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家长主义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3:36:25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1

家长主义又称父爱主义。根据《法律哲学:百科全书》所载,它是指像父亲那样行为,或对待他人像对待孩子一样。总的来说家长主义主要分为两种:软家长主义和硬家长主义。

超家长主义是硬家长主义的一种错误应用,它是指管理者不顾当事人的主观意志而限制其自由的行为。

限制的意图、限制的行为、对当事人意志的不管不顾,构成这个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以来,公民要求政府积极地承担某些特定义务,比以前更密切、更广泛地介入他们的生活,国家和政府的身份逐渐从“守夜人”转变成“家长”,特别是在行政领域表现地尤其突出,法律家长主义的理论对社会的影响也进一步深入。

二、法律家长主义影响下中国行政法治的现状

法律家长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实证法上应用范围颇为广泛,中国的行政法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硬家长主义,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封建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到今,不得不承认在我国在行政制度及行为中仍然受到封建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影响,家长主义主张“父爱式”管理,在中国有很大的适用空间,并隐隐有滥用的情况,我们将这种对法律家长主义的曲解的行政制度及行为称之为“超家长主义”。

(一)中国“超家长主义”出现的行政法理论依据

“超家长主义”与行政法理论基础中的管理论有契合之处,也成为了政府实行家长式管制的理论依据,管理论主要在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流行,目前很多学者主张平衡论或新管理论,但是政府在具体行政过程中仍然受管理论的影响。管理论认为,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家管理关系,规定国家管理的原则和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行使,以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国此,行政法可能称为管理法。管理论主张加强政府的集中管理,在政治和法律上强调集权,具体到行政法领域,在行政法的指导思想上,在处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上,强调命令与服从关系。

家长主义尤其是硬家长主义也强调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两种理论有惊人的契合之处,受其影响,政府及公权力机构的行为管制与命令行为逐步增多,超家长主义现象不断增多。

(二)中国“超家长主义”在中国行政法治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的行政制度与法律法规中,管制性条例占多数,美国人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在所调查的行政法规中,88.4%的法规是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的,也就是义务,很多是强制规定,在我们看来,有些强制规定是人们容易接受的,如强制骑摩托车者戴头盔、汽车司机系安全带等等,有些规定则是人们反感和拒绝的,如云南省曾在1980年代婚检中进行处女检查,并对检查中的非处女予以50元罚款等规定。

也有些规定是有争议的,比如“强制婚检”的存废问题。目前,“超家长主义”在我国行政法治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行行政法规中存在的强制规定

1982年国务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条法规是一条典型的强制管制条款,对于三无人员一律收容遣送,政府公务人员在实施此项条例中更是以家长的方式进行,对于可疑人员,只要未发现证件直接收容遣送,这是我国行政法规中超家长主义的一个具体体现,孙志刚案件就是这一条款下的产生的悲剧。

2.非政府公权力机关制定的制度存在大量不合理强制规定

不久前,网上贴出两张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分院的照片,照片拍的是《保安队查获在校园不文明行为人员的情况记录》,记录将男女同学牵手、搂抱等行为列为不文明行为,学院副书记要求按有关规定处理。如:华师一男生搂着女朋友腰,在校园草地上聊天被保安登记,名字被学校公布。

在华师南海学院的家长主义关怀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相应后果的存在。一方面,对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与异性在校园牵手拥抱实在是正常的举止。学校对如此平常现象进行禁止显然与他们的意愿不能契合。他们需要的不是如此古板的关心。另一方面,学校对男女牵手的行为予以记录,并在学校予以公布,其实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一种侮辱。

三、人身权利以及“超家长主义”的控制

对于很多行为,如果采用一种粗暴的、直接的家长式统治,无限扩大强制性“父爱”的范围,将个人完全作为政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我们上面谈到的“超家长主义”,则会增加政府及公权力机关滥用权力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为家长式的法律设置一个界限,超越这个界限的“超家长主义”必须被禁止。而缺乏对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必然会沦为“超家长主义”,而损害公民的利益。

人身权利——家长主义的界限。

法律家长主义的立法本意是通过政府对公民强制的爱来保障公民的利益,阻止其损害或者增进其利益,但公民在保护权利上的弱势地位可能使公民的权利体系崩溃,因此,为了促进法律家长主义与公民权利的和谐,家长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应该以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为界限。

