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3:46:14

辨别范文篇1

【论文摘要】文章从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信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等方面探讨了信息的运行规律及信息失真、失落的成因,希望以此能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共同解决社会失信问题,重构诚信社会,这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条件。

信息时代,是指信息产业得到极大发展,信息产品日益丰富,人们被淹没在各种信息的海洋里,信息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以至于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信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丰富和方便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信息的失真和混乱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尤其是它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对社会诚信和道德体系的瓦解作用非常大,如不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一旦造成不良后果,修复危害可能要花费数十倍的时间和精力。

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

人们曾经以生产工具为标志来划分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如果说信息首先是一种基于技术的生产工具的话,显然信息时代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手段发展到目前的最高形态,它不仅是生产工具,而且是软化了的生产工具,会渗透在各种生产工具中发挥作用,渗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作用,其作用和功能远远超出了人类社会截至目前创造出的所有的“生产工具”。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从农业经济时展到工业化经济时代(前期、中期、后期),进而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

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罗斯托在他的《经济增长阶段》(1960年)一书中,吸收了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法、熊彼特的“创新”学说、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等理论和方法,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1971年又补充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第三和第六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两次突变,是最有意义的阶段。从主导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演进规律角度,人们将其分成七个阶段,其中第七个阶段就是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知识经济的观念和理论形成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959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就从劳动力的角度分析了“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后来又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概念;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里茨·马克卢普在《美国知识的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对信息在经济中的巨大价值进行了深人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波拉特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向美国商业部提交了题为《信息经济》的报告,奠定了信息经济的理论基础。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电子技术时代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电子时代”;其后随着日本增田米二的《信息经济学》、美国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论著的相继问世,一场“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革命”的热潮在世界兴起;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1980年、奈斯比特1984年在他们风靡一时的《第三次浪潮》和《大趋势》一书中分别提出了“超工业社会”、“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并认为信息社会里知识是最主要的因素;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概念,其后研究日多,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新概念,尤其是19%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中正式使用“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词,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8年版《发展的知识》(knowledgefordevelopment)更是提出了一连串的新名词,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经济作用,为世界广泛认同和使用。

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是对同一时代特征的不同表述,“知识经济”更多的是从社会层面研究信息的生产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知识信息传播的政策和社会制约及对策,更注重社会层面;而信息时代强调的是信息特征的变化和信息传输方式的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更注重技术层面。从内容和形式上,知识是信息的内涵,而信息是知识的表现。从发展阶段上当知识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时,整个经济特征表现为“服务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初级形态;当知识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成为主体时,整个经济特征就表现为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高级形态。

信息时代突出地表现为信息要素的革命性变革—信息量的急剧扩张和质(信息存在方式、传输方式、使用方式等)的根本转变。从信息的生产看是信息量、信息种类的剧增;从信息通道看是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从信息受众看是范围的极大扩散和信息的感应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它不仅是硬件的生产或软件的开发,而且是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将全方位的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演进。

二、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极端重要性

(一)人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交流及其演变是人类及其社会进步发展的阶梯—信息的生产和交流刺激人的大脑皮层的发育;促进人类与外界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推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学习,进而帮助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产生了更多更高的信息需求,促使信息的生产、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传输方式的革命,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进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张。这种相互促进的作用使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革命中加速发展。

(二)我国的信息论及信息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对信息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和理论总结,莫过于《孙子兵法》,《孙子》十三篇的内容都围绕一个中心,即“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的知行观既包括宏观上的总体认识,也包括中观上的层次认识,还包括微观上的战术认识;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抽象认识方法,又包括特殊条件下的具体认识;既包括对赢得战争的基础条件的认识,也包括对战争过程中局部条件的认识。而这些都处于动态过程中,不仅要认识一般规律而且要认识动态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变化及促成其变化的因素。他的“知”集中体现于知彼知己、知常知变、尽知先知。三者相互包容、相互补充,以知彼知己为核心,知常知变、尽知先知贯穿与知彼知己中,知彼知己直接导致“行”,它的全面系统与否、精确及时与否关系到战争的成败。从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分析、判断到使用各个层面都涉及到了,而且在“用间篇”中还详细分析了如何利用间谍获取情报(用间),可以说《孙子》是我国最早的信息学教科书。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多集中于战书上,如《六韬》、《孙子》、《管子》等,国外多用其指导现代管理,非常有效,可见中国信息学的成熟与完善是相当早的。

信息的方便性、快捷性给人们带来的生产便利和生活乐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社会生活的丰富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信息又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极强的渗透力,它几乎渗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现代生产与生活已进人“信息依赖”时期,信息的失真与混乱也极大地制约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现代社会如果无知、不知、无所知、无以知、无能知、知之后、知之偏、知之假,都可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可能将人们拖人深重的灾难(如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现代战争等)。

(三)信息依赖与信息时代的深刻矛盾

由于人类社会分为不同的群体、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信息也成为各利益集团之间争斗的最重要的内容和手段—“信息角力”。虚假信息的制造与传播,从最原始、最低层次的说谎开始(无论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直到对信息的干扰、封锁、制造虚假信息以掩盖、迷惑、欺骗……使虚假信息成为信息发展的影子,与其相伴共生一同发展(如黑客与病毒)。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信息的需求极度扩张,信息的生产极度扩大,信息的传播极为广泛和快速,信息的重要性日趋提高。不遗余力地获取信息,促进了信息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诸多信息矛盾的存在仍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信息真与假的矛盾,即一方面要获取真实的信息以了解敌情,另一方面要制造虚假信息以迷惑对手;技术进步及其约束的矛盾,即一方面要加快技术的进步、学习与扩散以尽快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要保护专利、封锁信息、滞缓技术扩散以保证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与创新的持续性;生存发展与道德约束的矛盾,即一方面为了生存要制造虚假信息(如虚假财务信息),另一方面要构建社会诚信的道德体系;社会公信与社会失范的矛盾,社会公共信用,尤其是政府掌握的公信权的应用,如司法、公正、社会中介等机构的行为公正(包括真实的信息、合理的程序、公正的规则、公开透明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民众和媒体的监督等)是社会诚信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失范或被潜规则取代)就会发生知行倒错现象,一方面政府在狠抓诚信与规范,另一方面各部门权力分割又设租寻租以获取更多利益,其结果就会导致政府公信力降低,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

三、信息失真及其表现

(一)信道的畅通与阻塞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信道越来越畅通、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方便。从人体—形体、表情、眼色、语言,到原始通讯工具—马拉松跑步、飞马、鸣摘、火箭、举火为号、狼烟、旗语、灯光,再到现代通讯工具—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通讯卫星、功能强大的手机与因特网……。信息革命以最能看得见、体会到的成效帮助人们步人信息时代。

然而信道也是“信息角力”直接攻击的目标,不可避免的发生阻塞。一是基于自然的原因—如自然灾害、对电的依赖(电子通讯时代)等;二是不自觉的人为因素—如故障、维护与检修;三是有意识的人为因素—包括破坏(黑客);打击(战争,商战);封闭(自身的保密);干扰‘制造虚假信息)等。这些都必然造成信道阻塞与信息失真,进而危害到整个经济发展、社会运行和人民生活。

(二)社会诚信体系与“诚信对外规律”

社会诚信体系涉及到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体系;体制、政策、法律规则体系;经济运行体系;社会生活体系等。是一个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矛盾统一体,是一个信息互动、知行互动的有机整体。信息互通的程度、知行统一的程度可以用作衡量一个社会诚信度的标准。

然而在“信息角力”条件下有一个“诚信对外规律”—即要求别人对自己诚信,而自己又不愿诚信或只能有条件的诚信;要求团体内相互诚信而否定团体间的诚信;要求下级对上级的诚信而忽略上级对下级的诚信。

在“知行”上则产生“知行分离”,教导别人要做的自己却不去认真做,阻止别人做的自己却去做。这就必然产生社会心理、社会道德准则的倾斜与社会行为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角斗”,产生了所谓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博弈过程。其实质是人们在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封闭黑箱中、在竭力获取他人信息情报与竭力保护自己信息中、在构建诚信社会规范和破坏诚信规则中矛盾运动,在两难中寻求均衡。当失衡危及到社会的正常运行时就要进行社会规制并将其理性化、意识化形成最高的社会法律和伦理道德体系。这就是社会的规范与校正,包括道德体系、教育体系、制度体系、法规体系的构建,文化、信仰、宗教与乡规民约。然而这只是约束,这是通过祛码增加“诚信”方面的重量(因为失信是一个自然过程)以求得相对均衡,而不能消除“失信”。

