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分析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6 06:01:31

idc分析报告

idc分析报告篇1

IDC报告表明,美国第三季度个人电脑销量为1890万台,增长3.8%,远远低于此前预期的11%增长率。其中苹果Mac电脑占据10.6%的市场份额。Mac电脑销量的快速增长使苹果成功取代宏基成为美国第三大电脑生产商,仅次于惠普及戴尔。

美国另一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于同一日第三季个人电脑销量报告。报告显示,美国个人电脑市场三季度销量增长仅为2.2%,低于IDC所报告的数字。

分析称,美国个人电脑市场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平板电脑的热销。Gartner分析师米卡科•可塔加瓦(Mikako Kitagawa)在报告中称,低端笔记本电脑及上网本最易受平板电脑产品的冲击,这也成为第三季度个人电脑市场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可塔加瓦在报告中指出,“平板电脑并不会取代主要的个人电脑产品,但的确会影响到PC的销量。在这一阶段,平板电脑的热卖将会使消费者以及渠道商对个人电脑采取观望态度。”

IDC报告则将苹果在美国市场的增长归功于iPad产品。分析称,尽管iPad作为独立的产品推出,但iPad的热潮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苹果的核心产品Mac电脑。

IDC 分析师鲍勃•奥多那(Bob O’Donnell)在报告中指出,“尽管苹果iPad对小型笔记本电脑产品销售存在负面影响,但苹果对PC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影响正在持续增长。 iPad所带来的光环效应大大推动了Mac电脑产品的销售,并促使苹果成为美国市场第三大电脑生产商。”

IDC另一分析师大卫•达欧德(David Daoud)则指出,“市场对苹果新产品的好评也增加了用户对其传统电脑产品的关注度。”

IDC调查显示,三季度苹果在美国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相对比,东芝销售量同比增长11%,戴尔出货量则下跌5%。但Gartner对苹果销售统计则低于IDC数据。Gartner报告称苹果在美国市场仍排在宏基之后,排名第四。但苹果销量则同比增长约14%。

idc分析报告篇2

Gartner分析师北川美佳子(Mikako Kitagawa)说:“在美国五大PC厂商中,除了苹果,剩余四家出货量全部出现下滑。”Gartner数据显示,苹果Mac机第二季度出货量19.1万台,同比增长4.3%。同期,惠普PC出货量3,976,017台,同比下降12.7%;戴尔PC出货量3,458,736台,同比下降9.5%。

IDC的数据则显示,苹果Mac机第二季度出货量18.1万台,同比下滑1.1%。同期,惠普PC出货量4,125,000台,同比下降12%;戴尔PC出货量3,594,000台,同比下降9.2%。

IDC的研究报告显示,根据1,276,000台销量计算,联想第二季度PC出货量增长6.1%,但报告仍然指出:“相对于前几个季度两位数的增长,联想第二季度的增长显然在大幅减速。”

北川美佳子将全球PC出货量增长下滑归咎于“经济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对购买PC兴趣不大”。他还指出,“尽管PC厂商对超极本寄予厚望,但这种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却很小,未对PC整体出货量增长起到任何拉动作用。”

idc分析报告篇3

10月30日,宏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1676亿元新台币(约合52亿美元),同比增长5.3%并刷新了公司季度营收的历史纪录;净利润34.7亿元新台币(约合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

向好的业绩固然可喜,但之前一组数据更让兰奇得意。调查机构IDC和Gartner先后的研究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宏的全球PC市场占有率已超过戴尔,首度登上第二的位置。IDC数据显示,这个台湾PC巨头获得14%的市场份额,仅次于业界龙头惠普的20.2%,而戴尔的市场份额则降到12.7%。在Gartner的调查报告中,惠普、宏和戴尔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是19.9%、15.4%和12.8%。

对于相继出现的重大利好,宏方面表现得很坦然,他们声称,如果不是因为一些组件供应跟不上,公司的业绩还会更好。财报公布当日,宏股价上涨2.2%。今年以来,该公司的股价已经暴涨83%,远优于台湾地区电子股的大市表现。

