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5:00:53

机插水稻

机插水稻范文篇1

1.1品种选用

选择适合宣州区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早稻:中组3号、皖稻14、株两优819、T优15;单季稻:武运粳7号、皖稻68等常规稻,两优293、新两优6号、丰两优2号等超级稻和杂交稻组合。

1.2播插期

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有效避免虫害减少病毒感染、避开穗期高温,宣州区早稻应于4月上旬播种,一季稻应于5月中下旬播种;麦稻区播种期应尽量后延,减少麦秧共生期,防止麦田稻飞虱、稻叶蝉传播病毒,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矮缩病的发生。因机插秧秧龄较短,加之宣州区秋季气温波动性强,所以晚稻机插秧要慎重推广,应选择腾茬早的田块,采用晚稻早熟品种,确保双晚安全齐穗。

1.3秧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田块,按1∶90比例留足秧地。播前10~15d灌水泡田。播前2d,施112.5~150.0kg/hm2复合肥作基肥,开沟起畦,畦面宽1.4m,沟宽0.5~0.6m。确保播种前板面平、实、干爽。

1.4塑盘准备

塑盘内径规格58cm×28cm,大田备足300张/hm2软盘。秧盘2张横摆,一次挤紧排列整齐,畦两边各留10cm,保证秧盘平整贴泥。

1.5种子处理

大田用种:常规稻45~60kg/hm2,杂交稻22.5~30.0kg/hm2。播种前晒种2~3d,用浸种灵浸种24h,按常规方法催芽,破胸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1.6播种

秧盘铺好后,畦沟内灌入水,在畦沟内搅拌泥浆,将泥浆倒在盘上,用木条刮平,泥浆厚2.0~2.5cm,30min后泥浆沉实即可播种。按盘定量均匀撒播,先播70%,再播30%,一般落谷3粒/cm2左右,然后轻拍稻谷使之全部没入泥浆,以不见稻谷为宜。

1.7秧田管水

播后第2天起,采用夜“灌”日“露”的管水方式。每天傍晚上水,直到淹没所有秧盘,清晨排水,直至露出所有的秧盘,以确保秧苗生长整齐、均匀,避免薄水日晒,造成高温伤苗。3~4d后秧苗达到1叶1心时,进入常规管理,保持秧盘湿润即可。如遇阴雨天,排清沟水,保持盘土湿润;遇晴天,则灌水护苗。秧苗1.5~3.0叶时,保持沟水,视天气情况可灌“跑马水”。机插前3~4d,排清沟水,促进秧苗盘根,露晒秧盘,方便起秧和机插。

1.8秧田追肥

机插秧秧龄短、密度大、盘土浅,苗床施底肥,无需追肥,也不建议使用“送嫁肥”。如果秧苗缺肥严重,确实需要追肥,一般秧田用尿素60~75kg/hm2,对水15t/hm2浇施(每盘约用尿素0.5~1.0g),秧田要保持浅水层。

1.9病虫防治

苗期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可选用乐斯本进行防治。必须打好“送嫁药”,在插秧前3~4d应喷施锐劲特+铜大师1次,防止大田前期病虫危害。

2大田管理技术

2.1机插秧前的准备

2.1.1大田准备。整地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达到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表土硬软度适中,标准深8~10cm,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2.1.2土地耕整。空茬田机插前1周进行旋耕整地水耙平。采用旋耕灭茬机灭茬,旋耕后进行干整拉平。上水后待土垡完全吸足水分后进行耙平墁平。高留茬地可先期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进行耕整作业。麦、油茬在上水耙地前,应根据秧龄长短,在确保适期移栽的基础上,视天气情况晒垡2~3d。

2.1.3施足基肥。基肥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45%~50%。可结合旋耕作业,大田施人畜粪11.25~15.00t/hm2、氮磷钾复合肥450~525kg/hm2、碳铵300~375kg/hm2(或尿素120~150kg/hm2);缺磷土壤应增施过磷酸钙300~375kg/hm2。对麦茬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在插秧前1d,增施碳铵225~300kg/hm2作面肥。