信息失真是失信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在:社会信息—一部分人控制和利用信息权而阻塞另一部分人的知情权;生活信息—买卖双方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信息互通与封闭;经济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信息领域,在经济信息中}o%以上是财务会计及其相关信息。

四、关于信息失真的原因探析

近几年财会信息失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美国的“安达信”到中国的“银广厦”,从大型国有公司到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从“审计风暴”揭露出来的国家政府部门财务违规到各地统计数字的水份和虚假。财会信息失真现象,降低了社会的诚信度,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德,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这些也仅仅是整个社会失信的“某一个行业”。造成这种状况有众多因素,主要是:

1.《公司法》的注册资本金规定较高,对大众是一个高门槛,因而许多“中介办照”机构应运而生。它们都与银行、工商、验资、税务等机构有着“利益”关联,可以“帮助”企业在资金缺位的情况下通过验资和工商注册,大大支持了企业的生长和经济的发展,但也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不论企业好坏都有一定时期要靠做假账来完成运行,从源头上产生了信息失真。

2.中介机构本身的行为是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或社会公证机关的行为。帮助顾客虚假信息,影响社会评价,为其创造获益条件就成为必然的行为选择和“正常”的行为准则。而且做假的成本远远低于收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做假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3.企业税负过重,加上各部门经常性的乱摊派、乱罚款。如果“严格守信”可能很多企业在现有利润率水平下就没有盈余,生存都会受到威胁。

4.由于“政绩”考核指标单一,一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辉怂恿企业做假来制造业绩。

5.雇佣关系的制约。财会人员是雇员,饭碗由雇主掌握,在道德、法规与生存、利益的两难选择中只能首选生存。

6.制度上的缺陷、不完备与灵活性。如委托关系与雇主控制的矛盾、股份制与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矛盾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的失真。

辨别范文篇2

(一)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二战后形成的美国、苏联两强并立的雅尔塔体系虽然结束20年了,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但是国家间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依然存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继续保持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长期以冷战思维来处理国家间关系,尤其是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更是千方百计地予以遏制。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西方始终视中国为价值观上的异己,并惯于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定势来看待中国。尽管中国不厌其烦地对外解释其和平发展道路,但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战略不信任仍难消除。由于受西方国家长期负面宣传的影响,“中国威胁论”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2005年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民意测验显示,有73%的美国民众反对这次并购,理由是“中国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技术、扩大影响力、腐蚀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国有企业现在到美国投资,美国政府一律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即便是由私人经营的中国企业,在对国外较为敏感的行业如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进行投资时也会面对来自监管的压力。2010年4月,民生银行对濒临破产的美联银提出全面收购,被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迅速回绝,理由就是对民生银行是否受到“足够的监管”有疑虑。2010年,中国天津鑫茂集团试图收购全球第三大电缆巨头德拉卡、中国吉利收购瑞典沃尔沃、中远集团获得希腊比雷埃夫斯港35年特许经营权等针对欧洲敏感工业的海外并购案,也引发了欧盟的不安。欧盟工业专员塔亚尼表示,中国企业投资欧洲敏感技术领域是中国当局的政治战略。中国购买欧洲债券被部分欧盟国家认为是在欧洲施加自己的政治影响。2010年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数额首次超过美国,而且大量购置土地和不动产,引起了日本政界的注意。2011年1月,日本国会议员召开首次有关“外国人取得日本土地的管制”研讨会,意在限制中国人收购日本土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2011年1月,中国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塔国将2000公顷土地租给中国农民种植水稻,水稻将在塔国内出售。一些对中国怀有戒心的民众就认为,这是中国的一种和平扩张手段。

(二)国际资源的竞争

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所需的很多资源都得不到充足的供应。因此,资源领域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点。2004年至2006年,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的投资热点;而在2007年至2009年,中国的投资重点转向了金属及采矿业。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大部分是铁矿、煤矿等战略资产,引起澳方对中国企业控制澳洲资源的焦虑。2009年,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拒绝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买入Lynas多数股权的计划,理由就是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超过90%的稀土资源(其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投资该国资源的高度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对战略性资源的关注具有全球性。在美国,只要是涉及能源、矿产、港口等具备战略意义的资产,就容易引起美国人在政治和国土安全方面的焦虑,从而启动严格的投资安全审查。在刚果(金),反政府的图西族武装恩孔达部在2008年11月公开威胁,要“阻止中国政府和金沙萨当局联手掠夺基伍省资源”。尼日尔的沙漠部族“FARS”在2008年6月9日公然对尼政府和中石油签署的50亿美圆石油勘探合同发出挑战,并警告中石油“小心可能遇到的炸弹”。由于世界重要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各国为了争夺资源而发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第三国针对东道国的战争、禁运等行为,来干预其他国家的投资活动。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国家能够以此吸引外资来发展经济,还可以作为政治筹码与发达国家讨价还价,来维持自己的发展和尊严。发达国家为保持优势,通过对外投资方式获取利益,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如两次伊拉克战争)。中国在能源开发领域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非洲、拉美、中东和中亚地区,这些地区的部分国家存在政治集团之间利益的争夺、种族之间的斗争和宗教派系争斗。如2010年12月,科特迪瓦大选结束后,出现了“一国两主”的僵局,导致国内暴力冲突频发,严重影响了中国在该国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自2011年2月中旬开始,利比亚安全局势出现动荡,并迅速演变为反对卡扎菲独裁统治的内战。由于利比亚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而欧美国家极不满意目前利比亚石油的分配。以法国、美国、英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国家对其进行了军事干预。还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半岛的冲突等威胁国际安全的因素,严重破坏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环境。

(三)企业治理结构的差异

长期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没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治理结构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有很大差别,往往承担着政府的各类政治任务。最典型的就是2007年成立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将其定位于战略投资者,赋予了较多的政治内涵。比如,中国国资委要求中投公司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更多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也希望中投公司能够对冲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些部门的诉求有违主权财富基金的纯粹商业动机,使中投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不自觉地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往往被视为政府的代表。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2010年的《勇闯新天地:纵观中国的海外并购》指出,2004年以来,5000万美圆以上的中国海外并购案81%是由国有企业进行的。这种情况使得东道国不仅担忧自然资源的控制权,而且还警惕中国企业的国有身份,认为并购是中国政府的决策而非商业决策,从而采取抵制态度。2002年12月,中石油收购俄罗斯的斯拉夫油田,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决议,不允许任何外国政治控股的实体参与竞拍斯拉夫油田的股权,迫使中石油退出竞拍。2004年加拿大某报纸就中国五矿公司欲收购加拿大Noranda公司呼吁加拿大政府必须严密监控这一金额达到70亿美圆的收购行动。2004年联想收购IBM公司个人电脑业务时,美国政府部门也对这一收购行为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进行了专门的审查。

(四)缺乏沟通

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在国内的行政级别很高,掌控的资源和人脉很多,靠国家政策和垄断地位经营,盈利非常丰厚,缺乏融入社区的动力和经验。到海外经营不可避免地带有国内“老大”的习气,妄自尊大。一些国有企业将对外投资作为响应政府“走出去”的政策号召,外在推力大于内在动力,缺乏长远的投资规划,对外投资只是权宜之计而非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些短期和政策行为造成企业对外投资思想准备不足,往往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功利性太强,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当地的社会责任,也未与当地社区生活密切融合,自然不能获得当地社会的政治支持。东道国的政界、学术界、企业界对中国的现实情况了解也非常少,主要从书本、新闻媒体、第三者的介绍或网络等间接途径来了解中国及其企业,这些间接信息大多数停留在对中国建国前或者改革开放之初的简单介绍。受到西方国家反华势力、敌对势力的恶意诽谤,再加之西方某些媒体的推波助澜和某些国家对中国遏制的需要,很多企业、学者、机构有意识地在误导国际舆论和东道国民众,丑化中国和中国企业、中国人民,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当然,中国企业被误解也有自身的原因:有些海外企业还没有完全遵守市场规则,在财务等方面还未实现公开透明;中国意识形态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报喜不报忧的“惯例”也“传染”到海外企业中,更增加了外界的猜疑,也容易给外国媒体抓住把柄;中国很多大型企业的管理往往带有政府的特点,不能尊重东道国的法律、制度、习俗,也没有动力去防范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企业的误解和偏见也就不可避免了,成为阻碍和破坏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大消极因素。因此,几乎任何海外学者在谈及中国经济时,都会专注于国有企业,进而将中国经济中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归因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缺陷上,导致中国企业在部分海外媒体中常被国家化和政治化,诸如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是在执行中国政府的政治策略、试图控制他国经济命脉、企图恢复“天朝上国的朝贡贸易体系”等。

