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串识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6:04:49

词串识字

词串识字范文篇1

什么是词串识字呢?二年级上册《识字6》就是“词串识字”。表面看来,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儿,其实它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而且是押韵合辙的,是词儿的串连,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那样,所以称它为“词串”。

《识字6》共四行,“骏马秋风塞北”是讲的塞外风光,“杏花春雨江南”是讲的江南景色,“椰树骄阳海岛”是讲的南国椰林,“牦牛冰雪高原”是讲的青藏高原。纵向看,第一列是各地典型的动植物,第二列是反映一年四季的典型事象,第三列是祖国不同的地域。二、四两行押凹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具体地说,词串识字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整体性。一篇课文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将相关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示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如一年级上册《识字5》便是表现了大海的美丽与富饶。一年级下册《识字2》则是展示了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是形象性。词串是用并置的意象营造的一个情境,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如二年级上册《识字2》:“城楼红灯金水桥/大典检阅海陆空/礼炮焰火狂欢夜/神州腾飞中国龙”。儿童边诵读词串,边观赏情境图,眼前就好像出现了天安门前声势浩大的阅兵场面。

三是可读性。词串排列整齐,押韵合辙,或为2—2—2音步,或为2—2—3音步,是可以作为一首六言(或七言)小诗来诵读的。

词串的语文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是识字教材,所以识字的功能应是第一位的。

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将生字编成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启蒙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因为非常有效,所以一直流传下来。凡是不采用这个办法的,不管你是多大的权威(如朱熹的《小学》),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被淘汰。“词串识字”吸收了传统识字教学的这一宝贵经验,就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让儿童诵读词串,还有利于加快识字的“自动化”整体认知过程。儿童认识了生字,并不能马上进入阅读。小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如果只有把每个字的细微末节看清了才能识别,那就无暇把这个字放到上下文中去领悟语义,也就是说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因此,阅读对汉字识别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识别,而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不必看清字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看到字的轮廓或特征,就能准确无误地加以识别。词串识字,要求学生识了就读,能加快这一进程。

其次是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和享受审美乐趣。

词串的编排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就拿一年级上册来说,儿童读了“识字2”(太阳闹种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就能知道小学生的生活常规,从而养成每天按时早起、按时到校的良好习惯。词串描绘了早晨的情景:太阳露出了笑脸,闹钟调皮地呼唤“懒虫起床!懒虫起床!”小鸟在枝头歌唱。能让小朋友感到早晨景色的美好,给他们以美的感受。

第三,可以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和整合力。

词串只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事象,如《夏夜》:“夜晚繁星亮晶晶/爷爷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萤火虫/李牛织女北斗星”。除了“亮晶晶”是描述性的,其余的都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词与词不连贯,中间有“留白”。如“竹椅”是谁坐着的?“蒲扇”是谁用着的?“萤火虫”在哪里?“爷爷奶奶小丁丁”跟“牵牛织女北斗星”有什么联系?都没有说。但儿童读了,却可以看到一个夏夜祖孙乘凉的生动图景。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的大脑是有整合功能的。尽管词串提供的信息并不完整,但它却能够将儿童头脑中储存的相似模块激活,与之进行相似匹配,从而将这些并不完整的信息整合起来,建构成各不相同的、打上个人相似经验印记的图景。儿童边诵读边在头脑里“过电影”,就能发展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整合能力。

这类课文该怎么教呢?我们还缺少比较成熟的经验。重庆市人民路小学郑荻老师在教学国标本一年级上册《识字4》一课时做了有益的探索,她的一些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识字4》是介绍常见昆虫的一篇课文:“观察采集昆虫/m野树林花丛/蝴蝶天牛蟋蟀/螳螂蚂蚁蜻蜓”。第一行是讲儿童的活动,有的在观察昆虫,有的在捕捉昆虫,准备做标本。第二行是讲昆虫生活的地方。第三、四行是讲常见的昆虫。下面拟结合郑老师的教学,谈谈“词串识字”的教学方法。

一、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刚入学不久的儿童学习了汉语拼音,认识了80多个常见字(其中60多个是部首字),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郑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昆虫。有的学生看了录像,有的学生去问大人,有的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查询。通过这么一番准备,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激发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教学开始,她先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程序自学生字。其程序是: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自己拼读生字字音——自己拼读词语读音——同座同学互相帮助,如相互指认等。

由于一年级学生辩认字形不够精细,有的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这课生字中的“采”、“集”两个字是教学的难点,郑老师就结合生字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予以突破。为了让学生了解“采”的字形跟字义的联系,教师先出示一幅采摘图,让学生理解“采”字是伸出一只手,到一棵树上去摘果子。再让学生做一做采摘的动作。“集”字的右上部分容易写错,郑老师在做课件时,就将易错的部分用红颜色予以强调,并演示正确的笔顺。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比较好。

自学生字的训练搞得好,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之想出多种方法来记忆生字。如“蚂蚁”的“蚂”,有的学生就说,因为“蚂蚁”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还有的学生将“虫”想象成一只甲虫站在树枝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龄儿童来说,识字的关键在于建立字形与音、义的联系。在以往机械的识字方式中,学生建立这种联系只是依靠枯燥乏味的认读和课后大量的机械抄写,并未通过积极的思考去精细分析生字的形音义,因而识记的效果不好。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

二、图文对照,将词语与该词语所指事物进行相似联系、相似匹配。

教学中,郑老师十分重视利用课文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她化整为零,将课文中的图画分割成多幅多媒体课件,分三个层次出示,以帮助儿童了解词义,认识事物。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郊外玩耍。郊外的景色多美呀!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出示田野图),有茂密的“树林”(出示树林图),还有五彩缤纷的“花丛”(出示花丛图)。这里有许多昆虫,它们叫什么名字?(演示多媒体,出现一个昆虫,就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直到六个昆虫图全部出完)昆虫部队集合完毕,请同学们上来拿着昆虫名字的卡片,然后按顺序站好。(上面的学生拿起卡片领读,下面的学生跟着读。)

师:(多媒体出示观察蚂蚁图)这些孩子在干什么呀?

生:他们在观察蚂蚁呢。

师:是啊,他们在用放大镜看蚂蚁,这就叫做“观察”。瞧,他们观察得多专心,一直盯着蚂蚁看,多有耐心呀!

师:(多媒体出示捕蝴蝶的图)这个女孩子在干什么呀?

生:用网捕蝴蝶。.

