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工技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9:47:10

动工技巧

动工技巧范文篇1

一、按设置位置可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

1、路侧护栏,是指设置于高速公路路肩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避免碰撞路边其它设施和车辆翻出路外。

2、中央分隔带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分隔带内的构造物。

防栏护撞按照其受力力学特性可分为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柔性护栏三种形式。防撞护栏,作为高速公路的必备设施,对高速行车安全、行车舒适度、高速公路景观、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建设高速公路时,必须充分认识各种防撞护段各种特性包括其防撞机理、工程造价、施工简易程度、养护成本、防眩设施设置及与通信管道配置等。对某一条高速公路选用哪一种防撞护栏还必须结合其具体工程条件,作出选择。

二、模板制作

模板是保证防撞护栏个部尺寸和外观质量的基础。从模板制作开始就要高标准、严要求。过去,防撞护栏模板一般均采用木模,外包镀锌铁皮或冷轧黑铁皮。木模板具有投资少、易加工,易整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木材收缩变形大,表现在铁皮易变形、表面平整度差、边缘变形多等。由于木材为弹性材料,做出的模板整体刚度差,所以浇注混凝土以后护栏顺直度、平整度不易保证。近几年,护栏施工中用钢模板代替了木模板。钢模板具有刚度大、平整度好不易变形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保证了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其次钢模板周转次数多,长期效益好,但一次性投资较大。钢模板在加工制作时,要考虑工程本身的特点和周转使用情况决定取材。常规做法是模板正面用3mm厚普通新钢板,根据护栏尺寸和形状决定用整板加工还是碎板拼接,无论用何种方法,都要保证钢模板的各部尺寸绝对准确,其边缘顺直,钢板表面有良好的光洁度。其加固带间距视情而定,主要是保证模板在使用过程和吊装过程中不能变形。

三、施工放线定位

立柱的放线定位对防撞护栏的外观质量影响最大,掌握好立柱定位放线的正确方法至关重要,根据施工图纸防撞护栏立柱位置是靠路缘石来确定,这就假设了路缘石的铺设,在纵向(顺路方向)上是绝对平顺的,在横向(垂直于路方向)是没有任何错位,而实际施工中并不是这样,路缘石的铺设在纵向和横向上与设计是有误差的,如果只按路缘石来放线定位,护栏立柱在纵方向上是不顺直的,安装护栏扳后,线形局部会出现凸凹面。我们经过摸索确定了这样的定位方法:

1、首先确定立柱的间距,以桥梁、通道、活动护栏口、立交、平交为控制点进行测距。立柱的间距分为2m和4m两种,2m间距的为加强立柱,4m间距的为普通立柱,而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异形间距,所安装的护栏板称异形板,异形板由于间距不定,所以制造难度大,又影响工程,因此在确定立柱间距时尽可能减少异形间距。

2、立柱纵向位置的确定:先在路缘石上用红铅笔根据立柱间距划出横线,再用线绳和钉子顺路方向上放出一条线,反复调整线形,然后用红铅笔在这条线上划出与横线垂直的纵线,形成十字线,在打入立柱时,严格按立柱距十字线中心距离打入,这样就保证了立柱在纵向上的顺直度。

3、柱的高度控制:立柱的顶面是否平顺,决定了护栏板顶面的平顺,立柱高度是影响防撞护栏线形的最大因素。在最初的防撞护栏施工中,我们都是假设路缘石绝对按设计标高,按照施工图纸,立柱顶面标高高出路缘石70cm,打入第一根立柱时,当打入到立柱顶面至路缘石顶面70cm时,在打桩机导杆上记录下桩锤的位置,以后每打一根立柱,当桩锤下落到记下的位置时就说明立柱已经打到位了。

四、浇注

配合比:为了保证护栏混凝土表面光洁美观,对采用水泥和配合比十分重要,经过多次尝试,采用了如下的配合比,水:水泥:砂:0.5~1cm小石子:1~2cm大石子(0.5:1:1.74:1.52:1.85),水泥采用冀东水泥厂生产的盾石牌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370kg,砂率34%,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现象,表面无光洁面,水痕明显;如果坍落度过小,不易振捣密实,蜂窝、气泡较多。混凝土用的原材料要求较严,砂子、小石子一定要过筛,用量要准确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混凝土拌和:拌和机手要严格控制用水量,拌和时间不小于3min,保证混凝土拌和均匀及坍落度符合要求,并使拌和出的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注时采用分三层的浇注方法。第一层浇注到护栏底部斜边下叫变点,第二层浇注到斜边上角变点,第三层浇注到顶,由振捣人员控制三层混凝土的入模时间及方量。混凝土布料要均匀,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每层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小于1min,不大于1.5min。收浆:护栏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顶面采用三次收浆。第一次用木抹子抹平,第二次用铁抹子抹平初压光,第三次待混凝土初凝时用轧子用力轧光。拆模板:拆模是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而顶,不承重构件10-20h即可拆模。拆模后应阴干半天(主要是保证颜色一致),用参加白水泥的水泥浆将气泡堵严并覆盖不污染混凝土的草帘(或其他覆盖物)洒水养生,不宜喷洒薄膜养护剂。对完成的防撞护栏混凝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五、栏板的安装

护栏板目前有镀锌和涂塑两种,镀锌层与一般钢铁相比,硬度较低,易受机械损伤,因此在施工中要小心,要轻拿轻放,镀锌层受损后,在24小时内用高浓度锌涂补,必要时予以更换。安装时,首先把托架装到立柱上,固定螺栓不要拧太紧,然后用连接螺栓将护栏固定在托架上,护栏板与板之间用拼接螺栓相互拼接,如果拼接相反,即使是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较大损失。防撞护栏在安装过程中应不断调整,因此,连接螺栓和拼接螺栓不要过早拧紧,要利用护栏板上的长圆孔及时调整线形,使线形平顺,避免局部凹凸,待护栏的顶面线形认为比较满意时,再把所有螺栓拧紧。根据经验,安装护栏板以3人、5人、7人为一组最合格,安装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时比较容易安装。

六、施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护栏施工时应准确掌握各种设施的资料,特别是埋设于路基中各种管道的准确位置,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对地下设施造成任何破坏。如遇地下通讯管线、泄水管或涵顶填土深度不足时,应调整立柱位置,或改变立柱固定方式。

2、当立柱打入过深时,不得将立柱拔出矫正,需将其余全部拔出,将其基础重新夯实后再打入,或调整立柱位置。

动工技巧范文篇2

1桥梁工程钻孔桩施工工艺

1.1施工要点

1.1.1施工机具就位前,应认真进行检修,对于易损部件应有足够的备货。对施工道路、用水管路、电力线路应综合考虑布置,以免相互影响。

1.1.2钻机就位,必须使其底座支垫平衡,支垫物不要压在护筒上。对于采用冲(抓)钻具的钻架必须用缆绳或斜撑予以加固。回旋转钻机就位必须用水准尺较准。保证钻机起重滑轮、转盘中心、护筒中心在一条垂直线上,偏差不得大干2CM。钻进过程中,必须每班次进行对中核对,防止移位。钻进作业必须连续,不得长时间停钻。

1.1.3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根据地质情况控制钻进速度,经常观察孔内情况,保证护筒内有足够的水够高度。

1.1.4钢筋骨架制作时要严格质量要求,尽量在每节端头加设加固十字撑。骨架入孔力求竖直快速,入孔完毕后,在孔口位置设置观察筋,用以观察钢筋是否上浮。

1.1.5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认真检查起吊设备,绳索、拌和、运输、衡器等设备的性能以及水电、道路状况,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各中原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1.1.6浇筑混凝土时,要设专人量井记数,在技术人员配合下每小时量一次浇筑深度。导管埋深尽量控制在3-4M,最大不超过6M,浇筑必须一气呵成,不能停。

1.1.7浇筑临近终盘时,排水的泥浆可能会过稠,应进行剔除疏通。逼供内认真计算量测浇筑高度,控制好桩头的预留高度。

2钻孔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处理

2.1护筒脱落。由于护筒背后回填质量不好受地面流的浸泡等因素引起的护筒失去稳定、脱落。出现护筒脱落应立即停止钻孔,将钻机移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由于地面流水引起的可先排除流水,在原地面上填一层黏土使地面干燥、不渗漏,而后,重新安装护筒(作好护筒背后填筑)恢复钻孔施工。

2.2卡钻。钻孔经过岩层分界面时相邻岩层强度差别较大、操作中未及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钻头的行程等原因引起“卡钻”现象。针对发生“卡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

2.2.1由于“探头石”引起的卡钻现象,可以适当往下放钻头,而后,强力快速往上提,使“探头石”受瞬间冲击缩回,从而顺利提起钻头。

2.2.2因钻头穿过岩层突变处导致的卡钻,优先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整体岩层中此方法容易奏效,砂土地层中不宜采取此方法处理。

2.2.3由于机械故障导致钻头在浓泥浆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的钻头无法提升现象,应采取插入高压水管置换泥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2.3掉钻。由于机械故障、钢丝绳断裂、孔壁坍塌等因素造成钻头落入孔底的现象通常称“掉钻”。发生“掉钻”后,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实施打捞。

2.3.1钻孔壁稳定的情况,直接用钻机起吊“打捞器”人孔进行打捞。打捞前,先用“探针”探明钻头在孔中的位置为制定打捞方案提供依据。打捞设备和打捞操作方法必须保证在抓住钻头后尽量一次成功,避免起吊至空中再度落入孔中的现象发生。

2.3.2钻孔壁出现局部坍塌将钻头埋没且大部分钻孔壁处于稳定时,应先加大孔内泥浆的浓度,将旋转钻头放入安全的深度范围搅动泥浆以加强钻孔壁,而后,采取“气举法”清除钻头上方的沉积土和淤泥,确认钻头已露出后再实施钻头的打捞工作。钻孔壁随时有继续坍塌可能时,先在孔内安装长钢护筒、搅拌桩围护、帷幕法等方法加固钻孔壁,而后打捞钻头。

2.4缩孔。缩孔是在饱和性粘土、淤泥质黏土,特别是IL>1.0处于流塑性状态的土层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此类地层含水高、塑性大,钻头经过后钻孔壁回缩,从而导致钻孔的直径小于设计的桩直径。针对发生缩孔的原因,采取块、卵石土回填,而后用重量较大的冲击钻冲击,挤紧钻孔孔壁的办法处理;或者采用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叶片进行旋转清理的办法。

2.5偏斜孔。钻机安装时,支撑不好、桩孔地质构造不均匀等因素引起钻机整体或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斜,导致出现偏孔。

2.5.1因钻机倾斜造成的应先移开钻机,检查钻孔壁情况,如果钻孔壁比较稳定,则应加固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或加大钻机的支撑面积,而后,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钻孔壁随时有坍塌可能的,应将钻孔回填至原地面,待地层静置稳定后重新开始钻孔。

2.5.2地质构造不均匀引起的,先分析清楚岩层的走向,尔后采用适当的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一般为片石加黏土、纯碱、锯末等组成的混合物)将钻孔回填至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施工。孔中心偏差小于20cm的,静置1~2h后可以继续钻孔。孔中心偏差大干20cm的,应根据情况静置2h甚至更长的时间待地层沉积稳定后恢复钻孔施工。穿过倾斜岩层过程中,应采用自重较大的复合式牙轮钻、冲击钻,以慢速钻孔。

