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兑损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7:47:49

汇兑损益范文篇1

购货付款或销货收款,结算时产生的差额来自于以前发生的交易业务,所以应追溯调整以前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不单独确认当期损益。笔者现举例说明外币交易折合的单项交易观。

[例]甲公司2008年12月20日对美国出口商品,货款双方约定按美元结算,金额5000美元,款项结算日为2009年1月24日。甲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2008年12月20日为6.90;2008年12月31日为6.80;2009年1月24日为6.84。2008年12月20日甲公司出口商品时,一般以当日汇率对美元进行折合。因此5000(美元)=5000×6.90=34500(元)。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34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6.90)34500

2008年12月31日,年末汇率变动,应按照现行汇率调整相关账户。期末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应为5000×6.80=34000(元),因此,在原记录基础上调减应收账款34500-34000=500(元),对应科目不作为当期损益,直接冲减收入。即:

借:主营业务收入500

贷:应收账款500

2009年1月24日,按结算日汇率进行折合,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应为5000×6.84=34200(元),因此,在原记录基础上调增应收账款34200-34000=200(元)。

借:应收账款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实际收款5000美元,按照当日汇率进行折合时:

借:银行存款——美元(51300×6.84)34200

贷:应收账款(5000×6.84)34200

二、两项交易观

对于已实现外币交易汇兑损益计人当期损益。而对于未实现外币交易汇兑损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当期确认法,另一种是递延法。

第一,当期确认法

为了反映汇率变动跨越两个会计期间的实际过程,应在每期期末按期末汇率将外币应收应付账户的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并在当期确认汇兑损益。在实际结算日再确认由于上期期末和结算日之间的汇率变动所形成的汇兑损益。将汇兑损益计入“汇兑损益”或“财务费用”账户。承例题:

2008年12月20日甲公司出口商品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34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6.90)34500

2008年12月31日,年末汇率变动,按照现行汇率调整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应收账款账户金额为5000×6.80=34000(元)。因此,在原记录基础上调减应收账款500元,对应科目作为当期损益,计入“汇兑损益”或“财务费用”。即:

借:汇兑损益(财务费用)500

贷:应收账款500

2009年01月24日,按结算日汇率进行折合,应收账款账户金额为34200元。因此,在原记录基础上调增应收账款200元。

借:应收账款200

贷:汇兑损益(财务费用)200

实际收款5000美元,按照当日汇率进行折合:

借:银行存款——美元(5000×6.84)34200

贷:应收账款(5000×6.84)34200

第二,递延法

在会计期末按期末汇率将外币应收应付款项账户的外币金额调整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不应直接计人当期损益,而应将它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的结算日。承例题:

2008年12月20日甲公司出口商品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34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6.90)34500

2008年12月31日,年末汇率变动,调整应收账款账户。在原记录基础上调减应收账款500元,对应科目不作为当期损益,记入“递延汇兑损益”。即:

借:递延汇兑损益500

贷:应收账款500

2009年01月24日,按结算日汇率进行折合,应收账款账户金额为34200元,因此,调增应收账款200元。

借:应收账款200

贷:递延汇兑损益200

实际收款5000美元,按照当日汇率进行折合时:

借:银行存款——美元(5000×6.84)34200

贷:应收账款(5000×6.84)34200

同时将递延汇兑损益转入当期损益:

借:汇兑损益(财务费用)300

汇兑损益范文篇2

实事上,外汇风险的产生与消失直接反映在会计的“汇兑损益”帐户中,同时也可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入或流出。汇兑损益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企业在木同经营情况下,汇兑损益对其实际影响也不同。我们将企业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产品出口型企业(产品出口率在70%以上),第二类企业为内销主导型,第三类企业为内外销比例各在50%左右。

1.第一类企业由于其产品大部分外销,外销的产品收入为外币。如果其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基本相当时,除出口收汇外币种类与外汇负债货币种类不同可能产生外汇风险外,外汇汇率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如果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之差相差悬殊时,则期未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进行调整。在汇兑收益时,企业的经营利润增加,并要承担支付所得税的义务从而产生现金流出;在汇兑损失时,经营利润减少,但可以为企业节约所得税的现金流出。总而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汇兑损失还是汇兑收益,并不能构成对企业的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企业出口收到的是外汇,偿还外币债务也是使用外汇,而不需要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再偿还债务。故企业承担的外汇风险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本位币与外币的市场汇率下跌时,将外币兑换成本位币时,将产生实质性的损失。

2.第二类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内销,外汇债务一般是由外汇设备投资、技术引进或是生产中的材料等是用外汇进口而形成的。这类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主要为人民币,而其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由于企业没有外汇收入或仅有少量的外汇收益,要支付外汇债务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再偿还债务。当债务外币汇率上升时,使用人民币的兑换成本也相应地增加;反之,兑换成本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月末对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进行汇率调整后的人民币余额,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的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了期求汇兑损益调整的必要性;同时,在外汇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3.第三类企业的产品内外销比例在50%左右,这类企业只要能把握好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基本平衡,不论市场的外汇汇率如何变动,企业始终保持较小汇兑损益调整,这样外汇风险也就变得很小。但这类企业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在外汇业务具体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众多涉外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如何避免或减小外汇风险已成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一管理过程就是通过对影响外汇汇率因素的分析和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避免外汇风险的目的。外汇风险可以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主要表现为:(l)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服务的进出口,在货物装运或服务提供后,而货款或服务费用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2)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所存在的风险;(3)待交割的远期外汇合同的一方,在该合同到期时,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化,交易的一方可能用较多或较少货币去换取另一种货币的风险。

会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的风险。会计风险受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所制约。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发生波动而引起涉外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经济风险是一种概率分析,是企业从整体上进行预测、规划和进行经济分析的一个具体过程。经济风险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预测能力,预测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该企业在融资、销售与生产方面的战略决策。

具有外汇风险的涉外企业可以结合每笔交易的特点与贸易实务条件,采取一定的方法防止外汇风险。

1.计价货币从优法。在出口贸易中应该选择硬币或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在进口贸易中应该选择软币或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以减少外汇收支可能发生的价值波动损失。

如果坚持上述原则会在货价上蒙受损失机可采取一半进出口货物的价值使用硬币,一半使用软币,这样买卖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在合同成交的金额较大时,也可采用两种以上的货币组合计价,但应坚持硬软货币各半的原则。这样在不同货币汇率急剧变动时,可相互缓冲抵消,使买卖双方都能避免外汇风险。

2.提前(拖延)收付法。在提前支付货款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债权人可以得到一笔一定金额的折扣。从这一意义上说,提前付出贷款相同于投资;提前收取货款类似于借款。根据对汇率波动情况预测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前结汇,可以减轻因汇率剧烈变化所受到的损失。