2.1.4泥浆沉淀。沙质土需沉实1d左右,壤土需沉实1~2d,粘土需沉实3d左右。

2.1.5化除除草。机插水稻田应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结合泥浆沉淀,大田耙平后用苯噻苄可湿性粉600g/hm2或25%恶草灵乳油3000mL/hm2,拌湿润细土300~375kg/hm2均匀撒施,保持7~10cm水层3~4d。

2.2移栽技术

机插秧苗秧龄短,大田期生长期长。栽插深度应控制在1.5~2.5cm。栽插密度一般为22.5~27.0万穴/hm2,每穴2~3株苗,基本苗60~75万株/hm2,注意查苗补缺。当缺株率在10%以上,特别是出现较长的断垄和较大的“天窗”时,需人工补缺,以达到匀苗。

2.3水浆管理

机插秧苗植株小,植伤重,缓苗期长,大田间的水浆管理以“浅”和“勤”为原则。机插秧后,排尽田面积水,自然落干,搁田3~5d,以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3~5d后,实行浅水勤灌,即上1次浅水层(1~2cm),2~3d自然落干,再上新水,以协调土壤水、气、热状况,促进秧苗发根、分蘖。当全田的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左右,开始排水搁田,叶龄余数2.5左右或拔节初期复水。为达到“稻田不陷脚、田间无裂缝”的搁田效果,通常采取多次轻搁田的方法,即搁几天,灌1次跑马水;再搁几天,再灌1次跑马水,切不可一次重搁。孕穗期要保持浅水层,抽穗后坚持间歇灌溉,即上1次浅水层,2~3d自然落干,湿润1~2d再上新水,以维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2.4肥料管理

为防止肥害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机插秧苗大田追肥应“少量多次”。分蘖肥分2~3次施用;水稻圆秆期,施用壮秆肥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在叶龄余数1.2~1.5,雌、雄蕊分化期施用尿素75kg/hm2作保花肥,长势较差、叶色较黄的田块适当增加追肥数量。水稻抽穗前后采取根外追肥方法追施粒肥,常用1%尿素溶液与0.2%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混合液叶面喷施2~3次(间隔3~4d)。

2.5病虫草害防治

2.5.1杂草防除。机插秧田秧苗小、行距大、前期生长慢。在栽前封闭化除的基础上,栽后8~9d应补施1次除草剂,以确保除草效果,即结合第1次施用分蘖肥,撒施苯噻苄600g/hm2。

2.5.2病虫害防治。根据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参照普通大田进行防治。

机插水稻范文篇2

每台播种机备足10000张硬盘,以备软盘脱盘周转用;大田准备软盘200~375张/hm2。秧盘规格:60cm×30cm×3cm。

2床土准备

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的风化土或大田土,如选择大田土则要铲去上层10cm的表土层。按“晒干→碾碎→筛选(用4~6mm的筛子)→拌肥”的程序进行盘土准备。1kg床土加4g水稻壮秧营养剂,粉碎后拌匀,制成营养土,营养土以pH值6~7、有机质>1%为宜,1hm2大田准备1800kg床土。

3秧田准备

秧田与大田的比为1∶100,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面平坦、靠近大田或运输方便的地方。在播种前15d整地施肥作畦,畦宽1.60m,畦沟宽0.25m、深0.20m,边沟宽0.30m、深0.25m,畦面达到“平、光、直”。一块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cm,秧畦作好后排水晾板,达到铺盘时人在畦面上不陷脚。

4培育适龄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15~18d,苗高15~18cm,叶龄2.5~3.5叶,单株白根数7~9条,盘根厚度2.5~3.5cm,叶色正常。培育壮秧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4.1浸种

选择纯度好、发芽势和发芽率高的种子,浸种前晒种2~3d,增强发芽势。用比重为1.08g/cm3的盐水选种,去除秕粒。盐水选种后,用清水洗净种子。用浸丰Ⅱ号2mL+1%吡虫啉5g对水6kg浸稻种5kg。浸种时先把药液按比例加水稀释,搅匀后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种子,切不可先加稻种后加药。药液以高于稻种5~10cm为宜。浸种时间: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5℃左右,浸足72h;5月中旬日平均气温18~20℃,浸足60h;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23~25℃,浸足48h。

4.2催芽

实行日浸夜露。浸种时为防止稻种温度升高,要上下翻动,使其温度均匀,一般每天翻动5~6次,夜露时,水要爽干。严防烂种烂芽,受热不均,出芽不整齐。将稻种催至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1mm),即可晾种,以种子抓在手中不粘手为宜。

