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7:20:52

地址

地址范文篇1

《艺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艺术教育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1188/J,国际刊号:ISSN1002-8900。艺术教育杂志社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大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ArtEducation,出版地:北京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艺术教育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艺术教育》杂志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部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一级艺术教育类大型期刊,每月一期。创办于1977年,2003年1月改版,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1]

社会上已有的艺术教育类杂志多为单科性(如音乐、美术、舞蹈等),以知识和教学活动为主,或主要面向大众,具有普及的功能,或主要面向专业人士,学术性较强。而《艺术教育》杂志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交流艺术教育经验、探讨艺术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汇集国内外艺术教育信息、促进艺术教育事业持续繁荣和发展为办刊宗旨;是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交流改革思路和管理经验的平台;是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者探讨教改、研讨学术的舞台;是为高等艺术院校、师范和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单位(院、系、中心等)、中等艺术学校及业余教育单位的领导、教师及管理人员服务的综合性期刊。发表了许多意义深远的论文,如陈敬友的《两宋雪景寒林境界对白山黑水山水画创作的启示》等,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

地址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治理,房屋地址信息,动态管理,二维码门牌

1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公共信息如房屋地址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房屋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管理、配送物流管理等诸多行业领域。目前住建、公安、民政、交管等部门对房屋地址信息的描述规则各不相同,导致信息不协同、资源不共享、管理效率低。从而统一地址规范标准建设和应用将空间地理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才能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助力于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基础服务,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规范和指导。

2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由于上级部门重新规划建设、道路交通整改和居民擅自改造等原因,致使房屋地址信息时常不一致,给各部门服务社会和治安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并且目前大多省市房屋地址信息处于静态管理,造成信息未及时更新,缺乏从始至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提升我国实有人口管理服务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和信息化水平,需规范房屋标准地址、通过将人口、房屋、单位的详细信息录入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为施政提供信息支撑。各地公安部门已经启动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1],“一标”是指标准地址,“三实”是指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该工作是公安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新路径。目前我国房屋地址信息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家、相关行业以及各地方出台了此类标准和规范:GB/T32627-2016《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公安部GA/T1224-2015《地址(房屋)管理信息数据项》、GA/T2000.32-2014《公安信息代码第32部分:地址元素分类与代码》、住建部JGJ/T246-2012《房屋代码编码标准》。四川省DB51/T2441-2018《房屋地址信息规范》、福建省DB35/T1765-2018《标准地址编制规范》、吉林省DB22/T2670-2017《吉林省地名/地址编码与属性结构规则》。2018年深圳市制定了《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意味着全市房屋有了“身份证”。今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门牌标准地址编制规范》,最大的亮点是只要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够自动识别、精确定位以及接入应用。2017年福建省推出了《关于实施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大力推进“平安福建”建设。随着房屋地址的推广应用,不同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基层组织都可以更加广泛地开展相关工作。以“二维码数字门牌”为核心的城市数据大脑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精细化城市治理带来便利。由于缺乏政府号召、资金投入和人才匮乏导致房屋地址信息的应用仍然不够成熟,尤其在与其他领域融合应用有待探索。

3房屋地址信息动态管理体系框架

由于我国近数十年发展突飞猛进,人口流动量巨大,导致房屋户主和住户信息时常变化,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给政府部门带来很大不便。据此,应当对地址信息采取动态管理,包含房屋地址命名、编码、核心数据元、全生命周期管理、二维码赋码到地址代码的应用[2]。体系框架见图1。在此体系框架中地址命名、地址编码和地址信息核心数据元属于房屋地址信息静态数据项;地址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二维码门牌制作和地址信息应用属于房屋地址信息动态管理和应用。3.1地址命名。按照常用地址命名规则可知,从大范围逐级缩小到最小单位门户的规则适合于人类思维模式,也适用于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房屋地址信息的描述规则分为以下7级:区划、地名地址、门址、楼址、单元地址、楼层地址和户址。地址层级可逐级扩展,且呈现树状隶属关系。第一级区划表示省级、地级、县级或开发区。第二级地名地址表示第一级后面加街路巷或乡镇村。第三级门址表示第二级后面加门牌号。第四级楼址表示第三级后面加楼栋号。第五级单元地址表示第四级后面加单元号。第六级楼层地址表示第五级后面加楼层号。第七级户址表示第六级后面加户室号。3.2地址编码。房屋地址编码指房屋地址的唯一确定代码,如我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根据房屋地址代码,能精准定位到唯一房屋或地域。相比较分级编码、随机编码、通用唯一编码等优劣势,UUID(通用唯一识别码)最为安全并方便使用,因为UUID不需要通过中央控制端来做辨识信息的指定,能保证对在同一时空中的所有机器都是唯一的,并且采用LUKS加密分区保证安全可靠性。从全国房屋地址信息管理应用发展趋势来看“二维码数字门牌”已成为主流,即房屋地址信息的唯一性编码对应生成二维码,并且赋予房屋地址二维码标识。3.3地址信息核心数据元。房屋地址信息的核心数据元包括地址描述信息数据元、地址管理信息数据元、地址属性信息数据元和地址变更信息数据元。地址描述信息数据元是指按照上述七级命名规则,确定每层级的名称和代码。地址管理信息数据元是针对房屋注册、录入、注销、所属地等管辖信息。地址属性信息数据元包括房屋的用途、类型、面积、间数、竣工日期、产权证号、所有权人名称等信息。地址变更信息数据元表示房屋变更前后的名称、代码和时间戳等信息。3.4地址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房屋地址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名称和代码的生成、变更、注销三阶段,其流程如图2所示。房屋地址代码的生成、变更和注销都要经过社区/村,乡/镇/街道,市、区、县和省级主管机关。按照上述规则命名且生成一个唯一的UUID赋予该房屋地址,并标记为“新增”归档。房屋地址代码一旦生成,除非实有房屋湮灭,否则房屋地址代码始终保持不变。房屋地址变更包括更名、拆分、合并等情况,应根据情况对房屋地址名称要素信息的文字描述或房屋地址代码予以保留或作相应变更。房屋地址信息变更,则已经存在的房屋地址代码保持不变;拆分、合并后的房屋地址如无地址代码,则应生成新的房屋地址代码。标记为“变更”归档。实有房屋湮灭,应注销房屋地址的名称和代码并标记为“湮灭”归档。已注销的房屋地址代码不再使用。3.5二维码门牌制作。门牌号是一幢房屋对外识别的标记,也是该房屋处在城市位置中的坐标。在实体门(楼)牌、单元牌和室牌中都可添加房屋地址二维码图案,升级为二维码门(楼)牌、单元牌和室牌,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现自动识读和接入应用。二维码门牌制作应统一规范门(楼)牌、单元牌和室牌对应的尺寸和材质,避免五花八门的门牌样式。3.6地址信息应用。房屋地址信息的应用应基于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之间信息相互关联。把房屋地址应用到城市治理工作中,让城市管理中的人、事、物都打上规范统一地址标签,确保服务管理对象的情况明、底数清,对基层出现的各类事件能反映迅速、处置精准;另一方面把地址广泛应用到政务服务,让老百姓办事时能够智能选填地址,避免手工输入大量地址信息。此外,地址信息不仅可以为政府所用,还可广泛应用到房屋租赁、物流快递、外卖配送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服务行业当中,提升整个社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用者根据不同权限通过“扫一扫”二维码门牌可开展多层次应用。例如:公安民警用警务通手机扫实有房屋二维码门牌,可以进入社区警务信息系统办理各类警务工作[3];而民政、卫生、物流以及水电气暖等部门和社区物业通过扫描实有房屋二维码门牌,可以进入各自业务办理平台完善相关事务;社区(乡村)居民用智能手机扫二维码门牌,可以进入办事大厅、便民服务等涉及居民生活的业务服务在线办理;其他人员在扫码时可以查看地理位置、行政管辖、辖区民警、房主留言和周边空房出租出售等公共服务信息。

