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7:28:31

减排范文篇1

局领导高度重视总量减排现场核查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学习今年省、市下发的总量减排的相关文件精神,确保现场核查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减排项目的环境监管

(一)减排项目监管情况

我县今年有减排项目9个,其中废气污染减排项目2个,生活污水污染减排项目4个,农业废水污染减排项目3个。县环境监察大队对县域内国控污染源企业、污水处理厂、规模畜禽养殖场等重点减排项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现场监察,监督企业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督促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要求企业规范设施运行和台账记录,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确保治污设施持续稳定运行。同时加强减排项目建设的现场监察,严格要求企业按照减排项目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依据现场核查情况每月按要求上报总量减排现场核查情况报表。县环境监测站按照监测频次要求每季度对重点企业及减排项目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

(二)重点减排工程建设项目情况

目前我县9个减排项目中有1家农业废水污染减排项目(县义展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未开工建设,其余各减排项目均已投入正常运行。

三、下一步工作

减排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以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环境准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为重要手段,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综合推进,确保实现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减排目标任务

根据新增量预测情况,2012年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分别预计为:COD:947吨;NH3-N:156吨;SO2:除新增量外,需净减313吨。

三、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

(一)召开全区环保工作大会,与减排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减排企业签定减排责任书,下达硬指标,规定硬任务,确保完成市级下达减排目标。

(二)严格环境准入,把好项目审批关。把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没有排放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

(三)抓住污水处理厂这个重点,争取贡献最大减量。积极协调对接城管部门,加大对高桥、北部污水处理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正常运行,完成市级下达的减排指标。

(四)建立减排会商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减排数据与环境统计要相互对应后,要协调统计、发改部门合理确定、统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GDP等各项相联指标增长率进行合理测算核定;工业经济部门要及时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并准备相关资料;农牧部门要积极投入,按要求完成畜禽养殖项目减排任务。

减排范文篇3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目标

1.二氧化硫(SO2)总量减排工作目标

年全市SO2排放量计划控制在11114吨以内,力争实现全年净削减1600吨,较2005年削减10%。

2.化学需氧量(COD)总量减排工作目标

年全市COD排放量计划控制在4167吨以内,力争实现全年净削减138吨,较2005年削减3%。

二、减排工作重点

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河下江污水截留工程、泵站综合管理楼工程、旧城区污水管网分流改造工程和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管修复工程,实现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达到2万吨/日以上。加快片区污水进厂主干管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全面动工。加快工业集中区和金峰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年底前基本完成滨海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

2、加强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城区污水处理厂6月底前完成污水处理中控系统平台建设和调试,8月底前完成紫外线杀菌装置建设,加强运行维护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COD、氨氮、总磷等各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污泥规范处置,9月底前完成已建工程环保竣工验收。

3、巩固提升印染行业废水治理成果

继续推进印染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建立健全印染行业环保监管机制,加强污水治理设施和中水回用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确保设施稳定运行。

4、加强非电行业锅窑炉脱硫设施运行管理

冶金有限公司应切实加强烧结机头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按规定添加脱硫剂,确保达到设计脱硫效率,要完善生产运行档案台账,记录脱硫设施、在线监控等主要设备运行和维护情况,配套完善脱硫DCS控制系统,保存DCS相关历史数据,并按月打印部分参数历史趋势曲线存档。高纤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已建锅炉烟气脱硫设施企业应加强锅炉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减排责任意识

加强减排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减排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责任意识,要按照各自分工,共同推进减排工作,建立减排工作进展调度机制,定期召开减排情况分析会,研究推进减排措施。所有排污企业要强化减排主体责任,落实减排目标,通过减排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通过减排增强综合竞争力,通过减排体现社会责任。

(二)加大减排资金投入

加大对重点减排项目资金的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要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完善相关收费规定,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入环保治理工程,拓宽总量减排工作的投融资渠道。

(三)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环保审批

新上项目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通过老项目治理或关停项目实现平衡,对不符合减排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立项,不予批准用地,不得办理环保手续,建立有力的控制体系。对因不能稳定达标或者超总量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企业,暂停审批该企业新增排放总量的项目。

减排范文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污染物排放量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重点单位发表调查和非重点调查单位比率估算,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城镇常住人口数、燃料煤消耗量等数据测算。

