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3:43:44

东莞范文篇1

【关键词】东莞服装企业;品牌营销;品牌文化

东莞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中国入世后,中国服装品牌面临国际与国内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迎接双重挑战,是摆在东莞服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东莞服装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后,我国的服装企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而东莞作为全国最早期发展起来的服装名城,东莞服装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服装企业自主权不大,产供销靠上级部门的统一计划与分配,服装行业没有形成活跃的市场,人们的穿着欲求被压抑到最低限度,企业根本不存在品牌的概念;2.市场经济初级时期。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东莞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东莞很多服装企业就在这时奠定了以后成为中国著名服装生产基地的基础。其实东莞个别镇区已经形成初步的地域性、集群性的服装生产企业群;3.完全市场经济时期。尤其到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服装市场化程度增高。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服装名城,东莞的定位是打造世界加工厂,服装企业也成为了当时东莞发展各大行业中的一个,品牌设计型与外贸加工型两种经营模式开始形成。

随着东莞经济的强势发展,企业强烈呼唤品牌。中国一些地区的民营企业开始力图以一个群体形象出现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比如“台商”、“港商”、“温商”、“苏商”等,东莞商人也不例外。2004年,东莞虎门民营企业抱团出击CHIC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12家企业、13个品牌一举拿下本届服博会黄金展馆1号馆2楼的120多个展位,总展位数占广东省展位的1/3,这是虎门镇第三次组团参加北京国际服博会,且为历次参展规模之最。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东莞形成了一批品牌。如“异乡人”、“依米奴”、“温绮”、“新虎威”、“以纯”、“松鹰”等数品牌在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还有一些区域性品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服装强镇虎门镇通过“100万重奖品牌”造就了“以纯”这个全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服装品牌和“以纯”、“松鹰”、“新虎威”三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带动了当地的服装业和整个经济的腾飞。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四流的企业卖苦力,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东莞商人的火候还没练到家。东莞的本地企业还没有摆脱“加工经济”的定位。东莞服装要能在以后竞争中站住脚,必须注重品牌经营的策略,把成功的品牌维护好,把新的品牌打造出来,并努力打造出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

二、服装品牌经营的几种策略

(一)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品牌定位

定位是企业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惟一的选择就是差别化,而定位正是在战略上达到差别化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品牌进行战略没计,以使其能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品牌定位明确、个性鲜明,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消费层。所以企业要加强市场调研,在竞争过程中不断进行市场调研,以求能准确了解产品的销售状况,掌握消费者具体的需求变化,及时发现市场缺口,及时调整竞争策略,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东莞休闲服装品牌确定的“时尚休闲”风格是市场定位的成功案例。“时尚休闲”服装的市场定位是面向18~30岁的年轻人。18~30岁的年轻人是最个性化的消费群体,虽然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能力不是最强的,但消费频率是最高的,他们通常更注重款式、质量以及品牌的感觉,他们正是中档或中档偏高的品牌服装消费的主力。因此,把时装的设计理念引入休闲装当中,在传统休闲装中加入时尚化元素,款式、色彩方面更新颖多变,则会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习惯。

在休闲服装中引入时尚因素既满足了年轻人崇尚时尚的消费偏好又适应了其有限购买力,从而能有效地吸引大量年轻顾客。时装是时尚的载体,多数消费者喜欢时装丰富的色彩和个性化的设计。但年轻消费者,以及普通的工薪阶层囿于时装价格高和款式前卫、夸张,在购买时都不得不忍痛割爱,通常看多买少。而时尚休闲则成功地填补该市场缺口。

正确的市场定位是品牌成长和壮大的前提。寻求差异,寻求市场的隐蔽的空白,找准目标市场,针对目标顾客塑造造企业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品牌走向个性化,发展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市场,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采用品牌授权,快速进入市场

品牌授权即品牌所有者与生产商或经销商间通过协议的形式取得某品牌的使用权。国外一些知名的品牌将自己的品牌以签约出让使用权的形式许可给某些类别的产品使用,在《财富》杂志所列500家大型企业中,l/3以上企业的业务与品牌授权有关。

鉴于东莞服装品牌发展现状,现阶段可通过专业化的品牌授权公司,根据企业服装产品的定位和需求,购买一个已经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成熟国际品牌,使用于自身的服装产品,以达到迅速扩大自身产品市场份额或消灭竞争对手的目的。而需要支付给品牌所有者的,只是相对于进口商品成本低得多的权利金,即品牌许可使用费,从而发展适合中国市场的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在东莞,某服装企业老板说过:“做企业就是要追求利润,采用品牌授权,引进国外知名品牌进行生产,每年可以赚多少钱自己可以很清楚,工厂管理好了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管理费用低,效率高,产出也高。营销推广费用降低,自己搞品牌没有经验,花费大,风险也大。”所以可以清楚看到,服装企业在发展时引用品牌授权可以更加迅速的导入市场,并降低投资与风险。

借船出海,依托国外知名品牌的形象,借鉴其成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走一条品牌运作的捷径,利用知名品牌已创造的效益和价值发展壮大自己,分享世界著名品牌的成功与市场。这样的营销模式主要使用于个别企业实力还没能壮大,打造自身品牌资金不足,本身企业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策略有利于企业的迅速发展。

东莞早期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企业,但这些企业通过了发展增强了实力,重新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走上发展自己品牌的道路。

(三)运用品牌管理,塑造品牌价值

东莞的服装企业对服装品牌需要有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关注,铸造服装品牌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异常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东莞的服装品牌要想长久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需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市场环境的完善、消费者的逐渐觉醒,将作为一种外在压力,促使服装品牌的创建者进一步规范和理性地运作。

在品牌管理和塑造品牌价值上,东莞也有发展得较为好的例子,全国著名品牌“以纯”,于1999年下半年,老客户再到虎门富民去批发“以纯”时突然发现,整个富民商业大厦再也找不到“以纯”了。在虎门的批发生意非常红火之时,“以纯”转走专卖路线,当时这一决定十分令人不解。回忆当年的这一“反常”举动时,董事长郭东林曾说,随着占有率的扩大及企业规模的发展,再采用以前的批发方式经营,显然已不适应当时的形势。管理层果断地作出决定: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走品牌专卖之路,打造出含金量更高的“以纯”品牌,提高“以纯”文化档次和品位。

(四)加大服装研究设计投入力度

品牌能够用很快的速度将一个很好的服装产品介绍到市场上去。但是,服装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的话,你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要瞄准市场,跟着市场走,还要能预测市场,比市场早走一步,研究设计出时尚新款服装。

有创意的广告、公关和市场活动都能将消费者由衷的欣赏转换为购买服装产品的热情,虽然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技术无法做到的。但由杰出的艺术家为服装产品做出独一无二的设计,尽管花费颇巨,却常常能引来消费者会心的微笑。国际知名服装品牌能够在全世界各地都立得住脚,而且能够真正推广出去,就是因为它品牌背后的服装产品质量和它所具有的设计成分。

针对东莞的特色,东莞服装通过宣扬休闲时尚的服饰,作为其特色服装,以此推向世界。悠闲而又不缺乏大方得体,是东莞服装设计的理念。近年来,东莞着力于培养设计人才,投入研发资金,以把有自己特色的休闲服装展示给消费者。而正因这样,很多服装品牌在东莞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异军突起的“异乡人”、“依米奴”、“温绮”、“绿泇”、“新虎威”等都是建立在休闲服装这个大环境下而突起来的服装品牌。所以,企业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服装,必须对服装研究设计投入足够的力度与重视。

通过吸纳人才和引用相关营销模式,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东莞的服装企业通过引入更多更加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打造有自己特色的服装品牌。克服在树立服装品牌初期资金、人才不足的障碍,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只有吸纳更优秀的设计人才才能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具有可控制性、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性。

(五)增强品牌推广意识

首先,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企业的竞争策略。服装产业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的产业,因而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应不断进行市场调研,以求能准确了解产品的销售状况,掌握消费者具体的需求变化,及时发现市场缺口,使企业能根据从市场调研中掌握的材料,及时调整竞争策略,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其次,加强服装品牌的文化品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所以,品牌推广还要多打文化牌。先进的理念是品牌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仅选购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还越来越重视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我们的企业营销要尽可能依托和体现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搞特色营销。针对初期东莞服装企业推广意识薄弱的特点,很多企业通过学习和吸收一批品牌推广的营销队伍。东莞成功的企业如“以纯”为例,“以纯”除了通过一般的广告宣传和网络媒体宣传外,还通过在电视连续剧《超级女生》的杀青宴上“以纯”作为该电视剧惟一的休闲装赞助商出席,还中选2006FIFA德国世界杯标志及其吉祥物等标识。

东莞服装企业只有做好品牌推广、品牌营销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把自己的品牌推出去,才能打造出有活力,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东莞服装这个品牌推向世界。要打造东莞服装这个大品牌,东莞服装企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DickenP.GlobalShift.TransformingtheWorldEconomy,3rdedition,London:PaulChapman,1998.

[2]HumphreyJ.andSchmitzH.Principlesforpromotingclusters&networksofSMEs,Papercommissionedbythe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branch,1995.

