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8:57:40

傅雷家书范文篇1

很早就知道有这么一本艺术类学生必读书目,当时只觉得艺术与自己相去甚远,谈论艺术的书籍,我一个俗人,只能望洋兴叹了。直到近来偶然在名家荐书中发现它的“身影”,对其内容才有大致了解。第二天就把这本具明显沧桑感的宝贝借阅回来,竟爱不释手,于最快速度看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相信这本书我不会只看一遍(事实上,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我已经看完第二遍了,呵呵),它就是《傅雷家书》。

如果仅因书中较多地谈论到对音乐的介绍和学习即把它定性为艺术类书籍,那我觉得更应把它看作一部“百科全书”。书中不仅论及音乐,同时涉及教育、文学、爱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在这本书信集里,随处可见一个父亲的慈爱、对孩子的厚望及骄傲,深厚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涵养在书中各个角落闪光,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博学和睿智。而正是由于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受其陶冶与教导,使傅聪在海外的孤独环境中,汲取到勇气和力量。父母的鼓励鞭策更让他明确艺术道路上的前进方向。而今,七旬的傅聪已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艺术造诣举世公认。被寓为“钢琴诗人”的他应该也会时常地想念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

楼适夷给该书作的序中写道,这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对于书中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不想在这里多作描绘,要对一部“百科全书”进行阐述,这非我能力所及。在此,我仅把它当作一部教子篇来写点自己的想法罢了。公务员之家:

傅雷把培养儿女同样当作他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上升到这种认识层次,但对于子女的关爱和培养,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远方的父亲轮廓渐渐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常想念、时常感动。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长年在外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一年可能只有三五次机会见到他,每次都是那么短暂。可能正是此种原因导致我与父亲的隔阂,也许这个词严重了,确切的说应是缺乏沟通。儿时的我觉得父亲有点可望不可及,他特有的威严令我崇拜,也使我感到距离。但即使是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我仍能时刻感受到父亲期待而严峻的目光及无微不至的关爱。是的,父亲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邻人或亲朋赞扬我所取得的成绩时,我知道此刻的父亲是幸福的;往往父亲亦会因教子有方受到褒扬,不知他是否知道,此刻我同样感到幸福,虽然我一直没有对他提及。记不清从何时起,父亲就开始在我耳边“唠叨”,总是些人生哲理、处世方法之类的大道理,不明事理的我总是感到厌烦,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可曾排斥过傅雷的这种“唠叨”。但事实上,他完整地保存着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些唠叨,保存着这些财富。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留下来,但在心中,他同样是一笔永恒的财富。踏上了外乡求学之路,父亲的唠叨少了,偶尔能在电话里听到极具磁性的声音和熟悉的语调。表面上我仍然敷衍,但心里已幸福万分。听筒响起了忙音,放下电话,几分失落,几分感伤。在外的日子,我成长了。每次回家,父亲的唠叨一如既往,但多了商量的语气;我的敷衍也有了些对话的气息。我们都在变化,我逐渐成熟,而父亲却已走到中年后期。在他面前,我永远是不懂事的孩子,事事提点,不辞辛劳;我也甘愿当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一直有父亲的教导陪伴。父亲之于傅雷,他没有那么广博的学识,但对子女同样呕心沥血、言传身教;而我之于傅聪,当然达不到那么高远的艺术造诣,但同样得益于父亲的教导,同样对父亲热爱和敬仰。

记得小学时老师布置过一篇作文,写自己最崇拜的人,豪不犹豫地写上了父亲,至于理由已然模糊,但那份坚决、果断记忆犹新。姐姐看了那篇作文,感慨地说,她也做过类似的作文,也写的是父亲。在儿女心中,父亲永远世伟大而成功的。他就是一座山,庇护着我们这些树木,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他仍不断地提供养料助我们成长。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不经意间看到他的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观察发现他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此时,我都想跟他说:“爸,忙了这么多年,该歇歇了,去享受一下。”可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其实很早就有这些感受,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感情越来越强烈,但一直仅限于想法。要谢谢《傅雷家书》,促使我把它写成文字。父亲是一本写不完的书,仅这些文字当然言不尽兴,但总也算是迈出第一步吧。

傅雷家书范文篇2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年青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事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范用说:“傅雷的家书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他早年国外留学的经历也加深了他对中西文化差异、艺术差异的理解。而傅聪是我国著名钢琴大师,他的艺术技艺在国外的音乐会中及各种演奏比赛中得到了西方许多优秀钢琴演奏家们的认可,他的肖邦让肖邦故乡的人们都为之惊叹;他的莫扎特可爱、温柔、清新;他的舒伯特更是亲切、熨帖、温厚、惆怅、凄凉。这两位大师之间的艺术交流让我这个艺术的门外汉也着实“矫情”了一把。

除了有关艺术的讨论,傅雷大师还借通信的方式与傅聪进行了思想上的交流,不仅教会了傅聪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让阅读者受益多多。他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傅聪心地善良温厚,待人诚恳而富有同情心,胸襟开阔,天性谦和,更难得的是,他对于自己的追求孜孜不倦,从不看重物质条件,对于精神境界的提高却从来都是严谨对待。公务员之家

1954年,傅聪出国进行深造,期间还因为被迫流离至伦敦,但在他心中,一直都对祖国抱有最深沉的爱。因为在傅雷的家书中一再地提到“祖国”、“我们因为你为祖国增光而快乐”、“一定要把谈话要点记下来……为了中国这么一个处在音乐萌芽时代的国家……”。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母之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与人格修养的读物;同时它更是一部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傅雷家书范文篇3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年青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事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范用说:“傅雷的家书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他早年国外留学的经历也加深了他对中西文化差异、艺术差异的理解。而傅聪是我国著名钢琴大师,他的艺术技艺在国外的音乐会中及各种演奏比赛中得到了西方许多优秀钢琴演奏家们的认可,他的肖邦让肖邦故乡的人们都为之惊叹;他的莫扎特可爱、温柔、清新;他的舒伯特更是亲切、熨帖、温厚、惆怅、凄凉。这两位大师之间的艺术交流让我这个艺术的门外汉也着实“矫情”了一把。

除了有关艺术的讨论,傅雷大师还借通信的方式与傅聪进行了思想上的交流,不仅教会了傅聪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让阅读者受益多多。他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傅聪心地善良温厚,待人诚恳而富有同情心,胸襟开阔,天性谦和,更难得的是,他对于自己的追求孜孜不倦,从不看重物质条件,对于精神境界的提高却从来都是严谨对待。公务员之家

1954年,傅聪出国进行深造,期间还因为被迫流离至伦敦,但在他心中,一直都对祖国抱有最深沉的爱。因为在傅雷的家书中一再地提到“祖国”、“我们因为你为祖国增光而快乐”、“一定要把谈话要点记下来……为了中国这么一个处在音乐萌芽时代的国家……”。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母之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与人格修养的读物;同时它更是一部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傅雷家书范文篇4

核心提示:傅敏谈傅雷的家庭教育、河南健康网--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大众健康看《傅雷家书》,让我们知道父母的爱有多深切,和傅雷的女儿傅敏谈话让我们知道父母对儿女的影响可以有多深远。傅敏说,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父亲的教育方式也是在逐步改变的,他说他从我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是和我们一起在成长的。

记者:许多人谈到您父亲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对您的哥哥傅聪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总不免要用到严苛这样的字眼,甚至,有人说傅聪在音乐上有那么高的成就,就是您父亲打出来的。所以现在有些父母也相信教孩子练琴,逼和打这样的手段总有一天能出奇效,您认为这其中是不是存在着很大的误会?