第三条总量减排统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市环保局负责统一部署、指导各区县(自治县)的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管理、全市总量减排统计信息。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总量减排统计信息。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总量减排统计制度,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按时完成统计任务。

第四条全市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建委、市市政委、市统计局等部门配合完成。市环保局负责提供总量减排工作报告、减排量及有关企业减排监测和监察情况;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进行统筹管理;市经委负责提供单位GDP能耗、燃煤发电企业机组运行情况和污染源企业关停情况等统计资料;市建委负责提供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情况;市市政委负责提供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市政管网建设情况等资料;市统计局负责提供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人口数、全社会煤炭消费量(能源平衡表)、主要耗能产品产量等总量减排工作涉及的定期和年度统计数据。

第五条总量减排统计包括年报和季报。年报主要统计年度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报告期为当年1—12月。各区县(自治县)的年报统计范围应确保达到本行政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5%以上,并确保纳入总量减排计划的企业和国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包含在重点调查企业之中。对重点调查单位应在排污申报登记的基础上根据对象变化情况每年调整筛选1次,以保证统计调查数据能够反映排污情况的总体趋势。禁止在筛选重点调查单位时采用企业群的调查方式。

第六条季报主要统计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为总量减排工作和全市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报告期为1个季度,其中二季度和四季度累计数据相当于半年报和年度快报数据。各区县(自治县)的季报统计范围应确保达到本行政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并确保纳入总量减排计划的企业和国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包含在重点调查企业之中。

第七条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以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为依据进行统计,许可证核定的排放总量即为年度污染物排放量。

第八条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可采用监测数据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进行核定。

监测数据法:调查单位原则上都应采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污量。调查单位统计范围每年动态调整1次,纳入新增企业(不论试生产还是已通过验收,凡造成事实排污超过1个月以上的企业均应纳入统计范围)。对关停企业按其当年实际排污天数计算排污量。

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主要适用于燃煤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测算,测算公式如下: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排放系数法:排放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造纸、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排污量的估算。

以上3种方法中应优先使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放量。若无监测数据或监测频次不足,可根据上述适用范围,燃煤发电厂选用物料衡算法,钢铁、化工、造纸、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的企业选用排放系数法。监测数据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必须与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数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相互对照验证,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排放量差距较大的,须分析原因。对无法解释的,按“取大数”的原则得到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

第九条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以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污总量作为估算的对比基数,采取“比率估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即按重点调查单位总排污量变化的趋势(指与上年相比,排污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等比或将比率略作调整,估算出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

第十条生活源COD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COD排放量=生活COD产生系数×城镇常住人口数×365-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的生活COD

生活源SO2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源SO2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煤炭平均含硫率×0.8×2

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和煤炭平均含硫率由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市环保局审查备案。

第十一条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参照《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环境统计技术规定》、《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由企业负责填报,由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初审,如发现问题应责成企业改正,并重新填报。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初审后报市环保局核定。

第十二条每年1月和7月,市环保局在环保部核定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对各区县(自治县)的SO2和COD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将核算结果通报各区县(自治县)。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上报的总量减排统计年报和季报应当与核定的减排统计数据一致。

第十三条市环保局会同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每半年公布1次各区县(自治县)总量减排计划完成情况,内容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变化量、重点减排项目完成情况等。未经市环保局审定,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不得对外使用和公布总量减排数据。

