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星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2:45:34

赤星病范文篇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处理

(1)烤烟10个品种(系)即VA116、RG17、K730、NC89、温德尔、4029、9111-21、辽烟15、吉烟7号、G866的抗病性比较试验。

(2)4个不同氮肥用量试验。亩施纯氮2kg、3kg、4kg、5kg。

(3)5个烤烟不同移栽期(地膜覆盖)试验,分别为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移栽。

(4)7种不同农药对烟草赤星病防效的研究:40%菌核净(江苏苏州)、40%抗赤星一号(吉林农大)、75%扑海因(法国罗纳)、50%代森锰锌(江苏新沂)、80%大生(美国杜邦)、70%甲基托布津(日本曹达株式会社)、20%杀菌霸(贵州道元科技公司)。

1.2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4项试验均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4行区,行距1.0m,株距0.5m,小区面积32m2。供试品种:NC89。试验地点:1997年在绥化市利民镇,1998年在绥化市东富乡。

(2)病情分级标准及调查方法:在赤星病发病高峰调查2次,每隔7天调查1次,取平均数,每个处理定点调查10株,3次重复共调查30株。按病情分级标准,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药剂试验,在发病初期第1次喷药,每隔5天喷1次,共用药3次,以清水为对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对赤星病的抗性反映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对赤星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4029、9111-21、G866、K730在田间表现了抗烟草赤星病,VA116、RG17、吉烟7号、辽烟15低抗,而NC89和温德尔表现易感烟草赤星病(见表1)。

2.2不同氮肥用量与赤星病的关系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烟草赤星病关系很密切,在4个处理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赤星病有加重的趋势(见表2)。

2.3不同移栽期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赤星病影响较大,随着移栽期提早,赤星病流行发展有上升的势头(见表3)。试验表明,本地区适宜移栽期为5月10日~15日效果最佳。

2.4不同农药对烟草赤星病防效结果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7种农药中,75%扑海因1000倍平均防效83%,居第1位;40%菌核净400倍平均防效81.09%,居第2位;40%抗赤星一号500倍平均防效70.57%,居第3位;20%杀菌霸平均防效70.42%,居第4位;大生500倍平均防效69.36%,居第5位。其它两种农药防治效果较差(见表4)。

3供试多种农药用药量、成本、毒性和残留情况

3.17种农药用药量和成本

40%菌核净(400倍)亩共用药量400g,成本18.55元;40%抗赤星一号(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15.30元;75%扑海因(1000倍)亩共用药量150g,成本15.50元;50%代森锰锌(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5.94元;80%大生(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22.40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亩共用药量150g,成本9.00元;20%杀菌霸(2000倍)亩共用药量75g,成本14.50元。

3.23种农药毒性及残留

扑海因(法国罗纳)毒性:大鼠径口急性LD50为3500mg/kg,小鼠径口急性LD50为4000mg/kg,按我国农药分级标准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不超过我国农药规定标准。

菌核净(江苏苏州)毒性:纯品雄性大鼠径口急性LD50为1688~2552mg/kg,雌性小鼠急性径口LD50为800~1321mg/kg,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抗赤星一号(吉林农大)毒性:雌性大白鼠径口急性LD50为5840mg/kg,雄性大白鼠径口急性LD50为5010mg/kg,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

4结语与讨论

近年来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系统试验综合结果分析,基本弄清了烟草赤星病与种植品种、氮肥用量、移栽期、降雨量及有雾天数的相关性。在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控制赤星病的危害。

4.1选择种植抗赤星病品种

选择种植抗病品种是减少烟草赤星病危害的内因。从两年试验10个品种(系)结果看,美国新引进的K730、VA116和国内吉烟7号,对赤星病表现了较强的抗性,而且烟叶产质也很好,可以因地制宜种植。由青州所提供的4029、黑龙江所9111-21、丹东G8663个新品系也对赤星病表现了较强的抗性,今后很有前途应适当进行扩试,而温德尔、NC89对赤星病的抗性较差,感病严重,应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治或控制种植面积。

4.2测土配方施肥,按需供养

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越高赤星病发病率也上升,特别是绥化地区土质比较肥沃,黑土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都较高,不能单纯追求产量,盲目增加氮肥用量,要坚持做到测土配方施肥,按需供养,并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抗逆性,减少赤星病的危害。氮肥用量一般亩施纯氮2~3kg为宜。

赤星病范文篇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处理

(1)烤烟10个品种(系)即VA116、RG17、K730、NC89、温德尔、4029、9111-21、辽烟15、吉烟7号、G866的抗病性比较试验。

(2)4个不同氮肥用量试验。亩施纯氮2kg、3kg、4kg、5kg。

(3)5个烤烟不同移栽期(地膜覆盖)试验,分别为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移栽。

(4)7种不同农药对烟草赤星病防效的研究:40%菌核净(江苏苏州)、40%抗赤星一号(吉林农大)、75%扑海因(法国罗纳)、50%代森锰锌(江苏新沂)、80%大生(美国杜邦)、70%甲基托布津(日本曹达株式会社)、20%杀菌霸(贵州道元科技公司)。

1.2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4项试验均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4行区,行距1.0m,株距0.5m,小区面积32m2。供试品种:NC89。试验地点:1997年在绥化市利民镇,1998年在绥化市东富乡。

(2)病情分级标准及调查方法:在赤星病发病高峰调查2次,每隔7天调查1次,取平均数,每个处理定点调查10株,3次重复共调查30株。按病情分级标准,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药剂试验,在发病初期第1次喷药,每隔5天喷1次,共用药3次,以清水为对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对赤星病的抗性反映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对赤星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4029、9111-21、G866、K730在田间表现了抗烟草赤星病,VA116、RG17、吉烟7号、辽烟15低抗,而NC89和温德尔表现易感烟草赤星病(见表1)。

2.2不同氮肥用量与赤星病的关系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烟草赤星病关系很密切,在4个处理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赤星病有加重的趋势(见表2)。

