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网蛋白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8:40:19

钙网蛋白

钙网蛋白范文篇1

Studyontheexpressionofcalreticulininhypertrophicscar-derivedfibroblast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levelandintracellulardistributionofcalreticulin(CRT)inhypertrophicscar-derivedfibroblasts(HSF)andnormalskin-derivedfibroblasts(NSF).MethodsUsinganti-CRTantibody,CRTwasdetectedinHSFandNSFbyimmunocytochemistryandELISAtechnique.ResultsCRTwaspresentinthecytoplasmandnucleiinproliferatingHSForNSFinculture,butHSFpossessedsignificantlyhigherexpressionlevelofCRTthanNSF(P<0.01).Whenthesecells(HSFandNSF)werefused,neitherintracellularnorintranuclearstainingforCRTwasobserved.ConclusionInHSFandNSF,thedistributionofCRTiswidespread.BecauseofitsabundantexpressioninHSF,wepostulatethatCRTasamultifunctionalproteinplaysanimportantroleinCa2+sequestering,integrin-mediatedsignallingandcelladhesion.

【Keywords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CalreticulinExpression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作为创伤及外科手术后常见且十分棘手的皮肤组织疾病,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和细胞外间质过度沉积既是HS的重要组织学特征,也是HS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最早是作为一种存在于非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主要钙结合蛋白得以熟悉的[1],近几年的探究发现摘要:除具有钙离子储藏功能外,CRT在参和并调节众多细胞生物学活性功能上有着积极影响[2-5],同时它还作为自身抗原在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6]。我们通过CRT抗体并利用原位ELISA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表达CRT水平,辅以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作对照,探索CR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发挥异常生物学活性功能中的功能。

1材料和方法

1.1组织标本

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均取自住院病人,年龄17~40岁。患者在取标本前无长时间外用各种防治增生性瘢痕药物史,不伴肿瘤及其他严重疾患;瘢痕组织生长时间均在6~9个月之间。

1.2主要试剂及物品预备

羊抗CRT抗体摘要:Michalak博士惠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羊IgG(Zymed公司)。DAB及OPD(Sigma公司)。细胞培养基摘要:DMEM添加10%小牛血清(上海华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6孔塑料培养板及100mm培养皿(丹麦Nunc公司)。

1.3成纤维细胞培养

手术切取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去皮下脂肪,0.01%新洁尔灭浸洗10min,PBS洗3次,用组织剪将组织剪成细小碎块并接种于培养皿内,加少量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5%CO2静止培养,3天后补充少量培养剂,隔2天换液,见有细胞从组织块爬出生长后天天换液,传代。

1.4CR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去培养基后,PBS轻洗,2%多聚甲醛固定10min,0.3%双氧水反应5min,PBS再洗;二抗血清37℃20min,抗CRT抗体37℃功能45min,HRP-兔抗羊IgG37℃反应1h,DAB显色;显微镜下观察显色信号。

1.5CRT原位ELISA检测[7]

选择第5代培养细胞为实验对象,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06/ml,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培养16h后,去培养剂,PBS清洗;2%多聚甲醛固定10min,0.3%双氧水反应5min,PBS洗;和0.1%TritonX-1004℃功能3min后,进一步分别和5%小牛血清(37℃、20min)、抗CRT抗体(37℃、1h)、5%小牛血清PBS稀释的HRP-兔抗羊IgG(37℃、1h)反应;PBS清洗后加入OPD底物液100μl,功能30min后用50μl1mol/L硫酸中止反应。ELISAreader上读取492nm的P值。

2结果

2.1成纤维细胞初代培养结果

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细小的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块接种后2天见有部分贴壁,培养1周后有少量的成纤维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2周后细胞在组织块四周呈晕状分布,此后细胞开始向外旺盛扩散增殖。显微镜下观察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现细胞均呈细小梭外形,二者未见明显差异。

2.2成纤维细胞CRT表达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原代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未生长融合前,细胞内均有不同程度的CRT阳性表达;一旦细胞生长融合后,在融合区内的成纤维细胞中均未见有明显的CRT阳性信号出现,但在融合区边缘仍处于增殖、迁移扩散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则仍有CRT的阳性信号分布;就二种细胞内CRT的表达信号强弱来看,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CRT阳性信号相对较强,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CRT阳性信号相对较弱;另外,当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以较高密度传代培养时,细胞内CRT表达在接种后16h较为明显,而在培养24h细胞接近融合时信号较弱。

此外,CRT在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区域无明显差异,往往在细胞浆、核膜及核内均有表达。

2.3成纤维细胞CRT表达的ELISA检测结果

根据CR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我们对第5代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种后培养16h)进行CRT表达的ELISA检测,其中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的CRT表达值为1.43±0.12(A),瘢痕成纤维细胞组为1.97±0.15(A),二组间差异有非常著性意义(P<0.01)。

3讨论

增生性瘢痕是伤口上皮化愈合后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即继续旺盛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及蛋白多糖等细胞外间质所造成的一种组织病理改变,有关瘢痕成纤维细胞为何异常活化一直是整形烧伤外科领域里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等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过度表达一直被认为是引起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越来越多实验探究表明瘢痕成纤维细胞自身生物学特性改变是触发其功能异常的关键[8]。我们通过对细胞内CRT的表达检测,进一步发现CRT不但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分布广泛,而且其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水平。

CRT作为钙离子主要结合蛋白,早期探究认为CRT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储存和释放而影响细胞的一些生物学活性效应,但近几年的探究结果表明CRT除上述功能外,它在细胞迁移扩散及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均有直接的介导和调节功能。1997年,Zhu等人[9]通过对B16细胞CRT表达的深入探究发现实细胞内的CRT分子经常和整合素粘附分子的α链胞内区结合并成为双向传导细胞内外信号的复合体;Coppolino等人[5]利用CRT缺乏而整合素表达正常的胚胎干细胞进行细胞体外迁移粘附探究,证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干细胞的迁移扩散能力很弱,而经转染CRT基因后,细胞的迁移粘附功能显著增强。因此,Coppolino认为细胞内CRT和整合素粘附分子直接参和细胞的信号传导、粘附、迁移扩散等生物学活性功能。Tsai等[10]曾利用体外结缔组织收缩模型发现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有着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更强的迁移扩散能力,并认为其功能可能和细胞内肌动蛋白丝积聚有关。笔者在博士后探究工作阶段却发现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除有着较强迁移扩散能力外,还具有高表达β1、α1、α2、α3及α4整合素粘附分子的特性[11],从而提示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强迁移扩散能力和高表达整合素粘附分子有关;而从本实验对CR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来看,细胞内其CRT表达并不属持续性表达,CRT的高表达期一般是在细胞的迁移扩散阶段,而当细胞融合后细胞内CRT表达甚少。但就和同一时期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CRT表达则显得更为丰富。因此,结合我们以往的探究工作结果,我们认为摘要:瘢痕成纤维细胞异常的迁移扩散能力是细胞内丰富的CRT、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及肌动蛋白丝积聚共同功能的结果,其中积聚的肌动蛋白丝是其异常迁移扩散的重要动力来源,而有效表达的CRT及整合素粘附分子则是细胞和细胞外间质之间迁移动力的传递媒介;另外,CRT的丰富表达对瘢痕成纤维细胞钙离子的储存、释放及其信号传导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KrauseKH,MichalakM.Calreticulin.Cell,1997,88摘要:439-443.

2TectorM,ZhangQ,SalterRD.Beta2-microglobulinandcalnexincanindependentlypromotefoldinganddisulfidebondformationinclassIhistocompatiblityproteins.MolImmunol,1997,34摘要:401-408.

3LiuH,BowesRC,van-de-WaterB,etal.EndoplasmicreticulumchaperonesGRP78andcalreticulinpreventoxidativestress,Ca2+disturbances,andcelldeathinrenalepithelialcells.JBiolChem,1997,272摘要:21751-21759.

4BurnsK,OpasM,MichalakM.Calreticulininhibitsglucocorticoid-butnotcAMP-sensitiveexpressionoftyrosineaminotransferasegeneincultruedMcA-RH7777hepatocytes.MolCellBiochem,1997,171摘要:37-43.

5CoppolinoMG,WoodsideMJ,DemaurexN,etal.Calreticulinisessentialforintegrin-mediatedcalciumsignallingandcelladhesion.Nature,1997,386摘要:843-847.

6EggletonP,ReidKB,KishoreU,etal.Clinicalrelevanceofcalreticulin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Lupus,1997,6摘要:564-571.

7WiniskA,FosterC.ICAM-1expressioninaspontaneouslytransformedhumankeratinocytecellline摘要:Characterizationbyasimplecell-ELISAassay.JInvestDermal,1992,99摘要:48-52.

8TredgetEE,NedelecB,Scott-PG,etal.Hypertrophicscars,keloids,andcontractures.Thecellularandmolecularbasisfortherapy.SurgClinNorthAm,1997,77摘要:701-30.

9ZhuQ,ZelinkaP,WhiteT,etal.Calreticulin-integrinbidirectionalsignalingcomplex.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7,232摘要:354-358.