人身权利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我比较赞同刘茂林教授在《中国宪法导论》中对人身权利的归纳,他对公民权利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公民的人身不受伤害

人身伤害主要是指人的身体本身不受伤害,它是最基本的一种权利,是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对此项权利作专门的列举,但从《宪法》的精神和有关宪法性法律的规定来看,公民的人身不受伤害是我国公民不言而喻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两个方面的内容。生命权是指公民依法保全自己的生命,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而健康权是公民依法保护其身体组织完整、维护正常生理机能的权利。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人格乃是人作为人必须具有的心理和精神品质的总和,是公民做人所必须具有的资格。从法律上讲,人格是指公民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参与法律关系的自主性资格,它与公民的人身密不可分。公民的人格权主要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2

家长主义又称父爱主义.根据《法律哲学:百科全书》所载,它是指像父亲那样行为,或对待他人像对待孩子一样.总的来说家长主义主要分为两种:软家长主义和硬家长主义.

超家长主义是硬家长主义的一种错误应用,它是指管理者不顾当事人的主观意志而限制其自由的行为.限制的意图、限制的行为、对当事人意志的不管不顾,构成这个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以来,公民要求政府积极地承担某些特定义务,比以前更密切、更广泛地介入他们的生活,国家和政府的身份逐渐从"守夜人"转变成"家长",特别是在行政领域表现地尤其突出,法律家长主义的理论对社会的影响也进一步深入.

二、法律家长主义影响下中国行政法治的现状

法律家长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实证法上应用范围颇为广泛,中国的行政法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硬家长主义,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封建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到今,不得不承认在我国在行政制度及行为中仍然受到封建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影响,家长主义主张"父爱式"管理,在中国有很大的适用空间,并隐隐有滥用的情况,我们将这种对法律家长主义的曲解的行政制度及行为称之为"超家长主义".

(一)中国"超家长主义"出现的行政法理论依据

"超家长主义"与行政法理论基础中的管理论有契合之处,也成为了政府实行家长式管制的理论依据,管理论主要在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流行,目前很多学者主张平衡论或新管理论,但是政府在具体行政过程中仍然受管理论的影响.管理论认为,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家管理关系,规定国家管理的原则和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行使,以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国此,行政法可能称为管理法.管理论主张加强政府的集中管理,在政治和法律上强调集权,具体到行政法领域,在行政法的指导思想上,在处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上,强调命令与服从关系.

家长主义尤其是硬家长主义也强调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两种理论有惊人的契合之处,受其影响,政府及公权力机构的行为管制与命令行为逐步增多,超家长主义现象不断增多.

(二)中国"超家长主义"在中国行政法治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的行政制度与法律法规中,管制性条例占多数,美国人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在所调查的行政法规中,88.4%的法规是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的,也就是义务,很多是强制规定,在我们看来,有些强制规定是人们容易接受的,如强制骑摩托车者戴头盔、汽车司机系安全带等等,有些规定则是人们反感和拒绝的,如云南省曾在1980年代婚检中进行处女检查,并对检查中的非处女予以50元罚款等规定.也有些规定是有争议的,比如"强制婚检"的存废问题.目前,"超家长主义"在我国行政法治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行行政法规中存在的强制规定

1982年国务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条法规是一条典型的强制管制条款,对于三无人员一律收容遣送,政府公务人员在实施此项条例中更是以家长的方式进行,对于可疑人员,只要未发现证件直接收容遣送,这是我国行政法规中超家长主义的一个具体体现,孙志刚案件就是这一条款下的产生的悲剧.

2.非政府公权力机关制定的制度存在大量不合理强制规定

不久前,网上贴出两张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分院的照片,照片拍的是《保安队查获在校园不文明行为人员的情况记录》,记录将男女同学牵手、搂抱等行为列为不文明行为,学院副书记要求按有关规定处理.如:华师一男生搂着女朋友腰,在校园草地上聊天被保安登记,名字被学校公布.

