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十篇

时间:2023-03-26 00:02:00

王尔德童话

王尔德童话篇1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美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戏剧家、童话家、小说家、散文家。他创作的童话想象丰富、文辞优美、诗意浓郁、哲理性强,堪与大名鼎鼎的刘易斯·卡洛尔齐名,被称为“近代英国文学的一大伟观”。王尔德的童话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他也因此被誉为“童话王子”。他一生共创作了九部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渔人和他的灵魂》、《星孩》,几乎篇篇都是耳熟能详的佳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童话奠定了王尔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王尔德童话最突出的特征是美,无论从内在的“二美”:爱、善,还是从外在的“二美”:语言美、幻想美来看,王尔德的作品无不散发着美丽的光彩。“艺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王尔德在他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如是说。而他的童话也践行着这一口号,成为了王尔德美的宣言书。

一、 内在美

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究竟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王尔德在自己的童话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着美的内涵。

1、 Beauty is rooted in love(因爱生美)

爱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没有爱的世界将会比坟墓更可怕。而美,也深深的根植于爱。在《夜莺与玫瑰》中,作者借夜莺之口道出了他对爱情的认识:爱情真了不起,她比绿宝石更珍贵,比猫眼石更有价值,就算用珍珠石榴也无法买到她,因为她不是陈列于市集的商品,更不是用黄金珠宝可以衡量的。在夜莺眼中,爱情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为了帮年轻人赢得爱情,她不惜用玫瑰的利刺扎进自己的胸膛来染红玫瑰。夜莺也曾犹豫过:以死亡来换取爱情,这样的代价会不会太大了?可终究,它选择了死亡。因为在她眼中,爱情比生命更可贵。在她行将就木之时,她依旧不停的歌唱,歌唱那不朽的爱情,就连死亡也无法阻挡。这样的结局,让人潸然泪下,但夜莺对爱的歌颂与向往,却让她美丽纯洁的心灵跃然纸上,纵然悲凉,却也凄美。

王尔德的爱并不拘泥于异性之间。仔细阅读《快乐王子》我们不难发现,“王子”与“燕子”都用的单词“he”(他)。小燕子与王子告别时想要亲吻王子的手作为告别礼,而王子却以“我太爱你”为由让燕子亲吻了他的嘴唇。当燕子被寒冷的冬天冻死之际,王子的心也碎了。没有了爱,王子的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我们姑且不从伦理的角度上评判王子与燕子的行为,单从王尔德这种博大、宽容、开放之爱来看,已让他的童话美不胜收。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后世的崇拜者才会在他的墓碑上印满吻痕吧。

2、 Kind is beauty,beauty is kind.(善即是美,美亦是善)

衡量一件事物美否,不是看他华丽的装扮、漂亮的容貌,而应看他的心灵是否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善,反过来,内心的善又点缀着个人的美。在《自私的巨人》里,当巨人拒绝让善良纯真的孩子来公园玩时,原本繁花盛开、鸟鸣蝶舞的花园被冰雪封冻了,春天、夏天、秋天再也不愿住进花园,只有冬天、北风、冰雹、寒霜和大雪等一干好友愉快的在花园里穿梭。终于有一天,巨人醒悟了,明白了只有善良的孩子才能让花园恢复原来的美丽。于是,他拆掉高墙,让花园重新成为孩子们游戏的欢乐天堂。在这个故事里,孩子是善的化身,也是让花园恢复美的关键所在。巨人曾说:“我虽有许多美丽的花,但孩子才是最美丽的花朵。”那些美丽的花朵只是外在的点缀,而善良的孩子们才代表了真正的内涵美。

《西班牙公主的女儿》里外表其丑无比的小矮人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对鸟儿们很要好,在寒冷的冬季,当树上的果子落尽,地面坚硬如铁,而狼群纷纷进城寻找食物的时候,他未曾淡忘这群可爱的朋友,无论自己的早餐如何匮乏,小矮人都会将它仅有的黑面包屑与鸟儿们一同分享。善良的小矮人与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相似,外表的丑掩饰不住他们如金子般闪亮的心,正是外表的丑陋,让他们的心灵显得更美。雨果在《序言》中提出了这样一条美丑原则: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美与丑是相互依存的,雨果与王尔德共同塑造的这种形式丑与内涵美的形象,为美开辟了更宽阔的道路。

二、 外在美

王尔德对美的追求并没有停留在对内涵美的挖掘上。他曾在《谎言的腐朽》中说:“形式是一切,它是生命的奥秘。”对语言、形象、画面等形式美的追求上,王尔德也显示出了高超的技艺。

1、 语言美

读王尔德的童话,我们总会被他睿智的哲语、精美的言辞、浓郁的诗味深深折服。他的童话,小到三岁孩童,大到耄耋老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的喜爱。

当夜莺快被玫瑰刺穿心脏时她喊出了这样一段话:“年轻人,快乐一点!快乐一点,你就可以得到一朵红玫瑰了。我要在月光下用音乐培养她,用心脏的鲜血来染红她。我不要你的任何回报,只希望你能做一个真正忠实的情人。因为不管哲学如何充满智慧,爱情却比它更有智慧;不管权势如何伟大,爱情却比它更伟大。爱情的羽翅和身体都像火焰一样灿烂璀璨。她的双唇如蜜糖一样甜美,她的气息就像乳香般馨美回溢”。这样的句子,不同年龄段的人一定会读出不同的感悟,三岁孩童可能会问:“为什么快乐一点就可以得到红玫瑰呢?难道是因为爱吗?”;学生可能会看到王尔德生动的画面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青年人则不由得会引发对爱情和无私奉献的思索。这样睿智优美的句子在王尔德的童话中比比皆是。

《了不起的火箭》中,王尔德用丰富的想象让火箭们发表妙语哲思。“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喜欢它,它就是你的世界”,“爱情是永远不会死的,它如同月亮般永远长存。”《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有这样一段唯美的画面:紫色的蝴蝶拍打着洒满金粉的翅膀,在花丛中婆娑起舞;小蜥蜴钻出墙壁的缝隙,躺在明朗的阳光下做日光浴;石榴受热开绽,露出了泛着血色的红心,就连在棚架上沿着阴暗拱廊向前、垂挂着累累果实的淡黄柠檬,也因着灿烂的艳阳镀上了鲜明的色彩。玉兰树也开出满树的球形花苞,让浓郁的香甜弥漫在空气中。这样的句子,色彩鲜明、诗味悠然、生动活泼,读来总是让人兴奋不已。

