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6:45:15

结肠癌

结肠癌范文篇1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BALB/c小鼠共60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20~25g,周龄6~8周。合格证号:SCXK桂2003-0003。在II级动物实验室饲养。

1.1.2实验瘤株BALB/c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由美国引进,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教授惠赠。常规培养CT26细胞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营养液。取指数生长期的细胞(图1),消化吹打成单细胞悬液,952g(1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液,加适量不含血清的RPMI-1640营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6个/mL。图1对数生长期CT26细胞(10×10)

1.2实验方法

1.2.1脾脏种植不保留脾脏法造模30只BALB/c小鼠称重后采用腹腔内注射法麻醉,选用0.2%的戊巴比妥钠,剂量控制在40~50mg/kg,小鼠麻醉成功后固定于手术台上。常规皮肤消毒,取左侧腋中线纵行切口进腹腔,长约1cm,显露柳叶状脾脏,牵出腹腔外,用0.2mL注射器(31G针头)从脾下极进针,注入瘤细胞液0.2mL。拔针后酒精棉球按压针眼约3min,促进瘤细胞经脾静脉进入肝脏,查无出血,结扎脾血管及胃短动静脉,切除脾脏,再次查无出血,依次间断缝合肌肉、皮肤,关腹。术后继续在Ⅱ级动物实验室饲养。

1.2.2肝门静脉注射法造模30只BALB/c小鼠称重后采用腹腔内注射麻醉,选用0.2%的戊巴比妥钠,剂量控制在40~50mg/kg,小鼠麻醉成功后固定于手术台上。常规皮肤消毒,取腹正中切口进腹腔,长约1cm,显露肝门静脉,用0.2mL注射器(31G针头)从肝门静脉与水平成30度进针,注入瘤细胞液0.2mL。拔针后酒精棉球按压针眼约15min,查无出血,依次间断缝合肌肉、皮肤,关腹。术后继续在Ⅱ级动物实验室饲养。

1.3观察指标

小鼠苏醒后常规饲养,每日观察其饮及活动情况,所有小鼠待其自然死亡,观察生存期。小鼠死亡后均剖腹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肝转移率及肝脏成瘤情况,肺转移率,切取肝脏转移瘤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的组间统计差别,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统计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体观察

两组小鼠接种后大体观察相似。术后10d内BALB/c小鼠活动如常,体形无明显变化。10d后个别小鼠开始出现摄食量下降,行动渐迟缓,消瘦,腹部渐膨隆,但尚无小鼠死亡。20d后小鼠进一步消瘦,腹部膨隆明显,严重者出现死亡,第一只小鼠自然死亡时间出现在肝门静脉注射组术后第22d。术后第30~55d,大部分小鼠死亡,最后一只死亡时间出现在脾脏注射组术后58d。

2.2肝转移率

两组分别成功接种30只小鼠,肝门静脉组29只有肝转移灶形成,1只未发现肝脏表面及切面转移灶,肝脏转移率为96.7%。脾脏注射组24只小鼠发现肝转移灶,肝脏转移率为8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表1)。

2.3肝转移灶成瘤情况

肝转移灶成瘤情况描述为:成瘤级别(高)-转移灶布满全肝;成瘤级别(中)-转移灶占全肝1/2及以上;成瘤级别(低)-转移灶占全肝低于1/2。肝门静脉组成瘤级别高、中、低的小鼠数量分别为:14只、8只、6只;脾脏种植切脾组成瘤级别高、中、低的小鼠数量分别为:9只、6只、15只。两组相比,肝门静脉组肝脏转移灶高转移和中转移例数均比脾脏种植组多(图2)。

2.4生存时间

肝门静脉组30只小鼠术后自然生存时间为22~55d,平均(34.6±8.7)d。脾脏种植切脾组30只小鼠术后自然生存时间为30~58d,平均(49.3±7.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5肺转移率

两组分别成功接种30只小鼠,肝门静脉组18只有肺转移灶形成,肺转移率为60%。脾脏种植切脾组12只发现肺转移灶,肺转移率为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2.6病理观察镜下见肝转移灶癌细胞聚集成团,伴有癌结节形成,癌细胞形状不规则,分化差,异形性明显,胞质少,核大,深染不规则,核分裂像易见,符合低分化腺癌的结构特征(图3)。

结肠癌范文篇2

[关键词]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肠癌发病率有明显升高之势,目前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已上升为第4位(男性)及第6位(女性)。而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较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普通外科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了56例结肠癌患者,下面将笔者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院普外科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56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15岁。56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94min;平均住院天数23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d。

二、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身患癌症,加上年龄偏大,体质较弱,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不能安心地配合治疗,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及愈后效果。对术前十分紧张的患者,护士可动员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教,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告知手术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等。术后应尽早告知手术效果,让患者以平静的心情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对于术后疼痛的护理,应该根据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的不同进行护理,让患者听喜欢的故事、音乐等分散注意力可以减轻疼痛,部分患者应给予药物止痛。总之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段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患者相关知识的宣教,与患者多沟通。护士应以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人际态度,热情友好地对待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2.2饮食护理

2.2.1术前饮食护理:对于结肠癌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多吃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萝卜等绿叶蔬菜,因为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次数的增加,而排便会将致癌及有毒物质从粪便当中带走。并应注意根据具体病情向患者介绍相应的饮食:比如说当结肠癌向肠腔凸起肠腔变窄时,膳食纤维的摄入就要得到控制,缘由于膳食纤维的过多摄入会造成肠梗阻。此种情况患者应一律采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少吃烟熏食品,油炸食品及过于辛辣、刺激性太强、不好消化的食品。

尽量食用细软的半流质食品,如小米粥、浓藕粉汤、大米汤、粥、玉米面粥、蛋羹、豆腐脑等,这些食品能够减少对肠道的刺激,较顺利的通过肠腔、防止肠梗阻的发生。

2.2.2术后饮食护理:针对于结肠癌术后的患者,和其他胃肠道手术患者一样,手术初期的患者要遵医嘱、给予饮食,吃饭质量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他饮食。更值得注意的是油脂过多的事物不要吃,每天都要有粮食、瘦肉、鱼、蛋、乳、各类蔬菜及豆制品,每一种的量不要过多。还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VitC和VitB,有文献报道锌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伤口的愈合需要锌的参与。所以饮食中还应注意补充锌和有利于锌吸收的维生素,避免有碍锌吸收的植酸、膳食纤维和过多的铜、镉等。

2.3术前肠道准备护理:对于手术前的患者肠道准备极为重要,其目的是排空结肠、减少肠腔内细菌数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助于手术后吻合口的愈合和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患者在术前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术前2~3d进流食,术前1d禁食,经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应用抗生素,并在手术前晚清洁灌肠,清洁标准以肛门排出的液体清净而无粪质为止。如灌洗后患者感饥饿,在睡前加服糖开水。

2.4引流管的护理:由于结肠癌术后腹腔引流至关重要,所以应该加强引流管护理,应及时妥善固定各种导管接袋或负压器,并防止受压、扭曲、脱出。仔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并且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变化,并时时注意负压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5结肠减压及护理: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因高度腹胀,腹部张力较大,所以正确使用腹带,避免腹内压增高,防止切口裂开。如上述处理效果不理想,行肠镜减压,预防结肠坏死和穿孔,在行结肠镜减压前了解吻合口位置,确定好位置后严格按照医生指示缓慢进入,动作轻柔,使肠镜管道顺利通过吻合口,切忌动作生硬,避免发生吻合口瘘。公务员之家

三、小结

通过对5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成功护理,笔者认识只要护理方法得当,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态度,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并和患者一起努力,帮助患者节省治疗费用,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增加信任感,使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手术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显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7-348.

