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为话题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20:35:42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1

2、爸爸是个司机,晚上九点回家。回到家里就玩电脑游戏。他通常白天睡觉,因为他开晚班车。爸爸还会做菜,他做的红烧鱼最好吃了,每次我都要多吃一碗饭呢。

3、妈妈每天做家务,我也能帮妈妈做家务。她还为我和爸爸洗衣服,最重要的事就是接送我上学放学,不管天气好还是坏,每天都准时在校门口等着我。我爱妈妈!

4、哥哥比我大12岁,是一名大学生,在哈尔滨上学。哥哥在家的时候对我可好了,可他现在不在家,只有放假才能回来,我可想他了。

5、我是个可爱的小女孩,我的皮肤白白的,眼睛不大,一笑就成两个小月牙儿,梳着两个羊角辫,老师说我像个洋娃娃。我的学习也很棒啊!朗读背诵都是顶呱呱!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2

对于现代大众传播而言,受众在本质上是由社会结构出来的。其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在不同社会团体成员和大众传播媒介产品之间,建立起来的各种诠释关系在文化上的意义。传播的文化研究认为,和社会分工与经济差异一样,地域文化和次文化等种种历史过程都足以对受众的媒介选择产生决定性的影响(J.Fiske&J.Hartley,1978)。考察电视的收视行为,应该有两个向度或者双重视点:作为一种仪式,“看电视”这一活动赋予家庭内部生活某种和外部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关联;作为一种消费过程,“看电视”也是文化传递的方式(DavidMorley,1992)。与此同时,电视对于拓展公共论坛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空间具有重要的贡献,电视谈话节目便是其中主要的部分。由于电视谈话的话题涵盖面十分广泛,便越来越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对观众产生影响,而电视谈话中出现的言行,也越来越作为新的文化形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分享的一种重要文化经验(RaymondWilliams1990)。通过对上海电视谈话节目的分析,可以从中看到电视受众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电视产品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中国大陆电视谈话的兴起

作为电视媒介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节目形态之一,谈话节目在中国大陆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包含了“公共空间”、“娱乐”、“社会意见和舆论”的多种成分。

从西方媒体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电视往往在一开始就承袭或部分承袭了广播电台节目的传统,各种各样的谈话始终在电视屏幕上占有一席之地,象美国早期的娱乐杂耍谈话节目“BroadwayOpenHouse”(NBC1950)和新闻与公共事务谈话节目“MeetthePress”(NBC1947)、“FacetheNation”(CBS1954)等,多多少少都源自电台广播一样(GSCOTT1996)。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情况则多有不同。一方面,中国大陆的第一代电视从业者大都来自报业和电影业,使得电视节目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以画面的高度“唯美主义”和解说词的高度文学性和修饰性为主要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以前,中国大陆媒介所强调的宣传意识至上的原则和前苏联将纪录片视作“形象化政论”的观念,使电视从业者和受众双方都非常习惯于屏幕表达“高于生活”的神圣性,生活化的聊天自然难于涉足其中。除了政府高级领导的讲话外,在1980年代以前,电视节目中几乎不使用同期声(陆晔1997)。19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社会的改革开放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普遍关注,中央电视台1995年2月开办了《电视论坛》,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就某些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发表看法,当年12月11日主持人赵忠祥和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总指挥和总工程师们就宝钢建设问题进行的讨论,便是较早的一例以主持人和嘉宾为中心的电视谈话(陆晔1997)。然而,这种电视讨论与其说是“谈话”,到不如说是“采访+演说/做报告”更贴切。或者说,这类节目,传播方式仍然是“单向”和“自上而下”的,传播内容仍然比较单一,节目中出现的,往往都是具有相当级别的各种高层人士,普通公众较难介入。

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TALKSHOW)当数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当时,新成立的上海东方电视台在每晚7:00-7:30这个往往令地方电视台望而却步的晚间黄金时段,开办了这档演播室直播谈话节目,与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新闻栏目《新闻联播》进行收视角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该节目以社会热门话题为依托,以演播室谈话为主干,以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的互动为支撑,既体现出中国大陆电视传播观念的变化,也是第一次把“演播室受众(STUDIOAUDIENCE)”这个特殊的受众群体放在了与主持人和嘉宾同等重要的地位,“构筑中国电视全新的传-受关系”(李良荣,陆晔1995)。在一些文化学者眼里,节目的直播形式和“演播室受众”对于热点话题的参与,使得这个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作为普通市民“将他们原有的群体心理释放出来,参与公共生活、表达社会情绪的民间思想空间”(王元化1995)。在这里,电视谈话开始体现出“公共空间”的文化特征。也许正因为这个节目承载了太多的社会意义,而“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其形式意义是要大过谈话内容的,谈话和要旨是‘问题’的提出而不是‘问题’的深入,而‘问题’本身又是很有限度的”(徐醒民1995),在开播两年多以后,该栏目因为社会性热点话题的“枯竭”从每周五档改为每周一档、双周一档,最后无疾而终。紧随在《东方直播室》之后开播的同类直播谈话节目《今晚八点》(上海电视台1993年2月)也几乎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偃旗息鼓。

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开播。较之于《东方直播室》“主要强调一种谈话的氛围和仪式”(沈莉1999)——“谈话”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实话实说》更具有市场化背景下现代电视节目生产的自觉意识:从话题甄选、谈话层次设计、有关资料的准备、记者前期调查、嘉宾的选择与搭配、主持人的风格定位与现场组织策略、大屏幕使用、灯光设计、现场乐队功能、现场多机摄录和后期编辑等,各环节的实施和有机协调多体现出对海外同类节目的模仿和借鉴,而且借鉴得十分到位,专业化程度很高——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已不仅是作为一种仪式和氛围的“谈话”本身的象征意义,而是“谈什么”和“怎么谈”——话题的市场“卖点”和谈话的技巧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主持人的自然、松弛、冷面幽默和平民化——被业界人士称作“犹如邻居大妈家的儿子”,使得节目在“生活化”的同时凭添了许多“娱乐”成分:即使是社会意见和民间舆论的表达,在这个节目中也因为语言的机智幽默和生动活泼而增添了单纯的娱乐色彩。《实话实说》开始作为一种“类型”(FORMAT)节目的市场化运作,影响中国电视界,进而影响受众。

于是,在1990年代后期,电视谈话大行其道,和其他大众媒介产品一起,成为影响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也同时体现出市场化大环境当中受众的文化选择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特征。

海派电视谈话节目的地域文化特点

上海是一个都市化程度高、地域文化特点突出的城市。尽管作为中国大陆最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对于西方文化具有天然的吸收能力,但从中国大陆的媒介市场化的角度看,由于其自身文化上的紧密性,大陆其他城市的文化产品在上海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更显示出上海的媒介产品和受众之间,在文化上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1998年到1999年,上海的各家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走红的情形下,重新相继推出谈话节目《有话大家说》(上海电视台1998年10月)、《城市心情》(东方电视台1999年4月)和《走进心世界》(上海教育电视台),同时,有线电视台的各个专门频道,也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先后推出《评头论足》、《看球评球》等影视类、体育类的谈话节目。此外还有东方电视台每周末的沪版《非常男女》——娱乐性谈话节目《相约星期六》,和幼儿游戏类谈话节目《欢乐蹦蹦跳》。这些节目以突出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较短时间内培养起相对稳定的本地观众,《有话大家说》的收视率目前已远在《实话实说》的本地收视率之上。(参见[表1])