傅敏:的确,在小时候,父亲打我们,而且父亲有这样的特点,你越哭,他越打,我当时真的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每一次挨打,我都明白原因,有时是调皮捣蛋,有时是做错事,比如撒谎。我的父亲严在哪儿?严在对做人原则的坚持,像撒谎,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对这些,他从不姑息。在《傅雷家书》中,父亲也提到了这些往事,他有心痛和忏悔,他在给我哥哥的一封信里曾经很坦诚的告白,“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事实上,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父亲也在不断改进他的教育方法,他说在我们两个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是和我们一起成长的。他也说过这样的话,来表达他和我们之间的融洽交流,“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里得到的少。尤其是近3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我的父亲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他把家庭教育也当成一门学问在做,在我们成长的20多年里,他不停地在反思和我们交流得失。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我哥哥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这是和父亲对他在道德、人格和人文艺术方面的许多培养分不开的,如果仅仅是棍棒下的练习,那么我父亲说过,这只能是一般的钢琴匠,他对艺术、对社会根本没有任何贡献。父亲提到过关于练琴的家庭教育,他认为“家长们只看见你以前关门练琴,可万万想不到你同样关心琴以外的学问和时局;也万万想不到我们家里的空气绝对不是单纯的,一味的音乐,音乐,音乐的!”

父亲给予我们的许多是身教,父亲爱憎分明,情感强烈,他对我们的教育不是教条式的、口号式的,但这样的教育却是扎到我们成人的根子里的。

记者:您说您的父亲教育你们首先要好好做一个人,您能不能具体地说说这种要求。而您的父亲又是怎样影响你们的?

傅敏:从小父亲就教给哥哥和我许多古典诗词,父亲亲自编了国文教材,选录的国文都是讲做人的道理,像陶渊明的文章、李杜的诗篇。父亲要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父亲从不鄙视任何的劳动者。他说做人做好了,哪怕是个皮鞋匠都没关系,否则就连个皮鞋匠都做不好。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影响更多来自于身教。这是言教所不能达到的。比如说做事为人的认真。50年代,他有一阵子迷上了摄影,显影药、定影药,父亲都是一克克称准,照片要放大,父亲就用尺子细细地量。父亲爱养花,他对待每一盆花,都很认真细致,看到有嫁接的介绍,他就自己去实践。父亲就是这样,哪怕一点点小事、小细节,他都很认真地对待。他要求我们做到的,绝对是他自己做人的风格原则。这是我们兄弟两个成长中得到的最大的教益。我的母亲曾经在信里这样夸赞我的哥哥:“从各方面看,你的立身处世都有原则性,可以说完全和你爸爸一模一样。对黑人的同情,恨殖民主义者欺凌弱小,对世界上一切丑恶的愤懑,原是一个充满热情,充满爱,有正义感的青年应有的反响。你的民族傲气,爱祖国爱事业的热忱,态度的严肃,也是你爸爸多少年来从头至尾感染你的---”。事实上,这也可以说是我母亲在和我父亲这么多年相濡以沫中,她对我父亲人格最真实的感受。

记者:那么以您父亲这样严谨的性格,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对父亲是不是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呢?

傅敏:尽管父亲自己在翻译界在艺术界有很高的地位,但他在家里从来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对家人的爱是很细腻很具体的。他会用蝇头小楷细细的抄下“艺术概论”的全文来给他的孩子作为艺术教材。每当我的哥哥要弹奏什么世界名曲,我的父亲总是提前为他准备好许多关于作者和曲子的背景材料,很多是从法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做这些工作,我的父亲是在他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翻译工作之外挤出时间来的,有时甚至是拖着沉重的病体。我觉得我的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父亲,他嘴上不会多说,但他在行动上,在《家书》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一位父亲最热烈、最真挚的爱。

他鼓励、启发我们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他教育我们要有自己的见地,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他很重要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他经常实践的一种方式。

记者:您和您的哥哥,一位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一位是出色的外语特级教师,应该说除了基本的人格塑造以外,您父亲也培养出了两个优秀的人才,那么在具体的技巧训练上,您的父亲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傅雷家书范文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文教育;音乐性;文学性