在IDC宣布利好的当天早些时候,兰奇曾预言,公司有望在未来两个季度内超越戴尔。现在看来,他可以将庆功时间提前整整半年。

剑指惠普

IDC的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惠普继续保持全球PC出货量第一的位置,出货量同比增长9.3%;联想公司本季度也有不俗表现,出货量同比上升18.2%,连续两季度实现正增长;而宏的出货量更是同比大涨25.6%。在全球排名前五的PC厂商中,只有戴尔的出货量出现下滑,跌幅达8.4%。对此,有分析师用略带玩笑的口吻表示,“经济低迷给Pc业带来的冲击基本由戴尔一家承担。”

最近,市场上关于戴尔的坏消息不少。除全球市场份额排名下滑外,IDC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戴尔在美国本土市场的出货量也被惠普赶超。为缓解经营压力,公司创始人兼CEO迈克尔・戴尔宣布明年初将关闭位于北加州的一家台式电脑生产工厂,905名员工因此被裁减。

国外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戴尔深陷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的产品多面向企业和机构用户,而这些用户在经济衰退中遭受重创。IDC项目主管罗伦・洛弗德表示,宏暮、惠普等公司的业绩增长反映了当前行业的竞争状况,PC业正向便携式、低能耗设计过渡,零售和消费者领域对行业发展起支撑作用,而戴尔在这些领域并没有那么强大。

竞争对手长期处于低谷,宏暮上位也就没有出乎业界意料。今年年初,麦格里证券分析师张博淇就曾预言,宏暮很可能在两三个季度内超越戴尔。即便如此,宏暮的崛起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六年前,他们的全球排名仅为第七位。

超越戴尔并不是宏暮计划的全部。近几年,宏暮高层频频高调谈论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增长计划。去年春天,宏暮董事长王振堂就曾放言,力争到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PC厂商,当时不少人付之一笑,但现在人们开始相信这可能会是真的。

Gartner第三季度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初步报告显示,该季度宏暮市场占有率为21.2%,惠普为21.4%,两者间距离首次变得微乎其微。“不知道惠普发生了什么。”王振堂说,宏暮实现占有率超过三成的目标不再遥不可及,公司争取明年能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品牌。但他同时承认,惠普仍是十分强大的竞争对手,冠军的争夺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对于宏的雄心,从财务角度看待行情变化的Gartner分析师Mikako Kitagawa就显得比较谨慎。他说,Pc出货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财务方面的成功,因为大多数流行的消费类产品价格都很便宜,这意味着PC厂商获得的利润都很低。

价格割喉战

兰奇如何让公司在短短几年里赶超众多竞争对手?美国《商业周刊》曾给出的答案是,他在宏暮原本贫瘠的成本架构下,将产品价格压到不能再低;他比大多数竞争对手更快地瞄准了物美价廉的上网本。

兰奇曾任职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意大利公司,1997年宏暮收购德州仪器笔记本业务后加入宏。此后,这位工程系毕业的意大利人便表现出卓越的经营能力。2000年他升任宏欧洲区总经理,并成功将宏提升为该地区第一大电脑品牌。性格有些内向的兰奇做事注重绩效,砍人毫不手软。他曾将德国公司员工从400人裁得只剩80人。

兰奇曾表示自己的战略很简单,就是要减少中间环节,通过减少运营成本让消费者从中受益。与大多数竞争对手不同,自2000年起宏暮就将制造代工业务分割出去,专注经营自有品牌事业。“从消费者端获得订单,再交由代工商制造,宏不碰触产品。”兰奇说。

依靠低成本的经营模式,宏大幅拉低PC售价,这对挑剔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其竞争对手就感到头疼了。IDC分析师理查德・西姆表示,宏薯正在颠覆消费者对PC定价的认知。

有人批评兰奇的低价策略太具攻击性。对此,兰奇不以为然地表示,产品价格下降是整体趋势,这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过程。在最近一次投资者会议上,兰奇指出,今年个人电脑的平均售价下跌了15%左右,明年预计将继续下跌,只是跌幅不会像今年这么大。

以低成本方式经营企业固然是很不错的策略,但也反映了该公司为增加市场份额而愿意牺牲利润。去年宏创下166亿美元的营收,获利3.58亿美元,营运利润率仅为2%,只有惠普和戴尔的一半。

而迈克尔・戴尔在近期一次电话会议上也表示不那么关注市场份额。他说,“如果我们想提升市场份额的话,我们会出售一大堆上网本。”他重申,与把市场份额作为炫耀的资本相比,他和他的公司对收入和利润抱有更大的兴趣。为改善财务状况,目前戴尔公司正在向利润丰厚的IT服务业转型。

不过,即使竞争对手不看好上网本的前景,宏暮仍不改对它的期待。王振堂说,明年上网本的全球市场量会比今年大幅成长50%,“我们的出货量更会超越这一幅度”。

行业复苏可期?