师:为了制作标本,去捕蝴蝶,这就叫“采集”。

郑老师通过二度创造,将课文中的图画制作成多媒体分三个层次出示,这不仅帮助

儿童理解了词义,而且较好地揭示了词串内部的逻辑联系。

三、注重诵读,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

如前所述,诵读是学习词串识字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诵读不仅可以整合一个个典型的意象,而且能够促进识字的“自动化”整体认知。

词串识字范文篇2

什么是词串识字呢?二年级上册《识字6》就是“词串识字”。表面看来,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儿,其实它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而且是押韵合辙的,是词儿的串连,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那样,所以称它为“词串”。

《识字6》共四行,“骏马秋风塞北”是讲的塞外风光,“杏花春雨江南”是讲的江南景色,“椰树骄阳海岛”是讲的南国椰林,“牦牛冰雪高原”是讲的青藏高原。纵向看,第一列是各地典型的动植物,第二列是反映一年四季的典型事象,第三列是祖国不同的地域。二、四两行押凹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具体地说,词串识字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整体性。一篇课文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将相关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示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如一年级上册《识字5》便是表现了大海的美丽与富饶。一年级下册《识字2》则是展示了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是形象性。词串是用并置的意象营造的一个情境,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如二年级上册《识字2》:“城楼红灯金水桥/大典检阅海陆空/礼炮焰火狂欢夜/神州腾飞中国龙”。儿童边诵读词串,边观赏情境图,眼前就好像出现了天安门前声势浩大的阅兵场面。

三是可读性。词串排列整齐,押韵合辙,或为2—2—2音步,或为2—2—3音步,是可以作为一首六言(或七言)小诗来诵读的。

词串的语文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是识字教材,所以识字的功能应是第一位的。

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将生字编成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启蒙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因为非常有效,所以一直流传下来。凡是不采用这个办法的,不管你是多大的权威(如朱熹的《小学》),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被淘汰。“词串识字”吸收了传统识字教学的这一宝贵经验,就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让儿童诵读词串,还有利于加快识字的“自动化”整体认知过程。儿童认识了生字,并不能马上进入阅读。小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如果只有把每个字的细微末节看清了才能识别,那就无暇把这个字放到上下文中去领悟语义,也就是说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因此,阅读对汉字识别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识别,而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不必看清字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看到字的轮廓或特征,就能准确无误地加以识别。词串识字,要求学生识了就读,能加快这一进程。

其次是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和享受审美乐趣。

词串的编排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就拿一年级上册来说,儿童读了“识字2”(太阳闹种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就能知道小学生的生活常规,从而养成每天按时早起、按时到校的良好习惯。词串描绘了早晨的情景:太阳露出了笑脸,闹钟调皮地呼唤“懒虫起床!懒虫起床!”小鸟在枝头歌唱。能让小朋友感到早晨景色的美好,给他们以美的感受。

第三,可以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和整合力。

词串只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事象,如《夏夜》:“夜晚繁星亮晶晶/爷爷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萤火虫/李牛织女北斗星”。除了“亮晶晶”是描述性的,其余的都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词与词不连贯,中间有“留白”。如“竹椅”是谁坐着的?“蒲扇”是谁用着的?“萤火虫”在哪里?“爷爷奶奶小丁丁”跟“牵牛织女北斗星”有什么联系?都没有说。但儿童读了,却可以看到一个夏夜祖孙乘凉的生动图景。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的大脑是有整合功能的。尽管词串提供的信息并不完整,但它却能够将儿童头脑中储存的相似模块激活,与之进行相似匹配,从而将这些并不完整的信息整合起来,建构成各不相同的、打上个人相似经验印记的图景。儿童边诵读边在头脑里“过电影”,就能发展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整合能力。

这类课文该怎么教呢?我们还缺少比较成熟的经验。重庆市人民路小学郑荻老师在教学国标本一年级上册《识字4》一课时做了有益的探索,她的一些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识字4》是介绍常见昆虫的一篇课文:“观察采集昆虫/m野树林花丛/蝴蝶天牛蟋蟀/螳螂蚂蚁蜻蜓”。第一行是讲儿童的活动,有的在观察昆虫,有的在捕捉昆虫,准备做标本。第二行是讲昆虫生活的地方。第三、四行是讲常见的昆虫。下面拟结合郑老师的教学,谈谈“词串识字”的教学方法。

一、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刚入学不久的儿童学习了汉语拼音,认识了80多个常见字(其中60多个是部首字),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词串识字范文篇3

一、识字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识字功能,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创设了识字情境。“课标本”在每一课“词串识字”的编写时都精心地设计了一幅情境图,把生活与识字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2、在认识事物中识字。“词串识字”的插图上画有表示词语的事物,构建文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一认图片上的事物,再让学生读一读词语,这样,学生能够轻松而愉快地在认识事物中识字了。3、提供语言环境,帮助理解字义。“课标本”从“认一认”的单字识字过渡到“词串识字”的词语识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的环境,学生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了。如“公园”的“公”是表示大家的、集体的,就不能是“工人”的“工”,而“园”是表示让人游戏或娱乐的地方,就不能是“圆月”的“圆”了。4、字数与押韵的组合便于识字。我们在读“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的时候,不由得会想起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词串识字”遵循了记忆的规律,我们知道人记忆的黄金段字数是(5±2),即少到3个字,多到7个字,这个规律早已被我们的祖先证明了。“词串识字”在编写中还注意了押韵,每课的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都是韵脚。如“识字2”的“鸟”、“早”和“操”,“识字3”的“花”、“塔”和“马”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另外,“词串识字”运用了“鼎足对”,即十二个词语十二种事物,并置工整,这样不仅将主观情致融入画面,使人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在语言上也整齐凝练,颇为别致。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认识这个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读,如儿歌吟唱,又似诗文诵读,几遍下来,学生便能记住它们了。

二、认识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围绕一个中心将相关的词语编排在一起,再配上识字的情境图,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的是学生不常见的事物,而且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如“识字2”反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情况,“识字3”展现的是公园场景,“识字4、5”则反映的是自然景观,而“识字6”呈现的是城市风貌。“词串识字”在编排上还向其他学科辐射,如“识字4”的“观察采集昆虫,田野树林花丛……”渗透了自然学科的内容。由此可见,“词串识字”具有很强的认识事物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识字中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识字,从而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铺垫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底蕴、科学的编排为学生的词语归类、口语表达、写作做好了铺垫。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期词语积累是杂乱的、零散的,通过“词串识字”的学习,能逐步加强词语归类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如“海风海鸥浪花”这显然是与大海有关的一组景观,而“珍珠海带鱼虾”则是一组海产品了。在“词串识字”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识字的内容和情境图相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识字2”,在学生识字后可以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天,尽可能地用上这些词语。这样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词语积淀和表达的情境,学生想说,有话可说,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我们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将来有一天来到大海边,灵感顿发,欲抒胸臆,他会想起什么呢?他当然会想起一年级时学过的“词串识字”了,只需将“识字5”的词语展开就成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了:光着一双小脚丫,踩在金黄的细软的沙滩上,让轻柔的海风吹拂着脸庞,聆听着海鸥的鸣叫,我们踏着浪花,去采集那五彩斑斓的贝壳……学生从“词串识字”中认识事物,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积累词语,随着年级的递增,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当身处一种情境中,或情绪受到一种感染,或心灵受到一种震撼,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非常自然地将内部语言通过外化,由积蓄到倾吐,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四、审美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范文篇4