2.3不同移栽期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赤星病影响较大,随着移栽期提早,赤星病流行发展有上升的势头(见表3)。试验表明,本地区适宜移栽期为5月10日~15日效果最佳。

2.4不同农药对烟草赤星病防效结果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7种农药中,75%扑海因1000倍平均防效83%,居第1位;40%菌核净400倍平均防效81.09%,居第2位;40%抗赤星一号500倍平均防效70.57%,居第3位;20%杀菌霸平均防效70.42%,居第4位;大生500倍平均防效69.36%,居第5位。其它两种农药防治效果较差(见表4)。

3供试多种农药用药量、成本、毒性和残留情况

3.17种农药用药量和成本

40%菌核净(400倍)亩共用药量400g,成本18.55元;40%抗赤星一号(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15.30元;75%扑海因(1000倍)亩共用药量150g,成本15.50元;50%代森锰锌(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5.94元;80%大生(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22.40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亩共用药量150g,成本9.00元;20%杀菌霸(2000倍)亩共用药量75g,成本14.50元。

3.23种农药毒性及残留

扑海因(法国罗纳)毒性:大鼠径口急性LD50为3500mg/kg,小鼠径口急性LD50为4000mg/kg,按我国农药分级标准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不超过我国农药规定标准。

菌核净(江苏苏州)毒性:纯品雄性大鼠径口急性LD50为1688~2552mg/kg,雌性小鼠急性径口LD50为800~1321mg/kg,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抗赤星一号(吉林农大)毒性:雌性大白鼠径口急性LD50为5840mg/kg,雄性大白鼠径口急性LD50为5010mg/kg,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

4结语与讨论

近年来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系统试验综合结果分析,基本弄清了烟草赤星病与种植品种、氮肥用量、移栽期、降雨量及有雾天数的相关性。在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控制赤星病的危害。

4.1选择种植抗赤星病品种

选择种植抗病品种是减少烟草赤星病危害的内因。从两年试验10个品种(系)结果看,美国新引进的K730、VA116和国内吉烟7号,对赤星病表现了较强的抗性,而且烟叶产质也很好,可以因地制宜种植。由青州所提供的4029、黑龙江所9111-21、丹东G8663个新品系也对赤星病表现了较强的抗性,今后很有前途应适当进行扩试,而温德尔、NC89对赤星病的抗性较差,感病严重,应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治或控制种植面积。

4.2测土配方施肥,按需供养

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越高赤星病发病率也上升,特别是绥化地区土质比较肥沃,黑土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都较高,不能单纯追求产量,盲目增加氮肥用量,要坚持做到测土配方施肥,按需供养,并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抗逆性,减少赤星病的危害。氮肥用量一般亩施纯氮2~3kg为宜。

赤星病范文篇3

1.1试验处理

(1)烤烟10个品种(系)即VA116、RG17、K730、NC89、温德尔、4029、9111-21、辽烟15、吉烟7号、G866之抗病性比较试验。

(2)4个不同氮肥用量试验。亩施纯氮2kg、3kg、4kg、5kg。

(3)5个烤烟不同移栽期(地膜覆盖)试验,分别为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移栽。

(4)7种不同农药对烟草赤星病防效之研究:40%菌核净(江苏苏州)、40%抗赤星一号(吉林农大)、75%扑海因(法国罗纳)、50%代森锰锌(江苏新沂)、80%大生(美国杜邦)、70%甲基托布津(日本曹达株式会社)、20%杀菌霸。

1.2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4项试验均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4行区,行距1.0m,株距0.5m,小区面积32m2。供试品种:NC89。试验地点:1997年在绥化市利民镇,1998年在绥化市东富乡。

(2)病情分级标准及调查方法:在赤星病发病高峰调查2次,每隔7天调查1次,取平均数,每个处理定点调查10株,3次重复共调查30株。按病情分级标准,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药剂试验,在发病初期第1次喷药,每隔5天喷1次,共用药3次,以清水为对照。

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对赤星病之抗性反映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相同之条件下,对赤星病之抗性有明显之差异。4029、9111-21、G866、K730在田间表现了抗烟草赤星病,VA116、RG17、吉烟7号、辽烟15低抗,而NC89和温德尔表现易感烟草赤星病(见表1)。

2.2不同氮肥用量与赤星病之关系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烟草赤星病关系很密切,在4个处理中随着施氮量之增加,赤星病有加重之趋势(见表2)。

2.3不同移栽期对烟草赤星病之影响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赤星病影响较大,随着移栽期提早,赤星病流行发展有上升之势头(见表3)。试验表明,本地区适宜移栽期为5月10日~15日效果最佳。

2.4不同农药对烟草赤星病防效结果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7种农药中,75%扑海因1000倍平均防效83%,居第1位;40%菌核净400倍平均防效81.09%,居第2位;40%抗赤星一号500倍平均防效70.57%,居第3位;20%杀菌霸平均防效70.42%,居第4位;大生500倍平均防效69.36%,居第5位。其它两种农药防治效果较差(见表4)。

三、供试多种农药用药量、成本、毒性和残留情况

3.17种农药用药量和成本

40%菌核净(400倍)亩共用药量400g,成本18.55元;40%抗赤星一号(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15.30元;75%扑海因(1000倍)亩共用药量150g,成本15.50元;50%代森锰锌(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5.94元;80%大生(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22.40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亩共用药量150g,成本9.00元;20%杀菌霸(2000倍)亩共用药量75g,成本14.50元。

3.23种农药毒性及残留

扑海因(法国罗纳)毒性:大鼠径口急性LD50为3500mg/kg,小鼠径口急性LD50为4000mg/kg,按我国农药分级标准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不超过我国农药规定标准。

菌核净(江苏苏州)毒性:纯品雄性大鼠径口急性LD50为1688~2552mg/kg,雌性小鼠急性径口LD50为800~1321mg/kg,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抗赤星一号(吉林农大)毒性:雌性大白鼠径口急性LD50为5840mg/kg,雄性大白鼠径口急性LD50为5010mg/kg,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

