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调研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09 17:34:23

防溺水调研方案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1

为切实防范我区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经研究决定,从2021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府厅发〔2018〕X号)精神,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推动防溺水安全教育入心入脑,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推动相关部门落实重点危险水域防、管、控责任,形成以乡村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防联控的防溺水工作格局,尽最大努力杜绝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行动安排

从即日开始,至2021年10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至4月15日)。

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和全区各中小学按照专项行动总体要求,进行专题部署,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具体措施。

(二)具体实施阶段(4月16日-10月8日)。

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和全区各中小学全面展开防溺水宣教活动,营造浓厚氛围;针对性加强学校防溺水和智慧救援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及时研判安全形势,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对策措施;组织防溺水工作明查暗访,压实部门责任,凝聚起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区安委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将适时组织“四不两直”专项督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10月9日-10月31日)。

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和全区各中小学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书面上报区安委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和全区各中小学要从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溺水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和畏难情绪,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防溺水工作抓紧抓实抓具体,尽一切努力减少学生溺亡事故。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和全区各中小学要深入贯彻落实《XX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暂行办法》,学校要主动与属地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沟通联系,推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分工负责、群防群治。

(三)严格检查,压实责任。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2

近年来,##县将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牢牢坚持“组织到位、宣传到位、防范到位”三个到位,取得了从未成年人年均溺亡7人到2017至2018年连续两年零溺亡的可喜成绩。

一、组织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工作督查,确保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持续推进。一是精心部署。专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教育和政法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全县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县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措施,细化了职责任务,压实了工作责任。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组织,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强化督查。抽调正科级干部为组长的4个督查组,实地了解村居、乡镇、职能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督促专项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三是严格奖惩。将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纳入平安综治工作重要内容,对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乡镇和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措施不力发生未成年人溺亡事故的,一律取消年度平安建设评先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责任人责任。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社会各界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一是加强学生教育。县教体局将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纳入全县各学校教学计划,通过主题班会、警示教育、专题讲座、校园广播、安全知识测试等形式,最大限度让预防溺亡意识入耳、入脑、入心,提升学生自律水平。二是注重家长宣传。建立家校共同管理机制,利用召开家长会、发送校讯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假期安全大走访、签订《监护人承诺书》、假期定期召开学生防溺亡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方法,督促家长增强防范意识,履行好监护责任。将安全教育延伸到节假日,各班主任具体负责,通过重点家访、电话提醒、信息提示等多种形式,不间断的提醒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有效克服麻痹大意。三是广泛社会动员。县电视台、新县网等新闻单位,通过播放防溺水知识、事故案例等方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积极营造共同防范未成年人溺亡的良好氛围。以乡镇为单位,加强乡村干部、“一村一警”、“五老四员”等人员宣传培训,在辖区内广泛开展防溺水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守望相助,提醒注意身边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安全,共同呵护学生成长。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见义勇为行为,及时有效营救溺水人员。暑假期间,教育、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深入农村,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将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最大限度吸附在健康、积极的娱乐活动中,降低假期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三是防范到位,确保最大限度预防溺亡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救援为辅助的方针,确保防范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完善安全设施。县公安、水利、教育等部门和各乡镇密切配合,全面排查辖区内水域情况,建立重要水域安全管理信息库,完善警示标牌,配备安全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县共普查重要水域水库135座、重要河段8条、山塘107处,制作警示牌744块、配备安全设施287件、设立警戒线12处,为防溺亡重点单位配发救生艇50条、救生圈1000个、救生衣1000套、救生绳1000条。拨出专款50万元购买2驾无人机,充分发挥高科技在防溺亡工作中的作用。二是落实安全责任。按照管理权限,分别与水域管理单位、经营单位、权属单位签订《预防溺水事故责任书》,明确水源管理单位(或责任人)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齐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目前,县水利部门已与所有中小型水库签订《预防溺水事故责任书》,乡镇与小型水库、较大山塘以及风险等级较高水域签订责任书,配备水库安全管理人员 135名。三是持续安全巡查。落实水域安全人员巡逻工作制度,发挥县乡专职巡防队员、村兼职巡防员主力军作用,暑假期间,定期巡逻,加大对溺水事故多发水域监视和巡防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制止未成年人下水,严防溺水事故发生。乡镇、学校主动衔接,组织开展“平安志愿者”守护活动,积极参与节假日巡查,增加巡查力量,确保重点明确、不留盲点、工作到位。四是强化应急处置。县水利局专门成立小水库管理中心,建立全县小水库信息数据库,对全县水库和重要河段安全管理实现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应急管理局、公安机关强化接处警工作,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溺水事件,即以最快速度携带救援装置赶赴现场及时开展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亡事故发生。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市委政法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书记讲话精神,持续高度重视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扎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努力保持未成年人零溺亡的目标。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3

一、组织领导

为强化对防溺水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经研究,成立“xx乡2018年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xx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检查指导防溺水专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以预防溺水教育为目标,以全乡水域为重点,全面清查并彻底消除暑期游泳等安全隐患,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领导。 各中小学校、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统筹、协调、动员、组织、管理等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工协作,切实增强全社会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依法监督、社会关爱的联防联动机制。

