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3:09:30

侧管理

侧管理范文篇1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智能决策技术现状:

1.电力需求侧远程用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是实现电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包括:远程抄表、负荷监测及线损监测等。电力厂网分离后,需要对关口计量和大宗用户不同类别用电进行负荷监控及基于负荷监测实现优化控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发基于远程集抄的新一代用电监测控制系统,为供电企业由行业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虽然两网改造新增了不少配变和线路,但用电结构和时段差异的增大,使区域性配网在高峰时段满载甚至超载,低谷时轻载,同时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在加强移峰填谷负荷控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线损监测管理工作。此外,不少传统工业对电网产生很强的谐波干扰,抑制谐波干扰,减小电力污染,需要加强远程谐波监测。电力部门已采用了诸如远程负控、集抄、配变监测、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或者调度等电力自动化系统等办法,但不少系统已不能有效满足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

1)通信技术不能有效适应电力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通信误码率高,环境适应性差。无线电台等专线远程传输通信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运行维护成本高,系统通信实时性不强,不能适应点多面广的用电监测需要。传统低压电力载波等近距离传输技术通信成功率与长期可靠性有待提高。

2)信息共享性差。供电管理专业分工明确,但在涉及全局的领域跨专业技术协调方面有待加强,电力自动化、系统开发中各种专业软件并存,数据规划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既造成无形的重复投资,又不利于从全局角度有效处理与利用数据资源。目前,在配变监测与负荷监测、远程集抄等系统中,关于实现一体化集成以提高综合效益方面的工作开展甚少。

3)信息获取实时性与同步性差,因而可用性差。由于数据不能同时、及时获取,难以进行科学的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等数据处理,不能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信息分析处理等二次利用效率不高。不少现有系统重视信息采集、传输,忽视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利用,未能将数据资源有效变为数据资本。

5)信息的传输基本为单向。在现有的系统中,信息的流向基本上是从电力需求侧到管理中心(如电力公司),而无管理中心的用电方案反馈回电力需求侧。因此,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应具有负荷控制与管理、计量回路监测与防窃电、远程抄表和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利用负荷管理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与用户共享相关用电数据信息,为客户合理安排生产用电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客户做好计划、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引导客户参与电力市场,让用户在实际运用中获益。

2.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侧重在政府部门推动,电力企业和用户实施,电价等经济政策配套,技术创新推广等几个方面。管理重点多在宏观政策面,决策依据多为静态的统计数据及相应趋势定性判断,管理措施细化落实及动态调整有待加强。然而,在技术方面多侧重于局部环节,从系统、全局角度着眼有待加强。如何将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技术手段获取实时准确的需求数据并及时统计分析,同步优化负荷控制,同时为管理决策及措施细化落实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深入研究。同时,这也有利于技术进步、用电管理、客户服务和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微观与宏观管理相结合,即时动态与过程静态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供用电全过程优化控制。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

1.系统架构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优化决策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多个电力需求侧终端和1个电力监控中心组成,共包含4个子系统: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

2.工作原理

该系统首先通过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对电力需求侧的电流、电压、功率和谐波等各种信号进行在线实时采集。然后,该子系统所采集的信息一方面通过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采用无功补偿和有源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力需求侧的电能质量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把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传送到电力监控中心。在电力监控中心,系统通过用户信息管理与子系统对从电力需求侧传送过来的信息以及电力监控中心所获得的电力价格信息、负荷信息、电源信息和电网潮流状况等各种综合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用户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根据分析决策的结果,通过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向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发送智能用电方案,进行负荷控制、远程抄表控制以及电能质量优化控制等智能用电控制。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研究将包括以下4部分内容。

(1)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力需求侧的频率、相位、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分量及设备用电状态等各种电能信息进行在线实时采集。该子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信息,一方面进行电能质量实时优化,另一方面,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通信子系统传送到电力监控中心。该子系统还执行来自电力监控中心的智能用电控制命令。

(2)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

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检测到的电量谐波信号状态,采用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滤波方法对电力需求侧的电能质量进行自适应补偿与优化。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包括无源滤波、无功补偿和有源滤波三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选择配置。无源滤波应具有可选择消除多次谐波的功能,通过无触点交流开关实现切换选择。无功补偿有两种结构,一是可投切的补偿电容器组,二是可控制的电感组合,通过电容器投切控制或电感电流的控制来实现无功补偿量的多少。有源滤波实际是采用高频电力电子技术来解决谐波治理的问题,它可以根据控制命令来实现特定的滤波作用和效果。

(3)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

在本系统中,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与电力监控中心之间的双向数据交互。该子系统包括电力需求侧通信模块和电力监控中心通信模块两部分。

1)电力需求侧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接收从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传递过来的参数与状态信息,并封装成特定格式的数据包发送到电力监控中心,同时接收来自电力监控中心的决策与控制信息数据包,把控制数据送到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2)电力监控中心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接收来自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的数据,然后送至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进行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同时,接收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的控制命令数据,并封装成特定格式的数据包发送到用户端。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为了能够提供高速、灵活及可靠的通信功能,必须具有多种通信接口,能够兼容以太网、无线通信及电力线载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技术。

(4)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

在本系统中,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首先对来自电力需求侧的各种电能信息以及来自电网的综合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然后进行系统分析与智能决策,最后得出电力需求侧的智能用电方案、负载控制策略和电能质量优化控制方案,并可通过通信子系统向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发送智能用电控制指令。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应该包括:通信接口、需求侧综合信息数据仓库、综合信息处理、需求侧用电信息数据挖掘、需求侧用电分析与智能决策和需求侧集成管理接口等6个主要模块,其框架如图2所示。

