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9:31:05

标记范文篇1

关键词:标记;CP;PP;RT;原则;合适;心力

Abstract:Thisthesis,asthetitleindicates,isbothaperspectiveofclassicandneo-Griceanpragmatics(Leech1983,Horn1984,Levinson1987,Sperber&Wilson1986/2001),andaformulationoftheauthor’sPragmaticMarkednessRelevance-Model(PMRM).§3isanexplorationoftheinterrelationofCP,PMRM,andtheotherpragmaticprinciples,aswellasadiscussionofthemfromthepointofviewofPMRM,highlightingthehypothesisofintegratingthereasonableessenceofeachoftheaboveprinciplesintheframeworkofPMRMforthegoalofamorepowerfulinterpretationofcommunication.

Keywords:markedness,CP,PP,RT,principle,properness,processingeffort

1.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价值

人们在交际(以及其他协作行为)中遵循着“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P)。CP有4条准则:量准则(QuantityMaxim[2])——提供的信息量不多不少。质准则(QualityMaxim)——说真话,说话有根据;关系准则(RelationMaxim)——话语切题;方式准则(MannerMaxim)——清楚明了,井然有序。(由Grice(1975)删节而来)

假如遵循合作原则的话语是常规的(stereotypical)、正常的、无标记的(unmarked,略作[U]),那么违反该原则的话语就是超常规的、特别的、标记的(marked,略作[M])。正是由于一般话语的无标记性,日常交际才流畅自然。而标记性即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常常费解。这里的“费解”是相对的,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典型人”(ModelPerson[3])的话语即使违反CP也应该理解为变相的遵守CP,只是别有苦衷或缘由;二是违反或“蔑视”(flout[4])CP会产生一定的需要听者付出一定心力才能获得的含义(implicatures[5])。换言之,听者可能不理解言者为何违反CP或者推导不出他的含义。

遵守或违反量原则语例:

1)(求职面试时回答What’syournationality?)

a)IamChinese,sir.

b)Pardon,sir?

c)Chinese.

d)YoumightsayIamChinese.But,sir,Ihavemixedblood,formyfatherisJapanese.

1a)作为回答是无标记式,因为遵守量准则。1b)为标记式,因为它是疑问句(本质是否定)而违反了关系准则。1c)和1d)均蔑视了量准则,要么说得太少,要么说得太多。1d)的量是过分的。1c)的标记性倒不是因为其信息量不足——关于言者的国籍应该算足量信息;其标记性和不合适度由违反方式准则(太短小)引起。

遵守或违反质准则的语例:

2)(手指莎士比亚的画像)

a)ThisisShakespeare.

b)Myidol!

c)Shakespeareisstillliving.

d)Shakespearewrotemorethan100freeverses.

2a)从表层看是无标记式,但是从认知的深度来考察,它是借代/换喻(synecdoche);2b)因其隐喻性而成为标记式。2a)和b)都合乎质准则。2c)却是谎言(夸张(hyperbole)),因此是标记式而不合适。2d)也是标记式,是有趣的谎言。

遵守或违反关系准则的语例:

3)(回应Canyoutype?)

a)Yes.Ican.

b)No,why?

c)Ihavebeenusingacomputerforelevenyears.

d)IamwoefullysorryforIraqis.

3a)明显为无标记式,3b)是标记式(否定和疑问性质使然)。3c)虽然违反关系准则而成为标记式,却恰当地表达了言者打字出色/肯定会打字的含义。3c)可以当作夸张来理解(违反质准则),3d)的标记性是因为不切题(除非附加说明)。

遵守或违反方式准则的语例:

4)(对友人抱怨)

a)IcannottolerateWashingtonJohnson.

b)IdonotfindWashingtonJohnsonveryunpleasant.

c)IcannotlivewithWashington.

d)*NoonecannotlivewithWashington,can’the?

4a)是清楚明白的无标记式,4b)有双重否定(句法否定和词汇否定),为合适的标记式。4c)违反方式准则而导致歧义(livewith有“同住/忍受”的意义;Washington有“美国首都/华盛顿州/首任美国总统/美国作家WashingtonIrving”等4个意思)。语境化的结果是因为言辞游戏而生成一定的美学效果(虽然有点含糊)。与4c)不同的是,4d)是胡扯,沦为不合适的标记式。

2.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6]

从1)到4),a)是无标记式,其他都是标记式。b-d)有所差别:b)的标记性最弱,介于无标记和标记之间。之所以说它是标记式,是因为它们的否定、询问等非真实性(irrealis)属性。c)是典型的标记式,可以看作中(等)标记式——合适的标记式(即标记的合适话语)。比较起来,d)是强标记式,因其含义需要听者投资以额外的心力,而该含义正是言者之目的、用意、语力或交际意图(这里不区分)。

从以上讨论可以得出“合作原则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PragmaticMarkednessRelevance-ModelofCP,简称PMRM),共4条细则:

(1)遵守合作原则的话语是常规的,无标记的[U],合适的[P][7],言者容易编码,听者容易解码;但是单遵守CP不能确保无标记性或合适度;

(2)违反CP的话语是相对反常的,标记的[M],欠合适或不合适的[-P],言者编码和听者解码付出的心力较大;所违反的CP准则的数量和程度,与话语的标记性和双方付出的编码或解码心力成正比,与话语的合适度成反比;

(3)违反CP的话语产生的标记性有不同的强度:无标记、弱标记、中(等)标记、强标记(分别标为[U,Mˉ,M+,M++]);标记性与合适度成反比,和双方付出的心力成正比。

(4)正如遵守CP的某一个准则不能确保遵守或违反另一个/些准则,违反一个准则也不能确保遵守或违反另一个/些准则。

可用下表表示:

言语

语用参数

CP的遵守

或违反

标记性

合适度

心力

遵守CP

最弱

最大

最小

违反CP

违反CP

准则的数量[8]

1

2

3

违反CP

的程度

表1

从该模式的视角来综观例1-4),我们不难发现:

1-4a)是无标记式[U],合适[P],言者付出的心力最小(最容易编码);听者付出的心力最小(最容易解码);

1-4b)是弱标记式[Mˉ],合适[P],言者付出的心力较小(较容易编码),听者付出的心力较小(较容易解码);

1-4c)为中(等)标记式[M+],合适[P],言者付出的心力较大(较难编码),听者付出的心力较大(较难解码);

1-4d)是强标记式[M++],不合适[-P],言者付出的心力最大(最难编码——如果是言者刻意的言语行为),听者付出的心力最大(最难解码)。

下面从该模式的角度,以3)的变体为例说明A)违反CP各准则的程度情况;B)违反准则的数量的情况。

A)违反CP各准则的程度情况:

5)(回应Canyoutype?假设办公室里只有东芝牌电脑,而过去曾经有人使用过“飞鱼”牌打字机)

a)IcanuseTOSHIBA.(违反量准则的程度是“低”,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b)FlyingFishisnoproblem.(违反量准则的程度是“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c)Iamnotsure.(违反量准则的程度是“高”,为“强标记”,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

6)(回应Canyoutype?)Ihavebeenusingacomputerforelevenyears.

语境a):假如言者用电脑有10年。(违反质准则的程度为“低”,话语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语境b):假如言者用电脑只有5年。(违反质准则的程度为“中”,话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语境c):假如言者用电脑只有1个月。(违反质准则的程度为“高”,话语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

7)(回应Canyoutype?)IamwoefullysorryforIraqis.

语境a):假设要打(印)的内容是关于伊拉克。(违反关联准则的程度为“低”,话语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语境b):假设要打(印)的内容是关于美国兵虐待战俘的情况。(违反关联准则的程度为“中”,话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语境c):假设要打(印)的内容是关于海湾战争风云。(违反关联准则的程度为“高”,话语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

8)(回应Canyoutype?)

a)Icouldnot.(违反方式准则的程度是“低”,话语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b)Problem.(违反方式准则的程度是“中”,话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c)Dame,dekimasen.(日语,意思是“不行,我不会哟!”)(违反方式准则的程度是“高”,话语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

B)违反准则的数量的情况:

9)(回应Canyoutype?)

a)IthinkIcan.(违反1个准则:量准则(到底会还是不会?有几成把握?是接受还是拒绝?听者不能肯定),话语为“无/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b)DonotdoubtwhetherIhavethegloriousmakingsofafirst-ratetypistwhocandothejobbetterthanyoucouldimagine.(违反2个准则:方式准则(冗长、曲折)和质准则(双重夸张),话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c)Youmaythink,theymayallthink,butIdon’tthinkthatitisagiganticproblem.(违反3个准则:方式准则(没必要提及第二和第三人称,显得拖泥带水)、关系准则(与问的话关联度较低)和量准则(到底会还是不会?有几成把握?是接受还是拒绝?),话语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9]。)

3.CP、PMRM和新格赖斯主义的关系

由于CP的划时代的交际解释新视野,也由于它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有很多人对它进行了借用、批判、发展。下面要简述CP同新格赖斯主义[10]的关系,并从PMRM的角度给予述评。

3.1从1原则(4准则)到候补原则

Leech(1983)支持CP但补充以必需的所谓“二级原则”(secondaryprinciple)即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简称PP)。PP是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Rhetoric)的一部分。如果说CP解释了含义产生于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个/些准则)的过程,那么它没有解释为什么违反,例如人们为何常使用间接表达式。

根据PP,言语行为可能是a)竞争类(competitive,如命令,恳请),b)和谐类(convivial,如给予、邀请),c)协作类(collaborative,如阐述、告诉),或者d)冲突类(conflictive,如谴责、威胁)。(Leech:104)

PP的准则虽然说有6个,但是我们可以把其相似或相关的一对合并起来,共4条:

(1)策略和宽宏准则(TactandGenerosityMaxim):尽力减少对方的损(cost)而尽量扩大他的惠(benefit)。

(2)赞扬和谦逊准则(ApprobationandModestyMaxim):尽力减少诋毁他人,要尽力夸赞他;对自己却要相反。

(3)赞同准则(AgreementMaxim):尽力减少对他人观点的不同意见,即尽力夸大与他人的一致性。

(4)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尽力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对他人的同情。

PP的“惠”和“损”是抽象概念。向听者借1元和5元钱,对他的损(或对自己的惠)是前者小,后者大。再者,同样是借1元,“给我1块!”“借我1块!”“请借我1块!”“请借我1块吧!”“您能否借我1块钱呢?”这些话语对听者的损(或对自己的惠)是越来越小。对他人的损等于对自己的惠,它与话语的礼貌程度成反比。

由于PP的确能够拯救CP的一些弱点,加之礼貌本身是社会和语言交际的核心问题,因此礼貌的研究曾是80年代的热门课题。当然人们主要是检验或发展PP。根据何兆熊等(2000:221-225),PP的第1和第2条没必要并列;其他准则的a)和b)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蕴涵的关系;最好是把策略准则看成PP的核心准则,而把其他准则隶属于它;PP在每一条准则的说明中都用了“尽力”缩小或扩大,这是不适当的;PP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充分考虑礼貌的得体性,因为礼貌与其说是语言问题还不如说是社会、心理和感情的问题。我国的顾曰国(1990,1992)、徐盛桓(1992)、何兆熊(1995)等都论述过中国文化氛围的礼貌问题,实际上都是对PP的修订。此外,侯国金也有少许探讨(2002,2004a-c),其他有侯国金、廖巧云(2003),侯国金、蒋勇(2004)等。Brown和Levinson(1978/1987)的面子理论(FaceTheory)可以看成是礼貌的研究。

运用§2的“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来考察礼貌和面子问题以及PP,我们发现:

(1)话语与礼貌有关时,一般与(抽象意义的)惠/损或面子有关(当然包括物质意义的得失);

(2)礼貌的话语是无标记式,失礼或粗鲁的话语是标记式。

(3)人们通常选择礼貌的话语(尤其是竞争类言语),除非对方不值得礼貌。该礼貌而礼貌为无标记式,该礼貌而不礼貌为标记式;

(4)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说出的任何语类(如合作类、冲突类)都要礼貌。各种语境要求的不是同样的礼貌,也不是越礼貌越好,因为礼貌有合适和不合适之分。言者要考虑的不仅是惠/损和面子,还要斟酌自己的言语目的、双方的语用距离[11](pragmaticdistance),甲乙的权势(关系)、所说的事情的类型或请求/命令的强加等级等等。因此,

(5)礼貌得体为无标记式,礼貌不足或过分为标记式,失礼或粗鲁的程度与标记程度成正比。

(6)对听者的损越大或对他的面子的威胁越大,就越要求礼貌和礼貌策略。符合这一要求的话语为无标记式,不符合或相反则为标记式;

(7)除了言语礼貌手段外,人们还可以采用非言语手段(如温和的语气、升调、微笑)和物质手段(如献花、给/借钱、请客)。这些手段当然可以与言语手段并用。

(8)虽然PP和面子理论有宏观的国际共通性,但它们在一定的语言文化土壤上的言语和言语实现的条件和方式是千差万别的。

3.2从1原则(4准则)到2或3原则

Horn(1988:130-1)认为格赖斯的原则轻则不全面,重则不合适得不可挽救。他(1984)改造CP为量原则(Q(uantity)-Principle)和关系原则(R(elation)-Principle),因为前者要求话语充分,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以关系原则为条件);后者要求话语必须是必需的话语,即不说多于所要求的话语(以量为条件)。可见,在他看来,量和关系两原则(Grice的两条准则)是互为条件的。Horn又根据两条原则提出了语用分工:a)关系原则倾向于常规理解;b)量原则推论倾向于非常规理解。我们认为,言语若遵守关系原则(暂时认可“原则”一说),换言之,违反关系准则的程度为“零”,就意味着话语为“无标记式”,合适度为“最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最小”。量原则的遵守亦然。假如话语蔑视关系原则,换言之,关联程度不及无标记式,那就意味着话语为“弱/中/强标记式”[12],合适度为“大/中/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中/大”。蔑视量原则的情况亦然。另外,Horn解释非常规理解时所借用的“简短/冗长”或“正常/奇怪”与“无标记/标记”概念处于并列状态,其实前面两者是后者的下义,后者包括前者。假如这是标记性探讨,它没有上升到语用标记(理论)的层级[13]。姜望琪(170页)批评Horn把Q和R两原则的区别和形式是否简短或者无标记与标记直接挂钩起来有点牵强。Levinson(1987)以及其他学者(见何兆熊等:171-2)批评Horn的语用分工过于宽泛(甚至一些语例混淆了量原则和方式原则/准则),缺乏含义推理机制和中介。

Levinson(同上:401-2)根据Grice和Horn的理论提出了3原则:数量原则(Q-Princple)、信息原则(I(nformativeness)-Principle)和方式原则(M-Principle)。可以简约地说明如下:

(1)数量原则:言者准则(话语的信息不弱于知道的程度,除非与信息原则矛盾);听者推论(相信言者的话语是他知道的最强的陈述)。

(2)信息原则:言者准则/极小量准则(说得尽量少(注意数量原则));听者推论/扩展规则(扩充话语的信息直到找到言者之意图)。

(3)方式原则:言者准则(不无故使用冗长、晦涩或有标记的表达式[14]);听者推论(相信冗长、晦涩或标记表达式的意义不同于相反的表达式的意义)。

他之所以省去关系原则(Grice的关系准则),是因为它隐含于这3个原则里面,这一点与关联理论的话语(本质的)关联性是一致的[15]。他还认为,以上3原则矛盾时,其运作次序是:数量原则先于信息原则先于方式原则。由于他十分强调数量原则,于是有力地论述了“梯级数量含义”(scalarquantityimplicature)。

根据我们的模式,遵守Levinson的3原则的话语(以关联为条件)就是“无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否则就是“弱/中/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大/中/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中/大”。违反这3条原则的某一条或几条的程度也有轻重之分,分别为“弱/中/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大/中/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中/大”。

Horn和Levinson的新格赖斯主义的共性,一是继承了CP的精华,二是注重了一般会话含义[16](不仅是特殊会话含义),三是建立了推理机制[17],四是(对交际话语)比CP更有解释力。

3.3从1原则(4准则)回到1原则

对CP进行简化的极端就是S&W、Wilson(1999,2004)以及Blakemore(1987,1992,2002等)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简称RT)。RT认为交际无所谓合作不合作,关键是话语的关联性。RT的基本观点如下:

(1)关联的第1原则是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

(2)关联的第2原则是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ostension/ostensive)的交际行为都应当设想为具有最佳关联。

(3)所谓“关联”就是话语同语境(上文和情景)在语义和语用上的联系。“如果一句话P和另一句话Q,加上背景知识,能产生它们单独加上背景知识时不能产生的新信息,那么P和Q就有关联。”(Smith和Wilson1979:177)

(4)意义是言者的交际意图,不是信息意图。请看例10)(由例5)而来)。a)说的“我会使用东芝”的事情或信息,即对问题的肯定回答,就是信息意图,而言者真正的意思即交际意图也许是“让我来打字吧/给我这份工作吧”。

(5)RT关心的不仅是含义(即隐义,implicature)的推理,更关注显义(explicature[18])的推理。

(6)言者为了一个目的要与听者交际,就要了解自己和听者的认知环境(cognitiveenvironment),激活对方与自己重叠的认知环境部分,否则就要设法扩大其认知环境,以使明示成功,即达到双方互明(mutuallymanifest)。对方为该话语付出一定的心力(用RT的说法是processingeffort),达到真正的“明(白)”就是理解,这就是言者编码所预想的语境效果(contextualeffect)。

(7)话语的关联度越大,双方付出的心力就越小。话语为最大或最佳关联时,听者付出很小的心力就能得到很大的(一般为言者设定的)语境效果。话语的关联度越小,双方付出的心力就越大。关联度最小时,要么不关联(不值得听者付出心力),要么是弱关联,听者付出很大的心力要么能够得到语境效果的丰收,要么得到小于言者设定的语境效果。

(8)推理一般是非论证性的(推理)。听者从言者的明示(主要是话语)这一明示前提(explicatedpremise)得出隐含前提(implicatedpremise),再攫取隐含结论(implicatedconclusion)。

再请看例10):

10)(回应Canyoutype?)

a)IcanuseTOSHIBA.(明示前提)

b)OnethatcanuseTOSHIBAcantype.(隐含前提)

c)Icantype.(隐含结论)

RT以崭新的面貌解释了交际中的意义生成和推理的机制,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诱惑力,是已成为显学的认知语用学的支柱理论。然而,a)RT的关联原则是否真正能够或有必要取代CP或它的除了关系准则以外的准则呢?答案是未知数。RT有一些说明不合作而关联的所谓成功交际语例,但是我们也可以举反例说明不关联而合作的交流(看钱冠连1989)。b)RT的语境效果和心力的反比关系有很大的合理成分,但是,听者得到的语境效果决定于付出心力的大小,而心力的大小又决定于言者设定的语境效果,这一观点欠妥。c)RT的语境效果和明示性具有不少主观性(何兆熊等:210)。d)RT对话语解释的结果到底是具有必然性还是或然性没有交代清楚(同上)。e)RT对“关联”的定义忽视了会话需求的反应,对“交际”的定义过于笼统(同上)。f)关联原则(或者RT的交际原则)是否可以违反,或是否真的不可以违反,RT没有解释清楚,似乎还有矛盾之处(姜望琪:127-8)。g)用“关联性”囊括语言交际的一切因素是否合适呢?人们多有异议。姜望琪(198页)建议分解关联性为“说话人关联性”(相当于“最佳关联”)、“听话人关联性”(相当于“最大关联”)。S&W缺乏足够的具体语言例句(S&W,F35——何自然、冉永平之“导读”)。