在华师南海学院的家长主义关怀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相应后果的存在.一方面,对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与异性在校园牵手拥抱实在是正常的举止.学校对如此平常现象进行禁止显然与他们的意愿不能契合.他们需要的不是如此古板的关心.另一方面,学校对男女牵手的行为予以记录,并在学校予以公布,其实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一种侮辱.

三、人身权利以及"超家长主义"的控制

对于很多行为,如果采用一种粗暴的、直接的家长式统治,无限扩大强制性"父爱"的范围,将个人完全作为政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我们上面谈到的"超家长主义",则会增加政府及公权力机关滥用权力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为家长式的法律设置一个界限,超越这个界限的"超家长主义"必须被禁止.而缺乏对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必然会沦为"超家长主义",而损害公民的利益.

人身权利--家长主义的界限.

法律家长主义的立法本意是通过政府对公民强制的爱来保障公民的利益,阻止其损害或者增进其利益,但公民在保护权利上的弱势地位可能使公民的权利体系崩溃,因此,为了促进法律家长主义与公民权利的和谐,家长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应该以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为界限.

人身权利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我比较赞同刘茂林教授在《中国宪法导论》中对人身权利的归纳,他对公民权利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公民的人身不受伤害

人身伤害主要是指人的身体本身不受伤害,它是最基本的一种权利,是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对此项权利作专门的列举,但从《宪法》的精神和有关宪法性法律的规定来看,公民的人身不受伤害是我国公民不言而喻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两个方面的内容.生命权是指公民依法保全自己的生命,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而健康权是公民依法保护其身体组织完整、维护正常生理机能的权利.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人格乃是人作为人必须具有的心理和精神品质的总和,是公民做人所必须具有的资格.从法律上讲,人格是指公民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参与法律关系的自主性资格,它与公民的人身密不可分.公民的人格权主要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3

一、在师德建设的理论学习中,我们认识到: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强化师德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1.加强师德建设,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

新时期师表的建设,在于学校切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治学习、业务提高计划及标准,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对教师的基本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培养、检查和监督,让教师从思想上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与社会公德融为一体,把学习、政治、正气与教书育人贯穿始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明确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严于律己,让文明的言行举止堪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对全社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2.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模范的师爱形象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这种爱趋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为此,学校要实施师爱工程。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塑造,要求教师要从热爱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要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

3.加强师德建设,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

教育事业辉煌的前景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师高超的师识本领为寄托。师识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学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教改意识和适应教学发展的竞争意识。教师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必须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设计培训方案,及时稳妥地、有计划分批分期地选送教师进行在职或兼职深造、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和自学研修。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适当的安排各种观摩助教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文化建设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识的态度,监督检查教师是否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业务能力,达到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养成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钻研教学的自觉性,并增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达到教师综合师识本领的提高,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前进。

4.加强师德建设,掌握精湛的师艺

教师有过硬的知识根基和教学技能,才基本具备参与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为此,严格锤炼师艺技能是科教兴国的当务之急。新时期乃至跨世纪的教师要掌握精湛的师艺才华,第一必须具有精良的业务素质。第二,要重视教学思路上的革命,具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第三,要侧重教学效果上的提高,具有学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科学前沿脉搏,培养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奋力拼搏,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二、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

1、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南京市教师教书育人规范》等各项法律法规,组织学习了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的实施意见》和白下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了师德建设动员,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提升师德修养水平。利用橱窗、教育画廊和《六十七中通讯》等宣传阵地大张旗鼓的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20字教师基本道德规范,为每位教职工配发了20字教师基本道德规范的讲解。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学校领导努力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并做到身体力行,以率先垂范的人格力量感染人,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排头兵。

2、树立正面典型,促进自我教育

加强师德建设需要进行正面宣传树立典型,让大家从身边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中吸取营养与力量,进行自我教育。我校请市师德标兵田小华,市优秀青年教师江红等师德标兵来校作报告,激发了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进一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十佳师德标兵”杨瑞清的优秀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来规范师德、师风。倡导廉洁奉献,不收受礼品馈赠;倡导上门家访,不满足于用电话等方式和家长交流;倡导“蹲下身子”了解学生、师生间平等合作,不凌驾于学生之上教训学生;倡导义务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搞有偿家教;倡导尊重新生保护学生的人格,有有意无意地伤害学生。把每一个教师热爱事业与关心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从思想上明确意义,使讲师德成为一种长期的自觉行动。我校金长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心里始终装着学生,为了教学生学会写好话题作文,他费时费力费神地去精选话题,精心编辑了一本《2002届高三学生话题作文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用心教学生”的精神风范。对这样的老师学校不仅为金老师出了专集,而且专门在全校大会进行了表彰奖励。

