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十篇

时间:2023-06-26 16:41:55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1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主要问题;解决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7.10.152

在现代的企业发展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采用了多种适合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而在这其中,企业通过绩效管理的方法,把绩效和部门、员工的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可以很好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整体的实力和经营效益。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要不断研究和创新绩效管理的方法,从而促使其可以适应本企业的发展状况,真正地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1 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认知不足

从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管理人员和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知还都不够系统、全面。一方面,绩效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的内容关联起来,最终的结果变成是为了考评而考评的情况。最终会沦为大家为了目标而目标,为了量化考核而量化考核,员工绩效都好,最终企业的运营效果并不好。另一方面,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要考虑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各项工作、资源的合理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方能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由于企业宣传不足,企业文化不配套,久而久之让员工把它看成一种企业故意刁难或者克扣自己工资和奖金的方法。同时由于绩效考核结果多数与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运用硬着陆的方式实现绩效结果的运用与反馈,无法营造出良好的绩效文化,从而导致严重地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了解与认识,并系统性地进行设计与实施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1.2 高层对绩效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不足

绩效管理工作应该是一项“一把手工程”,高层领导的参与程度和对绩效管理工作认知程度,决定着绩效管理工作的成败。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高层领导认为绩效管理工作是某一部门的职责所在,自己则成了“甩手掌柜”,在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支持与帮助,久而久之会让绩效管理工作走入僵局,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都不满意,绩效管理部门反而演变成全体员工的“出气筒”。

1.3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及指标能积极正确地引导员工为之而努力奋斗。而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绩效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把握不足,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缺乏对各项业务的深入了解,结果为了制定指标而拍脑袋,科学性不足时有发生,要么是“”,要么是毫无力度。合理、恰当的指标的建立,能很好地聚焦企业的当前工作方向,聚公司之力办大事,并给予骨干员工合适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活力。绩效考核指标的确立,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的总体战略,分解出各业务职能战略,并按照职能战略抓住当前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落实分解制定真正有价值的目标。

1.4 企业对绩效管理文化营造、塑造不足

绩效管理工作要实现很好地落地,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塑造出积极的企业文化非常关键,这才能够保障,给相关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合适的土壤。要求企业高层及广大绩效管理人员,掌握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并有引导性地在工作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完成相关理念的宣传、传播,为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2 绩效管理问题中有效的解决办法

2.1 建立起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

按照明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运作体系、绩效结果反馈体系的总体框架思路,建立健全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其中,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围绕企业内部职能的分工及战略发展目标,分解落实相关关键目标。要求目标合理,紧扣企业发展主线。绩效运作体系,重点就考评者与被考评者、考评程序、考评方法进行建立,明确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职责和工作要求,落实相关绩效考核程序,为绩效考核工作保驾护航。对于考评结果的反馈与运用,要高度重视,因其事关员工的切身利益,需将相关反馈工作进行程序化、标准化,并加强培训和操练,避免因人而异,给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2.2 企业高层重点参与

企业高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的经营绩效非常重视,同时由于绩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企业高层领导要主动积极参与。积极参与绩效指标的设立,确保总体指标符合企业的当前重点方向,并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同时,按照绩效考核相关要求,按时组织、参加相关经营分析会,围绕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提高广大员工的绩效意识,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2.3 合理制定绩效目标

企业绩效管理中,难度较大的为绩效指标的建立。总体指标的建立,要求相关绩效管理人员在掌握相关技巧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熟悉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及要求,并对相关业务现状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当前业务中的薄弱和问题点,能围绕企业的战略地图,实现目标的层层分解。同时,在具体目标的设定中,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中行业的状况、企业的自身要求,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范围,并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和模拟,确保在企业和员工的可努力、承受范围内。总之,绩效指标的建立要围绕如何真正推动企业当前目标的实现而具体设定,切勿滥竽充数。

2.4 加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运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和组织发现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扣罚。对于绩效考核的结果,需以合适的方式反馈给相关部门、责任人,并就相关考核结果展开分析和探讨,帮助部门及员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解决方法,以实现滚动式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在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方面,做到刚柔并济,公平合理,避免粗暴式的硬着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要在树立和营造积极向上的绩效考核文化,为企业绩效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方面多做努力。

3 总 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企业发展,我国的许多企业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绩效管理方法,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其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国的企业在发展中,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加深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而且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让企业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能焕发生机。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2

一、绩效及绩效管理的含义

(一)绩效

绩效之词在翻译前为“performance”,按照《牛津高级汉语词典》中释义为“执行、履行、表现、业绩”,这样的解释只能是让我们略懂其意,很难清晰到企业可执行的程度。后来,“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对绩效进行了研究和梳理。随着人们对绩效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多学者不断表述出对绩效的认识,归纳之下主要有三类。