四、结语与讨论

近年来通过对烟草赤星病之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系统试验综合结果分析,基本弄清了烟草赤星病与种植品种、氮肥用量、移栽期、降雨量及有雾天数之相关性。在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之基础上,应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控制赤星病之危害。

4.1选择种植抗赤星病品种

选择种植抗病品种是减少烟草赤星病危害之内因。从两年试验10个品种(系)结果看,美国新引进之K730、VA116和国内吉烟7号,对赤星病表现了较强之抗性,而且烟叶产质也很好,可以因地制宜种植。由青州所提供之4029、黑龙江所9111-21、丹东G8663个新品系也对赤星病表现了较强之抗性,今后很有前途应适当进行扩试,而温德尔、NC89对赤星病之抗性较差,感病严重,应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治或控制种植面积。公务员之家

4.2测土配方施肥,按需供养

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越高赤星病发病率也上升,特别是绥化地区土质比较肥沃,黑土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都较高,不能单纯追求产量,盲目增加氮肥用量,要坚持做到测土配方施肥,按需供养,并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抗逆性,减少赤星病之危害。氮肥用量一般亩施纯氮2~3kg为宜。

赤星病范文篇4

目前我州正进行平稳有序的收购工作,从今年病虫发生情况看,我州烤烟苗期至9月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花叶病毒病、炭疽病、野火病、根黑腐病、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根结线虫病、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龟子、蛞蝓等。其中危害较重的为花叶病毒病、根黑腐病、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烟青虫等,花叶病毒病发病率和发生面积比去年偏高,其余病虫危害发病率和发生面积均比去年偏低。

二、2008年植保工作计划

(一)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站建设

1、网站的组成

设州站一个,在州烟科所,县级测报站7个,其中文山、砚山为重点测报站,其它县为一般测报站,办公地点在生产股。

2、系统观测点和普查点的安排

全州设置2个系统观测点,分别安排在文山、砚山,在全州七个县分别设置普查点,每个县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主要种烟乡镇进行普查。

3、各级站点技术负责人、测报人员的组成

州级测报站相对固定1人负责测报站的日常工作,各县公司生产股明确1名技术负责人,各乡镇至少明确2-3名普查人员。

4、测报对象

花叶病、野火病、赤星病、黑胫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烟蚜、烟青虫。

5、普查对象

花叶病、炭疽病、野火病、根黑腐病、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角斑病、根结线虫病、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龟子、蛞蝓等。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1、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大科技人员及烟农植保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和烟农对病害的诊断、综合防治水平。

2、举办一定面积的烤烟病虫害综防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3、部分农药实行统供进行统防统治。

(三)加强烟用农药的监督和管理

1、烟用农药的使用严格按照中国烟叶购销公司及省公司推荐品种使用。

2、烟用农药由州物资公司进行统一采购。

赤星病范文篇5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60例(67只眼)患有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病程为6d~8个月。经过系统采用局部及全身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及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炎性反应的转归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治愈率为86.57%,总有效率为98.51%,随访期限内3例复发,肝经湿热型1例,肝胆实热型2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后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由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膜组织所表现的角膜炎性病变,其病情顽固,易于复发,对视力损害比较严重。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至今仍是眼科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病发病前常见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史,数日后眼部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在角膜某一部位可见灰白色点片状或树枝状浸润灶,病灶扩大融合,上皮破损加重,形成地图状溃疡,或表现为非溃疡型的盘状角膜炎和弥漫性角膜实质炎[1]。该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国内外报道相近似[2]。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在中医属“聚星障”、“花翳白陷”范畴[3]。临床主要分为外感风热型、肝经湿热型、肝胆实热型。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获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共观察60例病例67只眼(外感风热型20只眼、肝经湿热型35只眼、肝胆实热型12只眼),其中男32例,41只眼,女28例,26只眼,年龄9~63岁,病程6d~8个月,其中初发者26例,复发34例。

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2.1外感风热型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发热,咽痛,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透邪,清热泻火,方选用银翘散加龙胆泻肝汤加减:连翘、荆芥、防风、生地、当归、车前子、木通、柴胡、板蓝根、龙胆草、黄芩。

2.2肝经湿热型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头重胸闷,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明目,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薏苡仁、板蓝根、竹叶。

2.3肝胆实热型黑睛翳障骤起,渐次扩大加深,抱轮红赤,畏光流泪。眼内涩痛,头痛溲赤,口苦,苔黄,脉浮数,治宜清肝泻火,解毒明目,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板蓝根、蒲公英、黄芩、栀子、石决明、生地、柴胡、当归、青葙子、车前子。

3西医治疗

3.1阿昔洛韦又称无环鸟苷滴眼液。目前临床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药物为主,此药对单疱病毒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细胞毒性小,角膜通透性高,在角膜和前房中均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4],所以是当今最有效的抗单疱病毒药物。常用0.1%的药物浓度,每日4~6次滴眼。

3.2干扰素由于具有非特异性的广谱抗病毒活性,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疗程。

3.3环胞霉素A由于皮质类固醇的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局部采用环胞霉素A治疗基质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较好疗效,可用0.5%~2%的滴眼液,长期应用此药还可预防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

3.4辅助治疗内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肌内注射聚肌胞针200mg,1次/d。

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角膜荧光染色阴性,视力提高4行以上或达到1.0。

显效:症状消失,角膜炎症消退,遗留薄翳,视力提高3行,荧光染色阴性。

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角膜炎症大部分消退,视力提高2行以上,荧光染色阴性或少许着色。

无效:症状无减轻,角膜炎症未控制,荧光素染色阳性,视力无变化。

5治疗结果

根据症型辨证分析,采用上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67只眼中外感风热型20只眼治愈19例占95%,好转1例。肝经湿热型35只眼中治愈30例占85.7%,好转5例。肝胆实热型12只眼中治愈9例占75%,好转2例,无效1例。本组最终痊愈58只眼,治愈率为86.57%,总有效率为98.51%。随访期限内有3例复发,肝经湿热型1例,肝胆实热型2例,采用本法治疗后痊愈。

6讨论

本组病例共报告60例67只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发病率男多于女,与1973年日本田中直彦及我国邢台地区眼科医院报道相近[5,6]。笔者在治疗该病过程中,采用分期辩证论治的方法,根据外感风热、肝胆实热、肝经湿热等不同病理机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本病的发病诱因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7],故笔者同时配合补养气血,选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中药治疗以扶正固本,以防止病情复发。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本病,在避免了长期使用抗病毒滴眼液产生毒副作用的同时,既缩短了疗程,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廖品正.中医眼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7-100.