侧管理范文篇2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中把大力推进能源节约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电能是我国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并消耗了我国用煤量的一半以上,在我国能源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电能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一个重要内容。电力需求侧管理上世纪七十年代始于美国,它通过提高终端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社会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服务社会发展,是推进能源节约的重要措施。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政府、电力企业、电力用户、节能中介组织等方面的参与和配合。目前一些部门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建设不够完善,管理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政府做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导者,应加强机构建设,制定措施,主动协调:电力企业应加大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人、财、物的投入,不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与政策研究,努力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电力用户应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为各项措施的实施提供保证;节能中介组织应实行规范化管理,了解电力需求侧管理最新动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积极进行宣传引导

我国引入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十几年的时间,已经为提高用电效率、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要让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要进一步让其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因此,应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和引导,通过知识普及、政策讲解、技术示范、项目培训等措施,提升全社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认识,提高用户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使电力需求侧管理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三、合理用电,充分利用电力资源

电力产品有着独特的产供销方式,即从生产、配送到消费必须同时完成,这就需要发电、供电、用电三个环节保持瞬间平衡。但是,由于用电需求的特点,造成了用电负荷的峰、谷、平的情况。用电高峰时,用电负荷猛增,甚至超出了发电、供电设施的承载能力,还满足不了要求,给发电、供电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在低谷时间,很多发电、供电设施处于空闲状态,浪费了电力资源。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分解负荷,将错峰、避峰措施细化到企业、设备、容量和时段,变被动拉限电为主动错峰、移峰,积极运用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尖峰电价、可中断负荷补偿等激励手段,引导用户主动参与错峰、避峰,削峰填谷,通过积极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管理和服务等手段,多措并举,优化电力资源,达到均衡用电的目的,减少发电设施的投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社会用电秩序正常。

四、积极采取技术措施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进行负荷管理,从而达到节约电能,削减高峰负荷的目的。如:绿色照明工程,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传统的低效照明产品节电60%-80%,全国实施9年来,累计节电4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我国负荷管理系统共装用负荷控制终端约11万多台,累计可监测负荷超过8000万千瓦,可控制负荷超过2300万千瓦,为削减高峰负荷,保障有序用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节能变压器、高效电动机、变频调速、无功补偿、节能家电、蓄能空调等技术的实施,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

五、建立长效机制

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手段,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因此,应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以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期性、发展性、目标性,还要把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加以确认,国家应在《电力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电力需求侧管理各有关部门的权力和义务,确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强制性原则,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六、研究制定激励机制

侧管理范文篇3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中把大力推进能源节约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电能是我国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并消耗了我国用煤量的一半以上,在我国能源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电能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一个重要内容。电力需求侧管理上世纪七十年代始于美国,它通过提高终端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社会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服务社会发展,是推进能源节约的重要措施。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政府、电力企业、电力用户、节能中介组织等方面的参与和配合。目前一些部门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建设不够完善,管理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政府做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导者,应加强机构建设,制定措施,主动协调:电力企业应加大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人、财、物的投入,不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与政策研究,努力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电力用户应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为各项措施的实施提供保证;节能中介组织应实行规范化管理,了解电力需求侧管理最新动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积极进行宣传引导

我国引入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十几年的时间,已经为提高用电效率、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要让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要进一步让其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因此,应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和引导,通过知识普及、政策讲解、技术示范、项目培训等措施,提升全社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认识,提高用户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使电力需求侧管理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三、合理用电,充分利用电力资源

电力产品有着独特的产供销方式,即从生产、配送到消费必须同时完成,这就需要发电、供电、用电三个环节保持瞬间平衡。但是,由于用电需求的特点,造成了用电负荷的峰、谷、平的情况。用电高峰时,用电负荷猛增,甚至超出了发电、供电设施的承载能力,还满足不了要求,给发电、供电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在低谷时间,很多发电、供电设施处于空闲状态,浪费了电力资源。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分解负荷,将错峰、避峰措施细化到企业、设备、容量和时段,变被动拉限电为主动错峰、移峰,积极运用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尖峰电价、可中断负荷补偿等激励手段,引导用户主动参与错峰、避峰,削峰填谷,通过积极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管理和服务等手段,多措并举,优化电力资源,达到均衡用电的目的,减少发电设施的投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社会用电秩序正常。

四、积极采取技术措施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进行负荷管理,从而达到节约电能,削减高峰负荷的目的。如:绿色照明工程,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传统的低效照明产品节电60%-80%,全国实施9年来,累计节电4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我国负荷管理系统共装用负荷控制终端约11万多台,累计可监测负荷超过8000万千瓦,可控制负荷超过2300万千瓦,为削减高峰负荷,保障有序用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节能变压器、高效电动机、变频调速、无功补偿、节能家电、蓄能空调等技术的实施,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

五、建立长效机制

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手段,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因此,应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以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期性、发展性、目标性,还要把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加以确认,国家应在《电力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电力需求侧管理各有关部门的权力和义务,确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强制性原则,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六、研究制定激励机制

侧管理范文篇4

近几年,各级政府和电力部门逐步认识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实践上看,人们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认识并非都清楚。因此本文将对什么是电力需求侧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怎样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解决那些问题等谈谈一管之见。

(一)什么是电力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DSM)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最先提出的新概念。进而美国推行了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在制定资源规划中,不局限于发电资源侧,而是将需求侧减少电能消耗量和降低高峰电力负荷需求量,也视为一种“新的资源”。这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最初概念。

“指导意见”中,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给了一个最新的概念:“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上述概念,我们不难看出,电力需求侧管理与传统的用电管理,特别是与计划用电管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从管理方式上看是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电力需求侧管理非常强调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基础上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种运营管理活动,它既追求效率又更追求效益,既做到节电,又要不影响客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任何措施,都要给社会、供电公司和客户带来经济效益才行。因此,供电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在获取允许的节电收益前提下,必须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市场手段来推动客户主动节电。

