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培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4:59

建筑培训总结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1

以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及从业人员更加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各责任主体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为促进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建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全面推动建筑安全各责任主体,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到实处,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全市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安全监管人员执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与建筑安全生产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主要内容

(一)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系列宣传教育。

1、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安全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通过举办以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论坛、演讲会,研究探讨实现建筑安全发展的思路、途径、方法和措施。

2、强化建筑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五五”普法,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实施周年日等时段和节点,做好以《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和宣传活动。要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施工企业负责人和全体员工的安全法律意识。

3、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的有利契机,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活动和建筑安全生产集中采访报道活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4、认真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通过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安全生产取得的各项成就,突出宣传10年来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

5、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出建筑安全监管一线的先进典型,为建筑安全监管系统树立标杆;推动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安全监管工作者良好形象。对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的集体、项目和个人进行宣传表扬,发挥这些企业和项目的示范作用,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二)努力推进“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设。

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市建管处可选取一到两个有实力、有影响的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试点,总结典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新模式。

2、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活动。一是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向社会和政府做出公开承诺,保障安全生产,履行社会责任;二是建立完善建筑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安全诚信缺失、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发生较大责任事故的施工企业,在媒体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建筑安全生产诚信企业评选活动的意义和办法。

(三)大力开展分级分类安全教育培训。

1、6月份,举办施工企业农民工全员培训。

2、7月份,举办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培训班。

3、8月—12月,举办劳务企业农民工“平安卡”培训班。

4、8月份,举办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再教育培训班。

5、9月份,举办建筑施工特种工培训班。

6、11月份,举办建筑施工管理内业资料和施工监理内业资料培训班。

(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规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各级建委网站信息栏目的建设,及时“三项行动信息,引导舆论。

2、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阵地作用,营造主流舆论强势。各级监管部门要通过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采取集体采访、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网站做客等方式,营造主流舆论。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建筑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曝光,营造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建筑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监管部门要立即制订专项行动方案并印发实施。要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和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的部署及落实工作。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2

一、2008年抗震防灾工作总结

(一)完成抗震救灾应急救援任务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厅先后派出两批房屋建筑地震应急评估专家组赶赴灾区,帮助四川省绵竹市对房屋震损情况进行应急安全评估,为当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随后,我厅又专门组织工程震害调查组赴四川重灾区进行建筑工程震害调查,深入实地了解工程震灾情况,取得房屋建筑破坏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总结震害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我省抗震防灾工作的对策建议。为省政府代拟《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意见》,并已印发。进入恢复重建阶段,继续派出设计人员和鉴定专家,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计指导导则,承担对口支援绵竹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永久住房建设,得到绵竹市政府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防灾先进集体奖。

(二)组织开展各类学校建筑抗震隐患排查

为汲取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省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学校校舍、医院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在组织省、市技术培训,统一排查方法、程序和标准,以及各市开展自查工作、建立学校校舍建筑抗震性能数据库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省学校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组织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专家及各市县抗震办工作人员,利用8—9月份学校暑假时间,分5个专家队、32个小组,统一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建筑抗震安全隐患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排查约1.3万所学校,建筑面积共9800万平方米。为下一步开展未达标学校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继续修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按照年初制定的2008年全省抗震工作要点,部分市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及时做好抗震防灾规划的修编工作。严格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4-2007),根据城市规模和所处地区地震烈度、地质情况,确定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模式和编制深度,把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质量关。其中,南通市、徐州市和苏州市在2008年先后完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

(四)落实农村抗震设防试点工程建设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农村防震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省财政资金安排抗震加固经费6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抗震设防试点工程建设。首批安排了徐州、南通、连云港和宿迁等市的6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制定实施具体计划。组织有关市抗震办和专家对试点村民居进行调研,如对南通市试点村空斗墙情况进行摸底普查,会同省财政厅赴苏北抗震设防高烈度区农村民居防震安全示范村进行调研指导。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农村特点,帮助农民设计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要求的农村民居施工图纸。各地注重加强对试点村庄和农户的技术指导,协助落实建设资金和管理措施。

(五)组织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

继续加强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程序,规范审查行为,确保审查质量。2008年全省审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40项,建筑面积241.6万平方米。其中,一次审查通过的24项,占60%,经修改或复审后通过的16项,占40%;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防的5项,占12.5%,其余均为丙类建筑;建筑高度100米以上超限高层17项,最高为无锡茂业城二期工程,建筑高度为277米。2003年以来,审查各类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共153项,建筑面积1133万平方米。