在今年6月底的股东大会上,王振堂曾预警说,7、8月的暑假旺季效应看起来不是很强劲,PC产业可能“旺季不旺”。但在8月中旬,他又突然改口称,欧洲、美国及中国大陆地区都斩获颇丰,销售超乎预期,“订单冲进来,我也吓一跳,干脆后来不出来讲”。

IDC的报告佐证了王振堂的观点,今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2.3%,这也是今年全球PC市场经历连续两季度负增长之后的首次正增长,并且除日本以外的地区出货量均达到或超出预期。IDC此前预计第三季将下滑2.9%。该机构分析师劳伦。勒维德称,经济领域仍旧面临黯淡的前景。但PC市场正继续快速反弹。

与半年前对行业前景不明朗的预测相比,现在业界看法出奇地一致。9月22日,在旧金山举办的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宣布,英特尔已经两度调高财务预测。他说,今年PC出货量不仅将从“衰退”转为“成长”,甚至将追平或超出去年的出货量,该产业已摆脱了金融海啸的阴霾。

两天后,惠普CEO马克・赫德又声称,重要产品的销售已出现起飞迹象,未来惠普成长有望优于市场整体表现。他说,科技市场已露出回春迹象,不管是怎样的复苏,明年肯定会更快地成长。5月底,他还曾表示“还没有做出乐观判断的准备”。

idc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 IDC机房 分布式 光纤测温

一、引言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作为新兴的数据增值业务近几年发展迅速,IDC机房规模越来越大,对机房内环境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如何提高IDC机房的管理水平、实时监测机房内的环境温度、反馈调节并消除机房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问题,是许多IDC机房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拟探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IDC机房环境监控中的应用,通过在IDC机房内采用该系统,让运维人员实时获知机房内每个机柜的温度分布情况,评估服务器设备的工作环境,通过反馈控制空调精确送风,实现测量-分析-管理-优化的闭环流程,优化机房环境。

二、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介绍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作为IDC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使用单根光纤实现温度监测、信号传输,综合利用光纤拉曼散射效应和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来实时测量光纤沿线空间温度分布情况,在IDC机房内按照一定的路由规则在所有机柜内敷设一根传感光纤,可实现对每个机柜指定的测量点进行实时精确的温度信息采集。IDC监控系统平台通过处理传感光纤采集到的温度信息,结合机房3D建模和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生成一套实时的、连续的机柜温度分布的3D视图。根据机房3D视图及每个机柜的温度分布情况,可对空调系统进行反馈控制和高效率的精确送风,从而消除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状况。

2.1 光纤测温系统工程实施

IDC机房内机柜的布置通常采用冷热通道分开设置的方式,冷通道设置冷池,机柜采用前送风机柜,架空地板下送风。

光纤测温系统硬件安装包括两部分。(1)安装1台测温主机。综合考虑IDC机房平面布置、测温主机取电方式,合理选择适当位置挂墙安装。(2)敷设1根传感光纤。传感光纤采用IEC60332-3C标准的多模50/125μm光纤。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热塑材料,外表皮带有最小单位0.5m的刻度标识。在IDC机房内,传感光纤敷设路由应覆盖所有的被测机柜,实现最准确和最有效的测量,保证所要求的测温精度和空间分辨率。可将光纤沿机柜前后门逐列敷设,在每个机柜前后对应设置若干个普通温度采集点,依照机柜前后门的形状构造把光纤紧贴其表面并加以固定,确保良好的可维护性和美观。需要精确测温定位的特殊采集点,如机柜背面的PDU引入电缆接头处、核心设备易发热点等,可把传感光纤的一段绕成直径大于3cm的绕组,直接固定在需要精确定位的地方。传感光纤的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在安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被外力损伤、折断;准确记录每个机柜盘绕光纤外表皮的刻度标识,以便3D建模及热点定位。

2.2 监控系统平台温度监控部分

IDC机房监控系统平台主要实现操作界面图形化,以表格、曲线、分阶色标方式的显示各监控点的实时温度数据,模拟计算评估机房的热负荷运行情况,供运维人员评估机房局部热点,并得出机房在不同状态下的运行报告;可设置各监测点的温度上下限报警、温升速率报警;支持空调联动逻辑,发出报警信息后,可手动或自动启动关联控制流程。

