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3:19:22

假账范文篇1

企业不但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还是资金的需求者。社会投资只有通过企业才能得到升值,企业也同样可以使社会财富减值(经营失败)。在整个社会资金流动中,中介机构居于不可缺少的地位。其中,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对资金融通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居民成为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条件是需要了解企业,而了解企业的重要渠道就是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的报告,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审计、验资、盈利审核报告等。企业从居民手中获得资金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和创造财富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维持和扩大经营规模的必要条件。由此,我们看到,假账的产生同融资(含内外源融资)有重要关系。

为使企业稳定和更好的运转,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必须使社会资金得到有效连续流动。在政府的许可下,根据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加快社会资金流动,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为中心,成立了多种类型的中介机构。

这些中介机构根据政府的许可或者授权,以资金融通为纽带,在政府、居民、企业之间起经济联系沟通作用,主要包括:直接对资金融通起作用的银行、投资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间接性对资金融通起作用的信息咨询公司、市场化研究机构等经济信息沟通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鉴证类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因市场经济而出现并取得很大发展的。但不管是中介机构,还是政府与一般居民,都介于企业之外,是企业的外部人,不能获得企业内部的第一手资料。

就这一链条中的独立审计制度而言,为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完整,保护投资人的投资利益,并向投资人报告经理层领导下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企业需要聘请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来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理层的经营业绩,并以此判断企业经理层的能力。在聘请程序上,是由企业董事会提出意见,由企业股东会决定聘请,而由企业经理层具体经办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事宜。如由经理层签定聘书、接受审计报告、支付审计费用、负责审计过程的配合等。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审计的范围也是事先确定的经理层领导下的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因此,在独立审计制度下,企业经理层是整个工作的中心。换句话说,在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中,经理层(或称企业家)处于企业权力的中心,如果企业出现假账记录,经理层就是必然的责任人。

(二)独立审计制度局限性的分析

根据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是经政府特许可以接触企业账本的外部人员。但注册会计师不是企业日常雇佣的内部工作人员,不可能对企业的每一笔账务都能十分清楚的进行鉴证服务。并且,从独立民间审计制度的设计看,实际上一开始就存在巨大的缺陷。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审计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背离。从制度的设计来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提供给广大股东的,但是广大股东不直接支付审计费用。从正常经济人角度出发,会计师不会为不支付费用的人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高质量的产品。而按制度安排,审计产品的购买合同即审计协议书是会计师事务所同企业经理层代表的企业签定,付费也是企业经理层,这必然要求审计产品符合企业经理层的要求,否则将面临经理层不付费的压力,如果经理层不付费,连会计师对现代企业服务的制度配套都将被取消,会计师将失去生存之本。在这种结构设计下,尽管要求注册会计师为股东服务,但是最后为经理层服务是必然的。

显然单靠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来限制和揭示企业经理层的假账是不现实的,而且,只要注册会计师还以向客户收取审计费方式提供审计服务,只要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经理层之间不是对立关系,希望让注册会计师主动完全发现揭示企业经理层假账是很难的。事实上,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史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端阶段,也是比较原始阶段,主要使用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后来随着企业业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账务繁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逐步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在了解和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进行鉴证服务;而现在兴起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在多大程度上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也即多大程度的风险对注册会计师是安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从查错防弊走向自我保护的结果,必然是在履行审计工作时,出售给客户的审计产品是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经理层共同协调的产物,审计产品必须有利于企业经理层,也必须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

假账治理的展望

在企业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后,假账就直接起源于处于企业权利结构中心的经理层为维护和增加自己权利的活动。社会经济活动中同假账相关利益方,如经理层、大股东、政府、中介机构等,对待假账的行为各不相同,造成假账成为一种有很大需求的商品。而防止假账的制度设计又存在巨大缺陷,因此,假账就成为了社会问题。

假账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为有关利益方带来现实或者潜在的巨大损失。因此,笔者认为,治理假账就要从分析假账的有用性和收益性、有害性和损失性展开,分析财务信息获取的强势方和弱势方,分析假账的净收益者和净损失者,这样将有利于制定出合乎经济规律的假账治理方法。

(一)中央政府承担治理假账的重任

中央政府是假账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受害者,广大中小股东,债权人、企业工人是假账的净受损失者,他们对企业经理层假账的治理有主动要求和积极性。

在财务信息获取的力度量度上,企业经理层居于财务信息垄断性强势,其次是大股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介机构等也都有一定的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优势。广大中小股东、债权人、企业工人均处于信息劣势。根据利益受益受损比较和获取企业财务力度比较,对企业经理层假账治理只有由中央政府承担,其他如中小股东、债权人、企业工人等,因人数众多,达成谈判协议以共同对付经理层假账的费用过高,他们在治理假账中常常会成为消极的“免费乘车者”,达不到治理假账的目的。而针对企业经理层在财务信息上的垄断地位,中央政府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垄断性的政治权力,拥有最好的政府暴力潜能,能对假账制造者予以最有效的打击;中央政府又是经济规则制度者或者认可者,可以根据需要颁布打击假账的任何法律法规。因此,治理假账,为社会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的重任必须由中央政府部门来承担,这也是符合中央政府理性经济人利益最大化要求的。

(二)由造假者补偿受损者损失

从外部性也可以分析假账。企业经理层对假账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外部不经济的行为。经理层生产和消费假账活动,自己获得受益和效用满足,对其他利益相关方造成危害,但企业经理层并不为此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即经理层为其假账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假账造成的社会成本。从假账的外部不经济得出的经济治理思路是,由造假账者补偿因造假账而造成对受损者的损失,从而降低造假账者的经济利益和效用享受。

可供选用的方法有加大对假账的审查力度,受投资者和债权人委托,使调查审查假账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事情以减少假账的收益和效用;让造假账者负担无限责任,募集的股东资金和债务资金立刻退回,并对不足部分让造假账者个人和相关责任单位承担无限清偿责任,不能使责任企业只破产就了事;对向股东和债权人赔付虚假利润部分的现金;等。