4.3机械播种

苏北地区一般在5月1日至6月5日播种。在将播种机调试好后,把软盘装入硬盘中,使软盘底部、四边与硬盘贴紧,在盘进机一头边框上插一铝丝卡,否则影响机播质量,然后由专人将硬盘连续放入流水线,不留间隙。及时向播土箱内补充营养土,秧盘内营养土的厚度控制在2.0~2.5cm之间。

调整喷水压力和水量,确保泥土吸水充分,喷过水的播土秧盘行走至播种工位时,盘层表面无积水,防止产生水浪引起播种不均匀。覆土后能使覆土层自然吸水达全部湿润,否则覆土层要用喷壶补水。

每盘均匀机播晾干的芽谷125~135g左右(相当于干种子100~110g)。播种时,每隔一段时间要将充种板与排种轮之间的有芒种子以及其他杂质清除,以确保播种均匀,播量准确。

秧盘经过覆土盖籽后,由专人取下流水线,拔除铝丝卡,如出现露籽,由操作人员及时手工补上。覆土以0.5cm为宜。

4.4暗化

播种流水线上作业结束的秧盘,立即搬运叠加堆放,叠加应垂直整齐,叠加高度不宜超过30盘,上面加盖1只播土不播种的秧盘,然后顶部与四周盖好塑料薄膜,保温不透光,等待齐苗后(苗尖透出土面0.2~0.5cm,大约为2~3d),再搬进秧田摆盘。

4.5脱盘

脱盘是把暗化(需事先揭膜炼苗)后的秧盘或取下流水线的秧盘转移到秧田,同时进行脱盘摆放的过程。脱盘方法是2人用手提四角拉出,摆放在秧畦上。每秧畦横向摆入2盘,每边各留10~15cm作覆盖时压边。摆盘时要保证秧盘之间平整一致,秧盘紧贴畦面,边缘四周壅土封实。脱盘的操作要领是确保脱盘后的软盘几何形态和长宽尺寸符合技术要求。

4.6盖草盖膜

为防盘土失水,要求边脱盘边盖膜。盖草密度以不使农膜接触盘土为宜。盖好薄膜后,用塑料绳拉线网住薄膜,达到四周密封不窜风,以保湿增温促齐苗。

5秧池管理

5.1水浆管理

摆盘结束后,如盘土失水,要灌跑马水,让盘土充分吸足水。1.1叶前保持盘面呈湿润状态;若盘面土发白,需上跑马水,水层不超出盘面。此时若有秧苗抬土,喷雾使叶面上的泥土淋入盘面。

齐苗后要注意温度升高以防烧苗。膜内温度32℃以上时要注意通风,同时灌跑马水。气温25℃以上,齐苗后就不再盖膜。遇高温天气,白天灌跑马水。秧田水浆管理以旱管为主,若秧苗叶尖在早上和晚上5时后正常吐水,不需上水;否则白天上1次跑马水,但要上透水,保证所有盘面吸足水,然后排净积水。

5.2科学施肥

在秧苗1.1叶及秧苗离床前1d,于傍晚前后建立薄水层后,净秧池施二铵110kg/hm2,以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

5.3防病治虫

秧龄1.1叶时用敌克松6.7kg/hm2对水喷雾1~2次,防青枯死苗;用10%吡虫啉0.6kg/hm2+灭菌成0.9kg/hm2喷雾防治稻飞虱和稻瘟病。移栽前3~4d在施出嫁肥的同时,针对稻瘟病、稻蓟马喷施“出嫁药”。

机插水稻范文篇3

1插秧机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1启动发动机前,应把主离合器手柄和栽植离合器手柄放到分离位置;摇动启动手柄时要向内侧推紧,防止发生碰伤。