功能实现的重点是对机房内机柜和设备布局进行3D建模和对温度分布数据进行实时的CFD模拟。利用3Dmax建模和立体成像技术,将IDC机房、机柜和设备抽象为立方体矩形,形成机房全方位的3D模型。对监控系统服务器接收的温度实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计算,在三维图上的指定坐标进行实时渲染,得到机房内的机柜实测温度模拟图。利用Airpark或Fluent软件的CFD热仿真模拟技术,在机房的3D模型内,结合机柜实测温度模拟图,仿真获得机房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等数据,形成气流组织和机柜设备的热仿真图像。

2.3 光纤测温系统反馈控制部分

IDC机房的环境监控系统从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数据接口提取空调数据,并通过接口协议根据一定的运行逻辑动态控制机房空调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反馈控制的目的,运行逻辑如下。(1)机架顶部回风温度大于(或小于)25℃,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控制软件自动降低(或提高)相应区域专用空调设定温度;(2)空调机组开启台数控制策略,根据现有机房空调总制冷量与机房内实际发热设备的匹配程度、现场情况及目标PUE值设定。此外参照监控平台3D视图的温度场分布,针对机房平面内一些热负荷较大的局部热点,亦可通过人工加装盲板、调整送风地板活页角度等措施,帮助热交换,提高空调制冷效率。

idc分析报告篇5

记者向IDC资深分析师杨挺求证,他向记者表明了三点: 一是IDC所指的中国IT外包市场,是指完全来源于国内的外包服务需求,来自海外的服务外包不在此范围; 二是“IBM和中企动力在IT外包服务业务上各有侧重,客户群也不大相同。IBM主要是面向大型企业,而中企动力却是面向中小企业; 三是“中国的IT外包服务还处于起步期,外包服务提供商之间并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其主要的发力点是扩大市场规模。”

而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却因为这一条让人颇感意外的消息而再度受到关注。

需求强劲市场分散

“IT外包服务已成为中国IT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 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中国IT外包市场的发展持相当乐观的态度。

来自IDC的最新报告结果显示,中国IT外包市场有望从2007年的10.9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4.28亿美元,增长在两倍以上。市场强劲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跨国企业数量增多,极大地促进了IT外包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大。

但是,另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依然处于“起步期”。IDC报告指出,在中国IT外包市场中,中企动力在2007年来自外包市场的收入为7420万美元、IBM为7200万美元、惠普为4240万美元、CSC为2270万美元、埃森哲为1640万美元。从排名看,前5名中,除了中企动力之外,其他企业均为外国公司。国内企业在这一市场虽然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外资企业仍占有绝对优势。

从市场份额看,市场集中度仍然不高,排名前12位的企业市场总份额还不及整个市场的20%,IBM在IT外包市场的占有率也仅为5.3%。郭昕由此指出: “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尚没有出现领军者,市场竞争也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这仍然是一个分散的、不成熟的市场。”

中小企业成亮点

在采访中,郭昕特别指出,目前国内金融、电信行业依然是IT服务行业中的主要需求市场,而中小型企业近年对IT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已成为并列于金融、电信行业的第三大需求市场。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数据, 2006年中小企业IT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为51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7.6%;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73亿元的水平,同比增长率为34.6%。由此可见,中小企业IT外包服务市场已经不可小觑。

而中企动力之所以能取得中国IT外包服务第一的位置,也就是因为它专注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中企动力主要为企业提供“企业IT应用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数字营销平台数商Z、企业邮箱、网页设计、网站托管、域名注册、网络推广,以及其他信息化运营服务。

idc分析报告篇6

中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十大领先服务商的产业集中度指数(HHI)为165(

国有企业服务商继续领跑市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受政府政策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国有企业服务商在客户质量和政府支持方面占据有利地位。既可从当地政府获得客户源和资金支持,并拥有长期合作历史和广泛的地理覆盖范围优势。近几年,随着市场逐步放开,国有企业开始丧失政策性优势,民营企业逐步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竞争能力和增长速度均遥遥领先于国有企业。

同质化竞争是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行业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击败众多竞争者,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就必须有创新能力。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最专业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提供商易才集团等民营HRO企业的崛起,其灵活的服务方式,覆盖全面的服务网络,以及强大的IT支持,将使得诸多老牌国企面临挑战。

