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1:00:07

红树林

红树林范文篇1

关键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宜林区

红树林为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据调查,全世界25%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带均有红树林生长,约有24科30属83种(包括真红树和半红树)。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省沿海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北界为福建省北部沿海的福鼎县,北纬27°02′。福建省红树林种类有15种(包括引进种类),其中5种为半红树林植物,在地域分布上,莆田原生红树林只有一种为秋茄[1-7]。

中国的红树林已属于濒危森林资源,因而林业和海洋主管部门已经在红树林较多的港湾建立部级和省级各5个,县市级8个自然保护区。从红树林资源日趋衰退和大量适宜种植红树林滩涂急待绿化的现状出发,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红树林造林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1995年以来莆田市天然及人工种植红树林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莆田市红树林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莆田沿岸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莆田市红树林现状

1.1莆田市天然红树林分布概况

莆田市海岸线长达343.6km,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使得出海口滩涂面积广阔,有淡水补充,适宜于红树林的生长,兴化湾曾经分布有大面积的成片红树林。莆田曾经有成片的红树林,但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使得莆田的红树林面积迅速下降。到2001年,莆田天然红树林面积只有2.3hm2,仅占福建省林地面积的0.4%。红树林的消失严重影响了莆田海岸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和滨海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外来物种(大米草)的入侵。因此,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2莆田市红树林人工种植区现状

目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区主要有以下几处:

(1)湄洲岛。栽种地点为北埭。2004年、2005年均栽种13.3hm2,红树林外沿有紫菜及海蛎养殖带。当地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较好,人为破坏很少,不过成活率不高,长势不良,栽种5年的秋茄仅1m多高,主要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可能与盐度较高有关)。

(2)秀屿区。栽种地点为山亭乡和东峤镇盐场附近(前沁村)。2004年、2005年均栽种了33.3~40.0hm2(资金来源:2003年是国债项目,2004年资金由国债、自行筹集和上级拨款组成)。由于影响排涝沟,影响水产养殖规划,部分村民未经审批擅自伐林围塘养殖,破坏严重。原栽种地东庄,因为LNG项目建设“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需要填海,现已基本不存在。

(3)仙游县。仙游由于海岸线较短,只有4~5km,所以栽种面积不大,均为秋茄林。栽种地点为枫亭的海安、海滨、辉煌和沧溪村。当地红树林保护较好、刚开始种植时,有破坏现象,经过宣传教育,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当地已形成海堤、养殖带、红树林和谐共存的局面。目前存在问题是由于要建“莆田滨海大道”,海安、海滨村的红树林将会受到部分破坏。在辉煌村,人们沿着海堤种植红树林,这里的红树林是整个枫亭长势最好的,全部为秋茄。靠海堤的秋茄林高约1.5~1.6m,最高的近3m,靠的秋茄仅40~50cm高。此外,这里已经有成片的大米草群落分布。

2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调查研究

2.1红树林生长应具备的条件

从世界范围看,红树林的生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适宜的温度。红树林多分布在最冷月气温高于20℃、季节温差不超过10℃的地区,但可分布于16℃的等温线或水温不超过24℃的范围。

(2)淤泥底质。尽管红树林可以在沙质、泥炭沼泽或珊瑚礁上生长,但绝大多数在泥质土壤上生活,即三角洲海岸、环礁和河口。红树林本身也可以影响底质组成,甚至加速珊瑚岛泥质的沉积。

(3)隐蔽的地形。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红树林植物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

(4)咸水。尽管红树植物并非专性适盐,但大多数在有盐的环境中生长得最好。

(5)潮间带。宽阔的潮间带给红树林植物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但实际上在无潮间带也有部分能生长。

(6)洋流。洋流对红树植物的传播和分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莆田市宜种红树种秋茄性质

秋茄属于红树科秋茄树属,别名永笔仔、茄行树、茄滕树、红浪。为小乔木或灌木,高2.0~6.5m,最高10m,具支柱根和板状根;树皮平滑,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椭圆形,具胎生现象[8]。

2.3莆田沿海海洋环境因子对秋茄生长的影响

(1)气温。莆田各地年均气温在15.5~20.7℃,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即东南沿海稍低于20℃;7月最热,平均气温是23~29℃,1月最冷,平均气温是7.2~11.9℃,年气温差一般在15.8~17.8℃,日较差6.2~8.8℃。秋茄是北半球最抗寒的红树植物种类,能适应较低的亚热带型温度,而在高温地带竞争不过更适应当地环境的木榄和海莲,其能生长在平均气温18.5℃、最冷月气温8.4℃、绝对最低温-4.1℃的地区。因此,莆田沿海地区从温度条件来说多是秋茄的宜林地,但不适宜于其他红树林树种生长[5,9]。

(2)盐度。莆田沿海海区盐度受不同水系消长、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总的表现为南高北低,山岸向外海增大,河口附近较低。沿岸海区表层盐度平均为26.7‰~31.7‰。实测最大盐度为35.6‰,最小盐度为4.25‰(河流入海口),平均在30‰左右,全区表层盐度多年平均变幅为5.5‰。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含盐量达4.6‰~27.8‰,秋茄在盐度为10‰~20‰的环境最适宜生长。因此,只有在有河流入海的海湾处适宜生长,其他海岸盐度过高,不适宜生长[10,11]。(3)土壤。莆田海岸土壤类型以红壤、赤红壤、滨海盐土、水稻土和滨海风沙土为主。其中红壤和赤红壤最多,其次为滨海盐土、水稻土。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有机质含量为3%~5%,当林地土壤淤泥沉积最大时,红树植物的生长量也达最大。在河口冲积平原或三角州上,土质由细粉粒和粘粒组成,含有大量由上游径流带来的有机质,最适合秋茄生长。从土壤类型看,秋茄在泥质土壤上生长最好,而在沙质或砾质的潮滩上生长不良。因此,枫亭港、东峤、三江口等河流入海处是最适合秋茄生长的地区[12-14]。

(4)潮汐动力。莆田沿海潮汐为太平洋潮波传入所引起的谐振潮,潮汐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周期性的淹浸和干露交替适合秋茄的生长。潮差平均在4m以上,这就为秋茄的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3,15]。

(5)地貌。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秋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在河流入海口及港湾处风浪较小,有益于秋茄幼苗固着生长。

2.4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

综合以上对影响秋茄生长的海洋环境因子的分析,结合GPS和GIS方法,参照1∶20100的莆田地理地图及卫星地图,做出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图(见图1)。

本文原文

从图中可看出,人工红树林宜林区主要分布在港湾和河流出海口,如三江口、枫亭港,这些地方由于出海口盐度较低、风浪不大、泥质土壤及广阔的滩涂面积,适宜秋茄生长。宜林种植区面积达68.5hm2。

3分析与讨论

由于红树林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只能生长在平均海平面(或稍上)与回归潮平均高高潮位(或大潮高潮位)之间的潮滩面,潮水浸淹频率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红树林退化、死亡或难以自然更新。由于修筑海堤与人工围垦时,为了多占地造陆,多围到中低潮带,使得原先适合红树林生长的中高潮带滩涂损失殆尽,目前的红树林造林多为中低潮带滩涂造林,人工造林恢复难度很大。如果仅围到中潮中带,就有较大滩涂作生态恢复使用,让自然拦淤红树林可以恢复[16]。对福建沿海各县市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红树林造林成功率不超过50%,许多地方甚至不到20%,全军覆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乏规划、未经宜林地可行性研究就盲目造林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滩涂高程过低外,还存在红树林生境破坏严重,基础研究滞后,尤其是缺乏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17,18]。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为莆田恢复红树林提供必须的技术准备。

此外,在莆田市恢复造林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秋茄扩大造林受阻。由于莆田围海造田、围滩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海岸资源破坏严重,在高盐水体环境条件下,可供秋茄迁地适生小环境已很难选择,继续扩大造林受阻。

(2)树种单一。树种单一制约了恢复重建红树林工作,单一树种不仅无法营造红树林原生生态环境,而且给秋茄树今后生长发育带来影响。

(3)新品种引种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4)围垦养殖和农民对红树林生态效益认识不足而造成的破坏,或挖土造成幼苗死亡。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村民的支持,加强管理,责任到位。此外,开展对群众特别是海岸沿线村民群众、养殖业主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红树林的良好氛围。

(5)海岸潮间带淤泥海滩是造林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如大风、波浪、潮汐动能、移动泥沙、漂浮垃圾、海洋动物等因素对于刚扎根的幼苗危害最大,种植以后需管理补种,对人力及资金要求大。因此只能加大资金的投入,红树林资源才能得到恢复和发展。

4参考文献

[1]林鹏,傅勤.中国红树林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林鹏,张宜辉,杨志伟.厦门海岸红树林的保护与生态恢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1-6.