结肠癌范文篇3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梗阻新结肠癌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充分术前准备,结肠灌洗,一期吻合。结果治愈55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广泛腹腔转移,行近断结肠造瘘术1例,并发心肌梗死1例,经治疗后32d痊愈出院。结论结肠灌洗,Ⅰ期吻合可提高了Ⅰ期切除、吻合的成功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肠腔癌细胞种植转及血性转移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望提高远期生存率。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结肠癌并梗阻56例,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46~73岁,平均62.3岁,70岁以上36人,占64.28%,病程1d~3个月,平均16d。急性肠梗阻31例,不全梗阻27例。

1.2合并症高血压16、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糖尿病3例。贫血和低蛋白血症28例(50%)。

1.3方法

1.3.1术前准备胃肠减压,清洁灌肠,处理合并症。

1.3.2手术方法①切口:左或右旁正中切口。置肠减压专用一次性粘贴袋于切口外侧。探查肿瘤部位,首先在肿块近、远断用纱布条扎紧,防治癌细胞在肠腔扩散、种植。常规游离系膜结扎血管,防治血行转移。游离肿瘤段肠管,于肿瘤远端切断肠管,远断端消毒后纱布包裹待吻合。肿瘤段结肠暂不切除,放置于切口外侧粘贴袋内,再于肿瘤近断、结扎纱布条上2cm处切开结肠腔,梗阻段结肠内容物流入袋内,并从袋底引流出口处流入台下桶中。粘贴袋上口封闭隔离;②距回盲瓣约8cm回肠处行荷包缝合,然后于荷包线内打孔插入气囊导尿管进入结肠,气囊内注水30ml,回拉导尿管水囊封闭回盲瓣,收紧荷包线,导尿管连接输液管,用30℃~35℃生理盐水持续灌洗结肠近段,冲洗液及粪便直接流入粘贴袋而排出。直至引流液清亮为止,大约需盐水2000~3000ml;最后用混有庆大霉素24万U,甲硝唑1.0g及5-FU2.0g的500ml盐水冲洗;吸净气囊内的水液、拔出导尿管,缝闭回肠冲洗口。然后按常规切除肿瘤段肠管,一期结肠吻合。

2结果

治愈55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广泛腹腔转移,行近断结肠造瘘术1

例,并发心肌梗死1例,经治疗后32d痊愈出院。[3讨论

3.1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近20年来尤其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1]。而老年性晚期结肠癌的主要并发症是急性肠梗阻,发生率约为8%~29%[2]。由于回盲瓣的作用,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实际上属于闭袢型肠梗阻,极易造成肠缺血、坏死及穿孔,临床表现多为低位肠梗阻,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等合并症,就诊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且术后并发症多,临床死亡率较高等特点。本组术前有合并症和功能异常者达者37例,占66.07%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因此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以发现隐匿合并症,及时对症处理非常重要。

3.2Ⅰ期手术,充分结肠灌洗,预防吻合口瘘Ⅰ期切除能及时切除病灶,解除梗阻,防止癌肿继续扩散或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分期手术使患者承受多次手术带来的痛苦,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术后护理较困难,生活质量不高,肠造瘘也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另外,再次手术将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文献报道[4],大肠癌Ⅰ期切除吻合和分期手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48%~50%和7.70%~18%,有显著差异。鉴于上述情况,近些年来许多学者采用Ⅰ期切除吻合的手术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吻合口瘘仍是医生最担心的问题。如结肠癌并发梗阻,在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手术,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高达74.1%[5]。所以如何彻底清除结肠内长期积蓄的粪便,而又不污染腹腔,是预防吻合口漏,保证结肠癌并发梗阻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的首先结扎肿瘤上下端,及肿瘤区域供应血管,近端封闭式灌洗,远端开放肠腔引流,具备以下优点:①冲洗管从回肠插入,回肠血运好易愈合;由于气囊扩张后回拉起到封闭回盲瓣作用,使冲洗液不反流,减少肠道内污染的机会;②肿瘤段肠管上下端均用纱布条扎紧,防治肠腔内扩散、种植:肿瘤游离后暂不切除,将其置于切口旁引流袋中,并于肿瘤近端扎条上5cm切开肠腔减压,引流通畅彻底,并且不污染腹腔;③由于抗生素及抗癌药物的滴入,起到了杀灭细菌及癌细胞的作用;④结扎肿瘤区域供应血管,杜绝肿瘤血行转移。本组56例,无吻合口瘘发生。

总之,结肠癌并发梗阻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能否Ⅰ期切除肿瘤,Ⅰ期吻合,取决于肠道的充分准备。本组采用结肠灌洗,提高了Ⅰ期切除、吻合的成功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肠腔癌细胞种植转及血性转移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望提高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10-514.

[2]CorsaleIF,OgliaE,MandatoM,etal.Intestinalocclusioncausedbymalignantneoplasiaofthecolonsurgicalstrategy.GChir,2003,24(3):86-91.

结肠癌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结肠癌;糖尿病;护理

近年来糖尿病及结肠癌的发病率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耐受性下降,危险性增加,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结肠癌伴糖尿病病人的顺利恢复尤为重要。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1例结肠癌伴糖尿病病人,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6~78岁,平均53岁,糖尿病诊断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8年,入院时血糖618~1917mmol/L,平均914mmol/L,手术前血糖平均711mmol/L,入院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下。

1.2肿瘤部位及病理特点回盲部11例,升结肠肝区9例,横结肠9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5例。

手术前结肠镜检查提示:乳头状腺癌14例,高、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8例,未分化癌7例。

1.3手术方式本组病人全部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0例,横结肠切除9例,左半结肠及乙状结肠癌切除12例。

二、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13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均延期愈合。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加强护理和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无手术后吻合口瘘及大出血。

三、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伴有糖尿病,害怕手术后切口感染,担心手术能否成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碍,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导致血糖波动,而且还会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将病情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绍相关知识、列举成功病例等,让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主动配合各项治疗措施。