第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各区县(自治县)包括北部新区管委会。

减排范文篇5

国际海事组织的碳减排立法

国际海事组织(IMO)成立于1959年,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航运安全与保安、防止船舶污染的专门机构。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公约》规定,IMO的宗旨之一是“在有关防止和控制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问题上,鼓励并促进普遍采用可行的最高标准”,并有权处理所有与上述宗旨有关的行政和法律问题。为保证其宗旨的实现,IMO设定了两项重要职能:一是审议由成员国或国际组织提交的提案并提出建议;二是制定公约等法律文件。IMO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防止和控制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制定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MARPOL73/78)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公约。20世纪90年代《环境与发展宣言》通过后,IMO即着手对MARPOL73/78进行修订,并于1997年通过了一项新的议定书(97议定书),增加了标题为“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的附则Ⅵ,将IMO在环保方面的工作扩展到了大气领域。自2002年起,IMO将国际海运碳减排问题提上议事日程。2003年,IMO第23届大会作出一项题为“IMO船舶碳减排政策与实践”的大会决议,敦促MEPC建立必要的机制,以限制或减少国际海运碳排放,根据该决议,海运减排问题成为以后MEPC会议的重点议题。在2008年4月召开的MEPC第57届会议上,IMO秘书长提出的“关于加快国际海运碳减排工作的提议”获得通过,该提议提出建立国际海运碳减排法规框架的原则。2010年3月召开的MEPC第60届会议开始讨论从技术措施、营运措施和市场机制3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国际海运碳减排目标,并设定了具体的路线图。2011年7月15日,IMO通过唱名表决方式通过了97议定书附则Ⅵ的修正案,增加了第4章“船舶能效规则”,这既是IMO历史上首次通过适用于所有国家船舶的与碳减排相关的强制性能效标准,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国际海运碳减排的法律文件。在解决了通过技术措施、运营措施来减少国际海运碳排放的问题后,2012年2月27日,MEPC第63届会议根据有关路线图的安排,审议了通过市场机制限制或减少国际海运碳排放问题的报告,并决定对市场机制可能对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消费国和工业国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开展评估,以期早日出台一套统一的全球航运碳排放国际法。

欧盟的碳减排立法

近年来,欧盟在运输行业立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非常活跃。今年初,欧盟委员会更是提出要在2012年年底前采取行动将国际海运碳减排纳入欧盟碳减排承诺的立法建议,并就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征求欧盟公民、欧盟成员国政府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意见。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来看,欧盟国际海运碳减排政策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适用范围:包括全程或者部分是在欧盟成员国港口之间进行的海运活动,只要船舶有航段在欧盟区域内,不管其排放行为是否发生在欧盟区域内,均适用该政策。2.适用对象:所有驶入、驶出和途经欧盟成员国港口的船舶。3.减排措施: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可能采取的具体减排措施:①建立排放补偿基金,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船舶缴纳。②船舶强制性减排目标。欧盟将根据历史排放量或者船舶能效指数,为每一艘船舶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③排放权交易机制,参考EU-ETS,将海运碳排放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④征收排放税,船舶可在每次靠泊港口时或按照年排放量缴纳税金。4.法律责任:包括罚金、禁止开展海运业务等处罚。

减排范文篇6

为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以下简称总量减排)工作,确保实现我县“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目标,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主要污染物问题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发〔**〕51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发〔2007〕286号)和《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2007—2010年)的通知》(**办发〔**〕18号)要求,现就加强我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总量减排既是“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去年,虽然我县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但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县必然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环境支撑的容量必然增大,加之现有企业由于技术、设备、工艺等原因,对环境的污染仍然存在,导致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显得更加突出,导致我县“十一五”期间后三年的减排形势非常严峻。为此,各街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总量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抓好总量减排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总量减排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机构,完善政策措施,安排专门人员,落实必需经费,定期召开调度和联系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推进总量减排工作。

二、建立健全总量减排工作机制

(一)全面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度

县政府将对落实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和需淘汰或关停并转的落后产能名单,安排好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督促排污单位制订具体减排方案并抓好落实,深入分析全县减排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制订减排应急预案。对减排进度滞后或可能无法完成减排任务的部门和重点排污单位,县减排办将下达督办通知或限期进行治理。

(二)建立完善总量减排调度督查制度

各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县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总量减排工作的调度,每季度进行减排形势分析,如预测可能无法完成减排任务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减排措施,确保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三)严格新建项目总量核准和调剂制度

一是要控制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批项目核总量”的审批制度,有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必须有相应的污染物替代削减方案;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污染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等手段,为新上建设项目预留出环境容量指标;加强对预留出的环境容量指标进行核定,凡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建设项目,环保、规划、国土、发展改革等部门不得受理和办理项目相关审批手续;环保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同时审查其污染物替代削减方案,替代削减量未能抵消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必须追加削减该项污染物的项目。建设项目竣工后,其污染物替代削减项目未完成的,不得进行试生产,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不予通过验收。

二是要合理调剂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由建设单位自行解决,建设单位不能自行解决的,原则上在全县范围内调剂或交易。