2、落实监护责任。青少年儿童监护人要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切实负起监护责任,教育青少年儿童不在水边嬉戏玩耍、不在无监护陪伴情况下游泳,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未成年人监护人要对履行法律规定的监护责任作出承诺。

3、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提醒家长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监护和教育。学校要集中开展系列教育宣传活动,做到平日天天讲,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利用5分钟时间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节假日前反复讲,放假前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讲座;开好防溺水主题班会;为每个班级配备宣传挂图;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预防溺水工作全覆盖的大家访活动;组织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布置预防溺水教育作业;制作知识展板、宣传栏,印发游泳安全宣传册页。广泛、深入地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树立预防溺水的安全理念,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

4、建立长效机制 。各村要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各水域权属主体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加强日常巡查。村委会要在暑假期间会同团委、妇联、关工委等进行关于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监护责任的家访。建立假期安全对接机制。建立安全家访机制。学校要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在每学期和每年暑假期间开展安全家访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将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家长。要突出抓好各类考试毕业离校后及暑期等节假日学生脱离学校教育、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监管等薄弱环节,落实监管责任。要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制度,特别是节假日的值班保卫制度,各村、校、各单位要坚持领导带班,加强值班力量,值班电话要保证24小时畅通。要实行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制度,及时如实上报相关信息,不得瞒报、迟报、漏报。如遇突发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妥善处理。各校、各村各单位上报信息要及时、真实、准确。

四、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

1、如果少年儿童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和当地村委会或主管单位。

2、学校、村或乡直乡直单位接到少年儿童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乡政府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

4、第一时间通知溺水少年儿童家长。

5、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6、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乡政府报告,乡政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4

XX年3月19日,海宁市丁桥镇新仓幼儿园一对双胞胎幼儿,放学回家后在河边玩滑板车,不慎坠河,经抢救无效死亡。溺水事故一直是造成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因素。XX年,我市非正常死亡学生中,60%是因溺水造成的。夏季即将来临,而夏季又是学生溺水事故的危险期、高发期。由于我市河网密布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新居民子女增多的学生结构特点,使学校面临的防学生溺水形势更加严峻。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学生安全工作,要求对夏季防学生溺水工作要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为有效预防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发生,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预防溺水事故专项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4月10日至7月10日

二、活动对象

全市初中、小学在校学生

三、活动内容

(一)突出四项教育重点

1.突出重点教育对象。XX年全市在校学生溺水死亡21人,小学生占了19人,占90.5%,要将小学段学生作为重点教育对象;溺水死亡的19名小学生中,在农村学校就读的17人,占89.5%,要将农村小学生作为重点教育对象;溺水死亡的21人中,新居民子女为10人,占47.6%,要将新居民子女作为重点教育对象。

2.突出重点教育时段。XX年溺水死亡的21人中,3例发生在中午放学途中,其余18例均发生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要将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作为重点防范教育时段。

3.突出重点教育知识。目前我市学校普遍未配备游泳馆和掌()握游泳技能的师资,暂时还不具备教会每个学生游泳的条件,因此教育的重点仍是防止学生私自下河游泳为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游泳技能课,供学生选择学习,逐步掌握游泳技能,教育部门在条件成熟时将考虑把游泳技能作为体育中考选项之一。

由于溺水事故发生后小学生普遍不具备互救的能力,互救中出现更多死亡的情况较多,因此溺水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互救方法要暂时作为辅助教育。

4.突出纪律教育。学校要突出学生私自下河(塘)游泳在学校纪律惩罚中的份量,对屡次私自下河(塘)游泳者要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杜绝溺水事故发生。

(二)明确学生五项要求

1.明确要求学生不在上(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在未经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下河(塘)游泳;

2.明确要求学生不得擅自邀请其他同学下河(塘)游泳;

3.明确要求学生不得在不会游泳的监护人带领下下河(塘)游泳;

4.明确要求学生不到河边,建筑取土形成的水坑边玩耍、戏水、嬉闹;

5.明确要求学生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不要避而不见逃走或者冒然下水救人,要采取呼救及报警等措施。

(三)认真开展六项活动

 1.召开一场以预防溺水事故专项教育为内容的师生动员大会。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参加,并作强调讲话,要安排学生代表作表态性发言。动员会上举行一次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全校学生签名活动,并将签名横幅在校内长期悬挂;

2.开展一次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班会课。发动学生收集市内外溺水死亡典型事例,重点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触动,避免空洞说教;

3.持续开展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活动。在专项教育活动期间,利用大课间活动前或结束后的时间,每周安排一位学生作1-2分钟简短演讲,可以采取班级轮流制,讲稿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征集,提高学生参与率;

4.开展一次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漫画或温馨提示语征集比赛活动,尽可能提高学生参与面,将征集到的作品利用电子显示屏或者展板,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在校门口进行展示;

5.开展一次以预防溺水事故为内容的家校联系活动。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使此项活动家长的知晓率要达到100%,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醒家长尽到监护责任。对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尤其要开展好这项工作;

