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2:10:16

GPS范文篇1

(1)熟悉并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及进行控制丈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2)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3)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图形绘制和面积量算,并对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4)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对GPS数据的处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习内容

1.GPS数据采集的方法

(1)手持GPS的设置:按MENU键,进入“系统设置”,选择“地图单位”后,可进行以下设置:

a.导航单位设置:设置为公里米公里/小时

b.北参考选择:选择真北

c.坐标投影:纬度/经度设置为度/分/秒,自定义坐标系选择“横向墨卡托”后,进行以下设置:原点纬度:00.00000N,原点经度:105.0000E,设置好后进入下一页设置比例因子:1.00000000,通用米单位:1.0000000,原点向东偏移:00500000.0,原点向北偏移:00000000.0,按“完成”即可。

d.参考椭球:选择“用户”后,根据所要测的坐标系及3°或6°带进行DA,DF,DX,DY,DZ的参数的设置,再进入下一页设置“自定义基准”,X旋转:+00.00000,Y旋转:+00.00000,Z旋转:

+00.00000,比例因子:+01.00000,则完成好设置,最后按ESC键直到显示要测数据。

(2)手持GPS定位测定方法:手持GPS站于待测点,等到精度达到要求时,按下MARK键,则显示出已设定好要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显示出的数据后可按ESC键进行下一测点的测定。

2.图上坐标高程的量算

如果所求的点刚好位于某根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该等高线的高程,否则需采用比例内插的方法确定。

如上图所示:E点位于高程

为51m的等高线上,则E点的

高程就为51m,而F点位于48

与49这两根等高线之间,可以

通过F点作一大致与两根等高

线垂直的直线交于这两根等高

线于m,n点,从图上量得距离

mn=d,mf=d1,设等高距为h,

则F点的高程为:

HF=Hm+h*d1/d

3.面积量算方法

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用途和精度要求而定。规则的图形通常可采用几何图形量算法和坐标解析量算法;不规则图形通常可采用网点法,平行线法,计数器编程法,CAD法和求积仪法等。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

(1)格网法

使用以毫米为单位的透明方格纸或透明塑料模片蒙在欲测图形上,首先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

若整格数为n,不满整格的一律以二分之一格

算,得到方格总数,乘以每个方格所代表的面积,

得到图形的面积。

(2)格点法:图形范围内的点数a,与轮廓线接触的

点数b,每个点代表的面积s,则图形面积为:

P=(a+b/2)*s

(3)平行线法

将图形分割成高为h的梯形,然后利用求所有梯形的面积之和用平行线法求面积的精度取决于平行线之间的间隔大小,平行线间隔愈小,则面积量算精度愈高。。

4.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时不定时多地点的实习,主要是手持GPS进行测定,并量算和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

年月日上午,各组在林学楼305听老师讲解实习内容及任务,并领取各组的仪器,之后,在我小教学区进行GPS的设置及应用,找到教学区布设好的点,用GPS测一些点,学会及熟悉使用GPS;下午,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在篮球场集中以待出发,目的地是我校后的刘家山。在出发之前,老师进行了指导,设定了各组的GPS参数,一却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沿路勘测选点,并测定、记录。到刘家山后,老师带我们测定许多点,这些点组成一个闭合的布控区域,目的是进行野外认识地形图,并在图上绘出行进路线,量算闭合区域的面积。

次日早晨,我组8点半在A6集中,安排好测量任务,对我校教学区已经布设好的22个点进行测定。下午进行东三环勘测选点,布设测点,并沿东三环向世博园方向测定各点的坐标、经纬度、高程,我们组轮换工作,测了各点的北京54-6°、北京54-3°、80-3°带的坐标。

5.本人完成情况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主要是负责本组的相关事情和相应的测量,组织本组的组员一同完成本次实习内容。由于GPS仪器较少,实习中,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实习的各项工作每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得到锻炼。

实习之初,我进行了GPS的设置,学习如何使用GPS,并教不会设置和测量的成员。在校园里测点时,我主要跟同本组成员进行记录,并设置GPS为80坐标系测定一些点,协助本组成员一同完成了校园内的22个点的测定。在去刘家山的过程中,我测定了从篮球场至林学院饮水池之间的点,测定东三环时,我指导测量,也亲自测了一些点,测完之后,我整理好数据,并描绘在地图上,写好本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三地图比较与分析

从实习报告书上的三张不同时段拍摄的地形图可以看出,年6月航拍的80坐标系3°带地形图上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都比较详细(在同一比例尺下)。

从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可看出,现在的东三环,我校的工学楼,图书馆,林学楼,标本馆等地物符号都没有,说明当时这些都没有建造。在现在的东三环路上及沿线两侧,由于修建而拆迁了许多建筑,现在世博交易中心、市儿童福利院、市第一、二看守所等在其他两幅图上没有,而校门口下面的农场在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已经没有,说明年后已经不存在或搬迁走了。

四数据分析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其特点明显,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观测时间短。

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GPS由于接收卫星信号,在直接收到卫星信号的同时,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面物反射的卫星信号,多种信号叠加就会引起测量参考点的位置变化,GPS测量还存在卫星传播信号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人为误差等等。

GPS采集到的各点的高程为大地高程,其精度非常低,而在图上量算高程时,比较麻烦,要进行计算,容易出错,也有一定的误差,精度高于GPS采集到的。在地形图上量算时,由于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密度,高程标注及明暗程度等使得量算困难。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在测量时,都存在仪器误差,而且GPS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采用方格法量算面积,误差来源于所数方格数的多少,描点,连线时线条的粗细以及对不满整格的处理等等。

采用计数器编程法计算面积,误差来自点的输入,程序的编制,但程序正确,则精度高于方格法所求的面积。

通过多次测定取平均值可以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消除。

使用方格法求面积,简便易行,只要操作认真,精度可以得到保证,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

方格法量算面积为了保证量算精度,首先必须保证使用的方格纸或模片的方格大小合乎要求。另外,为提高量算精度,最好将方格纸或模片放置不同方向,进行两次量算。

五实习体会及建议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此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而且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分工进行测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难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我在测量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没有感到辛苦,反而从中能自得其乐。

测量是一项精确的工作,各项都要达到一定的精度。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

GPS范文篇2

关键词:GPS;农村公路;测量;误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技术从传统的经纬仪+水准仪到全站仪+水准仪,再到GPS测量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垒球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近年来,GPS系统因具有全球性、全天侯、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等优点,其技术的应用已遍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公路测量的应用上已经较为普遍。GPS系统在应有方面主要分为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而对于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在此,本文将重点谈谈GPS测量技术在农村公路的应用。

一、GPS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

相对测地定位是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在接收机之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观测历元之间求二次差,通过两次差分计算解算出待定基线的长度;求解整周模糊度是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而RTK技术代表着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

二、GPS测量的特点

GPS系统是目前在导航定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其可为各类用户连续提供动态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及时间信息。GPS测量主要特点如下:

2.1功能多、用途广

GPS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导航,还可用于测速、测时。测速的精度可达0.1m/s,测时的速度可达几十毫微秒。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2.2定位精度高

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试验证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km~500km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2.3实时定位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即可实时确定运动目标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可实时保障运动载体沿预定航线运行,亦可选择最佳路线。特别是对军事上动态目标的导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观测时间短