3.2肠道准备清洁肠道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清除肠腔内积粪,使肠腔空虚,最大限度地降低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助于手术后吻合口的愈合和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本组病例中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前3d进食流食,适当静脉补充能量,术前1日晚及手术日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

3.3调整饮食术前积极与医生配合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可根据患者具体身体营养状况,合理进行饮食中糖、蛋白质、脂肪的分配比例,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配合,每日摄入总热量按25千卡/(kg·d)计算,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至少每日摄取量为250~300g,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比例,使其占总热量不低于20%,以增加蛋白质和糖原的储备,脂肪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25%。每天3~4餐,按1/5、2/5、2/5或1/7、2/7、2/7、2/7的比例分配,术前3d进流食,如牛奶、豆浆、米汤等,注意补充维生素、电解质,总之术前既要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又要保证有充足营养。

3.4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要严格掌握术前血糖水平,一般空腹血糖在810mmol/L以下,但不低于610mmol/L,餐后2h血糖在1010mmol/L左右即可,同时监测尿糖、尿酮变化。术前1周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可根据血糖高低调节,降糖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低血糖。

四、术后护理

4.1体位的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待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有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化,并可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

4.2引流管的护理患者术后常带有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回病房后应及时将各种导管接袋或负压器,并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并注意负压器是否处于负压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由于手术麻醉创伤,可引起呼吸容量减少,造成呼吸增快变浅,同时切口疼痛,患者害怕咳嗽、呼吸,痰液多而粘稠难以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患者麻醉清醒6h后生命体征平稳时,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并配合雾化吸入化痰药,促使呼吸道痰液及时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经加大抗生素用量或调整抗生素,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后感染得到控制。②防止切口及泌尿系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减弱,且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使感染难于控制,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术后除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每天严格按无菌要求换药、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外,还要加强伤口周围皮肤及会阴部护理,及时擦去汗液,勤换内衣、床单,每日温水洗手足,病情许可时尽早拔除尿管,严密监测体温及伤口愈合情况。③积极控制血糖:术后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相当重要,可预防感染、吻合口瘘、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并发症几乎都发生在术后2周内。因此,术后2周控制血糖至关重要,一般术后常规用胰岛素,4~6h检测血糖、尿糖、尿酮1次,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如患者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乏力或病人烦躁不安、呼吸深大、面颊潮红、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均为胰岛素输入过快导致,经减慢液体滴速,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缓解。无1例发生酮症酸中毒。公务员之家

4.4营养支持患者术后需禁食,手术应激后机体分解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增多,因此,要注意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及促进伤口愈合。①禁食期间,每日静脉补充葡萄糖150g,胰岛素和糖的比例为1:4,并注意补充电解质、氨基酸、脂肪乳等。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一般术后3~4天病人肛门排气又没有腹胀的感觉,就可以进食少量流食如米汤等,但量不宜过多,以后可以逐渐向普食过渡并将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且忌术后暴饮暴食或者进食过多的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免引起肠梗阻。③研究表明,锌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伤口的愈合需要锌的参与。因此,饮食中应注意补充锌和有利于锌吸收的维生素,避免有碍锌吸收的植酸、膳食纤维和过多的铜、镉等。④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为伤口愈合所必需,故应大剂量供给。

参考文献:

[1]熊莲花,李素娥.大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392240.

[2]BYreneMF.Thecourseofpoorbowelpreaparationforcolonoscopy.[J]TheAmeRicanJournalofGastoenterology,2002,97(7):158721590.

[3]辛革.老年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处理[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6):33235.

结肠癌范文篇5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selenoproteinPincoloncarcinomatissues.METHODS:Sampleswerederivedfrom30casesofcoloncarcinoma,and30correspondingnormalcolontissueswereusedascontrols.TheexpressionofselenoproteinPincoloncarcinomatissueswereinvestigatedbyimmuohistochemicalstain.RESULTS:TheexpressionrateofselenoproteinPincoloncarcinoma(60.0%)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ircontrolnormaltissues(80.0%,P<0.05).TheexpressionrateofselenoproteinPinhighandmoderatedifferentiationcases(86.7%)washigherthanthatoflowerdifferentiationtissues(33.3%,P<0.05).TheexpressionrateofselenoproteinPwas58.8%inIIIstagecases,and61.5%inIIIstagecases(P>0.05).CONCLUSION:TheexpressionwhichofselenoproteinPislowincoloncarcinomatissues,whichisrelatedwithdifferentiationlevelsofcoloncarcinoma,butnotwithTNMstageoftumor.

【Keywords】Neoplasms/pathology;proteins/analysis;selenium;immuohistochemistry

【摘要】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硒蛋白P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30例,同时另取30例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硒蛋白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硒蛋白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0.0%)低于其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率(80.0%),二者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硒蛋白P在高、中分化病例中表达率(86.7%)高于低分化例病例中表达率(33.3%),二者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硒蛋白P在Ⅰ~Ⅱ期病例中表达率为58.8%,Ⅲ期病例中表达率为61.5%,二者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蛋白P在结肠癌组织中为低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无关.

【关键词】肿瘤/病理学;蛋白质类/分析;硒;免疫组织化学

硒是哺乳动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硒会导致多种病理状态.硒蛋白是微量元素硒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硒蛋白P在肿瘤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该抗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结肠癌30例,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通外科200310/200505手术切除标本,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9(平均61.4)岁;高分化10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15例;肿瘤TNM分期:I期8例,II期9例,III期13例.另取30例原发器官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

兔抗人硒蛋白P多克隆抗体,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期制备保存.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公司.

1.2方法①将组织蜡块切片,常规脱腊:70℃烤片2h,二甲苯10min×2次.水化:PBS洗3min×2次.②30mL/LH2O2溶液室温处理10min,双蒸馏水洗3min×3次.③在0.01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92~98℃水浴中处理25min修复抗原,自然冷却到室温.缓冲液洗3min×2次.④分别用正常山羊血清和卵白素室温封闭2h.⑤滴加稀释的一抗SelP多克隆抗体(1∶50),37℃孵育4h.PBS洗3min×3次.⑥生物素结合的羊抗兔IgG二抗和ABC复合物室温分别孵育2h.⑦滴加DAB溶液显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及时终止,冲洗.⑧苏木素复染,梯度乙醇脱水,封片.

combsp;以免疫组化试剂盒中的阳性片作阳性对照,以0.01mol/LPBS(pH7.4)和正常羊血清分别替代一抗和二抗作为阴性对照.阳性染色为棕黄色,定位于细胞胞质和细胞膜.染色阳性细胞数量评分:0分(全片未见着色或少于5%细胞散在着色),1分(5%~25%细胞着色),2分(25%~50%细胞呈阳性),3分(50%~75%细胞染色阳性),4分(>75%细胞染色阳性).染色强度评分:0分(阴性),1分(弱阳性),2分(中等阳性),3分(强阳性).染色阳性细胞数量评分与染色强度评分之积为最终染色评分标准:0分(阴性),0~4分(弱表达),4~8分(中等表达),8~12分(强表达).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用非参数检验,两个独立样本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硒蛋白P在肿瘤及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见表1.表1硒蛋白P在肿瘤及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阳性信号为棕褐色或棕黄色,呈弥漫状或片状分布.硒蛋白P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及胞膜中,细胞外间质也有部分染色,而细胞核无染色.在结肠癌中硒蛋白P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尤其是伴黏液分泌者中低表达明显;细胞富于黏液成分或杯状细胞无论是正常还是肿瘤中表达均为阴性.硒蛋白P在正常对照组织中的阳性率表达高于结肠癌中的表达(图1).

