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7:09:43

副词范文篇1

(一)本类词有hard,hardly;late,lately;most,mostly等等,这两种副词形式含义完全不同,所以,使用时不易引起混淆。

1.Heworkshardallday.他整天都在使劲地干活。

Hehardlyworksatall.他很少干活。

2.Youhavecometoolate.你来得太晚了。

Haveyouseehimlately?你最近见到过他吗?

3.Thepersonwhotalksmostisoftentheonewhodoesleast.说得最多的人常常干得最少。

Theaudienceconsistedmostlyofwomen.观众大部分是女的。

4.ThenextflightdosenotgodirecttoTokyo;itgoesbywayofShanghai.下趟航班不直飞东京,而是绕道上海。

Hewillbeheredirectly.他马上就来。

5.Theriderpulledhishorseupshort.骑手突然一下把马勒住。

Makearightturnshortlybeyondthevillage.村前不远处往右拐。

6.Pleasestandclearofthegate.请不要站在门前。

Hestatedhisview-pointclealy.他很清楚明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7.Theexamwasprettydifficult.这次考试相当难。

Herlittlegirlsarealwaysprettilydressed.她的小女孩穿着总是很漂亮。

(二)这类词主要有wide,widely;close,closely;high,highly等等,这两种副词形式不同,含义也有差别,但是没有第一类的区别明显,而且翻译成汉语时用词也很接近。所以使用时很容易混淆。这类词含义及用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不带-ly的副词表示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说明的动作或状况有可测量性和可见性;而以-ly结尾的同源副词所表达的常常是抽象性的行为和状况。这时,这些词大都具有"greatly"和"extremely"的含义。试作如下比较:

1.Doyouseethatbutterflyflyinghighabovethestreet?你是否看见那只蝴蝶在街道上方高高飞舞着?

Thedistinguishedguestswerehighlypraised.贵宾们受到了高度赞扬。2.Heflungthedoorwideopen.他猛地把门开得大大的。

Wewerewidelydifferentonmanyquestions.我们在许多问题上分歧很大。

3.Youwillhavetopaydearforthattelescope.买那个望远镜你得付很高的价钱。

Youwillpaydearlyfortheinsult.对这样的侮辱你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4.Shestoodcloseagainstthewall.她紧挨着墙站着。

Thepolicewerewatchinghimclosely.警察在密切监视他。

5.Thebirdisnowflyingquitelow.鸟儿现在飞得非常低。

Hebowedlowlybeforethequeen.他谦恭地给女王鞠了一躬。

6.Theyhadtodigdeeptoreachwater.他们挖得很深才挖到水。

Youhaveoffendedhimdeeply.你冒犯他可不轻。

7.GraceisholdingtighttoPaul.格雷斯紧紧地搂抱着保罗。

Thepassengerswerepackedtightlyinthetrain.火车车箱里挤满了乘客。

8.Mr.Coletendstospeakratherloud.科尔先生说话声音总是很大。

Mr.Coleboastedloudlyofhispower.科尔先生大肆夸耀自己的权力。

(三)这类词主要有slow,slowly;quick,quickly等等异形同义词。当然,现代英语的语言规范性要求用以-ly结尾的副词来修饰动词,但由于句子结构以及搭配的不同,使用时也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在此,主要探讨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常使用不带-ly的副词形式。同时,把第二类中一些适应于下列规则的词也包括进去。总的说来,倾向于使用不带-ly副词形式的情况大致有下列四种:

Ⅰ用作比较级或最高级时:

1.Allenwaswalkingquickly,butGeorgewaswalkingevenquicker.艾伦走得很快,但乔治走得更快。

2.Themenwerequarrelingloudly,butthepolicemenshoutedlouder.那些人在大声争吵着,但是警察喊叫得更响。

3.Thecarwentslowerandsloweruntilitcametoastandstill.汽车走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4.Let''''sseewhocanrunquickest.我们来看看谁跑得最快。

5.Wemustlookcloserattheproblem.我们必须更加仔细地查看这一问

题。Ⅱ有"so"或"too"修饰时:

1.ItallhappenedsoquickthatIcoulddonothing.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致于我手足无措无

法对付了。

2.Itisimpossibletoovertakehim;yourcargoestooslow.不可能赶上他了,你的车太慢了。

3.Don''''ttalksoloud;thechildisinbednow.别这样大声说话,孩子已经睡了。

Ⅲ用于修饰表示移动、天气等常用动词时:

equick;wearewaitingforyou.快来,我们在等你。

2.Driveslow;thispartoftheroadisdangerous.车开慢一点,这段路很危险。

3.Thesunshinesbright.阳光明媚。

4.Whenwelefttheshelter,thesnowwasfallingthickandthewindwasblowingcold.我们离开那棚屋时,正下着大雪,刮着寒风。

5.Businessisgoingstrong.生意兴隆。

Ⅳ在固定词组中或当用于修饰它经常固定搭配的动词时:

1.Takeiteasy.不要紧张。

2.Standfirmandholdittight.站稳抓牢。

3.Heoftenplayshigh.他赌注常下得很大。

4.Thesecretarycopiedtheroughdraftofhermanageroutfair.秘书把经理那份粗潦的草稿很清楚地誊写出来。

5.Theyweredrinkingdeepinthefortdeepintothenight.他们在城堡中痛饮到深夜。

副词范文篇2

(一)本类词有hard,hardly;late,lately;most,mostly等等,这两种副词形式含义完全不同,所以,使用时不易引起混淆。

1.Heworkshardallday.他整天都在使劲地干活。

Hehardlyworksatall.他很少干活。

2.Youhavecometoolate.你来得太晚了。

Haveyouseehimlately?你最近见到过他吗?

3.Thepersonwhotalksmostisoftentheonewhodoesleast.说得最多的人常常干得最少。

Theaudienceconsistedmostlyofwomen.观众大部分是女的。

4.ThenextflightdosenotgodirecttoTokyo;itgoesbywayofShanghai.下趟航班不直飞东京,而是绕道上海。

Hewillbeheredirectly.他马上就来。

5.Theriderpulledhishorseupshort.骑手突然一下把马勒住。

Makearightturnshortlybeyondthevillage.村前不远处往右拐。

6.Pleasestandclearofthegate.请不要站在门前。

Hestatedhisview-pointclealy.他很清楚明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7.Theexamwasprettydifficult.这次考试相当难。

Herlittlegirlsarealwaysprettilydressed.她的小女孩穿着总是很漂亮。

(二)这类词主要有wide,widely;close,closely;high,highly等等,这两种副词形式不同,含义也有差别,但是没有第一类的区别明显,而且翻译成汉语时用词也很接近。所以使用时很容易混淆。这类词含义及用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不带-ly的副词表示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说明的动作或状况有可测量性和可见性;而以-ly结尾的同源副词所表达的常常是抽象性的行为和状况。这时,这些词大都具有"greatly"和"extremely"的含义。试作如下比较:

1.Doyouseethatbutterflyflyinghighabovethestreet?你是否看见那只蝴蝶在街道上方高高飞舞着?

Thedistinguishedguestswerehighlypraised.贵宾们受到了高度赞扬。2.Heflungthedoorwideopen.他猛地把门开得大大的。

Wewerewidelydifferentonmanyquestions.我们在许多问题上分歧很大。

3.Youwillhavetopaydearforthattelescope.买那个望远镜你得付很高的价钱。

Youwillpaydearlyfortheinsult.对这样的侮辱你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4.Shestoodcloseagainstthewall.她紧挨着墙站着。

Thepolicewerewatchinghimclosely.警察在密切监视他。

5.Thebirdisnowflyingquitelow.鸟儿现在飞得非常低。

Hebowedlowlybeforethequeen.他谦恭地给女王鞠了一躬。

6.Theyhadtodigdeeptoreachwater.他们挖得很深才挖到水。

Youhaveoffendedhimdeeply.你冒犯他可不轻。

7.GraceisholdingtighttoPaul.格雷斯紧紧地搂抱着保罗。

Thepassengerswerepackedtightlyinthetrain.火车车箱里挤满了乘客。

8.Mr.Coletendstospeakratherloud.科尔先生说话声音总是很大。

Mr.Coleboastedloudlyofhispower.科尔先生大肆夸耀自己的权力。

(三)这类词主要有slow,slowly;quick,quickly等等异形同义词。当然,现代英语的语言规范性要求用以-ly结尾的副词来修饰动词,但由于句子结构以及搭配的不同,使用时也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在此,主要探讨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常使用不带-ly的副词形式。同时,把第二类中一些适应于下列规则的词也包括进去。总的说来,倾向于使用不带-ly副词形式的情况大致有下列四种:

Ⅰ用作比较级或最高级时:

1.Allenwaswalkingquickly,butGeorgewaswalkingevenquicker.艾伦走得很快,但乔治走得更快。

2.Themenwerequarrelingloudly,butthepolicemenshoutedlouder.那些人在大声争吵着,但是警察喊叫得更响。

3.Thecarwentslowerandsloweruntilitcametoastandstill.汽车走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4.Let''''sseewhocanrunquickest.我们来看看谁跑得最快。

5.Wemustlookcloserattheproblem.我们必须更加仔细地查看这一问

题。Ⅱ有"so"或"too"修饰时:

1.ItallhappenedsoquickthatIcoulddonothing.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致于我手足无措无

法对付了。

2.Itisimpossibletoovertakehim;yourcargoestooslow.不可能赶上他了,你的车太慢了。

3.Don''''ttalksoloud;thechildisinbednow.别这样大声说话,孩子已经睡了。

Ⅲ用于修饰表示移动、天气等常用动词时:

equick;wearewaitingforyou.快来,我们在等你。

2.Driveslow;thispartoftheroadisdangerous.车开慢一点,这段路很危险。

3.Thesunshinesbright.阳光明媚。

4.Whenwelefttheshelter,thesnowwasfallingthickandthewindwasblowingcold.我们离开那棚屋时,正下着大雪,刮着寒风。

5.Businessisgoingstrong.生意兴隆。

Ⅳ在固定词组中或当用于修饰它经常固定搭配的动词时:

1.Takeiteasy.不要紧张。

2.Standfirmandholdittight.站稳抓牢。

3.Heoftenplayshigh.他赌注常下得很大。

4.Thesecretarycopiedtheroughdraftofhermanageroutfair.秘书把经理那份粗潦的草稿很清楚地誊写出来。

5.Theyweredrinkingdeepinthefortdeepintothenight.他们在城堡中痛饮到深夜。

副词范文篇3

1.1“主观量”是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与“客观量”相对立。例如,对于“干了几天了?”这一提问

,可以有以下三种回答:

(1a)三天。

(1b)都三天了

(1C)才三天。

(1a)表达的是客观量,不含有说话人对于“三天”这个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意义。(1b)和(1c)表达的是主

观量:(1b)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大(主观大量),(1c)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小

(主观小量)。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所以主观量与客观量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同时含有对量的大

小的主观评价意义。例如,对于(1a),只能从客观量上去反驳:

(2a)不到三天。/不只三天。

对于(1b)和(1c),不仅可以从客观量上去反驳,还可以从主观量上去反驳:

(2b)三天不算多。

(2c)三天不算少。

总之,上述几种量的对立关系如下所示:

┌客观量(不含主观评价)

└主观量(含主观评价)┌主观大量(评价为大)

└主观小量(评价为小)

1.2.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作为客观量,一百斤小于两百斤。但在(3)里,“一百斤”是主观大量,“两百斤”是主观小量。对量的