6.开展一次以防溺水事故为主题,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承诺书的活动。安全承诺书(见附件1)一式两份,签订好后学生(家长)一份,学校保留一份存档。承诺书的签订务求达到100%,特别是新居民子弟学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各地各校领导要切实提高做好防学生溺水事故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以对生命高度敬畏的态度,认真研究和分析当前学校防学生溺水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成立专项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对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明确,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而发生事故的,按“四不放过”原则,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二)及早布置,认真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各级学校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安全教育工作重心,把 “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文件要求,及早做好活动规划,认真进行工作部署,合理选取教育素材,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保质保量开展好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尽最大努力把溺水死亡人数降到最低。

(三)认真排查,及时整治校内及校园周边水域存在的溺水隐患。各级学校要在月度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加大排查力度,扩大排查范围。校内水池、河流有危险的地方要加固安全设施,设置明显的安全提示标牌。对学校周边的河流、池塘以及学校附近工地上的水坑,要在校门口设置安全提示语,提示这些地方存在的危险。加强学校值班人员的巡逻力度,严防学生私自下水游泳、嬉戏,预防和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

各地接此通知后要迅速研究,立即部署有关工作。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5

关键词:溺水 未成年人 游泳技能 应急 监护

一、将游泳课纳入中小学课程

研究发现,溺水死亡者大多不会游泳,游泳作为一项常规技能,不能掌握就永远存在着溺亡的危险。亲水是未成年人童性的表现,防止溺亡悲剧的发生,仅仅靠“堵”是不够的。所以教育部门应制定引导性的教育政策,如将游泳规定为体育中考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直接将游泳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当然,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能力差异。

1.不同的地区对游泳技能的要求不同

如江南、华南、华中等地江河、沟渠、湖泊密布,夏季炎热,戏水成为未成年人的重要活动。在上述区域的未成年人溺水的几率更大,游泳技能的掌握更加迫切。其实部分上述区域的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行动,例如,浙江杭州、金华、宁波、江苏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游泳均设为体育中考项目,引起家长、学校、学生对游泳技能的重视,起到了指挥棒和正面引导作用,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

2.各地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差异也影响着将游泳课纳入中小学课程

游泳场馆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政府财政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投资,经济能力较强的地方中小学可以自建游泳馆。老师在校内的游泳馆内授课不仅方便,又能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承受能力一般而无法自建游泳馆的区域。可以由政府统一采购社会上游泳场馆的服务,让更多的游泳场馆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

3.设立天然游泳池,合理引导未成年人到固定区域游泳

如可通过调查摸底,在水源丰富,条件许可的地区,选择合适游泳的安全河段,就地取材,围起天然游泳池,配置好基本的安全游泳设施和人员,既可降低政府投资,又可避免未成年人私自到危险水域去游泳或玩耍导致事故。

二、加强溺水的应急教育水平和社会救援部门能力

经过研究近几年群体性溺水事故发现,未成年人不懂应急处理,缺少溺水应急知识,盲目施救经常导致事故扩大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社会救援部门的应急能力不足,在分秒必争的溺水事故中没能有效降低死亡事件的发生。所以,加强未成年人的溺水应急教育和提高社会救援部门应急反应能力,能有效降低溺水死亡事故人数。

1.本文介绍简单未成年人溺水应急知识

在溺水时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发现有人溺水时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设法将其拖至岸边; 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2.特别注意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安全的方法去救援方法是:如果能在岸上施救的,绝不要下水去救;如能用器材去施救的,决不要徒手去救。

3.提高社会救援部门应急能力

有关部门应针对溺水事件多发的特点,加强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的巡防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在危险水域游泳行为。完善处置溺水应急处置预案,为应急车辆、船舶配齐救生圈、长绳等必要救护设备,确保一旦发生落水求助,快速出击,全力开展救援、打捞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未成年人监护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未成年人监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绝大部分溺水事故的发生都

存在监护缺失的问题。“依照法律规定对儿童的人身安全、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这是百度百科对儿童监护做出的解释。按照惯例,其当然法定监护人是父母,如无父母,则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其他亲属中选任监护人。

1.缺少监护的未成年人成为溺水的重灾区

如城市中外来员工的子女:在陌生的城市中谋生本来就不容易,拖儿带女生活就更为艰难。家长从早到晚忙着挣钱养家,很少有时间关注孩子的状况,使得这些孩子实际处于监护缺失状态;

2.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溺水的高发群体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表面上看,这些小孩子有老人监护,但这些老人也同样是力不从心,无法真正监督保护小孩子的人身权益。留守儿童大多年龄不足14岁,但在全国却足有2000万!