象征主义将音乐性视为文学的最高准则与目标,而以美国学者韦勒克为代表的学论则认为文学的声音效果与音乐的纯声音不属于同一符号体系。在文学领域,文学“音乐化”一直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世界性课题。不过,关于音乐中的“文学性”问题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音乐常识:在西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与贝多芬交响曲在艺术效果上可谓异曲同工,究其根源乃是作品中文学性与音乐性的交融;在中国,“六艺经传”①中《诗》《书》与《乐》均以“教化”为最终艺术目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成为中国文学与音乐的共同艺术追求。在这一传统之下,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意义从音乐领域的至高点扩展为文学意义上的典范;同样,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等古诗所取得的文学地位也与诗歌中的音乐性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宋词更是文学性与音乐性完美结合的例证。由此不难推论,音乐中的“文学性”问题乃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关键课题。关于这一点,傅雷早在他的第一篇音乐评论中就切中中国音乐教育的要害:“我们中国人应该如何不以学习外表的技术、演奏西洋名曲作为满足,而更应该使自己的内心生活丰满、扩实,把自己的人格磨练、升华,观察、实现、体会固有的民族之魂以努力于创造!”②但是,100年过去了,当代艺术学校在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却轻视文化素质培养的教育误区中越陷越深。在这一背景下,以“钢琴诗人”傅聪的教育实例,梳理傅雷的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乃至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一、音乐教学中民族身份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整个文化掀起了一阵“寻根热”。在音乐的“寻根”路上,中国音乐人陷入身份的尴尬:在以西方器乐为主体的现代音乐领域,中国人“从哪里来”,又该“到哪里去”?自我身份的怀疑带来音乐人主体的自卑,于是,西方成为中国音乐的标准,“模仿”则成为中国当代音乐教学的法则。可以说,主体身份的否定所带来的艺术灵魂的丧失已成为当代中国音乐艺术的最大掣肘。在音乐主体的身份建构问题上,傅雷以“先为人、次为做艺术,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艺术教育思想为当代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实际上,“先为人、次为做艺术”的实质与中国传统文人的“德成为上,艺成而下”一脉相承。在对傅聪的教育实践中,傅雷的确重视道德教育。在1954年9月的家书中,他告诫傅聪不忘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也是很少很少。哪一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之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从传统文学根基的培养到爱国情操的塑造,傅雷时刻不忘对傅聪“中国人”“赤子之心”的身份教育。而正是这一与音乐技巧无关的身份教育造就了傅聪音乐在国际上的身份与地位。1955年,“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后,巴西评委塔里番洛夫人对傅聪称赞到:“你有很大的才具,真正的音乐才具。除了非常敏感之外,你还有热烈的、慷慨激昂的气质,还有最难得的一点,就是少有的细腻与高雅的意境,特别像你玛祖卡中表现的。我历任第二、三、四届的评判员,从未听到这样天才式的玛祖卡,这是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风格。”③而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更是一语中的:“只有古老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④傅聪到英国后,英国评论界为傅聪的演奏会写下评论《从东方来的新启示》,指出“傅聪并不是接受西方音乐传统,而另有一种清新的前所未有的观点”。由此不难推断,傅聪在世界音乐界的成就不仅仅是世界对其个人的褒奖,更是对中国文化、中国音乐人的肯定。而作为父亲和教育者的身份的傅雷对于傅聪所取得的成绩更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彻底了解别人民族的优秀传统,渗透他们的灵魂。”⑤傅雷将“艺德”的塑造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重视对傅聪民族身份的培养与塑造,首次将中国钢琴家推上了世界的舞台。反观当代国内音乐教育:或是陷入崇洋媚外的误区,或是陷入一味炫技的泥潭,忽略对受教育者的人格教育、“艺德”教育。主体民族身份的模糊必然造成中国艺术家失去民族灵魂,继而失去“艺术灵魂”。因此,当代音乐教育界辄需转变观念,在重视“艺技”之外,关注到对“艺德”教育的重视,将民族身份认同教育纳入到常规音乐教学之中。

二、音乐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合理性

“富有中国气质的钢琴家”“钢琴诗人”的美誉为何“花落”傅聪,而非他人?这也是中国音乐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新世纪初,日本评论家森冈叶论及傅聪的成就时指出,“傅聪还展开了源于只有中国人才能表现出的音乐境界的自己独特的见解。”关于“独特的见解”,傅聪也不止一次提起文学滋养对其演奏的帮助,“也许文学和美术替我在心里多装置了几根弦,使我能对更多的音乐发生共鸣”,“(文学、美术)最显著的是加强我的感受,扩大我的感受范围,往往在乐曲中遇到一个意境,一种情调,仿佛是相熟的;事后一想,原来是从前读的一首诗,或是喜欢的一幅画,就有这个意境,这种情调”。⑥可以说,以音乐为媒介,傅聪成为中西文化相融、相通的践行者。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傅雷音乐教育思想中的“文化教育”更显得意义非凡。傅雷一直以来非常反对“以音乐培养音乐”的教育思想,从《家书》中披露的傅聪学琴经历看来:傅聪17岁前的受教育重点大多集中在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学教育上。在傅雷的影响与教育下,傅聪深得中西文学的精髓。凭借在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文学艺术上的造诣,傅聪的演奏在音乐上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沟通。以文学启发音乐,在当时乃是傅雷带有个人旨趣(傅聪曾指出:“我爸爸一辈子一辈子追求的就是希望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间取长补短,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更灿烂的全人类的文化。”)的大胆尝试。但从音乐乃至艺术的本质来说,这一思想是符合音乐规律的,傅雷先生这一见解也非无稽之谈。他率先注意到中国古典诗词格律与西方钢琴音乐上的相通。在家书中他曾启示傅聪:“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1954年7月28日家书)在演奏中,傅聪则将父亲这一领悟在演奏中运用得炉火纯青。傅聪曾谈到自己在演奏德彪西的《西风说的是什么》时,将其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联系起来,在结尾处将几个有极强标记的和弦以诗词所呈现的音韵特征进行演奏,使之具有强烈的情感特征。在演奏莫扎特的《回旋曲》时,又将李后主《清平乐》的韵律带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几十年后,傅雷对中西艺术韵律的敏锐感受获得了著名音乐学家钱仁康的认同:“西方传统音乐的结构模式,常常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息息相通,不谋而合:这种现象在西方传统音乐作品,特别是器乐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决不是个别的孤例。”⑦而在审美意境上,傅雷同样认为“中国诗词的意境,西方文化最高之处,亦有相通的地方”。以中国文化来观照西方音乐艺术乃是傅雷音乐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这一观点在其翻译的《罗曼•罗兰》《贝多芬传》中可见一斑。深受其影响,运用中国的审美观去理解、演奏西方的音乐作品成为傅聪钢琴演奏的最大特色。音乐审美心理的丰富与充实,是需要大量的艺术修养不断熏陶才能获得的。在傅聪这一成功的音乐教育案例的背后,文学教育的合理性凸显出来,当代音乐教育“以音乐培养音乐”的弊端也被揭示出来。同时,这一案例也启示当代音乐教育:艺术演奏需要以学生音乐审美心理为基础,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

三、探寻当代音乐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在音乐领域,傅雷并非科班出身。不过,出于对音乐的热情,凭借中西方文化的渊博学识,傅雷不仅以其卓越的眼光注意到中外文化艺术在最高准则和最高境界上的相通、相融的可能性,为探索音乐艺术中的中西关系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更是凭借对傅聪的成功教育经历受到音乐教育界的长期关注。一部《傅雷家书》成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然而在受到音乐界关注的同时,傅雷音乐教育思想中的核心观点——“人文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却被大多数音乐教育者所忽略,继而造成中国音乐界一直不乏音乐人,却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家。在此,本文以论证的方式,旧话重提,讨论音乐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旨在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以傅雷的成功教学为范例,注重学生民族身份的认同教育;将文学教育纳入到常规的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或许当是今后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作者:郭雪 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附中

参考文献:

[1]傅敏.傅雷谈音乐[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2]李云雷.听傅雷讲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傅雷,傅聪.傅雷与傅聪谈音乐[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4]傅敏.傅雷家书[M].北京:三联书店,1995.