(五)文化的差异

对外投资不仅仅是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也是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不同价值观的交流、融合和碰撞。由于中国人爱好和平、节俭、勤奋,在东道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对于当地人来讲更容易致富,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或仇视,认为华人掠夺了他们的财富。一旦有机会,有些人就会采取暴力行为侵犯华人的财物,这种情况在东南亚更为明显。习俗的差异更是时时处处存在,中国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对主要官员的公关方面,而不是科学的经营管理,甚至采用非法手段,无形中输出了国内的腐败风气,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极度厌恶。而在西方国家,则更多的是出于对华人嫉妒和歧视的心理,政府官员、企业、利益集团常常有辱华言论、行为、政策,挑起不明真相民众的利益纷争,给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一些对外投资企业不遵守东道国法律规定,违法经营、偷税漏税、贿赂官员,给当地的民众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中国投资者的商店、工厂、工地多次被当局查抄,商品被当地民众和当局销毁,一些工作人员被拘捕。有些公民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言行违背当地宗教、风俗禁忌,引发争执,造成当地民众对中国投资者和商品产生排斥和仇视情绪。此外,在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国投资者和管理人员对当地员工的态度非常恶劣,工作条件很差,经常让员工加班,但不付额外的工资,为当地种族主义者煽动民众情绪提供了借口。致使一些反政府势力、当地的利益受损群体、民族主义者经常采取绑架、暗杀、打砸抢等暴力手段威胁中国企业员工人身安全。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形式

(一)国家歧视性干预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增多,与众多国家的经济纠纷逐渐增多。出于对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常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中国企业正常的投资行为。比如,2003年,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和联邦调查局以香港和记黄埔公司与中国政府有关、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威胁为由反对其并购美国环球电讯公司;2005年,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圆收购美国第八大石油公司尤尼科,因国会的阻挠而失败;2010年5月,50名美国国会议员以“美国钢铁市场遭到中国企业的掠夺并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为由,阻挠鞍钢入股美国钢铁企业;华为公司在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3Com、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部门、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中,也因为相同的原因,多次遭遇失败。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原因,印度在与中国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往往把传统安全放在第一位,而把经济合作放在次要位置,对中国的产品、投资设置种种障碍。2010年7月,印度政府禁止印度电信运营商与联想、华为、中兴等25家中国电信设备商合作。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配合其条件而解禁之后,又开始针对电信设备商的商业行为进行各种调查。

(二)排华行为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活动往往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较少与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很容易引起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反感。在某些反华势力的鼓动和丑化下,给东道国民众留下不良形象,久而久之在当地形成“排华”意识。2004年9月,西班牙鞋商打着保护民族产业的旗号,针对中国鞋发起了多起游行活动,埃尔切市的少数激进分子甚至烧毁了大批中国鞋,酿成了震惊世界的烧鞋事件。2010年8月,在中国援建蒙古国乌兰巴托的项目工地上,发生了中国工人与当地极端组织成员、警察的严重冲突,令原本不佳的华人形象在蒙古国雪上加霜,民间的仇华情绪进一步升级。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问题、南海领土争端问题和中国非法移民问题也不断增加,国际反华势力以此为由煽动利益群体反对海外华人和投资者,使得海外华侨和海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2003年7月4日,大约1500名菲律宾民众游行示威举着“反对红色中国”的横幅,焚烧中国国旗。2006年4月,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排华事件,华侨华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2008年11月,坦桑尼亚政府和移民局以查护照、查工作签证为由,对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华人华侨进行了突击抓捕,被当地华人称为“排华事件”。2007年12月,印尼坤甸市发生数千人排华骚乱事件,华人庙宇、住宅和汽车遭到当地人打砸毁坏。2009年5月,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了排华事件,首都莫尔斯比港的中国商店遭到几百名暴徒的攻击和抢劫。

(三)暴力袭击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参与国际事务范围的扩大,承担的国际责任也不断增加。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经验很少,国际反华势力不断干扰,面对的国际问题异常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某一方面的不满和猜忌。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部分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民族冲突,进而引发了多种暴力袭击事件。在非洲和中东、南亚等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如发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苏丹等国针对中国人的袭击事件,基本属于这一类。尽管巴基斯坦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谊关系,但其国内民主制度不完善,民族和宗教势力都比较强大,各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长期仇恨西方国家及其企业和人民。国内针对亲西方的恐怖主义袭击不断增加,并殃及在当地工作的中国劳工。一些极端势力或民族主义者将矛头对准中国投资者,特别是在一些工程合作和劳务输出项目中,工作人员主要是没有任何武装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更容易遭到暴力袭击。仅2007年就发生了10余起涉及80多名中国公民的重大恶性案件。近年来,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在海外的人身、财产和利益的领事保护案件大量增加,每年都在3万起以上,平均每天大约100件,遇袭的频率越来越高,伤亡的人数也在上升,遇袭地点从非洲转移到了亚洲、欧洲。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三、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的影响

(一)负面影响:跨国公司的经济利益损失和人员安全伤害

尽管海外投资的经验不断积累,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却越来越复杂,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1998年以来,俄罗斯发生查抄华商货物事件上百起,被查抄货物价值上亿美圆,特别是在2004年的“埃米拉事件”中,俄罗斯警方与匪徒劫走货物价值高达3000万美圆。而内战、边境战争、骚乱以及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给企业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更严重。企业因战事或骚乱等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一般无法得到补偿。即使企业事先投保战争险,能从保险公司得到补偿,也只能得到直接经济损失的部分补偿,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因遭受打击所发生的间接经济损失无从得到补偿。1991年伊拉克战争之前,中国的企业在伊拉克的工程承包和供货合同金额达到27亿美圆(基本上是电站设备和工程)。为期一个多月的伊拉克战争给中国企业带来44.74亿美圆的经济损失。2011年2月开始的利比亚内战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破坏中国企业的生产设备。35860名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不得不从利比亚撤出,中国企业在该国苦心经营30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政治性事件除了给跨国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之外,还有可能使外资企业发生人员伤亡事件。特别是一些国家在发生战争、内乱、经济危机等社会动荡的特殊时期,不同政见的政治派别、利益群体或民众往往将没有武力保护的外国企业和管理人员作为发泄不满的对象。例如,在东南亚各国,历史上都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残害华人的暴行。在巴基斯坦、苏丹等国的中国企业和工作人员经常遭到当地不法分子或政治势力的劫杀。