上面第7条若用我们的“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来考察(见表1),话语为最大关联时便是无/弱标记式,合适度为“最大/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最小/小”;最佳关联意味着无标记式,合适度为“最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最小”;其他为标记式,其中,弱关联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中(等)关联为中(等)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不关联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最)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最)大”。

4.结论——我们的建议

合作原则的4条准则是根据/仿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同名概念建构的解释人类言语行为的理论。(何兆熊等:166)据Grice说,它也可以解释其他协作行为。(见§1)由于“合作”符合我们的直觉,加上其理论的哲学根源和自身的相对完善性,一直是哲学界、语言学界尤其是语用学界引用、讨论的热门。当然,正如任何理论都有瑕疵一样,CP也有不足,于是得到了新格赖斯主义的补充、发展和完善。那么,哪一个可以作为新格赖斯理论的代表呢?礼貌原则既然是补充性的,是二级原则,即从属于合作原则,我们应该把目光转移到2原则、3原则或1原则上来。Horn的2原则受启发于Grice和Zipf(1949)的“省力原则”(PrincipleofLeastEffort),后来也启发了Levinson的3原则,后者仿效了2原则的模式甚至概念,克服了理论的解释力不足的缺憾,提出了较完善的一般会话含义推理机制,其“涵盖面比Grice的四准则要广,解释力要强”(何兆熊等:179),我们认为,它也胜过Horn的2原则。关联理论不仅是对合作原则的发展,而且是解释整个人类交际和认知的,具有哲学、认知心理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理论基础的,“易读不易懂”[19]的(学科)理论。RT对交际、语境、认知、明示、互明、推理、含义、交际意图等现象/概念的解释都是很有见地的。但是,由于它与CP的历史和理论渊源关系,由于关联性的主观性、模糊性、动态性、梯级性(以及标记等级),RT对显义和交际意图的推理具有很大的不定性、或然性,很难说它白璧无瑕或可以代替CP。总之,人们对新格赖斯主义有不同的意见。例如,Richardson夫妇(1990)就不赞成关联理论。Carston(1998:197-211)却认为2原则和3原则不如1原则的RT,姜望琪(207页)持与她相反的观点。

我们认为,倘若保留CP的合理核心,加上人际修辞的PP的跨文化共性,Horn的语用分工和荷恩梯级含义,Levinson的常规理解和一般会话含义推理的方法论,RT对交际的宏观的、哲学的、认知的解释,最后把它们的“和”置于“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里,给予语用标记(价值)的诠释,对交际的解释就更有说服力。再把该解释的合力运用于对交际中含义的推理(机制)、含义化/含意化、语法化、语用(形式)化等问题[20]的论述,以使语用推理的学科日臻完美和科学。

最近论及“合作”者有钱冠连(1989,1997)、廖巧云(2005)、金立(2005)等。钱(166-81)提出“合作不必是原则”和代替合作原则的“目的-意图原则”。他“认为合作原则摆脱不了不合作”,在量、关系、方式、质方面都存在不合作现象。笔者认为,Grice和Searle的理论都是意图或意向性(intentionality)理论,合作与否与意图是一致的。再者,钱的原则也摆脱不了无目的或无意图,或者目的、意图不明确的情况。廖的C-R-A模式就是糅合合作原则、关联论和顺应论的优点而成的解释交际的理论框架。她尽管指出了合作原则的不足,还是申明“合作是成功交际的先决条件”(vii-ix页)。会话者可能合作、欠合作或不合作,因关联性的强弱,可能需要可能不需要隐性或显性的顺应。金立的书是以认可合作原则为基础的。他说(60-5页)的“完全合作、一般合作与不合作”现象相当于廖的“合作、欠合作、不合作”。他也承认钱的观点是“独特新颖”(46页),然而其基调是质疑和发展。他使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联姻,产生出“语谓合作、语旨合作、语效合作”(113-51页)。对该原则在企业经营(199-253页)和人机对话(254-77页)中的作用之讨论颇有意思。

除了合作原则,交际可能还遵循着其他语用原则(如幽默原则、调侃原则、反语原则、借代原则、隐喻原则等),而遵守CP不能确保遵守或违反其他语用原则,而遵守或违反CP的准则(尤其是质准则和方式准则)常常与隐喻手段(如明喻、暗喻(亦称“隐喻”)、换喻、借代、双关、隐射、拟人等)有关。因此,CP以及新格赖斯主义如何更有效地单独或联手解释交际的模式,借用不借用“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Blakemore,D.1987.SemanticConstraintsonRelevance[M].Oxford:Blackwell.

2.Blakemore,D.1992.UnderstandingUtterances:AnIntroductiontoPragmatics[M].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

3.Blakemore,D.2002.Relevanceandlinguisticmeaning:Thesemanticsandpragmaticsofdiscoursemarkers[M].Cambridge:CUP.

4.Brown,P.&S.Levinson.1978/1987.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Politeness:StrategiesinSocialInteraction[M].Cambridge:CUP.

5.Grice,H.P.1975.Logicandconversation[A].InP.Cole&J.Morgan(eds).SyntaxandSemantics,Vol.3:SpeechActs[C].NY:AcademicPress:43-58.

6.Gu,Yueguo.1990.PolitenessphenomenoninmodernChinese[J].JournalofPragmatics14:237-257.

7.Horn,L.1984.Anewtaxonomyforpragmaticinference:Q-basedandR-basedimplicature[A].InSchiffrin(ed).[C]:11-41.

8.Horn,L.1988.Pragmatictheory[A].InNewmeyer(ed).[C].Vol.1:113-45.

9.Leech,G.1983.Principlesof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0.Levinson,S.C.1987.Pragmaticsandthegrammarofanaphora:apartialpragmaticreductionofbindingandcontrolphenomena[J].JournalofLinguistics23:379-431.

11.Levinson,S.C.1989.Areviewofrelevance[J].JournalofLinguistics25:455-72.

12.Richardson,J.&A.Richardson.1990.Onpredictingpragmaticrelations[A].Proceedingsofthe16thAnnualMeetingoftheBerkeleyLinguisticSociety,ParasessionontheLegacyofGrice[C]:498-508.

13.Sadock,J.1978.Ontestingfor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A].InP.Cole(ed).SyntaxandSemantics[C].Vol.9.NY:AcademicPress:281-98.

14.Sainsbury,M.1984,Sayingandconveying[J].LinguisticsandPhilosophy7:415-32.

15.Smith,N.&D.Wilson.1979.ModernLinguistics:TheResultsofChomsky’sRevolution[M].Harmondsworth:Penguin.

16.Sperber,D.&D.Wilson.J.1986/2000.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Oxford:BasilBlackwell;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BlackwellPublishersLtd.

17.Wilson,D.2000.Relevanceandunderstanding[A].InG.Brownetal.(eds).LanguageandUnderstanding[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5-58.

18.Wilson,D.2004.Relevance,wordmeaningandcommunication:thepast,presentandfutureoflexicalpragmatics[J].现代外语:1-13.

19.Zipf,G.1949.HumanBehaviorandthePrincipleofLeastEffort[M].Cambridge:Addison-Wesley.

20.顾曰国.1992.礼貌、语用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21.何刚.1997.语用方式——语用的语法化[J].外国语,第3期.

22.何兆熊.1995.StudyofPolitenessinChineseandEnglishCultures[J].外国语,第5期.

23.何兆熊等.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4.侯国金.2002.间接礼貌研究的质疑[J].山东外语教学,第2期.

25.侯国金.2004a.DynamicPoliteness-AppropriatenessInteraction[J].US-ChinaForeignLanguage,第2期.

26.侯国金.2004b.指示语的礼貌策略[A].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3)[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7.侯国金.2004c.言语间接程度的测定[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5期.

28.侯国金、廖巧云.2003.指令间接性与虚拟空间[J].外语学刊,第4期.

29.侯国金、蒋勇.2004.消极应答的语用策略[J].外语教学,第1期.

30.侯国金.2005a.语用标记价值假说与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J].外语学刊,第2期.

31.侯国金.2005b.浅论语用标记等效原则[J].山东外语教学.第1期.

32.侯国金.2005c.语用标记等效原则:翻译评估的新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3.蒋严.2002.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第3期.

34.金立.2005.合作原则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5.廖巧云.2005.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6.吕公礼.2000.语用形式化与话语信息量研究[J].外国语,第6期.

37.吕公礼.2003.形式语用学浅论[J].外国语,第4期.

38.钱冠连.1989.不合作现象[J].现代外语,第1期.

39.钱冠连.1997.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0.沈家煊.1999.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41.王建华.2001.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第5期.

42.熊学亮.1997.含义分类标准评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

43.徐盛桓.1992.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第2期.

44.徐盛桓.1993a.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与语用推理[J].外国语,第1期.

45.徐盛桓.1993b.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J].现代外语,第2期.

46.徐盛桓.1994.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否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47.徐盛桓.1996.含意本体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标记范文篇2

元功能思想是系统功能语法一大核心思想,对语言及语言运用的诸多解释可以通过元功能分析来进行。而对于只有形式意义的语言成分的分析,系统功能语法学者所提供的解释有待进一步探讨论文。Halliday,Thompson,Eggins,Downing

andLocke等学者在分析形式标记时时而把它们与有实际概念意义的语言成分合并起来作为一个功能成分,时而把形式标记与其它成分分隔开进行功能分析,这种分析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我们试图通过对气象过程中的it,存在过程中的there,被动语态的被动标记by以及感叹句中的形式标记what与how的分析,说明形式标记的功能语法分析是有章可寻的。为说明,我们分别考察了上述学者对这些形式标记所作的功能分析,然后从元功能的三个主要层面出发提出我们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可能规律。限于篇幅,概念功能层面我们仅讨论及物性系统,语篇功能层面只讨论主位结构,人际功能层面只讨论语气系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quot;标记"不是"Markedness",而是"formal

marker"。

2.形式标记的元功能分析

2.1概念功能层面

概念功能层面的典型分析是及物性分析。对于it,Halliday(1994:143)认为类似"It’sraining"这样的分句属气象过程(Meteorological

process),是间于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间的一种过程类型。他指出,it可当作主语,但没有参与者角色,也没有及物性方面的功能;类似It’s

blowing/It’sraining可以解释为没有参与者的物质事件,而类似It’sfoggy/cloudy/misty/hot等可解释为关系过程,其中的it

是"载体"(Carrier)。Halliday没有提供具体的图例分析,我们仍然弄不清他是否将气象过程中的it与其它语言成分分隔开来分析。Thompson(1996:

77-8)也认为表天气或时间的分句没有参与者,主语it没有概念意义。这样,从及物性角度来看,表天气或时间的分句只有"过程"。Thompson(1996:

233)是如下分析这种分句的:

Itwassnowingheavilyoutside

过程:物质环境成分:方式环境成分:方位

DowningandLocke(1995:37)也指出,表示时间、气象条件及距离的it无概念意义。但他们没有提供具体分析。

由于表气象、时间、距离的分句中it无概念意义,没有参与者角色,因而将it一并划归过程是没有说服力的。Thompson将it与"过程"划归一体显得不够严密,他的分析似乎说明动词成分之外的成分也可以充当过程。依上所述,建议对该类分句作及物性分析时统一把it与其它成分分隔开,不作具体分析。比如:

ItwassnowingHeavilyoutside

过程:气象环境成分:方式环境成分:方位

对类似It’sfoggy/cloudy的分句是否可以当作关系过程仍然有争议。但这些分句中的it仍然没有指代任何概念实体,无概念意义,它仅仅是个形式标记,它的省略形式Foggy/Cloudy在意义上与原分句没有差异。把无所指的it当作关系过程中的"载体"是不够严密的。因此,及物性分析时也可以把it单独分开。

对于存在句中there的概念功能分析,Halliday(1994:142-3)、Eggins(1994:254-5)、Thompson(1996:

101)和黄国文(1999:140-142)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都认为,类似Therewasalampleadingdown与Maybe

there’ssomeotherdarkerpattern这样的分句只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Existent)。There同样是个形式标记,没有概念意义,它的功能仅仅是排除再用一个主语的需要或可能。Eggins(1994:

254-5)特别举例(Therewassnowontheground)说明在概念功能层面无需对there进行分析。Thompson(1996:

101)比较了这类过程和相应的物质过程:

Maybethereissomedarkerpattern

过程:存在存在物

Maybesomeotherdarkerpatternexists

动作者过程:物质

我们知道,存在过程是过程类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因为该过程中除了参与者("存在物")之外就是"环境成分",而且"环境成分"不是强制性的,可以省略。这样,there既不是参与者,也不是环境成分,只具有形式上(结构)的意义。因此,在概念功能这个层面上对存在过程中的there作上述分析是可行的。即把there单独隔开,作为一个没有概念意义的形式标记,不加以处理。

对于被动语气中的被动标记by,Halliday无论是在作格分析(如对Theglasswasbrokenbythecat)(1994:

170)还是在及物性分析(1994:110,113,125,172,283)中都把它与参与者角色连成一体,当作一个功能成分,共同充当参与者角色。但在讨论主语、动作者与主位的重合问题时,他又把by单独隔开并加以分析(Halliday

1994:34):

(a)

Icaughtthethirdball

主位/主语/动作者

(b)

Iwascaughtbythesecond

主位/主语

(c)

thethirdIstopped

主位主语/动作者

(d)

bythefourthIwasknockedout

主位/动作者主语

而在后来对具有语法隐喻的分句作双重分析时,Halliday(1994:345)又把by与"过程"(动词部分)划在一起,共同充当"过程",如下所示:

theguests’supperoficecreamwasfollowedbyagentleswim

功能参与者:被识别者/价值过程:关系参与者:识别者/标记

类别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

Thompson在对被动标记by进行及物性分析时倾向于将by与参与者连为一体统一充当某一个功能成分(1996:85,111)。例如对Thespeech

wasfollowedbypoliteapplause.这样的关系过程分析时,他把by化入"识别者/标记"(1996:96)。但对分句"Who

hashercalculatorbeentakenby?"Thompson(1996:30)是如下分析的:

Whohashercalculatorbeentakenby?

动作者目标过程

而对since1815thecountryhadnotbeendisturbedbyanywar这一分句进行及物性分析时,他又把by与any

war一并划归"动作者"。

Halliday与Thompson分析被动标记by时采用了不同标准,前后不一致。这说明对被动标记by的分析仍然没有明确。在比较主位、主语与动作者的重合问题时,Halliday并未把by考虑进去。这恰好说明,形式标记by在概念功能层面上并没有实际概念意义,不宜与功能成分划归一体。Fawcett(in

press)对介词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理解。他认为介词可划为两种,其中一种有语义含义,如in,at,infrontof等表"地点"关系;on,before,at,in等表"时间"关系。第二种介词没有实际含义,仅仅表明补语是参与者角色,如The

paperswerecheckedbythecustomsofficer中的by只表明customsofficer是参与者,the

shootingofthepoliceman中的of只用来表明thepoliceman是参与者。我们认为被动标记by正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因此,不宜把它划归参与者或过程,应把它与其它成分隔开并当作无需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标记,如:

Orbeingrecognizedandthankedbyformerpatients

过程:心理过程:言语感觉者/说话者

作为直陈语气中肯定句的一种类型,感叹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minorclause(姑且译为非语气句),一种为majorclause(且译为语气句)。非语气句由于缺少"过程",难以对它进行概念功能分析;而对语气句(如Thompson所举的How

absolutelylovelyshelookstonight!与Whataniceplantyou’vegot!)可以进行及物性分析。问题在于应该把what/how划归什么呢?参与者、过程或是环境成分?对于这一点,系统功能语法学者们没有提供具体分析。

我们认为,感叹句中的what/how仍然没有概念意义,它们只是一种形式标记。无论是语气句还是非语气句,无论有没有what/how,感叹句是通过语音来体现的,它的感叹句属性不随what/how改变。没有what/how,感叹句的意义也不会改变,只是语气上有些差异而已,如:"What

alovelyday!"与"Alovelyday!"。因此,在概念功能层面对感叹句作分析时,仍然可以把how/what作为纯形式标记,不划归任何参与者或过程或环境成分。

2.2语篇功能层面

中it使用得较多的情况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分裂句。关于分裂句中it的语篇功能分析可参见黄国文(1999)。本文只讨论表时间、气象的分句中it的语篇功能。

气象过程(如Itwaspouring)及表时间的分句(如Itishalfpastseven)的主位结构不象"分裂句"中的主位结构那样有争议。学者们依据"主位"的定义"话语的出发点"(the

pointofdepartureofthemessage)(Halliday1994:37)把it当作主位,其余的为述位(Downing

&Locke1992;Eggins1994;Thompson1996)。

但由于it是个形式标记,没有意义,划为主位就与Halliday的基本观点"主位"是"分句所涉及的东西"(thatwithwhichthe

clauseisconcerned)(Halliday1994:37)不相符,因为it没有任何指代或概念意义,并非属"thatwhich

theclauseisconcerned"。"主位必须要表达及物性的一个方面,参与者、过程或环境成分"(Thememustalways

includeaconstituentthatplaysaroleintransitivity:aparticipant,

processorcircumstance)(Thompson1996:136)。如&2.1所述,it没有参与者角色,不是过程,也不是环境成分,因此不是主位,更不是经验主位(Experiential

Theme)。对此,Enkvist(1993)提出的凡是主语就可当作主位的"主语假说"(thesubjecthypothesis),Stainton(1993)的"助动词假说"以及Berry(1989/1995)的"动词前假说"都未得到广泛认同,我们不予细察。

如上所述,Halliday把It’sfoggy/cloudy/misty/hot等分句当作关系过程,并认为it是"载体"(Carrier),这说明他主张把该类分句中的it当作主位,因为"载体"是参与者角色。由于这类分句中的it没有表达及物性的的任何一个方面,当作主位就与"主位必须要表达及物性的一个方面"相矛盾。对这类分句作语篇功能分析时,建议把其中的it看作形式标记,把分句看作只有述位、缺少主位的分句。

当然,在表气象过程的一些分句(如Thewind’sblowing.Thesun’sshinning等)中,情况又有所不同。Thewind/sun在语篇功能层面上是主位,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层面上可分别充当参与者和主语。

关于存在过程中的there,Halliday把there当作主位,其余部分为述位。Thompson则把there与there后的动词共同看作主位,其余部分为述位。此外,Halliday(1985/1994),Martin(1992)与Eggins(1994)都明确指出存在句中there是主题主位(即Thompson所说的经验主位)。Eggins(1994:

289)还特别指出,存在过程中的there属特殊情况,它不是参与者角色,也不是环境成分,但它是主题主位(TopicalTheme)。对此,黄国文(1999:

139-140)认为"把无所指、不具备参与者角色或环境成分的there当作主位在上很难令人信服"。他还指出,存在句中there对及物性并无任何,发音与the一样,它实际上是一种主位手段,表明过程中实际主位即将出现,可称之为"主位引发语"(thematic

buildup),例如:

Therewasacatonthemat

主位引发语主位述位

把therewas当成主位引发语是对该问题的一大突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面这个分句的主位结便成了"acatonthemat",这是一个没有谓体的分句。而动词be在该类分句中至关重要,有些语境中甚至可以用stand,hang等实义动词替换be。一旦用实义动词替换后,这种分句中的过程就由动词体现。因此,把there

was当成主位引发语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对存在句各种情形的语篇功能解释。

实际上,存在句中的there仍然是个形式标记,没有任何概念意义,Halliday曾指出,存在句中的there"没有表述功能"(hasno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1994:142)。依据这一点,我们认为分析存在句的主位结构时,可以不对there作语篇功能分析,将它独立划开。但问题在于该如何分析there后的成分呢?一种办法是参照Thompson(1996:

124)对祈使句的语篇功能的分析(Leavethelampthere)把存在句中的be当作主位(如下图所示)。换句话说,祈使句与存在句有相同的主位结构,区别在于后者以一个强制性的形式标记there开头。另外一种办法是参照赵彦春的观点把there后的部分全部划归述位。赵彦春认为,Thompson把祈使句中的动词(如leave)当作主位是无法令人信服的,祈使句实际上有一个隐含主位,而留下的部分都是述位。这样,我们同样可以说祈使句与存在句有相同的主位结构,区别在于后者以一个强制性的形式标记there开头。如下图所示:

LeaveThelampthere

主位述位

Therewasacatonthemat

主位述位

Therewasacatonthemat

述位

被动句的被动标记by在普通被动句式中的语篇功能不难辨别,因为在普通被动句式中,by与名词词组共同充当述位。我们要讨论的是被动句中被动标记by与动作者位于句首的情况,如:by

hernephewshewassentflowers.Halliday对这类分句作语篇功能分析时并没有把by作为主位的一部分,但他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基本标准(参见&2.1)。Fawcett(in

press)认为,被动句中的by只是用来引出谁是参与者角色而已,它本身没有概念意义。

细心考察就不难发现,被动句中"by词组"提前并置于句首时,by一方面是用来标示参与者角色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用来突出主位,实现特定的语篇衔接功能。在分析它的语篇功能时,同样可以不对by作任何分析,而把它与动作者隔开,不划归主位部分,如:

BythefourthIwasknockedout

主位述位

如前所述,感叹句中有些属"无语气句",如Howinteresting!Congratulations!Hello!Sue!等。而只有"语气句"才有完整的主位结构,"无语气句"没有明确的主位结构,也无法对它进行主位结构分析。Thompson(1996:

124-5)是如下分析"语气句"类型的感叹句的主位结构的:

WhataniceplantHowabsolutelylovelyyou’vegot!shebookstonight!

