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业的高职专业十篇

时间:2023-04-11 12:50:34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类生 就业心理特点 疏导对策

目前,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除机械、工程类等具有明显的技能性、应用性特点的专业外,还有诸如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文秘、经贸商务、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传统意义上偏“管理类”的管理类专业。这些专业的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实习等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个人观念的差异,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就业辅导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

一、管理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

高职院校着眼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特别是在那些以工科专业见长的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会呈现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心理问题。

1.弱势群体感

将工科专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的高职院校,会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政策扶持、教学活动、实训计划等多方面予以倾斜。优质资源的厚薄不均使得管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弱势群体”的感觉,先入为主地将自身列入“理所当然”滞后发展的群体之中,被表面现象所惑,不能理智地去正视管理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的性质差异,考虑自身的能力特点,也忽略了个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单纯地陷入对其它院系“羡慕”与“渴望”的情绪之中。

2.专业无用感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力图将技能性、应用性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管理类专业由于自身特点所限,无法在技能应用、实验操作等方面与工科专业相提并论,管理类学生极容易产生对学习与就业的迷茫感,刚入校园就可能已经开始受到那些业已毕业、或是正在求职过程中受到各种挫折的“师兄”、“师姐”们的消极言论影响,未经过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就将本专业打上“无用”、“没有出路”、“就业不好”的不良印记。而且这种消极影响是一种恶性循环,有了先入为主的非理性判断,到了新生变老生、进入求职阶段之时自信心已所剩无几,若是在求职过程中又因为自身原因遭受到失败或打击,便会更加深信不疑:“是专业不好”、“专业没有用”、“管理类学生没有出路”。用这些主观的判断来安慰自己、逃避矛盾、推卸责任,并且还会将此等偏激的情绪传染给下一届学生,给校方与教师的就业辅导工作带来极大影响。

3.性别歧视感

工科院校学生构成比例中,男生占到大部分,但在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性别却以女生为大比例。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择业方向多为中小企业的文员、助理、办公室行政等,女生从事这类岗位的性别优势比较明显。所以,当学生们开始求职时,许多企业在招聘“文员”此类岗位时,直接要求应聘者为女性,男生就会感觉受到了“性别歧视”。根据我们近年的就业情况调查表明,每年年底全面铺开的择业,一般到了第二年年初之时,确实一个管理类专业班级的女生大部分都能找到比较适合的岗位,男生相对来说进度比较滞后,因此男生面对这种形势,心理上的失落感尤其严重。

4.群体压力感

学生在求职期间,相互之间的就业信息交流与沟通十分频繁,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在某些时候会带来负面影响。有的用人单位会分批次到学校进行招聘,入选的学生到达工作单位后,往往会将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用工待遇等方面的信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即时聊天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会带上主观的感彩,如果有学生表达出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失望或是不堪工作重负的抱怨,很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响应,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度和主观色彩被忽视,群体对于该单位的抵触情绪则占于上风。倘若这个单位再来学校开展招聘,即使有学生想抓住机会去试一试,也会因为群体给予的“都说这个单位太烂了”、“谁去谁是傻瓜”等诸如此类的负面评价选择屈服于群体意志,主动放弃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很宝贵的就业机会。

以上就业心理障碍在学生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给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就业的工作带来不小影响,不利于学校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社会与就业。

二、就业心理障碍的疏导策略

针对上述管理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常见就业心理障碍,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对策,及时进行疏导教育。

1.立足行业,扩大知识面。

高职院校往往带有一定的行业特色。如有的院校本身就有行业支持,或是有的专业面向特定行业,因此更应该加强行业发展的教育,安排若干行业特色课程,让学生达到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将《汽车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等具有行业导向的特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通过教学环节的安排,使学生认识到在广大的交通运输、物流、汽车等行业还有不少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发展机会,同样需要管理、行政、文书等管理类学生擅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工学结合、突出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筛选出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相关性高、使用率高的专业知识,建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这对于就业工作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中,选派一线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聘请企业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使学生真正学到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促进对企业情况的感性认识,排除“道听途说”的干扰。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实训项目,如模拟企业实训、专业综合训练等,加强管理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各种努力,让学生对自己今后可能从事的岗位加深了解与认识,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从业之路。

3.改革就业指导课程,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事实胜于雄辩”,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最信服的是来自第一线的真实声音,而近年毕业的校友是最理想的人选。实践证明,在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上,邀请各专业往届毕业生返校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些往届的毕业生回到母校,向在校生们、尤其是向本专业的学生们介绍自己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奋斗的历程和经验,以及在学校如何努力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等等。这些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小有成就的“师兄”、“师姐”的演讲以及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往往能引起在校学生的强烈共鸣。

4.利用非正式团体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正面引导从众行为。[1]

高职院校正常教学时间之余的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由学生自由活动为主,虽然这对促进学生独立成长、自我规划是必要的,但正如上文提到的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感”、“群体压力感”,这些消极的群体压力以及相关的从众行为、从众心理也是教育工作者无法完全进行监管的。“意见领袖”是一种非正式领导,指那些在团体中构成消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并能左右多数人态度倾向的少数人。比如,在学生宿舍中,那些年纪稍长、人缘颇佳、消息灵通或是口才突出的学生,容易获得大家认可并成为群众或公众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言谈举止更容易被大家所模仿和跟从。如果我们能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中的非正式“意见领袖”,建立并保持与他们的有效交流沟通,就能以点带面,把从众行为、从众心理控制在一个良性的范围内,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具有行业背景的管理类专业高职学生,会因为专业、性别的差异,体现出不尽相同的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如果我们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萌芽之时就开始疏导,那么,随着就业压力的出现与逐步增大,毕业生们会在择业之路的不同阶段遭遇不同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他们的正确择业与理智就业。广大从事就业辅导、心理健康建设的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必须正视这些现实的问题,对症下药、做好管理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促进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心理;对策

作者简介:刘菊(1984-),女,山东济宁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樊黔江(1955-),男,贵州铜仁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贵州 铜仁 55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研究”(课题编号:tzjy-0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50-0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2003〕6号)文件,提出坚持学校办学“三个适度挂钩”的要求,即将就业工作与院校的事业发展、专业设置、评估结论相挂钩,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是高职院校开展其他工作的中心工作。而要做好此项工作,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倾听他们对高职院校的建议十分重要。

鉴于此,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实证研究,问卷采用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以贵州省某高职院校5个典型专业的学生随机抽取的313人为样本,针对其就业趋向、就业压力源、对学院的建议等进行调查。并且在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析的同时,对高职院校进行再审视,因为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就业机构或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高职教育系统高职教育人的事情。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部分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调查样本中,在回答“你是否喜欢现在所学专业?”的问题时,选择“喜欢和很喜欢”的人数比例为41.38%;选择“一般”的人数比例是27.59%;选择“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人数比例是31.03%。这说明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通过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有的是基于兴趣爱好,有的是因为高考分数低的原因,只能选择所剩专业,还有的是因为考虑到所选专业就业前景好,而不是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也是会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兴趣的因素很多:第一,专业在所在系甚至整个学院所有专业中的地位,即专业建设和发展综合实力的排名影响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如专业实力较强的医学系和护理系的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明显高于专业实力排名靠后的人文社科系学生,而且医学系和护理系相关专业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优越感。第二,专业课程内容的安排和专业培养方案是否合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需要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第三,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如果缺少专业课教师或者专业课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会严重打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第四,专业就业前景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第五,专业实训实习环境,以及高职学院领导或教师是否科学引导学生就业、介绍相关就业单位等就业服务质量,都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放性问题——对高职院校的建议的回答上,高职院校学生表达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现状和忧虑。