(六)开展抗震防灾宣传和技术培训

在认真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对全省抗震工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强抗震工作的建议,及时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领导多次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对进一步做好全省抗震防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使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的经验教训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工程设计人员了解和重视,省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与省勘察设计协会、省审图中心等部门在南京联合举办了两期汶川地震工程震害暨抗震防灾技术研讨会、报告会。各有关市、有关院校、科研设计单位也开展了类似活动,对促进今后抗震教学、科研、设计起到积极作用。

(七)落实抗震加固计划和管理工作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省财政厅多次协调,拟定了《2008年全省抗震加固计划和补助经费指标》,重点加固城市生命线系统工程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需要加层改造和抗震加固工程进行抗震性能检测和鉴定,并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对检测结果和鉴定报告进行论证,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安排经费用于农村民居抗震示范试点。

2008年全省抗震防灾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全省共有18个单位和33名个人被评为2006-2008年度抗震防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

二、2009年抗震工作要点

汶川地震发生后,抗震防灾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进一步作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舆论氛围。目前,我省抗震防灾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009年,要进一步总结和汲取汶川地震经验教训,依靠法制健全和科技进步,推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和实施,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检查监督,强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加强抗震加固和加层改造管理,大力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抗震工作管理机构,落实省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抗震防灾研究,加强抗震防灾宣传和技术培训,推动全省抗震防灾工作深入开展。

(一)科学编制和实施抗震防灾规划

各地要按照国家《城乡规划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中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抗震防灾规划内容,合理安排抗震救灾疏散通道、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场等)和避难中心,明确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讯、给排水、燃气、电力、热力等生命线系统,消防、供油网络、医疗等重要设施,以及重要建筑、高层建筑和教育、文化、体育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布局要求。各市、县(市)要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抓紧修编抗震防灾规划。省厅将分别确定一个省辖市和一个县作为试点,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技术标准修订工作。

(二)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监管力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号)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切实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关。加大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力度,2009年审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力争审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经过修改复审后,合格率达到100%,不留隐患。各市要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所辖市内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必须要求业主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报送率要达到100%,不得越级审查。

不断研究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设防审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举办一期《江苏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学习研讨班,促进抗震设防审查工作走向规范化轨道。要按原计划编印完成《江苏省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程指导实例选编》,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引导审查和设计人员全面准确把握和贯彻执行国家规范标准。

加强各地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开展城乡规划中防灾专项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抗震专项论证工作。今年拟安排南京市、南通市作为全省贯彻实施《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的试点城市。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抗震设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抗震设防质量安全。省建设厅拟在上半年组织全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执法大检查。

(三)认真开展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工作

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建立城乡抗震防灾数据库,为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和旧城区改造计划、分析震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等提供基础资料。位于郯庐断裂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城市要尽快开展现有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试点工作。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易燃、易爆、剧毒等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和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要优先安排抗震鉴定和加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产权单位要根据不同的保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认真做好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各地要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桥隧、市政公用管网、上下水和燃气工程等)的抗震性能普查工作。今年安排一个省辖市和县(市)作为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抗震性能普查试点。

医疗卫生系统是抗震救灾工作关键环节,必须确保房屋建筑抗震安全。2009年在全省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排查。在总结2008年中小学校建筑抗震隐患排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排查方案和鉴定技术标准,培训技术人员,为排查作好充分准备。重点排查各级医疗和卫生防疫机构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情况,关键要害建筑抗震性能,急需加固和改造房屋情况,摸清底细,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四)进一步推动农村民居防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防震保安工作会议文件,在搞好第一批6个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试点村(新沂市窑湾镇曹窑村、邳州市港上镇前湖村、启东市汇龙镇东郊村、如东市长沙镇滨海村、东海县青湖镇青新村、宿豫区蔡集镇张油坊村)的基础上,2009年再确定一批农村示范工程。徐州、南通、连云港和宿迁市要保质保量完成第一批试点工作任务。我厅将对建设农村民居防震安全试点工程提供经费补助和技术支持,组织科研和设计单位,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农村民居抗震样板房,探索抗震样板房的建造方法和技术,年底组织经验总结交流,进一步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设。

(五)开展抗震防灾科研、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5.12”汶川特大地震产生了大量值得认真总结的工程震害经验教训,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全面、深入地认真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以此来教育和警示今人和后人,决不能让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惨痛的历史悲剧重演。要加强抗震防灾科学技术和城乡抗震防灾适用技术研究。要针对我省沿江沿海、苏南苏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地质背景,研究适合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技术措施。要总结汶川地震中经受地震考验的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加以推广应用。要总结四川地震灾区工程建设和抗震防灾监督管理经验教训,修订、完善我省抗震防灾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建设。要继续开展技术培训,扩大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经验教训受教育范围,将其作为结构工程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交流抗震防灾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抗震防灾技术水平。我厅拟在今年组织一次赴地震灾区考察学习活动。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素质,预防和减少建筑安全事故,保持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有序。