钙网蛋白范文篇2

Studyontheexpressionofcalreticulininhypertrophicscar-derivedfibroblast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levelandintracellulardistributionofcalreticulin(CRT)inhypertrophicscar-derivedfibroblasts(HSF)andnormalskin-derivedfibroblasts(NSF).MethodsUsinganti-CRTantibody,CRTwasdetectedinHSFandNSFbyimmunocytochemistryandELISAtechnique.ResultsCRTwaspresentinthecytoplasmandnucleiinproliferatingHSForNSFinculture,butHSFpossessedsignificantlyhigherexpressionlevelofCRTthanNSF(P<0.01).Whenthesecells(HSFandNSF)werefused,neitherintracellularnorintranuclearstainingforCRTwasobserved.ConclusionInHSFandNSF,thedistributionofCRTiswidespread.BecauseofitsabundantexpressioninHSF,wepostulatethatCRTasamultifunctionalproteinplaysanimportantroleinCa2+sequestering,integrin-mediatedsignallingandcelladhesion.

【Keywords】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CalreticulinExpression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作为创伤及外科手术后常见且十分棘手的皮肤组织疾病,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和细胞外间质过度沉积既是HS的重要组织学特征,也是HS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最早是作为一种存在于非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主要钙结合蛋白得以认识的[1],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除具有钙离子储藏作用外,CRT在参与并调节众多细胞生物学活性功能上有着积极影响[2-5],同时它还作为自身抗原在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6]。我们通过CRT抗体并利用原位ELISA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表达CRT水平,辅以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作对照,探讨CR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发挥异常生物学活性功能中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组织标本

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均取自住院病人,年龄17~40岁。患者在取标本前无长时间外用各种防治增生性瘢痕药物史,不伴肿瘤及其他严重疾患;瘢痕组织生长时间均在6~9个月之间。

1.2主要试剂及物品准备

羊抗CRT抗体:Michalak博士惠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羊IgG(Zymed公司)。DAB及OPD(Sigma公司)。细胞培养基:DMEM添加10%小牛血清(上海华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6孔塑料培养板及100mm培养皿(丹麦Nunc公司)。

1.3成纤维细胞培养

手术切取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去皮下脂肪,0.01%新洁尔灭浸洗10min,PBS洗3次,用组织剪将组织剪成细小碎块并接种于培养皿内,加少量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5%CO2静止培养,3天后补充少量培养剂,隔2天换液,见有细胞从组织块爬出生长后每天换液,传代。

1.4CR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去培养基后,PBS轻洗,2%多聚甲醛固定10min,0.3%双氧水反应5min,PBS再洗;二抗血清37℃20min,抗CRT抗体37℃作用45min,HRP-兔抗羊IgG37℃反应1h,DAB显色;显微镜下观察显色信号。

1.5CRT原位ELISA检测[7]

选择第5代培养细胞为实验对象,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06/ml,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培养16h后,去培养剂,PBS清洗;2%多聚甲醛固定10min,0.3%双氧水反应5min,PBS洗;与0.1%TritonX-1004℃作用3min后,进一步分别与5%小牛血清(37℃、20min)、抗CRT抗体(37℃、1h)、5%小牛血清PBS稀释的HRP-兔抗羊IgG(37℃、1h)反应;PBS清洗后加入OPD底物液100μl,作用30min后用50μl1mol/L硫酸中止反应。ELISAreader上读取492nm的P值。

2结果

2.1成纤维细胞初代培养结果

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细小的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块接种后2天见有部分贴壁,培养1周后有少量的成纤维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2周后细胞在组织块周围呈晕状分布,此后细胞开始向外旺盛扩散增殖。显微镜下观察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现细胞均呈细小梭形状,二者未见明显差异。

2.2成纤维细胞CRT表达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原代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未生长融合前,细胞内均有不同程度的CRT阳性表达;一旦细胞生长融合后,在融合区内的成纤维细胞中均未见有明显的CRT阳性信号出现,但在融合区边缘仍处于增殖、迁移扩散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则仍有CRT的阳性信号分布;就二种细胞内CRT的表达信号强弱来看,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CRT阳性信号相对较强,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CRT阳性信号相对较弱;另外,当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以较高密度传代培养时,细胞内CRT表达在接种后16h较为明显,而在培养24h细胞接近融合时信号较弱。转

此外,CRT在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区域无明显差异,往往在细胞浆、核膜及核内均有表达。

2.3成纤维细胞CRT表达的ELISA检测结果

根据CR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我们对第5代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种后培养16h)进行CRT表达的ELISA检测,其中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的CRT表达值为1.43±0.12(A),瘢痕成纤维细胞组为1.97±0.15(A),二组间差异有非常著性意义(P<0.01)。

3讨论

增生性瘢痕是伤口上皮化愈合后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即继续旺盛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及蛋白多糖等细胞外间质所造成的一种组织病理改变,有关瘢痕成纤维细胞为何异常活化一直是整形烧伤外科领域里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等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过度表达一直被认为是引起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越来越多实验研究表明瘢痕成纤维细胞自身生物学特性改变是触发其功能异常的关键[8]。我们通过对细胞内CRT的表达检测,进一步发现CRT不但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分布广泛,而且其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水平。

CRT作为钙离子主要结合蛋白,早期研究认为CRT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储存与释放而影响细胞的一些生物学活性效应,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CRT除上述作用外,它在细胞迁移扩散及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均有直接的介导和调节作用。1997年,Zhu等人[9]通过对B16细胞CRT表达的深入研究发现实细胞内的CRT分子常常与整合素粘附分子的α链胞内区结合并成为双向传导细胞内外信号的复合体;Coppolino等人[5]利用CRT缺乏而整合素表达正常的胚胎干细胞进行细胞体外迁移粘附研究,证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干细胞的迁移扩散能力很弱,而经转染CRT基因后,细胞的迁移粘附作用显著增强。因此,Coppolino认为细胞内CRT与整合素粘附分子直接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粘附、迁移扩散等生物学活性功能。Tsai等[10]曾利用体外结缔组织收缩模型发现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有着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更强的迁移扩散能力,并认为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肌动蛋白丝积聚有关。笔者在博士后研究工作阶段却发现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除有着较强迁移扩散能力外,还具有高表达β1、α1、α2、α3及α4整合素粘附分子的特性[11],从而提示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强迁移扩散能力与高表达整合素粘附分子有关;而从本实验对CR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来看,细胞内其CRT表达并不属持续性表达,CRT的高表达期一般是在细胞的迁移扩散阶段,而当细胞融合后细胞内CRT表达甚少。但就与同一时期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CRT表达则显得更为丰富。因此,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结果,我们认为:瘢痕成纤维细胞异常的迁移扩散能力是细胞内丰富的CRT、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及肌动蛋白丝积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积聚的肌动蛋白丝是其异常迁移扩散的重要动力来源,而有效表达的CRT及整合素粘附分子则是细胞与细胞外间质之间迁移动力的传递媒介;另外,CRT的丰富表达对瘢痕成纤维细胞钙离子的储存、释放及其信号传导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KrauseKH,MichalakM.Calreticulin.Cell,1997,88:439-443.

2TectorM,ZhangQ,SalterRD.Beta2-microglobulinandcalnexincanindependentlypromotefoldinganddisulfidebondformationinclassIhistocompatiblityproteins.MolImmunol,1997,34:401-408.

3LiuH,BowesRC,van-de-WaterB,etal.EndoplasmicreticulumchaperonesGRP78andcalreticulinpreventoxidativestress,Ca2+disturbances,andcelldeathinrenalepithelialcells.JBiolChem,1997,272:21751-21759.

4BurnsK,OpasM,MichalakM.Calreticulininhibitsglucocorticoid-butnotcAMP-sensitiveexpressionoftyrosineaminotransferasegeneincultruedMcA-RH7777hepatocytes.MolCellBiochem,1997,171:37-43.

5CoppolinoMG,WoodsideMJ,DemaurexN,etal.Calreticulinisessentialforintegrin-mediatedcalciumsignallingandcelladhesion.Nature,1997,386:843-847.

6EggletonP,ReidKB,KishoreU,etal.Clinicalrelevanceofcalreticulin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Lupus,1997,6:564-571.

7WiniskA,FosterC.ICAM-1expressioninaspontaneouslytransformedhumankeratinocytecellline:Characterizationbyasimplecell-ELISAassay.JInvestDermal,1992,99:48-52.

8TredgetEE,NedelecB,Scott-PG,etal.Hypertrophicscars,keloids,andcontractures.Thecellularandmolecularbasisfortherapy.SurgClinNorthAm,1997,77:701-30.

9ZhuQ,ZelinkaP,WhiteT,etal.Calreticulin-integrinbidirectionalsignalingcomplex.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7,232:354-358.