(三)加大道德治理力度

假账是一种经济现象,是社会利益各方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一种极端手段。如果经济社会仅仅把企业经理层的经济成功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经理层始终会利用制度缺陷追求更多的假账。这样,社会公平精神将受到严重损害,并最终对经济的效率造成难以挽救的损失,人们的道德观念体系发生倾斜。所以,对企业经理层假账的治理,决不能仅仅使用经济手段的办法,必须多考虑社会道德治理的方法,因为假账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假账范文篇2

一、美国公司假账丑闻的根源

美国的公司治理是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主要是靠外部的监督机制。首先,是建立一个由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为主的董事会来代表股东监督经理层,在董事会下设以独立董事为多数并领导的审计、薪酬和提名委员会;其次,是依靠中介机构的约束,包括外部审计机构、投资银行等;最后,是对管理层实行期股期权,使经理层的利益和公司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由于美国公司大部分是上市的公众公司,股权过于分散,使得股东对管理层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出现“弱股东,强管理层”现象,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出现了难题,形成了做假账的机理:一是当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委托人与人之间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契约关系和财务目标不一致引起的矛盾冲突。委托人授权人为其利益从事经营活动,人则通过完成这些活动收取报酬。根据自利行为的财务原则,双方都会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股东目标在于使自己投资的价值最大化。而经理看重薪金、权力和地位,偏好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较大规模。因为这些会提供给他们更稳固的就业保证、更高的地位和更高的报酬。于是高负债的杠杆并购成为公司快速扩张的捷径。但是,这样会引起高负债率的资本结构和高投入低效率经营引发的财务危机。二是这种问题还会引发道德风险,其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投资人(委托人)不可能知道人实际控制的全部经营和财务信息,使投资人(委托人)利益受到损坏就成为可能和现实。监督人行为是可能的,因此,人总是利用内部控制人的地位和公司财务管理的漏洞采取符合自己利益侵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三是美国公司治理是建立在证券市场基础上的股票资本主义模式,股票价格是衡量公司业绩的核心指标,期权成为公司管理者获取丰厚报酬的方式,期权价格又与股票市价联系,而在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完全受公司经营和财务信息的影响,人为了在证券市场追求高额的股票期权利益,就利用财务管理的混乱做假账。四是美国社会审计机构实行行业自律缺乏政府监管,加之变相从同一公司获取比审计费高数倍的咨询费,受其经济利益的诱惑丧失应有的审计独立性,因而与公司串通作弊,编制虚假的财务信息欺骗投资者,来虚拟脱离价值的股票价格,粉饰公司业绩。

为了防范公司做假账保护投资者(委托人)的利益,就必须解决委托、双方的矛盾冲突,强化公司的财务管理,建立一整套良好的财务审计监督与激励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和社会中介机构强有力的事中、事后监管及严厉处罚,以提高违规成本;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特别是股东诉讼制度,使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补偿,并在一定经营期内限制管理层对期股期权的套现,使经理层的利益和公司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达到降低成本实现监督的目的。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财务管理缺陷

我国公司治理状况和美国的情况有显著的区别。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突出问题是国有股权过度集中造成的,但后果都很相似。由于国有股权的虚置和委托人的缺位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也存在着难题和道德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类似的财务管理缺陷和潜在的财务危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财务管理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会计利润评价指标易诱发短期经营行为和会计造假

会计利润仅是当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它固有的缺陷。用会计利润评价企业价值主要有以下缺陷:①利润最大化目标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差异以及不同投资方案之间的风险差异。当就两个报酬相同而风险不同的方案进行选择时,大多数人都选择短期风险较低的方案,会失去长期发展的机会;或者经营者只追求短期的高利润而盲目投资,隐藏长期的财务风险。②利润最大化容易将利润动机集中于公司经营管理者,经营者可以通过直接经营管理受托资产的有利地位和信息不对称,用会计手段来操纵年度利润,欺骗投资者。③以每股盈余为基础的利润指标不能清楚地解释决定企业价值的资金成本和经营利润变量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难以揭示股东价值的创造过程。容易像世界通信公司那样将当期收益性支出转移到资本性支出,虚增利润。④会计利润是当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企业在无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容易伪造凭证采用商品搬家和关联交易的无效调拨方式虚列销售收入(如安然公司和中国银广夏公司),也可以执行不同的会计政策调整折旧和商誉等费用摊销的年限及计量方法,虚拟公司的账面利润,同时增加应收款、存储成本和资金占用。有时甚至投入额外的资本和设备来生产没有需求的产品,侵蚀股东财富。⑤重视利润评价的最隐秘后果是诱发短期和粗放的经营行为,鼓励管理者对成熟行业过度投资。由于会计利润不考虑股权融资成本,误导管理者甚至对净现值为负值的投资项目也盲目投资,导致资本的高投入低产出。

2.国有股份比例过大的股权结构加强了内部人控制

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比例高达60%左右,国有股处于第一大股东地位。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使得国有股东和国有法人股东完全处在控股地位,直接控制、操纵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业务、经营决策等方面没有分开,控股股东在控股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通过大量的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以及贷款担保等关联交易,形成不对等的商品和资金交易,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增加公司的财务与经营风险。以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其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的确定往往不能按全体股东的意愿去选择,更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增加了内部人控制的程度。

3.负债比率过高的资本结构加大了公司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象,据调查统计,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75%左右,扣除挂账资产和坏账损失,实际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5%左右,股份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在60%左右,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增加了财务费用和潜在的财务风险。这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经济利益侵蚀了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注册会计师直接收取公司经营者的审计费,并靠其生存,加上审计行业恶性降价竞争,会计师因经济利益受制于公司经营者,容易对公司做的虚假会计信息默认和袒护。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就可能采用会计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利润操纵也就在所难免。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危害了会计工作的信誉,使会计秩序混乱,也容易滋生腐败和经济犯罪。

5.企业财务决策和收支缺乏透明度

由于存在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对高层经理人员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未建立或未有效执行。重大财务决策仅由经营者随意做出,缺乏透明度。财务支出没有预算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工作没有依据,造成财务监督效率低下,财务控制效果不佳。有时财务部门也会因执行有关领导的财务指令,违规操作,编制假账,而造成违反财经纪律或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而弱化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和财务控制职能。