(二)正面影响:跨国公司从政治风险中获益

因为其他国家的企业面临同样的政治风险,东道国国内的竞争对手就很少。而且,高政治风险的国家大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治性事件给跨国企业造成的损失。目前,中国跨国投资企业已经经历了多种多样的政治风险,积累了一定的防范经验。尽管成功克服政治风险的案例不多,终究还是有华为公司、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开始在投资方式、投资区域等方面慢慢转型,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华为公司以契约与绿地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在海外进行收购、新建和共同研发等活动的同时,也在国内与西方跨国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与其建立学习型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华为带来了更多的海外合作项目,有效地减少了东道国市场的竞争。华为公司还参与了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的工作,参与新技术标准的制定,显著提高了政治风险的防控能力。此外,华为公司非常注重利用技术优势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灵活的服务,消除了外界对中国企业的不信任感,从而成功地在国际通信设备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经历了诸多的“安全审查”事件后,中国企业开始转变思路,放低姿态,不再力求获得控股,也不再仅盯着国际大型企业和敏感地区,通过第三方中间人的举荐,联合其他国家的企业组成国际公司,再去收购东道国企业。不仅投资数额少,分散了一部分风险,最重要的是,中国这个“崛起中的大国”色彩有所淡化,降低了对东道国的威胁。比如,2005年中钢集团先与澳大利亚的中西公司建立了合资伙伴关系,再于2008年全面收购了这家公司。2009年10月,中石油与BP联手中标了伊拉克最大的鲁迈拉油田服务合同,12月与道达尔等合作伙伴中标了哈法亚油田服务项目。2009年12月,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联合出资33亿美圆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司全部股份。2010年3月,中石油和澳洲壳牌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35亿澳圆收购澳大利亚Arrow能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2010年12月,中国南车与通用电气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投资5000万美圆,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竞标美国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两州的高铁项目。另外一种变化就是中国的“贷款换石油”策略。30年来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无论是购买或是投资海外的战略性资源,都会受制于其他国家,受政治风险的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和一些资源大国合作,吸取以往经验教训,调整具体操作手法,因势利导,给其提供巨额贷款,以此作为交换条件,对方给中国提供长期、稳定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供应。这种策略有效地避免了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如2008年,委内瑞拉获得了中国40亿美圆的开发基金,同时以对华出口石油量增倍的方式作为回报。2010年4月,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协议,中方将向委方提供约200亿美圆融资。在25年合同期内,委方为中国提供29亿桶左右的超重原油。2009年2月,中国与俄罗斯的协议涉及的贷款高达250亿美圆,俄方则承诺今后20年内向中方供应3亿吨石油。2009年5月,巴西国营石油公司Petrobras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为期10年的100亿美圆双边贷款协议,Petrobras承诺10年内每日向中国提供20万桶石油。除此之外,中国还先后与厄瓜多尔、安哥拉、哈萨克斯坦等产油国签署过类似的协议。

辨别范文篇3

关键词:品牌形象;个性化;识别设计

品牌的个性形象等是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利器,品牌构建工作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迫在眉睫,生产力过剩,残酷的价格竞争,激增的同质化产品和精明的零售商只是其中部分的重要原因。事实上,面对日益成熟的消费市场,如何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相对有力坚实的沟通纽带成为当下产业界的重大课题,管理者们对此不仅费尽心思,甚至寝食难安。“品牌形象视觉识别设计”作为品牌构建和传达的重要手段日益为业界所重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许多企业在残酷竞争中输在品牌弱势上,现实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品牌识别设计,了解在中国这片市场上如何进行这项看来“轻松”的工作。

一、视觉识别个性化及其表现方式

入世以来,海外企业已在内地向我国企业宣起了市场营销竞争和无形资产的竞争,其表现早已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和无形资产的竞争。已扩展为新一轮的全方位和深层次的企业竞争和行业竞争。这就迫使我们在开发设计企业形象的同时,树立个性化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观念。

(一)视觉识别的个性化

个性化亦可称为特殊性,是品牌形象识别的基础,只有个性化,才有区分度,才易于客体从庞杂的背景信息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公众迅速识别并形成牢固的记忆。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站住脚,必须使消费者认识企业,认识商品的标志,这就需要一种具有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信息,才能使自己与其他同类企业区分开来。因此,企业识别系统强调个性化。

在品牌识别系统中品牌个性的实质,首先体现在企业理念当中。如海尔集团的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好来西的“利他、名牌”的企业宗旨都鲜明地体现了企业的个性。随着技术统一,产品质量趋同趋势的加强,企业理念更能够唯一地、排他地代表自己。

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与理念识别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因此,企业理念的独特性又规定了企业行为展示和视觉传播的相关特性。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规定的职员每隔一周的演讲活动及新产品出厂仪式,泰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婴儿看护服务”,麦当劳的金黄色圆弧拱形门,可口可乐的红色波浪等都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行为标志和视觉符号,是对其企业理念的独特展示。独特性成为传播过程中易于形象识别的内容。

(二)视觉识别个性化的重要表现方式

视觉识别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为“统一性”或“一致性”,是指企业内外、上下都保持经营上、姿态上、形象上的一致、协调。具体表现为:首先是企业上下、内外理念的一致。即企业内部上下级对企业制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理念信息保持一致;不同的信息传播者对企业理念信息传播保持一致,如在集团的不同企业中,负责人对外界发表的谈话应一致。其次为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之间的统一。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是在理念识别的指导下进行运作的,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必须保持对理念信息内函的准确表达,即企业的部门机构、全体员工必须遵守企业理念的指导,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企业员工的各种行为活动不能违背企业的精神理念。另外,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视觉信息传播符号的一致性,具体指企业的品牌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企业徽标、员工制服、建筑外貌、产品包装、广告、标语、口号等视觉形象等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统一性。

只有统一性才能突出品牌的个性,强化社会公众的印象,才能形成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识别系统中品牌的信息传播一般大量采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POP等大众媒体。除此之外,还经常使用人体媒介和实物媒体。人体语言是以人体为媒介所展示的语言,它是以人的动作、表情、态度等来传达信息。在行为识别方面,企业员工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人体语言来体现的,如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待人接物方式等都是企业精神理念的体现。实物媒介是指通过在实物上记载信息来传播企业理念的中介,通常包括产品、象征物、公关礼品、建筑物、制服等。产品可运载产品品牌、商标、包装、内在质量、售前售后服务等信息。象征物则是反映企业文化的一种人工制作物,是传播企业精神的一种载体,它的外形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造型。公关礼品是宣传企业形象或产品形象,沟通目标公众关系的媒介。企业员工服装的统一化则能给人以整体感,使人对企业产生经营服务严谨认真、纪律性强的感觉。此外,一些与企业本身有关的事务用品、办公器具、设备、交通工具等媒体也成为传播企业信息的必要补充。

二、品牌形象视觉识别个性化的产生过程及其驱动力

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到达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品牌形象的视觉识别,即是将品牌所需传播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和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科学严谨、实施有利的视觉识别,是传播品牌核心价值、建立品牌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11]

(一)品牌形象视觉识别个性化的产生过程

在营销传播领域,20世纪60-70年代就建立了形象(image)和定位(positioning)的重要概念,但一个新概念——识别(identity)的出现并不万千令人惊讶,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比10年或20年前更加复杂,因而很有必要用更好的方法来更好的推进传播。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相似营销(similaritymarketing)的阶段。同时,“同质化”的生产已经成为当下流行模式,要使两个商品之间有区别就只能依靠各自的品牌识别了。

(二)品牌形象视觉识别个性化的驱动力

品牌识别是品牌战略者们希望创造和保持的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这些联想物暗示着企业成员对消费者的某种承诺。由于品牌识别被用于推动所有品牌创建工作,它的内容就必须具有深度和广度,而不只是一句广告口号或一个定位说明。

作为品牌识别的重要手段——品牌形象视觉识别设计也日益为业界所重视。因为,强有力的品牌视觉形象是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品牌竞争力主要决定于产品以及品牌形象的差异性即个性。市场上的产品正是因为有差异,才有竞争。无论是质量的差异、性能的差异、还是外观的差异、内在品质的差异,哪怕仅仅是包装的差异就可以造成消费者不同的选择。在价格相同、质量相当的前提下,产品的竞争则演变成品牌竞争力的较量。这里所指的品牌竞争力当然包括服务的竞争、信誉的竞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牌形象力的竞争。

正如上面一段所述,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品牌形象的个性化根本目的也是在于此,即通过对个性化品牌形象的构建驱动品牌竞争力,为企业在“品牌先行”的市场中打开局面。而所谓“个性化”的根源正是主要源自以下三点,即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变化;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信息传播管道自身的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

就视觉设计本身讲,其个性化实质就是视觉语言的个性化。

一般来讲,形象的塑造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目标群体;第二步是确定目标群体所属的目标角色状态;第三步是要确定目标群体所属的目标角色状态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第四步要确定和建设的是可以代表该核心价值的符号体系。