[4]王文卿,赵萌莉,邓传远,等.福建沿岸地区红树林的种类与分布[J].台湾海峡,2000,19(4):534-540.

[5]陈桂株.红树林植物秋茄及其湿地系统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6]林鹏,林益明,林建辉.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J].海洋学报,1998,20(4):97-102.

[7]林鹏.中国东南部海岸红树林的类群及其分布[J].生态学报,1991,1(3):282-290.

[8]黄生.秋茄的区域性种群遗传结构[J].生物多样性,1994,2(2):68-75.

[9]杨盛昌,林鹏.潮滩红树植物抗低温适应的生态学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1)61-68.

[10]郑海雷,林鹏.红树植物白骨壤对盐度的某些生理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39-143.

[11]莫竹承,范航清,何斌源.海水盐度对两种红树植物胚轴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1(12):235-239.

[12]蓝福生,李瑞棠.广西海滩红树林与土壤的关系[J].广西植物,1998,14(1):54-59.

[13]杨萍如,何金海,刘腾辉.红树林及其土壤[J].自然资源学报,1987,2(1):32-37.

[14]张银龙,林鹏.九龙江河口秋茄林及白骨壤红树林土壤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14(32):325-330.

[15]张乔民,于红兵,陈欣树,等.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关系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3):258-265.

[16]郑德璋,李玫,郑松发,等.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3(1):11-15.

红树林范文篇2

关键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宜林区

红树林为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据调查,全世界25%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带均有红树林生长,约有24科30属83种(包括真红树和半红树)。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省沿海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北界为福建省北部沿海的福鼎县,北纬27°02′。福建省红树林种类有15种(包括引进种类),其中5种为半红树林植物,在地域分布上,莆田原生红树林只有一种为秋茄[1-7]。

中国的红树林已属于濒危森林资源,因而林业和海洋主管部门已经在红树林较多的港湾建立部级和省级各5个,县市级8个自然保护区。从红树林资源日趋衰退和大量适宜种植红树林滩涂急待绿化的现状出发,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红树林造林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1995年以来莆田市天然及人工种植红树林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莆田市红树林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莆田沿岸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莆田市红树林现状

1.1莆田市天然红树林分布概况

莆田市海岸线长达343.6km,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使得出海口滩涂面积广阔,有淡水补充,适宜于红树林的生长,兴化湾曾经分布有大面积的成片红树林。莆田曾经有成片的红树林,但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使得莆田的红树林面积迅速下降。到2001年,莆田天然红树林面积只有2.3hm2,仅占福建省林地面积的0.4%。红树林的消失严重影响了莆田海岸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和滨海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外来物种(大米草)的入侵。因此,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2莆田市红树林人工种植区现状

目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区主要有以下几处:

(1)湄洲岛。栽种地点为北埭。2004年、2005年均栽种13.3hm2,红树林外沿有紫菜及海蛎养殖带。当地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较好,人为破坏很少,不过成活率不高,长势不良,栽种5年的秋茄仅1m多高,主要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可能与盐度较高有关)。

(2)秀屿区。栽种地点为山亭乡和东峤镇盐场附近(前沁村)。2004年、2005年均栽种了33.3~40.0hm2(资金来源:2003年是国债项目,2004年资金由国债、自行筹集和上级拨款组成)。由于影响排涝沟,影响水产养殖规划,部分村民未经审批擅自伐林围塘养殖,破坏严重。原栽种地东庄,因为LNG项目建设“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需要填海,现已基本不存在。

(3)仙游县。仙游由于海岸线较短,只有4~5km,所以栽种面积不大,均为秋茄林。栽种地点为枫亭的海安、海滨、辉煌和沧溪村。当地红树林保护较好、刚开始种植时,有破坏现象,经过宣传教育,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当地已形成海堤、养殖带、红树林和谐共存的局面。目前存在问题是由于要建“莆田滨海大道”,海安、海滨村的红树林将会受到部分破坏。在辉煌村,人们沿着海堤种植红树林,这里的红树林是整个枫亭长势最好的,全部为秋茄。靠海堤的秋茄林高约1.5~1.6m,最高的近3m,靠的秋茄仅40~50cm高。此外,这里已经有成片的大米草群落分布。

2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调查研究

2.1红树林生长应具备的条件

从世界范围看,红树林的生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适宜的温度。红树林多分布在最冷月气温高于20℃、季节温差不超过10℃的地区,但可分布于16℃的等温线或水温不超过24℃的范围。

(2)淤泥底质。尽管红树林可以在沙质、泥炭沼泽或珊瑚礁上生长,但绝大多数在泥质土壤上生活,即三角洲海岸、环礁和河口。红树林本身也可以影响底质组成,甚至加速珊瑚岛泥质的沉积。

(3)隐蔽的地形。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红树林植物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

(4)咸水。尽管红树植物并非专性适盐,但大多数在有盐的环境中生长得最好。

(5)潮间带。宽阔的潮间带给红树林植物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但实际上在无潮间带也有部分能生长。

(6)洋流。洋流对红树植物的传播和分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莆田市宜种红树种秋茄性质

秋茄属于红树科秋茄树属,别名永笔仔、茄行树、茄滕树、红浪。为小乔木或灌木,高2.0~6.5m,最高10m,具支柱根和板状根;树皮平滑,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椭圆形,具胎生现象[8]。

2.3莆田沿海海洋环境因子对秋茄生长的影响

(1)气温。莆田各地年均气温在15.5~20.7℃,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即东南沿海稍低于20℃;7月最热,平均气温是23~29℃,1月最冷,平均气温是7.2~11.9℃,年气温差一般在15.8~17.8℃,日较差6.2~8.8℃。秋茄是北半球最抗寒的红树植物种类,能适应较低的亚热带型温度,而在高温地带竞争不过更适应当地环境的木榄和海莲,其能生长在平均气温18.5℃、最冷月气温8.4℃、绝对最低温-4.1℃的地区。因此,莆田沿海地区从温度条件来说多是秋茄的宜林地,但不适宜于其他红树林树种生长[5,9]。

(2)盐度。莆田沿海海区盐度受不同水系消长、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总的表现为南高北低,山岸向外海增大,河口附近较低。沿岸海区表层盐度平均为26.7‰~31.7‰。实测最大盐度为35.6‰,最小盐度为4.25‰(河流入海口),平均在30‰左右,全区表层盐度多年平均变幅为5.5‰。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含盐量达4.6‰~27.8‰,秋茄在盐度为10‰~20‰的环境最适宜生长。因此,只有在有河流入海的海湾处适宜生长,其他海岸盐度过高,不适宜生长[10,11]。(3)土壤。莆田海岸土壤类型以红壤、赤红壤、滨海盐土、水稻土和滨海风沙土为主。其中红壤和赤红壤最多,其次为滨海盐土、水稻土。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有机质含量为3%~5%,当林地土壤淤泥沉积最大时,红树植物的生长量也达最大。在河口冲积平原或三角州上,土质由细粉粒和粘粒组成,含有大量由上游径流带来的有机质,最适合秋茄生长。从土壤类型看,秋茄在泥质土壤上生长最好,而在沙质或砾质的潮滩上生长不良。因此,枫亭港、东峤、三江口等河流入海处是最适合秋茄生长的地区[12-14]。

(4)潮汐动力。莆田沿海潮汐为太平洋潮波传入所引起的谐振潮,潮汐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周期性的淹浸和干露交替适合秋茄的生长。潮差平均在4m以上,这就为秋茄的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3,15]。(5)地貌。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秋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在河流入海口及港湾处风浪较小,有益于秋茄幼苗固着生长。

2.4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

综合以上对影响秋茄生长的海洋环境因子的分析,结合GPS和GIS方法,参照1∶20100的莆田地理地图及卫星地图,做出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图(见图1)。

本文原文

从图中可看出,人工红树林宜林区主要分布在港湾和河流出海口,如三江口、枫亭港,这些地方由于出海口盐度较低、风浪不大、泥质土壤及广阔的滩涂面积,适宜秋茄生长。宜林种植区面积达68.5hm2。