2、 幻想美

王尔德的童话幻想丰富,而幻想的本身便闪着美的光彩,美亦存在于幻想之中。像风向标一样漂亮的快乐王子,是真正的王子死后铸成的雕像,但这尊塑却与别的塑像不同,他不但有着灵与心,还和人类一样充满着爱。童话的最后虽然王子心碎而死,但这个幻想的善良且有爱的快乐王子却深深吸引着大家。

三、 结语

不妨用王尔德童话扉页的一句话来作为该文的结语:如果不是终神宠爱的天才,还有谁能用珠玉般圆润的诗文,写出人世间的至纯至美。(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克鲁 《外国文学史(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马力 《世界童话史》 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王尔德童话篇2

关键词: 王尔德 童话故事 死亡

王尔德先后共出版了两本童话故事集,《快乐王子集》及《石榴之家》是唯美主义童话的代表作,童话写作形式和内容表达两方面都取得突破,堪称“世上最美的童话”。巴金先生曾经说过,他曾经起过翻译英国诗人王尔德童话的念头,却始终不敢动笔,因为王尔德那美丽完整的文体,尤其是那富于音乐性的调子,他无法忠实地传达出来;王尔德有着丰丽的辞藻,而他自己用的词汇却是那么贫弱。巴金先生说,他喜欢王尔德的故事不仅是因为语言韵律美,更是因为故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灵魂。

但是,和传统童话不同的是,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有很多死亡意象,很多善良的事物却最终死去,我们可以把他故事中的死亡分为两种。一种死亡是复活。在王尔德的童话中,上帝的身影随处可见。例如在《快乐王子》的结尾处,上帝要求他的天使从城市中找出两件最宝贵的东西,天使找到了一颗铅心和死去的小鸟。上帝说:“你选得不错,我可以让这只小鸟永远在我天堂的园子里歌唱,让快乐王子住在我的金城里赞美我。”耶稣在王尔德故事的结尾处出现的另一个例子就是《自私的巨人》。出现的那个孩子是因为他的双掌上面和小脚上面都有钉子的印记,称之为爱的印记。这些都暗示着他就是耶稣。孩子笑着对巨人说:“你让我在你的花园里玩耍过一次,今天我带你到我的花园里去,那就是天堂。”那天下午当其他孩子跑来的时候,他们发现巨人已经死了,他躺在树下,身上覆盖着白色的花瓣,死得安静、唯美,巨人升到了天堂获得了重生。

另一种就是无意义的死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尔德著名的关于真爱的童话《夜莺与玫瑰》当中红色玫瑰花之死。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年轻的学生爱上了教授的女儿。王子要举办一场舞会,教授的女儿向年轻的学生承诺说如果他能够给她一朵红玫瑰,她就会和他跳舞一直到黎明。但是,天气太冷了,年轻的学生无法找到一朵红玫瑰,于是他放弃了。看到这一切,夜莺想这个年轻的学生至少还是一个心中有真爱的人,所以她决定牺牲自己为他寻得一朵红玫瑰。最后,夜莺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朵红玫瑰,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当这个年轻的学生拿着这朵鲜红的玫瑰花送给教授的女儿时,她却拒绝与他跳舞,因为御前侍卫的侄儿已经给了她一些珠宝,在她的心目中,珠宝要比鲜花昂贵多了。在这个故事当中,夜莺因为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她的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最后女孩拒绝了这朵玫瑰花,学生也最终意识到爱情是很傻的事情,还不及逻辑学的一半有用。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玫瑰花最终葬身在车轮下的水沟里,夜莺的死无疑是毫无意义的。

《忠实的朋友》讲述了关于友情的故事。梅花鹿为了教训河鼠讲了一个磨面师和小汉斯的故事。故事当中,富有的磨坊主人是一个贪婪、无情、自私的商人。他总是自诩为汉斯最忠诚的朋友,同时却又不停地从汉斯那里索取各种东西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磨坊主的儿子从梯子上面摔下来受伤了,磨坊主自己不亲自去找医生而是要汉斯去。天气非常恶劣,小汉斯向磨坊主借灯笼用怕迷路,却遭到了拒绝。小汉斯在一片黑暗中去找医生,最后找到了医生,救了磨坊主儿子的生命。但是在回家的路上,风暴越来越大,他迷失在荒野中,最后在一个洞里淹死了。磨坊主总是告诉汉斯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根本就不是一个朋友应该有的。可怜的汉斯直到死都没有意识到就是这个不停宣扬真正朋友的人导致了他的死亡,但是他的死又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的死并没有对磨坊主产生任何的影响。在汉斯的葬礼上他居然还说以后给人东西要三思,因为太慷慨总是让人受痛苦。河鼠听完这个故事却为磨面师惋惜,当梅花鹿让河鼠仔细想想故事的道德意义时,河鼠却很生气,它告诉梅花鹿说如果事先就告诉它故事当中有教义的话它根本就不会听。汉斯的死是没有意义的,根本就没有唤醒磨坊主和河鼠的良知。

所有这些看似无关轻重的死亡都会让读者感到不公和愤慨,通过这种震撼,心灵也得以净化,从而实现悲剧的目标。

伯克说:“如果危险或者痛苦太过迫近我们,那它就不能给我们任何愉悦,而只是恐惧;但是如果保持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一些变化,它们或许就会令人愉悦。”这就是说,崇高感的形成既要使人感到危险,又要使危险不太紧逼,相隔一定距离,不致成为真正的危险。这样,由于危险受到缓和,加上其他原因,崇高对象引起的恐怖便可由痛感而转化为一种愉悦,也就不会有崇高的感觉。王尔德充分运用童话故事的这些特点为读者营造一种有距离的危险感。例如《少年国王》的故事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国王忏悔改变的故事:轻的国王一连做了三个梦,他为了登基,下令要金线织的袍,头顶嵌了红宝石的桂冠,还要用珍珠串成的手杖。梦里他看到了自己所要得到的东西,都是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他最终意识到他奢华的生活都是以人民悲惨的生活为代价换来的,少年国王一声大叫,幡然醒悟,他头顶荆棘冠,身披粗羊皮,手持牧人杖,走向了教堂。终于他也成了一个天使。这个故事意味深远,少年国王父母都死得很痛苦,工人们和普通百姓的生活也都很困苦。但是王尔德偏偏选择了童话故事这样的文体,这就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距离感,因为童话故事和现实是不一样的。通过这种距离,我们一方面可以体味到生活的这种痛苦和危险,另一方面可以享有一丝愉悦感。