4下一步工作建议

地址范文篇3

为确保全市各单位和广大市民涉及房产证、土地证及身份证等相关证照地址使用标准门牌号,现就做好地址变更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门牌号码作为点状地名,是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在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内外交流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门牌设置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一项公共事业,是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事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门牌设置及地址变更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地址变更工作。

二、加强合作,规范管理

规范使用标准门牌号码,不仅能提高全社会传递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规范政府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地名工作,加强合作、规范管理,认真做好地址变更工作,统一使用和推行标准门牌号码。公安、房产、国土、工商、税务、民政、城建、质监、消防、文化、卫生、编制、广播电视等部门办理各类证照时,一律采用新编的门牌号为其标准地址,在填写用户地址时,必须以本辖区民政部门出具的门牌号变更证明(或地名使用证)为准。

地址范文篇4

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缩写,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给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为了创建一个DHCP服务器,常用的DHCP服务器一般安装在一台Windows2000Server的计算机上安装前先为这台计算机指定静态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网关地址,然后按下面的这些步骤操作即可:(1)在“控制面板”上,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2)在“Windows组件”向导中,依次选择“Windows组件”页、“网络服务”,然后单击“详细资料”(3)在“网络服务”对话框中,在“网络服务的子部件”中,选择“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4)单击[下一步]按钮,等待一段时间后就会完成安装最后添加各网段作用域,捆绑网关及S,一个作用域一个合法的IP地址范围,用于向特定子网上的客户计算机出租或分配IP地址

从“管理工具”菜单中打开DHCP,用鼠标右键单击DHCP服务器的名称,再单击“新建作用域”然后按照提示依次在“名称”中填写作用域的名称如“219网段”,“说明”中填写相关说明如“服务器段”,在IP地址范围对话框中设置本子网中的IP地址范围:如起始IP:219.222.191.3,结束IP:219.222.191.253,子网掩码(将租给客户机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接着再添加一个或多个排除地址范围(已经使用的静态IP地址或暂不分配的IP地址范围),设定租约的时间(默认为8天)最后添加客户使用的路由器IP地址(即客户机的网关地址)为219.222.191.254,添加“域名称”为“bangong”,“S服务器”为“219.222.191.1/202.96.128.143”

以上DHC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DHCP服务的作用域的填写就牵涉到了IP地址的子网划分

二、IP地址子网划分

现今普遍运用的32位的IPv4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表示,基本结构由4部分数字组成,每一部分数字对应于一个8位二进制数字,四个二进制部分之间用小数点分开如某一台主机的IP地址

为:219.222.191.1,换算成二进制数字也可以写成11011011.11011110.10111111.00000001.由两部分构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为了适应各种不同规模的网络需求,IP协议将IP地址分为五类,即A、B、C、D和类,其中,D类地址为多播地址,主要留给因特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IAB使用,类地址作为保留地址.我们通常所接触的A,B,C三类IP地址A类、B类、C类IP地址的网络号分别为8位、16位、和24位,其主机号对应为24位、16位、和8位如主机号对应24位时其最大主机数分别为224-2A类IP地址最前面一位为“0”,即A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126之间(127做为本机测试之用)B类IP地址最前面二位为“10”,即B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28~191之间,C类IP地址最前面三位“110”,既C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92~233之间

前缀长度指示地址的网络部分的比特位数例如在172.28.5.0/24中,/24就前缀长度,它告诉我们前24位网络地址常用的IP地址主要有A、B、C三类,相应的前缀分别为/8、/16、/24为了定义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设备另行使用称为子网掩码的一个32位形式表示子网掩码使用的点分十进制格式与IPv4地址相同在代表网络部分的每个位的位置上置入二进制1,在代表主机部分的每个位的位置上置入二进制0即可创建子网掩码,故A、B、C类地址相应的子网掩码为255.0.0.0、255.255.0.0和255.255.255.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对网络进行子网的划分例如某栋楼共有3个部门(经贸系、政法系、管理系)内部采用219.222.162.0/24的地址,内部划分了3个,要求进行子网划分

因为219.222.162.0一个C类地址,其默认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计算子网的公式为2n,n位借位个数,在本例中需要3个子网,2n>=5,n=2,因此借二位,分为4个子网,占用主机高序位为11000000,转化为十进制为192这样就可以确定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4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分别为:

219.222.162.1~219.222.162.62

219.222.162.65~219.222.162.126

219.222.162.200.129~219.222.162.190

219.222.162.193~219.222.162.254

每个子网段的首尾IP去掉,首网络地址,尾广播地址,所219.222.182.0,219.222.162.63等首尾IP都去掉了可以任选3个网络段做为子网的IP地址,其他网络段可以用来将来的扩展需要

以上IP地址子网划分部分,当DHCP服务器配置好,子网也填写好后,如第一段IP地址为219.222.162.1-219.222.162.6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网关为219.222.162.62,最后就牵涉到线路的连接和交换机的配置了

三、交换机及客户端配置支持

假设校园网通过一台二层交换机连接到一台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连接上DHCP服务器,现做适当配置,实现校园网内部主机的动态IP地址获取

三层交换机以extreme6808为例,二层交换机以锐捷S2150为例,DHCP服务器的IP地址为10.10.0.251,接在6808的8:46口,S2150接在6808的1:2口,我们以经贸系为例,设其名为jmx,vlan号为1600,IP段为219.222.162.62/26,那么两台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如下所示

1.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DHCP部分

enablebootprelay

configurebootprelayadd10.10.0.251

configurevlan"Default"addport8:46untagged

(2)设置部分

configurevlan"jmx"tag1600

configurevlan"xzl-401"IPaddress219.222.162.62255.255.255.192

configurevlan"xzl-401"addport1:2tagged

2.二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switch(config)#hostnamejmx

jmx(config)#vlan1600

jmx(config-vlan)#exit

jmx(config)#thernet0/1-48

jmx(config-if)#switchportaccessvlan1600

jmx(config-if-range)#exit

jmx(config)#exit

jmx#write

3.客户端基本配置

DHCP服务需要客户端的配合才能工作在默认情况下,Windows本身就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方式如果以前为手动指定IP地址,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更改设置:

右击“网上邻居”,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属性”,弹出网络属性设置窗口,找到“Internet协议(TCP/IP)”一项并选中,再点击“属性”,即可以看到“TCP/IP”的属性如果设置成“指定IP地址”,将其更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即可对于Windos2000/2003Server系统,还需要将“T”服务启动,否则在Windos2000/2003Serve中将不能自动获得IP地址

这样最后插在s2150交换机48口任一端口的pc机的IP地址为219.222.162.1~219.222.162.61

地址范文篇5

[关键词]校园网IP地址动态分配DHCP子网划分

一、DHCP服务的配置

DHCP是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缩写,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给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为了创建一个DHCP服务器,常用的DHCP服务器一般安装在一台Windows2000Server的计算机上。安装前先为这台计算机指定静态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网关地址,然后按下面的这些步骤操作即可:(1)在“控制面板”上,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2)在“Windows组件”向导中,依次选择“Windows组件”页、“网络服务”,然后单击“详细资料”。(3)在“网络服务”对话框中,在“网络服务的子部件”中,选择“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4)单击[下一步]按钮,等待一段时间后就会完成安装。最后是添加各网段作用域,捆绑网关及DNS,一个作用域是一个合法的IP地址范围,用于向特定子网上的客户计算机出租或分配IP地址。