3分析与讨论

由于红树林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只能生长在平均海平面(或稍上)与回归潮平均高高潮位(或大潮高潮位)之间的潮滩面,潮水浸淹频率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红树林退化、死亡或难以自然更新。由于修筑海堤与人工围垦时,为了多占地造陆,多围到中低潮带,使得原先适合红树林生长的中高潮带滩涂损失殆尽,目前的红树林造林多为中低潮带滩涂造林,人工造林恢复难度很大。如果仅围到中潮中带,就有较大滩涂作生态恢复使用,让自然拦淤红树林可以恢复[16]。对福建沿海各县市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红树林造林成功率不超过50%,许多地方甚至不到20%,全军覆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乏规划、未经宜林地可行性研究就盲目造林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滩涂高程过低外,还存在红树林生境破坏严重,基础研究滞后,尤其是缺乏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17,18]。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为莆田恢复红树林提供必须的技术准备。

此外,在莆田市恢复造林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秋茄扩大造林受阻。由于莆田围海造田、围滩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海岸资源破坏严重,在高盐水体环境条件下,可供秋茄迁地适生小环境已很难选择,继续扩大造林受阻。

(2)树种单一。树种单一制约了恢复重建红树林工作,单一树种不仅无法营造红树林原生生态环境,而且给秋茄树今后生长发育带来影响。

(3)新品种引种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4)围垦养殖和农民对红树林生态效益认识不足而造成的破坏,或挖土造成幼苗死亡。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村民的支持,加强管理,责任到位。此外,开展对群众特别是海岸沿线村民群众、养殖业主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红树林的良好氛围。

(5)海岸潮间带淤泥海滩是造林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如大风、波浪、潮汐动能、移动泥沙、漂浮垃圾、海洋动物等因素对于刚扎根的幼苗危害最大,种植以后需管理补种,对人力及资金要求大。因此只能加大资金的投入,红树林资源才能得到恢复和发展。

4参考文献

[1]林鹏,傅勤.中国红树林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林鹏,张宜辉,杨志伟.厦门海岸红树林的保护与生态恢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1-6.

[4]王文卿,赵萌莉,邓传远,等.福建沿岸地区红树林的种类与分布[J].台湾海峡,2000,19(4):534-540.

[5]陈桂株.红树林植物秋茄及其湿地系统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6]林鹏,林益明,林建辉.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J].海洋学报,1998,20(4):97-102.

[7]林鹏.中国东南部海岸红树林的类群及其分布[J].生态学报,1991,1(3):282-290.

[8]黄生.秋茄的区域性种群遗传结构[J].生物多样性,1994,2(2):68-75.

[9]杨盛昌,林鹏.潮滩红树植物抗低温适应的生态学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1)61-68.

[10]郑海雷,林鹏.红树植物白骨壤对盐度的某些生理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39-143.

[11]莫竹承,范航清,何斌源.海水盐度对两种红树植物胚轴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1(12):235-239.

[12]蓝福生,李瑞棠.广西海滩红树林与土壤的关系[J].广西植物,1998,14(1):54-59.

[13]杨萍如,何金海,刘腾辉.红树林及其土壤[J].自然资源学报,1987,2(1):32-37.

[14]张银龙,林鹏.九龙江河口秋茄林及白骨壤红树林土壤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14(32):325-330.

[15]张乔民,于红兵,陈欣树,等.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关系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3):258-265.

[16]郑德璋,李玫,郑松发,等.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3(1):11-15.

红树林范文篇3

红树林这种防灾减灾效益已被国内外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所证实:

2003年7月24日,台风“尹布都”横扫了广东省台山市,冲垮堤围、围坝,海水淹没村庄,损失700多亿元。台风过后,广东省台山市林业局人员现场调查发现,红树林具有强大的抵御风浪、保护堤坝的功能,其中有4650m的堤坝,由于其前有红树林而均安然无恙,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堤坝则大部分被冲毁。

1996年9月9日,15号台风正面袭击广西北海,停泊在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林内林外的渔船命运迥异:林外裸滩的40余艘渔船在狂风巨浪中顷刻翻沉,22人遇难,而在林内潮沟的350多艘渔船因为有了红树林的屏障而安然无恙。

1986年7月21日第9号强台风暴潮袭击广西钦州沿海地区,229.4km的海堤,绝大部分崩缺或受损.据钦州市调查组调查的25个崩缺口堤段中,23个是由于堤外没有生长红树林而崩缺,而在同一条堤上缺口旁的堤段前,凡有红树林生长较密、且较好的地段,堤围均安然无损。

1985年9月22日强台风袭击广东省雷州半岛,遂溪县团结围堤全线崩溃,相邻的斗伦堤因有约100m宽红树林保护而完好无损。

1959年8月23日厦门地区遭受12级台风袭击,滨海农田堤岸冲毁严重,唯有龙海县角尾公社寮东村8m高红树林保护下的堤岸安然无恙。

广东省廉江市高桥镇红寨围,1947年就围起来的400多hm2农田,这个围外面有400多hm2红树林保护,60多年来,这条围堤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恶浪袭击,现仍完好无损。

2004年底的东南亚海啸后,中山大学的葛学军和施苏华教授等人对泰国和斯里兰卡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红树林对于减缓和阻止海浪冲击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均为红树林受人为干扰破坏最严重、林相残破,或没有红树林生长的海岸地区。他们考察的泰国Ranong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它相距仅70km、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

红树林范文篇4

关键词:红树林建设;生态防护带;人工造林;生态恢复;宝安区

宝安区红树林建设范围涵盖深圳市西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部、宝安中心区双界河河口南部与茅洲河河口北部,是“两纵三横”建设规划中西部活力海岸带与深圳滨海公共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沿海红树林生态防护林带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构建生态保护示范窗口,更好地巩固深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

1宝安区红树林建设规划思路与建设内容分析

1.1规划思路。通过针对宝安区现有红树林湿地资源与宜林滩涂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拟在规划期内采用人工造林措施建设面积为473.87hm2的红树林,补植套种红树林面积57.41hm2,并建设海上田园、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前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茅洲河河口红树林湿地公园等红树林主题公园,计划将于2025年在宝安区内形成组成合理、结构优化、景观优美、功能稳定的红树林生物群落,构建沿海红树林生态屏障。在具体建设思路设计上,主要结合宝安区西部沿海岸线规划情况与现有红树林地、海岸滩涂资源,以建设特色滨海公共岸线作为规划目标,构建“一带、三区、多点”的红树林安全格局。其中“一带”是指广深沿江高速海岸线红树林防护带,“三区”包含空港新城红树林恢复区、西湾红树林景观提升区与宝安中心大铲湾红树林景观建设区,“多点”则涵盖四大红树林主题公园、双界河河口、机场外排洪渠等建设节点。1.2建设内容。1.2.1红树林保护工程。1)建设四大红树林主题湿地公园,其中海上田园建设内容包含修缮现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红树林观赏栈道,丰富现有生态文明展览栏、普及红树林生态文化;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集中在园建工程方面,未来将逐步完善公园内部的景观区、观鸟屋等基础设施,丰富红树林文化宣传教育设施;前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主要针对园内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计划修建架高的木栈道系统、完善各项解说设施,以此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茅洲河河口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木质观赏平台、红树林监测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满足公园后续运营需求。2)以四大红树林主题湿地公园为核心建设自然学校,完善教室基础设施、组建志愿者团队,向市民普及生态文明知识。3)完善红树林管护工作,包括建立红树林保护小区、落实责任制与考核机制,完善各级河长制,并探索红树林保护管理与效益补偿制度。4)大力宣传湿地文化,包括组织开展环保活动日教育活动、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完善宝安红树林生态标识系统建设等。1.2.2红树林恢复工程。受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深圳市部分天然红树林已逐步萎缩、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需科学采取人工调控手段帮助红树林湿地恢复其生态功能、提升红树群落结构的复杂性[1]。一方面,采用人工造林技术措施建设沿江高速红树林防护带、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机场外排洪渠区域。另一方面,针对四大红树林主题湿地公园、福永收费站南侧河道、机场外排洪渠北岸、双界河河口等区域,宜选取适宜红树林树种开展补植套种工程,系统优化红树林结构群落。

