、货币政策管理的复杂性、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潜在的资本损失、冲销成本、债券市场的分割、国内银行借贷的资源配置失效等。

从实践结果来看,从2000年1月到2006年5月,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央行净国内信贷和央行非货币性债务的变动抵消了外汇储备变动的85%,俄罗斯该比例是60%,而我国该比例为70%。这说明在国内低通胀环境下,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新兴国家央行有意放松国内货币政策,采取部分冲销的干预政策。具体各国冲销政策实施及效果(见表3)。

激增范文篇6

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94年至1997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了1187亿美元。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我国虽受一定幅度影响,但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只是增长速度大大放慢。2001年全年外汇储备净增466亿美元,年底为2122亿美元。2002年达2864亿美元,增幅为35%。2003年为4032.5亿美元,增幅上升到41%。2004年增至6099亿美元,增幅为51%。2005年底再创历史新高,达8189亿美元,较之1993年底增加了近40倍,比1996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前)增加5倍。这在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又成功跨入一万亿的门槛,余额达13326亿美元。

2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双面影响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它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增强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能力,同时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减少改革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另外通过外汇储备积累而实现的基础货币供给对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然而巨额外汇储备的积累也蕴涵着一些消极影响。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对冲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规模扩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扩张,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央行需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央行用于对冲操作发行的票据总量也高达27700亿元。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成本。这种对冲操作还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同时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人民币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下,外汇会大量流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限制了利率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

第二,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并非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使然,而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必须指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经济背景下实现的,也是我国通过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的。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还会损害经济增长的后劲,不利于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增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诱发汇率战和贸易摩擦。外汇储备激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海外投机资本为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利益纷纷投资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尽管这种“热钱”的实际流入数额很难估算准确,但从外汇储备增量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者顺差之和的差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热钱”大量进入增加了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也成为推动房价节节走高的一个重要动因。外汇储备激增还被海外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表现,从而给一些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实行贸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四,要承担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从2002年到现在是美元的贬值期。由于美国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连续会计假帐丑闻,以及股市泡沫引发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失衡,美元不断走软,以美元为主要内容的外汇储备和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遭受了很大损失,因而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

3外汇储备的管理措施建议

从上述影响可见,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显然超过了其带来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第一、调整汇率形成机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价水平。要减轻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必须弱化央行干预力度,理顺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加大汇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入的数量。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盯住单一美元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以后人民币就处于不断升值过程中。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了8:1的心理关口,达到一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以来汇价不断突破新高,2007年8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5545。

第二、加强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目前外汇储备比较充足的时机加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出口产业,扶持和培育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促进出口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把出口的增长逐渐由过去的数量型低价型转变为附加值型品牌型,提高利润回报,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而实现以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最终实现外贸出口增长方式从一般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飞跃。

第三、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在确定外汇储备结构时既要考虑收益率,还要考虑灵活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我国的储备结构管理必须注意储备币种和储备资产结构这两个方面:首先要保持多元化的币种储备,采用一篮子货币的方式以分散汇率的压力;其次要根据进口产品和劳务及其他支付的需要确定币种的数量、各种货币的比例和品种,还根据汇率变化不定期调整各种币种的比例。

第四、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外汇管制的趋于放松,中国的货币管理当局应当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应当包括运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等。同时应增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透明度,及时披露外汇储备的投资损益状况,进一步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全庚.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7).

[2]叶蜀君.国际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3]陈野华.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回顾与展望[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

[4]吴念鲁.加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5]胡庆.如何解决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的管理问题[J].金融参考,2004,(4).

[6]李培育,余明.外汇储备、汇率波动和货币政策操作金融研究,2004,(2).

激增范文篇7

一、不作为行政诉讼案件的特点

1.不作为类型以不履行法定职责居多。在2002年受理的33件不作为行政诉讼案件中,因不履行法定职责而引起诉讼的有24件,占73%;因不履行法定义务引起的有9件,占27%。

2.被诉行政机关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对公民人身、财产权利实现有决定权或保护职责的公安、劳动等部门。在受理的33件案件中,被告为公安、劳动、房管、国土部门的有19件,占57.6%。

3.不作为表现形式多样化。有对当事人的请求明确拒绝履行的,有故意回避或不答复的,也有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职责,故意拖延履行的。

4.出现当事人连续起诉数个行政机关。有的当事人先后要求不同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在有关行政机关均未答复或履行的情况下,连续起诉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行政机关。