Bwenadin等(1995),从结果的角度,将绩效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感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Murphy等(1990),从行为角度,将绩效定义为:绩效是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绩效,只有与组织目标相关的、与结果相关的行为才算是绩效,而且这些行为应该是可衡量的。再者,便是从素质的角度,主要是以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提出素质的定义为基础展开的。以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前提,结合当前企业的运行实际,现代的管理学家将绩效的定义逐步总结为:绩效是组织中个体(或是群体)依据其真实的素质能力,特定时间投入一定的工作量之后,在未来时间所获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

(二)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组织管理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层面。很多管理学家将其定义为: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为实现组织确立的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反馈以及绩效改进的持续循环过程。旨在于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最终实现目标,并不断获得企业成长。对于绩效管理,我们需清楚如下要素:绩效管理关注的是过程,注重的是持续沟通,其目标在于业绩的不断改进。

二、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考核,忽视其他

在企业进行大量调研后发现,很多企业都在运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开展工作,但问及应用的效果,几乎所有的受访人员都有相似的反映:业界很多专家都描述其作用如何积极,但在运行中却发现问题连连,对企业成长的推动效果不明显,更甚者还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影响。探究其中原因,勿需翻看各企业绩效管理文件的内容,单看封面上文件的名称,便能找到症结所在。当前,企业的绩效管理文件的名称一般为《**公司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或是《**公司绩效考核办法》,三类名称中共同出现了一个词语“考核”,这便是原因所在。在前面我们认识到,绩效管理包括从绩效计划到绩效改进的五个方面,绩效考评(即绩效评价)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说,很多企业错把“绩效考核”片面的当成了“绩效管理”全部。

(二)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研究企业绩效管理推行的具体过程时我们发现,企业决定应用绩效管理后,通常会将组织实施的责任分配到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便着手组织学习,设计实施方案等工作。这种背景之下,当该项工作遇到困难时或是出现矛盾时,大家也就自然地将矛头对准了这一部门。个别的部门负责人会向总经理反映,考来考去,多数人拿不到奖金,得罪了不少员工,降低了很多效率,人力资源部很失职;有的部门经理则反映,人力资源部设计了很多表格,让人摸不着头脑,同时,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更甚至,个别的总经理也认为人资部工作不力,没有把绩效管理搞成功,应该反思。不难看出,人力资源部成了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罪魁祸首,岂不知,这项工作是每一位管理人员,甚至使每一位员工的事情。

(三)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过于简单

当前,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大多企业尽是将其与工资定级、奖金分配挂钩。绩效考评得分高的员工工资、奖金高,反之则低。绩效管理由五大部分组成,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绩效评价是以员工工作表现为基础,最终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分数)区分员工能力和业绩水平,但这其中目的是使管理人员清楚每位员工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在之后的工作中,提高对其管理的针对性。同时,也让员工了解自己,明确自身成长的目标,保持优势,弥补不足。通过上述努力,使员工个人绩效得以提升,进而改善团队总体绩效水平。当前,对绩效管理评判结果的应用,仅是将员工分出所谓的“好、坏”,显然是避重就轻,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三、绩效管理在企业的应用策略

(一)准确确立目标,精心分解指标,科学编制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企业领导和下属就考核期内应该完成哪些工作,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契约的过程。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工具,能将企业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确保企业总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1)通过绩效计划,使各岗位目标清晰。绩效计划环节的相关工作开展,可以使企业总体的绩效计划恰当的转化为各个业务单元的具体目标,可以使个人或组织明确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应达到的预期成果。

(2)精心设立关键绩效指标(KPI),使各目标具备可衡量性。为检测各业务单元具体目标的实现情况,就需要将其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这便是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即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or Index)是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可直观衡量的操作目标的工具。

KPI指标体系基于企业总体计划和流程建立起来,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活动考评指标(表1 某旅游企业部门经理KPI指标度量表)。KPI指标一般应当比较稳定,即如果业务流程不变,则KPI指标的项目也不应有较大的变动。同时,指标应该是可控制,可以达到的。另外,关键指标应当具备简单明了,容易被执行者所接受和理解的特点。

(二)准确预测环境,合理确定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绩效实施

绩效实施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绩效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1)注重持续的绩效沟通。在绩效实施阶段,管理人员应与员工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依据企业运行的实际状况,具体指导员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将关键问题明确的给员工指出来,将推进工作的办法清晰的告知员工,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员工。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更加有效的实现目标。

(2)加强绩效信息的收集与记录。绩效实施的下一环节便是绩效考评,试问,我们对员工绩效考评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可能这个问题会难倒很多管理人员。因此,绩效实施环节,除了要在在工作推进前与员工进行良好充分的沟通外,一个重要职能便是在实施过程中搜集相关数据。