同时,随着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蓝领和灰领工人的招聘以及招聘流程外包的要求也日益上升。因此,民营服务商以其灵活和进取的企业文化在这个市场中脱颖而出。在IDC报告显示的中国前四大领先服务商中,易才集团作为唯一的民营企业凭借在IT支持、服务交付、市场开发和运营效率等方面的领先优势,综合竞争力排名全行业第一,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人力资源外包行业领导者,民营企业背景和PE投资也使之成为一家活跃的富有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服务商虽有政府政策作为支撑,但顶级的民营企业服务商也正在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并日益增强他们的IT能力,以便为市场机会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外资或合资公司服务商成为市场上的新生力量。但进入中国市场难免水土不服,在初期受挫之后,他们大多通过收购本地公司或建立合资企业来扩大它们的市场份额,试图将全球性经验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相结合。但是,由于历史较短和政策限制,这些全球性的领先企业在中国却未能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idc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个人IDC 云计算 BYOD

1 引言

云计算是一种方便灵活的计算模式,它是按需并可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和使用的计算资源共享池(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服务)。在以最少的管理付出、最少的与服务供应商交互的前提下,它可以将各种计算资源迅速地配置和推出。

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业务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一般分为个人IDC和企业IDC,个人IDC区别于以企业客户为对象的传统IDC业务,是主要为个人、中小型企业、第三方开发者提供IDC服务的一种业务形式。个人IDC云计算是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个人IDC,基于云架构基础设施,利用个人云计算平台支撑个人IDC业务。

个人IDC业务是面向个人用户的综合性信息化业务,将用户的各种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下载或生产内容、订购数据、用户关系等,通过互联网和平台整合到一起,进行存储、管理、调用和分享。

从目前比较成功的产品来看,一方面,个人IDC为个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个人IDC也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低成本的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和开放的互联网应用平台。这两方面互相促进,将个人IDC业务的发展引入了一个有利的循环中,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个人IDC典型的九大类应用包括:Pim(通讯录、日历、通话记录)、短彩信/IM、邮件、音频、照片、视频、位置、应用、文件/程序,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的相关应用大都基于这九大类。

2 业务现状及发展情况

目前各大企业都大力发展个人IDC业务(部分产品同时面向个人和企业),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互联网企业:具有用户群细分的特点,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吸引特定用户,如Google “Drive”、Dropbox、阿里巴巴“阿里云”、亚马逊“AWS(Amazon Web Services)”等。

(2)传统电信运营商:以高等级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高可用网络资源、专业服务能力等为基础,并以传统信息化业务推动个人IDC发展,如中国移动“彩云”、中国电信“e云”、中国联通“悦云”等。

(3)软硬件厂商:利用出色的软硬件产品和丰富的应用绑定客户,同时满足第三方开发者的开放性开发需求,如苹果“iCloud”、微软“SkyDrive”、华为“Hicloud”等。

Amazon作为云计算的推动者,以在线书店和电子零售起家,整合自身数据中心资源,对外提供公用服务。历经多年的发展,Amazon形成了基本成熟的云计算服务,将已有电子商务网络能力开放给应用用户。到2008年底,已经有49万开发者基于Amazon AWS开发Web应用。截至2011年底,Amazon S3已存储了7 620亿对象,年增长率达到192%。据美国调查公司451Group的报告,AWS已经占据了美国59%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份额。

谷歌云存储服务Google Drive在正式推出后短短15天内已经拥有约4 000万注册用户。目前,Google Drive每月约可为谷歌带来400万美元的收入。

苹果iCloud云服务目前用户数量已达到1.25亿,相关的产品收入已经超过几十亿美元。

3 基于云计算的平台建设方案

由于近几年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所带来的如高效率、低能耗、快速部署等好处已经显而易见,各大企业在建设业务平台时都大量融入了云计算技术。并且个人IDC业务由于本身具有“无所不在”的云业务特点,能更方便地促进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的发展。因此在讨论开展个人IDC业务时,建设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灵活高效的IDC云平台已经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下面将介绍个人IDC云平台的系统架构、逻辑架构和组网方式。

3.1 系统架构

个人IDC云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各模块功能说明如下:

(1)客户端

客户端包括PC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提供业务的人机界面,与业务平台交互完成各项业务功能。