拖延收付是指进出口货币的推迟收取货款或推迟支付货款。尽管拖延收付与提前收付是反向操作方式,但目的都是为了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3.平衡法。平衡法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创造一个与存在风险相同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时期的资金反方向流动。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际性公司取得每笔交易的应收应付外汇货币“完全平衡”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在金额较大时,公司与其领导下的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密切合作,对于一次性的外汇风险贸易仍可采用平衡法来抵消其风险。

4.利用保值措施,签订保值条款。外汇保值条款虽然都是以硬币保值,以软币支付,但有三种类型,可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使用:(l)计价用硬币,支付用软币。支付时按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的现行牌价进行支付,以保证收入不致减少。(2)计价和支付都用软币,但签定合同时明确该货币与另一硬币的比价,如支付时这一比价发生变化,则原货价按这一比价的变动幅度进行调整。(3)确定一个软币与硬币的“商定汇率”,如支付时软币与硬币的比价超过“商定汇率”一定幅度时,才对原货价进行调整。

5.选择好结算方式。一般而言,即期L/C结算方式,最符合安全及时收汇的原则;远期L/C结算方式,收汇安全有保障,但由于不能及时收款,故汇率发生波动的概率就高,从而削弱了收汇的安全性。至于托收结算方式,由于商业信用代替了银行信用,安全性大大减弱。D/A方式安全及时性最差,就是D/P方式,在贸易对手国家出口商品行情下跌,外汇管制加强的情况下,进口商往往不及时付款,收汇落空的风险也很大。所以,为达到安全及时收汇的目的,要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在了解对方资信的情况下,谨慎而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

6.利用外汇与借贷投资业务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即期合同法。所谓即期合同法,就是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公司与外汇银行签订购买或出售外汇的即期合同来消除外汇风险。例如日本X公司在二天内要支付一笔金额为200万美元的货款给美国出口商,该公司可直接与银行签订以日元购买200万美元的即期外汇买卖合同。二天后,银行交割给X公司的这笔美元即可用来支付给美国出口商。由于X公司以日元购进了美元,从而实现了资金的反向流动,消除了二天内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可能波动的风险。

汇兑损益范文篇3

[关键词]外币折算;即期汇率;双币式明细账;汇兑损益

1引言

企业会计业务核算中的外币是指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境内企业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企业常见的外币业务可归为进口采购业务、出口销售业务、外币借款业务、接受外币投资业务、外币兑换本币业务以及本币兑换外币业务六类。《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应当按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把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进行账务处理。外币业务核算过程可归为以下三步骤:一是依据相关业务凭证编制双币式会计分录;二是登记外币账户的双币式明细账账户;三是期末计算外币账户的本期汇兑损益并编制调整分录后登记入账。笔者把货币性外币账户本月汇兑损益的确定方法表达为下列计算公式:某外币账户本月汇兑损益=月末该账户外币余额×月末汇率-月末调整前账存人民币,其中对于外币资产账户,计算结果为正数表示汇兑收益,负数为汇兑损失;外币负债账户相反。

2外币业务核算方法的综合应用案例解析

该企业在8月内发生了下列有关的外币业务:①8月2日进口某材料7000美元,所有价款均已经支付,当日即期汇率7.3;②8月3日收回甲公司所欠货款中的12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7.2;③8月5日以15000美元偿还所欠丙公司的部分货款,当日即期汇率7.4;④8月7日销售给甲公司一批产品,计20000美元,货款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7.2;⑤8月9日从丙公司中进口一批物资,计13000美元,货款未付,当日即期汇率7.1;⑥8月11日接受外商投资80000美元,存入银行,合同汇率为7.1,当日即期汇率7.2;⑦8月13日支付5000美元引进了一台生产设备,已经交付使用,当日即期汇率7.0;⑧8月15日以2000美元偿还所欠丙公司货款,当日即期汇率7.2;⑨8月17日收回了甲公司所欠货款中的3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7.3;⑩8月19日把持有的1000美元兑换成为人民币,当日买入牌价6.8,卖出价7.2(中间价7.0);瑏瑡8月21日从银行中取得2000美元3年期借款,年利息率6%,当日即期汇率7.1;瑏瑢8月23日从丙公司购入了材料1000美元,货款未付,当日即期汇率7.2;瑏瑣8月25日销售给甲公司一批产品4000美元,货款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7.0;瑏瑤8月27日以人民币存款兑换取得5000美元,当日买入牌价6.6,卖出价6.8,(中间价6.7);瑏瑥8月29日偿还所欠丙公司货款中的8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6.7;瑏瑦8月30日结算出外籍管理人员工资7000美元,以存款支付,当日即期汇率6.8。假设2019年8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6.9。首先,编制各项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①借:原材料51100,贷:银行存款———美元户(US$7000×7.3)51100(记字1号);②借:银行存款———美元户(US$12000×7.2)86400,贷:应收账款———甲公司(美元户)(US$12000×7.2)86400(记字2号);③借:应付账款———丙公司(美元户)(US$15000×7.4)111000,贷:银行存款———美元户(US$15000×7.4)111000(记字3号);④借:应收账款———甲公司(美元户)(US$20000×7.2)144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44000(记字4号);⑤借:原材料92300,贷:应付账款———丙公司(美元户)(US$13000×7.1)92300(记字5号);⑥借:银行存款———美元户(US$80000×7.2)576000,贷:实收资本———某外商(US$80000×7.2)576000(记字6号);⑦借:固定资产35000,贷:银行存款———美元户(US$5000×7)35000(记字7号);⑧借:应付账款———丙公司(美元户)(US$2000×7.2)14400,贷:银行存款———美元户(US$2000×7.2)14400(记字8号);⑨借:银行存款———美元户(US$3000×7.3)21900,贷:应收账款———甲公司(美元户)(US$3000×7.3)21900(记字9号);⑩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1000×6.8=6800,财务费用200,贷:银行存款-美元户(US$1000×7.0)7000(记字10号);瑏瑡借:银行存款———美元户(US$2000×7.1)14200,贷:长期借款———美元户14200(记字11号);瑏瑢借:原材料7200,贷:应付账款———丙公司(美元户)(US$1000×7.2)7200(记字12号);瑏瑣借:应收账款———甲公司(美元户)(US$4000×7)28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8000(记字13号);瑏瑤借:银行存款———美元户(US$5000×6.7)33500,财务费用500,贷:银行存款———人民币户(US$5000×6.8)34000(记字14号);瑏瑥借:应付账款———丙公司(美元户)(US$8000×6.7)53600,借:银行存款———美元户(US$8000×6.7)53600(记字15号);瑏瑦借:应付职工薪酬———人工费用47600,贷:银行存款———美元户(US$7000×6.8)47600(记字16号)。其次,登记外币账户的双币式明细账(明细账格式略)。期末计算外币货币性账户的本月汇兑损益,并编制调整分录后登记有关账户。瑏瑧美元户存款本月汇兑损益=月末外币存款余额×月末汇率-月末调整前账存人民币=(30000+102000-45000)×6.9-(30000×7+734300-320500)=600300-622300=-22000(损失)。借:财务费用22000,贷:银行存款———美元户22000(记字17号);同理。可以计算确定美元户应收账款本月汇兑损益-5600(损失);美元户应付账款本月汇兑损益1600(汇兑损失)。