文化学者认为,海派文化,或者更进一步,可称作“上海文明”,其最基本的文化心理品性在于“建筑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宽容并存”和“对实际效益的精明估算”,反映在文化上,就体现为雅俗文化之间的巧妙平衡——融合了发端于国际交往历史的开放型文化追求和顾及现实可能性的世俗智慧(余秋雨1995)。

上海的电视谈话节目充分地体现出在受众和电视产品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之间的城市文化特征。《有话大家说》的节目定位是“大众话题评说”,虽然从话题处理和主持人的表达技巧上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实话实说》的“地方版”,但和《实话实说》的文化取向和风格非常不同。从《有话大家说》的编导阐述中,便可以看到一些海派文化特征:

全中国,北京人被公认是最能侃的,上海人的嘴皮子真不如我们的头脑有名。但是,做了几期《有话大家说》节目之后,我们惊异于发现了上海人潜能的另一面——能说会道的一面。

上海人不是政治家,我们不善于调侃国家大事中的条条框框;却能从身边的小事中提炼待人处事的准则。

上海人不是雄辩家,我们务实,用一些最朴素的语言,讲一些老百姓的大实话。

上海人也不是小市民,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国际大都市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正在逐步“接轨”……①

《城市心情》则以“理解都市情感,沟通凡人心灵”为主旨,试图“为城市人带来一种‘新世俗关怀’”,在话题设计和节目风格上较《有话大家说》更具有都市白领情趣;《走进心世界》发挥教育电视的特点,以“心理分析指导”的方式探讨人际关系、自助、心理和反映现实生活。

从个人收视情况看,上海电视谈话节目的主体受众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0岁至59岁的城市市民群体(参见[表2])。这个群体本身就是最能够集中体现城市文化品性的主体人群。因此,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尽管在电视谈话走红之前,屏幕上一种十分兴盛的以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节目——大学生电视辩论,但至少在《有话大家说》当中,真正的受到观众欢迎的电视谈话高手,却不是有较高文化水准的大学生,而是平民百姓当中的中年人。②这不仅和生活阅历有关,也和电视谈话节目的主体观众的城市文化需求相关。

话题选择:电视受众与电视产品的文化依附关系

一般认为,对于电视谈话节目的观众来说,话题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一项有关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受众调查表明,73%的观众认为,电视谈话的话题是决定其是否收看一个节目的最重要因素,尽管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吸引力也很重要③。

从中国大陆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看,从《东方直播室》直到早期的《实话实说》,电视谈话节目起步阶段的话题选择,大都集中在社会热点上,而进入成熟阶段则逐渐分化:《实话实说》正在“改进社会生活话题节目类型的同时,发展人生体验话题的节目类型”。④上海的电视谈话话题则较多集中在都市生活方式、生活形态和生活观念,以及社会问题和社会公德。(参见[表3]、[表4])即使是同类话题,《实话实说》一般围绕个案展开,而上海各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则更趋于群体化,更接近上海城市市民的生活趣味和文化品性,如《有话大家说》有关生活方式的话题“经历公厕革命”、“家电故事”、“股民故事”,有关婚姻家庭和人际关系的话题“嫁在上海”、“什么样的女性最幸福”,有关社会问题和社会道德的话题“戳穿马路‘阿乍里’”、“说话要说普通话”、“自行车被透以后”;《城市心情》的时尚消费话题“追风网球”、“透视内衣橱窗秀”等,都是取材于上海特有的都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与受众在文化上的契合程度是比较高的。《有话大家说》2000年的收视率几乎在6至9个百分点之间,“电视谈话节目收此效应,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成绩。”⑤

简短的结论

电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文化情景。业内的批评家们因此而认为,在笛卡儿时代,一个人可以说“我思故我在”,但在今天这个大众媒介时代,恐怕只能是“我上电视故我在”(RobertAbelman,1998)——在这个意义上,电视谈话节目不仅把传统上私人领域的文化元素和社会公共领域交织在一起,而且由于受众的深度参与,更加强化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情景之下,电视产品和电视受众之间除了消费产品—消费者相互依赖关系之外,在文化上同样紧密的共生共荣关系。上海的电视谈话节目,为我们提供了在电视受众和电视节目的关系基础上,一个透视海派文化特征的样本,并最终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电视作为社会文化传感器,对于当代社会文化品格表达和塑造的作用。

有话大家说城市心情实话实说

1网络故事(生活方式)畅想未来

2人体模特儿(文化观念)漫游未来我的儿子太潇洒(消费观念)

3出国打工记(生活方式)聪明的烦恼(青少年教育)

4我与电影(娱乐)“保险”保险吗(社会观念)强子(个人奋斗经历)

5自行车被偷后(社会问题)昨天、今天和明天(青少年教育)

6过年话吃(生活方式)没完没了好心情(娱乐)新世界(残疾人的社会关怀)

7初九话酒(生活方式)读本好书过个年(生活方式)

8我在马路边拣到……(社会公德)文明养狗(生活方式)再哭一次就长大(青少年教育)

9今年冬天几把火(安全)走自己的路(交通安全)

10讨债人的苦恼(法律)洋雷锋(社会道德)住家男人(家庭关系)

11网上消费谁来保护(法律)

类别(%)政治/社会事务经济/消费教育娱乐生活方式社会问题/公德婚姻/家庭关系法律法规环境体育其他

有话大家说3.96.610.56.618.414.510.57.95.36.69.2

城市心情4.2-8.316.729.216.712.5--4.28.2

实话实说4.67.710.86.216.010.827.74.61.51.58.6

注释:

①/yhdjs

②应启明,谈话常识,广播电视研究1999/5

③Broadcasting&Cable,Sept.28,1998

④/talkshow

⑤/yhdjs

⑥资料来源:上海广播电影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⑦资料来源:陆云鹏,上海地区谈话类节目个人收视率分析,广播电视研究1999/5

⑧资料来源:/yhdjs,/talkshow,《城市心情》栏目组

⑨资料来源:同上

参考文献:

Abelman,Robert,ReachingACriticalMass,LEAInc.1998

Fiske,John&Hartley,J,ReadingTelevision,Methuen&Co.Ltd.1978

Morley,David,Television,AudiencesandCultuies,RoutledgePublishers1992

Scott,GiniG.,CanWeTalk?ThePowerandInfluenceofTalkShow,

Williams,Raymond,Television:TechnologyandCulturalForm,RoutledgePublishers1990

陆晔,电视时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李良荣,陆晔,从《东方直播室》看中国电视传播观念的突破,东方直播·文化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王元化,《东方直播·文化篇》序,东方直播·文化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沈莉,上海电视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上海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报告1999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3

前言

一直奋战在新东方教学的第一线上,我深深感受到所有渴望提高英语能力的同学们,以及渴望通过各类考试(四六级、考研、雅思、TOEFL iBT、GRE、GMAT)的考生们的不易,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我们中国考生来说,我们最害怕就是任何等级的英文考试的作文部分。