2.2硒蛋白P在肿瘤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见表2.

3讨论

目前硒蛋白P真正的生物学功能还不清楚,特别是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不甚明了.Burk等[1]认为硒蛋白P可能是自由基的清除剂.硒蛋白P可能由于其抗氧化的保护性作用,通过消除自由基,减少DNA损伤,预防突变阻止肿瘤的发生[2-3].其他可能的机制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抗癌活力;拮抗肿瘤细胞内cGMP的增加,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肿瘤病变中新生血管生成[4-6]

A:结肠癌组织;B:正常结肠组织.

图1硒蛋白P的表达ABC×200表2硒蛋白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现认为血浆中硒蛋白P水平和肿瘤的发生呈负相关,PerssonMoschos等[7]发现对应于硒蛋白P浓度的5个水平,从低到高,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2,2.3,2.9,2.2和1.0,硒蛋白P水平最低组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肿瘤的概率分别是硒蛋白P高水平组的6倍和3.4倍,表明随着硒蛋白P浓度增高,肿瘤发生的危险度降低.

Mork等[2]发现,结直肠腺瘤较邻近正常黏膜硒蛋白PmRNA表达下降,并认为在结直肠腺瘤硒蛋白P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腺瘤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这种下调使硒蛋白P表达减少,导致DNA受到氧化损伤,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引起肿瘤的发生和促进肿瘤的发展,而且硒蛋白P和同属硒蛋白的胃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抗氧化细胞抵抗腺瘤腺癌演变中起到互补作用.AlTaie等[3]证实在结直肠癌中其mRNA表达明显减少或缺失,表明在结肠癌中可能存在着硒蛋白P基因的突变和转录异常.

本结果提示,硒蛋白P表达在结肠癌与正常组织差异显著,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伴黏液分泌者中低表达,细胞富于黏液成分或杯状细胞无论是正常还是肿瘤中表达均为阴性.或许提示正常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功能与硒蛋白P表达无关;同样,其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无关.在结肠癌硒蛋白P低表达,除了受硒营养状况(血浆中硒蛋白P浓度)的影响,可能存在着硒蛋白P基因的突变和转录异常[3],失去这一保护性因素,可能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urkRF,HillKE.Regulationofselenoproteins[J].AnnuRevNutr,1993,13:65-81.

[2]MorkH,AlTaieOH,BahrK,etal.InversemRNAexpressionoftheselenocysteinecontainingproteinsGIGPxandSePincolorectaladenomascomparedwithadjacentnormalmucosa[J].NutrCancer,2000,37(1):108-116.

[3]AlTaieOH,UceylerN,EubnerU,etal.ExpressionprofilingandgeneticalterationsoftheselenoproteinsGIGPxandSePPincolorectalcarcinogenesis[J].NutrCancer,2004,48(1):6-14.

[4]GantherHE.Seleniummetabolismandmechanismsofcancerprevention[J].AdvExpMedBiol,2001,492:119-130.

ThompsonHJ,etal.SeleniuminCancerPrevention:ClinicalIssuesandImplications[J].CancerInvest,2001,19(5):540-553.

结肠癌范文篇6

[关键词]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护理;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学护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医护人员要不断创新护理方法,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对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更优质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错段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现欲研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护理方法,选取本院3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接收的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选择其中的3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中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67.04±1.25)岁,由19名男性患者和11名女性患者组成。实验2组中最小龄53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66.35±2.03)岁,由20名男性患者和10名女性患者组成。所有患者在科学的临床诊断下都被证实为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以及免疫等系统重大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方法。对实验1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整个护理过程符合护理操作指南。对实验2组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更优质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1]。①术前心理管理: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是近几年研究出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很多患者都对这种治疗方法了解比较少,心理上可能会比较紧张,所以护士人员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亲切的态度为患者答疑解惑,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向患者宣传腹腔镜治疗只是,让患者充分了解腹腔镜手术的特点;②术前肠道管理:于手术前3天开始对实验2组患者服用诺氟沙星或者甲硝唑等,目的是抑制肠道菌群,避免出现术后感染。在手术前3天开始半流食,于手术前一天进流失,在下午可以让患者服用33%硫酸镁与5%葡萄糖氧化钠1000~3000mL,直到患者排清水便[2]。做好患者的术前肠道护理,可以降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术后切口愈合;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管理:腹腔出血情况: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腹腔镜引流管的情况。如果在术后1~3小时内,鲜红血性液≥200mL/h,血红蛋白呈进行性下降,则表示有腹腔出血,护士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手术止血。吻合口瘘:密切贯彻患者的腹部体征,如果发现有腹膜炎的症状以及引流物为肠内容物,要对患者进行引流液实验,必要情况下需要再次进行手术[3]。肠梗阻:在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化疗药非常容易引起肠管浆膜的损伤,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等症状,要禁食,同时进行补液、胃肠检查,必要时也要采取手术治疗;④术后管道管理:因为腹腔镜手术的切口比较小,手术过程出血比较少,通常情况下,胃肠减压管可以在患者肠蠕动恢复、开始排气后撤除。腹腔引流管要固定在床边,防止患者翻身或者移动的过程中牵拉引流管,使引流管发生移位。与此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引流管中的液体量、颜色、性质等,如果发生变化或者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对比。1.4统计学方法。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20进行统计和分析,资料数据使用[n(%)]表示,使用x2对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检验,如果P<0.05,证明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2结果

实验1组,手术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21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3.5天,住院时间平均为16.5天,发生并发症2例;实验2组,手术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28.5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2.5天,住院时间平均为12.5天,发生并发症0例;研究表明,实验2组手术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比实验1组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优于实验1组,实验2组明显更具有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比较快,发生并发症概率比较低,治疗效果非常好。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优质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够消除患者内心对疾病的恐惧、缩短住院时间、尽早下床活动,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让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6]。微创是比较先进的一种治疗技术,护士人员要不断学习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淑贞.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145-147.

[2]施迺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6):14946+14948.

[3]赵秀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6):164-165.