对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品牌的核心价值(例如:超越、自由、尊严、自然、清新等)是通过各种各样具体有形的符号——语言、图画、物体、人物、色彩等等来认识品牌所蕴含的特定价值的。比如优雅一词的含义,人们脑中所谓的优雅概念实际上是由一些具体的符号组成的——言谈中富有哲理、有品位的着装、简洁飘逸的行事风格等等。准确的定位后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恰当和富有吸引力的符号或者符号体系来表现出品牌的核心价值,这样消费者就能在丰富的同类产品和品牌中很容易辨认出那个符合其内心需要和价值取向的品牌,并产生出由衷的品牌认同感。所以,对消费者而言实际生活中的品牌其实就是一些符号。也正因为如此,要增强品牌的竞争力,这些符号系统的设计特别是视觉符号系统的设计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三、品牌形象视觉识别个性化设计语言的准确把握

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目标是要正确的向受众传递企业信息,而设计过程通常是以对包含在这项任务中的信息研究为起点,这些信息包括企业意图、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消费者心理、企业行为、企业服务对象以及竞争对手等周边环境及关系"如何从这众多关系中找出主体信息,以便准确把握其设计语言,是其个性化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关键。[1]

(一)不同行业特征的把握

品牌形象从根本上说是塑造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个性在形成过程中,行业特征是一个先天的客观因素。不同的行业特征造就不同的文化特征,企业员工的衣着、言行也因此而产生差异。把握好这些差异,必然产生不同的设计思路,产生与企业特征相吻合且具企业个性的视觉识别系统。

例如:各国航空公司视觉形象,多采用飞翔物或流畅的带有方向性的线条做为设计基本要素,日本航空公司的鹤形图案如图1a、捷克国内航空公司的鸟状图形如图1b、赞比亚航空公司的鹰形如图1c;其区别仅表现在设计风格的民族化与基本构成法则中,其飞翔物及线条的意指作用却是相同的,直接地表现出企业的个性与特征。

又如:世界通信公司形象标识如图1d,标识本身只有一个简洁的图形,但其中回转交错的线条,既象征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又表示邮政通信遍布世界各地,同时也喻意纵横交错的通讯电路,说明公司电信通讯系统通达五洲四海。此外,整个线形符号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综合成4颗心形图案,向受众传达了世界各国人民互通信息,心心相印的美好愿望。

(二)企业理念的把握

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要传递的灵魂便是企业理念,它属于抽象思考的范畴,必须借助于整体传达。尤其是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才能够将其具体可见的外观形象与其内蕴的物质的抽象理念汇成一体,以传达企业情报信息。

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设定出品牌理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出准确表达品牌理念且有个性的标识形象来,企业形象在此只是一种文字语言,它所表达的内容不能为人的视觉感观所接受。设计师这时的目的在于:怎样将其准确地转换为视觉符号,并能充分体现出理念内涵,将无形化为有型,将模糊化为清晰,将零散化为完整。符号选择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主体信息的表达,现代设计中不泛许多成功的之作。

MINOLTA照相机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欲打入美国市场,但在做电视广告时遭到相当的困扰——公司标准字、标志无魅力(当时该公司在日本有2种标准字,一种用于广告宣传另一种作为产品专用),结果出现在日本、美国、欧洲3种不同标准字。由于3种字体没有统一使用而造成许多困扰。于是企业借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重树企业形象,加强内部活动规范,并于1979年确立了企业理念,识别符号如图2所示。

VISION——向所有视觉资讯挑战

INNOVATION——革新性的企业活动

TECHNOLOGY——高度科学化的新技术

QNALITY——高品质的产品

COSMOS——世界性和协调性

新的识别符号以光为设计主体,它所传达的企业理念是:透过光为圆点的视觉器材来提高资讯品质,使人人都能享受,并实现创造的梦。

设计师索而巴滋氏准确地把握住了MINOLTA公司的概念形象:“视觉——对一切视觉情报挑战的企业——重视视觉情报的品质”,而这种品质的圆点是“光”,这一概念形象处于

MINOLTA形象概念的中心,为了受众最直接,最有效地识别和掌握其企业形象概念,设计师巧妙利用图形语言,表现出了概念圆点“光”,并准确地表达了“重视视觉情报品质”的信息。由于标志形态完整地体现了企业形象原形,使消费者有效地通过辨识、比较、和抽象来形成和完善企业形态整体概念,从而达到企业外部视觉的统一和企业活动的同质化。

企业理念是文字、语言上的形象,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视觉的符号,怎样准确、巧妙地把握好抽象的理念视觉化这一过程,无疑是开发个性化视觉识别的手段之一。

不同的企业组织有不同的企业理念,并随着企业的成长壮大,这种企业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张,成为一个企业独特的文化载体和核心。也是为开发个性化企业形象的关键所在。

(三)不同竞争对手的差异把握

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异军突起,必需建立起差异性面貌,以便让受众在竞争对手中易于识别和接受,其企业、商品、劳务就有利于运用企业的有效活动和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来塑造企业形象概念,以突出个性化的竞争力。

例如:室内设计业中,随着消费者价值观和生活观的改变,生产、流通、消费的流动亦随着改变,室内设计与装潢业如何应付不同消费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形态?如何提供取得平衡的合理性与舒适性生活,让客户得到心身休息的住宅。

大的装修公司推行CIS的目标:

1.适合时代的室内设计装潢制作的形象调整。

2.透过集团企业的形象加强统一性。

3.顺应新的时代刷,新公司内部意识。

4.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别。

在进行识别系统设计之前,公司对内进行企业形象调查,对外则展开竞争对手调查。调查时,将企业形象分成:硬、柔、冷、暧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如图3所示,大装修公司是硬性的形象,它正统与俊美的风格与竞争对手A公司的软性、浪漫。B公司的轻便特性,C公司的高雅性均形成差别,为了进一步制造差别化并提升企业形象,大装修公司决定把“柔软化、精致化”做为视觉形象塑造的重点。

改变后的标志去掉了原标志中尖锐的角如见图4,但仍以公司商标“ASWAN”的第一个字“A”字表示,设计成了有流通感的三角形,喻示“生产”“流通”“生活”一体。并用连续的带子表示生活环境和室内设计的关系,增加几条并置,体现精致感大装修公司导入视觉识别系统后,企业形象得以提升,并利用差异性扩大市场。正如美国企业战略研究专家迈克尔?波特所说:“差异性就是企业在全产业范围内,树立起一些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如设计名牌形象、技术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企业形象通过差别化设计后,不仅有利于消费者识别,也有利于表现企业在波特所说的企业产品或服务上的差别。

(四)设计者对艺术想象力的修养

比如当用动物资料作为设计的素材时,这些生动可爱的形态;鲜艳明快的色彩;美丽漂亮的羽毛或皮毛,就会触发人们的灵感,瞬间的闪念会引起设计师的设计构思。设计者就应善于抓住这些即兴的构思,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给予异化变形,设计出一幅新颖别致的设计作品来。另外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观测仪器进行观察,既可以把动物推倒很远的地方,使之变成一个点;也可以拉得非常近,使它身上的每一个细小的结构和形态都清晰可见。还可以仔细观察联想皮毛的色彩和形的组合所产生的特殊韵律,甚至可以分析一下动物身上偶尔闪出的奇异的反光所留下的色彩幻觉。总之,在设计者眼里,看到的不只是一只动物的具体形象与色彩,而是由此而产生的一连串的形式美的图形和一些具有节奏感,韵律感的线条或符号,然后把这些东西进行加工整理成为设计素材。正确运用设计素材能激发人们的设计思路,产生完美的设计意图。可是,有些设计人员却总是让一些资料素材牵着鼻子跑,却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只是作一些机械性的搬用,拼凑。造成这种情况,除了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艺术性修养等原因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不善于发现素材中符合形式美基本法则的部分。康定斯基的名作《骑士》,如果单纯地看那些表示骑士和马的线条,会令人费解,说它具象又不够像,说它抽象,却还有具体的形态。[5]

但是,从整个线条在画面中组成的形式看,具象形态的骑手和马已变成抽象的色点和线条的载体;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速运动状的线条与色块,故事也就淹没在这抽象的图形之中。