参考文献:

[1]唐国宪、赵少雄、杨烨.游泳意外溺水事故原因探析.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第四卷,第4期:115-118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6

(一)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综治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拓展安全教育手段和范围,推进安全教育阵地、实践基地、网络平台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通讯等,加强学生安全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宣传普及安全知识,营造保障学生安全的家庭和社会良好氛围。

(二)推进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建立工作保障和推进机制,促进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师、教材、教研和考核“六落实”。确保每周有一节安全教育课,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为安全教育周。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教师安全教育职责,提高教师安全教育水平。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研内容之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和教学教研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帐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组织督查调研,总结、交流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举办优质特色课程观摩评比活动,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

(三)强化岗位安全培训。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培训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有计划组织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学校负责人、安保人员参加岗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四)加强应急疏散演练。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全面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将安全演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做到教职员工、学生全覆盖。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有效组织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校园伤害等系列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避险、逃生技能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深化平安创建,构建安全文化

(五)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巩固提升“平安学校”创建成果,持续深化等级平安校园创建,提升平安校园管理水平。制定新的平安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建立平安创建组织保障、责任追究和考评奖励机制,不断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涵,强化创建措施,增强创建实效,提高平安校园创建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六)创建校园安全文化。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制定建设办法与标准,培育2所校园安全文化创建示范校。坚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创建紧密结合,重点夯实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文化。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等安全示范学校建设活动。

三、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能力水平

(七)加强安全防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文件规定,不断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投入,将“三防”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型校园安防体系,加强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消控、报警等技防设施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和“人机互动”。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及保障制度,完善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善后处置预案,推动落实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主动协调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巡逻防控和治安排查。健全完善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

(八)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制度、报备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管理信息化。及时总结推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验,教育局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各学校必须每月进行1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

(九)强化组织保障和队伍建设。按照国务院《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配齐配强综治安全管理干部,重点加强全市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每所中小学、村完小、幼儿园按上级文件规定要配齐配强专职保安人员和专职门卫,加大安保经费投入,配齐装备器械,落实工资待遇,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综治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强化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切实履行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职责,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学校安全事故报告规定,杜绝迟报、瞒报、不实报现象的发生。建立安全工作记事和分析制度,加强安全数据档案管理,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报送、分析、建档工作,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整理、成册、入柜管理。

四、突出工作重点,构建长效机制

(十一)有效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警示教育,建立每日提醒警示制度,在学校门口醒目位置设置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牌,利用每天上、下午放学前最后一节课下课前5分钟,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警示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教育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新闻媒体,通过家访、《告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学生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意识。推动建立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和联防联控机制,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及村(居)和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重点水域、路段安全管理及排查巡查,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减速带、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努力降低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十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清剿火患”行动,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条件、隐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强化消防安全“标准化”、“户籍化”管理和火灾风险评估。明确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室、食堂餐厅等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立单位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岗位人员,加强防火巡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提高火灾高危和消防重点单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十三)强化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范卫生操作规程。健全完善食堂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食堂配送、索证、登记与食品留样、记录等管理制度。采取联合行动,定点采购、食品督查、督办及整治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无证经营饮食摊点卫生安全整治,严把“五大关”,确保五个100%,即:严把培训关,确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严查食品采购进货关,确保定点采购率100%;严把食堂办证关,确保食堂办证率100%;严把隐患排查整改关,确保排查问题整治率100%;严把事故责任追究关,确保事故责任处置率100%。大力杜绝学生食物、饮水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市师生饮食健康、安全。

(十四)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省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及办公室的作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交通秩序、文化娱乐场所、食品市场、网络诈骗和“打非治违”、“护校安园”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坚持前端管理、源头防范,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主动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强化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有潜在暴力倾向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有性格缺陷行为的偏执人员和重点上访人员的排查、救治、帮扶、管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经常开展管制刀具、器械收缴行动,有效预防和控制侵害学生及学生打架斗殴等涉校涉生暴力案件的发生。

(十五)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调处、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隐患及突出问题,依法处置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师生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及时排查、分析、研判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学校、班级综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防止网络诈骗和传销。加强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管控和台账管理,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发生的师生矛盾纠纷。

五、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7

一、加强教育演练,提升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1.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主题(专题)活动。组织开展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第八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综治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及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视抓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体验式生命教育和平安暑期、寒假专项作业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等阵地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积极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支持,在各类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布置、开设一系列安全宣传教育功能室及专题讲座;加强与广播电视、手机媒体、公交电视、户外传媒合作,大力宣传普及综治安全法制和基本常识,及时报道综治安全工作特色亮点和成绩经验。利用“两微”平台、手机短信、校讯通等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安全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营造保障学生安全的家庭和社会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综治安全意识。

2.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课程。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做到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师、教材、教研和考核“六落实”,确保各学校每学年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并列入正式课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使用好《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教师安全教育职责,提高教师安全教育水平。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研内容之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和教学教研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帐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组织督查调研,总结、交流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举办优质特色课程观摩评比活动,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

3.加强应急逃生疏散演练。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全面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将安全演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做到教职员工、学生全覆盖。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有效组织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校园伤害等系列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避险、逃生技能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深化“两项创建”,构建安全文化

4.全面深化“两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涵,强化创建措施,巩固创建成果,增强创建实效,提升创建动力和活力;不断完善创建考评激励机制,把“两项创建”实效作为精神文明、党建先进评选和绩效考评的前提条件,纳入学校综治安全工作重点和目标责任制考评重要内容,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精品特色,确保完成2015年辖区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及“平安校园”等级创建评审达标率不低于65%的任务目标。