(四)实施区域限批制度

对未按期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区域或流域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多次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环评和环保“三同时”违法现象严重、限期治理任务未完成、长期治理不达标的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街镇乡实行建设项目限批制度,环境保护部门将暂停受理、审批该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除外)。

三、认真落实总量减排有关政策

(一)完善区域功能划分,科学合理布局产业

县政府将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当地污染物总量指标等情况,划定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结合区域和流域环境容量以及总量减排要求,科学实施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二)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发改委、县经委等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督促检查。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坚决依法取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同时依法停止对其供电供水,并向社会予以公布。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严格控制发展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产业,新上建设项目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能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重点在电力、冶金、化工、水泥、煤炭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创建清洁生产企业。对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生产中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没有完成总量减排任务的企事业单位,要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四)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切实把好政策导向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在编制区域开发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时,相关内容应符合重庆市关于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的要求,并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境准入规定的项目,环保部门不得核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建设、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金融机构不得为项目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五)加强环保金融合作,大力促进绿色信贷

环保和金融部门要加强合作与联动,进一步加强总量减排领域的金融服务,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金融机构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严格审批管理,在向有关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时,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要件。要加大对总量减排有关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六)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积极推行环境资源有偿交易

将环境容量和排污权纳入政府资源,逐步引入市场竞争和调节机制;加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建立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按上级要求开展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调研,并在条件成熟的行业开展试点。

四、扎实推进总量减排三大措施

(一)加快环保治污设施建设,推进工程措施减排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措施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基础保障作用。强化县城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按市政府要求实行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和减排量评估制度。加快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在我县境内的所有燃煤电厂要按规定建设烟气脱硫设施,确保烟气稳定达标排放。对未按规定运行脱硫设施的燃煤发电厂,将实施相应处罚。要严格执行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并将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实施运行后的评估工作。

(二)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结构调整减排

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大对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炼焦以及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扎实推进本地区落后产能的关停工作。继续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实施燃煤设施清洁能源工程,合理调整煤、油、气、电的消耗比例。

(三)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管理措施减排

各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环保部门要按规定实施减排监察和监测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纳入减排计划的企事业单位要下达关闭或限期治理文件,对未完成总量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违法排污的企事业单位,要公开通报、从严查处,并及时向财政局、物价局、经委和电力公司等有关单位提供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资料,作为核定污水处理费、发电调度排序的依据。

五、努力夯实总量减排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大总量减排经费投入。县财政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安排相应经费用于总量减排工作,重点支持污染物减排项目。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减排工作。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排污单位落实污染治理资金,确保减排措施顺利完成。

二是要完善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全县所有国控、市控污染源要在今年内完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并与市环保局联网,实现数据实时传输。排污单位要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建立污染源监测档案,并于每月10日前向县环保部门报告上月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每月报告的情况要进行核定,并将核定情况告知排污单位。

三是要强化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统计、发改、经委、环保等部门要定期召开总量减排统计工作协调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统计部门应在每年7月中旬和次年1月底向环保部门提供总量减排半年及全年统计资料。县环保部门应建立总量减排季报和年报统计制度,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总量减排及治理情况上报市减排办,次年1月20日前将上年度总量减排情况上报市减排办。

减排范文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

第三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以下简称总量减排)监测是对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进行核定,并为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提供数据的监测活动。监测工作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掌握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数量。

第四条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各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负责具体承担监测任务。

市环保局成立总量减排监测技术专家组,组长由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承担,成员由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和各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站长组成,负责协调解决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第五条总量减排监测包括全市范围内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核查期内投运试生产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纳入减排计划的企业的所有排污口(对治理设施应包括进出口)。监测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更新1次。

第六条总量减排监测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化原则进行。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国控污水处理企业除外)、国家和市环保部门审批的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的污染源监督监测以及具有在线监测设施的企业的比对监测由市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万州、黔江、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环境监测站协助。

国控污水处理企业、市重点监控企业、纳入减排计划的其他企业、各区县(自治县)审批的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以及具有在线监测设施的企业的比对监测由污染源所在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组织落实,具体监测工作由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承担。