主位述位

同样,感叹句中的what/how只是形式标记,不使用what/how并不影响感叹句的属性。what/how在感叹句中并没有任何概念意义,因为感叹句的感叹特征是由语音来体现的。它们不仅只是形式标记,而且不属于强制性的形式标记。因此,对该类分句进行主位结构分析时不宜考虑形式标记what/how,它们仍然不是参与者,没有充当过程,也不属于环境成分,如:

Whataniceplantyou’regot!

主位述位

2.3人际功能层面

人际功能层面的主要体现是语气(Mood)与剩余部分(Residue),而语气又由主语与限定成分组成。其中主语可以是纯粹的形式标记,也可以是有概念意义的参与者角色。而it,there作为形式标记出现在句首时通常充当主语,是语气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赞同功能语法学者们对形式标记it,there所作的人际功能,把it/there当作主语,动词部分为限定成分,其余为剩余部分。

而by作为形式标记并位于句首时,人际功能是比较特殊的。比如,Byhernephewshewassentflowers中byher

nephew虽位于句首,但仍然是剩余部分,主语是she。当然,当by不是形式标记且有其概念意义时,by与名词词组构成的短语可以充当主位,如:By

trainsuitsmemost中的by已不再是被动句的被动标记。

关于感叹句中的what/how,Thompson(1996:47-8)指出,感叹句与wh-疑问句中的what/how始终出现在句首,区别在于感叹句中主语在限定词之前:Subject

^Finite。Halliday持有相同的看法(Halliday1994:86)。不过,Butler(1987:213-4)指出,Halliday在词汇语法层讨论语气时未充分考虑感叹句的情况。Martin(1992:

44)特别指出,类似Whatanidiot这样的感叹句是没有语气的,属于"无语气句"。他还特别举例说明"无语气句"感叹结构(Martin

1992:74)。

ExHe’ssuchanidiot!

chkindof.

rchAcompleteimbecile!

chNotquite.

rchUnmitigated!

RexOh,allright!

注:Eh=exchangech=checkrch=responsetocheckRex=responsetoexchange

可见,在实际交流中,用what/how的感叹句并不多,多数情况使用的是"无语气句",没有主语,也没有限定词,即没有语气部分。因此,在对感叹句作人际功能分析时,往往只有剩余部分,其中的what/how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而由what/how引导的语气句类型的感叹句又往往是what/how及其后面紧跟的成分共同充当剩余部分,如:

WhataniceplantYouhavegot!

剩余部分主语限定词

语气

3.结语

综上所述,表时间、气象的分句中的it,存在句中的there,被动句中表被动关系的的by以及感叹句中的what/how都是没有参与者角色的,它们也不是过程或环境成分。它们在分句中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标记出现,没有具体的概念意义或语篇意义。也就是说,它们只是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形式手段。虽然它们在分句中的句法作用不可忽视,但在元功能分析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与其它有概念意义的语言成分分隔开,从而突出它们的标记作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这或许可以作为对形式标记作元功能分析的一个基本依据。对于语篇功能,如果非分析不可,可以参照Berry(1996:

1-64)对主位的分析,把主位分为meM与ThemeF,即作为意义的主位与作为形式的主位。以上所讨论的形式标记可以看作ThemeF,即作为形式的主位。

:

[1]Berry,M.WhatisTheme?-A(nother)PersonalView(A).InBerry,M.

Butler,C.Fawcett,R.P.andHuang,G.W.(eds.)1996:1-14

[2]--.Thematicoptionsandsuccessinwriting(A).InM.Ghadessy.(ed.).

ThematicDevelopmentinEnglishTexts.London:Pinter.1995,55-84

[3]Berry,M.Butler,C.Fawcett,R.andHuang,G.W.MeaningandForm:

SystemicFunctionalInterpretations--studiesforM.A.K.Halliday(C).

Norwood:Ablex.1996.

[4]Bloor,T.&Bloor,M.TheFunctionalAnalysisofEnglish:AHallidayan

Approach(M).London:Arnold.1997.

[5]Butler,municativefunctionandsemantics(A).InHalliday,M.

A.K.&Fawcett,R.P.(eds.)NewDevelopmentsinSystemicLingnistis.Vo1.1.

London:Pinter.1987.

[6]Downing,A.&Locke,P.AUniversityCourseinEnglishGrammar(M).

London:PrenticeHall.1992.

[7]Eggins,S.AnIntroductionto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M).

London:Pinter.1994.

[8]Enkvist,N.E.Threedynamicsandstyle:anequipment(J),StudiaAnglica

Posnaniensia.1973(5):127-35

[9]Fawcett,R.P..Semantics:aHandbookfortheSystemicFunctionalAnalysis

ofEnglish(M).London:CasellAcademic.(inpress)

[10]--:ThesemanticsofclauseandverbforrelationalprocessesinEnglish

(A).InM.A.K.HallidayandR.P.Fawcett(eds.)NewDevelopmentsin

SystemicLinguistics.London:FrancesPinter.1987,130-183

[11]--.HandbookfortheAnalysisofSentencesinEnglishText(M).Cardiff:

ComputationalLinguisticUnit,UniversityofWales.1995.

[12]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

Arnold.1985/1994.

[13]Martin,T.R.EnglishText:SystemandStructur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2.

[14]Stainton,C.MetadiscourseandtheAnalyticalText:AGenre-Based

ApproachtoChildren’sWrittenDiscourse(D).PHDThesis.Universityof

Manchester.1993.

[15]Thompson,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1996.

[16]黄国文.《语语言》(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标记范文篇3

关键词:标记;CP;PP;RT;原则;合适;心力

Abstract:Thisthesis,asthetitleindicates,isbothaperspectiveofclassicandneo-Griceanpragmatics(Leech1983,Horn1984,Levinson1987,Sperber&Wilson1986/2001),andaformulationoftheauthor’sPragmaticMarkednessRelevance-Model(PMRM).§3isanexplorationoftheinterrelationofCP,PMRM,andtheotherpragmaticprinciples,aswellasadiscussionofthemfromthepointofviewofPMRM,highlightingthehypothesisofintegratingthereasonableessenceofeachoftheaboveprinciplesintheframeworkofPMRMforthegoalofamorepowerfulinterpretationofcommunication.

Keywords:markedness,CP,PP,RT,principle,properness,processingeffort

1.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价值

人们在交际(以及其他协作行为)中遵循着“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P)。CP有4条准则:量准则(QuantityMaxim[2])——提供的信息量不多不少。质准则(QualityMaxim)——说真话,说话有根据;关系准则(RelationMaxim)——话语切题;方式准则(MannerMaxim)——清楚明了,井然有序。(由Grice(1975)删节而来)

假如遵循合作原则的话语是常规的(stereotypical)、正常的、无标记的(unmarked,略作[U]),那么违反该原则的话语就是超常规的、特别的、标记的(marked,略作[M])。正是由于一般话语的无标记性,日常交际才流畅自然。而标记性即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常常费解。这里的“费解”是相对的,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典型人”(ModelPerson[3])的话语即使违反CP也应该理解为变相的遵守CP,只是别有苦衷或缘由;二是违反或“蔑视”(flout[4])CP会产生一定的需要听者付出一定心力才能获得的含义(implicatures[5])。换言之,听者可能不理解言者为何违反CP或者推导不出他的含义。

遵守或违反量原则语例:

1)(求职面试时回答What’syournationality?)

a)IamChinese,sir.

b)Pardon,sir?

c)Chinese.

d)YoumightsayIamChinese.But,sir,Ihavemixedblood,formyfatherisJapanese.

1a)作为回答是无标记式,因为遵守量准则。1b)为标记式,因为它是疑问句(本质是否定)而违反了关系准则。1c)和1d)均蔑视了量准则,要么说得太少,要么说得太多。1d)的量是过分的。1c)的标记性倒不是因为其信息量不足——关于言者的国籍应该算足量信息;其标记性和不合适度由违反方式准则(太短小)引起。

遵守或违反质准则的语例:

2)(手指莎士比亚的画像)

a)ThisisShakespeare.

b)Myidol!

c)Shakespeareisstillliving.

d)Shakespearewrotemorethan100freeverses.

2a)从表层看是无标记式,但是从认知的深度来考察,它是借代/换喻(synecdoche);2b)因其隐喻性而成为标记式。2a)和b)都合乎质准则。2c)却是谎言(夸张(hyperbole)),因此是标记式而不合适。2d)也是标记式,是有趣的谎言。

遵守或违反关系准则的语例:

3)(回应Canyoutype?)

a)Yes.Ican.

b)No,why?

c)Ihavebeenusingacomputerforelevenyears.

d)IamwoefullysorryforIraqis.

3a)明显为无标记式,3b)是标记式(否定和疑问性质使然)。3c)虽然违反关系准则而成为标记式,却恰当地表达了言者打字出色/肯定会打字的含义。3c)可以当作夸张来理解(违反质准则),3d)的标记性是因为不切题(除非附加说明)。

遵守或违反方式准则的语例:

4)(对友人抱怨)

a)IcannottolerateWashingtonJohnson.

b)IdonotfindWashingtonJohnsonveryunpleasant.

c)IcannotlivewithWashington.

d)*NoonecannotlivewithWashington,can’the?

4a)是清楚明白的无标记式,4b)有双重否定(句法否定和词汇否定),为合适的标记式。4c)违反方式准则而导致歧义(livewith有“同住/忍受”的意义;Washington有“美国首都/华盛顿州/首任美国总统/美国作家WashingtonIrving”等4个意思)。语境化的结果是因为言辞游戏而生成一定的美学效果(虽然有点含糊)。与4c)不同的是,4d)是胡扯,沦为不合适的标记式。

2.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6]

从1)到4),a)是无标记式,其他都是标记式。b-d)有所差别:b)的标记性最弱,介于无标记和标记之间。之所以说它是标记式,是因为它们的否定、询问等非真实性(irrealis)属性。c)是典型的标记式,可以看作中(等)标记式——合适的标记式(即标记的合适话语)。比较起来,d)是强标记式,因其含义需要听者投资以额外的心力,而该含义正是言者之目的、用意、语力或交际意图(这里不区分)。

从以上讨论可以得出“合作原则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PragmaticMarkednessRelevance-ModelofCP,简称PMRM),共4条细则:

(1)遵守合作原则的话语是常规的,无标记的[U],合适的[P][7],言者容易编码,听者容易解码;但是单遵守CP不能确保无标记性或合适度;

(2)违反CP的话语是相对反常的,标记的[M],欠合适或不合适的[-P],言者编码和听者解码付出的心力较大;所违反的CP准则的数量和程度,与话语的标记性和双方付出的编码或解码心力成正比,与话语的合适度成反比;

(3)违反CP的话语产生的标记性有不同的强度:无标记、弱标记、中(等)标记、强标记(分别标为[U,Mˉ,M+,M++]);标记性与合适度成反比,和双方付出的心力成正比。

(4)正如遵守CP的某一个准则不能确保遵守或违反另一个/些准则,违反一个准则也不能确保遵守或违反另一个/些准则。

可用下表表示:

言语

语用参数

CP的遵守

或违反

标记性

合适度

心力

遵守CP

最弱

最大

最小

违反CP

违反CP

准则的数量[8]

1

2

3

违反CP

的程度

表1

从该模式的视角来综观例1-4),我们不难发现:

1-4a)是无标记式[U],合适[P],言者付出的心力最小(最容易编码);听者付出的心力最小(最容易解码);

1-4b)是弱标记式[Mˉ],合适[P],言者付出的心力较小(较容易编码),听者付出的心力较小(较容易解码);

1-4c)为中(等)标记式[M+],合适[P],言者付出的心力较大(较难编码),听者付出的心力较大(较难解码);

1-4d)是强标记式[M++],不合适[-P],言者付出的心力最大(最难编码——如果是言者刻意的言语行为),听者付出的心力最大(最难解码)。

下面从该模式的角度,以3)的变体为例说明A)违反CP各准则的程度情况;B)违反准则的数量的情况。

A)违反CP各准则的程度情况:

5)(回应Canyoutype?假设办公室里只有东芝牌电脑,而过去曾经有人使用过“飞鱼”牌打字机)

a)IcanuseTOSHIBA.(违反量准则的程度是“低”,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b)FlyingFishisnoproblem.(违反量准则的程度是“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c)Iamnotsure.(违反量准则的程度是“高”,为“强标记”,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

6)(回应Canyoutype?)Ihavebeenusingacomputerforelevenyears.

语境a):假如言者用电脑有10年。(违反质准则的程度为“低”,话语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语境b):假如言者用电脑只有5年。(违反质准则的程度为“中”,话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语境c):假如言者用电脑只有1个月。(违反质准则的程度为“高”,话语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

7)(回应Canyoutype?)IamwoefullysorryforIraqis.

语境a):假设要打(印)的内容是关于伊拉克。(违反关联准则的程度为“低”,话语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语境b):假设要打(印)的内容是关于美国兵虐待战俘的情况。(违反关联准则的程度为“中”,话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语境c):假设要打(印)的内容是关于海湾战争风云。(违反关联准则的程度为“高”,话语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

8)(回应Canyoutype?)

a)Icouldnot.(违反方式准则的程度是“低”,话语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b)Problem.(违反方式准则的程度是“中”,话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c)Dame,dekimasen.(日语,意思是“不行,我不会哟!”)(违反方式准则的程度是“高”,话语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

B)违反准则的数量的情况:

9)(回应Canyoutype?)

a)IthinkIcan.(违反1个准则:量准则(到底会还是不会?有几成把握?是接受还是拒绝?听者不能肯定),话语为“无/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

b)DonotdoubtwhetherIhavethegloriousmakingsofafirst-ratetypistwhocandothejobbetterthanyoucouldimagine.(违反2个准则:方式准则(冗长、曲折)和质准则(双重夸张),话语为“中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

c)Youmaythink,theymayallthink,butIdon’tthinkthatitisagiganticproblem.(违反3个准则:方式准则(没必要提及第二和第三人称,显得拖泥带水)、关系准则(与问的话关联度较低)和量准则(到底会还是不会?有几成把握?是接受还是拒绝?),话语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9]。)

3.CP、PMRM和新格赖斯主义的关系

由于CP的划时代的交际解释新视野,也由于它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有很多人对它进行了借用、批判、发展。下面要简述CP同新格赖斯主义[10]的关系,并从PMRM的角度给予述评。

3.1从1原则(4准则)到候补原则

Leech(1983)支持CP但补充以必需的所谓“二级原则”(secondaryprinciple)即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简称PP)。PP是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Rhetoric)的一部分。如果说CP解释了含义产生于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个/些准则)的过程,那么它没有解释为什么违反,例如人们为何常使用间接表达式。

根据PP,言语行为可能是a)竞争类(competitive,如命令,恳请),b)和谐类(convivial,如给予、邀请),c)协作类(collaborative,如阐述、告诉),或者d)冲突类(conflictive,如谴责、威胁)。(Leech:104)

PP的准则虽然说有6个,但是我们可以把其相似或相关的一对合并起来,共4条:

(1)策略和宽宏准则(TactandGenerosityMaxim):尽力减少对方的损(cost)而尽量扩大他的惠(benefit)。

(2)赞扬和谦逊准则(ApprobationandModestyMaxim):尽力减少诋毁他人,要尽力夸赞他;对自己却要相反。

(3)赞同准则(AgreementMaxim):尽力减少对他人观点的不同意见,即尽力夸大与他人的一致性。

(4)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尽力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对他人的同情。

PP的“惠”和“损”是抽象概念。向听者借1元和5元钱,对他的损(或对自己的惠)是前者小,后者大。再者,同样是借1元,“给我1块!”“借我1块!”“请借我1块!”“请借我1块吧!”“您能否借我1块钱呢?”这些话语对听者的损(或对自己的惠)是越来越小。对他人的损等于对自己的惠,它与话语的礼貌程度成反比。

由于PP的确能够拯救CP的一些弱点,加之礼貌本身是社会和语言交际的核心问题,因此礼貌的研究曾是80年代的热门课题。当然人们主要是检验或发展PP。根据何兆熊等(2000:221-225),PP的第1和第2条没必要并列;其他准则的a)和b)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蕴涵的关系;最好是把策略准则看成PP的核心准则,而把其他准则隶属于它;PP在每一条准则的说明中都用了“尽力”缩小或扩大,这是不适当的;PP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充分考虑礼貌的得体性,因为礼貌与其说是语言问题还不如说是社会、心理和感情的问题。我国的顾曰国(1990,1992)、徐盛桓(1992)、何兆熊(1995)等都论述过中国文化氛围的礼貌问题,实际上都是对PP的修订。此外,侯国金也有少许探讨(2002,2004a-c),其他有侯国金、廖巧云(2003),侯国金、蒋勇(2004)等。Brown和Levinson(1978/1987)的面子理论(FaceTheory)可以看成是礼貌的研究。

运用§2的“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来考察礼貌和面子问题以及PP,我们发现:

(1)话语与礼貌有关时,一般与(抽象意义的)惠/损或面子有关(当然包括物质意义的得失);

(2)礼貌的话语是无标记式,失礼或粗鲁的话语是标记式。

(3)人们通常选择礼貌的话语(尤其是竞争类言语),除非对方不值得礼貌。该礼貌而礼貌为无标记式,该礼貌而不礼貌为标记式;

(4)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说出的任何语类(如合作类、冲突类)都要礼貌。各种语境要求的不是同样的礼貌,也不是越礼貌越好,因为礼貌有合适和不合适之分。言者要考虑的不仅是惠/损和面子,还要斟酌自己的言语目的、双方的语用距离[11](pragmaticdistance),甲乙的权势(关系)、所说的事情的类型或请求/命令的强加等级等等。因此,

(5)礼貌得体为无标记式,礼貌不足或过分为标记式,失礼或粗鲁的程度与标记程度成正比。

(6)对听者的损越大或对他的面子的威胁越大,就越要求礼貌和礼貌策略。符合这一要求的话语为无标记式,不符合或相反则为标记式;