一、识字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识字功能,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创设了识字情境。“课标本”在每一课“词串识字”的编写时都精心地设计了一幅情境图,把生活与识字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2、在认识事物中识字。“词串识字”的插图上画有表示词语的事物,构建文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一认图片上的事物,再让学生读一读词语,这样,学生能够轻松而愉快地在认识事物中识字了。3、提供语言环境,帮助理解字义。“课标本”从“认一认”的单字识字过渡到“词串识字”的词语识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的环境,学生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了。如“公园”的“公”是表示大家的、集体的,就不能是“工人”的“工”,而“园”是表示让人游戏或娱乐的地方,就不能是“圆月”的“圆”了。4、字数与押韵的组合便于识字。我们在读“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的时候,不由得会想起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词串识字”遵循了记忆的规律,我们知道人记忆的黄金段字数是(5±2),即少到3个字,多到7个字,这个规律早已被我们的祖先证明了。“词串识字”在编写中还注意了押韵,每课的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都是韵脚。如“识字2”的“鸟”、“早”和“操”,“识字3”的“花”、“塔”和“马”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另外,“词串识字”运用了“鼎足对”,即十二个词语十二种事物,并置工整,这样不仅将主观情致融入画面,使人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在语言上也整齐凝练,颇为别致。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认识这个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读,如儿歌吟唱,又似诗文诵读,几遍下来,学生便能记住它们了。

二、认识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围绕一个中心将相关的词语编排在一起,再配上识字的情境图,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的是学生不常见的事物,而且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如“识字2”反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情况,“识字3”展现的是公园场景,“识字4、5”则反映的是自然景观,而“识字6”呈现的是城市风貌。“词串识字”在编排上还向其他学科辐射,如“识字4”的“观察采集昆虫,田野树林花丛……”渗透了自然学科的内容。由此可见,“词串识字”具有很强的认识事物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识字中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识字,从而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铺垫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底蕴、科学的编排为学生的词语归类、口语表达、写作做好了铺垫。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期词语积累是杂乱的、零散的,通过“词串识字”的学习,能逐步加强词语归类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如“海风海鸥浪花”这显然是与大海有关的一组景观,而“珍珠海带鱼虾”则是一组海产品了。在“词串识字”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识字的内容和情境图相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识字2”,在学生识字后可以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天,尽可能地用上这些词语。这样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词语积淀和表达的情境,学生想说,有话可说,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我们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将来有一天来到大海边,灵感顿发,欲抒胸臆,他会想起什么呢?他当然会想起一年级时学过的“词串识字”了,只需将“识字5”的词语展开就成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了:光着一双小脚丫,踩在金黄的细软的沙滩上,让轻柔的海风吹拂着脸庞,聆听着海鸥的鸣叫,我们踏着浪花,去采集那五彩斑斓的贝壳……学生从“词串识字”中认识事物,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积累词语,随着年级的递增,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当身处一种情境中,或情绪受到一种感染,或心灵受到一种震撼,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非常自然地将内部语言通过外化,由积蓄到倾吐,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四、审美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范文篇5

[关键词]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构字特点;重组词串;立体建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影响,并注重学生语感以及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具体的汉字特点规律的引领下使学生获得对汉字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提升识字教学效率。

一、随文随境识字,解剖构字特点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帮助学生明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生字的了解更加深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汉字的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识字教学。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为例,文中主要以形象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上姿态各异、趣味横生的奇石。在学习“景、区”这两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生活识字与文本语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就“景”字进行“生字开花”训练,如“景色、风景、美景”;对于“尤其”这个需要认读的词语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中“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句话多读几遍,再想想“尤其”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从而使学生明白“尤其”是特别的意思;对于“闻名中外”一词中“闻”字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提问:“这个词语中哪个字有‘听说’的意思呢?”当学生找出“闻”以后,教师再就“闻”字的构字特点展开教学:“要想听说一些事情,需要用到什么呢?”从而使学生明白“耳进门为闻”。这样教学,学生对于生字的认识将更加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边阅读边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展开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这样教学,尊重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提升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创造重组词串,快乐高效识字

词串就是将几行排列整齐,语义相关,又能押韵的词语串联在一起。以词串的方式展开识字教学,可以从不同维度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极大地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为例,由于课文中需要学生认读的生字就有25个,识字任务非常重,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与寓言文本结构相符的学习形式。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自由认读生字。接着,教师可以把第一组词串展示出来“扑去、逮住、松开、跟着”,让学生思考:“这组词主要写的是谁?它在做什么?”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明白了这组词语主要讲的是狐狸被老虎逮住以后,老虎的一系列动作。然后,教师就可以把第二组词串展示出来“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描写的又是谁,它在做什么。随后,教师继续把第三组词串展示出来“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就这样,把课文内容与词串结合起来教学,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将所要学习的生字编成词串来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达到互文勾兑,让学生在联系思维中灵动学习生字词的教学效果。

三、找准内在联系,提升识字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取以关键句为突破口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在识字教学中,在立足于汉字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聚焦字词之间的联系,二度建构识字学习模式,同样也可以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为例,这一课中有些特别的生字“呀、呢、吗、吧”,仔细研读这些生字,你会发现它们不仅是语气词,而且承载着小动物们对自然现象的一些认识,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这组生字读一读,再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有学生说这些生字都是“口字旁”,有学生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有学生发现它们都读轻声……就这样,学生边读边思考,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特别的汉字,教师可以从这些汉字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入手,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词串识字范文篇6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课下没有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我们把“差异教学”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讨,大家努力在班级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小组式学习,进行对比实验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小组式学习的班级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求知欲明显得到增强,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起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结合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差异,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再把孩子们学习的成果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善于表演的就编成情景剧,善于写作的就写出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都有成就感,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袁海军 单位:保定市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词串式识字浅谈