钙网蛋白范文篇3

【论文摘要】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过程,此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和调控。在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中,约有半数细胞通过凋亡途径被清除。由于细胞凋亡在胚胎发育、新旧细胞更替、免疫反应终止、肿瘤发生和自发抑制,以及许多免疫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阐明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调控机制将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展示光明的前景。本文就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细胞凋亡主要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因子或刺激因素通过第二信使系统传递信号,信号传递途径决定了细胞的命运。本文尝试从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角度来对其机制做一概述。

1死亡受体信号通路

死亡受体配体主要通过以半胱氨酸蛋白酶下几个方面启动信号传导:受体齐聚、特殊衔接蛋白募集和caspase级联活化。

以Fas/FasL为例:Fas是一种跨膜蛋白,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它与FasL结合可以启动凋亡信号的转导引起细胞凋亡。其活化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配体诱导受体三聚体化,然后在细胞膜上形成凋亡诱导复合物,这个复合物中包括带有死亡结构域的Fas相关蛋白FADD[2]。Fas又称CD95,是由325个氨基酸组成的受体分子,Fas一旦和配体FasL结合,可通过Fas分子启动致死性信号转导,最终引起细胞一系列特征性变化,使细胞死亡。Fas作为一种普遍表达的受体分子,可出现于多种细胞表面,但FasL的表达却有其特点,通常只出现于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因而已被活化的杀伤性免疫细胞往往能够最有效地以凋亡途径置靶细胞于死地。Fas分子胞内段带有特殊的死亡结构域。三聚化的Fas和FasL结合后,使三个Fas分子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吸引了胞浆中另一种带有相同死亡结构域的蛋白FADD[3]。FADD是死亡信号转录中的一个连接蛋白,它由两部分组成:C端(DD结构域)和N端(DED)部分。DD结构域负责和Fas分子胞内段上的DD结构域结合,该蛋白再以DED连接另一个带有DED的后续成分,由此引起N段DED随即与无活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酶原发生同嗜性交联,聚合多个caspase-8的分子,caspase-8分子遂由单链酶原转成有活性的双链蛋白,进而引起随后的级联反应,活化caspase-8通过两个平行级联刺激细胞凋亡:直接切割和活化caspase-3;切割Bid(Bcl-2家族蛋白),截型Bid(tBid)移位至线粒体,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活化caspase-9和caspase-3,作为酶原而被激活,引起下面的级联反应,细胞发生凋亡[4]。TNF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与此类似[5]。TNF和DR-3L能够传导促凋亡和抗凋亡信号。TNFR和DR3通过接头蛋白TRADD和活化caspase-8加速细胞凋亡。另一方面,活化NF-κB和诱导存活基因(IAP)的一种接头蛋白复合物(包括RIP)可抑制细胞凋亡。通过Apo2L诱导细胞凋亡需要caspase活性,但是否需要接头蛋白参与尚不清楚。

2线粒体信号通路

线粒体改变引起细胞凋亡已知有三种机制:①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和ATP产生的破坏;②释放激发caspase家族的蛋白,如细胞色素C;③改变细胞氧化还原潜能。能促进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各种有害刺激和信号传递过程,其中某些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最为重要。配体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导致复杂的多蛋白复合物形成,即将凋亡信号传递给效应蛋白酶FLICE,FLICE与caspase-8相互反应,可激活caspase-8,caspase-8激活后就通过某些不明的机制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6]。

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是细胞凋亡的关键步骤,释放到细胞浆的细胞色素C在dATP存在的条件下能与凋亡激活因子1结合,使其形成多聚体,并促使caspase-9与其结合形成凋亡小体,caspase-9被激活,被激活的caspase-9能激活其它的caspase如caspase-3等,caspase-3又激活DNA断裂因子,导致静息状态的核酸内切酶激活,最终引起DNA断裂[7-8]。从线粒体功能障碍到DNA断裂,是细胞凋亡生化途径的共同途径。由于各caspase可相互激活,所以caspase蛋白酶级联反应是导致细胞凋亡结构改变的主要环节。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细胞凋亡发生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3内质网信号通路

这一信号传导通路包括非折叠蛋白反应和钙离子起始信号等机制,内质网应激可特异性激活caspase-12,caspase-12裂解caspase-3等下游效应蛋白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内质网相关细胞凋亡是不同于受体介导或线粒体介导DNA损伤的另一种新的细胞凋亡途径。内质网与细胞凋亡相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质网对Ca2+的调控,二是内质网应激反应。内质网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蛋白质合成折叠的场所,同时也是细胞内Ca2+的主要储存库,它包含有钙调节分子伴侣,后者在糖基化蛋白质和非糖基化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中起重要作用;内质网腔内还包含有凋亡蛋白(如caspase-12,Bap31和Bcl-2)。钙调节分子伴侣凋亡蛋白决定了细胞对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的敏感性。相对高浓度的Ca2+一方面可以激活胞质中的钙依赖性蛋白酶,另一方面可以作用于线粒体,影响其通透性的改变,进而促进凋亡。位于内质网上的抑凋亡蛋白Bcl-2则可以调节内质网腔中的游离Ca2+浓度,使胞质中的Ca2+维持在合适的中等浓度水平,从而起到抑制凋亡的作用。内质网内错误折叠蛋白质聚集就会导致内质网分子伴侣基因表达激活,内质网未折叠反应(UPR)机制包括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转录因子ATF6激活,内质网膜激酶IREI的聚集并抑制另一个内质网膜激酶PERK的表达,进一步使错误折叠蛋白质降解。当未折叠蛋白质过度聚集变成有毒性时就会触发细胞凋亡。信号主要通过caspase-12下传。Bap31可能通过Ca2+介导内质网和线粒体前凋亡信号交流,从而聚集caspase-12和钙联结蛋白calnexin。

4结语

细胞凋亡是有核细胞死亡的生理性通道,通过凋亡清除不必要的、损伤的或病毒感染的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细胞凋亡的失调被认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AIDS、心血管疾病、骨质硫松症、老化、肿瘤形成、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氏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关细胞凋亡机制在未来的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入,所取得的进展将为这些疾病发病机理的阐述提供理论依据,也使通过调节凋亡过程治疗这些疾病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DuikerEW,MomCH,DeJongs,etal.TheclinicaltrailofTRAIL.EurJCancer,2006,42(14):2233-2240.

2GrulliohC,SullardsMC,FuksZ,etal.CD95(Fas/APO-1)signalsceramidegenerationiddependentoftheeffectorstageofapoptosis.JBiolChem,2000,275(12):8650-8656.

3Klaus-Michael,Debatin,Peter,Hkrammer.Deathreceptorsin

chemotherapyandcancer.Oncogene2004,23:2950-2966.

4ZhaJ,WeilerS,OhKJ,etal.PosttranslationalN-myristoy-lationofBidasamolecularswitchfortargetingmitochondriaandapoptosis.Science,2000,290(5497):1761-1765.

5MicheauO,TschoppJ.InductionofTNFreceptorI-mediatedapoptosisviatwosequentialsignalingcomplexes.Cell,2003,114,181-190.

6MartinIrmler,MargotThome,MichaelHahne,etal.InhibitionofdeathreceptorsignalsbycellularFLIP.Nature,1997,388:190-195.

钙网蛋白范文篇4

在坐有很多对我们公司都不是很了解,那由我来介绍下我们公司,成立于年,其前身为美容化妆品经销有限公司,也是地区最早的专业美容用品经销之一。经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成为一个以专业美容产品为核心,以营销教育为依托,一品牌加盟店为网络。拥有3家分公司,商学院教育,业务遍及东北三省的终合性美容集团公司。

大家对我们公司有点了解之后呢,我给大家带来了(ISOI)的产品,在这之前呢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通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回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疑惑,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回答:长兄治病时治病情发作前,一般人卜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时治病情发作起初时,一般人人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而我是治病情发作严重之后,人们只看到我在经脉插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做手术,多以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呢告诉我们”事后卜如事中控制,事中卜如事前控制;可大多数人都匀未体会这一点,等到错误造成了严重性在寻求弥补,而到最后呢,怕是于事无补!

这个故事的意义大家明白了嚒》?好!进入正题,

一、趋势

现在欧洲八成以上女性都在口服胶原蛋白,台湾·香港60%的人口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作用,功效早已深入人心,大环境势不可挡。

二、定义

有这么一句话“物以稀为贵”,健康,驻颜,归属于“稀有”的一族,贵在于稀有的身份。2008年,ISOI小分子胶原蛋白肽为人类尊享,尊贵典范赋予人类黄金般的传奇色彩!在这里ISOI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一个品牌,而是一个阶层,一个身份,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不老的传奇。

三、作用

我们用八个字来形容支撑连接联合保护就这八个字

四、与人体关系:

1胶原蛋白与衰老

胶原蛋白可增加皮肤弹性,紧实,使身体上的每一寸肌肤获得新生。胶原蛋白是皮肤、骨骼、关节、血管、肌肉、内脏等身体上各部位不可或缺的物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自我合成胶原的能力下降,皮肤日渐失去光泽、弹性、变得粗糙,甚至产生皱纹.真皮层胶原蛋白含量减少是弹性和皱纹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2胶原与血管

胶原含量的多少与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胶原蛋白是构成血管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的不足会导致血管弹性变差,并影响血压稳定性,甚至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钙网蛋白范文篇5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通过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和天然糖类的摄入量,控制白糖、动物脂肪、食盐及胆固醇的摄入量等饮食措施,可用来预防脑血管意外。具体而言,宜从以下诸方面做起:

多吃优质蛋白和高钾、高镁、高钙食物

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饮食中蛋白质和钾元素摄入不足,或蛋白质的质量欠佳,会使动脉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引起脑内小动脉破裂出血。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牛磺酸的鱼类、禽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除能维持正常血管弹性及改善脑血流外,还能促进钠盐的排泄,起到降血压作用。高钾食物的摄入也可促进钠盐的排泄,调节改善细胞内钠与钾的比值,对降低血压、维护心脏功能及预防中风至关重要。高钾食物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莲子、豆类、紫菜、海带、马铃薯、贝类、葵花子以及香蕉、橙子、柚子、甜瓜等。现代研究发现,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镁具有抗凝、降低血脂、扩张血管、保钾等预防脑血管病的独特效应。故平时应注意多吃一些富含镁的食物,诸如甜菜、豌豆、苜蓿、蛤类、乳制品、坚果等。中老年人往往会因缺钙而引起骨骼中的钙质向软组织和血液中“迁移”,致使过多的钙沉积于动脉壁上,则易引起血-管弹性纤维变性、断裂,诱发脑血管疾患。所以,酌情多食富钙食物如奶类、豆类、鱼类、虾皮、芝麻、海带等,对于预防中风也大有裨益。