二、治理范围、重点和目标

治理范围:房屋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以及房屋拆除施工等。治理重点:高处作业、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深基坑支护、高层悬挑脚手架、塔吊装拆、安技措施费用投入、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和到位、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等。

治理目标: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水平,预防和减少“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外线触电”等方面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市建设局成立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筑安全监督站。办公室主任由站长**同志兼任。

四、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坚持长效管理。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苏州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健全、完善、创新建筑安全监管制度,改进安全监管方式。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和《苏州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

(二)加强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专项工程施工的管理和对高处坠落事故的控制。加强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专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及现场监督管理,明确工程建设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规范》,有效控制高处坠落事故。施工现场要针对洞口、临边作业情况,制订专项防护方案;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验收、检查制度;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站对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规范》的强制性条文进行重点检查,对屡查屡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认清安全生产形势,强化动态监管。每季度召开全市建筑安全生产会议,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对事故多发或安全管理薄弱企业的动态监管。

(四)加强对监理企业安全监理工作的监管。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规范安全监理工作,督促监理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审查施工企业及人员资质资格、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技术措施、四阶段重点监督、文明措施费用提取和支付使用、现场防护等情况,严格检查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情况,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安全隐患。

(五)严格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办法》,建立机构,配足人员,落实责任。继续开展对“三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加强“三类人员”考核上岗管理,未取得安全员岗位证和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不得安排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严格“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行为考核,对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按规定接受年度安全教育培训、发生死亡事故等情况的,暂扣或建议发证机关吊销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六)加强施工现场设备及临时设施使用管理。根据《**省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登记办法》的要求,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进行产权登记和使用登记备案,没有登记的,一律不得使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无资质和借资质装拆塔吊等违法、违规行为。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工作,保证安全运转。对技术性能差、型号老旧、使用年限到期的起重机械设备,该淘汰的淘汰,该报废的报废。按照《**省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式活动房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管理,严禁使用水泥预制板临时活动房屋。

(七)督促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建设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计取、支付、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水平,改善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八)继续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和文明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全面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开展监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安全监理业务素质。加强对从业人员,尤其是新上岗民工中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严禁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上岗。做好修编后的《**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的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文明施工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树立典型,继续推进文明工地创建,提高施工企业创建文明工地的积极性,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3月底以前为工作准备阶段。成立专项治理组织机构,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宣传、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4月至8月为自查自纠阶段。各施工单位按整治工作的要求,对照有关标准,全面开展工作,查找安全生产薄弱环节,自行纠正。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在工程建设期间,应结合工程的特点及标准,保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避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问题出现,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后续建设工程施工夯实基础。

1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中,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工程施工企业开展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科学合理的进行技术管理,不仅可以促使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还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节约工程施工的成本,并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同时还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使得每项工程都能顺利的实施,确保相关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度有待完善。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未能健全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缺乏较为良好的管理模式和体系,没有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这就导致在工程中很容易产生事故纠纷问题,对工程的进度产生影响,相关的工作不能顺利实施。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未能制定关于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当前的工作要求和特点正确的进行指导,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技术管理效果,难以进行质量、进度和成本的管理,导致整体的工作效果低下。2.2缺乏对施工技术的重视与管理意识。在具体的工作中,未能结合当前的工程特点和规律开展各方面的技术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施工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严重影响各方面的工作效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没有根据当前的技术特点、要求和规范标准合理的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严重影响各方面的工作质量。2.3建筑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低。近年来很多工程施工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技术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严重影响着各方面的工作质量。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未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没有总结出相应的技术管理经验,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的技术管理水平降低。2.4缺乏对施工材料的管控。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全面开展对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工作,难以根据当前的工程特点和要求合理的选择施工原材料。在采购环节中未能针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测,没有引进质量较高的原材料,甚至为了节约成本引进质量较低的材料,这就导致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降低,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

3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

3.1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度。为确保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效果,应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科学的规律,在相关的管控过程中,要求完善相关的工作体系,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使各种技术合理的融入到工程中,在合理进行技术管理的情况下,遵循质量管理的原则,总结相关经验,并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创新相关的工作机制。在技术管理期间应该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项目中的技术管理责任。3.2增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意识。在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增强各方面的工作效果。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控方案,在每个施工环节中均应该切实的开展技术管理活动,在具体的工作中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记录施工期间的各类数据信息,并合理的进行归档管理。在基础工作中应总结相应的经验,形成科学化的管控体系,按照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指导,统一标准全面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加大建筑技术的管理力度,优化整体工作模式。3.3聘任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要求在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培养技术人才,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此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3.4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控。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总结经验,根据目前的技术应用特点和规律,正确开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促使各方面工作的合理落实和严格实施。在原材料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材料采购、使用环节的质量管控,在采购的环节中要求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一旦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必须重新进行检查,以免影响材料的使用效果。在原材料实际使用的环节中,也应该重视对质量进行管理,采用动态化的质量检测方式和监督方式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改善材料质量管理模式,为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1]。