康定斯基主张音乐与绘画的结合,用绘画的语言即色彩,线条,块面等来表达音乐的美感。如果不是从形式美的角度去认识,那将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对于具象形态形式美感的塑造,还可以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看到。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的先驱,他于1915年左右创作的《苹果树》和《构图十号:码头与海洋》两幅画中,采用断续的弧线来表现树枝的节奏,用短短横线和竖线表现海浪、码头及其两者相互间的关系,在整个画面中看不到任何一棵树、码头、海洋、但通过他奇特的想象与构思,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线条符号,却能使观者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正需要有这种从具象中抽象出形式美的想象与构思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善于观察物象,不仅要看到物象外在的造型、色彩,而且要抓住刹那闪烁的视觉残象,以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设计构思。[13]

设计的构思往往是在想象的基础上产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别致新颖的设计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生活,它需要人们经常不断的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思考,提高对一切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感觉。观察是重要的,以不同的方式收集熟悉和陌生事物的资料,进行视觉比较。如蜘蛛网和鞋带,铁链和毛线,动物骨架和钢筋结构。同时利用其它艺术家的经验和其它文化的经验改进我们的设计。发挥想象力的要素有很多,这里只说一下有关临界点的美感的问题,沃尔芙的小说《墙上的斑点》,在围绕斑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以后,到小说结尾时才点出墙上的斑点只是一只小蜗牛。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指明墙上的斑点是只小蜗牛,文章就很难做下去了。当作者只说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时,它所承载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因此,在观察事物时,也应该不受具体物象的约束,尽可能地抛开具象;延伸想象。对一个司空见惯的物象,先丢开人们的惯性思维,可以用一种从未注意过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不是简单的去发现一个新的物象,而是去发现包含在该物象中的形式美。然后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创造出具有形式美和时代感的完美作品。

结语

全球化竞争近在眼前,面对陌生而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的民族企业何去何从?这是一场世纪性的生死大考,仿佛另一种形式的“圈地运动”,外来品牌正在群体性地侵入我们的市场,不计成本地以其历练多年的品牌营销手段抢占市场,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是否更应该考虑“中国制造”的立足之地?

关注于品牌形象识别设计领域,集中体现的便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用富有自身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为本民族消费者所认同,能够精准诠释本土品牌核心价值的视觉语言进行裁剪运用,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品牌形象视觉设计识别方法论并指导具体实践工作。我们所面对的首先是入世后逐渐融于世界的国内市场和逐渐活跃成熟的消费群,解决新问题要用到新方法,一味沿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思维来指导设计工作显然不合时宜;另外,我们面对的也是中国化的市场和其培育出来的消费大众,背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影响,简单的生搬硬套西方设计发达国家的理论和方法又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因此,只有在吃透本土市场行情,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理念,把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才能真正走出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视觉识别设计的个性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八卷俊雄.企业形象战略[M].台湾:艺风堂出版社,1993

[2]李醒尘.西文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David?A?Aaker.BuildingStrongBrands[M].NewYork:TheFreePress,1996

[4]张东,黄凌志.广告妙招妙语大全[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5]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9.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刘京林,罗观星.传播,媒介与心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8]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9]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泛克.平面设计八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11]艾米莉?斯鲁贝?波茨.品牌设计[M].彭燕,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2]黑川雅之.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M].王超鹰,译.上海:美术出版社,2003

[13]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14]王亚非,韩晓曼.平面设计实用手册[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辨别范文篇4

本课内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的范畴。贯彻《教学大纲》高年级教学要点中第二十条"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初步能力"的要求。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通过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人的辨别是非能力不是到了一定时期就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从小做起,不断积累,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课文分两部分来阐述教学要点: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主要是同学们讨论。从五名同学过年得到的礼物谈起,这几名同学得到的礼物不同,意义也不尽一样。由于一些同学有了起码的是非观念,制止了张浩准备用压岁钱到地摊买武打小说和王亮准备用压岁钱打游戏机的错误想法。这说明同学们对正确的做法与错误的做法有了认识。本部分体现了明理环节的要求。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五名同学与李红爷爷的小讨论,同学们的正确认识得到了及时的肯定,使同学们的道德认识得到了升华,同学们明白了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考虑,注意辨别是非,正确的要坚持,错误的要反对。本部分体现了导行环节的要求。在师生共议课文中提到的春节礼物--压岁钱的使用时,为了使讨论更深刻,教师可适当引伸,通过讨论来说明: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辨别是非,然后按正确的认识去做。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教学要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明辨是非,按正确的认识去做,少年儿童从小就应该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要点:

1.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辨别是非,然后按正确的认识去行动。

2.我们少年儿童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

2.布置课前预习作业:A了解课文内容;B搜集一些分辨是非的材料。课型:以明理为主。学生思想状况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年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宽,对一些事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也有自己的见解,对自己周围的是非、善恶、美丑有自己的看法。但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及在家庭中老人的溺爱。他们往往对正确与错误的东西有时模棱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实际,切中要害,使学生明白:分清是非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宋庆龄奶奶的一段话:要学会在这个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上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2.学生读这段话并回答教师提问:谁能说出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答出: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要学会明辨是非。)

3.小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辨别是非,然后按正确的认识去做。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一次关于压岁钱的讨论会。(板书课题:辨别是非)

二、学文明理

1.结合投影教师主讲教材故事。

2.用幻灯出示思考题。

3.结合思考题,学生熟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把与思考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用笔划上。

4.检查学生自学课文情况,师生共议,讨论思考题。(1)李红学习小组就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2)春节期间同学们都收到了什么礼物?(3)收到了压岁钱,他们都想怎样用?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为什么?岳阳用压岁钱交学杂费,而张浩、王亮则想用来买武打小说和打游戏机。

这是一个是非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有了包括压岁钱在内的零用钱就应向岳阳那样用到正确地方,否则极易把少年儿童带上邪路。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他们有了起码的是非观念,把张浩到地摊买武打书和王亮准备打游戏机的想法给制止了,这说明同学们对正确的做法与错误的做法有了识别能力,认识了辨别是非的重要性。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小结:确实这样,长辈们长年辛劳工作,挣来的钱实属不易,尤其在年节期间,开销是不小的,做为子女,我们决不应该给他们增加过重的负担。对长辈给我们的压岁钱,当然也包括平时给的零用钱,我们也应理解长辈们的希望与爱心,即使收下,也应该把钱用到正确的地方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同学们用自己的想法解决了如何用压岁钱问题这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接触社会面也会越来越宽,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这些事物呢?(揭示教学要点1,板书: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辨别是非,然后按正确的认识去行动。)

三、深化明理

用录音机补讲故事《美与丑》,在听故事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中主要人物都是谁?你喜欢哪个?

2.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3.教师小结:同学们,故事中那个衣着华丽的漂亮姑娘在公共场所乱扔果皮,那个貌不出众的中年妇女却默默地走上前拾起果皮扔到垃圾箱里,人们为什么会向那个漂亮姑娘投去鄙视的目光,向那个中年妇女投去敬佩的目光呢?原因很简单,只要你做的事对社会、对他人有利,对自己健康成长有利,也就是说你遇事能动脑分析,辨别是非,用正确认识指导行为,就会受到人们的赞扬。(揭示教学要点2,板书:我们少年儿童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辨析导行

1.议一议,下面的说法对吗?

(1)王晓燕同学说:"学校不提倡收压岁钱,今年春节我就没收压岁钱。"

(2)田芳说:"我表弟收了八十元压岁钱,我想超过他,向爷爷、奶奶要,不给不行。"

(3)小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教师小结:一事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弄清是与非,分辨正确与错误,田芳在收压岁钱上与表弟比多少,长辈不给不行,用错误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显然是错上加错。

2.请你告诉他们

(1)期末数学考试快要结束时,王强用脚轻轻地踢前桌好友李刚的椅子,向李刚要答案,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2)一天下午,在公园门口,小玉的妈妈指着正在扫大街的清洁工人对小玉说:"你看他们工作多辛苦,每天早早就起来清扫。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干这又脏又累,没出息的活。"小玉妈妈的话对吗?为什么?

