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16:01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范文篇1

1.电子信息存储中的安全隐患

一是个人在上网时缺乏对安全隐私的维护和警惕心理,使得个人信息在网上广泛流传;二是电子设备遭受到一些不怀好意的黑客或者病毒的攻击,这种往往是对方有意而为之的,因而它造成的信息泄露和信息平台无法运营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严重;三是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即外界因素,如自然界的雷雨天气、电路的突然断电或线路老化而造成的信息存储的突然中断和存储不完整。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现代电子信息存储在安全上的极大隐患。这些隐患在电子设备中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不发则已,一发则不可收拾,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电子信息存储安全的有效措施

(1)信息录入和存储过程要保持心理上的警惕首先,在打开信息存储的相关页面时,应当注意该页面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尤其在要求输入账号密码等隐私问题上保持警醒,这时最好查看个人的存储设备是否被其他人所共享、在机器上是否发现了不正常存在的数据线或硬件设备、个人所用的网络是否被他人可见等;接下来,录入信息之后应当将公用设备上的相关记录进行消除,如更改上网浏览记录、不定时更改相关密码、删除从电子存储设备中转移过去的拷贝文件等。最后,应当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安全录入信息的意识和习惯。如不使用常见的密码设置、注意更新杀毒软件的配置、不随意下载不经安全监测的电子邮件或影音文档、随时备份电子信息并上传至其他备用存储设备等等。(2)电子信息存储应当尽量降低外界的干扰笔者在开篇就提到,电子信息存储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受到来自人为因素的干扰,还会受到来自客观和不可抗外力的影响,因而信息存储者必须要具有防范客观干扰因素的思想意识。信息存储者必须针对存储设备的使用规范以及操作要求等来进行信息的存储[2]。这就要求信息存储者对电子信息存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有一定的了解,如不能让设备经受来自外界强力的干扰,如受潮、阳光暴晒、猛烈挤压或跌落等;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外界可能产生的不可抗因素,如突然断电造成的信息存储中断,这就转到了笔者上文中提到的话题,即经常对存储信息进行更新和备份,以防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总之,电子信息的存储安全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连接网络时的安全问题,一个是信息存储本身的安全问题。这两者对于电子信息的存储安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缺少任何一方面的警惕心都会造成信息的外泄和丢失,造成重大损失。

二、电子信息的有效利用

当今社会人们处于一种信息知识的时代,掌握信息才能够真正地推动自己的发展[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实现了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资源的愿望。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充分地利用电子信息来完善自己。受到个人能力和客观环境的局限,电子信息的利用率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接下来笔者将重点对电子信息的有效利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1.提高个人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的能力

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电子信息,是否能够使电子信息最大限度地为使用者服务,很大程度取决于使用者的个人能力。因而笔者强调,在电子信息的有效利用上,应当首先考虑人的因素。电子信息的集体使用者,如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等,最好能够举办定期的培训会和讲座,为本部门的成员弥补电子信息使用上的不足,同时给他们输送最新的电子资讯,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电子信息安全和利用的知识储备。电子信息的个人使用者,也应当主动去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由于每个人的优点劣势不同,个人的主动完善就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个人使用电子信息的能力进步地也就更快。

2.合理分配电子信息使用资源

有效利用电子信息,不仅要求个人要不断完善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要求集团整体对电子信息的使用进行宏观的规划和分配。电子信息的应用体系中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资源,信息使用者以及信息设备[4]。这些在整个电子信息的存储系统中缺一不可,要求资源管理者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分配。如针对集团成员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差别,安排他们做电子信息存储与运营中的不同项目,使他们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最小化其劣势对电子信息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笔者始终认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对电子信息的存储安全和利用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电子信息的整体管理方面,集团也应当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电子信息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隐藏技术;应用研究

1电子信息隐藏技术

1.1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的电子信息包括影音信息、个人信息等等重要的信息。由于信息传输方式的快捷简单,导致电子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1]。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发展远比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网络是乱象丛生,电子信息产品的肆意传播,非法盗用或篡改。公民的个人隐私等机密信息在网络上可以被一些不法分子盗取。因此,信息安全已经成为近年来最新兴的产业[2]。电子信息隐藏技术是信息安全的主要解决途径。电子信息隐藏体系包含两个部分:电子信息的嵌入和提取。在嵌入到载体之上时,对事先对电子信息预处理,具体操作包括加密、置乱等,最后结合密钥和计算机语言将处理后的电子信息嵌入到载体之上[3]。将包含电子信息的载体通过电子通道传输到授权者的手中,授权者在通过密钥和具体算法将电子信息提取出来。电子信息隐藏技术是指在双方在进行信息的传输过程是,对信息传递的双方和信息传输的内容都进行隐藏,不受第三方的破坏[4]。电子信息的隐藏技术是通过密钥的方式进行加密的,通过密钥不仅可以将信息隐藏于一定的载体中,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密钥对载体中的信息进行提取[5]。电子信息隐藏技术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视觉上的隐藏;第二层含义是存在信息,但在视觉上不能被发现;第三层含义是不能对信息传递双方的信息进行识别或定位;第四层含义是信息传输通道不能被发现。1.2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特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比,有以下几点显著的特点:(1)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隐蔽性,在将电子信息隐藏在一定的载体上,第三方很难发现存在于载体上的秘密信息,这确保了电子信息的安全。(2)电子信息隐藏后的不可见性,电子信息依附于载体之上,第三方只能发现载体,但看不见载体上依附的电子信息,如同人类的听觉和视觉一样,只要看不见就或是听不见就不能发现。(3)不可测性,电子信息和载体的选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是没有规律的。即使带有电子信息的载体被第三方拦截之后,由于电子信息的隐藏技术的全面性已经考虑到被拦截的问题,但还是有被破解的可能,但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期间,已经有足够的时间为信息的持有者进行防御。(4)安全性,即使在遭受的黑客的袭击,带有信息的载体被病毒侵袭,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载体上的信息,最大可能的保障的公民的利益。(5)不可变性,存在于载体之上的电子信息不随载体形式上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对载体进行压缩、归一化、重采样等变化,保证的电子信息的准确安全性。(6)信息的自动恢复功能,尽管以上的几个特点已经保证了电子信息技术对于信息安全的周到性,但是作为一种全面使用的计算机技术,还应做到万无一失,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发生时电子信息遭到破坏,载体上不管剩下多少信息,恢复功能都将信息恢复还原,无疑是为广大计算机使用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电子信息隐藏技术按保护对象可以分为四类:隐写术、匿名通道、数字水印技术、隐蔽信道技术。还可以按照载体类别进行分类,例如文本载体、图像载体等。