从“管理工具”菜单中打开DHCP,用鼠标右键单击DHCP服务器的名称,再单击“新建作用域”。然后按照提示依次在“名称”中填写作用域的名称如“219网段”,“说明”中填写相关说明如“服务器段”,在IP地址范围对话框中设置本子网中的IP地址范围:如起始IP:219.222.191.3,结束IP:219.222.191.253,子网掩码(将租给客户机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接着再添加一个或多个排除地址范围(已经使用的静态IP地址或暂不分配的IP地址范围),设定租约的时间(默认为8天)。最后添加客户使用的路由器IP地址(即客户机的网关地址)为219.222.191.254,添加“域名称”为“bangong”,“DNS服务器”为“219.222.191.1/202.96.128.143”。

以上是DHC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DHCP服务的作用域的填写就牵涉到了IP地址的子网划分。

二、IP地址子网划分

现今普遍运用的32位的IPv4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表示,基本结构由4部分数字组成,每一部分数字对应于一个8位二进制数字,四个二进制部分之间用小数点分开。如某一台主机的IP址

为:219.222.191.1,换算成二进制数字也可以写成11011011.11011110.10111111.00000001.由两部分构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为了适应各种不同规模的网络需求,IP协议将IP地址分为五类,即A、B、C、D和E类,其中,D类地址为多播地址,主要留给因特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IAB使用,E类地址作为保留地址.我们通常所接触的是A,B,C三类IP地址。A类、B类、C类IP地址的网络号分别为8位、16位、和24位,其主机号对应为24位、16位、和8位。如主机号对应24位时其最大主机数分别为224-2。A类IP地址最前面一位为“0”,即A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126之间(127做为本机测试之用)。B类IP地址最前面二位为“10”,即B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28~191之间,C类IP地址最前面三位是“110”,既C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92~233之间。

前缀长度指示地址的网络部分的比特位数。例如在172.28.5.0/24中,/24就是前缀长度,它告诉我们前24位是网络地址。常用的IP地址主要有A、B、C三类,相应的前缀分别为/8、/16、/24。为了定义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设备另行使用称为子网掩码的一个32位形式。表示子网掩码使用的点分十进制格式与IPv4地址相同。在代表网络部分的每个位的位置上置入二进制1,在代表主机部分的每个位的位置上置入二进制0即可创建子网掩码,故A、B、C类地址相应的子网掩码为255.0.0.0、255.255.0.0和255.255.255.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对网络进行子网的划分。例如某栋楼共有3个部门(经贸系、政法系、管理系)内部采用219.222.162.0/24的地址,内部划分了3个VLAN,要求进行子网划分。

因为219.222.162.0是一个C类地址,其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计算子网的公式为2n,n位借位个数,在本例中需要3个子网,2n>=5,n=2,因此借二位,分为4个子网,占用主机高序位为11000000,转化为十进制为192。这样就可以确定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4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分别为:

219.222.162.1~219.222.162.62

219.222.162.65~219.222.162.126

219.222.162.200.129~219.222.162.190

219.222.162.193~219.222.162.254

每个子网段的首尾IP去掉,首是网络地址,尾是广播地址,所219.222.182.0,219.222.162.63等首尾IP都去掉了。可以任选3个网络段做为子网的IP地址,其他网络段可以用来将来的扩展需要。以上是IP地址子网划分部分,当DHCP服务器配置好,子网也填写好后,如第一段IP地址为219.222.162.1-219.222.162.6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网关为219.222.162.62,最后就牵涉到线路的连接和交换机的配置了。

三、交换机及客户端配置支持

假设校园网通过一台二层交换机连接到一台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连接上DHCP服务器,现做适当配置,实现校园网内部主机的动态IP地址获取。

三层交换机以extreme6808为例,二层交换机以锐捷S2150为例,DHCP服务器的IP地址为10.10.0.251,接在6808的8:46口,S2150接在6808的1:2口,我们以经贸系为例,设其VLAN名为jmx,vlan号为1600,IP段为219.222.162.62/26,那么两台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如下所示

1.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DHCP部分

enablebootprelay

configurebootprelayadd10.10.0.251

configurevlan"Default"addport8:46untagged

(2)VLAN设置部分

configurevlan"jmx"tag1600

configurevlan"xzl-K401"IPaddress219.222.162.62255.255.255.192

configurevlan"xzl-K401"addport1:2tagged

2.二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switch(config)#hostnamejmx

jmx(config)#vlan1600

jmx(config-vlan)#exit

jmx(config)#interfacerangefastEthernet0/1-48

jmx(config-if)#switchportaccessvlan1600

jmx(config-if-range)#exit

jmx(config)#exit

jmx#write

3.客户端基本配置

DHCP服务需要客户端的配合才能工作。在默认情况下,Windows本身就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方式。如果以前为手动指定IP地址,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更改设置:

右击“网上邻居”,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属性”,弹出网络属性设置窗口,找到“Internet协议(TCP/IP)”一项并选中,再点击“属性”,即可以看到“TCP/IP”的属性。如果设置成“指定IP地址”,将其更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即可。对于Windos2000/2003Server系统,还需要将“DHCPCLIENT”服务启动,否则在Windos2000/2003Serve中将不能自动获得IP地址。

这样最后插在s2150交换机48口任一端口的pc机的IP地址为219.222.162.1~219.222.162.61

四、结束语

本文对IP地址的动态分配牵涉到各方面知识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实现校园网实施IP地址动态分配做了逐步简单的实验说明。实际中还应多查资料多实践,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夏雪风.在多个逻辑子网中实现DHCP服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G05版.

地址范文篇6

多年以来,IP地址被认为是可以在IP网络上最终唯一并持久的节点标识符。近年中,尤其是随着下一代IP技术的发展,对于IP地址的这种观点正在改变。如果我们仍像过去20年中所使用的方法来分配网络和节点地址,那将是一种不必要和低效的办法。

本章在介绍了RFC2373(IPv6寻址体系结构)中描述的IP寻址体系结构之后,将首先介绍一些与IP寻址相关的议题。然后将介绍几种可能的地址分配方法。本章将IPv6寻址分成了以下几个部分:128位地址的结构和命名及IPv6地址的不同类型(单播、组播和泛播)。

IPv6的设计者们可以只是简单地在IPv4寻址体系结构中扩大地址空间。但是这样一来将使我们丧失一个改进IP的巨大机会。对于整个寻址体系结构的修改所带来的巨大机会,不仅体现在提高地址分配的效率上,同时也体现在提高IP选路性能上。本章将介绍这些改进,第8章对于IPv6选路议题将有更加详细的介绍。而地址分配、移动网络技术和自动配置将在第11章中有详细讲解。

RFC2373于1998年7月发表,并废弃了最早于1995年12月发表的RFC1884(IPv6寻址体系结构)。其中大部分变化源自在最初的RFC后的两年半中被认为是必需要进行澄清、更正和修改之处。

地址

IPv4与IPv6地址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长度:IPv4地址长度为32位,而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RFC2373中不仅解释了这些地址的表现方式,同时还介绍了不同的地址类型及其结构。IPv4地址可以被分为2至3个不同部分(网络标识符、节点标识符,有时还有子网标识符),IPv6地址中拥有更大的地址空间,可以支持更多的字段。