3灌注成桩后发现的质量缺陷的处理

3.1桩体混凝土不连续由于灌注过程中,发生的孔壁局部坍塌的杂物等侵入混凝土、混凝土和易性差等因素在桩体形成夹层导致钻孔桩混凝土不连续。对于此类问题,应积极与设计单位协调采取合理措施处理。

3.1.1对于钻孔桩底部混凝土夹碴的情况,采取桩底部压浆或者高压注浆方法处理。

3.1.2桩体的少量夹层或不连续,用小型冲击钻钻一系列小直径的孔进行置换清理泥浆和杂物(钻孔直径60~75mm,桩中心一个孔,其余3~4个孔分布在以桩中心为圆心,直径为450mm左右的圆周上)。清理后,进行高压注浆处理。

3.1.3对于夹层较严重的,在钻孔桩中心处钻一个直径75mm孔探明缺陷范围。而后,以钻孔桩中心为圆心,采用冲击钻钻直径80~100cm的孔,而后人工入孔清理,清理结束后,灌注高强混凝土。综上所述,钻孔桩事故处理的方法很多,难度也较大,无论采取什么先进的办法处理都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及施工企业的信誉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钻孔桩施工中必须作到每个工序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水下混凝土灌注统一指挥、紧张而有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杜绝事故的发生。

3.2桩全长小于设计要求这种缺陷可分为两类:处理桩头后,混凝±顶面高程小于设计要求,钻孔底部沉积的虚碴在清孔时未清理干净导致桩全长小于设计、嵌入基岩深度小于设计。针对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动工技巧范文篇3

1)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

2)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妥善处理。

3)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设备卸车地点等,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

5)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

6)场地要清理平整,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坡度和临时排水设施。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2%的坡度。

7)开方挖土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应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0mm,然后再开展作业面。

2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而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的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这二个工程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②还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3水利水电基础作业方法及质量控制

①根据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作业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展开工作面。②对浅基础不需放坡时,应首先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展开作业面。③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集水坑降水、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50kN/m2,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1)软土基础的特性。①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一般介于50%~70%之间,相比而言,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则一般介于1~2之间,一般情况下,这就会远远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时候,甚至可能达到200%。②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③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处理软弱地基之方法。①排水固结法。作为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和保持淤泥软粘土地基稳定的有效方法,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系统组成。②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较薄时,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③强夯法。将80kN夯锤,起吊到高达6m~30m的地方,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夯实土质。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构成,使用强夯法容易达到目的。④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工作的开展,通过利用旋喷机具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浓度,而后对其予以提升,在这个时候喷嘴会以一定速度作旋转动作,这样就会产生高压,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⑤振动水冲法。振冲法的工具是振冲器,它类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该中机具涵括了上、下两个喷水口。由于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地基中会先成孔,而后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进而分层振实或夯实,这样地基将得以加固。⑥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⑦灌浆法。将水泥砂浆、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同时这些浆液也是具有固化的特性的,这个过程中会用到相关的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而后将其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⑧硅化加固法。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Na2O?nSiO2)溶液与氯化钙(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不过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电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一般不是很大。⑨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⑩桩基法。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

动工技巧范文篇4

1开挖准备工作

路基开挖施工之前,除了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施工放样之外,还应特别做好开挖施工的安全防护准备。因为路基的大面积开挖会破坏土体原有的自然平衡,易引起路堑边坡失稳、滑坍,危机施工安全、延误施工工期。施工人员应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作详细调查,如岩石的风化、龟裂程度及地质断层,土质变化、水文稳定等工程条件,其中水的影响是造成路堑病害的主要原因。

为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须在路堑顶部预先开挖截水沟,并结合路堑永久排水设施(如边沟或地下盲沟)做好开挖期间路堑排水。路堑开挖及沿线排水沟沿路堑行进方向保持一定的纵坡,以利于排水。此外,对于砂、砾类松散土质边坡,或多层土质有松散夹层时,应随挖随防护,预留碎落台,以防止边坡崩塌。

2开挖施工方法

路堑开挖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可采用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2.1全断面开挖法。从开挖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断面全宽一次挖到标高,逐渐向纵深挖掘,挖出的土方一般都是向两侧运送。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度不大,且较短的路堑。

2.2分层开挖法。从开挖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断面分层挖至设计标高。每层都有单独的运土出路和临时排水设施,适用于开挖深而短的路堑。

2.3分段纵挖法。当路堑较长时,开挖深度不大时,把开挖路堑横断面分成若干段,并纵向条形开挖,一般出土于两侧。若是傍山路堑,一侧堑壁不厚,选择一个或几个地方挖穿堑壁出土。

2.4分层纵挖法。如果路堑宽度及深度不大,可以纵向分层挖掘。在短距离及大坡度时,可用推土机施工,较长的宽路堑则宜用铲运机作业。

2.5通道纵挖法。在开挖路堑全长上,沿路堑纵向先挖出一通道,然后开挖两旁,这是一种快速施工方法,通道可用于机械通行或运输土料车辆的运土。

3开挖机械化施工技术

路堑开挖施工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作业。

3.1推土机作业

推土机具有操纵灵活、运转方便,既可开挖土方,又能短距离运输土料的特点,在路堑开挖中被广为采用。其主要有两种施工作业方法。

3.1.1横向开挖路堑。用推土机横向开挖路堑,其深度在2m以内为宜。开始时推土机以路堑中线为界,向两侧用横向“穿梭“推土作业法进行,将路堑中挖出的土送至两侧弃土堆,最后再做专门的清理和整平,当开挖深度超过2m时,则需与其他机械配合作业。

3.1.2纵向开挖山坡路堑

(1)开挖傍山半路堑。一般多采用斜铲推土机进行。开挖时首先由路堑边坡的上部开始,沿线路行驶,渐次而下,分段、分层将土推送至坡下填筑路堤处。推土机的水平回转角根据土壤的性质来调整,在I、II级轻质土壤上作业时,可调至60°;在III、IV级土壤作业时可调至45°。

(2)开挖深路堑。开挖深路堑运土作为填土路堤作业时,应首先做好准备工作,要在开挖路堑的原地面线顶端各点和填挖之间零点处,设置标记,同时挖半小丘,使推土机能顺利进入作业现场。如果推土机能沿斜坡驶至最高点时,则可以由路堑的所在坡面上顶点处开始,逐层开挖至路堤处,开挖时可用推土机沿线路中线的平行线进行纵向推填。当路堑开挖到设计深度的一半位置时,再用另外1~2台推土机,横向分层推削路堑斜坡。由斜坡上推削下来的土壤,仍由下面的推土机送至填土区段,直至路堑路堤全部完成为止。

3.2铲运机作业

铲运机开挖路堑有两种作业方法,一是横向弃土开挖;二是纵向移挖作填。路堑分层开挖,并从两侧开始,每层后15~20cm,这样做既能控制边坡,又能使取土场保持平整,同时还应沿路堑两侧做出排水纵坡。

路堑在以下情况下,宜采用横向开挖,即:堑顶地面有明显横坡,而上游一侧需设置弃土堆,阻挡地面水流入路堑;路堑中纵向运土距离太长,超过铲运机经济运距,严重影响工效;不需要利用土方或利用有剩余时;长路堑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机械只承担其中一段,两端又无法纵向送土时。

铲运机纵向移挖作填,当路堑须向堑口外相接的路堤处运土填筑时,铲运机应利用纵坡自路堑端部开始作下坡铲土,并逐渐向堑内段延伸挖土长度,而填筑路堤也应相应的延伸。

3.3挖掘机作业

用挖掘机开挖路堑,一般是与运输车辆配合作业的。

3.3.1正铲挖掘机开挖路堑。正铲挖掘机进行路堑开挖作业,可采用全断面开挖和分层开挖两种方法。如路堑深度在5m以下时,可采用全断面开挖,挖掘机一次向前开挖路堑全宽至设计标高,运输车辆停在与挖掘机同一平面,且并列布置,或在挖掘机后侧。这种方法施工简单,但挖掘机须横向移动,才能挖到设计标高。

当路堑深度为5m以上时,宜采用分层开挖,即挖掘机在纵向行程中,先把路堑开通一部分,运输车辆在挖掘机一侧布置,并与开挖路线平行,如此往返几个行程,直至将路堑全部开通。挖掘机各次开挖后在边坡上留下的土角,可由推土机修整。

3.3.2反铲挖掘机开挖路堑。由于反铲挖掘机只能挖掘停机面以下的土壤,因此做开挖路堑作业时,是停在路堑顶部两侧进行,一般只适用于开挖深度在挖掘范围内的路堑。可视现场情况采用沟端、沟侧的作业方法。

3.3.3拉铲挖掘机开挖路堑。用拉铲挖掘机开挖路堑作业时,如卸料半径能及至两侧弃土堆位置,则挖掘机可停在路堑中心线上,采用沟端挖掘的方法进行,否则,必须采用双开挖道作业。当弃土堆位于路堑一侧时,挖掘机沿路堑边缘移动,为了保证安全,挖掘机内侧履带应与路堑边沿保持1.0~1.5m的距离。

3.4推土机和铲运机联合施工

在组织大型土方机械开挖路堑作业时,往往投入作业的机型很多,各自又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作业效果,为多机联合作业提供了可能,其中,不同功率的推土机和不同斗容量的铲运机联合作业最为常见。在组织推土机与铲运机联合开挖作业时,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将它们安排在最能发挥各自优势的部位作业。

通过比较不同功率的推土机和不同斗容量的铲运机的适用范围和作业效果,可见:推土机动作灵活,可正驶推运、倒驶空返,当推运翻松土壤时效率较高,其中大型推土机载运土量较大、爬坡性能最好;而中型推土机,进退速度较快。当推土机增设侧挡板后推运翻松土壤,可提高经济运距和载土量。而铲运机能下坡铲土入斗,上坡可以斜驶上料损失最小,具有较好的整形性能,在干土地质进行深挖高填的大运距作业时,其工效与推土机相当,工程成本可降低。

在多机联合作业时,可将中型推土机安排在开挖段的上层,大型推土机放在中层,铲运机放在底层。为了便于排除降雨积水,开挖工作应自下而上进行。为了提供推土机作业效率,在较硬土质区段,最好配备翻松机械或机具协同作业。