当前,企业在绩效信息的收集整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或者说,很多管理人员平时根本没有进行信息收集,以至于在进行考评时,头脑中只保留了期末的信息。至于最终形成的判断,大多是凭感觉、印象完成了。这样的考评结果,难保公正、全面,对组织更是一种破坏。因此,企业必须在绩效实施环节加强信息记录工作,将期初、期中的员工表现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为以后绩效管理的其他工作,提供最准确的参考。

(三)准确评价业绩,公平开展绩效考核

当前,绩效考评在企业中应用较多,企业家和学者对这环节的关注程度也最高,因此,这部分工作的开展具备一定水准。即便如此,在具体的绩效考核的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目前,运用较多的方法为相互间打分,即我们常说的360度绩效考评法;另一种便是围绕经营指标的目标管理法。其实,绩效考评还有很多方法也十分科学、可行,如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关键事件法等

我们应该注意到,绩效指标间性质不同,考评方法也是各有特点,管理人员应将两者紧密联系,按照指标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考评方法,最大限度的实现考评公正、结果准确。

(四)细致研究工作结果,恰当开展绩效反馈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使员工了解自己的业绩表现与最初确定目标之间的关系。反馈评价信息,能使员工了解到自己的工作表现,掌握自身的长处与缺点,为之后的成长进步打基础。

(1)认识绩效反馈的重要作用。绩效反馈是将前期管理人员对员工的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管理者和员工就绩效评价结果形成共识。其二,绩效反馈能让被考核者了解自身工作表现,强化优势的同时,帮助员工查找绩效不佳的原因,指导员工在下一周期改进自己的绩效水平。其三,这种反馈也利于员工绩效申诉,纠正管理者绩效管理中的不当或错误行为。总之,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关注绩效反馈的一般性技巧。反馈的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恰当地运用,会使反馈效果的发挥事半功倍。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如下问题:其一,评价结果应该具体。其二,评价不同的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在评价服务员态度时,不应直截了当的告知其结果,而应借助关键事件,引导员工自己判断,得出结论。其三,评价时不但要指出不足,更要指出进步。总之,只有用最恰当的方式,才能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五)准确确定工作要点,探求科学方法,实现绩效改进的根本目标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员工的绩效水平,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因此,绩效改进是显现绩效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1)明确绩效改进的要点。绩效改进,首先应确定改进的要点,这才能使得绩效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绩效改进的要点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在经营过程中,随环境、形势等因素的变化,企业会有计划的调整自身的目标和方向。新确定的目标,应作为下期绩效管理重点。其二,员工或其他业务单元在上期考核中,认为需提升之处,也应作为下期绩效改进的突破点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3

关键字:EPC项目绩效管理管理体系协同

Abstract: EPC has more and more become now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act mode, EPC model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PC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construct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finally emphasizes the EP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be emphasize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realize through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de of EPC contrac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Key word: EPC projec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synergy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我国,EPC总承包方式采用了将近20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功的经验,EPC总承包方式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在一些大型石化、化工、冶金、核电站和水电站等工程EPC总承包方式所占的比例的越来越大。2004年建设部印发《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2005年颁布《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我国工程总承包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EPC总承包模式以及项目绩效管理相关概念

1、EPC总承包模式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英文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和建造模式的缩写。EPC总承包是指一个总承包商或者承包商联营体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工程施工、工程的试运营直至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总承包。[5] EPC项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交钥匙工程,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只与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EPC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介入具体组织实施的程度较浅,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作为总承包商,必须有很高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总承包商承担该项目建设过程的大部分风险。该类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完成项目需要的知识领域非常广,知识量非常大。EPC总承包商可以将项目细分成具体小环节交由分包商负责。

2、项目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随着80年代和90代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时间的逐步重视,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人被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全面的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组织架构评价、项目控制和过程激励等各个方面,以最终实现项目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

项目绩效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在国外有着40年发展历程,在各国管理学家努力下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在各个领域得到积极推广和应用。绩效管理看作是一个测量和评估的过程,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创造互相理解的途径,那么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如果把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核心能力、组织文化建设联系起来,绩效管理则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工具和方法。

二、EPC项目总承包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1、影响EPC项目团队绩效的因素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团队及项目团队的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绩效的SOME模型认为,影响绩效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技能(Skill )和激励(Motivation ),外因是机会(Opportunity)和环境(Environment )。从SOME模型可以看出,一个绩效卓越的项目团队,必须做到:掌握熟悉的完成项目的技能、对项目成员的有效激励、良好的项目运作资源、环境和机会。