3外币业务核算中需要重视把握的要点分析

(1)涉及多种货币业务的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需要选择确定记账本位币,通常选择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并应当把所发生的外币业务按照其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2)外币业务核算中涉及的记账凭证,应当采用双币式的格式,既要记录涉及的外币金额,又需要按照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数额进行双重表示。(3)货币性外币明细账应当采用双币式格式,在其借方、贷方、余额栏目下分别设置外币、汇率、本币栏目,按照该外币账户业务发生先后顺序双重记录,并逐日结算出结余额。(4)货币性外币账户期末应当计算该账户的本期汇兑损益,该账户期末结余外币按期末汇率折算的本币余额与该明细账账面结余的本币余额比较,差额计入财务费用。其中对于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前者大于后者的差额为汇兑收益,反之为汇兑损失;负债账户折算差额的损益判断方法相反。(5)非货币性外币流动资产账户,期末按照汇率调整后的差额不计入财务费用,其中进口形成的期末存货结余额,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额孰低法核算;外币购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调整后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外币账户,期末不做调整。(6)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设“报表折算差额”列示,不需要填凭证登账。

参考文献:

[1]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2.

汇兑损益范文篇4

一、收益理论的历史演进

早期的收益计量从属于资产计价,一般是通过重置成本会计或定期对期末资产进行估价来求得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净增量,并以此作为当期收益的量度。随着“持续经营”概念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收益确定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相应地,这时的会计政策开始转为关注收益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人们逐渐认可了“收益就是指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的差额”这种观点。套用这一定义,企业的收益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收益观一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收益观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过于保守的实现原则不利于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历史成本模式无法体现资产的本质属性。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收益观悄然兴起——全面收益观,也即损益满计观。何为全面收益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首先提出了“全面收益”这一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以外,由于其他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可以得知,全面收益包括报告期内由下列交易、事项和情况导致的全部权益(净资产)的变动:1企业与其业主之外的其他主体之间的交易和其他转让;2企业的生产作业;3物价变动、偶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灾害),以及企业与其周围经济、法律、社会、政治和物质环境交互作用的其他结果。

二、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比较分析

既然全面收益观更符合现代知识经济的核算要求,那么,全面收益观与传统收益观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1、两者所体现的资本保全观念不同。尽管从全面收益和传统收益的基本涵义来看,它们都是在资本得到保全和回收之后才确定收益,但两者所体现的资本保全观念不同。全面收益这一概念体现的是实物资本保全观。在这种保全观念下,资本代表着所有者投入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只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的实际生产能力不变,企业才能确认收益;而在已消耗的实物资产未得到重置之前,企业不能确认收益。与之不同的是,传统收益这一概念则体现了财务资本保全观。在这种保全观念下,资本代表着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货币价值。只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的货币价值不变,企业才能确认收益;而在收入未超过原始成本的转移额之前,企业不能确认收益。

2、两者所遵循的收入确认模式不同。全面收益的确认遵循经济活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收益被看做是某种经济活动的结果。只要产生收益的经济活动已经存在或发生,收益便可以得到确认,而不管是否发生了实际交易。按照这种模式所确认的收益,不仅包括企业已经实现的营业收益,而且包括企业尚未实现的、由于价格或预测的变动而产生的持产损益。这种收入确认模式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与之不同的是,传统收益的确认则遵循经济交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收益被看做是某种经济交易的结果。按照这种模式所确认的收益,都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为基础;而对于那些因价格或预测的变动而产生的价值变动,只要没有发生实际的交易,就不予以确认和计量。在这种收入确认模式下,过于保守的实现原则已经不适应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真实评价的要求了。再进一步讲,尽管传统收益相对于全面收益来说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也更符合稳健性原则,但它却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好像一个人不是在他的资产价值增加时变得更为富有,而是在他的资产出售时变得更为富有,这与我们所认可的逻辑是不相符的。

3、两者所依据的成本计量属性不同。与所体现的资本保全观念相联系,计量全面收益和传统收益时的成本属性也是大不相同的。计量传统收益时依据的是历史成本,这有利于客观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但是,这样做又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在通货膨胀日益普遍的今天,历史成本原则的贯彻使得生产耗费不能得到足额补偿,从而会造成虚盈实亏的现象,并进而影响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二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实行又与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的做法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计量全面收益时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它依据的是现时成本。虽然这样做能避免出现生产耗费不能得到足额补偿、收入成本的计量属性不一致等问题,但现时成本的采用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得不到客观的反映。

4、两者所适用的收益计算方法不同。传统收益的计算适用“收入-费用”法。按照这种方法,收益被看做是所确认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后的结果。与之不同的是,全面收益的计算适用“资产-负债”法。在这种方法下,收益的确定处于从属地位,收益的计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收益表被视为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净资产变动情况的报表,收益表成了资产负债表的副产品。

5、全面收益服务于决策有用观,传统收益服务于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呈报目标是向资本所有人提供有效反映资源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的报告。它认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是有限的资源委托者。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报表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实现原则为基础编制,因而导致了报表面向过去,信息含量低。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呈报目标是向广大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合理决策的信息。它认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是现在的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因此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采用多种计量属性。

6、报告全面收益更符合财务报表钩稽理论。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的钩稽关系应为:本期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业主投资+本期派给业主款。这就要求收益表反映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净资产的变动。由于传统收益表的缺陷,使得某些经济业务产生的价值变动未经过收益表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导致上述钩稽关系的脱节。报告全面收益,将过去绕过收益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的项目包括在全面收益中,通过全面收益额来连接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使得资产负债表、全面收益表和收益表之间保持直接钩稽。

尽管全面收益观有诸多优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量的不确定性,计量的成本高等,所以采用全面收益观需一定的外部条件,如发达的资本市场、计量技术的完善等,这就需根据经济环境做出符合实际的要求。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有着自己的特色。

三、我国对收益确认和计量的规定

总体来讲我国在收益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规定是比较保守的。按照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允许确认的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并不多,只有法定资产重估增值和外币报表折算调整两项。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国有资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并可以相应的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1资产拍卖、转让;2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3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企业清算:5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由于外币报表折算调整在性质上是尚未实现的,我国的《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中指出,外币报表折算调整不计入合并收益,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中单列一项“外币报表折算调整”来反映。除了这两项以外,还有不允许在表内确认但要求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如要求在附注中说明短期投资的期末市价。

而对于有些项目,我国会计制度对其规定并不符合全面收益的概念。比如:

1、对外币期末计价的汇兑损益处理不合理。汇兑损益分为已实现汇兑损益和未实现汇兑损益两种。已实现汇兑损益是指外币债权收回或外币债务清偿时,以及进行外币兑换时,由于汇率不同而实际产生的汇兑损益。未实现汇兑损益是指在会计期末外币银行存款、外币现金,以及尚未用外币结算的债权债务,按照当月月末外汇市场价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原来的外币金额折合的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这是一种可能产生的汇兑损益。现行制度规定对平时发生的外币业务不进行汇兑损益的核算,这样期末核算的汇兑损益既包括已实现的汇兑损益,也包括未实现的汇兑损益,然后按照用途统一资本化或计入财务费用。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应该将已实现的和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分开计量,期末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列入全面收益表中的“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下。

2、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不合理。我国对于八项资产准备的计提,有的进入管理费用,有的进入投资收益,有的进入营业外支出,而对于这些资产的持产利得,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不得计入损益表。这种作法主要考虑的是谨慎性原则,但不符合全面收益概念,应计入全面收益表中的“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下,而不应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3、对债务重组损益的规定不合理。会计制度第18条规定,“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的,未来应收金额等于或大于重组前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则债权人在债务重组时不作账务处理,仅做备查登记:未来应收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第70条规定,企业无论是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还是以债务转资本,抑或修改债务条件进行重组,对于支付的现金金额、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转作资本的金额等小于应付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债务人应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作为营业外收入进行确认。即无论债权人还是债务人,无论采取何种债务重组方式,在会计处理中,只能将重组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而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发生的重组收益,只能确认为资本公积,不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作法同样考虑的是谨慎性原则,但不符合全面收益概念,应将重组损益计入全面收益表下的未实现持产利得或损失。即不论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应将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计入全面收益表的“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下。

4、对接受捐赠的资产处理不合理。目前的制度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作为资本公积,其中现金资产在“资本公积”下单设“接受现金捐赠”明细,非现金资产按其价值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捐赠可以认为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资产的持产利得,因而应将捐赠按其实现与否分别计入净利润和其他全面收益。也就是说,应将现金捐赠计入净利润,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或其他非现金资产捐赠按其评估确认价值计入全面收益表中的其他全面收益。

汇兑损益范文篇5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兑损益;上市公司盈利

汇率变化对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具有不同影响,本文主要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出发,对升值引起的各类上市公司的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区别分析,指出升值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状况,从理论上完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理论,有利于优化投资决策,趋利避害。

一、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盈利

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盈利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对上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等经常性损益直接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过影响资产负债的汇兑损益进而影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1.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1)汇率变化对上市公司收入的影响分析

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我国生产的商品销售价格相对于同类国外商品的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导致商品的竞争力相对下降,进而会导致出口增速相对下降和进口增速上升。能够进出口的商品都属制造业商品,人民币升值会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非制造业公司而言,由于该类商品一般无法进出口,国外商品的价格无法对国内商品的价格造成实质性影响。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此类商品的需求一般保持稳定;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来说,为了追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购买此类商品持有从而增加需求,推动该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增加该类上市公司的收入。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影响分析

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外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利润提升。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内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两种情况,其一,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购买价格也会间接受到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而降低;其二,可能由于国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停止从国内采购,转而采购国外同类产品。上述两种变化都会直接降低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空间。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该收入与汇率变化的弹性以及成本与汇率变化弹性的对比情况。对于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当收入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大于公司成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的时候,盈利下降;反之盈利会上升。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由于人民币升值,持有外币资产或者负债的上市公司会产生汇兑损益,同样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下面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产品出口型上市公司。在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相差悬殊时,则期末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需进行调整。在人民币升值时,上市公司将发生汇兑损失而导致利润减少。

第二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料固定资产进口型上市公司以及航空公司、金融企业等外债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要支付外币负债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来偿还债务。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拥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负债将比原来减少,因而获得汇兑损益。

第三类上市公司为人民币与外币资产比例接近的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非经常性损益较少。

对于不同行业,要综合考虑经常性收入与成本的变化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综合影响,从而能够把握各类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而产生的盈利变化。下面对于典型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二、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分析

1.因进口大量商品或有大量外币负债而受益的行业

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进口材料设备价格会下降,外币负债也会缩减。材料设备大量依赖进口或者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会因此受益。比较典型的是航空上市公司,该类公司一般有大量的外币负债,飞机和航空燃油也需要大量外购。据业内专业机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与海南航空4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上升0.02元、0.02元、0.025元和0.12元,航空公司将显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非贸易品行业

非贸易品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零售业、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传媒等,其中房地产业是典型。人民币升值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通过国内国际需求上升来实现。国内需求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期间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币占款使得市场流动性较高,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国际需求方面,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房地产作为非贸易品具有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成为外资的主要购买对象,同样促使房地产需求上升。房地产的需求上升使得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同时上升,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以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为例,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盈利增长30%以上。

3.贸易品行业

贸易品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将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第二种是产品在国外销售(或销售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转口加工行业),需要考虑的是采购成本的下降是否能够弥补因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由于收入一般大于成本,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这类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第三种是在国外销售产品、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同时拥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如家电、纺织行业)盈利将明显减少。人民币升值会使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收入减少500亿元以上,使得电视、空调厂商的出口收入减少35亿元以上,对公司的影响巨大。

以雅戈尔为例,2005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增长却只有1.3%。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公司的对外出口,还造成公司的汇兑损失,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7.3%,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

汇兑损益范文篇6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兑损益;上市公司盈利

汇率变化对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具有不同影响,本文主要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出发,对升值引起的各类上市公司的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区别分析,指出升值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状况,从理论上完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理论,有利于优化投资决策,趋利避害。

一、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盈利

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盈利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对上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等经常性损益直接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过影响资产负债的汇兑损益进而影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1.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1)汇率变化对上市公司收入的影响分析

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我国生产的商品销售价格相对于同类国外商品的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导致商品的竞争力相对下降,进而会导致出口增速相对下降和进口增速上升。能够进出口的商品都属制造业商品,人民币升值会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非制造业公司而言,由于该类商品一般无法进出口,国外商品的价格无法对国内商品的价格造成实质性影响。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此类商品的需求一般保持稳定;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来说,为了追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购买此类商品持有从而增加需求,推动该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增加该类上市公司的收入。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影响分析

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外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利润提升。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内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两种情况,其一,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购买价格也会间接受到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而降低;其二,可能由于国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停止从国内采购,转而采购国外同类产品。上述两种变化都会直接降低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空间。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该收入与汇率变化的弹性以及成本与汇率变化弹性的对比情况。对于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当收入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大于公司成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的时候,盈利下降;反之盈利会上升。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由于人民币升值,持有外币资产或者负债的上市公司会产生汇兑损益,同样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下面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产品出口型上市公司。在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相差悬殊时,则期末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需进行调整。在人民币升值时,上市公司将发生汇兑损失而导致利润减少。