2.多数高职生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意识明确性相对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在回答“你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大学目标或未来的人生规划?”时,回答“有个比较模糊的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实施”的人数比例为48.28%;回答“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人数比例为24.14%;回答“还没有目标,正在努力寻找中”的人数比例是13.79%;选择“没有目标,混日子挺好的”人数比例为13.79%。这些数字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目标模糊,不知道怎么实施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规划。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识不强,没有就业规划,成为其就业的瓶颈。“就业意识是一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就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信念、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是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形成的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它是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综合,并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做好充足的就业心理准备。”[1]高职院校学生绝大部分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及专业优势,不清楚就业的前景及压力,在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在回答“你有没有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时,选择“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及专业优势,不清楚就业的前景及压力”的人数占58.62%,选择“其他:想过,不清楚怎么做;就业之路很迷茫”的人数占17.24%,而选择“有,觉得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光明”的人数比例仅为13.79%。因此,需要一对一帮助发现他们的能力优势和个人性格特点,适合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要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使其能够思考自己的就业目标、就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信念、职业发展,认清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压力。

3.就业趋向总体分布相对平衡,大多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压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回答“你自己设想的就业趋向是什么地方?为什么?”问题时,选择“大城市的人数比例是24.14%,主要是因为开眼界或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学的东西多、就业机会多”;选择“中型城市”的人数比例为20.69%,主要原因是工作需要等;选择“边远山区”的人数比例也约为20.69%,主要原因是喜欢安静,想做养殖业,或者是想帮助山区的儿童,或者是山区需要自己;选择“小型城市”和“农村”的人数比例都约是17.24%,选择“小型城市”的原因主要是压力小,稳定,选择“农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能力有限,服务农村。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趋向选择多样,虽然选择大城市的比例高些,但是总体来讲,就业趋向的分布比较平衡,表现出一定的就业理性。

同时,高职学生在回答“家里人或自己有没有给你很大的压力?”的问题时,31.03%的学生认为家里人给的压力比较大,51.72%的学生认为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13.79%的学生社会压力比较大,3.45%的学生认为通常没感觉什么压力,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感觉到压力,主要是来自自己的压力,其次是家人的压力和社会压力。在调查怎么看待就业压力方面,51.72%的学生选择“积极面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31.03%的学生感觉“想行动又觉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从何下手”,13.79%的学生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走一步算一步”,综合来看,有将近一半的高职学生不知如何面对压力或者选择逃避压力或者在无可奈何中强作宽慰,而且,调查中有68.97%的学生最大的担心和困惑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这需要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

4.缺乏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识和自我发展的信心与锻炼

高职院校学生比较散漫,将大学美好的时光大多花在玩的上面,缺乏寻求自我发展和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意识,如他们在回答“除了上课时间,你通常做什么”问题时,65.52%的学生选择四处游玩或打游戏或上网聊天或在宿舍玩、睡觉;只有34.48%的学生选择学习或参加社团活动。

同时,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锻炼的机会较少,没有营造一种学习技能和学生表现能力的良好氛围,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大学生活不充实。在调查中,只有10.34%的学生感觉大学生活充实,48.28%的学生感觉一般,还有27.59%的学生感觉不充实,13.79%的学生没有太多感觉。

二、建议与措施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因此,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和就业相关的内心需要问题,就要首先拷问高职院校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精神的力度如何,其次是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结合学生对高职院校办学、就业方面发出的内心声音,采取有效对策,笔者建议如下:

1.科学引导高职学生选择兴趣专业,提高专业内涵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应在针对学生在大学初期调换专业的需求,对这些学生进行气质、性格、兴趣与职业趋向等方面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提供一定数量调换专业的机会。其次,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内心声音的呼唤之一——“应该对我们的专业关注,而且平等对待”等,高职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同时,应该为每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发展的机会,不能只重视重点专业的发展,甚至牺牲其他专业发展的空间、时间等机会来发展重点专业,应该对每个专业的学生负责,对非重点专业学生的人生发展负责。再次,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后,专业内涵建设十分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对问卷中开放性试题的回答,显示其内心声音的呼唤之二——应配备齐全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要提高。在专业内涵建设中,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是核心,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而学生对专业有兴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课教师的水平,因为,专业课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方案、教学模式、专业就业教育等一系列环节的优劣。最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如: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精髓传授给学生,培养高职学生对专业的直接兴趣;还应重视在教学中渗透本专业就业前景、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对自己未来就业的意义,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间接兴趣。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服务体系服务力度,解除就业压力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识不强,没有就业目标和规划,成为其就业的瓶颈,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对问卷中开放性试题的回答,显示其内心声音的呼唤之三——“希望学校帮助推荐好的工作”;“希望老师能够指引学生走上成功之路”;“希望领导和老师能够多多指导和引导学生就业,同时,为学生多介绍一些好的单位或部门”;“就业压力大,希望学院领导能够多给我们意见”;“希望学院能够给毕业学生介绍合适的工作”。对高职院校建议是:第一,在学生入学初期对学生进行气质、性格、职业趋向的一系列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适合的职业领域等,同时,为学生提供其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群、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等,以及就业前景和社会背景相关的讲座;第二,在以上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和社会认识的基础上,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为每个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袋”,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优势,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在大学期间实现一系列发展目标。成功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涵,为每位学生提供舒心的就业心理辅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个性的长处,发现个性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相符之处,提高在职业生活中能够得到发展的自信,另一方面要找到自身素质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差距,明确努力的具体方向,并帮助学生理解‘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调适、能力可以提高’引导学生树立通过努力可以胜任即将从事的职业的自信”。[2]第四,分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发动每个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竞赛能够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选择,不断完善学生职业生涯档案,这些甚至会延伸到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第五,积极贯彻教育部就业文件精神,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半年,及时为学生调整专业方向,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对于毕业时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应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对其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总之,切实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服务体系服务力度,自然破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3.打造良好的校园就业文化氛围和满足学生锻炼、实习实训的条件

根据调查结果中高职院校学生比较散漫,将大学美好的时光大多花在玩的上面,缺乏寻求自我发展和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意识,以及感觉大学生活不充实的情况,以及学生发出的内心声音之四——学校要在学生评价上改变,不要仅仅注重分数,忽视素质和道德;希望老师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不感觉孤独;希望老师能够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希望学院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让学生又一个全面的发展。建议如下:第一,建设良好的就业文化内容:自信文化、毅力文化、礼仪文化、创新文化、创业文化、管理文化、沟通文化等。第二,发挥全院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创校园就业文化。第三,开发动态的就业文化载体——社团、各种技能竞赛等,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应科学引导校园各种社团发展,并给与一定的支持。开展生动活泼的技能能竞赛活动和就业模拟演练活动等。第四,公平对待每位学生,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专业、职业素养的提高,并且将学生在平时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就业技能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估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五,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参与制定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整体建设规划,并努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规划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第六,借鉴“预就业”模式,即可以自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后起每次寒暑假都选派合适的学生进入相应单位进行实习,在此期间,表现优秀者可在第二个暑假继续在该单位进行实习,被淘汰者可于第二年重新竞聘至别家单位进行实习培训。以此类推,工作表现一直优秀者于毕业时可直接在该单位上岗,享受正式工的待遇。[3]最后,积极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并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顾明亮.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形成[J].继续教育研究,

2011,(10):125.