结肠癌范文篇7

一、人群筛查及早期诊断

对正常人群进行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1)大便隐血试验(FOBT);(2)复合FOBT(先进行FOBT检测,若阴性,每1~2年复查1次,若阳性,则行结肠镜检查);(3)乙状结肠镜检;(4)全结肠镜检。研究显示,大便隐血试验的敏感性约14%,筛查价值低。结肠镜检准确性高,并且可同时去除存在的息肉,因此被推荐为结直肠筛选的首选。近期研究证实,乙状结肠镜检筛查能将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33%和43%。全结肠镜检作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安全、有效,从理论上说应该比乙状结肠镜筛查更有效,但是,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证实其筛查价值。近年,一种新型无创的结直肠检查技术——cT结肠成像技术(CTC)为结直肠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研究显示,CTC对于直径≥1cm的结直肠癌或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CTC实现了无创化结直肠检查,但费用较高,其筛查的价值也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因此,要将该技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尚为时过早。粪便基因检测是近年发展的基于分子水平的早期无创检测结直肠癌的技术,主要包括:粪便RNA检测、DNA突变检测和DNA甲基化检测。粪便RNA检测较简单、成本低,但是,粪便RNA易于降解、提取步骤复杂,其结果受粪便离体时间、保存条件等因素影响,结果稳定性差。粪便DNA突变检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多基因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0%以上,但价格昂贵($625),所需粪便样品量大(高达30g),故该筛查方法仍未得到推广应用。近年研究表明,DNA局部区域特别是启动子的CpG岛处于过甲基化状态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因此,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一种新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但对该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药物预防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高居第3位,并呈上升趋势。因此开发化学预防药物对于结直肠癌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尽管现有研究显示多种NSAIDs药物对结直肠癌、腺瘤有抑制作用,但迄今被用于临床预防的药物只有塞来昔布(celecoxib)。研究显示,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家族性腺瘤病(FAP)患者结直肠腺瘤形成,因此,美国FDA已批准该药用于FAP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但是,近年一项名为APC(AdenomaPreventionwithCelecoxib)的临床RCT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塞来昔布可显著降低结直肠腺瘤的风险,但是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发生心血管意外、中风的风险,这使该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阿司匹林是近年唯一被临床RCT研究证实具有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NSAIDs药物。2010年发表于Lancet的一篇荟萃分析发现,口服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今年一个临床RCT研究证实,林奇综合症(1ynchsyndrome)患者每日口服600mg阿司匹林片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60%,同时也显著降低林奇综合症相关癌的发生率。但是,阿司匹林存在导致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目前其安全剂量、使用疗程等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确定,因此还不能推荐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三、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由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推广、吻合器和术前放化疗的应用,直肠癌外科治疗疗效显著提高,大多数患者得以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关于直肠癌外科治疗的诸多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关于低位直肠癌远端切缘距离:研究证实,直肠癌远侧肠壁浸润距离大多数不超过2cm,因此远侧肠壁切缘I>2cm已被国际公认为安全距离,这使大多数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保肛。但是,对于极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2~3cm),远端切除肠壁往往仅约1cm,对此类病例保肛手术是否可行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期,Leo等分析203名低位直肠癌远侧切缘与预后的关系发现,切缘≤1cm组的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与>1cm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而远侧切缘癌累及则与预后显著负相关。Bujko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远切缘<1cm与>1cm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低位直肠癌远侧切缘距离与患者预后并无显著相关,而远切缘癌累及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NCCN指南已明确指出,对于不能达到2cm远侧切缘的低位直肠癌,若切缘在1—2cm且病检为阴性,也可以行保肛手术。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大多为回顾性研究,亟需前瞻性RCT研究揭示远侧切缘距离与预后的相关性。

2.关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目前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是否需行侧方淋巴结清扫仍然是日本与欧美争论的焦点。日本学者仍然坚持对中低位直肠癌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但是,其手术方式已演变为保留自主神经的选择性单侧或双侧D3清扫术。日本近期研究显示,该术式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2009年英国GeorgiOH等所作的荟萃分析指出,扩大淋巴结切除术与传统直肠癌切除术比较,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男性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及泌尿功能障碍更普遍。因此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常规的侧方淋巴结清扫,并且新辅助治疗的开展已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术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公布的直肠癌治疗指南中也明确指出不支持常规侧方淋巴结清扫。关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等问题,目前还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日本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比较TME扩大根治术与单纯TME手术对Ⅱ、Ⅲ期低位直肠癌疗效的临床研究(JCOG0212),其结果可望为直肠癌侧方清扫的价值提供更有力的评判依据。

3.关于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式选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近年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推广。目前公布的4项大型临床RCT研究证实,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术后复发率、生存率与传统开腹手术并无显著性差异,且创伤小、恢复快,因此目前已经作为临床推荐的术式。尽管包括CLASICC在内的多个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方面不亚于开腹手术,但是,现有研究在患者纳入、术者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偏倚,缺乏足够的论证力。因此,NCCN指南指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仍应纳入临床试验范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应用仅限于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明的术式,如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目前,包括欧洲COLORII在内的多个大型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已在进行中,相信腹腔镜直肠癌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会得到更多的证据支持。近年来,达芬奇(DaVinci)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被用于辅助开展腹腔镜手术,它延伸了传统腔镜手术的微创理念。Hellanl等报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中转率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安全可行。但是,术后肿瘤复发率及长期生存率还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4.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理念: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提出显著改善了直肠癌的预后,已成为“金标准”术式,然而结肠癌的手术却一直无标准可依。直至2008年,德国Hohenberger教授等首次提出CME理念,结肠癌手术才有了标准化术式。CME的手术要点主要包括:锐性分离脏层、壁层筋膜;中央血管根部结扎;确保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该术式以胚胎解剖学为基础,更符合肿瘤学特点,可改善预后,降低局部复发率,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ME理念的提出是结肠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相信在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后,CME有望成为继TME后大肠癌的又一“金标准”术式。

四、生物标记物与个体化治疗

1.KRAS基因、BRAF基因突变与靶向药物治疗:基于生物标记物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是近年结直肠癌领域的亮点,突出体现在KRAS基因突变检测与靶向药物的选择。研究证明,KRAS基因外显子2(exon2)第12、13密码子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不敏感,因此,只有KRAS野生型的患者才能接受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但是,Cutsem等近期的回顾性分析发现,部分仅第13密码子突变的患者仍能从西妥昔单抗的治疗获益,提示这部分患者也许可以接受该治疗。其原因尚难解释,目前也无前瞻性研究支持,因此该结果尚不能用于指导临床实践。BRAF基因是另一个EGFR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BRAF是EGFR信号通路中位于KRAS下游的基因,其突变仅发生于KRAS野生型患者,约占结直肠癌的5%~8%。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BRAF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对西妥昔单抗及帕尼单抗治疗不敏感。因此,NCCN指南建议,对于KRAS野生型的结直肠癌可检测BRAF突变,该基因突变者也不推荐使用抗EGFR靶向药物治疗。但是,Cutsem等近期重新对CRYSTAL、OPUS试验进行的亚组分析发现,BRAFV600E突变的部分患者也能从抗EGFR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