[5]钱仁康.与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脉脉相通的西方传统音乐[J].音乐艺术,2001(1).

[6]王爱国.傅雷中国诗词审美教育对傅聪钢琴演奏艺术的影响[J].枣庄学院学报,2009(12).

[7]徐大成.温文尔雅的“雷声”[J].音乐学探索,2015(6).

傅雷家书范文篇6

老师力荐《傅雷家书》,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

同学是开夜车一口气读完《傅雷家书》的。第二天,生性好动的他第一次认真地与我交谈。从他仍陶醉在书中的神态可以看出,他是深有同感的。难怪,他的父亲也不在上海,也许那位父亲不会像翻译家傅雷般写下洋洋家书,但他必定会不断地把爱送到儿子身边。傅雷那来自远方的父爱与此多么相似。

我的经历有一段与傅聪更为相似。我的抽屉里也珍藏着几封家书,不同的是那是我儿时写给出差在外的爸爸的。打开信纸,你会看到刚入小学的我图文并茂的书信。

在这些家书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没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师表扬一句,我也在信中写明六要素,生怕缺什么似的。制作爸爸送给我的模型的过程,更是"无微不至",只差没把所用工具的价格写上了。而某天早晨我掉下一颗牙,不仅详细叙述,还画出"退伍者"的"个人照"及嘴里"残余部队"的"集体照",自己看了都乐个不停。这些小事成为感情交流的载体,我哪能少写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家书不会再有;与父亲团聚后,不必远隔千里;《傅雷家书》不知何时会再次光顾我的书桌,但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妞妞读后感)

暑假我读了《妞妞》这本书感受到了生命和亲情的可贵,不要任意践踏生命,追求名利,淡薄亲情,等你失去才知道他的可贵。

《妞妞》是个真实的伤口,周国平用这样一个伤口来释放他自己初为人父,却在转眼之间又失去了那个原本属于他的小生命,从天堂跌入地狱的痛苦。妞妞出生后,就成为父亲的掌上明珠。周国平在书说:“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然而生命是脆弱的,襁褓中的妞妞却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在接下来那一年多漫长却又短暂的日子里,他亲眼目睹妞妞作为一个生命是怎样发源、澎湃,也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眼疾携带着死神是怎样一步步逼近、吞噬这个稚嫩的生命的。

“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这一句话被铅印在书的扉页上,用很大的字体。周国平是个伟大的哲学家,然而妞妞这个生命的出现,让他发现“哲学家”这个称号也不过是个世俗的头衔。“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稚嫩的小生命那样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哲学这个曾经被周国平视为一切的东西,却因妞妞的存在而黯淡无光。然而哲学却换不来妞妞的生命。在死神的面前,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怀抱他的小女儿低声啜泣,不肯松手却始终无能为力。任何人,不管是父亲或是哲学家,在死神面前都一样卑微和矮小。

妞妞在这个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会用“疼痛”这个词来表达眼疾发作时的痛苦,她只会一遍又一遍地喊叫:“磕着了!”只这三个字,却足以令人心碎。幼小的妞妞不知是什么东西总是磕着她,她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疼痛”。她只知道:“爸爸疼,妞妞哭。”妞妞的聪明,妞妞的懂事,妞妞对音乐的挚爱,无一不让人感叹:这个小生命几乎趋近于百分百的完美了。天妒英才,老天真是越来越无情了,连这朵刚刚绽放的花骨朵他也妒忌,他不因妞妞的可爱而怜悯她,而施舍给她一双健康的明眸。他唯一多给了妞妞的就是那可怕的眼疾和一声声催人泪下的“磕着了”。

苦难是人生的催化剂。在《妞妞》中这个观点被彻底推翻。“人家都说共同受难的经历会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担的,说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担自己的那一份。你对妞妞的思念和哀伤,我不能帮你缓解,反过来也一样。”妞妞的母亲雨儿在和周国平共同经历了失去妞妞这一遭遇后痛苦地对他说作为父亲的周国平毕竟还有一个文字的祭坛,而雨儿什么也没有。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苦难未必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表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作者夫妇的分手让我难免觉得有些惋惜,似乎是雪上加霜,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但转念一想,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失去妞妞的巨大痛苦,开始新的生活。

在《妞妞》最后的附录里有这样一首诗,满纸都是冷峻和温柔。让我未干的泪水再一次为之泉涌,像敬重生命般地凝视这本超越生命本身含义的书。然后,开始学会,珍惜生命和亲情。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你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

《你在为谁工作》这一书,主要阐述了我们为何要努力工作和如何去努力工作,通过多个真实的社会写照,成功人士对待工作的态度,让我们知道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是可以成功。

这些书之所以畅销并非偶然,而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在日益竞争的市场背景下,任何企业都需要那些诚信、敬业的员工!目前关于诚信、敬业的话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不论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职员;不论是单位的领导,还是普通一员,如能详读深解,定会受益终生的。该书之评介所言:本书提出了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试问自己,我在为谁工作―――我在为自己工作。其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只能如此而已。其二:只有在热爱自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

对于一个私企单位,老板们常常要解雇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同时也吸收新的员工进来,那些无法胜任、不忠诚敬业的人,都将被弃于就业大门外,惟独拥有一定能力、技能并且努力工作的人,才会被留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必定要努力去找工作,所以说珍惜你现在的工作吧,即使是为了生存。

对于一个国企单位的员工,尤其担任电力行业这一特殊使命的员工,不管领导在不在,不管检查不检查,都要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分配什么,自己就要去做什么,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时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工作中不要故意做样子给他人看,不要管别人在说什么,自己认定目标,锁定目标,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最起码是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为了自己工作,就要努力,实干,干出个样子来!

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过,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现今的社会,许多的年轻人都追求高薪,许多人看不起自己的岗位,所有的一线劳动都是“没有文化”的职业,这样的看法,就会将所有的工作者推向深渊。《你在为谁工作》书中告诫我们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机会,我们不能因目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应当看到机遇本身的真正价值。我现在的工作都是一次一次的重复地做着一些事情,有时候使我自己都感觉乏味,同时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总认为这样的工作是不是无止境?当我们开始推诿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你在为谁工作?”读了《你在为谁工作》之后,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去思考一下,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有存在哪些欠缺?从而更加努力的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点燃自己的工作热情,积极发挥团队精神,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和惊喜,在工作的激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吧!敢于主动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快乐工作读后感)

工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们生活的全部不是为了工作。曾看过很多人不满工作现状,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或抱怨,或辞职。我个人认为,工作,就应该快乐,如果不快乐,就不要去做这种工作,换一种,你想做的。

读了《快乐工作》这本书后我有以下感受:

首先,对待工作要有正确的态度。

其次,点燃对工作的热情,满怀激情地全力以赴,激发自己的活力因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一切。

再次,要学会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创造条件把快乐融入工作,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奴隶,而要把自己变成工作的主人。

最后,不要计较个人岗位和名利上的差别与得失,不要被钱牵着走,淡薄名利会使人更加快乐。

工作是物质的基础,快乐是精神的享受。愿我们都能有快乐的心态,都能快乐的工作!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笑猫日记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看了著名作家杨红樱的笑猫日记中的一篇故事-------《能闻出孩子味的乌龟》。书中的这只乌龟因为一直都能闻出孩子味,所以它活了好几万年。

这只乌龟的性格特征是:单凭刻在它背上有一些像小鱼一样的甲骨文,你就可以想到这只乌龟活了很多年,它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就是能闻出孩子味。

书中的笑猫是世界上第一只会笑的猫,它的主人是马小跳的妹妹杜真子。笑猫是这套书的主人公,书中的故事是通过笑猫来讲述的。马小跳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但是他对小动物很关爱,从来不伤害它们,我们要学习他这样有爱心。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狼王梦读后感1)

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北方图书城买了一本沈石溪的作品——《狼王梦》。

《狼王梦》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只叫紫岚的母狼在臭水塘边的石洞里生下了五只小狼崽。它们分别叫黑仔,蓝魂儿,媚媚,第五只没有名。可是后来,黑仔死在了金雕的啄下,蓝魂儿死在了猎人的陷阱里,双毛死在了洛嘎的口中,第五只刚生下来时就被冻死了。所以紫岚已经没有希望让它的孩子当上狼王了,因为媚媚是只母狼。可是,紫岚并没有泄气,它还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媚媚身上。没想到,媚媚竟然把紫岚赶出了石洞。紫岚只好跛着一条腿到外面四处流浪。后来,媚媚和卡鲁鲁产下了五只狼崽。而紫岚却与金雕同归于尽了。可是,紫岚在临死前的那一刻,还是由衷地希望媚媚产下的两只拱廊在能当上新一代的狼王。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紫岚那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所感动了。在生活中,我是个胆小的女孩,假如遇到了难题,我就会把它放到一边。读完这本书。我羞愧不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狼王梦读后感2)

“老雕也摔死了,它那只左翅膀最后扑棱了两下,便停止了挣扎。火红的夕阳下,那只金色的翅膀直直地僵硬地伸向天空,犹如一块金色的墓碑。这是老母狼紫岚的墓碑。”这是书中对主人公紫岚的最后一次描述。

《狼王梦》讲述的是紫岚想把自己生下的三匹公狼训练成狼王,结果失败了,三匹公狼也全都死了,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狼王如梦幻泡影一般,永远成了紫岚的一个梦。整本书非常值得一看,有失去爱人时的痛苦,有狼群之间的残酷竞争,还有一直梦魇萦绕却永远实现不了的狼王梦。生还是死,继续还是放弃,情感还是目标……面对种种问题,紫岚必须作出选择,艰难的选择,甚至是痛苦的选择,这对情感是个挑战,对感官是种冲击!

《狼王梦》最伤感的地方就是蓝魂儿被捕兽夹夹住的时候。当转过一道山岬,洁白的雪地上突然出现了一头血液还没有凝固的山羊。蓝魂儿已冲了过去,紫岚明白这是猎人的陷阱,想制止它,但已经晚了。蓝魂儿的两只前爪已搭在山羊的身上。轰——乓,一瞬间,蓝魂儿已经被捕兽夹夹住了腰,它无法动弹。紫岚不顾一切地扑到铁夹上,用牙咬捕兽夹。牙齿咬落了四颗,咬得满嘴都是鲜血,但始终没咬开捕兽夹。猎人慢慢赶来了,紫岚没有时间了。紫岚把全部母性的温柔都集中在舌尖上,来回舔着蓝魂儿,钟情而又慈祥。蓝魂儿被浓烈的母爱陶醉了。突然间,紫岚一口咬断了蓝魂儿的喉管,动作干净利索。蓝魂儿马上气绝身亡。对狼来说,这是最好的解脱,死亡是狼永恒的归宿。

读完《狼王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紫岚的执着。它的执着造就了三个强壮的生命,释放着顽强的生命力。紫岚所拥有的还有它的果断,果断促使它加速训练自己的三个儿子想尽早夺取狼王之位;它也有一点勇于献身精神,宁愿自己多受点儿伤也要费心把自己的儿子训练成狼王。当然,还有它时刻放不下的贪念……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爱书的同伴,值得大家去看看、品品。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小学生西游记读后感)

虽然西游记是一个科幻故事,但是它反映了我们普通人的一部分缺点,比如孙悟空他非常的鲁莽,但是他非常的勇敢;猪八戒很贪吃,也很好色;沙憎憨厚老实,就是脑袋有点笨拙。

这本书里讲述了唐憎师徒为了得到经书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拿到了经书的故事。

在这里我那其中一个故事作例子:有一次,唐憎师徒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地方,悟空见前面来了一个人,用火眼金金一看,原来是个妖怪,悟空便一棒打死了妖怪。唐憎一看悟空打死了人,便念起了胫箍周来,师傅!师傅!别念了!别念了!后来悟空又打死了假的人,师傅以位悟空真的打死了人,便把他逐出了师门。后来他们又和好了。可见他们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虽然人人都有缺点,但是只要集合每人的长处,总总会成功!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矛盾《子夜》读书笔记)

这一次将《子夜》完完整整的过了一遍,说到“过”,想来想去也只能用这个字。因为很少有人能真真正正的读它。

《子夜》是矛盾最有成就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扛鼎之作。看过的人,也包括看不懂的人,无一不拍手称赞。书里塑造的人物有出场较多的“巨人”吴荪甫,将他的性格心理活动从两个月前果断狠辣到两个月后犹豫不绝、担惊害怕,这一过程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有鲜少出场的赵伯韬,将他一步步打败吴荪甫的过程也描写的很详尽。

说到我个人,我较多的偏向吴荪甫的,但这种偏向也仅仅局限于两个月前的荪甫。我喜爱他的狠辣,还有他经常狞笑。有时我常常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想得好,可一定没有他厉害。

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荪甫从风光的地位变到众叛亲离的下场,太太心里有别人,妹妹从他身边逃走了,姐夫投靠了赵伯韬,他表侄女刘玉英随风飘。

我是越看越清楚,造成这一切的却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的刚愎自用,也许会挽回一些些结局。他不会用人,当他用屠维岳的时候,就应该放些权给他,可他不是,紧紧抓住不放松一点。结果弄到屠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个资本家想救国却无力。可悲的是他救过不了的原因却是国人不让他救,这个国人就是赵伯韬也有别人,中国自古就是喜欢窝里斗。真是可悲。