2工程技术措施探讨

2.1造林树种选择。红树林适合生长于潮间带,依据不同立地类型与潮间带位置可划分出前缘浪击区、内湾区、河流区,其中前缘浪击区适宜选取白骨壤、秋茄、红海榄等树种类型,内湾区宜选择桐花树等外来树种种植,木榄、秋茄等树种则在河流区生长最为繁茂。同时,可依据不同海岸带的地貌与小地形进行潮间带的划分,例如低潮带适合生长白骨壤、桐花树等树种,中潮带适宜种植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等树种,高潮带适宜种植木榄、海漆类红树植物与海芒果、银叶树等半红树植物。2.2红树林种植恢复技术。2.2.1生境与生物恢复技术。由于潮间带为红树林的适宜生长环境,因此需基于红树植物生物学要求进行就地开沟起垄,将滩面进行加高处理,并预留闸门附近的水道,保障潮水自由进退。考虑到部分鱼塘的水体盐度较高,可选取速生、耐盐的拉关木等红树林乔木树种作为造林树种,基于广东省《红树林造林技术规程》(DB44/T284-2005)选用营养袋苗,确保苗木经由耐盐锻炼后出圃,并且将造林时间设置在每年3-8月期间,将林带的株行距设为1m×1m,在种植前选用呋喃丹药液向苗木进行喷洒,待2-3a后即可实现红树林郁闭、起到生态防护功能。2.2.2潮间带红树林种植恢复技术。通常海水pH值、土壤盐度、滩涂种植面积等因素均会影响到红树林生长质量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对此需结合潮间带红树群落演替规律,选用速生先锋树种种植在潮间带的内带处,借此提升红树植物的成活率;选取乡土树种种植在中带处,便于营造红树林生态系统;采用半红树品种种植在外带处,用于发挥景观欣赏价值[2]。同时,应结合场地条件特征进行生态修复技术的利用,在河道建设上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驳岸,经由改造处理后营造内湖或生态岛,围绕现已破坏岸线范围内构建湿地系统,确保实现种植恢复目标。2.2.3营造多种鸟类栖息地。为营造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需综合考量水深、植被、地形、人为干扰等因素,为常见鸟类规划适宜的栖息环境。以大白鹭为代表的涉禽类鹭科鸟类为例,在水体条件设置上,应确保湿地范围内的水质洁净、浅水区比例较高,沉水、挺水植物覆盖率处于40%~60%范围内,浅水区鱼类丰富、非淤泥基底,且繁殖地周边水深高于80cm;在植被条件设计上,应保障岛屿范围内高于1m的植被覆盖率达60%以内,陆地植物高于7m,水域植物高于4m,筑巢地与水体距离不超过250m;在人为干扰因素方面,应保障筑巢地、园路与居民区距离至少为500m,在鸟类取食期间与5-7月繁殖期无人为因素干扰。2.3造林后维护与管理技术措施。在造林后一段时间内需采取1-2a或3-5a的封滩保育措施,严禁人员、船只进入以及从事各项捕捞活动,定期组织专人观察红树幼苗与植物生长情况,清理造林地范围内的垃圾、海藻等杂物,并将倒伏幼苗扶正,利用海泥填平坑洞,针对生长不良幼苗进行再次深植处理。同时,针对缺损的红树幼苗或成活率低于70%的幼树进行适当补植,例如无瓣海桑的初植密度应为9株/㎡、秋茄为24株/m2、木榄为36株/m2,并结合幼苗生长情况适当扩宽种植带、增加种植数量,保障苗木出圃时根系粗壮、种植时插植深牢,提高苗木的抗倒伏性与成活率,更好地提升红树林种植质量。此外,还需密切关注对红树林生长存在威胁的生物,包含螃蟹、藤壶等,采用涂抹药剂或人工清除方法防止对红树林幼树、幼苗造成伤害,并严格限制过度下海捕捞作业行为的发生,保障为鸟类提供充足生存空间与食物来源,防范鸟类啄食红树林幼树叶片。

3结语

红树林建设规划与保护工作对于深圳市宝安区生态建设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此还需密切结合宝安区现有红树林资源分布情况与滨海城市建设目标,综合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红树林种植恢复技术、生态景观型护岸设计方法等工程技术措施,完成对该片区红树林湿地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涛,丑庆川,何诗雨,等.深圳湾红树林结构调控及自然恢复状况[J].生态学杂志,2016(35):1496.

红树林范文篇5

今年,X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00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2005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政府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从中我不仅感受到村民纯朴、好客的真性情,更领略到了乡村自然优美的景色。

“远看山水美,近看脏乱差”,这就是以往人们对海南传统农村的看法。而如今,人们对海南农村的想法已改观,这得益于乡村生态的建设。但是,在乡村生态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我提出一些建议:

一提高村民对环保资源重要性的意识,加强对红树林、动物、生物的保护,促进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

红树林范文篇6

一、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继续开展打击乱砍滥伐、占用林地、毁林建房、非法乱捕滥猎、经营贩卖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行动。严格落实禁止在25度以上坡地及山体种植经济作物规定,确保森林生态“红线”内天然林安全。严格执行新颁布的《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规定,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的运行机制,在确保重点公益林和“红线”内天然林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理顺明确行政区划调整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权属关系,充分发挥区农林局作用。

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全年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推进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二期建设(8个前端);争取市政府对我市防火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工程的建设;营造16公里长,20米宽的防火林带。

三是实施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恢复并改善红树林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在河、青梅港、铁炉港人工补植红树林1000亩(其中包括建设红树林苗圃基地100亩);编制河、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总体规划。开展椰心叶甲防治、椰子织蛾防治和开展槟榔黄化病综合防控。加强古树名木管护。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核查,养护管理。

二、继续开展“绿化宝岛”、退果还林工程,着力提升造林绿化质量

一是继续开展“绿化宝岛”工程。对2011-2015年绿化宝岛造林59679亩苗木进行抚育补植。二是继续实施退果还林、还草工程。推广生态果林种植模式,今年完成退果还林、还草8000亩。三是实施废弃矿山修复工程。对抱坡岭1#、3#、5#共66881.1㎡的山体和亚龙湾A1、A2共26174.51㎡的山体进行管护,对抱坡岭废弃石灰岩矿山70104㎡治理恢复项目和半岭温泉度假区周边受损山体70801㎡生态植被恢复项目进行治理恢复。

三、扩大森林生态补偿范围,让生态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

按《生态效益补偿财政补贴暂行办法》,继续在对育才抱安村、那会村、青法村及天涯区扎南村等4个村委会实施生态补偿的基础上,将育才生态区雅亮村委会生态补偿范围,受益农民将达5400人。

四、继续扶持花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一是积极推进兰花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二是对柏盈兰花基地和玫瑰谷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总结和推广。三是扶持花卉产业的发展。推进花卉产业发展资金安排使用,做好第十届兰博会筹办工作。

五、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

一是加强临春岭森林公园管理,做好临春岭森林公园管理的招标工作和公园续建的规划设计。二是推进《市热带森林旅游发展规划》的报批工作。完成大竹岭森林公园规划修改工作,完善落实大竹岭森林公园环评报告书报批工作,加快大竹岭森林公园开发经营权的招标程序,协调相关职责部门完成公园建设的相关审批工作,按照公园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公园的建设。三是完成抱坡岭城郊森林公园总规、可研、环评、评估等编制工作。

六、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切实强化科技兴林

实施《河沿岸红树林引种栽培及示范研究》项目和《特色经济林诺丽(NONI)示范基地建设》等培育珍稀树种项目。开展《热带珍稀树种树木园建设》技术推广项目。

七、深化林业改革,不断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按照省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方案,结合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健全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做好林业不动产登记,发展林农合作组织,拓宽林农投融资渠道,规范林权流转。做好省国有林场改革衔接工作,推进市国有林场改革。