1.2调整取秧量时必须停机熄火,做其他调整、清理秧门或分离针时必须切断主离合器。

1.3插秧作业时,船板上要保持清洁,防止秧盘或其他杂物缠绕传动轴或万向节;机手不能用脚去清理行走地轮与行走传动箱间的杂物。

1.4经常检查和紧固秧箱支背各部螺栓,防止因螺母脱落造成上滑道损坏。

1.5插秧机转弯时,应及时分离栽植离合器,防止损坏传动万向节部件。

1.6操作手在装秧或整理秧苗时,手要远离秧门,防止被分离针刺伤。

1.7过田埂时要注意秧门不被碰撞,过水渠时要搭上木板,慢速通过。

1.8在插秧作业中发生陷车时,不要抬传动总成两端的弯管和链轮等传动部件,应抬起船板或在行走地轮叶片间加一个木杠,使插秧机自行爬出。

2水稻插秧机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装好秧苗后,启动机器,将变速手柄拨到插秧位置,连接插秧离合器,这时苗箱开始移动。需要注意的是,插秧机设有划印器和侧对行器,这是为了保持行距一致而设定的。机器在首次作业时,可以先试插一段距离,检查一下秧苗插秧深度及取苗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再正式插秧。这里,取苗量一般每穴1株~2株,秧苗插入的深度为2.6cm,株距为20cm,行距为30cm。在田里作业时,应考虑插秧作业顺序,尽量减少人工插秧的面积。根据插秧作业田块的大小、外形有所不同,所以在作业前,一定要策划好作业的路线,然后有效的完成插秧作业。无论是四角形田块还是异形的田块,最好四个角都留出两个机器的位置方便拐弯,最后只要确保田里每行都满幅插秧就可以了。如果秧苗插得不直,可随时握住手把使机器左右移动达到目的。插秧时,操作人员一定要走直步,不能叉开腿走路,否则会导致机器不平衡,影响插秧效果。油门手柄逐步增大来增加作业的速度。如需要转弯时,降低发动机的转速,切断插秧离合器手柄,收回划印器,握住旋转方向的侧离合器转弯。注意:应留下一个机器的宽度后再转弯。待旋转结束后,连接插秧离合器手柄,打开划印器,继续作业。苗箱上的秧苗是有限的,当秧苗到达秧苗补给位置前就必须补给秧苗了。秧苗的补给方法。将主离合器和插秧离合器都放在切断位置,把预备秧苗支架拉向身体方向,调到补给方便的位置。将预备秧苗缓慢的放入苗箱,一定要对准剩余的秧苗,不能有空隙,同时也不能重叠在一起,补给秧苗结束后将预备秧苗支架向前推回,继续作业。插秧作业结束后清除苗箱的剩余秧苗时,将压苗器向上固定后再清除秧苗。

3水稻插秧机的调节

3.1取苗量的调节插秧机的取苗量调节可分为,纵向取苗量调节和横向取苗次数调节。纵向取苗量,主要是指秧针切秧块的高度范围。其调节范围是8mm~17mm,标准为11mm。如果取苗量过大或过小,通过苗移送辊上端的螺母来调节。螺杆往上调,也就是螺母往下调,取苗量变大,反之则相反。横向取苗次数,通常根据苗的大小调节,大苗应放到20的档位,中苗24,小苗26。调节时,一定要与苗移送拨叉组合相对应。

3.2株距调节在齿轮箱右侧株距变速手柄,共有六档调节,从外向内分别是:12、14、16和17、19、21。当变速杆处于插秧一档时对应的株距分别是12、14、16,用于栽插粳稻;当变速杆处于插秧二档时,对应的株距分别是17、19、21。用于栽插杂交稻时,出厂时穴距为中间档,也就是19。

3.3插秧深度调节插秧深度可通过改变插深调节手柄位置的4个档位来选择;还可以通过换装浮板后部安装板的孔位,选择6个档位,插上面的孔,插深变浅;插下面的孔,插深变深。在调节安装板孔的位置时,要留意保证三个浮板安装孔的位置一致。插秧深度可按照农艺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不漂不倒,浅点较好。

4维护与保养

4.1发动机机油的更换:打开前机盖,旋开机油标尺,松开放油螺栓,在热机状态下将机油排放干净。排放完毕后,上紧放油螺栓,加注新机油,机油加到机油标尺刻度线中间位置,使用前必须检查发动机机油油量。第一次20小时更换,以后每隔50小时更换。

4.2齿轮箱油的更换:必须运转热机下才能放油。旋开注油塞,松开检油螺栓,松开放油螺栓放出齿轮油。排放干净后,拧紧放油螺栓。把机器放平后,再在注油口处加入干净的齿轮油,直到螺栓口处出油为止。齿轮油可每个作业期更换一次。