第二,电力需求侧管理非常强调建立供电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伙伴关系,这就一改过去电力客户对电能使用无选择余地的求助地位。而成为用电客户自觉自愿,自由参加的活动。供电公司要用激励的办法调动用电客户节电的主动性。电力需求侧管理要求供电公司和客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第三,电力需求侧管理非常强调基于客户利益基础上的能源服务。供电公司必须树立优质服务的思想,摒弃那种不顾客户承受能力,不管客户的经济利益,强行限电、错峰的作法。而应以多种激励政策为主,促使客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从而提高用电效率和减少电力需求,做到既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又使用户节省了电费成本支出。

上述三个特点,使电力需求侧管理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计划用电管理。近两年来,由于全国大部省市严重缺电,电力需求侧管理已开始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却大都是以传统的计划用电管理方法为主。即使运用峰谷分时电价、丰枯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和高可靠性电价等措施,也多以强制而非自愿的办法。至于“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的措施则完全是计划用电管理的办法,没有丝毫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涵。我们在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时候要十分注意不要重蹈计划用电的误区。

(二)怎样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

“指导意见”中对怎样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由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和主导,加强规划管理,负荷管理,节电管理,大力开展宣传与培训,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利用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措施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电网经营企业、发电企业、用户及能源中介机构等各方积极性,共同参与,共享收益,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这要求我们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要明确各方职责,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政府、电力监管部门、电网运营企业、电力客户要各负其责:

1、推行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要由各级政府为主导。这个主导作用包括:①组织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标准和规划,研究提出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内容和目标;②出台相应政策,以充分调动各方特别是电力客户的积极性;③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运行机制;④推动能源中介组织的发展;⑤建立大电力用户能源效率评价制度。

2、电力监管部门要协助政府完成主导工作。同时监督检查电力需求侧管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监督检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资金使用以及高效节能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以保证电力需求侧管理健康发展。

3、明确电网经营企业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体。电网企业是政府所有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制度、标准、规划、措施的主要建议者;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各项工作落实的主体。

4、电力客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参与者,是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的对象。没有电力客户的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将一事无成。

第二,自觉自愿是基础,激励引导是手段。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方法是激励和引导电力客户增强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使电力客户自觉自愿地改变用电方式,积极采取高效节电技术,减少电力消耗,提高电能效率。需要指出的是,电力需求侧管理一定要强调客户自觉自愿,而不能搞传统的计划用电方法。不顾客户利益的计划用电方法,绝对出不了真正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在缺电严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电力需求侧管理还没有开展或处于刚起步的情况下,采取计划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相结合,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不要将这些全冠以电力需求侧管理。

我们认为电力需求侧管理从负荷管理角度,要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采取积极的经济激励政策,引导客户错峰用电。

①扩大峰谷分时电价执行范围和峰谷分时电价差。华东电网在这方面开展的早,效果比较好,各地区如果迎头赶上,高峰负荷紧张的局面将会大大缓解。

②随季节性用电变化较大的地区,应实行季节性电价。例如北京市在7-9月对大工业、商业、非普工业、非居民照明实行季节性电价,预计可降高峰负荷10万千瓦左右。

③扩大两部制电价执行范围,适当提高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的比重。这样不仅工业用电客户、也要使商业等行业客户压缩用电容量,减少固定电费支出,从而达到削峰的目的。

④制定并推行可中断负荷与高可靠性电价实施办法。

2、要大力推广蓄能(蓄冷、蓄热)等转移负荷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的推广应用,对移峰添谷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武汉供电局通过优惠政策推广蓄热式电锅炉和蓄冰空调系统,分别收到削峰3-6万千瓦的效果。

从节电管理角度讲,电力需求侧管理要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要大力降低本企业及至全行业产量(产值)消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对我国能效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达49%,而能耗比重则高达70%。在我国工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工业,产值不足工业产值的20%,但能耗却达工业总能耗的60%。低产值、高能耗的现象不仅要从调整工业结构上下功夫,还要从降低产量(产值)单位耗电量上下功夫。从全国来看,我国能源终端消耗有26%的节能潜力。如果全国各行各业特别是第二产业,能够把产量(产值)单位电耗降下一半(仍是德、日、美二倍左右),即使我国不再建电厂,也在短期内不会出现2003-2004年严重缺电的局面。大力降低产量(产值)用电单耗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各行业协会加强本行业的单位产量(产值)耗电量管理,制定本行业能耗标准并大力推行,要对全行业,特别是用电大户进行能源效率评价。全行业的节电增效方案和规划还要报国家发改委备案。

2、要大力扶持节能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对已开发出来的节电先进技术、产品,要全力推广应用。重点节能技术包括:绿色照明技术和产品,节电家用电器,高效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大功率低频电源冶炼技术,交流电动机调速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等。

3、推广先进的节电技术,产品,需要政策支持。政府要制订优惠政策给予经济补贴,要提出信贷政策建议,鼓励电力客户购买,使用节电设备、技术。

(三)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推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目前急需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要准确理解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理念。特别是直接面向客户服务的各地供电企业,要十分尊重客户的利益,强调在客户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来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和技术。只要政策到位,经济激励到位,是一定能够引导用电客户追求最小能源投入,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涵认识偏差目前是比较普通的。我们最近看了不下几十篇各地的文章、总结、报导,都把计划用电的措施,视为电力需求侧管理。这样理解将会危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推行,不会真正达到提高能效、节电的真正目的。供电企业有关人员要在正确认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同时,要提高服务意识,掌握技术标准,提高业务能力,通过真诚服务,引导客户自觉采用科学的用电方式和先进的节电技术、工艺。

第二,要尽快出台含有电力需求侧管理内容的国家能源法律。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有关政策;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的筹措。逐步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效益机制,从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带来的效益中,不断筹措资金。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措施和机制的建立,是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永恒的动力。

第三,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要加强调查研究,对客户的调研要做好如下工作:

①负荷曲线分析;

②供用电方式和计量方式分析;

③用电设备分析;

④电能质量(频率、无功、谐波等)分析;

⑤供电可靠性分析;