IPv6地址有三类、单播、组播和泛播地址。下一节将对此作更详细的介绍。单播和组播地址与IPv4的地址非常类似;但IPv6中不再支持IPv4中的广播地址,而增加了一个泛播地址。本节介绍的是IPv6的寻址模型、地址类型、地址表达方式以及地址中的特例。

地址表达方式

IPv4地址一般以4部分间点分的方法来表示,即4个数字用点分隔。例如,下面是一些合法的IPv4地址,都用十进制整数表示:

10.5.3.1

127.0.0.1

201.199.244.101

IPv4地址也时常以一组4个2位的十六进制整数或4个8位的二进制整数表示,但后一种情况较少见。

IPv6地址长度4倍于IPv4地址,表达起来的复杂程度也是IPv4地址的4倍。IPv6地址的基本表达方式是X:X:X:X:X:X:X:X,其中X是一个4位十六进制整数(16位)。每一个数字包含4位,每个整数包含4个数字,每个地址包括8个整数,共计128位(4×4×8=128)。例如,下面是一些合法的IPv6地址:

CDCD:910A:2222:5498:8475:1111:3900:2020

1030:0:0:0:C9B4:FF12:48AA:1A2B

2000:0:0:0:0:0:0:1

请注意这些整数是十六进制整数,其中A到F表示的是10到15。地址中的每个整数都必须表示出来,但起始的0可以不必表示。

这是一种比较标准的IPv6地址表达方式,此外还有另外两种更加清楚和易于使用的方式。

某些IPv6地址中可能包含一长串的0(就像上面的第二和第三个例子一样)。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标准中允许用“空隙”来表示这一长串的0。换句话说,地址

2000:0:0:0:0:0:0:1

可以被表示为:

2000::1

这两个冒号表示该地址可以扩展到一个完整的128位地址。在这种方法中,只有当16位组全部为0时才会被两个冒号取代,且两个冒号在地址中只能出现一次。

在IPv4和IPv6的混合环境中可能有第三种方法。IPv6地址中的最低32位可以用于表示IPv4地址,该地址可以按照一种混合方式表达,即X:X:X:X:X:X:d.d.d.d,其中X表示一个16位整数,而d表示一个8位十进制整数。例如,地址

0:0:0:0:0:0:10.0.0.1

就是一个合法的IPv4地址。把两种可能的表达方式组合在一起,该地址也可以表示为:

::10.0.0.1

由于IPv6地址被分成两个部分—子网前缀和接口标识符,因此人们期待一个IP节点地址可以按照类似CIDR地址的方式被表示为一个携带额外数值的地址,其中指出了地址中有多少位是掩码。即,IPv6节点地址中指出了前缀长度,该长度与IPv6地址间以斜杠区分,例如:

1030:0:0:0:C9B4:FF12:48AA:1A2B/60

这个地址中用于选路的前缀长度为60位。

寻址模型

IPv6寻址模型与IPv4很相似。每个单播地址标识一个单独的网络接口。IP地址被指定给网络接口而不是节点,因此一个拥有多个网络接口的节点可以具备多个IPv6地址,其中任何一个IPv6地址都可以代表该节点。尽管一个网络接口能与多个单播地址相关联,但一个单播地址只能与一个网络接口相关联。每个网络接口必须至少具备一个单播地址。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声明和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这个声明与点到点链路的使用有关。在IPv4中,所有的网络接口,其中包括连接一个节点与路由器的点到点链路(用许多拨号Internet连接中),都需要一个专用的IP地址。随着许多机构开始使用点到点链路来连接其分支机构,每条链路均需要其自己的子网,这样一来消耗了许多地址空间。在IPv6中,如果点到点链路的任何一个端点都不需要从非邻居节点接受和发送数据的话,它们就可以不需要特殊的地址。即,如果两个节点主要是传递业务流,则它们并不需要具备IPv6地址。

为每个网络接口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单播地址的要求阻碍了IPv4地址的扩展。一个提供通用服务的服务器在高需求量的情况下可能会崩溃。因此,IPv6地址模型中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例外:如果硬件有能力在多个网络接口上正确地共享其网络负载的话,那么多个网络接口可以共享一个IPv6地址。这使得从服务器扩展至负载分担的服务器群成为可能,而不再需要在服务器的需求量上升时必须进行硬件升级。

下面将要讨论的组播和泛播地址也与网络接口有关。一个网络接口可以具备任意类型的多个地址。

地址空间

RFC2373中包含了一个IPv6地址空间“图”,其中显示了地址空间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地址分配的不同类型,前缀(地址分配中前面的位值)和作为整个地址空间的一部分的地址分配的长度。

在IPv6地址分配中需要注意几点。首先,在RFC1884中,地址空间的四分之一被用于两类不同地址:八分之一是基于供应商的单播地址,而另八分之一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单播地址。人们希望地址的分配可以根据网络服务供应商或者用户所在网络的物理位置进行。基于供应商的集聚,正如它最初的名字一样,要求网络从提供Internet接入的供应商那里得到可集聚的IP地址。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具有距离较远的分支机构的大型机构来说并不是一种完美的解决办法,因为其中许多分支机构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供应商。基于供应商的集聚将为这些大单位带来更多的IP地址管理问题。

SteveDeering提议把基于地理位置的地址分配方法作为SIP(SIPP的前身,在第4章中有介绍)中的一种办法。这些地址与基于供应商的地址不同,以一种非常类似IPv4的方法分配地址。这些地址与地理位置有关,且供应商将不得不保留额外的路由器来支持IPv6地址空间中可集聚部分外的这些网络。

地址范文篇7

关键词:UART多点通信FPGA知识产权

在通信和控制系统中,常使用异步串行通信实现多块单板之间的辅助通信,各个单板通过总线方式连接。为了实现点对点通信,需要由软件定义一套较复杂的通信协议,过滤往来的数据,消耗了CPU较多的时间。89C51单片机有一种九位通信方式,采用一位地址位来实现通信对象的选择,只对发往本地址的地址发生中断进而接收数据。通用的UART芯片如16C550和89C51等构成总线式的通信系统时,需要由CPU通过软件处理接收到的地址和产生九位的数据。本文介绍的UART采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可以用FPGA实现,可应用于SoC设计中。其主要特性如下:

·全硬件地址识别,过滤数据不需要CPU的介入;支持一个特殊地址,可用于监听和广播。

·支持查询和中断两种工作方式,中断可编程。

·接收和发送通路分别有128ByteFIFO,每个接收字节附带状态信息。

·设计采用VerilogHDL语言,全同步接口,可移植性好。

·支持自环测试功能。

·波特率可以编程,支持八位或者九位两种数据格式。

设计的UART的九位串行数据格式如图1所示。在空闲状态,数据线处于高电平状态。总线由高到低跳变,宽度为一个波特率时间的负脉冲为开始位,然后是8bit的数据位。数据位后面是lbit的地址信息位。如果此位是1,表示发送的字节是地址信息;如果此位是0,传输的是正常数据信息。地址指示位后是串行数据的停止位。

1UART设计

UART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思想,全部设计都采用VerilogHDL实现,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整个UARTIP由串行数据发送模块、串行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地址识别模块、接收和发送HIFO、总线接口逻辑、寄存器和控制逻辑构成。串行发送模块和接收完成并/串及串/并的转换,接收地址的识别由接收地址识别模块完成。发送和接收HIFO用于缓存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总线接口逻辑用于连接UARTIP内部总线和HOST接口。寄存器和控制逻辑实现UARTIP内部所有数据的收发、控制和状态寄存器、内部中断的控制及波特率信号的产生。以下详细说明主要部分的设计原理。