那么我们为什么害怕英文写作考试呢?为什么有些同学即便背了1-2万单词后仍然是写不出漂亮的文章呢?为什么很多同学练好了发音,但是依然不能出口成章呢?找到了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大家就真正抓住了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关键。

首先要揭示几乎所有人都存在的英文写作的困境:

---困境1

---困境2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

---困境3的语言那是“满篇尽带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存在英文写作问题,现在我就要告诉大家如何解决,达能力。

说简单点,就两个字------面对一个话题,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钻石教父”用来支撑“竞争机制的论证,巴赫、的论证。上述这样的对应讲解就是要告诉大家,(论证素材+论据素材),99%的基础,其实就是你自己写作的前提,为什么?因为任何语言学习,或者说任何学习过程,都遵循了一个“输入---输出”的模式,没有输入,永远不可能输出,没有好的输入,永远不可能有好的输出。因此,语言学习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听永远不会说,不读永远不会写”,这里的“听”和“读”就是输入环节,“说”和“写”就是输出环节,我们只有输入了好的英文素材,就一定能在需要的地方输出他们。

为此,继出版《GRE作文大讲堂-方法、素材、题目剖析》之后,我又耗时两年编著完成了《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这一系列英文写作工具书,简称《写作素材大全》,包

含:《GRE ISSU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

《GMAT ISSU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

《新托福独立写作与口语话题论证论据素材大全》

《考研写作图画作文各类话题必备英文段落素材大全》

韦晓亮

《四六级写作各类话题必备英文段落素材大全》

这套书的的出版,我想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了大家的“英语输出问题”---当你想要用笔或者用嘴论述某一个你可能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用地道漂亮的英文去表达的一个题目的时候,立刻按照话题类别索引查阅相应考试的《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你能立刻查到若干用地道的英文组织起来的一个一个的该话题的段落,这些段落全部引自国外顶级的期刊、报刊、书籍、网站,例如:《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科学》、《大英百科全书》、维基(Wiki)英文百科全书、《微软百科全书》等权威刊物。这样既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更解决了“英文表达”的问题,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的输入,你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最重要的是用地道的英文进行论证某一个话题的能力,因此,这样一套书,会充分的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能力这两大“输出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套《素材大全》所包含的五大类考试,尽管都是《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的考试,针对性的去编纂完成各个考试的备考写作所必需的。

对于大家最怕的GRE作文考试之ISSU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全面覆盖到GRE ISSUE写作的全部20

第一大类第二大类法律类

第三大类环保类

教育类

哲学类

国家、制度、建设类

社会发展类

第十六大类伦理道德类

第十七大类经济类

第十八大类书籍及研究理论类

第类心理类

第二十大类素质、品德类

考生一旦人手一本这样的GR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工具书,第一,在论述每一个复杂的GRE Issue命题的时候,方能够游刃有余,言之有物,关键是有话可说而且写的有理有据。第二,本书一共20大类话题,完全覆盖GRE Issue话题库,与此同时,每一个大类下面又下辖属于该类,但各有侧重方向的段落。例如,科技类话题下,有“论证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论证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人类如何利用科技这把双刃剑”、“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等等英文论证以及论据素材段落,从而又能够完全覆盖GRE写作的科技类话题整个的知识范围以及命题范围,同时给每一个这样的主题段

韦晓亮

落一个绝对严谨、地道、直接可用的英文段落。而且每一个英文素材段落都是以“标题”、“段落中文大意”、“英文段落”三部分构成,这样又能保证大家一目了然的知晓该段落的论述内容和论述功能,在哪个话题或者主题中可以用上。

在此,举例说明大家会在书的正文所看到的内容,我们拿大家最害怕的GRE话题之艺术类话题举例,如下所示:

第四大类艺术类

1 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段落大意: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唤醒人们、提升人们,它能够反映社会价值。

Art is usually a criticism of the world as it is and a vision of the world as it might be. A and in ways that may not be shared by every member of a group.find a way to wake people up who are going and say: “Stop it. You can't walk past this. This is your life.” or else we won't have a society. larger than us.one has to be able to envision other lives real, as When we dwindle.

2 艺术的重要性以及价值

段落大意:是人们密不可history. Art with the living conditions people people Ar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eople wh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ome form of art — whether it be painting, acting, music, etc — perform better in other subjects than others who don't participate in art.

3 贝多芬的例子作为论据来说明艺术家们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German composer,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musicians of all time. Having begun his career as an outstanding improviser at the piano and composer of piano music, Beethoven went on to compose string quartets and other kinds of chamber music, songs, two masses, an opera, and nine symphonies. His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completed 1824),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work of classical music in existence, culminates in a choral finale based on the poem “Ode

韦晓亮

to Joy” by German writer Friedrich von Schiller. Like his opera Fidelio, op. 72 (1805; revised 1806, 1814) and many other works, the Ninth Symphony depicts an initial struggle with adversity and concludes with an uplifting vision of freedom and social harmony.

如上所例,本书对于GRE ISSUE写作的全部20大类话题给出了近千个这样的论证素材段落以及论据素材段落,相信这本书以及这套书的价值就是去提高以及扩展大家过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的内容量以及信息量,真正做到能够“言之有物”。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全面性:全面补充GRE写作Issue部分所涉及到的所有话题的英文论证素材以及英

文论据素材,解决考生面对Issue题目无话可说,无例可举的困境。

文化性:书中所有的论证以及论据素材段落都是从辨证的角度去补充大量的权威的论

证分析的英文论证段落和论据段落,力求做到让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始终

沉浸于思辨的海洋和文化历史的长河中,

权威性:汇集世界顶级外文期刊、报纸、书籍、内容,例如:《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维基(Wiki)

英文百科全书、

指导性:汇集新东方GRE的GRE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事业上的支先生对于本书英文部分的认真审订。

最后,感谢你们在课堂上给我的很多启发,。我收获很多。同时,在此,不揣冒昧,摘取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以戒学子:

你要看到事业垂成,

决不可因疲乏而静止;

你要认清全面的世界,

必须广开你的眼界;

你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必须审问追究到底 。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

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

韦晓亮

wxlxiaobao@gmail.com

韦晓亮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4

一.适当增补,化大为小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的范围进行修饰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抽象变具体,这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最简便直截的方法。当然,这种增补,并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它不仅需要搭配得当,更重要的是所增必须与话题的感情基调一致。而习作中,一些同学为了求新,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以“期望”为话题,可拟《海峡的期望》《期望长大》等,如果拟成《失落的期望》,则明显犯有消沉之嫌,虽然增补的视角别出心裁,但缺乏文章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教育意义。

