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造句十篇

时间:2023-03-28 11:51:49

一尘不染造句

一尘不染造句篇1

1、在房间中布置一点绿色植物,更能显出一尘不染的脱俗感觉。

2、她已是一尘不染的人了,何必以此閒事去打扰她的清修?

3、教室被同学们打扫的一尘不染。

4、你果然是位贤内助,家里整理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5、无论是面对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还是穿梭于灯红酒绿的都市之中,他依然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心灵一尘不染。

6、环卫工人们,努力让我们的城市一尘不染。

7、荷花的品格就象是一位一尘不染的君子。

8、小女孩的心灵犹如雨后晴空般一尘不染。

9、他爱花如命,打扫花园,甚至要把花草树木打扫的一尘不染。

10、王阿姨喜欢干净,每天都要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

11、静閒师太果然是一尘不染的得道高人,言行蕴涵禪机。

12、他为官一尘不染,所以至今仍是两袖清风。

13、妈妈非常爱整洁,()不管工作再忙她都会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

14、他是出家人,一尘不染,怎会管你这些閒事?

15、我一进门,就可以感觉到屋子里的那份干净,那份一尘不染的清新。

16、此人个性高洁,从政多年,依然两袖清风,可真是一尘不染。

17、雨后的青山,想泪水洗过的良心一般,一尘不染。

18、屋子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一尘不染造句篇2

1、首先我把每个角落都拖了一遍接着又把客厅拖得一尘不染发现拖把变脏了又用清水把拖把洗了一遍继续拖。

2、小县城一尘不染像个爱干净的小姑娘。

3、到了正午烈日高照我挥汗如雨经过我一遍遍细心地扫地终于把脏乱不堪的马路扫得一尘不染。

4、杨绛爱干净把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连水箱的拉链都细致地擦干净而且注意通风没有臭气。

5、非常纯净素淡一尘不染看了心里感觉非常舒服好像也被净化一般。

6、你的诗更加的清澈而一尘不染。

7、我坐下来望起了这初秋的月亮干净、明亮一尘不染。

8、从那时起两颗同样一尘不染心把两个并不都一尘不染的人紧紧的栓在一起紧密的容不下半丝邪念。

9、这一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他虽然穿得一尘不染且面目清秀但他一点儿也不美。

10、我的心仿佛也被冲得一尘不染。

11、不一会儿我觉得玻璃已经一尘不染了。

12、对于我来说眼睛就像是一滴滚圆的、晶莹剔透的露珠一尘不染透过它可以看见光明。

13、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大扫除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14、这一尘不染的天蓝令我驻足在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之上令我在欲望与孤独之中承受惊慌。

15、最近人们爱臭美的热情越来越高以至于都感染了向来喜欢一尘不染的车牌号们。()

16、真正清高的人是一尘不染的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17、我爱一尘不染的洁白。

18、玻璃更是一尘不染这是哪班的小懒虫居然将垃圾倒在了这里太污染环境啦!

19、捧一把泥土感受故乡的味道唱一首山歌赞美农民的淳朴有的人身上满是泥土但是他的心却一尘不染。

20、清新的空气一尘不染的马路幽静美好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

21、客厅里安放了家具卫生间一尘不染每天都可洗个热水澡。

22、我把地给拖得一尘不染。

23、西边放着我的书柜和写字台写字台上东西摆放有序整齐可以说一尘不染。

24、我大功告成看着我们这边一尘不染那边灰尘满地如此天壤之别使我既得意又兴奋。

25、那一刻时你会发现整个校园焕然一新地上找不到一片落叶也发现不了一个拉圾窗户一尘不染空调新的让你以为是刚买的。

一尘不染造句篇3

渲染,原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目的是使画面形象更为突出,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主体形象。渲染与烘托不同之处在于:渲染是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则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如贺铸的《青玉案》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中的“闲愁”,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突出其愁之浓重,用的是渲染;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里描写的是周围环境的寂静,说明听者完全沉浸在动人的艺术境界中,从侧面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人,用的是烘托。渲染手法能凸显画面及人物的情感,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写俯仰之间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和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句中的“微风”“桅樯”烘托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近年高考真题索引

