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5:47:44

闯关东范文篇1

[关键词]《闯关东》时代命题和谐资本侵略司法独立

《闯关东》虽然是一部移民历史剧,但任何历史都是当代人的历史,在电视剧《闯》中也反映了较为宏大而深刻的当下时代命题。

一、“和谐”之时代主命题

朱开山是个带过义和团、杀过洋人、闯过淘金沟九死一生的大英雄,其谋人处事极为沉稳宽厚、行侠仗义、处处以和为贵,无论是再闯金沟、闯农场、闯城市开餐馆还是闯煤矿斗日本,都可见他求“和”的特性。

朱开山再闯金沟是因为闹义和团时曾经救过自己命。在老金沟时又把自己当兄弟。教自己淘金、看金脉的贺老四在金沟被害,他必须去把事情弄清楚替贺老四报仇。整个事件的起因、目的甚至结果似乎只是一场报恩复仇的个人事件,盖不上“和谐”之时代命题这顶大帽。然而。朱开山在老金沟装傻充软,对小小年纪却对他颐指气使的大金粒低眉顺眼。叫干啥就干啥,却在老烟遭受把头毒打时挺身而出加以恰到好处地制止。救了老烟一命:在大金粒明知前路是死却还要执意运金出沟的送死行为,他竭力劝阻。明知大黑丫头做了许多坏事最终还是放了她一马没有杀她,最后自己“吞金”借官兵之刀杀了把头,让本想拿老朱一群当替死鬼缠住官军与土匪、自己好趁机运金出沟的金大拿也自食了恶果。朱开山在这里尽可能地创造了一个团结互助帮助弱者的淘金工人群体,以求工人内部的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少,实现了底层人群内部的“和”:工人内部只有团结互助只有齐心协力只有坚守誓约才能严守群体秘密才能与压榨剥削自己的恶势力斗争到底并取得胜利,老朱就是这样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既利用对手提供的机会,又识破对手欲利用自己及工人趁机运金出沟的诡计,最终与工人们一起既杀了仇敌又运金成功,实现了底层人群与上层势力斗争的胜利,实现了该群体该领域社会公平正义的“和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谐社会就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其要义之一。

朱开山从老金沟回到放牛沟。过起了平和安定小康的庄户生活,因二儿子传武不乐意与当地大户韩老海女儿秀儿的婚事于成亲第二天一早就离家出走得罪了韩家。韩老海便想方设法与朱家作对,让朱家不得安宁。先是直接领人到朱家砸东西,后是暗地里派人害死朱家的家禽家畜,再是派人到镇上搅朱家雇短工抗霜救稼的局,试图使朱家当年眼看丰收的庄稼受毁,甚至与土匪勾结绑架朱家大儿子传文进行敲诈勒索,不把朱家弄得倾家荡产就撕票。面对韩老海的步步紧逼、环环设套,朱开山一次一次忍耐,最后以千年老参为诱饵把匪首赚入老林迷阵自己预设的陷阱智斗土匪救出传文,放走了匪首,却没对韩老海进行任何报复,当韩家遭受散兵抢劫烧掠时。同样遭遇的老朱没忘了去大火中救韩一家。两家终于重修旧好。在处理与韩家关系中,朱开山坚持是自己家对不起韩家,所以无论韩老海怎么报复,怎么过分。他都以忍让为先,他对老伴说:“如果秀儿是你女儿,你会怎么样?”在处理邻里关系和个人恩怨方面,他遵循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错就承认、有过就承受惩罚的原则,这种宽厚大度己所不欲勿失与人,己所欲之施之与人的做法,使他实现了邻里亲朋之间的“和谐”。

朱开山把山东菜馆开到了哈尔滨,所在街面的商户分为热河人和山东人两派,其中以潘五爷为首的热河派打压山东派,两派积怨甚深。朱家菜馆开到这条街上就接二连三地受到潘家找茬,或以朱家菜馆做不出他们点的菜而摘菜馆的幌子,或唆使街上丐群到菜馆白吃白喝故意闹事,朱开山或忍让着让对方摘了幌子。或做出了刁难客点出的刁难菜而让刁难者面红耳赤落荒而逃,或对丐群以礼相待仁义有加让丐群为朱家的仁义感动而自行散去。对于潘家三番五次的无理取闹,朱开山开始只是一味忍让、并坚行仁义与礼节,称年老带着一大家子人不想惹事不想与人斗法。只想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地做生意。却不料潘家变本加厉地陷害,全然不按生意场上的常规来竞争,朱家的本分与勤恳触及到了潘家的利益,潘家便收买土匪把跑马帮的朱家老三打成重伤。朱开山为家人安全起见。本想搬移他处离开这条街。却在潘的一番“喜欢吃筋头巴老”牛肉的论调下,激起了内心的斗志,决定自己从此也不再只吃顺条顺丝的牛肉,偏得把潘家这块“筋头巴老”的牛肉吃掉。从此,朱开山在这条街上扎根的心才坚如磐石起来。

接下来,潘家又雇了一伙人到朱家菜馆吃饭,并嫁祸朱家于菜中放毒以致“毒死人”不但要朱家赔五千块大洋,要披麻戴孝发送死者,而且要老朱家滚出所在街,朱开山答应了赔钱答应了戴孝,却说:“我们老朱家不会离开这条街上,就是要饭我们也要在这条街上要,手里还得拿个打狗棍子”。然后他从该帮人白天把盛放“死者尸体”的棺材抬到饭馆前哭闹,晚上却又把棺材抬走的举动中看出了破绽。于是,在某天夜里,他去潘家请五爷帮忙,要潘五爷第二天到饭馆门前替他说几句好话,只要五爷为他说好话,对方提出什么条件他都接受。第二天潘五爷在场时,朱开山当众掀开了棺材盖,里面装死的人当即“活”了,那帮人当即揭开了潘五爷找人故意陷害朱家的真相。在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中,潘五爷灰头土脸逃之夭夭。

但潘五爷贼心不死,不接受朱家和解的意见,要与朱家赌最后一把。谁家先把需有官府批条才能贩运的药材运回来,谁家就赢,输的一家从此从所在该街消失。他想利用他重金收买的土匪“天外天”途中劫持朱家马帮以得先机,却不料被朱开山和朱传武的行侠仗义两次救了性命的土匪大哥大“震三江”,这次舍命帮了朱家,使得本就不敢得罪“震三江”的“天外天”劫朱家马帮失败后,反过来劫了潘家马帮。甚至将潘五爷跑马帮的大儿子给枪杀了。潘家败了,按契约潘家从此得由该街消失,所有财产归朱家。朱开山却在潘五爷的病床前当着众人面把契约撕了,还以从此自己儿子就是潘五爷儿子的决定和跪礼认亲表示了自己不想争斗“以和为贵”的诚意。

与潘五爷的争斗从人物形象上来说,无非展示了朱开山宽宏大度、仁义自持、沉着睿智的个性,当然也表现了他以家庭为重向往和平安逸生活的内在心理。但这个人物形象在此番较量中则更为深刻地反映了当下“和谐”社会的主命题。首先:社会总有不和谐存在,或来自于非故意得罪而引起的报复,或来自于不正当的竞争对正当竞争的打击报复,或来自于人性的贪婪、阴险、狭隘、卑鄙与龌龊等等。其次:对于社会的各种不和谐有各种各样的处理办法,或忍让退却委曲求全息事宁人,或针锋相对两败俱伤鱼死网破,或斗志斗勇暂时各有损失然一方宽宏大量终致双方长远双赢。朱开山与潘五爷之斗,就遵循了先忍让退却委曲求全后斗志斗勇互有伤害。终致长远双赢的处理不和谐的方法。有的矛盾是可以忍忍就过去的。可有的矛盾却不能软弱退却。只有针锋相对斗争到底甚至要有流血的牺牲才能维护应有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与对手的半智斗勇过程中,仍需尽量遵循宽容大度把双方的损失降低到最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真正的公平正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竞争对手之间的“和谐”,实现一家的“和”,一条街的“和”,甚至一个国家的“和”。

朱开山最初并不想开煤矿,开煤矿不但需要高额资金还需要先进技术与设备以及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才,他一个开菜馆的没这么大能耐,只求小家小菜馆的安稳。但当他得知煤矿获批与否是因为与日本侵略者的森田煤矿竞争时,他当机立断中国的煤矿不能给小日本开,他决定与日本人竞争到底。矿业厅姚厅长把煤矿开采权批给了朱家山河煤矿,山东富豪黄老爷子借巨款给山河煤矿度难关。在日本森田采取军事演习示威干扰山河煤矿生产运输及以资本渗透获取山河煤矿控股权后。在日本攻打哈尔滨的炮火声中,梁法官顶着上司的责怪和丢官罢职的风险以扎实可信的证据判山河煤矿打赢了官司,这些人都有着强烈的反侵略反压迫反掠夺的爱国挚情和民族正义感,所以大家齐心协力帮着中国的民族企业办起来并尽力维护它的和谐生长与运作。即使在日本攻占东三省。国军节节败退眼看东北沦陷,煤矿最终落入日本人手,日本人狂笑他们在中国为所欲为肆意掠夺与任意压榨时机来临时,朱开山义正词严、大义凛然说:“你们日本人跑到这儿来杀人放火,还得要中国人给你们装孙子,天下没有这个道理,……”“我们中国人得活着,得好好地活着,……你们日本人得滚回去,你们滚回去的时候,这儿得留下你们的一片片尸首。为了这个,我们老朱家把全家人的性命都搭上,也算不了什么!不过今天我得告诉你,我要先把你的尸首留在这儿!”要维护国际的公平与正义,要维护国家与民族的权益、和平与发展,创设和维护一个国家与国家共同发展的国际和谐社会,就更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约法则,实现这些国际和谐的公约法则,有时还不得不有一个民族几代人的牺牲。但是为了国际的和平、国内的发展、民族的生存,我们如老朱般坚信:“只要有了这一代又一代人,咱还怕什么呢?……国家亡不了,咱朱家也亡不了,亮子会长大的,那时候谁也别想再欺负咱们中国!那时候中国会强盛起来!”强盛起来的中国不但会在自己国内建设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而且将为国际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维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往反映日本侵略中国题材的电视剧或文学作品,往往都是对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罪行进行展示,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本性与凶残嘴脸。很少有对侵略者通过资本侵略掠夺中国资源题材的作品,即使如《大宅门》中有对田木参股百草厅的情节,也只是为了剧情安排的需要,以便在日寇封锁的情况下,白景琦等抗日爱国人士能够利用田木的日本人身份将药品通过日寇的检查以运往抗战前线,也并没有反映日寇对中国进行的资本侵略与掠夺。

然《闯关东》则较为全面细致地展现了日本森田公司通过资本渗透掘取中国果子沟煤田开采权和中国山河煤矿控股权的过程。它揭示出了当下许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掘取的精明手段。通过投资或八股或购买股权。掌握产业链中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而把最不赚钱的产品制造环节放在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从事高能耗、高污染、少附加值的制造业和产品加工业,从而浪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劳力。造成新世纪国际竞争局势中新的侵略模式。