童话故事是人类所有优秀品质的来源,这里指的是那些语言优美、意义深远的童话故事。实际上,有些很知名的作品正是一些哲学或者是文学作品,只不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些作品寓意深邃,趣味性强,因此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看。我们很难说孩子们能读懂故事当中的复杂的哲学或者道德意义,但是他们可以越过这些复杂的隐喻符号直接触及到其中隐藏的意味。这些意味都将会深入到孩子们的情感深处,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王尔德的童话正是通过其中深深隐含的对于爱这一主题的深切思考,通过其中的死亡意象震撼读者心灵,从而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dams,Hazard,and Leroy Searle.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3rd ed[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2]埃德蒙·伯克著.郭飞译.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3]王尔德著.巴金译.快乐王子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王尔德童话篇3

关键词:人心与铅心的矛盾 去与留的矛盾 生与死的矛盾

王尔德曾说过:“我们在不断变化的时候最真实。”他从不否认自己的矛盾性,即便在追求美和善的童话中。《快乐王子》向我们讲述了快乐王子从不知忧愁为何物,到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减轻别人的忧愁,而小燕子从起初不愿意留下到不顾冻死的威胁毅然陪伴在王子身边,整篇童话从文字单纯到略带悲凉,从笔调轻快到略显沉重,然而童话的外衣终究掩藏不住作家内心世界的矛盾,从矛盾中也越发突显出现实生活的残酷。

一、人心与铅心的矛盾

当王子“活着并且有一颗跟别人一样的心时”,“不知眼泪是什么”,而“一颗铅制的心”却让他感受到了同一座城市里所有的丑恶和悲苦。爱心不存在于“ 人” 身上, 没有人心的快乐王子却变得善良与崇高,冰冷坚硬的“铅心”让王子找到了良知,认识了平民百姓的疾苦,散尽自己身上的珠宝去救助穷人。快乐王子这颗神奇的心,一旦被注入仁爱,就只是破裂的结果,仁爱之心不是鲜红的,而是黑的,黑色的仁爱之光怪诞却不失讽刺。通过人心与铅心的矛盾对比,王尔德实质上是用这颗铅心来折射世间的冷酷和不公,王子善心没有善报。但是,这颗铅心裂成两半,却熔化不了,象征着不甘之心,要与冷酷和不公抗争之心。

同样, 在拥有一颗铅心却散发着仁爱之光的王子的衬托下,童话中其他拥有一颗正常跳动着的,有温度的人心的人显得极度自私与冷漠。在一个没有理解, 没有爱心的世界, 人心比冬天更冷。而冰冷的铅心却用自己的生命温暖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二、去与留的矛盾

小燕子因掉队而不得不在这个城市留宿,可她无时无刻不想着追赶伙伴飞往埃及。王子的眼泪和善良打动了她,第一次选择留下。小燕子同样充满着爱心,送去红宝石后用翅膀为生着病的小男孩减轻痛苦。第二天,燕子再次准备启程,在王子的哀求下,不得不哭着将他的眼睛送给那个年轻人,第二次选择留下。看见河边的水手们的集体劳动,燕子想起了自己的伙伴,于是她叫道“我要到埃及去了”,没人理睬,伙伴已在远方,自己孤零一人。天气的日益寒冷和伙伴的召唤让她再次向王子告别,可王子却让取下自己的仅有的一只眼晴送给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三次选择留下,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她决定永远陪伴着王子。每一次去与留的抉择,都让小燕子一步一步地逼近死亡。前两次的选择是犹豫的,远方伙伴的呼唤和埃及温暖天气的召唤督促着燕子前行的脚步,可王子的善良和哀求却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本性同样善良的她抛下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转贴于 第三次面对双目失明的王子,燕子毅然决然地主动选择留下,以生命为代价,在那一刻,燕子从王子的舍身奉献中汲取了力量,做出了去与留的抉择。连燕子都从王子的自我牺牲中受到感召,而人呢?受助者却只关心自己眼前的生活,毫无感恩之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有权阶级肆意侮辱失去外表美的快乐王子,工人们将快乐王子放在炉子里溶化,更将铅块仍在垃圾堆上。这是一个何其冷漠无情的世界,残酷的社会现实就这样将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一步步推向死亡。

三、生与死的矛盾

身前快乐王子不知忧伤为何物时快乐地活着,只注重自己感官的享受,拒绝思考与关怀的权利,从而混淆了享乐与快乐的定义,这不是一个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生命体应有的生存状态,更谈不上拥有快乐的生活。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应当对社会有关怀,有贡献,如果纯粹是为自己而存在,为自己而活,何来快乐可言?就像小燕子为贫苦的裁缝送去宝石后,在寒冷的天气“却感到暖和多了”,这种温暖是心灵得到净化后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温暖。

而死去后的王子高高耸立在城市中间,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丑恶和穷苦, 他竭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希冀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然而当王子用自己的美去拯救这个世界时, 他作为雕像的审美价值已不存在,其生命也就结束了。在那个极可怕的严寒天气里, 燕子冻死在脚下,自己把美转化成了真善, 王子什么都没有了, 他的心裂因悲痛至极,瞬间爆裂成两半。

王尔德童话篇4

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邶笪钟编写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中外神话传说》 田新利选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圣经神话故事》 陈静选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4 《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5 《严文井童话选》 严文井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6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叶圣陶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7 《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 农村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8 《小兵张嘎》 徐光耀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月版

9 《三寄小读者》 冰心 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

10 《皮皮鲁传》 郑渊洁 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12 《今年你七岁》 刘健屏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13 《荒漠奇踪》 严阵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14 《乌丢丢的奇遇》 金波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15 《我要做个好孩子》 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6 《草房子》 曹文轩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17 《第三军团》 张之路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18 《巫师的沉船》 班马 21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

19 《糊涂大头鬼》 管家琪 浙江少儿出版社2001年版

20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杨红樱 作家出版社2003年4月版22 《伊索寓言》 (希腊)伊索 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版

23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俄)克雷洛夫著,裴家勤译 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4 《拉封丹寓言》 (法)拉封丹著, 倪海曙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25 《格林童话全集》(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著杨武能,杨悦译 译林出版社1994年

26 《安徒生童话选集》 (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7 《普希金童话》 (俄)普希金著,亢甫,正成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28 《王尔德童话》 (英)王尔德著,唐讪辉译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2003年版

29 《宫泽贤治童话》 (日)宫泽贤治著 周龙梅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30 《列那狐的故事》 (法)玛•阿希•季诺著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2 《鲁滨逊飘流记》 (英)笛福著,王泉根译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33 《魔法师的帽子》 (芬)杨松著,任溶溶译 纺织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34 《金银岛》 (英)史蒂文生著,单蓓蕾 译 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5 《丛林传奇》 (英)吉卜林著,徐朴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36 《吹牛大王奇游记》 (德)埃 拉斯伯 刘浩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37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英)刘易斯 卡洛尔著,陈伯吹译 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38 《骑鹅旅行记》 (瑞典)塞 拉格洛夫著,王泉根译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39 《木偶奇遇记》 (意)卡洛 科洛迪著,杨建民译 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40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著,钟雷主编 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版