3、严格责任制度,规范育人行为

学校定期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对每个教师师德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严格责任制,把师德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范围。制订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十项措施》、《师德规范条件要求及考核评估细则》、《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和《师德标兵评选条件》。每学期学校都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专题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同时严把教师入口关,坚持新教师岗前师德培训制度。

加强师德建设的成效应该体现在提高教书育人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和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把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当作自己生命成长的舞台,当作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阵地。引导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钻研素质教育新技能,遵循教育规律,自觉地开展教科研活动,要求教师每学年学术科研文章不少于一篇;备好每节课,上好每堂课,批改好每本作业;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班主任每学期、任课教师每学年要与进行一次新切平等的谈话,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家庭等情况,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给予关心;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对教育教学的批评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进行家访,每学期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我校在进行聋生初中随班就读的试验工作中,任教教师努力摸索,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放慢语速、说普通话、夸张口型、多用板书、多用教具、尽量演示等,帮助他们理解、消化知识。平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初中毕业英语口语考试中有三位聋生取得了满分,一人参加物理竞赛获去三等奖。

4、完善监督机制,实现自我超越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4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建全德育管理机制。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本学期,先后组织班主任学习了市级下发的班主任培训资料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班主任工作细则》、《后进生的特点及转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怎样当好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经验》等理论文章,从理论上帮助班主任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艺术,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2、本学期,政教处从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出发,制定了《班主任工作细则》、

《文明班级评选细则》等,从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管理实效。

3、加大班主任工作考核力度。

在总结上学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班主任考核力度。班主任考核一改以往领导决议的做法,由全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评比。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拉开评价档次,充分发挥体制的优势,进一步调动广大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规范升旗仪式。按照《国旗法》的规定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通知要求,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要求相关班主任、值周教师认真做好组织工作。

2、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系列活动。①利用校园网络,

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爱国影视。②全校各中队开展“红领巾和共和国同成长”主题队会。③国庆专刊评比,其中一(1)、一(4)、二(1)、二(3)、三(1)、四(2)、五(4)、六(1)、六(5)在此项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利用电视新闻和校园广播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国、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受世界风云变幻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进一步树立刻苦学习的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3、结合学校实际,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实施为契机,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我校主要开展了“诚信教育工程”。通过宣传载体营造氛围,通过班会晨会宣讲道德,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和道德创造的丰富性出发,积极创设合乎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的育人环境,以宽容、平等、健康、民主、向善的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诚信故事,诚信人物串串烧;诚信言行我力行;评选身边的诚信小标兵等。尤其是五(1)中队的诚信主题中队活动更是让全校师生深受教育。

三、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

1、我校组织学生学习新守则、新范规,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本校实际有所侧重地将这一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始终。以《小学生守则》和《新小学生日常行规范》教育为重点,对班级卫生、自行车排放、学生的校徽红领巾佩戴、仪容仪表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检查常规执行情况,并张榜公布,有效地控制了不佩戴校徽红领巾、乱吃乱扔和追跑打闹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2、继续抓好“两操”。本学期,以“健康第一”为理念,狠抓两操。每天由大队部抽查广播操的出勤情况,有力的促进了广播操质量的提高。同时,每天安排文明监督员检查各班眼保健操学生做操的认真与否情况并如实记载,促使学生认真做操,规范学生的行为。

3、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行榜样教育。本学期先后对400多位同学和20多个班级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其中(见附件),并计划在下学期的开学典礼上请一部分获奖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经验,以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先进的行列,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抓好班集体建设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1、本学期狠抓班集体组织和制度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营造良

好的班风、学风。

2、狠抓质量不放松,各班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注重学生自治、自理、自控能力及兴趣的培养。

3、加强师德教育,全面开展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及校内外生活活动。做好家访工作,力争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一年来,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了家长和学校的联系。