4.3驱动链轮箱的加油:把机体前端提高,松开侧浮板支架,取出油封,注入300mL齿轮油,装好油封,正确固定好侧浮板支架。

4.4插植部传动箱的加油:打开三个注油塞,每个注油口加注1:1混合的黄油和机油约0.2L,每3天~5天加入一次。

4.5侧支架和每个插植臂同样也要加入0.2L1:1混合的黄油和机油,每天加注一次。

4.6摇动曲柄销需要注入黄油,四个摇动曲柄销的加油方法一致。

4.7新机器凡是有黄色标识的地方就要抹上黄油,尤其注意的是:a、导轨滑块处b、棘轮处c、上导轨处d、油压阀臂运转部e、主浮板支架连接处及油压仿形。

4.8作业结束后应将插秧机用水清洗干净,以利于第二天作业。

4.9作业前检查是否有螺栓松动或丢掉的,如有应当及时补充,防止影响其他部件的使用。入库保养:

1、发动机在中速运转状态下,用水清洗,应完全清除污物。清洗后不要立刻停止运转,而要继续转2min~3min。

2、打开前机盖,关闭燃油滤清器,松开油管放油,排放完毕后安装好油管,松开汽化器的放油螺栓,应完全放出汽化器内的汽油,以免汽化器内氧化、生锈和堵塞。

3、为了防止汽缸内壁和气门生锈,打开火花塞,往火花塞孔注入新机油20ml左右后,检查火花塞,如有积碳,用砂纸清除,将电极间隙调整在0.6mm~0.7mm即可,安装好火花塞,将启动器拉动10转左右;安装好前机罩。

4、连接主离合器,缓慢的拉动反冲式启动器,并在有压缩感觉的位置停下来。

5、为了延长插植臂内压弹簧的寿命,插植叉应放在最下面的位置(压出苗的状态)。

机插水稻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以实施科技兴粮为主战略,以创建农技推广方式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坚持以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为主抓手,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和服务对象,以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以专家指导为技术依托,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技术推广服务效率和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年全县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45台,计划水稻机插面积达3万亩;年全县水稻插秧机保有量突破90台,计划水稻机插面积达6万亩,水稻机插水平提高8%,达到15%;到“十二五”末,机插水平达到30%。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强对我县“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县政府办、农业局、农机局、鼎湖镇等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农业局、农机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机局,具体协调指导创建活动有关工作。同时成立创建活动技术专家组,具体负责全县创建活动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专家组由县农技推广站站长任组长,并聘请高级农艺师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

2.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今年在我县鼎湖镇田埠村建设工厂化育秧示范点,育秧面积为10亩,确保机插大田面积达到1000亩。同时,县农机局要组织农技、种子、植保、土肥等专家总结完善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服务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服务模式,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积极推行水稻机插作业,为实现今年全县机插面积3万亩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年全县将巩固示范成果、扩大示范区域、增加示范面积,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技术推广任务。

3.健全体系,优质服务。县农机和农技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大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试验示范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纳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等农业项目中,县农业局、农机局等有关部门要对我县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进行一对一结对挂牌服务,重点做好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的服务工作,加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力度,为农民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

机插水稻范文篇5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优势;存在问题;对策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加速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工作,推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解决水稻生产“瓶颈”制约问题,**县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以示范推广为先导,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水稻是**县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尽管机插秧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机插秧技术推广面积和插秧机的推广数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将**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一、**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作业市场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6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9.2%,总产量为47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县常年有40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机插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33~1.67hm2,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6.00~6.67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90倍。以牛埠镇一种粮大户为例,2009年其共栽插水稻33.3hm2,往年33.3hm2水稻请人工栽插,按每天请20人,每人每天栽插666.67m2计算,需要25d才能插完;而采用普通的六行式手扶插秧机,可栽插0.27hm2/h,每天可栽插2hm2左右,只需16d就可插完,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1.3机械插作业效益好,机械技术超于成熟化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50%的购机补贴。2010年,**县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5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90%以上的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如蜀山镇一农户2009年购置2台井关6行式高速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只花了9万余元,当年其共栽插水稻面积逾146.67hm2,共获近10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的努力,2009年**县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近2000万hm2,机插秧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产量增加近450kg/hm2,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一些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而一些品牌的插秧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策

3.1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公务员之家

3.2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体系的后劲。

3.3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参考文献:

[1]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76-77.