2.5.氟尿嘧啶(5.Fu)疗效预测指标:寻找对5.Fu疗效的预测指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008年,Sargent等综合全球6项结肠癌5-Fu/LV(亚叶酸钙)辅助化疗的临床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未经辅助治疗的Ⅱ期患者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者的无瘤生存率显著优于错配修复正常(pMMR)者;在dM—MR的Ⅱ期患者中,接受辅助化疗者较未经治者虽然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生存率不但没有获益,反而受损,在Ⅲ期患者中,+dMMR者接受化疗后总体生存率也无明显获益。2009年Nover等的研究也支持这一发现。这些结果均提示,dMMR的结肠癌患者难从化疗中获益,尤其是Ⅱ期结肠癌,可能导致预后更差。由于以上研究均采用的Fu/LV方案单药化疗,因此,NCCN指南指出,拟行Fu类单药辅助化疗(Fu/LV,卡陪他滨)的Ⅱ期患者应检测MMR状态,如果属于dMMR,则不应该给予Fu化疗,单纯观察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MMR预测价值的研究仅限于结肠癌,因此MMR不能作为直肠癌辅助治疗的预测指标。

3.其他生物标志物:除上述已用于临床的预测指标外,还有多个生物标记物已经或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已完成的BOND试验及2个Ⅱ期临床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EGFR表达水平并不能预测对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的疗效。目前关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ationgroup1,ERCCl)预测泊类化疗药疗效的研究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评价。虽然BOND2试验显示贝伐单抗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高表达者疗效更好,但是其他研究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近年,我们对大肠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01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8,PPARⅣ8)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该基因具有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分化的作用,其蛋白表达水平与术后生存率呈正相关,提示该基因可能具有生物标记物的潜在价值。

五、新/辅助治疗

过去10年,新辅助治疗、新的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使结直肠癌的预后显著改善,近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众多进展。

1.奥沙利铂与新辅助治疗:基于氟尿嘧啶(5一Fu或卡培他滨)的放化疗((50.0~50.4Gy)是目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常规方案。关于加用奥沙利铂是否可提高肿瘤缓解率一直是关注的热点之一。近期,法国G6rard等在第53届美国放射肿瘤年会(ASRO)上报道,通过3年的Ⅲ期临床RCT研究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放化疗不能改善缓解率和局部复发率,反而增加了以腹泻为主的毒性反应,证明奥沙利铂不能用于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T3-4N0/N+M0,T2N+M0)是目前公认的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然而,Frasson等报道,对于BN0/N+M0和T2N+M0的患者,仅行TME根治术(不做新辅助治疗)并不降低其预后,因此提出对这部分患者可不行新辅助治疗。该观点尚需大样本临床RCT研究的论证。

2.分子靶向药物:2011年的EMCC(EuropeanMul—tidisciplinaryCancerCongress)会议报道了多种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VELOUR研究证实,Afliber-cept(靶向VEGF的药物)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IRI)作为二线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改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另外两种VEGF受体抑制剂BIBF、sorafenib的研究显示,BIBF与奥沙利铂+四氢叶酸+5一氟尿嘧啶(FOLFOX)联用可获得与贝伐单抗相同的疗效,并且安全性更佳,而sorafenib与FOLFOX联用并未显示出明显疗效。CORRECT研究证实,Regorafenib(一种口服多重酶抑制剂)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改善总体生存率。

3.术后化疗与维持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时机与预后的关系一直亟待阐明。近期,Biagi等对10个相关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每推迟4周其总体生存率下降14%;但是,即使是化疗延迟,患者仍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该研究提示,术后化疗应尽早进行,即使对时机延误的患者也应该考虑化疗。维持治疗是近年提出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新理念。近期,COIN.B试验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使用FOLFOX/西妥昔单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治疗3个月后,采用西妥昔单抗进行维持治疗可获得更优的无进展生存率。

4.老年患者的辅助治疗:由于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担心,老年患者(65岁以上)接受辅助治疗的疗效受到关注。Sargent等的荟萃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接受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一样能获得在其他年龄组取得的疗效,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因年龄而明显增加。近期,O’Connor等研究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Ⅱ期结肠癌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均不能从辅助治疗获益,而Ⅲ期患者则能显著获益。该研究结果提示,辅助治疗不适合Ⅱ期结肠癌的老年患者。

结肠癌范文篇8

【关键词】医疗信息;有看点的新闻;举措

医疗信息是利用新闻的传播方式,为医院、医疗项目等做宣传、推广的一种营销方式,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诠释,引导受众,指导患者。然而医学却又是极其专业、复杂的领域,在报道医疗新闻时,若记者只是记录专业术语,没能将其转化成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的报道势必枯燥,受众难以看懂,也难以接受。若只顾煽情,通篇都是家长里短,缺乏相对专业的知识、数据,这样的新闻也并非是新闻,而是情感类散文,难以发挥宣传效果。由此可见,以知识的视角、人性的关怀,才能让医疗信息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讲述医疗新闻中的温情故事,把医疗信息变成有看点的健康新闻。

一、自己要弄懂,医疗信息才有看点可撰写

将医疗信息做成有看点的健康新闻,首先新闻工作者自己就要将这些医疗知识搞清楚、弄明白,这样才能根据受众阅读需求,撰写新闻。若新闻工作者不求甚解,没能弄清楚其中的关系,报道内容也就显得含糊不清,不仅会影响社会舆论的方向,更会让医疗信息大众化,缺乏看点,受众也难以从中受到启迪,发挥不出医疗信息的实效。如《十堰晚报》2020年12月31日见报的《父女俩同时被确诊患结肠癌》医疗信息,在普通受众的认知常识中,“癌症”并不陌生,“结肠癌”多少也有些知道,但父女同时被确诊患结肠癌,这种事情就比较少见。若这篇医疗信息,新闻工作者只去弄清楚“结肠癌”发病原因和如何预防“结肠癌”等相关医学知识,这只是对“结肠癌”进行泛泛而谈,这篇医疗信息就会缺乏新闻看点,较难引起受众的关注,对读者的警示作用和医院的宣传作用都会有限。而本篇新闻报道的记者,对“结肠癌”刨根问底,起先以典型的病例为切入点,阐述了父女俩是如何被发现患上结肠癌的;其次,医院专家是如何治疗的;最终,专家得出结论,父女同时确诊结肠癌的原因是遗传,并以专业知识告诫大家直系亲属有结肠癌的,其他成员患此病的几率为普通人的2倍,并建议家族中有结肠癌的亲属,早做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恶化,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此篇医疗信息聚焦热点,具有新闻属性,更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受众传达了专业的“结肠癌”知识,既有看点又能让受众受益。