八、落实廉政责任,促进队伍建设

红树林范文篇7

今年2月份“两会”召开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提案办理的重要性,结合我局职能,把提案办理作为推动我市林业各项工作的动力,融入到局的中心工作中,切实做到领导亲抓、上下联动、注重协调,既提高了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又进一步促进了林业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得到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4年度,我局承办政协提案4件,其中主办、会办各2件,已经解决的2件,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准备解决的2件。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提案办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政协提案办理中,我们认识到,政协提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各界的呼声,既是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林业工作的重要表现,也是林业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切实做到执政为民的需要。“两会”召开后,我局按照市府办的要求,及时通过市政府建设提案在线系统下载签收了承办件,尽管提案办理数量不多,我局党组还是高度重视,从求真务实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提案的客观性质,结合我市林业的实际,对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一是实行领导责任制。曾庆强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与市政府签订了建议提案办理责任书,对办理工作负总责,对每件建议提案从办理措施、落实效果到文字答复总把关;各分管副局长按分管范围,领衔对口科室具体办理,从而在领导机制上保证了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召开办理专题会议。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先由法制科进行分类处理后,拟出分办意见,由局班子会议讨论确定可以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提案。在会上还组织分办科室负责人和经办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规定,就办理质量、时限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布置,做到交办到人、责任到人,使提案分办工作及时准确地落实到位,确保科室之间不因相互推诿、敷衍答复而影响效率质量。三是实行分级负责制。明确法制科是提案办理的主体科室,负责督办、协调、配合、落实有关的具体承办工作,同时把好政策关、格式关、质量关、文字关。林政科、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森林防疫站是提案办理的分办科室,由科室负责人和素质较强的工作人员承担具体办理工作,使全局的提案办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组织网络。 二、上下联动,抓好提案办理工作的督查督办。 对今年承办的政协提案,我局在往年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一把手到分管领导亲自督查督办,对每件建议提案从审阅、交办、调查、协调、答复、走访反馈等环节抓好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对一些牵涉到其他兄弟单位的提案,我局也积极主动地与他们协作办理,力求将提案全面落实。通过上下联动,集中力量,拿出具体方案,解决具体问题。 如在办理□□委员《关于我市沿海湿地建设保护的建议》(提案号20040001)时,我局党组把该提案的办理作为促进我市林业发展的一大契机,加大办理力度。我市沿海湿地建设保护对象主要是□□、AA两地沿海的红树林。因此,我们在编制湿地保护“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时,积极争取将□□红树林建设列入全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湿地恢复工程,将□□红树林湿地监测工程列入广东省湿地资源监测点。今年4月23日和8月12日,□□□局长亲自带领局班子成员和各县(市、区)林业局局长到□□□红树林现场办公,认真检查塘坝爆破清障准备工作和红树林造林的情况,分析研究红树林树种选择、种植管护等具体工作,要求市、县林业部门要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全力加快保护区建设。为争取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投入,我们在编制2005年市级财政预算林业项目中,申报了全市自然保护区建设补助经费,其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建设项目之一。 三、加强协调,确保提案办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为确保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办理提案过程中我们遵循“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态度诚恳”的原则,继续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委员保持联系,详细了解提案的有关情况。在提案正式答复前,虚心听取委员们对我们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委员的意愿,积极主动争取他们共同配合解决问题,让他们参与办理,共商办理,提高办理水平。通过这些方式使承办人员与政协委员有了直接的接触,一方面使委员们更全面、更深入了解我市林业工作,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们对政协提案内容的理解,使承办人员更能理解委员们的愿望和意图,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对于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也耐心向委员解释好目前的困难,争取委员们的谅解。如在办理□□工作组《关于尽快改变林业责权管理体制,切实保护我市林业资源的建议》(提案号20040002)的过程中,由于该提案的解决,受到我国林业政策和实际情况的限制,办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局承办科室多次与□□工作组联系,耐心解释《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我市林业发展的现状,认真听取其办理意见,争取理解,最后将该提案列为计划准备解决范畴。 今年我局办理政协提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提案列入正在解决或计划准备解决范畴,主要是受到资金缺乏或现行政策所限。今后我局将切实履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着重解决一些民生关注的林业问题,求真实务,把工作做在前,让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满意。

红树林范文篇8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提案办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政协提案办理中,我们认识到,政协提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各界的呼声,既是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林业工作的重要表现,也是林业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切实做到执政为民的需要。“两会”召开后,我局按照市府办的要求,及时通过市政府建设提案在线系统下载签收了承办件,尽管提案办理数量不多,我局党组还是高度重视,从求真务实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提案的客观性质,结合我市林业的实际,对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一是实行领导责任制。曾庆强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与市政府签订了建议提案办理责任书,对办理工作负总责,对每件建议提案从办理措施、落实效果到文字答复总把关;各分管副局长按分管范围,领衔对口科室具体办理,从而在领导机制上保证了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召开办理专题会议。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先由法制科进行分类处理后,拟出分办意见,由局班子会议讨论确定可以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提案。在会上还组织分办科室负责人和经办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规定,就办理质量、时限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布置,做到交办到人、责任到人,使提案分办工作及时准确地落实到位,确保科室之间不因相互推诿、敷衍答复而影响效率质量。三是实行分级负责制。明确法制科是提案办理的主体科室,负责督办、协调、配合、落实有关的具体承办工作,同时把好政策关、格式关、质量关、文字关。林政科、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森林防疫站是提案办理的分办科室,由科室负责人和素质较强的工作人员承担具体办理工作,使全局的提案办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组织网络。

二、上下联动,抓好提案办理工作的督查督办。

对今年承办的政协提案,我局在往年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一把手到分管领导亲自督查督办,对每件建议提案从审阅、交办、调查、协调、答复、走访反馈等环节抓好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对一些牵涉到其他兄弟单位的提案,我局也积极主动地与他们协作办理,力求将提案全面落实。通过上下联动,集中力量,拿出具体方案,解决具体问题。

如在办理□□委员《关于我市沿海湿地建设保护的建议》(提案号)时,我局党组把该提案的办理作为促进我市林业发展的一大契机,加大办理力度。我市沿海湿地建设保护对象主要是□□、两地沿海的红树林。因此,我们在编制湿地保护“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时,积极争取将□□红树林建设列入全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湿地恢复工程,将□□红树林湿地监测工程列入广东省湿地资源监测点。今年月日和月日,□□□局长亲自带领局班子成员和各县(市、区)林业局局长到□□□红树林现场办公,认真检查塘坝爆破清障准备工作和红树林造林的情况,分析研究红树林树种选择、种植管护等具体工作,要求市、县林业部门要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全力加快保护区建设。为争取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投入,我们在编制××年市级财政预算林业项目中,申报了全市自然保护区建设补助经费,其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建设项目之一。

三、加强协调,确保提案办理工作的效率质量。

红树林范文篇9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同时,我国沿海又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一直面临着海啸的威胁和风暴潮的危害。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1934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夜发生在广西钦州的台风海啸,浪高6米多,康熙岭镇团和村房屋全部倒塌,死亡450多人。我国的风暴潮更是频繁发生,从1949年—20*年的历史资料看,平均每年有6.9次台风登陆,每隔3年—4年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1990年—1999年的10年期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近几年每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100亿元,呈现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尽快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这个方面,林业大有作为,承担着重要使命,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功能和作用,是正确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前提。那么,什么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它的功能和作用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但是,那些简单地把沿海防护林体系看做一条绿化带、一条防护林带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我认为,正确认识和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从它的主体组成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等五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综合体”。从它的建设内容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和荒山绿化等,加上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从它的功能和作用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国土、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从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教训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防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去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灾难,举世震惊,短短数小时内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发人深省。这场灾难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关于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广泛讨论。起初,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地震预报、海啸预警、海防设施建设等工程措施上,但随着对这次海啸教训的深入探寻,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以及它们的好坏,对降低海啸的破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国拉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它相距仅70公里、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是海啸的重灾区,而其中的瑟纳尔索普等4个村子,由于海边有茂密的红树林,400多个家庭安然无恙。灾区中8块国际重要湿地反馈的信息表明,海啸的能量经过湿地中红树林、珊瑚礁等的消耗后,进入村庄的海水只是缓缓上涨,随后徐徐退却,这与瞬间席卷无数村庄的凶猛海啸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例子,在我国过去发生的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也很多。这些实例告诉我们,虽然人类对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难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办法,来减轻甚至抵消这些灾害的破坏力。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密集,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20*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GDP总量高达9.45万亿元,占全国的69.3%,在这里还分布有100多个中心城市和630多个港口。但是,我国沿海地区处在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地带,海陆之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很高,一直是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1994年8月,在浙江瑞安市登陆的9417号台风,造成1216人死亡,倒塌房屋10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元。海南省在过去15年中,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2700多万人受灾,71万多间民房被损毁,农作物受灾面积220多万公顷。广东在过去5年中,由于榴莲、尤特、玉兔等台风登陆,对141个县1769个乡镇造成很大破坏,受灾人口超过3000万。另外,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吃穿住用等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良好生态的需求、对优美环境的向往也越来越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从加快区域林业发展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沿海地区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林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这也是中央林业决定所确定的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具有较好的林业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还要有民众的生态意识为基础。就全国而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科教文化进步、人才资源丰富,并且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些都是其它地区难以相比的,为沿海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新时期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工程,更是带动沿海地区林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针对沿海不同地区的实际和特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发展林业产业,这是沿海地区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也是沿海地区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从扩大改革开放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状况、美化人居条件、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促进对外交流和扩大开放。特别是通过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把广东的红树林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红树林连接成带,对维护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繁荣和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沿海地区的绿色屏障,是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中坚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对照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的要求,切实看到沿海防护林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准确把握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国家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沿海地区林业建设的力度,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据统计,过去10多年来,沿海地区累计造林38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已由24.9%提高到35.5%,增加了10.6个百分点。新造或更新海岸基干林带7884公里,使海岸基干林带总长达到17000公里,初步实现了合拢。基本形成了以村屯和城镇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为“面”,这样点线面相结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框架。