一、词串式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词串式识字”是目前苏教版中除了看图会意识字和形声字归类识字外一种全新的集中识字的类型,在教学中的运用还缺少比较成熟的经验。在研读过不少教师的教案之后,发现以下几点在词串式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脱离学生生活词串式识字以能创设优美的意境,具有文化底蕴为特点,但所编入教材的词串能否做到平等的贴近每位学生的生活呢?就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来看,词串识字类课文一共有5篇,而其中《识字3》《识字5》《识字6》这三篇课文分别是以公园游玩、大海景色、城市建筑为中心内容,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是贴近他们生活的,能引起共鸣。可是这对于生活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孩子来说,这些或许显得很陌生,尽管书上配有插图,但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有显著区别的,词串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2.一味诵读,忽视配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把词串式识字就简单地理解为单纯地读词串了,读词串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以范读、领读、接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读词串,直至能够熟读成诵,仿佛学生读得流利、熟练也就是会识字了一般。一味地诵读,不引导学生去观察文中的插图,学生大脑中主要记的还是字音。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既没有发挥词串的作用,也不能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3.忽视“一专”,偏重“多能”在我看来,张庆老师所提出的“一专多能”的说法很好地概括总结出了词串的功能:“‘一专’指识字写字;‘多能’指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加强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能为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做好铺垫。”[2]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着重想再现词串所表达的意境,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手段,极力地将词串所表现的意境的美感营造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断诵读。仅仅花比较少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读词串,欣赏词串,没有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词串虽然具有多重功能,但其首要功能还是识字。“其实,词串识字诸如认知、审美、育人等功能多是‘隐形’的,是一种有意无意的熏陶、感染和启迪。”[3]重词串识字的“多能”而轻其“一专”,非但没有提高词串式识字的有效性,反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词串式识字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词串式识字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脱离学生生活、一味诵读,忽视配图和忽视“一专”,偏重“多能”的问题,为了“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4],更好地发挥出词串式识字的作用,提高词串式识字在教学中的有效性,现提出如下几点策略:1.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生动情境集中识字,识字量较大,如果机械地识字、写字,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进而会影响识字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不但要注重学生识字的数量和速度,而且还要注重学生识字的质量,注重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与体验。福禄培尔说过:“通过生活和从生活中学习,要比任何方式的学习更深入和更容易理解。”[5]词串式识字类的课文都充满着意境的美感,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创设出生动的情境,来激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提高课堂识字教学的效率。2.逐串识字,图文对照词串识字类课文中的词语好比冰糖葫芦一样串联在一起,整篇课文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而每一串词语也有一个小意境。教师教词串在注意音形结合的基础上,还要好好利用书中的插图,课文中的插图不仅仅是为了把课文美化一下,其实它还是课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6]合理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能够借助配图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行图文对照,将词语与其所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这个词就认识了这种事物,看到这种事物就能想起这个词语,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进而增强学生识字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词串识字在教学中的有效性。3.重视“一专”,兼顾“多能”在进行词串识字教学时,除了指导学生识字与写字,诵读也是词串识字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整合内容、升华理解的好方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字所散发出的美感,发挥出词串识字的“多能”。教师在教学生诵读词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一读词串,大体感受词串所表达出来的意思。然后,一行一行细细地去读,并学习生字词,感悟每一行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最后再练习诵读整篇课文,进一步体悟和欣赏整个词串所展现出来的意境。本文通过对词串识字概念的介绍,词串式识字所具备的功能的分析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以及提高词串识字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改变目前词串式识字教学有效性不强的状态,推动课堂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充分发挥出词串式识字应有的作用,让词串式识字成为识字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邹金娟 单位: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小学语文课型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33

[2]张庆.“一专多能”词串识字[J]语文教学通讯,2005,34:15

[3]黄生健.“词串识字”教学建议[J]小学教学研究,2007,8:17

[4]苏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5

[5]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

[6]JA.Comenius.GreatDidactic[M]CzechRepublic:Spring-Verlag,1632:112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应试教学的形式转变成了素质教育,在此条件下,很多的学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视的,同时,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有一定的特殊性,正处于初级阶段,而且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古诗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背诵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地培养。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开展中,对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手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但是,应试教育的教育形式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当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来说,要实现相应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也没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行充分的调动,只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古诗词的背诵。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用很短的时间将本节课要学的古诗讲解完成之后,就要求学生背诵,在当节课上没有背诵完成的,就让学生在课下背诵,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教师是肯定要检查的。这种教学的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弊端,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对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行充分的感知,学生的厌烦情绪将会越来越多,教师如果一直应用这种教学的方法,那么,学生必定对古诗词失去兴趣。2.当下,很多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对其的认知有着一定的缺陷。绝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现代文的教学,在此种认知的影响之下,忽视了古诗词的教学,也没有对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和意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感知,不能体会其中的思想内容,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低的时候,在此状况下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只是将这首诗的相关的简介呈现给学生,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解读。这种教学的现状和方法导致古诗词的意境得不到全面的展现和传达,学生在没有理解的状况下是很难记忆的。3.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讲解的时候,没有重视意境的讲解,只是对其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古诗词的美丽的展现是通过意境来传达的,只有当学生对这种意境有了充分的感知的时候,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古诗词意境的讲解。但是,在很多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将其内容重点进行解读,按照相关的材料来基本复制其上的翻译。在此情况下,学生只是对其表层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却没有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等也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和培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审美情趣等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主要意思包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其中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主要的表现是对于足够和家乡的热爱,对于足够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期盼,对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捍卫。很多的古诗词中充斥着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中感受民族团结、祖国安定和谐的局面的来之不易。教师需要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从中找到精神的归属。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增加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的数量,对于小学生需要进行背诵和记忆的古诗词进行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在背诵和记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并且对其中的思想情感进行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教学大纲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对古诗词的教学做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着自身引导的作用,小学生还处在学习的初步阶段,对他们来说,教师就是非常权威的,教师的所说的在他们看来都是对的。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对学生机型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古诗词的讲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等。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的鉴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应该对此做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自身需要对古诗词有一个非常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知,同时,能够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感知,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和理解,这对于学生背诵和记忆古诗词是非常有帮助的。3.古诗词的意境在其教学和讲解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讲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主要的特点有文字精湛、语言优美等,同时,其中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境,需要读者对其进行深入地阅读和理解,在此过程中,使其意境充分的展现出来。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认知,重视古诗词意境的解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体会其中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然后,教师需要对其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讲解,对整首古诗词进行全面的解读,不能错过任何的细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其中的语言特点进行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进行充分的发现和挖掘,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感知和领会,在自己的意识中构建起相应的画面。

三、结束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汗水,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审美情趣等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需要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没有对古诗词教育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教学观念太过落后,对古诗词的意境的解读非常欠缺,等等。所以,需要对其尽心全面的研究和改善,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时展的需求,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作者:吴桐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桥东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80.