动工技巧范文篇5

作为一门传统的工艺,木工技艺流传久远。由于早期的人们,居所多由木质结构建造,且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家具等也多有木材构建,使得木工技艺的发展逐步繁盛。木制房屋、木制家具、木制工具等对于尺寸的精度把控十分严苛,这也使木工工匠在进行设计、修整木料的过程中尺寸的控制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由此逐渐形成了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木工工匠精神。木工工匠是依靠手工工艺完成木料的凿、刨、铲、锯等工序,生产的周期较长,加之木质建筑、家具、器具等多呈现形态多样、造型复杂、工艺独特等特点,使其技艺难以在当前智能化、自动化、流水化生产现况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木工技艺面临着技艺的流失与传承的困难,需要全社会付诸努力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而如何实现木工工匠精神与人们的思想理念融合发展并形成协同效应,成为有关工匠精神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与开展的关键。《木工技艺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一书(金晖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土家族木工建筑的发展为背景,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的相关概念,围绕木工工艺的传承方式、规矩、掌握流程展开深入探讨,以木工技艺传承人的经验为根基,通过其口述木工技艺的具体内容与操作流程,探讨了木工工匠在进行材料甄选、设计思路、传承理念、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为实现木工工匠精神与人们思想理念的同向同行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与方法。课程思政本质属于教育,目的是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念相互关联。该书系统阐述了木工技艺的传承方式与传承理念,旨在使传统文化的教育保持与思想政治观念的高度吻合,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木工技艺长期形成的工匠精神,使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合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探索出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思路,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该书分四部分讲述了木工技艺的发展历程、匠人的技艺传承方式、能工巧匠的安身立命法则、木工技艺的职业操守等内容,围绕正确的思想理念的设置,从严谨的技艺流程与严肃的技艺传承规则方面切入,深入探讨了木工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强调了匠人应当遵从的技法准则与职业操守,以木工技艺传承的全流程亲身参与为背景,对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方式的选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木工技艺属于传统的手工业,从业人员经验的增加与丰富往往不是靠着具有系统文字记录的内容,而是靠着言传手教的方式获得技艺的要领,并接续传承,这也是木工技艺传承面临被阻断的主要原因。该书从木工技艺的特点入手,阐明了木工工匠们是在大量的实践中获知设计与建造的丰富经验,在生活日常中不断思考并逐步完善自身工艺技法,由此才逐步形成了娴熟高超的工艺技能;由于娴熟的技艺留存于工匠的内心中,很难用言语进行勾勒或表达,这也使木工工艺的记录面临困难,因此木工技艺的传承多依靠言传手教的方式展开。该书简要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的发展历史与相关历程,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由于木工工匠的经营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因此传承结构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并于内部进行传承。该书从家庭中兄弟之间对木工技艺的传承特点为背景,讲述了木工技术在堂兄堂弟之间传承的普遍现象,从年龄、沟通交流、思想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家庭之中木工技艺多在兄弟之间传承的主要原因。木工技艺的传承并不只是局限于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实现木工技艺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主要方式。该书简要阐述了木工匠人进行拜师的简要流程,讲述了木工匠人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逐步实现对技能掌握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木工技艺学习由简入繁、由基础到高阶的过程,指出在技艺传承的初级阶段匠人需要克服基础技艺的乏味实操,逐步实现将基础的操作方式熟化为自身的基本技能,且能够忍受单调的学习过程;明确了木工技艺对于传承人所带来的回报,讲述了技艺人通过拜师学艺实现养家糊口的转变过程,同时强调了工匠精神并不只是局限于技能对于养家的作用,更是职业精神的升华。将抽象的职业操守与追求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建立关联,阐述了木工艺人通过将抽象的理念物化为技艺的仪式,从而融合立德、求精的精神,使技艺的工匠精神得以流传。探讨了隔代传承在木工工匠手艺继承方面的具体表现。由于技艺的精通与掌握需要经过漫长的磨练,因此能工巧匠的数量极少,肯定了能工巧匠手艺的高超,同时也肯定了精湛的技艺对于手艺人实现安家置业的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木工工匠技艺与精神的传承更是如此。该书从木工工匠的传承规则入手,探讨了如何在技艺传承中秉持固有的原则。

工匠精神追求严谨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技法的传承,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具有启示意义。木工的操作需要借助精准的度量工具进行设计,并结合熟练的砍、削、刨、锯、凿等方式剔除木材冗余的部分,留下匠人心中的设计形象,由此也可以看出,木工匠人更多地是要明确如何剔除多余的内容,使精华部分得以保留,严格遵从木工操作过程中的斧子、刻刀、凿子、锯子、尺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于提升自身技艺水平的重要意义。木制品的成型过程如同是在塑造艺术品,其塑造过程并不是随意雕琢,而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遵从一定的理念,且具备科学合理的设计思维。工匠精神在木工技艺中形成并不断演变,但其精神的更高层面对于文化教育与引导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探寻出适宜优秀传统技艺循环传承的道路也是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该书从传承的多种循环方式入手,注重工匠艺人对于巧妙工艺的操作方法与流程的详细阐述,结合木工工匠的口述内容,对传统工艺的实施流程进行了详细记录,依此来促进工匠精神以物化的内容得以长效保存,同时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由于不同区域的文化、民俗、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木工工匠在进行木料选材与工艺设计方面遵循因地制宜的思维。该书围绕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林木资源及木材属性对选材的要点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强调了熟练的工匠技人应该更加灵活地进行木材设计与加工,致力于实现木质建筑、木制品与当地典型文化的融合。注重遵从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肯定了文化传承、技法传承的重要意义,倡导应当尊师重道,推动工匠精神不断流传;结合木工技艺传承人的口述内容,对木工建筑的设计思路与构建方式进行了具体剖析,阐释了木工在进行房屋构建过程中的诸多理念,强调了福运、财运、平安等寓意在木工建造中的具体表现,以此来展现传承人在进行艺术设计中的灵活构思。以土家族世代生活的环境为背景,围绕当地的地貌构成,介绍了当地木质建筑的形态特点及建筑风格,从木工工匠的建筑技法与构思特点方面阐释了技艺传承人对技法进行传承的主要途径。

工匠精神重在对产品的不断雕琢、完善,使产品不断得到升华,体现了工匠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与追求完美的执着,因此,工匠精神包含锲而不舍的精神。该书从木工工匠技艺传承的时空节点切入,结合传承在时空久远方面的表现,阐释了工匠精神的难能可贵,同时对于工匠精神多呈线性结构进行代代相传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正是因为工匠精神的执着,使其不仅适用于木工技艺的传承,甚至能跨越行业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书从赤脚医生与木匠之间的技艺精髓方面的互通入手,介绍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业在文化精髓与职业操守方面的共同表现,盛赞了娴熟技艺与高贵品德融合下的工匠艺人,同时对于艺德双馨技艺传承人的德艺传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引导下能够大放异彩。探索将木工工匠精神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融合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当中,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合进传统文化当中,让敬业奉献、精益求精、专注技艺、创新发展能够基于正确理念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让工匠精神发挥有效的启示意义。木工工匠作一种职业,曾经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作为木工工匠所具备的精神指引与寄托——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在进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协同发展,更应该充分把握新时代下的发展特点,汲取木工工匠精神的精髓,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精雕细琢,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落地实施,同时能够使其在新时代下不断传承。

作者:陈庆勤 曾丽英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动工技巧范文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压实度;质量

路基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如果路基质量不合格,出现裂缝、下沉等问题,不仅影响工程外形美观,还会导致质量缺陷发生,制约车辆安全顺利行驶。为避免这些问题发生,落实路基施工技术,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是必要的。

1公路路基压实质量的影响因素

要想实现路基压实度的有效控制,更好指导工程施工,首先应该明确压实质量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开展工程建设,确保压实质量合格。1.1材料含水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都表明,压实质量与材料含水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施工人员应该考虑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和天气因素,严格材料含水量控制,使其有效满足施工需要。要确保含水量合理,有利于材料相互镶嵌,增进材料之间的衔接,促进颗粒空间挤压,保证材料间的密实度和黏结力。进而有效满足施工需要,推动工程压实度提高。但含水量也不能过小,混合料过于干燥也不利于压实[1]。因此,为保证路基压实度,应合理控制材料含水量,严格按要求试验检测。如果含水量偏大,应该进行晾晒。如果含水量偏小,应该适当洒水湿润。从而将混合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状态,有利于保证路基压实度。1.2施工碾压设备。整个路基施工中,为确保压实度合格,预防沉陷、裂缝等质量问题发生,选择合适的碾压设备,提高设备综合性能是必要的。一般而言,重型碾压设备更有利于提高路基压实度,施工中优先选用重型碾压设备。并做好设备调试工作,提高其综合性能,为保证碾压质量奠定基础。1.3施工碾压方式。为实现对压实度的有效控制,碾压施工人员必须遵循规范要求,选用合理的碾压方式开展施工。要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原则开展碾压施工,首先完成路基边缘部位碾压任务,然后进行中间部位碾压。加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环节质量控制[2],速度在1.5~3.5km/h之间为宜。

2公路路基压实施工技术种类

为确保碾压施工效果,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必须结合现场施工基本情况选用合理的压实施工技术。冲击碾压和振动碾压的应用较为广泛,对提高公路工程建设任务,保证施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1冲击压实施工技术。该技术是对路基进行压实的有效方法,借助物体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产生的冲击力,实现确保路基压实度的目的。黏性土处理中,该技术的效果明显。2.2振动压实施工技术。具体施工和处理中,利用振动压路机施工,完成施工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和路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施工中要使用振动压路机,将高频率振动传给压实土体,促进土体黏结并增大密实度,让工程施工取得更好效果。该技术操作方便,工艺流程简单,可以节约施工时间,在砂土、砂砾土处理中能取得良好效果。2.3其它压实施工技术。此外,揉搓压实、滚压技术也是确保路基压实度较常见的技术措施,可满足施工需要。施工人员在选择处理技术时,要详细开展现场调查,把握基本情况,对比不同方案的技术性与经济性,然后按要求施工,最终实现有效提升路基压实度的目的。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路基压实质量提高方法

某公路工程全长92.6km,其中A合同段全长3.5km,设计时速80km/h,为标准4车道工程,路基宽26m。为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提高路基压实度与整个项目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方法。3.1确保材料配合比均匀。为有效提升路基压实度,更好开展路基压实施工,首先就要将混合料拌和均匀,常用机械辅助人工方式拌和混合料。正式拌和前进行试拌,合理确定粗细集料、外加剂、水泥等添加量,然后用电子秤称重,保证各种原材料添加质量准确。为提高混合料拌和效果,确保配合比合理,要用拖拉机和稳定土拌和机多次拌和,为碾压施工,保证路基压实度奠定基础。3.2保障材料的最佳含水量。为提高路基压实度,加强含水量控制是不可忽视的。要做好试验研究工作,将混合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为碾压施工顺利进行、提高路基压实度提供保障。正式碾压前对混合料抽样试验,如果含水量过大,可以适当晾晒;如果含水量过小,应该适当洒水焖料,确保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3.3科学选择压实机具和压实方法。为确保路基压实度,正式施工前应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采用正当的碾压方法。常用16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施工前做好设备检查和调试工作,使其在最佳状态下碾压,提高碾压效果。选择性能优良,施工效率高的平地机和摊铺机,重视性能检测,开展试验研究,为混合料摊铺和碾压做好准备[3]。注重高素质设备操作人员引进,确保他们胜任具体工作需要,健全管理和培训制度,使他们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巧,按要求压实路基,提高工程质量。3.4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方式。为确保路基压实度,实现对压实质量的控制,采用分层填筑方式是必要的。通常每层厚度在20~30cm之间为宜,按要求摊铺,确保每层厚度合理,满足施工要求。一层摊铺和碾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工程质量检测,确保压实度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层摊铺和碾压施工。3.5确保结构层厚度和宽度均匀。路基工程施工时,除了控制压实度之外,还要确保结构层厚度与宽度均匀,进而提高路基外形美观,有利于确保路基平整度。合理进行结构层设计,有效指导路基填筑,重视路肩与路面衔接部位控制,加强路缘压实度管理。从而确保路基外形美观,厚度均匀,宽度满足要求,为碾压施工和路基压实度提升奠定基础。3.6科学确定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路基碾压施工时,首先进行边缘部位碾压,然后完成中间部位碾压任务。要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原则,确保碾压连续、均匀、缓慢进行,严格按要求操作碾压设备,中途不得任意停顿或急刹车,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常用16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速度在1.5~3.5km/h之间,并确保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环节的碾压质量,每个环节碾压2~3遍[4]。相邻碾压区域轮迹重合15~20cm,保证碾压密实到位,不得出现遗漏现象。3.7重视路基路面压实质量检测。压实度检测时,常用方法包括灌砂法、核子法、环刀法、落锤式弯沉仪检测法等,每种检测方法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能有效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选用合理的检测方法。该路基工程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评定工程质量,对缺陷及时修复,保障路基施工效果。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路基压实的效果

采取上述路基施工技术,不仅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4.1保证路基的稳固与可靠。路基施工任务完成后,利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压实质量,在详细获取数据资料的前提下,做好数据分析和工程质量状况判定。结果表明,该路基工程压实质量合格,确保路基刚度与强度,整个工程结构稳固可靠,为路面施工和车辆通行奠定基础。4.2提高路基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检测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并且检测人员严格开展各项操作,详细获取数据资料,科学评定工程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该工程质量状况良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4.3保障公路工程的综合性。该路基项目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严格质量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路基工程质量合格,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目前,该工程已经通车运行2年,质量状况良好,没有出现下沉、裂缝等问题,保障路基的稳固与可靠,类似工程施工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5结语

公路路基施工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车辆安全顺利通行需要也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施工过程中应该认识提高路基压实度的作用,完善施工方案设计,加强原材料和碾压设备质量控制,遵循工艺流程开展碾压施工。从而实现对质量缺陷的预防,有效提升路基压实度和工程质量,预防质量缺陷发生,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让公路工程建设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丁永盛.道路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及有效对策[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4):96-97.