⑥降低电能单耗等节电技术措施分析。

在上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要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规划、计划。同时要突出重点,抓好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把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在实处,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就会收到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客户节能增效双丰收。

侧管理范文篇5

一、县级供电企业应如何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

1、改进措施,提高技术手段

县级供电企业应建立有利于推动需求侧管理的营销管理机制,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认识,健全组织机构建设,把开展需求侧管理纳入工作日程;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需求侧信息网络,引导用户采用科学的用电方式,先进技术和设备合理用电;再有就是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发现和总结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要不断提高技术手段,完善负荷综合管理系统,安装负控终端,实现对终端用户的数据采集、远方监视和控制、负荷分析、线损分析、信息共享等实用化功能,充分挖掘系统潜能,把系统功能运用好,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2、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强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是市场供求机制下一种用电管理方式,并且必然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形成,新的电价机制将使电价弹性空间下降,在县级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中,农村供电普遍存在着点多,面广,线长,负荷分散的状况,这种形势下,应加强需求侧管理,减少电能损耗,降低供电企业成本,推广峰谷电价,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来引导用户合理用电,促进用户合理使用电能,进一步增加用电需求,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推进农村电气化村和电气化小区的试点,扩大居民用电消费比重,加大电采暖、蓄热式电锅炉及蓄冷空调技术的推广力度,进而实现电力市场营销新的增长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中的占有率。

3、积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农村在县域的用电构成中占有半壁江山,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农网改造工程,为释放农村用电创造了条件,要认真研究农村用电市场特点,加大用电需求分析和负荷预测,分析农村居民的生活发展状况和电力消费水平,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活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培育农村用电市场上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需求侧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行政主管部门对需求侧管理的领导、指导和监督职能相对薄弱

泗水县的电力行政主管部门是县经贸局,执行中的电力资源意识和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够衔接,对需求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少,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作用不大。

2、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常态机制

在供电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往往重视供电企业自身的基建生产、经营指标、成本核算以及安全等方面,而在需求侧管理工作中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以及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工作人员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程度还不高,缺少业务技能的培训,对用户的激励措施和惩戒措施还不到位。

3、用户对需求侧管理的内涵和作用认识不足

用户的认知、认识和认同程度存在差距,表现在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办法不够理解、不够重视,往往只注重本企业短期利益,不愿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对推广使用的高新技术和产品设备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三、大力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宣传需求侧管理的知识、技术和产品,引导电力客户采用科学合理用电,把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电力资源来开发利用,经贸部门要会同供电企业做好需求侧管理的规划与实施计划,搞好组织与协调,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逐步建立专项资金制度。

2、供电企业要切实组织实施,抓好专业知识普及和培训工作

供电企业是实施需求侧管理的主体,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协助政府制订或参与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标准,建立健全对用户的激励和奖惩措施,实现电网安全、合理经济运行以及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多重效益。

3、用户要提高认识,自觉执行相关政策

侧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供给侧改革;医院管理;财务精细化;资源合理化

大数据应用下的医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医院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资料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与反馈的一系列工作,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数据管理都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医院对于数据的处理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医院的数据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精细化、系统化,随着医院工作模式的进步,同样面对着更多的问题,以顺应大数据的趋势,医院应当适当调整传统工作模式,对医院的数据管理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为医院更加系统精细的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1大数据应用在供给侧改革与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为我国的卫生医疗机构提供了新的方向,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增强了医疗服务的水平与效率,而大数据在供给侧改革下的医院管理中,也起到了对医院管理进行精细化模式的促进作用,随着卫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医疗数据的规模扩大,医疗卫生领域已经在近年来迎来了“大数据时代”,面对庞大的数据,医院管理的难度也不断提高,随着就医人数的增长与人们就医需求的不断增长,医院必须对医院数据管理的模式进行改进,所以,大数据在医院精细化数据管理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再加上供给侧改革对医院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大数据应用与供给侧改革的结合,对医院管理的模式与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1.1大数据应用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大数据应用在医院管理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医疗大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负责疾病治疗的卫生机构,医疗保险机构,卫生行政方,以及医疗器械设备的生产与流通方,最后就是通过各大网站进行医疗咨询与数据处理的互联网。在大数据的作用下,不仅可以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容纳更多的患者信息,还可以使患者信息保留的时间更长,不仅如此,在大数据应用的帮助下,医院在处理庞大数据时,速度也得到了提升,医生能更迅速的对患者进行答复与提醒,并且在数据处理时,不仅可以通过数字与文字,还可以通过影像,图标等。大数据的应用下,医院工作除了治疗疾病,还包括疾病的预防与预警,还有对于药物的进一步研发等工作。1.2大数据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应用。首先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中,在一些小医院中,医疗服务不够发达,医疗资源比较匮乏,就导致附近居民不能享受到好的医疗资源服务。其次是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较高,虽然公立医院相较于医疗机构有着更高的医疗水平,但是由于药品与医疗资源的发达,较为尖端,就导致费用较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基础设施薄弱,卫生人力匮乏,不能提供与医院一样的医疗服务,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我国医疗基础设施的结构改革提出了要求,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对于改革的具体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供给,在我国医疗资源不够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而这个问题解决的基本措施则是在基层的医疗机构加大医疗资源的提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平衡医疗机构与医院中的就医人数,其次是通过网络技术平衡医疗资源,网络资源能够广泛的覆盖到各个层面,能够让各个层面的患者享受医疗资源,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置,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