1.1串行数据发送模块

串行数据发送模块将数据或地址码由并行转换为串行,并从串行总线输出。设计采用有限状态机实现,分为空闲、取数、发送三个状态。其状态迁移如图3所示。各个状态说明如下:

空闲状态:状态机不断检测发送使能位、UART使能位和发送FIFO空/满标志位,如果使能位为高、UART使能打开且FIFO空标志位为低,串行发送进入取数状态。

取数状态:在此状态,分两个周期从发送FIFO中取出待发送的数据或者地址,然后进入发送状态。

发送状态:在此状态,状态机按照九位串行数据的格式依次发送开始位、数据位、地址指示位。待停止位发送完毕后,返回空闲状态。一个字节的数据发送完毕后,进行下一个字节数据的发送流程。

1.2串行数据接收模块

串行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检测串行数据的开始位,将串行总线上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输出。接收逻辑也采用有限状态机实现,分为空闲状态、寻找开始位、接收数据和保存数据四个状态。其状态迁移图如图4所示。各个状态说明如下:

空闲状态:在此状态,不断检测接收使能、UART使能和串行输入信号的状态。如果串行输入信号出现由高到低的电平变化且UART使能和接收使能都为高,则将采样计数器复位,并进入寻找开始位状态。

寻找开始位:在此状态,状态机等待半个波特率的时间,然后重新检测串行输入的电平。如果为低,则判断收到的开始位有效,进入接收数据状态;否则认为数据总线上出现干扰,开始位无效,重新返回空闲状态。

接收数据:在此状态,依次接收串行数据线上的数据位、地址指示位和停止位,结束后进入保存数据状态。

保存数据:此状态将收到的串行数据以并行方式从接口的并行总线输出,然后返回空闲状态,准备进行下一个字节数据的搜索和接收。

为提高对串行输入上突发干扰的抵抗能力,对于接收数据,在脉冲的中间位置连续采样三次,较多的电平作为接收的有效数据。所有接收数据的采样频率为接收波特率的16倍。

1.3硬件地址识别模块

硬件地址识别模块用于从接收到的数据中判断出地址和数据,在地址识别功能打开时,选择数据通过或者丢弃;而该功能关闭时,所有数据都会通过。地址识别模块是一个有两个状态的有限状态机,分为地址和数据两个状态。其状态迁移图如图5所示。状态说明如下:

地址状态:在此状态时,判断接收到的数据以及地址识别使能位。如果地址识别功能没有打开,对于接收的任何地址,都进入数据状态。如果地址识别功能打开,则将收到的地址和本地地址比较,如果相等,则保存此地址,进入数据状态;否则继续在此状态接收数据和地址,将收到的数据忽略。

数据状态:将接收到的数据输出,直到收到地址位时,返回地址状态,处理地址。

为实现监听和广播功能,将地址255作为特殊地址,它可以和任何地址匹配。若本站的地址为255,此站点可以接收任何地址的数据,此功能可以用于监听总线上的数据;若发送数据的目的地址为255,则任何站点都会接收到此数据,此功能可以用于发送广播数据。

1.4FIFO设计

FIFO由控制逻辑和双口RAM组成,控制逻辑用来实现将一个双口RAM转换成两个FIFO的功能,这两个FIFO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缓存;中断控制用于在中断工作方式时管理UART内部的中断状态和控制信息。

为减少所需块RAM的数量,接收和发送FIFO使用同一个块RAM实现,使用仲裁机制保证两个FIFO的四个端口,在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两个操作,不影响对FIFO的读写。

1.5总线接口

UART采用同步接口,所有信号都在系统时钟的上升沿采样,设备的握手用一位应答信号完成。

数据总线宽度采用8+2的方式。和16位或者32位宽度的数据总线连接时,可以一次读取接收数据的数据和地址指示位,减少总线操作次数;若和8位系统连接,可以只连接低8位数据线,接收数据的地址信息可以通过内部的状态寄存器读取。

1.6寄存器和控制逻辑

寄存器部分实现UART内部所有数据的收发、控制和状态寄存,用于设置UART的数据格式、收发波特率、FIFO控制、本地地址、地址识别、中断控制和状态寄存,实现对UART工作的控制。

控制逻辑产生所需的所有波特率信号及对应的上升和下降沿指示信号,并根据实际工作所选择的波特率输出与系统时钟同步的对应信号。波特率产生逻辑的组成框图如图6所示。

2功能和时序仿真

首先结合功能仿真设计系统的仿真平台。仿真平台如图7所示。系统仿真平台和仿真激励采用VerilogHDL语言设计,可同时用于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不能用于二者的综合。寄存器级模型为用于UARTIP设计的RTL描述,全部采用可以综合的VerilogHDL语句编写。仿真使用的软件为ModelSim。

功能仿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模块连线时序的仿真。首先用描述方式设计UART的接口模型,利用仿真激励进行简单的读写操作,设计出仿真激励信号和系统仿真平台。然后结合仿真激励信号逐步完成UART的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仿真时,需要逐步观察UART接口信号的波形、UART内部模块的接口信号波形、各种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和数据指针的值以及状态位的值,逐步完成寄存器传输级的UART设计。

(2)UART的工作仿真。完成RTL的寄存器传输级模型后,根据系统软件工作的模式,用HDL设计出数据收发的仿真激励,打开自环功能,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仿真可以分为仿真查询和中断两种工作方式。对于中断工作方式,需要用HDL语言模拟软件的中断机制,

进行中断工作方式的仿真。最后打开地址识别功能,发送不同目的地址的数据,观察UART的硬件地址识别情况。

完成功能仿真后,将设计进行布局布线,生成Ver-ilogHDL形式的时序仿真模型和标准时延文件,利用与功能仿真相同的仿真平台进行时序仿真。时序仿真只需要仿真工作方式。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使用相同的仿真平台和激励向量,这样便于比较二者的差异,发现设计代码存在的问题。

3综合和测试结果

本设计用Synplicity公司的SynplifyPro作为综合工具,用XilinxISE5.2作为布局布线工具,采用器件为XC2S100IIE-7。综合结果显示,该UARTIP占用资源情况为:SLICE275个、内部块RAM1个、I/O24个,HOST总线可以达到的频率为73.2MHz。

测试程序参考仿真激励的生成,用C语言在vxWorks操作系统下设计。测试所用方法和工作仿真完全相同,只是仿真激励对应测试程序,而RTL模型对应实际的FP-GA器件。

多点测试使用了五块单板,采用半双工总线方式,定义简单的数据包格式,用于检测数据错误并返回数据。数据包的格式为地址开头,后面是最大255Byte的数据;数据部分包括发送方的地址、数据校验和及包的长度。另外,还定义简单的驱动程序格式,完成基本数据的收发和控制,然后在上层加载多点通信协议。其中的一块加载主设备程序,其它单板加载从设备程序。主设备周期性地向其它从设备发送测试数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等待接收目标单板的数据。从设备软件只接收发给本单板的数据,如果校验正确,将收到的数据发给主设备;如果有错误,则不进行任何操作。主设备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接收从设备的数据或者接收数据错误,则判断通信异常,进行下一个设备的测试。

地址范文篇8

关键词:UART多点通信FPGA知识产权

在通信和控制系统中,常使用异步串行通信实现多块单板之间的辅助通信,各个单板通过总线方式连接。为了实现点对点通信,需要由软件定义一套较复杂的通信协议,过滤往来的数据,消耗了CPU较多的时间。89C51单片机有一种九位通信方式,采用一位地址位来实现通信对象的选择,只对发往本地址的地址发生中断进而接收数据。通用的UART芯片如16C550和89C51等构成总线式的通信系统时,需要由CPU通过软件处理接收到的地址和产生九位的数据。本文介绍的UART采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可以用FPGA实现,可应用于SoC设计中。其主要特性如下:

·全硬件地址识别,过滤数据不需要CPU的介入;支持一个特殊地址,可用于监听和广播。

·支持查询和中断两种工作方式,中断可编程。

·接收和发送通路分别有128ByteFIFO,每个接收字节附带状态信息。

·设计采用VerilogHDL语言,全同步接口,可移植性好。

·支持自环测试功能。

·波特率可以编程,支持八位或者九位两种数据格式。

设计的UART的九位串行数据格式如图1所示。在空闲状态,数据线处于高电平状态。总线由高到低跳变,宽度为一个波特率时间的负脉冲为开始位,然后是8bit的数据位。数据位后面是lbit的地址信息位。如果此位是1,表示发送的字节是地址信息;如果此位是0,传输的是正常数据信息。地址指示位后是串行数据的停止位。

1UART设计

UART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思想,全部设计都采用VerilogHDL实现,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整个UARTIP由串行数据发送模块、串行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地址识别模块、接收和发送HIFO、总线接口逻辑、寄存器和控制逻辑构成。串行发送模块和接收完成并/串及串/并的转换,接收地址的识别由接收地址识别模块完成。发送和接收HIFO用于缓存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总线接口逻辑用于连接UARTIP内部总线和HOST接口。寄存器和控制逻辑实现UARTIP内部所有数据的收发、控制和状态寄存器、内部中断的控制及波特率信号的产生。以下详细说明主要部分的设计原理。

1.1串行数据发送模块

串行数据发送模块将数据或地址码由并行转换为串行,并从串行总线输出。设计采用有限状态机实现,分为空闲、取数、发送三个状态。其状态迁移如图3所示。各个状态说明如下:

空闲状态:状态机不断检测发送使能位、UART使能位和发送FIFO空/满标志位,如果使能位为高、UART使能打开且FIFO空标志位为低,串行发送进入取数状态。

取数状态:在此状态,分两个周期从发送FIFO中取出待发送的数据或者地址,然后进入发送状态。

发送状态:在此状态,状态机按照九位串行数据的格式依次发送开始位、数据位、地址指示位。待停止位发送完毕后,返回空闲状态。一个字节的数据发送完毕后,进行下一个字节数据的发送流程。

1.2串行数据接收模块

串行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检测串行数据的开始位,将串行总线上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输出。接收逻辑也采用有限状态机实现,分为空闲状态、寻找开始位、接收数据和保存数据四个状态。其状态迁移图如图4所示。各个状态说明如下:

空闲状态:在此状态,不断检测接收使能、UART使能和串行输入信号的状态。如果串行输入信号出现由高到低的电平变化且UART使能和接收使能都为高,则将采样计数器复位,并进入寻找开始位状态。

寻找开始位:在此状态,状态机等待半个波特率的时间,然后重新检测串行输入的电平。如果为低,则判断收到的开始位有效,进入接收数据状态;否则认为数据总线上出现干扰,开始位无效,重新返回空闲状态。

接收数据:在此状态,依次接收串行数据线上的数据位、地址指示位和停止位,结束后进入保存数据状态。

保存数据:此状态将收到的串行数据以并行方式从接口的并行总线输出,然后返回空闲状态,准备进行下一个字节数据的搜索和接收。

为提高对串行输入上突发干扰的抵抗能力,对于接收数据,在脉冲的中间位置连续采样三次,较多的电平作为接收的有效数据。所有接收数据的采样频率为接收波特率的16倍。

1.3硬件地址识别模块

硬件地址识别模块用于从接收到的数据中判断出地址和数据,在地址识别功能打开时,选择数据通过或者丢弃;而该功能关闭时,所有数据都会通过。地址识别模块是一个有两个状态的有限状态机,分为地址和数据两个状态。其状态迁移图如图5所示。状态说明如下:

地址状态:在此状态时,判断接收到的数据以及地址识别使能位。如果地址识别功能没有打开,对于接收的任何地址,都进入数据状态。如果地址识别功能打开,则将收到的地址和本地地址比较,如果相等,则保存此地址,进入数据状态;否则继续在此状态接收数据和地址,将收到的数据忽略。

数据状态:将接收到的数据输出,直到收到地址位时,返回地址状态,处理地址。

为实现监听和广播功能,将地址255作为特殊地址,它可以和任何地址匹配。若本站的地址为255,此站点可以接收任何地址的数据,此功能可以用于监听总线上的数据;若发送数据的目的地址为255,则任何站点都会接收到此数据,此功能可以用于发送广播数据。

1.4FIFO设计

FIFO由控制逻辑和双口RAM组成,控制逻辑用来实现将一个双口RAM转换成两个FIFO的功能,这两个FIFO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缓存;中断控制用于在中断工作方式时管理UART内部的中断状态和控制信息。

为减少所需块RAM的数量,接收和发送FIFO使用同一个块RAM实现,使用仲裁机制保证两个FIFO的四个端口,在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两个操作,不影响对FIFO的读写。

1.5总线接口

UART采用同步接口,所有信号都在系统时钟的上升沿采样,设备的握手用一位应答信号完成。

数据总线宽度采用8+2的方式。和16位或者32位宽度的数据总线连接时,可以一次读取接收数据的数据和地址指示位,减少总线操作次数;若和8位系统连接,可以只连接低8位数据线,接收数据的地址信息可以通过内部的状态寄存器读取。

1.6寄存器和控制逻辑

寄存器部分实现UART内部所有数据的收发、控制和状态寄存,用于设置UART的数据格式、收发波特率、FIFO控制、本地地址、地址识别、中断控制和状态寄存,实现对UART工作的控制。

控制逻辑产生所需的所有波特率信号及对应的上升和下降沿指示信号,并根据实际工作所选择的波特率输出与系统时钟同步的对应信号。波特率产生逻辑的组成框图如图6所示。

2功能和时序仿真

首先结合功能仿真设计系统的仿真平台。仿真平台如图7所示。系统仿真平台和仿真激励采用VerilogHDL语言设计,可同时用于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不能用于二者的综合。寄存器级模型为用于UARTIP设计的RTL描述,全部采用可以综合的VerilogHDL语句编写。仿真使用的软件为ModelSim。

功能仿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模块连线时序的仿真。首先用描述方式设计UART的接口模型,利用仿真激励进行简单的读写操作,设计出仿真激励信号和系统仿真平台。然后结合仿真激励信号逐步完成UART的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仿真时,需要逐步观察UART接口信号的波形、UART内部模块的接口信号波形、各种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和数据指针的值以及状态位的值,逐步完成寄存器传输级的UART设计。

(2)UART的工作仿真。完成RTL的寄存器传输级模型后,根据系统软件工作的模式,用HDL设计出数据收发的仿真激励,打开自环功能,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仿真可以分为仿真查询和中断两种工作方式。对于中断工作方式,需要用HDL语言模拟软件的中断机制,

进行中断工作方式的仿真。最后打开地址识别功能,发送不同目的地址的数据,观察UART的硬件地址识别情况。

完成功能仿真后,将设计进行布局布线,生成Ver-ilogHDL形式的时序仿真模型和标准时延文件,利用与功能仿真相同的仿真平台进行时序仿真。时序仿真只需要仿真工作方式。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使用相同的仿真平台和激励向量,这样便于比较二者的差异,发现设计代码存在的问题。