(2)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是实现业务的核心网元,为用户提供云存储、云应用等个人云服务,并对第三方业务平台开放云存储能力。

业务平台由用户接入认证系统、应用系统、基础能力系统、内容增值系统、能力开放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和网管系统组成。其中,应用系统是核心业务逻辑,基础能力系统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存储和数据同步等基础能力,内容增值系统提供增值服务。各组成部分功能如下所述:

1)认证系统完成业务的用户认证鉴权。

2)应用系统面向手机客户端、PC客户端和Web等各种接入方式,提供个人信息(联系人、日历)、消息(短信、彩信、飞信消息)、邮件、照片、音频、视频、位置、应用和文件等各类数据的云存储及其增值服务。

3)基础能力系统提供数据存储、数据同步、数据管理及终端管理等基础能力,该基础能力供应用系统调用。部分基础能力可通过业务能力开放系统开放给自有业务平台或者第三方业务平台。

4)内容增值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提供数据搜索、数据压缩、在线文档编辑、音视频转码、文件杀毒、内容审核、文件杀毒、数据挖掘分析等增值服务。

5)能力开放系统对第三方业务平台提供业务能力的开放。

6)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实现业务订购管理、用户管理、用户状态同步、数据一致性核查、业务计费、业务统计、业务运营分析、营销推荐等功能。

7)网管系统实现统计和监控、网络管理、设备管理、运维管理等功能,并提供接口,供外部运营管理系统访问、采集信息等。

(3)其他模块

平台涉及的其它网元及功能包括:

1)通信网关:为业务平台提供通信接入服务;

2)位置网关:为平台提供位置接入服务;

3)开放平台:向开发者提供自主开发能力;

4)综合网关:向其它业务平台开放业务平台能力;

5)计费系统:完成业务的订购、计费;

6)网管系统:完成业务平台的网络管理。

3.2 逻辑架构

个人IDC云平台的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平台组成部分如下:

(1)基础设施层:提供分布式云存储、NoSQL(Not only SQL)数据存储、关系数据存储和并行计算等服务;

(2)能力平台层:实现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包括数据存储、内容管理、数据同步、终端管理等,并提供API;

(3)应用层:提供云存储、云同步、云通信、云管理、云应用和云开放等服务;

(4)运营管理系统:实现业务订购管理、用户管理、业务计费、业务统计、业务运营分析等运营支撑功能;

(5)网络管理系统:有统计和监控、网络管理、设备管理、运维管理等功能,并提供北向接口,供外部运营管理系统访问、采集信息等。

3.3 组网方式

在组网方面,考虑全网建设一套业务平台,服务全网用户。用户客户端可通过2G/3G网络或者Wi-Fi网络及其它IP网络接入到业务平台,组网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

3.4 平台融合手段

对于目前已经有多个类似IDC平台或业务的情况,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某个功能较多的平台为基础平台,将其他互联网平台或业务通过云计算的手段进行迁移融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的用户认证,用户一站式登录,建立统一的支付体系和积分体系,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2)通过云计算技术,统一管理用户数据信息(包括基础信息、行为数据等),实现平台间用户行为数据共享。

(3)建立基础硬件资源池,支撑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平台业务建设,并可单独提供弹性存储、弹性计算等IaaS业务。

(4)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深度耦合、协同发展,扶持其他业务,加强优势业务与新业务的交叉营销。

(5)建立云计算资源池,包括移动应用资源池和个人社区类资源池,按需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商业模式分析和建议

个人IDC业务的开展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考虑云计算平台不同层级产品的差异,打造个性化的商业计费模式。

针对IaaS产品,要随需使用,按量计费:根据典型客户需求和业务场景,预设多种资源打包规格供客户选择;根据资源规格、数量及时间、操作数量、数据流量等多种要素叠加,随需使用,按量计费;推出按量计费、定量包月和长租优惠多种消费方式,超出标配部分另行计价,可阶梯形计费;对于空闲资源,根据供需情况实时定价,进行促销。

针对PaaS产品,要部分开放、部分免费、部分收费: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部分API,对未开放资源实行收费服务;第三方开发者可免费使用限额的基础设施来进行托管,对超出上限的资源进行收费服务。

针对SaaS产品,要控制成本,按需付款:软件租用,客户不必考虑庞大的维护费用,节约硬件和人力成本;让客户透过云端执行商业服务,而不用购买或部署软件;订购式业务模式,让客户按需付款。