郎成平先生说目前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侵略与危害的国际资本有两类,一类就是如上所说的用于产业链各环节中的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掠夺的是产品制造环节所在国家创造出来的其他产业环节中的高附加值:另一类则是金融资本。郎先生认为当前国际竞争进入了一个金融超限战争的时代。要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你必须有最充沛的国际资本:第二必须有世界顶级金融操作高手。而我们只具备第一项充沛的国际资本,第二项却并不具备。那些高明的国际炒家也就是世界顶级金融操作高手,可以动用几千亿资金轻轻松松打败各国政府。例如2007年底,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宣布次债危机该行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他们透过我国建行的上市赚取了1300亿元,也就是每一位读者都付了100元给美国银行。他们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呢?因为国际金融炒家取得了建行上市的“定价权”,从而压低定价图利自己。对比而言,我国主权基金购买了黑石基金遭到了巨大损失。以美国银行和我国主权基金的水平相比,证实了我国确实缺乏世界顶级金融操作高手。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翱翔在我们头顶的两只秃鹰,它们伺机飞扑下来,看能不能把我们的制造业融入到它们的产业链当中,当它们把我们的制造业融入到它们的整个产业链当中之后,它们就可以继续浪费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剥削我们的劳动,而目前外资对我国企业的收购就像井喷一样。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外资企业占高科技产品出口的87%。

于是,我们的确可以看出,《闯关东》关于森田企图以资本侵略战胜山河煤矿这一情节的详细表现,确实是对当下国际金融之战严峻形势的一种艺术反映,它对国人之于当下资本或说金融侵略这一命题及国内的经济决策与建设方面应有一定的呼应与警醒作用。

三、司法独立之次命题

如果说上述“和谐”反映的是有关国家社会发展的主命题,“资本侵略”反映的是国家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局势的经济建设命题。那么此处要谈的“司法独立”则是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命题。

森田利用一郎与朱家的特殊关系,让一郎在山河煤矿欲购买新设备却缺少资金的当口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帮助山河煤矿。又以提高满铁运价的方式让山河煤矿断销濒临停产。许多股东要求撤股。山河煤矿却拿不出退股资金的情况下,让一郎又以巨资八股方式解了山河的燃眉之急,一郎两次入资就占了山河煤矿59%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取得了控股权。森田又以让一郎转让股份的方式将山河煤矿控股权转到了自己手中。山河煤矿如何把控股权要回来呢?除非能够证明一郎购买股份的钱不是一郎自己的。实际上这笔钱确实不是一郎自己的,而是森田打到一郎帐上的。山河煤矿只要拿到了一郎八股的钱是森田打给的一郎的证据,就可以在法庭上打败森田,把山河煤矿给争回来。证据是拿到了,但是日本当局却加强了对中国尤其是东北的侵略,当时法院负责该案的法官的顶头上司张景惠早就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令法院不得受理中日公民的案件。

然而。主审的梁法官说:“法院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司法机构,我们有自己的特权……我梁汉清作为主审法官同意受理”,在法庭上依据可信证据判山河胜诉:当朱开山说“虽然日本人要打进来了,我还是得谢谢你,你为咱们中国人主持了公道。”梁法官说“作为一个司法人员,公正执法是他的天职。”当朱传杰问“梁法官,你就不怕张景惠找你麻烦?”他说:“他肯定饶不了我呀,可是,鸟之将死,尚有一鸣,国之将破。尚需一战。为了法律之公正,中国之主权,我岂能没有一搏呀!”这一段情节一方面颂扬梁法官的民族骨气、爱国情怀与不畏权势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则是点出了一个司法与行政、法院与政府关系以及法官的职业操守问题。至于第三十五集中探长调查处理刘大宝放火烧了潘家绸缎铺又绑架了潘家大儿子一案水落石出后,潘太太叫探长不要追究了时。探长说“这官府可不是你们家开的,你说不追究就不追究了。”而潘五爷叫探长非追究不可,否则他们潘家将永无宁日时,探长却说:“你说的这些跟我没关系,我办的是案子。”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办案机关不受有钱人左右的观念与理想。

闯关东范文篇2

创个人家业一定要和集体、国家结合起来,和谐发展。其实整部剧就是他带领他们一家人如何建设自己家园,创办自己家业的创业历程。

因在金沟淘金,有了一定积累,在三江口元宝镇放牛沟村建起一份家产,有了房屋、土地和积蓄,想起了老婆孩子,于是就有了东北的第一个家;他第二次进金沟,出于对结拜兄弟的情谊和对金子的渴望,在那里忍受着奴役般的苦难,忍受着招人暗算的折磨,凭借着机智勇猛和过人的胆识,才能从鬼门关死里逃生,回家后,凭借着用生命换得的金子,在村东头另立新家园,房子、田地、伙计一夜间成倍增多,家业立刻变大,家人也获得了团聚,这可谓是朱开山在东北的第二个家;为躲避烧杀抢夺,举家北迁哈尔滨,山东菜馆的开办可谓是朱开山的第二次创业。虽然遇到以潘五爷为代表的地霸的百般阻挠,但凭借着真实、坦诚、勇敢、忍让的优良品质,获得邻居四坊的支持,并最终因为仁慈、宽大,让五爷自愧不如,同时也换来了家业的13益强大。山河煤矿的兴建不仅意味着朱开山的创业史跨入另一阶段,也带上了爱国色彩。从他对煤矿开采的思想转变(由不认可到大力支持)可以看出,他支持煤矿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出于民族自尊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冒着失去全部家业的风险。

《闯》在创业观方面带给现代人的启示是,建设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园,要有助于其他家庭的建设,而不应对其他家庭造成任何程度的伤害;不能仅把寻求利益当成创业的唯一目标,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助人意识,要诚实守信,即做一个儒商。只有主动帮助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支持与信任,也只有在自己处于不利局势时,顺利渡过难关,不管创业规模的大小,都要妥善处理好个体、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要时刻以“大家”利益为重,才能保住“小家”的利益,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抵触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要具有大局意识,力求获得集体和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二、《闯》的家庭观

朱开山这位山东大汉,对妻子忠贞不渝、爱情专一,对儿女关爱有方、松弛有度,处理家庭矛盾讲究功过分明,对家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整部剧是以朱开山一家人为主体的,而朱开山又是这个家的中心,是当家的,因此朱开山就是这个家的核心人物和家庭焦点。在他大儿朱传文的婚礼上,山东老家的未婚妻鲜儿出现在现场,面对这位曾对朱家有救命之恩的未婚儿媳和已经嫁进家门的儿媳,他以一颗博大的胸怀,从衡量各方权益的角度出发,当着众乡亲们的面宣布认鲜儿为女儿,让传文、那文、鲜儿三人在思想、情感上都能找到一个彼此均可接受的最佳状态,让全家人的心情都渐渐平静下来。二儿传武的婚事几乎贯穿整部剧,传武的婚事让他大伤脑筋。在对待秀这个既是儿媳更像女儿的人物时,表现出他的仁慈和责任心。在离开放牛沟村时,还要带走秀;在秀与一郎准备相爱时,允许她结婚,在一郎背叛全家时,对秀的未来生活产生担忧,一郎遭不幸后,再次允许秀回到家中。他对传文、传武严格的管教中渗透着伟大的父爱。《闯》在爱情观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现代人正确面对和审视自己的家庭观,中年人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增强对家庭的责任心、使命感。

三、《闯》的教育观

身教胜于言教。《闯》一剧始终贯穿着“子不教,父之过”的儒家教育理念。朱开山对儿女的教育重在以身作则,树立家庭榜样,让子女产生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愿意以父亲为榜样,这比滔滔不绝的言语教育要深刻得多。此外,朱开山对儿女的直接教育主要体现在把问题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教育。例如,让两个儿子到元宝镇跟着夏先生学习做生意,在哈尔滨期间,让大儿开餐馆,经营货栈,在与儿子们共同经营中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儿女们诚信是金的道理;在对孙子的教育中,带他到法庭,让他见证日本人在法庭上的霸道侵略行径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闯》的教育观对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完善和发展不无裨益。

四、《闯》的人际关系观

与人友善、心地善良,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真心结交朋友,对匪徒、恶霸之流用心惩治,望其从善,如若是丧尽天良之辈,则毫不留情。这就是《闯》展示出的人际关系观。对金沟从事劳役的工友关心爱护,帮他们解围,有难同当、同舟共济、朋友有难拔刀相助的侠义之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大柜、金把头之流的残暴,他恨在内心,为了给结拜兄弟贺老四报仇,忍字当头,寻找良机;在元宝镇的放牛沟,煞费苦心地努力缓解与韩老海在无意问结下的恩怨,信奉冤家宜解不宜结的交往原则;面对金沟饭庄的大黑丫头的真情假意,表现出他过人的理智和机智,既不伤害对方,又能保持自己的原则。知道自家的不对,甘愿受到过分的欺凌与侮辱,目的是不愿与人结仇,不愿失去朋友,欲以真诚换得理解和宽恕;在哈尔滨与潘五爷的关系中更能看出朱开山用宽大和诚心换来理解和真情的人际交往魅力。忍让是一种美德,是深明大意的礼让,是厚德载物的君子行为,是大智若愚的智慧体现,绝不是软弱、窝囊、软骨头、胆小的代名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取之,先予之;以诚相待,用心交流;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宽大,乐于助人;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等等,这就是《闯》在人际交往方面给予我们的启发。

五、《闯》的金钱观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朱开山的金钱观。在那个时代,为了钱财而葬送性命的人皆是,金沟里的大金粒等人、哈尔滨的刘掌柜、潘家爷俩等都算是为了钱财不择手段而最终丧命的,他们把金钱摆在首位,而朱开山把情义、道义看作第一。为了从牢中救出二龙山的大当家的,把他的家当搭上也在所不惜,结下了这个以生死相许的仗义之士,从而为他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在唾手可得的金子面前不起贪心,而是叮嘱兄弟要好好对待遇难的,为他们风风光光的办后事。他用金钱办事业,而办事业不是只为了金钱,把金钱放在诚信、礼仪、道义、情感之后。《闯》告诉我们,资金是闯事业的基础,但金钱绝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六、《闯》的恩怨观

朱开山的恩、怨、恨、仇分明。他对鲜儿、秀儿充满感恩和负疚之情;对于传武的逃婚行为和传文的糊涂行为,表现出怨恨之情;对于韩老海的报复行为,他没有任何埋怨,只是认为应该;对于潘五爷的无理欺压,怨而不恨,希望化干戈为玉帛,最后潘家弄得家破人亡,方知回头,朱开山以宽大的襟怀接纳了他,两家联合兴办山河煤矿;他在金沟伤过两条人命,一是老果子,二是大柜,这两个人都是害人无数的禽兽,死有余辜;往对待以森田为代表的日本人,他是恨之入骨,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能忍气吞声,在煤矿开采权的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不让;在对待奄奄~息的一郎时,并没有因为他是日本人就不管不问,而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出手相救,并把他当作亲人来对待。纵然有一些卖国贼,但屏幕上展现的姚厅长、梁法官等都是国难当头时,不畏强寇,不畏权贵,勇于职守,为国尽职尽力的好官。朱开山对他们不但感激而且敬重。