[3]李晓慧.服装市场营销学[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杨春山,黄海洋.服装市场营销[M].销售与市场,1999.

[5]欧阳静.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建设[M].山东纺织科技,2002,(6).

[6]张永安,等.广东品牌的竞争态势与发展对策[J].南方经济,1998,(11).

[7]陈放.品牌策划[J].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5).

东莞范文篇2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银企合作关系存在性、合作关系长短、企业存活年限、企业注册组织形式和相关财务指标(企业规模、财务杠杆、盈力能力)是影响企业贷款可得性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一:企业申请贷款之前存在的银企相互合作关系可以提高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可能性。放款银行通过对前期合作过程中的监管,在放款之前搜集到更有价值的私有信息。银企关系所产生的有价值信息提升了企业的信用程度,使得银行放贷几率增加。为了检验银企关系对银行放贷可能性的潜在影响,我们设企业申请贷款之前银企之间金融服务存在性为哑变量,当存在银企关系时,我们令该变量值为1,当不存银企关系时,我们令该变量值为0。假设二:企业年龄变量是对银行放贷机率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早期的学者认为其与银企关系的年限变量存在高度相关性(BergerandUdell,1995),但企业年龄反映的是公开的信息(声誉)而银企关系年限更多体现私有信息(Diamond,1991)。年龄长久的企业经历过更多的危机时期,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声誉。因此,年龄长久更多体现公开信息。我们假设企业存活限期与银行放贷几率也成正向变动关系。假设三:企业的组织形式对银行放贷几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具有合理治理结构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因此我们假设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与银行放贷机率成正向变动关系。本文将企业的风险差别变量以控制变量的形式引入到实证模型中。首先,引入虚拟变量标识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差别很大。本文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用1来标识(公司治理水平高);将个人独资企业、集体企业、普通(有限)合伙企业用0来标识(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其次,本文引入了传统的财务指标来区分企业的风险:包括企业规模(资产总额、销售总额、雇佣人数)、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盈力能力(销售利润率)。

关系型贷款实证研究

2007年4-9月期间,我们与广东省东莞市中小企业局组成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客观地调查了东莞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的影响因素。在问卷调查方面,课题组设计了企业和银行两个版本的问卷。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由东莞市中小企业局负责。这样从组织上确保了问卷发放和回收的质量。企业版问卷发放按照均匀分布的原则,问卷发放范围囊括了东莞市32个镇街,每个镇街10份问卷;涉及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课题组共计发放问卷320份,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共242份,有效率达到了75.62%。调查收集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的治理特征、最近一次申请贷款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及关系特征。问卷除非特别说明,本文的数据皆由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统计而成。表1是实证研究所需变量(最近一次申请贷款)的基本统计结果(均值和标准差)。表格第二列给出所有被调查企业(242家)的变量指标,其中各变量的均值在对应格中的上方列出,其标准差在下方用小括号内列出(下同)。第三列与第四列将所有申请贷款企业进行了分组统计描述:第三列描述了贷款获得批准的企业相关变量统计结果;第四列描述了贷款未获得批准的企业相关变量统计结果。最后,第五列的t值检验了上述两组企业相关变量均值差异是否显著。在全部的242家企业中,获得贷款企业为52家,未获得贷款为190家。通过分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两组相关变量之间存在以下显著差异。(1)在贷款获批企业组里,银企关系存在性(最近一次申请贷款前,银企间是否早已存在金融服务关系)指标均值为0.7262,明显大于贷款未获批准企业组的0.4367,且两组均值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2)获得贷款企业组的银企关系存在年数均值显著大于未获得贷款企业组的银企关系存在年数(3.61年vs.2.26年)。(3)早期实证认为企业年龄与银企关系存在年数高度相关(BergerandUdell,1995),在我们的研究样本中,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45,较BergerandUdell的研究指标略低。在所调查的所有企业中,平均企业年龄为6.52年,贷款获批企业的平均年龄为7.32年,未获批准企业的平均年龄为6.09年,差异水平在5%水平上显著。(4)分别用三个变量来反映企业规模状况,它们分别是:资产总额、销售总额和雇佣人数。第五列的t值显示除企业资产总额变量均值在5%水平上显著外,另外两个变量均值差异性水平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东莞市经济发展特色为“三来一补”,大量的制造类企业属于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该类企业的年销售量与雇佣人数相对较多,但与贷款发放过程中银行所要求的有形资产数额抵押担保概念相去甚远,因此,在后续的实证研究中,我们仅引入企业资产总额一个指标反映企业规模状况。(5)财务杠杆往往是银行授信评级过程中的主要财务指标,但在我们的观测样本中,两组均值的差异性水平并不显著(分别为0.2978和0.2999)。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东莞市中小企业的负债能力不高(加上商业流动性负债后不超过30%)。(6)销售利润率的差异在5%水平上显著,与预期一致(分别为0.2567、0.2134)。(7)企业的组织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治理水平,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中外合作(合资)企业在企业创立之初就需要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组建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监事)及股东大会成员,明确相关权责并公开写入公司章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类性质的公司企业的财务更加明晰,内控更加合理。而与之相对应的个人独资企业、集体企业、普通(有限)合伙企业存在一股独大或有限博弈等问题,可能导致财务不透明问题相对严重。所以,本文认为具有合理治理结构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两组数据该变量的显著性差异初步证实了我们的推断(分别为0.62、0.45)。由于实证模型中的因变量(是否放贷)是二元响应变量,因此传统的OLS回归显得不再合适。同时,在自变量分布的两端,影响贷款发放的因素的一个较小的变化对贷款发放影响程度极小,即事物变化经常在初期阶段缓慢进展,然后逐渐加速,至发展速度到达极限后,又会逐渐减速。与其他实证模型相比,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更适合对有此规律的经济现象的分析,这也是本文采用此模型进行分析的主要原因。在模型中,我们设lend*i为不可观测的放贷概率,它是关于企业特征变量的函数。因此有:lend*i=β''''xi+υi(1)其中xi是银企关系变量以及它控制变量的向量,β为待估向量的参数,υi为随机干扰项。令lendi为可观测的二元响应变量,当银行给予企业贷款额度时,lendi=1等价于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大于0(lend*i>0);当银行不给予企业贷款额度时,lendi=0等价于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小于0(lend*i≤0)。本文运用stata10.0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表2中,本文检验了企业贷款可得性(或银行放贷可能性)影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银企间私有信息和公共信息对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中暂未加入企业的规模指标及财务杠杆指标。表2第二列显示了银企关系存在对贷款可得性的回归结果,自变量的系数值为0.5372,在1%的水平上显著不为零,这说明该变量对贷款获得性概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与Cole(1998)的实证研究结论相近:银企关系存在性对贷款获批概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旦关系建立,该关系对贷款的促进作用并不随着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这一点在直观上可以理解为:只要银企关系在申请贷款之前已经存在,那么贷款获批的手续及程序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简单程度并不随关系年限的延长而越发简单。表2第三列显示了包含银企关系存在性变量(私有信息)和企业成立年数(公开信息)的回归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系数与研究假设一致且显著不为0。Preudo-R2为0.0381,较Cole(1998)的相应回归结果(0.031)稍高。第四列引入了新的虚拟变量———企业组织形式,该变量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与内控管理的合理程度。该变量的引入使得Preudo-R2显著提高且各变量回归系数仍显著不为0。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列引入银企关系存在年数变量后,其他变量回归系数均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时,企业组织形式变量系数仍在1%水平上显著不为0,我们认为该变量所隐含的治理结构因素是影响贷款可获得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表3第二列显示了加入资产负债率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该变量回归系数为-0.4145,即企业负债比例越高,越不容易获得贷款。但该变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对Pseudo-R2的边际贡献不大。这一回归结果与Cole,Berger等人的研究结论不符,其原因可能在于(1)我们所观测的东莞市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值水平较低(29%),财务杠杆系数作用不明显。(2)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评价体系一般设定为只要资产负债率不超过一定水平,则该项指标评价即获得满分,如中国银行对制造业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计分标准说明为:资产负债表满分10分,65%(含)以下为满分;每上升3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①。表3第三列显示的回归模型引入了资产总额对数,其回归系数结果与研究假设分析相一致。即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但所引入的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利润率)系数与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order)预期相反,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小企业,其盈利能力所产生的留存收益对于成长机会所需求的资金总量而言相去甚远。当良好的盈利能力无法弥补庞大的资金缺口时,就只能作为贷款过程中的一个有利因素影响贷款可得性。

结论与启示

东莞范文篇3

【关键词】东莞服装企业;品牌营销;品牌文化

东莞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中国入世后,中国服装品牌面临国际与国内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迎接双重挑战,是摆在东莞服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东莞服装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后,我国的服装企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而东莞作为全国最早期发展起来的服装名城,东莞服装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服装企业自主权不大,产供销靠上级部门的统一计划与分配,服装行业没有形成活跃的市场,人们的穿着欲求被压抑到最低限度,企业根本不存在品牌的概念;2.市场经济初级时期。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东莞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东莞很多服装企业就在这时奠定了以后成为中国著名服装生产基地的基础。其实东莞个别镇区已经形成初步的地域性、集群性的服装生产企业群;3.完全市场经济时期。尤其到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服装市场化程度增高。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服装名城,东莞的定位是打造世界加工厂,服装企业也成为了当时东莞发展各大行业中的一个,品牌设计型与外贸加工型两种经营模式开始形成。