42 《淘气包艾米尔》 (瑞典)阿林格伦著,高锋、时红译 中国少儿出版社1984年版

43 《捣蛋鬼的日记》 (意)万巴著,思闵译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44 《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著,马振聘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45 《童年》 (俄)高尔基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46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英)柯南道尔,丁锦华译,远流公司1988年

47 《哈里o波特与魔法石》 (英)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48

《顽皮捣蛋鬼》 (德)威廉布什 湖北少儿出版2003年自版

49 《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 张继楼,彭斯远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

50 《外国儿童诗选》 文成英,李融编选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

科普科幻52 《中外探险故事精选》 伊明选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53 《中外动物故事选》 伊明 选编 中国少儿出版社1999年版

54 《中外经典科普故事》 伍钚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55 《中外网络故事》 伍钚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56 《十万个为什么》 卢嘉锡主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57 《科学王国里的故事》 王会等主编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58 《生命的密码》 谈家桢著 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

59 《七彩的分光》 王大珩著 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

60 《灵性的王国》 张香桐著 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62 《神奇的符号》 苏步清著 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

63 《与鸟儿一起飞翔》 郑作新著 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

64 《无尽的追问》 王淦昌著 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66 《科学的发现》 郭正谊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67 《130个科学游戏》 (德)汉斯•普雷斯著,吴衡康编译 中国少儿出版社1981年版

68 《昆虫记》 (法)法布尔著,言小山译 人教社大百科全书2003年版

69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法)蒂皮德格雷,黄天源译 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0 《高士其科普童话》 高士其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71 《元素的故事》 (苏)依尼查叶夫,滕砥平译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2 《诗词中的科学》 唐鲁峰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3 《水陆两栖人》(苏)阿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孟庆枢善诚译 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版

74 《海底两万里》 (法)儒勒凡尔纳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5 《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 杨鹏、刘道远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文化教育

76 《东周列国志故事》 郭 平、陈咏超 改编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77 《中国民间故事》 宣仁选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 79 《中外战争的故事》 张鸿海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80 《中外艺术家的故事》 江钥含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81 《汉字的故事》 梅子涵著 上海科普出版社

82 《阿凡提的故事》 赵世杰编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

83 《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 曹余章著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84 《世界五千年》 段万翰、顾汉松、陈必祥编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85 《做人与做事》 卢勤 接力出版社2000年版

86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董宏猷 21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

87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苏叔阳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88 《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 (法)韩石 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89 《中华经典诵读本》 徐含之选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0 《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来新夏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1 《30天环游中国》 郑平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92 《国际知识问答》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93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三联书店2003年6月版

9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o凯勒著 李汉昭译 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95 《

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著,马默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96 《写给小读者》 晓玲玎当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8年版

97 《做一个快乐的少年人》 邓碧霞 译 三联书店2002年版

98 《父与子》 (德)埃o奥o卜劳恩,洪佩奇编 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王尔德童话篇5

关键词:王尔德 《夜莺与玫瑰》为艺术而艺术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美的至上主义”。这种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颠倒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反对艺术上的功利主义。唯美主义者认为现实是丑陋的,但是却采取了逃避的态度,而只是讨论人类的情感、生死、命运,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他们认为只有美才具有用永恒的价值,把人引向纯艺术的世界里去寻求安息。唯美主义宣传所谓的“纯艺术”。这种艺术观点后来在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一、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在英国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之所以伟大的部分原因就在于以王尔德为首的唯美主义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1](p257)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艺术家的个性不应受到压抑。

二、王尔德及其作品简介

王尔德全名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和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他的父亲威廉姆・怀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再加上本身才华出众,很快就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他写出了维多利亚时期最好的英国舞台剧,如《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等。他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则是一部探讨美与心灵之间关系的重要作品。他的诗充满了隐喻,形象丰富,音律优美,堪称最美的英语作品之一。王尔德的作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反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让更多的人为之叹服,为之沉醉。他创作的童话虽然数量不多,却使他跻身于世界最优秀童话家之列。

三、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夜莺与攻瑰》

《夜莺与攻瑰》出自《快乐王子及其它童话故事》,它讲述了夜莺为了实现一个穷学生的爱情愿望而不惜牺牲自己,利用自己的鲜血换来冬日里火红的玫瑰,而玫瑰最终为无情学生所弃的故事。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故事的结尾是学生一边怨叹着“爱情是多么愚蠢的事情,事实上是不切实际的,在当今这个年代,务实就是一切”,[2](p87)一边回到自己的房间,抽出一本满是灰尘的哲学书……

一个动人却令人心酸的故事!《夜莺与玫瑰》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文章处处折射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首先,故事中的玫瑰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而纯洁的爱情又是人人所向往的。在这个故事里,玫瑰花最能代表着王尔德一生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美、至高无上的艺术。而夜莺又与玫瑰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夜莺是追求玫瑰、追求这种纯真的爱情并为之而献身的纯洁天使,这也折射出王尔德是一个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执着追求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美的作家。再次,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蜘蝎、蝴蝶和雏菊都不能理解夜莺的举动并且嘲笑她是多么的可笑。这些动植物无疑代表了那些批评指责和怀疑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的一部分人的思想。

在王尔德生活的年代,金钱和物质的概念已经渗透了多数人的思想,还有多少人仍在崇尚纯真的爱情和高尚的美呢?只有夜莺,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化身,能够理解和懂得其中的真谛。夜莺帮助大学生的决心代表了王尔德追求高尚的美的决心。夜莺在空中往返的历程体现了作者艺术道路上的艰辛。为了宣传和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王尔德不仅在国内奔走演讲,还到美国去宣传去演讲,其中的艰辛只有王尔德体会得到。当然,为了个人的理想而奔走,其中不乏乐趣。王尔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只是创造美。他还说这种美是超越的美,升华的美,神秘的美。由这种美所产生的快乐,是游离人生的快乐,是对于美的乐园的神往与沉浸其中的快乐。这是夜莺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源泉和动力。只是换取这朵玫瑰花需要的代价太大了。当夜莺知道一定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时,脑子里也有过斗争。这里表明,在当时物质利益的驱动下,王尔德那颗追求艺术至上的心也曾犹豫过。当时,他经常遭到人们的批评指责,甚至漫骂,处境非常艰难。但是王尔德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就像故事中夜莺所表现的那样,夜莺终于下了决心,并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那位大学生。虽然这位大学生急于想得到一朵玫瑰去赢得教授女儿的心,但他也和晰蝎、蝴蝶和雏菊一样,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对夜莺的行为持怀疑的态度。“她的歌唱的是蛮好的。但她真的有感情吗?我恐怕她是没有的。实际上她和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没有真诚。她是不会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3](p86)大学生的这些想法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对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的怀疑态度和看法。当时除了那些持批评和指责态度的人之外,也有一大批人对他的艺术观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尽管如此,夜莺依然不改变自己的决心,她要让事实为自己说话。夜莺执著的精神正是王尔德追求至高无上的美的精神。夜莺的死象征着王尔德对自己美的信念和艺术的追求。对夜莺的死,大学生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同情和悲伤。可怜而又执着的夜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的却是一颗不懂得爱情,不懂得美的心。