2012年全国课标卷、广东卷,2010年安徽卷,2005年江苏卷,2004年福建卷均涉及渲染题。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先答出渲染的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渲染手法的,最后指出运用渲染手法所起的作用。

答题范式:

本诗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诗人通过对( )渲染了( )氛围,表现诗人( )的感情,有着( )的作用。

现场练习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

(2010年安徽卷)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先理解诗词内容。首联说自己在岁尾年末,不能跟家人团聚,边地战事依旧,油然而生一种凄凉之意。颔联具体写吐蕃兵势的浩大,“烟尘”涨天侵犯雪岭,“鼓角”铮鸣,惊动江城,此联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营造一种战争的氛围,渲染战争的凶猛可怕。“犯”“动”揭示出敌人来犯的气势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冲击。颈联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真是惨不忍睹,以“流血”来渲染战争的恐怖,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这里用汉代终军请缨的故事,也暗示当时朝廷中没有以身殉国难的人。尾联先用反问“济时敢爱死”,暗示自己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然后用“寂寞壮心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的无奈和悲愤。但诗人是不甘心这样寂寞的,所以才会有“壮心惊”的心情。

题目所问的表达技巧包含三大方面内容,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那么从不同角度思考,会出现很多答案,例如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

对偶,如“烟尘犯雪岭”与“鼓角动江城”。

借代,如“烟尘”“鼓角”代边境战争。

双关,如 “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反问,如“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写出了朝中无人为国分忧的情景。

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 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针对本题,从渲染的角度作答为:本诗运用了渲染的手法(1分)。“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恐怖,渲染了时局的艰危(1分),流露出作者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和无路请缨的悲愤之情(1分)。(本题另一鉴赏可从上段分析文字中任选其一即可)

强化训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李益诗友。

一尘不染造句篇4

②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甲】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就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不能以怨报德。要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③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乙】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我们也只是过客。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在滚滚红尘中,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丙】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9年第6期,有删节)

阅读训练

1.以下三句名言是从原文中提取出来的,如果要放回原处,正确的选项是()。

①王阳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尘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③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A.甲③,乙①,丙② B.甲②,乙③,丙①

C.甲②,乙①,丙③ D.甲①,乙③,丙②

2.参照文章第②、③、④段中心句的句式特点,给第⑤段画线处补充一个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段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要懂得珍惜”这一分论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平时的积累,为文中第④段画线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提高这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一尘不染造句篇5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赏析】

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在诗歌创作中往往阐发佛教禅理和隐士生活,特色鲜明,自成一家。这首《过香积寺》是其后期成熟的代表作。此诗能够将佛教禅理与山水景物融于一体,尽抒作者的高雅韵致和生命情调。

《过香积寺》是一首五言律诗。题为“过香积寺”,“过”是过访之意。香积寺是唐代著名寺院,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原貌不存。

首联开篇用“不知”领起,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数里”,表行程漫漫。“云峰”指云雾萦绕的高山。山势渐高,不见古寺的踪迹,只见山峦高耸,直插云天,凸显了古寺的幽远与神秘。这人迹罕至的云峰令人心旷神怡,正契合了诗人高蹈的生命情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

中间两联铺写了寻访古寺沿途所见景物。山中古木参天,人迹罕至,诗人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悠长的钟声,不禁发出“深山何处钟”的疑问。这回荡的钟声,衬托出古寺的遥远和幽静。这两笔从视觉到听觉,以动衬静,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这里“何处”与“无人”对偶,又遥应开篇的“不知”,将一种幽远深奥、缥缈莫测、令人迷惘讶异的意境氛围渲染得出神入化。接着又落笔眼前,采用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因危石的阻隔,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青松使日光仿佛也变冷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形成完美组合,以泉声之幽咽与日色之凄冷相互衬托,渲染古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