2大数据应用在供给侧改革与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2.1医疗大数据的概念与作用。在医疗大数据时代,医疗数据的增长迅速,医院的数据处理工作也是非常庞大的,而且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处理,而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不仅是对医疗服务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样对于医疗服务的效率、服务、安全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随着医院管理模式的改进,医疗服务也转向精细化,管理者对于医疗数据的处理工作更加重视,要求医疗数据的处理更加快捷与全面。而大数据在医疗信息处理中的作用,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质量,降低了出错的概率。2.2大数据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供给侧改革在医疗服务中,也有着平衡资源,调整医疗服务结构的作用,但是在实施中有难度,在大数据的应用下,能够为我国医疗服务中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大数据能够推进互联网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大数据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更加快捷的收集和处理数据,在大数据的作用下,可以建立更加迅捷的信息处理平台,通过对患者信息的共享,推进对医疗资源的共享,减轻了大医院的工作压力,调整医疗资源的结构。而且患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在互联网中了解自己的病情,再选择治疗,大数据的作用下,在线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了快捷的就医模式,也减轻了医院的工作压力。2.3大数据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大数据不仅能在供给侧改革中起到平衡结构的作用,在医院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医院的科研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院的科研水平一直是医院实力的重要指标,大数据的应用下,科研与临床才能更好的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好的科研结果,通过对于患者信息大数据的广泛收集与信息分析,进一步研发出更加适合患者的科研结果,提高医疗服务的科研水平,大数据为医疗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提供了有价值的医疗数据,为推动我国医疗水平提供了数据与技术的支持。

3结论

大数据在医疗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中有着强大的作用,可以为医疗服务提供具体专业的数据,及时快捷的进行医疗服务,减轻了医院的工作压力,在供给侧改革中,可以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结构,平衡医疗资源的提供,加强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广泛的收集医疗数据,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不仅如此,大数据在医疗科研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医疗领域的科研项目开发提供数据与技术的支持。对供给侧改革与医院管理有着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与技术更新,为我国的医院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提供帮助,使大数据在我国的医疗领域中有着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明霖.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03):240-241.

侧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战略管理;创新路径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着中国企业的转型与发展,传统经济模式下,需求管理是我国政府开展经济管理的重要模式。然而在新经济常态背景下,单一化的需求管理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而导致企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基于此,我国开始逐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主张明确指出,需要改变传统以需求管理为主的经济管理方式,将宏观管理转移至供给侧。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供给质量,借助改革措施促使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矫正资源和要素较为扭曲的配置状态,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使得企业供给结构能够随着需求变化得到适时优化。具体而言,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得到四大目的:即去产能、减库存、降成本以及防风险,通过对各种生产资源的科学调配和配置,例如劳动力、资源以及技术等,实现对资源的持续性地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直接引发了企业外部生产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结合新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变化,积极推动战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附加值,才能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1现阶段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1.1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我国消费能力的显著增强,促使企业数量激增,由于常年处于买方市场,导致同质化产品比重明显提升,由此产生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发展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失去了市场话语权和号召力。核心竞争力指能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主要涵盖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以及整合能力三大内容。在粗放式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往往会通过模仿的方式快速复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使得产品严重缺乏创新,由此带来了严重的产品同质化以及产品过剩问题。另外,由于企业并未掌握和研发先进技术,其产品会被高科技产品所取代,使得企业自身的生存周期缩短,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部分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不足,缺乏对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致处于不利地位,一旦不及时调整经营管理战略则会被市场淘汰。其次,存在明显的市场供需错位问题。供需错位严重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企业不注重科技创新,市场敏锐度和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目前,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这是我国强大消费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大多以低端产品为主,投放市场后并未得到市场的有效反馈,明显增加了企业的库存压力和折旧风险。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政府为企业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为了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会持续加大政策投入和资源倾斜,例如打破垄断、简政放权等,极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企业的活跃度。在传统供给学派看来,持续进行需求调控还让经济陷入“供给约束”中。相对于供给侧改革而言,其关键目的在于放松供给约束,避免抑制供给,一般而言,可借助降低税收比例以及简化办事程序等方式来实现上述目标。另外,鼓励自由竞争以及不断完善知识产品保护制度也能激发广大企业的创造力,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战略目标逐渐由低廉产品生产转移至高品质产品研发,能够极大地改善供需错配状况。另外,严峻的供需问题一旦有所缓解,则意味着政府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将趋于更加稳定,降低了国家对股票市场的干预,给企业融资带来诸多利好。