采用GPS布设控制网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30min~40min左右,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例如,使用Timble4800GPS接收机的RTK法可在5s以内求得测点坐标。

2.5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这是GPS技术区别于常规测量的最大优点。常规测量技术需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测量控制网的良好图形结构。而GPS测量只要求测站15°以上的空间视野开阔,与卫星保持通视即可。其这一优点,使得在布设长大线路施工控制网时,可省去大量的传算点、过渡点的测量,大大减少测量作业时间和费用,同时也使选点布网变得非常灵活。

2.6操作简便

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目前,GPS接收机已趋小型化和自动化,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打开GPS接收机、量取天线高、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他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然后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即求得测点三维坐标。观测结束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机,便完成野外数据采集任务。

2.7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

经典大地测量将平面和高程采用不同方法分别施测。在GPS测量中,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量观测站的大地高程。其这一特点,不仅为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也为其在航空物探、航空摄影测量及精密导航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高程数据。

2.8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全球地面被连续覆盖,使得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候进行项观测工作,通常情况下,除雷雨天气不宜观测外,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三、GPS测量技术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

3.1农村公路调查内容

农村公路调查对象主要是县乡道路以及复合标准的村道,另外,还要对每个建制村道路的通达情况作相关的调查。在外业数据采集中主要采集的数据有各条道路的长度、路基路面宽、路面类型、所经过的村委以及村小学等标志性建筑的地理坐标、各起终点的坐标、名称以及各分段点的信息等。

3.2GPS外业数据采集流程

3.2.1准备工作

GPS在农村公路测量中应用时,可采用“边采集、边录入”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一般情况下,一个测量小组由1人负责GPS接收机的开关以及掌上电脑的录入工作、1人负责相关数据和出现特殊情况时的记录工作、一名乡镇向导和一名司机共4人组成。

在采集工作出发之前,应先做好采集计划,如安排好采集行程;提前准备好已有的周边路线图作为采集底图,并打印一份供采集时参考;对需要采集的路线以及附属设施提前准备好相关已有的资料(如路线编号,起点名称,起点路基宽度及路面宽度,道路等级,路面性质,穿越了几个乡镇、建制村,沿线共有几座桥梁、大概在什么位置等),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采集效率。

在采集前,应先将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正确连接,然后通过蓝牙连接将GPS接收到的信号反映在掌上电脑上,并确保GPS连接和信息输出正常。

3.2.2主要操作

GPS外业采集功能主要是实现公路路线、桥梁、隧道、渡口、乡镇、建制村等图形和属性一体化采集,具体包括采集新路线、路线分段、停止采集路线、继续采集路线、点采集(如桥梁、隧道、渡口、乡镇、建制村等位置和属性信息)等功能。在进行外业采集之前,在GPS采集子系统中主要操作有:

(1)打开GPS:GPS接收机与计算机连接正常并输出有效的GPS数据后,通过“打开GPS”功能,建立与GPS接收机的通信连接。

(2)关闭GPS:在e-Road系统中断开与GPS接收机的通信连接,只有在打开了GPS后才能关闭。

(3)查看GPS状态:当打开GPS后,可查看GPS当前的状态,是否正常接收卫星信号,以及GPS输出的数据是否有效等信息。

(4)采集新路线:开始采集一条路线,记录该条路线的线形、线位和调查指标信息,如果GPS已经打开并且定位后,就可以进行路线的采集。

(5)路线分段:当路线的调查指标发生变化且符合路线分段原则时,需要添加一个路段,在采集路线的过程中,在路线分界点叫司机停下,并点击计算机平面上点击“分段”按钮,并输入分段原因:路面情况发生改变。同时还要输入分段点的相关信息。当然在其他路况发生改变时也要分段,比如路面宽度发生了明显改变,有分叉路的情况等。系统就会自动对路线进行分段。

(6)停止采集路线:在调查中还要标出各村村委以及村小学的地理坐标,在测量时只需在路线迄点处停止采集当前正在采集的路线,生成最后一个路段的讫点位置信息,并输入相关信息即可。

(7)继续采集路线:在路线采集的暂停位置继续采集路线的线形,如果在地图中存在没有采集完的路线,可以通过“继续采集路线”的功能,继续采集未采集完的路线。

(8)点采集:实现公路沿线附属设施点(如桥梁、隧道、渡口等)以及乡镇、建制村、村小学等点的地理位置和属性信息一体化采集。

通过上述功能操作,基本可以实现GPS+PC操作完美结合,在采集过程中,若因操作或人为走错路线等原因还可以进行对象属性编辑,现场及时修改或删除所采集数据信息。

3.2.3采集完毕

当天采集完毕后,首先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建立以天为备份数据文件,同时备份到移动存储器中,以防计算机出现重大故障而使数据文件损坏,并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内业处理,防止因间隔时间过长,记录不准确,导致内业无法编辑等状况。

3.2.4经验总结

(1)GPS接收器本身时钟也存在误差和噪声,这些都影响定位的精确度。当出现比较明显的漂移时,测量人员应该叫司机先停下来,等指示箭头回归原点时再开始进行测量。

(2)当正在进行路线采集时,如果较长时间在某个地方停顿或需要离开正在采集的路线去采集其他路线、沿线乡镇、建制村时,应先使用“停止采集路线”功能暂停正在采集的路线,再采集其他路线、沿线乡镇、建制村等,然后回到暂停的位置处使用“继续采集路线”功能按原采集方向继续采集被停止采集的路线。

(3)在采集过程中,应时刻关注GPS的信号,如果连续出现“GPS无法定位”的提示时,应立即停止采集路线,以免丢失相关数据,甚至出现把数据导入PC机后出现乱码的情况。且测量人员应立即检查GPS的电池是否没电或是GPS与计算机是否已断开连接等,待设备都已完好后,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测量人员应进行返工。

(4)采集过程中,GPS接收机和计算机不能离得太远(一般是10m以上),以避免计算机无法接收GPS传过来的信号以致数据丢失。

(5)采集过程中,如测量人员下车去测标识物后,司机不能将车开动,以免出现当测量人员回来后重新测量时原点发生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误差的情况。

(6)采集过程中,车速不能太快,一般控制在40km/h~60km/h,尽量靠着路的中间行驶,尽量避免紧急刹车。

综上所述,由于GPS设备功能齐全,携带方便,易于掌握,能够彻底改变以往公路调查陈旧的工作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公路测量效率,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尽管GPS测量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运用得当,其自身的缺陷仍可以克服。GPS技术的普遍应用必将促进交通工作向着精确、高效、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是今后交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广泛使用一定会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说,GPS在公路领域的应用前景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GPS范文篇3

为了进一步开发哈密地区的煤炭资源,新疆哈密奥凯矿业有限公司以经济合同的形式委托我队在哈密野马泉煤田…井田开展煤矿资源勘查工作,目的是为了寻找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煤炭基地,为该公司投资煤炭开发领域提供地质依据。根据地质勘探工作的需要,测量分队将配合普查工作完成以下的测量工作:基础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地质剖面线的定点定线测量,槽探、钻孔测量等。根据需要在测区布设一级GPS控制点2O个,1:5000地形图测量16km,1:25000地形图测量68km,地质剖面线测量19条,总计64km,各类工程地质勘探点100个。