第二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料固定资产进口型上市公司以及航空公司、金融企业等外债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要支付外币负债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来偿还债务。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拥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负债将比原来减少,因而获得汇兑损益。

第三类上市公司为人民币与外币资产比例接近的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非经常性损益较少。

对于不同行业,要综合考虑经常性收入与成本的变化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综合影响,从而能够把握各类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而产生的盈利变化。下面对于典型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二、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分析

1.因进口大量商品或有大量外币负债而受益的行业

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进口材料设备价格会下降,外币负债也会缩减。材料设备大量依赖进口或者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会因此受益。比较典型的是航空上市公司,该类公司一般有大量的外币负债,飞机和航空燃油也需要大量外购。据业内专业机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与海南航空4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上升0.02元、0.02元、0.025元和0.12元,航空公司将显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非贸易品行业

非贸易品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零售业、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传媒等,其中房地产业是典型。人民币升值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通过国内国际需求上升来实现。国内需求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期间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币占款使得市场流动性较高,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国际需求方面,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房地产作为非贸易品具有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成为外资的主要购买对象,同样促使房地产需求上升。房地产的需求上升使得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同时上升,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以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为例,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盈利增长30%以上。

3.贸易品行业

贸易品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将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第二种是产品在国外销售(或销售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转口加工行业),需要考虑的是采购成本的下降是否能够弥补因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由于收入一般大于成本,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这类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第三种是在国外销售产品、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同时拥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如家电、纺织行业)盈利将明显减少。人民币升值会使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收入减少500亿元以上,使得电视、空调厂商的出口收入减少35亿元以上,对公司的影响巨大。

以雅戈尔为例,2005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增长却只有1.3%。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公司的对外出口,还造成公司的汇兑损失,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7.3%,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

汇兑损益范文篇7

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盈利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对上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等经常性损益直接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过影响资产负债的汇兑损益进而影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1.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1)汇率变化对上市公司收入的影响分析

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我国生产的商品销售价格相对于同类国外商品的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导致商品的竞争力相对下降,进而会导致出口增速相对下降和进口增速上升。能够进出口的商品都属制造业商品,人民币升值会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非制造业公司而言,由于该类商品一般无法进出口,国外商品的价格无法对国内商品的价格造成实质性影响。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此类商品的需求一般保持稳定;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来说,为了追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购买此类商品持有从而增加需求,推动该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增加该类上市公司的收入。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影响分析

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外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利润提升。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内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两种情况,其一,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购买价格也会间接受到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而降低;其二,可能由于国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停止从国内采购,转而采购国外同类产品。上述两种变化都会直接降低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空间。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该收入与汇率变化的弹性以及成本与汇率变化弹性的对比情况。对于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当收入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大于公司成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的时候,盈利下降;反之盈利会上升。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由于人民币升值,持有外币资产或者负债的上市公司会产生汇兑损益,同样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下面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产品出口型上市公司。在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相差悬殊时,则期末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需进行调整。在人民币升值时,上市公司将发生汇兑损失而导致利润减少。

第二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料固定资产进口型上市公司以及航空公司、金融企业等外债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要支付外币负债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来偿还债务。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拥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负债将比原来减少,因而获得汇兑损益。

第三类上市公司为人民币与外币资产比例接近的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非经常性损益较少。

对于不同行业,要综合考虑经常性收入与成本的变化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综合影响,从而能够把握各类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而产生的盈利变化。下面对于典型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二、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分析

1.因进口大量商品或有大量外币负债而受益的行业

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进口材料设备价格会下降,外币负债也会缩减。材料设备大量依赖进口或者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会因此受益。比较典型的是航空上市公司,该类公司一般有大量的外币负债,飞机和航空燃油也需要大量外购。据业内专业机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与海南航空4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上升0.02元、0.02元、0.025元和0.12元,航空公司将显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非贸易品行业

非贸易品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零售业、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传媒等,其中房地产业是典型。人民币升值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通过国内国际需求上升来实现。国内需求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期间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币占款使得市场流动性较高,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国际需求方面,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房地产作为非贸易品具有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成为外资的主要购买对象,同样促使房地产需求上升。房地产的需求上升使得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同时上升,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以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为例,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盈利增长30%以上。

3.贸易品行业

贸易品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将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第二种是产品在国外销售(或销售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转口加工行业),需要考虑的是采购成本的下降是否能够弥补因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由于收入一般大于成本,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这类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第三种是在国外销售产品、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同时拥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如家电、纺织行业)盈利将明显减少。人民币升值会使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收入减少500亿元以上,使得电视、空调厂商的出口收入减少35亿元以上,对公司的影响巨大。

以雅戈尔为例,2005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增长却只有1.3%。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公司的对外出口,还造成公司的汇兑损失,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7.3%,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

三、结论

汇兑损益范文篇8

关键词:外贸企业;期间费用

1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经济意义

外贸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自营或的进出口业务。与国内业务不同的是,进出口业务将会大量地发生各类港口、码头建设费、运输途中的保险费以及佣金等专项费用。如果不对其加以严格控制,必将会加重外贸企业对于进出口总成本的负担,因此通过控制期间费用来增加企业盈利即为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一个重要经济意义。

其次,外贸企业期间费用是反映其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加强期间费用管理与核算,不断降低费用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外贸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经营目的。同时,通过降低出口总成本可以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分类

首先介绍外贸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同的分类。按发生的环节不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种分类与多数企业的期间费用的分类相同,也是最为被广泛接受的分类,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日常核算基本也就是按此分类进行的。若按费用与商品流转额的关系来划分,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则包括了可变费用(即变动费用)与不变费用(即固定费用),从其本质内容来看类似于管理会计中对其他国内企业划分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当然除上述之外,外贸企业期间费用还有其独有的分类。例如,按其经营业务的性质可以分为进口费用和出口费用。其中进口费用是指外贸企业在进口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自进口商品运达我国口岸以后到商品销售为止,在国内发生的各项费用。而出口费用,相对地则是指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自商品购进至发运销售为止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内销、调拨出口商品所发生的各项流通费用也在出口费用中核算。

另外,外贸企业还可以按费用与商品流转的关系将期间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顾名思义,直接费用即是指与商品流转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费用即是指与商品流转间接相关的费用。而这种期间费用的分类在其他企业也是不常见的。

3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内容特点

3.1管理费用

外贸企业与其他企业都需要纳入管理费用范围的内容主要有:管理人员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技术开发费、董事会会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租赁费、咨询费、诉讼费、商标注册费、技术转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修理费、上缴上级管理费、税金、聘请中介结构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除此之外,外贸企业还可能发生涉外费,这是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内容的一个特点。其他企业对此费用涵盖不多。它主要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支付的因业务需要必须开支的有关费用,包括人员出国费用、接待外宾费用和驻外代表以及驻外机构办公费等开支。外贸企业独有的进出口业务,决定了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必定会接触大量的国际业务,这其中必然会导致外贸企业的耗费发生。由此可见,涉外费的发生是由外贸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决定的,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管理费用的一个显著之处。