5.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制定建设办法与标准,培育2—3所校园安全文化创建示范校。坚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创建紧密结合,重点夯实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文化、凝聚校园安全精神文化。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等安全示范学校建设活动。

三、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能力水平

6.加强安全防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文件规定,不断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投入,将“三防”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型校园安防体系,加强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消控、报警等技防设施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和“人机互动”。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及保障制度,完善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善后处置预案,推动落实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主动协调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巡逻防控和治安排查。健全完善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

7.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制度、报备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管理信息化。及时总结推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验,县教育局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各学校必须每月进行1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行动。

8.提升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应用水平。借助“福建省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创新安全教育方式,探索新媒体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开展平台应用操作培训,开设在线安全教育课程,组织线上安全教育活动,布置平安寒暑假作业,实现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互动式安全体验教室(馆)、体验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9.强化队伍建设与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县、校两级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管理(保卫)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安全管理(保卫)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有计划地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学校负责人、安保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省、市、县、学校四级岗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将安全教育及管理内容纳入开展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师训干训的必修课程。指导推动各校利用教育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校(园)长、安全管理(保卫)干部和特殊岗位人员岗位安全远程教育培训。

10.强化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切实履行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职责,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学校安全事故报告规定,杜绝迟报、瞒报、不实报现象的发生。建立安全工作记事和分析制度,加强安全数据档案管理,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报送、分析、建档工作,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整理、成册、入柜管理。

11.加强理论研讨与优秀成果推广。充分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总结交流安全教育及管理经验。适时开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福建省《实施办法》、《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和公共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等专题调研和经验推广交流活动。

12.加快推进综治安全信息化建设。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学校综治安全信息(网络)系统,推进省市县校综治安全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和深度应用,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地方和学校建立集治安防控、隐患排查治理、校车管理、安全管理、网格化服务及公共应急指挥等多位一体的校园安全云服务管理平台。主动适应大数据、新媒体时代要求,强化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工具信息综合运用,加强安全教育信息平台、“学校安全”网站(页)建设,及时通过网站(页)信息资讯、解读政策法规、传播安全知识。

四、突出工作重点,构建长效机制

13.有效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警示教育,建立每日提醒警示制度,即学校门口显目位置设置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牌,利用每天5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警示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教育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新闻媒体,通过家访、《告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学生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意识。推动建立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和联防联控机制,主动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村(居)和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重点水域、路段安全管理及排查巡查,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减速带、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努力降低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14.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根据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安监局联合下发的《县校车及学生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深入开展,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非法营运车辆交通安全举报监督制度,严查接送学生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补充、修缮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提请地方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生周末班车开通运营工作,进一步规范规模较大学校校园内交通安全及师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

15.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清剿火患”行动,强化“四个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条件、隐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强化消防安全“标准化”、“户籍化”管理和火灾风险评估。明确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室、食堂餐厅等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立单位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岗位人员,加强防火巡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提高火灾高危和消防重点单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16.强化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范卫生操作规程。健全完善食堂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定点采购、索证、登记与食品留样、记录等管理制度,定期检查食堂及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加强人员培训,有效治理校园餐桌污染,强化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无证经营饮食摊点卫生安全整治。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7.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校园周边综治防范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闽教安〔2014〕2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综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健全完善部门协同的齐抓共管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交通秩序、文化娱乐场所、食品市场、网络诈骗和“护校安园”、“清剿火患”、“六打六治”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坚持前端管理、源头防范,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联动推进、督导检查机制,强化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有潜在暴力倾向等重点人员的排查、救治、帮扶、管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管理,建立心理预警、疏导机制,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开展管制刀具、器械收缴行动,有效预防和控制侵害学生及学生打架斗殴等涉校涉生暴力案件的发生。

18.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调处、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隐患及突出问题,依法处置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师生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及时排查、分析、研判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学校、班级综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防止网络诈骗和传销。加强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管控和台账管理,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发生的师生矛盾纠纷。

五、强化督导检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19.加强阶段性督导检查。建立全县学校综治安全管理工作专项督导制度,探索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健全完善督导检查、督查通报、落实整改、限期反馈和“回头看”等工作制度,提高督查效率效能。探索建立学校交叉检查机制,协调并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交叉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重点加强防溺水、校舍安全、校车及学生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网络安全、校外集体活动安全等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挂牌整治,实现督导检查与隐患整治、规范管理、督查通报、绩效管理有机结合。

六、落实岗位责任,构建履职考评体系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关爱生命、无险防险、升级防范、常备不懈”学校安全工作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三维互动、层级调控”学校安全工作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把“零事故”作为工作目标,把“零责任”作为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扎实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经常性督导检查和专项整治,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

将安全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各学校要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等形式。落实到各部门和各个工作岗位、教职员工,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体系。

二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

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问题;班子成员要抓好各自分管工作的安全,严格落实各学校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听取学校安全情况汇报。并严格落实学校门卫、学校校舍、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功能教室等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安全保障及检查制度。