4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中,企业应树立正确观念,总结经验,根据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特点、需求和规律,进行技术管控,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总结相应的工作经验,以此提升整体管理效果,为建筑工程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带来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给排水专业亦随着整个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给排水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体系。但是在市政施工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大型、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出现给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给排水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但关系到居民生活中生活用水、污水以及废水的排放,还是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但是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中却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很多时候为了经济效益,导致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每个人的正常生活,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给排水的功能,还会对建筑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基于此,认真分析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针对性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1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基建和房地产行业的兴盛给建筑相关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相关管理措施也比较完善,但是查看相关调查,发现一些建筑工程给排水在施工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经过实践观察和相应的总结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人员素质问题

在施工中,施工人员是主体,他们决定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的专业素质,责任意识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据调查可知,给排水施工人员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责任意识差、技术水平不过关等问题,很多施工人员根本看不懂图纸或者不看图纸,自然难以理解设计方的具体安排,这样必然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美观,而对设施的安全问题抛之脑后。还有部分施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后续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当前新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更新迭代,导致专业能力不强的施工人员难以理解,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低级错误。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关系着施工的质量,很多施工人员认为质量好坏跟自己没有关系,以至于在工作过程中不负责任,对自己的任务敷衍了事,从而导致的事故越来越多,影响自己,影响社会。

1.2安全问题

当前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要企业管理在经营管理中以人的管理为出发点和中心,安全问题自当是是给排水施工中最重要环节,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工作,也影响着社会环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正是因为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供水和排水工程一定要选取高质量的材料,严格的管理规范、选取合理的人员配置,使给排水的安全问题不再是隐患。给排水管道施工中产生各种各样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管理不到位。近些年,建筑工程发展迅速,很多单位为了赶工期,减少成本,造就了一批形象工程,而监督与管理单位又与施工单位勾勾搭搭,很多安全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出事就好,一出事你推我我推给你,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因此只有利益关系的各方糊弄政府、居民造就了一批面子工程,形成了了建筑内部的各种未知安全隐患,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二是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减少开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很少对施工工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这就造成了施工工人对安全规范的盲目与漠视,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三是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以农民工为主体,他们不仅没有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甚至连施工安全培训都没有参加过,只是听从上级的安排,缺乏自我的学习能力,造成安全意识缺乏。

1.3管道渗漏问题

给排水管道施工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管道渗漏,导致渗漏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管材及其其他组件质量不合格。在采购施工材料的过程中,施工方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常常使用不达标,不合格的残次品。就像很多产品外表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加工工艺或者随着时间很容易出现小毛病,例如管材的砂眼、钢管弯头容易变形、塑料管用残次塑料等。第二,施工环境恶劣,比如较大温差容易导致材料出现损坏,特别是PPR管、PVC-U管、HDPE管等,温度变化会导致它们的热胀冷缩,长时间会变形甚至断裂。第三,施工人员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将管材过深或者过浅插入、管道安装位置有偏差、不按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忘记涂抹密封胶水、私自减少螺栓数量等等,一段时间之后,导致各种事故的产生。第四,给排水管道设计不够规范,合理,设计方不进行现场勘查,评估就按照以前的设计经验进行设计,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或者施工单位财产损失。1.4管道堵塞问题给排水管道堵塞使我们平时最常见的问题,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主要原因是:第一,设计管道口径与建筑使用者排水量不相符、施工方选择口径无法满足现实中排水需求,最终导致排水管道堵塞;第二,排水管道管理不到位,致使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排入管道之中,汇聚在管道某个弯头处,致使管道堵住;第三,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将麻丝缠绕好,PPR管道、HDPE管道过度热熔等等都会导致管道堵塞;第四,管道施工间歇期,没有对管道采取合理有效有效防护措施,致使管道中塞满生活垃圾、水泥砂浆或者其他杂物,在管道弯头、三通位置将管道堵塞。