一尘不染造句篇6

一、 随心所欲,天女散花

阅读课上的练笔应有一定的练习意义,即目的。目的不应该包罗万象,否则就失去其练习的实际意义。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练笔当做“作料”,想到怎么练就怎么练,就像是“天女散花”,想怎么散就怎么散,随心所欲。在教学中往往“为练笔而练笔”,事先没有预定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使得练笔显得浮华有余,价值不足。如一位教师教学《白鹭》,课文结尾处是: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教师问学生:“你们还能把白鹭想象成什么呢?”郭沫若的诗本身就是流淌着诗意,教师在这儿本来是拓展学生思维的训练,但是这一练笔本身就比较狭窄,由于教师的把握失准,从而导致学生“胡言乱语”,所说的内容对于语言训练没有意义。

二、 思考不足,生搬硬套

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有些教师设计了课堂小练笔,却缺乏全面的思考,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了画蛇添足、生搬硬套的现象,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好处,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练的是:你想对其中的父亲或者儿子说些什么?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练的是:你想对他们其中一位说什么?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练的是:假如你是皇帝、大臣、官兵、老百姓其中的一位,你会做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而且以上的小练笔形式只不过是一种“公式”代入法,生搬硬套,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无法达到课堂练笔的目的,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语文的教学。

那么,如何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根据和美语文的理念、“融通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追求两极融通的和美境界的理论,关于读和写,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挖掘文本资源,找到读写的融通点,使读写融通,以收获课堂的高效。

融通点一——内涵丰富的词语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对于这些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还可以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有这样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其中诗中的“胡尘”一词含义丰富、意蕴深刻。湖州市吴兴区的周明珠老师在教学这首诗时,紧紧抓住了“胡尘”一词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胡尘”是指怎样的尘土呢?

生:这是胡人铁骑践踏飞扬而起的尘土。

……

师:这仅仅是敌人飞扬跋扈、胡作非为飞扬而起的尘土吗?这些飞扬的尘土里还沾染着什么呢?

生:还沾满了百姓的泪水。

生:这不仅是尘土,还沾满了百姓的血和泪。

……学到这儿,教师马上激情引导:老百姓在敌人的铁骑之下,流尽了眼泪。听,哀声遍野;看,生灵涂炭……透过“胡尘”这个血淋淋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成几句话吧。

在这一个教学片段中,周老师通过让学生诵读、感悟、抒写等方式巧妙地将“胡尘”一词由抽象符号变得形象可感。同时,读和写就在“胡尘”这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上得到了融会贯通,学生在这样的读写融通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恨诗人所恨!

融通点二——经典的语言

我们的课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名家名篇、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或句式精美、语言生动,或结构典范、简洁明了,或表现手法独特……因此,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随时进行模仿、迁移,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还让学生掌握作品中一些经典的写法。

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第二自然段: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这段话描写狮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串联,语言很有规律,还用人格化的写法写出了狮子的可爱,读后让人惊叹古代劳动人民技艺的高超。结合这一语段的特点,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了两个板块的语言训练,使读和写巧妙融合在一起。

第一板块,学习这一段话时,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朗读、感悟,感受到在和平年代里,这些狮子正在尽情地嬉戏,享受着天伦之乐。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继续想象:有的狮子( ),好像( )。

第二板块,先看录像:枪林弹雨中的狮子。然后,音乐声起,教师进行了动笔前的引导:这些在枪林弹雨中的狮子,它们还会幸福吗?还有快乐吗?这些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的狮子,此刻它们又在做什么呢?联系当时的情境,在作业纸上改写或者补写课文最后一段,可写一句或两句。

1. 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好像(

)。

2. 有的低着头,好像(

)。

3.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

4. 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  )。

5. 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 )。

6. 有的( ),好像( )。

在枪炮声的渲染下,在凄凉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依托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体会,“辞以情发”,在创造的天地间驰骋。