2哈密地区已有成果成图资料的分析

2.1平面控制资料

I等三角点鞑子泉西北山位于测区内,II等三角点花石山,III等三角点砂石梁分别位于测区的西北角和东南角,离测区距离适中,位置合理。因此将三角点鞑子泉西北山、花石山、砂石梁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的起算点使用。上述成果资料均系1954北京坐标系,六度分带坐标。其精度均满足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的精度要求。

2.2高程控制资料

利用已知三角点的高程数据作为本次高程控制测量的起算依据。

2.3成图资料

有国家总参测绘局1970年出版的1:50000彩色印刷地形图,位于4幅1:50000图接边处,图幅编号分别为1卜46—59一丙,11—46—59一丁,1卜46—7卜甲,11—46-71一乙。上述图件可作为本次勘查工作基础图件。

3.勘查依据和仪器设备及软件

3.1依据工程设计书。《地质矿产勘察规范》GB/T18341—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5000、l:1000地形图图式》GB/T5791—86《l:25000、l: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12341—90《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3977—92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三度分带时,带号为32,中央子午线经度为96。;六度分带时,带号为l6,中央子午线经度为93。

3.2仪器设备天宝5700RTK实时动态测量系统1套(1+3模式,1台基准站,3台流动站),天宝5700型双频GPS卫星接收机4台,徕卡TC一402型全站仪(2精度)1台,GARMIN“奇遇”手持导航型GPS接受机2部,健伍TK一378型对讲机4部,联想昭阳VS0型便携式计算机1部,卡西欧fx一4800p型可编程计算器4部。

3.3软件天宝TGOGPS测量内业解算软件,徕卡测量办公室软件,南方平差易PA2002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南方CASS5.1数字化成图软件。

3.4仪器检定天宝5700型GPS接收机和徕卡TC一402型全站仪于2006年3月也经过自治区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站鉴定合格,并且内业计算处理所用测量软件均为软件经销商授权使用的正版软件。

4.实施方案

4.1控制测量方案

4.1.1平面控制测量本次测量工作中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PS观测的方法进行,以总参测绘局所做的三角点一鞑子泉西北山、花石山、砂石梁作为本次GPS观测的起算点,使用4台天宝5700型GPS接收机,采用边连接的布网方式,使用快速静态定位的观测方法施测20个一级GPS控制点,在进行完野外观测工作后,于室内采用天宝TGO内业解算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处理。

4.1.2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GPS高程拟和方法进行高程测量,GPS高程拟和可以利用国家I等三角点“鞑子泉西北山”和国家III等三角点“砂石梁”的高程作为起算高程来进行全区的高程拟和。高程坐标系统将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4.1.3选点埋石所有GPS点位均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微波站和高压输电线,其附近均无大面积水域等,为取得良好的观测成果创造条件。整个测区共布设20个一级GPS控制点,埋石均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执行,标石均应稳固可靠(标石采用普通标石)易于点位长期保,编号为YMO1、YM02、……YM19、YM20。并应保证相邻控制点间互相通视,为今后在测区内进行的常规测量工作提供依据。

4.2地形图测量方案

本次地形图测量分为两种不同比例尺,分别为1:5000和1:25000,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成图,具体方案如下:A.航测外业精度指标:平面控制相对最近等级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对大地点高程中误差均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要求执行。B.航测外业像控点的布设:本测区呈倾斜条带状,采用航线网布点,平高点布设在测区南北边线外,以控制测区实测面积为准,这样就可更好地控制和提高地形图的精度,像控点的选刺工作应严格按照GB/T13977—92《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规范》和GB/12341-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执行,在外业刺点中按照一人刺点,一人检查的规范要求进行刺点,以保证其可靠性。像控点必须目标清晰、易于判读。刺点后应立即绘制点位略图并经第二人检查,刺点者与检查者均应签名,像控卢的编号从PO1开始顺延;不得有重号(详见像控点布置图)。C.像控点联测一般采用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进行联测。个别RTK信号不能很好到达的地方点可采用GPS测量联测。D.航外像片调绘按照外业定性、内业定位的原则进行,直接绘在每张调绘相片上。调绘判读应准确,描绘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恰当,各种注记准确无误,对地物地貌的取舍,以图面允许负载量和保持实地特征为原则,调绘面积线的划分应避免与线状地物重合或分割居民地和独立场地。自由边调绘面积线用红色。其余用蓝色。调绘片绘制时采用蓝、黑、棕、红4色。大车路、电力线、标准图示符号、地物注记、图外说明用黑色;陡坎、冲沟等地貌用棕色;水系、人工渠、积水、湖泊用蓝色;简易符号、不依比例的房屋、地类界用红色。为表示清晰,所有房屋及牧区的牲口圈均用红色。沿道路两侧电力线离开道路中心线小于图上5mm不表示。但应在分叉、转折处应绘一段符号以示走向。测区内通讯线只在地物稀少的山区有方位作用时才表示,其它地区不表示,地下光缆不表示。调绘地貌时一定要反映出地貌特征。土质表示一定要清楚,符号配制要合理。地名和地理名称的调查要真实,仔细、准确、无错。

4.3勘探线定点定线测量及工程点测量

本次地质勘探线的定点定线测量和各类地质工程点的测量均采用使用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进行测量,其具体操作流程概述如下:

4.3.1建立相应的坐标系统在本次使用的TSCe测量电子手簿中建立新的项目文件,输入本次测量工作要求的北京54坐标系的椭球参数和测区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精度,建立一个具有于与本次工作坐标系统相同的坐标系统的项目文件。本次RTK测量的所有数据的存储、下载、编辑、处理都将这个项目文件中进行。

4.3.2对全区进行点校正为了使RTK测量的碎部点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需要在项目文件中建立一套相应的全区控制点的高程和平面的点校正,具体方法为:先在该项目文件中输入控制点相应的WGS一84坐标及其大地高度,再输入控制点相应的北京54坐标及其高程,然后在点校正功能中添加控制点的对应的WGS-84坐标及高度,和北京54坐标及高程,进行平面和垂直的点校正,建立一套与测区实际地形相符的水平平差和垂直平差关系,来提高实时动态定位的精度。

4.3.3在控制点上架设基准站,流动站进行碎部测量根据控制点布设情况将基准站架设在合适的控制点上,用TSCe手簿来启动基准站,基准站在接收到该点的卫星星历文件并进行处理后,通过与基准站相连的电台把信号发射出去,然后由流动站的天线接收,并与流动站本身自带的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差分后处理,进行单点的实时动态定位测量。RTK电台辐射范围较大,在一个控制点就可以进行周围方圆5公里内区域的碎部测量,在测区内68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均匀地布设了20个控制点,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工作需要,同时也为今后该矿区进行建矿和一系列改扩建工程作了充分的基础控制测量工作,为今后一系列常规的测量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控制基础。本次采用的是RTK“1+3”测量模式,即1台基准站架设在控制点上,3台流动站分别由3组测量人员使用。采用TSCe手簿的点、线的放样功能,即先在TSCe手簿中输入要放样的点、线的坐标数据,然后流动站就使用TSCe手簿的点、线的放样功能,对要放样的点、线坐标进行自动导航,测量人员根据手簿上导航方向箭头的指引直接到达该点位,即可对该点位进行测量。