大小的主观评价,涉及说话人,受话人、当事人(如(3)里的“他”)、事件以及语境等诸多困素。比方说,(

3a)是为了证明当事人不是一个文弱书生,(3b)是为了证明当事人并非一位大力士,如此等等。

1.3主观量表达的是说话人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但是,已经表达出来的量是不是主观量,是主观大量

还是主观小量,就不再取决于说话人自已的判断了,而应能从言语的形式特征上寻找到客观依据。例如,(1a)

的说话人也许在自已心里对“三天”这个量的大小有一主观评价,但他出于某种考虑不愿意暴露自已的情绪,

而宁愿作冷静的、客观的叙述。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说(1a)是客观量。另一方面,(1c)的说话人也许是用反

语来表示不满,他内心认为干的时间太长。但从形式上判断,(1c)只能是主观小量。类似地,(3a)的说话人内

心可以认为“一百斤”是个小的量,他说出(3a)的用意是讽刺那位自吹为大力士的“他”;但从形式上判断,

(3a)只能是主观大量。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尽可以进一步讨论人物分析和反语之类的修辞问题。

1.4.以上我们只从意义方面对主观量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说明,意义离不开形式,如果不讲形式,那么对

意义的说明也是相当粗糙的。例如,比较下列每组句子:

(1b)都三天了。

(4)都大学生了。

(1c)才三天。

(5)才开始呢。

(4)和(5)都不含数量词。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体会出其中所含的量的观念。比方说,“大学生”是关于知

识水平和教养程度的量,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当大;“开始”是关于事件发展阶段的量,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

当小。对这一类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也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

(6)才大学生呢。

(7)都开始了。(1)

(6)里的“大学生”被评价为一个小的量,可以设想,说话人言外之意是希望当事人(比如是说话人自已

)将来要读博士学位。(7)里的“开始”被评价为一个大的量,说话人显然认为某事(特定的)到达开始阶段

时,其发展状况已相当可观。

那么,(4─7)所表达的是不是主观量呢?此时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扩大“量”,的概念,认为非数量

词也可表示这种广义的“量”,第二,只认为含(或仅含,以下同)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可以表示“量”,这

种“量”的概念是狭义的。选择前者,我们可以对某些词语(如副词“都”、“才”)的语义、语法作用做出

较为概括的描写,但对“量”的定义比较困难,不够直观。选择后者,则利弊相反。考虑到本文是探讨性质的

,我们宁愿牺牲一些概括性而换取一些直观性和明确性,因而规定主观量在形式上一定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2.1客观量在形式上也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不同的是,表达主观量的体词性短语其内部或外部还有

一些特殊的形式。在普通话里,这些形式主要是句重音、副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2.2主观量的前边或其本身还有句重音,这是主观量的最显著、最重要的形式标志。按照口语里的实际读

法,前面举的主观量的例句应写成:

(1b)都'三天了。

(Ic)才'三天。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以上几例是主观量本身有句重音。(2)下面的例子是主观量的前边有句重音:

(8a)'就五个人。

(9a)'整整两个星期了。

(8a)表达主观小量,(9a)表达主观大量,句重音都在前边的副词上。(3)但也可以说成:

(8a)就'五个人。

(9a)整整'两个星期了。

意思没有改变。

2.3.仅靠句重音尚不能分辨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分辨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时,副词起着重要的作用。例

如,“好”、“足”、“足足”、“整整”等副词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只”、“仅”、“仅仅”、“就

”等副词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比较以下句子:

(10a)他在这里住了些日子。

(10b)他在这里住了'好些日子。

(11a)我等了他一会儿。

(11b)我等了他'好一会儿。

(12a)他有几个朋友。

(12b)他有'好几个朋友。

副词“好”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总是重读的。

“足”、“足足”跟“整整”一样,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可以重读副词,也可以重读后边的数量词:

(13a)他'足有四十岁。

(13b)他足有'四十岁。

(14a)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14b)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只”、“仅”和“仅仅”帮助表示主观小量,一般重读后边的数量词,例如:

(15)只有'一个星期了。

(16)我仅找过他'一次。

(17)那个瓜仅仅'两斤吧。

2.4前面说过,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副词“足足”、“整整”除了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以外

,同时也帮助说明主观大量中所含的量的客观方面的性质。《现代汉语词典》未收“足足”,它对“整整”的

解释是:

达到一个整数的:~一天│已经~三年了。

上述释义仅仅注意了“整整”说明量的客观性质的作用,完全忽视了它帮助说明主观大量的作用。根据这

一释义,我们可以指出下面的例(18)是有语病的,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例(19)也有语病:

(18)*到北京已经整整三年零两个月了。

(19)*离亚运会开幕只有整整一个星期了。

按我们的分析,“只”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整整”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例(19)的语病是在表示

主观量的问题上自相矛盾。

顺便说说,概数词“多”是说明客观量的(表示有零头),在这一点上跟副词“整整”正好相反。但概数

词“多”完全没有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作用,例如:

(20)都'二十多岁了。

(21)也就'二十多岁吧。

(22)'两米多就够了。

(23)'两米多还不够啊?

“二十多岁”在(20)里是主观大量,在(21)里是主观小量。“两米多”在(22)里是主观小量,在(23)里是

主观大量。由此看来,概数词“多”与副词“整整”的语义作用是不对称的。

2.5.一些语气助词常与副词搭配使用,帮助表示主观量,但也可以独立使用,例如:

(24a)仅仅'三里路而已。

(24b)'三里路而已。

(25a)只是'几斤水果罢了,不必客气。

(25b)'几斤水果罢了,不必客气。

(26a)都'八年了,别提它了!

(26b)'八年了,别提它了!

“而已”、“罢了”只能帮助表示主观小量。语气助词“了”前边出现的数量词一般是主观大量,比较:

(27a)住了'三年了。

(27b)*只住了三年了。

(28a)写了'二十万字了。

(28b)*只写了二十万字了。

(29a)都'五个了。

(29b)*才五个了。

但也有例外,如)只有'五个了。

(31a)就剩'五个了。

(32b)*都剩五个了。

这些例外是可以解释的。众所周知,语气助词“了”表示情况发生变化。析而言之,有质变与量变两种。

下面的例子表示质变:

(32)他会走路了。

(33)他不去了。

说(3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会走路,说(3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质变当然是重大的变化。下面

几个例子表示量变:

(34)快要下雨了。

(35)读了三年了。

(36)洗了五件了。

(34)说的是气象方面的量变,这当然是一种广义的“量”。(35─36)中的数量词表示狭义的量。不管怎样

,“了”所表示的量变都是可观的,值得提醒受话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数量词总是表示主观量的:如

果说的是量的增加,则表示主观大量;如果说的是量的减少,则表示主观小量。能表示量的减少的动词,只有

“有”、“剩”、“余下”等少数几个。别的动词,都是随着动作持续或反复时间的延长,所涉及的量越来越

大的,所以我们看到语气助词“了”前的数量词一般是表示主观大量的。

“有”跟“剩”还有不同。“有”既可表示量的减少,如例(3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7)都有'五个了。

“有点儿”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带语气助词“了”的句子里,与其说是表示量变,不如说是表示质变

(38)我有点喜欢他了。

(39)他有点儿不高兴了。

2.6大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指小是儿化的语义作用之一。就北京话来说,数量词儿化时一般指主

观小量,决不会指主观大量。例如:

(40)他才'七岁儿。

(41)也就'四五里儿路吧。

不能说:

(42)*他都七岁儿了。

(43)*四五里儿路太远了!

有些方言虽然没有儿化现象,但有跟“—儿”的语法、语义作用相当的语缀,如赣方言的“—子”、“—

崽”、“—基”等等。在赣方言里,凡主观大量一律不用这类后缀。凡主观小量一律得加这类后缀。例如,笔

者所讲的丰城话,主观小量加“基”。比较:

(44a)三'日(主观大量)

(44b)'三日基(主观小量)

(45a)五'斤也似(主观大量)

(45b)'五斤基(主观小量)

(46a)七八'块钱(主观大量)

(46b)'七八块基钱(主观小量)

3.1副词“就”、“才”、“都”跟主观量的关系比较复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引入语义指向的

概念。

从语法上说,副词都是修饰谓词性成分的。但在语义上,副词可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也可能指向名词性成

分。以下例(47─49)和(50─52)分别表明这两种情况:(4)

(47)敌人彻底失败了。

(48)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49)我就不去!看你把我怎么样。

(50)大家都来了。

(51)你都看了哪些书啊?

(52)他只关心自已的事儿。

副词在语义上指向名词性成分时,可能是指向其前边的名词性成分,如(50)中的“都”指向“大家”。也

可能是指向其后边的名词性成分,如(51)中的“都”指向“哪些书”,(52)中的“只”指向“自已的事儿”。

我们把前一种情况称为前指,后一种情况称为后指。例(50─52)的前指、后指都是关于范围的。

3.2.副词“就”、“才”、“都”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在形式上,用于前指

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前;用于后指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后(“就”本身也可重读以表示后指)。下面就用前指

、后指、客观量和主观量等语义概念对“就”、“才”、“都”的用法作具体的分析。

3.3.“就”不管用于前指还是后指,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用于前指的例子,如:

(53)'三本就够了。

(54)'六岁就上学了。

(55)有'两个人就能把它抬起来。

用于后指的例子,如:

(56)'就剩这三本了。

(57)就写了'五页。

(58)就'五瓶儿。

马真先生认为,“如果‘就’前的成分是重音所在,而‘就’之后(包括‘就’在内)无重音,那一定是转多。”(5)例子是:

'他们就十个人。

这个例子中的“十个人”确实是言多,但照我们看来并不是主观大量,因为它没有句重音。再分析一些相

似的例子:

(59)他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

(60)'两个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61)'五岁的孩子就能认两百多字。

这三例“就”的前后都有数量词,但重音都在“就”之前,也就是说,“就”在这几例中是前指的,前指

的“就”的作用只是表示其前边的数量词是主观小量,至少它后边的数量词言多,那是由于前后对比而显示出

来的,不是“就”直接确定的。“'他们就十个人”中,带重音的成分不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按我们的

定义就不是主观量。但是,跟(59)比较,其中所隐含的广义的“小量”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3.4.“才”用于前指时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例如:

(62)'三小时才做完。

(63)到'四十岁才结婚。

(64)给了'两百块钱才把他打发走。

用于后指时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例如:

(65)才'三小时。

(66)才'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67)才写了'五页。

后指的“才”和后指的“就”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意义上有没有区别呢?马真先生认为,“才”表

示在说话人看来太少了,“就”表示在说话人看来并不多。例子是:

你这次考试怎么才三分?

我也就四分,考得并不理想。(6)

这种意义上的区别也许存在,可是难以验证,例(66)“才'四十岁,……”就很难说是在说话人看来太少

了。

后指的“才”和前指的“就”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可以配合使用,这时有冗余的语义信息。可省去

“才”:

(68)才'四十岁就白了头发。

(69)才写了'五页他就不写了。

和“就”一样,“才”的前后也可以同时出现数量词。这时,仍需要用前指、后指的概念来分析“才”的

语义作用。例如:

(70a)'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70b)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这两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70a)的用意在于强调“十个人”是主观大量,“五瓶汽水”是客观量,仅仅

因为跟“十个人”对比才显得少。(70b)的用意在于强调“五瓶汽水”是主观小量,“十个人”是客观量,仅

仅因为跟“五瓶汽水”对比才显得多。总之,前指的“才”帮助表示主观大量,后指的“才”帮助表示主观小

量;不带句重音的是客观量,在同一句子里,跟主观大量对比显得少,跟主观小量对比就显得多。这一点在下

边的句子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71a)他们'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们'两个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71b)他们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们十个人都喝了'二十瓶汽水了。

3.5.“都”用于后指时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例如:

(72)都'五遍了。

(73)他都买了'十几件了。

(74)我都'三四天没好好休息了。

后指的“都”与前指的“才”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它们在形式上的区别比较清楚,不仅重音分布不

同,更重要的是,“都”后边可以不出现谓词(7)(如例(72)),“才”后边一定要出现谓词。

3.6.“都”用于前指时,情况比较复杂。首先,“都”前边的主观量有时可带虚词“连”。如(75)、(76)

。有时不能带“连”,如(77)、(78):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6)这间屋子'三个人都住不下。

(7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你七岁还没上学)。

(78)做这么多题,'三小时都不够!