(7)除了言语礼貌手段外,人们还可以采用非言语手段(如温和的语气、升调、微笑)和物质手段(如献花、给/借钱、请客)。这些手段当然可以与言语手段并用。

(8)虽然PP和面子理论有宏观的国际共通性,但它们在一定的语言文化土壤上的言语和言语实现的条件和方式是千差万别的。

3.2从1原则(4准则)到2或3原则

Horn(1988:130-1)认为格赖斯的原则轻则不全面,重则不合适得不可挽救。他(1984)改造CP为量原则(Q(uantity)-Principle)和关系原则(R(elation)-Principle),因为前者要求话语充分,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以关系原则为条件);后者要求话语必须是必需的话语,即不说多于所要求的话语(以量为条件)。可见,在他看来,量和关系两原则(Grice的两条准则)是互为条件的。Horn又根据两条原则提出了语用分工:a)关系原则倾向于常规理解;b)量原则推论倾向于非常规理解。我们认为,言语若遵守关系原则(暂时认可“原则”一说),换言之,违反关系准则的程度为“零”,就意味着话语为“无标记式”,合适度为“最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最小”。量原则的遵守亦然。假如话语蔑视关系原则,换言之,关联程度不及无标记式,那就意味着话语为“弱/中/强标记式”[12],合适度为“大/中/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中/大”。蔑视量原则的情况亦然。另外,Horn解释非常规理解时所借用的“简短/冗长”或“正常/奇怪”与“无标记/标记”概念处于并列状态,其实前面两者是后者的下义,后者包括前者。假如这是标记性探讨,它没有上升到语用标记(理论)的层级[13]。姜望琪(170页)批评Horn把Q和R两原则的区别和形式是否简短或者无标记与标记直接挂钩起来有点牵强。Levinson(1987)以及其他学者(见何兆熊等:171-2)批评Horn的语用分工过于宽泛(甚至一些语例混淆了量原则和方式原则/准则),缺乏含义推理机制和中介。

Levinson(同上:401-2)根据Grice和Horn的理论提出了3原则:数量原则(Q-Princple)、信息原则(I(nformativeness)-Principle)和方式原则(M-Principle)。可以简约地说明如下:

(1)数量原则:言者准则(话语的信息不弱于知道的程度,除非与信息原则矛盾);听者推论(相信言者的话语是他知道的最强的陈述)。

(2)信息原则:言者准则/极小量准则(说得尽量少(注意数量原则));听者推论/扩展规则(扩充话语的信息直到找到言者之意图)。

(3)方式原则:言者准则(不无故使用冗长、晦涩或有标记的表达式[14]);听者推论(相信冗长、晦涩或标记表达式的意义不同于相反的表达式的意义)。

他之所以省去关系原则(Grice的关系准则),是因为它隐含于这3个原则里面,这一点与关联理论的话语(本质的)关联性是一致的[15]。他还认为,以上3原则矛盾时,其运作次序是:数量原则先于信息原则先于方式原则。由于他十分强调数量原则,于是有力地论述了“梯级数量含义”(scalarquantityimplicature)。

根据我们的模式,遵守Levinson的3原则的话语(以关联为条件)就是“无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否则就是“弱/中/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大/中/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中/大”。违反这3条原则的某一条或几条的程度也有轻重之分,分别为“弱/中/强标记式”,合适度为“大/中/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小/中/大”。

Horn和Levinson的新格赖斯主义的共性,一是继承了CP的精华,二是注重了一般会话含义[16](不仅是特殊会话含义),三是建立了推理机制[17],四是(对交际话语)比CP更有解释力。

3.3从1原则(4准则)回到1原则

对CP进行简化的极端就是S&W、Wilson(1999,2004)以及Blakemore(1987,1992,2002等)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简称RT)。RT认为交际无所谓合作不合作,关键是话语的关联性。RT的基本观点如下:

(1)关联的第1原则是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

(2)关联的第2原则是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ostension/ostensive)的交际行为都应当设想为具有最佳关联。

(3)所谓“关联”就是话语同语境(上文和情景)在语义和语用上的联系。“如果一句话P和另一句话Q,加上背景知识,能产生它们单独加上背景知识时不能产生的新信息,那么P和Q就有关联。”(Smith和Wilson1979:177)

(4)意义是言者的交际意图,不是信息意图。请看例10)(由例5)而来)。a)说的“我会使用东芝”的事情或信息,即对问题的肯定回答,就是信息意图,而言者真正的意思即交际意图也许是“让我来打字吧/给我这份工作吧”。

(5)RT关心的不仅是含义(即隐义,implicature)的推理,更关注显义(explicature[18])的推理。

(6)言者为了一个目的要与听者交际,就要了解自己和听者的认知环境(cognitiveenvironment),激活对方与自己重叠的认知环境部分,否则就要设法扩大其认知环境,以使明示成功,即达到双方互明(mutuallymanifest)。对方为该话语付出一定的心力(用RT的说法是processingeffort),达到真正的“明(白)”就是理解,这就是言者编码所预想的语境效果(contextualeffect)。

(7)话语的关联度越大,双方付出的心力就越小。话语为最大或最佳关联时,听者付出很小的心力就能得到很大的(一般为言者设定的)语境效果。话语的关联度越小,双方付出的心力就越大。关联度最小时,要么不关联(不值得听者付出心力),要么是弱关联,听者付出很大的心力要么能够得到语境效果的丰收,要么得到小于言者设定的语境效果。

(8)推理一般是非论证性的(推理)。听者从言者的明示(主要是话语)这一明示前提(explicatedpremise)得出隐含前提(implicatedpremise),再攫取隐含结论(implicatedconclusion)。

再请看例10):

10)(回应Canyoutype?)

a)IcanuseTOSHIBA.(明示前提)

b)OnethatcanuseTOSHIBAcantype.(隐含前提)

c)Icantype.(隐含结论)

RT以崭新的面貌解释了交际中的意义生成和推理的机制,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诱惑力,是已成为显学的认知语用学的支柱理论。然而,a)RT的关联原则是否真正能够或有必要取代CP或它的除了关系准则以外的准则呢?答案是未知数。RT有一些说明不合作而关联的所谓成功交际语例,但是我们也可以举反例说明不关联而合作的交流(看钱冠连1989)。b)RT的语境效果和心力的反比关系有很大的合理成分,但是,听者得到的语境效果决定于付出心力的大小,而心力的大小又决定于言者设定的语境效果,这一观点欠妥。c)RT的语境效果和明示性具有不少主观性(何兆熊等:210)。d)RT对话语解释的结果到底是具有必然性还是或然性没有交代清楚(同上)。e)RT对“关联”的定义忽视了会话需求的反应,对“交际”的定义过于笼统(同上)。f)关联原则(或者RT的交际原则)是否可以违反,或是否真的不可以违反,RT没有解释清楚,似乎还有矛盾之处(姜望琪:127-8)。g)用“关联性”囊括语言交际的一切因素是否合适呢?人们多有异议。姜望琪(198页)建议分解关联性为“说话人关联性”(相当于“最佳关联”)、“听话人关联性”(相当于“最大关联”)。S&W缺乏足够的具体语言例句(S&W,F35——何自然、冉永平之“导读”)。

上面第7条若用我们的“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来考察(见表1),话语为最大关联时便是无/弱标记式,合适度为“最大/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最小/小”;最佳关联意味着无标记式,合适度为“最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最小”;其他为标记式,其中,弱关联为弱标记式,合适度为“大”,双方付出的心力为“中”;中(等)关联为中(等)标记式,合适度为“中”,双方付出的心力为“大”;不关联为强标记式,合适度为“(最)小”,双方付出的心力为“(最)大”。

4.结论——我们的建议

合作原则的4条准则是根据/仿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同名概念建构的解释人类言语行为的理论。(何兆熊等:166)据Grice说,它也可以解释其他协作行为。(见§1)由于“合作”符合我们的直觉,加上其理论的哲学根源和自身的相对完善性,一直是哲学界、语言学界尤其是语用学界引用、讨论的热门。当然,正如任何理论都有瑕疵一样,CP也有不足,于是得到了新格赖斯主义的补充、发展和完善。那么,哪一个可以作为新格赖斯理论的代表呢?礼貌原则既然是补充性的,是二级原则,即从属于合作原则,我们应该把目光转移到2原则、3原则或1原则上来。Horn的2原则受启发于Grice和Zipf(1949)的“省力原则”(PrincipleofLeastEffort),后来也启发了Levinson的3原则,后者仿效了2原则的模式甚至概念,克服了理论的解释力不足的缺憾,提出了较完善的一般会话含义推理机制,其“涵盖面比Grice的四准则要广,解释力要强”(何兆熊等:179),我们认为,它也胜过Horn的2原则。关联理论不仅是对合作原则的发展,而且是解释整个人类交际和认知的,具有哲学、认知心理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理论基础的,“易读不易懂”[19]的(学科)理论。RT对交际、语境、认知、明示、互明、推理、含义、交际意图等现象/概念的解释都是很有见地的。但是,由于它与CP的历史和理论渊源关系,由于关联性的主观性、模糊性、动态性、梯级性(以及标记等级),RT对显义和交际意图的推理具有很大的不定性、或然性,很难说它白璧无瑕或可以代替CP。总之,人们对新格赖斯主义有不同的意见。例如,Richardson夫妇(1990)就不赞成关联理论。Carston(1998:197-211)却认为2原则和3原则不如1原则的RT,姜望琪(207页)持与她相反的观点。

我们认为,倘若保留CP的合理核心,加上人际修辞的PP的跨文化共性,Horn的语用分工和荷恩梯级含义,Levinson的常规理解和一般会话含义推理的方法论,RT对交际的宏观的、哲学的、认知的解释,最后把它们的“和”置于“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里,给予语用标记(价值)的诠释,对交际的解释就更有说服力。再把该解释的合力运用于对交际中含义的推理(机制)、含义化/含意化、语法化、语用(形式)化等问题[20]的论述,以使语用推理的学科日臻完美和科学。

最近论及“合作”者有钱冠连(1989,1997)、廖巧云(2005)、金立(2005)等。钱(166-81)提出“合作不必是原则”和代替合作原则的“目的-意图原则”。他“认为合作原则摆脱不了不合作”,在量、关系、方式、质方面都存在不合作现象。笔者认为,Grice和Searle的理论都是意图或意向性(intentionality)理论,合作与否与意图是一致的。再者,钱的原则也摆脱不了无目的或无意图,或者目的、意图不明确的情况。廖的C-R-A模式就是糅合合作原则、关联论和顺应论的优点而成的解释交际的理论框架。她尽管指出了合作原则的不足,还是申明“合作是成功交际的先决条件”(vii-ix页)。会话者可能合作、欠合作或不合作,因关联性的强弱,可能需要可能不需要隐性或显性的顺应。金立的书是以认可合作原则为基础的。他说(60-5页)的“完全合作、一般合作与不合作”现象相当于廖的“合作、欠合作、不合作”。他也承认钱的观点是“独特新颖”(46页),然而其基调是质疑和发展。他使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联姻,产生出“语谓合作、语旨合作、语效合作”(113-51页)。对该原则在企业经营(199-253页)和人机对话(254-77页)中的作用之讨论颇有意思。

除了合作原则,交际可能还遵循着其他语用原则(如幽默原则、调侃原则、反语原则、借代原则、隐喻原则等),而遵守CP不能确保遵守或违反其他语用原则,而遵守或违反CP的准则(尤其是质准则和方式准则)常常与隐喻手段(如明喻、暗喻(亦称“隐喻”)、换喻、借代、双关、隐射、拟人等)有关。因此,CP以及新格赖斯主义如何更有效地单独或联手解释交际的模式,借用不借用“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Blakemore,D.1987.SemanticConstraintsonRelevance[M].Oxford:Blackwell.

2.Blakemore,D.1992.UnderstandingUtterances:AnIntroductiontoPragmatics[M].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

3.Blakemore,D.2002.Relevanceandlinguisticmeaning:Thesemanticsandpragmaticsofdiscoursemarkers[M].Cambridge:CUP.

4.Brown,P.&S.Levinson.1978/1987.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Politeness:StrategiesinSocialInteraction[M].Cambridge:CUP.

5.Grice,H.P.1975.Logicandconversation[A].InP.Cole&J.Morgan(eds).SyntaxandSemantics,Vol.3:SpeechActs[C].NY:AcademicPress:43-58.

6.Gu,Yueguo.1990.PolitenessphenomenoninmodernChinese[J].JournalofPragmatics14:237-257.

7.Horn,L.1984.Anewtaxonomyforpragmaticinference:Q-basedandR-basedimplicature[A].InSchiffrin(ed).[C]:11-41.

8.Horn,L.1988.Pragmatictheory[A].InNewmeyer(ed).[C].Vol.1:113-45.

9.Leech,G.1983.Principlesof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0.Levinson,S.C.1987.Pragmaticsandthegrammarofanaphora:apartialpragmaticreductionofbindingandcontrolphenomena[J].JournalofLinguistics23:379-431.

11.Levinson,S.C.1989.Areviewofrelevance[J].JournalofLinguistics25:455-72.

12.Richardson,J.&A.Richardson.1990.Onpredictingpragmaticrelations[A].Proceedingsofthe16thAnnualMeetingoftheBerkeleyLinguisticSociety,ParasessionontheLegacyofGrice[C]:498-508.

13.Sadock,J.1978.Ontestingfor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A].InP.Cole(ed).SyntaxandSemantics[C].Vol.9.NY:AcademicPress:281-98.

14.Sainsbury,M.1984,Sayingandconveying[J].LinguisticsandPhilosophy7:415-32.

15.Smith,N.&D.Wilson.1979.ModernLinguistics:TheResultsofChomsky’sRevolution[M].Harmondsworth:Penguin.

16.Sperber,D.&D.Wilson.J.1986/2000.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Oxford:BasilBlackwell;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BlackwellPublishersLtd.

17.Wilson,D.2000.Relevanceandunderstanding[A].InG.Brownetal.(eds).LanguageandUnderstanding[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5-58.

18.Wilson,D.2004.Relevance,wordmeaningandcommunication:thepast,presentandfutureoflexicalpragmatics[J].现代外语:1-13.

19.Zipf,G.1949.HumanBehaviorandthePrincipleofLeastEffort[M].Cambridge:Addison-Wesley.

20.顾曰国.1992.礼貌、语用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21.何刚.1997.语用方式——语用的语法化[J].外国语,第3期.

22.何兆熊.1995.StudyofPolitenessinChineseandEnglishCultures[J].外国语,第5期.

23.何兆熊等.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4.侯国金.2002.间接礼貌研究的质疑[J].山东外语教学,第2期.

25.侯国金.2004a.DynamicPoliteness-AppropriatenessInteraction[J].US-ChinaForeignLanguage,第2期.

26.侯国金.2004b.指示语的礼貌策略[A].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3)[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7.侯国金.2004c.言语间接程度的测定[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5期.

28.侯国金、廖巧云.2003.指令间接性与虚拟空间[J].外语学刊,第4期.

29.侯国金、蒋勇.2004.消极应答的语用策略[J].外语教学,第1期.

30.侯国金.2005a.语用标记价值假说与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J].外语学刊,第2期.

31.侯国金.2005b.浅论语用标记等效原则[J].山东外语教学.第1期.

32.侯国金.2005c.语用标记等效原则:翻译评估的新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3.蒋严.2002.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第3期.

34.金立.2005.合作原则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5.廖巧云.2005.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6.吕公礼.2000.语用形式化与话语信息量研究[J].外国语,第6期.

37.吕公礼.2003.形式语用学浅论[J].外国语,第4期.

38.钱冠连.1989.不合作现象[J].现代外语,第1期.

39.钱冠连.1997.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0.沈家煊.1999.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41.王建华.2001.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第5期.

42.熊学亮.1997.含义分类标准评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

43.徐盛桓.1992.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第2期.

44.徐盛桓.1993a.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与语用推理[J].外国语,第1期.

45.徐盛桓.1993b.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J].现代外语,第2期.

46.徐盛桓.1994.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否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47.徐盛桓.1996.含意本体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标记范文篇4

关键词:形式标记;元功能;分析

Abstract:Thereisalackofconsistencyandstandardinthefunctional

analysesbysuchscholarsasHalliday,Thompson,Eggins,DowningandLocke

of"it"intheMeteorologicalprocess,"there"intheExistentialprocess,

passiveformalmarker"by"inthepassivevoice,andwhat/howintheexclamatory

clause,whichhavenoideationalmeaning.Thispaperpresentsananalysis

andattemptstoelucidatetwopoints:(1)Suchformalmarkersmaynotbe

includedinotherfunctionalcomponentsinfunctionalanalysisbecause

theyhavenoactualideationalmeaningalthoughtheirsyntacticalsignificance

cannotbeneglected;(2)Certainrulescanbefoundforthefunctional

analysisofsuchformalmarkers.

Keywords:formalmarker;metafunction;analysis

1.引言

元功能思想是系统功能语法一大核心思想,对语言及语言运用的诸多解释可以通过元功能分析来进行。而对于只有形式意义的语言成分的分析,系统功能语法学者目前所提供的解释有待进一步探讨。Halliday,Thompson,Eggins,Downing

andLocke等学者在分析形式标记时时而把它们与有实际概念意义的语言成分合并起来作为一个功能成分,时而把形式标记与其它成分分隔开进行功能分析,这种分析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我们试图通过对气象过程中的it,存在过程中的there,被动语态的被动标记by以及感叹句中的形式标记what与how的分析,说明形式标记的功能语法分析是有章可寻的。为说明问题,我们分别考察了上述学者对这些形式标记所作的功能分析,然后从元功能的三个主要层面出发提出我们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可能规律。限于篇幅,概念功能层面我们仅讨论及物性系统,语篇功能层面只讨论主位结构,人际功能层面只讨论语气系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quot;标记"不是"Markedness",而是"formal

marker"。

2.形式标记的元功能分析

2.1概念功能层面

概念功能层面的典型分析是及物性分析。对于it,Halliday(1994:143)认为类似"It’sraining"这样的分句属气象过程(Meteorological

process),是间于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间的一种过程类型。他指出,it可当作主语,但没有参与者角色,也没有及物性方面的功能;类似It’s

blowing/It’sraining可以解释为没有参与者的物质事件,而类似It’sfoggy/cloudy/misty/hot等可解释为关系过程,其中的it

是"载体"(Carrier)。Halliday没有提供具体的图例分析,我们仍然弄不清他是否将气象过程中的it与其它语言成分分隔开来分析。Thompson(1996:

77-8)也认为表天气或时间的分句没有参与者,主语it没有概念意义。这样,从及物性角度来看,表天气或时间的分句只有"过程"。Thompson(1996:

233)是如下分析这种分句的:

Itwassnowingheavilyoutside

过程:物质环境成分:方式环境成分:方位

DowningandLocke(1995:37)也指出,表示时间、气象条件及距离的it无概念意义。但他们没有提供具体分析。

由于表气象、时间、距离的分句中it无概念意义,没有参与者角色,因而将it一并划归过程是没有说服力的。Thompson将it与"过程"划归一体显得不够严密,他的分析似乎说明动词成分之外的成分也可以充当过程。依上所述,建议对该类分句作及物性分析时统一把it与其它成分分隔开,不作具体分析。比如:

ItwassnowingHeavilyoutside

过程:气象环境成分:方式环境成分:方位

对类似It’sfoggy/cloudy的分句是否可以当作关系过程仍然有争议。但这些分句中的it仍然没有指代任何概念实体,无概念意义,它仅仅是个形式标记,它的省略形式Foggy/Cloudy在意义上与原分句没有差异。把无所指的it当作关系过程中的"载体"是不够严密的。因此,及物性分析时也可以把it单独分开。

对于存在句中there的概念功能分析,Halliday(1994:142-3)、Eggins(1994:254-5)、Thompson(1996:

101)和黄国文(1999:140-142)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都认为,类似Therewasalampleadingdown与Maybe

there’ssomeotherdarkerpattern这样的分句只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Existent)。There同样是个形式标记,没有概念意义,它的功能仅仅是排除再用一个主语的需要或可能。Eggins(1994:

254-5)特别举例(Therewassnowontheground)说明在概念功能层面无需对there进行分析。Thompson(1996:

101)比较了这类过程和相应的物质过程:

Maybethereissomedarkerpattern

过程:存在存在物

Maybesomeotherdarkerpatternexists

动作者过程:物质

我们知道,存在过程是过程类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因为该过程中除了参与者("存在物")之外就是"环境成分",而且"环境成分"不是强制性的,可以省略。这样,there既不是参与者,也不是环境成分,只具有形式上(结构)的意义。因此,在概念功能这个层面上对存在过程中的there作上述分析是可行的。即把there单独隔开,作为一个没有概念意义的形式标记,不加以处理。

对于被动语气中的被动标记by,Halliday无论是在作格分析(如对Theglasswasbrokenbythecat)(1994:

170)还是在及物性分析(1994:110,113,125,172,283)中都把它与参与者角色连成一体,当作一个功能成分,共同充当参与者角色。但在讨论主语、动作者与主位的重合问题时,他又把by单独隔开并加以分析(Halliday

1994:34):

(a)

Icaughtthethirdball

主位/主语/动作者

(b)

Iwascaughtbythesecond

主位/主语

(c)

thethirdIstopped

主位主语/动作者

(d)

bythefourthIwasknockedout

主位/动作者主语

而在后来对具有语法隐喻的分句作双重分析时,Halliday(1994:345)又把by与"过程"(动词部分)划在一起,共同充当"过程",如下所示:

theguests’supperoficecreamwasfollowedbyagentleswim

功能参与者:被识别者/价值过程:关系参与者:识别者/标记

类别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

Thompson在对被动标记by进行及物性分析时倾向于将by与参与者连为一体统一充当某一个功能成分(1996:85,111)。例如对Thespeech

wasfollowedbypoliteapplause.这样的关系过程分析时,他把by化入"识别者/标记"(1996:96)。但对分句"Who

hashercalculatorbeentakenby?"Thompson(1996:30)是如下分析的:

Whohashercalculatorbeentakenby?