[2]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3

[关键词]职业素质 职业情感 职业能力 职业体验 职业道德 职业机智

职业院校和普通学校在办学性质、办学方向、办学任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职业教育是要实现受过职业训练的劳动者与相应产业领域的良好结合,是要将普通学生(即劳动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要通过教育谋求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走进自己的职业领域。所以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有特定的内涵,必须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实现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职业、爱岗敬业、胜任职业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方向,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选项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专门工作的人员自身所具备的条件。 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但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职业素质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人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别。只有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能在专门工作中“适应环境,影响环境”,开拓创新。笔者认为职校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专业方向,激发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学生的有些素质是可以通过培养获得的,有些则是不能的。选择专业方向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基本条件,如色盲者不宜选择医生职业,口吃者不适合选择教师职业。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专业方向,是健全职业素质的基础。因此,职业学校除了应该在学校录取时要帮助学生明确所选专业方向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二次选择专业方向的机会。

专业方向一旦确定,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一般地,一个人真正考虑自己的职业是从高中开始的。而职业院校招收的正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生跨进职校大门就已经确定了某一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位。但是有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成熟,对未来的职业或所学专业了解有限,导致他们对职业前景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职业兴趣淡然,职业情感淡漠。所以从职业院校方面来讲,让职校学生知专业,爱专业应该是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起点,是学好专业的基础。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套用这句话,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专业学习,一定会扼杀人的专业学习意愿,一定不会取得良好的职业成就。当学生对专业有了兴趣,有了情感,一方面,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这种浓厚的职业兴趣和深厚的职业情感正是用人单位求之不得的,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没有用人单位会欢迎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不安于本职工作的职员。所以专业思想的确立、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情感的建立是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

二、丰富职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偏重于培养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教育,它最具职业性,最贴近经济建设,最贴近劳动就业。所以职业能力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活、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要求和条件。

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共同构成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和核心内容。职业能力包含着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等内容。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是衡量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来说,今天的技能就是明天谋生的手段,专业的过硬是他们生存的本钱。所以,从学校方面讲,一方面,要进行职业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懂得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职业生活的基本规范、行业规矩、行业礼仪等。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过硬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就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上手快,这样的学生最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就业竞争日益强烈、用人单位将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目标的今天,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就是获得岗位的钥匙、适应岗位的本领,因为用人单位不可能花钱雇用不能胜任工作的人或需要岗前再培训的人。以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三年的学习必须具备说、唱、弹、跳、画、手工等六项基本技能,必须具备说课、上课、课件制作等专业基本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法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这是一个合格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也就意味着缺乏从事幼教这一行业的职业能力,幼儿园是不会欢迎这样的幼儿教师的(即职业人员)。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践一方面检验了职业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实际工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方向。

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必要措施,实践教学是联系教育和生产两个环节的纽带,它能帮助职业学校实现职业教育以应用型、技艺型、实践型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之一。职业学校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落实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大型作业(或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学生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会让他们常常衡量自己,看到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的能力优势、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时,学生从小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面对的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方面的重新认识和获得,而更多的是一种职业领域做人处事的原则和规范,这是在相对单纯的学校环境中无法获取的,这种经历和锻炼足以让学生受益匪浅。

四、加强职业自觉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教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军人的“英勇奋战,保家卫国”,医生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财会人员的“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都是职业自觉性和职业道德在职业素质方面的完美体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自觉性和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它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同时它还对职业使命的完成起着保证和引导作用。

首先,所谓职业自觉性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角色定位和职业敏感性,是职业人员在自己的领域或专业里面必须保持的觉醒意识。比如,记者就必须有善于捕捉社会新闻的自觉意识,军人就要有善于捕捉战机的敏感性等。对于职校生来讲,学生选定了某一专业,就意味着将来有可能就业于某一行业,成为某一单位的职员,从而从事着某一职业,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自觉性就成为职业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说简单就是要让学生时刻记着是干什么职业的,这样的角色定位,这种意识的获得会使一个人很注意从职业所需的学识、技能等方面去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也会使一个人很留心收集、捕捉有关的专业信息,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掌握行业的发展方向,这就是职业角色意识带给人的职业敏感性。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这样的职业觉悟,用人单位也不会长期聘用他,其结果所有的训练也就等于无效。

其次,要做好本职工作,除了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自觉性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根本,它是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它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任何一个职业工作者,都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意味着责任感的淡化,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就好比一个人民教师有足够水平的职业能力即教书育人的能力,但却不愿意好好教书、好好育人,这样的教师也许更可怕。所以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保证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应加强以责任感为切入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也是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最基本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的职业机智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机智和创新意识是一个人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职业人员向高层次发展的助推器。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常常是一种现成的理论,是一种条目化的规律、定律,而未来的职业生活并不是书本理论的重现、翻版,许多意想不到事件的发生更不是用现成理论就可以应付和解释得了的,怎么办?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非凡能力,一种敏感的职业机智,这种职业机智的获得会使一个人在面对新的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判断,并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专业措施来解决问题,如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能采取果断的行动;在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后还能获得完美的结果;面对可能出现的“死胡同”和突发的故障,能及时辨识并加以修正等等,它是专业(即职业)人员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达到熟练地步的表现,是职业人员掌握了高度专业技能和专业艺术的表现,它集中反映了职业人员的机敏性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真正的职业素质的最好体现。

六、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打开职业生涯的成功之门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初等教育;文科专业;师资队伍;就业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专门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不断完善自己。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初等教育文科专业。高职院校是否能培养出可以与大学本科学生竞争的专业人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教学的可行性成为当下高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对高职院校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教学的可行性及其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高职院校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教学的可行性

1.社会对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量增大

教育是百年大计,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国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发展教育事业就需要大量的教育人才投入市场,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普通高校培育的基础教育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开设初等教育专业是必要的,高职院校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教学是可行的。

2.在较短的周期培育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

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优势:

第一,具有成熟的培训体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完善,师资力量也越来越雄厚,学生都能受到较高水平的教育。

第二,学习时间短。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在较短的周期内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人才,一般采取以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最快上岗就业。高职院校独有的优势可以使人才在短时期内投入市场。而现在社会对初等教育文科专业人才的急需,也给了高职院校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教学一个很好的机会。