第七条总量减排监测对各企业每季度监测1次,每次监测1天,其中废水监测为每天监测4次,以日均值计,废气监测为每天监测3次,以小时均值计。建设项目从试运行的第2个月开始监测,并根据试运行时间按季度实施监测。

总量减排监测项目中的废水监测应包括流量、化学需氧量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废气监测应包括流量、二氧化硫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

第八条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要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统一采集、核定、统计污染源排污量数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流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对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并与市环保局联网的企业,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自动监测设备未与市环保局联网的企业,以监督性监测数据为依据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第九条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由企业和各级财政负责,验收由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数据监测由企业负责,日常运行由有资质的运营单位负责。自动监测设备必须与市环保局联网并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条市环保局负责全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工作。

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设备同步现场采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每季度1次,其他企业每年1次。

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表明同步的自动监测的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则从本次实验室比对监测时间上推至上次实验室比对监测之间的时段按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缺失处理。

市环保局定期组织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质量控制进行统一考核,并组织不定期抽查工作。

第十一条市及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在核查期内要将监测企业的监测系数作为区域排放总量核定和项目削减量核定的依据。区域监测系数的基数为1%,监测达标率为90%以上的,每降低10个百分点取值下降0.1%;监测达标率低于50%的,区域监测系数为0。其中区域监测达标率=监测达标企业数/监测企业数。

第十二条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监督性监测数据库。

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在每季末10日前将本季度的监测数据及报告上报市环保局。

第十三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保障总量减排监测工作的相关工作条件,在人员配置和培训、设备购买和更新、工作和实验用房供给、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予以落实,要保证监督性监测费用,补助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环保部门采用的监测方法必须是国家标准方法或环保行业标准方法,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要求实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各区县(自治县)包括北部新区管委会。

减排范文篇8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控制增量、消减存量,强化监管、综合推进,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3.国家环境保护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

(三)编制原则。

1.系统控制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资源消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治理、监督管理等全过程提出综合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2.同口径比较原则。以2005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统计范围、基数、口径为计划编制范围,将排放总量基数分为环境统计发表调查工业企业、非发表调查的一般测算工业企业、生活源三部分,现状分析和未来综合措施均按照同口径分类进行归纳。

3.动态变化原则。污染物减排计划编制重点在于规划各项工程,以能形成稳定削减能力的硬件建设为主,将能反映污染物排放总量动态削减量的工程因素作为核心,注重实效,强化新增量部分的预测。

4.责任分解落实原则。以实现从上到下的约束性指标为基本要求,通过计划编制,将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将减排任务落实到年度、部门、地区、责任单位和企业。

5.可达性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做好新增量、存量、减排量之间的系统分析,使减排目标和计划任务相吻合,强化可达性分析。

(四)口径和范围。

基准年:以2005年为基础,同时分析200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量排放基数与范围:主要污染物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

二、污染物排放减排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3000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610吨。二氧化硫目标总量控制在93800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20200吨。

(二)2008年目标:力争全年减排二氧化硫(SO2)10000吨,减排化学需氧量(COD)2000吨。

三、减排措施

(一)二氧化硫减排措施(计划减排二氧化硫10000吨)。

1.工程减排(共计减排二氧化硫7703吨)。通过抓好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措施实施减排。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切实抓好建设项目“三同时”,大力发展城市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工程,推广使用洁净煤及新技术,加强消烟除尘、固硫脱硫和节能技术的运用。

(1)供热企业除尘脱硫改造工程。对近三年无法拆除的锅炉实施脱硫改造,年内完成67家168台4391蒸吨锅炉的废气污染治理项目,减排二氧化硫1473吨(按2个月减排量计)。

(2)工业企业烟气治理工程。2008年完成重点工业烟气治理项目预计减排二氧化硫6230吨。

2.产业结构调整减排(共计减排二氧化硫1497吨)。对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步依法淘汰或关闭,对建成区内的高污染企业逐步进行搬迁或重新整合。关停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两个二氧化硫排放项目。

3.监督管理减排(共计减排二氧化硫800吨)。

(1)对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总排放量80%以上的200家重点企业开展污染源普查,全面准确地摸清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并对主要污染源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施,同时监测部门要对重点污染源实施监督性监测,每半年至少1次。环境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减排企业、减排工程的环境监察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要督促各排污单位认真落实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将其纳入本单位的管理体系,配备专门的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操作规程、运行费用核算、监视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污染治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2)做好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监管工作,督促各单位正常运行除尘、脱硫设施,对各单位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不定期监测,依法处罚烟尘、二氧化硫、烟气黑度超标排放的单位,保证达标排放,预计减排二氧化硫800吨。