生:有的低着头,好像在为牺牲的战士们流泪。

生: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在躲避敌人的枪雨。

生: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好像在指责这些破坏和平的人;有的低着头,好像在为炮火中受伤的人们而伤心。

生:有的大狮子把小狮子按在地上,好像害怕日寇把自己的幼子抢走。

……

学生的这些鲜活灵动的文字中既有“课”的影子,又是心灵的折射。既有“仿”的痕迹,更显“创”的内容。而通过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乃至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这正是读写融通所绽放的活力,所显示的魅力。

融通点三——课文的留白

精彩的文章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细品,去深思。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课文的空白点及未定点,在调动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补白,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物形象。

如《老人与海鸥》一文,老人与“我”聊起海鸥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

这句话中有一个留白点——省略号,董翱老师在教学这一段时就在这个省略号上大做文章,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董老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师:省略号中蕴涵着什么?

生:表示老人的话没有说完。

师:在这里,老人为什么说了一半不说了呢?让我们试着走进老人的内心,拿起笔将你所感悟到的老人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动手写)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真希望它在遥远的地方也能过得很好。

师:这是老人对海鸥由衷的祝愿啊!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这句话。

生: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不知道它现在过得好不好,有没有照顾好自己。

师:这是老人对海鸥的牵挂啊!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这句话。

……

师:你看,品味着这个省略号,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可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来,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董老师对写后交流部分的设计。董老师不是让学生随意地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就了事了,而是要求学生借助自己所写的感受,再来深情地读出老人心中所想的。就是这样,教师紧紧抓住课文的留白——省略号,一步一步地、游刃有余地引领着学生穿行于读写之间。于是,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也就更为立体地展现在了学生的心里。

融通点四——课外的拓展

课外拓展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读和写很好的融通点。它或关注文本背景,或与相关的事件链接,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当教师把教学内容从课内引申到课外时,学生的思维也就更开阔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的主题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首先表达了作者失去作为联合国观察员的父亲的悲痛,接着指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由此,有位教师在教学到这儿时,引导学生将思维拓展到现实的问题当中。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读着这一句话,让你想到了在这个世界上甚至在我们中国,都有些什么不太平的事?

生:伊拉克战争……

生:中东战争……

生:美国“9·11”事件……

生:新疆恐怖事件……

……

师:听着同学们的述说,我们的世界的确是不和平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配乐,师进行讲解),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吗?(可以是图片中的人)要求仿照课文作者的笔触写。

在这个教学拓展中,学生看到了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背井离乡以及疾病、伤亡和恐惧,此时,学生与课文的作者产生了更深一度的共鸣,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心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情感在涌动,此时的练笔给了他们将感悟凝结下来的好时机。于是,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把积蓄在心中的那强烈的感情迸发了出来:

生:我想对战争的发起者说,你们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如果在痛苦中挣扎,在炮火中牺牲的是你的亲人,你又作何感想?

生:我想对爱国留学生说,看到你们举起国旗,看到那红色的海洋,我感动得流泪了……

……

学生的语言非常朴素而生动,声声震撼人心,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自始至终洋溢着学生们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用飞扬的激情引发学生激情的飞扬,用文本拓展的激情催化学生激情的升华,尽显和美语文读写融通之妙!

一尘不染造句篇7

关键词:雾霾天 PM2.5 大气污染 治理

PM2.5,主要是指空气环境中含有的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除了大小以外,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而且PM2.5会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长,运动范围和能力都较广,它可以直接进入到人的支气管中,从而引发哮喘、心血管等疾病,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这个对大家来说原本十分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十月份的一场我国多地因为PM2.5严重超标而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而迅速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此后,PM2.5被纳入到了我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在很多地方开始实施监测。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PM2.5更是被写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全社会对PM2.5的极高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已然折射出了现今我国空气环境污染的严峻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雾霾天气表现、成因,以及危害来探讨如果才能积极有效的应对当前严重的雾霾天气污染。