3.实践能力强,能迅速上岗

职业教育一般都是在一年的强化学习之后以实战教学为导向,强化训练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强调对职业技能的培训,所以它培养出的人才,上岗能力比较强,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适应实践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初等教育文科专业人才具有更好的上岗率,比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这就给高职院校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优势。

二、提高高职院校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教学效率的策略

1.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使高职院校的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就必须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要培养出人才,首先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其关键就是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初等教育文科专业教学需要培养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人才,所以对老师有比较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且对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去上课,让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适应新课程改革,在毕业之后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优秀人才。

2.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专业性人才

高职院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是普通高等教育没有的,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组织大量的课堂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学校也要组织好学生毕业前的实习,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前提前适应岗位,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上岗,使学生在就业中具有自己的优势,提高竞争力。

3.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

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要完善就业信息网,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就业信息,也要提前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学校也可以提前与一些初等学校联系,让这些学校来自己的院校举行招聘会,让毕业生进行应聘,使更多的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这样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初等教育文科专业这一专业,使这个专业充满生机,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对初等教育文科方面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和初等教育文科专业相关的课程活动,不断地对这一专业进行改进和完善,让本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5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指导

中国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对外贸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商务英语变成了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专业。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外贸人才需求,各类本科和高职院校都竞相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当然其就业状况也是相当喜人的。

但自从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很多大型外贸企业遭到重挫,沿海中小型企业甚至纷纷倒闭。而商务英语专业也不再是炙手可热的了,毕业生面临对口工作少、竞争人数多的尴尬局面。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外部需求的回升,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还是指日可期的。2014年年初通过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外贸又迎来了良好的开局。而经济学家们则纷纷预期,中国要适应日趋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保持稳步增长,外贸行业需进行结构调整,劫处逢生,形成新的出口优势,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这样的环境下,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必然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商务英语应用人才将会是外贸企业所急切需求的。但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外贸行业重要的就业人群,目前却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就业现状。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我国大学生整体还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新的外贸经济背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1.学历劣势。社会上普遍认为学历越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也会更胜一筹。这导致了高职生的初次就业层次都普遍偏低。在同等条件下的招聘或晋升,高职生都容易陷入学历劣势,用人单位容易忽视高职生应用能力较强的优势而选择认同较高学历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2.专业能力难以适应外贸企业的转型要求。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入学的英语基础能力不高,加之其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且很多时间花在实习实践上,这导致在校期间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很难有大幅提高。当下很多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和商务操作技能都较难达到外贸企业转型时期所要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应用人才的新标准。加上各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招生人数居高不下,整体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甚至出现结构性失业的尴尬,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外贸企业又招不到足够的合适人选。

3.高职商务英语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其就业稳定性较差。不少高职商务英语学生进入该专业是因亲朋好友的推荐或是高考志愿中的“服从分配”,有的甚至只为了“混个文凭”补录的。加之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的重视不够,导致高职学生普遍无认真做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对自己客观理性的认识,要么自卑要么自负;缺乏对职场的认识和分析,对未来就业市场知之甚少,就业定位不清,进入职场容易眼高手低,经常跳换工作。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尽管面临着尴尬的就业现状,但转型时期的外贸企业还是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仍有较多适合的岗位群:跟单、单证、报关等岗位;外贸企业的文秘、市场营销、策划;企事业单位的涉外接待等等。因此学生要具备符合外贸企业最新要求的职业能力,根据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提出的KAQ模式可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种职业能力:

1.知识(Knowledge)即是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包括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掌握相关国际商务知识、外贸行业知识、岗位操作技能、业务拓展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在英语环境中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能力(Ability)即是一般职业能力。包括能把所学的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在团队中与人打交道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能够快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外贸经济活动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本的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社交礼仪等。

3.素质(Quality)即是职业综合能力。包括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能学会自我调节,遇到挫折时具有良好心理承受能力;与外商接触时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明德敬业、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吃苦耐劳,具有服务和奉献精神的个人素养;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能力。

三、辅导员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和意义

面对当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现状和外贸企业的新要求,各高职院校纷纷调整和创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就业指导。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辅导员,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意义。

1.易把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就业指导的准确性。首先,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通常无法实现从学生入学到就业的全程化指导。而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则具备实现全程化就业指导的优势。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最紧密,最容易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最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可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学生从入学到就业任何时期遇到就业思想困扰或就业实际困难辅导员都可提供积极地帮助。其次,学生在校期间辅导员可全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培养较高的个人素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环境会频繁与外商接触和交流,辅导员就能全程化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2.易把就业指导和日常学生管理相结合,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辅导员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者,其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具有深入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和动态的优势,如学生性格特点、专业能力、就业心理、爱好特长、家庭背景等等,而且大多辅导员比较年轻,其阅历和爱好甚至知识背景都与学生较接近,其提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辅导员就便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析优劣势,提供更准确更具个性的就业指导,解决不同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和就业困惑,帮助他们掌握求职技巧,实现顺利就业。

3.易把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是专业教育和学生学习之间的桥梁,因此便于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形势、就业趋势、就业现状、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在校期间需掌握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更科学的制定和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辅导员应如何开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辅导员,应紧密关注现今国内外进出口行业的经济发展趋势,利用其在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走进学生心中,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循序渐进的全程化就业指导。

(一)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循序渐进的开展就业指导

1.指导大一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因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普遍对现实社会的职业世界了解甚少,进入大学后虽踌躇满志想要“高飞”,但又显得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在高职院校的三年可以学到什么,将来的职业生涯会怎么样。这时,作为该专业的辅导员就该早早开始培养学生树立职业意识。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在现今国家和地方外贸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就业现状、专业前景以及外贸企业各岗位的用人标准,明确商英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工作情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形成较强的专业归属感;其次,详细介绍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KAQ职业能力,并由每个学生按照该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拟定一份《职业能力发展档案》,规划、实施、记录在校三年KAQ职业能力的提升状况,这给老师监督和自我鞭策提供了依据;最后,利用就业指导课和班会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解“人职匹配”的科学,选择一份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职业理想,然后辅导员做好时刻提供指导和咨询的准备,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指导大二学生拓展职业能力。高职二年级学生大多已树立职业理想,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且渐趋成熟,这一年是他们拓展自身职业能力、积累知识、提高素质的最佳时期,而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是高职学生的优势。要体现高职学生的优势,辅导员首先应指导学生扎实掌握行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和工作岗位技能等专业能力;其次,每个学生都应结合自身的职业方向如外贸、文秘、营销、管理、教学等,根据自身学习的兴趣和特长,有计划有重点的去修读专业中的相关课程,考取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最后,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掘自身特长,锻炼人际沟通协调、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一般职业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指导大三学生强化就业竞争力。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辅导员根据学生个人的发展状况做好入职前的准备,促进学生顺利就业。首先,宣传就业政策,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的具体要求,接轨行业需求;其次,指导学生做好中英文求职简历,掌握求职技巧;再次,做好职场中介角色,一方面及时联系招聘单位采集有用信息,并为用人单位推荐合适毕业生,另一方面实时有效的给学生就业信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单位,鼓励学生尽早就业;最后,做好学生的坚实后盾,举办相应的就业经验交流会、关于就业和社保的政策法规宣传会,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释缓就业压力,传递正能量。