(二)化学需氧量减排(计划减排化学需氧量2000吨)。

1.工程减排(共计减排化学需氧量1500吨)。2008年建成米泉污水处理厂,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1270吨(按3个月减排量计)。对中石油乌石化分公司炼油污水处理系统及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站进行完善改造,预计可减排化学需氧量230吨。

2.结构调整减排。结合青格达湖治理工程对水磨河流域内的部分企业实施关停、搬迁和治理,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300吨。

3.监督管理减排(共计减排化学需氧量200吨)。对200家重点企业建立动态档案,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施,实施监督性监测,每半年至少1次。加强对重点减排企业减排工程的环境监察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

四、可达性分析

(一)政策保障。一是协调落实1.5分/度的脱硫电价,对电厂脱硫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帮助电厂及早完成脱硫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与自治区、军区、兵团、武警及中央驻乌单位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沟通协调,对乌昌地区环境治理进行统筹部署,出台利于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实现统一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煤电、煤化工项目建设的环境技术政策,从项目选址开始就避免产生环境问题;四是制定和执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环境管理、排污许可证、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及污染物减排落实等环境法律、政策。

(二)资金保障。加大对全市重点减排项目及污染源治理专项资金的投入,保证污染物在线监测、除尘脱硫设施专项治理、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建设等减排项目的顺利落实。

(三)科研保障。协调国家环境科学院派驻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到我市环境科研所进行业务支援,并以**市冬季大气污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部级污染防治课题研究,帮助**市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

(四)能力保障。在**市实施环境监察队伍的垂直管理试点,增强环境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

五、重点任务

(一)继续加强环境科研。

进一步推动环境科研工作,在现有大气污染成因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国内科研合作,继续深入分析研究大气污染成因、污染物迁移转化和扩散规律,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努力改善能源结构。

一是做好供热规划。制定和落实全市整体供热规划,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大型热源建设,积极发展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天然气供热。二是继续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新建、改建节能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综合节能率达50%以上目标;三是加快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电气化改造,增加城市电气化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四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做出合理规划,推进利用地热供热试点工作。

(三)加大对环保重点企业的监管。

1.加强污染源调查。结合国务院2008年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市200家环保重点企业开展污染源调查,了解各单位污染物排放相关情况,有效监控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状况,把调查工作与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结合起来,全面掌握污染排放情况,提供翔实、全面的环境信息,提高监测监管能力,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制定污染防治规划,整治现有工业污染。加强对现有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环境许可证制度,确保企业持证排放、达标排放,实现总量减排。从全市200家环保重点企业开始,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项目,取缔、关停一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小企业,为大工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强新建项目污染控制。推进规划环评工作,加强石化、煤电、煤化工、交通、城市建设领域开发建设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立规划环评硬性制约机制;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制定我市新建项目环境禁批、限批政策。

减排范文篇9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综合推进,控制增量,削减存量,确保完成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生态文明。

二、目标任务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按照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总体要求。确定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年基础上净削减2.5%、0.8%,即CODSO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831万吨和2.106万吨以内。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及排放量预测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净削减率1.01%;SO2同比削减714吨,全市年COD同比削减1807吨。净削减率1.0%。

(二)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预测

1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计为2600吨。

1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由于工业新增量受到GDP增幅等多因素影响。计算增量时限最大值。市年GDP增长15.0%,年预计GDP增幅小于年,计算年增量暂以年GDP增长率为依据。预计全市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1600吨。

2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年城镇人口增长率暂按2.2%测算。人均COD产污系数90克/人?日核算预计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计为1000吨。

2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全市年二氧化硫新增量预计为1500吨(不含火电)

1火电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市火电厂省单列二氧化硫排放量6600吨。年排放量控制在4400吨以内。

2非电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为保证减排目标的完成。新增量预测原则上按最大取值。年非电煤煤耗(含生活源)按7.5%增长考虑,预计非电二氧化硫新增排放量1500吨。