多食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

新近研究发现,脑梗塞患者体内抗氧化维生素C、E水平明显低下,这劝;是脑梗塞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因为低水平的维生素C、E状态难以有效地清除细胞膜和基因的“杀手”--过氧化自由基,易使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脂质发生氧化、变性损伤。为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多摄食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菜椒、青蒜、荠菜、芫荽、芹菜、韭菜、鲜枣、柠檬、猕猴桃、刺梨、柑桔、胡桃、橄榄油等。

注意选食富含多酚类的食物

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而低密度脂蛋白一旦氧化被巨噬细胞吞噬,便会变成泡沫细胞附着于动脉壁上,诱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抑制其氧化甚为重要。而富含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多酚类物质,能捕捉活性氧,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保持血管壁弹性。富含多酚类的食物有红葡萄及红葡萄酒、绿茶、柿子、苹果等。

钙网蛋白范文篇6

目的观察钙网蛋白(CRT)在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原位ELISA技术对体外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CRT分布定位及表达水平研究。结果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处于增殖生长状态时,胞浆及核内均有不同程度的CRT表达,其中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CRT水平(A:1.97±0.15,ELISA492nm)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水平(A:1.43±0.1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在已融合的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则均无CRT表达。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内CRT的丰富表达对促进细胞迁移、信号传递及钙存储等方面均有着积极作用。Studyontheexpressionofcalreticulininhypertrophicscar-derivedfibroblasts【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levelandintracellulardistributionofcalreticulin(CRT)inhypertrophicscar-derivedfibroblasts(HSF)andnormalskin-derivedfibroblasts(NSF).MethodsUsinganti-CRTantibody,CRTwasdetectedinHSFandNSFbyimmunocytochemistryandELISAtechnique.ResultsCRTwaspresentinthecytoplasmandnucleiinproliferatingHSForNSFinculture,butHSFpossessedsignificantlyhigherexpressionlevelofCRTthanNSF(P<0.01).Whenthesecells(HSFandNSF)werefused,neitherintracellularnorintranuclearstainingforCRTwasobserved.ConclusionInHSFandNSF,thedistributionofCRTiswidespread.BecauseofitsabundantexpressioninHSF,wepostulatethatCRTasamultifunctionalproteinplaysanimportantroleinCa2sequestering,integrin-mediatedsignallingandcelladhesion.【Keywords】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CalreticulinExpression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作为创伤及外科手术后常见且十分棘手的皮肤组织疾病,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和细胞外间质过度沉积既是HS的重要组织学特征,也是HS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最早是作为一种存在于非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主要钙结合蛋白得以认识的[1],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除具有钙离子储藏作用外,CRT在参与并调节众多细胞生物学活性功能上有着积极影响[2-5],同时它还作为自身抗原在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6]。我们通过CRT抗体并利用原位ELISA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表达CRT水平,辅以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作对照,探讨CR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发挥异常生物学活性功能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组织标本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均取自住院病人,年龄17~40岁。患者在取标本前无长时间外用各种防治增生性瘢痕药物史,不伴肿瘤及其他严重疾患;瘢痕组织生长时间均在6~9个月之间。1.2主要试剂及物品准备羊抗CRT抗体:Michalak博士惠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羊IgG(Zymed公司)。DAB及OPD(Sigma公司)。细胞培养基:DMEM添加10%小牛血清(上海华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6孔塑料培养板及100mm培养皿(丹麦Nunc公司)。1.3成纤维细胞培养手术切取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去皮下脂肪,0.01%新洁尔灭浸洗10min,PBS洗3次,用组织剪将组织剪成细小碎块并接种于培养皿内,加少量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5%CO2静止培养,3天后补充少量培养剂,隔2天换液,见有细胞从组织块爬出生长后每天换液,传代。1.4CR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去培养基后,PBS轻洗,2%多聚甲醛固定10min,0.3%双氧水反应5min,PBS再洗;二抗血清37℃20min,抗CRT抗体37℃作用45min,HRP-兔抗羊IgG37℃反应1h,DAB显色;显微镜下观察显色信号。1.5CRT原位ELISA检测[7]选择第5代培养细胞为实验对象,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06/ml,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培养16h后,去培养剂,PBS清洗;2%多聚甲醛固定10min,0.3%双氧水反应5min,PBS洗;与0.1%TritonX-1004℃作用3min后,进一步分别与5%小牛血清(37℃、20min)、抗CRT抗体(37℃、1h)、5%小牛血清PBS稀释的HRP-兔抗羊IgG(37℃、1h)反应;PBS清洗后加入OPD底物液100μl,作用30min后用50μl1mol/L硫酸中止反应。ELISAreader上读取492nm的P值。2结果2.1成纤维细胞初代培养结果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细小的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块接种后2天见有部分贴壁,培养1周后有少量的成纤维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2周后细胞在组织块周围呈晕状分布,此后细胞开始向外旺盛扩散增殖。显微镜下观察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现细胞均呈细小梭形状,二者未见明显差异。2.2成纤维细胞CRT表达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原代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未生长融合前,细胞内均有不同程度的CRT阳性表达;一旦细胞生长融合后,在融合区内的成纤维细胞中均未见有明显的CRT阳性信号出现,但在融合区边缘仍处于增殖、迁移扩散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则仍有CRT的阳性信号分布;就二种细胞内CRT的表达信号强弱来看,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CRT阳性信号相对较强,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CRT阳性信号相对较弱;另外,当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以较高密度传代培养时,细胞内CRT表达在接种后16h较为明显,而在培养24h细胞接近融合时信号较弱。转此外,CRT在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区域无明显差异,往往在细胞浆、核膜及核内均有表达。2.3成纤维细胞CRT表达的ELISA检测结果根据CR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我们对第5代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种后培养16h)进行CRT表达的ELISA检测,其中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的CRT表达值为1.43±0.12(A),瘢痕成纤维细胞组为1.97±0.15(A),二组间差异有非常著性意义(P<0.01)。3讨论增生性瘢痕是伤口上皮化愈合后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即继续旺盛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及蛋白多糖等细胞外间质所造成的一种组织病理改变,有关瘢痕成纤维细胞为何异常活化一直是整形烧伤外科领域里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等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过度表达一直被认为是引起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越来越多实验研究表明瘢痕成纤维细胞自身生物学特性改变是触发其功能异常的关键[8]。我们通过对细胞内CRT的表达检测,进一步发现CRT不但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分布广泛,而且其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水平。CRT作为钙离子主要结合蛋白,早期研究认为CRT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储存与释放而影响细胞的一些生物学活性效应,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CRT除上述作用外,它在细胞迁移扩散及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均有直接的介导和调节作用。1997年,Zhu等人[9]通过对B16细胞CRT表达的深入研究发现实细胞内的CRT分子常常与整合素粘附分子的α链胞内区结合并成为双向传导细胞内外信号的复合体;Coppolino等人[5]利用CRT缺乏而整合素表达正常的胚胎干细胞进行细胞体外迁移粘附研究,证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干细胞的迁移扩散能力很弱,而经转染CRT基因后,细胞的迁移粘附作用显著增强。因此,Coppolino认为细胞内CRT与整合素粘附分子直接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粘附、迁移扩散等生物学活性功能。Tsai等[10]曾利用体外结缔组织收缩模型发现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有着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更强的迁移扩[1][2]散能力,并认为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肌动蛋白丝积聚有关。笔者在博士后研究工作阶段却发现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除有着较强迁移扩散能力外,还具有高表达β1、α1、α2、α3及α4整合素粘附分子的特性[11],从而提示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强迁移扩散能力与高表达整合素粘附分子有关;而从本实验对CR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来看,细胞内其CRT表达并不属持续性表达,CRT的高表达期一般是在细胞的迁移扩散阶段,而当细胞融合后细胞内CRT表达甚少。但就与同一时期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成纤维细胞内的CRT表达则显得更为丰富。因此,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结果,我们认为:瘢痕成纤维细胞异常的迁移扩散能力是细胞内丰富的CRT、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及肌动蛋白丝积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积聚的肌动蛋白丝是其异常迁移扩散的重要动力来源,而有效表达的CRT及整合素粘附分子则是细胞与细胞外间质之间迁移动力的传递媒介;另外,CRT的丰富表达对瘢痕成纤维细胞钙离子的储存、释放及其信号传导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KrauseKH,MichalakM.Calreticulin.Cell,1997,88:439-443.2TectorM,ZhangQ,SalterRD.Beta2-microglobulinandcalnexincanindependentlypromotefoldinganddisulfidebondformationinclassIhistocompatiblityproteins.MolImmunol,1997,34:401-408.3LiuH,BowesRC,van-de-WaterB,etal.EndoplasmicreticulumchaperonesGRP78andcalreticulinpreventoxidativestress,Ca2disturbances,andcelldeathinrenalepithelialcells.JBiolChem,1997,272:21751-21759.4BurnsK,OpasM,MichalakM.Calreticulininhibitsglucocorticoid-butnotcAMP-sensitiveexpressionoftyrosineaminotransferasegeneincultruedMcA-RH7777hepatocytes.MolCellBiochem,1997,171:37-43.5CoppolinoMG,WoodsideMJ,DemaurexN,etal.Calreticulinisessentialforintegrin-mediatedcalciumsignallingandcelladhesion.Nature,1997,386:843-847.6EggletonP,ReidKB,KishoreU,etal.Clinicalrelevanceofcalreticulin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Lupus,1997,6:564-571.7WiniskA,FosterC.ICAM-1expressioninaspontaneouslytransformedhumankeratinocytecellline:Characterizationbyasimplecell-ELISAassay.JInvestDermal,1992,99:48-52.8TredgetEE,NedelecB,Scott-PG,etal.Hypertrophicscars,keloids,andcontractures.Thecellularandmolecularbasisfortherapy.SurgClinNorthAm,1997,77:701-30.9ZhuQ,ZelinkaP,WhiteT,etal.Calreticulin-integrinbidirectionalsignalingcomplex.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7,232:354-358.10TsaiCY,HataK,ToriiS,etal.Contractionpotencyofhypertrophicscar-derivedfibroblastsinaconnectivetissuemodel:invitroanalysisofwoundcontraction.AnnPlastSurg,1995,35:638-646.11赵烨德,何清濂,纪徐淮,等.瘢痕成纤维细胞整合素表达实验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19:330-332