对个人IDC业务发展演进的建议如下:

(1)以传统业务为切入点,吸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使用,扩大目标用户范围,提升个人IDC业务的认知度。

(2)整合现有平台和业务,打造集个人应用与第三方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云平台。

(3)吸引个人开发者致力于个人IDC业务应用的开发,大力推广个人IDC业务应用。

(4)挖掘个人客户业务需求,调整个人IDC云计算平台资源池应用占比,优化业务类型。

(5)与企业IDC平台形成互动,合理利用客户资源,扶持企业客户业务的发展。

5 结束语

现在,BYOD日益流行,企业IT部门正面临BYOD带来的诸多问题。个人IDC业务对于目前处于信息化服务高速发展中的企业来说,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络和云计算技术,来搭建个人IDC云平台,从而为个人用户提供灵活、易扩展、高开放性和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鹏. 云计算[M]. 2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卓苏拉,欧尔. 云计算与数据中心自动化[M]. 张猛,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3]韦结余. 云计算技术在通信运营商的应用浅析[J]. 移动通信, 2012(21): 67-71.

idc分析报告篇8

信息社会送来电子商务

你敢想象吗?――

离开计算机,你该如何工作?

没有互联网,你该如何打发寂寞的时间?

没有信息技术,你的业务如何开拓?

更让人头疼的是,那些早已习惯网购的朋友们,一旦离开计算机,该怎样继续网上逛街?

是的,信息社会的“分子”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当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当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当时代进入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交流平台,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迈进了信息社会的全新时代。

这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以信息产品为标志”的新兴社会,正在以快马加鞭之势扑面而来……它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结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当然,它也送来了电子商务。

2012年3月1日,国际数据公司IDC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在京联合的《推动信息社会进程》的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电子商务通过对个人、产业、经济乃至社会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成熟,加速信息社会的进程。”而据IDC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达到7849.3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66%,远远超过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11.6%。

电子商务快速的增长速度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对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

“我们正处在转变的过程。”在新闻会上,IDC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研究经理黄林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当前中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一个结果,中国从最初农业经济到现在当下工业经济的后期,现在正在向新型经济转变。从我们当初是依靠工业、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我们的经济,现在我们的经济必须要依靠知识经济,计算机、互联网来发展。”

不错,电子信息那令人咂舌的速度不得不让我们紧随其上。

电子商务推动信息社会前行

“以前,我们的预测通常非常保守!”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用“保守”一词来表示低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

“我看了一下2008年底到2009年初我们出的报告,那时我们预测2011年个人网络交易额大概只有4000亿左右。但是,如今已经达到7800亿,这个数字说明我们之前的预测还是非常保守的。”

它的确超出我们的想象――

2009年,IDC在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研究时,还仅局限于它对产业链的影响;

2010年,IDC开始更多地强调电子商务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功能;

2011年,IDC已经关注它对信息社会的推动。

“这个影响会越来越大。”武连峰坚信。

事实上,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同步引入,中国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几乎同步开始了信息社会进程。

《推动信息社会进程》白皮书中还提到:“从电子商务服务生态与信息社会进程关系来看,其演进的过程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进程环环相扣。从最初萌生的交易服务,到随后出现的支撑服务、衍生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生态从9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启蒙、企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四个阶段,也顺应了工业社会大发展、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到加速进入信息社会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毫不夸张地说,经过这些变革后,电子商务服务已经成了典型的产业倍增器:信息化手段改造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效率,提高了客户价值,进而带来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

以淘宝网创业型企业“七格格”为例,该企业就是运用电子商务与资本的力量,轻松实现了大规模的定制。作为一个典型的轻公司,七格格掌控的是设计和销售环节,制造环节由代工厂来完成。七格格还专门成立了数扰挖掘部门,从而可以轻松对热销度、翻单可能性、买家意见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利用这些分析结果进行设计和生产。

再加上专业设计师的配合,七格格每个月最少可以推出100至150个新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一般翻单率达到70%以上,存率仅在3%以下。

这只是微观的事实。从宏观上,电子商务服务可显著促进经济发展。到2013年,网络零售服务业将撑起超万亿的网购交易额。

电子商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电子商务服务的出现,不仅带来了个人的弹性工作、SOHO和数字化生活,提升了白领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水平,产生了社会资本扩散。