二是加强了湿地和红树林保护,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近年来,沿海各地认真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条例和办法,滨海湿地保护力度明显加强。截至20*年底,沿海地区共有国际重要湿地7块,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9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43万公顷,同时建立了多处湿地公园,黄河三角洲、双台河口等部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一大批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回升,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三是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增强了沿海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10多年来,沿海地区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力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08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下降25%。沿海地区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一些地区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已经得到基本控制。营造农田防护林2.2万公顷,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50万公顷,控制率达80%以上,有效地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稳产增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了沿海地区人居环境。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区域绿化美化,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极大地改善了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不少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城市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基本建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生活环境。特别是很多滨海城市已经成为林带纵横、绿树成荫、人居适宜、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提升了我国城市的建设水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沿海防护林的定位不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沿海防护林工程启动之初,由于受到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把目标主要定位在绿化海疆、防风固沙之上。在编制工程规划时,主要突出了海岸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建设和荒山绿化,而忽视了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红树林的保护发展和城乡绿化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在工程规划执行中,一些地方更是把沿海防护林简化为基干林带的建设。没有真正形成从滩涂红树林、滨海湿地到海岸基干林带、城乡防护林网、荒山绿化,这样一个多个层次、相互衔接的复合型防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沿海防护林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作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沿海防护林的总量不足,难以承担抵御海啸和特大风暴潮的重任。从森林资源情况看,沿海防护林工程范围内221个县的森林覆盖率为35%,虽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多百分点,但与沿海地区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相比,与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要求相比,应该说算不上高水平。特别是在11个沿海省区市中,有6个省份的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低于本省平均水平,应该说沿海防护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看,还没有实现完全合拢,特别是在一些泥质海岸的盐碱涝洼地和沙质海岸的风沙频发地,基干林带还是空白。全国约有3800公里的海岸线需要营造基干林带,约有5200公里基干林带需要更新改造。

(三)沿海防护林的质量不好,难以很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一方面,我国沿海防护林普遍存在着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的问题,很多海岸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网,都是单一树种的纯林,没有形成多树种、多林种的林分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致使防护功能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沿海防护林大多营造时间较早,很多都已经退化老化,病虫害危害严重,加之经过多年的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林木受损严重,疏林残林较多,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缺口断带,致使防护功能后天受损。另外,海岸基干林带普遍宽度不够,大多数不到100米;农田林网不够完善,整体控制率只有80%;城乡绿化,特别是护村片林零碎不齐。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沿海防护林的功能和作用。

(四)沿海防护林的人为破坏较严重。沿海防护林处在经济活动频繁的海岸地带,极容易遭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内毁林采沙挖矿,围滩养鱼养虾,砍伐红树林搞经济开发,甚至出现了毁掉基干林带来修建堤防工程的情况,造成湿地、林地的大量流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较突出。据统计,我国原有红树林6万多公顷,经过上世纪60年代的围海造田、80年代的围海养殖、90年代的开发建设,目前仅剩下2万多公顷。另外,随着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国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后,很多地方把建设用地转向了林地和湿地,这对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五)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投入严重不够。沿海防护林属于生态公益林,各级政府是建设和投入的主体,但实际投入严重不够。在1991—2000年沿海防护林一期工程的10年中,中央共投入资金2.7亿元,平均每亩补助5.58元;在2001—20*年二期工程的4年中,共完成中央投资5.1亿元,平均每亩投入59.18元。从目前情况来看,沿海防护林经过10多年的建设,剩下的都是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地方,特别是盐碱地区、石质山区和红树林发展,需要的投入更高,一般每亩造林费用都在五六百元,目前的投入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另外,沿海防护林的管理和保护资金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沿海防护林建设成果的巩固。

(六)沿海防护林的法律保障和科技支撑滞后。一方面,沿海防护林建设缺乏可操作性的专项法律法规。原林业部颁布的《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对保护和建设基干林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涉及的内容较窄,权威性不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沿海防护林建设用地、规范滩涂种植养殖、制止毁林采沙挖矿、遏制无序开发等,都缺乏法律支持,严重影响了沿海防护林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沿海防护林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如低效防护林改造、红树林引种驯化、困难立地造林、重大病虫害防治、高效防护林体系配置、滨海湿地恢复技术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防护林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发挥。

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的是林业基本矛盾的逐步显露,有的是多年未突破的老问题,有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一定要本着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为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三、理清思路,研究对策,努力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在今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我们通过对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调查、全国荒漠化监测、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等四大调查监测结果的深入分析,并经过专家学者的科学论证和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做出了我国生态建设已经从“治理小于破坏阶段”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判断。这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最大现实,是我们做好下一步林业工作的基本依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充分把握相持阶段林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精神,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形成以生态建设为主线、重点工程和社会造林为载体、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林业建设新态势,努力推进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总的想法,要按照统筹区域林业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林业的现状和影响发展的因素,对林业生产力布局做进一步的优化配置,具体地讲,就是要在全国形成“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林业发展基本格局。“东扩”,就是在沿海地区和东部、中部平原,大力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防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的危害。不断提高平原绿化的水平,建立高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适度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积极促进林业向农区、城区和下游产业延伸,扩展林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西治”,就是在三北、西南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大力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切实加大对风沙源区、大江大河源区和高寒地区的生态治理,尽快增加林草植被,改善生态面貌。“南用”,就是在南方集体林区,在积极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域和机制的优势,加速推进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等商品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纸林板一体化、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林业产业,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北休”,就是在东北林区,充分利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契机,加强天然林保育,改革国有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纵深发展,让林区继续得到休养生息,尽快恢复森林资源。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东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东扩”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东部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的进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一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增强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基干林带建设、红树林发展、滨海湿地保护、城乡绿化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扩大规模,拓展内涵,提高质量,完善功能,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我国海疆绿色屏障。为此,当前和今后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要切实从以下六个方面求突破、见实效。

(一)调整目标定位,确保体系建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建设目标上,要向“高度”拓展。把沿海防护林定位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上,实现从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应对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为重点的综合防护功能的扩展。在建设内容上,要向“广度”拓展。将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沿海区域造林绿化统筹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之中,实现从结构相对单一的防护林体系,向以基干林带为主导,滨海湿地、滩涂红树林、城镇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等有机配合的多层次结构防护林体系的扩展。在建设档次上,要向“美度”拓展。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农田、道路、矿区、居民区绿化美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沿海防护林建设成为我国万里海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实现从营造防护林向绿化美化城乡、改善人居环境的扩展。今年是规划年,要抓住国家制定“十一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良好机遇,对已经编制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把上述理念体现在沿海防护林发展规划中,切实增强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沿海各省区市也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抓紧编制或修订本地区的沿海防护林建设规划。

(二)突出建设重点,促进体系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一要突出基干林带的建设。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一方面,要加快断带缺口地方的造林步伐,尽快实现基干林带的真正合拢;另一方面,要通过增加宽度、增加树种、优化结构,以及对残次林的更新改造,全面提升基干林带的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二要突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红树林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生态性质,有“海上森林”的美誉,在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保护海岸堤坝、保持沿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把红树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在规划中占据位置,在工作中切实加强。三要突出滨海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滨海湿地不仅是沿海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之地,而且对减弱风暴潮等危害有重要作用。要抢救性地将滨海重要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加大投入,加强保护。四要突出城乡绿化美化。城乡绿化美化是沿海防护林体系提高档次、增添人文内涵的重要载体,要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要求,把森林引进城市,把农村建成花园,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促进东部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