2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甚至很多重要文件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对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计算的安全漏洞,对使用者的个人资料包括身份信息、银行卡等信息,严重的危害了使用者的经济安。全。这也是近年来电信诈骗、信用卡或银行卡盗刷的主要原因。要解决电子信息泄露的关键问题是将提高电子信息的保密性,这也是目前电子信息隐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2.1版权保护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应用到版权保护领域上,近年来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盗版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也是由于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存在的弊端。增强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可以通过对网络上传播的具有版权等的数字产品时,在水印中加入原著作者的身份信息。如果有人在未取得原著作者的许可下非法传播,警方还可以通过提取水印信息证明自己的版权。2.2数字票据的防伪。数字票据中嵌入具有防伪信息的水印可以减少因伪造票据造成的犯罪事件,尤其财务开出的发票。2.3数据的完整性数字水印技术能够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并且能及时发现电子信息是否别篡改。

3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和技术特点并列举了剪子信息隐藏技术应用的领域。电子信息隐藏技术还能应用到医疗行业,司法行业,新闻行业的数字媒体中,还可用于真实性的检验和司法鉴定等。电子信息隐藏技术是确保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并能能够保障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大力发展和研究电子信息隐藏技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春红.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02):276.

[2]杨杰,卢选民,张辉栋等.基于网络文本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3,32(08):10-12.

[3]王行荣,林官春.信息隐藏技术应用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01):68-72.

[4]姚七栋.信息隐藏技术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电子信息范文篇3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电子信息系统;MVC模式;设计思路

1引言

良好的基础模式软件可以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相关的设计依据,方便进行软件之间的交流、软件功能及管理软件单元[1]。在软件工程的开发中,MVC模式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先进设计模式。MVC模式可以使代码重复使用,同时能减少信息表达、信息描述和运用的精确性,进而提供清楚直观的设计思路,建立电子信息系统。

2MVC模式研究

MVC模式分为模型、图像、控制三个部分,其应用结构如图1所示。式软件所要整理的信息数据按照逻辑将其在内部进行抽象处理,并建立信息数据的核心、逻辑顺序及其功能划分的关系式,并在具体的界面完成表达、接收和输出信息数据的操作,设计MVC模式软件是电子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图像是模型系统对于内部数据抽象化的显示,一个模型能反映出一个或数个图像,如用户图像、命令执行图像、AI图像;根据用户也可以分为:管理者图像、普通用户图像等[2]。图像可以与外界的信息数据进行交流和互换,是软件信息系统与外界信息数据的连接端口:它不仅为外界创造输入信息数据的条件,并促使软件逻辑处理的运行;它还能将逻辑处理和分析的结果以特定形式展示出来。图像随着模型的改变,图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有两种处理方式;Ph方式,图像注册于模型区域,当模型在变化过程中更新的信息数据传送到已经注册的图像;P1方式,即通过调用模型来完成图像获取最新信息数据的工作。其作用有:处理信息数据使其抽象化;处理后的信息数据发送到用户,使得用户进行输入;用户输入的信息数据在通过图像传递给控制系统;模型的信息数据更新工作完成后,将信氨气进行数据更新。控制器将模型和图像联系起来,并选取图像接收的外界信息,将用户与图像的交流信息数据转变为MVC模式软件的信息事件,再将信息事件分析处理;用户信息数据转变为MVC模式软件的操作,而后发送给模型;按照信息数据的交流和转换,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以展示分析后的信息数据。