动作者目标过程

而对since1815thecountryhadnotbeendisturbedbyanywar这一分句进行及物性分析时,他又把by与any

war一并划归"动作者"。

Halliday与Thompson分析被动标记by时采用了不同标准,前后不一致。这说明对被动标记by的分析仍然没有明确。在比较主位、主语与动作者的重合问题时,Halliday并未把by考虑进去。这恰好说明,形式标记by在概念功能层面上并没有实际概念意义,不宜与功能成分划归一体。Fawcett(in

press)对介词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理解。他认为介词可划为两种,其中一种有语义含义,如in,at,infrontof等表"地点"关系;on,before,at,in等表"时间"关系。第二种介词没有实际含义,仅仅表明补语是参与者角色,如The

paperswerecheckedbythecustomsofficer中的by只表明customsofficer是参与者,the

shootingofthepoliceman中的of只用来表明thepoliceman是参与者。我们认为被动标记by正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因此,不宜把它划归参与者或过程,应把它与其它成分隔开并当作无需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标记,如:

Orbeingrecognizedandthankedbyformerpatients

过程:心理过程:言语感觉者/说话者

作为直陈语气中肯定句的一种类型,感叹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minorclause(姑且译为非语气句),一种为majorclause(且译为语气句)。非语气句由于缺少"过程",难以对它进行概念功能分析;而对语气句(如Thompson所举的How

absolutelylovelyshelookstonight!与Whataniceplantyou’vegot!)可以进行及物性分析。问题在于应该把what/how划归什么呢?参与者、过程或是环境成分?对于这一点,系统功能语法学者们没有提供具体分析。

我们认为,感叹句中的what/how仍然没有概念意义,它们只是一种形式标记。无论是语气句还是非语气句,无论有没有what/how,感叹句是通过语音来体现的,它的感叹句属性不随what/how改变。没有what/how,感叹句的意义也不会改变,只是语气上有些差异而已,如:"What

alovelyday!"与"Alovelyday!"。因此,在概念功能层面对感叹句作分析时,仍然可以把how/what作为纯形式标记,不划归任何参与者或过程或环境成分。

2.2语篇功能层面

英语中it使用得较多的情况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分裂句。关于分裂句中it的语篇功能分析可参见黄国文(1999)。本文只讨论表时间、气象的分句中it的语篇功能。

气象过程(如Itwaspouring)及表时间的分句(如Itishalfpastseven)的主位结构不象"分裂句"中的主位结构那样有争议。学者们依据"主位"的定义"话语的出发点"(the

pointofdepartureofthemessage)(Halliday1994:37)把it当作主位,其余的为述位(Downing

&Locke1992;Eggins1994;Thompson1996)。

但由于it是个形式标记,没有意义,划为主位就与Halliday的基本观点"主位"是"分句所涉及的东西"(thatwithwhichthe

clauseisconcerned)(Halliday1994:37)不相符,因为it没有任何指代或概念意义,并非属"thatwhich

theclauseisconcerned"。"主位必须要表达及物性的一个方面,参与者、过程或环境成分"(Thememustalways

includeaconstituentthatplaysaroleintransitivity:aparticipant,

processorcircumstance)(Thompson1996:136)。如&2.1所述,it没有参与者角色,不是过程,也不是环境成分,因此不是主位,更不是经验主位(Experiential

Theme)。对此,Enkvist(1993)提出的凡是主语就可当作主位的"主语假说"(thesubjecthypothesis),Stainton(1993)的"助动词假说"以及Berry(1989/1995)的"动词前假说"都未得到广泛认同,我们不予细察。

如上所述,Halliday把It’sfoggy/cloudy/misty/hot等分句当作关系过程,并认为it是"载体"(Carrier),这说明他主张把该类分句中的it当作主位,因为"载体"是参与者角色。由于这类分句中的it没有表达及物性的的任何一个方面,当作主位就与"主位必须要表达及物性的一个方面"相矛盾。对这类分句作语篇功能分析时,建议把其中的it看作形式标记,把分句看作只有述位、缺少主位的分句。

当然,在表气象过程的一些分句(如Thewind’sblowing.Thesun’sshinning等)中,情况又有所不同。Thewind/sun在语篇功能层面上是主位,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层面上可分别充当参与者和主语。

关于存在过程中的there,Halliday把there当作主位,其余部分为述位。Thompson则把there与there后的动词共同看作主位,其余部分为述位。此外,Halliday(1985/1994),Martin(1992)与Eggins(1994)都明确指出存在句中there是主题主位(即Thompson所说的经验主位)。Eggins(1994:

289)还特别指出,存在过程中的there属特殊情况,它不是参与者角色,也不是环境成分,但它是主题主位(TopicalTheme)。对此,黄国文(1999:

139-140)认为"把无所指、不具备参与者角色或环境成分的there当作主位在理论上很难令人信服"。他还指出,存在句中there对及物性并无任何影响,发音与the一样,它实际上是一种主位手段,表明过程中实际主位即将出现,可称之为"主位引发语"(thematic

buildup),例如:

Therewasacatonthemat

主位引发语主位述位

把therewas当成主位引发语是对该问题的一大突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面这个分句的主位结便成了"acatonthemat",这是一个没有谓体的分句。而动词be在该类分句中至关重要,有些语境中甚至可以用stand,hang等实义动词替换be。一旦用实义动词替换后,这种分句中的过程就由动词体现。因此,把there

was当成主位引发语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对存在句各种情形的语篇功能解释。

实际上,存在句中的there仍然是个形式标记,没有任何概念意义,Halliday曾指出,存在句中的there"没有表述功能"(hasno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1994:142)。依据这一点,我们认为分析存在句的主位结构时,可以不对there作语篇功能分析,将它独立划开。但问题在于该如何分析there后的成分呢?一种办法是参照Thompson(1996:

124)对祈使句的语篇功能的分析(Leavethelampthere)把存在句中的be当作主位(如下图所示)。换句话说,祈使句与存在句有相同的主位结构,区别在于后者以一个强制性的形式标记there开头。另外一种办法是参照赵彦春的观点把there后的部分全部划归述位。赵彦春认为,Thompson把祈使句中的动词(如leave)当作主位是无法令人信服的,祈使句实际上有一个隐含主位,而留下的部分都是述位。这样,我们同样可以说祈使句与存在句有相同的主位结构,区别在于后者以一个强制性的形式标记there开头。如下图所示:

LeaveThelampthere

主位述位

Therewasacatonthemat

主位述位

Therewasacatonthemat

述位

被动句的被动标记by在普通被动句式中的语篇功能不难辨别,因为在普通被动句式中,by与名词词组共同充当述位。我们要讨论的是被动句中被动标记by与动作者位于句首的情况,如:by

hernephewshewassentflowers.Halliday对这类分句作语篇功能分析时并没有把by作为主位的一部分,但他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基本标准(参见&2.1)。Fawcett(in

press)认为,被动句中的by只是用来引出谁是参与者角色而已,它本身没有概念意义。

细心考察就不难发现,被动句中"by词组"提前并置于句首时,by一方面是用来标示参与者角色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用来突出主位,实现特定的语篇衔接功能。在分析它的语篇功能时,同样可以不对by作任何分析,而把它与动作者隔开,不划归主位部分,如:

BythefourthIwasknockedout

主位述位

如前所述,感叹句中有些属"无语气句",如Howinteresting!Congratulations!Hello!Sue!等。而只有"语气句"才有完整的主位结构,"无语气句"没有明确的主位结构,也无法对它进行主位结构分析。Thompson(1996:

124-5)是如下分析"语气句"类型的感叹句的主位结构的:

WhataniceplantHowabsolutelylovelyyou’vegot!shebookstonight!

主位述位

同样,感叹句中的what/how只是形式标记,不使用what/how并不影响感叹句的属性。what/how在感叹句中并没有任何概念意义,因为感叹句的感叹特征是由语音来体现的。它们不仅只是形式标记,而且不属于强制性的形式标记。因此,对该类分句进行主位结构分析时不宜考虑形式标记what/how,它们仍然不是参与者,没有充当过程,也不属于环境成分,如:

Whataniceplantyou’regot!

主位述位

2.3人际功能层面

人际功能层面的主要体现是语气(Mood)与剩余部分(Residue),而语气又由主语与限定成分组成。其中主语可以是纯粹的形式标记,也可以是有概念意义的参与者角色。而it,there作为形式标记出现在句首时通常充当主语,是语气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赞同功能语法学者们对形式标记it,there所作的人际功能分析,把it/there当作主语,动词部分为限定成分,其余为剩余部分。

而by作为形式标记并位于句首时,人际功能是比较特殊的。比如,Byhernephewshewassentflowers中byher

nephew虽位于句首,但仍然是剩余部分,主语是she。当然,当by不是形式标记且有其概念意义时,by与名词词组构成的短语可以充当主位,如:By

trainsuitsmemost中的by已不再是被动句的被动标记。

关于感叹句中的what/how,Thompson(1996:47-8)指出,感叹句与wh-疑问句中的what/how始终出现在句首,区别在于感叹句中主语在限定词之前:Subject

^Finite。Halliday持有相同的看法(Halliday1994:86)。不过,Butler(1987:213-4)指出,Halliday在词汇语法层讨论语气时未充分考虑感叹句的情况。Martin(1992:

44)特别指出,类似Whatanidiot这样的感叹句是没有语气的,属于"无语气句"。他还特别举例说明"无语气句"感叹结构(Martin

1992:74)。

ExHe’ssuchanidiot!

chkindof.

rchAcompleteimbecile!

chNotquite.

rchUnmitigated!

RexOh,allright!

注:Eh=exchangech=checkrch=responsetocheckRex=responsetoexchange

可见,在实际交流中,用what/how的感叹句并不多,多数情况使用的是"无语气句",没有主语,也没有限定词,即没有语气部分。因此,在对感叹句作人际功能分析时,往往只有剩余部分,其中的what/how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而由what/how引导的语气句类型的感叹句又往往是what/how及其后面紧跟的成分共同充当剩余部分,如:

WhataniceplantYouhavegot!

剩余部分主语限定词

语气

3.结语

综上所述,表时间、气象的分句中的it,存在句中的there,被动句中表被动关系的的by以及感叹句中的what/how都是没有参与者角色的,它们也不是过程或环境成分。它们在分句中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标记出现,没有具体的概念意义或语篇意义。也就是说,它们只是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形式手段。虽然它们在分句中的句法作用不可忽视,但在元功能分析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与其它有概念意义的语言成分分隔开,从而突出它们的标记作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这或许可以作为对形式标记作元功能分析的一个基本依据。对于语篇功能,如果非分析不可,可以参照Berry(1996:

1-64)对主位的分析,把主位分为ThemeM与ThemeF,即作为意义的主位与作为形式的主位。以上所讨论的形式标记可以看作ThemeF,即作为形式的主位。

参考文献:

[1]Berry,M.WhatisTheme?-A(nother)PersonalView(A).InBerry,M.

Butler,C.Fawcett,R.P.andHuang,G.W.(eds.)1996:1-14

[2]--.Thematicoptionsandsuccessinwriting(A).InM.Ghadessy.(ed.).

ThematicDevelopmentinEnglishTexts.London:Pinter.1995,55-84

[3]Berry,M.Butler,C.Fawcett,R.andHuang,G.W.MeaningandForm:

SystemicFunctionalInterpretations--studiesforM.A.K.Halliday(C).

Norwood:Ablex.1996.

[4]Bloor,T.&Bloor,M.TheFunctionalAnalysisofEnglish:AHallidayan

Approach(M).London:Arnold.1997.

[5]Butler,municativefunctionandsemantics(A).InHalliday,M.

A.K.&Fawcett,R.P.(eds.)NewDevelopmentsinSystemicLingnistis.Vo1.1.

London:Pinter.1987.

[6]Downing,A.&Locke,P.AUniversityCourseinEnglishGrammar(M).

London:PrenticeHall.1992.

[7]Eggins,S.AnIntroductionto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M).

London:Pinter.1994.

[8]Enkvist,N.E.Threedynamicsandstyle:anequipment(J),StudiaAnglica

Posnaniensia.1973(5):127-35

[9]Fawcett,R.P..Semantics:aHandbookfortheSystemicFunctionalAnalysis

ofEnglish(M).London:CasellAcademic.(inpress)

[10]--:ThesemanticsofclauseandverbforrelationalprocessesinEnglish

(A).InM.A.K.HallidayandR.P.Fawcett(eds.)NewDevelopmentsin

SystemicLinguistics.London:FrancesPinter.1987,130-183

[11]--.HandbookfortheAnalysisofSentencesinEnglishText(M).Cardiff:

ComputationalLinguisticUnit,UniversityofWales.1995.

[12]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

Arnold.1985/1994.

[13]Martin,T.R.EnglishText:SystemandStructur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2.

[14]Stainton,C.MetadiscourseandtheAnalyticalText:AGenre-Based

ApproachtoChildren’sWrittenDiscourse(D).PHDThesis.Universityof

Manchester.1993.

[15]Thompson,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1996.

[16]黄国文.《语语言问题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标记范文篇5

广告advertisement,这一英语词汇源于拉丁语advertere,原始意思是“大喊大叫”,以吸引人的注意。因此广告就成了唤起大众对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衡量商务广告成功的标准之一是看它是否符合美国E.S.Lewis所提出的四项要求,即“AIDA法则”: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产生兴趣),D-Desir(e唤起欲望),A-Action(付诸行动)。[6]广告是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既传递信息,又担负着刺激受众消费心理的功能,要想使消费者对商品引起注意,产生兴趣,最终唤起购买欲望,商品的广告必须特别、醒目。因此,广告英语选词需以Leech的四条重要原则为基础,即:可理解性原则、清晰原则、经济原则和表达生动性原则。[4]36灵活、恰当地运用标记词汇可以使消费者迅速理解广告内容,清晰明确地捕捉广告核心,而不产生歧义。简短明了的广告不仅可以节省生产商的广告成本投入,还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生动有趣、语音和谐、结构整齐的广告用语既能突出产品的优势,又能取得琅琅上口的效果。通过媒体和消费者的口口相传,达到“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唤起欲望—付诸行动”的最终商业目的。由此可见,标记词汇在商业广告英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标记词汇在商业广告英语中的体现

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广告英语不同于其他实用英语,它必须简洁、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因此,在商业广告英语中运用了大量标记性词汇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唤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标记词汇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可分为无标记性词汇和有标记性词汇两种,在商业广告中无论使用哪一种,只要运用得当,都会让商业广告大放光彩。

(一)无标记性词汇

人们习惯于将具有肯定意义的词划为无标记成分,将具有否定意义的词划为有标记成分。无标记性词汇因其规则性、平常性和普遍性,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积极、肯定的无标记词能够表达消费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备受广告商的青睐,广泛出现在商业广告英语中。

1.无标记性词汇简单易懂,容易被消费者接受(1)MosquitoByeByeBye.(RADAR)蚊子杀杀杀(。雷达牌驱虫剂)[7](2)I’mlovin’it!我就喜欢。(麦当劳)这两句广告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用词简单,容易理解,而且便于小朋友记忆,表达清晰生动。(3)ConnectingPeople.(Nokia)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这则广告简单又直接地告诉人们诺基亚是一个有科技含量的品牌,以服务消费者为目的,手机的设计务实而不花哨,实用、好用是它的品牌理念。

2.积极、肯定的无标记词能够表达消费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Mmm!delicious!嗯,美味啊!(蛋糕广告)整个广告简洁明了。第一个拟声词是吃了一口蛋糕后情不自禁发出的感叹。后面的“美味”,又一次强调了蛋糕的美味,刺激消费者的欲望。(5)Weintegrate,youcommunicate.我们集大成,您超越自我(。三菱电工)(6)TakeTOSHIBA,taketheworld.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7)ThingsgobetterwithCoca-Cola.(Coca-Cola)饮可口可乐,万事可乐。(可口可乐)(8)Hischoiceisyours,thehonorisours.任君选择,深感荣幸(。商场广告)(9)Applethinksdifferent.苹果电脑,不同凡“想”。(苹果电脑)尤其是最后这条广告标语中的“thinksdifferent”,言简意赅地说明了要宣传的内容。译文中把“不同凡响”稍作改动,谐音置换成“不同凡‘想’”,符合语境,融形会神,风趣幽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8]。为了积极宣传商品,商业广告英语中常常使用大量积极、肯定,带有正面、褒义性的形容词。多用此类无标记词可以使商业广告更加贴近消费者心理。以上五则广告用词简洁,内涵丰富,仿佛消费者一旦选择了这些品牌,人生观、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二)有标记性词汇

相较无标记性而言,有标记性词汇在商业广告英语中的运用更为广泛、频繁。无标记性词汇简短有力,带给人们听觉、视觉的冲击,内容表达直白,使人印象深刻。而各种新词、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和多种修饰手法的运用,则令使用了有标记性词汇的商业广告在内容表达上委婉、含蓄,回味无穷。