(三)完善政策机制,增强体系建设的内在发展动力。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不断增加投入力度,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投资渠道。将基干林带划定为国家公益林后,要尽快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和地方生态补偿范围。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机制较为发达,各地要从这一特点出发,积极探索由沿海防护林受益主体直接进行补偿的新机制,使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管护有可靠的资金保证。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引进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让各种资金、各种所有制主体共同投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要针对当前基干林带的经营权既有国有、也有集体和个体所有的情况,积极探索土地置换、赎买和合作补偿及资本化运作等新机制,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四)强化科教支撑,提高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科教是根本。要努力将沿海防护林科技项目列入国家攻关课题或一些科技课题,充分发挥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力量,在重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要切实组装现有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管理模式,尽快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的贡献率。要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科技试点示范工作,选择不同的类型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出适宜的新模式,在整个体系建设中推广应用。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基层技术骨干。要切实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尽快形成规范、完善的调查监测网络,为沿海防护林的科学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加强法制建设,巩固体系建设的现有成果。建立健全法律规范,是依法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基础。要抓紧修改完善《湿地保护条例》,尽快启动《沿海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的立法,争取早日提交国务院审议通过。各地要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和人大的支持,抓紧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执法是依法治林的必要手段,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健康发展的保证。要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和湿地等违法活动,迅速扭转沿海防护林人为破坏严重的局面。要建立健全重大林业行政案件逐级上报制度,对大案要案进行重点督查督办,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红树林范文篇10

云霄是“开漳圣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品位高、种类全、特色浓、优势强,要充分认识云霄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发挥“开漳圣地、温泉养生、滨海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打造温泉之乡、旅游强县。(一)区位交通优势云霄县境依山面海,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北连厦门,南接汕头,处于两个经济特区的中点,经高速公路往厦门、汕头机场和港口均不超过90分钟车程,国道324线贯穿全境,沈海高速公路有两处进出口(东厦船场和常山)在云霄境内,历为闽粤往来必经之地,素有“漳南商埠之称”,厦深高速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云霄港区,将把云霄打造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有利于与东山、厦门、广东乃至台湾地区加强旅游合作,开辟旅游发展新天地。(二)资源优势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云霄县的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组合性较好,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霄具有“五地”资源优势:一是开漳圣地:云霄是漳州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87姓将佐奉诏带兵入闽平乱,首先在云霄设州置县,历尽艰辛,开发闽南,开创了漳州的历史。所以,现在云霄有威惠庙、开漳始祖陈政墓园、戴郡马亭、军陂、下营庙等众多“开漳史迹”。这种开漳历史,同时也形成了衍播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广大地区的“开漳文化”。“开漳文化”内容涵盖陈元光以及家族和属下部将开漳建漳的历史,也包括从唐至今我国闽、粤、台和东南亚地区民众对陈元光的祭祀活动,它是漳州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根基和核心,也是维系海内外同胞亲情乡谊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一种祖根文化。在此基础上,云霄县建成了以“开漳文化”为主题的仿唐风格大型城市山水园林将军山公园,成为了漳州后裔寻根谒祖的圣地。“开漳文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影响巨大,为开展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提供重要平台。二是闽南革命根据地———乌山红色旅游风景区:神奇的乌山是漳州南部最负盛名的风景名山,海拔1117米,嵯峨高大、挺拔隽秀、陡峭盘行,悬崖险隘,具有泰岳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峨眉之清凉等名山的优点,又有雄、奇、秀、险、幽等特色,拥有奇峰、异石、秘洞、雾海,是绝佳的观光和避暑圣地。它是卢胜、卢叨等革命前辈领导红军游击队,同国民党军队周旋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红色土地,是中国南方一块“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共闽粤特委、闽南地委机关所在地,有乌山老游击队员之家纪念馆,有“地委机关秘密通道”,“看守所”、“印刷厂”等革命遗址和文物,有当年红军游击队的电台室,有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卢叨同志墓地等十多处革命胜迹。它是红色旅游和革命教育基地(市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被誉为“闽南的井冈山”。三是国际重要湿地———漳江口部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拥有全国面积第二、种类最多、长势最好、保护最完善的一片红树林。红树林是唯一一种生长在海水里的胎生植物,有“海上丛林”美誉,2500亩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植物,在漳江出海口伴随着潮起潮落,蔚为奇观,成为云霄生态旅游一道最亮丽的风景。2008年2月,漳江口部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被《湿地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四是天地会发源地:清代民间秘密会社“天地会”创始者云霄人郑开,于清乾隆年间在云霄高溪庙、观音亭创建了反清组织“天地会”,后来在世界华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是革命家秋瑾出生地:革命家秋瑾的祖父秋嘉禾任云霄同知期间,举家居住在云霄吴原享堂附近的紫阳书院,1875年,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著名的“鉴湖女侠”秋瑾诞生于此。此外,还有如石矾塔、七星山风景区等多个旅游景区。温泉之乡:云霄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溢出地表地下热水即为温泉。目前,在云霄共发现下河乡孙坑(270吨/日),火田镇瓦坑村山美(100吨/日)、佳园村官园(170吨/日)、后埔村(140吨/日)、溪口村崩溪(100吨/日)和陈岱镇石前村院前(650吨/日)等6处温泉。这些温泉均属深断裂控制的深循环型中至高温的地下热水,以溶滤作用为主,为大气降水补给,含有较丰富的氟离子、硅酸,尤其是放射性氡气等微量元素,总涌水量1400吨/日。按照地下热水常用温度分类标准划分,云霄山美、官园、溪口温泉为中温温泉,后埔、孙坑、院前温泉为高温温泉,总年产生热量相当于750吨标准煤,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云霄已建成金汤湾海水温泉度假区和漳州云顶温泉大酒店。其中,金汤湾海水温泉温度68℃,日出水量1249立方米,富含氡、氟、氯等多种有益人体微量元素,是全国矿化度最高的具有保健理疗作用的温泉。云顶温泉大酒店提供出水温度65℃纯天然碳酸温泉(俗称美人汤),对滋养肌肤和理疗有非常好的效果。(三)气候优势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云霄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在33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2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舒适宜人,可四季出游,境内很多地区是避寒消夏的休闲度假胜地,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四)设施优势近年来,云霄县坚持“把云霄建设成为漳州南部重要的集疏运中心、商贸中心和开漳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旅游新区”的思路,取得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一是道路设施完备。厦深高速铁路和坂云线入闽通道使云霄成为名符其实的漳南粤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二是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具有一定层次。目前我县已拥有4家旅行社(友谊、长城、康华、宝中春秋旅行社南大街营业网点),2家三星级酒店(益恒大酒店和临泰大酒店),2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温泉大酒店———云顶温泉大酒店和金汤湾海水温泉大酒店。云顶温泉大酒店设施配套齐全,温泉、美食和娱乐休闲场所一应俱全,金汤湾海水温泉大酒店已完成“大型温泉主题园区”建设。这两家酒店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云霄县的接待水平,使云霄县成为了福建省内接待能力较突出的县份。(五)独特的对台优势云霄是漳州的发祥地,与我国台湾地区地缘近,血缘亲。台湾地区2300万人口中大约有35.8%的人口,即约800多万人是漳籍后裔,云霄是台湾漳籍后裔寻根谒祖的必到之处。云霄每年一次的开漳圣王文化节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云霄与海内外台胞文化交流、经贸往来、旅游对接的重要平台。

二、云霄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云霄县旅游业发展时间较晚,在认识云霄县发展旅游业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和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仍然存在一些需待解决的不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一)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旅游业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目前,云霄县的整个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培训系统不健全,旅游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旅游管理人员,尤其是景区景点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全县道路交通还需要优化提升,沿途建筑风貌需要进一步规范,植被绿化需要进一步配套,标识标牌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道路较为缺乏,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还需要改善,报刊亭、邮局、商店等很多设施还不能发挥旅游功能。(三)旅游产品单一,未能形成总体效应旅游产品开发比较简单,缺少综合性开发,管理部门对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把握需要进一步到位,开发力度不够,全县未形成核心吸引物体系和综合旅游接待服务网络,星级酒店、旅行社、餐饮设施、旅游购物等配套服务不够完善,旅游经济关联带动效应没有显现出来,未能形成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效应和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四)旅游市场狭窄云霄县旅游市场知名度还相对较低,大部分游客来自临近地区,短期逗留的多,长期游玩的少,没有形成稳定的客流和消费。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云霄县缺乏较成熟的旅游精品,市场运作机制落后,对旅游市场缺乏调查和研究,目标市场定位模糊,没有建立起专业的旅游营销渠道,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广大旅游者对云霄县旅游不甚了解。二是景区配套不齐全。虽然云霄县的住宿、交通、游览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服务能力,但是精细化的旅游服务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整合资源优势、突破瓶颈制约,切实加快云霄旅游产业发展