1.3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潜在风险以及应对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并存,具体而言,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而目前产能过剩的企业大多以重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一旦“去产能”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将会被重组或者淘汰,而这类企业贷款规模较大,如果被市场淘汰出局,就会造成严重的债务风险以及金融风险。其次,企业为了控制产能,则会引发大规划裁员,而裁员会在企业内部造成人心不稳的氛围,而由失业带来的社会风险更加不可预测,这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不可控因素。同时,在去产能过程中,地方政府还会采取一系列变异措施,使得部分过剩产能以及“僵尸企业”的经济波动更加显著,甚至还会影响当地甚至全国范围内的融资环境。由此可见,企业必须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强战略创新,才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2.1整体竞争战略创新。长期以来,企业竞争领域聚焦于需求端,在需求端的竞争以及营销中投入大量企业资源,从而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导致企业陷入竞争死循环。所以,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战略创新必须转移需求端创新的焦点,推动在竞争领域战略创新。竞争战略理论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波特提出,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将企业竞争战略划分为三大类型,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战略。以上竞争战略都基于需求侧进行思考,以较高的竞争优势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以品质相似的产品为例,一旦某家企业的价格具有明显优势,那么该企业胜出的概率将会提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大量企业开始进行重复生产,不断突破价格“天花板”,谋求以更低价格来占领市场,部分企业甚至还发动了价格战,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而差异化竞争战略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通过全面评估和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习惯来把握生产的侧重点,然而在互联网模式下,消费者需求是快速变化的,如果长期依赖差异化竞争战略则会增加企业的生产风险。集中战略指部分企业在细分领域谋求突破,以增强在该领域或者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由此说明,上述竞争战略都是围绕用户需求进行的,而在新经济常态下,企业应该反思和审视传统竞争战略的局限性和有效性,需要果断摒弃传统竞争战略思想,借助归核化竞争战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业务发展上应优先突破主营业务,通过充分调配内部资源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增强企业战略管理的针对性。2.2职能战略创新。2.2.1对营销战略进行创新。营销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营销战略下,企业在营销上的投入巨大但是收效甚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不确定,导致企业的广告宣传以及媒体公关并未将资源投放在特定领域。而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应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从而降低在营销宣传上的投入,需要注意的是,降低营销宣传并非指不进行宣传营销,而是需要将营销宣传资源投放至精准领域、精准受众,真正实现“以小打大”的局面。具体而言,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营销战略创新可从精准营销、粉丝社群以及品牌打造3个维度进行。精准营销指围绕特定用户群体、特定圈层,基于对消费群体特征的研究从而开展深度沟通和互动,这是保持与精准用户黏性的重要举措。粉丝社群指利用新媒体,如微博以及微信等,以培养种子用户为目的,引导粉丝参与产品开发以及口碑宣传,通过不断扩大种子用户规模来达到营销目的。在粉丝社群打开营销局面的品牌商中,以小米手机最具代表性。品牌打造指在营销规划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都必须加强品牌理念和文化渗透,以品牌驱动整个商业价值的升级,品牌打造是加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降低营销推广支出的有效方式。2.2.2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创新。人力资源战略是影响企业管理能效以及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在传统企业管理战略中,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将业绩以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有效考虑内容,而在企业内部,却严重忽视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福利待遇等个体需求,一旦企业发展面临困境首先采取降薪或者裁员的方式来应对危机。同时,部分企业还存在忽视人力资源作用的现象,以某个管理层意志为转移,严重干涉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以个人喜好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目的在于依托科技创新来提升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必须关注基层员工的个人需求,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培育创新文化,不仅要为员工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以及工作环境,还需要鼓励员工加强工作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以创新就业为价值导向的环境,对于培养高精尖人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及吸引本领域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使其更加符合员工期待,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必要条件。2.2.3对运营战略进行创新。以机械化、规模化为代表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从长远而言,容易造成产品积压,进而增加企业的库存压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去库存,让企业从库存压力中解脱出来,进而释放市场活力。所以企业必须积极调整和创新运营战略,将精准运营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营活动中,彻底摒弃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对现有生产线以及生产流程进行重塑,快速定位优化生产流程的关键点和切入点,这是保证企业具有较强生产能力的基础。另外,需要对精准化市场需求进行监控,了解市场的变化需求,以便及时对生产线以及生产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另外,需要打通运营模块以及营销模块,促使信息的能够快速传递,当社群用户提出产品新需求时,应该立即展开调研和分析,在明确可信性的基础上,迅速组织生产以获得产品在市场中的先发优势。2.2.4对产品研发战略进行创新。目前,企业都将刺激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在执行层面缺乏对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部分企业因为资金以及人才短缺,不愿意在产品研发投入更多资源,在小微企业管理者看来,创新与自身业务以及管理关联不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自主创新是驱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并且也只有创新能力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并且在未来,企业的员工将以“90后”“00后”为主,这部分群体的突出特点在于不愿被条框束缚,敢于创新、用于创新,所以为了让企业产品更具科技含量,必须及时创新产品研发战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同行或者异业合作的形式建立R&D联盟,让产品研发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资源支持。而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应该积极利用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优势,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并将资金投放至产品研发以及人才培养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具附加值以及含金量的高端产品。