闯关东范文篇3

创个人家业一定要和集体、国家结合起来,和谐发展。其实整部剧就是他带领他们一家人如何建设自己家园,创办自己家业的创业历程。

因在金沟淘金,有了一定积累,在三江口元宝镇放牛沟村建起一份家产,有了房屋、土地和积蓄,想起了老婆孩子,于是就有了东北的第一个家;他第二次进金沟,出于对结拜兄弟的情谊和对金子的渴望,在那里忍受着奴役般的苦难,忍受着招人暗算的折磨,凭借着机智勇猛和过人的胆识,才能从鬼门关死里逃生,回家后,凭借着用生命换得的金子,在村东头另立新家园,房子、田地、伙计一夜间成倍增多,家业立刻变大,家人也获得了团聚,这可谓是朱开山在东北的第二个家;为躲避烧杀抢夺,举家北迁哈尔滨,山东菜馆的开办可谓是朱开山的第二次创业。虽然遇到以潘五爷为代表的地霸的百般阻挠,但凭借着真实、坦诚、勇敢、忍让的优良品质,获得邻居四坊的支持,并最终因为仁慈、宽大,让五爷自愧不如,同时也换来了家业的13益强大。山河煤矿的兴建不仅意味着朱开山的创业史跨入另一阶段,也带上了爱国色彩。从他对煤矿开采的思想转变(由不认可到大力支持)可以看出,他支持煤矿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出于民族自尊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冒着失去全部家业的风险。

《闯》在创业观方面带给现代人的启示是,建设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园,要有助于其他家庭的建设,而不应对其他家庭造成任何程度的伤害;不能仅把寻求利益当成创业的唯一目标,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助人意识,要诚实守信,即做一个儒商。只有主动帮助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支持与信任,也只有在自己处于不利局势时,顺利渡过难关,不管创业规模的大小,都要妥善处理好个体、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要时刻以“大家”利益为重,才能保住“小家”的利益,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抵触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要具有大局意识,力求获得集体和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二、《闯》的家庭观

朱开山这位山东大汉,对妻子忠贞不渝、爱情专一,对儿女关爱有方、松弛有度,处理家庭矛盾讲究功过分明,对家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整部剧是以朱开山一家人为主体的,而朱开山又是这个家的中心,是当家的,因此朱开山就是这个家的核心人物和家庭焦点。在他大儿朱传文的婚礼上,山东老家的未婚妻鲜儿出现在现场,面对这位曾对朱家有救命之恩的未婚儿媳和已经嫁进家门的儿媳,他以一颗博大的胸怀,从衡量各方权益的角度出发,当着众乡亲们的面宣布认鲜儿为女儿,让传文、那文、鲜儿三人在思想、情感上都能找到一个彼此均可接受的最佳状态,让全家人的心情都渐渐平静下来。二儿传武的婚事几乎贯穿整部剧,传武的婚事让他大伤脑筋。在对待秀这个既是儿媳更像女儿的人物时,表现出他的仁慈和责任心。在离开放牛沟村时,还要带走秀;在秀与一郎准备相爱时,允许她结婚,在一郎背叛全家时,对秀的未来生活产生担忧,一郎遭不幸后,再次允许秀回到家中。他对传文、传武严格的管教中渗透着伟大的父爱。《闯》在爱情观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现代人正确面对和审视自己的家庭观,中年人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增强对家庭的责任心、使命感。

三、《闯》的教育观

身教胜于言教。《闯》一剧始终贯穿着“子不教,父之过”的儒家教育理念。朱开山对儿女的教育重在以身作则,树立家庭榜样,让子女产生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愿意以父亲为榜样,这比滔滔不绝的言语教育要深刻得多。此外,朱开山对儿女的直接教育主要体现在把问题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教育。例如,让两个儿子到元宝镇跟着夏先生学习做生意,在哈尔滨期间,让大儿开餐馆,经营货栈,在与儿子们共同经营中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儿女们诚信是金的道理;在对孙子的教育中,带他到法庭,让他见证日本人在法庭上的霸道侵略行径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闯》的教育观对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完善和发展不无裨益。

四、《闯》的人际关系观

与人友善、心地善良,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真心结交朋友,对匪徒、恶霸之流用心惩治,望其从善,如若是丧尽天良之辈,则毫不留情。这就是《闯》展示出的人际关系观。对金沟从事劳役的工友关心爱护,帮他们解围,有难同当、同舟共济、朋友有难拔刀相助的侠义之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大柜、金把头之流的残暴,他恨在内心,为了给结拜兄弟贺老四报仇,忍字当头,寻找良机;在元宝镇的放牛沟,煞费苦心地努力缓解与韩老海在无意问结下的恩怨,信奉冤家宜解不宜结的交往原则;面对金沟饭庄的大黑丫头的真情假意,表现出他过人的理智和机智,既不伤害对方,又能保持自己的原则。知道自家的不对,甘愿受到过分的欺凌与侮辱,目的是不愿与人结仇,不愿失去朋友,欲以真诚换得理解和宽恕;在哈尔滨与潘五爷的关系中更能看出朱开山用宽大和诚心换来理解和真情的人际交往魅力。忍让是一种美德,是深明大意的礼让,是厚德载物的君子行为,是大智若愚的智慧体现,绝不是软弱、窝囊、软骨头、胆小的代名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取之,先予之;以诚相待,用心交流;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宽大,乐于助人;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等等,这就是《闯》在人际交往方面给予我们的启发。

五、《闯》的金钱观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朱开山的金钱观。在那个时代,为了钱财而葬送性命的人皆是,金沟里的大金粒等人、哈尔滨的刘掌柜、潘家爷俩等都算是为了钱财不择手段而最终丧命的,他们把金钱摆在首位,而朱开山把情义、道义看作第一。为了从牢中救出二龙山的大当家的,把他的家当搭上也在所不惜,结下了这个以生死相许的仗义之士,从而为他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在唾手可得的金子面前不起贪心,而是叮嘱兄弟要好好对待遇难的,为他们风风光光的办后事。他用金钱办事业,而办事业不是只为了金钱,把金钱放在诚信、礼仪、道义、情感之后。《闯》告诉我们,资金是闯事业的基础,但金钱绝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六、《闯》的恩怨观

朱开山的恩、怨、恨、仇分明。他对鲜儿、秀儿充满感恩和负疚之情;对于传武的逃婚行为和传文的糊涂行为,表现出怨恨之情;对于韩老海的报复行为,他没有任何埋怨,只是认为应该;对于潘五爷的无理欺压,怨而不恨,希望化干戈为玉帛,最后潘家弄得家破人亡,方知回头,朱开山以宽大的襟怀接纳了他,两家联合兴办山河煤矿;他在金沟伤过两条人命,一是老果子,二是大柜,这两个人都是害人无数的禽兽,死有余辜;往对待以森田为代表的日本人,他是恨之入骨,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能忍气吞声,在煤矿开采权的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不让;在对待奄奄~息的一郎时,并没有因为他是日本人就不管不问,而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出手相救,并把他当作亲人来对待。纵然有一些卖国贼,但屏幕上展现的姚厅长、梁法官等都是国难当头时,不畏强寇,不畏权贵,勇于职守,为国尽职尽力的好官。朱开山对他们不但感激而且敬重。

闯关东范文篇4

关键词:鲁剧

鲁剧构成因素的固定使其陷入模式化泥潭

经过多年的发展,鲁剧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鲁剧构成因素的固定也使其陷入模式化泥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大”特征标记品牌鲁剧。鲁剧有三个固定的标记特征,即:大丈夫、大题材、大手笔。“大丈夫”是指鲁剧倾向于塑造男主角形象,而且男主角形象都是大英雄大人物,如《大染坊》中的陈寿亭、《闯关东》中的朱开山、《大法官》中的杨铁如、《誓言无声》中的许子风。“大题材”是指鲁剧所选择的题材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的宏大题材,如《大地缘》《21天》《大法官》《誓言无声》等都是以当年的热点大事件为创作蓝本,有着浓厚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主义倾向。“大手笔”是指鲁剧对“大”的热衷,综观山东制作的电视剧,多是荡气回肠的大基调、大情感,而且演员阵容和资金融入以及制作周期都尽显大制作、大手笔风范。当然,这些都是由鲁剧的自身定位和齐鲁文化所孕育的人物性格所决定,但是,如果一味的定大基调,将视角千篇一律地放在现实主义的大题材上,很容易使鲁剧写实有余而写意不足,最终被所谓的“大题材”“大手笔”架空。另外,男主角类型的过于单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鲁剧的艺术魅力和美学品格。

2.陷入主旋律作品共有的创作模式。鲁剧热衷于主旋律电视剧的拍摄。但是,主旋律电视剧有它固有的模式,首先它主张共同的叙事策略,即微小人物、宏大叙事、以小见大成了主旋律作品的共同特征。主旋律电视剧的故事框架大多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风云变幻的宏大政治背景下的艰难挣扎去缓慢构建,进而反映整个时代的变化与变迁。鲁剧的故事构建也已陷入这样的创作模式,例如《闯关东》就是通过朱开山一家的命运变迁,真实地还原了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中国那段苍凉、悲怆的历史岁月。这样的模式让我们想到了同为主旋律作品的《大宅门》《乔家大院》《大染坊》,如此雷同的重复与相似已经消磨了主旋律作品初始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特征。其次,主旋律作品的剧作家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矛盾升华的处理已统一形成理念化的创作,作品情节都是伴随着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冲突不断推进而发展,最后的结局都是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矛盾的升华则大多以中国抗日战争那段特殊的时代为背景,矛盾到故事的结局处都是上升到民族矛盾的高度。当然,这里不是说这样不好,问题是电视剧“注重叙事方式和线索安排”,①如果观众刚看完开始就知道结局和故事的主体框架,那么,这样的艺术最终是不会感染观众的。而鲁剧《鲁氏兄弟》《村主任李四平》《铁道游击队》《大法官》《大染坊》《闯关东》都有着这样的模式色彩。

齐鲁文化资源的浅层挖掘造就鲁剧发展的隐痛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泰山文化、齐文化、鲁文化、运河文化的交融为山东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本该是鲁剧发展的有利支撑,但让人遗憾的是鲁剧对齐鲁文化资源的开掘力度不大。例如,刘墉是山东名人,却被省外的影视制作单位发掘,制作出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聊斋志异》是山东文学家蒲松龄的传世之作,却被省外的多家文化机构翻拍,就连港台的影视制作机构都涉足其中,让人又心痛又遗憾。莫言是山东高密走出的作家,他的《红高粱》被张艺谋搬上银幕,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名作。从山东走出的编剧、作家和演员数量众多,但鲁剧中却鲜见他们的身影。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鲁剧下一步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在深度挖掘齐鲁文化资源上下功夫。