随着东莞经济的强势发展,企业强烈呼唤品牌。中国一些地区的民营企业开始力图以一个群体形象出现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比如“台商”、“港商”、“温商”、“苏商”等,东莞商人也不例外。2004年,东莞虎门民营企业抱团出击CHIC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12家企业、13个品牌一举拿下本届服博会黄金展馆1号馆2楼的120多个展位,总展位数占广东省展位的1/3,这是虎门镇第三次组团参加北京国际服博会,且为历次参展规模之最。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东莞形成了一批品牌。如“异乡人”、“依米奴”、“温绮”、“新虎威”、“以纯”、“松鹰”等数品牌在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还有一些区域性品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服装强镇虎门镇通过“100万重奖品牌”造就了“以纯”这个全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服装品牌和“以纯”、“松鹰”、“新虎威”三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带动了当地的服装业和整个经济的腾飞。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四流的企业卖苦力,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东莞商人的火候还没练到家。东莞的本地企业还没有摆脱“加工经济”的定位。东莞服装要能在以后竞争中站住脚,必须注重品牌经营的策略,把成功的品牌维护好,把新的品牌打造出来,并努力打造出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

二、服装品牌经营的几种策略

(一)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品牌定位

定位是企业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惟一的选择就是差别化,而定位正是在战略上达到差别化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品牌进行战略没计,以使其能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品牌定位明确、个性鲜明,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消费层。所以企业要加强市场调研,在竞争过程中不断进行市场调研,以求能准确了解产品的销售状况,掌握消费者具体的需求变化,及时发现市场缺口,及时调整竞争策略,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东莞休闲服装品牌确定的“时尚休闲”风格是市场定位的成功案例。“时尚休闲”服装的市场定位是面向18~30岁的年轻人。18~30岁的年轻人是最个性化的消费群体,虽然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能力不是最强的,但消费频率是最高的,他们通常更注重款式、质量以及品牌的感觉,他们正是中档或中档偏高的品牌服装消费的主力。因此,把时装的设计理念引入休闲装当中,在传统休闲装中加入时尚化元素,款式、色彩方面更新颖多变,则会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习惯。

在休闲服装中引入时尚因素既满足了年轻人崇尚时尚的消费偏好又适应了其有限购买力,从而能有效地吸引大量年轻顾客。时装是时尚的载体,多数消费者喜欢时装丰富的色彩和个性化的设计。但年轻消费者,以及普通的工薪阶层囿于时装价格高和款式前卫、夸张,在购买时都不得不忍痛割爱,通常看多买少。而时尚休闲则成功地填补该市场缺口。

正确的市场定位是品牌成长和壮大的前提。寻求差异,寻求市场的隐蔽的空白,找准目标市场,针对目标顾客塑造造企业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品牌走向个性化,发展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市场,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采用品牌授权,快速进入市场

品牌授权即品牌所有者与生产商或经销商间通过协议的形式取得某品牌的使用权。国外一些知名的品牌将自己的品牌以签约出让使用权的形式许可给某些类别的产品使用,在《财富》杂志所列500家大型企业中,l/3以上企业的业务与品牌授权有关。

鉴于东莞服装品牌发展现状,现阶段可通过专业化的品牌授权公司,根据企业服装产品的定位和需求,购买一个已经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成熟国际品牌,使用于自身的服装产品,以达到迅速扩大自身产品市场份额或消灭竞争对手的目的。而需要支付给品牌所有者的,只是相对于进口商品成本低得多的权利金,即品牌许可使用费,从而发展适合中国市场的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在东莞,某服装企业老板说过:“做企业就是要追求利润,采用品牌授权,引进国外知名品牌进行生产,每年可以赚多少钱自己可以很清楚,工厂管理好了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管理费用低,效率高,产出也高。营销推广费用降低,自己搞品牌没有经验,花费大,风险也大。”所以可以清楚看到,服装企业在发展时引用品牌授权可以更加迅速的导入市场,并降低投资与风险。

借船出海,依托国外知名品牌的形象,借鉴其成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走一条品牌运作的捷径,利用知名品牌已创造的效益和价值发展壮大自己,分享世界著名品牌的成功与市场。这样的营销模式主要使用于个别企业实力还没能壮大,打造自身品牌资金不足,本身企业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策略有利于企业的迅速发展。

东莞早期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企业,但这些企业通过了发展增强了实力,重新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走上发展自己品牌的道路。

(三)运用品牌管理,塑造品牌价值

东莞的服装企业对服装品牌需要有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关注,铸造服装品牌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异常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东莞的服装品牌要想长久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需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市场环境的完善、消费者的逐渐觉醒,将作为一种外在压力,促使服装品牌的创建者进一步规范和理性地运作。

在品牌管理和塑造品牌价值上,东莞也有发展得较为好的例子,全国著名品牌“以纯”,于1999年下半年,老客户再到虎门富民去批发“以纯”时突然发现,整个富民商业大厦再也找不到“以纯”了。在虎门的批发生意非常红火之时,“以纯”转走专卖路线,当时这一决定十分令人不解。回忆当年的这一“反常”举动时,董事长郭东林曾说,随着占有率的扩大及企业规模的发展,再采用以前的批发方式经营,显然已不适应当时的形势。管理层果断地作出决定: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走品牌专卖之路,打造出含金量更高的“以纯”品牌,提高“以纯”文化档次和品位。

(四)加大服装研究设计投入力度

品牌能够用很快的速度将一个很好的服装产品介绍到市场上去。但是,服装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的话,你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要瞄准市场,跟着市场走,还要能预测市场,比市场早走一步,研究设计出时尚新款服装。

有创意的广告、公关和市场活动都能将消费者由衷的欣赏转换为购买服装产品的热情,虽然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技术无法做到的。但由杰出的艺术家为服装产品做出独一无二的设计,尽管花费颇巨,却常常能引来消费者会心的微笑。国际知名服装品牌能够在全世界各地都立得住脚,而且能够真正推广出去,就是因为它品牌背后的服装产品质量和它所具有的设计成分。

针对东莞的特色,东莞服装通过宣扬休闲时尚的服饰,作为其特色服装,以此推向世界。悠闲而又不缺乏大方得体,是东莞服装设计的理念。近年来,东莞着力于培养设计人才,投入研发资金,以把有自己特色的休闲服装展示给消费者。而正因这样,很多服装品牌在东莞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异军突起的“异乡人”、“依米奴”、“温绮”、“绿泇”、“新虎威”等都是建立在休闲服装这个大环境下而突起来的服装品牌。所以,企业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服装,必须对服装研究设计投入足够的力度与重视。

通过吸纳人才和引用相关营销模式,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东莞的服装企业通过引入更多更加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打造有自己特色的服装品牌。克服在树立服装品牌初期资金、人才不足的障碍,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只有吸纳更优秀的设计人才才能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具有可控制性、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性。

(五)增强品牌推广意识

首先,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企业的竞争策略。服装产业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的产业,因而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应不断进行市场调研,以求能准确了解产品的销售状况,掌握消费者具体的需求变化,及时发现市场缺口,使企业能根据从市场调研中掌握的材料,及时调整竞争策略,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其次,加强服装品牌的文化品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所以,品牌推广还要多打文化牌。先进的理念是品牌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仅选购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还越来越重视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我们的企业营销要尽可能依托和体现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搞特色营销。针对初期东莞服装企业推广意识薄弱的特点,很多企业通过学习和吸收一批品牌推广的营销队伍。东莞成功的企业如“以纯”为例,“以纯”除了通过一般的广告宣传和网络媒体宣传外,还通过在电视连续剧《超级女生》的杀青宴上“以纯”作为该电视剧惟一的休闲装赞助商出席,还中选2006FIFA德国世界杯标志及其吉祥物等标识。

东莞服装企业只有做好品牌推广、品牌营销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把自己的品牌推出去,才能打造出有活力,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东莞服装这个品牌推向世界。要打造东莞服装这个大品牌,东莞服装企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DickenP.GlobalShift.TransformingtheWorldEconomy,3rdedition,London:PaulChapman,1998.

[2]HumphreyJ.andSchmitzH.Principlesforpromotingclusters&networksofSMEs,Papercommissionedbythe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branch,1995.

[3]李晓慧.服装市场营销学[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杨春山,黄海洋.服装市场营销[M].销售与市场,1999.

[5]欧阳静.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建设[M].山东纺织科技,2002,(6).

[6]张永安,等.广东品牌的竞争态势与发展对策[J].南方经济,1998,(11).

[7]陈放.品牌策划[J].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5).