二.准确揭示,富有文采

话题作文要求根据话题自拟题目,其实已明确要求所写内容必须是与话题密切相关的,拟题与文章内容不允许有一丝不一致,不协调的地方,这就要求习作者做到准确鲜明。首先,文题要能准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切忌穿凿附会,生拉硬套。如以“家”为话题,通过自己考试失利后,心情极度失落之时,父母百般劝慰,想方设法使我从颓唐的困窘中走出来,从而越发感受家的温馨,可拟为《温馨的港弯》,如果拟成《好想有个家》,内容与题目显而易见不吻合。其次,所拟文题的语言要精练,富有文采。题目多用词语或短语,一般不用句子。尤其是散文、小小说、议论文之类,标题过长会给人造成拖沓冗长之感。如写农村某养鸡专业户通过养殖致富后,带领其他人纷纷办起了养鸡场,从而使大家摆脱了贫困,步入了小康,不妨拟成《吹皱一池春水》。这样的标题优美、生动,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三.刻意求新,匠心独运

根据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呼告等修辞手法,引用或化用人们所熟悉的诗词、歌词、成语、俗语等作为文题,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使标题显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含蓄隽永。

1、巧用修辞,增添情趣。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因其短小常会给人带来枯燥之感,而修辞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不仅能增强感染力,而且更加生动鲜明地揭示文章表达的内容,使题目成为有思想、有灵性的血肉之躯。如以《环保》为话题,用比喻拟《森林——大自然的心脏》,用拟人拟《地球的眼泪》,用对偶拟《一手老茧,满山苍翠》,用呼告拟《人类,请金盆洗手》。同一话题,用不同的修辞,可拟出风格不同的题目,形象贴切,不落窠臼。

2、巧引诗句,引人思辨。我国有数千年文明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拟题时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记忆深处搜寻出适合文章内容的古诗词作为标题,更显典雅蕴藉,富于文学情趣。如以“奉献”为话题,表现老年教师退休后在农村缺编的情况下主动返回讲台。无偿执教,可拟《莫道桑榆晚》;写青年教师勤勉耕耘,热情辅导留守学生,可拟《为伊消得人憔悴》;突出某退伍军人运用所学技能带领农民致富,可拟《一花独放不是春》。引用诗句作题目,常常引人思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巧改成语、熟语,意境深远。对成语、歌词、影视剧名等进行适当改动,通过套用、仿造、组合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会使文题显得典雅大方,妙趣横生。如以“创新”为话题,断开成语,组合可拟《没有异想,哪来天开》;以“信任”为话题,引用流行歌曲歌词拟为《一句话、一辈子》;以“矛盾”为话题,套用电影拟为《妈妈,再爱我一次》。善于翻新改造成语,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引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词、影视剧名,活泼有趣,新颖别致。

四.转换视角,不落俗套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5

一、审题关――奇葩离不开根

高考话题作文通常会在话题前给出一定的提示语,但是依然还有考生会写出“出轨”的作文。例如,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话题是“忙”,有考生就将话题误解成了“帮忙”,结果得到了很低的等级分。由此可见,读懂材料,正确理解话题以及明确出题人的命题意图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例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的作文话题是“传递”,提示语中给考生提供了很多思考方向和角度,从而赋予了“传递”丰富多彩的含义。学生只要能把根植于“传递”这一内涵丰富的话题,就能让作文开出娇艳的花。

二、构思关――美文都精于构思

苏格拉底说:“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的真实性是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统一。例如,苏轼《赤壁赋》中客和吹洞箫者的谈论,以及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原和渔夫的对话等,都可以看做是作者为刻画人物而运用的精妙构思。再如,2007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我有一双翅膀》,开篇引用歌词作为题记,然后以时间顺序写了“我想飞”“我要飞”“我会飞”,整篇文章一目了然,开合自如,体现出了很强的结构美。

三、扣题关――瞄准话题中心不偏题

话题作文虽然比命题作文写起来自由,但不能脱离话题。常见的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活琐事入题法。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窗棂边的栀子花》,作者开篇即从生活中常见的窗棂边的栀子花切入话题,引出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一切道理都从生活中来的观点。

2.说文解字巧开篇。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美,距离的忧伤》,作者开篇便通过解析仓颉造字切入话题,以说文解字的方式表明了距离的重要性。

3.变形阐释切入法。

所谓变形阐释切入,就是对话题作文的材料进行巧妙变形――或将其压缩成一句精要的话,或将其扩展成一个事例,进而自然引出自己的观点。例如,高考满分作文《遥望晶莹,近观纤瑕》的开头,作者就是将材料中雷抒雁的诗歌进行了变形阐释,以此切入话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类比构建暗切题。

所谓类比构建暗切题,是指在行文中活用材料和其他事例进行类比,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开篇即用三个整齐的句式类比构建,鲜明地指出了距离与完美的关系,结尾则通过再次点题深化了中心,整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精巧。

5.鬼斧神工叙事中。

所谓鬼斧神工叙事中,是指写作时可以巧妙地把材料中的人、事、理演化为叙事的中心,以叙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回家》就通过编故事恰如其分地演绎并表达了人与家乡复杂而又莫名的关系,进而使文章表现出了含蓄深刻、意味深长的特点。

6.卒章显示话题法。

卒章显示话题法,是一种在文末彰显话题并亮出主旨的作文结构方法,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作者就恰到好处地将材料中的诗歌化为文章的内容,并在结尾照应了话题,读后叫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总之,学生只有合理恰当地运用好材料,独到而新颖地切入话题,紧扣话题材料,瞄准话题中心,才能写出优秀的话题作文。

四、文体关――异彩纷呈贵在精

紧扣文体特征写特色作文是写好高考话题作文的又一关键。因此,写记叙文要注意细节描写与叙事的详略,以及事例的时代意义;写议论文要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并选择丰富而恰切的论据。当然,考生还可以用访谈式、对话式、日记体、书信体、辩论会、新闻发言稿、剧本、就诊报告、处罚通知、广告文案等标新立异的形式写话题作文。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百家讲坛》与《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就分别运用谈论式和书信体,不仅降低了行文难度,还收到了结构美的效果。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6

关键词:文艺理念;服务对象;文艺家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划时代的经典性文献。《讲话》发表于1942年,国家形势危急,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大量文艺家和作家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在这些作家和文艺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农村,他们眼中和笔下的文艺往往精英色彩浓厚,脱离农村甚至脱离土地,因此他们很难与群众直接结合。基于这种形势,提出了相关主张,《讲话》在《结论》部分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整个《讲话》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由此看来《讲话》将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什么人服务”以及为这些人服务要有怎样的思想准备。作家和文艺家究竟该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列宁在相关文献中曾指出,文学艺术应该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服务,现在看来这个“方向”似乎是非常正确的,但如何做到使文学切实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不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无法做到真正为广大人民服务进而为工农兵服务。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愚民的统治政策迫使穷苦的劳动人民几乎被剥夺了创造和享受文化艺术的权利。也就是说传统的文学艺术,往往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想要扭转这个状况,除了提出“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还要进一步细化“人民群众”,即包含一个要为城市小资产阶级这一对象服务的问题。如此看来,它的内涵就大于工农兵,那么提出这个主张,作为一个文艺的方向,怎么解决、怎么落实真正使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打下坚实基础,针对这种情况要求一个作家与文艺家要尽量解决世界观问题、立场的问题、思想感情的问题。因此,当时延安的作家、文艺家、作家要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观,要站到人民群众无产阶级这边来,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够使文学艺术更好地、更切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正确认识《讲话》所指出的服务对象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解决“普及与提高””歌颂与揭露”“文学遗产”与“文学批评”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7