市场化水平低下束缚着鲁剧发展

鲁剧的市场化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延伸意识不强。品牌延伸是一种充分利用无形资产的行销策略,品牌拥有者利用原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开发同名或类似的系列产品,在成本增加较少的情况下,开发新的市场。②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很好的营销策略。但是,鲁剧在这方面十分欠缺。以《闯关东》为例,其同名或类似系列产品没有开发到位,只简单的一期《回娘家》节目,也是与中央电视台“剪不断,理还乱”。而《闯关东》的文字出版权也被山东文艺出版社拿去,像动画等其他制成品更是杳无音信。品牌的经济潜力没有充分挖掘。

2.产业带动能力低下,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鲁剧的带动能力不强,这与山东省的文化强省战略是不相符的。如鲁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和开发,《闯关东》仍然没有改变《大染坊》没能带动淄博周村旅游的隐痛。章丘朱家峪春节期间门票收入3万元的业绩与《闯关东》制作之初想把该景点推向全国的宏伟目标相去甚远。而省外的电视剧则做得很成功,如《大宅门》红火了宅门文化,《乔家大院》引爆了大院旅游。这不单单是山东朱家峪景点本身的问题,而是整部剧集对朱家峪的推销力度不够,如在《闯关东》中,随处可见的土墙院落与空旷无际的沙尘村道很难反映出朱家峪有什么特色能够叫响全国。客观地说,鲁剧本身的产业意识还不够开放,这直接影响了鲁剧的文化带动力。

3.山东民营影视制作力量单薄,发展不够。山东目前拥有电视剧“生产甲证”的影视机构只有山东影视中心、济南电视台和青岛电视台,没有民营制作机构。而且,山东民营制作公司推出的影视作品也缺乏影响力。影视作品是高投资项目,民营制作公司通过社会融资的风险显然要远远大于公有影视制作机构,如果没有政府资本的支撑和保障,同样生产一部影视作品,民营制作公司的成本要更高,这限制了民营影视力量的发展。

鲁剧要持续发展,需更上一层楼。其关键要从解决以上问题入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深化体制改革,力促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的形成。山东影视的产业化、市场化和集团化步伐走得较为缓慢,目前的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很难对电视剧的生产形成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山东影视的发展需要一个新型集团的出现,这个集团能够完全融入市场,形成小说出版、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娱乐演艺、教育培训、卡通玩具、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广告经营、科技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推销力和整合度,并能够完成影视制成品的成本节俭和最大经济效益的产业开发,能够创造鲁剧的最大市场价值。于是,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的结合组建新的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是山东影视发展的一个很好路径。

第二,要大力支持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民营力量是影视制作业的生力军。它们不仅可以提高鲁剧的整体水平,而且对于鲁剧样式类型的拓展也大有裨益。因为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完全按照市场化手段来运作,比国有制作机构更具竞争活力。而且,由于投资效益的驱使和制片所受限制较少,它们完全能够打破主旋律题材的局限,更注重娱乐平民化。

民营影视力量迫切需要政策倾斜和条件支持,政府应适当的将社会融资的渠道放宽,门槛降低。另外,公私合作也不失为很好的发展方式。以国有影视机构为母体,成立性质属于私营并且核算运营独立于母体的影视文化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进行社会融资,这样,既融合了国有制作单位人才、设备、资源等优势,又融合了私有企业的灵便、市场运作活力强等特点,是探索民营影视力量发展的一次很好尝试。

第三,要对山东的文化资源做科学的开发规划,寻找山东文化资源和全国文化资源的交叉点。首先,鲁剧应着力于对山东文化资源的开掘,但不是无序的盲目开掘。要以行政管理为宏观导向,对进行开掘的文化资源做科学、详细的论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以免投资失败。而且还要注意寻找齐鲁文化资源与全国文化资源的共鸣点和交叉点。在这一点上,《闯关东》做得很好。它将山东题材与东北三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要从齐鲁文化厚重的民间传说中发掘素材。因为“传说中有许多老百姓的想法,有他们喜欢的东西,有他们的美学趣味在里头”。③

第四,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打造全国性的鲁剧品牌。鲁剧应该注重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有机融合。鲁剧走出去,不仅仅局限于鲁剧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而且要形成品牌效应,包括制作人员的外聘和交流。引进来就是不受山东区域局限,有计划有意识地打破近亲繁殖的壁垒,敢于启用省外的创作人员,放眼全国,与知名编剧导演和影视明星合作,开拓鲁剧的新类型、新样式。从山东走出的编剧、作家和演员数量不少,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引进来也包括与这些山东人的联络合作。

综上所述,今后鲁剧的发展,不能沉浸在《闯关东》目前所创造的辉煌中,而应该看到《闯关东》之后,鲁剧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问题,科学规划,逐一解决,更好更快地发挥文化带动作用,为山东省文化强省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注释:

①王艳玲.《电视文艺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P87

闯关东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朱开山从义和团到老金沟到放牛沟到山东菜馆到山河煤矿的经历,完全无愧于一部伟大的平民史诗。他那种集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于一身的大丈夫气概,是孟子学说强势的一面近乎完美的体现。

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热捧。最高收视率达11.84%,创下了2007年以来央视电视剧收视率新高。不少观众认为。继《亮剑》中李云龙后,李幼斌又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有观众表示,李云龙相对简单,而朱开山必须面对更复杂的处境,赤子之心未泯,但人情练达、世俗无碍,压不倒、打不垮、行得正、走得稳,显然是在践行着孟子对于大丈夫的要求。显然,观众喜欢《亮剑》中的李云龙,是因为他身上的那股子劲,面对任何强敌都敢于亮剑的气魄。同样,观众喜欢《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也是赞叹他的强势人格,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大仁大义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更为可贵的是,李云龙亮相的时候已经身为八路军的一名团长。朱开山出场时却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民。因此,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他历尽艰辛的英雄之旅,更能给我们今天日趋平淡平凡的生活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再加上观剧时的移情作用,自然而然会引起更多普通观众的强烈共鸣。

故事以清末一户山东人家“闯关东”为主线。故事的第一主人公朱开山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平民英雄。年轻时在义和团运动中崭露头角闻名一时。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朱开山走了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领着妻子儿女们历尽艰辛白手起家,一路闯荡。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富商。朱开山从义和团到老金沟到放牛沟到山东菜馆到山河煤矿的经历。完全无愧于一部伟大的平民史诗。

朱开山,这个来自孔孟之乡的平民,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深受孔孟学说的熏陶,尤其是孟子学说强势的一面,在他的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英雄不问出处,正如孟子所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所举的六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都是身处逆境。历经磨难,发愤图强,终获成功的大丈夫。孟子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时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段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话,用平民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十字箴言。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股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朱开山就有。“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的这段话主要的意思是说,浩然之气就是至大至刚至纯至正的大丈夫气概,浩然之气就是大仁大义无愧于心的大丈夫作为。

我们先说朱开山的大仁。在对待韩老海和潘五爷一次又一次的寻衅上,朱开山显示了他的博大胸怀。尤其是面对潘五爷为代表的热河帮一次又一次的无理挑衅,朱开山所表现出的一次又一次的忍让,更是他的过人之处。他的所作所为甚至让所有对他寄予厚望的山东帮人大失所望,而朱开山说“大家都是闯关东来的,不容易!,’朱开山的大仁,最终感化了潘五爷。朱、潘两家归好,后来山东帮和热河帮合股联手创建了山河煤矿。他还将身患传染病被日本人抛弃的日本小孩一郎救活并收为干儿。后来当朱开山发现一郎受森田指使,使山河煤矿易主,气成大病,生命垂危之际,仍对一郎说:“你永远是朱家的四儿子!”他用大仁大爱感化了一郎,一郎最后将森田侵占山河煤矿的罪证交了出来。并以自杀谢罪。

我们再看朱开山的大义。他冒着生命危险隐瞒身份。只身深入到金沟探明杀害义兄贺老四的凶手。并亲自为义兄报了仇。这件事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令人钦佩的是。他早年参加义和团打击入侵的洋鬼子,在关东时又与占领东北的日本人斗。他举家为抗日战士送食物,甚至要亲手宰了向日本人献媚的大儿子。最后,为了不让日寇霸占山河煤矿阴谋得逞,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投入毕生家财的煤矿炸毁。

孟子说大丈夫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是说大丈夫当有远大抱负,这和《周易》所言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强劲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孟子又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方为大丈夫,这是说大丈夫还要有大智大勇。

闯关东范文篇6

关键词:东北民歌;艺术风格;演唱特点;《回娘家》

东北民歌,其不仅展现了地域性这一特点,同时也与当地的人文生活相融合,在东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衍生出的东北民歌别具一格。东北民歌作为东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东北的传统文化,更是与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展现了东北人民直率爽朗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东北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这也是东北民歌深受大众喜爱并得到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对于东北人而言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习惯,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1东北民歌的发展进程

1.1东北民歌的文化背景。东北地区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这3个省的统称,同属东北平原,山环水绕,土地肥沃,是我国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的重要粮仓供给之地,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语言特点上大致相同。对于东北人而言,将不得不提到一词——“闯关东”,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东北人是从河北、山东等地区闯关东过来之后留在东北的,在曹宝明《闯关东与东北性格的形成》的一文中对于“闯关东”是这样定义的:“道光咸丰年间,由于战争紧迫,加之中原地区天灾不断,迫使一些破产农人不顾清政府的条文规律,纷纷出关过边北上东进地闯入东北,而清政府此时也无心或疏于对边关的把守和管理,于是从那时开始数以千万计的中原人来到东北谋生,历史上被称为‘闯关东’”。[1]1.2当今东北地区主要的民歌类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的不只有东北人民的热情、直率、重情、助人的性格特征,同时在这片热土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淀,演变出了独具东北地域文化色彩的民间歌曲。在庞大的东北民歌体系之下,又包含了汉族民歌、回族民歌、满族民歌、蒙古族民歌、朝鲜族民歌、锡伯族民歌、赫哲族民歌在内的多民族民歌,其中以汉族民歌居多,在这其中又包括号子、小调、情歌、诙谐歌曲、儿童歌曲、叫卖调等一系列类别。从东北地区实际的生产生活看,又衍生出大量的劳动号子,如码头工人号子、渔民号子等等。其次,小调这一种类别是东北民歌当中数目最为庞大的,也是流传以及传唱度最为广泛的一种曲目类型,一直到现在在东北地区的各地方剧院剧场,甚至是在街头小巷之中,依然可以听到东北小调蔓延在东北的各个角落,每逢节假日时分,那些有演出的剧场剧院甚至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除此之外,无论是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还是下到七八岁的孩童都可以或多或少哼上几句东北小调,由此可见,东北民歌在每一个东北人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东北的民歌也是在众多各民族地区被继承与弘扬得比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曲式结构——以《回娘家》为例