读后感个人感悟十则(《金龟虫在黄昏飞起》读后感)

前几个星期我挑了一本书〈金龟虫在黄昏飞起〉,之所以挑这书是因为这名字吸引住了我,后来我只准备慢慢“品尝”的,可是这本书不但书名吸引人,里面的内容更是精彩。

这是一位著名作家,玛丽亚。格里珀写的。全文主写:勇纳斯,大卫,安妮卡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接着大卫做梦,梦到西蓝得花园,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个好朋友请到了那儿去帮忙,然后一阵咳嗽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不知道是碰巧还是什么,他们在庄园夏天的房里竟发现两捆18世纪的书信,从而引出安得里亚和艾米丽的一段悲惨的爱情故事,然后又是一次偶然,勇纳斯,大卫,安妮卡发现了一个丢失了三千年的埃及雕塑,决定去找。而且,他们借用电话里下象棋这个有趣的活动和他们的勇敢,金龟虫的启发。

傅雷家书范文篇7

一、尽量别让老师反感(老师笔下无情)

中学生作文中可不可以用外语词汇?这个问题交给中学生回答,肯定者多,反对者少。因为他们经常学外语用外语,写作时遇到用汉语表达不出或表达不便的意思,借用外语,文思不至于停滞,能较从容地写好文章。

但教师们怎么看呢?尤其是阅卷老师怎么看呢?我多次参加中学生作文阅卷工作,接触到本校外校本县外县的老师,大家均对此持否定态度。据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说,高考评卷对此也是不以为然。

语文老师认为,这种作文的毛病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使用外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学生汉语学得不好,中文水平太低,词汇储备不丰富,不能用合适的字眼准确清楚的表达,“临时抱佛脚”,勉强借用来凑数。二、写作态度不够严肃,文章作风轻浮,用外文有“扮酷”的嫌疑。就好像中学生吸烟强装成熟的心理一样,是在张扬所谓的“个性化”的“浪漫潇洒的情调”。就像在偏僻的乡村农人的羡慕的眼光中打手机,演一个另类的形象罢了。三、思想不够端正,对母语缺乏应有的尊重,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不深厚,热爱更是谈不上。如果说的严肃一些,就是不忠诚。四、外在形式上不伦不类,有“买办”的嘴脸。中文里搀杂外文,仿佛穿旗袍拿手杖,或者穿中山装戴牛仔帽一般,着实污染眼目,淆乱视听。

因此,对此类文章,中学语文教师十有八九是排斥、蔑视、歧视乃至敌视的,而赞同、首肯、默许、容忍的寥寥。于是,在赋分时,潜意识里总是要打击一番,单凭“语言通顺准确”这一把尚方宝剑就让你吃不消,给你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

老师的想法做法可以理解。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播民族文化和传授祖国语言的两副重担,一方面代圣人传道——传儒家之道,做优秀文化的使者,另一方面为纯洁美化汉民族语言而倾尽毕生心血。他们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积极维护汉文化的权威,精神是可贵的。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谁做语文老师会容忍外语肆意侵犯中国文明的领地呢?同样,外语作文中使用汉语,外语老师也无法容忍,这是职业使然。

那么,从考试角度来说,为学生切身利益着想,外语还是不用为好,以免撞上电网,闯入雷区,弄得焦头烂额,叫苦不迭,后悔莫及。

二、很想为他们鸣冤

但我还是想替这些孩子鸣一番冤,叫几声屈。为什么呢?

首先,作文是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是工具,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只要把心里话说出来,让读者明白就成,只要不是张冠李戴,何必斤斤计较,大加砍伐呢?

其次,世界性的语言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言上互相学习借鉴,为本民族语言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人类文明园地里因此开出了多少奇葩!语言的交融,有的是光辉灿烂的前景。上个世纪出现的洋泾浜语,没有人说那是鸟语;十里洋场中人,以土洋结合的口语为时髦;亭子间里弄文学的现代作家们,在他们的作品里不知镶嵌了多少外语词汇!现在,幼儿也开始学习外语了,这是可喜的现象。他们开始用双语与家长交谈,思维并没有混乱,相反,口齿更加伶俐了!有儿童教育专家讲,儿童生活在多种语言并用的地方,学习效果更好。我们不由得羡慕起东南亚的国家来,那里学习语言的环境比我们的好啊。

文学作品并不因中西兼用而失去艺术魅力,被受众柜之于千里之外。有许多流传很广的作品并不避讳使用外语。刘欢演唱的《北京人在纽约》,中西合壁,天衣无缝,久唱不衰;韩磊演唱的《不见不散》、《我的野蛮女友》中英、中韩结合,大家也都很喜欢嘛!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对百草园的无限依恋:“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情之所至,感人至深,毫无做作之嫌。他用的是德文,如果换成“唉!”“唉!”“呜呼!”

好个好,太直白,太古板,都不如德文Ade的咏叹意味来得悠长。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评秋论秋时大大方方地用了较冷僻的anthology,用我们评卷老师的眼光审视,怕是无聊透顶的。余光中在《莲恋莲》中说西方玫瑰的特点是热情爽朗:“Don''''tstareatme!”,若翻译过来就是:“别盯着我看!”读者是好明白了,但是不是带刺的玫瑰味淡了些呢?不然,余先生何苦用原文来表达呢?郭沫若在他的《给日本女郎》里不说“再见”,却用“沙扬娜拉”,日本女郎的温柔形象可以想见得到。作者这样写,营造了与日本女郎分别的情景氛围,恐怕更合乎诗歌的题材、合乎所赠予的对象吧?

这里,有必要提及《傅雷家书》中的语言。著名翻译家傅雷写作的语言精湛流畅,可在他的家书中,使用外语的地方却有七八百处之多。这其中,有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有单词,有短语,还有长句。他一向为人严谨认真,写作一丝不苟,为何非用外文呢?