关键词:神话书写 语言文化学 乌利茨卡娅 先例现象 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75-03

20世纪西方文学和文化领域经历的“再神话化”,使神话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神话是人类原始思维的载体,是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源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神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形成于20世纪80 年代的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是俄罗斯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创作主题、写作方法、叙事手段、语言表达上独具特色”(刘娟,2012:135)越来越受到国内俄语学界的关注,而神话书写和神话思维的运用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神话书写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女性作家笔下的神话因其所持有的不同于男性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文化立场,体现着女性作家的审美倾向。在“人类中心论”背景下产生的语言文化学,研究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其“跨学科性”和“综合性”为单一学科难以阐释的现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空间。目前,以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为蓝本的神话研究,多集中在以研究作品思想内容等为靶向的传统的文学批评研究以及以研究作品形式、结构、修辞等方面的篇章层面研究,将神话视为女性文学中的文化现象并对其语言文化功能进行阐释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试以语言文化学视角对俄罗斯当代女性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小说创作中的神话书写及其在语篇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透过文本表层考察作为一种创作手法的神话书写所体现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倾向。

一、神话、语言文化学

神话具有混融性特点,与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都有密切关系,因而,神话学研究界对于什么是神话也众说纷纭。马克思对神话的理解在目前各种有关神话的概念中影响较大,他认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马克思:1995:29)在俄罗斯也存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神话理论和神话研究学派,而梅列金斯基是在俄罗斯乃至世界神话学领域都可谓享有盛誉的神话学家,他毕生从事民间创作,神话、叙事诗的探考和比较研究,对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各种神话理论都进行过详尽的评述。梅列金斯基有多部学术论著问世,其中《神的诗学》堪称神话学领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他认为,“神话因其固有的象征性,成为一种适宜的语言,可用以表述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永恒模式以及社会宇宙和自然宇宙的某些本质性规律”。(梅列金斯基,1990:4)而文学领域的神话主义在梅列金斯基看来,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为这一手法所系的世界感知,“居于首位的观念是确信:原初的神话原型以种种‘面貌’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文学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以独特的方式更迭递嬗;作家试图将世俗生活的平庸神话化,文艺批评家则热衷于揭示现实主义之潜在的神话基原”。(梅列金斯基,1990:8)神话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原始表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表现与表达正是语言文化学研究关注的核心。将神话作为女性文学重要的文化现象来研究并对其在女性文学语篇建构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释要求研究者们不落传统文学研究的窠臼,要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女性小说中的神话书写,因此,我们尝试将神话这一传统的文学研究对象纳入语言文化学的研究视野,以语言文化学的视角去分析神话书写对女性小说在刻画人物和深化主题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人类中心主义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范式。语言文化学正是在“人类中心论”背景下产生的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综合叉学科。目前,语言文化学的研究正处在繁荣发展的阶段,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国内的俄语学界都呈现出一片方兴未艾的景象。语言文化学(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这一术语最早见于捷利娅(В.Н.Телия)、斯捷潘诺夫(Ю.С.Степанов)、阿鲁久诺娃(Н.Д.Арутюнова)、 沃罗比约夫(В.В.Воробьев)等语言学家的著作中。沃罗比约夫认为“语言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语言与文化在语言运用中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并以现代文化观念(规范和全人类价值系统)为导向、借助系统的方法将这一过程表现为基本单位语言内及语言外(文化)内容相统一的完整结构”。(Воробьев, 1997:36-37)而马斯洛娃认为“语言文化学是一门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中表现及承载的民族文化”。(Маслова, 2001: 28)语言文化学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划定的复杂性,但却为单一学科难于阐释的现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空间。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中的民族文化语义,对象物是具有象征、评价、隐喻意义的语言单位,它们凝结在神话、仪式、仪礼、传说、口头文学、宗教文本、文学文本、熟语、隐喻、象征、谚俗语中,在文化传承上有其原始观念、原型的渊源。(彭文钊,赵亮,2006:24)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并不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研究内容的单纯叠加,而是语言文化学者把语言看作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研究的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制约的关系,语言文化学把语言放在文化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关注的体现、存储、存在于语言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智特征,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在语言文化学视阈下得以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二、语言文化学视角下乌利茨卡娅的神话书写

俄罗斯女性文学是当代俄罗斯文学中不容忽视的一股潮流,围绕女性文学展开的分析、评价和解读等批评活动也呈多元化发展。后工业化时代,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变成岌岌可危时,在人文科学的很多领域中人们都表现出了重新创造神话和重新解释神话的渴望与追求。神话的固有属性是具有一切理性概念所缺乏的象征性,人们将目光再次投向神话,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再神话化”“神话复现”,这正是现代人关注自身、寄寓自我心声的体现。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坛的很多女性作家,如彼得鲁舍夫斯卡娅、乌利茨卡娅、瓦西连科等开始诉诸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但在其创作中古老的神话意象与原型并不是“移花接木”式的重现,而是作家将其主观思想附体在了神话化的表达中,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文化立场出发对其进行阐释,体现的是作家对现实的思考,代表的是作家自主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针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在80年代的中后期仍相对滞后,但“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后来在90年代引起研究者极大兴趣的关于女性文学的主题和基本特点的研究”(刘娟,2012:135),而很多研究者(Т.Ровенская, Н.Егорова, Ю.Сергеева, Т.Прохорова)也开始关注女性文学作品中融入的神话元素和作家创作的神话化倾向。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最受读者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多次获得俄罗斯布克奖和意大利彭纳奖提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乌利茨卡娅开始涉足中、长篇的小说创作,《索涅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您忠实的舒里克》和《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等作品为她带来了很大声誉,其代表作《索尼奇卡》获得了1996年法国美第契外国文学作品奖,使她真正跻身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创作名家之列,而《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更是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多国广为流传。乌利茨卡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作品中多讨论爱恨、生死、两性关系等女性作家普遍关注的人类永恒主题,其小说创作中大量使用神话母题和具有象征意象的神话形象,而这正是从语言文化学先例理论、观念理论角度对作家创作中的神话书写进行分析和阐释的切入口。

在当今语言文化学研究当中,先例现象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先例文本”(прецедентный текст)这一术语是俄罗斯语言学家卡拉乌罗夫(Ю.Н.Караулов)在1986年召开的第六次国际俄罗斯语言和文学教师协会(МАПРЯЛ)大会上在题为“论先例文本在语言个性结构和运行中的作用”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先例文本是指对某一语言个性的认知与情感具有特定意义的、为该语言个性的大众(包括其前人及同代人)所熟知的、在该语言个性的话语中被多次复现的文本,存在于语言个性的最高层次结构中,是语言个性结构中恒定要素部分。(Караулов,2007:216)继卡拉乌罗夫之后,俄罗斯学者们对先例文本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如克拉斯内赫(В.В.Красных)和古德科夫(Д.Б.Гудков)将先例文本的概念扩展为先例现象,并以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的两种存在方式将先例现象划分为先例文本、先例话语、先例名、先例情景。而当先例文本言语化时会参与到文化观念的建构,先例文本的“多次复现”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观念(концепт)作为思维和文化的基本单位,近年来已经成为语言文化学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内容。观念作为术语最早是由阿斯科尔多夫(С.А.Аскольдов)在其题为“Слово и концепт”一文中提出的。波兰语义学派代表人物安娜・威尔兹彼卡(Anna Wierzbicka)是继阿斯科尔多夫之后最早将观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者,她提出文化脚本理论,文化脚本的研究对象是体现某个特定社会中被广泛认可的文化规约和价值观念的语义学事实,包括谚语、俗语、常规搭配、称呼语、日常会话等,文化关键词是最能集中表征一个民族的思想内核与文化特质的文化脚本的首要研究对象。斯捷潘诺夫在其专著《俄罗斯文化常量词典》(《Константы.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中提出,观念是人意识中的文化凝结,是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基核。