“连”的使用问题需要专门讨论。(8)

其次,“都”前边的主观量可以是主观大量,如(78),也可以是主观小量,如(75─77)。下面着重讨论这

个问题。

3.7.前指“都”表示一种比例关系:“都”前边的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表示某种数量,“都”后边的谓

词表示现实世界中的某种事件。如果数量越大,事件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则数量与事件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数

量越大,事件实现可能性越小,则数量与事件成反比例关系。在含前指的“都”的句子里,如果存在正比例关,则“都”前的是主观小量;如果存在反比例关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大量。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些例子。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在现实世界中,担子的重量与“挑得起”(或“能挑”)成反比,所以(3a)中的“一百斤”是主观大量,

与“挑不起”(或“不能挑”)成正比,所以(3b)中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9)他'半斤酒都喝得了。

酒的数量与“喝不了”成正比,所以(75)中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与“喝得了”成反比。所以(79)中

的“半斤酒”是主观大量。

需要指出的是,“都”前的是主观大量还是主观小量,跟谓语是肯定式还是否定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

(80)他挑'一百斤都不觉得累。

(81)他挑'两百斤都累了。

(82)他'半斤酒都不会醉。

(83)他'半斤酒都会醉。

例(80)、(82)的谓语是否定式。但“都”前是主观大量,(81)、(83)的谓语是肯定式,但“都”前是主观

小量。按我们的分析,担子的重量与“不觉得累”成反比,与“累”成正比,所以(80)的“一百斤”是主观大

量,(81)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酒的数量与“不会醉”成反比,与“会醉”成正比,所以(82)的“半斤酒

”是主观大量,(83)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

(84)'三小时都够了(哪还用得了一整天)!

(85)'三小时都不够(更甭说一小时了)!

时间的量与“够”成正比,与“不够”成反比,所以(84)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85)中的“三小时

”是主观大量。

(86)'三小时都有了!

(87)'三小时都没有!

时间的量与“有”成反比(时间越长,实现“有”这个时间的可能性就越小),与“没有”成正比,所以

(86)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大量,(87)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类似的有:

(88)'一万字都有了!

(89)'一万字都没有!

字数与“有”成反比,与“没有”成正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动词“够”与“有”的语义差别。

(7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

(90)你'七岁都还没上学。

年龄的量与“上学了”成正比,所以(77)的“六岁”是主观小量;与“还没上学”成反比,所以(90)的“

七岁”是主观大量。

(91)人家'十六岁都还在上学(你十五岁就不想上学了?)

(92)人家'十六岁都没上学了。(你十七岁还在上学。)

年龄的量与“还在上学”成反比,所以(91)的“十六岁”是主观大量;与“没上学了”成正比,所以(92)

的“十六岁”是主观小量。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都”用于前指时,主观量的判别主要取决于现实世界的有

关知识即数量与事件的比例关系。在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必须预先把这些知识“告诉”计算机。但是,

谓语的简单形式(如“喝”、“醉”、“挑”、“累”、“够”、“有”、“上学”)与复杂形式(加“喝得

了”、“不会醉”、“不觉得累”、“不够”、“没有”,“还在上学”、“没上学”、“没上学了”)之

间的关系是可以用规则性的知识来表达的。

总之,副词“就”、“才”、“都”所表示的主观量意义如下所示:

前指后指

就主观小量主观小量

才主观大量主观小量

都┌正比:主观小量

└反比:主观大量主观大量

附注:

(1)“都开始了”有歧义,重读“都”时表示总括,重读“开始”时表示主观评价。这里用的是后一种意

思。

(2)至于句重音具体落在数词、量词还是句词上,我们没有研究,暂时一律把重音标在数词之前。

(3)“整整”是专用于修饰数量词的副词,关于副词修饰数量词这一语法功能的讨论,可参看马真《修饰

数量词的副词》,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

(4)“我就不去!”里的“就”管着整个主谓结构,可以认为主谓结构也是谓词性的。5)(6)同(3)。

(7)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

(8)“连”的使用可能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谓词的性质,例如可以说“连六岁都有了”,不能说

副词范文篇4

(一)本类词有hard,hardly;late,lately;most,mostly等等,这两种副词形式含义完全不同,所以,使用时不易引起混淆。

1.Heworkshardallday.他整天都在使劲地干活。

Hehardlyworksatall.他很少干活。

2.Youhavecometoolate.你来得太晚了。

Haveyouseehimlately?你最近见到过他吗?

3.Thepersonwhotalksmostisoftentheonewhodoesleast.说得最多的人常常干得最少。

Theaudienceconsistedmostlyofwomen.观众大部分是女的。

4.ThenextflightdosenotgodirecttoTokyo;itgoesbywayofShanghai.下趟航班不直飞东京,而是绕道上海。

Hewillbeheredirectly.他马上就来。

5.Theriderpulledhishorseupshort.骑手突然一下把马勒住。

Makearightturnshortlybeyondthevillage.村前不远处往右拐。

6.Pleasestandclearofthegate.请不要站在门前。

Hestatedhisview-pointclealy.他很清楚明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7.Theexamwasprettydifficult.这次考试相当难。

Herlittlegirlsarealwaysprettilydressed.她的小女孩穿着总是很漂亮。

(二)这类词主要有wide,widely;close,closely;high,highly等等,这两种副词形式不同,含义也有差别,但是没有第一类的区别明显,而且翻译成汉语时用词也很接近。所以使用时很容易混淆。这类词含义及用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不带-ly的副词表示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说明的动作或状况有可测量性和可见性;而以-ly结尾的同源副词所表达的常常是抽象性的行为和状况。这时,这些词大都具有"greatly"和"extremely"的含义。试作如下比较:

1.Doyouseethatbutterflyflyinghighabovethestreet?你是否看见那只蝴蝶在街道上方高高飞舞着?

Thedistinguishedguestswerehighlypraised.贵宾们受到了高度赞扬。2.Heflungthedoorwideopen.他猛地把门开得大大的。

Wewerewidelydifferentonmanyquestions.我们在许多问题上分歧很大。

3.Youwillhavetopaydearforthattelescope.买那个望远镜你得付很高的价钱。

Youwillpaydearlyfortheinsult.对这样的侮辱你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4.Shestoodcloseagainstthewall.她紧挨着墙站着。

Thepolicewerewatchinghimclosely.警察在密切监视他。

5.Thebirdisnowflyingquitelow.鸟儿现在飞得非常低。

Hebowedlowlybeforethequeen.他谦恭地给女王鞠了一躬。

6.Theyhadtodigdeeptoreachwater.他们挖得很深才挖到水。

Youhaveoffendedhimdeeply.你冒犯他可不轻。

7.GraceisholdingtighttoPaul.格雷斯紧紧地搂抱着保罗。

Thepassengerswerepackedtightlyinthetrain.火车车箱里挤满了乘客。

8.Mr.Coletendstospeakratherloud.科尔先生说话声音总是很大。

Mr.Coleboastedloudlyofhispower.科尔先生大肆夸耀自己的权力。

(三)这类词主要有slow,slowly;quick,quickly等等异形同义词。当然,现代英语的语言规范性要求用以-ly结尾的副词来修饰动词,但由于句子结构以及搭配的不同,使用时也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在此,主要探讨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常使用不带-ly的副词形式。同时,把第二类中一些适应于下列规则的词也包括进去。总的说来,倾向于使用不带-ly副词形式的情况大致有下列四种:

Ⅰ用作比较级或最高级时:

1.Allenwaswalkingquickly,butGeorgewaswalkingevenquicker.艾伦走得很快,但乔治走得更快。

2.Themenwerequarrelingloudly,butthepolicemenshoutedlouder.那些人在大声争吵着,但是警察喊叫得更响。

3.Thecarwentslowerandsloweruntilitcametoastandstill.汽车走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4.Let''''sseewhocanrunquickest.我们来看看谁跑得最快。

5.Wemustlookcloserattheproblem.我们必须更加仔细地查看这一问

题。Ⅱ有"so"或"too"修饰时:

1.ItallhappenedsoquickthatIcoulddonothing.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致于我手足无措无

法对付了。

2.Itisimpossibletoovertakehim;yourcargoestooslow.不可能赶上他了,你的车太慢了。

3.Don''''ttalksoloud;thechildisinbednow.别这样大声说话,孩子已经睡了。

Ⅲ用于修饰表示移动、天气等常用动词时:

equick;wearewaitingforyou.快来,我们在等你。

2.Driveslow;thispartoftheroadisdangerous.车开慢一点,这段路很危险。

3.Thesunshinesbright.阳光明媚。

4.Whenwelefttheshelter,thesnowwasfallingthickandthewindwasblowingcold.我们离开那棚屋时,正下着大雪,刮着寒风。

5.Businessisgoingstrong.生意兴隆。

Ⅳ在固定词组中或当用于修饰它经常固定搭配的动词时:

1.Takeiteasy.不要紧张。

2.Standfirmandholdittight.站稳抓牢。

3.Heoftenplayshigh.他赌注常下得很大。

4.Thesecretarycopiedtheroughdraftofhermanageroutfair.秘书把经理那份粗潦的草稿很清楚地誊写出来。

5.Theyweredrinkingdeepinthefortdeepintothenight.他们在城堡中痛饮到深夜。

副词范文篇5

首先,把副词归纳为虚词的。赵诚认为:“汉语虚词和实词的界限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认为的明确划分,根本的分歧是代词和副词算不算虚词,从卜辞的现实来看,本文基本上倾向于把代词和副词列入虚词。”根据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虚词大都来自假借,或者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实词“虚化”后在句子结构中只表示某种文法关系或语气,与其本义可以毫不相关。现在,虚词已只见其“虚”不见其“实”。

张世禄认为,甲骨文的词类区分并不十分困难,可大略仿照目前古代汉语的语法体系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分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数词;虚词分关系词(包括介词、连词等)和语气词。他也把副词归为虚词。熙认为:“形容词是实词,副词是虚词。形容词是自由的,可以单独成句;副词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

其次,把副词归纳为实词的。张玉金就把副词归为实词,因为这类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

词类的划分显然并不能单纯的由字的意义来看,而必须依据字在句子中的词位来定。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提到:“我们不能先确定了某个字的词类或词性而分析句子,我们应该先从句子中看某一个字的地位和其作用,如‘解衣衣我’是‘动、名、动、名’的组合。因此我们不能说‘衣’是动词或名词,只能说在‘解衣’的结构中它是处于动词后之名词,在‘衣我’的结构中它是处于名词之前的动词。”所以单纯地分虚词或实词、否定词或动词都是不科学的,应该通过句子来分析词类,这样也符合甲骨文中一词多类的特点。而且“语言是发展的,虚词是由实词经由语法化的途径而来的。因此,先秦文献中是虚词的字,我们并不先入为主地认为它在殷墟甲骨刻辞中也就是虚词”。