故事的结尾更是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教授的女儿受物质利益的诱惑,早己把所谓的爱转移到了富家子弟的身上。对于姑娘的移情,学生异常的气愤,但对于这朵用生命换来的玫瑰花却丝毫没有珍惜,顺势就把它扔到了街上,花滚进了泥沟,一辆马车从花上轧了过去。在当时那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所固有的传统道德,理想信念以及真和美的爱情统统被物质和金钱第一的观念击垮了。这位大学生想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最终也屈服了。晰蝎、蝴蝶和雏菊都是大潮中一分子,这些动植物的思想和表现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既没有真正的爱情,也没有至高无上的美和艺术。对他们来讲,只有物质才是第一的。但是,只有夜莺,只有王尔德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才是崇高的艺术和超功利的美。

四、结语

《夜莺与玫瑰》整篇故事寓意深刻,故事的主题体现了反对唯物质论和自然主义及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王尔德说:“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当然,由于王尔德过分推崇艺术和美至上的原则,把艺术推向了极端。而且他的理论有些地方是自相矛盾的,因此引起了许多批评和非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王尔德这种唯美主义哲学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这种哲学应当说是对当时的物质社会和庸人主义的一种尖锐批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也不完全是超功力和艺术自足的。实际上它也寓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艺术商业化的现象的谴责和鄙视。在当时应当说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思想。总之,在这样一个华丽、梦幻、弥漫着淡淡忧伤气息的童话里,王尔德带给我们的是更深的感触和最美的感动。

参考文献:

王尔德童话篇6

【关键词】快乐王子;语域;翻译

《快乐王子》这本童话集举世闻名,脍炙人口,被文学界推崇为童话经典,它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作品,收录了王尔德创作的全部童话,这9个故事是:《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星孩》。王尔德童话的特色主要有:①语言准确、机智、趣味;②语言让人沉醉,童话都营造了极美而又忧伤的氛围;③寓意深刻感人,故事中主人公有人类,也有精灵,还有动物,他们具有极其强烈而悲壮的牺牲精神,读来十分感人。

本文将从语域(Register)的角度,对比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以及民国才女林徽因所译的《快乐王子》译文在词汇、句式上的差异。“语域”这个概念由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指的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包括3方面:语境(field,主要指语言内容),交际者(tenor,主要指谈话者之间的关系)和方式(mode,主要指语言正式度)。

1首先是语境

本文主要从措辞的角度,探讨二者译文在语境方面的差异。王尔德在这本童话集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词汇,向读者呈现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巴金和林徽因在这些词汇上的处理也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例如:

(1)原文as beautiful as a weathercock 译文:玉树临风,英俊不凡;像风向标那样漂亮

(2)原文:passion-flower

译文:娇艳的花朵;西番莲花

(3)原文:satin gown

译文:华丽的衣服;缎子衣服

(4)原文:ebony

译文:沉檀;乌木

(5)原文:the Palace of Sans-Souci 译文:无忧宫;逍遥自在的王宫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前者是林徽因译本,后者是巴金译本),可以看出,林徽因译文的语言更加书面化,文学色彩更加浓厚,如“玉树临风,英俊不凡”、“娇艳”、“华丽”、“沉檀”和“无忧宫”等。而巴金译文的语言更加口语化,使用的语言比较朴实直白,如“像风向标那样漂亮”、“逍遥自在的王宫”等。从翻译的准确度来说,两者的译文都是忠实于原文的,区别就在于语言风格的选择上。

2其次是交际双方的关系

人称的使用在谈话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第一人称通常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第一人称的“我们”也更加容易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会带给读者特殊的感受。此外,某个特定年龄阶段有其特定的语言使用习惯(句式),换句话说,不同的语言习惯也会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进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请看以下例子:

原文:“Ah! But we have, in our dreams,” answered the children.

林徽因的译文:学生答:“我当然见过,不过是在梦里。”

巴金的译文: “啊!可是我们在梦里见过的。”孩子们答道。

这个例子中,原文是一群孩子的回答(他们曾在梦里见过天使)。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和巴金在人称的处理上是有区别的,前者用的是“我”,后者则是“我们”。其次,巴金的译文保留了感叹词,体现出孩子的惊讶程度,并且句式的语言风格更加接近孩子的语气,更加口语化;林徽因则把感叹词省略,语言比较简练,偏书面化,比较像是大人的口吻。

3最后是方式,即语言的正式程度

这方面主要通过措辞的正式程度来体现。例如:

原文:

He was very much admired indeed.

巴金的译文:他的确得到一般人的称赞。

林徽因的译文:如此姿态让所有人倾慕。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译文所使用的词汇“倾慕”明显要比巴金译文中的“称赞”更加书面和口语化。

再看以下例子:

原文:

The streets looked as if they were made of silver, they were so bright and glistening.

巴金的译文:街道仿佛是用银子筑成的,它们是那么亮,那么光辉。

林徽因的译文:天地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地上结着厚厚的冰,街道犹如蜡烛做成的一样。

这个例子也很明显体现出两位译者在语言正式程度上存在差异。巴金的译文更加口语化,即属于非正式的语言风格。而林徽因译文善用文学语言,比较书面化,更加正式。

通过“语域”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同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两位大家的译文却各领:巴金译文的语言更加口语化、朴实自然,而林徽因译文则文学色彩更加浓厚,比较书面化、正式程度更高。

童话作品一般有两种阅读途径:书面阅读和口头讲故事。因此,结合两位译者的译笔风格来看,如果选择书面阅读,林徽因笔下的《快乐王子》更能给读者想象空间和美的感受。如果口头讲故事,巴金译笔下的《快乐王子》将会更加清晰易懂。