三、强化财务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消除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其主要对策有:

1.构造多元投资主体,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针对我国国有公司有缺陷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股权多元化的改造,进而寻求国有股的有效退出机制,以提高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效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要尽量减少国有股比例。国家除对个别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公司实行控股外,对大多数的国有公司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持股比例,退出控股权,实行参股或完全退出。二要增加经营者持股比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已逐步形成。职业经理人进入国有公司的最高经营层,就会改变目前企业资本运营效益低下的状况。为使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经营状况及盈利水平挂钩,应通过发放期股期权逐步增加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使经营者的经营成果与个人收益挂钩,从根本上调动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实行优惠的政策和价格来鼓励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购买、置换国有股权,以增加法人持股和个人持股的比例,促进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构造多元投资主体后,形成多元利益的复合体来相互制衡,按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共同利益目标,通过市场手段如公开选聘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和财务主管、分拆、收购、兼并等手段,改造、优化国有公司的股权结构。

2.广泛开展债务重组降低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

实行债转股。以商业银行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资产转为金融管理公司对国有公司的股权,把还本付息转为按股分红。不仅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利息负担,而且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大债权银行的控制力。对结算中的债务可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和资产及股权替换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3.改革和完善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应当在现有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增加与股东价值信息相关的内容。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价值和经营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公司经营目标、重要投资项目和资本性支出、主要的股份所有权和投票权、董事和主要经营者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报酬、主要经营业务的变化、重要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公司关联交易和资产重组情况、以及与雇员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有关的重要问题。财务报告在如实反映报告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要增加对未来半年到一年公司的收入、支出、投资、利润、经营环境和风险的预测信息,并在以后的财务报告中对预测数与实际数的差异说明原因,差异过大要公开道歉,以增加公司价值信息的透明度。

4.健全双层控制的审计监督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在内部,由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全部由外聘的独立董事和专业审计师组成,其人员聘任和薪酬由董事会提案然后报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单列薪酬预算,单独支出。割断审计委员会成员与经营者的经济利益联系,从而改变目前独立董事在经济上不独立的弊端。审计委员会成员向股东大会宣誓:忠于职守、严守独立,以增强职业道德约束。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以及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联络配合。审计委员会每季度定期向全体股东报告公司财务状况。在公司外部,由财政部门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国家审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联合组建社会审计招标管理中心,设立审计过渡账户,统一标准向被审企业预收审计费,再按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信誉和被审企业状况每年被审企业公开招标,由中标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发标的企业进行审计,完成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后,接受社会审计招标管理中心的质量检查和抽查后,再由招标中心从其审计费过渡账户全额转支审计费,以此截断审计师与被审企业的经济利益联系,增加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5.应用经济利润评价指标确立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企业价值=投资资本+全部经济利润的现值。股东价值=企业价值-负债价值。经济利润是会计利润扣减全部资本成本(包含股本成本)的剩余收益,也是投资资本增值的收益。把会计账面值转化为经济账面值(资本及回报率),能真实反映企业和股东的价值。明确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应用经济利润评价经营管理业绩的优点是:①经济利润消除了传统会计核算无偿耗用股东资本的弊端,要求扣除全部所用资源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正确地核算企业经济状况,有效地度量了所有生产要素的综合生产率。将经营成本与资金成本合并成一个货币指标可以增强资产也有成本的意识。这意味着企业不仅关注费用,更要关心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公司的资本生产率和全部资产的周转率。②考核评价经济利润简明易懂,便于实施。通过建立评价经济利润并直接与薪酬挂钩的激励制度,真正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利益—致起来,可以使管理人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从而克服管理者在传统会计制度下常常被扭曲的经济行为。可以引导企业经营者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长远目标下作出公司的年度经营预算、年度资本预算、战略谋划、企业收购和公司出售等决策。③经济利润指标便于层层分解占用资本和产出利润指标,从资本的投入产出两个方向考核各责任中心,揭示价值创造过程中现金流、风险和回报的持续变化,能够更好地解释股东价值的创造过程,是治理公司的内部资本控制指标。通过评价经济利润指标,所有的员工为创造企业价值同一个目标协同工作,积极地追求资本的增值。④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比利润最大化更为确切的形式。股东价值最大化将利润动机明确集中于公司所有者。通过股东财富最大化,能直接阐明长期利润最大化的问题。首先,股东价值非常明确,它基于期望流向股东的未来现金流量,而不是模糊的年度利润或收入概念。其次,股东财富明确地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和经营的持续性,使股东财富的计量过程考虑风险因素,能防范潜在的财务危机。

6.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公司的预算控制

为了促进公司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增加财务决策和财务收支的透明度,要在国有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公司董事会下设财务预算委员会,由公司独立董事和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组成,并对公司董事会负责。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预算执行单位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弗兰科,莫迪利亚尼著,林少宫等译:《莫迪利亚尼文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假账范文篇3

一系列令人难堪的事件令人们发问:美国的大企业怎么了?

当前,人们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有二:一是诚信,二是监管。

毫无疑问,“假账”是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诚信原则的背叛。导致这些企业造假的原因首先在于社会出现了诚信缺失。但仅靠提倡“诚信”能不能解决“假账”问题呢?不能。所有的经济学都有一个共识,即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的。企业其实没有自觉遵守诚信义务的动机。企业之所以会注重“诚信”,那是制度外在约束的结果。

那么靠加强“监管”能不能解决问题?