二、关于甲骨文中否定副词的界定

胡小石《甲骨文例》指出:凡言某某者,为肯定之预拟,若其上加不弗者,则为否定之预拟,与后世言其不某某者同。

(一)各家主要观点

管燮初先生在他的《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列出的否定副词有勿、弗、不、弜、亡、毋共6个。

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列出的否定副词(他称为“助动词”)毋、勿、弗、亡共4个。

姜宝昌列出的否定副词有不、弗、勿、毋、弜共5个。

赵诚在《甲骨文虚词探索》中列出的否定副词有母(毋)、弗、弜、勿、不、非共6个。

高明列出的否定副词有勿、弗、不、弜共4个。

沈培列出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弜、非共5个。

裘锡圭先生在《说“弜”》中列出的否定副词有不、弗、、弜、勿、母(毋)共6个。

郭锡良列出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弜共5个。

向熹列出的否定副词有不、弗、勿、毋、弜共5个。

张玉金列出的否定副词有勿、弜、不、弗、毋、非、妹共7个。

杨逢彬列出的否定副词有勿(、弜)、毋、不、弗、非共5个。

陈年福列出的否定副词有非、母(毋)、勿、不、弜、弗、亡(不要)7个。

朱歧祥列出的否定副词有不、亡、弗、弜、、不隹、勿、勿隹、勿苜、毋、毋隹11个。

(二)各个否定副词的简要论述

1.上面列举的否定副词,已没争议的是“不”、“弗”、“毋”,现在先简单地总结否定副词“不”、“弗”、“毋”。

①“不”

《说文》:“不,鸟飞上翔不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通志·六书略》:“不,音跗。象花萼蒂之形。”《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不,当作拊。拊,鄂足也。”上古音属帮母之部。高鸿缙在《中国字例》中说得最明确:“罗振玉曰:‘象花不形,花不为不之本义。’……不,原意为鄂足,象形字,名词。后借用为否定副词,日久而为借意所专,乃另字以还其原。”郭沫若也说:“象花之子房形。”赵诚:“象草根之形。”陈炜湛先生对《说文》的解释:“此说殊不足据,已为学界公认。不过,甲骨文‘不’未见用其本义之例,除少数用为方国名外,皆用为否定词。”陈说也不尽完全,“不”还可用为人名。

②弗

《说文解字注·丿部》:“弗,矫也。”徐灏笺:“凡弛弓则以两弓相背而缚之,以正枉戾,所谓矫也,矫谓之弗。”“弗”上古音属帮母物部。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按语云:“字作弗,正象矫箭使直之形。”矫枉使直,必与原状相反,由此引申为表否定的副词。甲骨文中与《说文》“弗”字篆文同。

否定副词修饰动词。与“不”用法相近。李曦指出:“弗”极少在验辞中出现,说明它可能具有对“能”的否定功能。

③毋

《说文》:“毋,止之也。从女,有姦之者。”段玉裁改为:“止之词也。从女,一女有姦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姦也。甲骨文作‘母’,用与‘毋’同。‘毋’‘母’古本一字,后分化为二字。”吕叔湘在《论毋与勿》中指出:“毋亦作无,字形虽异,音读不殊,传世经籍亦多彼此互为异文,故得视为一个语词之两种书写方式,无须辨析。”

作为否定副词,表“不”、“不要”。例如:毋田(京3454)。与“其”连用,如:百牛毋其至(乙3219)。

2.对于各家还存在争议的否定副词有“”、“弜”、“勿”、“亡”。

①“”、“弜”、“勿”

讨论比较复杂,在文章里暂不讨论,以后做专文论述。

②“亡”

“亡”是否是甲骨文中的否定副词,也是否定副词中的一个争论的焦点。主要的争论就是它是动词还是副词。这个词不光涉及词性的争论,而且由它引起的否定句宾语前后置的问题更是不得不对它进行研究。

陈梦家在他的著作中把否定副词都归为助动词类,他所谓的助动词的概念比较含糊。他认为:“亡”和“又”为对文,“亡”义为“无”或“没有”乃是动词。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引出了“亡”是动词还是副词的争论。韩耀隆的书中对“亡”的说法也很含糊,他把它归为否定词,但却强调“亡”在卜辞中用为有无句之动词。

(三)对先秦现世文献否定副词的统计

《论语》、《孟子》中使用的否定词如下表:

+表示书中使用的,(+)表示引文中使用过的,—表示书中不使用的。

无对“有”的否定。即是单纯否定的概念和“有”的概念的综合。也可用于表示禁止。这两种场合其他文献都有写作“毋”的。后来,“有”的否定就用“无”,表禁止时就用“毋”,写法上就分开了。

君子无所争。(《论语·八佾》)

勿用于省略了宾语的禁止。即“勿”中就包含了用作宾语的代名词“之”类的概念。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亡可认为是“无”的意思。但《论语》的用例中“亡失”的意味很浓。

今也则亡。(《论语·雍也》)

弗词义和“不……之”相当,在意义上合并了否定和宾语。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非是形容词“是”的否定,或者是对判断表示否定的。

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孟子·孙公丑下》)

否这个词是其中包含谓词意味的否定。

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左传·僖23》)

未单纯的否定中包含时间概念。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微也可单纯地看作“无”的意思,但多用作带有假设的“无”。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盍是“何不”的合音。即两个词紧缩成一个词。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无”和“毋”是可以相通的,这两个词后来才成为各不相同的东西,否定存在和所有的“无”和表示禁止的“毋”分开了。

近代学者王正己作《孝经今考》,认为今文《孝经》出于战国末孟子门弟子的伪托。王氏将今、古文《孝经》的文字详加比较,提出如下古文《孝经》作伪的证据其中就有:“古今文所不同的,不过是字之改装换样而已,意义绝对一样,如‘勿’作‘无’,‘弗’作‘不’等。”例如:

今文:无念尔祖。

古文:勿念尔祖。

他把“无”做否定副词。

之所以在这里引述对传世文献中“无”探讨,是想说明“无”不光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副词,同样在甲骨文中“亡”也不光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副词。在上古汉语中,最多的一类词就是动词,各类虚词很多都是从动词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而且语言的演变是漫长的,我们总喜欢用现代语法非常明确的词性去框甲骨语言,所以我认为甲骨文中的“亡”就介乎于动词和否定副词之间,词性有一定的模糊性。

从甲骨文的否定副词到先秦时的否定副词的纵向比较来看,消亡的有“、弜”,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否定副词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虽然语言是变化发展的,但语言的发展是传承的,就算是现代汉语语法系统也是由上古语法系统演变而来,所以探究上古否定副词的演变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否定副词分类争议发展

论文摘要:上古时候副词的词类归属多年来一直是个争论的焦点。而且副词内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定的变化。副词有递增也有递减,但作为高频率使用的词汇,在几千年的汉语语言体系中都始终存在着。从它的源头来探究它的发展规律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花城出版社,2003年,6页.

[2]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学林出版社,2001年,35~63页.

[3]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花城出版社,2003年,251页.

副词范文篇6

益岡(1992)的研究是从与句末语气呼应的角度出发,希望能解决“陈述副词是出现在主句句首附近的位置呢?还是出现在从句的句首呢?”这个问题。因此,他认为,日语的陈述副词可以分为出现在主句句首和从句句首的陈述副词。甚至,再进一步分类的话,出现在主句句首附近位置的陈述副词还可以细分为:表示“请求、命令、愿望”、“疑问”、“否定”、“概述、确信”、“传闻”、“比喻”、“感叹”这七种表达方式,而出现在从属句首的陈述副词可以分为条件和让步。但是,俞晓明(1999)[2]则认为:“呼应的中心在于副词,因此该副词就决定了呼应的类型”。换句话说,根据出现在句首的副词的差别,就能决定与此相呼应的句末表达方式。这样就可以用益岡(1992)中的论点来解释:要求与否定的句末形式相呼应的陈述副词,本身就是可以表示否定的陈述副词。于是根据益岡(1992)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

(一)从陈述副词出现位置的观点

ア.是否能出现在主句中?

イ.是否可能出现在从句中?

(二)从陈述副词本身意义出发的观点

1.出现在主句中的陈述副词:(1)表示请求、命令、愿望的陈述副词:ぜひ、なんとか、どうか、どうぞなど;(2)表示疑问的陈述副词:いったい、はたして;(3)表示否定的陈述副词:決して、必ずしも、とても、とうていなど;(4)表示概述或确信的陈述副词:恐らく、たぶん、まず、どうも、どうやら、絶対、など;(5)表示传闻的陈述副词:なんでも;(6)表示比喻的陈述副词:まるで、あたかも;(7)表示感动的陈述副词:なんと、なんてなど。

2.出现在从句句首的陈述副词。表示条件、让步的陈述副词:もし、仮に、いかに、いくら、たとえなど。

因此,本文根据益岡(1992)的分类方法,尝试对汉语语气副词进行分类,以期对汉语语气副词的研究有所帮助。

二、语气副词的分类

根据益岡(1992)中的分类,可以得到上面中分类结果。因此,接下来将尝试着是否可以将该判别标准Ⅰ和Ⅱ直接应用到汉语的语气副词中呢?

(一)从语气副词出现位置的观点

ア’出现在主句中的语气副词

例1:“开枪呀,兄弟!难道还要我自己崩了自己吗?”(红高粱)

イ’出现在从句句首的语气副词

例2: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呐喊)

(二)从语气副词意义出发的观点:

1.表示请求、命令、愿望的语气副词。属于该类的语气副词有“务必”、“千万”等等。关于“务必”,張斌(2001)[3]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作了说明:“表示‘必须’、‘一定要’,用于第二人称,表示强烈的要求或命令的语气”,因此它和日语陈述副词“ぜひ”起着同样的作用,从而可以将其归入此类。表示恳切拜托语气的副词“千万”也能表示请求的意义,所以也可以将它归入此类。

例3:六妹,有一件事和你商量,请你务必帮一下忙。(关于女人)

例4:多咱看着我一闭了眼,千万得先去奔条“礼花”过滤嘴烟。(盖棺)

2.表示疑问的语气副词:张斌(2001)对“难道”这个副词给出了如下解释:“该词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诘口气”,“用在是非问句中,表示疑惑或揣测的口气,常常是向自己提问”。实际上,不管是反问,还是疑惑或推测,在汉语句子中,“难道”一词肯定出现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将之收入此类。与此类似的还有“莫非”,对此张斌(2001)说明:“表示反诘口气,相当于‘难道’”、“用于是非问句,带有揣测意味”。因此,不管是反问还是推测的意义,“莫非”也一定是出现在疑问的句子中。

例5:你难道忍心使他受尽孤单悲苦,无人安慰的生活?(关于女人)

此外,在《现代汉语虚词例释》[4](1996)中,阐述到:“用于疑问句的‘到底’用来追究事情的真相,其意义相当于‘究竟’”,因此本文同样将之归纳到表示疑问的此类中。

例6:孟蓓当然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大块头”辛小亮,可到底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她也说不上。(丹风眼)

3.表示否定的语气副词:汉语中,表示否定的语气副词有“丝毫”,“根本”等等。关于“丝毫”,张斌(2001)这样说“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全面否定”。而“根本”也用于否定句中,表示“始终”或“一直”的意思。因此也将之归入此类中。

例7:倪藻很生气。他丝毫没有要求翻看姐姐的纪念册。(活动变人形)

例8:徐悦悦说根本不在于他爱人插没插过队,金涛这人不太懂感情,对人太。(插队的故事)