[2]姚海燕.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08):46-47.

[3]蒋小荣.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子,2015,(09):238.

[4]刘怀建.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现代阅读,2013,(21):205.

第四篇: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考试的分数,让学生有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是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使用高效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使得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得到语文成绩上的提升,进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成就感,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能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高效教学策略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进行相应问题的探讨。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在自己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不需要另外花费时间进行知识点的拓展,这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率下降。这实质上是因为教师把自己当作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填鸭式”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利于学生下阶段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一直保持在课堂中,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慢慢激发。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中观念的转变,这是高效教学的首要策略。观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现状慢慢地调整,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教师需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和学生成为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和教师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教师要主动地给学生提升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自主地花费精力去解决这部分问题,在之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点去解决,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对自己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先给学生讲述一部分基础的语文知识点,然后我给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解决其他的问题,在学生面临比较有难度、处理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出指导,提供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解决这部分问题。通过教师观念的转变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在知识点的研究上,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情境教学的使用

情境教学是当下小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明显的作用。情境教学实质上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同时,情境教学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的,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会加快教学节奏,使得学生成为了知识点的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慢慢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发挥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使得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点的研究和拓展中。情境创建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不断开发。情境教学的设计需要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真正地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素材融入到情境中,通过生活素材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点,也能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帮助情境的创建,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部分知识点。教师需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创建情境,把教学知识点更好地融入情境中,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得到能力上的提升。例如,我在进行《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会先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詹天佑的背景故事,让他们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对他产生一种崇拜感,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给学生展示詹天佑在研究时的图片,给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进行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会变得更加轻松,理解能力也明显上升了一种档次。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教学的使用

合作能力是当下人才必须的能力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需要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合作教学成为小学课堂的常态,为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这也是高效教学的手段之一。合作教学需要教师先对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分层,每个学生擅长的部分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针对他们优缺点对他们分配,使得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弥补和提高,让学生在养成合作意识的同时也能发现合作对自己学习的积极意义,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教师在合作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需求,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和机会,而不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默不做声,导致自己参与不到讨论中,降低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先培养学生之间的情谊,让他们能够主动地交流,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否则会导致合作教学的低效化,使他们得不到能力的提升。因此,合作教学的使用也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出既高效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之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四、课外教学的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通过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师需要拓展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点,保证自己下阶段的学习效果。课外教学的拓展需要依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温习学习到的知识点,帮助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基础变得更加牢固,这也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加的成绩,满足学生之后的学习需求,同时这也是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会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堂任务,让学生去观察当地的建筑特色,并且将这种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记录下来,在下堂课进行展示,并且对最优秀的同学小的奖励,这样的课外拓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会积极地进行相应资料的搜集,并且加深了对本堂课教学知识点的记忆,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让学生从本质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课外教学的拓展,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保证他们之后发展的顺利。

五、结语

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策略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在考试时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项瑞龙 单位: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土库小学

参考文献:

[1]章海霞.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1.

[2]胡左强.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毛云凤.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软件,2015.

第五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基础的教育,提高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扎实基础是非常有利的。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始终以教师为主教师本身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以固定的步骤来教育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首先都是会写会背生词以及部分段落课文,然后就讲解意思和中心思想,这样固定化的套路也固定化了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学生学习单一死板,自然而然,课堂教学效率就不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改变观念,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们前面说过,现阶段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参与教学任务,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来,成为学生的主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述《黄果数瀑布》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根据课文中描述黄果树瀑布的景色来画出他们想象出来的景色,然后选出几幅最符合文章描述的景色图,让另外的学生用语言描述图中的景色,这样,在不断的互动当中,学生既对于课堂有兴趣,又能够通过自身的参与,更加牢固的掌握了课文知识。2.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这样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黑板上的板书来讲解课文使得学生掌握课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进入到小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得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进一步的学习课本知识,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全面教学,使得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神奇的克隆》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克隆呢?”展开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克隆,然后带领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克隆知识,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放一段克隆的相关科技电影,一边观看,教师可以一边解释,看完影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从刚才的影片里都了解了什么?如果你有克隆技术,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延伸课文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丰富的课堂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3.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认真备课,将教学任务合理安排。俗话说,有准备不一定万无一失,但无准备必有一失。因此,教师要想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前的准备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自己应该将课文熟悉,并且思考相应的课文内容,当然,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还应该将课文所联系的课外拓展内容也了解的差不多。这样,在课堂上的讲述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升华,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指出学生在上课前应该准备的内容,以及上课时应该讲述的内容,包括拓展的知识,还有学生课后训练的内容,这些教学任务都应该列出来。当然,在课堂上的讲述,教师需要列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文章的切入点,等等。例如,教师在上的《七律•长征》时,在课前准备时就应该了解长征时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预习课文,学会朗诵课文,查找不懂的词语。课堂上,对于课文的学习,教师应该画出重难点,在课后可以布置学生们在父母的帮助下查找长征时期的电影看看,同时背诵课文。这样有条不紊的教学任务进度安排,无形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的。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状态来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迫在眉睫的,教师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经验,使小学语文课堂朝着更创新、丰富的方向发展。

作者:周泉 单位: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龙安.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J].教师,2015,(30):43.

[2]雷晓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J].新课程,2015,(09):62.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对策

小学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就是阅读和写作。在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水平,是目前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说和写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和写作,做好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写作的现状。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们的年龄偏小,这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非常重要。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各方面都存在欠缺,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的难度极大。只有让学生们能够利用文字和词组写出正确的、通顺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合理地表达出对学习和生活的理解,并可以将词组组合成句子,将句子组合成完整的文章。而写作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们在进行写作时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缺乏情感、缺乏自身的个性,使整篇文章变的空洞,这是影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导致学生们失去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导致语文的写作教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意义。2.缺乏写作技巧。每一件事都是有法可依、有技可循,同样写作也是需要技巧的。因此,根据小学生年级偏小,对事物认识不足等特点,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在进行写物的写作练习时,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将要描写的物进行观察,按照哪个角度来描写,按照什么样的写作顺序,通过对写作技巧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好感,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师写作教学的效果。3.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数目及阅读量都比较少,目前小学的语文教材经过了数次的调整和修改。在2000年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提供的阅读量不断的增加,一直到新课改后,明确了小学语文阅读的有关规定,教材中提供可阅读文章有了显著的增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调整,小学的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促使小学生的阅读量也不断增加,这也要求学生们要不断的加快阅读效率,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带来不小的教学压力。4.阅读和写作相互脱离。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二者不仅是独立的整体,同时二者也密不可分。学生不断的增加阅读量,积累阅读中的词汇和句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基础。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方式、倾向、作品的选择受到影响。因此,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在现实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都会将两者分离,导致阅读和写作相脱离,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对策