选择EPC项目一般是个工程量大、涉及技术先进、流程工艺复杂的系统。其项目团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EPC工程总承包绩效管理实施系统的要素在人员组织方面包括:工程总承包商、分包商和供应商,流程方面包括设计、采购、施工。整个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把业主、PMC(监理)、政府机构、第二方机构都包括为内在影响因素。工程总承包项目绩效管理系统的环境包括:政策、法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系统输入包括:原材料、设备、技术等。系统输出即为满足各方面需要及要求的工程项目。项目能高效的顺利进行成功完成,EPC项目构建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因内因单个独立对整个项目产生影响,同时,各个因素又会相互作用产生其他影响。

2、构建EPC项目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识别、衡量、传达和奖励员工的重要才能和绩效水平,从而使公司的生产力水平达到最高的一种逐步定位方法;它不仅可以对员工定位,也可以

针对公司定位。绩效管理可以激发绩效的提升,许多业绩提升项目的失败正是由于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是项目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组织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对EPC项目团队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准确把握团队绩效内涵,构筑一套完整的并适合于项目团队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并进行全面、多角度、细致的论证。绩效管理体系结构如图:

三、EPC项目绩效管理的协同

绩效管理的系统能够使项目实现:获得速度优势,实现速度经济;相互借助核心竞争力,避免竞争损失;共享信息、知识、资本、产生协同资本,实现各下属企业或部门边际收益递增;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分享较高的资产专用性,降低研发成本,分担投资风险;减少库存,实现即时交货,降低库存成本;防御掠夺者、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

绩效管理的协同一个关键是整体意识。现代竞争是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竞争,面临的自然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的同时联系也日趋紧密, EPC项目的特点和操作方式要求项目绩效管理是跨公司、跨部门、跨团队的。必须把各个分系统实现资源整合、协同应用。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并且通常被看做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五个步骤: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在整个绩效管理中首先确定好绩效评价的维度。确定EPC团队的绩效评价维度,可以从倾向于绩效的团队结果或者倾向于绩效达成的过程即从执行流程的角度两个方面达成。最后,剔除一些不合理项并且合并重复的因子,将从这两个方面所得到的维度综合起来。一般项目团队策略目标的维度可以为信息维度、人员维度、流程维度、目标维度。在绩效管理实施中确保其维度的实现协同,就任务执行流程而言,确定了团队负责的重要执行步骤和工作移交,进一步地明确:在这些执行步骤和工作移交中,分别是由哪些团队成员完成的,即是团队成员的评价维度。最后,再经过分析整合,去掉重复的维度,形成团队成员的评价维度。 这样就将组织绩效、团队绩效和成员绩效统一起来,保证组织绩效、团队绩效和员工绩效三者的统一,形成各个分系统的协同。

根据EPC绩效管理的协同特点,实现绩效管理体系的协同首先将EPC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提升组织的绩效层次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进一步认识组织内部和外部“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业主、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薪酬体系、技术和组织结构等)是如何彼此联系的,从而提高组织或个人绩效。在组织绩效管理系统的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分析、多层次激励效应分析、受限生成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在设计各层级部门或员工的目标及考核指标体系,合理的考虑EPC项目组织现有的组织管理控制系统协同设计绩效实施监控系统和绩效评估系统,结合组织绩效管理系统涌现的正反馈机制分析协同设计组织的绩效反馈系统、绩效改进系统和绩效导入系统。

四、结论

本文根据EPC项目特点和项目绩效管理的实施,对项目管理团队内部的各环节如何实施绩效考核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结合多年实践体会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路。但由于绩效考核工作本身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以及本人的水平所限,只是在总结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EPC项目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考核结果的应用等方而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和探讨,在绩效管理理论推导和定量计算略显不足。

五、参考文献

【1】 董家广,基于系统科学思想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天津大学,2007

【2】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胡德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国工程咨询,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4

康复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康复机构建设起步更晚,机构运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其绩效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康复机构的发展进程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1绩效指标缺乏科学导向与明确标准我国大多数康复机构隶属于残联系统,是国家事业单位,主要依据政府制定的管理法规、行业标准和部门规章运行,康复机构没有自己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科学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绩效考核过程中,不论是医疗专业科室还是职能管理部门,都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并完全采用一样的考核标准,缺乏考核周期的具体绩效目标,使执行绩效考核的人员难以操作,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1.2绩效管理缺乏全员参与意识有些康复机构的管理者,尤其是业务科室的管理者与专业人员错误地认为,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部门的事情,与医疗业务科室无关。事实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部门只是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各医疗科室负责人才是绩效管理的主角。全体医务人员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改进问题、提高绩效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只有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到绩效改进的过程中,机构的绩效才会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1.3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混为一谈有些机构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两者没有什么区别,在观念与实践上混淆,甚至把绩效管理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这是绩效管理的方向性错误。事实上,科学的绩效管理是围绕着组织目标的完成开展管理工作,包括了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结果使用4个环节,绩效考核只是一个中间过程和手段。绩效考核是一个点,而绩效管理是一个面。