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谁发证、谁负责,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经常性督导检查,严密组织隐患排查,加大安全经费投入,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切实做好所属学校安全工作的监管。

四严格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

建立学校负责人执业资格否决制度。督促学校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例会、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带班等基本制度。加强对学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培训,强化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学校应急管理机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言人制度,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实现学校安全工作的流程化管理。

五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标准化体系

制定修订学校安全工作标准,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要求。完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职责,使各项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深入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活动

确保课程、师资、教材三落实;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生活、节假日及各种大型活动中。同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等特点,定期进行防火、防病、防煤气和食物中毒、防盗、防溺水、防踩踏、防交通事故、校内外活动安全知识等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展“每天1分钟、周末5分钟、节假日30分钟”放学前的安全警示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减少学生自伤自残事件的发生;加强师生自救演练,提高师生应急状态下自救的意识、技能和秩序。

七严格责任追究

杜绝校园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消除校园踩踏、火灾、斗殴等伤亡事故。减少学生溺水身亡、交通伤亡等事故。对发生的每一起事故,严格按照“责任倒查”和“四不放过”原则,对造成事故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调查和责任追究,切实做到用事故教训推动学校安全工作。

制定全年工作三、开展学校安全“基层基础深化年”四季工作重点第一季度:围绕全年学校安全工作目标。

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任务。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落实好全国省市“两会”及学校开学前后安全防范措施,计划。维护学校安全;要制定好全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总体流程,落实安全工作任务;部署好学校安全工作“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部署好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落实“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确立“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开展好第1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指导学校开展好各类避险逃生演练,组织消防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法制报告会。落实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全市学校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学校幼儿园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通知》深化全区学校消防安全“大宣传、大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职工及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防汛等应急预案,第二季度:重点做好汛期安全防范。排查治理隐患,开展安全教育。进一步对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职责、安全管理标准、学校安全工作流程化管理办法进行梳理和规范,修订防汛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召开全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根据《全市学校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工作安排,深入开展学校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夯实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开展学校安全档案达标检查和学校技防设施达标检查;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组织开展学生自救知识竞赛,开展校园安全演讲或征文比赛,做好预防学生溺水、预防食物中毒等专项教育;开展防汛安全检查,及时自然灾害预警,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预防工作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开展防汛演练,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建设;认真组织开展高考、中考安全检查,确保考点、考场无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第三季度:强化假期学生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师生突发事件避险逃生演练。暑假和开学前期组织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报告会,进行学校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针对夏秋季高温高湿特点,积极开展学校饮食卫生安全检查,预防师生食物中毒;完善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建设,落实学生安全信息家长告知制度,落实假期学生防溺水等安全工作措施;进行干部、教师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管理水平;利用假期完善学校各类安全设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好校方责任险相关工作;组织新生安全教育,开展师生突发事件避险逃生演练;发挥安全教育主渠道作用,继续开展安全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提升安全教育教学质量。

搞好年度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考核。组织开展学校消防工作检查,第四季度:不断巩固和深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成果。利用“119消防日”开展消防及避险逃生演练,巩固和深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成果,有效提升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自防自救水平,有效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联合交通、交警等部门,开展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检查,对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进行专项考核;召开全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总结会议,对学校及周边治安进行综合整治;对2011年开展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涉校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回头看”对一年来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对排查出的各种隐患进行梳理整改;按照《市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考核标准》开展全区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组织开展教师、学生安全知识考核;认真总结学校安全工作“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成果,促进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四、工作要求

狠抓落实一精心组织。

明确职责,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学校安全工作“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领导小组。狠抓落实;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部门和本单位学校安全工作“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方案,制定具体措施,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不断夯实学校安全工作的基层基础。

形成合力二加强监管。

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监管执法、政策制定、事故查处等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9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死亡;流行病学研究;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18-02

伤害发生的主要对象是低年龄人群,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伤害以死亡、残疾和身心痛苦使青少年遭受惨重的伤亡,使健康问题最少、死亡率最低的儿童和青少年遭到不可挽回的损失[1]。伤害发生率高,后遗症多,已经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2]。本文通过分析1996-2005年杭州市的人口死亡资料,研究杭州市5~14岁学龄儿童的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减少和预防重大学生伤害的发生,更有效地开展学龄儿童伤害防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杭州市各级医疗单位在发现死亡案例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并上报死者户籍所在地疾控中心,由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每月将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与公安、民政殡葬部门的死亡名单进行核对、补漏,然后将所有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下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经防保医生调查、核实后交回,经ICD-10编码后输入计算机,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软件汇总成死亡原因年报表。1996-2001年的死因以ICD-9编码,现经转换成ICD-10后统计。死因分类按国家卫生部卫生统计报表分类方法。人口资料来源于同级公安部门的人口数年报表。

1.2 方法 分析指标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及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用Excel 2000及SPSS 13.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率及性别城乡分布特征 1996-2005年累计因伤害死亡的5~14岁学龄儿童城市为113人,占同期城市学龄儿童死亡总人数的40.94%;农村为443人,占同期农村学龄儿童死亡总人数的61.02%。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农村、城市之比为2.24∶1;城乡男性学童伤害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学童,男、女之比为1.89∶1。见表1。