(二)始终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的全程化就业指导

除了分阶段式的就业指导之外,辅导员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1.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因外界和自身因素影响,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可能产生一系列关于职业就业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困惑、遭遇困难、遭受挫折。这就需要辅导员实时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掌握其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管理的接触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和就业观念。任何时期遇到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都需积极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和思想困扰。

2.了解当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结合专业教育,时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进行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大多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当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趋势,及时传递职场信息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和客观现实,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审时度势地调整就业期望值。

3.开展全程个性化就业指导。辅导员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职业理想、职业方向、就业期望、职业能力等的异同,在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求职创业等方面都时刻准备着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个性的就业服务和指导,不是代替个体进行职业选择,而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过程。

4.通过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活动是学生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平台。辅导员通过指导学生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管理能力,促进学生提升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相信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个人素养,具有吃苦耐劳、积极奉献的职业道德,具有国家和民族意识甚至是国际精神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一定会受社会欢迎的。

5.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辅导员全程化就业指导也应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学生就业-择业-自主创业,这是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的体现,实现新型就业。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影响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如此严峻,辅导员可利用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结合该专业要求的职业能力和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具有准确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具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打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江瑞.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方法探析[J].中文信息,2013(12).

[2] 温耀峰,郭瑞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9).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6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职业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培养意义。职业素质培养则是整个职业稳定发展和忠诚度的核心。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效率和效益,高校和社会都要为职业生涯发展创设优越的条件和环境。职业素质是职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所获得的职业岗位,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高职高专的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中生存,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非常重要,在校时应当及时有效的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使高职高专的学生能在社会立足,逐渐成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否符合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体现。当今社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仅面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很难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选,所以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素质不相符合。要解决这类矛盾,并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因此,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职业素质在用人单位招聘标准中的地位。将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对象、性格、事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相融合,让学生想做、可以做、能做、做得好,在这种意识基础上,对高职高专的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高职高专学生所期望所拥戴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高校教育、就业管理以及就业指导,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转折点,培养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一、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的素质的含义是指从业人士在心理和生理条件基础上,通过职业培训、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身学习等有效途径发展起来的,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性作用。  

通过社会学习和实践培养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决定职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是稳定事业、能否成功的前提;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在校期间,学生已属于半个社会人士,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那时起心理上就已经萌发了如何从事职业的意向,并在内心深处勾画了自己的未来。但是,这种意向一般仅限于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在素质培养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并且没有培养职业素质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在于对就业信息的了解不够,很多大学多只是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甚至有的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才会主动(被动)的去接触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致使同学们错过了最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时间。  

近几年国家招生的政策显示,本科高校招生人数比列开始下降,高职高专学校招收规模开始扩大。国家教育部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本科人数进行了限制,增加了高职高专的学生人数。大学生毕业需要就业人数日渐居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的难度。高职高专大学生要在就业中立足,学校职业素质培养是关键。职业素质的培养意义体现在:它是求职成功的关键条件;决定大学生获得职业岗位;更影响职业的稳定发展。所以高职高专大学生必须要具有高质量的职业素质,促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内容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  

(一)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培养关键从自身出发,增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以及遵循组织纪律意识等内容,这里所讲的就是职业道德。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在职业生涯中影响发展的高度,一般能力是指智力方面,而智力属于人的基本能力,包括了思维方式、记忆强度、想象空间、情感能力四个方面。特殊能力一般是在后天逐渐培养和实践展现出来的,包括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领导能力等等。  

(三)专业素质  

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自己喜爱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专业技能的掌握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等。  

(四)社交素质  

现在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创业,在奋斗过程中,“人脉“的打造是创业的基础,也是今后事业成功的保障。大学生应该与优秀的人多接触、多交流,通过他们学到更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交际能力,促使自己进步。“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就是讲的这个道理。社交素质体现在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社会适应这三个方面。  

(五)学习创新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所具备的基本态度,而创新的能力、创新灵感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如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若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学习创新素质包括学习态度、信息掌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增强。  

(六)身体健康素质  

职业生涯的开始是大学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身体健康素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俗话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体会到身体的健康对刚步入职场的大学来说是非常的重要。以前的创业者大多不顾及自己的身体,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身体健康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要时时刻刻以身体健康为重要目标。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程度高社会能力低;情绪波动大控制能力低;自我意识高社交能力低,因此,及时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这是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灌输和谐思想,培养和谐的心态,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合群心理要求,人际交往的过程促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形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养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因素、知识因素、社会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情况等,都是影响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  

(一)培养职业理想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的素质得到展现和流露,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就是习惯。所以,在培养职业素质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细节决定成败。  

(二)在专业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素质的锻炼平台,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实践机会。大学生应该把握机会、不要胆怯、不要害羞、不怕丢面子,慢慢做到胆大心细。  

(三)通过社会时间体验和改进价值观  

大学生可以利用好业余时间去实践,不管是不是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这些都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很好机会。只要心理保持着“做一行,爱一行”的观念,就会从每次工作中体验工作的乐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职业素质的理念、改进之前的不足、逐步培养自己、增强自己,促使自己的职业素质不断升华。  

(四)建立健全稳定的就业教育体系  

大学就业教育应该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中,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体系,成为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与整个教学过程相结合。就业教育体系包括了职业的内容,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分析的过程,职业生涯的计划和设计,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就业教育阶段分为职业了解期、职业发展期、职业实践完善期。  

1.职业了解期  

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和职业了解。自我认知是自我客观的分析,全面了解和认知自己,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等。职业认知是指职业分类、职业特点、职业需求等知识内容,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性格来规划自己喜欢的职业,逐步掌握目前就业信息和尝试分析未来就业趋势。  

2.职业发展期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引导下,将职业学习、兴趣和职业岗位相结合。根据学生综合条件做出职业选择,确定其职业类型和发展路线,然后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实践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职业有关的社会活动,考取与职业目标相关的职业证书。全面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设计职业生涯;同时进行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学生的情商教育和培养。  

3.职业实践完善期  

开展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实现角色的转换。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的要求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就业心理教育,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打好心理基础,学会心理调适法,能正取的面对社会冲突和内心挫折,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五)根据市场需求做好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面临就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和工作之间缺乏连接,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环境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尽快改变高职高专的教育现状。高职高专专业建设主要存在问题:学习内容缺失;关键能力的培养;完整行动模式环节缺乏。要提高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完善就业体制主要包括:完善人事和户籍管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就业法律的体系。国家为了促进高职高专学生求职者就业,需要完善就业培训、招聘信息、人才市场的规划管理和扶持政策等等。在保障社会体系方面,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促进人才流动和社会保障稳定同步进行。完善就业法律体系,根据法律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在保障就业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制定就业维护权和人才流动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维护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人类文化不断进步,社会在高速发展,社会影响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也影响了大学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的规划。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应该做到不断的进步。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提高政治素质的修养、就业观念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来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7

【关键词】职高教育 就业与深造 差别教育

我国在20世纪后期引进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短短的20年中,各类学校分别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规模迅速扩张,艺术设计专业也成为高校招生和社会就业中的热门专业之一,不少职业高中的专业学科中也加入了艺术设计专业。那么,面对一个如此普及化的专业,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职高学生与其他学历的就业者相比有着怎样的优势?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职高学生的职业优势呢?面对就业与深造的不同需求,职高教育又应该怎样为学生构建面向未来的学习平台呢?