4.表示概述·确信的语气副词:关于“大概”,張斌(2001)解释:“表示对情况不很精确的估计”,“表面看是一种推测和估计,实际上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当它代表推测意义时,表示了概述,当它代表肯定意义时,就表示了确信的语气,因此本文将其归纳到此类中。

例10:我们北京的这种小酒店,大概您没见过。(辘轳把胡同9号)

表示说话人推测的语气副词“想必”,张斌(2001)认为其“表示推断,偏于肯定”,该语气副词是以不确定的口吻来进行推理,作出判断,倾向于肯定,因此本文认为该副词表示概述,也将它归纳到此类中。

例11:我湿淋淋地光着一只脚,头发也打着绺贴在脸上,两只眼睛想必哭得很红了。(轮椅上的梦)

5.表示传闻的语气副词:无。

6.表示比喻的语气副词:表示比喻的语气副词有“俨然”、“仿佛”、“似乎”、“宛如”等等。张斌(2001)认为“‘俨然’表示‘居然很像’的意思”。“仿佛”“用于比喻句,常修饰‘是’‘像’等比喻词”。据此,本文将该类词归纳到此类中。

例12:他俨然一副领导的架子,一见面就拍我的肩膀。(人啊,人)

例13:忽然,不知是从哪儿,缓缓地响起了歌声,仿佛是从深深的峡谷里,也像是从天上……(插队的故事)

7.表示感动的语气副词:在汉语里,表示感动的语气副词比较少。“多么”这一词,張斌认为它“表示程度,有惊讶或夸张的口气,经常用于感叹的句子中”。史金生(2003)[5]也将它作为语气副词看待,因此本文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将它认为是表示说话人惊讶或感叹语气的副词。而对于“何其”,张斌认为,经常用于感叹的句子中,表示“多么”的意思,含有“会变成这样,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的意思在内,尽管富有文言文特色,但在现在汉语中经常被使用,因此也成为本文的考察对象。

例14:他鳏居了三十年,朝夕只和太太的照片相伴,是多么可爱可敬的一个老头子啊!(关于女人)

例15:时令正入严冬,春天还远,日本人何其性急也。(中日飞鸿)

8.表示条件的语气副词:汉语中,论述条件表达的论著有刘月华(2001),论述让步表达方式的,有郭志良(1999)和邢福义(2001)等等。然而,不管那种研究,在论述汉语的条件句或让步句时,都是通过“只要……就”、“即使……也”等条件标识或让步标识的关联词来作出判断的。那么,没有这种形态标记的句子中,条件或让步的出现是否也有可能呢?本文认为,本文所论述的语气副词能够发挥和表示条件或让步的形态标记相同的作用。

例16:幸亏孔夫子的著作没有翻译成德文,否则,未免太寒伧了。(活动变人形)

例17:她毕竟是倪吾诚的结发妻子,她只有他一个,他也只有她一个,无可更易,无可改变。(活动变人形)

在例句16中,通过“幸亏”一词,对于“孔夫子的著作没有翻译成德文”这样的事实,表达了“幸运的心情”。而“太寒伧了”这种不理想结果的未实现是“孔夫子的著作没有翻译成德文”这个条件的成立而带来的。换言之,如果“孔夫子的著作翻译成德文”这一条件成立的话,那么势必会带来“太寒伧了”这样的结果吧。所以,“幸亏”表达了说话者侥幸的心理,但从句法学来看,在“幸亏”所在的从句中,“幸亏”成为了主句实现的前提,是主句能够实现的条件。

而在例句17中,“她只有他一个,他也只有她一个,无可更易,无可改变”这一句句子的成立,是因为有“她是倪吾诚的结发妻子”这一个条件的存在。也就是说,如果“她不是倪吾诚的妻子”的话,那么“她只有他一个,他也只有她一个,无可更易,无可改变”这样的结果就不可能成立。总之,“毕竟”这样一类的副词也是表示条件的语气副词。

总之,本文所处理的在从句中的语气副词,都收纳到了表示条件的类型中。这时,通过语气副词表达的条件句,与以“只要…就”等形式表达的条件句有所差异,它们不是句法学上的条件句,而是意义方面的条件句。如同以上所述,根据汉语语气副词的意义进行的分类结果,除了表示传闻和让步的语气副词以外,可以认为基本上都与日语陈述副词的分类相吻合。总之,日语陈述副词可以分成出现在主句的陈述副词和出现在从句的陈述副词两类,再进一步下位分类。而汉语语气副词也有相同的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益岡隆志,田窪行則.基礎日本语文法(改定版)[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2.

[2]俞暁明.現代日本語の副詞の研究[M].大連:大連理工大学出版,1999.

[3]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

[5]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

[6]刘月华,潘文娱,等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8]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副词范文篇7

英语中有一些表示方式、程度的副词具有两种形式。如late,lately;high,highly;slow,showly等等。在这些词当中,两种不同形式所表达的含义有的完全不同,有的很相似,而有的却完全一致。这就给人们使用这些词时带来一定的麻烦。特别是在学生中间,总免不了使用时的混淆。笔者想就此问题分类作一点探讨。

(一)本类词有hard,hardly;late,lately;most,mostly等等,这两种副词形式含义完全不同,所以,使用时不易引起混淆。

1.Heworkshardallday.他整天都在使劲地干活。

Hehardlyworksatall.他很少干活。

2.Youhavecometoolate.你来得太晚了。

Haveyouseehimlately?你最近见到过他吗?

3.Thepersonwhotalksmostisoftentheonewhodoesleast.说得最多的人常常干得最少。

Theaudienceconsistedmostlyofwomen.观众大部分是女的。

4.ThenextflightdosenotgodirecttoTokyo;itgoesbywayofShanghai.下趟航班不直飞东京,而是绕道上海。

Hewillbeheredirectly.他马上就来。

5.Theriderpulledhishorseupshort.骑手突然一下把马勒住。

Makearightturnshortlybeyondthevillage.村前不远处往右拐。

6.Pleasestandclearofthegate.请不要站在门前。

Hestatedhisview-pointclealy.他很清楚明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7.Theexamwasprettydifficult.这次考试相当难。

Herlittlegirlsarealwaysprettilydressed.她的小女孩穿着总是很漂亮。

(二)这类词主要有wide,widely;close,closely;high,highly等等,这两种副词形式不同,含义也有差别,但是没有第一类的区别明显,而且翻译成汉语时用词也很接近。所以使用时很容易混淆。这类词含义及用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不带-ly的副词表示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说明的动作或状况有可测量性和可见性;而以-ly结尾的同源副词所表达的常常是抽象性的行为和状况。这时,这些词大都具有"greatly"和"extremely"的含义。试作如下比较:

1.Doyouseethatbutterflyflyinghighabovethestreet?你是否看见那只蝴蝶在街道上方高高飞舞着?

Thedistinguishedguestswerehighlypraised.贵宾们受到了高度赞扬。2.Heflungthedoorwideopen.他猛地把门开得大大的。

Wewerewidelydifferentonmanyquestions.我们在许多问题上分歧很大。

3.Youwillhavetopaydearforthattelescope.买那个望远镜你得付很高的价钱。

Youwillpaydearlyfortheinsult.对这样的侮辱你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4.Shestoodcloseagainstthewall.她紧挨着墙站着。

Thepolicewerewatchinghimclosely.警察在密切监视他。

5.Thebirdisnowflyingquitelow.鸟儿现在飞得非常低。

Hebowedlowlybeforethequeen.他谦恭地给女王鞠了一躬。

6.Theyhadtodigdeeptoreachwater.他们挖得很深才挖到水。

Youhaveoffendedhimdeeply.你冒犯他可不轻。

7.GraceisholdingtighttoPaul.格雷斯紧紧地搂抱着保罗。

Thepassengerswerepackedtightlyinthetrain.火车车箱里挤满了乘客。

8.Mr.Coletendstospeakratherloud.科尔先生说话声音总是很大。

Mr.Coleboastedloudlyofhispower.科尔先生大肆夸耀自己的权力。

(三)这类词主要有slow,slowly;quick,quickly等等异形同义词。当然,现代英语的语言规范性要求用以-ly结尾的副词来修饰动词,但由于句子结构以及搭配的不同,使用时也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在此,主要探讨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常使用不带-ly的副词形式。同时,把第二类中一些适应于下列规则的词也包括进去。总的说来,倾向于使用不带-ly副词形式的情况大致有下列四种:

Ⅰ用作比较级或最高级时:

1.Allenwaswalkingquickly,butGeorgewaswalkingevenquicker.艾伦走得很快,但乔治走得更快。

2.Themenwerequarrelingloudly,butthepolicemenshoutedlouder.那些人在大声争吵着,但是警察喊叫得更响。

3.Thecarwentslowerandsloweruntilitcametoastandstill.汽车走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4.Let''''sseewhocanrunquickest.我们来看看谁跑得最快。

5.Wemustlookcloserattheproblem.我们必须更加仔细地查看这一问

题。Ⅱ有"so"或"too"修饰时:

1.ItallhappenedsoquickthatIcoulddonothing.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致于我手足无措无

法对付了。

2.Itisimpossibletoovertakehim;yourcargoestooslow.不可能赶上他了,你的车太慢了。

3.Don''''ttalksoloud;thechildisinbednow.别这样大声说话,孩子已经睡了。

Ⅲ用于修饰表示移动、天气等常用动词时:

equick;wearewaitingforyou.快来,我们在等你。

2.Driveslow;thispartoftheroadisdangerous.车开慢一点,这段路很危险。

3.Thesunshinesbright.阳光明媚。

4.Whenwelefttheshelter,thesnowwasfalling

thickandthewindwasblowingcold.我们离开那棚屋时,正下着大雪,刮着寒风。

5.Businessisgoingstrong.生意兴隆。

Ⅳ在固定词组中或当用于修饰它经常固定搭配的动词时:

1.Takeiteasy.不要紧张。

2.Standfirmandholdittight.站稳抓牢。

3.Heoftenplayshigh.他赌注常下得很大。

4.Thesecretarycopiedtheroughdraftofhermanageroutfair.秘书把经理那份粗潦的草稿很清楚地誊写出来。

5.Theyweredrinkingdeepinthefortdeepintothenight.他们在城堡中痛饮到深夜。

副词范文篇8

1.1“主观量”是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与“客观量”相对立。例如,对于“干了几天了?”这一提问

,可以有以下三种回答:

(1a)三天。

(1b)都三天了

(1C)才三天。

(1a)表达的是客观量,不含有说话人对于“三天”这个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意义。(1b)和(1c)表达的是主

观量:(1b)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大(主观大量),(1c)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小

(主观小量)。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所以主观量与客观量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同时含有对量的大

小的主观评价意义。例如,对于(1a),只能从客观量上去反驳:

(2a)不到三天。/不只三天。

对于(1b)和(1c),不仅可以从客观量上去反驳,还可以从主观量上去反驳:

(2b)三天不算多。

(2c)三天不算少。

总之,上述几种量的对立关系如下所示:

┌客观量(不含主观评价)

└主观量(含主观评价)┌主观大量(评价为大)

└主观小量(评价为小)

1.2.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作为客观量,一百斤小于两百斤。但在(3)里,“一百斤”是主观大量,“两百斤”是主观小量。对量的

大小的主观评价,涉及说话人,受话人、当事人(如(3)里的“他”)、事件以及语境等诸多困素。比方说,(

3a)是为了证明当事人不是一个文弱书生,(3b)是为了证明当事人并非一位大力士,如此等等。

1.3主观量表达的是说话人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但是,已经表达出来的量是不是主观量,是主观大量

还是主观小量,就不再取决于说话人自已的判断了,而应能从言语的形式特征上寻找到客观依据。例如,(1a)