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社会不可能对每一个经济运行环节都在资源支配者背后派一个“监管人”,然后在“监管人”背后再建立一个监管“监管人”的体系。一方面,这样一个依靠监管维持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实际上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承受的;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很难保证监管人不被收买以及和被监管方串通。

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

我们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新经济”下,当人们关注于高新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和福利增加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资本”这个传统要素的生存命运。

资本是什么?是用来获取利润的“本钱”。“将本求利”是做生意的最基本常识。在经济学上,资本是个社会“有机体”。资本要获利,首先要生存。资本生存的标志,是在经济活动中在数量上得到充分补偿。通俗说,就是做买卖首先得“捞回本”。

资本补偿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已有规范的办法。工业化的特点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迅速发展。开矿山、修铁路、办钢铁厂、建大型石油炼化装置都需要极大的资本规模。常识可知,这样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产品出售而收回的。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这种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特点,“摆平”资本要素的利益,人们摸索出了一种社会约定,这种约定叫做“折旧”,就是把资本在机器设备上的投入分摊到若干年的成本中逐步收回。

“折旧”方式的确适应了传统的大机器工业发展。但是,在新经济时代,这种资本补偿的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带来了极其迅速的“无形损耗”。在很多领域,前期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可能用20年、30年的分摊方式补偿。因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诞生很快会导致老技术、老产品过时而不再值钱。

近年来,技术进步对资本生存命运的挑战可以找到很多例证。为什么世界上很多制造“手机”这种移动通讯终端的企业在其他国家的经营都赔钱,唯独在中国盈利?为什么这些企业纷纷声称,他们开发的最新型号产品总是在中国市场上最先推出?因为唯有中国这样一个基数极大的市场才有可能满足在短期内分摊并且收回研发等资本投入的要求。为什么开发最先进的“卫星移动通讯”技术的美国铱星公司在技术上成功以后,在财务上会破产?因为铱星无法找到足够满足资本补偿要求的市场规模。

旧制度无法平衡新经济下的利益构成

世界著名大公司连续发生造假账事件不是偶然的。这不是个别或少数缺乏基本诚信的人违法违规所能解释的现象。我们需要深究,为什么这些“假账”事件连续地发生在世界著名的大公司身上。而且一个几乎可以断言的前景是,实际上远不止美国的公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将有机会看见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公司都将面临类似的难堪。因为全世界的大资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从理论上说,制度建设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人们常说的诚信。诚信的本意就是自觉地遵守制度。当人们意识到,遵守制度可以更大限度地维护自己利益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自觉遵守制度。导致这样一个结果的基础是,制度必须能够使多方面的社会利益构成部分在矛盾冲突面前得到平衡。通俗说就是,制度得保证每一个社会利益群体的合法利益都能够得到必要程度的维护。

第二个层次是维护诚信的制度效率。任何社会都会有缺乏诚信、唯利是图到企图依靠破坏制度来牟取私利的人。维护制度仅仅靠竞争、消费者选择等市场化力量不行。关键是要有能够及时发现那些违规者,并且对这些违规者施以惩罚的社会强制力量,例如政府的力量、法律的力量。而且这种惩罚还得强大到足以使违规成本远远超过违规收益。这就是“监管”。无须讳言的事实是,在低效率的制度背景下,好人也会被迫用“违规”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一个社会诚信不倡,那么首先就得检查这个社会维护诚信的制度效率是否太低。

第三个层次是对制度本身的调整机制。没有一个制度是可以永远“摆平”所有方面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当社会某一个群体已经无法用遵守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就会转为选择破坏制度来主张自己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工业化阶段,其“血汗工厂''''制度”的监管不可谓不严格。但当劳动要素的利益与资本要素的利益尖锐到无法调和时,“罢工”以致“暴力革命”等对制度的反抗就必然会发生。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在“一大二公”的制度体系下,当农民无法用遵守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时,无穷无尽的“政治运动”也无法阻止农民用“出工不出力”的办法来抵制制度。这种情况下,“监管”已经无能为力。调整制度本身就成为必要。例如在战后发达国家中资本对劳动要素的利益妥协,例如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关系的调整。

我们注意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支撑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仍停留在工业化阶段平衡社会利益构成的基础上。而在现实中,原有的资本补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资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但新的方式还没找到。之所以出现许多世界著名大公司造“假账”的事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还没有找到适应“新经济”的新制度。据2002年《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上年全美收入最高的500家公司,其年盈利总额已经从2000年的4440亿美元跌至2001年的2060亿美元,下跌了53%。“世通”公司造假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经常性支出”的账记到了“资本性支出”栏目。通俗说就是,把应当摊入成本的支出还当成投资记在账上。用中国企业更熟悉的语言说,就是“不摊折旧”。不摊折旧不就虚增利润了么?

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于是就“饮鸩止渴”,靠造假账,特别是虚增利润的假账来吸引投资者,以促进资源向这个领域大规模集中。因为离开资源的大规模集中就不可能有新经济。可以断言的是,监管、审计、公司治理实际上都难以应对技术进步这个挑战。一个极其重大的新问题在考验人类智慧:新经济条件下,资本该怎么活?

也许会有人诘问,安然公司是一个传统的能源公司,技术进步导致的资本“无形损耗”远没有高科技领域那么显著,为什么安然公司也会造假呢?这个问题不难解释。前期全社会对“新经济”的过度乐观预期导致资源迅速向高科技企业集中,导致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之间在争夺增量资源投入上的尖锐冲突。在对增量资源投入的竞争中,传统产业作出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安然公司的造假,一个是美国加州的大规模电力危机。这同样是新经济的挑战,不过是挑战的另一种提法而已。

假账范文篇4

正当各地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大力治理商业贿赂的时候,我们阅读了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董仁周同志的新著———《会计假账法律治理》,感到书中颇有一些新见解、新观点:

任何以回扣、折扣、信息费等形式出现的商业贿赂行为,都无法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入账,必然体现为不同形式的会计假账。会计假账是助长、掩盖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解决会计假账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理论和工作本身,只有结合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用宽阔的视野进行分析,注重制度建设,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会计假账是不符合会计契约真实完整义务而给守约方造成损失的法律关系状态,由体制型假账、客观型假账和主观型假账构成。治理体制型假账,要消除会计信息所有权单位化、会计主体之间不平等、会计违约行为存在净收益、会计契约诚信机制缺乏等原因。治理客观性假账,要解决会计法律博弈不足、会计职业机制缺乏、会计凭证控制错位、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治理主观性假账,要消除会计契约无形化、会计法律约束乏力、单位负责人滥用权力等原因。