王尔德童话篇7

童话有四种,分别是:“拟人体”,代表作有《木偶奇遇记》;“超人体”,代表作有《巨人的花园》;“常人体”,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代表作有《五兄弟闯关》。毫无疑问,传播广泛,为人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世界三大童话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小学低段孩子对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好奇感,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但很难做到专心和懂礼貌,甚至有些还很自私;想要努力表现自己,成为好学生,但对行为规范的认识不深刻,不明白怎么做才算是好孩子。因此,根据这一学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可以推荐阅读这些童话作品:国内的有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秦文君《调皮的日子》以及续集《年糕包子兄弟和紫苜蓿农场》、郑渊洁《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全集》、杨红樱《笨笨猪》《奔跑的放牛班》、周锐《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叶姝《我不是坏小孩》、张乐平《三毛流浪记》等;国外经典作品有:英国达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美国乔治・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德国格林兄弟《格林童话》、德国豪夫《豪夫童话》、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英国卡罗尔《爱丽斯漫游奇境》、日本新美南吉《小狐狸阿权》《小狐狸买手套》等。

这些童话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比如通过阅读《小布头奇遇记》,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懂得要爱惜粮食;通过阅读《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他们明白生活中应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通过阅读《大个子老鼠 小个子猫》,孩子们知道了要互相帮助,还要知错就改。

小学中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而且三四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往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因此,要注意推荐一些丰满的童话形象,帮助孩子多角度思考。比如:叶圣陶《稻草人》、郑渊洁《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葛竞《魔法学校》、周锐、周双宁《中国兔子德国草》、美国伯内特《秘密花园》、维克多・弗莱明《绿野仙踪》、德国拉斯伯《吹牛大王历险记》、意大利科洛迪《木偶奇遇记》、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美国E.B.怀特《夏洛的网》、王一梅《鼹鼠的月亮河》等。

从《鼹鼠的月亮河》中米加的身上,孩子们学到了每一个友谊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每一个人都有理想,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要为实现理想付出不懈的努力,做一个勤思考,爱动脑的人。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夏洛的网》――这本书中,蜘蛛夏洛的美好品质让孩子们深受感动。夏洛和威尔伯之间的情感让我们明白,生活里有一N宝贵的财富叫友谊,它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要是我们的人生里没有朋友,没有友谊,将会多么孤独!

小学高段学生的情感由易变性向稳定性发展,从外露、浅显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审美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思维发展水平比之中低段有了质的飞跃,无论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对他人的评价,都从情感评价、片面评价、效果评价逐步转向原则性评价、全面评价和行为动机性评价。因此,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就成为重中之重。笔者认为,适合阅读的童话作品有:《福尔摩斯探案》、《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科学童话》《感动小学生的100篇童话》《天方夜谭》《郑渊洁的故事》、《鬼车》《非常爸爸》《非常妈妈》《红塔乐园》《蓝耳朵飞船》《老虎进城》《皮皮鲁日记》《九鼠复仇记》《隐形裁缝》《我是钱》《猪王照相》《罐头小人》《龙珠风波》《病菌集中营》《哭鼻子比赛》等。

王尔德童话篇8

关键词:《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 唯美主义 文学伦理 谎言的衰落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英国唯美主义文论的首倡者。“谎言”是他在1889年创作的对话体美学论文“谎言的衰落”中提出的一个唯美主义美学概念。在他看来艺术的,谎言与生活的谎言无关,“谎言,是对不真实的美妙事物的讲述,是艺术的正当目的”(王尔德52)。艺术在王尔德眼里是唯美理想的表现。就艺术的内容而言,与道德无关。

王尔德的唯美论并不妨碍我们从伦理的视角去解读他的作品。当作家与理论倡导者集于一身时,人们总习惯于依用他的理论方法去分析其创作,把他当做理论的践行者。其实理论的归谬往往带有滞后性,实践往往会超越理论的幽闭。文学伦理学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范畴内,将作家、作品、读者看做是一完整生产链的前提下,探讨作品中表现出的时代伦理观,进而对文本的价值进行界定的一种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吸收伦理学方法基础上融合文学研究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用于研究文学的批评方法”(聂珍钊邹建军12)。其目的不仅在于对文学描写的道德现象进行历史的辩证阐释,而且在于用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对当下文学描写的道德现象作出价值判断。

刘茂生博士的论著《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就是主要基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在王尔德唯美与伦理的悖论中一步步展开自己的研究理路的。作者认为:“他(指王尔德)在艺术创作中总是努力去按照自己的唯美艺术原则塑造艺术形象,但是,他所塑造的所谓唯美形象,一刻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的道德现实。王尔德企图通过艺术手段把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从道德现实中脱离出来,说明了他塑造的唯美形象本身就具有道德的基础。因此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主张只能是一种艺术理想而无法真正在艺术实践中实现”(刘茂生24)。为了进一步说明此论点的合理性,作者对王尔德的童话、小说、戏剧展开详尽的分析,剥抽三种文类中暗含的伦理思想,寻找贯穿王尔德创作的新的思想逻辑。

该著的第一章以王尔德创作初期的童话题材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快乐王子》、《夜莺和蔷薇》、《自私的巨人》、《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星孩》、《少年国王》等作品。这些作品尽管远离生活,但却包含了深刻的伦理思考。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作为仁爱的化身,宣扬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夜莺用生命歌唱纯真的爱情,巨人由自私向无私的转变说明只有与别人分享才是最大的幸福,打鱼人和星孩则表现出灵魂回归与救赎的重要,少年国王和西班牙公主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等。毋庸赘言,王尔德已将这些超现实的唯美形象当做理想伦理的载体。与其说这些形象是唯美的,毋宁说他们是王尔德理想人格的化身。王尔德大肆宣扬唯美的合理,摒弃它与伦理道德的联系时,他的童话却无时不彰显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这本身就是王尔德理论与创作的一大悖论。

如果说王尔德在童话中表现的唯美形象与理想伦理是一致的,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大,那么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唯美的追求与道德的至善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并与现实生活频频发生关系。道连的两个朋友亨利·沃登、贝泽尔分别是唯美与道德的倡导者。作为道连的精神导师,亨利主张美与道德无关,人要放纵自己追求感官享受的欲望,贝泽尔则希望用一幅道连的画像约束他的享乐欲,以此救赎他逐渐堕落的灵魂。但在追求享乐的蛊惑下,道连留住了美丽的容颜,却出卖了曾经纯真的灵魂。王尔德毫不避讳自己对贝泽尔的推崇,说他是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但他认为唯美与道德无关,所以他让道连按照亨利的方式行事,而把心底那份道德的高贵置于道连的画像中,做他自我的镜像。在欲望与镜像的对照中生活的道连必须忍受灵与肉分裂带来的痛楚,在煎熬中承载着越发沉重的精神重负,最终拿刀刺向了自己的画像。道连实现了王尔德的美学诉求,却违背了王尔德构筑的唯美不涉道德的规则。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也昭示出王尔德在伦理与唯美之间两难的矛盾处境。