1 职高毕业生的竞争优势

无论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最终都将面临就业的选择,当今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就如同一场战争,需要应聘者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代价。将文化层次各异的求职者分为职高、专科、本科和更高学历应聘者四类,职高毕业求职者的主要职场竞争对手为专科、本科求职者。职高、专科、本科在职场竞争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职高学生中,除一部分参加高考选择继续深造外,其余大多选择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就直接参加工作的职高毕业生而言,他们毕业后的年龄相较于专科或者本科等高学历学生更加具有优势,他们相对年轻、有活力,有更多的时间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年轻是他们竞争的资本之一。职高学生多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他们在学习时可能缺乏自觉性,在文化基础上也有别与本科和专科的学生,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思维敏捷,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下会显示出比专科、本科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他们在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相应的专业学科后,在学习上可以更好的接受和吸收知识。

大学专科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专科学生在专业上更具有指向性,思维上也相对成熟,能够很好的在自身的专业上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教育,和职高一样学期较短,他们中的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学一技之长以傍身,显得更加稳重但是缺乏一定的朝气。

本科生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应用能力,使他们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但是他们的学时较长,比起一同毕业的专科、职高学生来说在年龄上并不占优势,而且长时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必然影响到专业技术的扎实程度,在专业技能上来讲优势也并不明显。

相较于专科、本科生而言,职高的学生具有的优势有以下两点:(1)职高学生如果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他们一样可以具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他们相对于本科等学历学生而言更加年轻,有更多的时间去奋斗、拼搏和学习,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身的不足,他们有更强的不为艰辛的勇气。(2)职高学生在毕业时参加高考继续深造的,他们在职高阶段已经学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在进入高等学府后可以更快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相应课程的知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专业上真正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使个人才能由“专”字变为“精”字。因此,职高学生中的某些“职高生不如本科生、专科生”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更具大无畏的拼搏精神。

在现今的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看文凭之外很难看到学生真实的工作能力,因此造成了学历越低越难就业的社会现实。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商品周期不断萎缩,专业化水平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时代的突飞猛进,更是加速了一线专业操作工的需求,更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了,因此,在现在的职场竞争中职高学生也有着自身的不可替代的专业竞争优势,可以与其他学历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用专业能力相抗衡,因此,选择职高也是一条阳光大道。

2 职高独特的特色培养

大专和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的两种形式,两者区别主要在学制和学位上,大学本科4-5年,可申请学士学位,而大学专科2-3年,没有学位。职高学生一般经过3年的学习取得中专学历。大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人才,即实用化人才。而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高中是承接初中教育,并对高级中学形成补充的一种教育方式。职业高中在不放松高中基本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培养面向社会的技术性人才,使职高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对口专业上更有竞争力。

职高、大专和本科阶段的学习具有不同的特点,职高教育具有独特的培养特色,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为例,职高学生一般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艺术设计专业时都缺乏美术功底,在美术基础的学习方面较为欠缺,与通过专业美术考试进入本科学习的艺术类学生相比,职高学生在审美层次上的差距很大。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较好的绘画基础,在构成、色彩等方面,经历过考前培训的本科生更具优势,他们在造型能力、色彩等方面会更加得心应手。相比而言,职高学生缺少在艺术设计中的自我判断和宏观整体把握的能力。但是职高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他们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更强,思维能力会更加缜密、周到细致,而且在文化课、材料课等学习方面占有优势。

可见职高学生与大专、本科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色,在培养中要针对他们不同的特征进行培养。就职高学生而言,对于毕业即就业的学生和继续深造的学生要选择不用的培养模式,有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以达到最优的目标。

3 培养就业学生与继续深造学生的区别

职高学生从毕业去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学生,一类是选择继续深造,通过考试进入高等教育阶段,选择大专或者是本科的学生。在进入职高初始,很多学生就为就业和深造开始左右摇摆,这两种选择在三年的职高学习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区别。

很多学生及家长认为就业才是学校培养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哪个学校哪种学历,就业是最后学生必须走的路,因此在职高阶段就可以学习实用的专业技术,可以在毕业时就掌握很强的操作能力是非常实际的。针对有些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反感,职高可以提供的东西相对更加有优势。选择毕业就业的学生在职高学习阶段得到了专业技术上的指导和训练,掌握了更加实用的技术,已经足够在毕业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更加需要和注重技能型人才,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如果从职高毕业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是他们所想要的,而且还可以节省几年的时间在非常划算的。

还有一种培养方向是继续深造。这种想法的学生在毕业前夕可以选择报考成人高考、高自考、电大等专科学校,继续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认为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单位还是比较看重学历的,而且高等教育可以提供更多的读书的机会,接触更多成功、有涵养有品位的人,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提升自身的魅力。另一方面,在职高学习时会学习一些专业的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考入更高学府深造时有些课程在职高阶段就有接触,在学习时可以更加快捷,而且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在深造毕业后有助于找到更加满意的工作。

就此看来,两种培养方式各有所长,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而这两种培养在方式方法上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职高的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选择的学生作出不同的培养模式,以使得学生们都有更好的发展。

4 就业与深造的差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职高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进入社会后可以很快适应工作的设计工作者,继续深造的学生则更应该考虑专业基础的学习。因此,把培养就业的学生和培养深造的学生分开有差别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1)尽早选择方向,增强学习目的性。

职高学生在入学时大多已经选好将来时要深造还是就业,因此他们对于将来的规划更加具体,目的性更强,在学习时精力更加容易集中。在教学时要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不要觉得自己不如普高生或其他学历学生,更好的为自己的将来努力。

(2)差别设计就业的学生与继续深造的学生的培养课程。

继续深造的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相对可以较少,他们会在继续深造时完善自身的实用技术技能。但是就业学生是要毕业就参加工作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掌握专业技能以便在毕业后可以快速的融入到各类设计工作中。因此在对于就业学生培养时的课程安排上,要偏重专业技能的教育,使他们可以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和软件操作,以满足社会对其的要求。在注重技能的同时注重文化课程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培养继续深造的学生应该从入学开始。

他们最终需要参加高考或者其他形式的考试,需要专业的绘画方面的培训才可以在以后的艺术设计专业上有更深入的成就。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他们的基础课程的教育,以便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文化课成绩。另外在专业课程上侧重于基础美术课程,配合一些专业课程,使他们具备继续深造所需的条件,在继续深造时也有自身的优势,可以更快的习惯和掌握高等教育的课程要求。

5 结语

对于职高的艺术设计专业甚至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就业与深造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事情,为了在学校阶段可以更好的有选择性的学习自身需要的知识。因此,就业与深造的差别培养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而且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学到自身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快速的满足自身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 武恒. 非艺术类生源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10(4):26-31.