4.4地质勘探线施测方案

地质勘探线的测量采用RTK的点、线放样功能来完成,通过事先输入的剖面线端点坐标用RTK进行点放样,找到端点进行测量后再用直线放样功能对直线』二的点进行放样,根据地形及地质需要在剖面线上定出地质点,剖面线上的点在实地钉木桩标定,木桩上应以红色油漆标有线号、点名,使其易于长期清晰保存,剖面线端点均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埋石。

4.5钻孔、槽探施测方案

钻孔、槽探的定点测量直接采用RTK的测量点功能来完成,直接使用流动站在待测点上施测,可直接获得测量点的三维坐标。

GPS范文篇4

关键词:GPS技术;地质勘查;发展方向

测绘工作是地质勘查工作进展的前提,可以帮助地质人员较好的了解当地的地形、位置、标高等实地特征,以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安排和顺利开展。从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的应用来看,目前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加强实地应用的研究,对提高地质勘查质量有很大帮助。

一、GPS与常规控制测量

勘查区的控制测量是对局部工作进行加密控制的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勘查区地质勘查、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沉降观测等具体单位工程进行整体情况的质量控制,促进勘查工作的健康开展。从内容方面,可以将控制测量分为GPS控制测量与常规控制两种测量方式。以下就两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GPS控制测量

GPS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已经应用到各级平面控制中,其可全天候作业,不需通视,操作简单,精度高等特点得到从分体现。而在小区域的勘查区内,可采用GPS精化高程或拟合高程取代同等级的水准测量,使得效率更高。目前在勘查区开展首级控制时,均会应用到GPS静态观测技术,加密控制可采用GPS快速静态技术。控制网较多的采用图形强度较好的边连式,操作更加灵活,促进了观测任务的快速、顺利、高效、优质的完成。

(二)常规控制测量

经过上述对两种测绘手段的数据分析(见下表1),GPS数据精度在相同的点位能够更优于常规测量结果,但其受地形位置限制,在观测条件受限时,其高程精度会低于常规测绘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达到地质勘查的预定目的,要求测绘工作在实际指导施工时,有更可靠、更准确的测绘数据作为技术支撑,同时要求整个项目的高效、经济,这就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因地制宜,在满足相关技术及相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同时要高效率、准确、经济的完成工作任务,因此测绘技术的灵活应用、不同测绘手段的相互结合,会对实际野外工作的进展起到巨大的帮助,也能够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给后期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下扎实的基础。

二、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地形测图中的具体应用

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传统测量技术:应用传统测量方法,首先利用全站仪、测距仪或经纬仪对前期布置好的控制点位进行精密观测,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点加密,及测设的图根点。然后根据控制点、加密控制点、图根点等已知测量点,进行逐步测量确定地貌点及地形点额相对位置,并根据地形点与地物点形成的位置规律,按照制图规范要求合理编辑绘制成平面图。常规地形测量主要应用全站仪、棱镜及塔尺等设备,对高密度控制点依赖性较大,容易受到控制点、图根点密度不足、测站通视不好等条件影响,而且劳动强度较大,系统误差会形成积累。其应用受到天气、地形、通视、人员等因素影响较大。但对于隐蔽地区仍为不可取代的测绘手段。

三、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每一次更新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测绘技术及测绘手段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下就二方面的测绘技术的发展,可能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预测: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地理信息系统当前的发展来看,在今后发展的几十年中,地理信息系统将向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化、应用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于此同时,在处理地质勘查(普查、预查、详查、勘查)、矿山建设、矿山管理、矿区治理、勘查区环境保护等问题时,因项目用时较长、数据量复杂、信息量大、动态变换等特点也存在难题,为工作的有序、合理及避免重复性投资及信息的实时共享而困惑,因此可以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结合相关的软件平台,对地质勘查及矿山建设进行平台化管理、系统化设计等形式的研究引进,以避免地勘工作的夸年度性、资料的复杂性、认识的差异性等问题,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信息数据融合、对比、筛选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获得较好的勘查及探矿成果。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其在新型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会更好的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不断更新的新型传感器,主要有全景、紫外、彩色、黑白摄影、多光谱等特性的辨识,其可用在对于大区域的物探和化探工作进行前期的靶区初判,对于地质勘查有更好的指导性。第二、目前已经出现了分辨率更好的影像图像,可提供各种精确的数据参考及地形参考,为具体的地质野外工作及工程施工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目前开展地质勘查时,主要是GPS技术及常规测绘。为了更加精确的反应地质情况,要求相关人员还要加强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研究,及时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地质勘查中,不断提高我国的地质勘查水平。

作者:宋小平 单位: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

参考文献:

[1]黄小红.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J].低碳世界,2016,(27).

GPS范文篇5

关键词:GPS;工程测绘;研究

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在工程测绘工作中,也已经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全面推动了工程测绘质量快速进步,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保障。GPS是先进的技术形态,在工程测绘中有着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GPS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主要依靠卫星系统才能完成,通过全球定位实现其功能价值,满足各个领域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地质勘测、水文处理、地震报警、导航定位等方面,已经全面实现了全球覆盖,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GPS技术也在测绘工程中得到极其广泛应用,并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1目前测绘工程中对GPS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全面满足着人们的物质需求。在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对物象进行测量,为工程建设提供精准度更高的数据,精确的数据能够保证品质,而数据不精确,就无法全面指导工程建设,当前,随着各种新型建筑设计越来越新颖,工程测绘对数据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工程业内技术人员开始寻找更适合的测绘技术及方法,获取精准数据,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应用,技术人员通过大量实践证明,GPS技术是当前最为优良的技术形态,通过GPS各种功能的实现,能够有效保证工程测绘需求,因此,GPS技术得以全面在工程建设中开发与应用,特别是随着各类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GPS更加完善,被大量应用到了工程测绘领域,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GPS技术应用越来越灵活,充分发挥了精确度高、测绘效率快、成本低的优势,全面提升了工程测绘的整体效果,在数据的收集与传输过程中,只需要一个地面端口,就能够全面接收到数据信息。GPS技术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简称,主要是利用了地球卫星的强大功能实现的技术支撑,对地面各种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对收集到的结果向接收装置传输,实现无线定位的总体目标。运行时,主要是通过卫星无线电发射台形成一个卫星导航定位提醒,然后再借助无线电测距交会,这样,就利用了三颗卫星进一步确定某物体具体位置,确保了物体位置的精度与准度。工程建设较为复杂,建设项目时需要各种技术支撑,GPS技术与其他技术不同,主要是通过定位技术对工程进行测绘,利用GPS技术实现实时定位,通过长期跟踪实现持续定位,全天、全球进行总体测绘,能够满足全方位需求。通过GPS技术测绘得到的相关数据非常精准,时间、速度及坐标精确度高,能够更好地指导工程建设。经测算,在50千米以内的定位,GPS精度为10-6,工程建设需要更加精准的定位,在300-1500米左右,工程中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毫米,可见其精准度误差率是极低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由美国发射,系统全部卫星数量是24颗,我国的相关导航和定位也主要是借用了这一技术才能完成,通过卫星确定地面三维坐标位置,保证了物象的精度位置。