2优化对策

2.1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在给排水施工前管理人员作出以下四点:第一,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要对工人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给排水工程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还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使员工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我的责任意识;第二,加强管理,实施责任制,使员工的自身利益与工程的建设质量牢牢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出现问题一抓到底,将相关责任人依法处置;第三,加强技术培训,由于施工人员学历较低,很多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只有平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才能不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特别是对新产业、新材料、新工业的技能培新,避免因为技术知识不掌握而造成的失误;第四,要进行施工前技术的讲解,让施工人员彻底明白施工要求、图纸内容,让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问题的出现。

2.2注重安全管理

第一,管理层要重视安全问题,不能只看到利益,还要充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同时还关系着社会中大量人群的生活,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是涉及成千上万人的大问题,因此要改变错误认识,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质量保证;第二,加强多种形式安全教育,落实已有管理规范,使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努力提高。在施工开始时,还要进行实地环境的现场教育,明确任务,注意安全,在工程开始后避免施工人员与工程出现事故;第三,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要加强管理,每一类施工材料都要满足施工标准要求,做好抽检工作,不能达到要求的材料,坚决不允许用在工程中;第四,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要认真核对图纸,避免工程开工以后出现错误,影响工程进度。在工程进行中,实时追踪图纸与工程进度,避免不相符的事情发生;第五,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工序管理,确保每一件事都符合施工要求,如果有偏差应立即终止此项任务。

2.3管道渗漏问题对策

第一,要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在选择施工材料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材料的合格,其次,对进场后的材料加强抽查力度,需要试验检测的及时送检,不合格材料坚决予以取缔;第二,施工人员应加强沟通,对成品或者半成品达成一致认识,避免重复利用,做无用功,还应该对工作位置标明,防止其他闲杂人或者施工方影响己方施工作业;第三,严格操作规范,避免环境对施工带来影响,在施工中按照操作规范严格操作,如果管材或者组件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有问题材料应用在工程中;第四,对完工工程加大检查力度,对于渗漏隐患或者部位进行维修整改,无法维修整改的进行更换,切实保障管道安全。

2.4管道堵塞问题对策

第一,防患于未然,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工具找不到、其他施工方对管道安装造成影响等;第二,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连接部位合理使用缠绕麻丝,避免过长堵住管口,过短造成漏水等问题;为避免过度热熔使管道堵塞,热熔管材要选择合适插入时间;第三,如果管道施工中断,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社会垃圾、其他施工作业对管道造成影响,切勿糊弄,造成严重后果。

3总结

建筑给排水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一旦出现问题就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给排水工程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堵塞、渗漏、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施工质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命的安全,我们将这问题总结出来,并将问题的对策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总结,以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

作者:蔡坤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丽艺,杨晶.浅谈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中常见问题及策略[J].四川水泥,2015(02).

[2]李冲.浅谈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解决对策[J].城市地理,2015(04).

[3]雷洁兰.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9(01).

[4]竺子华.论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与优化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2).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市场和现场联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为主要任务,继续在建筑施工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努力确保全县施工现场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以落实2011年国发23号和省政府89号文件精神为核心,以强化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继续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重点解决我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效遏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实现我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形势,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主要内容

(一)深化专项治理,强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深入排查治理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强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切实建立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长效机制。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存在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建筑施工重大安全隐患,及时下达停工整改指令,并公开挂牌督办。加强对高大模板支撑、深基坑支护、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和市政道排工程沟槽开挖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整治。

(二)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继续严厉打击违法施工行为

严格市场准入,全面实施施工许可证制度,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程一律不得开工。对存在无资质证书和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无“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执业、无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上岗、超越资质承包、违法分包和转包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从严惩处。积极推进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加大市场清出力度,规范建筑活动各方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安全诚信体系,对安全生产许可实行动态监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一律建议按规定上限暂扣直至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人员,依法建议暂扣或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并公开曝光。对由于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依法从严处理。

(三)强化“一岗双责”,落实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

进一步落实建筑安全管理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实行“一岗双责”。施工企业负责人每个月要带队到所属项目现场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记录归档。在重要时段、敏感时期和极端气候条件下,实施施工企业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等关键岗位考勤打卡制度,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每月公布考勤结果,进行不良行为记录。

(四)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筑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建筑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人员监督执法检查能力。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市政重点工程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工程监管力度。严格实行建筑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对各单位建筑安全生产目标和事故控制指标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工作考核先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由于责任不落实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和从业人员素质

大力开展建筑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加大对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力度。继续坚持对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三类人员”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组织对监理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项目总监的培训,认真开展安全监督人员培训。