一、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

我们都知道,在包围着地球的整个大气中,低层大气气温是在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又会出现逆温的现象,也就是说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一旦出现逆温的现象,就会在大气环境中形成一个逆温层,在逆温层中,较重的冷空气会位于下层,而较轻的暖空气则会在上层,从未形成一种极为稳定的空气层,会整个笼罩在接近地面的上空。这一逆温层的形成则会直接阻碍空气的对流运动,而空气对流作用一旦受到阻碍,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烟尘,以及汽车尾气等就只能漂浮在逆温层的下层空气中,无法向外扩散,这时候PM2.5的含量就会急剧升高,空气中的颗粒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就会形成一种雾蒙蒙的状态,从而能见度就会降低。而PM2.5中有带有的重金属等污染颗粒无法向外扩散,就会在逆温层中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给人体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对于大气污染,在有一点上,大家还是保持意见高度一致的,就是地球上的大气污染近几十年在呈现出一种越来越严重的态势,而这种越来越糟的情况却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类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满足生存需要,而对大气环境造成了直接性的污染,而这种污染又反过来危害到了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总结了现在对空气污染造成影响的几点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人类的生产性活动而造成的污染,这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包括:①生产燃料的燃烧,这主要是煤和石油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煤炭燃烧会直接排出烟尘和二氧化硫;石油的燃烧则会排出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②在生产过程释放出的烟尘和废气,这一项主要是在以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中比较常见,对大气的污染也最为严重;③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会喷洒农药,而这其中所产生的粉尘和雾滴也是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来源。

(二)人类在平时的生活中炉灶以及采暖设施所产生的烟尘以及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等。特别是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古老直接的才能方式和用火方式会直接产生极多的有毒有害气体。

(三)人类的交通运输污染。工业革命之后,原来有聪明的人类发明出了汽车、飞机、火车等原来有多的现代交通工具,而为了满足这些现代交通工具能够极其顺畅的在城市道路上奔跑起来,人类就需要去寻找更多的燃料来满足现代交通工具的需求。所以,我们逐渐的发现,开挖的煤矿变得越来越多,开采的石油也变得越来越多,而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路上的汽车也变得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汽车所排出的尾气自然也越来越多。而这些汽车尾气中更是含有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一氧化碳、铅尘等有毒有爱气体。而一旦出现逆温层这样的情况,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有不可能得到扩散,就只会围绕在人类的四周。

三、如何来积极的应对治理空气污染

(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现在我们在面临环境污染问题时,往往会陷入到一种误区之中,经常是哪个地方出现了一种什么污染,然后针对这个污染事件进行针对性的污染清理。而没有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污染,已经为什么没有从一开始在源头上就杜绝了这种污染。面对先污染再治理这样的不可持续发展的老路,我们还是要在源头上就杜绝对环境空气造成间接的影响。而要求在源头上就杜绝对环境造成影响,最为主要的就是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切实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全面控制污染物产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形成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健康利益,偷排污染物。对于这些存有侥幸心理的人来说,有关部门就应该有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并且同时也应当出善的法律条款,加大执法力度,一旦发现这些环境违反行为,一旦从严从重处罚。

(三)倡导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关部门应该经常在公共平台上积极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为大家的居住环境一起共同努力。

(四)加强雾霾天气的监测和预报

1952年的英国伦敦大雾几天内就夺走了近5000条生命,这就是历史上血淋淋的空气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事件。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预报,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一定要及时的向公众公布监测信息,为大家的防护措施和应对污染提供一定的反应时间。

四、小结

近年来,世界多地的环境空气质量都越来越差,说到底这些都是人类自身活动多直接或者间接造成的,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够有一片蓝天,我们就应该从自身的生活习惯开始,为改变现今这个已经污染累累的地球做出我们理所能力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李海萍,王可.浅谈北京空气污染对其旅游交通的影响[J].WTO经济导刊,2011(06)

[2]段再明.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42(5):539-541,548.