东莞范文篇4

【关键词】公共管理东莞城市管理对策

1前言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基本趋于稳定,逐渐形成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及其他城市,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对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城市文化缺失等方方面面。

2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问题

2.1我国城市管理的发展状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城市的核心地位,加强城市的辐射功能,这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主线。我国的城市管理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洗礼,城市管理的职能已十分明确,开始慢慢扭转过往“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旧观念,转而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力度,进行网格化管理,在原有市、区、街道体制上,逐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格局。

2.2我国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管理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各城市管理职能得到不断深化,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推进了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但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忽视。

2.2.1政府职能未能发生根本转变

(1)政府管辖过宽,职能膨胀。管了很多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一是没有真正做到精简政府职能,抓大放小,遵循以往的面面俱到,导致职能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二是城市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依然很多,过于精细。(2)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社会职能。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它的特点:一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市场机制容易产生企业与工人冲突、分配不平等、外部不经济、公共投资不足、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解决,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二是弥补社会主体作用的不足。社会问题应该由社会主体自己解决,社会主体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政府帮忙解决。因此,政府只需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即可,在城市管理中,适度放权,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政府职能运行机制不科学。首先,城市公共决策机制不完善。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针对政策而言,真是千真万确。科学城市公共决策应该是在准确、完整、及时掌握主客观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发挥团体作用,凭借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做出的决策。而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决策机构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内部的信息处理和调研部门,缺乏城市社会信息的客观性,主观随意性较大,无程序可言。

2.2.2在管理方式上,运行机制落后、呆板

尽管这些年来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已逐步深入,但其改革的步伐还是明显落后于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原因在于并未摆脱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政府管理仍旧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政府的社会行为是尽其保姆式的服务,对社会事务事无巨细的一揽子统管,承揽了过多的社会事务,弱化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使政府无法从日常公共管理中解脱出来,专心做力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监督执行。

2.2.3缺乏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

管理发展史表明,明显地存在着科学管理即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非理性的人文管理即人本主义的“软管理”的转变。城市管理也不例外,要由传统的管理观念中脱离出来,树立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抛弃以往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狭隘思想,确保城市管理可持续进行。

3东莞城市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3.1东莞城市管理现状

近年来,东莞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可喜的是城市管理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例如,东莞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了提升。(1)逐步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观念。东莞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县城骤变成如今的大都市,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一种“小政府”“大服务”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管教并举”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职能,抓大放小,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改革体制,理顺关系。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东莞市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成立了城市管理局,明确了其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改变了过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个部门的模式,实现了建管分离,形成了城市新的管理格局,依法管理城市有了良好的开端。(3)加强城市管理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管理者充分意识到城市的发展需要依靠城市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更加注重城市管理中的宣传工作。积极扩大城市居民的知情权,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其自身责任感及荣誉感,使其对所居住的城市产生归属感,从而促进城市管理开拓新篇章。

3.2东莞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深化改革,尽管东莞市的城市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荣获了一些部级荣誉称号,城市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但问题依然存在。(1)人口膨胀,整体素质偏低,影响经济整体向上运行。东莞市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农业县级城市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城市,主要是靠简单的加工制造业支撑。在此过程中,大批的农村人口涌向东莞城区,他们党中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东莞经济转型升级,大部分人因专业技术、技能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而影响了东莞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阻碍了东莞城市的进一步发展。(2)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目前东莞虽然进行了体制改革,成立城市管理局,明确其管理职责和任务,实行建管分离。但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并存,人治与法制相连,执法与抗法同在的复杂矛盾冲突,严重阻碍了东莞城市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3)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目前东莞经济转型正处于攻坚阶段,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学历、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高素质的人才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文明和责任意识,会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到城市的管理当中去,从而促进城市管理进一步发展。

4公共管理发展及城市管理的运用

4.1公共管理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角色不断膨胀,传统的官僚体制己难以应付各类经济及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化、国际冲突、信息革命、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的压力。因此,从传统的行政管理风格向新的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就显得十分自然,在此背景之下新公共管理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以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特征的“滞胀”现象,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致使政府管理改革的直接原因。当代西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不一而足,但基本是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进行的:一是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缩减政府职能,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二是充分利用市场、社会和公众的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物力、财力的不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改革政府部门内部行政管理体制,削减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在各国政府管理改革浪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定意义上,公共管理理论己经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典范。

4.2公共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1)建立多元化的公共组织主体,实现机制共享。积极推进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既有政府组织、准行政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社会民间团体以及企业等。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部门或个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将公共服务民营化,加强市场竞争,降低经费预算。(2)明确政府城市管理职能。政府职能划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城市管理既包括政治经济职能、也包括文化和社会职能,但其主要为社会职能。因此,在其实施管理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属性,把精力集中在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等工作上。积极吸收利用市场经济特点,适度放权,将部公共服务业务让渡给社会团体、企业,甚至是个人,从中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3)改变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效率。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城市管理中也是一样,只要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不管是政府部门的还是私人部门的,我们要加以吸收利用。公共管理认为企业管理中实施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都可以为借鉴使用,通过当地城市管理实际情况进行甄别,去伪存真,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5公共管理视域下东莞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5.1树立市场意识

在城市管理中树立市场营销意识,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为此,在宏观层面上,政府管理城市的深层观念要有一个根本性转变,应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和社会营销意识。把城市管理推向市场,以间接的手段,主要通过宏观调控与适量的政府投资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为城市纳税人提供协调与服务。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以一个矛盾协调人、服务者的身份在城市各个企业、团体、市民面前,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5.2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

从公共管理角度,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促进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社会化。让一些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及个人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发挥其自身的特点为政府提供服务。政府从中进行引导、协调和监督。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社会,且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从1984年起有计划地开展了城市建设与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改革,逐步实行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分开,大力发展和培育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社会中介和社区公众自治组织作用,促进城市管理快速发展。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城市管理社会化的进程。

5.3促进城市城市管理社区化

进行城市管理放权,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机制,基本形成了宏观和微观管理结合的体系框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5.4推进城市行政审批快速化

在过去的五年,东莞各重大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和直接落地改革成效凸显。水陆口岸“三互”大通关改革减少企业一半以上手续和时间,“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五年精简行政审批项目512项,向镇街(园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546项,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政策63项。

5.5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

管理技术和手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物质基础。东莞进一步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改革,组建市政务服务办和镇街(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加快市镇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建设,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进一步深化项目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以承诺制为核心的项目直接落地改革;完善商改“宽进严管”体系;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办事流程,推进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认,让市民逐渐从“排队办事”变为“手机办事”、从“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腿”,逐步采用现代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建立电子政府,走向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作者:蒋满华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翠玲.东莞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编.对人大换届选举有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人大工作,2002(02).

[3]王道平.东莞30年:一个沿海开发地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355.

[4]东莞市委党校课题组.新莞人融入东莞城市社会研究[R].东莞:东莞市委党校,2008.

[5]姚迈新,谭海波.新公共管理理论视下的中国城市治理模式转型一一制度、治理主体与文化视角[J].探求,2010(2).

[6]任裙.文化公民权与当代城市治理策略[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20).

[7]盛广耀.城市治理研究评述[J].城市管理,2012,(10).

[8]孙颖.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杭州实践[J].国家治理,2015(14).

[9]张诗雨.发达国家的城市治理范式[J].中国发展观察,2015(4).

东莞范文篇5

东莞市残联有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弱智人士亲友会,于1998年成立,每个协会配备了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均由残疾人担任,现设有主席、副主席及委员多人,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大楼二楼,办公面积500多平方米,五个协会每年的活动经费共35万元。东莞市残联各专门协会遵循“三个活跃”的宗旨,在代表本类残疾人、密切残联与残疾人的关系、团结教育残疾人、丰富和活跃残疾人生活、协助残联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切实履行了“代表、服务、维权”职能,有力地推动了东莞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参政议政意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让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有利于强化和提高残疾人参政议政意识,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真听取各协会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协会围绕残联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积极出谋献策,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参谋助手的作用,成为残联不可缺少的助手。“十五”期间,协会主动配合市政府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开展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专门协会先后两次组织残疾人参观了东莞市行政中心广场、东莞市展览馆和广州新机场和广州大学城的无障碍设施及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义务督察员工作。同时还与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图书馆等单位联合发起“关爱残疾,无障碍设施行动”倡议,呼吁各单位完善无障碍设施,为东莞建造无障碍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在社会上引起积极的反响。

二、组织开展活动,唤起社会关注与支持

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使残疾人总想以自己的才艺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类专门协会经常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残疾人,不拘一格地开展各种活动。在市残联的指导下,我市各专门协会重视在重大节日里组织残疾人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去宣传残疾人事业,去体现残疾人自身的价值。一是利用残疾人节日组织活动。2004年,盲人协会利用盲人节组织50多名盲人参观爱国英雄袁崇焕纪念馆,培养残疾人的爱国情操。2005年,聋人协会在“全国爱耳日”以“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为主题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同举行咨询及演出活动,掀起社会关注语言康复的热潮;在助残日期间五个专门协会举行了一场“健残同乐”文艺晚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今年助残期间,举办了聋人手语规范培训班、盲人电脑培训班和东莞市首届残疾人卡拉ok歌唱比赛;此外,还举办了东莞市首届残疾人计算机打字比赛,一共有200多残疾人参加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励了残疾人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心。二是组织各类助残活动。组织残疾人参加了市政府发起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为贫困人群捐赠衣物。2006年春节前夕,协会组织人员到3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免费为患病的残疾人送去医药。近几年,各专门协会共发放救助金30万多元,临时救助400余名外地来莞的无生活来源、流浪和求职残疾人,让残疾人得到真正的关爱。