二、内容要精简,医疗信息才有看点可挖掘

医疗信息是借用新闻传播方式对医院、医疗流程进行宣传、推广报道,以此让受众在医疗信息阅读之中,可以关注相关新闻信息,了解医疗服务相关的最新动态资讯,进而为自身的健康保驾护航。但部分新闻工作者为凸显其专业,增加可信度,喜欢把医疗信息写成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长篇大论,虽是有理有据,但多而杂的内容,反而不利于受众阅读。特别是在媒体融合时代,信息大量充斥在受众的生活之中,过多新闻“看点”杂糅在一起,或让受众找不到东西,分不清主次。由此,新闻工作者在面对众多的医疗信息素材时,要根据受众的阅读需求,精选一个故事,突出一个主题。如2020年12月17日《十堰晚报》以“儿子患尿毒症,两位母亲捐肾救子男子因车祸脑死亡,家人捐器官救3人”为题,报道东风总医院在10个小时内成功完成了4台肾脏移植手术。这是一篇特别报道,记者原文写得很感人,相对而言,报纸版面充足,记者可以对4位肾移植患者的背后故事进行详尽挖掘和还原。但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把一篇长篇医疗报道做成有看点的微信新闻,这对新媒体编辑有了更高要求。整篇文章有3000多字,微信编辑如果全文刊发,一是篇幅过长,不利于阅读;另外,母亲捐肾救子和男子车祸死亡捐肾救人发在一起,反而会冲淡两个事件带给读者的情感冲击。二者选其一,“十堰晚报”微信编辑决定只选择男子捐肾给陌生人这一个故事来细做。在“男子捐肾”一文中,只知道主人公是个40岁的男子,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个人信息。在医疗信息中,如果没有对主人公外貌特征和生活背景的具体描述,那么这个“人”的形象就是模糊的,不“具象”的,很难打动读者。在做微信新闻时,微信编辑即时转变思路:不知姓名、不知外貌、不知背景,男子是生活中的“无名氏”,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这反而是一个“看点”,既能凸显捐献的无私之爱,又能弘扬人间大爱之情。这种默默无闻的捐献者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他们无私捐献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于是,微信编辑决定从“我们不能说出这位十堰人的名字,今天一起送送他”这个角度来制作微信医疗信息。这篇微信内容不仅阐述了这次捐献的经过和背后故事,也对十堰市目前的捐赠情况做了整体介绍。在原文基础上,该微信医疗信息还进行了内容延伸,展示了从2013年以来每年的捐献者人数数据,以及年龄最大捐献者和年龄最小捐献者的故事,成为文章的亮点和泪点,引发大量网友留言。经过微信编辑精心策划,一篇长篇医疗新闻转变为一篇看点突出的健康新闻。这条微信在“十堰晚报”微信公众号发出后,引发读者热烈讨论,在数小时内阅读量超过5万、点赞近千。

三、语言要通俗,医疗信息才有看点可阅读

网络上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当前,新闻工作者中也存在用“我觉得”的思维撰写医疗信息的现象,致使相关医疗信息在新闻专业视角评判中获得“高分”,而在受众评审时却获得“一般般”的评价。医学知识专业性强,具有十分丰富的专业术语。记者在撰稿时若不对医疗专业术语进行翻译,变“专业难懂”为“通俗易懂”,读者便很难准确接收或理解到稿件中的“看点”,这会让医疗信息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记者、编辑在撰写和编辑医疗信息时,应多花一些功夫,将冰冷的医学知识语言变成受众易读可懂的通俗语言,使医疗信息呈现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新闻,让受众轻松接收和理解文中的看点。从受众已有的认知出发,将医疗知识语言与生活常识做类比,用形象化、可感知的语言向受众做看点解读。以《十堰晚报》2020年12月9日见报的《脊柱侧凸畸形高危产妇在医院平安诞下宝宝》为例,若记者、编辑仅以自身的知识视角对“高危”进行叙述,受众阅读报道后对于为何“高危”依然是一知半解甚至一头雾水。在撰稿时,记者将“产妇脊柱侧凸畸形,让腹部高高隆起,下腹部手术视野与身体垂直”这一艰涩难懂的专业医学知识,类比为“医生相当于给‘站着’的人做手术”。仅仅只是说法上的调整,就能让受众在阅读时,联想起生活经验,将整个手术画面在大脑中还原,感受到产妇“高危”的紧张时刻。由此可见,医疗信息的记者编辑应努力将受众带到情景之中,让受众“身临其境”精准感知医疗知识,才能更好发挥医疗信息应有的新闻传播效果。总而言之,医疗信息既是对医院、医疗项目的宣传与推广,也是一种让受众关注身体健康、积极预防疾病的宣传方式。新闻工作者应该将撰写医疗信息、宣传健康知识当作常态,以此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何群芳.浅谈医疗新闻的通俗化采写[J].中国报业,2019,No.472(15):78-79.

结肠癌范文篇9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大肠癌缓解疼痛延缓病情进展预防

我们于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诊治大肠癌病人57例。将57例病人随机分成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将治疗组30例病人(包括根治术后以及晚期行姑息手术或不能手术的等的病人)采用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综合治疗(包括放、化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对照组27例病人与治疗组病人选择条件相同,只采用综合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将上述两组病人在缓解大肠癌引起的疼痛,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7例病人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大肠癌。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单纯应用综合治疗)和治疗组(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综合治疗)。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0-75岁,平均66.5岁,原发结肠癌10例,原发直肠癌17例,Ⅱ5期例,Ⅲ期12例,Ⅳ期10例。病程1个月至6个月。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80岁,平均64岁。原发结肠癌10例,原发直肠癌20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2例,病程1周至9个月。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与第一组亚叶酸钙100mgmg/m2+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2h,二组氟尿嘧啶(5-Fu)500mg/m2+10%葡萄糖500ml缓慢静点,持续静点6~8h左右。5日为一疗程。三周为1周期。每个病人最少要做2个周期以上。对于大肠癌引起的疼痛严格按照癌痛三阶梯用药原则:非阿片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三阶梯和口服用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等5项基本原则。治疗组病人一经确诊,即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常用阿斯林片。阿斯林片口服0.3g~0.6g/次,3次/日餐后服用。再加之应用上述治疗方案。对两组病人每2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进行评估疗效。

二、结果

2.1缓解疼痛

在相同病期的病人中,对于疼痛的缓解,从给药的频率,间隔的时间,缓解疼痛的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抑制病情进展

在手术后与未手术病人中,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抑制病情进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3预防复发

在手术后病人中治疗组病人切缘肿瘤的复发率降低,复发时间明显延长。预防复发等都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直肠癌、结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大肠癌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息肉、腺瘤及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非甾体类抗炎药一直作为解热镇痛在临床上长期使用。公务员之家