3基于MVC模式的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3.1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原则及功能。采用MVC模式模板进行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电子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要坚持“共同依据MVC模式分分层”原则进行设计,使得两者有机统一,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有助于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更新和保护。电子信息系统需要接人信息测控装置和其他智能电子设备,并把信息上数据传递模型或图像。电子信息系统包括综合处理器、接口模块、控制系统网、图像显示设备等硬件,此硬件具有实用性高,安装简便及精确性高的特点[3]。3.2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构成。电子信息系统承担着信息处理分析、发出及接受信号的任务,在进行大量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其采用信息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处理方式,可以使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更加精确和稳定。在此以MVC模式为基础,选用嵌入式硬件设计方法,并设计出电子信息系统。硬件设计结构图见图。3.2.1模型的设计构成。(1)硬件设计构成主要有嵌入式P105模板、P105网络等组成的。综合处理器包含3块0Mb/s和120Mb自动适应的网络端口和3个CN端口,其中网络端口能与电子信息系统的设备连接使用。(2)构成软件的主要部分是分析和处理信息数据的软件。模型是电子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软件的重要部分,对通信信息组成的数据库和各个软件功能进行总结和划分,构建信息数据模型和处理数据,以及包含对信息数据的收集、读取、分析等功能。3.2.2控制系统设计构成。(1)控制系统中硬件主要包含键盘和通信端口2个部分,其中最多可以配置6块通信端口,每个通信端口又有3到7个端口,分别为WS-325,WS-564、网络端口。通过这些端口对于系统内的模型和控制系统进行互联,当地输入采用键盘输入的方式,而远程输人则主要指通过下载信息参数。(2)软件主要作用为接收键盘录入的信息数据或通信端口接收的数据。其中包含用户通过键盘录入、软件接收等。通信端口的应用不断发生变化,把智能通信端口和调整通信端给控制系统处理,并作为录入信息数据的组成部分。3.2.3图像设计构成。(1)硬件构成为选用显示屏模块,远程显示由通信端口模块实现或通过综合处理器的网络端口实现。(2)软件的图像部分就是电子信息系统需要展示的信息数据,包含参数概念等。并将程序端口整合为一个模块,该模块应用于模型部分和图像部分的信息交流和互换。

4结语

利用MVC模式软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实现了电子信息网络化、可视化的系统设计,同时此电子信息系统转移性强,功能范围较广,一定程度满足了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提高了电子信息系统的准确性、方便性、多元性,加速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云花,黎泉.基于MVC模式的网络舆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7,40(24):31-33.

[2]孙育红.数字多媒体数据采编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7,40(15):122-125.

电子信息范文篇4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伴随着信息化的进程的发展,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就是信息,这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也就是说,约有82%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即停留在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对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和对客户资料的简单收集。电子商务形势已被现在的企业商务活动采用,信息化技术已经被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等诸多方面加以运用。例如,利用网络收集各种原材料信息从而建立对采购有重要作用的原材料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化水准经由分析系统的网络数据得到采购建议和对策得以实现。但还不到四分之一这一数据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2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2.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为保证数据的传送更加完整和安全,电子信息重要使用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是加密技术的两种类型。对称加密技术的实现经由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这样的五个基本成分在内的分组机密或序列密码。而非对称加密技术解密和加密相对独立,经由两把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被称为公钥的加密秘钥向公众公开,被称为私钥的加密秘钥秘密保存,二者必须配对使用。被传送的加密信息经过加密技术起到了保密作用。发送电子信息的过程中,所要发出的信息被发送人经过加密秘钥加密后发出,如果信息在传输过程被窃取,他也只能拿到没办法没理解的密文,但是密文可以被接受者用解密秘钥进行解密,得到明文。

2.2电子信息中的防火墙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网络安全收到了来自网络黑客,邮件炸弹以及木马病毒的威胁。其网络也同样被企业的信息化以这样的形式所威胁着以至于难以保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防火墙这一保护措施在这种网络极度不安全的情况下被最初采用。防火墙在阻止电脑信息被恶意篡改和防止被黑客入侵等方面也同样在个人电脑的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电子信息中的认证技术电子信息的认证技术分为身份认证和消息认证两种。身份认证包括识别(明确并区分访问者身份)以及验证(确认访问者身份),用于对用户身份的鉴别。身份认证必须在用户访问不公开的资源时被通过。消息认证是用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信息有没有经过第三方的伪造或者修改,被用于确认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

3企业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3.1企业电子信息的机密性信息的保密工作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身为企业商业机密代表的信息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摆在各个企业面前的首要解决问题就是:应当怎样确保自己的信息安全地在互联网上传递而不被第三方进行窃取和篡改或者滥用和破坏。

3.2企业电子信息的有效性现今,企业的信息传递大多采用电子的形式,这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关系企业贸易能否顺利进行和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前提条件就是信息的有效性。要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排除各类潜在的对信息有效传递存在威胁的因素尤为重要。

3.3企业电子信息的完整性对企业交易双方都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因其经营的策略被交易方的信息完整性所制约。所以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就是防止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丢失,或被随意生成或者篡改,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4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企业以及个人发展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建设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

4.1提高电子信息发展的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逐步走向智能化,这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网络技术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应用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安全性。为此,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树立维护电子信息安全的意识,促进网络的安全发展。

4.2构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保证顺利进行信息安全的管理,除了对各种安全技术的使用之外,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被一开始建立的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所制约。这是一般的企业中都存在的。信息的安全性无法被保证都是因为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所致,因为这一制度的相关安全管理技术都无法被正常进行,可见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极度影响着信息系统的安全。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工具无法发挥相应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套完善且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4.3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各方面的技术还有待提高,因此,应该进一步的进行发展和研究。而电子信息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安全发展的脚步,我们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加大对科研教育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拥有更高端的实验器材以及科研资金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与国际接轨,进行学术上的经验交流,学习优秀的技术并应用到我国发展的实际当中,提高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保证工作团队的团结协作,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凝聚力量。