会计法律本质是经充分博弈达成的合意契约。治理会计假账,要运用会计合意契约理论、会计法律博弈理论、会计耗散结构理论、会计信息产权理论,采取综合配套的举措:一是建立以追究假账伦理责任为基础、以追究假账民事责任为主导、以追究假账刑事责任为重心、以追究假账行政责任为补充的反会计假账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独立的会计法院和会计检察院,专门负责会计纠纷、会计假账、会计犯罪的司法诉讼活动;三是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院,专门负责会计法律制度的行政执法和会计假账治理职能;四是要与其他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协同行动,制定会计假账治理公约,强化跨国公司假账治理,逐步构建公正公平、规范有序、客观真实、防治假账的会计信息法治秩序。

假账范文篇5

一、存货核算假账的主要类型和识别思路,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成本不实,出现假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企业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可通过查阅“银行存款日记账”、“管理费用”明细账摘要及相关的会计凭证发现线索和疑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取证。

(2)在发生进货退出业务的情况下,有意将本应冲销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退回的增值税款作为“应付账款”或“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处理,从而达到多抵扣少交税的目的。

例如:查账人员在查阅某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时发现有一笔进货退出业务,其银行存款的对应科目是“应付账款”和“原材料”决定进一步查证。查账人员调阅反映该项业务的会计凭证,内容如下:

借:银行存款46800

贷:应付账款6800

原材料40000

该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是一张银行收账通知及一张红字发票,经询问当事人确定该企业把退回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反映在了“应付账款”账户,被查企业为了达到多抵扣,少交增值税的目的,有意将已收回的“进项税额”反映在往来账中,而不是红字冲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使本期少交增值税6800元。问题查清后,被查企业应编制调账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6800

贷:应交税金—应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

(3)对存货购进过程中发生的溢价、损失的会计处理不正确,不合理。

如把应由责任人赔偿的短缺损失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处理;把属于供货方多发等原因造成的商品溢余私分或账外出售作为“小金库”处理等。

对这类问题,查账人员可以在查阅“营业外支出”和有关费用明细账时发现线索,或在审阅有关会计凭证时发现疑点,发现问题后一般可以通过调查询问有关人员、有关单位,查证“小金库”等问题之所在。

(4)对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的购进核算不够严密,形成账外财产。

这类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普遍,有些企业为了简化核算,购进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时直接以“管理费用”列支,形成大量的账外财产,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和浪费。

对此类问题,查账人员可以通过审阅管理费用“明细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摘要内容发现线索,发现线索后再进一步查阅有关会计凭证,如果存在此类问题,往往会出现账证、证证不符。

(5)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

有些企业甚至人为地变更计价方法来调节生产或销售成本,调节当期利润。

对此类问题查账人员应查阅有关财务指标,分析对比各个会计期间财务指标有无异常变化,并查阅有关存货明细账;核查各期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发现线索后通过询问当事人等形式查证问题。

(6)人为地多计或少计存货发出成本。有些企业月末通过虚转成本的方法达到隐匿利润的目的。例如:查账人员在查阅某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报表时,发现99年10月份利润额较以前各期及上年同期有明显减少,商品销售成本水平较以前各期及上年同期增加,经了解,该企业市场环境销售状况近二年来比价稳定,因此,查账人员询问了有关会计人员,了解到该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查账人员调阅了“库存商品”明细账,经核对,库存商品各明细账上计算出的商品销售成本总额为6243874元,而“库存商品”总账账户及“商品销售成本”账户记录的商品销售成本总额为9243874,其记账凭证的内容为:

借:商品销售成本9243874

贷:库存商品9243874

经过进一步的核实有关凭证后,被查企业会计主管人员承认该月虚转了销售成本3000000元。

(7)存货改变用途或发生非常损失时,在注销相应的存货的同时,有意不结转相应的进项税额,以达到多抵扣、少交增值税的目的。

对于这类问题,查账人员可以通过审阅有关凭证存货明细账货源方记录及对应账户,审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发现线索,然后作进一步的询问、调查,以查清问题。

例如:查账人员在查阅某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甲商品”明细账时,发现摘要中注明领用商品计40000元,怀疑有私分商品或其他违纪行为,决定进一步查证。查账人员调阅了有关记账凭证,其记录为:

借:经营费用40000

贷:库存商品40000

该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为一张企业内部商品报销单,经调查,该企业领导承认此商品在国庆节前分给职工作为福利。该企业把应在职工福利费开支的福利费以“经营费用”列支,虚减当期利润,少交所得税;同时,该批商品在购进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未转出,增加了当期抵扣额。致使企业少交增值税。

(8)企业存货在储存过程中发现非正常损失时,相应的“进项税额”未转出,增加了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额。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将其在购进环节支付的增值税转出,与存货实际成本一起计入营业外支出。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未按规定的办法执行,从而增加了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

对上述问题,查账人员应通过审阅明细账贷方记录及“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明细账发现线索,然后进一步查阅有关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确定问题之所在。

二、存货核算假账的防范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内部防范措施

1.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采购人员、会计主管及商品记账员的政策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采购部门与财会部门互相控制,采购人员与商品记账员互相控制。

3.建立采购员、商品记账员、保管员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采购、记账、保管各环节的管理。

4.明确规定企业存货计价办法和成本结转制度,保证成本的真实性。

5.建立复核制度,由专职或兼职复核员对存货购入成本、发出成本准确性进行复核,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6.建立存货的定期分析制度,由业务部门、财会部门和企业领导组成分析小组,对存货质量、占用期、适销度以及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二)企业外部防范措施存货核算中,假账防范的外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假账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作假;博弈论;机理

在中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进程中,如何防范企业会计作假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杜绝会计作假账的现象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企业无视财经纪律,故意违反《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千方百计逃避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监督,私设账本,偷税逃税,截留和侵占国家、集体资产,已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探讨会计作假账的博弈机理问题,分析企业会计作假的防治措施。