的说话人也许在自已心里对“三天”这个量的大小有一主观评价,但他出于某种考虑不愿意暴露自已的情绪,

而宁愿作冷静的、客观的叙述。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说(1a)是客观量。另一方面,(1c)的说话人也许是用反

语来表示不满,他内心认为干的时间太长。但从形式上判断,(1c)只能是主观小量。类似地,(3a)的说话人内

心可以认为“一百斤”是个小的量,他说出(3a)的用意是讽刺那位自吹为大力士的“他”;但从形式上判断,

(3a)只能是主观大量。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尽可以进一步讨论人物分析和反语之类的修辞问题。

1.4.以上我们只从意义方面对主观量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说明,意义离不开形式,如果不讲形式,那么对

意义的说明也是相当粗糙的。例如,比较下列每组句子:

(1b)都三天了。

(4)都大学生了。

(1c)才三天。

(5)才开始呢。

(4)和(5)都不含数量词。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体会出其中所含的量的观念。比方说,“大学生”是关于知

识水平和教养程度的量,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当大;“开始”是关于事件发展阶段的量,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

当小。对这一类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也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

(6)才大学生呢。

(7)都开始了。(1)

(6)里的“大学生”被评价为一个小的量,可以设想,说话人言外之意是希望当事人(比如是说话人自已

)将来要读博士学位。(7)里的“开始”被评价为一个大的量,说话人显然认为某事(特定的)到达开始阶段

时,其发展状况已相当可观。

那么,(4─7)所表达的是不是主观量呢?此时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扩大“量”,的概念,认为非数量

词也可表示这种广义的“量”,第二,只认为含(或仅含,以下同)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可以表示“量”,这

种“量”的概念是狭义的。选择前者,我们可以对某些词语(如副词“都”、“才”)的语义、语法作用做出

较为概括的描写,但对“量”的定义比较困难,不够直观。选择后者,则利弊相反。考虑到本文是探讨性质的

,我们宁愿牺牲一些概括性而换取一些直观性和明确性,因而规定主观量在形式上一定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

语。

2.1客观量在形式上也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不同的是,表达主观量的体词性短语其内部或外部还有

一些特殊的形式。在普通话里,这些形式主要是句重音、副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2.2主观量的前边或其本身还有句重音,这是主观量的最显著、最重要的形式标志。按照口语里的实际读

法,前面举的主观量的例句应写成:

(1b)都'三天了。

(Ic)才'三天。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以上几例是主观量本身有句重音。(2)下面的例子是主观量的前边有句重音:

(8a)'就五个人。

(9a)'整整两个星期了。

(8a)表达主观小量,(9a)表达主观大量,句重音都在前边的副词上。(3)但也可以说成:

(8a)就'五个人。

(9a)整整'两个星期了。

意思没有改变。

2.3.仅靠句重音尚不能分辨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分辨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时,副词起着重要的作用。例

如,“好”、“足”、“足足”、“整整”等副词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只”、“仅”、“仅仅”、“就

”等副词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比较以下句子:

(10a)他在这里住了些日子。

(10b)他在这里住了'好些日子。

(11a)我等了他一会儿。

(11b)我等了他'好一会儿。

(12a)他有几个朋友。

(12b)他有'好几个朋友。

副词“好”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总是重读的。

“足”、“足足”跟“整整”一样,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可以重读副词,也可以重读后边的数量词:

(13a)他'足有四十岁。

(13b)他足有'四十岁。

(14a)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14b)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只”、“仅”和“仅仅”帮助表示主观小量,一般重读后边的数量词,例如:

(15)只有'一个星期了。

(16)我仅找过他'一次。

(17)那个瓜仅仅'两斤吧。

2.4前面说过,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副词“足足”、“整整”除了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以外

,同时也帮助说明主观大量中所含的量的客观方面的性质。《现代汉语词典》未收“足足”,它对“整整”的

解释是:

达到一个整数的:~一天│已经~三年了。

上述释义仅仅注意了“整整”说明量的客观性质的作用,完全忽视了它帮助说明主观大量的作用。根据这

一释义,我们可以指出下面的例(18)是有语病的,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例(19)也有语病:

(18)*到北京已经整整三年零两个月了。

(19)*离亚运会开幕只有整整一个星期了。

按我们的分析,“只”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整整”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例(19)的语病是在表示

主观量的问题上自相矛盾。

顺便说说,概数词“多”是说明客观量的(表示有零头),在这一点上跟副词“整整”正好相反。但概数

词“多”完全没有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作用,例如:

(20)都'二十多岁了。

(21)也就'二十多岁吧。

(22)'两米多就够了。

(23)'两米多还不够啊?

“二十多岁”在(20)里是主观大量,在(21)里是主观小量。“两米多”在(22)里是主观小量,在(23)里是

主观大量。由此看来,概数词“多”与副词“整整”的语义作用是不对称的。

2.5.一些语气助词常与副词搭配使用,帮助表示主观量,但也可以独立使用,例如:

(24a)仅仅'三里路而已。

(24b)'三里路而已。

(25a)只是'几斤水果罢了,不必客气。

(25b)'几斤水果罢了,不必客气。

(26a)都'八年了,别提它了!

(26b)'八年了,别提它了!

“而已”、“罢了”只能帮助表示主观小量。语气助词“了”前边出现的数量词一般是主观大量,比较:

(27a)住了'三年了。

(27b)*只住了三年了。

(28a)写了'二十万字了。

(28b)*只写了二十万字了。

(29a)都'五个了。

(29b)*才五个了。

但也有例外,如,

(30)只有'五个了。

(31a)就剩'五个了。

(32b)*都剩五个了。

这些例外是可以解释的。众所周知,语气助词“了”表示情况发生变化。析而言之,有质变与量变两种。

下面的例子表示质变:

(32)他会走路了。

(33)他不去了。

说(3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会走路,说(3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质变当然是重大的变化。下面

几个例子表示量变:

(34)快要下雨了。

(35)读了三年了。

(36)洗了五件了。

(34)说的是气象方面的量变,这当然是一种广义的“量”。(35─36)中的数量词表示狭义的量。不管怎样

,“了”所表示的量变都是可观的,值得提醒受话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数量词总是表示主观量的:如

果说的是量的增加,则表示主观大量;如果说的是量的减少,则表示主观小量。能表示量的减少的动词,只有

“有”、“剩”、“余下”等少数几个。别的动词,都是随着动作持续或反复时间的延长,所涉及的量越来越

大的,所以我们看到语气助词“了”前的数量词一般是表示主观大量的。

“有”跟“剩”还有不同。“有”既可表示量的减少,如例(3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7)都有'五个了。

“有点儿”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带语气助词“了”的句子里,与其说是表示量变,不如说是表示质变

(38)我有点喜欢他了。

(39)他有点儿不高兴了。

2.6大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指小是儿化的语义作用之一。就北京话来说,数量词儿化时一般指主

观小量,决不会指主观大量。例如:

(40)他才'七岁儿。

(41)也就'四五里儿路吧。

不能说:

(42)*他都七岁儿了。

(43)*四五里儿路太远了!

有些方言虽然没有儿化现象,但有跟“—儿”的语法、语义作用相当的语缀,如赣方言的“—子”、“—

崽”、“—基”等等。在赣方言里,凡主观大量一律不用这类后缀。凡主观小量一律得加这类后缀。例如,笔

者所讲的丰城话,主观小量加“基”。比较:

(44a)三'日(主观大量)

(44b)'三日基(主观小量)

(45a)五'斤也似(主观大量)

(45b)'五斤基(主观小量)

(46a)七八'块钱(主观大量)

(46b)'七八块基钱(主观小量)

3.1副词“就”、“才”、“都”跟主观量的关系比较复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引入语义指向的

概念。

从语法上说,副词都是修饰谓词性成分的。但在语义上,副词可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也可能指向名词性成

分。以下例(47─49)和(50─52)分别表明这两种情况:(4)

(47)敌人彻底失败了。

(48)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49)我就不去!看你把我怎么样。

(50)大家都来了。

(51)你都看了哪些书啊?

(52)他只关心自已的事儿。

副词在语义上指向名词性成分时,可能是指向其前边的名词性成分,如(50)中的“都”指向“大家”。也

可能是指向其后边的名词性成分,如(51)中的“都”指向“哪些书”,(52)中的“只”指向“自已的事儿”。

我们把前一种情况称为前指,后一种情况称为后指。例(50─52)的前指、后指都是关于范围的。

3.2.副词“就”、“才”、“都”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在形式上,用于前指

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前;用于后指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后(“就”本身也可重读以表示后指)。下面就用前指

、后指、客观量和主观量等语义概念对“就”、“才”、“都”的用法作具体的分析。

3.3.“就”不管用于前指还是后指,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用于前指的例子,如:

(53)'三本就够了。

(54)'六岁就上学了。

(55)有'两个人就能把它抬起来。

用于后指的例子,如:

(56)'就剩这三本了。

(57)就写了'五页。

(58)就'五瓶儿。

马真先生认为,“如果‘就’前的成分是重音所在,而‘就’之后(包括‘就’在内)无重音,那一定是

言多。”(5)例子是:

'他们就十个人。

这个例子中的“十个人”确实是言多,但照我们看来并不是主观大量,因为它没有句重音。再分析一些相

似的例子:

(59)他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

(60)'两个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61)'五岁的孩子就能认两百多字。

这三例“就”的前后都有数量词,但重音都在“就”之前,也就是说,“就”在这几例中是前指的,前指

的“就”的作用只是表示其前边的数量词是主观小量,至少它后边的数量词言多,那是由于前后对比而显示出

来的,不是“就”直接确定的。“'他们就十个人”中,带重音的成分不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按我们的

定义就不是主观量。但是,跟(59)比较,其中所隐含的广义的“小量”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3.4.“才”用于前指时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例如:

(62)'三小时才做完。

(63)到'四十岁才结婚。

(64)给了'两百块钱才把他打发走。

用于后指时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例如:

(65)才'三小时。

(66)才'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67)才写了'五页。

后指的“才”和后指的“就”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意义上有没有区别呢?马真先生认为,“才”表

示在说话人看来太少了,“就”表示在说话人看来并不多。例子是:

你这次考试怎么才三分?

我也就四分,考得并不理想。(6)

这种意义上的区别也许存在,可是难以验证,例(66)“才'四十岁,……”就很难说是在说话人看来太少

了。

后指的“才”和前指的“就”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可以配合使用,这时有冗余的语义信息。可省去

“才”:

(68)才'四十岁就白了头发。

(69)才写了'五页他就不写了。

和“就”一样,“才”的前后也可以同时出现数量词。这时,仍需要用前指、后指的概念来分析“才”的

语义作用。例如:

(70a)'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70b)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这两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70a)的用意在于强调“十个人”是主观大量,“五瓶汽水”是客观量,仅仅

因为跟“十个人”对比才显得少。(70b)的用意在于强调“五瓶汽水”是主观小量,“十个人”是客观量,仅

仅因为跟“五瓶汽水”对比才显得多。总之,前指的“才”帮助表示主观大量,后指的“才”帮助表示主观小

量;不带句重音的是客观量,在同一句子里,跟主观大量对比显得少,跟主观小量对比就显得多。这一点在下

边的句子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71a)他们'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们'两个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71b)他们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们十个人都喝了'二十瓶汽水了。

3.5.“都”用于后指时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例如:

(72)都'五遍了。

(73)他都买了'十几件了。

(74)我都'三四天没好好休息了。

后指的“都”与前指的“才”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它们在形式上的区别比较清楚,不仅重音分布不

同,更重要的是,“都”后边可以不出现谓词(7)(如例(72)),“才”后边一定要出现谓词。

3.6.“都”用于前指时,情况比较复杂。首先,“都”前边的主观量有时可带虚词“连”。如(75)、(76)

。有时不能带“连”,如(77)、(78):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6)这间屋子'三个人都住不下。

(7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你七岁还没上学)。

(78)做这么多题,'三小时都不够!