三、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

东莞市残联非常重视指导协会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育。一是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增长见识。为了使残疾人懂法、守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方面协会以“遵纪守法,共享社会文明”为主题举办了一期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东莞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以实际案例进行法制教育,并现场解答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的法律问题;一方面邀请市交警支队民警对残疾人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了残疾人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开展各种参观和交流活动,开阔残疾人的视野。其一是举行了“齐心协力,美化东莞”的植树交流活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赞助单位代表与残疾人共100多人参加活动,通过植树联谊活动让肢残、盲人、聋人、弱智人士与健全人有了一次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强了各协会的凝聚力与残疾人的归属感。其二是与市交警支队共同组织200多名残疾人参观东莞市新行政中心广场、东莞市展览馆等场所,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体验东莞的新文化,见证快速发展的东莞风貌。三是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与社会竞争能力。协会与东莞市南博学院联系,将其设为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长期为残疾人提供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种植养殖、理发、广告设计、盲人按摩、计算机等9大类培训项目,使部分残疾人通过技能培训后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东莞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实施创新工作能力,正确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让广大残疾人在我市建设现代化进程中享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形成全社会共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优良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构建和谐东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柱。

二、创建工作重点和要求

(一)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增强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基础。要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努力为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有计划地推进听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残疾儿童和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完善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的工作、技术指导,继续加强市、镇区、社区三级康复工作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以及康复设施建设和康复服务从业人员的上岗,使残疾人“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权利。

(二)健全文化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要。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水平,是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大力发展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开展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保障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疾考生录取进入高等院校。建立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和残疾儿童教育评估机制,对贫困残疾大、中、小学生开展助学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特教师资结构。大力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和竞技化体育,完善残疾人各类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三)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的主要途径。改善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和服务水平,提高就业工作社会化和法制化程度,依法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制度,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执法监察,逐步实现残疾人职业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大力实施“创业东莞”工程,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完善残疾人救济型的社会保险体系、生活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残疾人住房保障工作,让残疾人享有更多的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

(四)加强组织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夯实残疾人组织基础,履行职能,增强服务能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机构网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道德约束紧密结合起来,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发扬“团结、实干、开拓、高效”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组织实施“文明东莞三有序”活动,在服务窗口广泛开展“践行诚信宣言,创建诚信行业”活动,强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五)做好维权工作,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正确贯彻《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使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进一步改善。落实“平安东莞”工程,加大政策维权力度,对侮辱、虐待残疾人等给予法律援助,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针对残疾人的犯罪活动和利用残疾人名义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达到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遗弃、虐待、侮辱等)的投诉率<1.5起/万户的标准。大力开展法律咨询,普法教育等活动,推行普法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六)加大社区残疾人工作,提供社区服务能力。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团结、教育、带领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积极引导残疾人自强、自立、乐观进取;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为社区残疾人有效落实生活救助、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权益保障、文化生活等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与残疾人工作的综合管理和高效服务。

(七)加强无障碍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无障碍建设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针,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加强居住环境、公共交通、信息交流、残障居民就学与就业领域的无障碍建设,其他社区服务场所、设施要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切实加强无障碍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开发社会助残资源,推进东莞助残行动,开展“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建立健全各镇区街道办、社区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构建文明东莞、和谐东莞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调研、制定计划(2006年4月至5月)。根据《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和市残联的实际情况,组织各单位进行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开展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提交市文明办。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努力推进(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1、落实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市残联各单位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力争各项工作基本达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目标。3、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开展“优质服务”、“真情关爱”、“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

第三阶段:重点突破,全面创建(2007年5月至9月)。1、加强市残联创建文明工作的力量。创建工作实行专人领导、专人负责,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2、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各种创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工、青等群团组织和助残志愿者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3、重点整治,确保达标。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查找原因,实行专项整治,整改提高,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第四阶段:全面动员,整体提高(2007年10月至12月)。1、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分析前一阶段创建工作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确保做好各项创建工作。2、加大宣传力度,掀起创建高潮。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宣传的力度,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

第五阶段:巩固成果,迎接检查(2008年)。1、巩固提高。对已达到市委、市政府的《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意见》标准的工作项目,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要限时整改。要确保市残联各单位的创建工作达标。2、准备资料,迎接市文明办检查。各单位针对前段时间的创建工作,收集、整理、编制各类创建工作材料、档案和宣传资料,并制作创建画册等迎检资料。3、调研整改,迎接检查。组织市残联各单位进行一次模拟考评,并对考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整改提高。制定迎检方案,迎接市文明办检查。

五、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服务全局、创新求实、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协调管理机制。把创建活动的达标要求与全年工作考核的具体指标挂钩,以创建指标衡量日常工作,通过创建工作推动残联工作。并要求各有关单位把创建任务列入日常工作,列入工作考评体系。为加强市残联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组织实施,成立市残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梁应昌

副组长:叶润芳、陈志忠

成员:黄志良、赵金海、李贤林、李诗亮、陈惠英、李瑜珊、黎炯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残联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黄志良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具体创建工作,加大责任落实,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二)加大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动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契机和抓手,也是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主抓手,要把创建工作纳入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各单位财政预算,保证创建活动经费预算。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三)完善依法管理机制。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和完善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无障碍建设、残疾人特殊困难救济补助等方面的法规建设,加大对侮辱、虐待残疾人以及侵犯残疾人其他合法权益的查处力度,提高残疾人工作的文明素质,对残疾人工作者违法失职,损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格惩罚,使将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与创建文明工作结合起来,逐渐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四)加强硬件建设、科学管理与提高服务水平相结合。按要求加强“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公众网站平台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康复、文化生活等网络服务;加强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资源和服务上的便利;完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的建设,发挥示范窗口的作用,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拓展服务领域,为残疾人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

东莞范文篇7

以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为例,该企业下属有:《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手机报、《看东莞》杂志等5个子媒,同时还拥有东莞市万家通报刊发行物流有限公司、东莞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莞市捷报泉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经营公司。在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发展的几十年里,《东莞日报》共经历了五次大的改革和改版。每一次的变革都反映了报业传媒的发展趋势。因此,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的营销现状非常有代表性。1.传统报业稳步增长。不断改版后的《东莞日报》很快有效占领了整个东莞市场,成为东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东莞日报》的影响力为东莞报业集团的营销争取到了更多的竞争优势。至2006年以来,东莞报业在广告市场不断开疆拓土。通过城市标志楼盘评选、品牌汽车大展等各类活动不断提高了东莞报业的营销力。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07到2009这三年间,《东莞日报》的广告收入超亿元,还荣获了中国十大地市报品牌、最具品牌价值地市报十强等荣誉称号。2.积极探索新媒体营销策略。例如:东莞报业集团于2006年6月1日开通了东莞手机报,2007年11月1日开通了东莞报业网,就是现在的“东莞时间网”。在该网站创办两年后点击率就一直持续飙升。东莞时间网不断满足了网民对新闻的需求。随着移动手机不断深入人们生活,东莞报业集团创立了东莞手机报改版,在其创办的3个月内,移动收费用户便从原来的1.5万户猛增到8万多户。3.积极推动东莞报业传媒的品牌影响力。为配合东莞报业品牌营销的策略,2008年还创立《东莞时报》,2010年创立了《看东莞》杂志,以满足不同兴趣读者的需求。同时,成立的东莞报业文化公司成功策划了桥头荷花文化节、望牛墩七月七风情节、樟木头小香港旅游节等多项活动,不断增加东莞报业集团在文化界的影响力。4.全媒体营销融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积极推进全媒体的发展,但大笔资金的投入和较高的投资风险使许多的报业传媒企业的全媒体发展进展的并不顺利。从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的新媒体经营成果来看,盈利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拓。新媒体的商业模式、运营和营销的创新是当前东莞报业传媒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报业传媒的全媒体融合营销策略