[2]张晓楼.我国的防盲工作.实用眼科杂志,1986,4(8):451.

[3]郑建中.眼科临床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7-79.

[4]BenelliU,RossJR,NardiM,etal.Conealneovascularizationinducedbyexnograftsorchemicalcautery:InhibitionbycyclosporineA.InvestOphthalmolVisSci,1997,38:274.

[5]田中直彦.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日眼,1973,77:460.

赤星病范文篇6

腹痛是胃脘以下、耻骨以上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证。《内经》对腹痛病证的论述,其内容分述于各篇之中,大体已构成对该病证认识的一个雏形,但其内容较为零散。笔者试从病变脏腑、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几个方面予以归纳分析,以期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1与腹痛相关的病证

在《内经》,腹痛并没有作为单独的病证而列出,而是一个症状,见于多种相关病证中。

1.1疝瘕《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了疝瘕的症状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继续发展,就会出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的危象[1]。

1.2疝《素问·长刺节论》指出了疝的症状及治法。“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1]。

1.3伏梁《素问·腹中论》指出伏梁的病因及症状特征。“帝曰: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1]。

1.4胞痹《素问·痹论》指出了胞痹所出现的腹痛。“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1]。

1.5脾疟《素问·刺疟》指出了脾疟所出现的腹痛。“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1]。

2病变脏腑

腹痛的发生,与多个脏腑相关,其中与肝、脾、肾,以及胃、大小肠、膀胱的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了脏腑病变所导致的腹痛。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1]。

《素问·刺热篇》指出了肝热病所出现的腹痛特征。“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1]。

《素问·厥论》中,论述了发生于厥阴、太阴的厥证腹痛特征。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1]。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指出了大肠、小肠、膀胱病变所致的腹痛。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问候,取巨虚上廉”。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阳病也,取之巨虚下廉”。

“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2]。

《灵枢·胀论》中,论述了肝、大肠、小肠胀所致的腹痛。

“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

“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2]。

《灵枢·师传》中,论述了胃热腹痛。

“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3病因病机

寒邪入侵,滞留经脉,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此外,风、热、湿、燥,以及气逆、虫积、食积、瘀血、气血不足等原因,均可导致疼痛。《内经》中提示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理论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如《素问·举痛论》指出了寒邪阻滞经脉,导致经脉不通则痛:“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1]。又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气血及阴精亏虚而导致的失荣作痛:“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2]。

3.1寒《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1]。

3.2风《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1]。

3.3湿《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1]。

3.4火《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1]。

3.5热《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1]。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颊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1]。

3.6燥《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1]。

3.7虫积《灵枢·厥病》曰:“心肠痛,懊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蛔也”[2]。

3.8瘀血《素问·举痛论》曰:“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1]。

3.9食积《灵枢·百病始生》曰:“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2]。

4辨证诊断

4.1辨寒热痛得寒则重,得热则止为寒痛;得热则重为热痛。《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1]。

4.2辨虚实痛之拒按为实痛;按之痛缓为虚痛、寒痛;按之无益则病位较深。《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1]。

4.3腹痛的脉象特点《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曰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1]。

4.4腹痛的色诊《灵枢·五色》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圆直为茎痛”[2]。

5治疗特色

《内经》中对腹痛的治疗,多采用针灸和按摩的方法,指出了以热治寒,以及按摩除寒的治疗方法。《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1]。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1]。

《素问·骨空论》曰:“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譆”[1]。

《灵枢·经脉》曰:“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1]。

《灵枢·四时气》曰:“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2]。

《灵枢·五邪》曰:“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2]。

《灵枢·热病》曰:“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以第四针,针嗌里”[2]。

《灵枢·厥病》曰:“心腹痛,懊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2]。

《灵枢·杂病》曰:“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2]。

《灵枢·卫气》曰:“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2]。

【参考文献】

赤星病范文篇7

关键词:茶叶种植;质量安全;病虫害;应对措施

作为茶叶生产大国,茶叶不仅给我国带来了经济收益,茶文化更是我国的一种象征,因此在茶叶种植环节,一定要采取绿色安全的防治措施,治地治水,净化茶园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茶园是关键,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技术,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

1种植环节中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

1.1主要的病虫害类型

在茶叶种植环节中,病虫害是最不可避免的,也是最让茶农担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虫害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茶叶竟会遭受到巨大毁坏,如尺蠖、茶小绿叶蝉、叶蝉类害虫、黑刺粉虱、茶蚜以及象甲类害虫等,将严重影响到茶叶的质量。从病害的角度来看,茶饼病、茶碳疽病以及茶赤星病等,一旦出现这些病害,将大大减少茶叶的产量甚至导致绝收,让茶农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2农药使用不科学

面对一些病虫害,茶农通常会借助农药来进行预防和补救。而农药残留则成为了影响茶叶质量的一大因素。特别是一些茶农为了最后的产量高,使用违禁农药或者农药剂量过高,造成在茶叶采摘的时候仍有一定的农药残留,乃至有可能严重超标。另外,部分茶农使用的有机肥料不达标,重金属含量过高,长期使用破坏土壤构造,使土壤金属含量过高,进而影响到茶叶的含重金属量;而且一些磷肥中含有过高的氟,土壤中含氟量增高之后,茶叶的氟含量也就难以进行保证了;叶面肥的不科学使用,例如,如果施洒稀土类叶面肥经会导致茶叶里的稀土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一些激素类化肥的使用也给茶叶质量带来了隐患。