4.4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是经由优良的网络条件来提供的。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法规经由企业网络平台,同时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和安全设备选择也可通过这一平台提供。除此之外,企业的员工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经验交流,进行信息安全的在线教育培训等。4.5定期评估和改进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企业的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在推进发展着,伴随技术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也在提高。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这一用来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的“解药”也应伴随着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现而定期评估和改进。

5总结

电子信息范文篇5

一、发展目标(见附表)

1、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现价产值57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亿元,利税67亿元,其中利润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0%、25%和25%。

2、开展全市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下称‘两化融合’)工作。力争列入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6家,推广应用企业1000家。

二、主要工作

3、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重点从纬创资通项目和数据产业园、软件园以及可胜科技、纬立资讯、图讯科技、航宇电气、全鸿电子、通泰光电等一批IT重大项目入手,招引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通过集聚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市医药高新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海陵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在组织实施明昕微电子、云涌电子、科化新材料、春兰清洁能源、普吉光电、电子、电子、电子等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落户。以高港、姜堰信息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发展创新电子、博泰电子、东田电子、友润电子、格律斯电子、环球船舶、菁茂科技、优宾晶圆、世隆电机等企业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产品,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引进,组织与本地现有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的定向嫁接,逐步建成产业链完整齐全、相互支撑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4、加快提升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契机,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在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速传统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换代,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顺应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大功率、多功能、高精度等发展趋势,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的产品结构,有效推动兴顺电子、石冢感应、华龙电子、浩普投资、旺灵绝缘、银河寰宇、友润电子、航联、航宇、华骋科技和昭阳光电等企业的研发,提高热敏电阻、电连接器、传感器、电容器、互感器、覆铜箔板、高频线路板、高压绝缘纸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5、大力培育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基于物联网的设施高效种养及溯源应用与示范、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药品制造与物流服务过程的物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针对车载电源开发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华骋科技公司的车联网关键中间件-车辆仪表研发、东华测试公司的工程结构智能在线监测分析系统与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与云分析诊断平台软件、宏泰电子科技公司的HT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安方科技电力公司的输电变压器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三福船舶工程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生产集配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与移动执法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组织对现有物联网企业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跟踪服务,重视物联网产业链系统集成工作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以系统集成工作开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进硬、软件的研发和创新,夯实现有基础,不断培植新的亮点;同时密切关注数字视听、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新型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创新、产业转移、企业重组等动向,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填补我市电子信息的行业空白和助推产业链延伸。

6、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互动融合。重点推进行业骨干企业的两化融合进程,开展以综合集成、协同创新、流程再造、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两化深度融合,突出组织实施以电子商务、产品装备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安全生产及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项目;加快组织实施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和推广应用企业等战略发展工程,进而有效推进做强支柱行业、发展新兴行业、改造提升传统行业,提高全市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项目、新品建设和两化融合任务

7、全力推进纬创和配套企业项目建设。以医药高新区纬创资通平板电脑及液晶显示器一期产品的建设投产为重点,加快实施可胜和纬立的新型电子产品的项目建设,同时密切关注图讯科技、日升光电、航宇电器、祥龙科技等企业电子产品项目的实施进程。

8、扎实推动重大项目的投资实施。重点组织高中压电解电容铝箔材料产业基地、数码产品精密机械构件、船舶电子仪器、3G敏感元器件及片式元器件芯片封装测试、新型模块化数字移动通讯远程供电系统、嵌入式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移动基站设备、IC封装、感应式传感器、陶瓷电极荧光灯、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LED光源材料、真空超导模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系统、超高压低烟无卤环保型铝合金电力电缆、触摸屏等项目的实施,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9、高效组织重点产品的研发工作。着重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引线框架、蓝宝石晶体及单晶材料、平面导波光分路器(PLC)、纳米级可染型导电纤维、高分子导电热封盖带、载带片材、笔记本电脑转轴承、光电逆变器及控制器、新工质压缩机、高频微波印制板材、电连接器、微型钻头及专用设备、移动开关控制设备、DIN系列射频同轴连接器和宽带接入户外机柜、语音信号滤波器和光通信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和扩能,争取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含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0、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紧扣转型升级主题,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在单项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特别注重信息技术在企业各领域的集成综合应用和新业态下的协同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覆盖率。同时继续开展两化融合进百企业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报告、专家演讲、企业座谈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企业两化融合推进转型升级的经验,结合转型升级相关工作研究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的相关标准和激励措施。结合实施市“千企升级、百企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在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流程方面组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按照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编制信息化建设3-5年规划及实施设计方案,选择单项业务逐一进行应用,从而积累应用经验,尝试应用效果,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发展战略信心和理念,为进一步开展深度融合做准备。

11、继续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围绕省经信委开展的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加强调研以单项集成、创新、协同应用为主的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情况,及时掌握企业单项应用动态,认真做好申报的各项组织工作。全面开展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在制定印发“市认定工作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好申报、评审、公布、授牌等工作。在全市30家重点和行业龙头企业中组织开展以电子商务、产品装备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两化深度融合。按照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标准和既要摸清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也要摸准企业两化融合的目标和定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地区企业信息化指数编制和企业两化融合调研工作,逐步展开评估规范工作,从而增强地区、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工作的协调和一致,促进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对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进行科学引导和务实推进。