1.4绩效计划制定欠缺沟通目前许多康复机构在制定绩效计划时缺乏考核对象部门的参与,只是由职能管理部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以及康复机构管理层的意见制定绩效计划,然后以院内文件的形式下发各科室。在具体制定绩效计划中,往往由上至下布置任务,通过考核评出业绩结果,缺乏上下互通的环节。

1.5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不及时甚至不反馈考评结果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结果必须与各考核对象部门和员工及时进行沟通反馈,让考核对象知道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但事实上,很多康复机构管理者仅仅把绩效考核作为一种例行的形式,不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的结果,使考核对象对自己的绩效表现和考核结果不了解,考核对象无法改进绩效。这对康复机构绩效管理相当不利。

2医疗康复机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医疗康复机构发展的最终目标应在立足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伤残者提供有效的医疗康复服务,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恢复躯体、心理、职业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功能,融入家庭和社会;同时实现医疗康复机构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以上目标,以全面绩效管理为整合平台,让各项管理,如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服务管理等都通过这个平台,形成一个互为促进的整体,产生整体效应,从而形成医疗康复机构的科学管理体系。

2.1绩效管理实施机构设置

2.1.1领导者——康复机构绩效管理委员会成立专门的绩效管理委员会作为绩效管理领导机构,成员以康复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核心,主要成员有康复中心主任、分管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主要职责涵盖以下几个方面:①决定绩效管理的重大事项,领导、支持职能处室和业务科室的绩效管理工作;②听取各部门的初步考评意见和总结报告;③纠正评估中的偏差,有效控制考核尺度,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④仲裁员工申诉,对员工的大功、大过事件予以审定,确保绩效考核的客观和公正。

2.1.2主管部门——运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配合)绩效管理工作应有运营管理部主管,并设置绩效管理专员岗位,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人力资源部门配合完成。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和完善绩效管理相关流程、制度;②拟订每年度绩效管理各流程工作时间进度表,检查、监督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各部门绩效管理实施人进行培训;③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各部门考核结果与绩效管理总体工作情况,对总体结果提出初步分析意见,供绩效委员会讨论;④针对绩效委员会平衡和纠正后的考核意见,建立员工绩效管理档案,为员工的发展、绩效工资计发、激励、合理调整岗位提供依据;⑤针对某些部门或某些专题,如目标设定、面谈技巧等,进行咨询和辅导;⑥接受、处理员工有关绩效考核的投诉;⑦分析、总结每年度的绩效管理工作情况,为改进机构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创新性意见和方案。

2.1.3具体执行者——各科室和各岗位员工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应为各科室和各岗位每一位员工。各部门在执行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绩效目标,制订实施计划;②执行绩效计划,科室负责人对员工进行辅导;③实施绩效考核,进行绩效反馈面谈;④制定改进措施,持续进行绩效改进;⑤严格执行绩效管理制度和流程,向康复机构绩效管理委员会提供改进建议。

2.2绩效管理流程设置

医疗康复机构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涵盖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系统,将贯穿在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不断循环中。

2.2.1绩效计划

2.2.1.1开展战略研究明确医疗康复机构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最终要实现的愿景。

2.2.1.2确定目标从下至上分别开展各层级研讨活动(基层员工研讨、中层部门研讨、高层院级研讨),确定全年重点工作与任务目标。

2.2.1.3制定计划对全年工作目标进行任务分解,由各部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与完成时限。

2.2.1.4任务细分各科室根据本科室年度目标责任书内容,细分各岗位工作目标,明确科室负责人与员工的考核指标。

2.2.2绩效实施

实施阶段是整个绩效管理的关键阶段。科室负责人应持续关注员工的绩效工作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进行绩效实施过程管理。

2.2.2.1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在拟定了工作计划与绩效指标之后,如何选择合适恰当的方法,获取真实可靠的绩效信息,仍是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目前,管理学界有多种绩效考核方法可供选择,如简单排序法、强制分配法、要素评定法、目标管理法以及平衡计分卡法,每种办法各有千秋,医疗康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一种或多种考核管理方法,其中目标管理法(MBO)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管理方法,在各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

2.2.2.2绩效管理中的培训辅导在确定了计划目标和绩效考核方法后,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培训辅导。培训辅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会议式,通过正式的会议实施培训辅导过程;二是非正式,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和方法实施对员工培训辅导。

2.2.2.3绩效实施过程的监控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医疗康复机构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监控,防范实施细节偏离计划。对实施过程的监控主要做好两件事:①认真及时收集、分析和汇总数据信息;②持续不断开展绩效沟通,积极稳妥地推进绩效管理的实施。