为了化解云霄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把云霄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坚持“科学化规划、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制定好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人文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搞好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努力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开漳文化”品牌效应,强力打造“海西旅游强县”。(一)科学规划、明确旅游产业定位规划是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的产业布局、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已聘请北京中科景元规划设计院作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充分发挥云霄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旅游交通方便快捷等优势,以温泉养生—祖地寻根—生态旅游为思路,深入挖掘开发温泉资源与开漳圣王文化,以开漳圣王文化为主线,以滨海生态旅游为重点,以优质温泉为发展载体,以湿地资源为自然吸引,以深度文化为内涵底蕴,以良好生态为休闲环境,以度假休闲为方向,以健康生活为价值取向,确定云霄旅游产业发展定位,把云霄打造成为集祖地寻根、温泉养生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打造漳州市文明之源及休闲旅游胜地,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云霄县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开发旅游特色精品一个地区的旅游产品要赢得市场,必须要树立精品意识。云霄县旅游资源丰富,但限于经济实力和多种条件,旅游资源开发绝不能面面俱到,所以一定要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择优开发,精心打造具有强吸引力的精品,形成一批旅游新“卖点”。一要突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大自然为基础的高品位旅游活动。它注重在旅游活动中人与自然的交流,使人们在山林、旷野、海滨中领略自然野趣,认识自然规律,感受自然恩赐”。很多城市居民外出旅游主要是想感受一下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风光。因此,我们要全力做好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的规划开发,规划建设集科普、科研、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湿地公园;要开辟新通道,路堤结合,兴建进入景区的沿海新道路,突破红树林景区发展“瓶颈”;要加强沿途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整治,开通旅游公交,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大门、停车场、游艇码头、垃圾收集箱等设施,完善旅游标识、安全标识等;修建增加入园栈道,创建抓螃蟹、抓跳跳鱼体验区,使更多游客深入体验“海底森林”的多姿多彩;建设红树林博物馆、科研宣教中心,宣传科普知识,增强游客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红树林景区的道路、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的设施的建设,让原生态的海底森林能为长期居住于嘈杂城市的人们身心得到放松,让城市旅客身处虾蟹成群、白鹭齐飞的独特自然景观之间,伴以绿野平畴、渔歌唱晚的闽南乡村风光,流连忘返、宠辱皆忘。二要以开漳圣王文化为引领、增强地方魅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具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云霄具有1300多年的开漳文化历史,是漳州文明的发祥地。“开漳圣王文化”远播东南亚,是我国台湾民间“四大信仰”之一,祭拜开漳圣王的“威惠庙”祖庙单在台湾地区的分庙就多达300多座。目前,云霄县保存有陈政墓园、威惠庙、燕翼宫、西林旧漳州府等众多开漳史迹,要通过开发开漳圣王文化资源,把开漳圣王文化元素融入对云霄县城进行环境改造、景观设计等,凸显“开漳圣王”文化内涵;恢复重建古漳州府、燕翼宫、西林古渡口等,规划整治建设从古漳州府至漳江口两岸景观,打造仿唐一条街。建设了将军山公园、开漳历史文化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特别是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开漳圣王文化节,使开漳文化在更宽领域得到宣传和弘扬。同时云霄还是天地会发源地、闽南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秋瑾出生地,著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做好文化游文章,打好“漳州之根”开漳文化品牌,对云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三要突出旅游资源整合、精心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将军山、乌山、红树林、金汤湾海水温泉等是云霄县的精品资源,要整合好这些旅游产品,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第一条旅游路线———朝圣之旅:七星山风景区—仙峰岩—云山书院—高溪庙(天地会诞生地)—威惠庙—将军山公园(陈政陵园);午、晚餐:益恒大酒店(三星)、临泰大酒店(三星);住:云顶温泉大酒店(按五星级酒店标准);晚:泡温泉(淡水)。第二条旅游路线———山海之旅:石矾塔—红树林—剑石岩—金汤湾海水温泉;午餐:红树林吃海鲜;晚餐:金汤湾海水温泉度假酒店(按五星级酒店标准);住金汤湾海水温泉度假酒店:晚:泡温泉(海水)。第三条旅游路线———红色之旅:乌山风景区—土楼(树滋楼)—秋瑾出生地;午餐:乌山吃野味、野菜;晚餐:益恒大酒店(三星);住:云顶温泉大酒店(按五星级酒店标准);晚:泡温泉(淡水)。通过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各种旅游精品有机结合,起到连动效应,使游客从观光旅游转向渡假旅游,留住游客。四要打造“水上乐园”。云霄县水资源特别丰富,拥有库容1.77亿立方米的全省第二大水库———峰头水库,以及95个小(二)型以上水库和清澈秀美的漳江流域,全县水资源总量达到12.54亿立方米。要充分发挥这个“水”优势,在火田镇西林村古渡口对面,依托低山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漳江水域的特性、以亲水项目为核心、重点面向儿童群体,尽可能加快建设童玩节主题公园,打造福建省内最大的童玩世界,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休闲、玩乐的公共场所,并通过策划多种项目活动吸引更大的人流,打造成一个重要景点,从而带动云霄滨北新区发展。五要加快整合特色小吃资源、建设云霄特色小吃一条街。云霄特色小吃有:煎饺、糟肉饭、粿(年糕)、蚝仔煎、牛肉丸、糯米糕、香肠、水晶饺、烧窑鸡等。但是,当前这些小吃分散经营,不能形成旅游“买点”。建议在城区人流量较大、位置较理想的地方,整合这些分散经营的特色小吃摊点,规划建设云霄特色小吃一条街,让来云霄旅游的游客玩得舒心,吃得“刻骨铭心”。(三)加强区域联合,实现互动发展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武夷山、沿海动车沿线、福建土楼、平潭和东山五大增长极,云霄要发挥紧邻东山的区位、漳江入海并联通东山的资源条件,有条件与东山一起,共同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升级。统筹规划云霄县和东山县,实现两县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福建省山海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福建省旅游发展重点区域。一是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将云霄县的温泉、生态与田园优势与东山县的海岛优势充分互补利用,以一程多站的线路设计旅游新产品,促进旅游市场的开拓。二是发挥对台政策、交通、文化等优势,云霄的开漳文化、天地会(洪门)文化,与东山的关帝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文化纽带,是台湾同胞寻根谒祖、追踪溯源的文化根基,通过这一文化纽带与金门、马祖、澎湖等台湾地区联合打造以山海、文化、生态为特色的商务会所、养生养心的休闲度假基地。三是按照《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两县共同构建国家政策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产品互动平台、交通互通平台等合作平台来有效实现两县与台湾地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合作。(四)加快融资完善旅游设施完善的旅游设施,对全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它能影响到接待的人次、人数、旅客的停留时间以及旅客的消费欲望。因此,要加快解决景区可进入性差的问题,着手旅游环境设施的国际化标准的建设,努力完善主要旅游景点(区)相连、旅游线路配套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加快实现各主要景区(点)之间的路面畅通,重点景区要加强供电、供水、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配套建设。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优惠的旅游投资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以资金入股、合作开发,拍卖经营权等多种形式,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办旅游。一方面通过市场融资,引入有实力企业和财团采用BT、BOT等形式进行投资开发;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筹资,特别是激活云霄雄厚的民间资金,吸引民资参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五)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要把旅游资源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旅游经济,必须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宣传和包装,而这就需要有高级旅游专业人才。所以,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及早加强对各类旅游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社会招聘、与大专院校及知名旅行社合作等形式,培养选拔一批具有现代旅游专业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热爱旅游事业的旅游人才队伍,并且送管理者与服务员到高校及旅游管理部门或服务部门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六)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大力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是拓宽旅游市场的重要举措。一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好“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活动。开漳文化是漳州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根基和核心,也是维系海内外同胞亲情乡谊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要通过举办“开漳圣王文化节”活动,做好“以节促旅”文章,进一步通过各种媒介加强对云霄的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对云霄的旅游资源进行推介。二要通过聘请旅游广告公司,建立旅游宣传促销队伍。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开展网上宣传促销,把全县的所有的旅游资源放到网上进行宣传介绍,使云霄县的旅游资源能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总之,随着云霄县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不断完善,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身为“开漳圣地”的云霄县,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借助“海西旅游强县”战略,突出以“开漳圣王文化为主线、滨海生态旅游为重点、历史文化为底蕴、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定位,不断深化对于旅游业的认识,大力推动旅游业上规模、上水平,加快宜居宜业宜游新云霄建设。

参考文献:

[1]安淑名.景泰县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兰州大学,2008.4

[2]祝红梅.武汉城市圈背景下黄石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3]余宗宝、林榕庆、沈琛、王一雄.开展圣地情牵两岸———第三届中国云霄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综述[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