钙网蛋白范文篇7

【关键词】骨和骨组织;骨移植;生物力学

为寻找理想的人工骨组织材料,本实验将多孔双相钙磷陶瓷(BCP)同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透明质酸钠(HA)和纤维蛋白复合凝胶(HAFG)缓释体系结合,制成BCP/HAFG-rhBMP-2人工骨材料,进行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人工骨材料的制备

(1)BCP由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组研制提供。该BCP材料呈白色多孔状结构,孔道彼此连通,孔径约为300μm,孔隙率为80%。试验中将BCP制成长10mm,直径4mm圆柱体。

(2)BCP/HAFG-rhBMP-2人工骨的制备:在BCP植入前用特制双管注射器将混有等量rhBMP-2的HAFG复合凝胶缓慢滴注入BCP,使其在BCP表面涂布均匀。待复合凝胶由流体状变为灰白色半钢性状态时植入缺损部位。同法制备并植入BCP/HAFG人工骨。(3)BCP/rhBMP-2工骨的制备:利用部分真空吸入法[1]将rhBMP-2和BCP结合在一起。制成的每支人工骨中约含rhBMP-21mg,植入前人工骨在密封包装下环氧乙烷气体消毒24h。

1.2实验动物及分组

新西兰兔60只,体重2.5~3.2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A组为BCP/HAFG-rhBMP-2组;B组为BPC/rhBMP-2组;C组为BPC/HAFG组。

1.3实验方法

用质量分数为3%的戊巴比妥钠(1ml·kg-1)静脉麻醉后,每兔随机选用左右侧前肢,经剃毛、消毒,取桡侧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桡骨干中段,用单片小锯锯下10mm连带骨膜骨段,然后按组分别植入相应人工骨材料。术后给予庆大霉素10000U·kg-1,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续注射3d。常规条件下喂养观察。

1.4大体观察

观察动物的饮食、活动、伤口反应,术后第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并取材,观察植入材料的表面、局部成骨及炎症反应等情况。

1.5X线观察

术后第4、8、12周摄片,由3人盲法按照Lane-sandhuX射线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

1.6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检测术后第2、4、8、12周3组各取5只动物,全麻后,从心脏抽血3ml离心,使用AKP试剂盒行血清AKP活性测定。

1.7桡骨生物力学检测

术后12周时,每组各取5个标本及正常桡骨标本作力学强度测试。以材料植入处为中心截取桡骨长约1.4cm。经牙托粉两端包埋后,置于MTS-858minibionixII型生物力学测试机上进行垂直压缩试验。加载速度为1mm·min-1,最大位移设定3mm。每隔0.1s记录一次数据。

1.8组织病理学观察

将每次所获取的桡骨标本作好标记置于10%甲醛中固定24h后,经EDTA脱钙、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沿桡骨纵轴连续切片,厚度为6μm,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9扫描电镜观察

于术后第2、4、8、12周每组各取3个标本,2.5%戊二醛(pH7.2~7.4)固定2h,然后用PBS缓冲液冲洗2次,1%锇酸PBS液固定2h,再用PBS缓冲液冲洗2次,乙腈逐级脱水,真空干燥,表面离子溅射喷金处理,HITACHIS-520扫描电镜下观察标本的超微结构。

2.0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每组测得的X线评分、AKP水平及生物力学评分采用方差及SNK分析,统计学显著水平为α=0.05。

2结果

2.1大体观察

术后动物前肢不能负重,跛行,术后1周恢复正常活动。所有动物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周时,A、B组材料植入区有明显骨痂生成,而C组材料外周为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术后8周,A组材料已部分降解,新生骨组织的形成量明显高于B、C组。12周A组骨缺损完全修复,而其他组骨缺损处仍可见到未吸收的材料及骨缺损(图1)。

BCP/HAFG-rhBMP-2组骨缺损完全修复,骨皮质塑形良好(左);BPC/HAFG组材料未完全降解,缺损部分修复(中);BCP/rhBMP-2组骨缺损大部分愈合,仍可见少量未降解材料(右)

2.2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2周时,A、B组材料外周新骨开始形成,材料与新骨直接结合,材料内部孔隙中有纤维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进入(图2)。C组材料外周为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偶见炎性细胞浸润,材料内部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填充。术后4周,各组骨缺损植入体孔隙中均有软骨细胞生成,其中A组软骨细胞量明显高于B、C组,材料均未见明显降解。术后8周,A组材料已部分降解,材料内、外新骨继续增多。B、C组植入的材料少量降解,成骨较稀少,主要位于材料的边缘区域。12周时,A组材料已基本降解,新生骨组织的形成量明显高于B、C组。孔隙中有大量成熟的条索状板层骨形成,骨细胞排列规则,骨小梁较粗大,分布均匀,其间有骨髓组织,中心区板层骨较多,软骨较少(图3)。B、C组植入物孔隙中也出现板层骨,但以周边为主,其间偶见少量骨髓组织,中心区板层骨及软骨均较少。

2.3AKP活性的变化

术后不同时间点3组AKP测定结果,见表1。在第2周,B组较A组和C组均明显增高(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组AKP活性逐渐降低,其中B组降低较快,8周时A组AKP活性较其他两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的AKP降低幅度较平缓。在第2~12周时间段内,第12周与第2周相比较,A组降低了65.13%,B组降低了71.03%,C组降低了58.59%。12周时各组AKP活性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表13组术后各时间点AKP活性的变化(略)

BPC/HAFG-rhBMP-2材料与新骨之间及材料内部孔隙中有纤维结缔组织和间充质细胞进入新生骨组织的骨小梁规则,骨髓腔及骨髓已形成,软骨细胞较。

2.4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术后12周时A、B、C组植入材料和正常桡骨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538±12.7)N、(368±24.0)N、(256±8.4)N和(547±14.8)N。A组的极限抗压强度与正常桡骨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的抗压强度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

2.5扫描电镜检查

术后2周A、B组可见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及大量钙盐结晶及小梁状新骨形成,C组未见明显钙结晶沉淀。4周时A组材料与骨界面形成骨组织与宿主骨结合,但新骨结构疏松,随时间延长,骨组织逐渐转向致密。到12周时A组材料已基本被成熟骨组织所代替,新骨结构与宿主骨无明显差别(图4)。而C和B组骨小梁结构疏松细小(图5),材料仍未完全被降解,材料与骨组织间形成较大间隙(图6)。

2.6X线检查

(1)B组:4周时材料与骨界面形成骨组织与宿主骨小梁粗大,密集,较少见到骨吸收陷窝材料仍未完全被降解,可见羟基磷灰石结晶,材料与骨组织间形成较大间隙骨紧密结合,骨缺损内见密度较高的BCP影,周围有中等量骨痂形成;8周时BCP影密度降低,周围骨痂形成较前有所增多;12周时BCP影部分消失,骨缺损大部分愈合,骨髓腔部分再通(图7)。

(2)A组:4周时移植材料与两骨端融合,骨缺损区有较多骨痂形成;8周时部分骨缺损已愈合,骨髓腔部分再通;12周时全部骨缺损已愈合,皮质骨塑形良好,骨髓腔完全再通(图8)。

(3)C组:4周时BCP影清晰;8周时BCP影密度降低,有少量骨痂形成;12周时大部分骨缺损仍存在(图9)。Lane-sandhuX射线评分结果见表2。表23组术后各时间点X射线评分结果(略)

3讨论

3.1骨缺损的形成及治疗

由于某种因素如外伤、感染、肿瘤等而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形成较大的间隙,称为骨缺损。骨缺损修复最常用的方法是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的不足是取骨数量受限、影响供骨区生物力学强度和功能、增加患者创伤和痛苦;异体骨具有自体骨一些优越的组织特点及可减少手术次数,但其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HIV和肝炎病毒等可能,而且制样、处理和存贮的成本很高。为克服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的缺点,人们开始探索利用生物材料修复骨缺损。目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人工合成生物材料,如聚乳酸(PLA)、钙磷陶瓷、聚乙醇烯(PVA)等;另一类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胶原、骨生长因子(BMP)、明胶等。其中聚乳酸类因缺乏骨传导性、机械强度差及降解产物酸性大等缺点,使其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与其相比生物活性陶瓷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能。因而近年来国内外对生物活性陶瓷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日趋增多。目前对该类材料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将其与各种活性因子进行复合,以获得更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3.2BCP/HAFG-rhBMP-2复合人工骨生物学特性及成骨作用