众所周之,造成企业会计作假账的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有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如会计人员或因屈从单位领导的压力,被动作假,或个人自律意识不强,为谋私利铤而走险;也有企业单位方面的原因,如企业或为本身的利益所需,或因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经济增长指标产生的压力所致;还有监督机制和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会计作假的原因主要是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所致。

一是现行制度安排对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目前,中国主要通过《证券法》、《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刑法》等相关法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范。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判定机构和统一的判定标准,加之处罚力度与违法收益不相匹配、缺乏公众监督等弊端,削弱了这些法律法规应有的震慑作用。

二是中介机构和执法部门对会计法规执行的力度不够。由于中国中介机构地位不独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其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执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因而不能有效发挥其对会计主体的外部监督和服务功能。另外,政府管理部门的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会计信息作假的蔓延。

三是不合理的行政体制安排是会计作假的深层根源。中国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政府或政府官员在会计秩序中的违规行为,这就在制度上为政府和政府官员在会计上的违规操作提供了机会。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支持企业会计作假,以达到上市“圈钱”,扶持、培养和壮大本地企业,最终繁荣地方财政与经济的目的,并以此为政绩寻求“官位的升迁”。

上述因素无疑都是造成会计作假的原因,但是,本文认为,在企业主体与政府之间还存在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机制。由于在企业主体与政府之间在企业主体的真实经营状况的信息获取上存在不对称信息,企业主体比政府更多地掌握了相关信息,但企业主体没有积极性向政府提供真实信息的动机,它们反而有动机虚增成本、降低利润,来达到偷逃税收的目的;或通过伪造业绩来骗取上市资格,或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来获取配股资格或避免被摘牌。而政府也知道这种来自企业主体的信息含有虚假的成分。本文就此建立一个博弈模型,发现这种混同均衡是存在的,由此对观察到的无所不在的会计作假提出防治措施。

(一)模型的假设

第一,参与人是博弈模型中的决策主体,将参与人假设为两方:企业主体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对企业主体进行监管,可将政府视为博弈的甲方,企业主体视为博弈的乙方。

第二,行动,即参与人的策略。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乙方(企业)有两个选择:一是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规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二是为了谋求自己的短期利益歪曲会计信息。甲方(政府)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对经营者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检查;二是对会计信息不进行检查,完全凭经营者的自觉性。为了保证逻辑的一致性,我们假定:甲乙双方不能“串通”以谋取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支付矩阵

作为理性经济人,企业正是在考虑了收益和成本(被查处的机会成本)之后才选择作假行动的。假设企业为自己的利益而歪曲会计信息,用A表示企业因会计作假而获得的正效用,-C表示惩罚给作假者带来的负效用;-B是政府(监督者)的监督成本,D是政府的监督收益(假定A、B、C、D>0且A<C,B<D)。表1概括了甲乙双方对应不同纯战略组合的支付矩阵。

在现实的会计监督中,监督和查处作假行为是需要费用的,监督作用从一开始就遵循成本递增和收益递减规律,成功监督给监督者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是不对称的,监督主体的监督成本(就)越大,而监督收益反而越低,这极易导致监督部门的边际努力不足。对于惩罚力度而言,惩罚力度过轻,会使企业主体不重视,起不到约束的作用;而惩罚力度过大,可能又难以执行,反而达不到约束的目的。因此,惩罚力度也存在一个适度问题。

惩处力度和查处概率大,会使企业主体理性认识到作假成本太高而作出不作假的行为选择。作假的充分条件是作假收益大于作假成本,只有当制度安排使得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预期收益为负时,真实会计信息的实现才会成为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通过降低监督成本,加大打假力度(即提高惩处力度和查处概率),提高企业会计作假成本,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制止作假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此外,会计作假还与职业道德有关。会计信息质量是建立在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之上的,而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教育是根本。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会计道德规范本身,还应包括政治思想、政策与法制、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相关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尤其是对作假账等不道德行为的严厉惩处来强化。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以及管理者的诚信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树立诚信观念,努力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将降低博弈机制的执行成本,进一步有效防治会计作假账。

参考文献:

[1]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1,(7).

[2]高璐.英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建设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2,(5).

[3]姜英冰.会计标准的实施:制度分析[J].管理世界,2003,(11).

[4]洪剑峭.娄贺统.会计准则导向和会计监管的一个经济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4,(1).

假账范文篇7

开发商维持房地产高利润的“手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一是做假账、巧避税。

一些开发商对记者说,房地产商手上往往都有猎头公司招来的资深会计,深谙开发商做假账的需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可以轻车熟路地将楼盘账目上的成本金额加大。明明赚一亿元的楼盘,可以处理成只赚万元或者更低,给外界造成楼盘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提高售价的假象。

一些开发商还告诉记者,房地产商很善于利用城市高新区、开发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销售新的楼盘前往往都会在这些地方注册一个新的公司,以享受高新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新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据介绍,做一个楼盘也就几年时间,恰好和新企业减免税收的优惠周期相一致,“仅这一项就可以省下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二是调高楼盘容积率。

调高容积率是压缩楼盘成本的重要砝码。据一位李姓的房地产商介绍,目前规划和城建部门批准的市区内楼盘的容积率一般不超过(也就是说,房地产商可以开发不超过倍于土地面积的商品房)。而有“实力”的房地产商会通过特殊的途径,打通主管部门的关系,以“做城市标志性建筑、政府重点工程或其他多种理由”把楼盘的容积率调高到或者,有的甚至调到或,这就意味着在同样一块土地上可以开发倍、倍甚至倍于土地面积的商品房。“平地拔高楼,利润马上成倍增长。”

这位开发商对记者说,当然,能做到调高容积率的房地产商必须很有“实力”,往往都是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相当熟络的“业内通天大腕”。其中的环节大都是暗箱操作,不为外人所知。

他说:“房地产商做得成功不成功,看他的繁忙程度就知道了,有的周末节假日也忙得见不到人,去哪儿了?很多时候陪领导干部钓鱼去了,旅游去了。关系不到位、实力不够雄厚的开发商想陪还轮不上呢。”

三是差价空转。

假账范文篇8

国务院总理朱馆基题写的“不做假账”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但究竞什么是假账,假账的根本危害在哪里呢?请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薛云奎教授详细分解。