[2]王峰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标准化,2014(8):39-41.

[3]李倩伟.精细化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8):114-115.

动工技巧范文篇7

一、弘扬劳模精神,引领创先争优

一是开展学习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在全国劳模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我们及时举办工会干部学习报告会,要求大家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真正把工会建成“职工之家”,真正使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成为职工群众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引路人”,成为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者、代表者及维护者。通过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一次专题演讲、一次道德讲堂,撰写一份心得体会、选树身边一个典型的“五个一”活动,组织全区广大职工广泛学习胡汉生老人先进事迹。推荐并由上级工会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大力弘扬劳模先进精神。

二是劳模再立新功,扩大示范效应。启动第三轮劳模“珍惜荣誉,再立新功”活动。在承诺方面,总工会对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村居干部等分类提出要求,逐一进行审核。全区87名有履职能力的市以上劳模参与,承诺257件事项。年末将在践诺的基础上开展评先表彰。六月份将开展“讲述我身边的劳模故事”主题演讲比赛,进一步光大劳模精神,传递劳模正能量。

三是组织劳动竞赛,引领创先争优。今年5月7日,我们表彰了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十大金牌职工”和一批“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启动了第二届“劳动者风采”万人劳动竞赛和职工技能大赛。体现我区产业特色,引领职工技能提升,我会精心确定了10大技能比武项目,目前已举办了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金融行业预防职务犯罪暨金融风险防控技能竞赛,其余8项技能竞赛将陆续展开。通过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在全体职工中大力营造鼓励创先、人人争优的浓烈氛围。

二、推进两个普遍,实现强基固本

一是扎实抓好工会组织建设。区委将工会组建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凌建华在全区党建工作会议上专门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5月份作为工会组建“集中行动月”,按照企业发展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跟进到那里,工会工作就渗透到那里的要求,采取排查摸底、宣传发动、试点先行、观摩学习、普遍推开的“五步法”,扎实推进组建工作。拓宽建会领域,创新建会形式,通过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社区工会或行业工会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区总工会机关干部分3个组,集中1周时间赴各镇区进行指导和督促,目前全区已建会307家,新发展会员16063人,完成了市总下达的任务数。上半年我区还代表市接受全省工会组建工作检查,获较高评价。

二是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目前全区企业签订工资专项协议3561家,签订集体合同3560家,分别占新签、续签企业总数的89%和90%。创新工资协商与共决机制,继续推行“2+X”工资协商模式,促使劳资关系双方实现互利双赢,涉及企业占总数的80%,惠及职工18万多人。举办了1期共120多人参加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员、指导员培训班,邀请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专家组2位专家前来授课,帮助大家掌握基本理论和谈判方法、技巧。重点选择1-2个行业开展工资协商,努力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上有新突破。

三、创新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

一是积极开展“三谈三增”活动。今年开始,我们在全区规模企业中深入开展“三谈三增”活动,即企业管理方与职工谈思想,在深入交流中增进双方理解;谈工作,在建言纳智中增强发展活力;谈生活,在帮困解难中增添企业和谐。企业一般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与员工代表参加的恳谈会,也可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参会对象保证其代表性与广泛性。恳谈会由企业工会提前将会议时间告之每位员工,由企业行政或工会主持,工会主席参加,大家在坦诚、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思想,提出意见。注重活动实效,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管理方与普通员工方满不满意、认不认可、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诉求是否得到满足、事业是否得到发展作为评判标准,严防形式主义走过场。各镇区普遍选择1-2个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典型,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举措,增强活动成效。这一做法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人民网》、《搜狐网》、《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作了介绍。

二是全面推进“4+1”维权监督。全区已形成区、镇、村(社区)、企业四级法律监督组织1628个,覆盖企业3206家,覆盖率100%,聘请法律监督员3226名,实现了监督网络全覆盖。实行零报告制度,基层工会每月5日前将上月本辖区本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保险缴纳及职工权益落实情况以月报表形式逐级上报。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监督员反映的侵犯职工权益问题和隐患共59起,其中51起在企业内部得到解决,5起在镇区、村(社区)得到化解,3起由区总工会协调解决。

四、狠抓帮扶服务,满足职工需求

一是倾情帮助困难职工。今年春节前夕,区总工会以区、镇两级职工服务中心为平台,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倾情服务困难职工。区总工会共集中走访慰问困难职工1100户,发放慰问资金85.7万元,发放物资折价2万元。各基层工会筹集帮扶资金158万元,为2千多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发放了节日补助和临时救助。无论是帮扶资金的数量,还是困难职工受益面,均比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是开展多种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四助一中心”职工服务模式,在已经建立区、镇两级职工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在全区规模企业开展建立职工服务工作站工作,上半年500人以上企业将全部建立职工服务工作站,200人以上企业30%建立职工服务站。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春风送岗位”暨百优企业招聘会,113家企业提供了3258个岗位,现场达成合作意向600人,其中本地人员占52%。举办了“三八”妇女维权周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活动,现场接待并解答群众有关法律、医保、就业、婚姻家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30多个。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上半年共组织了800多人次参加的电工、焊工等培训,帮助受训人员早就业、就好业。

2013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区总工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区委的部署要求,继续以推动“两年争先、四年领先、六年率先”为主线,以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再立新功。

一、继续推进工会组织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着力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继续开展建家工作,重点抓好“五个家”建设,即把建家活动与争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结合起来,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提高职工能力水平的学习之家;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结合起来,建成协调劳动关系的和谐之家;与经济技术创新和争创“工人先锋号”结合起来,建成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的建设之家;与推动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建成维权之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结合起来,建成丰富职工精神生活的文化之家。加大对联合基层工会建家工作的探索力度,力争有新突破。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基层工会中开展“双亮双代双评”活动。

二是切实加强镇区工会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根据市总的部署,继续开展争创模范镇工会活动,推进重点、难点工作的完成,在工会代表常任制、行业工会建设、会务公开、工会主席直选等方面创新创特色。

三是积极培育、打造基层工会工作创新项目。各镇区、会机关各部室积极培育、打造一个工会工作创新项目,年末开展全区工会工作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在此基础上全区选树2-3个创造性、全局性、可行性、实效性强的创新项目报市。

四是加强培训,注重实效,不断提升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按照年度工会干部培训计划,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紧密结合基层工会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家型、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

二、深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

一是围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深入开展劳模“珍惜荣誉,再立新功”主题活动。举办“讲述我身边的劳模故事”演讲比赛。动员全区职工找寻身边劳模的感人事迹,开展劳模精神大讨论活动,制作劳模事迹汇编,在全区职工中广泛宣传,并在区行政中心举行专场的劳模事迹报告会,以劳模事迹感召广大职工学习劳模,赶超劳模。

二是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开展“建功‘十二五’,创新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劳动者风采”万人劳动竞赛,突出行业主线,采取“条块结合、分头承办”的方法,多层次、宝塔式、全方位动员和组织全区10万职工参与劳动竞赛、万名职工参加各类技能比武活动。区总工会精心组织农药残留物检测技能竞赛、供水行业维修工技能竞赛等10项技能竞赛,年底经过层层选拔与角逐,将决出前60名,其中10个单项第一名要授予“金牌职工”,第二至六名的50位选手要授予“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称号,并进行表彰奖励。另外,对2年来劳动竞赛开展情况进行深入回顾,总结经验,挖掘亮点,宣传典型,在全区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氛围。

三、大力推进职工服务工作

一是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服务站。8月底前,全区500人以上规模企业建站率达将95%以上,200-500人规模企业建站率达30%以上。每个工作站均做到有牌子、有人员、有场所、有资金、有制度、有活动。

二是以“四助”为重点,继续深化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活动。做好暑期扶贫助困和2014年春节送温暖工作,完成困难学生救助300人次,家庭助困600人次,重症助医200人次,劳模助难40人次,发放救助金100万元。启动困难职工子女“助长圆梦”工程(暂定名),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系统帮助,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脱贫致富。依托社会力量办好“爱心超市”和“爱心药店”,帮助更多的特困职工、困难职工摆脱困境。

三是切实做好家政培训工作。依托职工学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培训任务;做好困难职工及子女的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培训任务的落实。完成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技能培训1200人次(其中免费培训100人次)。

四、全心全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是开展职工维权监督。充分发挥“4+1”职工维权权益维护监督的作用。以贯彻实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为契机,积极探索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新机制、新路子、新方法,在全区推进建立“4+1”劳动法律监督网络,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是否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足额发放工资、有无缴纳社会保险缴纳、是否落实生产安全措施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等情况。对企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由本级监督员出面协商解决,并监督、追踪他们解决矛盾的情况;不能解决的,督促上一级劳动法律执行情况监督组织协调解决,形成分级联动的维权监督机制。

二是深化”三谈三增”活动。在下半年,力争全区规模企业有85%以上能推广“三谈三增”活动经验做法,建立相关活动制度。通过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民主管路水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先,召开例会。通过召开例会,鼓励职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新模式、新办法、新经验。第二,发扬民主。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将解决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保证真实、全面反映所有职工意愿,增强方案本身及实施的有效性。第三、贴近生活。加大帮扶力度,规范帮扶系统。借助“三谈三增”活动,完善帮扶体系。

三是大力抓好工资集体协商。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争取党政支持,形成工作合力。重点抓好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建会建制“三同时”,即在建会的同时建立职代会、集体协商制度。7月份,对未建制的企业采取职代会换届提示函的方式,督促企业及时换届。10月份,我们会组织各镇区工会对基层工会建制及换届情况进行抽查。至目前为止,全区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业3272家左右,建制率97.6%,其中独立建会企业建制率100%。