1.专研教材,发掘技法。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不断的实践选择的佳作,有着极强的代表性,作为学生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仔细专研语文教材,并找出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并发掘教材中的写作技巧,做好充足的准备和科学的教学计划,在语文课堂上,正确的引导及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中的写作技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对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中外古今的名人的阅读事迹与他们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研究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也增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级偏小,当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与意识时,更要注重科学的引导方式。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文章的选择,由于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差,无法选择正确的读物,这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怎样选择一个适合的读物,并引导学生怎样去读好一篇文章。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同时对较差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与学习意识。3.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在小学语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写作题材和写作灵感大多是来自于实际的生活中,如果脱离了现实的生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空洞。因此,在教师进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写作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学生要在学习中不断增加社会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学的语文写作教学需要与现实生活更好的结合,在不断的学习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社会、接触社会,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到,使他们的文章不再空洞而毫无意义,只有这样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断的交流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与写作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小品或童话故事的表演,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和故事,让学生们在不断的阅读中提升自己,在不断的交流中改进自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效率。4.举办多样化的读书活动。教师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举办多样化的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情景。在课堂中运用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读一读、唱一唱、演一演等方式,启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播放启迪人生的视频,或让学生观看美好的画面,体会到美好的事物,在观看后让学生们写出观看后的感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语文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在课后教师是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辩论赛、读书演讲会、速读竞赛、作文大赛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因此,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技能,也是学生最基本的两项技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小学的语文教学带来发展机会,同时也要求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语文教学的改革,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作者:郑倩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小学

参考文献:

[1]陈耀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东方教育,2014,(05):141.

[2]石晶.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6,(18).

[3]王丽红.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2014,(01):141.

[4]刘林超,徐淼.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应用对策[J].教育,2015,(26):303.

[5]付晓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赤子,2015,(05):272.

第七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语文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二者并不是毫无联系,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作文素材量;精读文章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通常把它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是课堂上对小学生课本所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的阅读与学习。然而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课内阅读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能做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如古语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时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可能还没有课前预习这个概念,我们就要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有效的预习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通常学生第一次阅读一篇陌生的课文,多多少少都会有疑问,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某些生字词、某一个句子、某一自然段或其他某些内容)。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把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或者不主动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提问他们某一生字词、某一句话或其他某些内容的意思。这样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质疑,在阅读课文时会主动去找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勇于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也尽量不要马上就给学生解惑,而是去启发他们合作探析,互相解答,培养合作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才出面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一些我们常用的词语、优美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能主动运用到说话和作文中。光靠课堂教学中的几十篇课文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重视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去找读物看的兴趣。首先,要在班集体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在教室开设读书角,里面都是同学分享的自己喜欢的图书;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以激励学生阅读;每次语文课前5分钟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读书交流会,每次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最近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其次,同学在进行课外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171读时,要求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教师可以进行不定时的抽查,表扬认真做摘抄的同学。课外的阅读也是为了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如果有同学的作文恰当运用自己课外阅读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当众表扬,集体分享。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进而丰富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二、循循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写作热情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难完成的任务之一,这也与教师缺乏适合的教学引导有关。小学生思维尚未形成客观有序的逻辑模式,缺乏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教师一旦忽视了这些,就会在认识上与学生严重脱节,致使作文教学出现低效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指导。为了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排除学生心底里“作文难”的障碍,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写作欲望,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写作主题和内容,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情景之中,为应对生活的某些需要而写作,以激发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如,写“感恩”话题时,可让学生分享一件家人或者其他人对自己做的最感动的事情,也让学生最少完成一件孝敬长辈的生活体验。以叙述亲身经历为主的记叙文,可设计这样的话题:讲述一下你上次做家务的经历,注意正确使用动词;讲述上个暑假你的活动,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始末;描述上次暴雨后你家附近的情况,并谈谈感想;这些话题都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看到的具体情景,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也避免了生编乱造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写作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必须备课充分,在上课前要准备好话题,话题要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差异,我们尽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印象深刻的》或《一个的人》,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准备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普遍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三、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上进心

小学生年龄小,但这个时期的他们也普遍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得到肯定的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因此,我们要多用鼓励教学法。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除了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如拼写错误,标点使用不正确,词语运用不当等),更应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进行表扬和鼓励。例如:“你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江边的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老师也觉得美极了!”“你把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班级春游活动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认真观察,是个细心的孩子,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天的欢乐时光。”“你的书写和卷面整洁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内心定会很受鼓舞,也会产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写作的兴趣。积极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学生必然也会更加主动热情地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并希望不断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因此,教师通过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写作,勇于并乐于用笔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用小文章来记录生活的体验与感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得到激发,从而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四、结语

荀子在《劝学》中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题,绝非一时就能解决的,但自古至今的语文教学者们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今天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前人的经验教训和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运用那些能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摒弃那些不适应时展潮流的教学思想。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反省自身,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并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注重自身的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写作素材,善于并乐于用笔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记录身边的感动,从而不再惧怕写作,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作者:余晓年 单位:岳阳楼区站前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朱爱霞.“口述作文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121.

[3]王春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5(11):149.

[4]高元.浅析小学作文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8):27-28.

[5]高其彬,高明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76-77.

[6]李强功.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OL/EB].ht-tp://wenku.baidu.com/view/b8df323243323968011c9228.html,2011,09.