四、推进措施

12、落实相关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按照中央确定经济工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的总基调,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相关产业激励政策,落实市《关于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财税、用地保障、自主创新、市场开拓、企业并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合作,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项目对接的平台,落实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项目的金融扶持。把电子信息产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中小企业纳入上市培育重点,加快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进程。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培育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促进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和社会化,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加快建立新型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担保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

13、推进园区建设,加强对外合作。结合实施“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向“1+3”特色园区集中,加快园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聚集,园区财力支持对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和产品检测、技术研发、商务信息、现代物流等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以及引进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大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和研发基地建设。大力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引导招商引资在制造、研发和服务上协调发展,在吸引外资和内资上齐头并进。注重吸引国际国内领先的、高端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向集聚,推动国内外企业直接投资来泰设立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促使研发、生产、服务的本地化和一体化,积极承接电子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

电子信息范文篇6

“九五”期间,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下,仍旧有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电子信息产品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居高,促进了进出口结构升级。从出口总量与结构来看:2003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金额为1420.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4.38%。在出口的产品中,计算机占据46.7%,总金额达到663.4亿美元;家用电器占19.0%;而电子元件和器件出口量相对较少,仅占8.5%和7.7%。计算机产品是加工出口贸易的主流产品,主要出口厂商是台湾在内地的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的一些企业。从出口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分析:从出口企业看,外商独资企业增长最快,所占比例最大,我国内地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国有企业出口国际市场的业绩依然不理想,出口增速仅为6.63%,占总出口金额11.6%。其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接近90%,其中计算机产品的进料加工比例最大。

从中不难看出影响出口大大增加的因素:国内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国外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它们希望利用国内的低廉制造成本,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生产基地,这既可以占领中国市场,又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越多,对出口的推动就越大。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存在,就是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电子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3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对国外的出口快速增长,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这些国家处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倾销调查,并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二、进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改善,取消了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转而有公开的法规形式所取代,并大幅度削减了进口商品管理范围,简化了进口手续,事实上放宽了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管制,采取了配额和非配额的管理方式。由此,2003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口金额为13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6%。进口产品结构中,电子元器件占主要地位,其中电子器件占39.9%,电子元件占10.6%。整机产品进口所占比例较少,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少量高档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有加工装配产品贸易需要从国外进口元器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和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仍较弱,完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进口贸易方式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总金额为690.8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52.3%。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多为电子元器件,加工成整机产品后还要出口国外。一般贸易占总进口金额的23.4%,与2002年相比较,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商的国内投资设厂增多所致。

电子信息范文篇7

知识面广,内容涵盖多个专业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在连续四天三夜内完成赛题的设计、制作及调试,并写出设计报告。竞赛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团队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应用各种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创新能力。通过对连年来竞赛作品、设计报告的分析,发现在参赛学生中,以下问题较为普遍。(1)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新器件、新技术的应用;(2)知识面较窄,综合分析、设计运用能力不够,创新能力较差;(3)实践动手及调试能力不足。

2.依托电子设计竞赛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学生在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没有跟上当代科技的发展,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1依托竞赛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体系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正朝着新器件、新技术及新应用方面发展,赛题综合性强,设计指标要求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科技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扩充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新课程体系中增设一些综合性课程设计,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制作电子实物,以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信息和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关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课程的内容不仅要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部分,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科前沿知识,把新技术、新应用充实到教学中。要在有限的学时里增加新知识,我们必须对授课内容做相应调整,在基础课中减少基本公式推导等理论性论证过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增加实用性电路设计的实例,而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则需扩充一些综合性电路系统设计的案例。通过相应案例的分析、设计过程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以及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适当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案例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把实际工程案例中的某些问题留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自学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依托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存在着偏重知识轻视能力、偏重继承轻视创新、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教育观[2]。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实验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分量不足。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只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思维不足、难于将书本知识融合到实践中,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势必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电子设计竞赛的推动,按照训练层次,重新整合原有的实验,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2.2.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常用基础性仪器及基本电子器件的正确使用,验证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通过验证性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纪录实验数据,并能够对数据的正确性做出分析、处理。实验内容要尽可能多地涉及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实验过程中要对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方法做重点训练。完成验证性实验后,学生应该掌握信号源、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应具备测量和调试简单电路的技能。为后面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奠定基础。

2.2.2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多种仪器综合使用的技能及对综合性电路的组建、调试的能力。实验采用模块化结构,将基本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小系统电路,实现电路系统的设计。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应具备小系统电路的构建、安装、调试的能力,查阅器件手册及网络查询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

2.2.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以是老师出题,也可以学生自拟题目,针对题目,学生首先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出实验电路。然后自己进实验室,通过实验器件、仪器和设备完成实验课题。在设计性实验的全部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主体,老师只扮演启发和点拨的角色。设计性实验赋予学生很大的空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大胆实验,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以体现,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应基本具备应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以竞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教学工作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赋予高校的职责,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潜质。为了把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得更好,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学校要建立起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规章制度。设立科技创新活动基金,用于奖励在此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另外,可以通过成立电子协会、电子兴趣小组、创新活动小组等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中来。