(三)减排重点实施项目

1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削减量预计为7938.4吨。

当年实现减排6388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东污水处理厂等12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完工。

实现减排1550.4吨。

2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全市年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预计为1191.7吨(不含火电)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通过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减排15050吨。

实现减排582.9吨

实现减排608.8吨

(四)排放量预测

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测:年COD排放量要控制在3.831万吨以内。全市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计为2600吨,需要削减3582吨。年完成重点减排项目后可实现新增削减量7938.4吨,上年接转1602.36吨,全年削减量为9540.76吨,大于需要削减量,可以确保年度目标的完成。

2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年SO2排放量控制在2.106万吨。全市二氧化硫新增量预计为1500吨(不含火电)需要削减1670吨。年完成非电重点减排项目后可实现新增削减量1191.7吨,上年接转164.78吨,全年削减量为1356.48吨,电厂SO2排放量控制在市政府与麻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4400吨之内,可以确保年度目标的完成。

四、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

(一)抓好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发展质量和缓解结构性污染的根本性措施。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使产业结构向低能耗、高技术和高水平方向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继年我市开展三个专项治理工作后,年将重点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造纸、印染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对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步依法淘汰或关闭。

(二)抓好重点治理工程实施减排。治污工程是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保障。全面实施减排重点工程。替代容量小、效率低、污染严重的中小型锅炉。

(三)抓好监督管理实施减排。一是加强环境监管。依法加强对企业现场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限产限排、停产整治直至关闭;加强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环保部门负责监测污水处理的达标情况和核定污水处理排放量,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都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加强对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监管工作,督促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各项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对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以及其他超过污染排放标准、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产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是积极引导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化改造,逐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总量减排工作,市总量减排和专项治理办公室负责全市减排工作的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及时了解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强化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发展改革部门在核准或审批项目时要从严把关;经济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建设部门负责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设施生产运行监管;财政部门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监督治污资金的使用;供电和供水部门负责配合对关闭、停产的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停电限电和停水处置;监察机关负责加强纪律监督和减排工作中违法违规案件的责任追究。市政府对责任目标按月、按季进行考核,一个月没完成任务给予警告;一个季度没完成任务给予通报;半年没完成任务实行诫勉谈话,记入个人档案,并对该县(市、区)实行区域限批;一年没完成任务实行一票否决。对任务完成好的地方给予奖励。

(二)强化污染治理。明确减排目标、任务、措施和具体项目。要加强对减排项目的落实与检查,及时调度项目的进度,定期通报项目的进展情况。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研究制定超常规有效措施,实行倒排工期,加快工作进度。污水处理厂建设中,要按照“统一规划,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原则,加大对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污水管网的覆盖率,扩展污水收集管网服务范围。

(三)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按时完成小水泥、炼铁、炼钢专项治理任务。对污染物排放不能实现达标或稳定达标排污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治理。

(四)严把企业环保准入审批关。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没有完成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治理任务、没有环境容量的地区或行业实行区域限批或行业限批。所有新、扩、改建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成后,凡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三同时”竣工验收和批准的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减排范文篇10

(一)基本原则。坚持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年下降9.2%,其中工业加生活8.1%、农业10.7%;氨氮排放总量比年下降10.2%,其中工业加生活9.2%、农业11.5%;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年下降23.3%;二氧化硫排放增量控制在15.0%以下。其中,2013年各项减排比例要达到2015年减排目标比例的60%以上。

二、分解目标任务,强化减排责任

(一)合理分解减排指标。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减排潜力、环境容量等因素,市政府以责任书的形式将全市减排指标合理分解到各县(市、区)、开发区。各地要将污染减排目标纳入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总量减排指标、重点任务、重点减排项目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健全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完善减排统计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减排考核办法,做好全市和各县(市、区)、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预警通报和考核工作。

(三)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台商投资区管委会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严格控制增量,优化产业结构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7号)以及省政府提出的落后产能淘汰有关要求,分年度制订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检查及公告制度,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技术改进形成的水污染物削减量要占工业水污染物新增削减总量的20%以上。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方,严格控制新上投资项目,暂停办理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对造纸、印染、皮革、合成革、火电、建材等重点排污行业,实行全行业排污总量控制,新上项目所需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在企业或行业内新增削减量中调剂,确保行业增产减污,促进行业改造升级。