第八篇:语文课堂教学之理性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语文教学所占的分值和教学时间比重较大,还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学习语文知识本身以外,还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要贯穿思想和品行教学。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老师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以促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进步。

1整合教学方式和手段,综合运用新旧模式

在看待教学中出现或者面临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会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本身产生了很多限制,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但是,实际在讨论教学方法时,很多人会产生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或者全盘肯定新兴教学模式的情况,而忘记了面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的,也没有哪种教学模式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的,这应该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树立的基本态度。任何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都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媒介,在实际应用中老师应该学会整合它们,进行综合应用。比如说,在六年级上册课本中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和《论语四则》这两篇内容,这两篇都属于古文阅读,但是在进行这两篇课文教学时可以采取一样的教学方式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首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篇文章故事性更强,画面感更强,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开影视资料重现的方法进行辅助授课,这样整个课堂也就更加丰满。毕竟一些动作描写被具象展示之后会更加生动。但是《论语四则》这个内容是以孔子的言行作为教学内容,有着很深的教化和启迪意义,老师如果还采用前一课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行的,相反,这一课老师需要讲解的东西更多,大量的口头传递才能将《论语》的内容传达出来。

2充分利用起教学教材,深化课堂阅读理解

阅读不仅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能力。语文中需要培养的其中一个能力就是阅读,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却常常会忽略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突显这样的教学目标。语文教材中编写进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良好的阅读素材和阅读学习典范。老师在进行教材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教材教会学生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教材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语文学习本身的进步,还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获取知识的习惯。比如,四年级上册课本中有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神话故事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很喜欢的故事体裁,天马星空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世界都符合小学阶段孩子的特征。老师在上这堂课时,不妨借此补充一些其他相关的古老神话故事,像神农氏、炎黄二帝等,这不仅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借此引导他们自己在课后进行学习和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比如三年级上册课本中有《少年白居易》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要传递一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精神,并努力学习。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应该注意做一个作者简介,用简单通俗的话让同学们对白居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生活的时代、他的年纪、他的生平以及他的成就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起情感的共鸣,深入地理解课本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3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积极尝试改进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学,因为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类,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缺陷,或者说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正因为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和突破,那么反思就是我们追寻突破和进步的有效手段,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要实现更好的语文教学就必须适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在正确的自我评价基础之上,实现教学问题的改善和进步,实质性地提高教学质量。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除了教师自我反思之外,学校还应该组织反思环节讨论,让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促进全面进步。比如说某一节课上,老师带着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但是有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没有跟着老师进行朗读,而是在做一些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很多老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停下来对那个孩子进行教育,直到孩子认识到错误才会继续课堂教学。那么,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常常会发现,课堂时间被耽搁了,课堂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还影响了学生、老师上课的心情。那么,老师在认识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就应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正,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可以更加妥善地处理,不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此外,学校应该组织好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工作,这样教师之间就能针对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促进学校整体的教学进步。

综上所述的三方面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内容,显然并不能代表和体现出全部的教学方面和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成长,一起进步,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意义。学生需要老师来教导,老师同样需要从学生身上学习。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是抛砖引玉的分析和讨论,更多有益的语文课堂教学讨论,还期待更多老师的加入和参与,这才是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进步的关键。

作者:赵娟 单位:湖南省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一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词串识字范文篇7

一、确立两个基本理念

1.汉字是灿烂的祖国文化。

首先,汉字是组词文字。汉字“字词分离”,为数不多的汉字却有神奇般的组词、构词能力,“熟字”可像魔术般的拼出许许多多变化无穷的新词来。一个“白”字,即能构成“白天”、“白菜”、“白痴”、“白日”、“白兰地”、“白木耳”、“白璧无瑕”等163个不同的词条。所以依靠不多的汉字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宽广的文章。

其次,汉字是表意文字。目击字形即能从视觉系统直接获取意义信息而进人大脑,促使大脑对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如目击“剑”字似乎能感到刀刃的寒光。

第三,汉字是拼形文字。拼音文字利于读,拼形文字利于写。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但仍有规可循。它都是由基本字、结构部件按照一定模式组成的,而零件——笔画,部件——基本字和部首,都是“标准化”通用的。

拼形的方块汉字还富有个性形象。它的零件和部件可以适当夸张变形,笔画能向四方伸展,可以书写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神韵的字形来,令视觉形象更加鲜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又是艺术文字。

2.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是有规律的。

汉字是由形、音、义基本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学生识字,不仅要分别识记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同时还要建立形、音、义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低年级学生识字,字形是难点。根据研究,初入学儿童掌握字形的心理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泛化阶段。经过初步的生字教学,学生对汉字这一复合刺激物的字形轮廓建立模糊的暂时联系,但再认再现时常出现波动和泛化现象。

(2)初步分化阶段。这一阶段虽然有了分化,但是综合不全,主要表现在对于字形结构某些细微部分尚有遗漏或添补,再认和再现时偶尔出现波动(猜测)和泛化(遗忘)现象。

(3)精确分工阶段。这既表现在牢固程度上,又表现在掌握的深刻和精确程度上。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处于第二个转折点。

二、明确教材的编排思路

本册教材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生字仍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课文中安排。集中识字的课文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识字1、2、5、6属于此类型。这种识字形式借鉴了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将意思相关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整体晶,则意义关联。读之,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种新的韵语识字形式,是苏教教材汲取传统识字教材精华,遵循儿童识字规律和汉字特点做出的创造性探索,是苏教版教材出色的亮点,极大地拓展了识字教材的教育功能。

2.形近偏旁的比较。

识字3、4、7属于这一类。每课安排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首先显示两个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它们所表示的不同意思;接着是两组词语,意在印证字的偏旁有异,所表示的意义范畴也就不同;教材还配有插图,与词语对应,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看图建立事物与词语之间的联系。

3.特殊偏旁的认识。

识字8是这一类型。这一课安排了两组偏旁,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编排形式基本同于上一种。

可以看出,这些不同识字教学形式的编排,都旨在为更为有效地揭示汉字的规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课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本册识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们既要尽量利用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完成本学期的识字目标,又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巩固已有识字成果。

首先,要重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宇、偏旁部首等识字工具和初步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积极引导,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要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简化识字心理,可以教一个学一串,加快识字的速度。再者,不但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层面的目标,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游戏、奖励、评比、观赏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具备写字的美感意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教学,充分利用好配套习字册,指导学生将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下面谈谈集中识字中几种具体课型的一些原则性教学建议。

词串识字:本册教材编排了“节日民俗”、“桂林山水”、“保卫祖国”、“天然动物园”四组词串。①看图感知,建立表象。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初步了解相关形象或事物。②利用经验,自主识字。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形,读准音。③图文对照,形成联系。指导学生将词语跟插图比照,建立词语跟具体形象的联系,初步形成概念。④整体诵读,想象入境。词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个有一定情境的整体。教学中不能囿于单个词语的识读,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串整体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内心视象”,并且外化为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朗读。⑤指导书写。

词串识字范文篇8

一、确立两个基本理念

1.汉字是灿烂的祖国文化。

首先,汉字是组词文字。汉字“字词分离”,为数不多的汉字却有神奇般的组词、构词能力,“熟字”可像魔术般的拼出许许多多变化无穷的新词来。一个“白”字,即能构成“白天”、“白菜”、“白痴”、“白日”、“白兰地”、“白木耳”、“白璧无瑕”等163个不同的词条。所以依靠不多的汉字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宽广的文章。