东北地区的各民族民歌,其艺术风格均有着自己的民族色彩,但就其他地域文化风格而言,它有着东北地区自带的那种粗犷、奔放、热辣、豪爽的艺术特征。这也与东北的社会环境,以及东北人的直率幽默性格特点十分吻合。小调也是东北民歌曲种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类,其他耳熟能详、传唱度比较高的,还有如《放风筝》《小看戏》《月牙五更》等作品。如本文作为示例提到的东北民歌《回娘家》,就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东北小调民歌,这首作品属于东北民歌中趣味性十足的一首,其歌词生动写实、诙谐幽默,它描写了一段在过完春节之后,姑娘姑爷一起回娘家的生动画面,其歌词描绘了一幅让人忍俊不禁的场景。这首作品反映了东北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与日常生活,是一首属于辽宁营口盖县的东北小调。东北民歌的特点固然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然而任何地区的民歌都与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风格存在一定的相互借鉴和相互交融,东北民歌亦是如此,它与周边的蒙古族、满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吸取,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歌风格。东北小调《回娘家》共有5段歌词,其曲式形式属于分节歌形式,2/4拍,节奏较为欢快明朗,调式调性属于D徵六声加变宫调式,[2]六声、七声调式是东北民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调式,反而用五声调式的较少,其目的性在于运用六声、七声可以加强旋律的力度,结构更加饱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1通过旋律展现其艺术风格。这首作品充分展现了东北民歌小调的特点,其旋律轻松活泼,曲调朗朗上口,展现了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质朴亲切,曲调优美,充分地体现了浓郁的东北地区的生活气息与艺术感染力。第一,就旋律而言,《回娘家》在跳进上,旋律上出现了六度、七度的大跳(见谱例1)。而这种大跳在东北民歌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创作手法可以让歌曲旋律线条更加跌宕起伏、热烈奔放,与东北人民的爽朗、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吻合。第二,方言特征也是较为重点的一方面,旋律中出现了多次的#do,这也是东北民歌常见的一种形式(见谱例2)。这里出现的临时变化音并非为转调,而是一种游离性的变化音,属于色彩性装饰音的范畴,纯粹为了演唱风格的色彩音,然而出现这种音乐形式,与当地说话的方言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辽宁省的方言属于东北三省中方言变化最大、语调最为复杂的一个省份,可分为辽东、辽西、辽南、辽北地区,说话声调不尽相同,所以对民歌风格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丰富了旋律的色彩性。第三,装饰音的大量运用,旋律中也出现了多处滑音,使整首作品更加活泼俏皮、生动有趣,在演唱的时候也会有特定的唱法,也是属于东北民歌中色彩性的装饰音的一种。2.2通过节奏展现其艺术织体。也是采用了东北民歌多用的大切分的节奏型(见谱例3),除此之外,八分附点音符、四分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加八分音符的节奏形式也是比较常见的节奏型,在这首作品中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配合东北方言,使节奏更富有跳跃性与趣味性,也更加符合东北民歌活泼俏皮的艺术风格。2.3通过歌词表达其艺术内涵。歌词的内容随性活泼,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为多段体分节歌的形式,歌词通常为三段体或五段体的较多。同时,歌词中运用东北方言的词句较多,因为本身东北的儿化音也较重,例如“串门儿”“大八件儿”“风丝儿”“杨树林儿”等等,在反映东北人民生活欢愉场景的同时,也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东北民歌幽默风趣的特点。

3东北民歌的演唱特点——以《回娘家》为例

在旋律上,除了多次出现大跳创作手法之外,东北民歌中还运用了许多润腔,如花舌音、波音与滑音等,并用运用了丰富的衬词与衬句来营造戏剧化的氛围。如果说旋律、音级、调式、曲式等要素构成了东北民歌的架构,那么润腔就是东北民歌的灵魂。因为润腔的作用并非仅仅是对旋律而言的,它还渲染了情绪,更加表现了东北民歌的表现力和张力,可以更深刻地表现出东北民歌独树一帜的音乐特征。很多装饰音上会加入附点式唱法,即使谱面呈现的是没有附点,实际演唱时也要加入附点式唱法。除此之外,如上文提及的东北方言中的儿化音很多常常一带而过,但其音调通常是向上的,《回娘家》中的虚词“儿”字使用上滑音。这亦是润腔修整音调的功用。滑音作为润腔的一种手段,一方面帮助旋律唱腔表达了语调,对语调、儿化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特定的风格韵味,后鼻音的表现既有浓郁的东北味,又能表现出《回娘家》的意境和情绪。正因为如此,在用民族声乐的方法演唱东北民歌时,虽不可能十分强调鼻腔共鸣,但在这些需要用滑音作特别装饰的时候,亦能表现出东北方言的特色以及东北民歌的情景气氛。所以在演唱东北汉族民歌时,除了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之外,[3]演唱时的表情和动作对更好地演绎润腔也起到推动效果,如东北汉族民歌中的有些润腔表现出活泼、俏皮的音乐形象,在演唱中若能将歌曲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配合东北语言和润腔来演绎,则能更好地诠释出东北民歌特有的地域风情。

4结语

东北民歌形象地展现出了东北地区人民的豪放、豁达和热情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加强传承与发展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东北民歌不仅显现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稳定的内在传统文化特质,同时对于东北民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准确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更要以此为根基,不断创造它更加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曹宝明.闯关东与东北性格的形成[N].协商新报,2007-12-25(00F).

[2]王凤贤.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辽宁篇)[M].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5.

[3]单丹丹.对东北汉族民歌润腔的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2.

[4]刘艳玲.东北民歌演唱中润腔技巧的文化语言学解读[J].音乐大观,2012(01).

[5]宁彤.东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

闯关东范文篇7

影视音乐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的特殊优势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升华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宣泄主人公内心情感、营造主题意境等基本功能,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开设了音乐鉴赏类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事实证明,大学生对这类课程比较喜欢,尤其是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音乐。优秀的影视音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修正其偏执、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领悟。影视音乐欣赏让学生对影视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在教学中再增加一些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尽管影视音乐欣赏是以电影和电视的视频片段作为载体,但必须以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影视剧转移到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尝试和乐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从大量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多数都有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女生较喜欢文艺和清新风格的影片,男生则喜欢题材比较宏大的电影,不同风格的电影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新一代大学生都比较有个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去探寻影视音乐的奥秘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笔者经常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同一主题下的影视音乐,并分别对他们进行评论,或者直接让学生在讲台上发表个人对影视音乐的不同看法,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影视音乐《家园》欣赏教学设计

电视剧《闯关东》作为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戏,在央视创下了收视神话,全国多数观众在同一时间观看了《闯关东》的大结局。长达52集的鸿篇巨制,生动再现了从义和团运动到“九•一八”时期,在动荡中的人口迁徙和奋斗历史。一曲旋律舒展、风格多变、气势恢宏的片尾曲《家园》则成功地塑造了山东“闯民”的高大形象。此曲由刘欢作曲,王敏、张宏森作词。全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由刘欢演唱,曲调跌宕,充满浪漫情怀;第二部分由宋祖英和刘欢共同演唱,甜美动人的东北民谣《摇篮曲》结合富有律动的Rap说唱,“土洋”结合,形式新颖;第三部分再由刘欢演唱,此曲高亢、激昂的高音部分将音乐迅速推向高潮。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歌曲《家园》欣赏为主要内容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走近“家园”(1)欣赏默片《家园》。首先教师在课前将片尾曲的音乐关掉,课上播放无声的《家园》视频;然后让学生围绕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谈谈看完这段无声视频后的感受;最后教师概括总结音乐在影视作品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关注影视音乐。(2)联想《家园》音乐。教师先简单介绍电视剧《闯关东》的故事情节;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及所看视频联想片尾曲的音乐风格。2.走进“家园”(1)聆听《家园》。教师先播放完整的片尾曲《家园》;再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与之前设想出的音乐做比较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歌曲《家园》的音乐风格特点。(2)剖析《家园》(谱例1)。教师将分段处理的《家园》分4段播放,每放完一段,让学生说出该段音乐的演唱者;再用PPT课件显示乐曲歌词;总结出第一段、第二段的Rap和第三段都是由刘欢演唱,第二段女声部分由宋祖英演唱,曲调选自东北民歌《摇篮曲》。然后让学生结合《闯关东》的主题,思考歌曲为什么加入东北民歌的片段;最后教师总结影视音乐具有的地域性特点,并具体做出分析。(3)学唱《家园》。教师用PPT课件显示乐曲简谱;然后教师弹钢琴,学生分段学唱歌曲简谱;待基本掌握旋律后,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词;接着请学生谈谈对Rap的认识;让一位学生演奏架子鼓,一位学生朗读Rap部分的说唱;教师再概述Rap的由来、特点和国内外代表性说唱歌手;再请学生模仿歌曲中刘欢说唱的内容,节奏律动可以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弹伴奏,学生分三组演唱;一部分男生齐唱刘欢片段,全体女生齐唱宋祖英的《摇篮曲》;一部分男生配合女生演唱Rap片段。谱例13.走出“家园”(1)比较刘欢、宋祖英的演唱风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两位歌唱家,再让学生列举刘欢和宋祖英的其他代表性歌曲;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谈谈两位歌手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有哪些不同;最后教师总结:刘欢和宋祖英分别属于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前者演唱流行音乐居多,后者擅长演唱民歌。(2)“民族风”与“流行风”的相互融合先让学生列举“民族风”歌手与“流行风”歌手搭档演唱的歌曲;接着教师补充:玖月奇迹的《中国美》,宋祖英和周杰伦的《本草纲目》,谭晶和陈奕迅的《龙文》等;然后播放玖月奇迹演唱的《中国美》视频;请学生分组讨论“民族风”与“流行风”相互融合的优缺点;最后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代表分成两组,进行5分钟辩论会研讨。4.重返“家园”(1)了解影视音乐的种类。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头曲;再让他们分组讨论影视音乐中的其他类型;然后教师总结:除了片头曲、片尾曲之外,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还有插曲、背景音乐等音乐类型,讲解它们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的不同的重要作用。(2)3位学生代表演唱《家园》。先由教师播放《家园》的伴奏音乐,接着让一位男生演唱刘欢所唱的片段,一位女生演唱宋祖英所唱的片段,一位学生演唱Rap部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程的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以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尾曲《家园》为载体,以走近“家园”、走进“家园”、走出“家园”和重返“家园”为主线,通过看、听、析、唱、辩等环节展开教学。具体教学理念体现如下:

1.多媒体视听教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在影视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教学优势表现得就更加优越。多媒体设备可以将音乐分片段进行欣赏,也可借助一些音乐软件,如Cakewalk软件可以将音乐作品的各个声部分成若干音轨输入电脑,欣赏时可播放其中任意一音轨或多个音轨。这节课,在欣赏片尾曲《家园》时,教师可运用Cakewalk软件将这首歌曲的女声、男声及Rap分成三个音轨输入电脑中,课堂上分段播放,让学生清晰地欣赏各段,充分领略每一段的音乐特色。