要真正实现报业企业的全媒体概念,仅靠建立几个平台是不够的。必须建立科学的全媒体融合营销体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收益上的重大提升。结合东莞报业传媒营销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报业传媒的全媒体融合营销策略。1.统一思想,完善全媒体概念理念,并有效实现全媒体概念。以东莞报业集团为例:东莞报业集团已经建立起了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看东莞杂志、东莞报业官方微博以及多维新媒体广告有限公司等平台,同时还开发了IPAD、安卓客户端、电子报。这些平台的建立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全媒体融合营销的基础条件,但各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现象并不适合全媒体营销理念的融合。首先,在集团内部要达成共识,充分理解全媒体融合营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营销理念上不仅仅局限于广告产品,而是立足于整体综合运营能力的统一建构,落实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综合实现之上,为未来企业品牌运营、整合传播提供更为全面的内容。其次,对各个平台的营销进行统一协调和规划。针对传统报刊业务,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在已经开展的广告业务方面不断提高该业务的产值。对于东莞时间网,东莞手机报等等平台,目前则还没有比较好的盈利模式。加大对这方面盈利模式的探索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重视集团内部对全媒体营销融合的学习,加强对外交流,向其他同行取经,积极借鉴其他报业集团的经验。2.始终坚持办报“内容为王”的竞争策略。及时新鲜的新闻信息是传媒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不断发现和挖掘高价值的新闻素材,才能满足市场上不同读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内容是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开展营销融合必须首先关注的产品策略。在全媒体概念背景下,发展立体全媒体营销融合成为了可能。在传统报纸上,新闻只能被刊印一次,读者阅读后能留下的内容还非常有限。但在全媒体概念下,一个新闻点,可以带出一个新闻事件,还可以更多真实的新闻图片和新闻视频,产生大量的相关新闻链接,引发读者大众对新闻的激烈评论和探讨。这样,辛苦挖掘的新闻线索就有了深度开发,实现新闻产品的复合消费,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东莞日报可以在传统新闻内容报道的基础上增加评论和调查性的报道,同时在东莞时间网增加专门的新闻互动贴吧,提供视频和图片还原新闻本色,让读者品尝到探究真相的乐趣。多渠道开拓新闻线索,关注实事民生,服务社会,才能实现新闻内容的长青。3.积极促进全媒体业务流程再造。在国内,许多报业集团的新媒体还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是还没有有效实现全媒体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对全媒体下的盈利模式还需要开发。要实现全媒体营销融合,必须加快内部改造,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在集团的体制改革,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改造,以适应全媒体融合的需要。建立即时新闻、流媒体新闻的新闻采编机制;同时,还需要完善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平台,用于集团信息的、互动和服务,实现集团内部的用户、内容、线索、审核、策划、数据库、检索及新闻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在全媒体数字系统平台的帮助下,一条新闻可以在多媒体上协同。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采编团队的转型,把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改造成一个新闻信息的大生产车间。实现采编团队的全媒体转型,就要建立全媒体数字采编管理平台,建立集团内部的采编新闻数据库,通过信息搜索技术实现新闻信息的高效应用;建立以搜索引擎技术为支持的全媒体数据库,实现新闻内容的二次营销、三次营销;最后,制定多媒体协同新闻的管理流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4.重视高素质的能适应全媒体的营销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全媒体观念全面融合的阶段更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支持。发现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要才能更好实现全媒体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在集团内部发现具备良好全媒体营销能力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多媒体新闻开发技能。例如:高清数码相机的使用,互联网新闻的编排技能等等。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相关方面的专业优秀人才,例如全媒体数字系统平台的开发和维护人才,实现集团在全媒体融合阶段的人才建设,保障融合阶段顺利进行。在人才管理方面,制定适合报业集团现状的采编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激励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才能不断调动广大记者、编辑、发行商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东莞范文篇8

一、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的表现形式

(一)东莞农村以租赁为主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沿海地区之一[1],经济发展模式采用集体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我国农村发展前期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东莞农村中将大量的土地资源开发用于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形成东莞农村土地资源一半以上以租赁为主,这种租赁收取的土地资金占东莞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资产管理以固定式为主

东莞农村的土地资源管理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商铺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土地资源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只能享有土地租赁获得的经济收益,享受土地租赁后带来的经济成果,失去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其次东莞的农村经济采用集体管理模式,这种集体经济管理模式使农民所分得的股份和资产利益也是固定的,这种“平均分配”[2]的制度促使农民手中的资产管理只能维持当前的固定财产管理模式,不利于农民的资本运作和资产管理。

(三)劳动力与资产管理分离的生产方式是东莞农村社会发展的主流

劳动力与资产管理分离的生产方式是东莞农村社会发展的主流。东莞农村中将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于工业发展和商业租赁,农民可以从租赁中得到相应的租赁收益,但东莞农村的农民工作问题却依旧需要自谋生路,重新开辟生活所需要的发展道路,导致东莞大量劳动力闲置,不利于东莞农村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当前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形式单一

当前广东省注重对整体经济发展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东莞农村实施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受到一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促使东莞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以租赁为主要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形成东莞农村的生产应试单一,并且农村经济的来源主要依靠租金增加农民受益,是农村的生产资金增长性较小,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严重的制约;其次东莞农村的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商铺,工厂的投入,造成东莞农村土地资源紧缺,并且近年来我国对土地的使用限制范围逐步缩小,造成东莞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东莞的农村集体经济建设。

(二)产业制度不完善

东莞的农村经济以集体经济作为农民资产管理的主要手段,农民的收益主要受到固定资产即土地的租赁获得经济收益,集体经济运行下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采用“一人掌权,多人服从”[3]的、产业管理制度,造成东莞农村产业制度季度不完善,不仅理论制度不完善,并且相关人员的应用和分配上也存在混乱现象。导致东莞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影响。

三、政府职能在东莞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一)加强东莞农村土地的经营管理办法

政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管理者对东莞农村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服务职能,促进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与发展。首先加强东莞农村土地管理办法。转变当前东莞农村土地经营发展以租赁为主的单一经营管理模式,实行对东莞农村土地资源的重新划分,保留东莞土地租赁中的一部分发展,加强东莞农村建设中深入推行广东省农村建设将改革经济发展体制,加强旅游业与项目融资发展作为东莞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东莞地区部分农村推行这种新型土地管理办法,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推进东莞农业经济发展多元化发展,促进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模式的多样化转变。

(二)改革组织管理制度

加强东莞地区的经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制度完善,人员分配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东莞农村政企合一的发展模式,将广东省加强落实三农发展新政策直接引用到东莞农业集体经济发展管理中,形成东莞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国家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政策相协调,促进东莞农村的集体经济建设,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政府。例如:东莞农村的组织管理建设中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管理体制,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理念与东莞农村的经济生产模式之间相联系,逐步完善东莞农村经济组织架构,促进东莞农村经济发展。

(三)完善农村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随着广东省对东莞农村经济生产模式的调整,带动东莞农村的资产产权制度的变革,使农村的经济资产管理制度有单一的租金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向着农业生产,旅游开发以及租赁租金的收益等多重组合的经济财产管理制度发展。此外,农民的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促使农民的股份投资方式的多种多样,依据政府制定的多重股份分配管理制度,促进东莞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经济收益。目前东莞农村资产交易已经在虎门试点网上交易平台取得一定成效,并积累一定的资产管理经验。东莞农村资产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东莞农村经济资产产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从而保障东莞地区产权透明化管理。

(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建设

加强东莞农村经济的公共服务建设,形成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发展。东莞作为我国沿海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提升了东莞农村的发展速率[4]。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建设中的经济建设职能,逐步完成对东莞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转型,一方面逐步实现东莞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向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促使东莞农村建设中集体经济发展受到政府“控制”力度降低,融入到市场自由竞争中,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东莞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东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建设与市镇村按照合理比例承担,统统推进东莞城乡公共服务建设发展,为东莞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济保障,为促进东莞农村城市化进程奠定基础。

四、结论

东莞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是我国历史发展中遗留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与进步,这种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东莞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得经济建设职能,利用政府的政策手段和管理手段对东莞农村建设进行合理规划,转变东莞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东莞农村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作者:孔建忠 单位: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D].江西财经大学,2011.

[2]薛继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东莞范文篇9

1.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12年12月,东莞民营登记注册户数为51.7万户,民营登记注册资金2463.27亿元。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329.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6.5%;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额669.2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6.7%;民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166.4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1%;民营缴税总额573.78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61.1%,民营经济已成为东莞经济总量的重要一极。2012年,东莞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了世界莞商联合会,并组织召开了首届世界莞商大会,通过以社团共同体的形式,充分整合莞商资源,促进东莞民营企业以集体的形式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作,2002年起开始组织民营企业家走进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培训,2006年正式实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111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累计培训了全市民营企业家及高管超过2万人次,为东莞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力积蓄了力量。2.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制订了《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实施意见》和《东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优化发展环境、缓解融资难题、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财税支持、加强组织领导以及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企业减负、行政审批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13年1月,市政府1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以战略的眼光将企业的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特别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涉及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项目的相关审批事项,从改革前的188项压减到改革后的109项,减幅达42%,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良好借鉴经验,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肯定,全市政策扶商、服务帮商、热情亲商的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3.社会融资环境较为良好。2013年上半年东莞的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已经突破8000亿元,庞大的民间资本一直在寻觅适合的投资领域。伴随东莞转型升级的深入,东莞正大力实施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战略,并越来越重视创投业的发展,先后下发了《东莞促进股权投资资金发展的若干规定》和《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据不完全统计,东莞目前已拥有中科松山湖创投、松山湖创投、盛富松山湖创投、融易创投等10余家创投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2013年初,东莞市委、市政府了《关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的金融需求,积极培训引进和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多业态的金融组织和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建立多元化、广覆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随着东莞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有效促进了东莞民间资本的觉醒,进一步优化了东莞社会融资环境。4.创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孵化器通过为创业者提供基础设施和人才、技术、融资等配套服务,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有利于提高创业成功率,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目前,东莞正加快实施大孵化器战略,仅松山湖高新区就拥有部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专业从事孵化器的企业或机构19家,孵化器载体面积65.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91家,通过多年的孵化实践,大幅提升了全市创业服务水平。以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在孵企业易步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董事长原在东莞长安经营一家五金模具企业,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其与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合作,由其出资500万元成立了易步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大科研团队则进驻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出资人占公司60%股份并担任公司董事长。经过三年入园孵化,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代步机器人正式量产,2012年实现销售业绩4000万元,预计2013年销售业绩达1.5亿元,企业发展逐步迈向长远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东莞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分析