3.2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也称营业费用,它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运输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保管费、检验及手续费、广告费、商品损耗、经营人员工资与福利费及差旅费。这些是多数企业都会发生的销售费用。

而进出口商品累计佣金是除外贸企业外其他企业销售费用未曾涉及的内容。它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认定到商品的进出口累计佣金收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进口商品累计佣金和出口商品累计佣金,它是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一种销售费用,与其他企业相比则是在销售费用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

3.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利息支出、手续费、汇兑损益及其他财务费用。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内容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但其中还值得一提的是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也称汇兑损失,是指买卖外汇以及结算外汇收支业务时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外贸企业由于大量经营进出口业务,势必会接触到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因此汇兑损益是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而应当充分分析其结算外币的汇率变动情况,分清硬货币与软货币,尽量“收硬付软”,以达到减少汇兑损失,而这部分内容还应当适当地与国际财务管理联系起来共同考虑。

4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4.1管理费用核算

外贸企业核算管理费用时,应当尤其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加以关注。因为国家对进出口业务、代购代销收入列支业务招待费问题有专门规定,进出口业务的代购代销收入可按不超过2%的比例列支业务招待费,超过2%的部分作纳税调整。

而外贸企业发生的涉外费,一般采用直接列支法,即发生涉外费时,借记“管理费用——涉外费”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4.2销售费用核算

销售费用中应注意佣金的核算。佣金是指价格条件或合同规定应支付给中间商的推销报酬,有明佣、暗佣和累计佣金三种支付方式。当采用明佣和暗佣支付方式时,应根据佣金具体金额,记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科目的借方,以对其进行抵减。而若采用累计佣金的支付方式时,一般将佣金金额记入“销售费用——进出口累计佣金”的借方。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累计佣金也可以抵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具体可由外贸企业视情况选择,核算时一般都贷记“应付外汇账款”科目。所以外贸企业在核算佣金时一定要先分清楚支付方式。

4.3财务费用核算

对于外贸企业财务费用较为重要的是汇兑损益,它也是日常发生最多的财务费用内容。外贸企业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将“汇兑损益”上升为一级科目进行核算。核算时与其他企业基本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外贸企业期间费用还涉及到分摊的问题,分摊原则与分摊方法与其他企业也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多作介绍了。

由上述可见,外贸企业的期间费用与其他企业在总体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少数方面因其特殊经营的进出口业务而产生了一些差异。只有更好地了解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减少期间费用的发生,从而增加盈利,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汇兑损益范文篇9

关键词:汇率波动;进出口贸易;市场结构;汇兑损益

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遇冷,正处于发展转型的敏感阶段。任何形式的经济波动都将可能触及汽车产业内部变动,引起业内“蝴蝶效应”,进而波及汽车进出口贸易。汇率波动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经济波动形式,对汽车进出口贸易影响更为显著。自2015年“811”汇改后,汇率上涨与汇率下跌交替波动趋势更为明显,对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影响巨大。考虑到2020年汇率波动幅度最为显著,所以按照这一年汇率变动情况进行说明。根据第一财经网资料显示,2020年1-5月,汇率处于下跌态势,从6.9794下跌为7.1518。这一情形下,中国汽车出口企业价格优势大幅度提升,与国外汽车进口商签订大量汽车购销合同。然而自2020年6月开始,汇率持续上涨,年末已达6.52。理论而言,汇率持续上涨有利于中国汽车企业进口贸易发展,而对汽车出口贸易产生较大抑制作用。依据国际贸易理论“J曲线效应”,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受汇率上涨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预计在2021年4月之后开始显现,冲击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有鉴于此,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变化形势下,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找出具体应对之策,可为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降低外部风险提供有效参考。

一、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规模呈波动态势

近年来,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规模呈现起伏波动态势。就进出口贸易总额而言,中国海关资料显示,在2015年、2016年及2020年,因整体外需不振、经济下滑,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整体形势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每年汽车进出口贸易总额低于600亿美元;其他时间段内,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环境良好,进出口贸易总额均高于600亿美元(如图1)。就进出口数量而言,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资料,在2012-2020年的9年期间,中国汽车进出口数量呈现上下波动趋势。其中,2012-2014年,中国汽车大力进军中低端汽车市场,进出口数量持续稳定上升。2015-2016年,发达经济体回归快速增长、新兴经济体下滑,世界经济形式开始变得错综复杂。受此影响,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削减,进出口总量较2014年分别下降15.6%、21.8%。2017年中国汽车进出口总量快速提高,较2016年上涨22.3%。2018-2020年,伴随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国伊朗的政局动荡、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疫情等因素,中国汽车进出口总量持续下降,从2018年的227万辆降低到2020年的199万辆,下降12.3%。

(二)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多元

近些年,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结构较为多元。就中国汽车进口市场而言,海关公布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中国汽车进口市场已覆盖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进口目的国超过50个,并以日本、德国、美国、斯洛伐克、英国等制造业较强的发达国家为主,分别占38%、26%、14%、7%和6%。就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而言,中国汽车协会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国已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埃及、智利、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和墨西哥为排名前十出口目的国,各自出口占比分别为9.2%、7.5%、5.7%、5.3%、4.7%、4.0%、3.8%、3.7%、3.6%、3.3%。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汽车出口最主要的市场。据乘联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末期,中国汽车企业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量约占国内汽车出口份额的49%。可以知悉,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市场结构较为多元,已涵盖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三)进出口贸易类型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倾斜

近些年,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类型逐步转向新能源汽车。就进出口贸易数量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出口数量处于上升态势。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由11万辆上升至35万辆,平均以每年55%的增速快速增长,在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中表现惊艳。就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占比来看,近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持续攀升。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从12.6%上升到27.4%,以平均每年3.7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正逐渐代替燃油汽车,成为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中的中流砥柱。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对中国汽车进出口规模影响