(3)平平说:"我长大了才不当解放军战士呢,因为当战士很苦,每天操练时摸爬滚打,太辛苦了!"平平说的对吗?为什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如何辨别是非,看一看是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此小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中普遍存在类似现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和错误认识。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辨别是非的初步能力。

辨别范文篇5

获取结构损伤信息的这种方法被笼统地称之为整体检测方法,包括:1)动力特性识别技术;2)神经网络技术;3)遗传算法技术;4)模型修正技术;5)小波分析技术。下文将针对前三种技术展开深入的探讨。

1.动力特性识别法

通过动力测试得到一系列动力响应物理量(动力指纹),并根据这些物理量对结构特性展开分析、判断的方法即所谓的动力特性识别法或者动力指纹法。当工程结构存在损伤问题时,其结构参数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而造成与之对应的动力指纹发生变化,然后对这些动力指纹展开分析,便可对工程结构损伤展开相应的识别和评估。

应用较为广泛的动力指纹如下:1)频率;2)振型;3)模态曲率;4)应变模态;5)柔度;6)频响函数;7)模态保证准则(MAC)等。以珠江大桥的动力特性测试为例。顺着大桥桥面一共设置了13个测试断面,于各个断面处均设置了竖向(2个)、侧向(1个)加速计,以获取起风条件下或者通船条件下大桥的振动响应。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收集到相应的数据之后,需要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ANSYS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并对其振动特性予以有效识别。根据识别信息便可对大桥结构的内部损伤情况进行科学的判断。

2.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得益于对人脑系统研究和模拟,其工作原理如下: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将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对这些反应的基本特征进行有效提取,然后将其中的关键信息作为参数,并将之输入网络,与此同时,将结构损伤信息定义为输出量,从而建立一个损伤分类十分明确的训练样本集,将其送入神经网络展开相应的训练,如此一来,便可在输入参数、损伤信息二者之间建立一个因果的映射关系,不仅如此,经过训练、调整之后的网络还具备了一定的模式分类功能。最后,将相关动力参数传输入人工神经网络,便可获取经过处理之后的结构损伤信息。

以反向传播前馈型多层神经网络模型为例。该模型主要由输入层,还有若干隐含层共同构成,其中,x1,…xn指的是结构损伤识别指标;y1,…yn指的是结构损伤情况;N指的是结构损伤指标以及维数。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x*i=xi/max(x1,x2)”这一公式进行归一处理。应用该模型不仅能够实现对结构损伤的识别,而且能够实现对结构损伤的定位,还能够实现对结构损伤程度的标定。

3.遗传算法技术

自然遗传及自然选择机理是这一技术的基础所在。该技术能根据有限的测试信息,快速找到损伤位置,并准确评估其受损程度,即便碰到模态信息不完整的问题,也能够很好地发挥其遗传算法寻优能力。应用遗传算法技术的过程中,仅需对各可行解的目标值展开相应的计算即可,至于目标函数是否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则不作过多要求,另外,对梯度信息的依赖性也不大。

该技术在搜索处理环节,应用了多线索并行搜索这一先进方式,所以,不会被局部最小问题困扰,不仅如此,还具有使用方便,且鲁棒性强等诸多优点。以应用遗传算法技术对复合材料壳体结构进行损伤识别为例。根据分层损伤变量能够计算出结构存在损伤时的局部弹性模量,,便能够完成对其他形式损伤的有限元模拟。

二、结束语

辨别范文篇6

危险源(Hazard),英文释义为“asourceofdanger”,中文翻译为“危险的根源”。哈默钻定义危险源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具有破坏的能力是基本条件。这种能够产生破坏能力的危险源往往就是我们在施工作业中所必备的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和材料、制品等。例如施工机械,一旦被不恰当使用,其动能将被意外释放导致机械伤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辨别方法有直接经验法和系统分析法两种直接经验法就是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实践总结,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检查。这种辨识方法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分析法是根据系统安全工程辨识危险源,这种辨识方法相比于前一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施工中危险源的控制现状

建筑工程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管是社会生产工作,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建筑紧密相关。建筑是城市存在的载体,是城市的娱乐活动场所,可以说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建筑的支持。事后型仍然是我国施工单位对安全事故的认识模式,缺少安全和危险源的和管理意识。

2.1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不强

就目前来看,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而且有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不够强“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即使做了相关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工作,也难以符合规定标准”还有一部分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做的表面工作,给建筑施工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

2.2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态度不认真

很多单位为了减少对危险源辨识和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即使发生了较大的危险因素,也在检查报告中弄虚作假,故意降低危险性。这种情况不仅难以保证风险识别工作的客观性,更是提高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再加上很多相关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风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在办公室进行,根本就不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风险源的评价机制更是缺少科学准确性。安全问题,多个分包商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工作难以达到统一,经常会出现一个安全事故,各个分包商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各个分包商之间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缺少协调性,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却找不到责任人。

3.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实例

针对当前工程施工中危险源辨识和管理问题,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展开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工程结构为地上11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38040.2㎡,建筑高度为49.2㎡。工程现浇钢筋沪宁图框剪结构为主要建设方法。工程施工难点:一是大空间机构;二是建筑屋顶使用钢筋混凝土模仿土建筑形式,屋顶是曲面结构。危险源的识别:该工程有多个分包单位进行施工,以分包单位进行预应力梁张拉施工为例,由分包单位成立专业的工作组,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建筑经验,对工程进行危险源的辨识,之后进行风险评价机制。危险源的控制:总施工单位在选择分包商时,首先要对分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盘查,包括其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施工项目质量,是否发生过严重安全事故等,从根本上保证分包商的质量,尤其是对一些不负责任,不服从管理的分包商,必须进行严格筛选,分包商不能单靠报价进行选择,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分包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与分包商签订合同前,一定要让分包商提前支付安全保证金,让其在享受利益的同时承担安全责任,从而确保其具备安全施工意识,也使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有了根本的保证。除了对所有分包商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其他有关单位也要做好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全面保证施工安全。此外,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实效性,在各个施工阶段都进行了仔细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及时避免了安全事故。通过对施工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的严格要求,在施工现场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及时解决了所有风险因素,避免了很多重大风险因素带来的安全事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例安全事故,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4.结语

辨别范文篇7

目前出现的非法教育类期刊一般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期刊的“名头”都很大,具有诱惑性。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国”字号的,例如,有的叫《中国教育××》,还有的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有的还邀请了一大批名人、专家做顾问、特邀编辑。

2.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号,具有欺骗性。一般非法期刊,绝大多数都是既有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ISSN号,也有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有些刊号根本就不符合正规刊号的结构式,有些国内统一刊号CN后面,大多都缀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号的标识。

3.期刊基本上都是自办发行,具有隐蔽性。自办发行即不通过邮局,没有邮发代号。没有邮发代号的期刊从邮局或国家报刊发行网上是查不到他们任何信息的。也有少数非法期刊会编上一个邮发代号,但这些邮发代号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盗用其它期刊的邮发代号。

4.大多数非法期刊,社址、编辑部地址或注册地址都在香港、深圳、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通信地址一般只注明“××信箱”、“××大厦××室”或“××楼××座”,也常常在异地设办事机构。所以,社址、编辑部地址、注册地址与办公地址分离,是这类非法期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5.从网上查询,常常发现这类非法期刊同名现象很多,同一名称的期刊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刊号。例如同是《×国教育》就有3家,同是《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就有北京、广州2家,又如《中国××教育研究》1个期刊,就有4个不同的刊号。

辨别范文篇8

1.期刊的“名头”都很大,具有诱惑性。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国”字号的,例如,有的叫《中国教育××》,还有的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有的还邀请了一大批名人、专家做顾问、特邀编辑。

2. 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号,具有欺骗性。一般非法期刊,绝大多数都是既有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ISSN号,也有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有些刊号根本就不符合正规刊号的结构规,有些国内统一刊号CN后面,大多都缀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号的标识。

3.期刊基本上都是自办发行,具有隐蔽性。自办发行即不通过邮局,没有邮发代号。没有邮发代号的期刊从邮局或国家报刊发行网上是查不到他们任何信息的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也有少数非法期刊会编上一个邮发代号,但这些邮发代号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盗用其它期刊的邮发代号。

4.从网上查询,常常发现这类非法期刊同名现象很多,同一名称的期刊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刊号。例如同是《×国教育》就有3家,同是《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就有北京、广州2家,又如《中国××教育研究》1个期刊,就有4个不同的刊号。