文化观念是一个跨学科概念,是联系人、意识、思维、认知和语言的重要概念(刘宏,2012:44),有别于语言文化学的其他概念,文化观念构成了一个民族认知库和文化价值的核心,带有明显的价值成分,因此,观念分析有助于挖掘民族文化记忆的内涵、揭示民族的心智特点。俄罗斯学界从认知语言学、文化学、语言文化学角度对观念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在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观念分析法是一种以文化观念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阐释民族文化语义的研究方法。

在《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作家通过对古希腊神话原型的当代言说凸显了作品强烈的文化思绪, 表现出强烈的俄罗斯民族历史的“文化寻母”意识。(张建华,2006:54)小说女主人公“美狄亚”是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先例名,而因爱生恨、弑子惩夫的古希腊美狄亚的悲剧故事这一先例文本对后世多国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出版于1996年。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经历着昔日大国解体后的风雨飘摇,特定的历史和真实的现实在文学中被以独特的方式记录并反映。西蒙娜・波伏娃曾说:“理想的女人总是最确切地体现了‘别人’的人”。在乌利茨卡娅之前公开打出了女性写作的旗帜,以颠覆父权/男性文化伪饰与虚构的女性神话、还原女性真实为写作中心的俄罗斯女性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复仇魔女”形象,这些被男权社会边缘化、被推进阴暗角落的“去天使化”女性形象并没有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话语导向。在乌利茨卡娅笔下,我们看到的是面对丈夫的背叛仍恪守“婚为一人之妻,寡为一人之孀”的传统价值观、表现出无私母爱的“美狄亚”,正如作家在小说前言中所说的:“Это вывернутый наизнанку миф о неистовой колхидской царевне Медее, это роман не о страсти, а о тихой любви, не об огненной мести, а о великодушии и милосердии, которые совершаются в тех же самых декорациях на крымском берегу...”,我看到了乌利茨卡娅在作品中对古希腊神话故事彻底颠覆式的戏谑,看到了传统神话模式在作家笔下的独特诠释,作品不仅是对父权/男性话语的颠覆和消解,更是实现了女性形象由“他者”叙说向自主自为的女性当代创作意识和创作实践的转换(张建华,2006:54),引领读者与作家共同开启对俄罗斯民族生存伦理中有关女性道德理念的思考,踏上重构俄罗斯文化审美内涵的探寻之路。

在《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美狄亚这个名字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女主人公的名字,还是她生长的黑海岸克里米亚古老的费奥多西亚镇的名字,它如同生活着奥林匹斯诸神的奥林波斯山一样,“а место, на котором она стояла, показалось ей вдруг тем неподвижным центром,вокруг которого и происходят движения миров, звезд, облаков и овечьих отар”,具有重要的神话象征意义。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有着希腊血统,“осталась последней чистопородной гречанкой в семье, поселившейся в незапамятные времена на родственных Элладе Таврических берегах. Была она также в семье последней,сохранившей приблизительно греческий язык”,在家族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她擅长采草药治病救人“Вся округа, ближняя и дальняя, была известна ей, как содержимое собственного буфета. Она помнила не только где и когда можно взять нужное растение, но отмечала про себя,как с десятилетиями медленно меняется зеленая одежда”,在整理丈夫信笺的时候发现了丈夫与妹妹亚历山德拉的私情,“Девочка исключительно моя, только моя, и не думай, пожалуйста, что у тебя ребенок,Cэто просто одна из многих Медеиных племянниц”,但面对爱情的背叛,她却把痛苦深埋心底,用宽容善待他们的私生女,她婚后虽然无子,但却经常把众多侄子、外甥、侄女等召集到她在克里米亚的家里,“Спустя много лет бездетная Медея собирала в своем доме в Крыму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х племянников и внучатых племянников, вела за ними свое тихое ненаучное наблюдение. Считалось, что она всех их очень любит. Какова бывает любовь к детям у бездетных женщин, трудно сказать, но она испытывала к ним живой интерес, который к старости даже усилился”,这些与古希腊神话美狄亚的同与异是作者通过文本联想对神话美狄亚的先例文本的激活和复现,在两个文本的对比、对话中体现的是作者对文化观念上的选择和评价态度。

乌利茨卡娅的神话书写并不是简单的复古和立新,而是将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创作质料,以服务于其作品主题需要为宗旨而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改写,通过使用那些蕴含丰富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的先例名、先例文本,小说的表现空间得以拓展,小说被赋予了“无限的深意”,神话书写不仅表达出作家对自主的文化价值观的寻求和在现代语境中对文化的思考,更是为文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可能,在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实现对话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Воробьев В.В. 1997.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 теория и методы[M]. М.: Изд-во Рос. ун-та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2] Караулов Ю.Н. 2007.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M]. М. : Изд-во ЛКИ.

[3] Маслова В.А.2001.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 Учеб. пособие для студ. высш. учеб, заведений[M].М.: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Академия.

[4] 何旭红.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中塔季亚娜托尔斯泰娅小说研究综述[J].金田, 2015(3):18+15.

[5] 刘娟.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之我见[J].外语学刊, 2012(2):135-139.

[6] 刘宏.试析文化观念的形成与先例文本的使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44-48.

[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8] ~・莫・梅列金斯基. 神话的诗学[M].魏庆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8

摘 要:“说话”项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环节。从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实例入手,围绕词汇、语法、语句、内容组织等方面内容,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非语音失误及教学对策加以探析,以提升高职学生说话策略,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导向。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说话 非语音失误 教学对策

众所周知,“说话”项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提高自身的说话水平,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非语音失误及教学对策两方面加以探析。

一、“说话”项非语音失误分析

所谓非语音失误,是指语音失误(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不准确、语流音变的把握不准确得当等)之外的失误,包括词汇、语法、语句、内容、时间把握等几个方面。

为更好地研究高职学生“说话”项中非语音失误的趋向,笔者以所教的物流管理专业2013级43名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作答作为语料,对学生的非语音失误加以分析比较。

(一)词汇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说话”项中,如果词汇使用得当,容易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对词汇的使用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语气词使用频繁

语气词是虚词的一类,指放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的词。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四类,语气词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

在此次测试中,多数学生都使用了语气词,占总测试人数的86%。在学生选取使用的语气词中,除了因语句表达需要而必须使用的情况之外,其余语气词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依次是:吧(30次)、呃(24次)、呢(18次)、嘛(17次)、啊(12次)、吗(3次)。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语气词的使用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一种说话习惯,大都表示一种陈述语气,没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省去。如:

(1)它,一年四季吧,反正游玩的人都很多。

(2)我的家乡,呃,我从09年来到烟台,06年来到的烟台,然后在烟台生活了8年,把烟台看作自己半个家乡,呃,其实我从小长大是在内蒙古。

(3)我从小呢,就喜欢听歌。

(4)然后,再说一下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属于农村嘛。

(5)常山啊,常山就坐落在我们诸城第一中学的南边。

2.夹杂方言词汇

方言词汇在“说话”项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但高职学生由于习惯或紧张等原因,往往不自觉地表述出来。例如:

(6)我们相处地还是蛮不错的。(蛮=很)

(7)然后他就搁这儿。(搁=放)

(8)即使是中午头,顶着烈日。(中午头=中午)

(9)它真的可劲地往上长。(可劲=使劲)

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不利于语言的有效表达,影响说话的整体水平。

3.重复使用词语

“说话”项中,不少高职学生重复使用词语,其中,“然后、就是、那个”三词使用最为频繁,分别出现了134次、105次、64次。下面以“然后”一词为例加以说明。

一位学生以“我感兴趣的一件事”为题说话,该生连用了10处“然后”。如:

(10)然后我选择青岛吧,因为我觉得青岛可以去玩的地方特别多,去青岛八大关,然后我们四个就冒雨前行,去了八大关。然后呢,我们去八大关用了好久时间才找到那个地方,你知道吗,然后,八大关,然后一直下雨啊,我们一直在找凉亭,没找到……

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大量重复使用词语已不是个别现象,“然后”等词已成为他们口语表达中的口头禅,说话时承担连接上下句的过渡作用。但频繁使用同一个词语,容易给听者留下词语贫乏、缺少美感的印象。

(二)语法方面

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表现在“说话”项测试中出现了一些不合语法的现象。例如:

(11)我的家乡来自浙江嘉兴。

(12)相信大家都看过一期节目,中央电视台做的《舌尖上的中国》,这期节目出来以后,有很多人在追。

(13)之前我还不认识这首歌的。

(14)我的职业是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前3例都属于动词使用不当,“家乡”不能用“来自”,可改为“我来自……”;例(12)的动词“追”与宾语“节目”不搭配,可改为“看”;例(13)中的“认识”与宾语“这首歌”也是不搭配,可改为“知道”或是“熟悉”等。例(14)属于主语与宾语不一致,主语“职业”与宾语“成功人士”不在同一个范围内,“成功人士”并非一个“职业”。

(三)语句重复

在“说话”测试中,很多高职学生心里有些紧张,他们在上下句连接时,经常不由自主地重复语句。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例如:

(15)我们宿舍,在我们宿舍,生活也是非常单调的。

(16)在地铁站,在地铁站等它的主人回家,在地铁站等它的主人回家,就一直等,一直等。

(17)但是应该有这个意识,有这个义务,为有需要者服务。呃,尊敬老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我们新时代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在“说话”项中重复使用某个句子,会给人一种拖沓、不连贯的感觉,影响该项的整体得分。

(四)内容组织方面

在“说话”项的内容组织方面,部分高职学生能较好地表述下来,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内容组织欠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点不突出

“说话”内容不条理主要指学生没能围绕题目展开叙述,融入了与题目无关的其他内容。如有一名高职学生的说话题目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该生的说话思路是:我感觉我比较喜欢出去玩,就是去旅游;到青岛后每个周末都去玩,先后去玩的地方;上周末我到青岛八大关玩,等等。

可以看出,该生的说话内容基本是记流水账,未能围绕“旅游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来突出重点。

2.离题

“离题”是高职学生在“说话”项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审题时并不细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学生说话时的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位高职学生在以“家乡的风俗”为题说话时,该生不了解“风俗”的意思,她的说话思路依次是:“家乡在哪里——家乡有名的酸菜——有个亲戚爱吃酸菜,妈妈做给她吃——家乡的名胜举例”等。这样的说话内容,很明显偏离了主题。

从参与测试的学生总数来看,说话离题的学生虽不占多数,但仍是“说话”项测试中应着力训练的重点。

3.主题导向不积极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了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不确定性。在对学生进行“说话”项测试中,可以看出,有的高职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仍然存在着误区。例如:一名高职学生以“我的好朋友”为题说话,他说他的好朋友“绝对是一个损友级的人物,经常叫我出去上网、做一些不该是学生做的事情。但是,好朋友非常地讲义气,正由于此,我明知他要把我带进沟里去,也依然愿意与他交朋友”。

这段说话的内容折射出当前高职学生交友的一个取向,那就是“讲义气,不计后果”。这种交友观非常有害,有待于高职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对策分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分钟,却折射出高职学生的言语水平、思维水平、人生导向等多方面内容。由此,“说话”项在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给以高度重视。围绕以上对高职学生“说话”项非语音失误的几点分析,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对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词汇、语法的规范训练

词汇、语法的规范训练指的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高职学生要做到用词准确、表述到位、语法得当,主要解决的是“对不对”的问题。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1.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应整理

在学习《普通话》这门课程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应整理”的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词汇入手,逐一整理。该项任务有助于学生了解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在“说话”项测试中可避免出现频繁使用方言词汇的现象。

2.慎用语气词

对许多高职学生而言,说话时使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语气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时,可让学生结对练习,互相检查对方是否存在语气词滥用的现象,时刻提醒学生慎用语气词。

3.多读现代经典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很多经典作品,高职学生可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训练语感,丰富词汇体系,养成正确的语法习惯,提高说话水平。

(二)多层次练习说话表达能力

为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不再出现语句重复、离题、内容不条理等现象,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练习说话表达能力,可以分别从“听话、朗读、说话”三个层次入手进行训练。

1.在听话中提炼主题

“听话”的状态对每一位心智健全的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每天都要通过“听话”接受大量的信息。在普通话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听话”过程的信息传递,训练学生提炼文章主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朗诵一段美文,要求学生在听完后复述这段文章的大意,同时概述文章主题。这样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并且能迅速抓住文章要点。如此练习,能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式表述。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继“听话”训练后的第二个层次,在“朗读”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感受原文优美的语言、正确的语法以及真诚的感情。此外,跟读的练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原文朗读与自己朗读之间的差距。这样,学生能够在实际练习中掌握内容组织的层次,培养正确的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3.在说话中拓展思维

“说话”训练在这三个层次中难度最大,但是这一训练可以让高职学生从自己的方言思维模式过渡到普通话思维模式,进而拓展思维。“说话”训练可从一问一答的简单训练再到创造性说话的复杂训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项考试形式就属于创造性说话。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即述说类和论说类。从高职学生“说话”项的测试情况来看,述说类话题相对容易,论说类话题较为棘手。对此,教师可辅助学生加大论说类话题的训练力度,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话题,如“论社会道德”“我对网上购物的看法”等等,倡导学生多看一些评论文章,多动脑思考,在此过程中丰富视野,拓展思维。

(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尽管普通话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但高职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职学生在“说话”项中所表现出的不太积极的人生观、学习观、交友观等倾向,如果在大学阶段仍未能得以正确引导,那高职学生的未来前景并不乐观。因此,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说话”这一环节,多介绍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等,以此引导学生在练习说话能力的同时,也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说话内涵,这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所应达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杜宇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应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9

目录 领导感谢捐赠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我们相聚在东林小学,隆重举行“君乐市附属中学100套课桌椅爱心捐赠”活动.这既是东林小学的一件喜事,也是大统镇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首先我代表大统学区、代表东牛林小学200多名师生向前来参加捐赠仪式的各级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代表全体师生讲三句话.