3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缔和淘汰了大量过剩产能,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驱动下,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着极其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战略管理模式,是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同时能更好地抵御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因此对中国企业而言,必须对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提出背景进行充分把握和研究,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了解行业变化,科学评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本企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基于多个维度统筹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事宜,如战略目标、战略制定以及战略评价等。企业必须重视在竞争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以及产品研发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从而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把握改革创新的关键点以及关键环节,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企业战略转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2).

[2]陈铭东.论供给侧改革中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8(4).

[3]陈思.供给侧改革驱动下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研究[D].兰州:甘肃政法学院,2018.

[4]梁玉影,梁豪.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海岛供电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探究[J].企业管理,2017(S1).

侧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行业

在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时,不仅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还需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农业经济运营中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业发展更加稳固健康。以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消费,以及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次,充分了解分析农产品供给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农产品供给的市场竞争力、成本状况等。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对农业发展,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业有什么样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才能够使得农业经济不断健康发展。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

(一)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增加。近年来,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跨上11000亿斤、12000亿斤两个大台阶。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比以往提高了9.5%,城镇和农村收入的比率,也下降到2.9∶1。虽然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大好,但是,现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变革的特殊时期,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所以,对于现今农业发展的问题,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促使其健康发展。由于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库存量比较大,粮食的价格逐渐陷入了低迷,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农业的生产和供给结构进行变革,是非常有必要的。(二)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就我国的农产品来说,相比较发达国家,在供给层次上还比较低端。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增加收益,农户在农产品生长的不同阶段,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农药和花费,虽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却降低了质量。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发达,人们大部分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知识水平提高,以此人们在购买农产品时,较多注重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优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方面的关注,要远高于对价格的关注,由此就造成了,农产品在供给和需求这一问题上,出现了比较大的矛盾。现如今,消费者对农产品进行消费时,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产品供给方,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农产品的生产进行改变,从而适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三)农民收入增加困难。根据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在我国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据了其中的39.5%,工资性收入占据了其中的40.3%。但是,粮食的产量增加,过剩现象严重,粮食的价格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国家虽然对粮食的价格,有着相应的优惠政策,但是这对于农民的收入,也只是起到很小部分的作用,所以目前农民收入增加,还有着比较大的阻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加的幅度下降,这种现象,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各行业逐渐分化的形势导致的。综上,农业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而运用供给侧改革,使得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成为了目前非常重要,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四)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现如今,各行各业生产成本都在不断增加,在农业中的成本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土地流转成本、以及物化投入等方面。成本问题使得农产品生产效率不高,且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以土地流转成本来说,在我国,每亩的费用平均为1000元人民币,这对农民来说,价格高昂,一旦承包太多土地,种植农产品赔钱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土地流转以后,土地承包者会在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农业之外的其他生产。其次,人工费用高昂,平均来说,普通成年男性的日工资为120元人民币。最后一点,由于农户在农产品生长的不同阶段,施用了许多化肥农药,这一部分也造成了成本的增加。综上,农产品各方面的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从而导致其利润降低,经济效益随之下降。(五)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增加。发展农业需要大量土地,但是可用的土地资源比较少,这就需要在林地、草地等方面,进行开垦。但是,生态用地过度开发、农业污染面不断增加的代价,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农业环境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为了使得农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户进行合作,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管理会计角度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增强农业供给结构的适应能力。在影响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的因素中,农产品供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需求侧管理,与现代的需求不相符。传统的需求侧,关注的主要部分是,在短时间内促进农产品流通。而现今的供给侧改革中,关注的主要部分是,在长期发展的角度,推进农业的改革发展。一方面,为了将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促进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许多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结构的调整,需要根据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考虑。(二)有效控制市场价格。农产品能够顺利流通,需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替代效应”对农产品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当某一农产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就会选择相对便宜,又具有替代性的农产品,这就使得替代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除此之外,“收入效应”也对农产品流通产生了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就会减少对此农产品的购买。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一定要对市场价格进行准确把握,从而促进农产品在市场中的顺利流通。(三)重视粮食安全的问题。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安全受到全民关注,粮食作为食品的主要部分,自然也在关注的范围以内。为了解决及防止粮食安全问题的出现,国家针对此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但是,与此同时,粮食的价格发生改变,并与市场的供给、需求发生偏离,并且,还导致了库存挤压,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为农产品的性质,使其大部分保质期限都比较短,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需要减少粮食库存的数量。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规避粮食安全的风险,从而对国家粮食的安全进一步维护。(四)对价格和补贴进行区分。我国是世界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发展农业,是一个必选项。在此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发展,颁布了很多扶持政策,例如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了。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国家补贴的程度,远远达不到农业生产的需求,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所以,当国家对农业进行政策扶持、财政补贴时,为了达到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及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最终目的,需要对价格和补贴进行有效区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国家的支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五)建立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指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平台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化的方式,目的是将农村及农民的信息录入,从而形成强大的数据库,以此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数据库以后,根据这些基本的数据,人们可以对所在地的农业状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状况,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不仅如此,信息平台的建立,还能够为今后农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供给侧改革这一思路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一剂强大的助力剂。会计作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管理会计的角度,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希望对今后农业经济的发展,能有所助益,进而提高我国农业的相关水平。

参考文献:

[1]何代欣.实体经济与财政转型:政策层面的供给侧改革[J].地方财政研究,2017(05).

[2]许汝俊,龙子午,袁天荣.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汉众创空间要素主体发展及促进机制设计[J].财会月刊,2017(09).

[3]江小国,洪功翔.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路径与国际经验[J].现代经济探讨,2016(10).

[4]王平,王琴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区域能力差异及其改善[J].经济学家,2017(04).

[5]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侧管理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按照公路交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地方经济发展与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公路管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安全品质、服务水平为核心,全面构建全县“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公路管理新机制,着力营造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路域环境,促进公路管理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二、责任主体

全县公路两侧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管理责任主体为各镇(区),县公路管理站负责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县交通、财政、规划、住建、国土、工商、公安、监察、安监、城管、水务等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管理工作。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公路管理站,牵头组织开展全县范围内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

三、管理职责

1、县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督查工作。

2、县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县公路两侧管理的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主要职责:(1)具体组织、协调全县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公路两侧长效管理情况,研究、处理重大事项;(2)组织制定全县公路两侧长效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3)组织开展公路路域环境集中整治活动;(4)根据公路等级和里程编制各镇(区)公路两侧长效管理考核经费预算,编制县公路管理站行使农村公路行政管理职能所需经费预算;(5)根据考核结果核定各镇(区)考核经费,核拨农村公路行政管理经费。

3、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作为辖区内公路两侧长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职责:(1)制定辖区内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把公路两侧长效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村(居)及相关部门;(2)定期、不定期组织对辖区内公路两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查和考核;(3)合理规划公路两侧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公路两侧新增建筑,严格控制新增平交道口,合理归并现有平交道口;(4)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绿化管理;(5)督促各行政村做好路田分离工作,确保公路用地不受侵占;(6)牵头组织对辖区内公路违法建筑等违法行为的处置,配合县公路管理站做好路政案件的查处及其他路政管理工作。

4、县交通运输部门

县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1)负责对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的指导;(2)协助组织和指导农村公路两侧标准化整治工作;(3)协助县政府对新建、改建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划定;(4)协助组织对各镇(区)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的考核。

县公路管理站:主要职责:(1)依法负责全县公路路政管理工作;(2)组织实施国省道、县乡道路政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各类侵犯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各类涉路违法案件,依法打击各类涉路违法行为;(3)负责对县交管所路政管理业务的指导工作,指导、协助各镇(区)和相关部门做好公路两侧管理工作;(4)参与在建公路的前期管理,发现违法建筑行为,立即向所在镇(区)进行通报;(5)协助县公路两侧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检查、考核工作。

交通管理所:(1)协助做好辖区内乡村道的路政管理;(2)指导和协助各镇(区)做好乡道公路两侧管理工作;

5、县财政部门:(1)负责审核各镇公路两侧长效管理所需考核经费并列入县财政预算,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拨付;(2)负责审核县公路管理站的县乡公路行政管理经费并列入县财政预算,及时拨付。

6、县规划部门:负责公路两侧规划管理,规划、新建村镇、开发区、学校和货物集散地、大型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与公路建筑控制区边界外缘的距离,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避免在公路两侧对应进行,尽可能在公路一侧建设,防止公路街道化。公路两侧的建设规划与交通部门实行联合审核审批。