2GPS相关技术工作原理及优势

2.1GPS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GPS对位置的描述非常精确,之所以能准确确定具体位置,就是采用了距离交会法进行的。要想实现远距离定位,则需要有一个地面的接收装置,确保待测物象能够稳定接收GPS所传输出来的信号,一般情况下,是在被测地安放GPS信号接收器,通过接收器收集信号源。GPS卫星能够持续不断发射定位信息,所以,接收器就能够随时随地的对发送出来的信息进行接收,保证了及时定位。为了支撑GPS技术,需要同时使用三颗定位卫星发送的信号才能完成,这样就可以借助相关处理程序最终确定该时间段内物象的具体位置,GPS接收器与接受GPS卫星之间的距离分别是ANS、BNS、CNS,这样就能够快速计算,得到互相之间距离的大小,被接收卫星相对于地球位置也需告知GPS接收器,实际上是向GPS接收器传送了一个立体的三维坐标,这个主要与接收卫星星历有直接关联。地面固定坐标系统和空间固定坐标系统是GPS测绘中最多见的两种坐标格式,不同的坐标有不同的用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发挥出两个坐标的功能,所以说,两种坐标系统在使用的时候,是不能混用在一起的,根据地面实测物象的情况,合理选择使用两种坐标格式,确保坐标相互转化,全面确定物象位置情况,大大提升了测量数据的质量,保证了最终的结果更加精确。

2.2GPS相关技术优势GPS技术不受天气影响,能够在任何天气环境下进行工作,作业时,无需考虑天气状况,同时,GPS强大的功能,还能够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GPS技术有着较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简单、无需通视、测量时间短、定位精确,其强大的优势决定了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对测绘精度要求高的行业,更是能够发挥其优势作用。GPS测绘技术在各种技术应用中,其定位精准优势远远领先任何一种技术,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

3测绘工程GPS相关技术应用

3.1GPS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其测绘技术也在全面创新,我国近几年一直大力推进基层设备设施基础性投入,GPS作为主要技术形态引入到工程建设中,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技术,全面满足工程测绘各类需要,保证了工程项目安全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凭借GPS测绘技术优势,全面实现了高质量工程目标,各类工程测绘中大量应用GPS测绘技术,也展现了其良好优势。工程建设中,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全面对纵横断面进行总体性规划与设计,这就需要全面对横断面进行综合性测量,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另外,放样中桩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全面的设计,依靠精准的数据能够全面保证中桩放样精确位置,确保放样能够按照预先设计坐标路线进行。在传统中桩放样过程中,需要使用全站仪进行,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但是这种方法较为落后,在更加先进的、精准的GPS测绘技术出现后,已经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则是GPS技术,因为通过GPS测绘技术能够全面解决好误差的问题,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还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工程测量更方便、快捷、精准。为了全面保证GPS效果,在实际工程测绘中,需要严格控制好级别,根据技术形态不同,可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级别,各级别对应有技术不同,要根据工作情况进行选择。初级功能是静态或快速静态方式实现沿线整体控制;中级是对渠道、闸门及堤坝等场所施工进行总体控制;动态定位技术(RTK)是高级工程测绘最多见的技术形态。我国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均使用了这项技术。

3.2GPS室外相关测绘工作室外GPS测绘需要定点,这是最为主要的工作环节,如果定点不准,则会影响测绘效果。需要充分准备后再进行点的确定,主要内容是具体位置、坐标架、坐标型号等。室外平常测绘时,就需要全面做好定点选择,这样就能够保证数据精准。无线设置能够对室外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安装时,一定要保持平衡,保证三脚架标志中心正上方安放无线角度,对准定位正常点,确保各个角度呈现效果,要检查无线基座是否达到水平,室外测绘主要受到风力的影响,如果风力较大,则需要在测绘过程中,保证无线的三角固定,确保不受风力影响,提高测绘数据精度。

3.3GPS测绘的布网工作有一些工程,需要成片开发建设,面对这样的大型工程项目,则需要全面做好布网,确保数据测绘精度。比如说,引水工程线状路线测绘的时候,主要是借助点连式和边连式方式形成一个结构更加稳定的三角形,这样就形成一个良好的测绘布网,保证了数据的快速收集。部分网状区域和片状区域工程的中心环节较多,所以普遍使用的测绘方法是边连式和网连式,从而达到使得网状地区的几何结构提高的目的,有效保证了GPS控制网可靠性。

3.4基于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GPS测绘GPS能够实时进行动态定位观测,这项技术要求标准高,技术条件要达到测绘需要,GPS测绘需要对某已知点当做基准站,在这个位置安放GPS接收机,这样,就能够通过现场对卫星进行搜索,然后借助无线电设备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所传输的信息就会链接测量站,流动站及基准站数值和自身观察测量所得值,能够全面精确的确定物象所在的三维坐标。

4结束语

GPS测绘技术是先进的技术形态,无需观测站通视、测绘时间短、定位精准等,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被测物象提供精准的三维坐标,实现定位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能够全面实现人们对智能化和测量自动化的整体需求,大大降低了工程测绘作业困难程度,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国庆.新时期水利工程中GPS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作用研究[J].吉林农业,2013(05).

[2]黄玉清.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

[3]贾永军.GPS在现代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295.

[4]陈巧英.论工程测绘中的GPS测绘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294.

GPS范文篇6

关键词:GPS误差精度卫星星历电离层对流层

一、GPS定位技术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为满足军事部门对海上、陆地和空中设施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的要求而建立的。该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等三维导航和定位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它已成为美国导航技术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并被视为20世纪美国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就。在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勘探、通信、气象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它都被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导航、定时、定位和进行大气物理研究等。GPS的主要特点有:

(1)全球覆盖连续导航定位:由于GPS有24颗卫星,且分布合理,轨道高达20200km,所以在地球上和近地空间任何一点,均可连续同步地观测4颗以上卫星,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导航定位。

(2)高精度三维定位:GPS能连续地为各类用户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信息。GPS提供的测量信息多,既可通过伪码测定伪距,又可测定载波多普勒频移、载波相位。

(3)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GPS采用数字通讯的特殊编码技术,即伪噪声码技术,因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二、GPS定位的误差来源分析

GPS测量是通过地面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传送来的信息,计算同一时刻地面接收设备到多颗卫星之间的伪距离,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方法,来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因此,对于GPS卫星、卫星信号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都会对GPS测量产生误差。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1)卫星星历误差

卫星星历误差是指卫星星历给出的卫星空间位置与卫星实际位置间的偏差,由于卫星空间位置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根据卫星测轨结果计算求得的,所以又称为卫星轨道误差。它是一种起始数据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站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轨道计算时所用的轨道模型及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等。星历误差是GPS测量的重要误差来源.