2茶叶种植环节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

2.1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一种环保的方法。主要是借助病虫的弱势,用它的天敌来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措施,既不会破坏茶园的生态环境,还不会危害到人类和牲畜的健康和安全。而且,生物防治措施虽然见效慢,但是时效性长,是当前茶农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以下方式可以体现出其防治措施:可以选择在茶园放一些赤眼蜂、蜘蛛、捕食螨以及拍瓢虫等肉食性、寄生性的益虫,做好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它们作为害虫的天敌,可以很好地防范虫害;在茶园里投放了害虫天敌后,还要采取必要手段来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并为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举例来说,针对害虫的天敌蜘蛛,可以通过放草把的方式来保护蜘蛛、并在茶园内喷洒活体微生物农药,保护好害虫的天敌,也是防治害虫的一种有效手段。

2.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以下3种:趋向性诱杀法:茶农和管理人员在了解了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之后,具有针对性的借助光线、味道以及颜色等来进行诱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诱杀过程中,尽量不要伤害害虫的天敌,这样,在物理诱杀和天敌的生物防治措施下,将会使防治结果事半功倍,更好的达到灭虫目的,保护茶叶的生产。生物信息素诱杀法:茶农可以借助生物信息素干扰害虫对茶叶的破坏行为,并用诱捕工具来对害虫进行杀灭。人工诱捕法:一些害虫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具有明确的目标性,茶农可以根据这种特点对害虫进行人工捕杀,例如,对于一些假死性附着在茶树上的害虫,可以在地上铺一层塑料,然后晃动茶树,将掉落在塑料膜上的害虫进行收集并杀灭处理。

2.3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果在茶叶种植环节中出现茶赤星病、茶饼病、炭疽病等,茶农应该用含0.5%博美度合剂进行大规模的茶园喷洒,将染上这些病害的茶枝进行修剪,并收集出茶园进行集中的烧毁,要科学合理的对茶园进行水肥和有机肥的施洒,增加茶树的营养,从而提高其抵抗性,减少产生病虫害的概率;如果茶园中出现虫害,一定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针对受灾茶树进行防治,最好使用BT、苦参碱等生物药剂进行治疗,将虫害扼杀在摇篮之中,更好的保证茶园的安全生产。

3结束语

茶叶的质量安全离不开生产,其种植环节是保证茶叶质量的基础和关键,要把好生产质量观,就要在种植环节多下功夫。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盲目借助化学农药来进行防治,应该坚持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才能在保障茶农经济收益的同时,确保茶叶质量的安全,给予消费者最安全、健康的高品质享受。

作者:杨曌 单位: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平原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韩文炎,鲁成银,刘新.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02):12-15.

[2]刘明勋.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20):115.

赤星病范文篇8

关键词:茶叶;栽种;经济效益

作为茶叶消费大国,茶叶在带来消费利润的同时,更是象征着一种文化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消费需求由过去吃饱求生存向现在吃好求健康转变。对茶产品质量安全提出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茶叶栽种规模的扩大,种植环节改善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

1.1病虫危害。在种植环节中,影响茶叶质量的因素中,病虫害产生的威胁最大。这一问题的出现,如果不加以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造成的茶园损失可能是巨大的。常见的虫害,比如:尺蠖、茶小绿叶蝉、叶蝉类害虫、黑刺粉虱、茶蚜以及象甲类害虫等,都将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造成减产减收。常见的病害有饼病、茶碳疽病以及茶赤星病等,这些病害的出现同样会影响茶叶质量,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绝产,让茶农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1.2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病害虫影响茶叶质量,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同样为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是部分茶农,为实现栽种效益的高产,过量使用的禁用的高效剧毒农药,都会造成采收后的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到茶叶的质量。二是不科学施药,主要表现在:不能对症下药,乱用药;施药时间、时机不当;农药配制比例不准确随意性大;农药用量偏大,用药次数偏多。另外,部分茶农使用的有机肥料不达标,重金属含量过高,长期使用破坏土壤构造,使土壤金属含量过高,进而影响到茶叶的重金属含量;而且一些磷肥中含有过高的氟,土壤中含氟量增高之后,茶叶的氟含量也就难以进行保证了;叶面肥的不科学使用,例如,如果施洒稀土类叶面肥经会导致茶叶里的稀土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一些激素类化肥的使用也给茶叶质量带来了隐患。

2保证茶叶质量绿色防控病虫害的措施

2.1生物安全防控。在保证茶叶质量方面,生物防治措施最安全可靠环保。操作的基本原理,在生物链中病虫的生存劣势,来自于天敌的威胁。为此,利用天敌控制虫害的威胁,是非常环保的防虫害措施。不仅不会破坏茶园环境,同时还不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种措施见效慢,但是,时效非常长。具体的防治措施:在种植的茶园中,放养一些赤眼蜂、蜘蛛、捕食峰等等有寄生性质的益虫。通过益虫的捕杀作用,起到控制虫害的目的。在茶园中放养这些天敌后,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以加强对他们的保护作用。比如说,放养天敌蜘蛛后,相应的通过放草把的方式,很好的保护蜘蛛。而且,茶园喷施农药期间,尽量选择活体微生物农药,很好保护天敌,同样为控制虫害的得力措施。2.2物理防病措施。确保生产茶叶的安全稳定,可用的物理防病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趋向诱杀法。茶农和管理人员在了解了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之后,具有针对性的借助光线、味道以及颜色等来进行诱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诱杀过程中,尽量不要伤害害虫的天敌,这样,在物理诱杀和天敌的生物防治措施下,将会使防治结果事半功倍,更好的达到灭虫目的,保护茶叶的生产。第二,生物信息素诱杀法。茶农可以借助生物信息素干扰害虫对茶叶的破坏行为,并用诱捕工具来对害虫进行杀灭。第三,人工诱捕法。一些害虫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具有明确的目标性,茶农可以根据这种特点对害虫进行人工捕杀,例如,对于一些假死性附着在茶树上的害虫,可以在地上铺一层塑料,然后晃动茶树,将掉落在塑料膜上的害虫进行收集并杀灭处理。2.3化学防治措施。在茶叶病虫害防治方面,化学防治措施为见效最快的防控手段。但是,化学药品的使用务必要及时得当,而且控制用量,减少茶叶中的药物残留。一些常见的病害,比如:赤星病、茶饼病、炭疽病等等,可通过喷施0.5%的博美度合剂,大规模的茶园喷施,防控效果更好些。同时,注意及时修剪病枝,集中收集处理销毁。日常改善茶园管理,合理喷施有机肥,增加茶树营养,而增强茶树的抗病体质,减少病害的感染几率。对于虫害的防治,同样应及时采取措施。药物的选择,尽量用BT、苦参碱等生物制剂,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用药,将害虫扼杀在幼虫阶段,确保茶园的安全稳定。