7、县住建部门:负责公路两侧建设管理,会同县交通、城管、国土部门及时查处公路两侧违法违规建筑行为。

8、县国土部门:负责协助做好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划定及公路用地产权的登记工作,依法查处公路两侧的违法用地。

9、县工商部门:负责公路沿线商业和集贸市场等涉路经营行为的管理,在办理公路沿线经营场所审批手续时,应先行征求交通主管部门意见;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不予许可;对具备经营条件的,予以规范;同时协助各镇(区)、交通部门清理占用公路经营的马路市场。

10、县公安部门:主要职责:(1)负责依法加强交通管理,坚决制止占道经营、打谷晒场、抛洒滴漏等影响车辆正常通行和危及交通安全的违法事项;(2)协助县公路管理站对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涉路施工许可进行联合审批和监管;(3)协助县公路管理站联合查处公路及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涉路违法行为;(4)对违反公路法律、法规,并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县监察部门:负责公路两侧管理工作的效能监察。

12、县安监部门:依法做好公路两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13、县城管部门:负责县城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规划监察,会同交通部门做好县城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公路沿线的市容管理。

14、县水务部门(四位一体办公室):负责规范公路沿线垃圾箱的设置和生活垃圾的处置。

15、县广电、电信、供电、移动、联通、自来水公司等杆线部门:负责公路两侧杆管线的规划建设;负责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废旧杆管线的清除工作;对确需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设置的,须征得县公路管理站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

16、县文广传媒中心:负责做好公路两侧管理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及时曝光公路两侧管理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四、管理标准和要求

1、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无违法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公路两侧新建各类建筑设施,由县规划、住建、交通、国土等部门联合审核审批,县城规划区内由城管部门参加联合审核审批;对公路两侧因违法审批形成的违法建筑,由违法审批部门负责拆除;对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未经审批擅自新建形成的违法建筑,由所在镇(区)牵头,国土、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查处,县城规划区内范围内由所在镇牵头,城管等部门联合查处。

2、公路两侧无擅自增设或改扩建的平交道口。在公路上增设平交道口必须经过公安、公路部门联合批准并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与公路连接的道口未经批准或不符合批准要求的,由县公路管理站责令限期整改或拆除;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由县公路管理站会同公安部门封闭连接的道口。各镇(区)在编制工业园区规划时,应将道口设置列入规划内容,严格控制数量和规模,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现有道口进行合理归并。

3、公路两侧无擅自设置的非交通标志。在公路用地内设置非交通标志必须经过县公路管理站批准。对未经批准的,由县公路管理站责令限期拆除。

4、公路两侧无乱堆、乱放、乱倒等有碍观瞻的现象。各镇(区)应加强对公路沿线砂石市场、木材市场、废旧品收购市场等经营场所的管理,确保公路用地内无堆积。公路两侧堆积由各镇(区)负责清除,县公路管理站给予配合。

5、公路沿线无摊外摊、店外店、马路市场。各镇(区)对占用公路或公路用地摆摊设点和乱停乱放严重的路段应建立停车场、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实行集中管理。暂不能实行集中管理的,由各镇(区)牵头,公路、公安、工商等部门管理。

6、公路用地内无种植。公路用地内种植由各镇(区)责成行政村负责清除。

7、规范公路沿线垃圾箱的设置,做到日积日清。公路沿线垃圾箱由各镇(区)负责规范管理,国省干线公路退出公路用地,县乡道退出公路路肩,垃圾箱的开口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

8、公路两侧无擅自架设、埋设杆线、管道等现象。需在公路两侧架设、埋设杆管线的,必须征得公路管理机构等部门的同意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各杆线单位不得在公路两侧堆积杆管线,擅自堆积的,应及时清除,由县公路管理机构发现后清除的,清除费用由杆线部门承担。

9、完善公路绿化,无损毁公路绿化行为。国、省、县道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由交通部门负责,其余公路绿化由所在镇(区)负责。

10、无其他“脏、乱、差、破”等影响公路两侧路域环境的不良现象。

五、保障措施

1、强化舆论宣传。各镇(区)、县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加强公路两侧长效管理工作的舆论宣传工作,对《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省公路条例》、《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及全县公路管养考核办法、公路规划及其红线控制标准等进行广泛宣传,从而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

2、强化资金投入。加大农村公路标准化整治投入,逐年投入经费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标准化整治,使其符合“示范路”标准。加大对各镇(区)“以奖代补”经费的投入,凡全年四个季度考核均达标的,分别给予各镇(区)国省道400元/公里•年、县道400元/公里••年的奖励经费。将乡道路政管理纳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内容,按考核情况拨付考核经费。增加县公路管理站行使县公路行政管理所需经费的投入,所需经费根据公路等级、里程等由县长效管理办公室核定。

侧管理范文篇10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概念

“需求侧管理”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意义电力需求侧管理

是完善我国能源开发与使用状况的现实需要。通过政府、电力公司和用户等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用电方式和提高用电效率,可以减少或推迟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减少电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减少发电燃料消耗,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近几年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电力需求侧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电力公司及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采取一些激励政策及措施,推广节能灯、高效变压器等节能设备。从我国近年来的电力持续负荷统计数据来看,全国95%以上的高峰负荷年累计持续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采用增加调峰发电装机的方法来满足这部分高峰负荷很不经济。据统计,2008年全国有19个省市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23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800万千瓦,节电90亿千瓦时。2004年24个省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30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1000万千瓦,节电170亿千瓦时。2008年20个省市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23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1500万千瓦,节电290亿千瓦时。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电力需求侧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始较晚,在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持需求侧管理是社会行为,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但目前我国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关的只有《节约能源法》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少数法律法规,缺乏财政、税务、物价等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支持,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启动需求侧管理项目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入,但目前我国缺乏稳定的专项资金来源,影响了电力公司和电力客户参与实施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