2.2 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死因构成及地区性别差异 学龄儿童的前4位伤害死因顺位除城市女童外,均为淹溺、交通伤害、跌落和自杀,城市女童交通事故死亡率略高于淹溺。4种主要伤害占同期同人群伤害总数的比例城市为92.11%,农村为89.19%。淹溺分别占城乡伤害总数的43.42%和55.41%,且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死亡率之比为2.56∶1;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城乡比为1∶3.19。其次为交通伤害,分别占城乡同人群伤害总数的26.32%和27.36%,农村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城乡比为1∶2.36,性别之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跌落分别占伤害死亡总数的18.42%和4.39%,城乡及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杀分别占3.95%和2.03%,性别及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全人群死亡数比较,城乡学龄儿童的总死亡数仅占全人群总死亡数的0.48%,而学龄儿童的伤害总死亡数占全人群伤害总死亡数的3.07%,尤其是淹溺,占全人群淹溺死亡总数的15.12%。

2.3 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及潜在工作损失(WYPLL)年数 杭州市1996-2005年5~14岁学龄儿童的伤害死亡YPLL为33 490人•年,占全人群伤害死亡YPLL的8.97%。1996-2005年5~14岁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WYPLL为22 240人•年,占全人群伤害死亡WYPLL的9.39%。

3 讨论

杭州市1996-2005年5~14岁学龄儿童的平均伤害死亡率城市为7.59/10万,农村为17.03/10万,分别占同期城乡学龄儿童死亡总数的40.92%和61.02%。提示伤害是杭州市学龄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学童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童,这可能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健全、农村儿童缺乏周全的看护有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男性学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学童,这与男学童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学童是一致的。有研究表明,性别与儿童伤害的发生呈中度相关,男孩伤害发生高于女孩。可能由于男孩天性好动,偏好刺激性的游戏以及家长与教师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与保护方式不同所致[3]。

杭州市5~14岁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前4位死因城乡均为淹溺、交通伤害、跌落和自杀,占学龄儿童伤害死亡总数的90%,其中淹溺约占50%,且男孩死亡率明显高于女孩,农村高于城市。溺水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伤害死亡构成比中占40%左右,是儿童和青少年伤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溺水的发生率、死亡率均为男孩高于女孩,可能与男、女孩的暴露比例不同、行为差异(男孩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等)、家长及教师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和保护形式不同有关。因此,男孩应是防止溺水发生的主要对象[4]。有研究显示,溺水是我国青少年第1位伤害死亡原因[5],是我国南方尤其是水域地区及农村地区[6]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淹溺应是杭州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伤害防制的重点。交通事故在杭州市5~14岁学龄儿童伤害死亡中也占较大的比例,农村明显大于城市,男女无差异。这可能与农村儿童缺乏妥善的看护及交通行为不规范有关。跌落的死亡率位居伤害死因第3位,尤其在城市学童伤害死亡中较多见。有伤害监测显示[7],跌伤是主要受伤类型,占40.17%。也有研究指出[2],农村儿童跌落发生率较高,但因跌落伤害住院的仅占少数。伤害死亡率的下降并不一定说明伤害危害的减轻,因为死亡率下降或相对稳定的地区可能伴随发生率和伤残率上升的情况[8]。在美国,34%的校园伤害外部原因是跌落,其中40%~44%导致进展性失能、复合失能和其他失能,而其他原因引起的伤害,失能率为21%~34%[9]。跌落的死亡率虽不高,但高致残率带来的健康和经济损失不容忽视。

杭州市5~14岁学龄儿童的伤害死亡数占全人群伤害死亡数的3.07%,而其YPLL占全人群伤害死亡YPLL的8.97%,WYPLL占全人群伤害死亡WYPLL的9.39%。虽然儿童及青少年在伤害死亡人群中所占的构成比并不高,但由于此年龄组人群很少发生其他原因所致的死亡,故伤害死亡反成为儿童及青少年死因构成中最重要的原因[10]。伤害死亡明显的“预期寿命前死亡”的特征决定了伤害对人力资源的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伤害是杭州市5~14岁学龄儿童的重要死亡原因,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巨大。应针对学龄儿童多发的伤害加强有针对性的有效防制工作,加强学生伤害的发生监测、危险因素研究及干预等,这对保障学龄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4 参考文献

[1] 王声,主编.伤害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9.

[2] 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3] 戴文灿,柴军安,刘芝茵,等.男女性别与儿童伤害关系的Meta分析.疾病控制杂志,1999,3(4):292-293.

[4] 农全兴,杨莉.儿童溺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363-365.

[5] 王声.校园安全与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96-98.

[6] 姚应水,叶冬青.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皖南医学院学报,2003,22(2):150-153.

[7] 林寅,徐来荣,丁可,等.16 546名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监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5):383.

[8] 王声.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4(3):299-300.

[9] RAMIREZ M,PEEK-ASA C,KRAUS JF.Disability and risk of school related injury.Inj Prev,2004,10:21-26.