(2)卫星钟差

卫星钟差是指GPS卫星时钟与GPS标准时间的差别。为了保证时钟的精度,GPS卫星均采用高精度的原子钟,但它们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偏差和漂移和漂移总量仍在1ms~0.1ms以内,由此引起的等效误差将达到300km~30km。这是一个系统误差必须加于修正。

(3)SA干扰误差

SA误差是美国军方为了限制非特许用户利用GPS进行高精度点定位而采用的降低系统精度的政策,简称SA政策,它包括降低广播星历精度的ε技术和在卫星基本频率上附加一随机抖动的δ技术。实施SA技术后,SA误差已经成为影响GPS定位误差的最主要因素。虽然美国在2000年5月1日取消了SA,但是战时或必要时,美国可能恢复或采用类似的干扰技术。

(4)相对论效应的影响

这是由于卫星钟和接收机所处的状态(运动速度和重力位)不同引起的卫星钟和接收机钟之间的相对误差。

2.与传播途径有关的误差

(1)电离层折射

在地球上空距地面50~100km之间的电离层中,气体分子受到太阳等天体各种射线辐射产生强烈电离,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当GPS信号通过电离层时,与其他电磁波一样,信号的路径要发生弯曲,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测量的距离发生偏差,这种影响称为电离层折射。对于电离层折射可用3种方法来减弱它的影响:①利用双频观测值,利用不同频率的观测值组合来对电离层的延尺进行改正。②利用电离层模型加以改正。③利用同步观测值求差,这种方法对于短基线的效果尤为明显。

(2)对流层折射

对流层的高度为40km以下的大气底层,其大气密度比电离层更大,大气状态也更复杂。对流层与地面接触并从地面得到辐射热能,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GPS信号通过对流层时,也使传播的路径发生弯曲,从而使测量距离产生偏差,这种现象称为对流层折射。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主要有3种措施:①采用对流层模型加以改正,其气象参数在测站直接测定。②引入描述对流层影响的附加待估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得。③利用同步观测量求差。

(3)多路径效应

测站周围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机天线,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产生所谓的“多路径误差”。这种由于多路径的信号传播所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被称作多路径效应。减弱多路径误差的方法主要有:①选择合适的站址。测站不宜选择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应离开高层建筑物。②选择较好的接收机天线,在天线中设置径板,抑制极化特性不同的反射信号。转3.与GPS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1)接收机钟差

GPS接收机一般采用高精度的石英钟,接收机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差异称为接收机钟差。把每个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当作一个独立的未知数,并认为各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间是相关的,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可减弱接收机钟差的影响。

(2)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相对测站标石中心位置的误差,叫接收机位置误差。其中包括天线置平和对中误差,量取天线高误差。在精密定位时,要仔细操作,来尽量减少这种误差影响。在变形监测中,应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相位中心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这种偏差的影响可达数毫米至厘米。而如何减少相位中心的偏移是天线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若使用同一类天线,在相距不远的两个或多个测站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可通过观测值求差来减弱相位偏移的影响。但这时各测站的天线均应按天线附有的方位标进行定向,使之根据罗盘指向磁北极。

(3)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在GPS测量时,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的,而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其几何中心,在理论上应保持一致。但是观测时天线的相位中心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这种偏差的影响可达数毫米至厘米。而如何减少相位中心的偏移是天线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GPS的最新发展与改进

面对导航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强大的竞争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作出反映,计划在未来10年内对GPS做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对GPS的改进将对GPS系统的3个部分进行,其中对星座部分的改进最大。

1.GPS星座的改进

(1)改善星座的分布(2)增强卫星的自主导航能力(3)取消SA政策(4)增加民用频率(5)频率复用(6)增强卫星发射信号的功率

2.地面监控部分的改进

卫星位置的精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定位精度,而地面监控站的数量和分布部分地决定了GPS卫星定轨的质量。目前GPS共有5个监控站,卫星位置的精度为1m~2m。美国军方正计划将国家制图局(NIMA)的7个GPS监控站纳入目前的控制网,使将来的监控站的分布更加均匀、密度更大,为了计算卫星的位置提供更多的、更及时的高质量观测数据。预计在未来10年,卫星星历的精度将达到亚米级,甚至达到厘米级,同时,向卫星上传数据的频率也将更高。

3.用户接受部分的改进

由于用户的用途不同,用户接受机的改进也是多样化的。接收机的硬件部分正朝多样化、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操作简单等方向发展,例如出现了一些新的接收机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用软件设定单频GPS、双频GPS等模式。接收机的面板上只有一、两个按钮和若干个显示灯组成,可完成接收机的基本操作。GPS的数据解算软件将基于数据库,朝着图形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这些发展的最终的目的是让一般用户更方便的使用GPS。

参考文献

[1]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0.

GPS范文篇7

GPS的实际工作原理,是通过对于所接收的卫星发射信号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再对于正确的空间位置进行确定。GPS技术具有定位性、实时性以及全球性的特点,还有良好的抗干扰功能和保密功能。一套标准的GPS地面相关监测系统是分布于全球上,其主要组成部分有:五个监控站、三个注入站以及一个主控站。其中,主控站是计算各项监测站的实际观测数据,得到对应的各个卫星的钟差参数和轨道参数的实际数据之后,再将这些数据编制成为导航电文,传送到注入站,并且最终将其注入到对应的各个卫星自身的储存器中。并将这些相关数据编制成相应的导航电文,将其装送到相关注入站,注入站再将主控站发送的导航电文注入相应的相关卫生的储存器中。与此同时,GPS的空间中应该包括3颗在轨的实际备用卫星以及21颗之间实际工作卫星。这些卫星在其6个相关轨道的实际平面中呈现均匀的实际分布状态,七十几的额倾斜角度为55°,而卫星实际的高度平均达到20200km,每十一个小时58分钟能够运行一周。相关卫星给用户所发送的相关导航定位信号是连续性的,所应用的两个无线电载波都属于L波段。GPS的数据处理器、接收机以及终端设备构建成为完整的一套GPS的相关用户设备,其终端设备大都是计算机。根据在一定的相关卫星高度上所得到的实际卫星信号,GPS的接收机都能够成功捕获,之后进行跟踪,对信号进行放大或者交换等处理,运用L2和L1载波观测值来进一步实现其高精度的相关测量。

2GPS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

2.1野外采集的准备工作

GPS接收机中PROMARK-X型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初始化,在其初始化过之后在300英里之内移动,不需要在进行初始化就能够进行测量。其实际的初始化在选择的当前坐标格式中完成,则该型号的GPS机的相关缺省坐标系统则为Lon/Lat。在进行初始化后,相关作业人员还需要建立自定义相关坐标系统,该项坐标系统也就是工作区的相关坐标系统。该项相关系统能够同Lon/Lat坐标进行转换。同GPS来进行相关测量的时候通常需要用两台或者两台之上的GPS接收机,其中一台作为基站,另外一台或者两台作为主要的流动站,流动站的GPS接收机以及基站的接受接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后,要对于数据进行差分处理,之后就能够获得毫米或者厘米级的相关测量坐标。所以在进行野外作业之前,需要对每一台接收机实行统一的自定义坐标系统以及初始化设定,从而达到实际的同步要求。

2.2野外基站相关位置的选择

进行矿产地质勘查的相关工作区通常都是位于一些山区,其林密、山高、通视条件相对较差,在进行野外基站的选取时,一定要找其实际的通视条件良好,有利于采集卫星信号的相关位置,一般在山顶、开阔地等定型比较高并且对于基站实际位置的相关控制点要求有很高的精度,其实际的精度越高,差分值的实际精度就会越高。移动站所进行记录的原始数据以及基准站所进行记录的一些原始坐标数据都是高精度进行结算的根本和基础。并且这两组相关数据一定要来自于同一个记录时段,否则就不能够完成高精度的相关解算。在进行野外采集数据工作过程中,不管是动态测量还是静态测量,都一定要建立基站。