(六)严格应急值守,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妥善处理安全投诉,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抓好重要时段、敏感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应对强对流、高温、暴雨、暴雪、低温冰冻等极端天气,及时应对和有效处置系统内突发事件。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1日-5月25日)。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明确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工作责任,广泛动员,统一认识,周密部署,保证今年的“安全生产年”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全面实施阶段(5月17日-10月31日)。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7月份开展深基坑、高大支模的专项检查;9月份开展第三季度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10月份开展施工用电专项检查活动;11月份开展建筑起重机械专项检查;12月针对冬季施工特点开展建筑施工安全大检查。各企业要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做到边查边改,不留死角,对短时间难以整改的隐患,要落实责任、整改资金、整改措施和监控手段;企业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推进“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开展。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各企业应对自身“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巩固成果,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结合季度安全大检查、“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等活动,对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进行督查,对不认真开展自查,检查中发现存在隐患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企业和相关人员予以全县通报,进行不良行为公示。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年”活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安全生产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名单如下: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企业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相关责任人的具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企业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突出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实施重大危险源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建立长效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7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达到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全面提高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的业务技术水平,确保农房建设的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目的,使广大农民能住上安全房、放心房、舒适房。

二、培训对象和报名要求

1、培训对象:农村建筑工匠,主要包括:砌筑工、木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建筑业技术工种。

2、报名要求:农村建筑工匠承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的,免费参加培训

三、培训安排

(一)组织单位

全乡的工匠培训由乡城乡规划所负责组织报名,安排场地,组织授课人员进乡授课培训考试,统一负责证书的制作和发放。

(二)培训时间与地点

2012年7月开始组织培训,每期3-4天。各村把报名登记的名单要及时报乡政府城乡规划办事处,将按报送时间先后安排培训顺序。

联系人:

(三)培训方式

采取免费授课、集中考核、自学等多种形式。

(四)培训内容

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建设部《职业岗位培训大纲》为依据,全乡统一教材。主要有建筑业相关职业基本技能、文化特色民居图集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

经考试合格的,颁发市住建委统一印制的《村镇建筑工匠岗位证书》。着重为农村建筑工匠讲解建筑识图、建筑施工技术、村镇建设法律法规知识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房屋质量通病和防治等,并增加本地区的实际内容,如地区的防洪、抗震要求及实际施工图纸等。

(四)资金落实

培训采用技术下乡的形式开展,培训资金由乡政府向当地财政或农办申请。

四、工作要求

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活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意义重大。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由分管领导负责、职能处室具体落实的组织机构,确保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阶段;应用探究;必要性分析

在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可以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也可以不断优化与完善建筑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建筑的整体质量,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的准确性以及施工的效率。本文从BIM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总结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中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对策。

1BIM技术的发展现状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最早的BIM技术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提出的,BIM技术通过整合建筑工程相关的信息,建立参数模型,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完成过程中,BIM技术实现了信息长期的共享和快速传递,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结合了建筑工程的所有部门协同工作,并且集成建筑项目工程中各种相关数据的信息模型,构建了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的特点,可以优化与完善建筑的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建筑的质量与效率,因此,BIM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借助BIM技术,建筑项目工程可以快速地搭建出管理平台,对建筑工程的数据进行精细化收集与处理,在模型构建与造价管控方面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利用BIM技术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对BIM技术的重视程度极高,人民对建筑工程高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推动着BIM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也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普遍化应用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每个方面对建筑施工阶段的整体工作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计算可以对项目构建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自动总结制表,当设计发生改变时,系统可以自动更新模型的构建材料等,同时,模型还可以统计构件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如构件的数量、构件的尺寸、构件的导热系数等。基于BIM模型的碰撞检查主要是三维分析的方法,找到三维碰撞点,提高了建筑信息建模的质量与效率,综合的考虑也避免了建筑模型设计过程中的频繁变更情况。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模拟,以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在软件中进行虚拟建筑项目的模拟建模工作,完成对项目整个工程的仿真试验,在虚拟漫游的过程中,通过建模与VR技术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建筑的各方面信息,可以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基于BIM模型的施工管理对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也进行了模拟,总结模拟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避免模拟过程中问题的发生。

3BIM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应用的问题

3.1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应用效果不佳。BIM技术应用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中,由于技术的发展时间较短,相比国外BIM技术的成熟运用,在我国BIM技术的发展依然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出现了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应用不全面以及应用软件的质量与兼容性较差都是当前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施工的效率,使BIM技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先进的BIM技术与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是探索的重点[2]。3.2工作人员对BIM技术操作水平差。由于BIM技术是近些年才在国内开始应用,许多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存在对BIM技术以及软件的不熟悉现象,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BIM技术的操作水平较差,难以真正发挥BIM技术的真正作用。对BIM技术的不熟悉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完成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更不能在设计工作中涉及BIM技术的核心应用点,由于操作的失误甚至会影响建筑施工的整体施工质量。3.3建筑模型与施工现场不符合。当前,在我国BIM技术的应用中,建筑模型与施工现场不符合的问题频繁发生,工作人员对建筑模型的细节设计缺乏具体的数据对比,在应用建筑信息建模相关软件时效率低下,造成了建筑模型与施工现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BIM技术在施工阶段中应用更加无效,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增加了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建筑模型与施工现场不符合的现象严重危害了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