3综合和测试结果

本设计用Synplicity公司的SynplifyPro作为综合工具,用XilinxISE5.2作为布局布线工具,采用器件为XC2S100IIE-7。综合结果显示,该UARTIP占用资源情况为:SLICE275个、内部块RAM1个、I/O24个,HOST总线可以达到的频率为73.2MHz。

测试程序参考仿真激励的生成,用C语言在vxWorks操作系统下设计。测试所用方法和工作仿真完全相同,只是仿真激励对应测试程序,而RTL模型对应实际的FP-GA器件。

多点测试使用了五块单板,采用半双工总线方式,定义简单的数据包格式,用于检测数据错误并返回数据。数据包的格式为地址开头,后面是最大255Byte的数据;数据部分包括发送方的地址、数据校验和及包的长度。另外,还定义简单的驱动程序格式,完成基本数据的收发和控制,然后在上层加载多点通信协议。其中的一块加载主设备程序,其它单板加载从设备程序。主设备周期性地向其它从设备发送测试数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等待接收目标单板的数据。从设备软件只接收发给本单板的数据,如果校验正确,将收到的数据发给主设备;如果有错误,则不进行任何操作。主设备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接收从设备的数据或者接收数据错误,则判断通信异常,进行下一个设备的测试。

地址范文篇9

关键词:协议;寻址;因特网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TCP/IPInternet协议已成为计算机工业中开放系统互连的事实上的标准。TCP/IP协议,即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目前最完美并广为接受的通信协议之一,它应用于在广域网中实现不同类型的网络以及不同类型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各种类型的以太网中,如Windows95/98的对等网、WindowsNT、Unix、Linux、NetWare,目前都广泛地支持该协议。

TCP/IP寻址

在管理TCP/IP网络时,一个最有挑战性的工作是管理IP地址和保管记录好IP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尤其对于一个新的管理员或刚接触管理IP地址的人更是如此。信息从一个主机取出,放到另一个主机的时候,有三种东西起了作用,即主机名、主机地址、主机路径。这就关系到IP寻址的问题。

一、IP地址类型

为了控制IP寻址的方式,制定了类型结构,即把IP地址分为五类(A-E类),有三种用在了商业网络中。

A类A类地址的高端位总是置为0。只要最左一位置0,剩下的位数不管是0或1,都是A类地址。因为第一个八位组决定网络地址的类型,只要第一个八位组小于128就是A类地址。如:10.35.64.23是一个A类的TCP/IP地址。如果用缺省的A类地址子网掩码255.0.0.0。则网络部分地址为10.0.0.0,主机部分地址为:0.35.64.23。总共有128(0-127)个A类地址,但每个A类网络可以有16777216(224)个不同的主机标识。

B类B地址是IP地址的高端前两位置位10。并且B类IP地址中,前两个8位组表示网络部分,后两个8位组表示主机部分。B类地址范围是从128.0.0.0至191.255.0.0。如136.35.26.64是一个B类TCP/IP地址。用B类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与此地址进行位操作,则网络部分为136.35.0.0,主机部分为0.0.26.64。B类可以有16384个网络地址,每个网中可有65536(216)个不同的主机标识。

C类C类地址高端的三位设置为110。C类地址前三个八位组作为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八位组作为主机地址。C类地址的范围是从192.0.0.0到223.255.255.255。如198.35.64.85是一个C类TCP/IP地址,用C类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则网络部分是:198.35.64.0,主机部分是0.0.0.85。C类有2097152个网址,每个C类网可有256(28)个不同的主机标识。目前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C类IP地址,我单位(龙岗区信息中心)局域网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168.1和192.168.168.2,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最后两类IP地址到现在还没有应用,这里不作介绍。

二、子网分割(以C类地址为例)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使用C类网址,也会浪费掉相当一部分IP地址,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使用IP地址,这就是子网分割。子网分割就是利用主机地址提供更多网址的技巧,减少了每段网中的主机数,并且更有效地利用配置给我们的网络地址。

每个IP地址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一部分为主机地址。C类地址用前三个8位组表示网络地址,最后一个8位组为主机地址。像如下形式表示,其中N代表网络,H代表主机。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HHHHHHHH

建一个子网掩码,就是把部分H变为N,由此得的结果用于网络地址。决定有多少个H需要变为N的公式为2x-2=Y,其中X表示用于网络地址的位数,Y是得到的网络个数结果。如用主机部分的前三位给网络部分,地址如下所示: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HHHHH

用公式计算,我们有23-2=6个子网,每个子网可以有25-2=30个主机。在缺省的情况下,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这表示前三个8位组用作网络地址,最后一个8位组用作主机地址。现在我们决定有最后8位组的前三位也用于网址,而只用后五位作为主机地址,我们把前三位设置为1,把后五位主机地址设置为0。

1286432168421

11100000

128+64+32=224,这样我们的子网掩码就是255.255.255.224。

因我们前三位用于子网掩码,得到如下八种不同的形式(二进制数):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在大多数情况下,全1和全0是不允许的,一些操作系统和路由器不能控制全1和全0的子网掩码,除去不能用的网号,还剩下六个潜在的子网掩码即:001010011100101111。所以我们可计算出来如下所示:其中H只代表主机位。

1286432168421=

001HHHHH32

010HHHHH64

011HHHHH96

100HHHHH128

101HHHHH160

110HHHHH192

我们用向ISP申请的公有地址如:210.85.37.0和230.87.31.0进行子网分割,我们得到如下潜在网络地址:

210.85.37.32230.87.31.32

210.85.37.64230.87.31.64

210.85.37.96230.87.31.96

210.85.37.128230.87.31.128

210.85.37.160230.87.31.160

210.85.37.192230.87.31.192

因为子网ID定义的第一地址,同一子网的最后一个地址保留用作广播,余下的地址都可以用于主机。为求得第一个地址,我们分析最后一个用于主机得八位组,高端前三位用于子网掩码,我们可以得到网络地址如下所示:

1286432168421=

001HHHHH32

再把高端前三位用N代替计算低端得五位,可计算出主机地址范围,如下所示:

1286432168421=

NNN0000132+1=33

NNN1111032+30=62

主机地址范围在33到62,所以第一组IP地址210.85.37.33到210.85.34.62,余下的主机地址范围如下:

210.85.37.65到210.85.37.94

210.85.37.97到210.85.37.126

210.85.37.129到210.85.37.158

210.85.37.161到210.85.37.190

210.85.37.193到210.85.37.222

第二组主机地址范围可相应计算得出。

三、寻址过程

地址范文篇10

关健词ARP协议ARP欺骗MAC地址IP地址网络安全

1ARP协议简介

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即地址解析协议,该协议将网络层的IP地址转换为数据链路层地址。TCPIP协议中规定,IP地址为32位,由网络号和网络内的主机号构成,每一台接入局域网或者Internet的主机都要配置一个IP地址。在以太网中,源主机和目的主机通信时,源主机不仅要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还要知道目的主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即网卡的MAC地址,同时规定MAC地址为48位。ARP协议所做的工作就是查询目的主机的I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并实现双方通信。

2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源主机在传输数据前,首先要对初始数据进行封装,在该过程中会把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封装进去。在通信的最初阶段,我们能够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而MAC地址却是未知的。这时如果目的主机和源主机在同一个网段内,源主机会以第二层广播的方式发送ARP请求报文。ARP请求报文中含有源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以及目的主机的IP地址。当该报文通过广播方式到达目的主机时,目的主机会响应该请求,并返回ARP响应报文,从而源主机可以获取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同样目的主机也能够获得源主机的MAC地址。如果目的主机和源主机地址不在同一个网段内,源主机发出的IP数据包会送到交换机的默认网关,而默认网关的MAC地址同样可以通过ARP协议获取。经过ARP协议解析IP地址之后,主机会在缓存中保存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条目,此后再进行数据交换时只要从缓存中读取映射条目即可。ARP协议工作原理详见图1和图2。