多孔双相钙磷陶瓷材料以钙、磷为主要成分,与骨基质中的无机成分相似。大量实验证明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但缺乏骨诱导活性[3]。试验中将双相钙磷陶瓷多孔支架与HAFG-rhBMP-2缓释体系进行了复合,从而使该材料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作用的基础上,又获得了较持久的体内诱导成骨能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icprotein,BMP)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各种动物骨组织中的酸性多肽,具有骨诱导活性。但单纯的BMP在体内易被蛋白酶分解,其生物学活性难以得到持续性发挥[4]。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BMP缓释微球以获得体内缓释的效果,但在微球的制备工艺中常需要有机溶剂等理化因素的处理,这使BMP的生物活性受到了影响。本实验中选择HAFG复合凝胶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利用纤维蛋白原发生快速γ交联和缓慢的α交联后形成半刚性三维网状纤维蛋白凝块,能将HA/rhBMP-2固定于纤维蛋白凝块网孔内的特性,大大降低了HA在植入局部的溶散率,同时还避免了组织液及纤维蛋白酶过快地进入纤维蛋白凝块内部,从而使HAFG-rhBMP-2复合凝胶缓释体系能在机体内存留较长的时间[5]。

BPC/HAFG-BMP-2复合型人工骨的作用机制及优点如下。(1)生物相容性:本试验将BCP与HAFG进行复合,使材料在成分及结构上与天然骨更为接近,再加上透明质酸及纤维蛋白凝胶聚合时释放各种生物活性因子,使得细胞更易于在材料表面黏附、增殖并分泌基质。因此该复合材料具有比单纯BCP更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骨诱导性:实验中将rhBMP-2与HAFG制成缓释体系后再和BCP进行了复合。由于HA带大量的负电荷,能与带正电的rhBMP-2形成较好结合,再加上三维网状纤维蛋白凝块具有较强的吸附及降低HA/BMP溶散的作用,使得rhBMP-2可随着复合凝胶的降解缓慢释放,能较长时间保持局部有效浓度。试验中对AKP检测及组织学的观察结果均提示BPC/HAFG-rhBMP-2复合型人工骨的诱导成骨活性较BPC/rhBMP-2人工骨更为持久。(2)生物降解性:由于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tricalciumphos-phate,TCP)在体内降解速度过快,与新骨生长速度不匹配,同时也影响材料植入后的稳固性能[6]。试验中利用羟基磷灰石的高强度、高生物活性及稳定性,将其与TCP合成BCP系统,使得材料在体内的降解与新骨的生长更为匹配。(3)骨传导性:BCP主要是依靠它的三维多孔结构,尤其是它的合适孔径和孔隙间的连通,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支撑作用[7]。

因此,BPC/HAFG-rhBMP-2人工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多孔BCP本身在力学强度及脆性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将其作为负重骨缺损的修复材料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致谢]本研究中的BCP材料由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组董寅生老师提供。

【参考文献】

[1]UristMR,LietzeA,DawsonE.Beta-tricalciumphosphatedeliverysystemforbonemorphogeneticprotein[J].ClinOr-thopRelatRes,1984,(187):277-280.

[2]LaneJM,ScandhuHS.Currentapproachestoexperimentalbonegrfting[J].OrthopClinNorthAm,1987;18(2):213-215.

[3]AlamMI,AsahinaI,OhmamiudaK,etal.Evaluationofce-ramicscomposedofdifferenthydroxyapatitetotricalciumphosphateratiosascarriersforrhBMP-2[J].Biomaterials,2001,22(12):1643-1651.

[4]ChenB,LinH,WangJ,etal.Homogeneousosteogenesisandboneregenerationbydemineralizedbonematrixloadingwithcollagen-targeting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J].Bioma-terial,2007,28(6):1027-1035.

[5]WadstromJ,TengbladA.Fibringluereducesthedissolutionrateofsodiumhyaluronate[J].UpsJMedSci.1993,98(2):159-167.

钙网蛋白范文篇8

【论文摘要】细胞过度凋亡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i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发生。我国传统中药丹参可在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调控IRI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对IRI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在肝、肾、脑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imiareperfusioninjury,IRI)造成的细胞死亡形式中,凋亡也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形式[1-4]。组织细胞一旦坏死,目前人们尚无办法干预;但细胞凋亡是受一系列程序控制的过程,人们有可能通过干预死亡程序加以挽救。丹参经现代实验技术证实,对IRI时细胞过度凋亡有抑制作用,本文就此方面的内容予以综述。

1丹参对IRI时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Wu.W等[5]利用原位细胞凋亡标记(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uridinenucleotideendlabeling,TUNEL)实验观察到:左大脑中动脉结扎后24h大鼠大脑皮层、尾状核、豆状核缺血区出现大量凋亡细胞,24~48h达到高峰;预先给予丹参则在相应部位只见到少量凋亡细胞;且与对照组比较,24h时间段组织损伤明显减轻。提示丹参可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脑IRI发挥保护作用。丹参是否对其他器官也有类似作用目前尚未明了。

2丹参抑制IRI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2.1减少蛋白酶表达

细胞发生凋亡的中心环节是激活以蛋白酶-白介素-1转化酶(interleukin-1β-convertingenzyme,ICE)组成的级联反应。ICE可在天冬氨酸残基之后将33KD的IL-1前体裂解为17.5KD的IL-1β,属于ICE蛋白酶超家族。

目前已发现13个成员,根据其序列同源性分为3个亚家族:ICE-样、ICE-1样和CPP32样蛋白酶。它们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和酶促序列,在天冬氨酸后将底物降解,故该酶现被称为半胱天冬蛋白酶(cysteinea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caspase),并把上述三个亚家族分别称为caspase-1、caspase-2和caspase-3亚家族。它们的过度表达将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6]。

张金涛等[7]利用S-P免疫组化法发现,前脑IRI后1d,大鼠海马CA1、CA4区出现明显的ICE免疫阳性反应,第3天达高峰,第5天后明显减少;脑皮质也呈现出与海马区类似的现象,ICE免疫阳性反应细胞散在分布。与此相反,丹参组ICE的表达明显减少,特别是大脑皮层区和海马CA1区。因此,作者认为ICE在脑缺血中可能发挥重要的凋亡调节作用;丹参能下调脑缺血区ICE表达,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2.2阻断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

大多数情况下,来自于细胞外的诱导因素,如自由基、细菌、病毒等作用于细胞后转化为细胞凋亡信号,并通过胞内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最终激活细胞死亡程序,导致细胞凋亡。因此,凋亡信号转导系统是连接凋亡诱导因素与核DN段化断裂及细胞结构蛋白降解的中间环节[6]。丹参经实验证实,可干预下列已知的凋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实现其抗凋亡作用。

2.2.1死亡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中的TNF、Fas配体、TNF-相关凋亡诱导性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或Apo2L)和Apo3L能诱导细胞凋亡,因此被称为死亡因子[6]。介导它们诱导凋亡的受体为死亡受体。在体内,TNF主要由巨噬细胞(Mφ)分泌。大量体内外实验证明,丹参不仅可有效抑制Mφ分泌TNF-α,还可以在基因水平抑制TNF-α在肝、肾、心等组织中的蛋白表达[8,9,10,18]。所以,丹参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生成和释放,减少IRI时细胞凋亡。但其具体受体后途径是抑制NF-κB还是JNF/AP-1则目前尚无文献报道。

2.2.2第二信使钙诱导的凋亡

Ca2+是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分子。[Ca2+]i持续升高可使核酸内切酶激活,DN段化。应用膜联蛋白荧光素(Annexin-V-Fluos)、碘化丙啶(PI)双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全细胞膜片钳放大系统显微荧光测定术同步观察H2O2诱导人类肝细胞(LO2细胞)、内皮细胞(EVC304)凋亡时不同时限Ca2+流变化和丹参提取物Rxa的影响时发现:①H2O2作用后0.5h即出现Ca2+跃升现象;当[Ca2+]i>400nmol/L后1h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膜翻转现象,即磷脂酰丝氨酸从细胞膜内层转移到外层;此后,[Ca2+]i持续升高,早期凋亡细胞(Annexia-V+)、死亡细胞(PI+)指数均上升;荧光显微镜下出现大量绿色荧光的早期凋亡细胞和胞浆或胞核红染的死亡细胞。同时[Ca2+]i上升了一个数量级;②在Rax处理组H2O2作用8h后[Ca2+]i尚未超过400n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指标也相应降低,细胞凋亡数减少[11]。这一实验表明,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主要是Ca2+依赖性的,且[Ca2+]i>400nmol/L很可能是细胞凋亡启动的早期信号。Rax有效阻抑了第二信使Ca2+跨膜转运,由此可能减少其在核内促进凋亡基因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及其后引起的细胞凋亡,减轻细胞损伤。分析其机理可能是:①作为咖啡酰缩酚酸衍生物之一的Rax富含酚羟基,可和H2O2发生氧化反应,接受O-生成羧基-COOH,从而直接减轻H2O2对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损伤,减少Ca2+经细胞膜和内质网渗漏入细胞内;②因肝细胞Ca2+内流由钙-钙调蛋白复合物和IP3敏感钙池共同调节。故Rax对LO2极显著的Ca2+阻滞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于钙-钙调节蛋白受体,阻止受体操纵性钙通道开放所致[11]。