动工技巧范文篇8

关键词:生产管理;行动式混合能力培养;人才档案;人才使用

当前,多数生产企业都处于转型升级的变革期,外部面临的生存发展大环境越来越开放,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不确定性成为众多企业需要面对的新常态。企业要打造卓越组织,面临的考验和挑战越来越大,必须要加快组织能力建设,打造良好组织生态。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决胜未来的筹码。生产管理人员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群体,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和效益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建立匹配企业发展的生产管理人才队伍,才能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下以国内典型的生产企业W集团为例,探讨生产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途径。

1W集团生产管理人员现状分析

1.1队伍现状

W集团从事生产管理业务的人员包括计划调度、班组管理两类,具体特点如下。1)年龄结构。W集团内部计划调度类人员平均年龄41岁,但45岁以上人员占比较大,人员储备及培养已显断代。班组管理类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人员占比超过半数。2)工龄结构。W集团内部计划调度类各工龄阶段人员分配相对均衡,但新生代力量稍显薄弱。班组管理类人员岗位工龄集中在5年以下的达90%,其中3年以下的约占80%。3)学历结构。W集团内部计划调度类人员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超半数,班组管理类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及本科。但从所学专业情况看,相近专业人数非常有限,大多为工科院校毕业,人员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不匹配。4)任职结构。W集团生产管理人员任职结构总体呈类水滴状,初级人员占比较大,中坚力量薄弱,领军人才缺乏,人员成长缓慢。5)业务运行。由于管理对象年龄参差不齐、技能水平高低不同,组织与协调的任务增加,管理复杂程度攀升,造成生产管理人员压力较大。生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看中实际生产任务的完成,擅长“抓生产”,而对班组团队建设、员工技能提升、合理分工与授权等管理职能未能足够重视。

1.2能力现状

1)任务布置与组织能力薄弱。计划与组织是生产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管理能力。作为“兵头将尾”的生产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员工能力优缺点,合理布置、有效分工,并监督任务进程,才能共同协作确保任务完成。否则就会经常出现任务不均衡,员工忙闲不均,生产管理人员焦头烂额等。2)沟通与汇报能力欠缺。沟通分为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水平沟通,不仅仅是为了交换信息、了解进展,更重要的是获取资源和支持。当前生产管理人员大多专注于低头做事,忽略及时沟通、汇报的必要性,易导致任务推进不畅,影响领导决策。3)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不足。面临突发的、新增的任务,在没有先例参考的情况下,生产管理人员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思维而陷入工作困境,导致任务延期或失败、影响组织绩效达成。4)激励技巧应用有短板。生产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激励技巧,灵活运用激励手段,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管理战斗力。但若失去基于分配公平的差异评价、基于警戒底线的惩戒手段,激励会起反作用。

2W集团生产管理人员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是为业务服务的,需要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脱离了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无异于缘木求鱼。W集团提出“产业养人”“项目育人”策略,打造“把人员变成人才,把人才变成优秀人才”的肥沃土壤。同时,鉴于W集团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求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与思想观念需要快速跟上发展改革需要,既要懂生产,对计划、排产、调度要清楚;又要懂管人,如何从大局去训练人、使用人、评判人;还要懂理事,怎样去改变事、优化流程、改善不合理。1)优化培养模式,完善人员能力结构。以业务发展需求、人员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坚持按需培养、差异化培养、针对性培养,提升生产管理人员知识及能力结构。2)转变管理观念,促进团队建设提升。充分发挥生产管理人员职能“火车头”、班组“领头雁”作用,用规范的行为去影响职能绩效、班组绩效,从个体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协作,才能使个人价值最大化。3)蓄建人才池,推动人员快速成长。选拔合适人才入池,并开展强化培养,缩短核心人才、高潜人才培养周期,快速打通有能力、有潜力的员工晋升通道,为工厂发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撑,实现个人与工厂的双赢。

3基于行动式混合能力培养模式

人才体现的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但这个软实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持久积淀的过程。企业要打造一支优秀人才队伍,就需要在建立支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机制、制度等方面下功夫。W集团针对老、中、青不同类型的生产管理人员,结合其职业成长需求,以两年为周期实行差异化的、动态调整的培养策略,不断推动工厂的生产管理队伍达到较为理想的平衡状态。培养策略强调训战结合、边训边战,采用“行动式混合培养模式”(见图1),综合使用述能分享、辩题沙龙、任务挑战、标杆践学、复盘总结、成长面谈、在线微课、行动计划等多样化培养方式。

3.1述能分享

述能分享的内容包括工作流程和业务知识、标杆经验萃取和分享、重点案例剖析、个人或团队专长等。利用作业会、专题会等形式小团队内推行,“讲前”,做好排班,留足准备时间。“讲中”,主题分享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讲后”,预留10分钟时间,聆听参会听众的反馈和点评。通过述能分享,倒逼生产管理人员把生产一线的所思所悟萃取出来,自我迭代、自我进化,逐步提升人员总结能力、提炼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2辩题沙龙

辩题内容包括现场管理、职责界定、作业计划制定、产能评估、生产组织模式变革等敏感性、前瞻性话题。“红方”代表现行组织、运行模式,“蓝方”代表创新型、变革型运行模式。通过正反双方观点的碰撞,提升生产管理人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寻求推进生产管理的平衡点。

3.3任务挑战

任务挑战包括职称考试通关、任职资格晋升认证等。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以任务挑战形式开展专业能力提升,集中挑战、自我激励。

3.4标杆践学

标杆践学包括外部培训、参观标杆单位、业务单位对接等。利用各类形式的参观见学,扩大生产管理人员视野,把握外部新形势,理解新模式及新机制,并能够学以致用。

3.5复盘总结

复盘总结包括年终团队复盘及个人复盘,遵循“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的步骤。团队复盘面向业务工作,个人复盘面向个人成长。通过复盘,提升思考力,增强总结力,凝聚团队力,提高协作力。3.6成长面谈根据生产管理人员提交的团队复盘、个人复盘材料,以及一年来业绩表现、工作态度等,主管领导组织开展一对一成长面谈,沟通个人发展规划、提升空间、优劣势分析等。通过双向沟通,帮助员工发现成就和优点,有利于鼓舞士气,促进交流,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同时,根据员工展现的潜能,给予员工成长规划,并基于团队反馈,进行下一年度工作调整和优化,形成职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3.7在线微课

根据辩题沙龙输出、业务需求调研,不定期开展针对性线上微课堂,“缺什么,补什么”。

3.8行动计划

通过阶段性微课学习、沙龙研讨、述能分享、成长面谈等能力提升主题活动,结合所学、所思、所获,制定一项一段时间内与本岗位工作相结合的行动计划。考察生产管理人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以两年为一轮的培养实施周期,通过采取上述系列培养活动,逐步形成“从愚到知—知而能行—行而有果—果而能久—久而能反”链环的培养机制。同时。判断一个人是否成长,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有没有在瓶颈能力上取得突破,有没有不断打破自身能力上的局限。

4实施人才能力盘点

通过人才盘点,企业管理者对组织内生产管理队伍的状况进行全局了解,进而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策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障,这便是人才盘点的价值。

4.1建立人才档案

通过潜力—绩效九宫格评估、个人定位、上级评估、下级反馈等渠道,搜集信息建立完整的人才档案,并将所有评估信息归整为一览表(见图2)。针对个人,可帮助人员了解自我管理优劣势和管理盲区,明确发展方向,有的放矢进行自我提升。针对组织,可追踪人员能力发展轨迹,实现针对性、预见性的培养调整。

4.2实施人才盘点

组织召开人才盘点会议,对生产管理人员的个性特征、能力优劣势、队伍状态等进行深度沟通与讨论,从能力发展视角探讨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及职业发展规划,并达成共识,蓄建管理梯队储备池、高潜人才池。

5遵循“人适其事、事得其人”的人才使用原则

基于人才盘点的结果,专家组最终会形成两个重要的成果,第一个是计划调度、班组管理序列总体排序,建立生产管理人才梯队,蓄建高潜人才池;第二个是建立干部后备梯队,蓄建管理梯队储备池,为企业系统培养、选拔、使用人才做准备。通过人才池机制加速人才的成长,入池人员根据能力提升计划制定不同的跟进策略。高潜人才池聚焦成长速度快的群体,通过承担跨职能任务、轮岗历练等积累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经验。管理梯队储备池聚焦领导素养和管理技能,按照所处阶段给予适应性任务,如角色转化培训、领导力培训、影子见习、扩大工作职责和内容、列席重要会议、参与决策等。人才池建设坚持制度用人,通过科学制定人才成长路线图,明晰职业发展路径,确保人才进有依据、上有通道,最终实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6结束语

本文以W集团为例,基于组织业务需求和个人成长需求,对于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当然,培养无定式,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抓住事物的本质,回归业务和流程,遵循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逐步打造“良将如潮”的人才团队。

参考文献

[1]熊启明,著.人才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2]任康磊,著.人才梯队建设与人才培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3]陈伟.对企业基层班组长管理技巧的探讨[J].卷宗,2019(27).

动工技巧范文篇9

推进就业政策是导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的高增长,未必就会带来高就业。就业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符合实际的创造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在当代,发达国家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求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我国做为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众多的国家,也必须树立“双增长”新理念,适时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方针;在产业政策上,要坚持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融;在资金使用上,要尽量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等。二是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就业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急需加快建设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要抓紧出台《促进就业法》,为促进就业奠定法律基础;要认真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用加快发展的办法促进就业;要完善《劳动法》,稳定劳动就业关系,尽量避免或减少失业下岗人数;要加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等。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成为促进就业的责任主体;把就业指标与GDP、财政等经济指标一并列入各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干部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扩大就业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出台支持促进就业的具体办法,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受益,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政策支持等;要制定统筹城乡就业的有力措施,促进协调发展。

扩大就业岗位是关键

广开就业门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是促进就业的治本之策。一是现有企业,要通过做大做强自身,以减缓职工下岗失业的势头,并增强吸纳新劳动力的能力。据现有数据表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为:重工业400个,轻工业700个。二是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发展经济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自贡市作为国有企业独大的老工业城市,近三年改造后,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由28.5%上升到49.5%,就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由15%上升到25.7%,说明发展非公经济是促进“双增长”的明智选择。三是中小企业成为推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1999年,美国2/3的就业岗位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德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8%。2001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按最低计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具有40户中小企业/千人的水平,而我国只有6.4户/千人的水平,按此发展,那么,我国就会产生50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4.5亿多个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因此,我国应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双增长”的基本国策,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以开创广阔的就业天地。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该产业具有投入小、见效快、吸纳就业多的特点。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再就业占75.5%,城镇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就业占59.3%。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水平,如果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五是大力探索发展社区服务,构建社区就业广阔平台。社区就业潜力大,发达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为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2%—18%,而我国只有3.9%,如果提高到12%,就大约可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社区就业要成为扩大就业的突破口。六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允许区域间流动性竞争就业。从我市目前来看,劳务输出达52万人,年收入达24亿元。

加强就业培训是催化

要把加强就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催化剂。紧扣就业这项“民意、民心、民生”工程,落实“抓培训促就业”的思路。主要实施:一是强化政府培训引导,落实好“就业准入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实施好“再就业培训合作计划”、“创业培训计划”。创造良好就业培训环境。二是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好就业培训资金乏力问题。三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要针对“4050”大龄下岗职工、女职工、技能低的下岗职工等进行适应性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四是建立培训基地,构建就业培训网络,形成以就业训练为主、再就业培训基地为补充、其他培训力量参加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模式。目前我市已建成10个劳务输出培训中心及6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以长短结合方式重点开展择业观念、面试技巧,打工技能以及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基础知识,以提高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五是启动创业培训计划,实现培训、创业技能、小额贷款配套的培训扶持一条龙服务。