4推动BIM技术发展与解决施工阶段应用问题的对策

4.1创新BIM技术的发展理念。面对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创新BIM技术的发展理念十分重要。在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在技术上出现了短板效应,国家与政府应该积极建立新的建筑信息模型规则,提高技术发展的自主创新性,改善建筑信息模型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并且利用相关政策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增加研究经费,创新BIM技术的发展理念,使技术的研发环境更加开放,也增加了研究人员思维的活跃性,才能在项目工程的施工阶段真正发挥BIM技术的优势[3]。4.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系统化培训。建筑行业工作人员在施工阶段中应该更加熟练地使用BIM技术,不仅应该拥有安全意识与职业素养,而且应该掌握最基础的应用技能,加强掌握一定的监测与管理知识。充分发挥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就应该对建筑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形成完整的培训流程。首先,在培训之前应该编写好书面教材,工作人员提前预习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对BIM技术的内容提前了解;其次,应录制好相关软件的学习视频提供给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在知识与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培训;最后,进行整体的BIM技术系统化培训,培训不仅包含课堂内容学习,还应该进行实际的操作培训,面向建筑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强技术应用的监督工作。4.3提高建筑数据的测量精准度。针对建筑模型与施工现场不符合的问题,应该提高建筑数据的测量精准度。在设计建筑信息模型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考察工作,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关乎居民的人身安全,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率也与企业以及公司的收益息息相关,建筑信息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施工的过程,对建筑模型的多次试验可以缩短施工阶段的周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慧敏.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创新思维,2018(2):68.

[2]王树友.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5(16):59.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机制;安全文明

在当前建筑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实际生产的基本要求,施工单位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好一线安全人员的技能培训,明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有效排除潜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加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保证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安全文明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增加了实际安全隐患,无法充分调动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对工程建设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施工单位,要在不断总结以往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控制,提升施工安全现代化管理水平。

1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投资成本,缺乏工程安全管理投入,尤其在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一,安全管理不到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管理标准,设置安全标志和作业区,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施工单位不重视安全管理问题,没有真正按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经常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范,施工组织不严密,管理比较松散,无法全面控制整个施工过程,从而出现各种安全管理问题,不利于施工顺利进行。第二,安全文明施工意识不高就目前而言,在当前建筑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意识不高,对施工安全管理过程管理不到位。比如没有及时处理建筑垃圾,导致施工现场管理十分混乱,直接影响了安全管理的效率。有的施工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缺乏安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安全施工意识比较低,经常出现违规行为,很难满足施工安全管理的标准。这就要求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第三,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对有的施工单位而言,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无法全面控制实际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安全技术投入方面多和人才配置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导致施工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既定的安全管理流程进行施工,直接导致施工人员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无法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的效。另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安全监管不到位,缺乏对整个流程的有效管理,无法及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对策

施工单位要不断改变以往的施工管理策略,分析潜在不良影响因素,控制好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实现安全文明管理。第一,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情况,施工单位明确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分析安全施工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优化施工管理工序,为以后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具体建筑的工程量,制定完善的管理组织计划,针对影响建筑安全管理的问题,制定合理对的安全管理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有效改变他们传统的建筑理念,明确安全施工管理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施工安全检查机制,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维护工作,提升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率。第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由于建筑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为了保证建筑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单位需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纠正施工中不良施工行为,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的建筑项目,明确施工安全监管方法,协调好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格施工安全管理标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日常施工行为的安全考核,进一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保证建筑工作顺利进行。第三,制定完善的施工安全技术方案。针对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的要求,施工单位要整合多方面的安全管理资源,明确安全管理标准,不断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方案,做好施工安全监管布控图,优化施工工序,加强对每一个建筑施工环节的控制,防止出现不同形式的安全隐患,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品。第四,加强对一线建筑施工人员的培训。施工单位要强化施工人员安全认识,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针对人工作业,施工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分析建筑施工的特点,充分认识到施工潜在的危险性,提升他们的安全施工意识,重点做作业区域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更多的安全效益。第五,加强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联动监管机制,优化管理标准,要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制度,为整个建筑施工项目提供组织保障。这就需要监管人员明确监管对象,明确监管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不断纠正建筑施工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发挥管理监督的重要作用,有效规避施工安全问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整合各种危险因素和安全因素,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安全管理标准,明确安全管理流程,控制好潜在的危险因素,提升他们安全文明施工意识,改善以往的施工安全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增加工程安全施工投入,为整个工程建设,创造安全有效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汉灵.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5):134-135.