2.3.2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调动教师积极性,保证学生创新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学校应认可指导教师的付出,拨专项经费,建立、开放创新实验室,配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量,成立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小组,落实指导教师职责,开展评奖评优等方法促进教师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学校则可以通过学分对换、设立创新基金等形式,奖励在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指导教师要切实起到引领和点拨的作用,首先应保证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定期给学生开办讲座,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和科研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2.3.3建立创新实验室,加大开放力度。无论科技创新活动,还是学科竞赛都离不开实验室。学校应建立专门用于此类活动的创新实验室,添置活动所需的实验设备。更新实验室管理办法,设置实验室开放经费,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安排开放性实验教学,把开放性实验教学纳入学分中,有意识地使开放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相融合,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搭建良好的平台,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奠定重要的基础。

3.结束语

电子信息范文篇8

一、以训促教,以核心技能实训反思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2+1”学制是我国新设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就读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社会上相应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满,修够学分的学生发放毕业证,按时毕业。“2+1”新模式下,两年的中专学习,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和选修课,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专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基础理论知识较差,对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上课听不进,也难以听懂,久而久之厌学情绪滋生和加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瞌睡、看小说、旷课,进而逃避上课甚至干脆逃课到网吧。一旦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或重修,或因逃课等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许多学生干脆选择退学;学生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学风。面临这些困境,学校倡导“三用”、“两性”以训促教新模式。“三用”原则指理论教学“有用、实用、够用”,“两性”指实训坚持选择性与针对性,突显核心技能的重点训练。中专生免试入学,基础较差,这个现实现状,教育者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一人高谈高深理论。只有根据核心技能操作所需,有选择、有针对性结合实践精选施教素材,精讲理论、重实践、抓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理论,通过实践巩固理论,在一轮实践收获基础上进入新一轮的实践,融理论知识在反复的实训操练中,学生才能将理论融会贯通。

二、坚持核心技能流水线合作操作模式,强化学生群体性参与意识

1.互动择优,以小组探究法取代单一讲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从实训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维修电视机时,对故障的检修,教科书固定单一的模式是先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再按书上给出的方法逐一进行检测;再将检测数据与书上所标数据进行比对,作出判断;最后再按书上的步骤进行检修。完全按书本上的程序去教学,可以很轻松就完成教学任务,简单省事;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思维单一,而且缺乏创造性,难以适应今后就业岗位复杂的局面。为此,笔者上课时采用了只向学生说明电视机故障现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自行设计检修方案;再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后从推荐出来的较好检修方案中,由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综合择优,选出最佳代表全班水平的检修方案。这样的实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及相互竞争的创业理念。

2.坚持“悬念”诱导法,杜绝玩“空手道”现象理论的学习渗透在不知不觉的实践中,而不是由老师一手包办或在黑板上玩“空手道”虚拟操作。教师自己包办完了再丢给学生照着翻版,已没有悬念和新奇感。如果紧紧因为实验设施落后或不足,就把它丢给学生,让其独自琢磨,学生动手的少,旁观的多,不能动手的学生兴趣不浓,观摩也是应付了事,实验过后仍然糊糊涂涂,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革新传统的黑板教学及虚拟的黑板操作。如,笔者任教“电视机维修技术”课程,按学校的以训促教思路,扣住学会电视机维修技术和掌握故障排除方法的核心要求;实验时,虽然教学设备不足,但整个操作过程,笔者重在指导学生步步实施,由学生分工配合自己操作。一台电视机,学生动手组装、检测、调试,笔者再设置故障让学生再去讨论、分析、推理、判断,以整体的力量一起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系统的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合作实验实习,效果良好:一是激发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整合运用;二是操作组装中学生掌握焊接技术的同时渗透相关理论知识点,同时增加了他们对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检修能力,有利于推动创新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学生高兴之余,也会慢慢地变为欣赏自我,肯定自我,进而进入更加努力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考训结合,提升门槛,规范轮训,抓好龙头质量

要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认识中职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国家教委明确指出,中职生是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的实用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师应该注重自我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的更新。我校年龄大的老师存在着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和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新来的年轻老师主要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等现象,这些都制约这个专业的发展。对此,学校采取了四环相扣的系统整改措施。

1.严把入门关对每一位新聘用的专业老师,不仅按常规进行试讲和面试,还加插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组成专家督评组,严格按照各专业教师的相关标准进行考核,把好入门关,确保施教质量。

2.强化师资轮训学校有计划组织教师分批参加校内外不同类别各种培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专业骨干老师赴国外深化拓展培训。近年来,学校就分别派出电子教研组三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和台湾省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其中,韦斯积老师除到德国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外,学校还派他参加国内中职校的名师培训,精心打造电子教研组的名牌教师,不断提升电子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电子专业的招生吸引力,使电子专业真正起到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的示范作用。同时,学校还出台教师学历提升或转型学习培训的奖励政策,激励教师充实自我,更新知识,带动本专业发展。