1.创业愿望强烈但付诸实践较少。调查显示,在针对东莞在校大学生的“您是否有过创业的打算”调查中,有63.45%的大学生有过创业打算,大部分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业意愿较为强烈。但受传统的“小富即安”意识以及创业风险系数高、资金压力大、操作程序繁等因素影响,近40%的大学生将政府机关单位作为毕业后的首选,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业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真正将创业想法付诸实施的较少。调查反映,因缺乏面对创业风险的勇气,近76.69%的东莞在校大学生缺乏创业实践,创业对不少大学生来说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2.创业观念好转但创业能力不足。在创业形式选择方面,东莞大学生选择“与朋友合伙创业”的占60.49%,传统的家族式、单打独斗式创业观念已有所转变,团队创业意识有所增强。在创业的时间选择上,61%的大学生选择在毕业积累一定行业经验后再进行创业,创业时间选择较以往理性。但面对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资源高度集成的外部创业环境,再加上目前东莞大部分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创业大赛、选修相关课程等形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创业教育纳入系统学习的较少,81.25%的大学生认为自身素质难以胜任创业要求,创业能力亟待提升。3.困难认识到位但破解方法欠缺。访谈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创业资金、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是他们实施创业活动面临的最大难题。特别是在创业资金来源方面,东莞大学生的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家庭支持、个人储蓄和银行贷款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42.48%、26.06%和17.27%,对家庭依赖性较强,难以满足创业大量资金投入。调查反映,虽然东莞的创业环境已得到大幅改善,但大学生仍缺乏破解难题方法,由于对政策学习和环境分析不够,未能有效利用东莞对创业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社会融资、创业孵化等平台推动创业实现。4.教育理念转变但师资投入不足。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成才,东莞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探讨,如东莞理工学院为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率先在东莞高校中成立了创业学院,通过开展创业课程教育、组建创业精英班、建立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创业基金等形式,为创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大胆尝试。但在创业教育师资投入方面,东莞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老师基本由管理、经济类以及就业指导老师担任,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少数高校虽然聘请了部分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老师,但不同企业家兼职老师授课侧重点不同,传授内容较为零碎,难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知识体系。5.资源整合加强但前路任重道远。目前东莞理工学院创业学院已为首批6个学生创业项目免费提供200平方米的创业实践基地,今后计划在校内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项目论证、导师服务、资金资助等服务,甚至探讨引入社会资金以股权投入形式帮扶大学生创业项目快速成长,同时加强与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合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迈出了坚实一步。但总体而言,当前东莞大学生仍未能有效利用政府政策优势和科技创新平台,创业领域较为传统,科技含量不高,创业层次与当前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东莞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引导、创业政策宣传、公共资源整合等方面仍任重道远。

三、东莞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对策

东莞范文篇10

关键词:和谐;文化繁荣;融合;契机

前言

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备受全体国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重视。传承已久的新年习俗,如守岁、贴春联门神、扫尘、放爆竹、拜年等,在新年期间于全国各地以及外海华人聚居地铺天盖地开展起来。纵观这些习俗,全国既有千篇一律的内容,而各地又有独树一帜的形式。实际上,年俗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乃至观念传统,衍生出层出不穷的地方年俗。这些彰显着浓厚地域色彩的年俗,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终极体现,也是中国新年这个世界上最多人庆祝的节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些别开生面的年俗,不但有利于继承传统,更能从点滴细节中发现出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规律,有助于古老的习俗在新时扬光大。

坐落于东莞市核心地带的东城区,其新年习俗是广东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年俗继承了广府的传统,但在某些方面又呈现出与其略为不同的地域特点。这些习俗主要包括年前的买年桔年花、逛花市、年三十的“卖懒”、大年初二的“开年”、年初七的“人日”以及元宵节等,除夕夜登黄旗山的习俗更是东城以及周边,乃至粤港澳人们的主要活动。这些习俗的主要意旨是期盼吉祥、美好、勤奋向上、年年有余、平安顺利以及合家团圆等等。有些是从中国古代习俗传承而来,如元宵节,有的则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逐渐形成。这些习俗大都带有浓郁的莞邑特色。

一,新年花市:和睦家庭与和谐社会的交集

自古以来,广府人皆有春节买花回家摆放的习俗。东莞自隋代至民国,一千多年来皆属广州府管辖。广州被誉为“花城”,据明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载:“粤东有四市,一日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只素馨,而无别花。”[1]由此可见,广州花市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不过其时花的种类相对单一而已。至于东莞的花市始于何时,史书并无记载。但清末莞城有一街道因花市命名花粉街,至今沿用如故。由此可见东莞花市的起源也不晚于清末。

据民国《东莞县志》载:“县邑附郭,物博地广,东自棠梨,西及榕木,居民鳞贯十余里,以所家近市,故商贾百工豪右轻侠,杂厝不纯,然其君子各以文雅相矜尚,自胜国以来所称科目渊薮,实在于是。循金牛而东出温塘,至鹧鸪坑又东北自章村历下,南合上峒周环五十里,邑之所谓衣冠地也。其土沃,其俗文,石冈以上习顿刚劲。”[2]棠梨即今东城梨川社区,温塘、樟村皆在东城境内。由此可见,东城人居衣冠之地,读书人多,文雅持家的风气盛行。而这样的风气实则为花市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花可以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故此一直为知识分子所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花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东莞市每年都有固定的迎春花市,一般时间在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开始至大年三十结束,市民都要到花市采购鲜花,既装扮居室,也盼来年有个好兆头。花市上品种繁多,已超出原有年花的范畴,但传统的年花年桔仍最受欢迎。其中主要有红灿灿、金闪闪的年桔,家家都喜欢摆上一两盆,寓意来年大吉大利,红红火火。此外,娇艳的蝴蝶兰、飘着清香的水仙、长满鲜花的桃树都是人们竞相选择的对象,走进花市,浓浓的新年气氛扑面而来。东莞人逛花市,买的就是好意头。银柳、年桔、桃花、百合、水仙、蝴蝶兰等是每年花市的“主打品种”,银柳象征留住财富、桃花则表示来年好运。

年花年桔不仅符合家庭新年装饰摆设的需要,更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各处的年花年桔市场,带旺了周边的经济。而且各家各户争相购买的胜景,不但促进了家庭的和睦,更为和谐社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春节登黄旗山:文化繁荣和区域经济发展

黄旗山是东莞八景之首,东莞八景有首歌谣云:“黄旗岭顶挂灯笼”,即此。黄旗山是东莞最重要的名山,据康熙《东莞县志》载:“黄岭在城南十里,峰峦秀拔。迤如展旗,草多黄色,俗呼黄旗岭治之朝山,亦祖山也。”[3]崇祯《东莞县志》引《唐书·十道地理志》云:“以为岭南第一名山。”[4]由此可见,黄旗山在东莞乃至广东的地位。

据《唐书·十道地理图志》载:“邑人九日登高于此。”[5]可见东莞人登黄旗山览胜,已经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后来,由重阳登山逐渐演变为春节登山。春节登黄旗山习俗是存在于东莞市中心城区的一个有近900年历史的民间习俗。主要内容为从每年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开始到春节期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攀登黄旗山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拜观音古寺、拜游蛇墓、拜义冢和在廉泉汲水等多个程序。始于北宋徽宗年间,从清末民初以来兴盛,至今已发展到每年春节期间上百万人次的登山奇观。

春节登黄旗如今已成为东莞人新年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意义衍生而来的巨大经济价值。

围绕黄旗山麓,自宋代以来有不少民间传说和故事,如黄旗岭顶挂灯笼、厉布衣传说、廉泉故事、游蛇地求子掌故、青紫亭陈进士故事等,这些典故因黄旗山的知名度提升而被广泛宣传,变得家喻户晓。此外,鉴于黄旗山作为东莞地标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围绕黄旗山进行的文艺创作也逐步繁盛。大量的涉及黄旗山的文艺作品在各大媒体频繁出现。去年,由东城本土文艺工作者创作拍摄的歌曲《黄旗山放歌》MTV于国庆前夕发行。东城的音乐工作者亲眼目睹了东城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他们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赞美自己家园的歌曲《黄旗山放歌》。歌曲一经演唱便很快在东城传唱。由此可见,登黄旗山的习俗不但传承了古典文化,更促进了现代文化的繁荣。