原因是傅雷外文程度极佳,思维之时,许多事物,往往在不知不觉间,首先以外语形式涌现脑际,信手拈来,自自然然流露于字里行间了。他执笔写家书时,常常思潮澎湃,感情洋溢,下笔如行云流水,自然奔放,不像翻译名著时字斟句酌,推敲再三,所以用起外文字句来,也是依情顺势而出。这些镶嵌在中文里的外文字句,多半用外文写来快捷方便,用中文不容易直接表达或者表达出来别扭累赘。(金圣华女士语)

金圣华女士在翻译《家书》中的外文时,曾遇到一处涉及到傅雷为父的自尊的问题。当年大陆上粮食奇缺,做父亲的不得不要求儿子从国外寄回日常生活所需的牛油、烟草等物品,可是又于心不忍,生怕增加儿子的负担。于是,做母亲的在给儿子的信里写道:“(傅雷)每次order食物,心里矛盾百出……”这个order简单地译为“订购”或者含糊地译为“要求”都不妥,金女士只好借古文造“嘱寄”一词,才较真实地反映了傅雷的心情。多亏金女士翻译功夫高妙,要不然,翻遍词典也难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外文有外文的好处。中文里的有些意思用外文表达显得委婉确切一些。比如,书信的抬头若用“亲爱的**”,那必定是在情人或者好友之间,用于别人就显得不合适了,人家会以为你发神经呢,可用外文就大方而且亲切了。《围城》里苏文纨要求方鸿渐吻她,用的是外语,显然要含蓄多了。外文能营造一种情境,或高雅如钢琴,或新鲜如小号,或热闹如架子鼓,或浪漫如萨克司,或俏皮如木琴,欢快如俄罗斯民间舞蹈。读者睹文联想,很容易在潜意识里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氛围中,体会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情调。

正因为这样,语言大师们灵活驾驭,创造性地开辟了中西语言和谐相处、共同构建名篇佳作的道路,也为我们嵌用外文提供了依据,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鸣冤叫屈了。的确,只要用的巧,用的妙,用的恰到好处,有何不可呢?用的好,就像王府井添了麦当劳,上海港有了Apec一样,珠联壁合,熠熠生辉。

三、期待和谐的二重秦

当然,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傅雷家书范文篇8

要想在孩子空白的画板上添上独一无二最绚丽的颜色,那么就要从孩子成长中的一点一滴入手,从源头上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当今社会谁也不能否认父母以及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庭作为孩子成长学习生活的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一个场所,在有形中或者潜移默化中将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心理、智力、体格等多方面。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类似,都是通过环境因素来影响到孩子未来发展以及健全的人格发育,可以说,家庭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有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说要想在孩子空白的画板上画上独一无二、多姿多彩的颜色,就要认识到家庭环境教育与孩子之间的相关性。

二、父母感情对于儿童的影响

首先就要探讨家庭中父母之间的感情对于儿童成长所造成的重要影响。每一个儿童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决定童年幸不幸福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家庭氛围是否和睦,父母是否相亲相爱。爸爸妈妈都是每一个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在一个充满爱和幸福的家庭氛围中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儿童生长在一个父亲母亲总是吵架、家庭成员之间没有信任可言的环境里,那么儿童只会感觉到家的冰冷和冷漠,久而久之,会对家庭失去希望,会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更甚者会使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在感情上有缺失,这些都不利于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更何谈使他们成为国家未来的希望。

三、父母对儿童教育起到榜样的力量

父母永远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孩子真正的启蒙者便是自己的父母。在与父母的日夜相处当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父母眼中的世界观,感受父母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所以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便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诚实守信、正直的人,这也是当今社会荣辱观建设的重要内容。父母的三观正,下梁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每一个儿童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种延续不仅是血液关系上生命的延续,更是一种人生价值、处事态度、品质精神的延续。要想培养出人格健全、开朗活泼、阳光积极的孩子,首先,作为父母就不应该思想态度不端正、不能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也不能用贪婪自私的态度为人处世。要时刻记得家长自己才是孩子第一位启蒙老师。要从小让孩子的心里树立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做一个充满爱心、有责任感、有正能量的人。

四、父母要重视对儿童的成人教育

在21世纪的现在,更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偏头疼的,他们通常会抱怨自己平时上班忙得要死,下班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管教孩子,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对。现在的社会是浮躁的,也是急功近利的。越来越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无形当中会加大对孩子成才的培养却很可惜地忽视了对孩子成人的教育。一个人的成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成才。其实,这些父母更应该看一看中国名人史上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先例。应该有不少人读过《傅雷家书》。傅雷和他的夫人在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上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一封一封的家书没有华而不实的言语也没有做人父母的自夸自大。一封又一封的家书先教会他们做人,再教会他们成家。每封家书都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展现不同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也正是由于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苦心劝导,才会培养出了傅聪、傅敏两个优秀的孩子。其实说到家庭教育对儿童的重要影响,就离不开中国家教史上最牛的父亲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我想这可以说是对一位父亲最高的荣誉褒奖。作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启蒙者的梁启超先生,我们要看到的不仅是它自身的光环,更要看到他在对于九个子女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的斐然成就。他的故事可以说是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重要影响的最有说服力的实证。同样的,在梁启超一生动荡缥缈、颠沛流离的生涯中,他与九个子女的联络也是通过400多封书信。400多封书信没有父亲对子女的高高在上,仅仅是仿佛拉家常的口吻亲切地劝说着对儿女的教育和对儿女的期望。作为一个名门文化的代表,梁启超家族在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可谓是成功的,也是令人叹服的。梁启超对于儿女的教育问题上,不仅是将知识教授给他们,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依托,将家学家风的浑厚底蕴传达给儿女,也正是因为这才真正地将梁氏家族的后人培养成才,谱写了中国家庭教育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为现代人们所歌颂传扬,也成为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楷模。

五、结语

说到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很多父母是相对委屈的。他们都在抱怨孩子没有共同语言,相互之间有代沟,抱怨孩子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苦心。可是相反着来想想我们又何尝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呢?为人父母出发点是好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年幼的孩子、瘦弱的肩膀、蹒跚的步调又怎能一次又一次追逐着社会急功近利的步伐呢?这份沉甸甸的爱是孩子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所以说新时代下父母在家庭教育这块要格外注意对孩子的成人教育,也许我们并没有如傅雷、梁启超那样高超的家教氛围和精神,但是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到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要格外注意良好家庭氛围的培养,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父亲是一个沉重如山的角色母亲是柔情似水的角色,山与水,一个沉稳一个柔情才会相互交织成一个家庭网,在这个网中才会培养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思想正常的儿童。

参考文献:

[1]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5,390.

[2]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0,291.