5.集团诉讼所占比重大、参诉人数多。在受理的33件案件中,集团诉讼案件有8件,占24%。如冯伯裕等村民诉常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局要求履行法定职责一案,原告人数多达77户居民,共269人。

6.案件审理有“四难”,即原告举证难、法定职责确认难、起诉期限确定难、纠纷解决难。

7.原告败诉多。

二、引起不作为行政诉讼案件上升的原因

1.立法上的原因。首先,我国大量的法律、法规未对行政行为的方式、时效等作出明确规定,加之我国国家赔偿法未明确规定行政不作为损害要承担赔偿责任,使得一些行政机关随意不作为。这是不作为行政诉讼上升的一个根本原因。其次,有些法律、法规或规章之间出现规范冲突或管辖权交叉,令行政执法人员无所适从。

2.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一些行政机关执法具有一定的趋利性,对自身有利的就管,而对自身无利的就不管,导致行政执法出现无人管地带。另一方面,一些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职权的理解出现偏差,忽视了对一些法定职责的履行;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了解,从而对自身的法定职责心中无数。

3.行政机关职能重叠、交叉方面的原因。尽管已经过机构改革,但行政机构的设置仍不尽合理,以致出现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行政机关趋于充当享受权力的角色,而努力排斥需要承担责任的那部分重叠角色;行政执法人员在其所扮演的角色与个人无益或相悖时,在主观上不愿意承担角色责任。

4.监督力度不大也是不作为行政诉讼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践中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偏重对作为行为的监督,而对不作为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加之行政不作为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发生又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也给监督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5.行政相对人因对行政诉讼缺乏了解而盲目诉讼也是此类案件上升的一个原因。

三、遏制不作为行政诉讼案件上升过快的对策

一是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积极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意识,使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内化为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同时,行政执法机关还应配备法律专业人才,增强行政程序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积极推广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试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即将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权交由一个行政机关,如成立行政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从而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三是完善立法,减少法律冲突,拓宽行政不作为的救济途径。首先,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实施主体、方式和时效。其次,应修改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行政不作为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再次,应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修改,对于一些需由数个行政机关共同履行的职能,尽可能具体划分各行政机关的职责,或明确职能交叉时各行政机关的职责分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最后,还应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不作为的受案范围,规定对行政复议不作为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行政复议不作为的法律救济空白,而且可以督促行政复议机关通过行政复议,解决一部分行政不作为纠纷,从而避免此类案件形成诉讼。

四是在行政机关内部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对因不作为导致相对人损失的,在行政机关内部追究当事者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以督促和震慑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激增范文篇8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到2005年超过8000亿美元,9年间增长近7倍。特别是近3年来,储备增速进一步加快,每年新增储备都超过4000亿美元。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0447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同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日本所拥有的外汇储备的三倍。外汇储备激增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978年到2003年年底,我国积累了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然而自2004年到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是8000多亿美元,到2008年,已经达到19460.30亿美元。也就是说,三年的时间里面,总共有11200多亿美元的外汇新增。

2.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逐渐增强等,归结起来可分为四个因素:

2.1根本原因

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来看。从国际层面来看,在当前全球分工格局下,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经济体处于国际分工的中末端,承担了大量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出口转移,从而在贸易创造和转移过程中创造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同时,自2000年以来的本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等发展国家资本回报率优于发达国家,使得大量外资以战略投资等渠道涌入国内,从而通过资本项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从国内层面来看,近年来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内在原因,在此过程中以出口为导向、以引资为重点的对外经贸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

2.2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国金融、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贸易额高速增长,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潮流下,我国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从国际贸易看,在不断增加的世界贸易额中我国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2.3直接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从国际收支表来看,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原因可归结为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的双顺差。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我国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优惠、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项目顺差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但这些债务性储备稳定性较差,并且随着美元的贬值趋势,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蕴涵着一定风险。

我国近几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出现顺差,并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大幅增长。因为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关项目的比例大体一致,所以下面仅以201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说明影响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发生了双顺差,并且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远远低于经常项目的差额。经常项目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出现了逆差。服务贸易的逆差说明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差,尤其是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的逆差比较严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金融项目,并且该项目当中的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是较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直接投资,尤其是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也就是说我国的外汇储备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债务性储备所构成的。

2.4制度原因

首先,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促使外汇储备的增长。1994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强制结汇和有条件售汇制度。强制结汇制度使得居民和企业所创造的外汇必须出售给国家,使外汇资源集中于央行,从而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其次,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制度也促使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1996年,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这一制度使企业在经常项目交易下,可自由兑换外汇,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及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