2012-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6.3429变为1:6.1602,汇率单边上涨态势显著。就中国汽车进口而言,汇率上涨态势下购买力会得到提升,人们能够以较低价格购买进口汽车,对汽车进口贸易发展更为有利。受汇率上涨影响,中国汽车进口规模大幅度提升。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2012-2014年汇率长期处于单边上涨背景下,中国汽车进口额从475亿美元上涨到607亿美元,涨幅为27.8%;中国汽车进口数量从113万辆上升到143万辆,涨幅达26.5%。就中国汽车出口而言,在汇率上涨态势下,国外汽车购买方需要付出更多的外币购买中国出口汽车,导致中国汽车出口竞争力降低,直接表现为汽车出口量的下降。中国海关数据表明,2012-2014年,虽然中国汽车出口额大体维持在131亿美元,但是出口数量从102万辆下降到95万辆,下降6.8%。2015-2020年5月,汇率长期处于下跌态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1190变为7.1518。受汇率下跌影响,中国汽车进口规模大幅度缩减,出口规模快速提升。就中国汽车进口规模而言,在汇率下跌情形下,用人民币折算的进口汽车价格会随之提升。因此,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人民币购买进口汽车,购买进口汽车的意愿也会随之削减,致使中国汽车进口规模受到抑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受“811汇改”影响,2015-2017年期间,中国汽车进口规模呈上升趋势,进口额从447亿美元上升到506亿美元。2018-2019年期间,中国汽车进口额从507亿美元降低到484亿美元,下降4.5%;进口数量从114万辆下降到108万辆,下降5.3%。2020年截至5月份,中国汽车进口额132.8亿美元,同比下降32.7%;进口数量27.8万辆,同比下降36.8%。就中国汽车出口而言,当汇率下跌时,购买方只需使用相对较少的外币便可购买中国出口汽车,中国汽车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促进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提升。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统计,2017-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额从139亿美元上升到152亿美元,涨幅为9.4%;出口数量从106万辆上升到122万辆,涨幅达15.1%。2020年上半年,汇率处于下跌态势,对中国汽车出口有促进效应,但受疫情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并不显著。截至2020年5月,中国汽车出口额55.2亿美元,同比下降1.4%;出口数量37.7万辆,同比下降14.3%。

(二)对中国汽车进出口成本影响

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受技术限制,汽车核心零部件大部分来自国外进口。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会波及汽车核心零部件进口价格,影响中国汽车进出口成本。2014年,受汇率上涨影响,人民币购买力提升,中国进出口汽车能够以更低价格进口核心零部件。在此情形下,中国汽车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出口竞争力得以增强。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出口额达到131亿美元,同比增长4.8%。2020年1-5月,汇率快速下跌,从6.9794下跌为7.1518,下跌幅度达到2.5%。因此,人民币购买力大幅度下降,中国进出口汽车企业需要支付更多人民币进口核心零部件。伴随核心零部件进口价格的上升,中国汽车制造成本增加,部分中国汽车出口企业资金链受到影响,汽车产量大幅度下降,销量也随之降低。根据搜狐新闻网报道,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龙头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汇率下跌影响,汽车核心零部件进口成本大幅度提升。在此情况下,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出口数量仅为2.3万辆,同比下降41.6%。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上下浮动通过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出口价格进而波及汽车出口成本。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汽车进出口企业成本的影响来自营收层面,具体表现为毛利润变动。在汽车产销量不变、产品成本刚性前提下,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冲击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进而挤压进出口贸易市场。为了保障汽车进出口市场竞争力,中国汽车企业会采用调价方式保住市场份额,由此不得不承担成本及毛利润变化风险。据金融界网站报道,2020年5月,因汇率下跌,山东省某一汽车进口企业进口市场受到挤压。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该企业将汽车进口价格平均提高约350美元,汽车进口成本大幅提升,实际毛利润较4月下降1.8个百分点。

(三)对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汇兑损益影响

汇兑损益,也可称之为“汇兑差额”,是在外币业务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采用不同汇率产生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差异的一种结果。该结果为正表示汇兑收益,反之则表示为汇兑损益。对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汇兑损益影响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影响交易损益。在汇率下跌情境下,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若以外币计价开展具体交易,那么会在偿还或回收债权债务过程中,形成汇兑收益。例如,2020年3月2日,中国长城汽车与俄罗斯某一客户签订1笔48万美元的购销合同,采用赊销方式进行交易,锁定当期汇率6.9811。2020年6月4日,中国长城汽车以美元支付货款,锁定当期汇率7.1012,中国长城汽车获取汇兑收益40.94万人民币。可见,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中国汽车进出易损益产生直接影响,即汇率下跌会增加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汇兑收益。另一方面,影响兑换损益。当汇率上涨情况下,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发生以外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的业务会产生汇兑损失。根据凤凰新闻网报道称,2020年6月2日,浙江某汽车进口企业与泰国客户签订1笔购销合同。于2020年6月8日,该汽车进口企业收汇48万美元,锁定当期汇率7.0966。经过一段时间发展,2020年11月4日,该企业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来办理结汇业务,锁定当期汇率为6.6771,产生汇兑损失人民币20.14万元。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兑换损益,即汇率上涨为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带来汇兑损失。

三、应对之策

(一)利用“锁汇工具”稳定贸易规模

中国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所负责人白明表示,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应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积极规避汇率风险。从该专家观点来看,采用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稳”。首先,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应当树立“风险中性”观念,将工作重心放在企业主营的实体业务上,减少对汇率趋势判断的投机行为。其次,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可在“风险中性”观念基础上,利用风险逆转组合期权产品进行锁汇。由于风险逆转组合期权产品具有风险范围小、成本低的特点,所以中国汽车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时,可充分选择这类产品,以削弱汇率波动对汽车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利影响。并且,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可利用货币掉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具言之,企业可通过期初固定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期末根据期初约定汇率将人民币反兑成美元并偿还本金,由此稳定汽车进出口业务,深度规避进出口贸易结汇过程中受到汇率波动风险。

(二)采用多元化币种结算对冲成本损失

中国经济领域专家指出,基于人民币国际市场地位提升的大环境,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在选择结算币种时,可选择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方式,以欧元、日元等汇率较为稳定的币种作为辅助结算方式,可尽快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损失。具体而言,一方面,应着重倾向使用以人民币为主的结算方式。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再加上中国汽车产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供求增加,人民币在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选择结算币种时具备较高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可选择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方式,在降低汇率风险同时,也可对冲美元持续贬值造成的成本损失。另一方面,以多币种为辅助结算方式。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可以适当选择日元、欧元等较为稳定的币种作为结算货币,防止全球供给能力复苏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冲击,对冲未来人民币可能出现持续下跌带来的成本损失。

(三)优化汇率浮动范围与结汇时间节点降低企业汇兑损益

中银证券专业人士认为,中国外贸企业应在浮动汇率基础上,积极与贸易方签订汇率浮动条款,避免因汇率波动过大为企业带来较大汇兑损益。因此,为规避这一风险,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要基于成本保值理念,在企业自身财务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固定已有的债务成本。其一,制定合理的汇率浮动范围。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可主动与贸易方协商签订汇率浮动范围条款,规定汇率波动最大值和最小值,降低企业在收汇和结汇期间因汇率波动过大带来的汇兑损益。其二,制定合理的结汇时间节点。通常而言,中国汽车企业与他国贸易合作伙伴进行进出口贸易通常按照美元计价,进出口订单从报价到收款所经历的时间需要4-6个月。有鉴于此,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需要把握结汇时间节点,提前对已有合同和外汇债权债务进行梳理,在规定时间节点内依据汇率情况选择适当节点办理结汇业务,防止因人民币汇率波动而遭受较大汇兑损益风险。

(四)设立风险准备金为企业提供充足资金储备

一旦受到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影响,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很可能产生“资不抵债”问题。因此,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应联合金融机构,设立风险储备金,防止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现象。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方面,应当计提汇率风险准备金。企业需及时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形,在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单边上涨或下跌时,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类型与规模,适当计提汇率风险准备金,缩小汇率波动对企业资金造成的不利影响。金融机构方面,可以设置银团贷款。具体来说,如商业银行可在汽车进出口企业申请贷款时,划分该企业风险识别等级,核实外贸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并且在分析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时,金融机构应发挥自身汇率波动趋势分析优势,充分考虑该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随后,金融机构及时核对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运营风险等级,联合其他金融机构设置银团抵押贷款,为中国汽车进出口企业提供风险准备金,缓解企业因汇率波动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问题。

参考文献:

[1]高伟刚,盛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价格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6(9):73-85.