论著的第三章以王尔德晚年的戏剧《莎乐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认真的重要》为分析的重点。在这类作品中,王尔德将小说创作中透视出伦理与唯美的悖论进一步放大,在道德伦理需要回归的表述中,修正了自己唯美不涉道德的片面性。莎乐美是王尔德继道连之后,创造的又一个唯美典范。她把对先知约翰的爱情绪化、疯狂化,为了占有不惜牺牲对方的生命甚至自己的生命。如果说为了唯美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那么这种唯美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痛苦,何况莎乐美得到的也仅仅是约翰冰冷的头,而不是一颗热情的心。为此王尔德意识到艺术不在远离生活,“人生的本质就是悲哀、是艺术,艺术即人生”(刘茂生114)。在《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认真的重要》几部剧作中,王尔德彻底摆脱了唯美的藩篱,开始用他曾经贬低得一无是处的现实主义方法来创作。至此,他已不再是唯美的歌者,而是道德伦理的推崇者了。

显然该论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研究路径及方法的选择上。寻找新的研究思路需要作者具有睿智的眼光并作充分的考辨。刘茂生通过对文本的详细解读,以童话、小说、戏剧为论著的明线,以王尔德的伦理理想、唯美与伦理的矛盾、唯美对现实伦理的屈从为著作的深层结构,完成了对王尔德的重新解读。研究方法的新颖、研究路径的双线结构使这部著述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脱颖而出,为当代王尔德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研究理路。

其实该著作的成就远非至此,就选题来看,也彰显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学术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对研究者学养的一种勘验。选学界研究的弱项为研究课题是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立场。而选择耳熟能详的热点做自己的研究课题,无疑是一场非凡的挑战。它不仅需要研究者有丰厚的理论功底,能够在传统的研究理路上寻找新的路径,而且需要细腻的文本研读,并对研究界的已有成果了如指掌,这样才不至于步别人后尘。20世纪80年代后,王尔德研究随着理论界对唯美主张的重新认识界定,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作者选研究界熟悉的王尔德为研究对象,本身就体现出其挑战现有学术成果的勇气和魄力。

王尔德童话篇9

儿童文学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孩子们作为人类的未来希望,从小就应该用世界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启蒙、熏陶和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

在我的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精心给她选择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来阅读。其中女儿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瑞典儿童文学大师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女士的作品。林格伦是一位国际世纪名人,被誉为“童话外婆”。林格伦童话用讲故事的笔法、通俗的风格以及神秘的想象,使作品充满童心童趣和人性的真善美,深受女儿的喜爱。就连作为人母和幼儿教师的我,也是读后爱不释手,觉得自己的心灵被净化了一般,充满了爱与温暖。

记得当时在我们蚌埠市的新华书店里,买到的第一本林格伦作品是《绿林女儿》。《绿林女儿》讲述的是女孩罗妮娅和男孩毕尔克分属于两个世代为敌的绿林家庭,两个孩子拒绝再过到处抢劫的绿林生活,与家庭反叛,在山洞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热烈的友谊在他们之间迅速成长,最终两个家庭终于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和好,化干戈为玉帛。故事里的人面野鹰和小人熊,给故事增添了想象和喜剧的色彩。当时女儿刚上幼儿园大班,每晚睡觉前都要听《绿林女儿》,听完后还要听,反复听了好几遍后,又缠着我要听林格伦写的其他的童话,当时《绿林女儿》书的序中介绍的童话故事还有《长袜子皮皮》、《狮心兄弟》、《淘气包埃米尔》和《米欧,我的米欧》。记得当时我们的新华书店里还没有那么齐全的林格伦的童话作品,只有《淘气包埃米尔》,我和女儿兴高采烈地买了回来。《淘气包埃米尔》讲述的是小男孩埃米尔乐于助人的喜剧故事,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把埃米尔描述得像位英雄,例如在暴风雪中把病入膏肓的阿尔弗雷德送到医院治疗,最后转危为安。《淘气包埃米尔》女儿也是每晚必听,连续听了好几遍。再以后,我们又慢慢地添齐了林格伦的其它作品。

《长袜子皮皮》讲述的是一位小姑娘,她一个人住在一栋小房子里,生活完全自理,富得像一位财神,壮得像一匹马。她所做的一切几乎违背成年人的意志。但她非常慷慨大方,花钱买一大堆糖果分给所有的孩子,她自然成了孩子们喜爱的新偶像。皮皮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她的形象与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和小红帽相媲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狮心兄弟》的主人公是一位胆小的小男孩儿斯科尔班,但是在危险时刻,他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勇敢地与邪恶进行斗争,经过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米欧,我的米欧》中的主人公奥尔松是一位被领养的小男孩儿,其实他是米欧王子。他用一把带有魔法的宝剑和残暴的骑士卡托决斗,把他父王的城堡以及臣民解救了出来,展现了米欧的勇敢与正义。

林格伦的童话作品幽默、风趣,接近孩子们的心灵,是鼓励孩子们向善向美的原动力。伴随着女儿的成长,家里的书籍也越来越多,愿好的书籍丰盈每个孩子的心灵!

王尔德童话篇10

那高山平原大湖塑造了年轻国王那浪漫和童话色彩性格,在这座浅黄色的旧天鹅岩王宫内孕育对面浪漫童话的新殿。

你千万不要被他那硬朗的外表迷惑,浪漫,优雅,柔情处处体现在德国的每一个角落,每天在风景如画的乡间公路上,漫步在中世纪建筑的美丽小镇,与千年古堡亲密接触,恍惚间时光穿越回到了中世纪,来到了童话的世界。

中世纪,德国巴伐利亚西南方,建有四座古堡。19世纪,这些古堡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其中一座称为“前天鹅石城堡”。19世纪30年代,“前天鹅石城堡”由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路德维希二世的父亲)所下令建造的“高天鹅堡”取代。其西南方的另一座“女人石城堡”,也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两座称为“前高天鹅堡”和“后高天鹅堡”,就在新天鹅堡所在的位置上。

路德维希二世决定在此地兴建他的“梦幻城堡”,因此下令将前后高天鹅堡的废墟炸掉,清除前后天鹅堡废墟后在原址兴建新天鹅堡。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城堡,据说仍有14000个。在众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就是新天鹅城堡。