[2]王小莉,陈光明.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8(6):13-14.

机插水稻范文篇6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

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

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

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85.3%,二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7.4有效分蘖率76.5%。氮肥量中分蘖肥比例超过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灭虫环节,重治疗轻预防

机械插秧要根据田间长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确管理模式,生产上农户往往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总是发现田间得病后再打药防治

。这就是机械插秧最应该注意的主要的技术环节之一。2009年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二组近200亩机插水田因穗茎瘟减产8.3%。而胜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茎瘟发病率仅在3.5%左右,对产量影响甚微。

8机械化生产水稻灌溉问题

机械插秧对水田灌溉要求,农户习惯深水灌溉。还有的田块长期渴水。或有水区不进行晒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长期淹水,地下根系发育不好,黑根黄根增加,分蘖慢、分蘖数量不足,亩产量相差100kg左右。

9机械化生产水稻收获问题

因机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现象,一般收获时间都延后,容易造成惊纹粒,脱壳率达到3%。

对秸秆还田认识不足:收获时一般不直接将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率不足10%,不超过2万亩。多数将秸秆田间焚烧,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的最好资源白白毁掉,造成钾资源严重浪费。

10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

水稻生产发展首先依赖稻作技术的进步,在目标栽培体系中提高标准化技术及措施,其是机水稻械化生产,各技术环节只有坚持质量标准,农技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种应用关

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品种为株高中等,中矮杆,分蘖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在任何作物中主要决定作用生产潜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条件才能满足其增产潜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

三年翻耕一次,耕一年旋两年,推广秋翻秋整地为主,反深度15~20cm,旋耕深度10~15cm,翻地结合秸秆还田,将粉碎的秸秆深埋入耕层内,有利于熟化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培肥地力,旋耕不易造成欠沟和伐块,容易整平,旱整平为水找平创造了基础,耙地方法也决定机械插秧的质量的基础条件,要做到上松下实,上糊下烂。不可不过于细腻,否则渗水速度慢沉淀时间长,影响插秧进度。

机插水稻范文篇7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优势;存在问题;对策;安徽无为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2]。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加速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工作,推动无为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解决水稻生产“瓶颈”制约问题,无为县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以示范推广为先导,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尽管机插秧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机插秧技术推广面积和插秧机的推广数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将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作业市场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6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9.2%,总产量为47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县常年有40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机插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33~1.67hm2,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6.00~6.67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90倍。以牛埠镇一种粮大户为例,2009年其共栽插水稻33.3hm2,往年33.3hm2水稻请人工栽插,按每天请20人,每人每天栽插666.67m2计算,需要25d才能插完;而采用普通的六行式手扶插秧机,可栽插0.27hm2/h,每天可栽插2hm2左右,只需16d就可插完,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1.3机械插作业效益好,机械技术超于成熟化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50%的购机补贴。2010年,无为县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5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90%以上的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如蜀山镇一农户2009年购置2台井关6行式高速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只花了9万余元,当年其共栽插水稻面积逾146.67hm2,共获近10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的努力,2009年无为县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近2000万hm2,机插秧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产量增加近450kg/hm2,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一些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而一些品牌的插秧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对策

3.1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3]。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公务员之家

3.2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无为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体系的后劲。

3.3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4]。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4参考文献

[1]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76-77.

[2]王小莉,陈光明.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8(6):13-14.