另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促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加。在2005年7月汇改之前,我国汇率制度名义上是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但实质却是固定汇率制,出于维持汇率稳定的需要,央行被动地动用吸收外汇储备,从而加剧储备的增长。在汇改之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汇率浮动区间有所扩大,部分缓解了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但在当前汇率制度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预期增加了人民币需求,在套利因素驱动下,大量外汇通过多种渠道涌入国内,反而加大了外汇储备增长压力。

3.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的对策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和储备规模较高,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长期如此,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害无利,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当前条件下,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应从两方面着手:即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解决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储备资产的运用效率,两者不可偏废。

3.1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

当前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减少外汇资源的低效和浪费,减轻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良的影响,是我国最明智的选择。关于如何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存量,一般来说,可以确定一个下限和上限。即根据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保证该国最低限度进出口贸易总量所必需的外汇储备来确定下限;同时,充分考虑该国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的对外支付所需要的外汇储备来确定上限;下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临界制约点,而上限则表明该国拥有充分的国际清偿能力。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形成一个适当的外汇储备区间。

3.2适度调整外贸、外资和外债政策

在对外贸易方面,传统的出口指标、导向、激励机制需要调整,要改变出口量多、价低、靠出卖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换来短时发展的局面。不要再过分追求外贸顺差,做到进出口基本平衡即可。在引进外资方面,改变“招商引资是政绩的做法,做到”适度引进“,取消各种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量化指标,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并提高外资进入我国的”门槛“,欢迎高新技术的外资进入我国,坚决杜绝资源消耗大或污染密集产业的外资进入我国。在外债方面应严格控制,以使用国内外汇资源为主,数据来源将国家外汇储备充分利用起来。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外部均衡,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3.3严格控制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热钱)的流入

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办法,切断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及方式。要强化对贸易、非贸易、外商投资、外债、地下钱庄的外汇管理,要加强各类外汇流入的真实性审查,特别是对于热钱容易进入的渠道更要重点布防,严加盘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决不能姑息养奸,任其自由。外汇银行要加强与外汇管理部门的配合,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热钱)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危害性,协助外汇管理部门做好“把关”除此而外,外汇管理部门还要与海关、公安、司法、商、税务等部门加强联系,形成合力,时刻注意国内外热钱的一举一动,坚决打击国际热钱的投机套利,护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

3.4建立外汇“双藏”机制

在发达国家,国家的外汇储备和企业、民间持有的外汇都非常多。而我国存在的问题是,国家外汇储备的池子过满,而企业、民间持有外汇的池子几乎是空的。其中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在2003年为855亿美元,2004年802.37亿美元,2005年大约仍然是800亿美元左右;比居民外汇储蓄更惨的是企业外汇存款,连续多年徘徊在700亿美元左右,而此间我国对外贸易额早就翻了几番。这一点外汇存款仅仅相当于日本的一家基金公司。目前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外汇管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持有一定的外汇,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可以利用此契机,建立“藏汇于企业”“藏汇于民”的外汇“双藏”机制,改变原有的“藏汇于国”的策略,鼓励企业和居民持有外币,让企业、民众与市场分担汇率风险,改变国家被动吸纳外汇导致储备大幅增加的被动局面。

3.5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采取相应的战略逐步让人民币融入到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去,打破现在美元、欧元主导下的西方世界的储备货币格局,建立多极的储备货币体系,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也是可能实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采取中国一贯的渐进性策略,首先让人民币在与文化相近、经贸关系更紧密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的结算货币后,再让它成为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之一。其次,则是应当发展以人民币计值的、开放的国际资产市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币金融资产选择。只有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才不会再为外汇储备的多寡而伤脑筋。