2.3野外流动站的相关数据采集

PROMARK-X型的GPS在进行高精度的数据位置采集的过程中,其流动站的数据采集在进行差分之后,其实际的处理结果的精度好坏与其卫星高度角、可视卫星实际数目、卫星的相关几何分布以及基线的情况等因素有着直接性的关联。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需要具有充足的卫星信号才能够进行采集,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其观测相关数据的具体事件要距离其基站在一千米以内,进行数据采集需要十五分钟以上;距离其基站在五千米以为,数据采集需要三十分钟以上;距离其基站在十千米以内,进行数据采集需要四十五分钟以上。如果其距离大于是千米,则进行测量的实际精度不能够予以保证,并且该项方法也不可取。

3GPS观测相关数据处理

进行观测数据的相关差分处理也就是把GPS在野外所采集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好的方式来进行产分,将其规划到椭球面中,并且将其投影至所选取的平面上,获得相关观测点的实际平面直角的准确坐标为师,这一项工作需要下载采集数据以及差分数据解算。是相关数据的差分结算也是整个相关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结算的整个过程中不管哪一个环节产生了问题都有可能是的整个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进行结算的时候,对于各项相关参数的数据都要进行正确的输入,并且其控制点的相关坐标需要对其保留在小数点之后的四位,从而充分满足进行差分之后的精确度。MSTR系统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1)首先要运行MSTR系统,之后选取文件菜单,添加新任务并设置新任务的相关名称,之后点击确定。(2)首先选择差分计算实际界面之后选择基站,进行基站文件的添加,在选取移动站,进行移动站相关文件的添加。(3)选取椭球投影的相关设置窗口,在其中选择2D,之后选取其投影的实际类型为TM,在选择中央经线为测区的相关中央经线,或者是选取东偏500000.00。(4)选取椭球设置窗口,选择Userdefined之后在选取椭球参数的相关设置界面,在里面选取椭球的相关长半轴为6378245或者是其扁率为298.3,之后点击确定。(5)选择返回Con-figuration,之后选择控制点,输入坐标、点名以及高程。(6)返回Configuration的相关界面,选取厘米解,之后选择Computer,最终得出其实际的结算结果。

GPS范文篇8

关键词:GPS误差精度卫星星历电离层对流层

一、GPS定位技术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为满足军事部门对海上、陆地和空中设施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的要求而建立的。该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等三维导航和定位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它已成为美国导航技术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并被视为20世纪美国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就。在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勘探、通信、气象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它都被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导航、定时、定位和进行大气物理研究等。GPS的主要特点有:

(1)全球覆盖连续导航定位:由于GPS有24颗卫星,且分布合理,轨道高达20200km,所以在地球上和近地空间任何一点,均可连续同步地观测4颗以上卫星,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导航定位。

(2)高精度三维定位:GPS能连续地为各类用户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信息。GPS提供的测量信息多,既可通过伪码测定伪距,又可测定载波多普勒频移、载波相位。

(3)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GPS采用数字通讯的特殊编码技术,即伪噪声码技术,因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二、GPS定位的误差来源分析

GPS测量是通过地面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传送来的信息,计算同一时刻地面接收设备到多颗卫星之间的伪距离,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方法,来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因此,对于GPS卫星、卫星信号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都会对GPS测量产生误差。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1)卫星星历误差

卫星星历误差是指卫星星历给出的卫星空间位置与卫星实际位置间的偏差,由于卫星空间位置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根据卫星测轨结果计算求得的,所以又称为卫星轨道误差。它是一种起始数据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站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轨道计算时所用的轨道模型及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等。星历误差是GPS测量的重要误差来源.

(2)卫星钟差

卫星钟差是指GPS卫星时钟与GPS标准时间的差别。为了保证时钟的精度,GPS卫星均采用高精度的原子钟,但它们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偏差和漂移和漂移总量仍在1ms~0.1ms以内,由此引起的等效误差将达到300km~30km。这是一个系统误差必须加于修正。

(3)SA干扰误差

SA误差是美国军方为了限制非特许用户利用GPS进行高精度点定位而采用的降低系统精度的政策,简称SA政策,它包括降低广播星历精度的ε技术和在卫星基本频率上附加一随机抖动的δ技术。实施SA技术后,SA误差已经成为影响GPS定位误差的最主要因素。虽然美国在2000年5月1日取消了SA,但是战时或必要时,美国可能恢复或采用类似的干扰技术。

(4)相对论效应的影响

这是由于卫星钟和接收机所处的状态(运动速度和重力位)不同引起的卫星钟和接收机钟之间的相对误差。

2.与传播途径有关的误差

(1)电离层折射

在地球上空距地面50~100km之间的电离层中,气体分子受到太阳等天体各种射线辐射产生强烈电离,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当GPS信号通过电离层时,与其他电磁波一样,信号的路径要发生弯曲,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测量的距离发生偏差,这种影响称为电离层折射。对于电离层折射可用3种方法来减弱它的影响:①利用双频观测值,利用不同频率的观测值组合来对电离层的延尺进行改正。②利用电离层模型加以改正。③利用同步观测值求差,这种方法对于短基线的效果尤为明显。

(2)对流层折射

对流层的高度为40km以下的大气底层,其大气密度比电离层更大,大气状态也更复杂。对流层与地面接触并从地面得到辐射热能,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GPS信号通过对流层时,也使传播的路径发生弯曲,从而使测量距离产生偏差,这种现象称为对流层折射。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主要有3种措施:①采用对流层模型加以改正,其气象参数在测站直接测定。②引入描述对流层影响的附加待估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得。③利用同步观测量求差。

(3)多路径效应

测站周围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机天线,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产生所谓的“多路径误差”。这种由于多路径的信号传播所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被称作多路径效应。减弱多路径误差的方法主要有:①选择合适的站址。测站不宜选择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应离开高层建筑物。②选择较好的接收机天线,在天线中设置径板,抑制极化特性不同的反射信号。.与GPS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1)接收机钟差

GPS接收机一般采用高精度的石英钟,接收机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差异称为接收机钟差。把每个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当作一个独立的未知数,并认为各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间是相关的,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可减弱接收机钟差的影响。

(2)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相对测站标石中心位置的误差,叫接收机位置误差。其中包括天线置平和对中误差,量取天线高误差。在精密定位时,要仔细操作,来尽量减少这种误差影响。在变形监测中,应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相位中心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这种偏差的影响可达数毫米至厘米。而如何减少相位中心的偏移是天线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若使用同一类天线,在相距不远的两个或多个测站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可通过观测值求差来减弱相位偏移的影响。但这时各测站的天线均应按天线附有的方位标进行定向,使之根据罗盘指向磁北极。

(3)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在GPS测量时,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的,而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其几何中心,在理论上应保持一致。但是观测时天线的相位中心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这种偏差的影响可达数毫米至厘米。而如何减少相位中心的偏移是天线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GPS的最新发展与改进

面对导航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强大的竞争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作出反映,计划在未来10年内对GPS做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对GPS的改进将对GPS系统的3个部分进行,其中对星座部分的改进最大。

1.GPS星座的改进

(1)改善星座的分布(2)增强卫星的自主导航能力(3)取消SA政策(4)增加民用频率(5)频率复用(6)增强卫星发射信号的功率

2.地面监控部分的改进

卫星位置的精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定位精度,而地面监控站的数量和分布部分地决定了GPS卫星定轨的质量。目前GPS共有5个监控站,卫星位置的精度为1m~2m。美国军方正计划将国家制图局(NIMA)的7个GPS监控站纳入目前的控制网,使将来的监控站的分布更加均匀、密度更大,为了计算卫星的位置提供更多的、更及时的高质量观测数据。预计在未来10年,卫星星历的精度将达到亚米级,甚至达到厘米级,同时,向卫星上传数据的频率也将更高。

3.用户接受部分的改进

由于用户的用途不同,用户接受机的改进也是多样化的。接收机的硬件部分正朝多样化、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操作简单等方向发展,例如出现了一些新的接收机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用软件设定单频GPS、双频GPS等模式。接收机的面板上只有一、两个按钮和若干个显示灯组成,可完成接收机的基本操作。GPS的数据解算软件将基于数据库,朝着图形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这些发展的最终的目的是让一般用户更方便的使用GPS。

参考文献

[1]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0.