“连”的使用问题需要专门讨论。(8)

其次,“都”前边的主观量可以是主观大量,如(78),也可以是主观小量,如(75─77)。下面着重讨论这

个问题。

3.7.前指“都”表示一种比例关系:“都”前边的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表示某种数量,“都”后边的谓

词表示现实世界中的某种事件。如果数量越大,事件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则数量与事件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数

量越大,事件实现可能性越小,则数量与事件成反比例关系。在含前指的“都”的句子里,如果存在正比例关

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小量;如果存在反比例关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大量。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些例子。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在现实世界中,担子的重量与“挑得起”(或“能挑”)成反比,所以(3a)中的“一百斤”是主观大量,

与“挑不起”(或“不能挑”)成正比,所以(3b)中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9)他'半斤酒都喝得了。

酒的数量与“喝不了”成正比,所以(75)中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与“喝得了”成反比。所以(79)中

的“半斤酒”是主观大量。

需要指出的是,“都”前的是主观大量还是主观小量,跟谓语是肯定式还是否定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

(80)他挑'一百斤都不觉得累。

(81)他挑'两百斤都累了。

(82)他'半斤酒都不会醉。

(83)他'半斤酒都会醉。

例(80)、(82)的谓语是否定式。但“都”前是主观大量,(81)、(83)的谓语是肯定式,但“都”前是主观

小量。按我们的分析,担子的重量与“不觉得累”成反比,与“累”成正比,所以(80)的“一百斤”是主观大

量,(81)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酒的数量与“不会醉”成反比,与“会醉”成正比,所以(82)的“半斤酒

”是主观大量,(83)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

(84)'三小时都够了(哪还用得了一整天)!

(85)'三小时都不够(更甭说一小时了)!

时间的量与“够”成正比,与“不够”成反比,所以(84)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85)中的“三小时

”是主观大量。

(86)'三小时都有了!

(87)'三小时都没有!

时间的量与“有”成反比(时间越长,实现“有”这个时间的可能性就越小),与“没有”成正比,所以

(86)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大量,(87)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类似的有:

(88)'一万字都有了!

(89)'一万字都没有!

字数与“有”成反比,与“没有”成正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动词“够”与“有”的语义差别。

(7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

(90)你'七岁都还没上学。

年龄的量与“上学了”成正比,所以(77)的“六岁”是主观小量;与“还没上学”成反比,所以(90)的“

七岁”是主观大量。

(91)人家'十六岁都还在上学(你十五岁就不想上学了?)

(92)人家'十六岁都没上学了。(你十七岁还在上学。)

年龄的量与“还在上学”成反比,所以(91)的“十六岁”是主观大量;与“没上学了”成正比,所以(92)

的“十六岁”是主观小量。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都”用于前指时,主观量的判别主要取决于现实世界的有

关知识即数量与事件的比例关系。在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必须预先把这些知识“告诉”计算机。但是,

谓语的简单形式(如“喝”、“醉”、“挑”、“累”、“够”、“有”、“上学”)与复杂形式(加“喝得

了”、“不会醉”、“不觉得累”、“不够”、“没有”,“还在上学”、“没上学”、“没上学了”)之

间的关系是可以用规则性的知识来表达的。

总之,副词“就”、“才”、“都”所表示的主观量意义如下所示:

前指后指

就主观小量主观小量

才主观大量主观小量

都┌正比:主观小量

└反比:主观大量主观大量

附注:

(1)“都开始了”有歧义,重读“都”时表示总括,重读“开始”时表示主观评价。这里用的是后一种意

思。

(2)至于句重音具体落在数词、量词还是句词上,我们没有研究,暂时一律把重音标在数词之前。

(3)“整整”是专用于修饰数量词的副词,关于副词修饰数量词这一语法功能的讨论,可参看马真《修饰

数量词的副词》,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

(4)“我就不去!”里的“就”管着整个主谓结构,可以认为主谓结构也是谓词性的。

(5)(6)同(3)。

(7)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

(8)“连”的使用可能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谓词的性质,例如可以说“连六岁都有了”,不能说

副词范文篇9

“蛮”、“太”、“几”、“好”、“有点唧”这些程度副词都是长沙方言中用途广泛的程度副词。

1.蛮、几、好

“蛮”“几”“好”这几个程度副词都是表示程度深的。

(1)一般都只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做状语,修饰形容词和某些心理活动的动词或带“有”字的“有+VP”结构和“像”字结构等谓词性结构。

a.修饰形容词:①《晚间新闻》这个节目办得蛮(几)好。②姚明长得蛮(几或好)高。

b.修饰心理活动的动词:①我蛮(几或好)喜欢我外婆咯。②大家都蛮(几或好)讨厌她咯。

c.修饰“有+NP”结构:①汪涵说话蛮(几,好)有意思咯。②《宝贝计划》里面那个细伢子长得蛮(几,好)有味咯。

d.修饰“像”字结构:①张卫健和汪涵长得蛮(几,好)像咯。②现代很多的婚姻蛮(几,好)像一个围城咯。

e.修饰VP结构:这些程度副词修饰的VP结构又包括两类动词,一类是VP结构中的动词基本上是抽象的,程度副词“蛮”“几”“好”的修饰使这一抽象的概念增加了一定的程度。①那细伢子蛮(几,好)懂事咯。②尚雯捷的个性蛮(几,好)吸引人咯。另一类动词则是比较特殊的能愿动词,形成“能愿动词+VP”的结构,表示对能愿动词的程度上的加强。①我肚子饿的时候蛮(几,好)能吃咯。②他还蛮(几,好)愿意干这个事咯。

f.修饰兼语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兼语短语的结构是“V1+N+V2”的形式。V1的特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具有实在行为意义的动词,如“使、令、叫、招、让、讨、引”等,另一类是具有实在行为意义的动词,如“请、派、命令”等。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兼语式结构一般由不具有实在行为意义的动词组成的兼语结构。①他蛮(几,好)招人喜欢咯。②他办事蛮(几,好)让人放心咯。

(2)程度副词和整个修饰结构一起所做的句子成分。

a.做谓语:①《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蛮有英雄气概咯。②我和他还蛮聊得来咯。

b.做定语:①林语堂是个蛮有思想的人。②碰上一个外国人而又不会讲外语还真是件蛮伤脑筋的事。

c.做补语:①《京华烟云》这本书写得蛮好。②丁老师的字写得蛮漂亮。

长沙方言中程度副词作用很大,不仅能起修饰作用,而且能够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同时与之搭配的长沙方言中的语气词也很多,如“咖”、“哒”、“咧”、“咯”、“啵”、“啦”等等。和不同的语气词搭配的所表达的语气也不同。

“蛮”“几”“好”都表程度,并且程度都很高,但是,它们在意义上和实际使用中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区别。

首先,意义上有差别。从程度上来说,这三个词都是表达程度高的意思,但在表达程度高的这些词语中,“蛮”相对来说又要稍微低点。“蛮”更多的从客观实际出发,说明或描述客观情况,而“几”和“好”则更多的融入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如:①刘勇这个人蛮好咯。②刘勇这个人几好咖。第①句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地描述刘勇这个人很好,而第②句则是除了客观描述外,还带着说话者的赞扬与喜欢等多种主观情感在里面。

其次,用法上有差异。“蛮”“几”“好”这几个程度副词本身除了表达语气和感情上的差别外没有太多的区别但它们一旦和否定词连用,用法上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地方。如: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蛮”的用法比“几”和“好”更加广泛。在否定词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在“蛮”字结构前直接加“不”构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组。而“几”和“好”的前面则几乎不能直接加上一个否定词来表达相应的否定意思。当然,这种否定不是全部否定,而只是部分否定。“几”和“好”的这种部分否定式一般变成“不蛮”的形式而不是“不几”或“不好”的形式。如:“几有味”一般变成“不蛮有味”这种部分否定式,“好有味”也是如此。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和“几”和“好”代表强烈的情感因素和主观因素和夸张因素有关。“几”和“好”的肯定式本来是带有强烈的情感的,如果突然在其前面加上一个“不”字,这种强烈的情感突然被部分否定,所以感觉无论从意义还是从用法上来说表达起来都很别扭。

“蛮”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程度副词。它的使用也并非是毫无局限的,和否定词的搭配中它也要受一定的限制。然后再从“蛮”的这几个例子中来看一下“蛮”的使用情况。

当“蛮”后面接上一个消极意义的词的时候,“不蛮……”很少情况下能变成“蛮不……”,而当“蛮”后面是一个积极意义的词或者是褒义词时,“不蛮……”一般能变成“蛮不……”。这和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A组的例子中,“不酸”“不讨厌”“不伤心”是对现实状况或者心理状况的一种描述,一种否定并非走入极端的否定。所以“蛮”这一有很高程度的程度副词的加入显得有些不协调,而B组的程度副词“蛮”则显得很协调。

2.有点唧

“有点唧”这个程度副词表示是程度比较低的。这个程度副词用法也比较广泛,也可以放在形容词前修饰形容词,如“有点唧黑”、“有点唧急”、“有点唧累”等,同样,它也可以放在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前修饰动词,如“有点唧想你”、“有点唧喜欢”、“有点唧害怕”、“有点唧担心”等等。另外,“有点唧”还可以修饰某些动词,如“有点唧吓人”“有点唧漏水”。

在“有点唧”形成短语变否定结构时,如果“有点唧”的后面是个名词,一般不是直接在它前面加“不”或“没有”,而是把“有点唧”变成“冒一点”(“冒”是长沙方言中的否定副词)。“冒一点”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一点也没有”。如:①我对流行歌曲有点唧兴趣;我对流行歌曲冒一点兴趣。②他对高学历的人有点唧偏见;他对高学历的人冒一点偏见。

如果“有点唧”的后面是个形容词或者动词,一般是把“有点唧”变成“一点也不”来进行否定。如:①车上有点唧挤;车上一点也不挤。②他有点唧害羞;他一点也不害羞。

另外,“有点唧”还有一些用法是前面几个高程度副词没有的。

(1)“有点唧”可以表示频率的概念,比“偶尔”的频率稍微高一点,比“经常”的频率稍微低一点。相当于“有时候”。如:①小时候我和我妹妹有点唧打架。②那老师有点唧骂人。句子①表示“小时候我和我妹妹有时候打架”,句子②表示“那老师有时骂人”。

(2)“有点唧”可以单独使用。和其他几个程度副词不同的是,“有点唧”可以不修饰任何词语而单独使用,一般就是作为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如:①你脑壳还痛不痛?—有点唧。②你那份工作累人不?—有点唧。

“有点唧”它既可以作为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比如上面说的“有点唧痛”“有点唧累”,同时,它也可以修饰名词,如:①瓶子里有没有水?—有点唧。②花市里还有没有花?—还有点唧。

另外,“有点唧”还可以修饰心理活动的动词,如“有点唧喜欢”、“有点唧讨厌”、“有点唧害怕”、“有点唧后悔”等,可以不带宾语,也可以带宾语,如“有点唧喜欢他”、“有点唧担心这件事”。同时,“有点唧”还可以修饰不及物动词,如“心有点唧跳”、“手有点唧哆嗦”、“眼睛有点唧肿”。