[2] 孟庆英.非艺术类高职高专素描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2):147-148.

[3] 郑曙阳.设计的羽翼——关于艺术与科学理论的思考[c].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4]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8

【关键词】计算机;就业;人职匹配

IT产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人才缺口,与此同时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们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10届到2012届,连续三届蝉联就业红牌专业,且为2013年度就业预警本科专业[1]。

1 计算机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1.1 自我定位存在偏差

学生容易在职业期望和职业方向选择上出现错误定位。职业期望中,对薪水期望过高,对于就业区域限制过窄,会对就业形成不良影响。职业方向上,很多人不考虑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不能有的放矢的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

由于IT产业的造富效应,使得计算机类人才对自身的职业终极定位就相对较高。在某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2013届、2014届学生中抽样调查,学生对毕业时薪水预期普遍在3000元以上,其中15.53%的同学薪水预期在5000元以上。又因为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多种多样,专业技能需求不同,收入也不同。部分同学为了追求高收入,或者追求大城市就业,丢弃自己的专长,盲目选择流行但不适宜自己的职业。职业方向上的定位偏差增加了就业的困难。很多同学面对五花八门的就业信息,不知道如何挑选,盲目求职,造成企业需求和个人素质不相容,无法成功就业。

1.2 专业技能薄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计算机专业是新兴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迅速,学科知识爆炸式增长。目前计算机专业就业范围所涵盖的职业分工种类繁多,各种细分职业所需要的就业技能也不尽相同。目前的本科教育为了使计算机专业学生能更广泛的适用于社会,开设了较多的课程。由于课程多,学时少,实践环节少,造成学生的实际知识运用能力不足,面面俱到却无法精通。

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往往学生储备了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却在就业时没有突出的专项技能而无法适应企业需要,形成岗位和人才无法对接。

2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就业指导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灵活运用按需求职的就业指导模式和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模式,实现较好就业。

2.1 按需求职的就业指导模式

将职业需求和专业学习对应起来,在职业规划导向下进行学习,促进就业。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职业主要分为3大类:1)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2)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开发;3)计算机硬件,每一类又对应了多种职业。

计算机软件类有如下职业:软件工程师、研发工程师、需求工程师、软件测试员、软件UI设计师/工程师。系统集成类有如下职业: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系统分析员。对于其中的数据库及目前的数据仓储、数据挖掘等,还有数据库开发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ERP技术/开发应用、ERP实施顾问等类型的职业。这些职业对于专业知识主要需求为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而这些职业中牵涉到嵌入式开发的岗位则需要嵌入式方向的知识和实际能力。

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开发相关职业包括但不限于:网站运营管理、运营专员、网站编辑、产品经理/主管、产品专员/助理、电子商务/SEO、电子商务经理/主管、电子商务专员/助理、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互联网研发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系统分析师/架构师、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语音/视频/图形开发、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美工、UI/UE设计师/顾问、三维/3D设计/制作、Flash设计/开发、游戏设计/开发、游戏策划师、游戏界面设计师、特效设计师、视觉设计师。这些职位需要软件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数字媒体方面的技能。

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职业如高级硬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硬件测试人员、计算机硬件维护工程师等,则对于计算机硬件基础和电子电子方面有较高要求。

综合国内多所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对比发现,计算机专业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相对一致,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差异较大。目前计算机学科大类所涉及的各种课程,其中不同细分方向侧重的课程差异显著,大体分为嵌入式方向、软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安全、数字媒体几大块。

对于职业需求而言,学生并不需要精通所有的专业技能,只需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加强具体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就可以实现较好就业。将专业技能和职业关系对应起来,如从事计算机系统工程方面工作则强化模拟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与通讯、计算机EDA设计、X86汇编程序设计、计算机控制、分布式系统原理、电路分析、人机交互等知识。这样根据需求引导学生针对职业岗位提早准备,按需发展,强化职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调查表明:虽然个人就业意愿差异较大,选择的职业差异大,但学生对个人能力方面评估差异不大[2]。这反应了目前专业教育属于基础知识储备完善,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但终端技能及实践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对于就业技能薄弱的现实,要根据职业要求,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补缺补差,密集学习以达到职业要求。

2.2 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模式

从个体出发,找出与个体最为吻合的职业岗位,这种人职匹配就业模式更加人性化,能带给求职者本体更大的满意度。

针对定位失衡的问题,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进行一次自我评估,做出较为客观的能力水平判断,找出学生对于专业方向的偏好。

对学生的薪水期望,要结合其专业知识水平,做出合理建议。在就业中攀比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攀比就业造成的无法就业情况,要让学生看到别人有的优势而自己没有具备的特质。当学生认识到知识水平、人际资源等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时,就会自然降低攀比的心理,回到比较现实的就业中。

对于专业定位问题,要找准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偏好。学生对某个细分职业的兴趣,对于其职业发展是很有利的。在寻找专业特长和偏好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成绩判断”的误区,即不分析各种职业所需的技能,仅仅凭学生不同科目的成绩高低,判断该生适宜以高分科目知识为主体需求的职业。

对于学生的偏好或者强势方面要总结归纳,概括出学生本人各方面的优势特长,结合其所有优势,寻找以特长为主体需求,求职者本体素质可以覆盖其他需求的职业岗位。如2013届毕业生S同学,对于多媒体技术方面有所偏好,其本人爱玩游戏,有个最大的特长是文字写作能力强,社会交往能力强,曾为某网站供文学稿。正逢某知名IT公司需要一个游戏部推广文案,需要对视频音效有一定专业知识,文笔好,会玩游戏的人。S同学顺利签约。

由职业定位回溯专业技能的按需求职指导方式适用于一对多的职业指导,尤其适用于早期的职业规划。由求职者个人特长着手寻求人职匹配岗位的职业指导适用于一对一指导,更适用于求职阶段。两种职业指导互相配合,对于推动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9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不应只是学生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应是一个择业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指导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学生的职业指导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的自觉、自立并有科学根据的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

高职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前系统的、完整的准备阶段,学生职业指导在于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职业理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生职业指导要帮助学生做好从业前的准备,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协调起来,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全过程分年级学生职业指导应该涵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的全部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思想指导、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并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全过程分年级学生职业指导要使德育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列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并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开设。

1.一年级开设择业指导

一年级“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一年级职业指导的内容应当包括:介绍职业指导的主要理论;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了解所学专业以及相应的职业适应范围,而且主要以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

2. 二年级开设创业指导

二年级是转入专业学习的准备阶段,公共基础课即将结束,专业课即将开始。此时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十分重要,这时的职业指导应在一年级择业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指导即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的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性格特征,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适应范围,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初步定位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拟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二年级的职业指导在授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测试的具体操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定位个人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此时的职业指导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目标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和选修有关课程,培养专业技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开展创业教育,掌握如何创业的基本知识,通过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年级创业指导的内容应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