其次,汉字是表意文字。目击字形即能从视觉系统直接获取意义信息而进人大脑,促使大脑对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如目击“剑”字似乎能感到刀刃的寒光。

第三,汉字是拼形文字。拼音文字利于读,拼形文字利于写。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但仍有规可循。它都是由基本字、结构部件按照一定模式组成的,而零件——笔画,部件——基本字和部首,都是“标准化”通用的。

拼形的方块汉字还富有个性形象。它的零件和部件可以适当夸张变形,笔画能向四方伸展,可以书写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神韵的字形来,令视觉形象更加鲜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又是艺术文字。

2.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是有规律的。

汉字是由形、音、义基本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学生识字,不仅要分别识记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同时还要建立形、音、义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低年级学生识字,字形是难点。根据研究,初入学儿童掌握字形的心理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泛化阶段。经过初步的生字教学,学生对汉字这一复合刺激物的字形轮廓建立模糊的暂时联系,但再认再现时常出现波动和泛化现象。

(2)初步分化阶段。这一阶段虽然有了分化,但是综合不全,主要表现在对于字形结构某些细微部分尚有遗漏或添补,再认和再现时偶尔出现波动(猜测)和泛化(遗忘)现象。

(3)精确分工阶段。这既表现在牢固程度上,又表现在掌握的深刻和精确程度上。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处于第二个转折点。

二、明确教材的编排思路

本册教材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生字仍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课文中安排。集中识字的课文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识字1、2、5、6属于此类型。这种识字形式借鉴了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将意思相关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整体晶,则意义关联。读之,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种新的韵语识字形式,是苏教教材汲取传统识字教材精华,遵循儿童识字规律和汉字特点做出的创造性探索,是苏教版教材出色的亮点,极大地拓展了识字教材的教育功能。

2.形近偏旁的比较。

识字3、4、7属于这一类。每课安排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首先显示两个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它们所表示的不同意思;接着是两组词语,意在印证字的偏旁有异,所表示的意义范畴也就不同;教材还配有插图,与词语对应,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看图建立事物与词语之间的联系。

3.特殊偏旁的认识。

识字8是这一类型。这一课安排了两组偏旁,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编排形式基本同于上一种。

可以看出,这些不同识字教学形式的编排,都旨在为更为有效地揭示汉字的规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课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本册识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们既要尽量利用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完成本学期的识字目标,又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巩固已有识字成果。

首先,要重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宇、偏旁部首等识字工具和初步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积极引导,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要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简化识字心理,可以教一个学一串,加快识字的速度。再者,不但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层面的目标,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游戏、奖励、评比、观赏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具备写字的美感意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教学,充分利用好配套习字册,指导学生将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下面谈谈集中识字中几种具体课型的一些原则性教学建议。

词串识字:本册教材编排了“节日民俗”、“桂林山水”、“保卫祖国”、“天然动物园”四组词串。①看图感知,建立表象。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初步了解相关形象或事物。②利用经验,自主识字。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形,读准音。③图文对照,形成联系。指导学生将词语跟插图比照,建立词语跟具体形象的联系,初步形成概念。④整体诵读,想象入境。词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个有一定情境的整体。教学中不能囿于单个词语的识读,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串整体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内心视象”,并且外化为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朗读。⑤指导书写。

词串识字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位思想;教学方法

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数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寻找新颖、趣味、生动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积极性的过程中,是否同时关注了对学生的基础性教学,是否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位,值得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重视基础内容,秉持着返璞归真的教学理念,推动学生的基础能力增强,开展丰富教学,从而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位,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化发展。

1强化语言文字素养

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基础的就是识字,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理解文章的基础能力。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提升,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以及发展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更加要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让学生的基础打得更牢。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推动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提升要从文字教学以及拼音出发,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文知识,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学习过程是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地助力,同时针对学生特殊的年龄段,也是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教师必须始终保持着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位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推动学生产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不断获得知识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掌握拼音知识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爱听儿歌以及爱玩游戏的天性,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在小学一年级识字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以方便学生加强联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让每组词表示同类事物,并且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课文,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图画,形象地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结合图画,让学生识字、识词同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这种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贯彻实施了本位思想,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为小学生打开一扇通往语文知识的大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正确的理解并且认识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知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知识体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为学生传递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情感,理解课文知识,学会学习。尤其是在我们的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时,更加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课上,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冰心作品中的名段,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在阅读冰心作品的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并且能够启发学生寻找更多有关冰心作者的材料,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然后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发挥阅读课堂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的内涵,推动学生的自身的理解能力提升,这种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且不断参与阅读活动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爱”的主题,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秉持着返璞归真的思想,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3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返璞归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传统的教学思想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式思维能力培育,因此,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活力丧失,学生不愿意参与语文课堂互动,逐渐造成了一种压抑、沉闷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理念,只有这样,在对小学生开展识字以及阅读教学时,才能够因时制宜地提出创新式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小学生还处在成长发展初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推动学生的学习信心建立,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让教师既发挥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同时关注语文教学的创新式模式,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4结语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关注到学生个性与创新的发展,更加要关注到语文教育本身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性,转变教学方法,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返璞归真,积极探寻语文教学本位,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返璞归真,探寻语文教学的本位研究[J].赢未来,2017(6):161.

词串识字范文篇10

1.抓住联系异中察同(高林生)

2.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高万同)

3.“三维”融合各有侧重(郝敬华)

4.因文而宜,遵循规范,便利教学(汪晓铅)

5.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口语交际"教学建议(杨新富)

6.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张庆)

7.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策略(张庆)

8.苏教版的“汉语拼音”(张庆)

9.“一专多能”的词串识字(张庆)

10.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二上、三上)“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11.强化三环追求三境(陈永平)

12.小学习作教学应有的突破(高林生)

1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高万同)

14.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黄达)

15.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李亮)

16.苏教版四上阅读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孙景华)

17.重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汪晓铅)

18.直面生活,形成口语交际素养(魏星)

19.写作教学中的“乐”与“放”(张庆)

20.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张庆)

21.整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高林生)

2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胡丽萍)

23.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马建华)

24.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马建明)

25.把握标准循序渐进(许小慧)

26.读出教材特色教出阅读本色(张敬义)

27.吃透文本精神深化语文课改(张庆)

28.试说“对话”(张庆)

2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解读及教学建议(周玉谦)

30.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五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的标题是

1.王梅:一下《识字》,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实验小学。

2.于永正(特级教师):二上《梅兰芳学艺》。

3.武亚娟:三下《七颗钻石》,陕西渭南临谓区北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