2.2.3绩效评估在阶段性工作结束时,运营管理部应组织开展阶段性业绩评价,通过实际实现的业绩与目标业绩的比较,明确描述并总结业绩的发展表现趋势。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量度,包括量度的原则与方法;②评价,评价标准和评价资料的来源;③信息,过去的表现与业绩目标的差距,需要进行业绩改进的地方。

2.2.4结果应用科学有效地利用好绩效结果,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结果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4.1绩效分配、奖优罚劣一方面,将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绩效工资分配;另一方面,年终对所有科室考核结果进行排序,业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对绩效结果不理想的科室与个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2.2.4.2推广经验,调整策略绩效考核结果优秀的科室要总结经验,对认为是成功的做法要在整个机构推广。绩效考核结果低于要求者,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2.4.3分析总结,改进提高运营管理部对阶段性绩效管理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并与各科室合作,共同制定新的、可行的绩效工作计划,作为下一阶段绩效管理工作改进的依据。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5

关键词: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商业银行

一、引言

随着我国银行的全面商业化及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深入,预算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银行的重视。然而,对于任何商业银行来说,预算都不是最终目的,它只能作为银行完成年度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真正战略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商业银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靠绩效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银行朝着既定目标迈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预算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先决条件,绩效管理师预算管理的有力保障。商业银行通过预算来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银行朝着年度计划发展,并将总目标分解,给各个部门制定明确的任务。为保证商业银行预算的实现,银行又把各个部门的预算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当中,通过绩效管理建立督查激励体制,促进商业银行年度计划的实现。

二、商业银行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含义

1、商业银行预算管理

所谓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指商业银行以战略目标为指导依据,为银行各项业务及业务执行部门编制明确的既定目标,使其作为职行部门的工作标准;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部门业绩考核的标准,从而确保银行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业务的相互协调。通常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由存款贷款业务、不良贷款管控业务及中间业务构成;业务的执行部门一般指商业银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支行。

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决策的划分及对相关行为的控制。商业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通过预算,转化成了各个执行部门的预算指标;向各个执行部门下达预算指标的过程便是决策划分的过程,同时也是管理部门实现控制执行部门相关行为的过程。预算管理为银行的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的行为提供了导向。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预算控制,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预算一经确立,各支行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支出财务,要不定期的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财务进行追踪调查,以便随时了解预算执行的最新动态。在财务支出过程中如果有预算与支出不匹配的情况发生,要仔细查找原因。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支行要向总行及时汇报,申请调整预算。

2、商业银行绩效管理

所谓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各个支行根据总行全面预算管理下达到本部门的任务,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采取考评、激励、奖惩政策等方法,引导本部门的业务经营活动向着预算的方向进展,确保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执行部门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当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通过预算管理,规定了执行部门的经营业务目标后,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管理层通过把执行部门的经营情况与预算情况作对比,并结合市场的状况,给出公平公正的评价,而后对执行部门及所属职工进行赏罚。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比较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常用的两种方法――平衡计分卡法及关键业绩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是把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细化为一套明确的绩效指标,给执行情况计分,以此作为战略执行与监管的工具。关键业绩指标法是把企业的业绩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把企业在特定时间段需要完成的战略目标作为业绩指标的关键点。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中,综合运用了以上两种方法。

三、商业银行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两种重要的手段,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这两种方法在商业银行中的有效运用,提高了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前面对于两个概念的介绍可以看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商业银行仅仅注重预算管理,忽视绩效管理,那么所作的预算仅仅是水中月、雾中花,只能停留在一纸空文的水平上,不能贯彻实施,也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同理,如果仅仅注重绩效管理,而缺乏预算的管理,那么绩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绩效管理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所以绩效也就无法下手。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都是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服务的,都是为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服务的,商业银行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才能发挥效益。两者具有如下关系:

1、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预算是联系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与业绩绩效的工具。商业银行通过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及责任预算,把年度的战略发展规划,分解到各个以支行为代表的执行部门,对每个支行的任务进行量化和固化,这样就促进了银行总体目标的实现。从预算的任务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的任何执行部门,只有在明确了自身任务后,才能制定与任务相适合的工作进度安排及资金运作安排,才能为银行的每个职工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预算也规定了商业银行执行部门的计划经营业绩,如果某支行业务水平高,经营业绩超出了总行规定的预算时,该支行便会受到应有的奖励,员工也会得到相应奖金;如果某支行业务水平低,没有完成既定任务时,该支行便会受到总行的处罚,其员工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为其实施绩效管理提供了衡量标准,同时也使绩效管理与银行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2、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核心内容相互统一