3. 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

职业指导课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就业,这是当前社会和学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现实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学校、家庭和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指导中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就业指导”课主要内容应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当地经济特点和就业市场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等。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与方法、以及求职应聘的方法技巧。

二、全过程分年级学生职业指导的教材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并且都是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而不是面对全部在校生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全过程分年级进行的学生职业指导教材目前还不多见,全过程分年级学生职业指导的教材,可以根据分年级指导的要求,分册编写。例如一年级使用的分册,内容应包括:绪论、社会职业与职业理想、各类职业理论流派,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等内容。二年级使用的分册,内容应包括: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设计,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定位专业方向,求职择业的知识能力准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关内容、有关案例。例如:创业的定位,项目选定,创业风险分析防范,企业财务管理,工商、税务有关知识以及经济法律知识等内容。三年级使用的分册,内容应包括:就业制度与就业环境、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试、求职择业的程序与方法、就业规则与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等内容。

全过程分年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除课堂讲授外,还可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并充分利用网络引入名校名师、名企名家为高职院校学生剖析就业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指导;组织一些模拟招聘,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多样化、多形式的职业指导,让高职院校生学更好地接受职业指导教育、培养职业素养、提高从业能力。

三、全过程分年级学生职业指导的师资问题

师资是办学中最重要的资源,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师资十分缺乏,仅有的一些也多半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原来从事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教师,有的是从行政干部中转行的人员,有的是班主任、辅导员兼任,他们缺乏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而真正具有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学、职业指导理论专业背景的职业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因此,目前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急需进行职业指导业务的专业培训,以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指导与咨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专职教师不仅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而且应获得职业指导师的资格证书。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不够重视,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引起高职院校足够的重视,为顺利开展全过程分年级学生职业指导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篇10

关键词:职业指导;专业化;全员化;全程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109-02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1]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就是帮助高职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帮助高职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提升职业能力,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为高职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职业指导对高职学生充分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职业指导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职业指导认识不到位、职业指导方式方法单一、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困境,[2]出现学生对职业指导期望值高而满意度低的尴尬局面,职业指导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质量较低。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者们应积极探索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模式,让学生们成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充分获得职业发展。

一、建设一支“多元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为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奠定基础

师资水平决定职业指导的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兼职教师较多、专业理论匮乏、专业训练缺少的问题,从而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为高职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建设一支“多元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是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前提条件。

1.培养高素质的专职职业指导师

目前高职院校专职职业指导教师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学生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组成。为了全面提高专职职业指导师的素质,学校应政策鼓励、经费支持他们参加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熟悉掌握职业指导理论,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职业咨询和职业素质测评的技术和方法,积极报考国家“职业指导师”,获取“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走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道路,这为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组织校内多学科兼职职业指导教师

由于职业指导涉及的内容广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教师纳入兼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让这些多学科的兼职职业指导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专业技能,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对于校内兼职的职业指导教师,学校可以在授课学时、科研认定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支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积极性。

3.聘请校外专家充实职业指导师资

为了让高职生对社会发展有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聘请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主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著名职业指导专家、事业有成的著名校友等专业人士作为学校职业指导师资的有力补充。让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有利资源,引导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企业需求和自身条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良好职业道德,顺利实现人职匹配。

二、构建“全员参与、多方合力、互利共赢”职业指导体系,共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各方人员的共同参与,多方合力,通力合作。全员化指导就是全面动员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高职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中来,积极搭建好校内外职业指导服务的工作平台,有效促进高职生实现顺利就业。

1.积极搭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全体教职工通力合作,各司其职

在高职院校,应建立由校领导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各级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的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从校级领导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负责人,从学校就业中心的老师到各院系的辅导员、各专业的教师、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全面参与大学生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的工作。调动全校力量,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切实落实学生职业指导上的“一把手”工程。

2.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相继出台许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应大力宣讲大学生就业政策,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多渠道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促进毕业生成功就业。比如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宣传大学生就业政策,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和入伍预征工作。这几年来先后有80多名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其中一名毕业生参加支教不到一年就因工作出色转为在编公办教师。同时,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创业推就业”,成立创业学院,开办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红冠杯”“启航杯”大学生创业营销实战大赛,锻炼学生创业能力,指引学生自主创业。国家的积极就业政策,大大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实现顺利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3.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企业是吸纳高职毕业生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应当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主动联结企业,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就业基地。比如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万千万百”就业工程,即联谊万家企业,引进千家企业入校园招聘,提供万个工作岗位给学生应聘,与百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该工程实施的效果非常好,不但帮助企业提高了招聘效率,招到合适人才,而且实现高就业率,提高了就业质量。

学校还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与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使校企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这既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又能帮助企业成功转型升级,形成校企双赢的局面。比如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500 强企业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电梯技术学院,完全按照“校企双主体、工学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工学六合一”指的是,产学合一、做学合一、车间课室合一、教师师傅合一、校企文化合一、校企育人发展合一。这种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过硬,深得市场的青睐。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的良好态势。

4.以生为本,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职业指导,通过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训练,让学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投入到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训练中,主动进行职业体验和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自己的职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等。同时,职业指导工作也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理解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主动配合学校职业指导服务工作,大力支持和敦促学生参加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训练,积极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能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1]

三、实施“全程化指导、全方位服务”职业指导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良性发展

全程化指导,是指以“始于学生就业需求,终于学生就业满意”为就业目标,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论,根据高职生成长特点分年级、分阶段设置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并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地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科学择业、成功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

1.在校三年的全程化指导

根据高职生在校三年的特点,按照“分年级、有重点、全程指导”的原则,设置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完善职业指导体系。一般来说,大一时期重点内容是讲授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况,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要求;了解职业基本知识,明确自身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理想,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初步制订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大二时期,重点内容是培养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指导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职业需求和岗位职责,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沟通,提升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明确创业意义,培养创业兴趣,学习创业实务,做好创业准备,锻炼创业勇气,提升创业能力。大三时期,重点内容是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指导学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求职途径与流程,掌握笔试、面试技巧,提升求职技能,增强求职信心;开展职业测评,使毕业生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和职业倾向,参照测评结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职业;开展职业咨询,实施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求职职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毕业后的跟踪指导

“全程化”指导不仅体现在校期间就业指导教育,还应将“全程化”后延到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毕业生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面对部分高职毕业生因“高就业率、低满意度”而频繁跳槽的现状,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职业指导日益显得重要。然而目前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手不够,资源有限,对毕业生的后续服务非常缺乏,甚至是空白。建议各高职院校以校友会为平台,结合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建立毕业生信息库,跟踪调查各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可以为毕业生提供3~5年的毕业后职业指导服务,建立和完善并及时维护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和就业信息,及时反馈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等。同时可以开辟通道,让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职业倦怠、职业发展困境时可以回校寻求帮助,接受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延续到毕业生后真正落实全程化职业指导,有利于毕业生增强职业荣誉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全员化、全过程化指导,为高职生提供高质量职业指导,帮助每一位高职生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健康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李秀文.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决策探索,

2013,(5):64-65.

[3]林萱.试论如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22-123.

[4]徐隽.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