3总结

高品质的茶叶生产,离不开种植环节的环保安全管理。保障生产安全绿色环保的茶叶,务必要在种植环节中下功夫。在种植环节中影响茶叶质量的因素中,以病虫害产生的威胁最大;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同样会影响茶叶质量,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绝产,让茶农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结合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控制虫害的威胁。

参考文献

[1]韩文炎,鲁成银,刘新.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2):12-15.

[2]刘明勋.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20):115.

[3]沈佐民.中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60.

赤星病范文篇9

一般资料:

自1981年至1994年治疗的20例中,男八例、女十二例。36岁——50岁的七人,51——80岁的13人,当病至10天的八人;10日至30日的七人,一个月以上的五人。中经络的七人,中脏腑的八人,后遗症的五人。

对本病的认识1、特点:突然发病、昏迷神志不清、不醒人事、进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治疗不当,往往致死致残。

2、病因病机,诱发本病的病因:风、火、痰、毒、中风的发生和发展可涉及到心、肺、肝、肾四个脏器;由于以上四个脏器阴阳失调、平时房劳过度,劳累、嗜酒,生活无常,膏梁厚味,肉食过度而发生。

治疗方法:(分类)

一经络:

1、肝肾阴虚及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晕头疼、耳鸣、少寐多梦,腰酸脚软、手脚麻木,逐渐发展为偏瘫、口眼歪斜、舌实、语言障碍、舌质发红、苔白或稍黄、脉象眩滑或弦细数脉。

治疗原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则。

治疗方法:中药、生龙骨30克,生牡物30克、代褚石15克、钩藤30克、菊花15克、白芍15克、玄参10克、龟板10克、怀牛膝30克、天麻10克,生地30克。

每日一剂,每日分三次口服:若头胀失眠,严重者加羚羊角粉1克冲服。

针炙: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通里、用泻法,一日一次或一日二次;第一次针患侧,第二次针健侧,如隔日一次,每次健患侧均做针炙治疗,语言不利的加廉泉,玉液、金津放血,口眼歪斜加针攒竹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医风等。

体液疗法,丹参液加大黄液静滴、剂量可根据体质情况而定;另加小活络丹内服,每日二次,每次一粒、黄酒送下。

2、痰热腑实及风痰上扰型:表现为半身不遂,或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大便干燥或秘结、语言不利、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大。

治疗原则:代痰通络,祛痰活络为利。

治疗方法:中药:胆南星15克、全瓜蒌10克,大黄10克、芝硝10克(冲服),服后如果大便每日3到5次,症状逐渐好转后,改用下例处方:胆南星10克、全瓜蒌30克、丹参30克、白芍6克、鸡血藤30克;若头昏严重者加钩藤30克、菊花15克,珠珠母30克,(先前)若烦燥不安,彻夜不眠者,痰热内蕴,阴虚阳亢的加生地10克、沙参10克,夜交藤12克。

针炙: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通里、丰隆、阳陵泉用泻法。每日一次或二次,第一天针刺患侧,第二天针健侧,若隔日治疗一次,患健两侧均取;语言不流利的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口眼歪斜加刺攒竹透鱼腰,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医风、下关。

中成药可选用牛黄清心丸,每日二次,每次一丸,早晚分服,白开水送下。

一、中腑腑:分闭证和脱证两大类型。

1、闭证:由於阴阳元气发生逆乱而得、症状:表现为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口眼歪斜、两手紧握、患肢拘急、强痉、烦躁不安、面赤身热、气粗、大便闭阻、痰声漉漉、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数。

治疗原则:化痰开窍、平肝熄风

治疗方法:1、急性期的抢救针炙:人中、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必然苏醒、苏醒后针刺以下穴位:廉泉、氵勇泉、丰隆、太冲、合谷均用泻法。

2、中成药灌服:安官牛黄丸、至宝丹,紫雪散、万氏牛黄清心丸、根据病情可选一种应用、应采用先针刺后灌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才更好。

1、中药的应用:羚羊角粉1.5克(冲服),钩藤30克(后下),竹沥水20ml,半夏10克、醋胆南星10克,七节菖蒲10克、郁金10克、天竹黄10克、黄连5克、夏谷草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次频服。

若风痰偏盛、静而不烦、面白唇紫,舌苔白腻、去黄连、夏谷草;另加苏合香丸、每次1-2丸;若痰盛,喉间痰涌,加川贝母,或竹沥水40ml灌服,每次间隔4-6小时一次。

若痰火重灼、面赤气粗、身热烦躁,呕吐、呃逆、大便秘结,加龙胆草10克、大典10克、枳实10克、风化硝5克(冲服)。

若风痰偏重,手足抽搐的加石决明30克,(先煎),全虫5克、地龙15克、煎服,每日一剂。

1、脱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半身肢体瘫软,口眼歪斜、目合口张、鼻干、息微、手足撒开、二便失禁、汗多、肢冷、舌痿脉象微弱欲绝。

治疗原则:回阳固脱为则。

治疗方法:重用灸法;大推、神厥、丹田关元,隔姜50-300壮,大艾炷。苏醒后针气海穴、关元穴。

2、内闭外脱症:

首先采用人中穴强刺激的方法进行治疗,刺后加灸足三里,气海、百会、兼轻久刺激三阴交穴,用平补平泻法。

中药液静滴;生脉散注射液或参附散注射液静脉滴注。

中药处方:小红参10克、制附子10克、急前后灌服或鼻饲、用人参、附子汤也可以。

若汗多不止的加生龙骨30克,生牡(牛历)30克、上两味先煎、黄芪30克、五味子6克,煎石服。

3、后遗症的处理:治疗一个月后,形成的偏瘫,口眼歪斜症状的患者、统按后遗症处理及治疗。

气滞血瘀型;症状:肢体软弱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质紫、有瘀点、舌苔白、脉象细涩。

治疗:针灸、阳白穴、下关穴、地仓穴、廉泉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阳池穴、通里穴、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绝骨穴等。

一般的情况下,每次治疗取面部二穴,上肢、下肢各取三穴、或用透穴法;尽量做到取穴少而精,以上穴位轮换使用;另外,每次治疗加取心、肝、肺、肾的原穴:即太冲、太溪、内关、三阴交穴等。

每个病例坚持治疗三个疗程、评定效果。每日一次或一日二次针灸,上午针患侧,下午刺健侧。也可隔日一次治疗,每次患健侧双侧针灸穴位,二十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相隔七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上以穴位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取哑门穴第一针先刺哑门穴、然后再配合其它穴位,每周针哑门穴一到三次。

中药的应用:中成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牛黄清心丸、可任选一种或两种运用。按说明书剂量服用。

中药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克、当归30克、鸡血藤15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桑寄生15克、红花6克、地龙10克、桂枝6克、每日一剂三次分服。

肝肾亏虚型:症状:一般表现为上下肢软弱偏瘫,发酸、言语不利、流品水、头晕面赤;神志呆痴,面色无华、无神、舌白、脉细微。

治疗方法:针灸处方、四白、下关、地仓、廉泉、曲池、外关、合谷,阳池、通里、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肾俞、胆俞、肝俞。

一般每次治病取面部二穴,上下肢各取三个穴位,或取透穴,以上穴位轮流使用、用补法或者灸法、每个病例治疗三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十次或十天为一疗程。

中成药,可使用人参再造丸,或健步虎潜丸服用,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中药处方:地黄30克、巴戟天10克、石斛10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熟附子8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每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民间卓验方的治疗:

1、生附子研未,用醋调和,贴双湧前穴上每日一次,用於下肢冰冷型的患者。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思维正常,语言清楚流畅,四肢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者为临床治愈。思维清楚,语言及四肢功能大部分恢复。生活基本可自理的为显效。病情较前好转;思维清楚,语言及四肢功能较前好转为有效。同治疗前后相比病避孕药没有变化或恶化者为无效。

治疗效果:

20例病人中,治疗10人,占总数的50%,显效6人,占总数的30%,有效3人,占总数的15%,死亡1人,占5%,总有效律为95%。显效以上的病例为80%。

讨论:以上20例用纯中医方法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没有什么毒副作用,是治疗中风病较理想的系列治疗方法,很值得同道们临床一试,并推广之於一九九五年六月。

摘要]:笔者自1981年1994年,治疗中风症20例,简略的论述了病因,病机风、火、痰、虚、涉及心、肺、肝、肾四脏、并系统简明了分类介绍了自己的治疗方法。

赤星病范文篇10

用中药及针灸及其它方法、分别对中经络对中腑的病例,按肝肾阴虚及肝阳止亢型,痰热腑实及痰风上拢型、闭症及脱症、内闭外脱及后遗症的病机及治疗做比较详细的论述,治疗中抓住有利时机、重点突破,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取得了显效率85%以上的疗效。此方法纯属中医方药治疗,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无毒作用,对於中风的治方却属效好的方法值得推广,以在实践中充实提高。

[关键词]:中风病/针灸/药物的治疗

[论文]:中风柰属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的范畴之中,其中包括以下两类:1、出血型的脑出血;殊(纟网)膜下腔出血等;2、缺血型的暂短脑缺血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梗塞,脑血栓形成等,发展迅速,且病情复杂,严重而多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种之一;现代医学虽然对比病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解决本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目前还是个难题,探讨祖国医学之中药和针灸方面,对於中风的发病机理,治疗规律,还是有很大的成功之处,现将目前我对中风病的认识和治疗,谈一下我的肤浅之见,抛砖引玉,与广大的同道和有志之士共同研究和提高。

一般资料:

笔者自1981年至1994年治疗的20例中,男八例、女十二例。36岁——50岁的七人,51——80岁的13人,当病至10天的八人;10日至30日的七人,一个月以上的五人。中经络的七人,中脏腑的八人,后遗症的五人。

对本病的认识1、特点:突然发病、昏迷神志不清、不醒人事、进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治疗不当,往往致死致残。

2、病因病机,诱发本病的病因:风、火、痰、毒、中风的发生和发展可涉及到心、肺、肝、肾四个脏器;由于以上四个脏器阴阳失调、平时房劳过度,劳累、嗜酒,生活无常,膏梁厚味,肉食过度而发生。

治疗方法:(分类)

一经络:

1、肝肾阴虚及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晕头疼、耳鸣、少寐多梦,腰酸脚软、手脚麻木,逐渐发展为偏瘫、口眼歪斜、舌实、语言障碍、舌质发红、苔白或稍黄、脉象眩滑或弦细数脉。

治疗原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则。

治疗方法:中药、生龙骨30克,生牡物30克、代褚石15克、钩藤30克、菊花15克、白芍15克、玄参10克、龟板10克、怀牛膝30克、天麻10克,生地30克。

每日一剂,每日分三次口服:若头胀失眠,严重者加羚羊角粉1克冲服。

针炙: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通里、用泻法,一日一次或一日二次;第一次针患侧,第二次针健侧,如隔日一次,每次健患侧均做针炙治疗,语言不利的加廉泉,玉液、金津放血,口眼歪斜加针攒竹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医风等。