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要想发挥预期作用,就要覆盖银行绩效管理所包含的各个要素,并且把预算完成情况纳入到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去。通常商业银行从银行的财务效益状况、吸纳的社会闲置资金数量、恶性贷款的防范情况、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来绩效。商业银行需要对银行的存款贷款状况、恶性贷款的风险管理、及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阶段进行相应的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及责任预算,并监管经营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绩效的基本要素与银行预算管理的内容是统一的,银行的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只是侧重点不同,预算主要侧重于规划预测,绩效主要侧重于贯彻执行。

3、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为其绩效管理反馈信息

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管控,如果预算执行过程得不到管控,那么预算的编辑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个支行的经营情况(包括财务收入与贷款额等都要及时向总行反馈),每个月和每个季度都要做相应总结,以便了解预算的完成情况。预算执行的反馈信息便是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参考。预算的执行确保绩效管理向着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发展。只有完善商业银行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银行绩效管理的有序进行。首先,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力量,构建起整个银行体系的预算信息网络;其次,对于银行内部的资金流、业务流要建立其严格的审批程序,防止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发生。这样才能依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去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商业银行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预算并不是经营的最终目标,它仅仅是商业银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使用的一种工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具有衡量银行各个执行部门经营效益的作用。商业银行要想通过预算来辅助实现战略目标,它不但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而且要把银行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银行管理体系,这样,预算才能发挥其战略监控的角色。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商业银行应依据市场的现状及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给自身一个定位,确定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包括长久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

第二,在商业银行的年度发展目标基础上,由商业银行总部组织各个支行定制各自的年度运作计划,每个支行对运作计划都要进行量化。

第三,由商业银行的预算编制委员会和办公室将各个支行提交的年度运作计划进行汇总,综合平衡各支行的运作计划,然后进行年度预算编辑的起草。先编制预算的征求意见稿,将方案下发到各个支行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意见征询。预算编制办公室依据各执行部门的反馈意见,对年度预算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补充,最后下发执行。

第四,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部门依据预算方案进行各个执行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的确立。然后严格按照考核制度进行业绩考核。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层要随时监控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市场和政策需要调整银行的经营策略,及时解决问题。

第五,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部门,依据预算执行的反馈信息进行绩效管理,并确立与之配套的奖惩政策,如果银行的预算发生调整,其绩效指标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调性,从而促进银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商业银行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作用

商业银行有效实行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使其增加市场竞争力,确保银行长盛不衰的两件法宝,两者必须同时运用才能发挥法力。全面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能起到如下作用。

1、促进了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目标实现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行业,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是其的最终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实施,能够使银行的一切活动都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将银行总体目标分解,使每一个执行部门都有了明确的目标;绩效管理督促各个执行部门按目标去办事。这两个管理的结合运用,使得银行的所有职工都向着银行的总体规划去奋斗,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保证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

商业银行通过预算管理,对一年当中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整个银行的经营成本和信贷风险都受到预算管理体系的监控,只要有超乎预算的情况发生,就会及时发现。预算系统发现异常情况后,绩效系统就把银行的经营情况反映到员工的自身收入上,于是员工会主动的查询问题的原因,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从而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

3、调动了商业银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之下的。两个管理的结合,使得职工的工作不再是仅仅为了自己谋生,而是与银行的整体发展这个宏伟目标结合在一起。在这种体系下,每一个员工都是银行的主人,这种职工角色的转变大大鼓舞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郑石桥. 预算管理实证研究[M]. 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 赵笑泳.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探讨[J].新金融,2010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狠抓落地、重在辅导、严中有爱、达成目标。

把现有的绩效制度认真执行到位落到实处,改变绩效管理仅仅是评分的现状,把绩效辅导工作真正做起来,各级干部对下级做绩效管理既要严格也要关爱,要从内心真正想帮助下级成长进步,最终帮助下级达成绩效目标,从而达成组织的整体目标。

二、组织与职责

(一)根据集团绩效管理制度,为切实推行绩效管理工作,集团设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和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1.绩效管理领导小组

主任:总裁

组员:副总裁

2.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企管部负责人

成员:企管部副总监、财务管理部负责人、审计监察部负责人、总裁办负责人。

(二)职责

1.绩效管理领导小组

(1)确定集团绩效管理方针和导向;

(2)审核、审批集团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

(3)审核、审批集团绩效管理实施评选结果及奖惩措施;

(4)审批绩效管理工作小组提报的绩效管理实施总结报告;

(5)指导、监督、评价绩效管理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1)参与评审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2)负责跟踪、监控集团本部及集团关键人员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建立预警机制,提供必要的调整与管理改进建议;

(3)参与绩效管理实施优秀的评选。

(三)部门分工

企管部负责组织制定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与相关制度,并对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估,对各单位与干部提供绩效管理的专业技术培训与支持,组织评选先进,组织绩效管理实施效果总结与评估;

其他部门、子公司、事业部负责专项领域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考评等工作,向考评组织部门提供考核数据;