4、本学期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料积累,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计划、有总结。

五、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小学生思想意识不稳定,波动性大。为此我校结合法制教育活动,邀请派出所警官为全校师生作法制教育讲座。紧紧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无违法犯罪记录。其中六(3)班胡鑫超、董灵、任佳三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市“12·4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竞赛”,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二等奖的好名次。安全教育警钟长鸣,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交通安全”漫画比赛、“交通安全金点子”比赛、“平安100分”读书知识竞赛、班队活动、安全知识宣传材料,教育学生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骗、防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各类安全防患工作。在奉化市中小学安全知识竞赛中,五(2)班吕冰心同学获一等奖;六(3)班胡鑫超、俞芳、六(4)班胡钢获二等奖;六(2)班邬维维、六(5)班宋旭静、四(2)班吕旭、四(4)班胡婉俊、四(5)班江家欢获三等奖。在学校“交通安全”漫画比赛中,四(1)班的胡启磊、四(2)班的任超男、六(4)班姚蒙、六(2)班胡翔荣获一等奖。“金点子”征文比赛中,五(3)班钟晓、五(2)班吕冰心、五(4)班项心心荣获一等奖。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个一”工程(一谈心、一宣传、一个案),开展经验交流、材料汇编、征文比赛,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学期以来,组织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录像;开通“886”心理咨询活动,及时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了解,多谈话、多交流,对心理压抑的学生及时联系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过程中,还特别关注了“特殊生”群体,关心他们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通过建档、分析、疏导、跟踪等环节,把工作做细做实。

七、完善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搞好家长学校。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习惯养成教育

一、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点

1.大学生消费的一般特点。(1)消费来源单一。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校园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管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还采用比较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决定了大学生缺少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较为复杂的社会工作,靠自己赚钱来完成学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做依靠家庭资助、贷款或勤工俭学等方式的经济来源。(2)消费结构变化。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的消费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3)消费欲望膨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超自己基本需要,走向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形成依附于家庭的高消费现象。

2.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消费。(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及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3)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4)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节约成为了难以启齿的话题。

二、大学生正确消费习-愤的养成教育

1.加强社会教育。(1)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大。(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互联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互联网。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行为习惯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逃课、花钱雇人替课、抄袭他人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大吃大喝、不愿意参加劳动、破坏公物、铺张浪费、随地乱扔垃圾、在课堂吃零食、偷窥他人隐私等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寝室、打架斗殴、上网成瘾、酗酒闹事等;无时间观念,执行力不强、说一套做一套。同时,许多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诚信意识缺失,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

二、当代大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一)当前教育体制不完善。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这一代学生基本上从入学伊始,就被社会、学校、家长的应试教育“指挥棒”所影响。这些90后学生从小就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熏陶与感染,无论是社会、学习还是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导致了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

(二)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现在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根本没有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没有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然而家长发挥的作用却是宠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原则的溺爱。由于家庭的溺爱,导致学生从小在家中我行我素,享有绝对的“权威”,他们想干什么家长就得配合,就得答应。久而久之,学生将这种习惯和品性带入到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这表现在学生在学校中,不懂得尊重他人,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来不去做,大吃大喝等等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社会环境中充斥负能量。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诸多全新的观念和理念,其中不乏充满负能量的观念和理念。例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极容易刺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长是学生最好的启蒙老师,然后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家庭蔚然成风,给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较大隐患。据有关资料统计:网吧与录像厅几乎都主要是靠学生群体“发展”与“壮大”的。大学生上网吧,多数是痴迷网上聊天,而不主要利用新知识新观念促进学习[1]。有的大学生还沉溺于网络色情、暴力、虚拟世界等低俗文化,日常行为习惯自然会发生巨变,人格品质、学业出现严重滑坡。(四)家校共育机制未完善,未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大学之后,自己就没有必要再去教育孩子了,学校老师教育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导致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中严重缺位,没有起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另外一方面,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机制未完善,学生家长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学生很少向家里汇报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情况,只报喜不报忧,家长也认为学生在校期间表现非常好。然而,事情并非如此,该生在校期间有多个科目不及格,在面临有可能降级的危险时,辅导员与家长联系时才发现家长对学生本人的成绩和日常表现一无了解,依然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是那个“乖乖孩”。