同样围绕着黄旗山麓,随着黄旗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一个新兴的商圈正在冉冉崛起。在房地产市场,从90年代初的东城中心、新世界花园、东泰花园,到2000年以后的景湖花园、新世纪豪园、峰景高尔夫,再到近几年陆续兴起的星河传说、天骄峰景、黄旗印象等骨干项目相继立户,东城的高端住宅市场持续红火。而他们的宣传广告,无一例外地以靠近黄旗山作为主要卖点。伴随着高尚住宅的蓬勃发展,高尚消费群体日益壮大,人数与日俱增。以世博广场为中心的高档商业圈,也在不断扩大他的版图。由此可见,登黄旗山习俗衍生出来的人们对于黄旗山的信仰,使黄旗山声名大噪,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卖赖:催人奋进的传统习俗

“卖懒”是在广东地区流传已久的一种农历新年风俗习惯。据民国《东莞县志》载:除夕祀先祠,食蚬。小儿持熟鸭卵行,且呼曰:“卖冷”。[6]其实“卖懒”原作“卖冷”,但于广东方言“冷”“懒”同音,又是通借字,故莞俗曰:“卖懒”,取卖去懒惰之意。据《广东新语》和雍正《东莞县志》对此习俗的记载,可知此习俗在珠江三角洲出现当在清代初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事实上,卖懒的习俗也源于相关的传说。相传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面,有一条大懒虫,它经常蜷缩在蟠桃园里面,春天吸蟠桃蜜,夏天吃果实,有年,蟠桃大丰收,它又去偷吃,王母娘娘知道后,大为震怒,把大懒虫打下了凡间。据说这条懒虫下到凡间后,就钻进了小孩的鼻子里面,变成鼻涕虫。在小孩晚上睡着的时候,它就爬到被子上,变成一条大懒虫。此后小孩子早上不愿起来赖床时,人们就说是懒虫。

在东城,每当年三十的时候,小孩子就要出去买懒,把懒虫丢掉,祈望在新的一年里面勤勤奋奋,不断进取。东城的卖懒与此又有点不同。

到年三十晚,小孩子就要换上新衣服、新鞋子,穿上新袜子。母亲奉神明,先煮好鸡蛋(家中有几个孩子就煮几个鸡蛋),在鸡蛋上插上一炷香,奉神以后,母亲将鸡蛋分给每个孩子,她们拿着鸡蛋走出门口,将香插到地上,轻声唱着: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然后把鸡蛋吃了,这就是卖懒,希望孩子以后勤奋向上,前途无量。

卖懒作为一种启蒙教育的形式,有着催人奋进的特点。特别是物质丰富的今天,保留这个传统习俗,教育新一辈要秉承勤奋的作风,具有十分积极的现代意义。

四,开年与人日:硕果仅存的新年旧俗

新的一年当以正月初一为始,据《东莞县志》记载:“元日昧爽谒家祠,姻族邻里相贺,曰拜年。”[7]

旧时年三十晚上十点后,东莞各家各户开始在厅堂神台前摆上年宵品、罗汉斋、糕品等,以待到子时祭神迎春。到了交子时(晚上11点)之际,便打开大门,点燃鞭炮,叫“烧开门炮”或者“枪炮头”。此习俗在东莞盛行超过百年,可惜在1994年东莞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相关政策出台后,方渐渐消失于莞邑大地。

全国都有大年初一早上吃素的风俗,有说法是这一顿吃斋,其功德等于一年吃素;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而到了初二,人们方可吃荤,当日菜肴丰盛,并举行祭神仪式,谓之“开年”。

初二早上,东城人在家中客厅多摆上贡品奉神,并买来鲤鱼用来祭拜。按规定鲤鱼必须是活的,称为“生鲤”,并取其谐音“生利”之意。生菜、芹菜也是开年必备的,而且都要留着根须。生菜是“生财”的谐音,留须则意为“有头有尾”。此外,莞人开年喜用发菜,寓意为“发财”。猪肉、鱼丸、全鸡一只、香蕉一梳,意为“招财”、全盒糖果、茶、酒等祭神用品,于上午举行祭神仪式,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生龙活虎,一切生机勃勃,年年有余。

而正月初七的人日,又是新年期间一个重要的节日。所谓人日历史悠久,而且起源也众说纷纭,无从考证。目前,人日的来历主要有占卜说和诞生说。占卜说主要来源于西汉东方朔的《占书》:“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8]诞生说则是来源于女娲造物的传说,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马,始生人。”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羊日,初四是猪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谷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9]实际上,人日就是人的生日,故此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据《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采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置头之鬓,又造华胜相遗”。[10]而在广州,民国时期人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青年男女会结伴到郊外游玩,有选“人日皇后”的活动,作家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里第十二回《人日皇后》便是描述这天的胜景。[11]

而在东城,人日的习俗也同样延续至今,不过形式略为不同。年初七早上,东城各家各户就把年三十蒸好的年糕切成片,煎成金黄色,摆在盘中,配上水果、糖果等贡品,祈求神明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人日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流传至今,可谓对于作为社会一份子的人而言,强化了人文关怀的回归。通过人日,大家通过各种喜庆的形式,可以牢记中国创世传说的历史渊源,融入并灵活运用中国古典文化哲学思想之余,更能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实则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要求之一。

元宵节:新老莞人融合的重要契机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是为纪念“平吕”而设的。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据民国《东莞县志》载:“元夕张灯,烧火树为狮象鱼龙百戏,其词人以隐语体物张之,灯间如射覆然,能命中者必有以持赠或为秋千之戏,亲串好会妇女,相馈以粉丸,曰结缘。是夕紫姑神以卜,相传紫姑以是夜为大妇所逐死,故俗悯而祀之,亦相戒以不妒也。”[12]事实上,许多元宵习俗保留至今。如“结缘”,目前在东城各地颇为流行。据《梨川村志》载:梨川有煮吃甜汤丸和炒响丸互相赠送的习俗,称为“结缘”[13];如开灯,本为东莞人的重要风俗,据《东莞县志》载:“上元前数夕,生子者张灯结彩为酒馔庆于祠,俗呼为灯头,称其祖父为灯公。”[14]而东城各地则一直保留着这个习俗,据《梨川村志》载:“人们开灯多在初四、初五、初七,结灯则在正月十五。”[15]

传统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不论城乡都盛行,尤其是在城市,各种活动更是推陈出新,尤为热烈,传统的元宵节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经被升华为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被高雅的、狂欢的节日活动所替代,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是增加了舞龙、舞狮、游花车、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等活动。

东莞人一直对元宵节十分重视。据《东莞县志》载:“上元夜游,观灯,设乐,宴会,演剧(灯有花灯,字灯、山灯之类,制极工巧,同族者庆于祠,同里者庆于社)。为秋千之戏。”[16]这种原始的晚会形式,在东城不但得到保留,而且融入了很多现代化的元素。在东城各地,每年都有形式各异的元宵节活动举行。通过这些活动,有关部门以节日为契机,积极搭建了许多群众娱乐平台,并在舞台设计,节目编排,灯光音效管理等环节上注入科技的元素,让民间的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一展身手。更重要的是,东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新老莞人作为东莞人口的两个重要载体而为东莞的经济文化作出贡献。元宵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可谓普天同庆,无分地域。以此节日作为契机,让新老莞人通过喜闻乐见的群众娱乐形式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有利于两大人口载体的进一步融合。

在东城,元宵节历来是大家公认的重大节日,东城各界都会汇集在东城文化广场,举办盛大的庆祝晚会,至今已经举办多年。在晚会上,包括歌舞、相声、歌曲联唱、粤曲表演等都会逐一登台亮相。近年来,这些节目主要由东城的业余演员团队和企业文艺爱好者演出,由此可以充分调动东城业余文艺爱好者的创作情绪,更为东城的本土文化注入新元素,并通过群众的认同而逐步树立新品牌。

结语

东城年俗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既秉承了广府年俗传统又衍生了独具地域色彩的庆典形式,充分彰显东城蓬勃发展的文化创造力,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与新时代的经济、民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注入新元素。

参考文献

[1]屈大均.广东新语[M].卷二.地语

[2]陈伯陶.东莞县志[M].广东:东莞养和堂印书局.民国十六年.卷九.舆地略八.风俗

[3]郭九鼎.东莞县志[M].广东:东莞市人民政府.1993年.卷二.山川

[4]张二果..东莞县志[M].广东:东莞市人民政府.1993年.第60页

[5]唐书·十道地理图志[M].东莞县图解

[6]陈伯陶.东莞县志[M].广东:东莞养和堂印书局.民国十六年.卷九.舆地略八.风俗

[7]陈伯陶.东莞县志[M].广东:东莞养和堂印书局.民国十六年.卷九.舆地略八.风俗

[8]东方朔.占书[M].卷一

[9]民间女娲传说[A]

[10]宗懔.荆楚岁时记[M].卷八.六题

[11]欧阳山.三家巷[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1978年.第167页

[12]陈伯陶.东莞县志[M].广东:东莞养和堂印书局.民国十六年.卷九.舆地略八.风俗

[13]梨川村志[M].广东:东莞梨川村志编撰委员会.2008年.第143页

[14]陈伯陶.东莞县志[M].广东:东莞养和堂印书局.民国十六年.卷九.舆地略八.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