动工技巧范文篇10

精细化施工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传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确立管理要点,合理制定施工管理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提高施工的规范性,从而不断提高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1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现状

早期的建筑行业,实行粗放式的管理方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形式下,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面临淘汰,因为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在不断摸索的道路中,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方式被提出,这种新型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禁锢,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缺乏经验,缺乏总结,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我国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虽然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上看,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学习。

2精细化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同时还存在参与施工的各方在责任及义务上无法明确的问题,且普遍存在违规操作现象,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施工队伍素质低下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实施对象。因此,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工作态度影响着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及管理工作的开展,当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不足时,或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时,会促使工程施工进程缓慢,建造质量差,从而对整个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倘若施工人员存在抵触情绪,存在不合作的态度,不仅会对管理工作产生影响,还会对整个工程施工产生不良作用。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时,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还需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工作,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及工程施工的效率。

2.2监理工作不到位

监理工作不到位现象在国内许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出现的情况,这导致许多工程在施工管理期间时常出现各类问题。同时,在国内的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专业的监理单位及人员普遍缺少,导致在施工时,现场监理无法发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无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2.3缺乏管理技术支持

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人们及社会的需求,建筑结构逐渐变得功能化、多样化、系统化,同时许多新型技术也被应用其中。从整体看,前期设计、资金预算以及验收阶段集中了大量工程施工技术,而忽视了施工时管理技术的应用,这便导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方案难以落实、整体规范性差,出错率高,最终对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起着不良影响。

3加强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方法

3.1培养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效果,首先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筛选和培训,选取专业技能熟练及拥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成立管理团队,从而保证高效、准确地完成施工管理的要求与内容,利用最短的时间完全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对资料、成本及工程进度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控制,保证施工效果。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施工人员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能有效改善施工过程的规范性,提高工程施工效果,从而达到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目的。

3.2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机构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合理、完善的管理机构,在物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确立一名项目经理,对各部分进行调节,促使各部分相互配合。同时,确立一名总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还要确立专业的质检人员,以便保证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督,监理要及时发现问题和不合理行为,并要求对出现的问题有快速反应,确保能快速解决问题或减少问题对工程的影响,对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应及时制止并加以更正,保证所有施工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制定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促使工程建设效果的提高,减少违规操作行为。

3.3注重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的最终效益受到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管理责任在施工前应进行细化,保证施工管理方案制定合理,管理责任人应确定并签署相关文件。同时,工程施工管理需要分阶段、分项目进行,保证任何细节都符合建设要求。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对于变更行为的产生要控制好,利用规范施工技术、施工流程及质量评审标准等对施工行为进行约束,从而避免因变更过多对质量管理造成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挑战,应采取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从施工特点出发,明确管理条例,对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和改进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及质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作者:王相锋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金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建筑工程施工常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据住建部统计,2015年上半年,我国房屋市政工程共发生安全事故168起、死亡高达219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8.21%,建筑业成为了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之一。根据安监局安全生产统计,坍塌、高处坠落、起重伤害是造成建筑施工死亡事故中的主要类别,占据的比例超过了8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构建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与机制,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已是燃眉之急。

1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安全问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过,建筑施工危险性高、事故多发而且致因复杂,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阻碍的施工企业的发展。从住建部以及安监局的统计来看,坍塌、触电、高处坠落、机具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等是建筑施工行业常见的事故类别,特别是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占比最高。另外,目前建筑企业大量使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所以中毒、窒息事故也常有发生。仔细分析安全事故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企业安全制度滞后。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管理者过于重视成本控制,对施工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不注重技术培训,更不注重工人的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监督匮乏,加上建筑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普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2)安全设施存在很大隐患。机械损害是建筑工人安全的最大杀手,而造成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就是机械设备老化。近年来,施工难度大、危险性大、技术含量高的工程日渐增多,可是部分施工企业安全设施并不齐备,安全科技相对落后,大量安全设备出现老化现象,安全防护装备起不到必要的保护作用。(3)建筑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在我国建筑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据90%以上的比例,他们大多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不具备丰富的安全施工经验,违章操作非常普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对安全问题总是心存侥幸,导致安全事故频发。(4)安全监督工作不够到位。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增,可是监督队伍建设不足,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工程需求,导致无法发挥安全监督执法的威慑力。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及措施,安全责任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手段落后,仅仅应付突击性的大检查。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坚持安全管理基本原则:(1)安全优先原则。在施工安全与施工方案发生冲突、出现矛盾的时候,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施工安全优先。(2)安全生产兼管原则。安全与生产必须两手抓,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也要保证施工安全,两者不可偏废,两方面的工作都必须高度负责。(3)“三同时”原则。施工企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都必须遵循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够漠视或随意改动。(4)“四不放过”原则。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明绝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接受处理绝不放过,相关人员未接受教育绝不放过,切实可行的整改防范措施未制定绝不放过。

3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解决方案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推广安全生产评价制度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控制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其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涵盖了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设备安装和拆除验收制度等,必须落实到项目管理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施工企业可引进新工艺与新设备,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动态化、信息化、智能化。同时在生产中推广安全生产评价制度,确保施工过程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安全生产动态监管,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3.2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安全文明保障措施

施工企业要积极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施工前要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工作,根据项目工程的规模、人员素质和难易程度确定安全技术交底的层次,把施工方法、施工要求、作业环境、安全技术措施向所有施工人员交底,要特别清楚地交待施工作业危险点、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正确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发生事故后的紧急救援措施等。书面交底后,所有人员签字,交底记录由安全员归档保管。施工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投入计划,确保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占工程造价的2%,而且建立专项资金帐户,由公司财务统管,专用于安全生产、防护用具、文明施工、临时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等,不得挪作他用。

3.3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我国建筑业企业单位数有7万多家,从业人员数约4000万人,是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所以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工程安全的根本。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素养,具备充分的安全管理意识,深刻领悟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将安全责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随时监查施工现场,并督促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施工,让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全民参与”模式下,建筑企业必须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新员工上岗前实施三级安全教育,项目开工前,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要针对施工活动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就项目具体问题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建筑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大安全监督排查力度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现场管理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并实行责任到人,赏罚分明,从人、物、管理三个方面杜绝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要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同时做好安全检查和验收;在现场人员安全防护方面,施工人员必须使用“三宝”,做好“四口”和“五临边”的防护工作;在安全事故处理方面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以警戒施工人员,消除他们的麻痹心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施工安全隐患包括现浇混凝土工程、土方开挖工程、起重吊装和安装拆卸工程、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等,正确辨识施工现场危险源和风险源,加强安全问题监督、排查与控制,可有效防范施工安全隐患。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不仅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施工企业必须加强项目安全管理,在建立体系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努力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修养,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最后加强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质量,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作者:刘晓宇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第三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施工质量,就对施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点,第一点就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否依据制定的计划进行,第二点就是统计施工中人员与材料等的使用情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都是采用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这种施工管理模式使得施工企业不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的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等情况,并且还会使得工程遗留很多质量问题。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管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施工管理,还会造成施工上的经济损失,降低施工质量,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与施工质量,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不断地改进与优化,实现施工管理的创新,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要求

1.创新的重要性

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以及经济效益等都会受到施工管理水平的影响与制约。然而,现在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就需要不断进行施工管理的创新,了解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第一,施工管理的创新能够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三大基本要素由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三部分组成的,为了不断提升劳动工具的技术含量与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就需要站在三大要素的角度进行施工管理的创新。将生产力的三要素和施工管理创新进行有效地融合,能够加快施工管理创新的发展。第二,施工管理的创新也能够加快建筑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对施工管理的要求也不断地进行提高。因此,在进行施工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市场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第三,建筑企业的文化内涵也与施工管理的创新密切相关,不断地创新施工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得建筑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2.创新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实现施工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方式就是施工管理的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想要实现不断的创新,就需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基础,对施工管理的机制、路径、方法以及思维等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使得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施工管理模式得到有效的结合,不断地促进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快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进程,就需要深入地了解施工管理创新的要求。首先就是管理思维的创新,主要是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要求的,通过对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进行不断地借鉴,改变陈旧的施工管理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施工管理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成熟、先进的方法对施工管理进行不断地创新,避免一些阻碍因素的干扰。其次就是管理路径的创新,不仅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的成本、发展规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进行不断地探究,还需要深入探究施工安全的控制,从而使建筑企业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对影响建筑施工管理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再其次就是管理方法的创新,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对施工管理规律进行不断地摸索,同时借鉴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得出符合自身建筑管理所需的全新的管理方法。最后就是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充分地了解自身的内外环境,对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进行掌握,从而完善建筑施工管理机制中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施工管理效率。此外,为了保障施工管理的创新成果,还应该建立施工管理创新的保障机制。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途径

1.树立创新理念,健全施工管理组织结构

建筑企业的自身发展会受到施工管理水平的影响,而施工管理创新则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将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就需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施工管理创新。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所以,在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使得制定的创新方案能够适应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应该结合制定的施工管理创新方案进行不断地验证,使之既能满足创新的要求,又能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是由项目经理进行负责的,而施工企业中的项目部则是根据自身利益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没有考虑施工企业的整体利益,从而使得施工管理体系的构建不合理,影响了施工管理的质量。规模相对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同时具有几个施工项目,为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加快创新,就需要对施工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此同时还应对施工管理的空间与内容主体进行延伸,从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在构建施工管理组织结构的工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如市场调研、投标策略、合同签订、履行合同、获取效益等。

2.创新施工管理体制

项目部应该被施工企业作为公司的一个分部,并且持续到工程项目合同履约期限结束时,企业为了保证项目部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就需要针对项目部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这样才能够加快施工管理体制的不断改善与创新。第一,全面实施有限责任制度。项目部的投资主体为建筑施工企业,两者之间产权关系的构建关键则是经营责任的明确。在施工管理中,建筑施工企业的参与身份为投资主体,这样能够加强项目部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第二,项目分公司法人财产制度的实施。项目分公司应该具有相应的财产与地位,这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给予的,并且项目分公司的法人责任由项目负责人承担,对施工管理的情况进行全权负责,必要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第三,风险控制应再次加强。合同不仅需要项目分公司认真的履行,对施工成本、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给予高度重视,还应该控制好风险,降低施工的风险损失。