[2]搜狐.中国汽车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汽车进出口会受影响吗?[EB/OL].

[3]胡潇予.外汇掉期业务在外贸企业避险保值应用中的多面性[J].对外经贸实务,2017(12):60-63.

[4]陈琳,袁志刚,朱一帆.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J].金融研究,2020(3):21-38.

汇兑损益范文篇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的企业是否已经们心自问,一切都准备好了吗?进入WTO必将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如何在外币资金的取得、运用以及有效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外汇风险防范是外币资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外币资金管理不仅可以避免风险,还可以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质量。所以外币风险防范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占着重要位置。

实事上,外汇风险的产生与消失直接反映在会计的“汇兑损益”帐户中,同时也可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入或流出。汇兑损益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企业在木同经营情况下,汇兑损益对其实际影响也不同。我们将企业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产品出口型企业(产品出口率在70%以上),第二类企业为内销主导型,第三类企业为内外销比例各在50%左右。

1.第一类企业由于其产品大部分外销,外销的产品收入为外币。如果其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基本相当时,除出口收汇外币种类与外汇负债货币种类不同可能产生外汇风险外,外汇汇率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如果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之差相差悬殊时,则期未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进行调整。在汇兑收益时,企业的经营利润增加,并要承担支付所得税的义务从而产生现金流出;在汇兑损失时,经营利润减少,但可以为企业节约所得税的现金流出。总而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汇兑损失还是汇兑收益,并不能构成对企业的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企业出口收到的是外汇,偿还外币债务也是使用外汇,而不需要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再偿还债务。故企业承担的外汇风险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本位币与外币的市场汇率下跌时,将外币兑换成本位币时,将产生实质性的损失。

2.第二类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内销,外汇债务一般是由外汇设备投资、技术引进或是生产中的材料等是用外汇进口而形成的。这类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主要为人民币,而其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由于企业没有外汇收入或仅有少量的外汇收益,要支付外汇债务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再偿还债务。当债务外币汇率上升时,使用人民币的兑换成本也相应地增加;反之,兑换成本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月末对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进行汇率调整后的人民币余额,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的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了期求汇兑损益调整的必要性;同时,在外汇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3.第三类企业的产品内外销比例在50%左右,这类企业只要能把握好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基本平衡,不论市场的外汇汇率如何变动,企业始终保持较小汇兑损益调整,这样外汇风险也就变得很小。但这类企业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在外汇业务具体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二)

在众多涉外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如何避免或减小外汇风险已成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一管理过程就是通过对影响外汇汇率因素的分析和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避免外汇风险的目的。外汇风险可以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主要表现为:(l)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服务的进出口,在货物装运或服务提供后,而货款或服务费用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2)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所存在的风险;(3)待交割的远期外汇合同的一方,在该合同到期时,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化,交易的一方可能用较多或较少货币去换取另一种货币的风险。

会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的风险。会计风险受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所制约。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发生波动而引起涉外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经济风险是一种概率分析,是企业从整体上进行预测、规划和进行经济分析的一个具体过程。经济风险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预测能力,预测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该企业在融资、销售与生产方面的战略决策。

具有外汇风险的涉外企业可以结合每笔交易的特点与贸易实务条件,采取一定的方法防止外汇风险。

1.计价货币从优法。在出口贸易中应该选择硬币或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在进口贸易中应该选择软币或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以减少外汇收支可能发生的价值波动损失。

如果坚持上述原则会在货价上蒙受损失机可采取一半进出口货物的价值使用硬币,一半使用软币,这样买卖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在合同成交的金额较大时,也可采用两种以上的货币组合计价,但应坚持硬软货币各半的原则。这样在不同货币汇率急剧变动时,可相互缓冲抵消,使买卖双方都能避免外汇风险。

2.提前(拖延)收付法。在提前支付货款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债权人可以得到一笔一定金额的折扣。从这一意义上说,提前付出贷款相同于投资;提前收取货款类似于借款。根据对汇率波动情况预测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前结汇,可以减轻因汇率剧烈变化所受到的损失。

拖延收付是指进出口货币的推迟收取货款或推迟支付货款。尽管拖延收付与提前收付是反向操作方式,但目的都是为了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

3.平衡法。平衡法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创造一个与存在风险相同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时期的资金反方向流动。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际性公司取得每笔交易的应收应付外汇货币“完全平衡”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在金额较大时,公司与其领导下的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密切合作,对于一次性的外汇风险贸易仍可采用平衡法来抵消其风险。

4.利用保值措施,签订保值条款。外汇保值条款虽然都是以硬币保值,以软币支付,但有三种类型,可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使用:(l)计价用硬币,支付用软币。支付时按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的现行牌价进行支付,以保证收入不致减少。(2)计价和支付都用软币,但签定合同时明确该货币与另一硬币的比价,如支付时这一比价发生变化,则原货价按这一比价的变动幅度进行调整。(3)确定一个软币与硬币的“商定汇率”,如支付时软币与硬币的比价超过“商定汇率”一定幅度时,才对原货价进行调整。

5.选择好结算方式。一般而言,即期L/C结算方式,最符合安全及时收汇的原则;远期L/C结算方式,收汇安全有保障,但由于不能及时收款,故汇率发生波动的概率就高,从而削弱了收汇的安全性。至于托收结算方式,由于商业信用代替了银行信用,安全性大大减弱。D/A方式安全及时性最差,就是D/P方式,在贸易对手国家出口商品行情下跌,外汇管制加强的情况下,进口商往往不及时付款,收汇落空的风险也很大。所以,为达到安全及时收汇的目的,要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在了解对方资信的情况下,谨慎而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

6.利用外汇与借贷投资业务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即期合同法。所谓即期合同法,就是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公司与外汇银行签订购买或出售外汇的即期合同来消除外汇风险。例如日本X公司在二天内要支付一笔金额为200万美元的货款给美国出口商,该公司可直接与银行签订以日元购买200万美元的即期外汇买卖合同。二天后,银行交割给X公司的这笔美元即可用来支付给美国出口商。由于X公司以日元购进了美元,从而实现了资金的反向流动,消除了二天内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可能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