2.2.3由线粒体损伤后启动的细胞凋亡新近的研究证实,由活性氧(ROS)、细胞内Ca2+超载或缺血缺氧等病理因素也是诱发细胞凋亡的重要触发机制[11,12]。当这些死亡信号到达线粒体后,首先引起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并释放凋亡相关蛋白,包括细胞色素C(cyt-C)及caspase-3等,cyt-C而后参与激活凋亡激活因子与caspase-9的结合及caspase-9的激活,后者继而激活caspase-3,从而导致细胞凋亡。IRI时ROS生成过多,细胞内Ca2+超载,线粒体受损,诱导细胞过度凋亡[6]。丹参具有强大的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等作用,因而可切断上述诱导因素的产生,阻断了此通路启动的细胞凋亡[13-15,17]。

2.3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是级联式基因表达的结果。目前已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多达数十种,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三类:抑制凋亡基因,如EIB、ZAP、Bcl-2,其中对Bcl-2的研究最为详细而系统;促进凋亡基因,如Fas、Bax、ICE、P53等;双向调控基因,如J-myc、Bclk等。正常情况下,促进凋亡基因与抑制凋亡基因处于协调的对立统一状态,IRI时这种平衡被打破,组织细胞凋亡增多[2]。

张金涛等[7]报道BcL-2在前脑缺血2h就有表达,于6h达高峰,其后减少。此变化以海马CA1区最为显著。说明BcI-2主要在细胞凋亡早期发挥作用。丹参在缺血30min给予后,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赵明中等[15]采用心肌IRI模型,以TUNEL及S-P免疫组化法进一步证实复方丹参滴丸不仅可以使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数(PEI)明显增加,还可使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蛋白PEI下降。且随着复方丹参滴丸的剂量加大而进一步降低(P<0.05;P<0.01),说明丹参可恢复各凋亡基因之间的平衡,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丹参作用广泛,对IRI细胞凋亡各环节都有调节作用,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阻断了IRI发生发展过程中因细胞凋亡引起的一系列“恶性循环”,从而表现出对IRI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丹参对减轻IRI来说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丹参的抗凋亡作用也为临床上治疗因凋亡过度引起的疾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冷静,彭韬,冯振卿,等.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江苏医药,1998,24(12):865.

2赵明中,陈运贞,李媛媛,等.大鼠心肌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的凋亡、Fas基因表达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753.

3陈敏,郭仁寿,陈重义,等.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5):283.

4廖洪军,陈香美,崔世维,等.缺血性肾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初步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0).620.

5WuW,KuangP,LiZ.Protectiveeffectofradixsalviaemiltiorrhizaeonapoptosisofneuronesduringfocalcorebralischemiaandreperfusioninjury.JTraditChinMed,1997,17(3):220.

6吴其文,余应年,卢建.新编病理生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9.

7张金涛,李义召,赵书平,等.脑缺血再灌注后ICE、BcI-2的表达及丹参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8(1):26.

8王文俊,吴咸中,姚智,等.大黄素、丹参素对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中国免疫学杂志,1995,11(6):370.

9虎晓岷,尹文,梁继何,等.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9):515.

10王文俊,吴咸中,姚智,等.丹参素对单核I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7):390.

11卢绮平,田磊,吴在德.H2O2诱导人类肝细胞、内皮细胞凋亡时Ca2+流变化的对比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16(2):147.

12ThompsonCB.Apoptosisin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disease.science,1995,267:1456.

13阎福岭,王建平,韩雄,等.兔缺血脑组织病理改变光量子液疗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1998,18(5):9.

14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现代研究.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509.

15柯示胜,赵振东.鼠缺血心肌细胞跨膜信息传递功能及药物干预的影响.天津医学,1996,24(12):715.

16赵明中,王家瑞,魏嘉平,等.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15(4):288.

钙网蛋白范文篇9

关键词: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膳食营养;体育锻炼

合理营养加体育锻炼获得健康同时,同样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该文旨在了解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状况,熟知大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和形式,分析合理饮食习惯及膳食制度在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上的重要作用,对营养搭配和体育锻炼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更好地加强大学生自身营养意识进一步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章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19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0名,占51.3%,女生95名,占48.7%。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为该文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向江苏师范大学学生随机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8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97.5%。

1.2.3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的问卷用WPS表格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

2结果与分析

2.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

2.1.1膳食结构调查结果

膳食结构主要以粮谷类、蔬菜类和动物性食物为主。从主要营养素平均标准供给量与实际摄入量对比看出,女生热能标准供给量为2400kcal,实际摄入量为1945kcal,蛋白质标准供给量为80g,实际摄入量为61g,钙标准供给量为1000mg,实际供给量为667mg。可见女生摄入热能相对不足,蛋白质、铁、钙不足。男生蛋白质标准供给量为90g,实际供给量为78g,维生素标准摄入量为60g,实际摄入量为50g,可见男生蛋白质、维生素C摄入相对不足,钙摄入不足。

2.1.2三餐热量分配

调查发现男生早餐、中餐、晚餐摄入能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0%、32%、28%,女生早餐、中餐、晚餐的摄入能量百分比分别为22%、34%、28%,早餐、中餐、晚餐合理分配率为30%、40%、30%,可见学生一日三餐热能分配明显不合理,早餐、中餐摄入热量皆明显不足,夜餐零食吃的比例占有部分能量。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糖类来提供能量,不吃早餐或者三餐热量分配不合理,只能使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

2.2膳食营养与运动知识了解情况

从膳食营养与运动这门课了解程度来看,7%男生和4%女生上过膳食营养与运动课程,65%男生和72%女生没有上过膳食营养与运动课程,28%男生和24%女生不知道膳食营养与运动课程。运动膳食营养知识了解程度来看,18%男生和23%女生了解,56%男生和64%女生大概了解,26%男生和13%女生不了解。

2.3膳食营养对体育锻炼影响

良好的运动能力受运动水平、遗传、营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影响,其中膳食营养对体育锻炼影响非常之大,吃什么、什么时间吃,对其锻炼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效果。

2.3.1运动后摄入的食物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运动后摄入食物有45%学生喜欢吃大鱼大肉,30%学生选择不吃,25%学生喜欢吃蔬菜水果。研究发现有44%学生在运动后喜欢吃大鱼大肉,造成在运动后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这一现象发生。

2.3.2每周吃早餐的次数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从一周吃早餐的次数中看出,9%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20%的学生四天以上吃早饭,31%的同学一周只吃早餐一到两天,40%的同学一周从不吃早饭。可以看出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对早餐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有很多学生出现身体机能下降,导致身心疲惫,对身体的健康危害极大。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吃早餐的次数越少,体育锻炼的效果也就越差。

2.3.3补水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运动中随意补水占58%,及时补水占25%,不补水占17%,运动中没有合理补水人数占到75%。学生对运动中补水情况了解程度很差,只凭有无口渴来判断,或者不补水。体育锻炼过程中补水状况与运动过程中疲劳恢复程度关系看出,补水越合理,运动中疲劳恢复程度越快。

3结语与建议

3.1结语

3.1.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结构存在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女生摄入热能相对不足,蛋白质、铁、钙不足。男生蛋白质、维生素C摄入相对不足,钙摄入不足。学生一日三餐热能分配明显不合理,早餐、中餐摄入热量皆明显不足。

3.1.2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缺乏膳食营养与运动知识的了解

普遍缺乏相关的营养与运动知识,营养知识普及还不够,无法达到合理膳食营养要求。3.1.3江苏师范大学学生饮食习惯不合理运动后喜欢吃大鱼大肉,造成运动后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多学生饮食习惯非常不科学。都导致学生三餐分配不合理,各餐所提供热量不均匀,达不到体育锻炼效果。大多数学生补水随意性很大,运动中疲劳恢复程度较慢。

3.2建议

3.2.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应注意膳食结构调整

增加自身缺乏营养素摄入,男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女生增加动物肝脏、瘦肉、海带、黑木耳等含铁食物摄入。提高碳水化合物在供能方面比例,满足机体热能需要。学生需要增加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水果比例。补充学生流失较多维生素、钙以及其他矿物质。最好能够保证每天一杯牛奶。3.2.2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应增加膳食营养与运动知识了解应多开设相关营养与运动知识课程以及讲座,让学生知道关于膳食营养与运动相关知识,以注重膳食营养,增加锻炼效果。

3.2.3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应养成合理饮食习惯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增加早餐和中餐热量,夜餐和零食尽量少吃。运动后多吃碱性食物,多补充蔬菜水果类食物、豆制品之类食物,以保证人体酸碱平衡,从而达到消除运动疲劳目的。重视吃早餐,提高身体机能,达到体育锻炼效果。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做到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身体。每天足够饮水,合理选择饮品。应该根据自己运动项目,运动前、中、后正确补充水分。

作者:田莹莹  朱可可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靖文,孙立君.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32-33.