激增范文篇9

关键词:热钱流入;外汇储备;利率倒挂

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规模超过一万亿美元。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了1.53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43.3%。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速越来越快,1季度增加1539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2008年4月,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又创记录地达到745亿美元。截止到5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7969.6亿美元,前五个月增长已经达到268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增长2263亿美元,同比多增18.7%。按今年前五个月外汇储备平均增加537亿美元的速度,到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将会超过2万亿美元。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国在07、08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外汇储备就增加了一万亿美元。而世界上目前外汇储备规模排名第二的日本,截止到2008年4月底,也才刚刚达到1万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说,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外汇储备规模的总和。外汇储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加这么快,规模这么大,无论从国际横向的对比,还是从国内的纵向对比,都是史无前例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异常变化促使我们深入探究其中的深层原因。外汇储备的增加,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角度看,基本上是通过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实现的。而经常项目主要又是通过货物贸易顺差实现的,资本项目在目前资本管制的条件下主要是通过FDI实现的。那么,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大大超过货物贸易顺差和FDI之和,就会被认为是无法说明来源的热钱。按照这个标准,2007年我国热钱流入就高达1172亿美元,并且在2008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就变为了851亿美元。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中热钱的流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即使在经常项目中,我们也会发现热钱的影子。在2001年至200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大约都在两三百亿美元之间,而在2005年至200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就一下子跃为一二千亿美元。在全球外需并未大幅增加,而国内出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未大幅提高,并且人民币还持续升值的背景下,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就显得比较突兀了。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背后是否隐藏着热钱的流入。同样,在FDI的流入中,我们发现在2004至2006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大都稳定在600亿美元左右,而2007年一下跃升为826亿,进入到2008年上半年更是上升为524亿美元,同比增长45.55%。在投资额巨增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FDI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显著下降的现象。2008年一季度,外商投资项目数同比减少25.26%,FDI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由过去的50%下降到20%左右。针对这种现象,而当前中美利率倒挂正好为热钱的套利创造了极佳的机会。美国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经济前景恶化,美联储持续8次大幅降息,联邦基金利率自去年8月份以来从5.25%降为目前的2.00%,为三年来的低点,并暗示有可能继续降息。而我国由于CPI指数持续上升,2007年央行连续六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最终提高4.14%。自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紧急大幅降息75个基点后,中美利率开始出现倒挂,并且倒挂的幅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持续单边贬值,并且贬值速度越来越快。2005年人民币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2008年1~3月已经升值4%,并且未来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国际投行估计2008年人民币升值在10%~15%左右。这样,人民币对美元不仅有利率上的优势,还有汇兑上的收益,汇差加利差两项,热钱今年可以安享10~12%的收益率,因此,在外汇市场上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是微观主体必然的选择。再加上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两位数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国内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持续高涨,各类资产的价格也在不断膨胀,从而对国际上的热钱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而与此同时,美国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美元的不断贬值,再加之双赤字、次贷危机、美联储降息等等,所有这些,都让国际热钱一方面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前景不看好,另一方面又认为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投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以热钱流入我国也就在所难免.。热钱的不断流入,在外汇市场上使外汇供大于求,造成本币不断升值。,印证了原来的升值预期,引发新一轮的外汇流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目前就是建立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基础上。而现实中热钱流入的最好途径往往是隐藏在经常项目和FDI中。因为我国对经常项目采取了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热钱隐藏其中便于结汇成人民币。而我国对FDI采取鼓励的态度,热钱隐藏其中也比较方便进入。因此,无论是贸易渠道或者FDI,都存在为热钱进入提供渠道的情况热钱通过贸易渠道进入中国的方式有(1)通过境内的外贸企业虚报贸易出口,如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低报进口价格,增加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将外汇留在境内结汇套利;(2)预收账款和延迟付汇。通过编制无贸易背景的假合同,让国外公司以“预付货款”的名义将外汇汇入国内,再结汇成人民币存款;3)经常账户下非商品贸易款,如国外汇款、转移支付等进入;(4)混入出口收汇项目中,如“光票”结汇;(5)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外汇结算账户以货款形式多收外汇;(6)利用外汇管理局的出口收汇核销制度,以收回历年积压逾期未核销款项的形式多收汇,这样即能达到将外汇调入境内的目的,又清理了逾期未核销问题。热钱通过投资渠道从资本和金融项下进入中国。

(1)FDI是热钱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的合法途径。中国内地对外商间接投资实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对FDI采取鼓励和吸引政策,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可在银行开立现汇保留,也可以通过银行卖出。国际短期资本可以利用中国内地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汇流入没有任何限制的政策,很便利地流入,并通过银行套换人民币;(2)通过QFII制度以间接投资方式把外汇转换成人民币资产。中国内地自2002年开始实行QFII制度,该制度的最大风险莫过于外资进入后对本国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产生的冲击。它使得短期资本具有进入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合法渠道。目前中国QFII快进快出的现象较普遍,投机性非常强。地下钱庄也是热钱流入的重要渠道。地下钱庄主要从事跨境非法资金流动活动,以达到投机套利或洗钱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国际热钱通过这一渠道进入中国。目前,国内地下钱庄不仅为客户进行汇兑,而且还为客户进行本外币置换,投机套利,严重扰乱了中国内地正常的金融秩序。这些热钱进入中国以后,基本放在流动性高的资产,一般是国库券、储蓄、股市,最多还是房地产。据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分析,这些国际游资主要通过四种渠道进入热点地区房地产市场:

(1)直接设立外资房地产投资公司或参股境内房地产开发企业;

(2)间接投资,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或外资房地产中介公司以包销的方式批量买入楼盘,再进行商业性销售;

(3)外资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4)非居民外汇流入,结汇购买房产。国际热钱大量进入中国,并从事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使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居高不下。对于当前热钱流入的规模,由于热钱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和非透明性,再加上统计数据上的困难,要确切估算具体的规模有相当的难度,并且不同的专家学者估算的结果也并不相同。据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推算,从2003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约有1.2万亿美元的热钱涌入,而在此期间这些热钱已取得投资收益5000亿美元,因此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而据广东省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在2002年到2006年的5年间,流入我国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总额在2400亿美元以上,而2007年全年有超过4600亿美元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我国。因此,2002年到2007年流入我国的境外投机性资金累计将超过700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2002年以来6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盈利的留存额3000多亿美元,总金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上述两种估算结果在当前相关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两种结果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目前我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中,热钱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热钱涌入的风险不可小视。过多热钱的进入将导致更多基础货币被迫投放,加剧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热钱进入股市、楼市后,会造成资产市场价格的飙升。而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还会助推商品市场价格的上涨,加大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宏观调控的难度。而热钱一旦大规模撤出,同样会给经济安全带来风险。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而其主要诱因之一就是大规模热钱在短期内的进出所致。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背后所隐藏的热钱的风险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杜艳.数千亿美元热钱随时撤离各部委联手调研.

[2]李东平.近年中国贸易顺差虚假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简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8,(3).

[3]马骏.热钱流入途径调查(摘要).

激增范文篇10

关键词:热钱流入;外汇储备;利率倒挂

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规模超过一万亿美元。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了1.53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43.3%。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速越来越快,1季度增加1539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2008年4月,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又创记录地达到745亿美元。截止到5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7969.6亿美元,前五个月增长已经达到268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增长2263亿美元,同比多增18.7%。按今年前五个月外汇储备平均增加537亿美元的速度,到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将会超过2万亿美元。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国在07、08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外汇储备就增加了一万亿美元。而世界上目前外汇储备规模排名第二的日本,截止到2008年4月底,也才刚刚达到1万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说,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外汇储备规模的总和。外汇储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加这么快,规模这么大,无论从国际横向的对比,还是从国内的纵向对比,都是史无前例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异常变化促使我们深入探究其中的深层原因。外汇储备的增加,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角度看,基本上是通过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实现的。而经常项目主要又是通过货物贸易顺差实现的,资本项目在目前资本管制的条件下主要是通过FDI实现的。那么,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大大超过货物贸易顺差和FDI之和,就会被认为是无法说明来源的热钱。按照这个标准,2007年我国热钱流入就高达1172亿美元,并且在2008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就变为了851亿美元。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中热钱的流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即使在经常项目中,我们也会发现热钱的影子。在2001年至200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大约都在两三百亿美元之间,而在2005年至200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就一下子跃为一二千亿美元。在全球外需并未大幅增加,而国内出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未大幅提高,并且人民币还持续升值的背景下,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就显得比较突兀了。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背后是否隐藏着热钱的流入。同样,在FDI的流入中,我们发现在2004至2006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大都稳定在600亿美元左右,而2007年一下跃升为826亿,进入到2008年上半年更是上升为524亿美元,同比增长45.55%。在投资额巨增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FDI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显著下降的现象。2008年一季度,外商投资项目数同比减少25.26%,FDI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由过去的50%下降到20%左右。针对这种现象,而当前中美利率倒挂正好为热钱的套利创造了极佳的机会。美国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经济前景恶化,美联储持续8次大幅降息,联邦基金利率自去年8月份以来从5.25%降为目前的2.00%,为三年来的低点,并暗示有可能继续降息。而我国由于CPI指数持续上升,2007年央行连续六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最终提高4.14%。自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紧急大幅降息75个基点后,中美利率开始出现倒挂,并且倒挂的幅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持续单边贬值,并且贬值速度越来越快。2005年人民币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2008年1~3月已经升值4%,并且未来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国际投行估计2008年人民币升值在10%~15%左右。这样,人民币对美元不仅有利率上的优势,还有汇兑上的收益,汇差加利差两项,热钱今年可以安享10~12%的收益率,因此,在外汇市场上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是微观主体必然的选择。再加上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两位数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国内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持续高涨,各类资产的价格也在不断膨胀,从而对国际上的热钱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而与此同时,美国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美元的不断贬值,再加之双赤字、次贷危机、美联储降息等等,所有这些,都让国际热钱一方面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前景不看好,另一方面又认为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投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以热钱流入我国也就在所难免.。热钱的不断流入,在外汇市场上使外汇供大于求,造成本币不断升值。,印证了原来的升值预期,引发新一轮的外汇流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目前就是建立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基础上。而现实中热钱流入的最好途径往往是隐藏在经常项目和FDI中。因为我国对经常项目采取了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热钱隐藏其中便于结汇成人民币。而我国对FDI采取鼓励的态度,热钱隐藏其中也比较方便进入。因此,无论是贸易渠道或者FDI,都存在为热钱进入提供渠道的情况热钱通过贸易渠道进入中国的方式有(1)通过境内的外贸企业虚报贸易出口,如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低报进口价格,增加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将外汇留在境内结汇套利;(2)预收账款和延迟付汇。通过编制无贸易背景的假合同,让国外公司以“预付货款”的名义将外汇汇入国内,再结汇成人民币存款;(3)经常账户下非商品贸易款,如国外汇款、转移支付等进入;(4)混入出口收汇项目中,如“光票”结汇;(5)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外汇结算账户以货款形式多收外汇;(6)利用外汇管理局的出口收汇核销制度,以收回历年积压逾期未核销款项的形式多收汇,这样即能达到将外汇调入境内的目的,又清理了逾期未核销问题。热钱通过投资渠道从资本和金融项下进入中国。