大肠癌由于存在息肉—腺瘤—腺癌的演进序列,历时长,因而为预防提供了可能。目前常用的阻断演进的物质有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可拮抗环氧化酶活性,抑制核因子kappaB,如阿司匹林已有临床实验研究报告,舒林酸(sulindac)具可逆性还原、不可逆性氧化抑制前列腺素产物导致息肉退缩[2]。近年来我们对大肠癌病人(包括根治术后以及晚期行姑息手术或不能手术的等的病人),采用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与综合治疗,疼痛时联合其它止痛药物治疗,应用止痛药物严格按照癌症三阶梯用药原则。在缓解大肠癌引起的疼痛,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复发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已经被证实能够抑制实验性结肠癌,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服用舒林酸(sulindac)以后,其大肠息肉的体积明显缩小,有的大肠息肉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甚至可以见到息肉消退,环氧化酶2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这类患者疗效确切,而且比一般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确实具有减少结肠癌发病的作用,但氨基酚类药物对此无效;规则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每个月至少16日,每年3个月以上)的对象,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度降低50%,死于结肠癌的危险度减少40%,全美护士保健计划研究也证实了阿司匹林的作用,但服用的剂量为每周4~6片,每片25~30mg,时间至少持续10年以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这些作用与它们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抑制环氧化酶22的作用有关,它们可能具有诱导息肉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和进一步实践、观察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结肠癌范文篇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7例,其中男52例,女45例,年龄21~84岁,平均58.1岁;右半结肠癌32例,左半结肠癌28例,直肠癌37例;中、高分化腺癌56例,低分化腺癌28例,黏液腺癌13例;DukeB期44例,C期41例,D期12例。均通过腹部X线片、CT、超声、肠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明确诊断。本组病例均于入院前1~15d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主要为腹胀、便秘、恶心、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或仅少量排气。30例入院时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

1.2治疗方法

1.2.1围手术期处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禁饮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经1~3d治疗及观察,待患者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探查。

1.2.2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97例。右半结肠癌30例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回横结肠吻合术,小肠积气积液经内减压排入游离预切的右半结肠,2例癌肿不能切除行捷径手术;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1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Hartmann手术13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27例直肠癌行Dixon术(其中9例行横结肠预防性造瘘术),10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6例(低位直肠癌、体质差、年龄大以及远处转移的患者)。

1.3结果

发生术后并发症共16例,占16.5%,其中心脏疾病3例,不易控制高血压1例,伤口液化2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伤口裂开1例,应激性溃疡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泌尿系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因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

2讨论

2.1本组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特点

(1)患者均表现出由不完全到完全性肠梗阻的亚急性发展过程,本组病例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就诊,并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中49例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

(2)术前无法进行理想的肠道准备,肠内细菌大量繁殖,增加腹腔感染机会,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3)老年患者居多,60岁以上者占59.7%(58/97),术后并发症较多。本组97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占16.5%;

(4)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分化程度较高,但分期较晚,本组患者无DukeA期,提示梗阻的发病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无关,而与肿瘤生长方式及浸润程度有关。

2.2术前准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合并症),同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争取创造更好的手术条件。由于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是一种闭袢性肠梗阻,易发生肠壁缺血坏死、穿孔、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不能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可以口服石蜡油,配以少量多次低压灌肠为主,如梗阻缓解可行限期手术,如病情加重或经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急诊手术目的是首先解除梗阻,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切除肿瘤。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肿瘤位置及局部肠道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术式选择,大家的意见较一致,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本组32例右半结肠癌有3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均未出现肠瘘;但对于左半结肠癌梗阻的术式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争议焦点是一期切除吻合还是分期手术。而采用何种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对于梗阻时间短、肠管血运基本正常、肠腔扩张不甚明显、肠壁无明显水肿增厚、无严重并发症者,行一期切除吻合较为安全[3]。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优点是住院时间短、避免多次手术和人工造口给患者带来的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4]。国内多用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由于术中对肠道进行严格灌洗,与没有梗阻的肠道术前准备具有相同的效果,并不增加切口感染率和吻合口漏,因而效果较好。此外,直肠癌在一期切除吻合的基础上可同时行横结肠预防性造口术,可明显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二次还纳时较Hartmann手术更为便捷。本组15例左半结肠癌及27例直肠癌使用以上两种方法行一期切除吻合,临床效果满意。对基础疾病多、麻醉耐受差的患者,Hartmann手术具有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较其他常用术式更适合高龄急性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5]。Hart-mann手术主要适应于肿瘤尚能根治性切除,但由于全身情况欠佳或局部肠道情况较差而不适宜一期吻合的患者。本组Hartmann手术13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进行了顺利造瘘还纳术。对于高龄、一般情况差或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放弃一期切除,仅行简单的梗阻近端双腔造口术或捷径手术解除梗阻,待全身情况好转,再行癌肿的根治性手术。其优点是一期手术简单安全,二期手术前可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及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切除和淋巴清扫也可、以进行得更加彻底;本组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6例,其中1例为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考虑其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梗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未作肿瘤切除,仅行单纯结肠造口术。对于术前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梗阻行金属支架置入,相对急诊造瘘而言,具有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因此是手术前一个较好的过渡性治疗措施,通过植入金属支架(EMS)假体解决梗阻。结肠支架植入术还可作为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术前治疗,通常内支架置入后,能够在48h内使肠腔的梗阻得到缓解,从而减少结肠内容物,减缓肠管的缺血情况,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更佳的条件,可在充分肠道准备下安全地行择期肿瘤切除[6、7]。Camunez等报道80例,放置成功70例,解除梗阻67例,仅2例发生肠穿孔,33例7d左右行择期手术,35例仅行支架放置。该法能有效解除梗阻,清洁肠道,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争取手术时机[8]。本组1例行结肠金属支架植入(肿瘤距肛门25cm),待梗阻解除及营养改善,植入术后2周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也有研究显示,金属支架置入可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结肠造口比例、缩短住院时间,而长期预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国内也有研究显示,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出院后的病死率并无差别[10]。但术前置入支架从而转为限期手术与传统的急诊手术相比,前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所以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外科手段,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

2.3并发症的预防

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16例),且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原因与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及伴有其他脏器疾病的存在有密切关系[11]。本组4例切口感染患者术前均存在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代谢紊乱;2例肺部感染患者中1例术前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气胸等呼吸道并发症。术前改善机体状况,针对性地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作用。

(1)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早期可针对肠道杆菌和厌氧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减少毒素释放,为术后早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有研究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术前肠道准备及术中必须作肠腔减压、肠腔灌洗等措施,以消除肠管扩张及肠壁水肿,改善血循环,保证一期切除吻合口的愈合,减少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积极治疗合并症:结直肠肿瘤合并梗阻的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多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这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于这类患者术前应请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制订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