1.新词的运用商品要想热销,一方面是靠过硬的质量,另一方面要靠广告的宣传。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商业广告会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唤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因此,商业广告策划者们常常创造新词,另辟蹊径,将人们所熟知的无标记性词汇转换成有标记性词汇。用这样的方法制作出的广告往往生动有趣,令人印象深刻。如:(10)OIC(眼镜广告)[9]该广告中OIC表达了“oh,Isee”的含义,此标记项既在视觉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又让人们在回味广告语的同时,从拼读中感受到眼镜给视力不佳者带来福音的满意效果。(11)TheOrangemostestDrinkintheWorld(.饮料广告)“Orangemostest”是由“orange”和形容词的最高级搭配“most”“-est”三者相结合而重新构成的,新词意在凸显这种橙汁饮料的高纯度和高品质,生动、清晰地表达了它的与众不同。[10](12)Fortwogethertheultimateallinclusiveonepricesunkissedholiday(.旅游广告)在这则广告中,“twogether”源自“two”和“together”两词,新词的使用既表达了“两人”之意,强调了两个人一起出门旅游的效果会更好,又比together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朋友、情侣、夫妻双双来参加旅游。[8]而且广告中“sunkissed”这个合成词,使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阳光灿烂的假期,唤起人们要去旅游的欲望。新词使广告在温馨中又增添了些许情趣,极具诱惑力。(13)Marlboro(万宝路香烟)“万宝路”的名称,源自其最初位于伦敦的香烟厂地址,其创办者菲利普莫里斯想到的是公司伦敦工厂所在的一条街道的名字“Marlborough”。这个长长的英文单词很有些特点,尤其是前面的八个字母,使人感觉有一种王者之风,因此选定“Marlboro”。另外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品牌名称来自“ManAlwaysRememberLoveBecauseOfRomanceOnly”的缩写,即“男人只因浪漫铭记爱情”,并相应地有爱好者为其编撰故事。无论是王者风范还是浪漫爱情,这个截取来的商标名称最终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获得了认可,享誉全球。

2.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把形容词的原级变化成比较级和最高级,就可以简单地把一个无标记性词汇变成有标记性词汇,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既能显示出该商品特有的不同与优势,还可以促使消费者在商品间进行对比。(14)I’mMoresatisfied.AskforMORE.(摩尔香烟)这是著名的摩尔牌香烟的经典广告词。“more”一词既表示满意的程度,又代表香烟的品牌——“摩尔”。该广告语很容易使消费者把摩尔香烟与“more,更多”联系起来,同时也成功地实现了劝购的目的。(15)Let’smakethings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16)Askformore.渴望无限(。百事流行鞋)以上两则商业广告分别用了比较级“better”和“more”,广告在向消费者彰显商品优越于其他商品品质的同时,又没有直接贬低其他商品。语言简短,易于消费者迅速理解,同时又能使消费者准确理解商业广告的内在信息,体现出可理解性原则和清晰性原则。(17)Betterlatethanthelate(.公益广告)“late”作为形容词本意表示“晚的,迟的”,后一个“late”前加定冠词“the”是形容词的名词化,该句应译成:“晚做总比不做好。”设想这句话如果出现在高速公路上,“thelate”等同于“thedead”(死亡),不妨译成:迟到总比送命好。[11]有标记性词汇的使用更好地体现了广告的清晰性和表达生动性,更能唤醒人们的意识,起到警示作用。

3.多种修饰手法的运用(1)倒装商业广告中经常使用倒装这种有意颠倒句中正常词汇的逻辑顺序,形成新的特殊句型的修饰手法,以引起人们的注意,通过特殊标记性词汇的运用,从而使句子也具有标记性。恰当地运用倒装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情趣。如:(18)Impossibleisnothing.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阿迪达斯)(19)Nobusinesstoosmall,noproblemtoobig.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以上两则商业广告中均使用了倒装句,将未知信息放在句子开头,运用了有标记性词汇的主谓前置,使得句子也带有标记性。突出了两个公司产品的优势,令读者记忆深刻。(2)对比广告英语中也常见有标记性词汇成对、同时出现在同一语境中。利用反义词或相互对照的有标记性词语来加强句子气势的对比修饰手法,可以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强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Bigthrills,smallbills.大惊喜,小投入(。出租车广告词)(21)HotWhenIt’sCold.天寒地冻,我心火热(。赛车广告词)(22)Tome,thepastisblackandwhite,butthefutureisalwayscolor.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酒)以上商业广告词中的对比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出租车广告用“大”和“小”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消费者收获“大”惊喜、广告商支付“小”花销的双赢愿望;赛车的商业广告词既体现出赛车迷忠于这项赛事的火热激情,又表明冬季赛车销售依然火爆;在轩尼诗酒广告词中,用“黑”和“白”两色形成鲜明对照,暗示生活单调无趣,而轩尼诗酒则可以使你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未来充满希望。[12]以上商业广告语通过标记性词汇的成对使用,使广告朗朗上口,生动形象。(3)拟人商业广告英语中还经常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商品以人的情感、思维及形象等,使之人格化。也赋予了无标记性的词汇以生命力,变成有标记性词汇,从而使被描写的事物富于感情,生动形象。例如:(23)Theywillstayonthejoblongerthanmostemployees.沃尔沃(Volvo)(24)IthandlestheroadaseasilyasithandlesMotherNature.福特(Ford)这两则广告分别用“坚持工作”和“对付道路”两个短语赋予汽车以人的特点、本领,读起来倍感形象生动。(25)Unlikeme,myRolexneverneedsarest(.不像我,我的劳力士表从不休息。)[7]广告中手表被人格化了,从不休息暗指此表动力十足,性能良好,突出了商品的特点。消费者最看重的便是商品品质的好坏。广告的表达和引导对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语

标记范文篇6

[关键词]机器视觉;车标检测;车标识别;MATLAB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车标的识别与检测成为目前在道路交通监管方面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受外界环境影响,如白天与黑夜光线变化、道路灰尘的遮盖、季节更替等,车标的识别与检测精度不够理想[1-2]。通常情况下,采用红外线照明摄像或者运用比较特殊的光线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检测成本较高,难以普遍推广[3]。本文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设计的汽车车标检测与识别系统,不仅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而且造价较低,在车标检测与识别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设计方案

该系统以计算机硬件为主体,以MATLAB软件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车标检测与识别系统。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车标图像采集与显示、图像预处理、图像的检测标记与识别,其中图像预处理包括灰度化、边缘检测、列检测以及图像的闭运算。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开始工作前首先进行大量的车标图片数据的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车标图片进行训练得到训练集,再进行图像预处理工作,得到处理后去除噪声和干扰的图片,最后进行车标检测和识别。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干扰,车标图片采集需要在相同的天气环境和相同的时间进行。

2图像处理

图像预处理可消除图像中的无关信息,增强真实信息的可检测性,提高车标的检测与识别的准确率[4-5],本系统借助MATLAB软件对采集到的车标图片进行图像灰度化、图像的边缘检测、图像的列检测和图像的标记检测,达到了车标检测和识别的目的。

2.1图像的灰度化

彩色的图像中包含着许多颜色信息,在图像识别过程中会降低MATLAB的处理速度,所以在对车标图像进行标记与识别时需要将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经过灰度变换后,图像像素的动态范围会增加,图像的对比度扩展,图像变得更加清晰、细腻且容易识别。图2为原始图像经灰度化后的图像。

2.2图像的边沿检测

2个相异的灰度值的相邻区域之间总存在交叉的边沿,边沿检测是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图像分析的前提。通常通过门的极限法来确定一个值或者一个点是否实用有效,所以如果一个有效点的二维1阶反导数比所指定门的极限大,就可以定义所处理的图像中的一个次点就是一个边沿点。经过1阶或2阶导数的图像的边沿检测,求得的1阶导数值若高于某个临界点的阈值,则确定这个点为所求的边缘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所检测的边沿点超出太多,所以可以利用对梯度局部求解得到所需要的最大值对应点,并确定这个点为所需要的边沿点,去除非局部边沿的最大值,可以检测出所得的边沿。如图3所示为图像的边沿检测。

2.3图像的列检测

图像的列检测就是对图像进行左右检测,去除上下图像对车标检测与识别的影响,保留左右所需要的图像,以客观操作达到主观效果,图像的列检测与图像增强处理的最大区别是,图像的增强理是将灰度化图像与所得的背景图像作程序的减法处理,然后运用程序对所得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达到对所需图像的增强;图像的列检测是对上下图像的剔除,保留左右图像。图4为图像的列检测结果。

2.4图像的闭运算

图像的闭运算就是对图像进行数学上的闭合运算,其目的是为了突出车标与车牌的部分领域,使其实化,达到图像的小型处理。图像的腐蚀是一种对边界点进行消除的方式,其作用是可将所需要的图像目标缩小,孔洞变大,能有效消除被孤立的噪声点。而膨胀的作用是将与现存的物体相接触的所有背景点合并到物体内部,这样做的结果与腐蚀的恰恰相反,能让目标增大,孔洞变小,填补了现存目标物体内部的空洞,形成一个连通域。对图像进行先膨胀后腐蚀的过程叫做图像的闭运算,其特点是可以填充物体内部一些细小的空洞,以达到对邻近物体的连接和对边界平滑的作用。如图5所示为图像的闭运算结果。

2.5图像最小目标的去除

因为目标图像中含有车标图像、车牌图像、轮廓图像等一系列图像,而我们仅需对车标进行检测与识别,因此就需要对目标图像进行整理,去除轮廓图像。如图6为图像最小目标的去除结果。

2.5车标的标记与识别

车标的标记检测是将图片中车标所在的位置标记出来,同时达到图像校正的目的[6-8]。图7所示即为车标的标记与识别结果,系统能够正确识别汽车标志,且识别率较高。

3结果与分析

标记范文篇7

【关键词】心肌/细胞学Isolation,labellingandautotransplantationofleftauriclemyocytesinadultrabbit【Abstract】AIM:Todevelopareliablemethodforisolationandfluorescentlabelingofadultrabbitleftauriclemyocytesandtoinvestigatethesurvivalofgraftedautologousleftauriclemyocytes.METHODS:TwentyadultNewZealandrabbitswererandomlyassignedtotransplantgroupandcontrolgroup(n=10).TheleftauricleofrabbitwasligatedandharvestedandtheauricularcellswereisolatedandlabeledwithDAPIexvivo.Eitheracellsuspension(transplantgroup)orculturemedium(controlgroup)wasinjectedintothenormalleftventricularanteriorwall.Therabbitsweresacrificedafter4weeksandspecimenswereharvestedandobservedbyhistologicmethods.RESULTS:Mostoftheisolatedcellswereobservedrodshaped.Themorphologicfeatureofthesecellscorrespondedtothatofauriclecardiomyocytesandthecellactivitywasgood.The“cellisland”couldbefoundinmyocardialinfarction(MI)areaoftransplantgroup,andthenucleiwithbluefluorescencecouldbefoundintransplantgroup,butnotincontrolgroup,whichconfirmedthesurvivalofimplantedcellsandthereliabilityofDAPIlabeling.Vasculardensityintransplantgroupwasbetterthanthatincontrolgroup(P=0.02).CONCLUSION:EnzymedigestionandDAPIlabelingarereliablemethodsfortheisolationandlabelingofleftauriclemyocytesinadultrabbits.IsolatedandDAPIlabeledauriclemyocytescansurviveafterautograftedintonormalventricularanteriorwallandmayimproveperipheralvascularproliferation.【Keywords】myocardium/cytology;isolation;label;transplantation,autologous【摘要】目的:建立可靠的成年兔心耳心肌细胞的急性分离和荧光标记的方法,观察心耳肌细胞移植到自体左室前壁的存活状况.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n=10).结扎并剪取自体左心耳组织,急性消化分离为单细胞,经DAPI标记后分别将细胞悬液和培养基注射到移植组和对照组自体正常左室前壁内.4wk后处死兔子,取移植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急性分离的细胞中绝大部分为杆状,形态结构符合心耳肌细胞的特征,且细胞活性好.移植组梗死区内可以观察到“细胞岛”状结构,行荧光检测可见蓝色荧光的细胞核,而对照组梗死区内无细胞结构,证明移植的心耳肌细胞在移植区存活以及DAPI标记的可靠性.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区血管密度增高(P=0.027).结论:酶消化法和DAPI荧光标记是一套可靠的心耳肌细胞急性分离和标记方法;急性分离的心耳肌细胞移植到自体左室前壁后可以存活,并能够促进周围血管生长.【关键词】心肌/细胞学;分离;标记;移植,自体0引言目前正在研究的心肌细胞移植技术是通过向已梗死的心肌组织内移入新的细胞,以改善心脏功能[1].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可靠的成年兔心耳肌细胞的分离标记方法,并对其移植到自体心肌组织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应用心耳肌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实验基础.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kg,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n=10).小牛血清(Gibco),DMEM高糖培养基(Gibco公司),胰蛋白酶(Gibco公司),胶原酶Ⅱ型(Sigma公司),4,6二脒基2苯茚二酮(Sigma公司).1.2方法1.2.1自体左心耳心肌组织的取材取成年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左侧胸骨旁切口,切断第4肋骨进胸,向上推开胸腺,剪开心包,显露并牵引左心耳,用4号丝线结扎左心耳基底部后,剪取左心耳并立即置于预冷(4℃)的普通台式液中.用盐水纱布覆盖伤口.1.2.2左心耳心肌细胞的消化分离参照文献[2],在无钙台式液(mol/L:NaCl140,KCl5.4,MgCl21,酶糖10,HEPES5,pH7.4)中洗去血凝块,用眼科剪将心耳组织剪碎,移入含有1.25g/L胰酶、0.25g/L胶原酶的无钙台式液中,37℃消化10min.轻柔吹打,自然沉淀后弃上清.再加入酶消化10min,轻柔吹打后,吸取上清,移入等体积含100mL/L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重复消化剩余组织2~3次,直至基本不可见有形组织.将收集的细胞悬液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调整细胞密度为2×109/L.1.2.3分离细胞的活性鉴定参考文献[3]将40g/L的台盼蓝溶液与细胞悬液按照1:9混匀,进行染色,3min后用红细胞计数板分别计数活细胞和死细胞,计算活细胞率[3].1.2.4分离细胞的标记参照文献[4]加入0.2g/L的4,6脒基2茚二酮(DAPI)于孵箱内(37℃)荧光标记细胞2h,使用锡箔包裹.用普通台式液(mol/L:NaCl140,KCl5.4,CaCl21.8,MgCl21,glucose10,HEPES5,pH7.4)漂洗以去除未结合的DAPI.离心后收集细胞,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液制成细胞密度为2×109/L的细胞悬液,以备细胞移植.1.2.5分离细胞的观察心肌细胞移植术前,动态观察分离的心肌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用DAPI标记好的心肌细胞.1.2.6心肌细胞移植在左室前壁缝50涤纶线以作标记,移植组将心肌细胞悬液经特制的微量注射器注入左室前壁缝线标记上方0.5cm处,对照组以相同量的DMEM培养液注射.逐层关胸,伤口局部应用抗生素,手术中未发生气胸及恶性心律失常.1.2.7结果观察4wk后用过量麻醉剂处死动物,取左室前壁缝线标记点上方心肌组织,40g/L甲醛固定48h,行常规HE染色,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照.观察移植区内组织结构及血管密度.同时,对移植部位石蜡切片(移植组及对照组动物取样2个/只,共取样本40个),用第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移植区内血管,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血管计数,统计移植区血管密度.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表示,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2结果2.1分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细胞活性对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的成年兔左心耳心肌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大部分呈杆状,边缘清楚,胞质丰富(Fig1),DAPI标记2h后可见细胞核大,多为单核或多核.经台盼蓝染色,死细胞染成淡蓝色,活细胞拒染,计算活细胞率为95%.2.2移植细胞在移植部位的存活情况细胞移植后4wk,对移植部位心肌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后观察,光镜下可见移植部位心肌组织内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方向基本一致,在移植细胞周围没有观察到淋巴细胞浸润.在相差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移植组标本中带有蓝色荧光的细胞核,证实移植的心耳肌细胞在移植部位存活.2.3血管增生对移植部位石蜡切片,用第Ⅷ因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观察血管计数,移植区血管密度(6.7±2.1),高于对照组(3.6±1.2,P=0.027),提示将自体心耳肌细胞移植到左室前壁后可以促进周围血管增生.3讨论本实验中,我们选用左心耳作为细胞来源,取材简便,取材后对心功能影响不明显.考虑到成年心肌细胞不能继续分裂,故未进行体外培养,而是选择分离标记后进行细胞移植.在酶消化的过程中,除了按预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外,还应根[1][2]据肉眼观察心耳肌组织碎块的絮状变化的程度,来决定中止酶消化的时机.无钙环境和酶消化时间过长将会损害细胞膜,并导致“钙反常”,使细胞功能受损.我们将分离的兔自体心耳肌细胞移植到正常左室前壁后,4wk后荧光检测可以发现心肌标本中带蓝色荧光的细胞核,说明移植的心肌细胞在梗死区内存活,同时可以观察到有血管形成,提示移植的心耳肌细胞可能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5,6]等,促进移植区内血管的增生,以适应性加强局部血液供应.我们在移植细胞周围没有观察到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说明自体心肌细胞移植不会产生免疫排斥相关的炎性反应.通过本实验对自体心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研究,为下一步研究自体心肌细胞移植到梗死区心肌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提供了实验基础.【参考文献】[1]LiRK,YauTM,SakaiT,etal.Celltherapytorepairbrokenhearts[J].CanJCardiol,1998;14:735-744.[2]LiRK,MickleDAG,WeiselRD,etal.Humanpediatricandadultventricularmyocytesinculture:Assessmentofphenotypicchangeswithpassaging[J].CardiovascRes,1996;32:362-373.[3]司徒镇强,吴军正.细胞培养[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181.[4]DorfmanJ,DuongM,ZibaitisA,etal.Myocardialtissueengineeringwithautologousmyoblastimplantation[J].JThoracCardiovascSurg,1998;116:744-751.[5]LiRK,JiaZQ,WeiselRD,etal.Cardiomyocytetransplantationimprovesheartfunction[J].AnnThoracSurg,1996;62:654-661.[6]RedaelliG,MalhotraA,LiBS,etal.Effectsofconstitutiveoverexpressionofinsulin2likegrowthfactor1onthemechanicalcharacteristicsandmolecularpropertiesofventricularmyocytes[J].CircRes,1998;82:594-603

标记范文篇8

学习内容:原地体侧运球,翻腕持球于身体右侧腰间,右手在下掌心向上,左手在上按住球,保护好球。原地至下而上完成单手托球练习,并在球即将离手的瞬间完成由小指———食指———中指———无名指顺序拨球,抖腕使球沿其中轴线向前旋,并从中指和食指之间竖直送出。原地衔接动作2完成提右膝,伸展左踝、身体、手臂,竖直向上拨球1~2米,并原地接住球。教法要求:1.2.1持球时要采用基本站立姿势,培养学生保护意识。托球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朝上,托球的下部,在充分向上起跳时左手辅助控制球的稳定性,借助身体上升惯性,手臂向前上方伸展,抬头看向标记,用力屈腕、挑指动作使球由食、中指之间向前柔和地投出,双脚落地缓冲。

学习掌握跨步接球及持球移动技术:

场地布置如图:教师在圆圈内从上向下依次标为“左”、“右”、“左”,根据性别和中、小学学生的身体条件对步幅按比例调整,并可根据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把步幅相应扩大。学习内容:徒手模仿接球,并完成行进间低手投篮的抬头、腾空、屈腕、挑指技术动作。教师手持一球,站在“左”和“右”之间让学生按照前一个练习做,提示学生在跨出第一步时必须准确地从教师手中把球拿走,然后跨左脚跳起,在空中完成投篮。要求学生借助球场上的“第三只手”篮板,将球投向标记点处,完成投篮。教学要求:强调脚必须踩入圆区内,最后一步尽力跳起,空中身体姿势协调舒展,控制好手上用力,双脚落地屈膝缓冲。及时纠正屈腕、挑指技术动作,提醒学生保护好球。抬头努力将球投向标记点,初学者10个为一组练习,命中率规定在70%,逐步提高到90%以上。

学生自己运球做行进间低手投篮:

学习内容:运球,跨步做行进间低手投篮。带球慢跑三五步做行进间低手投篮。半场范围内带球跑动中做行进间低手投篮。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左脚落入椭圆的同时,用力将球运至离身体稍前一点的地方,等球反弹起来看准球跨出右脚接球翻腕控制球。学生动作要连贯,并要做出一大二小三腾空的节奏将球投向标记处。反复练习提高行进速度,使手脚熟练配合,突破难点。

标记范文篇9

关键词:形式标记;元功能;分析

Abstract:Thereisalackofconsistencyandstandardinthefunctional

analysesbysuchscholarsasHalliday,Thompson,Eggins,DowningandLocke

of"it"intheMeteorologicalprocess,"there"intheExistentialprocess,

passiveformalmarker"by"inthepassivevoice,andwhat/howintheexclamatory

clause,whichhavenoideationalmeaning.Thispaperpresentsananalysis

andattemptstoelucidatetwopoints:(1)Suchformalmarkersmaynotbe

includedinotherfunctionalcomponentsinfunctionalanalysisbecause

theyhavenoactualideationalmeaningalthoughtheirsyntacticalsignificance

cannotbeneglected;(2)Certainrulescanbefoundforthefunctional

analysisofsuchformalmarkers.