3.合理引入新技术,创新施工管理模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想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与施工的质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施工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并确定是否直接引入新技术还是自主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新技术的引入进行全面的落实,从而保证新技术能够符合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为施工管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季节性、流动性与阶段性是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显著的几个特征,而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使得施工管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则很可能不能够满足施工管理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就需要结合施工企业的自身情况与工程项目特点进行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可以才能够以下两点入手:第一点合理规划施工组织体系,应使其满足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第二点分离施工作业以施工管理的职能,这样能够避免出现重复施工的情况,使各部分都能够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地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想要不断地提升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施工管理的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所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多,这就加大了施工项目的复杂性,从而导致施工管理也非常的复杂。为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发展,就需要对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要求进行充分地了解,并加强施工管理创新途径的研究。只有不断加强施工管理的创新,才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与施工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作者:郭向永 单位: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十分重要,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只有不断地从管理上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行业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之中,不能只关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片面工作,应该在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建筑工程资源,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里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有效地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够科学的指导建筑工程的施工,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之中,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按期保质的完成。另一方面,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如果在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发现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合理的地方,能够及时上报和调整,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合理的应用,发挥最大的效用,有利于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建筑施工工期和建筑成本之间的协调运行,有利于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筑企业十分重视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国家的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十分重视,相继颁布了一些适用的法律法规,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这方面的管理能力,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2.1施工技术管理没有明确的主体,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原因,导致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混乱,没有专门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些施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得章法,影响了其效用的发挥。对于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使用质量也没有一个专业的部门来进行评定,有时,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的验收环节中发现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找不得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影响了后续的工作的进行。在另一方面,技术管理没有相应的负责人,许多具体的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使得一些施工技术不符合施工需求,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程与质量,严重浪费了建筑工程的有效地资源,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影响了建筑工程效用的发挥。

2.2没有严格的管理材料和设备

建筑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一直都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所欠缺的,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对建筑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也不是十分的关注,没能认识到建筑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重要性,导致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设备故障等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需求不相符,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进行,影响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3不规范的管理建筑施工资料,没有认识到图纸会审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及其完工后的后续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缺乏对这方面工作的认识和关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施工成本,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在拿到施工图纸后,没能进行专业的会审,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予更改,仅凭着经验进行施工,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合格,不符合设计方的需求,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效果。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对相关的建筑资料和数据的记录和保存不及时,导致一些重要的建筑资料在施工的过程中遗失,在后期的工程核验的过程中,许多问题找不到依据,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交付工作,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解决,影响建筑工程的效率,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强化措施

3.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依法管理,按章办事,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之前,成立相应的管理领导小组,分配管理小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明确建立一些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施工资料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技术变更审批制度、施工人员流动管理制度等,这样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变更明确、不混乱,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2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体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在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体,严格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责任人都要具体落实,这样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管理人员应该依据已经建立好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办法进行工作的安排,保障施工人员能够有效地将施工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当中。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3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建筑工程的材料加以严格的管控,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及时的记录,对各种材料的保存与变更也要有一个详尽的留存。尤其是一些施工材料的质量、数量数据,施工设备的质量、检修、更换数据,每一项工程开工与结束的工期。另一方面,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对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与采购也要进行比较,选择质优价低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在进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保存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材料和设备的功用与特点,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存放,保障材料不出现变质现象,设备不出现损坏,保障使用的安全性与及时性,保障建筑工程的工期,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作者:杨得志 王晶 单位:大庆市让胡路区凯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

在每个发展中的行业内,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建筑行业同样如此,但是其内部的竞争情况也是伴随着市场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向,所以如何应对这场竞争战就是每个建筑企业索要思考的问题。因为竞争的激烈,若是想要在这种状况下获得竞争的优势就要对自身做出改变,很多建筑企业想在市场中站住脚跟,就要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在建筑行业中,若想提升自身的技术标准,还要做到保障施工质量,要想保证这些方面就要对应用的新技术进行分析,下文中就对新技术的使用做说明,以及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实践。

一、工程新技术概述

什么是工程新技术,就是建筑工程施工在复杂施工情况下的新型施工技术、新型材料的使用、节能型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总称。主要的实践背景是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情况做分析,进而得出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十分的具有前景。在国内的很多城市中,各种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并且还在逐渐增多,大家就会更加的关注这些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水准和自身的节能性质。高层建筑施工上,国内的很多施工企业做了大量的安全工作,并且对建筑屋面、门窗施工上使用了不同传统形式的新型材料和技术,以便可以增强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自身的环保性质,增长建筑自身的使用时间。

二、施工新技术的必要性

施工技术是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优秀的施工技术可以保障建筑的质量标准,但是施工技术本身不高则很难保障最后完成的建筑其自身的质量能够到达最初的标准,所以可以得出施工技术对建筑本身来说的重要性。目前社会中,新技术的开发已经与社会和科技一样在飞速的发展,当前的施工技术不可能还遵循之前的模式进行。要避免被社会淘汰,只有新技术的大量开发,才能保障国内施工的水平也同样得到提升,新技术对使用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淘汰落后的技术以此来开发新型技术来迎合整体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使用大量的人才来对新技术做开发和应用,增快新技术的发展步伐。在当前的社会中可以说竞争的主要内容就是技术竞争,而技术竞争的核心就是相关人才的竞争。伴随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进展,就越需要符合发展的技术,这同样也符合市场的需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就是依靠新技术的应用,并且淘汰掉不适合发展的技术,因此新技术必将给建筑行业带来全新的活力,保障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好。

三、施工新技术应用

1.钢筋连接

钢筋结构新技术主要是针对压套筒和螺纹咬合这两种,它们的应用是钢结构倍受欢迎的主要因素,但这两种技术存在着一些区别。钢筋连接技术是针对连接钢筋上引用的,而使用套筒主要是针对其塑性变形和挤压方面考虑进而使用的,并且是比较节约资源,保障安全的方式,在其他方面这种技术也具备一定的优点。压套筒技术有自身的工作方式,在应用压套筒的技术时要考虑钢筋头可以承受压力的大小,依据力矩的大小将需要连接的位置进行连接,这种技术的优势主要是效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大等方面。这两种技术的使用对刚接工作方面都比较有利,并且这两种新技术可以保障让钢筋连接起到更大的作用。

2.测量

施工中的新技术包括全站仪放样技术,至于使用这种技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性比较明显,并且这种技术有很高的标准性,这也同样使其较为被大众接受,但是这种技术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场合,使用最多的地方是在较为复杂的建筑物力。在比较复杂的建筑物中用施工的控制和放样点控制可以保障测量速度以及准确性的提升,因此使得放样技术应用越来越频繁。施工新技术中高程传递测距技术也包含在其中,这种技术主要是结合水准测量和悬挂钢尺的方式进行,具有传统性,具有观测便捷、精确度高等特点,但是本身的缺点是劳动力强度大,所以若想将高程传递测距技术作用发挥的更高就要将这种技术和放样技术进行结合,保障这两种技术得到互补,相互辅助的作用,争取将其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避免缺点,最后得到测量高层建筑的最大精确性。在测量中GPS技术也会得到应用,正因为在测量的时候需要高精确度的数据,所以普通的测量要想得到这些数据是不可能的,比较精确的书籍通常是应用GPS技术得到的,这种技术不单单可以保障建筑物规律的明确,还可以测量出它的周期和垂直度,把劳动力和时间节省出来,这些是其最大的优势。将上述的所有技术都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工程施工中会得到更好的测量结构,对建筑物质量的提升效果十分的明显。

3.预制混凝土构件

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板裂缝问题一直是困扰所有施工人员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大的争议,并且直到目前都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当前主要解决的方式是应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关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的首要是设计楼盖,并且将钢丝填充到空心板中,填充的钢丝一定是高强度标准的,若是钢丝的标准没有达到那么这项工作就没有任何的作用和意义了,因为高强度钢丝的作用就是保障建筑物的延伸性。其次是要选择构件,质量必须是高标准的,不能在构件上节省成本而选择低标准、低质量的构件,否则很可能因为构件质量的不合格而直接影响到这个工程的质量,并且值得注意的还有选择的工厂也必须是能力较强的工厂。依据标准来应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新技术既可以简化楼盖的建设工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工作量的减少,正确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稳定的带动施工的进步。

4.防水

常见的施工新技术中防水施工技术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技术在桥梁和房屋建设中都有一定的应用。常说的防水就是指的防治水渗漏,这样做事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可以得到延长,但是这项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就以屋面防水为例子做分析,因为屋面漏水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以此为例可以较为通俗易懂地介绍这项防水技术,在防水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手段是应用聚合物水泥复合涂膜技术,避免堆积情况的出现必须进行多次涂刷首位部位。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这种技术的优点,但在工作的流程中要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在保障施工简便的同时也避免伤害身体。

5.钻孔灌注桩技术

在施工之前必须进行清理工作,这样做主要是保障之后的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清理完成之后才可以进行掩埋护筒工作,这项工作较为复杂,必须是具有专业经营的人员进行,特别注意的是掩埋轴线必须和桩位中心对称,这是非常专业的工作不可以出现误差,即使是细微的误差都可能使得整个工作失败。在进行钻孔和清理孔施工的时候,要掌握好钻孔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的增加速度和力度。钻孔进行下钻的时候钻头距离钻孔底部的距离不要超过80mm,但也不要小于50mm,掌控好泥浆泵启动的时间。最后是清洗钻孔,要用正确的方式,不可以忽略这步工作,主要是涉及到了真空吸泥机的使用等方面,清洗钻孔之后还要对干净的钻孔做记录。对混凝土必须要合理配置,保障质量水准,钻孔新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传统技术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精确熟练的使用钻孔技术才是最大程度的保障建筑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四、结语

在上文中可以分析出对建筑施工中的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这些内容包含了防水施工技术、钻孔灌注桩技术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等,以及非常重要的钢筋连接技术也囊括在内。这些新技术在建筑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可观的价值和前景,不单单是在施工效率上的提升,以及成本上的减少,还有提升建筑物质量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产业技术都在快速的发展,这样主要是尽可能地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新型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的革新。综合文中内容,建筑工程若是要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对施工新技术做好应用和开发方面的工作,对其他附加的新技术同样也要给与关注。在实践中很多方面都表明了新的技术应用价值,在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动力的源泉。

作者:郭勇 单位:山东方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建筑业事关国计民生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质量的好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但是近年来,建筑市场管理混乱,屡屡出现一些与设计图纸不符合、施工质量不达标、出现倒塌、开裂等严重的质量情况和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现阶段刻不容缓的事情,能为后期的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即主要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的职能,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实施。在施工时,严格依照国家的有关技术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要求,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地完成建设工程施工的目的,使质量与进度、经济与技术、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的、统一的效果。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利用先进的、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的效率,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施工方法,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2.1缺乏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水平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缺乏有效、创新的管理方法。如果继续采用计划时期的管理方法,不仅局限了管理的有效范围,而且实施的效率也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将无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为我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2.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对建筑企业相关的责任、义务以及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操作规范、程序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有些企业在实际的施工中仍旧我行我素的进行违规操作,不按照设计图纸、不按顺序施工、偷工减料等,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以至于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频频的发生。还有的建筑企业由于在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私下交易、无证施工、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直接致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无法体现。

2.3缺乏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制还是以在原先的旧体制上,通过后期的改进、更新和完善的结果,这样就无法彻底地清除以前计划经济的痕迹,政企不分的情况也得不到有效的改变。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就很难建立严格的、公正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再加上政府执法不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社会和群众也将难以发挥监督的作用。

3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

3.1外在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流程颇多的系统性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范围比较广,在工序上就显得更为繁琐。需要考虑多种综合影响因素,比如狂风暴雨、下雪、冰雹等恶劣天气和复杂的地形条件时,一旦稍有差池,就会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以及施工进度造成直接影响。

3.2内在因素的影响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内在因素有很多,比如建筑材料、结构的设计、机械设备、施工技术要求、人员管理等。具体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随意施工;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不过关;没有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导致施工技术落后;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等,都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必须要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和考虑,来有效地加强施工管理措施,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4.1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工作是施工质量管理的前提