各位学员,大家好!

本次培训自xxxx年xx月xx日开班至今,在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的认真运作下,在授课讲师的倾情投入下,在所有参训学员的激情参与下,此次理论学习与技能、技巧培训即将告一段落,大家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与实践中,值此结训及返程之际,我谨代表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向无私奉献、甘于付出的各位老师、各位助教致以最最衷心的感谢!向认真学习、收获新知的各位学员表示最最热烈的祝贺!

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现代学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法制讲座领导讲话稿,供大家阅读.

法制讲座领导讲话稿一:

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胡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区委也把在党员、干部、国家公务员和执法队伍中开展“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作为实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尽快见成效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市、区委的文件精神,卫生局党委专门作出了在全系统开展“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的安排.最近又发出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一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可以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这是一项当前必须抓好的一项政治任务.因此,结合卫生系统和监督所的实际,我想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一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镇小朋友们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向全镇广大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青岛金原建筑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华欧香茗苑有限公司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各位领导,全体同志们,响xx的发展是一个快乐有趣而无止境的过程.希望今后我们大家一起坐上时间的列车尽情畅享.

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好!在这个充满收获希望的金秋,在这景色宜人的美好季节里,由海沧区妇联、海虹社区主办的“喜迎十八大,巾帼健身行” 广场舞展示活动在海沧天虹广场举行.这是我们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营造“温馨海沧、幸福海沧”的好载体.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参赛的12支代表队致以诚挚的问候!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篇10

关键词:普通话 方言 关系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省级、市级以及地方电视台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广播电视都在不断地进行节目创新,从表现形式、播出内容、语言特色等各个方面下手,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满足受众,站稳脚跟。由此应运而生的各种方言化节目出现在我们的电视荧屏前,并在广播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快速壮大的走势。然而各类方言广播电视节目的兴起却引起了以推广普通话为主流思想的学术界的不小争议,对这种现象的评论褒贬不一。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方言化节目和普通话节目的关系?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将在本文中进行一一探讨。

一、推广普通话背景下的方言化节目

继续推行和普及普通话,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步调一致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党和国家的各宣传部门应该起表率作用。但是不等于说可以完全不考虑广播电视节目宣传部门的生存需要。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确定推广普通话的任务和要求,循序渐进,争取获得各方的协作与支持。方言化节目的出现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方言化节目一拥而上的势头和良莠不齐的局面,使得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现今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也加大实施力度规范汉语工作,国家对普通话的规范推广十分重视。电视媒体作为现代化传播语言文化信息的载体,在普通话推行工作中更是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公共媒体的发言人,他们的发音表达具有一定力度的示范性和引导性。然而方言化节目中运用的方言、俗语和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发音表达,在满足地方受众的方言情结和外地受众的好奇心的同时,也间接引导受众模仿方言的表达方式,将方言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受众喜欢上方言对话而忽视了普通话的运用,而方言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的、低俗的词语和粗话更是难登大雅之堂。这些现象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发行。

其次,对于很多地方台盲目追随方言热的潮流。一方面,无创意的模仿其他电视台的节目形式内容,缺少节目自身独具的特色,吸引受众的看点过少;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有些电视媒体甚至不惜用一些低劣、庸俗的内容来迎合观众的口味,完全不顾电视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方言的这种过度使用和滥用,使得受众在大批量的雷同、俗套的方言节目轰炸氛围下产生审美疲劳,量多而质不精,节目效益大大降低,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前进的。

二、协调普通话与方言化节目发展关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方言化节目的存在是语言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阶段,它为电视媒体的发展蓝图增添了许多色彩。与此同时,方言化节目的区域性垄断和局限性发展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全面、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它,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促使方言化节目健康发展。

(一)改善普通话和方言广播电视节目的关系

“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电视被视作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无可厚非。但是,弘扬主旋律并不等于排斥多样化,即使独尊一家,也应该允许百家争鸣。”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的法定方针,普通话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所以作为维护国家语言规范化重要媒介的电视媒体一定要做好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电视媒体推广普通话不代表将方言化节目判处死刑,中心思想不能改变,但也要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发展。以普通话广播电视节目为主,方言化节目为辅,分清主次,方言在发挥其地域化娱乐化的专属特色的同时绝不占据普通话的主流地位,改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竞争势头,相互协助、共同进步,推进电视媒体多方面发展。

(二)合理规划方言化节目时长

合理安排节目档期排版等工作,对于节目的垄断问题也可以做到很好的缓解和排除。一些经典的方言化节目可以合理安排播出时段和播出时长,不占据普通话广播电视节目的主导地位,同时又能够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地方台要调整方言化节目的播出时间,坚决不以方言化为电视台的主色调。提升节目本身的品味风格,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收视率,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方言化节目在电视媒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作为一种被排挤角色完全淡出电视荧屏。

(三)推出具有方言特点的普通话广播电视节目

方言化节目采用方言式的表达方式,使得节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方言化节目只能在地方频道针对当地受众播出,而且无法加入电视媒体进军世界电视媒体事业的大队伍里去。针对这一问题,推出具有方言特点的普通话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普通话版本的广播电视节目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方言元素,像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天天向上》节目,节目的整体语言表达方式为普通话,而在节目中为了营造娱乐气氛,也是增添地方特色,在对一些特殊的话题运用方言来解读,让观众更能接受节目内容,增加了节目的亲切感和本土化,拉近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节目的大致内容对于其他地方的受众来说更容易理解,又赋予当地的受众归属感。推出具有方言特点的普通话广播电视节目,解决方言化节目的受众局限问题,使得更多的受众能够欣赏方言化节目,增加了受众群体的数量,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三、总结

如今,我国的电视媒体事业日新月异,正在进行不断改革和不断更新的快节奏发展,为了在世界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努力。对于方言化节目来说,一方面将方言翻译成英文比将普通话翻译成英文要增加很多难度,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与语言交际的成本;另一方面,即使能够简单、轻松地将方言翻译成英文,方言的个性化和幽默性就无处表达了,将方言化节目的地域性完全抹杀掉,这样方言化节目就失去了根基。从这点上看来,方言化节目无法适应电视媒体事业的国际化发展。但是,方言是地方文化发展的产物,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风土民情的真实反映和历史积淀,是一个地区的语言符号。方言节目作为新兴的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一定是存在一些弊端与缺陷的,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现有的节目形态不能作为最终的变革模式,需要在发展进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燕.简谈方言类广播电视节目[J].新闻爱好者,2010(20):118.

[2]徐亦尤.我对推广普通话若干问题的认识[J].语文建设,1990(03).

[3]李慕寒.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J].人文地理,1996(11):7-11.

[4]崔春泽,杨迎春.谈方言在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娱乐化进程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