Keywords:formalmarker;metafunction;analysis

1.引言

元功能思想是系统功能语法一大核心思想,对语言及语言运用的诸多解释可以通过元功能分析来进行。而对于只有形式意义的语言成分的分析,系统功能语法学者目前所提供的解释有待进一步探讨。Halliday,Thompson,Eggins,Downing

andLocke等学者在分析形式标记时时而把它们与有实际概念意义的语言成分合并起来作为一个功能成分,时而把形式标记与其它成分分隔开进行功能分析,这种分析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我们试图通过对气象过程中的it,存在过程中的there,被动语态的被动标记by以及感叹句中的形式标记what与how的分析,说明形式标记的功能语法分析是有章可寻的。为说明问题,我们分别考察了上述学者对这些形式标记所作的功能分析,然后从元功能的三个主要层面出发提出我们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可能规律。限于篇幅,概念功能层面我们仅讨论及物性系统,语篇功能层面只讨论主位结构,人际功能层面只讨论语气系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quot;标记"不是"Markedness",而是"formal

marker"。

2.形式标记的元功能分析

2.1概念功能层面

概念功能层面的典型分析是及物性分析。对于it,Halliday(1994:143)认为类似"It’sraining"这样的分句属气象过程(Meteorological

process),是间于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间的一种过程类型。他指出,it可当作主语,但没有参与者角色,也没有及物性方面的功能;类似It’s

blowing/It’sraining可以解释为没有参与者的物质事件,而类似It’sfoggy/cloudy/misty/hot等可解释为关系过程,其中的it

是"载体"(Carrier)。Halliday没有提供具体的图例分析,我们仍然弄不清他是否将气象过程中的it与其它语言成分分隔开来分析。Thompson(1996:

77-8)也认为表天气或时间的分句没有参与者,主语it没有概念意义。这样,从及物性角度来看,表天气或时间的分句只有"过程"。Thompson(1996:

233)是如下分析这种分句的:

Itwassnowingheavilyoutside

过程:物质环境成分:方式环境成分:方位

DowningandLocke(1995:37)也指出,表示时间、气象条件及距离的it无概念意义。但他们没有提供具体分析。

由于表气象、时间、距离的分句中it无概念意义,没有参与者角色,因而将it一并划归过程是没有说服力的。Thompson将it与"过程"划归一体显得不够严密,他的分析似乎说明动词成分之外的成分也可以充当过程。依上所述,建议对该类分句作及物性分析时统一把it与其它成分分隔开,不作具体分析。比如:

ItwassnowingHeavilyoutside

过程:气象环境成分:方式环境成分:方位

对类似It’sfoggy/cloudy的分句是否可以当作关系过程仍然有争议。但这些分句中的it仍然没有指代任何概念实体,无概念意义,它仅仅是个形式标记,它的省略形式Foggy/Cloudy在意义上与原分句没有差异。把无所指的it当作关系过程中的"载体"是不够严密的。因此,及物性分析时也可以把it单独分开。

对于存在句中there的概念功能分析,Halliday(1994:142-3)、Eggins(1994:254-5)、Thompson(1996:

101)和黄国文(1999:140-142)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都认为,类似Therewasalampleadingdown与Maybe

there’ssomeotherdarkerpattern这样的分句只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Existent)。There同样是个形式标记,没有概念意义,它的功能仅仅是排除再用一个主语的需要或可能。Eggins(1994:

254-5)特别举例(Therewassnowontheground)说明在概念功能层面无需对there进行分析。Thompson(1996:

101)比较了这类过程和相应的物质过程:

Maybethereissomedarkerpattern

过程:存在存在物

Maybesomeotherdarkerpatternexists

动作者过程:物质

我们知道,存在过程是过程类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因为该过程中除了参与者("存在物")之外就是"环境成分",而且"环境成分"不是强制性的,可以省略。这样,there既不是参与者,也不是环境成分,只具有形式上(结构)的意义。因此,在概念功能这个层面上对存在过程中的there作上述分析是可行的。即把there单独隔开,作为一个没有概念意义的形式标记,不加以处理。

对于被动语气中的被动标记by,Halliday无论是在作格分析(如对Theglasswasbrokenbythecat)(1994:

170)还是在及物性分析(1994:110,113,125,172,283)中都把它与参与者角色连成一体,当作一个功能成分,共同充当参与者角色。但在讨论主语、动作者与主位的重合问题时,他又把by单独隔开并加以分析(Halliday

1994:34):

(a)

Icaughtthethirdball

主位/主语/动作者

(b)

Iwascaughtbythesecond

主位/主语

(c)

thethirdIstopped

主位主语/动作者

(d)

bythefourthIwasknockedout

主位/动作者主语

而在后来对具有语法隐喻的分句作双重分析时,Halliday(1994:345)又把by与"过程"(动词部分)划在一起,共同充当"过程",如下所示:

theguests’supperoficecreamwasfollowedbyagentleswim

功能参与者:被识别者/价值过程:关系参与者:识别者/标记

类别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

Thompson在对被动标记by进行及物性分析时倾向于将by与参与者连为一体统一充当某一个功能成分(1996:85,111)。例如对Thespeech

wasfollowedbypoliteapplause.这样的关系过程分析时,他把by化入"识别者/标记"(1996:96)。但对分句"Who

hashercalculatorbeentakenby?"Thompson(1996:30)是如下分析的:

Whohashercalculatorbeentakenby?

动作者目标过程

而对since1815thecountryhadnotbeendisturbedbyanywar这一分句进行及物性分析时,他又把by与any

war一并划归"动作者"。

Halliday与Thompson分析被动标记by时采用了不同标准,前后不一致。这说明对被动标记by的分析仍然没有明确。在比较主位、主语与动作者的重合问题时,Halliday并未把by考虑进去。这恰好说明,形式标记by在概念功能层面上并没有实际概念意义,不宜与功能成分划归一体。Fawcett(in

press)对介词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理解。他认为介词可划为两种,其中一种有语义含义,如in,at,infrontof等表"地点"关系;on,before,at,in等表"时间"关系。第二种介词没有实际含义,仅仅表明补语是参与者角色,如The

paperswerecheckedbythecustomsofficer中的by只表明customsofficer是参与者,the

shootingofthepoliceman中的of只用来表明thepoliceman是参与者。我们认为被动标记by正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因此,不宜把它划归参与者或过程,应把它与其它成分隔开并当作无需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标记,如:

Orbeingrecognizedandthankedbyformerpatients

过程:心理过程:言语感觉者/说话者

作为直陈语气中肯定句的一种类型,感叹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minorclause(姑且译为非语气句),一种为majorclause(且译为语气句)。非语气句由于缺少"过程",难以对它进行概念功能分析;而对语气句(如Thompson所举的How

absolutelylovelyshelookstonight!与Whataniceplantyou’vegot!)可以进行及物性分析。问题在于应该把what/how划归什么呢?参与者、过程或是环境成分?对于这一点,系统功能语法学者们没有提供具体分析。

我们认为,感叹句中的what/how仍然没有概念意义,它们只是一种形式标记。无论是语气句还是非语气句,无论有没有what/how,感叹句是通过语音来体现的,它的感叹句属性不随what/how改变。没有what/how,感叹句的意义也不会改变,只是语气上有些差异而已,如:"What

alovelyday!"与"Alovelyday!"。因此,在概念功能层面对感叹句作分析时,仍然可以把how/what作为纯形式标记,不划归任何参与者或过程或环境成分。

2.2语篇功能层面

英语中it使用得较多的情况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分裂句。关于分裂句中it的语篇功能分析可参见黄国文(1999)。本文只讨论表时间、气象的分句中it的语篇功能。

气象过程(如Itwaspouring)及表时间的分句(如Itishalfpastseven)的主位结构不象"分裂句"中的主位结构那样有争议。学者们依据"主位"的定义"话语的出发点"(the

pointofdepartureofthemessage)(Halliday1994:37)把it当作主位,其余的为述位(Downing

&Locke1992;Eggins1994;Thompson1996)。

但由于it是个形式标记,没有意义,划为主位就与Halliday的基本观点"主位"是"分句所涉及的东西"(thatwithwhichthe

clauseisconcerned)(Halliday1994:37)不相符,因为it没有任何指代或概念意义,并非属"thatwhich

theclauseisconcerned"。"主位必须要表达及物性的一个方面,参与者、过程或环境成分"(Thememustalways

includeaconstituentthatplaysaroleintransitivity:aparticipant,

processorcircumstance)(Thompson1996:136)。如&2.1所述,it没有参与者角色,不是过程,也不是环境成分,因此不是主位,更不是经验主位(Experiential

Theme)。对此,Enkvist(1993)提出的凡是主语就可当作主位的"主语假说"(thesubjecthypothesis),Stainton(1993)的"助动词假说"以及Berry(1989/1995)的"动词前假说"都未得到广泛认同,我们不予细察。

如上所述,Halliday把It’sfoggy/cloudy/misty/hot等分句当作关系过程,并认为it是"载体"(Carrier),这说明他主张把该类分句中的it当作主位,因为"载体"是参与者角色。由于这类分句中的it没有表达及物性的的任何一个方面,当作主位就与"主位必须要表达及物性的一个方面"相矛盾。对这类分句作语篇功能分析时,建议把其中的it看作形式标记,把分句看作只有述位、缺少主位的分句。

当然,在表气象过程的一些分句(如Thewind’sblowing.Thesun’sshinning等)中,情况又有所不同。Thewind/sun在语篇功能层面上是主位,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层面上可分别充当参与者和主语。

关于存在过程中的there,Halliday把there当作主位,其余部分为述位。Thompson则把there与there后的动词共同看作主位,其余部分为述位。此外,Halliday(1985/1994),Martin(1992)与Eggins(1994)都明确指出存在句中there是主题主位(即Thompson所说的经验主位)。Eggins(1994:

289)还特别指出,存在过程中的there属特殊情况,它不是参与者角色,也不是环境成分,但它是主题主位(TopicalTheme)。对此,黄国文(1999:

139-140)认为"把无所指、不具备参与者角色或环境成分的there当作主位在理论上很难令人信服"。他还指出,存在句中there对及物性并无任何影响,发音与the一样,它实际上是一种主位手段,表明过程中实际主位即将出现,可称之为"主位引发语"(thematic

buildup),例如:

Therewasacatonthemat

主位引发语主位述位

把therewas当成主位引发语是对该问题的一大突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面这个分句的主位结便成了"acatonthemat",这是一个没有谓体的分句。而动词be在该类分句中至关重要,有些语境中甚至可以用stand,hang等实义动词替换be。一旦用实义动词替换后,这种分句中的过程就由动词体现。因此,把there

was当成主位引发语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对存在句各种情形的语篇功能解释。

实际上,存在句中的there仍然是个形式标记,没有任何概念意义,Halliday曾指出,存在句中的there"没有表述功能"(hasno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1994:142)。依据这一点,我们认为分析存在句的主位结构时,可以不对there作语篇功能分析,将它独立划开。但问题在于该如何分析there后的成分呢?一种办法是参照Thompson(1996:

124)对祈使句的语篇功能的分析(Leavethelampthere)把存在句中的be当作主位(如下图所示)。换句话说,祈使句与存在句有相同的主位结构,区别在于后者以一个强制性的形式标记there开头。另外一种办法是参照赵彦春的观点把there后的部分全部划归述位。赵彦春认为,Thompson把祈使句中的动词(如leave)当作主位是无法令人信服的,祈使句实际上有一个隐含主位,而留下的部分都是述位。这样,我们同样可以说祈使句与存在句有相同的主位结构,区别在于后者以一个强制性的形式标记there开头。如下图所示:

LeaveThelampthere

主位述位

Therewasacatonthemat

主位述位

Therewasacatonthemat

述位

被动句的被动标记by在普通被动句式中的语篇功能不难辨别,因为在普通被动句式中,by与名词词组共同充当述位。我们要讨论的是被动句中被动标记by与动作者位于句首的情况,如:by

hernephewshewassentflowers.Halliday对这类分句作语篇功能分析时并没有把by作为主位的一部分,但他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基本标准(参见&2.1)。Fawcett(in

press)认为,被动句中的by只是用来引出谁是参与者角色而已,它本身没有概念意义。

细心考察就不难发现,被动句中"by词组"提前并置于句首时,by一方面是用来标示参与者角色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用来突出主位,实现特定的语篇衔接功能。在分析它的语篇功能时,同样可以不对by作任何分析,而把它与动作者隔开,不划归主位部分,如:

BythefourthIwasknockedout

主位述位

如前所述,感叹句中有些属"无语气句",如Howinteresting!Congratulations!Hello!Sue!等。而只有"语气句"才有完整的主位结构,"无语气句"没有明确的主位结构,也无法对它进行主位结构分析。Thompson(1996:

124-5)是如下分析"语气句"类型的感叹句的主位结构的:

WhataniceplantHowabsolutelylovelyyou’vegot!shebookstonight!

主位述位

同样,感叹句中的what/how只是形式标记,不使用what/how并不影响感叹句的属性。what/how在感叹句中并没有任何概念意义,因为感叹句的感叹特征是由语音来体现的。它们不仅只是形式标记,而且不属于强制性的形式标记。因此,对该类分句进行主位结构分析时不宜考虑形式标记what/how,它们仍然不是参与者,没有充当过程,也不属于环境成分,如:

Whataniceplantyou’regot!

主位述位

2.3人际功能层面

人际功能层面的主要体现是语气(Mood)与剩余部分(Residue),而语气又由主语与限定成分组成。其中主语可以是纯粹的形式标记,也可以是有概念意义的参与者角色。而it,there作为形式标记出现在句首时通常充当主语,是语气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赞同功能语法学者们对形式标记it,there所作的人际功能分析,把it/there当作主语,动词部分为限定成分,其余为剩余部分。

而by作为形式标记并位于句首时,人际功能是比较特殊的。比如,Byhernephewshewassentflowers中byher

nephew虽位于句首,但仍然是剩余部分,主语是she。当然,当by不是形式标记且有其概念意义时,by与名词词组构成的短语可以充当主位,如:By

trainsuitsmemost中的by已不再是被动句的被动标记。

关于感叹句中的what/how,Thompson(1996:47-8)指出,感叹句与wh-疑问句中的what/how始终出现在句首,区别在于感叹句中主语在限定词之前:Subject

^Finite。Halliday持有相同的看法(Halliday1994:86)。不过,Butler(1987:213-4)指出,Halliday在词汇语法层讨论语气时未充分考虑感叹句的情况。Martin(1992:

44)特别指出,类似Whatanidiot这样的感叹句是没有语气的,属于"无语气句"。他还特别举例说明"无语气句"感叹结构(Martin

1992:74)。

ExHe’ssuchanidiot!

chkindof.

rchAcompleteimbecile!

chNotquite.

rchUnmitigated!

RexOh,allright!

注:Eh=exchangech=checkrch=responsetocheckRex=responsetoexchange

可见,在实际交流中,用what/how的感叹句并不多,多数情况使用的是"无语气句",没有主语,也没有限定词,即没有语气部分。因此,在对感叹句作人际功能分析时,往往只有剩余部分,其中的what/how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而由what/how引导的语气句类型的感叹句又往往是what/how及其后面紧跟的成分共同充当剩余部分,如:

WhataniceplantYouhavegot!

剩余部分主语限定词

语气

3.结语

综上所述,表时间、气象的分句中的it,存在句中的there,被动句中表被动关系的的by以及感叹句中的what/how都是没有参与者角色的,它们也不是过程或环境成分。它们在分句中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标记出现,没有具体的概念意义或语篇意义。也就是说,它们只是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形式手段。虽然它们在分句中的句法作用不可忽视,但在元功能分析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与其它有概念意义的语言成分分隔开,从而突出它们的标记作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这或许可以作为对形式标记作元功能分析的一个基本依据。对于语篇功能,如果非分析不可,可以参照Berry(1996:

1-64)对主位的分析,把主位分为ThemeM与ThemeF,即作为意义的主位与作为形式的主位。以上所讨论的形式标记可以看作ThemeF,即作为形式的主位。

参考文献:

[1]Berry,M.WhatisTheme?-A(nother)PersonalView(A).InBerry,M.

Butler,C.Fawcett,R.P.andHuang,G.W.(eds.)1996:1-14

[2]--.Thematicoptionsandsuccessinwriting(A).InM.Ghadessy.(ed.).

ThematicDevelopmentinEnglishTexts.London:Pinter.1995,55-84

[3]Berry,M.Butler,C.Fawcett,R.andHuang,G.W.MeaningandForm:

SystemicFunctionalInterpretations--studiesforM.A.K.Halliday(C).

Norwood:Ablex.1996.

[4]Bloor,T.&Bloor,M.TheFunctionalAnalysisofEnglish:AHallidayan

Approach(M).London:Arnold.1997.

[5]Butler,municativefunctionandsemantics(A).InHalliday,M.

A.K.&Fawcett,R.P.(eds.)NewDevelopmentsinSystemicLingnistis.Vo1.1.

London:Pinter.1987.

[6]Downing,A.&Locke,P.AUniversityCourseinEnglishGrammar(M).

London:PrenticeHall.1992.

[7]Eggins,S.AnIntroductionto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M).

London:Pinter.1994.

[8]Enkvist,N.E.Threedynamicsandstyle:anequipment(J),StudiaAnglica

Posnaniensia.1973(5):127-35

[9]Fawcett,R.P..Semantics:aHandbookfortheSystemicFunctionalAnalysis

ofEnglish(M).London:CasellAcademic.(inpress)

[10]--:ThesemanticsofclauseandverbforrelationalprocessesinEnglish

(A).InM.A.K.HallidayandR.P.Fawcett(eds.)NewDevelopmentsin

SystemicLinguistics.London:FrancesPinter.1987,130-183

[11]--.HandbookfortheAnalysisofSentencesinEnglishText(M).Cardiff:

ComputationalLinguisticUnit,UniversityofWales.1995.

[12]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

Arnold.1985/1994.

[13]Martin,T.R.EnglishText:SystemandStructur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2.