如今的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了一条以交易服务、支撑服务(物流等)、衍生服务(咨询服务等)为关键环节的生态链。而这条生态链,又作用于现代社会,推动信息社会不断前行。

需为电子商务提供滋长土壤

IBM最新上任的总裁弗吉尼亚・罗曼提指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大数据是信息化社会,或者叫这个时代下一个最大的自然资源。”

注意,她提到的是自然资源,而不是科研资源。电子商务已经初具规模,在运作中自然也就拥有大规模的客户及资源数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本富也强调:“电子商务不是一个单一途径,它一定是一个生态。”

当电子商务不是单纯的形式,而是以最自然的发展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它涉及的话题就已经不仅仅是电商领域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言,它将带动了以电商为中心的物流、信息咨询、广告营销等产业的发展。

然而,优胜劣态是自然界的定律,电子商务也不例外。

在电子商务这条生态链里,经营者们不但要拼诚信、拼物流,而且还要拼状态。

吕本富指出:“每一个问题,我们都是被动迎接。物流问题来了,抱怨不行,而是直接解决物流问题,但是这些都是被动迎接。未来这些环节,我们能不能主动迎接,我觉得各家电商应该思考的。”

同时,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也给电子商务提出了新的考验:“IDC最近4个方面的技术,包括云计算、社会化、移动跟大数据和商务智能。其实,云计算和电子商务结合,可以给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提供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另外,移动也能够跟社会化一样,整个在电子商务未来生态系统,以及对新型经济普及,在社会上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大数据和商务智能也是被商家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除了新技术的融合,电商同样需要政策的扶持,电商用成长的力量推动了信息社会的进步。而电商的发展,也需要整个社会给予其滋长的土壤。

链接

idc分析报告篇9

IDC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易斐春认为,2007年中国WLAN设备市场出货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

1.企业/行业应用市场

行业和企业用户一直是近年来WLAN设备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大中型企业,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部分行业,相对于有线而言,WLAN凭借部署使用便利、用户体验良好等先天优势,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应用。根据IDC的跟踪研究数据,2007年中国WLAN设备出货量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交通(主要应用于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部署)、医疗和包括酒店在内的服务业。

2.日益增长的消费者市场

随着内置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的保有量增加(据IDC数据,2007年90%以上新出货的PC都内置无线网卡)和消费者/SOHO用户日益增加的组网需求,驱动了WLAN消费者市场出货量的较快增长。消费者市场上主要的WLAN产品是无线路由器/家庭网关和网卡,尽管相对于企业级WLAN设备,家庭产品单价较低,但由于出货数量较大,2007年WLAN设备在消费者市场所占份额从2006年的22.3%增加到了2007年的26.9%。

3.运营商市场

idc分析报告篇10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还将持续存在。在此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运用云计算,虚拟化、移动、协同等新兴IT技术和解决方案,M一步使IT与企业业务相结合,使企业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战略,M而匹配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开拓新市场的目标。

处于弱势增长周期内的企业该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管理增效,IDC中国企业级系统与软件研究部分析师陈建表示,差异化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品牌的差异化、商业模式的差异化以及产品的差异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了。

今年6月,IDC了对全球软件行业新兴应用的预测,报告预测了从2012年起,整个软件行业将从前三年(2008年-2011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甚至有下滑趋势。特别在亚太地区,虽然前三年拥有全球份额的15%,但是随着2012年整个亚太经济的不稳定,软件行业上升趋势受到一定阻碍。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IDC提出了三类软件将是2012年新兴行业,也是未来新兴发展趋势,即:组织协同应用,虚拟技术和企业社交网络软件。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对IT需求的新变化,致远软件研发副总裁文杰说,企业要想达到组织协同需要七个要素,要素一:以人为中心。建立人与事的关系,提高人在组织中的协同工作效率。要素二:以目标为导向。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目标必须明确,能够分解到人。要素三:助力新业务的灵活搭建。能够拥有一种工具,快速搭建适应企业运营现状的业务系统。要素四:异构系统协同。企业中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需要M行异构整合,通过协同桌面统一展现关键数据和报告。要素五:企业内外社区。能够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社区,M行信息传递和分享。要素六:知识文化建设让企业和谐统一。能够协助企业M行知识分享和文化建设。要素七:移动沟通让协同无处不在。可以在各种智能移动终端上M行移动办公,比如审批一个事件、发起一个协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