三、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与方法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要想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一考定终生”的格局。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2]要积极开展系统科学的素质教育活动,努力搭建良好的第二课堂平台。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社会实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充实大学生的课外生活。积极开展与学生兴趣和爱好相关的课外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行为养成教育,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重视家庭启蒙教育。重视家庭启蒙教育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长要确立正确的观念与理念,起到榜样的作用,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道德方向发展,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家长要步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做学生的真挚朋友。家长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重点是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引发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家长,家长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学生处理相应的问题;三是家长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出现不良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学好不易,学坏极易”,家长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始终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三)弘扬社会正气,让正能量“爆棚”。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是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全社会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二是要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活动,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严肃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新闻媒体要加强主流思想文化宣传,不仅要曝光反面事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主流思想,并加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3]

(四)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过程,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机制,各行其责,分工明确,发挥各自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建立定期联系机制,经常性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日常表现的情况,学生家长要根据学校老师的建议,配合老师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作为行为习惯的主体,要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具体指导、帮助下,积极改正自己存在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弘扬正气,建立健全学生行为习惯奖惩机制。抓住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并以他们的实际事迹对其他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弘扬正气的良好效果。一是对于目前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跟踪式教育与管理,指派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形式,对其进行帮助和教育,在一定限制内,仍然没有改进的学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二是要充分挖掘身边先进学生的事迹,并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在学生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还能够激励其他同学想先进同学看齐,正在起到“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六)完善学生综合评价考核制度,落实养成教育。完善学生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探索建立“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结合操行、量化考核及家校共育机制等的考核,使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这种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考核,就是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落实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总之,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只要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合力,学生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作者:吴小威 赵云昌 孙丽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曾艳.深化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1(06).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7

关键词:学生管理;班主任;四进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差,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班主任需要勤于观察、勤于督促,从平时入手,从点滴抓起。近些年来淄博市技师学院推行的班主任管理“四进”制度,即进头脑、进宿舍、进教室、进家庭,不失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的好方法,值得借鉴。

一、进头脑解决的是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

首先,班主任每周组织学生填写一次《个人周报告手册》,及时了解班级和学生状况;其次是要与学生当面谈心,利用课余时间不定期地进行,争取每两个月能和每名学生交流一次;同时,在谈话期间可以侧面打听其他同学的状况,以便获得更真实的情况。谈话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有效的教育,遵循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改掉学习生活中的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顽强拼搏的意志,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进宿舍解决的是学生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学生宿舍住宿管理的通知》第一条中指出:“学生宿舍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据统计,技工院校的学生们每天在宿舍度过的时间约为13~17小时,远大于在教室学习的时间,因此管理好学生宿舍是对学生学习的有力保障。班主任每天至少进宿舍一次,检查宿舍安全隐患;查看宿舍内务卫生情况,指导学生按照温馨雅室的标准整理宿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提高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搞好宿舍人际关系,和舍友和睦相处,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周末探望交流也很关键。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家在外地生活,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时,班主任要理解他们思乡的心情,时不时地到学校看望他们。笔者带给他们的一些自制小咸菜,或者是小零食,就能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亲情;有时干脆把他们叫回家来改善伙食,一起包水饺、做点风味小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三、进教室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教室是学生学习战斗的最前线。知识学习方面,班主任要勤与任课老师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纪律方面,班主任可以按照学院和各系的学生综合测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检查、评比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的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出勤方面,班主任要严格执行《学生请销假制度》,做到本人请假,通知家长,事后销假,并将每周的请假学生人数统计张榜公示,与学生学期末综合测评挂钩。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团队观念”和“执行力”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执行力拓展训练”,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也可通过一系列举措,完善班级软硬件建设,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四、进家庭解决的是学生家庭和家长方面的问题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8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分析评议阶段以后,我按规定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参加谈心活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相关活动和小组讨论。通过深入地学习,深刻的体会,我的思想又一次得到了提升。党员们给我的忠恳意见使我看到自己与先进性的差距。原创: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工作。对照党员群众及领导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的确还存在不足,做得还不够,还不好,还需要大大地加以改进、提高。