必须做到细致和具体化,制定出相应的备选方案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问题。结合整个施工现场的规模和阶段,严格审查施工图纸,及时修正图纸中的一些不符合施工条件的错误问题。对施工现场各个部分质量的检查和检测,要做好每组检查数据的所有记录。清理施工范围内的场地,接通水电,仔细复查机械设备的各项工作指数正常,组织到达指定地。实行统一领导和任务分工并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在完工后的质量保证。

4.2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

4.2.1选材。材料的好与坏直接关乎最后工程完工的质量,扎实稳定的专业施工技术、技巧以及保质保量的材料是相辅相成的。施工材料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其担任着工程施工的主要职责。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部署、调配等方面工作,并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比如在采购施工材料时,由于品质类型的多样化,要对材料的价格、质量、性能等方面详细比对,认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牌子。如果是通过竞标入选的供应商,一方面要有实力,另一方面公司要具有诚信,才能够保证材料的品质达标,不弄虚作假。

4.2.2验收。在验收的时候要反复检查是否有以次充好的材料充数,数目比对方面是否无出入,还要查看材料的出厂证明和质量合格证明是否齐全。对于采购人员而言,相对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是很重要的。如今不乏一些施工单位的采购人员,自我意识欠缺,为贪取在采办材料的暴利差价,和材料商同流合污、沆瀣一气,选取一些严重不合格甚至偷工减料的建筑材料,严重影响到施工质量。

4.2.3机械设备。一台好的设备,取决于它的性能比与建筑工程施工的细节是否能最大程度化对接。对于正在施工现场施工的机械设备,要时常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在施工时能正常运转。它在从根本上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也影响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有效发挥,决定建筑工程效益和质量。

4.2.4施工人员。近年来,建筑工地上的大部分施工人员普遍都是文化不高的农民工,而建筑工程与其他工程有所差异,整体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因此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施工单位要给施工人员不定期地进行相关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于机械设备方面的各项操作流程和具体规范技巧,让其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施工质量意识。

4.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质量管理的保障

4.3.1加强施工现场防护。在施工现场,要合理划分符合安全性要求的施工区域、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文明施工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文明施工的原则: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给周围居民带来噪音的影响,尽量在白天进行机械施工,在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污水、废气、建筑垃圾等,要经常进行洒水作业,避免对人体周围环境空气带来危害和污染,原材料和各类垃圾应摆放到指定的位置,通过每个人自身的行为来约束自己,为保护人们正常有序的生活和环境而努力。

4.3.2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临时方案。施工单位要把施工现场临时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汇总到施工组织设计中,比如对土方开挖工程、脚手架工程、其中吊装工程、爆破拆除、其他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部分等。合理分配、组织施工作业面,防止出现互相影响和干扰,既要合理使用土地面积,又要安全文明施工。

4.3.3处理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项目负责技术人员要与现场施工人员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对于相关方面的安全施工要求和技术要向施工方做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并保证施工方能详细了解和理解后双方签字确认,对施工场地一些特殊的位置,比如施工现场入口处、楼梯口、出入通道、隧道口、桥梁口、液体存放处等要设置醒目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警告用语或标志。

4.4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

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职责所在,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不管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积极地组织工人沟通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在完善各项制度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予以解决。参照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结合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加大合理控制,并能严格遵守执行,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负责。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监管部门更应以身作则,不定期地进行更新改进,以利于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更是建筑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体制下稳定发展和生存的保证和基础。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部分企业因为重视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忽视了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使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力度,严格把好安全质量关,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黄强 单位: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

第七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其现场施工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一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是整个建筑企业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根本。在现代的建筑企业当中,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并不加以重视,这就在建筑施工的根源上得不到保障。同时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并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造成了施工人员的散漫和工程建设容易出现问题。建筑企业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和管理措施

1.1土石方工程施工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土石方工程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开挖量、坑基在施工中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支护和防排水措施,开挖面在暴晒时间上是否得到合理的控制,同时在坑基的上顶面中标高是否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在铺设垫层等方面的工作中是否按照设计进行。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土石方开挖前,要对现场进行勘察鉴定,掌握相关的数据信息。在开挖中,要对坑基的防排水系统进行严格的排查,确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对土石方的土质状况进行鉴定,观察是否与工程设计的方案相一致。在坑基开挖完成后,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的控制开挖面的暴晒时间,做好一个环节的施工准备,同时,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对坑基底部进行铺设垫层。在放桩的作业中,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桩基的标高轴线进行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出现桩基错位的现象。

1.2建筑工程上部框架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上部框架施工过程中,其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梁、板、柱施工的技术问题。对于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模施工中,采用的普遍为木质模板,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扩大经济利益,在模板施工中很多模板都是经过多次的使用,模板本身就出现了受损、变形等质量问题,在工程中对梁、板、柱用模板进行拼装时,混凝土构件模板一般会出现封闭不牢固,发生变形等状况,这些问题对混凝土成型构件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对建筑工程上部框架梁、板、柱施工问题进行管理时,可以采取具体的实施措施,在施工前期对拼装混凝土构件的模板进行严格的检查,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建设的需求,针对出现受损和变形的模板禁止使用到工程中去。对拼装的模板做好清理工作,在混凝土构件的浇筑工作完成后要严格的对结构中梁、板、柱的轴线和标高进行勘测,确保正确无误。

1.3钢筋工程施工问题

建筑工程的钢筋作业主要体现在钢筋材料的选购、钢筋切割技术和施工现场钢筋作业方式。在钢筋的材料选择上,由于选购人员对钢筋规格缺少认识,导致选购的钢材在规格和强度上无法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在钢筋切割技术中,施工人员如果对工程设计的要求认识度不够,就会导致在加工中出现钢材的浪费,提高工程建设的成本费用。钢筋施工中主要的问题是钢筋框架的连接问题,通常会出现连接不到位和错位的现象,使钢筋设计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工程建设中,钢筋框架是建筑结构的核心,必须在钢筋的选材上加以重视,安排专业的人员确保钢筋材料选择的合理性,符合工程建设的需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加工的钢筋监理单位要做好监测工作,保证钢筋质量不存在问题。同时,在钢筋的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保障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对施工后的钢筋进行质量验收,从绑扎、焊接、位置等环节做好钢筋的检查验收工作,并按照工程建设的设计要求对钢筋的规格进行复查,做好校正和相应的记录工作。

1.4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问题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结构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决定着建筑物整体的工程质量。而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一般制作现场和施工现场距离较远,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凝固现象,达不到工程施工的要求。另外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振捣的方式不合理,产生振漏和不均匀的问题都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现场的管理人员要和混凝土制作人员紧密联系,做好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时间和运输等环节的把控制。对现场浇筑振捣施工,振捣器要保持垂直,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要使振捣器对混凝土快插慢拔,确保表面的平坦、密实、厚重,不能出现混凝土下沉、冒气泡、高低不均等现象,保障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完成后,做好混凝土表面的防护工作。

1.5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施工问题

在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出现的问题中,主要是在防水卷材的使用上,不合格的防水卷材对工程中屋面的质量有严重影响。在屋顶顶面和墙根部位如果施工不严格,就容易造成结构密封不严密,在后期的使用上容易出现漏水。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要求防水卷材的质量,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在施工完成后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测,保障施工的质量。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措施

2.1提高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

加强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审查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确保施工图纸不会存在偏差。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的完善,保障施工中能够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加强工程设备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正确处理好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应用,使工程进度能够得到提高。2.2制定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在工程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记录相关的数据信息。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环节有清晰的了解,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环节都能够按照制度进行,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4]。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能够稳定进行,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也能够有效的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能够在预期的目标之内完成。

2.3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

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在施工现场可以张贴安全宣传标语,让每个施工人员牢记于心,注重施工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施工单位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能力,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3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技术的完善,使施工环节不会产生问题,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做好每项环节都能有效的进行,这样才能够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企业快速的发展。

作者:王智 单位:绵阳诚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建筑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仅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加;而要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有效的从建筑质量、安全和经济方面入手;同时施工技术是保证其发展的直接因素,对此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都要加强技术管理,从而更好的保证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专业化和国际化。

1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1.1技术管理的意义

其主要的目的,是在完成工程生产任务的同时,将技术和经济、安全质量与进度,以及技术和生产等方面有效的综合和统一;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父复杂且繁琐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技术活动,包括项目决策、施工图纸审查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技术交底、工程质量、成本、进度管理,以及竣工阶段的管理等。同时技术人员、设备、标准、责任制度等,都属于技术管理的工作。对此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指技术工程生产中技术工作的管理。

1.2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使工程现场,施工生产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并通过技术工作秩序的建立,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效率。同时施工技术工作,也是基于先进技术基础之上进行管理的,从而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3施工技术管理任务

主要的任务,是围绕国家技术规定,以及上级的命令、指示严格的下达和落实;完善各个环节的技术工作秩序等,保证建设过程符合规定;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工程质量、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以及施工进度等。在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技术人员对于先进设备的操作更加的熟练,从而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管理的提高,加强企业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从而更好的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其工程建设顺利的完成。

1.4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也积极的利用其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同时施工技术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对此只有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才能更好的保证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有效的保证其工程施工符合标准。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明显存在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够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施工前准备阶段,对于图纸质量不重视,甚至存在边施工边设计的情况,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增加了施工总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加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不符合技术要求,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竣工阶段,技术管理人员,对于隐藏的质量问题忽视,会对于其经济效益造成巨大的损失。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的对策

2.1施工前阶段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技术管理,对于后期施工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很多的施工企业为了追赶施工进度,对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重视,反而造成更大的困扰。(1)施工图纸对于工程施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图纸是施工的标准和参数依据,所有的板材、型材、涂层、结构施工以及施工方法、质量检验都要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没有施工图纸,或是施工图的的质量不合理,都是不能进行施工的。对此加强对于施工图纸的检查工作是很关键的,首先建筑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持完善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方案审定通知书、项目规划许可证、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单位资质证件、设计合同等,对于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动力等环节,进行专业的技术性检查,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2)同时加强相关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避免因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对于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要根据实际的建筑情况,以及项目建设需求进行;并且加强施工技术影响因素的预防和分析的工作,采取针对性的的预防和处理的措施,从而更好的为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相对于施工前或是竣工阶段,是最容易出现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对此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与技术工作的管理质量分不开的。(1)首先要积极的做好技术交底的工作,将施工方法、要求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告知,有效得避免工作人员因为技术交底工作不当,或是施工人员施工水平、技术要求不理解,而引起的施工安全、质量的问题。同时实际技术交底工作,也分为设计图纸交底工作,是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原理、建筑特征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的交代;施工设计交底,主要是指建筑工程师对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方法、注意事项、施工要求等工作的交代;以及专项方案交底工作。(2)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数量和水平,严格的规范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建立奖惩制度以及责任连带制度,保证施工技术科学合理,使其各个项目、各个环节有序的展开。同时也要对于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加强设计质量、材料质量、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施工工艺质量、技术质量以及管理质量,从而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最后加强成本和进度管理,围绕合同规定的工期,以及投资金额,做好合理的施工进度规化,对于工程的预算;将实际支出与预算进行合理的分析,保证其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3竣工阶段

当工程竣工后,要对于分项工程、整体工程质量检测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对于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做出合理的评估;若是不符合计划标准,就要加强对于隐藏质量问题的修整,直到其符合标准。对于其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从检测、对比、评估和处理等流程进行,从而更好的提高工程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