钙网蛋白范文篇10

在以往寻找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工作中,往往集中在寻找由于心肌坏死后,释放出来的心脏特异的酶或蛋白质。心肌胞质中的小分子蛋白比结构蛋白更容易进入血循环。现已证实肌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17000)以及CK-MB亚型,即MB1/MB2比值是目前公认的2个早期生化标志物。但是坏死病变不是患病后立刻出现的,在坏死出现前先经过一个可逆的缺氧阶段。所以如果只注意检查坏死损伤所释放的物质,很难在发病后短时间内查出心肌损伤病变。

近年来对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不仅认识到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和动脉壁的粥样斑块形成有关,还认识到斑块破裂是病变发展的基本因素。Fuster等[3]认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展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此斑块表面有一完整的纤维帽,上面覆盖一层内皮细胞,此时患者往往无征状或在劳动缺氧时出现心绞痛。第二阶段则是由于斑块破裂引起一系列病变:如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脂质进入血管壁;出现炎症病变,单核细胞转化为活化的巨噬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产生生长因子,反过来损伤内皮细胞,释放多种血栓形成因子,如:vW因子、V因子等。所有这些因素,再加上血小板活化,极可能形成冠状动脉血栓。血栓的形成是多种作用如血液流体力学、血管壁各种因子成份、血小板活化、血凝和纤溶系统等相互影响、平衡的结果。

一旦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出现不稳定心绞痛,病情进一步发展或者直接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一般认为Q波心梗往往与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有关,无Q波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常出现血管不完全栓塞。

根据上述理论,Wu等[4]提出一些可能成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早期病变的标志物。见表1。表1中大部分标志物都出现在目前公认的心肌坏死标志物之前。表中标志物有一部分可能成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因为它们大多数只表示存在炎症或血栓等病理变化,并不意味一定存在心肌坏死。同时这些指标很难鉴别诊断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但无论如何这些指标变化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是很有价值的,临床医师可以针对患者的这些病变,采取及时的对症治疗,防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对表1列举的标志物作一介绍。

表1可能成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

标志物病理生理和/或生化作用相对分子质量临床用途

C反应蛋白(CRP)急性相蛋白115000-140000感染标志物

血栓前体蛋白(TpP)促使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蛋白质>300000早期检查栓塞形成

P-选择素活化血小板140000检查血小板聚集

糖原磷酸化酶BB缺血引起糖原分解188000缺血早期标志物

脂肪酸结合蛋白携带脂肪酸的蛋白15000排除AMI

α-肌动蛋白和肌肉收缩有关43000心肌损伤

脑型钠尿激素钠利尿激素4000,10000左心功能衰竭敏感指标

一、感染标志物

一些作者认为,感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脉粥样斑块组织中能见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浸润,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斑块中此种病变比稳定性心绞痛更为明显,在斑块破裂处特别在肩角区吞噬细胞更多。吞噬细胞能产生金属蛋白酶,分解粥样斑块纤维帽中的成份,使纤维盖变薄变弱,易引起斑块的破裂。检查血清中的感染指标如急性反应相蛋白有助于早期查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病变发展,有助于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目前测定较多的有C反应蛋白(CRP)[5],多用免疫比浊法,其参考值为68~8200μg/L,发现AMI患者血清中CRP升高,其升高程度和梗死面积大小相关[5]。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阳性率高低和患者并发症和猝死率相关[6]。除CRP急性反应相蛋白外,还有纤维蛋白原在AMI也升高,最近甚至有人将纤维蛋白原看成如同胆固醇一样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感染标志物的最大缺点是特异性较差,它们的升高还见于其它感染,损伤和肿瘤等多种病变。

二、血栓形成标志物

1.血栓前体蛋白(TpP):AMI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血栓形成,如果在CAD患者血中查出形成栓塞的各种因子活动度增高,无疑有助于CAD的诊断和治疗。反之如果没有任何变化能说明患者存在着活跃的血栓病变,则几乎可以排除AMI的诊断。血栓前体蛋白(TpP)是血凝过程中一个重要产物,血栓形成时不可避免会升高。初步对21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进行测定[7],TpP都出现升高,而不少例CK-MB还在正常范围。用肝素治疗后TpP明显下降,停止治疗后TpP又升高。TpP测定的缺点是特异性较差,除AMI外还见于其它栓塞疾病如深部静脉栓塞、肺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

2.p-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激动剂如二磷酸腺苷、凝血酶或花生四烯酸等作用下,促使血小板附着在血管壁,随后通过血小板膜糖元Ⅱb/Ⅲa受体和纤维蛋白元结合,促使血小板相互聚集。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种物质即GMP-140或者P-选择素,它来自血小板的α颗粒和内皮细胞中的W-P体。其作用为活化血小板和白细胞粘附,促进血栓的固化。因此选择素被分泌入血可看成血小板被活化,是存在血栓病变的一个较好指标。

目前有关选择素诊断AMI文章不多。有作者报道[8],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病1h后,血中就有选择素升高。而稳定性心绞痛变化不大。测定选择素的临床价值在于可了解患者血小板在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特别在考虑是否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以及判断这些治疗的疗效时。P-选择素的测定价值更大。

三、心肌缺血指标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将引起相应组织的缺氧和损伤。在开始阶段此损伤是可逆的,如出现再灌注,损伤组织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无再灌注,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大分子的酶和蛋白质释放入血。这可逆阶段长短随个体而异,一般认为在出现症状后1~3h。所以如能早期查出缺血指标,无疑将给临床以很大的帮助。

四、糖原磷酸化酶BB(GP-BB)

GP是一个二聚体酶,有3种同工酶:GP-BB在心和脑;GP-MM在骨骼肌;GP-LL在肝。现在已有只测定GP-BB的免疫学试剂盒。

从初步结果看,GP-BB早期诊断的优点很明显。一组4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有ST段和/或T波变化的18例中[9],GP-BB、肌红蛋白、cTnT和CK-MB阳性率分别为88%、11%、17%和28%。另一篇文章[10]对22例AMI患者,检查发病2~4h各项检查的阳性率。也是GP-BB最高,达到83%、肌红蛋白,总CK和CK-MB小于此值,分别为58%、25%和67%。

GB-BB的早期变化,显然很难用坏死来解释,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为188000,远远大于肌钙蛋白和CK-MB。用心肌缺氧来说明可能更为合理。心肌缺氧时抑制线粒体中ATP的生成,从而引起一系列代偿反应,其中之一就是GP分解糖元,生成葡萄糖进行无氧糖酵解。正常时GP-BB和糖原形成复合物附着于内质网,缺氧时GP从b型转化为a型同时生成葡萄糖-1-磷酸。GP和糖原分离后,进入细胞浆。当细胞膜因缺氧增高渗透性时,GP-BB极易进入血中,这是因为心肌和血中GP浓度相差很大,所以GP-BB不仅血中浓度升高较早,灵敏度也较高。

五、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是一组至少由6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成的蛋白质(14000~15000)。存在不同脏器中,心脏中的FABP和肝、小肠中的有明显区别。它是长链脂肪酸的载体,在脂酸酸代谢中起作用,而心脏中的脂肪酸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心肌缺氧时FABP在血中升高,特别由于其分子量小和心肌中含量很高(0.46mg/g湿重)AMI早期就可查到其升高。有学者[11]在10例AMI患者中发现所有早期标本(发病1.5~4h)FABP都升高而CK-MB仍在正常范围。另一研究[12]也发现在发病早期阶段(0~3h)FABP和CK-MB的临床灵敏度分别为91.4%和20%,FABP显著高于CK-MB。

六、坏死标志物

在拙作"生化标志物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对坏死标志物已有了较详细的介绍,特别是肌钙蛋白T和I,此不再叙述。最近人们对α-肌动蛋白给予一定的注意。α-肌动蛋白是细丝的结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3000。其特点为含量很高,占细胞蛋白库的20%,高出肌钙蛋白和肌球蛋白7倍。所以如果能建立特异性和灵敏度很高的方法。有希望能查出微小的心肌损伤。初步的应用显示有一定的前景,在2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有19例血中α-肌动蛋白升高。70例AMI患者[13]阳性率为95%。但可惜同时未查肌钙蛋白和CK-MB,无法确切判断其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RawlesJ.Magnitudeofbenefitfromearlierthrombolytictreatment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newevidencefromGrampianregionearlyanistreplasetrial(GREAT).BrMedJ,1996,312:212-216.

2RyanTJ,AndersonJL,AntmanEM,etal.ACC/AHA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onPracticeGuideline(CommitteeonManagement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AmCollCardiol,1986,28:1328-1419.

3FusterV.BadimonL,BadimonJJ,etal.Thepathogenesisofcoronaryarterydiseaseandtheacutecoronarysyndromes.NewEnglJMed,1996,326:242-250,310-318.

4WuAHB,McCordRG,NewBiochemicalMarkersforHeartDiseaseIn:WuAHB.Eds.CardiacMarkers.Totowa:HumanPress,1998.281-294.

5PietilaK,HarmoniesA,HermensW,etal.SerumC-rectiveproteinandinfarctsizeinmyocardialinfarctpatientswithaclosedversusanopeninfarct-relatedcoronaryarteryafterthrombolytictherapy.EurHeartJ,1993,14:915-919.

6LiuzzoG,BiasucciLM,GallimoreJR,etal.TheprognosticvalueofC-reactiveportionandserumamyloidAproteininseveralunstableangina.NEnglJMed,1994,331:417-424.

7CarvilliDGM,DimitrijericN,WalshM,etal.Thrombusprecursorprotein(TpP):markerofthrombosisearlyinthepathogenesisofmyocardialinfarction.ClinChem,1996,42:1537-1541.

8KedaH,TakajoY,IchikiK,etal.IncreasedsolubleformofP-Selectionin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Circulation,1996,92:1693-1696.

9MairJ,PuschendorfB,SmidtJ,etal.Earlyreleaseofglycogenphosphorylasein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andtransientST-Talteration.BrHeartJ,1994,72:125-127.

10RabitzschG,MairJ,LechleitnerP,etal.ImmunoenzymometricassayofhumanglycogenphosphorylaseisoenzymeBBindiagnosisofischemicmyocardialinjury.ClinChem,1995,41:966-978.

11TanakaT,HirotaY,SohmiyaK,etal.Serumandurinehumanfattyacid-bindingprotein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linBiochem,1991,24:1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