什么是假帐

从大的方面来说,假账可以分为两类: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

假账真算:是指会计用以记账的”依据本身是虚假的,那么即使它的会计核算再认真,最终产生的会计报表数据也依然是虚假的。这类假账的典型案例有黎明股份及银广夏。记录企业经济交易和事项执行情况的单证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账务处理依据,同时也是审计财务报表数据的直接书面证据。

对这类造假,如果注册会计师不严格执行现场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是很难鉴证其财务报表真伪的,而鉴证这类造假的关键是检查财务报表所列资产是否实际存在以及已存在的这些资产是否被恰当估值。

真帐假算:是指会计用以记账的依据是真实的,但后期的加工处理却采用了弄虚作假手法,最终导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例如,企业为了逃避监管部门对部分不合理、不合法开支的检查,同时为经理人公款消费、从投资人口袋里偷钱创造条件,人为地设置“两本账”,一本是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账,一本是供企业内部人使用的小金库账。有些企业甚至根据不同目的肆意造假,人为编造出三本账、四本账、五本账.....,以应付政府监管的不同方面。总之,造假者利用假账欺骗的是他人而非自己。对于这类假账,注册会计师应该不难发现。

假帐的危害在哪里

假账严重影响了会计对企业经济真实的反映,进而危及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分配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调整中的核心,社会财富分配与会计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企业已实现利润中究竟应当有多大的比例上交给国家,是由税法来决定的,但究竟应当交多大的金额给国家最终却是由会计说了算。举一个例子,如果企业实际实现利润为1000万元,按照当前所得税率33%计算,应当上交国家的所得税是330万元。如果企业将实际实现利润以假帐的方式来表达,比方说100万元,那么,使用同样的税率它只要上交33万元。比例仍然是33%,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财富分配政策的失效,而财富的非理性流动和非理性集中会导致生产关系的紊乱和社会结构的失衡。

假账范文篇9

【论文摘要】全文基于博弈论角度对政府监管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措施来降低公司造假账的概率和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概率,从而使政府监管部门与公司之间达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尤其是蓄意的造假行为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所以应对其加强治理。然而治理虚假的会计信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事情,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监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

一、引言

面对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及其严重的经济后果,世界各国都作出了积极回应,不仅在学术上加以探讨,而且在实践中加以治理,促进了监管改革和会计规范体系的进步。然而,监管制度建设与监管执行效果之间的始终存在着差距,接连不断的会计舞弊恶性事件对会计监管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学的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形成丰硕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实践。从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界定到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理论分析到舞弊动因模型的构建,从会计监管模式的选择到诚信教育体制的建立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随之而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筑一个更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政府监管机制,从而更加规范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披露。因此,本文基于博弈论角度对现行公司在政府监管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重新审视,然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政策性的建议,这对于提高我国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政府监管部门与公司之间的博弈分析

政府监管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博弈分析中,博弈双方(决策主体)是政府监管部门和公司。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都是风险规避者,有着各自的利益驱动,各自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公司,在进行违规操作、会计造假时,都会考虑“预期收益”与“败露成本”的问题。如果他们觉察到“预期收益”远大于“败露成本”,即使违规、造假是有风险的,他们也会成为坚定的“风险偏好者”。下面我们基于博弈论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模型设计:

1.存在两个博弈方即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公司有造假账和不造假账两种策略选择,监管部门有监管和不监管两种策略选择。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潜在策略选择,并且双方都有一致的理性来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2.假设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监管,当发现公司造假账时,可采用没收额外所得、罚款等措施,同时要付出监管成本。公司不造假账时,如果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监管部门需要付出成本,但没有收益(这是职责内的事情)。

3.假设监管部门不实施监管,公司不造假账时,可获得灰色收益或闲暇收益。但在公司造假账时,而政府监管部门不监管时,可获得灰色收益或闲暇收益,但也有损失(如行政处分及声誉损失等)。

4.假定只要公司造假账,监管部门监管就能发现。

5.假设C表示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成本,监管部门不实施监管可获得灰色收入或闲暇收益为R,R1表示公司不造假账时取得的正常收益。R2表示公司造假账时所取得的不正常收益,F表示公司造假账时被查处后受到的罚款,S表示公司造假时未被查处时给政府监管部门带来的损失(比如监管部门的声誉损失及经济处分等)。

6.假设θ表示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概率,β表示公司造假账的概率,

Л政府(θ,β)和Л公司(θ,β)分别表示政府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期望效用函数,

政府监管部门有两个纯战略:监管、不监管;公司有两个纯战略:造假账和不造假账。我们假定为了激励公司不造假账时,监管部门对造假账公司的处罚足够大,使得R-S<-C+R2+F成立,从而上述的博弈中没有纯战略纳什均衡。所以,我们只需考察这个博弈中是否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即可。由上述局势可得:

从上述效用函数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结论一:公司造假账概率(β)同监管成本(C)、监管部门不监管得到的灰色收入或闲暇收益(R)成正相关,而与对公司的违规处罚(F)、公司违规而监管部门不监管时的损失(S)以及公司的违规时得到的不正当收益(R2)成负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目标自然是降低公司不造假账的概率。从(1)式中可知,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越高,或者监管部门的灰色收入或闲暇收益越高,公司越倾向于造假账,因此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监管成本,降低监管部门的灰色收入或闲暇收益,从而降低公司造假账的概率;公司造假账的概率与公司造假账时受到的处罚或监管部门不监管而公司违规时的损失以及公司违规时的不正当收益负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公司违规时受到的处罚,加大监管部门不作为时的各种处分,从而降低公司造假账的概率。

结论二: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概率(θ)与公司造假账的收益(R2)成正相关,而与公司受到的违规处罚(F)负相关。由(2)式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概率与公司造假账的收益成正相关,即公司造假账时所得越多,公司越容易违规,越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管。实施监管的概率与公司受到的违规处罚负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对公司的违规处罚较大,公司的期望收益降低,从而公司造假账的概率就变小,从而可以适当降低实施监管的概率。