机插水稻范文篇8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

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

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

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85.3%,二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7.4有效分蘖率76.5%。氮肥量中分蘖肥比例超过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灭虫环节,重治疗轻预防

机械插秧要根据田间长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确管理模式,生产上农户往往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总是发现田间得病后再打药防治。这就是机械插秧最应该注意的主要的技术环节之一。2009年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二组近200亩机插水田因穗茎瘟减产8.3%。而胜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茎瘟发病率仅在3.5%左右,对产量影响甚微。

8机械化生产水稻灌溉问题

机械插秧对水田灌溉要求,农户习惯深水灌溉。还有的田块长期渴水。或有水区不进行晒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长期淹水,地下根系发育不好,黑根黄根增加,分蘖慢、分蘖数量不足,亩产量相差100kg左右。

9机械化生产水稻收获问题

因机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现象,一般收获时间都延后,容易造成惊纹粒,脱壳率达到3%。

对秸秆还田认识不足:收获时一般不直接将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率不足10%,不超过2万亩。多数将秸秆田间焚烧,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的最好资源白白毁掉,造成钾资源严重浪费。

10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

水稻生产发展首先依赖稻作技术的进步,在目标栽培体系中提高标准化技术及措施,其是机水稻械化生产,各技术环节只有坚持质量标准,农技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种应用关

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品种为株高中等,中矮杆,分蘖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在任何作物中主要决定作用生产潜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条件才能满足其增产潜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

机插水稻范文篇9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

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

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

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85.3%,二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7.4有效分蘖率76.5%。氮肥量中分蘖肥比例超过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灭虫环节,重治疗轻预防

机械插秧要根据田间长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确管理模式,生产上农户往往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总是发现田间得病后再打药防治。这就是机械插秧最应该注意的主要的技术环节之一。2009年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二组近200亩机插水田因穗茎瘟减产8.3%。而胜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茎瘟发病率仅在3.5%左右,对产量影响甚微。

8、机械化生产水稻灌溉问题

机械插秧对水田灌溉要求,农户习惯深水灌溉。还有的田块长期渴水。或有水区不进行晒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长期淹水,地下根系发育不好,黑根黄根增加,分蘖慢、分蘖数量不足,亩产量相差100kg左右。

9、机械化生产水稻收获问题

因机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现象,一般收获时间都延后,容易造成惊纹粒,脱壳率达到3%。对秸秆还田认识不足:收获时一般不直接将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率不足10%,不超过2万亩。多数将秸秆田间焚烧,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的最好资源白白毁掉,造成钾资源严重浪费。

10、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

水稻生产发展首先依赖稻作技术的进步,在目标栽培体系中提高标准化技术及措施,其是机水稻械化生产,各技术环节只有坚持质量标准,农技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种应用关

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品种为株高中等,中矮杆,分蘖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在任何作物中主要决定作用生产潜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条件才能满足其增产潜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

三年翻耕一次,耕一年旋两年,推广秋翻秋整地为主,反深度15~20cm,旋耕深度10~15cm,翻地结合秸秆还田,将粉碎的秸秆深埋入耕层内,有利于熟化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培肥地力,旋耕不易造成欠沟和伐块,容易整平,旱整平为水找平创造了基础,耙地方法也决定机械插秧的质量的基础条件,要做到上松下实,上糊下烂。不可不过于细腻,否则渗水速度慢沉淀时间长,影响插秧进度。公务员之家

机插水稻范文篇10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

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

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

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85.3%,二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7.4有效分蘖率76.5%。氮肥量中分蘖肥比例超过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灭虫环节,重治疗轻预防

机械插秧要根据田间长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确管理模式,生产上农户往往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总是发现田间得病后再打药防治。这就是机械插秧最应该注意的主要的技术环节之一。2009年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二组近200亩机插水田因穗茎瘟减产8.3%。而胜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茎瘟发病率仅在3.5%左右,对产量影响甚微。

8机械化生产水稻灌溉问题

机械插秧对水田灌溉要求,农户习惯深水灌溉。还有的田块长期渴水。或有水区不进行晒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长期淹水,地下根系发育不好,黑根黄根增加,分蘖慢、分蘖数量不足,亩产量相差100kg左右。

9机械化生产水稻收获问题

因机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现象,一般收获时间都延后,容易造成惊纹粒,脱壳率达到3%。对秸秆还田认识不足:收获时一般不直接将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率不足10%,不超过2万亩。多数将秸秆田间焚烧,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的最好资源白白毁掉,造成钾资源严重浪费。

10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

水稻生产发展首先依赖稻作技术的进步,在目标栽培体系中提高标准化技术及措施,其是机水稻械化生产,各技术环节只有坚持质量标准,农技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种应用关

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品种为株高中等,中矮杆,分蘖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在任何作物中主要决定作用生产潜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条件才能满足其增产潜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