党员和群众给我提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学习上还不够抓紧,特别是系统的教学业务理论学习还不够注重。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对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研究不够,不能高效率的为学生服务。〈〉与其他老师交流较少,没能热心地帮助周围的同志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经验较少,课堂教学语言欠精炼,不注意多向老教师学习,投身化学新课改教研力度不够。

产生上述问题的思想根源是:〈〉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有走过场,水过地皮湿的思想。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在理论学习上心浮气躁,如刚开始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时,认为是形式主义,写笔记有应付现象,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与心得。〈〉敢于竞争的意识不强,对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清。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用老经验解决新矛盾,创新的思维不活跃。〈〉服务意识不强,没有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角度上看问题。未认真研究被服务者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从而使思想僵化,未把领导的要求、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的愿望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其他同事交流不多,只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不注意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不能灵活的把握课堂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由于工作年限不长,对如何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认识不到位,且平常忙于批改作业和备课等,不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忽视了业务知识的外延和拓深。集体教研时准备不充分,不注意多听取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教学用语不简练,气氛不够活跃。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9

一、学生思想状况

新学期开学,不少学生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精力不集中、睡觉;下课大喊大叫、又打又闹,有的还打扑克下象棋;自习课说话,下课打闹;课外时间个别的学生还有吸烟、喝酒、、小偷小摸、上网等不良现象。少数同学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时常违规违纪,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也破坏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分析原因

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上学期考试成绩不错而放松学习。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的年龄较小,他们从那个校门又进这个校门,未经过任何波折没有生活经历,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再加上自己思想意识很薄弱,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而沾上了不少坏毛病(如吸烟、喝酒、、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有的家庭条件较差,父母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学生一个人在家无人管教,自己对自己要求又不严,时间一长,这样的学生就形成了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的习惯。(如上课说话、睡觉;下课大喊大叫、又打又闹,有的还打扑克下象棋;自习课说话、下地打闹等)

三、采取措施

新学期开学,针对本学期学习时间短,课程紧的点,作为班主任我首先通过班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指出本学期学习任务重,让大家重视起来,不要因上学期的考试成绩不错而放松。而且通过不提名的公布学生上学期的考试成绩,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与别人学习的差距,表扬一部分学习突出的学生,批评少数学习差的学生。通过这一措施,让学生积极地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其次,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找他们谈话,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转化工作,特别是要对那些特殊学生,进行重点教育,实行帮教活动,成立班级学习小组,对学习差的学生额外布置作业。对学习差的学生以及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积极联系家长,单独开家长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另外,本学期通过结合学校开展的<<冶安管理处罚法>>法制学习,组织本班学生在班会上进行多次遵纪守法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原创:最后,结合团委号召的“八荣八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超家长主义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丰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二、活动要求

1、活动内容要着力反映广大教师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等方面的崇高师德风范。体现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师德,以学生为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的师道,创新发展、求真务实、精湛高超的师艺。

2、要坚持“真人真事真情”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挖掘身边普通教师的闪光点,树立新典型,宣传新事迹,展现新风貌,探索新思路,使高尚的师德风范可亲、可近、可学。

3、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此次活动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创建新一轮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的重要抓手,作为~年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成立以党支部领导、工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

4、在活动开展期间,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以及时发扬先进。

四、活动内容

1、参加师德征文活动。围绕“为人·为师·为学”的主题,讨论和挖掘当代教师的师德内涵和师德规范,以不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促进师德建设。学校组织一篇文章,2000字以内,月25日前报送中教科(支部负责落实)。

2、开展师德故事演讲活动。以“为人为师为学”为主题,围绕师德典型,讲述身边的师德故事,以彰现教师高尚师德风范,不断推进师德建设。各组室组织一篇文章,月7日,学校进行演讲比赛,月20日,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专场演讲活动(工会负责落实)。

3、积极参加教育局开展的师德大讨论活动。围绕“为人为师为学”的主题,以网络为载体,开设“师德建设”论坛,结合教育局要求,学校中心工作,广泛发动教师、家长、学生,以“当代教师的师德内涵和师德规范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为内容,开展讨论活动。月1日----月24日为准备阶段,月25日(教育局安排规定的时间)参与网上论坛(支部、工会负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