电子信息范文篇9

1课程实验的几点思考

1.1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明确课程实验的目标。课程实验从形式上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以掌握对应课程的内容为主导,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1)加深理论知识理解;通过验证类实验的开设,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基本的定理、规律加深理解;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测量系统的组建方法;3)通过实验,建立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学习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很多课程实验的目标,仅仅着眼于当前课程的需求,没有从专业的定位、学科发展的需求上,做好目标的修订,因此,使得学生对实验要求的重要性的认识上、对基本技能掌握的重视程度上、以及教师对实验效果的要求上都会大打折扣;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培养目标的需求出发,明确课程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目标,要让让学生清楚,实践环节是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是逐步积累和训练的过程。1.2按照认知规律,做好实验内容的设计。一般情况下,每个实验的内容都是以课程内容为主线来安排;实际上每门课堂提供的是相关学科的基本的实验方法,因此,有必要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仪器仪表操作技能的提高上、以及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上要精心策划和设计。要改变原有实验课学生只是照图连线、照指导书一步一看的被动实验过程;要设计情境,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如何达到此目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实验内容和方式上的设计,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另外是加强考核(此问题后面讨论);在内容上,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技能的渐进性,由基本概念到定理,再到综合应用;由基本仪器的使用、简单物理量的测量到多个仪器综合应用以及间接测量的设计;具体实施可借鉴姜大源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2]。实验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特有的方法、步骤;从最简单的开始,详细介绍实验方案、步骤、分析方法提出的依据等,然后逐步提升复杂实验度、仪器的种类,但实验的方案设计方法、步骤、分析方法等重复前面的过程,对于讲过的知识、使用过的仪器在后续实验中仅讲异同部分;在形式上,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积极推荐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这样做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1.3加强实验过程质量监控,做好评价工作,持续提高实验效果。有了实验内容,效果怎么样,要看实际中的执行情况,因此加强实验过程的质量监控尤为重要。而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不同于课堂教学,有其特点[3],但总体量表指标的设计仍可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几个维度进行,同时考虑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在评价主体上,据我们的调研,有相当部分院校的实验课程都采用督导随机抽查方式,而很少考虑学生的评价、体现学生为中心,忽略了效果的真正反映者。因此可采用学生评价和督导随机检查评价方式进行。针对评价结果,重点在于发现问题,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持续改进实验教学;以下十点是我们制定的学生进行实验课程质量评价的指标:①认真负责、准备充分、严格管理、组织有序;②遵守教学纪律,无迟到早退离岗等,严格执行实验学时安排;③对实验中的问题重视,对学生指导有耐心;④实验分组合理,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⑤教师能强调重点内容,解释清楚正确的操作规范;⑥教师能熟练掌握实验仪器(或软件工具)操作和使用;⑦实验任务的指导清晰而具体;⑧教师能及时发现实验中出现问题,并合理解决;⑨实验报告批改认真,发还迅速,并且有建设性的评价;⑩实验成为帮助理解理论知识和锻炼动手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4采用多种实验考核形式,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通过各种教育环节和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课程实验,很多院校都是依附于理论课程,期终成绩中实验课程的成绩只占15%-20%左右,考核主要依靠实验过程和报告,根据“三分之一”理论,该法对前、中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效,但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可能存在应付和抄报告的问题;因此实际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外,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应该是较好的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具体操作方案是,首先将课程实验从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状态剥离出来,进行单独考核,从根本上会调动学生重视实验的主动性;另外在考核方式上,可选用报告、过程、答辩、考核等多种形式;比如针对综合设计型实验可以引入答辩的形式、针对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可引入考核的方式等。

2实验课程改革实践

2.1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开发简介。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上看,该课程是学生系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关键课程、是掌握通信系统构成、原理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学生掌握时域、频域测量仪器与方法的测试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将该门实验课程设为独立实验课,并对实验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探讨。2.1.1基本思路。采用项目式教学,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提升学生对通信系统整体概念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实现学生对单元电路参数的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电子线路理解能力;通过不同任务的实施,加深学生对单元电路的理解和训练学生对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通过项目的构建,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2实验课程的项目与任务设计。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整个实验课程设计为四个项目。项目1—1W短波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测试;项目2—短波AM接收机的设计与测试;项目3—调频收音机性能测试;项目4—频率合成器;针对项目1,我们完成了以下5个任务的开发,任务1—发射机机系统的组成及参数分配设计;任务2—放大器的原理与测试;任务3—C类功放的原理与测试;任务4——AM、DSB调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任务5—发射机输出特性测试。实验以项目为单元组织,实验首先完成各任务,最后完成项目要求的指标;在每个任务的设计时,遵循基本电子系统测试规程,实验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单元到系统;仪器操作上,基本操作不断重复,新的仪器随着系统的引入不断增加。2.2关于课程实验考核与评价。我们在陕西科技大学信工131、信工132班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2.2.1实施方案。对参加试点的班级,不强行要求做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但必须提交规范的实验数据记录数据与分析结果,学期末进行考试确定该课程实验课程成绩。考试内容通过对本学期所要求实验内容进行分解成小题目,规定学生在30分钟内对随机所抽题目完成实验与报告,考核主要在常规仪器的使用、课程内容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选信工131班同学进行试点,信工132班同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要求和考核方式。为了比较效果,在对131班进行考核的同时,在信工132班选取班级学习成绩在中上的10名同学同时进行考核。2.2.2效果分析。1)成绩比较比较两个班级处于类似位次同学的考试可以看出,信工131班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比132班高约5分左右;其中差距比较大的得分点在于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对于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差距不大。2)学生对教师实验课堂的评价信工131班的学生对实验老师在实验的准备、仪器的使用、测量的技能、问题的解答等方面对教师的评价要高于132班的同学;同时对于教学效果,信工131班很多同学表示,过去在示波器使用中没有搞清楚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表示对该门课程基本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动手能力提高方面觉得这门实验课程非常必要。3)督导对实验教师的评价为了比较改革效果,实验期间,要求教学督导对两个班级的实验过程进行随机检查。从督导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131班同学的实验纪律明显好于132班、实验效率和效果好于132班。