体液疗法,丹参液加大黄液静滴、剂量可根据体质情况而定;另加小活络丹内服,每日二次,每次一粒、黄酒送下。

2、痰热腑实及风痰上扰型:表现为半身不遂,或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大便干燥或秘结、语言不利、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大。

治疗原则:代痰通络,祛痰活络为利。

治疗方法:中药:胆南星15克、全瓜蒌10克,大黄10克、芝硝10克(冲服),服后如果大便每日3到5次,症状逐渐好转后,改用下例处方:胆南星10克、全瓜蒌30克、丹参30克、白芍6克、鸡血藤30克;若头昏严重者加钩藤30克、菊花15克,珠珠母30克,(先前)若烦燥不安,彻夜不眠者,痰热内蕴,阴虚阳亢的加生地10克、沙参10克,夜交藤12克。

针炙: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通里、丰隆、阳陵泉用泻法。每日一次或二次,第一天针刺患侧,第二天针健侧,若隔日治疗一次,患健两侧均取;语言不流利的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口眼歪斜加刺攒竹透鱼腰,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医风、下关。

中成药可选用牛黄清心丸,每日二次,每次一丸,早晚分服,白开水送下。

一、中腑腑:分闭证和脱证两大类型。

1、闭证:由於阴阳元气发生逆乱而得、症状:表现为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口眼歪斜、两手紧握、患肢拘急、强痉、烦躁不安、面赤身热、气粗、大便闭阻、痰声漉漉、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数。

治疗原则:化痰开窍、平肝熄风

治疗方法:1、急性期的抢救针炙:人中、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必然苏醒、苏醒后针刺以下穴位:廉泉、氵勇泉、丰隆、太冲、合谷均用泻法。

2、中成药灌服:安官牛黄丸、至宝丹,紫雪散、万氏牛黄清心丸、根据病情可选一种应用、应采用先针刺后灌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才更好。

1、中药的应用:羚羊角粉1.5克(冲服),钩藤30克(后下),竹沥水20ml,半夏10克、醋胆南星10克,七节菖蒲10克、郁金10克、天竹黄10克、黄连5克、夏谷草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次频服。

若风痰偏盛、静而不烦、面白唇紫,舌苔白腻、去黄连、夏谷草;另加苏合香丸、每次1-2丸;若痰盛,喉间痰涌,加川贝母,或竹沥水40ml灌服,每次间隔4-6小时一次。

若痰火重灼、面赤气粗、身热烦躁,呕吐、呃逆、大便秘结,加龙胆草10克、大典10克、枳实10克、风化硝5克(冲转贴于服)。

若风痰偏重,手足抽搐的加石决明30克,(先煎),全虫5克、地龙15克、煎服,每日一剂。

1、脱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半身肢体瘫软,口眼歪斜、目合口张、鼻干、息微、手足撒开、二便失禁、汗多、肢冷、舌痿脉象微弱欲绝。

治疗原则:回阳固脱为则。

治疗方法:重用灸法;大推、神厥、丹田关元,隔姜50-300壮,大艾炷。苏醒后针气海穴、关元穴。中国论文联盟

2、内闭外脱症:

首先采用人中穴强刺激的方法进行治疗,刺后加灸足三里,气海、百会、兼轻久刺激三阴交穴,用平补平泻法。

中药液静滴;生脉散注射液或参附散注射液静脉滴注。

中药处方:小红参10克、制附子10克、急前后灌服或鼻饲、用人参、附子汤也可以。

若汗多不止的加生龙骨30克,生牡(牛历)30克、上两味先煎、黄芪30克、五味子6克,煎石服。

3、后遗症的处理:治疗一个月后,形成的偏瘫,口眼歪斜症状的患者、统按后遗症处理及治疗。

气滞血瘀型;症状:肢体软弱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质紫、有瘀点、舌苔白、脉象细涩。

治疗:针灸、阳白穴、下关穴、地仓穴、廉泉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阳池穴、通里穴、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绝骨穴等。

一般的情况下,每次治疗取面部二穴,上肢、下肢各取三穴、或用透穴法;尽量做到取穴少而精,以上穴位轮换使用;另外,每次治疗加取心、肝、肺、肾的原穴:即太冲、太溪、内关、三阴交穴等。

每个病例坚持治疗三个疗程、评定效果。每日一次或一日二次针灸,上午针患侧,下午刺健侧。也可隔日一次治疗,每次患健侧双侧针灸穴位,二十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相隔七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上以穴位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取哑门穴第一针先刺哑门穴、然后再配合其它穴位,每周针哑门穴一到三次。

中药的应用:中成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牛黄清心丸、可任选一种或两种运用。按说明书剂量服用。

中药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克、当归30克、鸡血藤15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桑寄生15克、红花6克、地龙10克、桂枝6克、每日一剂三次分服。

肝肾亏虚型:症状:一般表现为上下肢软弱偏瘫,发酸、言语不利、流品水、头晕面赤;神志呆痴,面色无华、无神、舌白、脉细微。

治疗方法:针灸处方、四白、下关、地仓、廉泉、曲池、外关、合谷,阳池、通里、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肾俞、胆俞、肝俞。

一般每次治病取面部二穴,上下肢各取三个穴位,或取透穴,以上穴位轮流使用、用补法或者灸法、每个病例治疗三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十次或十天为一疗程。

中成药,可使用人参再造丸,或健步虎潜丸服用,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中药处方:地黄30克、巴戟天10克、石斛10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熟附子8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每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民间卓验方的治疗:

1、生附子研未,用醋调和,贴双湧前穴上每日一次,用於下肢冰冷型的患者。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思维正常,语言清楚流畅,四肢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者为临床治愈。思维清楚,语言及四肢功能大部分恢复。生活基本可自理的为显效。病情较前好转;思维清楚,语言及四肢功能较前好转为有效。同治疗前后相比病避孕药没有变化或恶化者为无效。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