GPS范文篇9

1地质找矿野外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地形测绘的目的是为矿区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准确测定各种工程(槽、并探、钻探及硐探)点位置,以满足地质勘探r程测嚣的需要。因常见的测图方法(如经纬仪、测距仪等)通常足先布设控制网点,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最后依据加密的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测定各种勘探工程点点位,已显诸多不便。如今有了GPS新技术,它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它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测量方面。

1.1勘探网(GPS网)的建立对于一个新的勘探矿区,在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情况下.那么首先应在该矿区建立1个勘探网.它是各种地质勘探工程最基本的控制网。笔者在某铜矿区就成功地应用GPS与经纬仪二者相互配合,开展了该矿区的地质工程测量野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矿区简易的GPS控制网,由地质技术人员实地确定,GPS定点确定起始堆线点坐标,由此配合经纬仪按矿区的勘探网要求的间距测设基线,顺利完成了地质工程测量任务。

1.2勘探线剖面测量在基线点设站,架设仪器,相邻的基线点为零方向,顺时针旋转望远镜9O。为勘探线方向进行施测剖面,在勘探方向点依次运用GPS测定各地形点,工程位置点的坐标及高程;同理,再顺时针旋转望远镜180。方向,依次用GPS测定地形点、勘探工程点的坐标及高程(适用于透视良好、地形较平坦的地区),室外作业结束后,经室内资料整理,最后绘制剖面图。

1.3其它地质工作方面的应用GPS每秒更新一次坐标信息,所以可以记载自己的运动轨迹。足迹点的采样有自动和定时两种方式,自动采样是GPS自动决定足迹点的采样方式。…般情况下只记录方向转折点,长距离直线行走时不记点;定时采样可以规定采样时间问隔,比如30s、imin、4rain或其它时间,每隔设定的时间记一个足迹点,在足迹线页面上可显示运动轨迹的水平投影位置。在野外化探扫面即水系沉积测量采样工作中,GPS更显示丁它的优越性,采用航迹监控保证了采样位置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保证r采样质量。另外,GPS在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野外地质填图以及地质工程点,如钻孔、探槽、剖面、地质点等地质工作中均得以广泛应用,因它具有操作方便,工作快捷、体积小便于携带,且定点定位精度较高,能满足工作需要。

2待定点点位定测实例

2.1GPS野外定点误差分析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在山地陡、高山的峡谷地段,或者在森林地区进行地质勘查、测绘时均需要GPS定位,应注意下列情况:在高山峡谷地带由于高山沟谷遮挡,可见的卫星数减少;在森林地区植被繁茂,由于受树木遮挡,卫星信号失锁。因此,有时可见卫星数少于4颗,难以进行GPS定位测量,即使能接收到4颗卫星,其定位精度及可靠性也较差。笔者通过野外实践+曾大胆地尝试GPS与经纬仪相互配合使用,应用于野外地质工程测量工作中,其效果较好。另外GPS经过气压测高,高精度的导航GPS更有利于保证精度,保证工作质量,这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气候等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的地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其效果更好。现将对GPS野外定点精度作如下分析,如图1、图2所示,以A、B为圆心作两圆OA、OB,半径为R,如图1所示,设想为GPS所能达到的精度,AB、=Sm为相邻两点的间距,由图2可知,当定位点处于A、A3、A、A、曰、B,、、是最差定位状态,而只有处于两圆心A或曰处是最佳状态,处于最差状态的概率约20%(S<50m时),最不利状态可以主观发现,并得到避免,最佳状态点20%,其它一般状态点60%,最不利时A、曰的距离相对误差为2R/S,偏差角tgQ=arctg5R/2s,用GPS定点时,如果相邻点、点位相对误差<2R/s,角度偏差y>arctgR/2s时,可以用来布设测网。GPS测定一些地形地质点,各种工程位置点等,其点位相对误差在m<2R/s范围内。

2.2实测定点误差统计笔者曾对某两个定点坐标高程用GPS在不同的时问内分别测量了l6次和5次,其坐标观测结果见表1、表2。通过以上两表观测结果,经野外多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地方便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野外作业及室内资料的整理,相信最终该点的坐标。另外,笔者建议在野外利用经气压测高改正,这一方法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和青睐,因此应大力推高精度GPS不仅保证水平位置的准确性,而且又保证了高程的准确性,保证野外工作质量。通过野外生产实践可知,GPS定位、定点较稳定,能满足地质工程的需要,应大力推广及广泛应用。

GPS范文篇10

关键词:公路测量;应用GPS;RTK;静态定位;动态定位

一、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省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公路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公路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公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公路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理,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为桥梁,隧道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公路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公路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RTK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二、GPS技术的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侯、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是GPS应用的两个方面;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

相对测地定位是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在接收机之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观测历元之间求二次差,通过两次差分计算解算出待定基线的长度;求解整周模糊度是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工程测量;而RTK测量以其快速实时,厘米级精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如碎部测量)与工程放样中。RTK技术代表着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

GPS测地型接收设备是实现测地定位的基本条件,接收机有单频与双频之分,双频机能以L2观测值修正电离层折射影响,最适宜于中、长基线(大于20km)测量,具有快速静态测量的功能,可升级为RTK功能;单频机适宜于小于20km的短基线测量,对于一般工程测量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工程放样的要求。鉴于GPS系统在轨卫星数有限,在对空通视受遮挡的条件下,不能保证正常解算,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实践表明,单频GPS系统由于多环境的制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LONASS)的不断完善,利用GLONASS来改善GPS性能的双星座系统(GLONASS+GPS)已由美国Ashtech公司研制成功,这种全天候、全地域、高精度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接收设备,双星座系统的接收设备GPS接收设备的新水平。

三、传统测量与RTK测量技术的比较

1.各种控制测量

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若把RTK用于公路控制测量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

2.地形测图

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形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需要在拼图时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用RTK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形地貌碎部点呆上几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

3.放样

放样是测量一个应用分支,它要求通过一定方法采用一定仪器把人为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过去采用常规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等,一般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位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操作,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还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在生产应用上效率不是很高,有时放样中遇到困难的情况会借助于很多方法才能放样,如果采用RTK技术放样时,仅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到电子手簿中,背着GPS接收机,它会提醒你走到要放样点的位置,既迅速又方便,由于GPS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而且精度很高也很均匀,因而在外业放样中效率会大大提高,且只需一个人操作。

四、RTK技术的应用情况

实时动态(RTK)定位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覆盖公路勘测、施工放样等前端数据采集。

1.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的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min,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在公路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动态定位模式在公路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地面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s,精度就可以达到1~3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不可比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