一尘不染造句篇8

一天清晨,米勒他们正做着准备,要离开罗马尼亚,移居到国外。大家忙忙碌碌的,又有些心神不宁。这个不幸的家庭总是遭到来自外界的骚扰甚至恐吓,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动荡不安的气氛中长大的。今天,会有什么恐惧和令人憎恶的东西突如其来?

村里的一个警察不约而至,可是在米勒看来又在意料之中,他们是最不愿意别人享受到安宁的。这个警察找到米勒的母亲,一张口就是叫嚣和恐吓。孩子们紧张得要命,冷汗一阵阵冒出来。一家人孤独无助,一种可怕的力量迎面将他们威逼到黑暗的角落里。

警察命令米勒的母亲跟他走一趟,她听从了,但已经走到门口的时候,她若有所思地转过身,用一个母亲最温柔深情和坚强从容的声音对米勒他们说:“你有手绢吗?”对于需要保护的孩子们来说,母亲的这句问话包含她全部的心思和祈愿,这如同叮嘱孩子们说:“请带好你们的手绢!”再也没有比这更有力和抚慰人心的嘱咐了,在警察听来却如堕云里雾里。

“对我们来说,家里没有其他东西像手绢那么重要,包括我们自己。”赫塔・米勒讲道。在她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个专门放置手绢的抽屉,分门别类放着男人、女人和小孩用的手绢。擤鼻涕、擦鼻血、包扎伤口、拭眼泪、咬住手绢抑制哭泣……手绢的用处无所不在;手绢的存在让他们感到亲人相拥的温暖,在挥舞手绢告别亲人时又感到心如刀割。

每天早上,米勒走到街上之前,母亲总要站在家门口,问她:“你有手绢吗?”她往往忘记携带手绢,所以每一次都要转身到屋内去拿一块,放到贴身的口袋里,然后在母亲充满爱意和祝福的目光里默默离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生活。“你有手绢吗?”这句问话就是母爱的间接表示,为了深切地、经常地感受到这一点,也许她有时候故意不带手绢,好让母亲习惯性地提醒她一句。只有带上手绢,米勒仿佛才有勇气走到街上,因为“好像带上手绢就等于妈妈也和我在一起”。

然而这一天,村里的警察要带米勒的母亲去派出所时,这位母亲却忘记给自己带上一方手绢。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警察已经很不耐烦,催促她赶快走,但她依然微笑着,来到屋子里去拿了一块手绢。母亲带上手绢走了,在无尽的苍凉、悲伤和担忧中,米勒竟感受到一簇跃动的火苗,微光闪闪,暖意点点。“母亲会平安回家的……”她想。

在派出所里,这个警察朝米勒的母亲大发雷霆,强权的丑陋暴露无遗。那张扭曲变态的脸跟其他强势者的面孔没有本质的区别,是暴力的一个色厉内荏的符号。米勒的母亲不能很好地听懂罗马尼亚语,不明白他究竟在叫喊什么。警察气急败坏之下,从办公室外面反锁上房门,然后拂袖而去。

米勒母亲在这里被关了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来跟她说一句话。

最初几个小时,她就那样呆呆地坐在桌子边,无望地哭泣着,哭得胸口都疼痛了。她一边哭泣,一边用手绢擦拭泪水,心里百感交集,什么想法都有,整个人忽轻忽重,忽冷忽热,忽明忽暗,无声的压抑、放大的恐惧攫住她的心灵。因为难以顺畅地呼吸,她只好站起来,在警察的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步子惶急无力。她想吼叫,但忍住了,然后做出一个让自己也惊讶的决定。她开始用浸透眼泪的手绢去擦拭办公室内布满灰尘的家具,一个手柄,一个边角,一个平面,她擦拭得那么认真仔细,就像在自己家里做家务一样……灰尘沾染到手绢上,而每一件家具都呈现出静谧的闪光,犹如获得了新生。渐渐地,她安宁下来,内心也越来越坦然开阔,在擦拭灰尘时终于心无旁骛。后来,她又从墙角拿出水桶,从墙壁的钩子上取下毛巾,要实实在在地大干一场,将这肮脏难看的地板也擦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母亲回家后,将这一切告诉给米勒听。米勒显得惊恐异常,问母亲:“你怎么可以这样,帮他去打扫办公室?”母亲一点也不后怕,平平静静地答道:“我就找点事做,好打发时间――况且那个办公室那么脏。碰巧我还带了一块男人用的大手绢。”