闯关东范文篇8

关键词:高满堂;东北文化;叙事研究

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百姓,本文所论及的“东北叙事”指的不仅是地理区域上的东三省,更是广袤辽阔黑土地上孕育的东北文化。由辽宁大连走出的编剧高满堂在其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将故土东北文化作为发力点,创作出《闯关东》(2006)、《大工匠》(2007)、《北风那个吹》(2008)、《钢铁年代》(2011)、《我的娜塔莎》(2011)、《爱情的边疆》(2018)、《老酒馆》(2019)等一批体现东北文化的优秀电视剧,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殊荣,其作品也堪称是东北社会人文风貌的万花筒。

一、游弋白山黑水:东北风土人文的真实影像展现

(一)东北语言文化与叙事视角。在高满堂作品中,方言俗语是地域文化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一部电视剧台词腔调上的点缀,更展现了高满堂作品写平民大众、写万家百姓的平民视角。高满堂作品中诙谐幽默、质朴粗犷的东北方言,令置身于年代背景中的人物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构成了其作品重要的叙事技法。《北风那个吹》的张大爷做忆苦思甜报告,给知青们“叨咕叨咕”吃苦饭的故事,“咱们穷人在旧社会,那遭老罪了!就说我吧,十冬腊月的,连双鞋都穿不上,那脚冻得啊龇牙咧嘴的”。女知青在出演京剧《沙家浜》的阿庆嫂时突然忘词,顺口说出“参谋长休装大尾巴狼。”东北方言的妙用增添了作品的生活趣味,在意蕴苍凉的现实主题中加入了一丝大碴子味的地道笑料,悲凉与幽默的对比在今昔时空中交叠,激起观众层层不绝的现实反思。在高满堂新剧《老酒馆》中,陈怀海一行六人刚来到大连好汉街,就听说了当地人的一句俗话:“盖上盖儿,明明是一锅杂拌鱼,掀开盖儿,弄不好就成疙瘩汤了。”高满堂巧借两道东北名菜就点出了大连生意场上的风波诡谲、鱼龙混杂,平易生动的生活化语言点出了电视剧抒写平民故事的叙事视角,东北方言或活泼逗趣或讽刺意味十足,与当时东北百姓的语言特征大致相符,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叙事。(二)东北民俗文化与叙事特色。东北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电视剧叙事提供了值得依托的想象空间,东北农村的林海、雪原、火炕和烟囱,东北工业城市的工厂与庞大机器,人们戴的狗皮帽子、乘的雪橇爬犁、玩的冰刀雪仗、吃的酸菜高粱米,东北民俗文化遍布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意象符号都能在高满堂的作品中找到踪迹。例如《闯关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油炸冰溜子”,面对食客的上门刁难,朱开山二话不说上房檐掰下两根大冰溜子,裹上面粉下油锅炸出了这道东北民间传说里的菜肴。这一情节将东北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乃至地域性格与叙事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不见穿凿痕迹,却又让观众倍感新奇难忘。《北风那个吹》里每当月亮湾广播站“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音乐响起,知青帅子就乘上自制的雪橇冲下雪坡往大队部奔去,那个在冰面上旋转着跳着芭蕾的他,那个“穿林海,跨雪原”模仿杨子荣念念有词的他,让人们在体味东北乡村之余,更看到了那个年代少年们的激情、理想与纯真,东北民俗文化符号也由此成为剧中突出的叙事特色。冰雪覆盖的广袤平原是东北地理环境下的典型特征,《北风那个吹》依托天然的地域环境完成场景的构建,再将人物富有生活气息的行为代入其中,底色与人文的应和,构成了一幅气韵浓厚的东北风情画卷,为叙事氛围的营建奠定了基础。(三)东北地理文化与叙事语境。高满堂作品中的东北文化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地域所呈现的,恰好相反,他强调了东北开放包容的一面,注重把握东北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关联性,并将其转化为极富戏剧张力的情节,以此作为电视剧独有的叙事语境。以大连为例,它是东北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佼佼者,那条融汇了近代东西方建筑特色的兴隆街,是传统与现代、中国东北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的有力见证。《老酒馆》中闷倒驴、贝莎点心、张记豫菜等,典型的大连记忆符号将一座城市的历史写得活色生香。对东北地方文化的艺术寻唤,是《老酒馆》播出后收视连续破“1”,高居献礼剧展播活动榜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我的娜塔莎》《爱情的边疆》两部作品中,大学生文艺秋与苏联播音员维卡、抗联战士庞天德与苏联女教官娜塔莎跨越半个世纪的寻找与相守,让身处当下时代的观众重新开始思考爱情的定义。两部电视剧分别从抗战时期与建国初期的东北提笔,一直追寻到改革开放后人物的生活境遇,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史诗,更是横跨两代人命运、展现两个国家外交关系的风雨协奏曲。《爱情的边疆》中文艺秋为离爱人维卡近一点,放弃了前往大都市安家落户的机会,只身来到离边境最近的黑河市,终日在中苏界河之畔脉脉无语地守候着。爱情的边疆是那样深邃、宁静、悠远、苍凉,而身处美好爱情中的两颗心是那样荡漾、慰藉、舒畅、神往。静静流淌的河水与沙沙作响的白桦林,在《爱情的边疆》中构成了一幅独具东北风情的小城风光。高满堂用戏剧艺术点缀着东北的人文风光,创作出东北文化与异域情调交融的作品,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独出心裁的一笔。

二、抒写侠肝义胆:东北地域叙事下的典型人物速写

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高满堂将笔下的人物与情节化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作品中的人物行动不仅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更具备艺术审美层面的价值,那些带着东北质朴气息的角色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他们的喜怒哀乐寄托着高满堂对东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种种畅想。高满堂对于我国电视剧创作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现实主义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触碰到一些现实矛盾。如何在反映问题、触碰矛盾的时候,又能坚持正确的导向,让人通过矛盾和问题,看到未来和希望?”①而他又通过生花妙笔与镜头光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一)以“家”为本位的叙事结构。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是由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构建而成的,作为人物关系的基本单位,每个角色在电视剧中都承担着属于自身的叙事使命,都被赋予了表情达意的现实功能。高满堂擅于运用家庭、家族之间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去表现中国人对于故土乡愁的独有情怀,这是深植于任何一个平凡家庭的血脉牵系。比如,高满堂的许多作品虽然是以民国时期为背景,但观众仍可隔着久远的年代闻到故园岭梅香,万水千山无法隔绝的乡情似一缕精魂,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叙事结构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高满堂作品中总有兼具胆略与威望的父亲形象,比较分析《闯关东》与《老酒馆》,尽管两部作品的时空背景各异、创作时间也相差10年,但核心人物朱开山与陈怀海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出身贫寒、遭遇家庭变故、被迫离乡谋生、白手起家并最终投身爱国运动。波折多舛的人物命运推动着电视剧的叙事发展,让全家人的命运围绕着这一核心角色变得更加紧密。《闯关东》朱家的3个儿子,分别继承了朱开山出身庄户人家的踏实稳重、走南闯北的男儿血性、精明强干的商业头脑。务实而懦弱的传文最享受研究菜谱的安定日子,刚强坚毅的传武因不满包办婚姻而离家从军,机敏的传杰年纪轻轻便已当上掌柜,父辈与子辈命运轨迹的分流与交叠,让观众看到岁月流逝背后挥不去、斩不断的血脉相连。接着高满堂以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抉择完成叙事的升格,法庭上朱开山对森田掷下耿耿誓言:“中国仍是我们中国人的,你们日本人根本无法在这里生存,回到你们那几个孤岛上去,在你们离开的时候,有些人必须永远留在这里。”全剧也以朱家宁可将煤矿炸毁也不愿将资源留给日本侵略者为结局,家国同构的宏大叙事慷慨深沉,突显了高满堂在谋篇布局上整体至上的宗旨。(二)悲欣交集的二元叙事基调。活泼与严肃的并存是高满堂作品叫好又叫座的重要原因,除了借助独具特色的地域符号表现东北人刚毅、坚韧、质朴的个性外,高满堂更将欣与悲、喜与忧、乐与哀的情感反差极细密地缝合在情节之中,借由人物绝望中的希望、悲伤中的欢笑来达到理想的叙事效果,以求贴民生活的本质,找寻属于东北这片土壤历尽劫难却依然欣欣向荣的内在原因。高满堂作品融入了众多的喜剧元素,他能够巧妙利用人物出身背景、身份职业的不同安插喜剧包袱。例如《北风那个吹》中帅子每晚在知青点串讲世界名著《红与黑》,还借机收取听众的“门票”和“贡品”,每当牛鲜花前来巡视,众人便鼾声大作,而石虎子却将《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误以为是“疙瘩汤”,这一情节在引得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实则暗合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走向,更表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东北城乡青年在精神追求上的差异。《闯关东》中那文一板一眼地诵读陆游的《钗头凤》,传文却将“红酥手,黄酒”听成了“红猪手,黄的酒”而暗自陶醉,灵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的叙事更突显了那文虽为皇族出身却也只能随遇而安的胸怀,对比多年之后传文沦为日寇走狗,那文坚决与他划清界限、甚至不惜大义灭亲的情节,一种追昔抚今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往日的寻常喜悦更能勾起民族危亡背景下人们对家国离乱的感慨。笑中带泪的叙事基调在东北文化的特质中找到了合理性,而高满堂作品用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最能触动大众笑点与痛点的情节,写活了那些不应被历史遗忘的东北往事。

三、赓续民族血脉:平民视角下的东北近现代史回眸

闯关东范文篇9

而在金鹰节上获得最佳电视剧奖的是《解放》,获得优秀电视剧奖的则有《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青春谁做主》、《潜伏》、《李小龙传奇》、《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叫顺溜》、《走西口》、《老大的幸福》、《为了新中国前进》、《北风那个吹》、《北平战与和》、《大秦帝国》、《情系北大荒》、《中国往事》、《王贵与安娜》、《马文的战争》、《红色摇篮》、《东归英雄》、《女人的村庄》、《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等。虽然获得白玉兰奖的两部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媳妇的美好时代》同时也获得了金鹰奖,但获得金鹰节最佳电视剧奖的却是《解放》,这体现出两个奖项在评价标准及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作为政府奖项,金鹰奖可能更注重电视剧的政治性和社会效益。在这些获奖的电视剧中,《人间正道是沧桑》、《解放》、《我的兄弟叫顺溜》、《走西口》、《为了新中国前进》、《北平战与和》、《情系北大荒》、《红色摇篮》、《大秦帝国》、《东归英雄》、《女人的村庄》、《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等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旨,大体可归入主旋律电视剧的范畴;而《李小龙传奇》、《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青春谁做主》、《潜伏》、《老大的幸福》、《北风那个吹》、《王贵与安娜》、《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等则主要是按照市场需求打造的类型剧,更偏重于商业性。