辨别范文篇9

笔者在企业从事危机管理工作多年,经历的许多案例都是因为营业人员不懂得应对危机造成的,企业的营销体系建立往往是分区域的,在选定的地区设置分支机构,请区域营销主管负责处理当地的事务,营销主管和营业人员就必须面对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消费者、媒体、经营伙伴的关系建立及突发事件处理,小举几例:

国家技术监督局为确保企业产品质量合格,对消费者负责,会对企业产品会进行抽检,我所服务的企业有一个营销主管在职能部门官员来抽样时,因一些小误会与抽检人员发生争执,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打得不可开交,直至总公司派员处理才得以平息。

企业不可能确保产品质量百分之百不出出问题,即使是百万分之一的残次品概率,到了消费者手中就是百分之百,一个诚信经营的企业必须认真对待消费者投诉,首先面对消费者投诉处理的人往往是企业的销售人员。

我公司一个分支机构接到一名消费者投诉,该消费者因索赔金额太高未得到满意答复,随即投诉至政府职能部门和一家电视台,当政府职能部门检查人员和媒体到分支机构办公室时,因主管不在办公室,所有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出面接待,只是冷冷回答主管不在,其实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来的人本意是想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结果被我们员工的冷漠将与消费者的矛盾转至与政府、与媒体的矛盾上,我去处理这件事情时,搞清情况后实在哭笑不得!

还有一个分公司更离谱,几年前因为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被卫生防疫部门检查,后在沟通过程中只因卫生防疫部门的一个工作人员口头说不用办理,就几年没有办理分支机构卫生许可证,几年过去了又被卫生防疫站检查,因为几年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被要求缴纳罚款数万元,费了一些周折才解决。

一名消费者因产品问题投诉到媒体,而且是当地非常有影响的媒体,因为是负面报导,记者致电总公司核实情况,企划部门一名资深老员工接到电话后只回答说不可能出现这名记者询问的问题就放下了电话,没有向主管报告,也没有跟任何人沟通,致使企业失去了化解危机的最佳时机,十余天后被见诸报端。

一名业务员因要撤换所管理区域的经销商,在经销商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找到另一个批发商询问是否可以做本企业的产品经销商,却忘记告诉该批发商目前的经销商还在经营,注意消息不要传播,结果刚一离开,这个批发商就致电现有经销商,询问是否不做我企业产品了,并告知我企业业务员找他的事情,经销商怒火中烧让业务员到他家里,结果话不投机引发冲突,业务员被打伤,而且伤及面部,引起一场诉讼官司,浪费人力物力不说,也伤害了合作七年之久的经销商的感情。

营销人员是站在危机最前沿的,因为企业生产基地只能存在一至两个城市,而营销网络分布远远比生产基地分布广得多,营销人员不可避免地要去面对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检查、顾客投诉、媒体追踪、日常证照办理及年检等种种事务,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营销人员为例:

⒈顾客投诉,如果处理不当或遭遇恶意投诉就很容易升级至卫生防疫站、技术监督局、消协、投诉站等部门办理,或者升级至媒体解决,解决不当就会引发危机。对于快速消费品企业,无论企业内部如何规定,对于消费者及通路的投诉,为节省成本,通常都由营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片区的投诉,营销人员是企业处理顾客投诉的末端神经元,对企业产品品牌、名誉的维护,客情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⒉证照办理,日常管理过程中,分支机构需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税登记、地税登记、卫生许可证,有时业务量大还需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并进行年检,如果不办理各类证照或没有办理年检致使证照无效,就会出现问题。

⒊企业有广告宣传品张帖或者在做户外广告时,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市容、城管、工商部门沟通。

⒋企业有产品促销活动、有奖销售时,一定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尤其注意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条款的有效执行,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工商管理部门沟通。

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型购物商场越来越多,市场营销也从传统通路扩大至现代通路上,营销人员必须有能力与商场管理人员及经销商等通路客户有良好沟通,密切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才能争取到更好的销售配合。

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建立公关网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有效将所辖区域内发生的各类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使不能做到,也必须具备辨别能力,能迅速辨别危机的存在并快速反映至企业危机处理负责人,以争取尽速处理的时间,有效避免事态扩大。

辨别范文篇10

(1)从风险来源角度进行分析

从研发面临的不确定性出发,周寄中等(2002)认为项目层次的研发风险主要是指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它们分别来自技术和市场的成熟度。毛荐其等(2002)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项目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及创新者的能力作为风险的来源,并认为研发项目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在对这几类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毛荐其等列出了各类风险包含的24种细分风险。

(2)从结果与预期比较的角度进行分析

史密斯(Smith,1999)认为,研发过程中,如果无法按计划书要求开发出新产品,则存在技术上的风险,如果产品达到开发计划书要求,但不能成功实现商业化,则存在市场风险。这方面研究确定技术创新项目有无风险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期目标,如何对预期目标进行测度。

本文认为应该将研发阶段和风险类别相结合,如果单独从阶段特征或风险特征来考察研发风险,则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研发项目风险的来源

结合药品研发的实际情况,研发项目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环境风险和其他风险。

技术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研发能力、技术的竞争优势和技术的产业化潜力、技术的生命周期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市场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增值潜力、市场规模、市场产品周期、产品的商业化运作水平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资金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融资方案、企业自有资金、资本运营、项目成本、利率汇率税率的变动等。管理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体系的素质。生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能力、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生产人员构成、生产费用的满足程度等。环境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节和金融环境。除了考虑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外,还需考虑医药行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法规,包括国家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药政管理机构的调整、药品价格、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信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及其相关细则对药品项目的影响等因素。其他因素需要根据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如资信体系风险主要考虑研发人员的道德风险等。

除了以上风险以外,新药研发还有一些自身特有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新药研发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四个阶段:

(1)实验室发现阶段的决策风险,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需求等方面。

(2)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技术风险和药物固有的风险,技术风险包括技术不成熟、不先进和技术的难度、复杂性等方面;药物固有风险表现在安全性低、活性不高、稳定性不好等方面。

(3)临床研究阶段的质量风险、法律风险和管理风险。

(4)新药申报阶段主要考虑药品注册法规或相关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二、研发风险阶段的划分

研发大致分为决策阶段、技术阶段、生产阶段、市场阶段。决策阶段包括:市场调研与技术预测、技术评价与创意筛选、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决策、项目立项与计划制订。技术阶段包括:项目启动与技术方案实施、技术难点攻关及相应技术研究、信产品或新工艺的设计、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产品定型。生产阶段包括:试产及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市场阶段是指新产品的市场营销。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风险。

不同行业之间的研发过程会存在差异,使得研发各阶段的风险在形式上、内容上、特征上不尽相同。在制药行业,一般需经过以下5个阶段(决策阶段除外):(1)概念开发与前期研究。包括化合物方案筛选,成分提取或合成,药理学及动物学实验。(2)临床前试验。包括进一步筛选方案,毒性、药理性、副作用、耐药性试验,合成路径备选,稳定性分析与试验,临床试验准备。(3)临床试验。包括健康志愿者试验,病人试验,剂量、用法、禁忌、毒性等的规定、生产方法与工艺设计、工厂设计。(4)专家评审、检验、注册与生产。(5)销售。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应该将研发阶段和风险类别相结合,如果单独从阶段特征或风险特征来考察研发风险,则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项目风险因素的层次和相互关系

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是一动态负责体系,项目风险因素及其要素,需从项目整体上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及其要素在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层次关系,并且这种地位和层次关系随项目的进展而不断变化。通常这些指标的第一个特征是层次性,各类指标被划分为若干层次,下一层次的指标是上一层次指标的细分。第二个特征是定性指标较多,而定量指标很少,对于风险的综合处理和计算,是一瓶颈。第三个特征是主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主因素和各要素形成一立体交互网络体系。对于具体项目而严,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外,由于新药研发是一个价值不断发现的过程。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各种风险的地位和主次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研发实验室阶段,主要为资金风险和研发技术风险;如进入中试阶段,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生产风险则为主要风险指标;到达申报阶段,主要考虑政策风险和管理风险;成功开发,到达上市阶段,则主要考虑市场推广的资金风险、营销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