(1)FDI是热钱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的合法途径。中国内地对外商间接投资实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对FDI采取鼓励和吸引政策,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可在银行开立现汇保留,也可以通过银行卖出。国际短期资本可以利用中国内地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汇流入没有任何限制的政策,很便利地流入,并通过银行套换人民币;(2)通过QFII制度以间接投资方式把外汇转换成人民币资产。中国内地自2002年开始实行QFII制度,该制度的最大风险莫过于外资进入后对本国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产生的冲击。它使得短期资本具有进入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合法渠道。目前中国QFII快进快出的现象较普遍,投机性非常强。地下钱庄也是热钱流入的重要渠道。地下钱庄主要从事跨境非法资金流动活动,以达到投机套利或洗钱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国际热钱通过这一渠道进入中国。目前,国内地下钱庄不仅为客户进行汇兑,而且还为客户进行本外币置换,投机套利,严重扰乱了中国内地正常的金融秩序。这些热钱进入中国以后,基本放在流动性高的资产,一般是国库券、储蓄、股市,最多还是房地产。据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分析,这些国际游资主要通过四种渠道进入热点地区房地产市场:

(1)直接设立外资房地产投资公司或参股境内房地产开发企业;

(2)间接投资,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或外资房地产中介公司以包销的方式批量买入楼盘,再进行商业性销售;

(3)外资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4)非居民外汇流入,结汇购买房产。国际热钱大量进入中国,并从事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使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居高不下。对于当前热钱流入的规模,由于热钱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和非透明性,再加上统计数据上的困难,要确切估算具体的规模有相当的难度,并且不同的专家学者估算的结果也并不相同。据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推算,从2003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约有1.2万亿美元的热钱涌入,而在此期间这些热钱已取得投资收益5000亿美元,因此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而据广东省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在2002年到2006年的5年间,流入我国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总额在2400亿美元以上,而2007年全年有超过4600亿美元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我国。因此,2002年到2007年流入我国的境外投机性资金累计将超过700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2002年以来6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盈利的留存额3000多亿美元,总金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上述两种估算结果在当前相关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两种结果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目前我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中,热钱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热钱涌入的风险不可小视。过多热钱的进入将导致更多基础货币被迫投放,加剧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热钱进入股市、楼市后,会造成资产市场价格的飙升。而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还会助推商品市场价格的上涨,加大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宏观调控的难度。而热钱一旦大规模撤出,同样会给经济安全带来风险。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而其主要诱因之一就是大规模热钱在短期内的进出所致。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背后所隐藏的热钱的风险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杜艳.数千亿美元热钱随时撤离各部委联手调研.

[2]李东平.近年中国贸易顺差虚假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简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8,(3).

[3]马骏.热钱流入途径调查(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