在前面提到的获奖主旋律电视剧中,《大秦帝国》、《解放》、《北平战与和》等都是历史剧。历史剧一般是以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要求创作者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民国,历经十几个朝代的更迭,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资源,从《秦始皇》、《武则天》到《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乃至《走向共和》、《长征》等,历史剧曾经在中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浪潮,并成为了一种成熟并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类型剧。中国的历史剧多以宫廷斗争为主,主人公多为帝王将相,多从政治的视角来表现和反思历史,所谓以史为鉴,无非希望从探究历史真实之中寻找到政治与人生的借鉴。与《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相比,《大秦帝国》在人物塑造、思想内容及叙事方式上并没有大的突破,但它是第一次全面展示一个王朝兴衰的电视剧,它巨大的篇幅和恢弘的气势是以往的同类电视剧很难比拟的。《解放》、《北平战与和》、《红色摇篮》都属于重大历史题材,它们叙事方式上与《雍正王朝》、《大秦帝国》一脉相承,都是以围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开故事情节,但此类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方面,此类题材政治敏感度高,创作必须谨小慎微,很难有大的突破,尤其在人物塑造上很难避免脸谱化的倾向,很难真正深入到人物内心去表现真正的人性;另一方面,由于全景式地展示历史的进程,主人公又都是些领袖人物,故事的场景也多在会议室或战场上,个人的命运往往被淹没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中,在艺术性和思想观念上很难有所突破,所以《解放》虽然在金鹰节上获得中国电视剧最佳奖,《红色摇篮》和《北平战与和》也获得优秀电视剧奖,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提高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可视性,怎么让更多的观众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我的兄弟叫顺溜》都可看作是《士兵突击》的后续作品。这不仅因为这两部剧看上去都是借助《士兵突击》的势头为王宝强量身定做的,剧中的很多演员也都曾经出演过《士兵突击》中的角色,也因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和陈二雷的性格乃至情节都在某种程度上被许三多化了。但这两部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也是它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士兵突击》写的是“一个傻子和一群聪明人”或者“一个傻子战胜一群聪明人”的故事,那么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怎么就会赢得那么多观众的青睐呢?首先,这个故事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主人公许三多的“傻”不是真傻,这种“傻”代表着纯真、诚实、执着等人类美好的品质,这是当今社会人们所缺少的,而如剧中成才等那些所谓的“聪明人”,代表的是世俗、虚伪、急功近利等庸俗的思想观念,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之中,许三多的“傻”已经成为对现实的超越,因为现实中像成才那样世俗的“聪明人”实在太多,而许三多这样的傻子却实在很少,所以,许三多的“傻”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许三多也就成为了一种另类英雄或社会偶像。创作者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地生活,这才是真正地善待自己,这样创作者把戏剧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使这部行业性很强的电视剧变成了一部人生哲理剧。其次,戏剧的内在动力是冲突,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所谓矛盾其实就是平衡的被打破,就是错位,许三多的“傻”造成了他与周围人物和环境的错位,于是产生了冲突,也构成了本剧的戏剧基础,剧中许多的矛盾都因此而产生。第三,许三多的“傻”使他具有独特的亲和力,也使这部剧有励志剧的因素,这个看上去智商低于常人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成为“兵王”,这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鼓励。

与《士兵突击》不同,《我的兄弟叫顺溜》和《为了新中国前进》都属于战争题材,战争剧总是要以英雄为主角的,而这两部剧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士兵,把普通的士兵写成英雄又要让观众喜欢是很困难的,而把英雄写成普通人更不容易。观众是喜欢英雄的,他们甚至会把英雄当做人生的偶像来崇拜,他们需要从这些人身上寻找到自己的梦想,而创作者也因此为观众创造这样的偶像和梦想。但偶像或梦想又不能离观众过于遥远,偶像或英雄只有让人觉得触手可及才有生命力,以往那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几乎完美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却让人觉得不真实乃至遥不可及。这些年来受观众喜欢的电视剧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狼毒花》、《亮剑》等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塑造了令观众喜爱的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塑造方面经常采取的方式有:一方面尽可能地在他们身上寻找强烈的个性乃至缺点以使他们与普通人更加接近也更加真实;另一方面则是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挖掘他们的情感生活和真实的内心世界。与许三多一样,和陈二雷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在战争中他们扮演的角色是渺小的。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是被神化了的英雄,对于创作者来说,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把这个人物还原成真实的人,创作者有意识地把这个英雄“许三多化”了,他像许三多一样憨厚朴实,甚至有许多的缺点,正是他在战斗中的冒失行为导致了班长的死,这些缺点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因此也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我的兄弟叫顺溜》剧中的故事很容易令人想起美国电影《兵临城下》,作者或许从中找到了灵感。剧中的陈二雷也是个“许三多”,陈二雷与陈大雷的关系也几乎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与他的连长高成的翻版,只不过作者把他们放在了真实的战争情境之中。《人间正道是沧桑》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电视剧佳作,无论从剧本内容还是从导演的表现上都堪称完美。这也是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导演张黎以往的作品如《走向共和》等更多地是从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入手,全景式地展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作品则不同,它通过一个家庭中三个兄妹的人生经历来表现个人命运,同时也表现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其实也是西方文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如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等,都是把角色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表现个人命运的,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于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特征。与以往很多文学作品中正统的共产党人不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主人公杨立青是个生性玩劣的青年人,性格和思维都很独特,即便在他成为最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时候也充满了个性,这使他更显得有血有肉,比起那些概念化的共产党人来,这样的人物会更有亲和力些。他的哥哥杨立仁尽管是个反面人物,后来成为高级特务,但也不是脸谱化的人物,而是血肉丰满的。杨立青和杨立仁因为信仰而相互敌对,但从人性来看,都是完整的。在以往的相同题材的电视剧中,没有任何作品能把共产党人的爱情写得如此生动、波澜壮阔、富有人性。杨立青与瞿霞之间,杨立青与林娥之间,瞿恩与立华之间,瞿恩与林娥之间,还有杨立仁与林娥之间,爱情和革命的主题是那么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伟大的人性来。《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结构上的处理也是值得称道的,全剧以三兄妹各自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由于三个人时而交织、时而分离,而且历经数十年,创作者紧紧地抓住人物的命运线索,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关键的历史关头让他们交结在一起,既展示历史进程也表现个人命运。自《闯关东》热播以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之类关于民族或家族迁徙的题材便成为了热点,很多影视公司乃至地方政府都积极地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拍出不少类似题材的电视剧。

个人、家族或民族因为个人或社会的原因背井离乡,流落异地,一方面,故土难离使他们充满着对家乡的眷恋,另一方面,生活在他乡的人们难免会面临许多人生的困境,这其中就会发生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故事。这类题材也由于其所包含的丰富的戏剧性而经常受到关注,《闯关东》等都属于此类题材。从题材上看,《闯关东》并不新奇,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在国内并不少见。《闯关东》的成功首先在于创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角,编剧巧妙地把传统的儒家文化融入剧情之中。主人公朱开山原本是个草莽英雄,但他的思想行为都渗透着很深的儒家文化,他的老家山东原本就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虽然他是崇尚武力的,但最终解决矛盾的方式是和解,对他来说,使用武力的目的是为了放弃武力达到和解。其次,编剧非常巧妙地把以往类似题材电视剧中的戏剧元素包括东北的商业文化、土匪文化、农业文化等都融入了剧情之中,并史诗般地展示了东北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它超越所有类似题材电视剧的原因所在。

《走西口》、《东归英雄》与《闯关东》大体属于同类题材的电视剧,它们的成功多少是借了后者的势,但在商业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功都远远不及后者。《走西口》与《闯关东》的故事模式非常近似,主人公田青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走西口”,经历了种种曲折,故事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但显然,田青这个人物远不及参加过义和团的朱开山那样厚重,故事的内涵和底蕴也不如《闯关东》那样深刻。《东归英雄》讲述的是迁徙到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部落土尔扈特人为了自由历尽千辛回归祖国的故事,题材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但与《闯关东》和《走西口》相比,思想和艺术上都没有什么突破,甚至显得有些平庸,所以并未在观众中引起过多反响。谍战剧原本是作为涉案剧的替代品出现的,涉案剧受限以后,各制片公司都在寻找新的题材资源,然以前也有过不少的谍战剧,如《云雀行动》等,但作为类型剧真正成熟是在《暗算》之后。《潜伏》则算得上谍战剧中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的获奖可谓众望所归。

《暗算》是通过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写出了非常态情境之下的非常态人物和非常态下的人性。在表现谍报人员无私奉献的同时,也揭示了在国家利益面前的个人情感和个人价值问题,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充分引入悬疑的元素,使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与以前此类题材的电视剧不同,《潜伏》第一次把一位边缘性人物(非共产党员)当作我党的重要间谍人物来加以描写,并使之更为人性化。通过主人公与三位女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把谍战与情感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强大的戏剧冲击力。与以往此类电视剧不同,编剧没有把敌我双方的矛盾简单化,剧中的正反面人物都可以分为有信仰的人和失去信仰的人:余则成和“佛龛”李涯都是有信仰的人,他们都是为信仰而战,而吴敬中和谢若林则是没有信仰的人。同时作者把过去的间谍斗争现实化了,余则成与敌人之间的争斗很容易被观众看作是现代官场生活的缩影,这也是它能在当今观众当中引起强烈共鸣的原因之所在。

社会伦理剧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类型剧,在每年电视剧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额。细分起来,社会伦理剧可划分为四种模式,一是与悲剧结合形成的悲情剧,如《笑着活下去》、《我是一棵小草》、《暖春》、《暖秋》等;二是与喜剧结合形成的轻喜剧,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等;三是纯粹的情感喜剧,如《爱情公寓》、《乡村爱情》等;四是情感正剧,如《牵手》、《中国式离婚》等。在2010年获奖的电视剧中,《媳妇的美好时代》、《北风那个吹》、《马文的战争》、《王贵与安娜》、《老大的幸福》、《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那遥远的地方》都可以归入社会伦理剧。其中《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马文的战争》、《北风那个吹》、《王贵与安娜》偏重轻喜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偏于正剧,而《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则偏于悲情剧。相对而言,偏重轻喜剧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马文的战争》等最受观众喜爱。

这些年,国内也出现过纯喜剧性的电视剧,如前面提到的《爱情公寓》、《丑女无敌》等,但它们都很难算得上是真正的喜剧。喜剧是要引人发笑的,但为笑而笑并不能体现喜剧的本质,真正的喜剧是要揭示社会和人性中的丑恶,喜剧经常把人性中的某些缺陷夸张到有悖于常态的地步,而在主人公的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过分的伤害时,就会引发观众的笑声。从创作的角度看,拍喜剧其实比拍正剧或悲剧更难,因为喜剧往往不是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它更多地要表现那些扭曲过的现实。中国的观众似乎更喜欢看轻喜剧。轻喜剧介乎正剧与喜剧之间,它的幽默来自现实生活本身。而在很多人看来,很多所谓的喜剧过于轻浮和庸俗了。《媳妇的美好时代》是深受观众喜欢的一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好媳妇的故事,这类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渴望》。近年来类似的电视剧有《笑着活下去》、《我是一棵小草》、《大女当嫁》等,属于社会家庭伦理剧。《笑着活下去》、《我是一棵小草》都是苦情剧。