3结束语

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后,生源质量的变化,该环节的改革对培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只有不断的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培养目标,明确各门课程实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适应学生具体情况、通过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考核方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令坤,李慧贞,郑恩让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电子信息范文篇10

传输控制系统一般都是采用构件设计的方法,目标是实现大系统中信息的传输和控制,软件功能主要包括信息输人控制、链路管理控制和信息输出控制,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功能:信息输人控制,主要是对将要输人的信息进行处理,以保证系统各部分获取准确的信息,通常采用异步方式传输,实时接收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并负责信息的脱密和拆包组装以及校验等工作,将信息及时准确的发送到应用软件部分;链路控制管理就是负责通信链路的建立和设置,对整个链路层进行实时监控,具备链路自动切换功能,保证通信渠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信息输出控制负责信息的输出部分,一般会采用非阻塞方式,将信息根据类型和目标对象进行协议封装、缓冲管理等,直至发送到目标节点。传输控制软件或者是系统一般与其他应用部分相分离,进行独立设计,主要是对各种通信操作包括信道管理、协议解析、队列管理、信息安全、信息以及优先级管理等进行封装,为应用部分提供信息输人和信息输出的接口和一些传输服务。传输控制是服务软件,根据不同的传输需求进行构架设计,通常需要包括四层,即系统接订层、交换服务层、管理控制层、传输服务层,每一层都有传输控制的构件,这样可以增加传输控制的灵活性。管理控制层提供信道的状态以及统一管理的策略,传输服务层提供节点的心到监控和管理,以及一些安全处理,还有传输协议的确定和封装、拆解,交换服务层提供信息交换的协议

二、传输控制软件实现的要点分析

1.松散藕合设计

以往传输控制软件的设计,对于功能模块的边界划分不是很清晰,各部分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藕合度比较高,这对于系统的重组、扩展和维护都极为不便,甚至限制系统的扩展性。而现在的传输控制主要是采用构件设计法,包括信息、信道选择、信息安全和信道监测等功能模块都是如此,设计者可以根据应用层的具体内容进行配置,是整个系统的扩展性和重组性得到优化,也便于软件的维护。系统集成人员可以根据系统规模、实际具备的通信手段选择安装与需求相关的功能构件,动态满足对不同报文格式、传输协议、传输对象及通信信道的信息传输要求。这样可以让模块之间的信息更加清楚,有利于维护人员准确快速的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供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各模块单独维护的时候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2.跨平台设计部分

跨平台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信息跨平台传输和软件跨平台移植,下面具体介绍这两部分:信息跨平台传输,对于应用层各平台的信息,多字节数据类型的高地位解释并不相同,但是传输控制通常默认某一种解释方法,对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包进行自己的解读,这将导致数据包的信息不能正确的传输和解释,导致跨平台传输失败。因此传输控制软件有必要对外部接口进行定义,将各平台的数据包在输人和输出之前增加预处理功能,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设置,方便传输控制解读数据;软件跨平台移植,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平台异构导致复杂度增加,传输控制服务软件针对各平台不同的驱动机制和通信接口进行了封装,提供统一接口,一方面有利于软件的跨平台移植,方便软件版本在不同平台上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软件的代码结构清晰,方便后续的修改完善。

3.可靠实时传输的设计

电子信息系统对于传输软件的要求有两个重要的指标,这就是可靠性和实时性,可靠性就是要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和稳定,实时性就要求信息传输的及时。对于不同的信息,这两个指标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指令类的信息,更强调可靠性,可能会牺牲一些实时性,而对于感知类信息实时性态势要求较高,因此更强调实时性。现在信息传输方式越来越多,无线信息传输成为近些年的焦点,但是无线传输的可靠性还是受到质疑,所以无线传输必须更加强调可靠性。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三级缓存机制和两套重发机制。三级缓存机制是指一级缓冲要发送的缓冲区数据,二级缓冲为可靠文报缓冲区,三级缓冲为可靠性检测回执缓冲区。两套重发机制是指限时重发和限次重发机制。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细介绍这两种机制的具体实现。

4.有序有效的信息发送

在采用低速信道传输数据时,往往会发生信息拥塞。通信控制软件摒弃了单一队列机制,将各类信息按重要性和紧急度划分为若干优先级,分别为每个优先级设置相对独立的缓冲序列,按照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提取待发送信息。按优先级排序的机制使得重要信息到来时,可以按照其优先级的高低寻求一个较为合理的排队位置,得到尽可能优先的发送时机。同时采用流星控制,信息在进人排队时,新信息及时替代旧信息,排除缓冲区中排队过久、已丧失使用价值的旧信息,在具备发送条件时,从队列中提取信息发送,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在不同带宽信道之间的拥塞问题。

5.报文组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