三、基于博弈分析的政策建议

要治理我国目前较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基于上述博弈论的分析,关键在于应降低公司造假账的概率β和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概率θ,使得R-S<-C+Re+F成立,从而使双方达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1.对于降低公司造假账的概率β的建议

(1)增加公司的造假账成本F,就是要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制。我国《会计法》、《刑法》对会计造假者虽有给予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规定,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监管、执法的主体和手段不够明确,处罚较宽松,唯有加大处罚力度,使“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才能有效地打击会计信息造假。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迫使公司在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过程中放弃造假的念头。

(2)呼吁专家学者们多开展会计监督理论研究,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会计监督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会计监督理论研究,作为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两大准则体系国际趋同之后,会计监督工作应如何应对,非常值得理论界研究探讨。这需要各位专家学者今后更多地对会计监督理论进行系统深人的研究,为会计监督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3)加强会计信息的外部审查和监督,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各企业领导人必须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另外,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依法实施监督职能,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制定合理审计收费,对那些不能公正执法、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丧失独立性的机构和人员,要严格处理,从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信誉以及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4)优化公司治理,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各企事业单位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切实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各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将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同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为进一步加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和控制舞弊行为发挥重要的作用。

2.对于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概率θ的建议

(1)同样是增加公司的造假账成本F,使“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迫使公司在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过程中放弃造假的念头,同时加强对政府监管人员玩忽职守的处罚力度。

(2)健全政府监管部门的委托机制。在对公司的监管过程中,由于监管者拥有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监管者也可能判断失误,不能兑现它的承诺;此外监管行为是政府行为,监管者具有很强的政治动机,有追求其政治利益的冲动,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公正。也就是说,监管行为作为一种行为,会存在道德风险,其行为并不必然与委托人(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一致,监管行为的实际结果并不一定与监管目标一致。监管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一方面在没有得到有效制约的条件下,不可能消除利用监管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的可能,难以避免监管腐败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监管者的付出与其所得的回报不对称,势必会打击监管者的积极性,从而弱化监管的实际效果。所以,从激励角度看,需要通过最优监管契约的设计,建立监督、考核监管者的体系,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容的机制;并且,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使监管者的个人努力更好地与监管目标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J].会计研究.2009(01),27-35

[2]徐贵丽: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博弈论观点的分析[J].英才高职论坛.2008(05),42-44

[3]周延徐迎德:基于博弈视角的银行监管制度设计[J].金融改革.2009(08),27-32

[4]付小平: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8),53-54

假账范文篇10

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这门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一些企业发生的业务的实训。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整个会计账务程序用一种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

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如何对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审核。这需要实训者学会不仅能填制原始凭证,而且能对原始凭证的正误进行审核。3,如何填制复式记账凭证。这要求实训者能够分清帐户的借贷方,并正确地填在凭证上。4,如何填制单式记账凭证。由于这种记账方法不能全面地反映业务发生的对应关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以此内容只是老师课堂讲解没有资料做具体实训。5,如何对记账凭证加以正确的审核。6,怎样对日记账进行正确的登记。这要求实训者能够谨慎地对每日的现金账和银行账进行正确的登记。7,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账的正确登记。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8,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9,记账规则与结账。要求实训者能在会计准则下正确的登记账簿,在特定的日期进行正确的结账。10,如何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这是在银行账未达账项时,能够正确的核对账。11,怎样熟练地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这是让实训者能够根据个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程度的不同,合理、科学地适用账务组织方式。12,如何对账务报表进行编制。报表的编制是会计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后环节,这主要是让实训者明确编制报表的要求和熟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弄清其填制资料的来源并掌握具体的编制方法。

三.实训的基本过程。

在我们学校现有的硬件措施中,还不能达到完整的实训过程。但是,在我们卢老师的带领下,却能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把实训搞的有滋有味,让我们轻松的度过每一个实训内容。

我们的实训过程中,首先是老师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理论给我们进行细致的讲解,其中还夹着他作为一个高级会计师的经历和一些有趣的事,这不仅仅让我们很快的吸收了课程中的讲义还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其次,是对一些现在社会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重点说明在讲解完后,留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如有问题,卢老师都会认真的讲解直到我们听懂为止。最后,是老师对我们所做的实训批阅后进行点评.

四.实训后的心得和体会。

在对基础会计实训四个多月的学习中,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见解。

1.做会计要诚信。

在这充满竞争、挑战的社会中,诚信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诚信品德,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的信念。一个平时不将信用的人在关键的时刻就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而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掌握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金库,如果不守承诺,那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想做一个好的会计员,要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一定要以诚信为本。

2.做会计要讲依据和证据。

在现行的法制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讲究证据。如果不能拿证据证明你做了一件好事即使你说的再好也没人承认。所以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一切。而我们作为会计人员在进行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时,都以证据进行操作,没有合法的凭证做依据来证明业务是否发生,则不可以进行账务处理。所以在会计中,讲证据是最重要的。

3.做会计需要很好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以热忱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才能不断的进步并使自己所做的业务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我们会计行业中更需要敬业精神,我们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如果不敬业、不谨慎的对待工作,那将产生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作为会计人员更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敬业,并不断的更新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4.会计要学会不做假账。

这是作为一个会计人员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也是一个会计人员最难遵守的原则。做假账一定是会计人员所为,但是是领导让会计员做的还是会计员自己做的这就很难说了。按道理说一个小小的会计员是不敢做的只有在领导的特许下才敢做,而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会计员坚持原则不做假账,那么他面对的不是受到排挤就是下岗回家,如果

他做假账则会受到领导的信任,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很难在其中取舍。以至于有一个笑话,一个会计人员对记者说:你说我们做会计的做假账,你给我找一个不让我们做假账的企业。而据国资委披露,在年对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突击检查发现,有120家做的不充分有13家存在严重造假。而且对这181家进行财务审计的300余家会计事务所也是走过场,甚至帮企业早假。因此,现行的我国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患,企业内部财务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就应该坚守这一基本会计准则,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点牺牲,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5.做到无私、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