只有在这个时候,赫塔・米勒才明白:“通过这些额外的、然而也是自愿的忍辱负重,她还是创造了一些尊严。”

一尘不染造句篇9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一尘不染造句篇10

1.1加强资源管理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水、电、煤气、燃料油等。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最多的资源是电,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以及日常照明等都需要电力的带动,例如搅拌机、取暖装置、抽水动力装置等。燃料油主要包括柴油、汽油等,在土木工程行业主要指柴油。各种运输车辆以及大型混凝土搅拌装置需要通过柴油作为动力。水作为基本建筑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基本生活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对于上述资源的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要求是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体施工过程如下:选用能耗较小同时具有较高效率的建筑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水电合理使用,在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水电的输出。对各种设备进行使用管控,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转,每次使用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施工过程要贯彻绿色施工的理念,避免盲目追求奢华,浪费资源。严格意义上来说,所有与提高建筑质量无关的行为都可以被视为浪费,因此必须尽量减少这部分浪费,保证施工过程的高效进行。

1.2加强对污染的管理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包括各种废弃材料污染、光学污染、噪声污染、分成污染等。伴随施工过程的不断进展,污染的种类也不一样,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例如在施工之初需要进行打桩,这时候主要污染是噪声污染,而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则是各种污染的综合,焊接过程会产生光学污染,各种材料的粉尘会造成粉尘污染。施工区域大多靠近居民住宅区,必须对这些污染进行控制,保证将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施工中保持空气的湿润度,减少粉尘的扩散,将粉尘污染降到最低。对一些设备安装消音器,最大限度放置噪音的扩散。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废水进行过滤排放或回收利用,减少水污染。焊接过程尽量室内进行,减少强光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通过不同的防污染措施,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居民生活质量,一举两得。

1.3对质量进行重点控制项目施工过程需要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整个项目高效完成。“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项目施工人员都熟知的一句口号,而项目管理部门人员必须将这一句话的精髓牢牢掌握,从意识上做到对质量的管控。整个监理工作就是围绕质量管理进行的,目的也是保证项目的最终质量。项目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立部门制定的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重点进行严格监测,分步验收项目,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必须保证已完成部分没有问题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在验收合格后签字,方便日后出现问题追究到个人,以此预防一些人从中作梗。在施工开始时需要做好施工基础工作。正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施工基础有利于培养员工自觉提高项目质量的意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质量的保证。例如在施工初期对基本框架的构建。对一些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项目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保证施工过程不掉链子。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现场勘查,寻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将每日施工实况及施工进度汇报给高层主管,在重点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重点监测,多级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作为施工主体,施工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训练,通过一定奖励手段激励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反馈信息。

1.4加强安全管理土木工程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前必须做好所有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自己和他人,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尤其是对于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来说,必须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只有保证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技能后才能让其进行作业。对于安全防护衣帽的佩戴必须标准,教会员工检验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防护工具的质量,确保每次施工前都进行一次检验,减少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将建立各种防呆措施,防止施工人员由于大意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1.5进度与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主要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成本控制的前提同样是保证项目的质量。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计划跟进项目的实施,维持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对计划中应该完成的部门进行定期追踪,保证计划准时完成。对未完成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及时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对人为造成的因素追究到个人。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避免各种浪费的出现。首先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浪费任何施工资源。对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进行归类,在施工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定期汇报资金耗费,做相应成本分析,对已花费资金进行汇总,并对下一阶段进行预算,通过逐步汇总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精细管理,避免工作人员从中谋取个人私利,尽量将资金控制在全部预算内。

2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