[14]Stainton,C.MetadiscourseandtheAnalyticalText:AGenre-Based

ApproachtoChildren’sWrittenDiscourse(D).PHDThesis.Universityof

Manchester.1993.

[15]Thompson,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1996.

[16]黄国文.《语语言问题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标记范文篇10

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由两个tRNA基因分离,D-loop区域就处在这个非编码区中[2]。在线粒体DNA中,D-loop区是重链和轻链的复制起点,也称之为“控制区ControlRegion”,其进化压力较小,是线粒体DNA基因组序列和长度变异最大的区域,Horai等[3]发现该区域的基因变化速度比细胞核DNA和其他细胞器的基因快5倍,同时也是进化最快的部分。因此,选择D-loop区作为鉴定种群遗传状况的分子标记直接有效。利用D-loop的序列在群体遗传学上进行分析的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展开了,那时候仅仅用于分析区域内种间的亲缘关系。现今,D-loop区已经广泛被用作非常高效的工具来推断不同区域内种间或种内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状况。D-loop区中仍然细分为3个部分,中央保守区、终止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其中终止序列区包含了线粒体DNA终止复制的相关序列,是变异最大的部分[4],最具研究和分析价值。在进行数据结果分析时,由D-loop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是两个评价群体遗传资源或者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1.1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1.1D-loop部分序列分析D-loop序列分析中,由于并不是整个D-loop序列都发生碱基的插入或者替换,可以采取对保守序列区或者终止序列区的部分区域进行扩增。由于这两个部分的进化比中央保守区迅速得多,只对这一区段的序列进行分析也能代表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过程。张仁意等[5]对青海4个不同湖水采集的155尾裸鲤(Gymnocyprisprzewalskii)个体的线粒体DNA的D-loop区中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得到754bp的序列长度,分析发现155个样本中有34个单倍型,但4个群体中可鲁克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远低于其他种群;进一步的遗传分化系数的分析表明,该地区已经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但由于地理隔离的原因,系统发育树结果还没有发展出明显的单枝,加之该区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偏低,需要进行重点保护。

郑真真等[6]对全球大青鲨(Prionaceglauca)进行了D-loop区中694bp扩增分析,采集了来自中东太平洋、中西太平洋、中东大西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5个海域的165尾个体,分析发现145个单倍型,变异程度非常大。进一步分析后发现5个区域的大青鲨种群的单倍型和核苷酸都处于较高水平,种质资源较好;但是遗传分化指数显示5个区域存在强烈的基因交流,种群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邹芝英等[7]采集了8尾长鳍鲤(Cyprinuscarpiovar.longfin),扩增得到600bp的部分序列,找到了与终止区域相关的6个特征序列;对这些特定的区域分析得到6个单倍型,13个变异位点,显示了较好的种质资源状况,核苷酸多样性数值与其他鱼类接近,遗传状况中等,由于该物种稀有且仅存在偏远地区,保护珍惜水产动物资源已经迫在眉睫。向燕等[8]为了了解3种鲟鱼: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中华鲟(A.sinensi)和史氏鲟(A.schrencki)亲鱼的遗传状况和遗传背景,对线粒体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分析,扩增得到400bp的序列,49尾亲鱼个体一共得到仅18个单倍型,并且对于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分析后,发现集中在6个单倍型中,说明这些群体很有可能来自同一母亲;不过各单倍型遗传距离较远,说明父本来自不同的个体;其结果提示,在生产中仍要采用不同单倍型进行人工繁育,以避免近亲而导致种质退化。

Kumazawa等[9]研究发现,D-loop的5'端和3'端有串联重复序列,这段的变异速率较快。Abinash等[10]在北美不同区域采集淡水扁头鲶(Pylodictisolivaris),对35bp的串联重复区进行分析检测,从美国35个水系采集了330尾样本,分析结果发现,在东南墨西哥湾的70%样本出现串联重复的变异,而采自密西西比河95%的样本和墨西哥湾西南沿岸的扁头鲶没有出现这个区域的变异;系统发育的计算结果表明,在70万年和205万年左右出现群体分流;从地理位置上看,密西西比河的支流进入墨西哥湾西南沿岸流域,而东南墨西哥湾为另一条流域;该结果表明种群的遗传结构受到地域特殊性的影响。D-loop区部分序列的结果分析能满足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状况分析,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数据帮助人们进行资源保护和简单的育种工作。随着科技进步和测序水平的改善,进行全序列的测序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全长序列将获得更加完整和正确的结果。

1.1.2D-loop全序列分析D-loop的多态性一种是来源于碱基的突变、插入和替换形成的不同单倍型,不仅种间有差异,种内个体间也存在差异,只是重复的差异小于种间的差异。而且在个体中D-loop一旦发生差异,线粒体DNA会稳定地将这种差异遗传下去,这种差异在个体间表现为线粒体DNA分子的长度变异,因此对D-loop全长进行分析研究更能体现整体的变异程度。肖明松等[11]在淮河淮滨段、凤台段、蚌埠段、洪泽湖段采集84尾野生乌鳢(Ophicephalusargus)进行种群资源的研究,分析发现33个单倍型,检测了单倍型多样性(h)、核苷酸多样性(Pi)、遗传分化指数(Fst)、遗传距离以及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和NJ树,发现其h和Pi较高,表明种群平均多态性相对较好;但在遗传距离的分析中发现所有群体的差异都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在淮河流域中不同支流的种群交流程度较高造成的,所以变异发生在种内,而种群之间的分化较少。董志国等[12]对大连、东营、连云港、舟山、湛江和漳州6个地区的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atus)进行D-loop全基因组区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选择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作为重要指标,并加入了群体遗传分化指数的分析,进行Tajima’sD中性检验和单倍型间的分子变异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梭子蟹的遗传多样性很高,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不过在系统发育关系分析中,地理距离对遗传距离没有显著的关系,原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赵良杰等[13]在千岛湖汾口、富文、临岐3个大眼华鳊(Sinibramamacrops)主要繁殖区域采集了115尾个体,对样品进行了形态学和D-loop序列测定后,分析形态主成分和各个基因遗传学分析指标,发现千岛湖各地的大眼华鳊之间有丰富的基因交流,并没有形成容易灭绝的小种群,表明各个地理群体仍然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面对一定的灾害时有一定的弹性,不过这样的良好状况仍然需要政府和渔民对该区域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高志远等[14]对海南松涛水库南丰镇、番加乡、白沙群体的长臀鮠(Cranoglanisbouderius)的D-loop序列全场进行分析,44尾个体中发现11个单倍型,但在分析中发现单倍型较高,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认为是由于海南岛偏僻的地理位置难与大陆长臀鮠进行基因交流,推断在历史中可能出现过严重的瓶颈效应;中性检测也表明没有任何整体或局部的种群扩张,数据皆表明该地域长臀鮠正处在较危险的境地,需要进行种群的保护措施。

1.2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目前,国内对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生长不良与病害频繁大多归结于饲料与环境的问题。诚然,营养和免疫是养殖的关键,但是由于人工育种和繁育杂交造成的种质资源下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养殖户往往在育种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育种群体的遗传状况,导致近亲杂交,子代产生各种问题。徐钢春等[15]对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nasus)的子三代品种与在淡水生活环境下湖鲚(C.nasustaihuensis)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进行单倍型和核苷酸分析后,发现养殖刀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优于湖鲚,这可能是由于刀鲚仅是子三代,还未经历大量的人工繁殖和育种,保留了较好的遗传状况;而湖鲚由于其陆封型的特点,导致其种质资源渐渐下降,需要进行放流等活动保证种质资源。姚茜等[16]对来自浙江湖州某公司的养殖群体、缅甸引进的群体和两者杂交的“南太湖1号”群体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的D-loop区进行分析,共16尾群体分析得到14个单倍型,结果表明缅甸引进的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浙江湖州人工养殖群体的多样性最低,说明人工育种对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分析发现,杂交群体更加偏向本地种群。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可在杂交代中选取优秀性状的沼虾,与缅甸种群杂交,以获得更优秀的品种,为今后的人工繁育打下基础。李胜杰等[17]将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品种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与北方和佛罗里达两个野生群体进行D-loop区的遗传分析,在23尾采集的样品中,5尾个体含有两种单倍型,北方11尾个体发现9种单倍型,而佛罗里达仅有1种单倍型。在遗传距离分析上发现,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养殖群体与北方群体更加接近。对于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群体与国外种群相比,其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开展种质的保护工作,应引入国外品种进行杂交,改善国内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提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大口黑鲈的种质资源。

1.3亲缘与起源分析D-loop区串联重复的现象虽然丰富,但是不同动物的重复位置不一致,重复的序列和重复的单元也不一致,所以相近物种之间对比分析有助于明确不同物种的关系。郝君等[18]对乌克兰鳞鲤(Cyprinuscarpio)、鲫(Carassis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和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ussuriensis)6种不同鱼的线粒体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了种内、种间遗传结构差异,发现作为分子标记对系统分化效果的差异,6种不同鱼的碱基含量、碱基差异、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都有显著的差异,构建的D-loop序列的NJ系统树展示了6种鱼的分类地位,肯定了D-loop区比邻近区段的tRNA和12sRNA在鱼类识别、分类、种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上更加可靠。侯新远等[19]对5种虾虎鱼类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分析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O.yaluensis)、中华沙塘鳢(O.sinensis)、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glenii)及尖头塘鳢(Eleotrisoxycephala)这6种虾虎鱼类同源长度约为830bp的D-loop序列,通过系统发育树和遗传距离分析,得到6种鱼类的亲缘关系即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平头沙塘鳢聚为一支,尖头塘鳢、葛氏鲈塘鳢和褐塘鳢等聚为另一支,为鱼类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提供了基础。马波等[20]在额尔齐斯河采集了两种类型的银鲫(C.auratusgibelio),对几种鲫鱼的可量性状和D-loop区进行分析,得到了优势种群的生长性状,确定了它们的遗传学特征和分类学地位,同时通过D-loop区的单倍型共享率研究了两种鲫的起源和遗传特征,这些结果对我国将来进行银鲫育种有很大帮助。Klaus等[21]利用D-loop序列对欧洲鲤鱼(C.carpio)137的起源进行研究。在此之前对于欧洲鲤鱼也有过很多关于起源的研究:Zhou等[22]发现一些欧洲养殖的鲤鱼起源可能在德国和欧洲,而俄罗斯主要养殖的鲤鱼起源在亚洲。Zhou等[23]在德国镜鲤和伏尔加河的野生鲫鱼利用D-loop区全序列获得独特的3种单倍型;而Mabuchi等[24]在日本鲤鱼中发现有两个D-loop区单倍型与Zhou等报道的欧洲发现的单倍型非常相似。Klaus等[21]的研究结果指出欧洲和中亚所有的鲤鱼品种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有可能是在后冰河时期传播到中亚或者欧洲。对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在育种过程中,没有进行规范的养殖记录,导致各种群出现杂交现象。而且,养殖户挑选具有优势性状的品种进行交配,容易导致其他稀有单倍型的消失,从而使得种质资源慢慢下降。

1.4个体内异质性分析同一个体内存在多种重复序列数目不同从而表现为异质。高祥刚等[25]采用克隆技术,在我国海域随机采集了3头斑海豹(Phocalargha),每尾个体任选14个克隆菌,对它们的线粒体DNAD-loop区的终止序列区进行扩增测序,发现其个体内存在多种不同的串联重复单位,即存在异质现象,说明我国的斑海豹种质资源保护较好,进化状态比较积极。张四明等[26]在野生的中华鲟种群种间和个体体内检测线粒体DNA的长度变异情况,发现中华鲟有较多个体的异质性,表现出良好的遗传多样性。由此可见,个体的异质存在是导致线粒体DNA中控制区D-loop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个体的线粒体DNA长度异质性是直接推动动物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线粒体D-loop区的序列分析已经在水产行业取得大量进展,D-loop区基因的插入、突变和替换都是影响多样性的关键,而个体内的异质和串联重复的高频率变化不仅存在于水产动物个体中,也存在于种群内,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都对野生水产动物的起源、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动物进化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养殖群体中,D-loop区的分析正在渐渐起到重要的作用,若结合微卫星、RFLP等其他分子标记技术,将来对人工育种和对亲鱼、亲虾的选育工作有重大意义。

2细胞色素b序列(cytb)

线粒体DNA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有还原型辅酶I的亚基、ATP合成酶的亚基、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3个亚基和细胞色素b[27]。Zardoya等[28]研究认为,cytb的进化速度适中,适合进行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分析。现今利用cytb序列多数用于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分化分析、遗传图谱建立和遗传多样性调查,并辅以其他标记技术进行组合分析。王晓梅等[29]获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cytb序列的PCR产物后,利用DGGE技术分析了温州、仪征、江都、南京、盘锦和合浦地区的中华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合浦绒螯蟹(E.japonicahepuensis)对比,发现中华绒螯蟹与合浦绒螯蟹遗传距离较大,在亲缘关系上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仍有部分遗传标记相同,说明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

黄小彧等[30]利用cytb序列检测了长江支流贵定与干流合江和宜都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的遗传距离,结合地理因素分析了该物种的种质资源现状,发现合江的遗传多样性最好,而支流群体与干流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地理隔离使同一物种的基因交流程度降低。夏月恒等[31]利用cytb序列对中国近海3个地区的鮸鱼(Miichthysmiiuy)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的解释,认为中国鮸鱼基因型的单倍型多样性高和核苷酸多样性低可能是因为种群在某个时期突然扩张,使单倍型突变大量产生,但这段时间对于提高核苷酸多样性时间不足,所以产生了如此差别;且Fst结果极低,说明该地区遗传分化程度很低,加上不同地理的单倍型网络图交错呈现,有可能是因为种群由于扩张之后还未达到平衡,需要对该地区进行保护。钟立强等[32]调查了长江中下游5个湖泊的黄颡鱼,利用cytb序列分析了不同地区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程度,60尾个体检测出37个单倍型,Fst分析显示这5个种群的变异大部分都来自群体内,说明各个种群间有一定的基因交流,系统树显示它们没有分化成谱系。司从利等[33]从长江贵定和乐山两个群体的泉水鱼cytb序列分析其遗传状况、结构和多样性程度,发现这两个群体由于三峡大坝的地理因素,已明显受到严重的影响,出现高度的遗传分化,建议对该物种进行分区保护,提高遗传多样性,丰富种质资源。

司从利等[34]在广东、广西等地基于cytb序列分析了华南居氏银鱼(Salanxcuvieri)的遗传现状,从邻接树上可发现有一定的分支,认为地理因素正在逐渐影响遗传结构,推测琼州海峡的地理位置可能影响广东、广西种群间的遗传交流;中性检测结果表明在更新世晚期发生扩增,地球当时的气候影响了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现状,建议分地区对该种群进行人为保护,避免出现种质退化。李伟文等[35]两年中在7个远洋捕捞点采集了黄鳍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扩增了cytb部分序列得到663bp,108尾个体仅有24个单倍型,且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都处于较低水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差;Fst分析得到变异大多发生在群体内部,表明其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并且基因交流非常强烈,种质资源正在衰退,这与人类破坏环境和大面积捕杀有密切关系。谢楠等[36]利用cytb对鲂属(Megalobrama)4种鱼类及长春鳊(Parabramispekinensis)进行了系统分类。但在结果分析过程中仅靠cytb的信息难以准确将不同品种进行区分,仍需要配合其他标记进一步研究。

3其他标记与组合分析

16SrRNA序列、12SrRNA序列和COI序列在线粒体基因组中变异速度较慢,保守性较高,因此很难由其单独作为验证工具来进行遗传分析,往往需要结合其他的基因片段,才能同时作为鉴定种内亲缘关系和物种遗传多样性程度的工具。刘萍等[37]选取了山东青岛中华虎头蟹(Orithyiasinica)野生群体的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但是发现16SrRNA变异程度较小,效果不佳;在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研究中,两种技术检测了不同蟹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它们的进化分化时间,利用NJ系统进化树发现中华虎头蟹与梭子蟹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并采用“分子钟”对4个蟹类的分化时间进行计算。吴玲等[38]对沿海6个群体的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和日本文昌鱼(B.japonicum)分别进行COI和16SrRNA序列的研究,发现两种鱼种内遗传多样性较高,但还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茂名群体和威海群体具有最高的核苷酸多样性,很有可能为这两类鱼的祖先。

翁朝红等[39]对近江蛏(Sinonovacularivularis)、缢蛏(S.constricta)、小刀蛏(Cultellusattenuatus)、尖刀蛏(C.scalprum)和大竹蛏(Solengrandis)的COI和16SrRNA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在进行遗传距离和系统演化分析后,结果表明近江蛏已进化至独立为一个种,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推断近江蛏应归属于竹蛏超科,解决了这几种蛏分类归属。郁建锋等[40]结合12SrRNA和16SrRNA的序列为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的分类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发现了大量的变异位点和简约位点,而且在两种标记的验证下,比较得出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与福建流域河川沙塘鳢已经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同时,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与其他鳢已存在遗传分化差异。王庆容等[41]对长江中上游舞阳河、乌江、雅砻江、岷江和金沙江5个野生鲇(Silurusasotus)群体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核苷酸和单倍型多样性,发现舞阳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杨慧荣等[42]同时利用D-loop和cytb的序列对长江水系的赤眼鳟(Squoliobarbuscurriculu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通过遗传变异率、单倍型多样性等指标发现长江赤眼鳟遗传多样性较高,种质状况较好;同时,根据Fst和分子变异等级差异分析发现,不同水系的群体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系统发育树证明了珠江水系赤眼鳟与长江水系赤眼鳟正在逐渐分化为两类群体,并提出cytb序列在变异显著的群体间更能发挥作用。

孙希福等[43]利用cytb序列和D-loop序列分析了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在鼠豚类及一角鲸类的分类地位,系统发育树表明,江豚的遗传距离与一角鲸科较为接近,并确定棘鳍鼠海豚、太平洋鼠海豚及黑眶鼠海豚3种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否定了之前仅凭借形态学的分类方式。毕潇潇等[44]在某一水产品公司采集了来自美国与荷兰的狭鳕(Theragrachalcogramma)、太平洋鳕(Gadusmacrocephalus)、蓝鳕(Micromesistiuspoutassou)和远东宽突鳕(Eleginusgracilis)4种不同属的鳕鱼,利用16SrRNA、cytb和COI序列比较了它们的序列结构,根据核苷酸分歧速率以及NJ系统发育树,将太平洋鳕、狭鳕和宽突鳕归为一支,也显示了它们较接近的遗传距离,给分类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4展望

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主要用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亲权分析和物种进化程度分析。该基因组功能重要且能稳定遗传,是物种个体基因组中变化速度较快且保留较好的部分。对D-loop区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计算和分析后能得到物种的种属分类、遗传结构、历史发育情况和遗传多样性状态。而且,D-loop区稳定的母系遗传,使得分析起源有较好可靠性,聚类分析结果准确。同时,细胞色素b和16SrRNA等序列虽然进化速度较慢,但其稳定性的特征可以得到较好保留,获得的插入、替换和缺失等突变可以持续遗传,以作为数据分析的可靠依据。在进行不同情况的分析时,可以结合一到两种分子标记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参考标记。

综上,在水产行业的遗传分析中,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是将来进行育种和引进的关键,通过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对野生经济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是高效、准确和可靠的。其中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表现了分子结构的变异程度,体现了野生群体种质资源的现状;遗传分化特征能表现群体的基因交流状况,表明了群体间自由交配的自由度;分子变异等级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地域群体突变的来源,表现了群体遗传结构的差异;中性检测等分析从分子层面揭示了鱼类的系统发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