新天鹅堡(英:New Swan Stone Castle 德语: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鹅石城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离德国与奥地利边界不远。新天鹅城堡是德国的象征,由于是迪斯尼城堡的原型,也有人叫白雪公主城堡。这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耗时17年的时间建造,共有360个房间,其中只有14个房间依照设计完工,其他的346个房间则因为国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里面有大量德国天鹅的雕塑。是德国境内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也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然而在售票处的旁边是老天鹅堡,新天鹅堡的名字来源于中世纪,关于天鹅骑士的传说,这座白色的经常云山雾笼的建筑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新天鹅堡的对面就是国王童年的夏宫,旧天鹅岩城堡,就是高天鹅堡,黄色的城堡和红色尖顶。老堡是路德维希二世的父亲马克西米连二世建造的,也叫高天鹅堡,路德维希二世小时候就经常在父亲的这个城堡里玩耍,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大部分时光,高天鹅堡内的浪漫主义风格对路德维希二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听着各式各样的解说与介绍,不知不觉已经在这座雄伟建筑的山脚下。要进堡,就必须上山。可以选择徒步、马车和巴士。我们对30分钟的小路缓坡望而却步,所以选择了最有童话味道的马车。事实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一路看着道路两旁的绿树草丛,就像置身童话世界,两匹强健的骏马缓缓地把你带到梦幻的城堡……所以,如果要上城堡,最好的选择是马车上,巴士回。但如果你体力好,想体验爬山的乐趣,也可以徒步上山。

进入城堡主殿也是要按团队的,票上会注明你这张票的入内时间,想提前进入,电子门禁根本不会打开,如果一旦错过了,也不可能再进入。所以在城堡周边逛的时候,一定要看好自己票上的时间,大荧幕上显示的时间一到,近赶紧排队进入。内部是完全禁止拍照的。想要留着这份美好只能靠眼睛来记忆了。

从富丽堂皇的国王宝座的阳台望出去,是美丽迷人的巴伐利亚的乡间景色,左方是清澈的阿尔卑斯湖,右方是较小的天鹅湖。在两个湖后方是德国和奥地利的边界的阿尔卑斯山,沿着树木繁茂的小山丘经过阿尔卑斯湖之后,在旧天鹅堡(Hohenschwangau)城堡与阿尔卑斯湖间,是中世纪由古罗马人所建造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这是前往罗马再转向意大利的通路。

堡内到处装饰有天鹅的日常用品、帏帐、壁画,就连盥洗室的自来水水龙头,也装饰着天鹅形状。生活用水方面,是在二百公尺高的山谷中,建造蓄水池,储存石缝中流出的清水,利用自然的力量水压,提供包括顶层在内全堡的用水。例如寝室内设有天鹅形状的送水装置,一转动水龙头便有清水自水龙头流出。此外,厨房内侧设有锅炉房,整个宫殿因暖风而变得温暖,在严寒的冬季只有暖风是不够的,另外设置了卷吊装置,将暖炉的燃料送至各个层楼。

参观完城堡,顺着另一侧的路过去,就会看到观景桥的指示牌。从城堡出来需要步行10多分钟才能走到这座桥,从玛丽安桥上,是观赏新天鹅堡最好的位置,可以看到天鹅堡的全景。玛丽安桥连接了新天鹅堡南面两座山,横跨于山谷和瀑布之上。桥面是镂空的网状钢板,桥架在山谷之中,因此风很大。桥头站着管理员,会适当的控制人流,玛丽安桥上,新天鹅堡的侧影跃然于眼前。这座城堡真切地矗立在我的眼前,感觉离的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洁白的城堡被广袤辽阔的背景映衬着,更加显示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顾不得被风吹得直晃站不稳,赶紧举起相机摆好姿势,留住这份美妙如油画般的景色。

从天鹅堡下来,就可以看到如镜子一般的天鹅湖了,一路沿着湖边前行,恍若来到了仙镜,青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小雨点拍打着湖面,溅起了一层层水花,好象顽皮的孩子。这里可以租船,在湖上面悠闲一整个下午。

新天鹅城堡是路德维希二世的梦的世界,一个专属美的世界。他一生孤寂,不是面对政治密谋就是人身攻击。在那个革命的年代,他不满于自己徒有名衔的身份,试图改变而又不得其所,因而常与内阁中的长老意见相悖。他与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的交往因过度挥霍,以及公私不分而遭内阁人士与人民的强烈反对。瓦格纳最终被迫离开慕尼黑,使路德维希二世愈加厌恶慕尼黑,而倾心于巴伐利亚山区一个让他感到快乐与自在的世界。

在德国1868 年,巴伐利亚西南方,路德维希二世建造这个奢侈的城堡,一心创造自己的童话世界逃避现实世界。1886年,在他死后的七个星期城堡向公众付费开放,并从此成为在欧洲访问量最大的城堡之一。迪斯尼乐园・睡美人城堡以及许多现代童话城堡的灵感也大都来源于新天鹅堡,如此神奇的童话从此开始!

然而,在这美丽和浪漫的背后却藏着一个年轻国王的悲剧。他的主人是巴伐利亚王国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这位国王从小喜欢各式歌剧和舞台剧,他自己写了不少与歌颂善良战胜邪恶的剧本。不可不提的是,这个年轻的国王曾是普鲁士铁血首相俾斯麦的好友,这两位年纪相差不小的领袖会面时,顿有发觉相逢恨晚的感觉,遂成忘年知交。一个年轻气质浪漫,一个老成意志坚强如铁般,他们的友谊让后人所称奇。然而,国王的感情生活却充满悲剧色彩,他的童年是与他年轻的表姑,后来的奥地利王后茜茜公主一起度过的,在他那个对爱情开始产生朦胧的感觉时,他的表姑15岁就嫁去了奥地利。她那美丽的倩影留给了年轻的王子深刻难以磨灭的印记。在一次书信中,年轻的王子称呼茜茜公主,是世上最了解他的人。

之后,他沉醉于舞台剧的幻想中。后来,国王为瓦格纳的剧本所深深打动,决定修建这座白色的童话城堡,让那勇敢的骑士和那美丽的公主的动人故事能在那里上演。1869年,就在巴伐利亚南部的天鹅城堡遗址上,他勾勒出自己的梦的世界--新天鹅城堡。

但同时,新天鹅城堡却成了路德维希二世一个未完成的梦。在对表姑的情感破灭之后,他的感情生活一片空白:22岁那年,他在举行婚礼的两天前突然宣布解除与巴伐利亚公主索菲的婚事,此后一生未娶。

他自己得不到世人的了解,便躲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轻易抛头露面,远行时甚至选择夜行。因为对现实不满,他致力于创造自己的童话世界。不料,却被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当这个城堡就要落成的前夕,这个单身富于幻想的年轻国王最后一次视察了这个城堡,然后消失在夜幕里。当时他只有41岁。路德维希的死给他的家人留下了1500万马克的债务,也给世人留下了未完的梦(路德维希二世死后工程随之停止)。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还将建造新天鹅城堡斥为愚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