四、控制排放总量,推进重点领域减排

(一)加大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力度。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在2012年底前实现污水集中治理,其他由县(市、区)设立的工业园区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集中治理。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网,实现园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开展造纸、皮革、化工、食品饮料以及其他重点排污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和清洁生产,提高水回用率。

(二)提高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及时新、扩建并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大管网配套力度,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提高进水浓度和负荷率,并加强运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加快推进重点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九龙江流域沿岸1公里范围内建制镇、其他地区镇区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列入农村连片整治的乡镇,要分期分批在2015年底前因地制宜实现污水集中处理,两城区、龙海市基本实现辖区内所有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

(三)大幅度削减畜禽养殖排放量。科学控制畜禽和江河湖库水产养殖总量。大力推进专业养殖户整合,加快实施综合治理或者改进养殖方式。2013年底前,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完成全过程综合治理或者实现生态种养,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废水达标排放或农田回用零排放;或者通过改进养殖方式减排,采用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养殖且垫料还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

(四)落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新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采用低氮燃烧工艺并建设脱硫脱硝设施,不设置烟气旁路。现役燃煤机组华阳电业要稳定运行低氮燃烧和现有脱硫脱硝设施,并分批于2014年底前完成脱硝设施改造。采用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的企业自备电站,2012年底前全部实施自动添加脱硫剂或建设炉外脱硫设施。

(五)实施非电锅炉(炉窑)减排。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窑要同步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并配套烟气脱硝设施;新建玻璃窑炉要同步配套脱硫设施或采用LNG等清洁能源,采取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并配套烟气脱硝设施;新建钢铁烧结机必须同步配套脱硫、脱硝设施,钢铁冶炼企业球团竖炉、钢铁压延加工企业煤气发生炉同步实施脱硫。现有钢铁烧结机必须于2012年底前、钢铁压延煤气发生炉必须于2013年底前建成投运脱硫设施。旗滨玻璃、台玻光伏玻璃公司现有生产线要稳定运行脱硫设施2012年底前建成脱硝设施。其他非电燃煤(重油)锅炉(炉窑)也要实施脱硫或者改用清洁燃料。

(六)强化机动车尾气减排。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力度,对达到国家规定机动车强制报废年限的旧机动车全部予以报废,做好报废汽车回收及拆解的监督管理。强化机动车环保年检管理,加强已到报废年限、但未到强制报废年限的机动车辆的定期检测,全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加快淘汰不达标车辆。积极推进国三、国四机动车油品替代工作,实现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

五、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促进污染减排

(一)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编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实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鼓励企业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重点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公布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企业名单,依法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使企业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

(二)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废弃物就地消化,减少转移。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

(三)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

六、构建推广平台,推进减排技术开发

(一)加快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将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纳入地方科技计划,完善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鼓励组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推动重大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技术联合攻关研发。

(二)加大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性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重点支持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水泥和玻璃炉窑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通过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平台,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三)加快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环保重点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电袋复合除尘、高效节能电除尘、有机废气净化、废水污染防治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炉等装备。加强与国际组织、政府间双边、多边以及民间渠道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

七、落实经济政策,发挥减排导向作用

(一)落实价格和环保收费政策。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政策以及钢铁烧结机和玻璃炉窑差别电价政策,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工作部署适时落实脱硝电价政策,适当增加脱硝机组发电利用小时。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积极利用水费、电费等收费平台,改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二)落实财政激励政策。积极组织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节能减排财政奖励要求的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各级地方政府要整合相关财政性资金,不断加大对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支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落实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企业,依法抵免企业所得税。

(四)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及民间资本参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八、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减排监督管理

(一)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

(二)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强化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重点企业名单。列入国、省控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积极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委托第三方管理,推动数据联网共享。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城市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及省建设资金。

(三)加强减排执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落实,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九、推进新机制,加强减排能力建设

(一)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适时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为前提,通过改变污染物排放指标分配方法和排污权使用方式,逐步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

(三)强化减排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增强减排监管能力,加强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落实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和经费保障,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提高机动车和农业源污染检测和减排监管能力,将通过有效性审核的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环境执法、排污收费、总量核算,为减排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十、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全民参与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