故事叙事的方式跟港台剧比较相近,人物类型化,好人好到极点,坏人坏到极点,通过不断地为主人公制造人生的困境,把情节推向极致的同时也把情感推到极致。而《媳妇的美好时代》却带有喜剧性,这种喜剧性更多的是由于主人公生存状态的窘迫造成的。

在电视剧中,通常有四种戏剧模式,一是把常态的人放在非常态的情境之中;二是把非常态的人放在常态的情境之中;三是把非常态的人放在非常态的情境之中;四是把常态的人放在常态的情境之中。一般说来,前三种戏剧模式比较符合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因为这容易造成主人公与周围环境的冲突,使人物不断地陷入困境,人物在这样的戏剧冲突之中演绎着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这些年,关于离婚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乃至成为热点,如《半路夫妻》、《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前妻回家》等。对于夫妻来说,离婚意味着情感或家庭的破裂,这经常会使他们处于非常态的情境之中,他们在一起必然会发生碰撞,就会发生许多的故事。

《马文的战争》中的主人公马文和杨欣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却因为年轻气盛,相互之间不肯迁就离了婚。因为马文没有房子,两人暂时住在一起,两个人物在这样非常态的情境中生活着。后来杨欣与李义结了婚,而李义也没有房子,只得三个人住在了一起,于是这三个处于非常态情境中的男女便在困境中展开了令人啼笑皆非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同样描写婚姻生活的《王贵与安娜》的戏剧冲突来源于他们性格之间的差异性。上海姑娘安娜在母亲的坚持下很不情愿嫁给了来自农村的大学老师王贵,这对性格迥异的夫妻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种种戏剧冲突。在影视剧中,戏剧冲突经常表现性格的冲突,所以编剧们总喜欢利用人物性格的差异性来制造冲突。《我的青春谁做主》可以看作《奋斗》的姊妹篇,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女人版的《奋斗》,在我们看来,它是一部真正中国式的青春偶像剧。在我国,青春偶像剧原本是很有前景的,但中国观众似乎更愿意欣赏日本和韩国以及港台地区的偶像剧。这些年国内翻拍了许多国外的偶像剧,如《丑女无敌》、《一起去看流星雨》、《爱上女主播》,但真正成功的却不多,国外搬来的故事照搬到中国来便显得很不自然。

闯关东范文篇10

关键词: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

2017年7月17日主席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时提出“以道德力量铸就民族之魂”。2017年10月18日主席在“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目前中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极待解决的问题,道德缺失尤为突出,如毒奶粉、地沟油、毒药囊和假劣食(药)品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与市场道德缺失密切相关。国外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价格所引导,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许多中国人偏偏忘记了自己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一员,陶醉于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但是,如果任由人们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无道德管制的经济活动,任由市场为主导进行自主资源配置,必将导致社会中的人或利益主体,为了逐利而不择手段,置人的生命于不顾、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置国家长远发展于不顾,将使中国社会陷入失控的境地,在人人造假的同时,人人又在自食其恶果,恶性循环,最终将使全社会的人们受害甚至灭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要有人们所共认的道德与价值观,为此,笔者提出,新时代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除了政府和市场调节外,社会主义道德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用社会主义道德来调节中国市场出现的问题,才能促使中国未来可持续健康的发展。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道德对市场经济的所起到的决定作用。

一、道德的历史作用

中国作为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从悠久的历史可见,中国的各个朝代都以道德为治国之本,号称为德治之国。古代孔、孟、老、庄的“四子”著作都阐述了道德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老子为例,在其著作中鲜明阐述了道为质、德为表;德为本、财为表;德为法之根基,德厚国盛,以德治国。中国的文明历史给我们深刻的教育,道德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治理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道德的历史作用。

1、有序社会与无序社会的道德作用。有序社会就是有秩序的社会。秩序通常指的是在社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稳定的关系、连续的进程、规则的行为。社会有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曾说:“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重建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有序社会的存在使人们对自我行为具有可控制性,对他人行为具有可预测性,使人们免去行为探索和行为方式选择而耗费时间和精力,使行为具有效率,为社会发展提供保证,使人们在相互行为中得到安全感,从而有合作、文明的可能。正是在人们所选定和创造的秩序的变迁和更替中,才使社会的历史真正成为发展史,并使人类社会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无序社会就是没有秩序的社会,若人们只为利益私欲,丧失良知信仰,失去畏惧敬仰。为官者贪污受贿,执法者践踏法律,经商者骗取暴利,小商小贩欺诈造假;社会生活大行其道的不是“明规则”,而是“潜规则”;那么社会就失去了秩序,人们即使生产越来越发达,人们能感受到幸福吗?市场经济可以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吗?英国哲学家罗杰•特里格在《道德很要紧》(2004)提出,道德是有序社会的基石,它是任何正常的、有秩序的社会的基石。任何社会秩序都由稳定的社会制度、确定的社会关系、行为规则或社会规范。而社会规范是社会秩序的核心,它包括风俗、道德、法律、纪律、宗教等。不同形式的社会规范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只有当人类社会建立起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道德观,才能很好地处理国内外社会经济文化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在有序社会还是在无序社会中,道德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是在所有社会控制手段中具有最广泛性和规范性意义,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节手段。

2、民俗民规中道德作用。中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元化国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今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各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民族道德观念如“诚实信用”、“勤劳质朴”、“敬老爱幼”、“友爱互助”等是现代社会文明所日益缺少难能可贵的道德资源。西方经济学对于经济增长问题,归结于物质、政策、生产等要素的影响。在探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时,只考虑市场自我和政府两种,而对于在经济发展背后的道德因素--很少深入探讨,导致对长期持续有效的经济发展的研究不能深刻捕捉。各国的民俗民规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历史传承性,传承性,不仅是活动本身的继承,其中还包含思想的继承和时代特征的继承,而辩证唯物哲学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思想意识的发展必带动物质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共同富裕起来。这与各族人民的愿望是一致的。如果当人们的思想意识被逐渐引导到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将改革开放的精神与民俗民规的传承精神实质联系起来,它们具有统一性,都是追求人民生活富裕幸福,若民俗民规和现代的经济思想能互相融汇贯通,既加深民俗民规的内涵,也使民俗民规的道德作用被带领起来.它可以对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市场经济中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

3、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同样离不开道德作用。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著名的人口大迁移的活动,他们为所在的社会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繁荣盛世,他们的迁移史又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史,同样是中华优秀道德的影响史。19世纪,满清政府的政策将“违法作乱”者押解到边远“瘴气”之地,鲁地罪者多遣至“边远苦寒”的东北,加上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天灾人祸等导致构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内外因,山东农民“闯”入东逐渐形成闯关东的浪潮,“闯关东”特指山东人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下所拼发出来的“穷则思变、敢闯敢创、勤劳朴实、诚信忠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民族品德。走西口是指晋陕人跨过长城,到水广地肥的河套地区谋生。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人口众多,经常闹灾荒,战争频繁发生,中原人尤指山西人为了生存,北出蒙地讨生活和做买卖,多经此口而行,从而创建了一支彪炳史册的商业大军—晋商,晋商依托蒙地而雄起中华,又能数百年长盛不衰,与其诚信、勤奋、精明、吃苦、坚韧和协作的民风民德密不可分。下南洋是指数百万以广东和福建为主的贫苦民众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谋生,“下南洋”是三大移民中唯一一次面向海外的移民,其移民人口之多,移民时间跨度之长也远远超过前两者。历史表明,这些移民在极大地推动对移民国家经济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下南洋的人们,把中华民族“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相互扶持”“友善敬业”的美德传播出去,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英殖民地总督瑞天咸都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随着全球化范围的扩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从政治、经济合作和文化的各个领域的沟通不断加强,最终达成各个领域的合作。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促使物质与信息在世界各国的交流,经济发展出现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的统一的大市场的正在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生产要素的组合。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近代历史我国民众艰苦奋斗,诚信致富的历史,也是我国民众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就史。这三次的人口迁移实际又是不同民族和国家间人民经济交往的过程,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新移民所拥有的特定民风民德对于所在国家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可见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是如何有效地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实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起到调节作用。

二、道德的现实作用--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性

以法治国是以法律的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调整人际关系,是市场平等、自由协商的社会领域,国家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领域在制度上的一种延伸。以德治国是靠道德的规范、传统信念和舆论的力量来引导人的行为,调剂人际关系。道德和法律虽分属不同的领域,但所有法律都要合乎道德,人们才会自觉地服从和遵守。人们尊重法治,是因为尊重作为法治基础的道德,如果道德被连根拔起,就只能靠专制手段来维系法治,而这是很危险的,也是大多数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法治主要靠他律,而德治主要靠自律,二者互为补充。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对“缺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弘扬正气,减少犯罪。法律不能涵盖人们社会和家庭等全部。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更宽泛。从发挥作用的时间顺序上看,德治在先,法治在后,互为补助。从发挥作用的深度来说,法治为标,而德治为本。只有提高人们的道德,才能根本上稳定社会。因此,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辩证统一性,而以德治国更具有长久的效用。

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从市场经济理论角度出发,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外部调节还是内部调节都需要人的参与,以人为本。与技术和资源等物的因素相比,人是最活跃、最根本因素,只有协调好人的关系,使市场经济最大程度满足人的需求。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最为关键。如何有效调节市场上人的因素呢?那么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就是调节人的生存,通过道德规范人的利益矛盾关系,调整人的目标,建立起诚实守信、公平交换、互惠共赢、自由竞争、遵守契约等道德,通过社会赏罚、公开评价以及教育培养等方式,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即道德内在地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倡导社会所认可的“应当怎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辨别能力,唤起人们的荣辱、羞恶之心,使人们自觉纠正不道德行为。道德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中“软”作用,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四、新时代下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作用

2017年10月主席在报告中强调“新发展理念”,指出是中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来实现的,导致严重市场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如果经济发展中没有道德,资源配置不能实现最优化,社会发展严重受阻。因此,笔者认为,新时代下中国必须有道德建设,几千年留下的道德教育、道德精髓,是中国人作人的根本,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道德显得尤为重要,以道德为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以此在市场经济活动起指导作用。社会主义道德须在建立我国人民的所公认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要实现有序、健康和可持续的市场经济。首先,建立要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提出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正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迫切需要的核心价值。其次,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道德活动使社会主义道德入人们的思想中。实现人们的自觉需要,并转换为人们的行为,以此指导和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纠正市场上无序无德的唯利是图的秩序。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是表达并设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它引导着社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引领着社会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善良合理的目标,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的重要精神基石和伦理支撑。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以致未来,市场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道德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霖明德惟馨以道德力量铸就民族之魂[N]中国青年网2017.07.27

[2]陈昕人民日报:新发展理念的五大特征[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1.29

[3]邢值朝中国信用概论[M]南方出版社2005年

[4]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5]石柏林安定有序社会的法学内涵与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12月第7卷第12期

[6]罗杰•特里格道德很要紧(MoralityMatters)[M]布莱克威尔出版社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