防溺水调研方案篇10

【关键词】昆明市;游泳场馆;安全事故;现状;发展对策

0 前言

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现代健康理念下,游泳池是大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宝地。然而,意外事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严重影响游泳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游泳中出现的安全事故称游泳事故,是指在游泳活动中(包括游泳教学、游泳训练、游泳竞赛)所发生的实质性的人身伤害、伤残或死亡并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或事件,包括伤害事故、伤残事故和伤亡事故[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昆明市66个游泳场馆,其中五华区16个,盘龙区8个,西山区11个,官渡区23个,呈贡新城区8个。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2 昆明市游泳场馆安全事故现状

2.1 对昆明市游泳馆数量的调查研究

昆明市5个区的游泳场馆有66个,其中五华区16个,盘龙区8个,西山区11个,官渡区23个,呈贡新城区8个,他们当中有属于商业性的,也有的是属于非商业性的。见表1。

2.2 游泳馆事故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类型统计

2.2.1 游泳事故的分类

游泳伤亡事故原因复杂,情况各异,为了便于了解其发生原因,并能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我们根据游泳伤亡事故的情况和发生原因,将其分为以下5种类型见表2内容。

通过表可知,统计中,有105例事故的死者系因溺水而造成死亡,为死亡总人数的54.97%。有7例是严重的颅脑和脊柱损伤直接导致伤者死亡;有11例是因颅脑损伤和颈椎骨折脱位后引起伤者昏迷、昏厥、意识和动作障碍导致溺水而致死的。有24人死于此类事故,占死亡总人数的12.57%。猝死伤亡事故所死的人数少(约占种类事故死亡总人数的4.19%)。其他意外事故是游泳者在游泳活动中因游泳池的建筑、管理上的疏漏(如进水管口径过大,放水时游泳者被吸入;壁外扶梯与池壁间距过大,儿童被夹在其中造成的窒息死亡;深浅水区无明显标志,造成游泳者误入深水区而溺水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如雷击),所造成的游泳伤亡事故(占种类死亡人数的16.75%)等等。

2.3 昆明市区游泳馆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分析

2.3.1 从游泳场馆设施的角度看发生游泳事故的原因

从游泳场(馆)管理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场馆管理规则的制定都是以容易引起游泳事故的原因为出发点的。如游泳池深浅水区标志是否明显,水质是否符合规定,深浅水区隔离网是否牢固,夜场灯光照明亮度是否符合标准(不低于80勒克司为标准),以防有些场馆在设施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开放,极大地影响了救护员和教练员及教师的工作。

一些救护员在其实践工作中认为,在游泳池水质出现极度浑浊时(往往是在换水前几天)心理压力很大,精神紧张,心理学上认为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引起大脑皮层迅速转为抑制状态,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在岗位上吸烟提神,结果适得其反,影响了注意力。

2.3.2 从救护员的角度看发生游泳事故的原因

随着游泳事故的频频发生,近几年救护员的工作才被逐步加以重视。部分高校或对外开放的游泳场馆严格实行救护员持证上岗,救护员在上岗前接受短期救护技能的培训是完全有必要的,救护员的水上救护考试包括:(1)100m的自由泳或蛙泳,规定在2min30s内完成。(2)潜泳15m后水中捞重物(1.5kg)并上举15s。(3)拖带溺水者25m。完全合乎要求并通过笔试才能授予救护员上岗证。此外,还必须掌握卫生救护知识和现场心肺复苏单人操作技术。然而,由于救护员本身游泳技术及基本素质的差异,造成救护技能水平的差异。他们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还要看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2.3.3 从教练(或教师)教学的角度看发生游泳事故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教练员都担负着每位学生和学员生命安全的责任,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在教师和教练员中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可教不会,千万别出事。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两种:其一,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和教练员的基本救护技能;其二,在培训班和教学班周围增加救护员[5]。

3 对减少昆明市游泳池场馆安全事故的发展对策

对游泳事故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应针对各类事故的发生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们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有关专家的意见,确认今后工作的发展重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3.1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建安全设施一流的场馆

预防、减少游泳事故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安全设施的硬件建设。游泳场(馆)的卫生、硬件设施必须严格遵循《游泳场馆管理条例》和《游泳场馆卫生管理条例》,其中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最易引发游泳事故的两个因素:水质和深浅水区隔离标志[4]。

3.2 对救护员、教练员、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救护员、教练员、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预防和减少游泳事故的主要途径,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中,救护员、教练员、教师都是必不可少的主力军。教练员、教师除了应注重自身的教学水平、合理分班分组,区别对待,还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和掌握一定的临场救护技术。

4 结束语

昆明市游泳场馆还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游泳事故的发生率很高;游泳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很多,场馆实施不够完善,救生员、管理员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责任;水质的好坏也影响着事故发生率。这些问题还有相关部门加强认识,各个方面的人员相互配合、协调,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游泳池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管理者和游泳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推进游泳池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形成共同防御风险,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良好机制,以有效推进大众游泳运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荣,刘京莉.游泳教学中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及救生方法[J].体育教学,2004(3):30-31.

[2]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游泳场所GB 17079.1―2003[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