[2]任闯宇,丁亮.浅析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50):213.

[3]彭艳萍.当前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门窗,2016(06):95.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篇10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实施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节能和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为重点,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支撑、依法监管、提高能力”的总体工作思路,提高建筑业能源的利用水平,切实降低建筑使用能耗,促进我市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十二五”建筑节能与科技取得新进展开好局、起好步。

二、切实抓好建筑节能

全面总结回顾“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经验,科学分析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入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一)继续深入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1.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建筑节能管理机制。开展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目标考核,严格落实建筑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实现新建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阶段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率达到97%以上的工作目标。

2.加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把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贯彻落实作为质量检查、节能专项检查工作的重点,组织开展全市建筑节能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3.加强建筑节能产品和技术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建筑节能产品备案制度,重点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建筑节能材料质量的监管。同时加大对新型建筑节能技术、材料、产品和设备推广应用实施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4.按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加强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开展能效测评标识试点工作。

5.促进建筑节能管理政策、标准规范应用与新技术推广的对接联动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发挥专家指导作用。

(二)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1.组织对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和应用潜力进行调查评估,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工作,研究制定推广办法、措施和鼓励推广的经济政策。

2.大力宣传贯彻《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标准》。加大太阳能推广应用的力度,重点是规划区范围内新建十二层及以下居住建筑,严格执行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强制性标准。

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发展。积极组织申报2012年国家、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已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示范项目工程的实施管理工作,确保实现预期节能环保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完善相关标准、技术导则,总结经验,召开现场会,发挥示范作用。

4.加大对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研究,带动市场需求,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的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以及产业化等工作。充分利用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的放大效应,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带动市场需求,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的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以及产业化等工作。

(三)大力推进建筑业节能降耗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市住房城乡建委《关于推进全市建筑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建筑业节能降耗的监管力度,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2.积极引导建筑施工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建筑业能源的利用水平,切实降低建筑施工过程的能耗。

3.逐步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业化水平。重点扩大适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建筑材料及构筑物使用范围和数量,充分利用工业化、专业化成果,减少现场制作加工作业量,达到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目的。

(四)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1.结合《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制定相应的地方配套法规、政策。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对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统计、能源分项计量、能耗监测工作。

2.大力推广能耗监测技术和节能改造技术,推进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开展试点。

3.探索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抓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产业的培育,鼓励、支持开展节能改造试点及相关技术、标准、政策的研制制定工作。

三、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

按照国家、省、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调结构、促转变”的部署,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一)落实绿色建筑管理措施和评价标准。积极开展调研,结合我市实际,探索适应我市气候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节能环保材料、绿色施工等技术,加强引导,实施绿色建筑。

(二)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的要求,积极组织技术条件成熟的项目申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以及部、省组织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逐步开展一、二星级评价标识和管理工作。

(三)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各阶段的技术需求,开展与绿色建筑配套适宜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提升绿色建筑技术集成水平。

四、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一)强化建设领域节能环保“十大适用新技术”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十大适用新技术”相关应用技术导则。以示范项目为载体,推动节能环保“十大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进一步优化墙材结构,提高质量技术水平。深入开展新型墙体材料认定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墙材质量的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出厂产品质量检测手段,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适时开展墙材产品质量抽检,向社会公开抽检结果。

(三)加强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太阳能系统、地源热泵系统、节能型门窗等方面的研究,使建筑节能在材料和工艺上有新的突破,满足我市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的需要。

(四)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适时举办建筑节能产品和技术展览、技术论坛和交流会。

五、全力做好各项综合性保障工作

(一)做好规划立法及任务分解工作

1.编制出台《市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发展规划》。

2.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办法和措施。

3.做好建筑节能工作任务分解,印发《市住房城乡建设委2012年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职责,年底对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做好各项重点任务宣传培训

1.加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的宣贯力度,加强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充分运用各类媒体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2.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同时,切实做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地方设计标准和外墙外保温新技术规程的宣贯实施工作。

3.加强对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设计、开发等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适时开展专题报道等宣传活动,召开交流会,宣传绿色建筑发展的理念及实施途径。

4.适时开展能效测评、能耗统计等专项培训,着力提升各方主体推进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的能力。

(三)强力推进建设事业科技创新

1.加强建设事业科技进步工作机制建设,制定出台推进我市建设事业科技创新的工作意见,逐步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