3ARP欺骗攻击的实现过程

3.1网段内的ARP欺骗攻击

ARP欺骗攻击的核心就是向目标主机发送伪造的ARP应答,并使目标主机接收应答中伪造的IP与MAC间的映射对,并以此更新目标主机缓存。设在同一网段的三台主机分别为A,B,C,详见表1。

表1:同网段主机IP地址和MAC地址对应表

用户主机IP地址MAC地址

A10.10.100.100-E0-4C-11-11-11

B10.10.100.200-E0-4C-22-22-22

C10.10.100.300-E0-4C-33-33-33

假设A与B是信任关系,A欲向B发送数据包。攻击方C通过前期准备,可以发现B的漏洞,使B暂时无法工作,然后C发送包含自己MAC地址的ARP应答给A。由于大多数的操作系统在接收到ARP应答后会及时更新ARP缓存,而不考虑是否发出过真实的ARP请求,所以A接收到应答后,就更新它的ARP缓存,建立新的IP和MAC地址映射对,即B的IP地址10.10.100.2对应了C的MAC地址00-E0-4C-33-33-33。这样,导致A就将发往B的数据包发向了C,但A和B却对此全然不知,因此C就实现对A和B的监听。

3.2跨网段的ARP欺骗攻击

跨网段的ARP欺骗比同一网段的ARP欺骗要复杂得多,它需要把ARP欺骗与ICMP重定向攻击结合在一起。假设A和B在同一网段,C在另一网段,详见表2。

表2:跨网段主机IP地址和MAC地址对应表

用户主机IP地址MAC地址

A10.10.100.100-E0-4C-11-11-11

B10.10.100.200-E0-4C-22-22-22

C10.10.200.300-E0-4C-33-33-33

首先攻击方C修改IP包的生存时间,将其延长,以便做充足的广播。然后和上面提到的一样,寻找主机B的漏洞,攻击此漏洞,使主机B暂时无法工作。此后,攻击方C发送IP地址为B的IP地址10.10.100.2,MAC地址为C的MAC地址00-E0-4C-33-33-33的ARP应答给A。A接收到应答后,更新其

ARP缓存。这样,在主机A上B的IP地址就对应C的MAC地址。但是,A在发数据包给B时,仍然会在局域网内寻找10.10.100.2的MAC地址,不会把包发给路由器,这时就需要进行ICMP重定向,告诉主机A到10.10.100.2的最短路径不是局域网,而是路由,请主机重定向路由路径,把所有到10.10.100.2的包发给路由器。主机A在接受到这个合理的ICMP重定向后,修改自己的路由路径,把对10.10.100.2的数据包都发给路由器。这样攻击方C就能得到来自内部网段的数据包。

4ARP欺骗攻击安全防范策略

4.1用户端绑定

在用户端计算机上绑定交换机网关的IP和MAC地址。

1)首先,要求用户获得交换机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用户在DOS提示符下执行arp–a命令,具体如下:

C:\DocumentsandSettings\user>arp-a

Interface:10.10.100.1---0x2

InternetAddressPhysicalAddressType

10.10.100.25400-40-66-77-88-d7dynamic

其中10.10.100.254和00-30-6d-bc-9c-d7分别为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因用户所在的区域、楼体和交换机不同,其对应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也不相同。

2)编写一个批处理文件arp.bat,实现将交换机网关的MAC地址和网关的IP地址的绑定,内容如下:

@echooff

arp-d

arp-s10.10.100.25400-40-66-77-88-d7

用户应该按照第一步中查找到的交换机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填入arp–s后面即可,同时需要将这个批处理软件拖到“windows--开始--程序--启动”中,以便用户每次开机后计算机自动加载并执行该批处理文件,对用户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4.2网管交换机端绑定

在核心交换机上绑定用户主机的IP地址和网卡的MAC地址,同时在边缘交换机上将用户计算机网卡的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绑定的双重安全绑定方式。

1)IP和MAC地址的绑定。在核心交换机上将所有局域网络用户的IP地址与其网卡MAC地址一一对应进行全部绑定。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非法用户使用ARP欺骗或盗用合法用户的IP地址进行流量的盗取。具体实现方法如下(以AVAYA三层交换机为例):

P580(Configure)#arp10.10.100.100:E0:4C:11:11:11

P580(Configure)#arp10.10.100.200:E0:4C:22:22:22

P580(Configure)#arp10.10.200.300:E0:4C:33:33:33

2)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的绑定。根据局域网络用户所在的区域、楼体和用户房间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号,将用户计算机网卡的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绑定。此方案可以防止非法用户随意接入网络端口上网。网络用户如果擅自改动本机网卡的MAC地址,该机器的网络访问将因其MAC地址被交换机认定为非法而无法实现上网,自然也就不会对局域网造成干扰了。具体操作如下(以AVAYA二层边缘交换机为例):

console>(enable)lockport1/1

console>(enable)addmac00:E0:4C:11:11:111

Address00:E0:4C:11:11:11wasaddedtothesecurelist!

console>(enable)lockport1/2

console>(enable)addmac00:E0:4C:22:22:222

Address00:E0:4C:22:22:22wasaddedtothesecurelist!

console>(enable)lockport1/3

console>(enable)addmac00:E0:4C:33:33:333

Address00:E0:4C:33:33:33wasaddedtothesecurelist!

console>(enable)showcam

VLANDestMAC/RouteDesDestinationPort

100:E0:4C:11:11:111/1

100:E0:4C:22:22:221/2

100:E0:4C:33:33:331/3

4.3采用VLAN技术隔离端口

局域网的网络管理员可根据本单位网络的拓卜结构,具体规划出若干个VLAN,当管理员发现有非法用户在恶意利用ARP欺骗攻击网络,或因合法用户受病毒ARP病毒感染而影响网络时,网络管理员可利用技术手段首先查找到该用户所在的交换机端口,然后将该端口划一个单独的VLAN将该用户与其它用户进行物理隔离,以避免对其它用户的影响。当然也可以利用将交换机端口Disable掉来屏蔽该用户对网络造成影响,从而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5结束语

网络欺骗攻击作为一种非常专业化的攻击手段,给网络安全管理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ARP欺骗是一种典型的欺骗攻击类型,它利用了ARP协议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使用一些专门的攻击工具,使得这种攻击变得普及并有较高的成功率。文中通过分析ARP协议的工作原理,探讨了ARP协议从IP地址到MAC地址解析过程中的安全性,给出了网段内和跨网段ARP欺骗的实现过程,提出了几种常规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在用户计算机上绑定交换机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在交换机上绑定用户主机的IP地址和网卡的MAC地址或绑定用户计算机网卡的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VLAN隔离等技术。如果多种方案配合使用,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绝ARP欺骗攻击的出现。总之,对于ARP欺骗的网络攻击,不仅需要用户自身做好防范工作之外,更需要网络管理员应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不断跟踪防范欺骗类攻击的最新技术,做到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邓清华,陈松乔.ARP欺骗攻击及其防范[J].微机发展,2004,14(8):126-128.

[2]孟晓明.基于ARP的网络欺骗的检测与防范[J].信息技术,2005,(5):41-44.

[3]徐功文,陈曙,时研会.ARP协议攻击原理及其防范措施[J].网络与信息安全,200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