傅雷家书范文篇9

一、拓宽学生拓展名著阅读

从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待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名著十分有限,阅读经验的缺乏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素材。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优质的作品,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并使他们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对简单、趣味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不断加强,教师再鼓励学生阅读大部头的、难度更高的作品。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推进方式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更容易适应这个过程,持续阅读经典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名著是文学历史上的璀璨明珠,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同时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语文课本中不少单元都设置了《名著导读》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推荐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简·爱》《格列佛游记》等。学生在阅读时不会产生太多理解障碍,并且这些作品情节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给学生推荐这些名著,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阅读名著,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让学生通过名著阅读掌握更多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经典名著,写读后感

学生阅读名著之所以比阅读普通文章收获更多,原因在于名著融入了更多优质的写作手法,且思想性更强,会引发学生更多思考,并给学生一些重要的启示。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读后感。要想写好读后感,需真正读懂作品,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品的主题。同时,还要认真揣摩作品内容,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写作,这样才能写出质量更高的读后感。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代表性的书目,在学生阅读以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形成。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再让学生写读后感,学生可以保持清晰的思维,写作的方向也会更加明确。在教学“学写读后感”时,教师便可以以“《名人传》读后感”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考虑到学生文学感悟力不尽相同,加之《名人传》内容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感兴趣的名人及其事迹为切入点写作,确保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说,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主性。为了避免学生找不到写作方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前先进行小组讨论,谈一谈自己最有感触的名人事迹,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借助这个过程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维。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可以向先进人物学习,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加深阅读感受和体验,将读到的内容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读写结合训练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从名著中学习了大量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阅读作品的特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训练。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尽量选择小的切入点,使学生容易找到写作的角度。同时,设计的读写结合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如果设计难度太大的写作任务,学生就会难以完成,还会产生心理负担。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读写结合训练,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阅读范本使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分析研读作者的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最后,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这些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优化自己的文章,从模仿出发慢慢吸收这些优质的写作方法,在这样的写作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教师需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基础上,开展作文教学活动,达到丰富作文教学手段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傅雷家书》,不少学生都会深受触动,被文中的父子情深所打动。有了这种阅读体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切入写一封回信,落实作文教学目标,同时加强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感悟力,让学生基于这种读写结合的训练感受《傅雷家书》的内在情感,实现名著阅读资源与作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习作,教师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比如,让学生找到一个写作的关键点,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避免文章结构分散。这会让学生在行文时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写作思路,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写出质量更高的作文。

四、从作品中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

傅雷家书范文篇10

在全国开展的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二中党总支围绕教书育人的中心工作,确定了“服务师生、岗位奉献、争创‘五个好’、争做‘五带头’”的活动主题,在全校掀起了一股人人创先争优的热潮。在近两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最重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佳绩。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也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下面我谈谈在此次创先争优活动中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一、党员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整个家庭对唯一孩子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压力我们无法回避,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就显得很重要,抱怨减缓不了压力,只有变压力为动力去努力工作,获得优良的业绩才能真正减轻压力。

记得我第一次教素质班时,面对高考和竞赛的双重压力,也曾经苦闷过。为了搞好竞赛,我把最新的大学化学专业书都买齐了,利用休息时间重新巩固、更新专业知识;为了准确把握高考,我一学期做的历年高考卷或高考模拟卷就达上百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教的班级化学成绩名列前茅,巴伟民同学还获得化学金牌并保送北京大学。

我并不认为教师只有无私奉献,在奉献的同时,也会得到回报。胆结石是我的老毛病,每次一发作我就到医院打一晚上的点滴,第二天照常上课。2012年反复发作多次,因为只能吃稀饭,半个月下来我就瘦了十几斤,但我仍然坚持上课,后来由于引发胆管结石,已经有生命危险才不得不做了手术。手术后需休息三个月,不到一个月我就躺不住了又回到了讲台上,当时肚子上还捅了根橡皮管子流胆汁,旁边还挂在个接液袋装胆汁,但我却只有站上讲台心里才能踏实。

教师的无私奉献,能换来学生的丰厚回报。刚住进医院,很多学生就给我发来了短信,让我安心养病,其中有个学生说:徐老师,你放心,你不在身边我们也会认真学习的。手术后的第三天他们给我送来了千纸鹤,挂满了我的病房,希望我能早日康复。第四天又有学生组成慰问团来为我唱歌讲相声,在我住院期间他们轮流带着鲜花来看我,让我的病房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医生护士都羡慕的说:当老师,真好!是的,真好,学生对我的关心、学生的笑脸、学生取得的优异是他们给我的丰厚回报,是对我努力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我在教育岗位上继续前进的动力。

二、党员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

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师必须在他的每次具体教育活动中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从教以来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能快乐学习,在这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自己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的快乐学习是指学生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自觉自愿的学习,能在艰苦学习中找到乐趣。

记得我的学生张鑫曾经问我:老师,我为什么要读书。在高一我就发现像他这样迷茫的学生其实有不少;有的学生不尊重父母甚至老师,对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一概置之不理,很难与之沟通;还有的学生不知道与同学如何相处,很苦闷。这些思想问题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也成为他们努力学习的阻力。经过精挑细选,我决定把看《傅雷家书》和《小河男孩》两本书以及做读书笔记作为他们高一的暑假作业。在傅雷对儿子傅聪的谆谆教导中,我想他们一定能理解父母、老师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在傅聪的回信中能看到自己美好的明天。《小河男孩》这本书能教会孩子珍惜生命,拿出勇气克服眼前的困难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读书。

我当班主任定的第一个班规就是学生每天要在操场上跑步锻炼身体,我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使学生的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三年的坚持学生颇有收获,在三年的校运会上我班分别获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陈俊峰同学在2012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笔试、面试、体能测试均获得优异成绩,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5分的优惠政策;在高三的紧张学习中我班上的学生很少因为生病而耽误课,也没有一位同学由于身体原因而影响高考。

我认为作为教师,责任感和有效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三年前,我出任高一素质二班的班主任。虽然叫素质班,但这个班的学生基本都来自普通班,也就是说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基本都没有进行过竞赛方面的培训,我没有退缩,更没有以此为借口找理由下台阶,而是团结所有任课老师,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数理化的学习中有畏难心理,面对难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习惯,于是就在班上开展思考题活动,不强迫学生一定要做,但做了的会有奖励,并且还会评出思考题的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以此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和进行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解难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今年刚刚结束的高考中,我班的数学成绩最高分139分,130分以上的有7人,120分以上的有28人,班上总分600分以上的同学有21位,全班上重点线40人,上二本线59人,其中陈俊峰同学已被清华大学预录取。

记得我刚工作的时侯也曾因为什么要教书而困惑过,但是魏书生先生说的一句话给了我启发:“教师不是什么最伟大的职业,不要自己骗自己。如果有好的工作,你要去尽管去,如果没有更好的去处,你也不要抱怨,就安心的教书,别误人子弟”。是的,既然走上了这个工作岗位就应该拿出良好的职业精神,十六年来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也是累累硕果。在全省初中化学优质课和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获两枚金牌,并获团体总分一等奖;多年来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获一枚金牌,五枚银牌,十八枚铜牌,得到中国化学学会的表彰,获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证书,被评为校“十佳”教师、校“十佳”师德标兵、校“十佳班主任”、校“十佳优秀党员”,获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被中国化学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化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