二、专用程度副词

在长沙方言中,还有很多形容词的前面往往有专门的程度副词来修饰。这些程度副词和形容词之间有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是多对一的关系。

1.一一对应的修饰关系

(1)无修辞关系的修饰,如:辣脆;宣薄;揪酸;焦干;匡臭;碰香;崭新;泻白;绚红;勒胖;啪满。这些程度副词都是表示“很”的意思,表示的都是高程度。受到这些程度副词修饰后的词语不能再受其他程度副词修饰,不然会造成重复。这些程度副词也只有用在这些固定的形容词前才表示程度,用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其他意思。比如“辣”用在“脆”前面表示的“辣脆”是说“很脆”的意思,但是用在“辣椒”、“辣妹子”、“怕不辣”这些词语中就不是程度副词了。其他词语如“宣”、“揪”、“焦”等等也是一样的。

(2)有修辞关系的修饰,如:锋快;笔直;飞快;冰冷。这些程度副词和形容词之间构成了一种比喻的关系,形成“像……”一样的意义。如“锋快”就是表示“像锋一样的快”,一般就是用来形容刀的。“这把刀锋快的”。其他词语也一样。

2.一对多修饰关系的程度副词

除了以上说的一一对应的修饰关系外,还有的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几个形容词,也就是和几个形容词形成固定搭配。如:溜:溜光;溜圆。蔑:蔑黑;蔑嫩。弄:弄绿;弄黄;弄软。刮:刮瘦;刮苦。清:清甜;清凉。甸:甸重;甸厚。稀:稀烂;稀散;稀乱。帮:帮紧;帮硬。捞:捞轻;捞空。

总之,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相当丰富,既有大众话的,几乎可以修饰任何形容词的,又有固定搭配的,已经和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形成固定词组。并且,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一直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摘要】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有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相同之处,也有很多地方有自己的方言特色。长沙方言中有“蛮”、“几”、“好”、“太”等几个程度较高的程度副词,同时还有“有点唧”程度不高的程度副词,还有很多和某些形容词固定搭配的程度副词和固定结构。

【关键词】长沙方言程度副词蛮几好有点唧

参考文献:

[1]张桂宾.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曾晓洁.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副词范文篇10

【关键词】陈述副词;语气副词;主句;从句

日语陈述副词一般按照三种方式进行分类。本文根据益岡(1992)[1]分类方法,明确日语陈述副词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汉语的语气副词进行尝试性分类。

一、陈述副词的分类

益岡(1992)的研究是从与句末语气呼应的角度出发,希望能解决“陈述副词是出现在主句句首附近的位置呢?还是出现在从句的句首呢?”这个问题。因此,他认为,日语的陈述副词可以分为出现在主句句首和从句句首的陈述副词。甚至,再进一步分类的话,出现在主句句首附近位置的陈述副词还可以细分为:表示“请求、命令、愿望”、“疑问”、“否定”、“概述、确信”、“传闻”、“比喻”、“感叹”这七种表达方式,而出现在从属句首的陈述副词可以分为条件和让步。但是,俞晓明(1999)[2]则认为:“呼应的中心在于副词,因此该副词就决定了呼应的类型”。换句话说,根据出现在句首的副词的差别,就能决定与此相呼应的句末表达方式。这样就可以用益岡(1992)中的论点来解释:要求与否定的句末形式相呼应的陈述副词,本身就是可以表示否定的陈述副词。于是根据益岡(1992)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

(一)从陈述副词出现位置的观点

ア.是否能出现在主句中?

イ.是否可能出现在从句中?

(二)从陈述副词本身意义出发的观点

1.出现在主句中的陈述副词:(1)表示请求、命令、愿望的陈述副词:ぜひ、なんとか、どうか、どうぞなど;(2)表示疑问的陈述副词:いったい、はたして;(3)表示否定的陈述副词:決して、必ずしも、とても、とうていなど;(4)表示概述或确信的陈述副词:恐らく、たぶん、まず、どうも、どうやら、絶対、など;(5)表示传闻的陈述副词:なんでも;(6)表示比喻的陈述副词:まるで、あたかも;(7)表示感动的陈述副词:なんと、なんてなど。

2.出现在从句句首的陈述副词。表示条件、让步的陈述副词:もし、仮に、いかに、いくら、たとえなど。

因此,本文根据益岡(1992)的分类方法,尝试对汉语语气副词进行分类,以期对汉语语气副词的研究有所帮助。

二、语气副词的分类

根据益岡(1992)中的分类,可以得到上面中分类结果。因此,接下来将尝试着是否可以将该判别标准Ⅰ和Ⅱ直接应用到汉语的语气副词中呢?

(一)从语气副词出现位置的观点

ア’出现在主句中的语气副词

例1:“开枪呀,兄弟!难道还要我自己崩了自己吗?”(红高粱)

イ’出现在从句句首的语气副词

例2: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呐喊)

(二)从语气副词意义出发的观点:

1.表示请求、命令、愿望的语气副词。属于该类的语气副词有“务必”、“千万”等等。关于“务必”,張斌(2001)[3]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作了说明:“表示‘必须’、‘一定要’,用于第二人称,表示强烈的要求或命令的语气”,因此它和日语陈述副词“ぜひ”起着同样的作用,从而可以将其归入此类。表示恳切拜托语气的副词“千万”也能表示请求的意义,所以也可以将它归入此类。

例3:六妹,有一件事和你商量,请你务必帮一下忙。(关于女人)

例4:多咱看着我一闭了眼,千万得先去奔条“礼花”过滤嘴烟。(盖棺)

2.表示疑问的语气副词:张斌(2001)对“难道”这个副词给出了如下解释:“该词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诘口气”,“用在是非问句中,表示疑惑或揣测的口气,常常是向自己提问”。实际上,不管是反问,还是疑惑或推测,在汉语句子中,“难道”一词肯定出现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将之收入此类。与此类似的还有“莫非”,对此张斌(2001)说明:“表示反诘口气,相当于‘难道’”、“用于是非问句,带有揣测意味”。因此,不管是反问还是推测的意义,“莫非”也一定是出现在疑问的句子中。

例5:你难道忍心使他受尽孤单悲苦,无人安慰的生活?(关于女人)

此外,在《现代汉语虚词例释》[4](1996)中,阐述到:“用于疑问句的‘到底’用来追究事情的真相,其意义相当于‘究竟’”,因此本文同样将之归纳到表示疑问的此类中。

例6:孟蓓当然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大块头”辛小亮,可到底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她也说不上。(丹风眼)

3.表示否定的语气副词:汉语中,表示否定的语气副词有“丝毫”,“根本”等等。关于“丝毫”,张斌(2001)这样说“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全面否定”。而“根本”也用于否定句中,表示“始终”或“一直”的意思。因此也将之归入此类中。

例7:倪藻很生气。他丝毫没有要求翻看姐姐的纪念册。(活动变人形)

例8:徐悦悦说根本不在于他爱人插没插过队,金涛这人不太懂感情,对人太。(插队的故事)

4.表示概述·确信的语气副词:关于“大概”,張斌(2001)解释:“表示对情况不很精确的估计”,“表面看是一种推测和估计,实际上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当它代表推测意义时,表示了概述,当它代表肯定意义时,就表示了确信的语气,因此本文将其归纳到此类中

例10:我们北京的这种小酒店,大概您没见过。(辘轳把胡同9号)

表示说话人推测的语气副词“想必”,张斌(2001)认为其“表示推断,偏于肯定”,该语气副词是以不确定的口吻来进行推理,作出判断,倾向于肯定,因此本文认为该副词表示概述,也将它归纳到此类中。

例11:我湿淋淋地光着一只脚,头发也打着绺贴在脸上,两只眼睛想必哭得很红了。(轮椅上的梦)

5.表示传闻的语气副词:无。

6.表示比喻的语气副词:表示比喻的语气副词有“俨然”、“仿佛”、“似乎”、“宛如”等等。张斌(2001)认为“‘俨然’表示‘居然很像’的意思”。“仿佛”“用于比喻句,常修饰‘是’‘像’等比喻词”。据此,本文将该类词归纳到此类中。

例12:他俨然一副领导的架子,一见面就拍我的肩膀。(人啊,人)

例13:忽然,不知是从哪儿,缓缓地响起了歌声,仿佛是从深深的峡谷里,也像是从天上……(插队的故事)

7.表示感动的语气副词:在汉语里,表示感动的语气副词比较少。“多么”这一词,張斌认为它“表示程度,有惊讶或夸张的口气,经常用于感叹的句子中”。史金生(2003)[5]也将它作为语气副词看待,因此本文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将它认为是表示说话人惊讶或感叹语气的副词。而对于“何其”,张斌认为,经常用于感叹的句子中,表示“多么”的意思,含有“会变成这样,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的意思在内,尽管富有文言文特色,但在现在汉语中经常被使用,因此也成为本文的考察对象。

例14:他鳏居了三十年,朝夕只和太太的照片相伴,是多么可爱可敬的一个老头子啊!(关于女人)

例15:时令正入严冬,春天还远,日本人何其性急也。(中日飞鸿)

8.表示条件的语气副词:汉语中,论述条件表达的论著有刘月华(2001),论述让步表达方式的,有郭志良(1999)和邢福义(2001)等等。然而,不管那种研究,在论述汉语的条件句或让步句时,都是通过“只要……就”、“即使……也”等条件标识或让步标识的关联词来作出判断的。那么,没有这种形态标记的句子中,条件或让步的出现是否也有可能呢?本文认为,本文所论述的语气副词能够发挥和表示条件或让步的形态标记相同的作用。

例16:幸亏孔夫子的著作没有翻译成德文,否则,未免太寒伧了。(活动变人形)

例17:她毕竟是倪吾诚的结发妻子,她只有他一个,他也只有她一个,无可更易,无可改变。(活动变人形)

在例句16中,通过“幸亏”一词,对于“孔夫子的著作没有翻译成德文”这样的事实,表达了“幸运的心情”。而“太寒伧了”这种不理想结果的未实现是“孔夫子的著作没有翻译成德文”这个条件的成立而带来的。换言之,如果“孔夫子的著作翻译成德文”这一条件成立的话,那么势必会带来“太寒伧了”这样的结果吧。所以,“幸亏”表达了说话者侥幸的心理,但从句法学来看,在“幸亏”所在的从句中,“幸亏”成为了主句实现的前提,是主句能够实现的条件。

而在例句17中,“她只有他一个,他也只有她一个,无可更易,无可改变”这一句句子的成立,是因为有“她是倪吾诚的结发妻子”这一个条件的存在。也就是说,如果“她不是倪吾诚的妻子”的话,那么“她只有他一个,他也只有她一个,无可更易,无可改变”这样的结果就不可能成立。总之,“毕竟”这样一类的副词也是表示条件的语气副词。

总之,本文所处理的在从句中的语气副词,都收纳到了表示条件的类型中。这时,通过语气副词表达的条件句,与以“只要…就”等形式表达的条件句有所差异,它们不是句法学上的条件句,而是意义方面的条件句。如同以上所述,根据汉语语气副词的意义进行的分类结果,除了表示传闻和让步的语气副词以外,可以认为基本上都与日语陈述副词的分类相吻合。总之,日语陈述副词可以分成出现在主句的陈述副词和出现在从句的陈述副词两类,再进一步下位分类。而汉语语气副词也有相同的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益岡隆志,田窪行則.基礎日本语文法(改定版)[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2.

[2]俞暁明.現代日本語の副詞の研究[M].大連:大連理工大学出版,1999.

[3]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

[5]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

[6]刘月华,潘文娱,等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