三、人员范围

控股职能部门正副职、子公司(事业部)正副职、路桥各分公司正副职。

以上干部每人选一名下级做重点绩效辅导。

四、时间与步骤

本次绩效管理实施工作自2019年8月26日至2020年1月20日。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与宣传发动(2019.8.17-8.26)

(一)方案制定(8.17-8.19):拟订绩效管理方案,报总裁审批。

(二)宣传发动(8.20-8.26):

1、制作绩效辅导培训课件—8.20。

2、组织召开会议,宣贯总裁关于绩效管理的讲话与要求,讲解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培训绩效辅导的流程与技术—8.26。

3、各干部到自己所在的单位进行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及总裁要求的宣贯—8.27。

第二阶段:绩效落地实施(8.27-12.31)

1、各干部分别选取一名下级作为绩效辅导对象,将名单提报给企管部—8.28;

2、各干部以月和周为周期对下属设定绩效目标计划、过程跟踪辅导、绩效结果评价、绩效改进措施调整,并提报绩效管理总结与计划—8.30-12.31;

3、过程中企管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绩效面谈记录、下级对绩效目标计划的理解程度、绩效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干部的绩效辅导能力、绩效面谈能力等,针对性给予相关人员技术方面的辅导;

4、每月组织绩效管理实施总结会,总结交流经验,改进不足。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20.1.1-1.20)

1、企管部根据各干部绩效管理实施的效果、绩效辅导水平、绩效目标计划制定能力、绩效面谈能力、下属进步程度等指标组织评选,选出前三名(暂定)和后两名(暂定)报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审批—2020.1.12;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7

关键词:教育培训;绩效考核;改进

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过万家。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学大教育、华图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语言类、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这些领军企业在近年来通过加盟、直营分校等形式在2-5年内实现了初级市场全面覆盖。占领了中国教育培训类企业的超过60%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我们看到教育培训企业飞速发展,但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教育培训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企业员工知识层次及素质涵养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因此对于企业的员工管理难度高于一般服务行业。在员工管理中,绩效考核是这些企业采用的员工薪酬与工作目标挂钩的最直接手段。

一、现有绩效考核方案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核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教育培训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而国内企业多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经验,并未找到一种适合教育培训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现行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部分企业基层员工考核流于形式

绩效考核是一门管理工具,是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因此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但走访部分教育培训企业过程中发现,部分部门对于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完整的绩效考核方案,或是到月末需要给人力部门提交月度绩效考核结果时才开始绩效考核过程,而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为员工发放工资。考核的过程存在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如绩效打分表内容简单,分值分配不合理,考核过程简单粗暴,仅凭领导印象评分后强制分布,结果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没有发挥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

2、绩效指标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对于基层员工的绩效指标设计中相对较为简单,大致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可量化工作任务,如收入、成本、时间、数量、错误率、出勤率等等数学方法进行考核,另外就是不可量化部分,如员工的行为规范、工作态度、临时工作任务等,这些可以通过评分、评价或考勤考核等方式体现。绩效考核应该根据员工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设定合理的考核项及考核权重,否则则直接影响考核结果。

在部分培训企业中,由于企业增幅过快管理人员并未重视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中层的绩效考核为上一级领导的目标责任书的细则分拆组成,评价标准及分值设定直接参考上级领导的考核方案,这就产生了中层工作重点不清晰,考核指标缺乏针对性。如某企业中,教务人员主要工作为合理调配优化师资队伍,保障班次师资数量、质量及教学效果。因此该员工绩效考核设定应以师资调配满足率、调配成本、及教学事故等几方面进行考核,但在该企业中,教务人员绩效考核中占分最高的考核项是月度营业收入,此项考核显然存在较大不合理。

3、绩效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尽合理

绩效考核的周期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核。在企业中,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职位级别,考核周期应该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一般而言对于经理级以下员工按照每月制定任务开展考核是较为合理的;但经理级仍然为公司的业务管理者,直接面对公司的业务,因此对于二级部门经理仍然需要按照月度进行绩效考核;而对于总监级年度考核时间间隔过大,对于日常管理中或决策中出现的偏差不能及时调整,为避免在管理中将问题积压或者暴露在年终,总监级或其他一级部门负责人有必要将绩效考核周期应为季度或半年度。在某中小学教育培训企业中,自总经理至员工均采用月度考核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带来诸多弊端,如浪费过多人力精力组织考核;不能明确各职位级别之间的工作重点;频繁考核造成考核流于形式,甚至部分部门对于考核采用轮差制,失去了绩效考核的设置意义。

4、缺乏有效的绩效辅导,未引发员工的重视

绩效考核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实现情况,是对整个企业的目标进行精细化拆分,赋予每个员工对应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对于基层员工来说,绩效考核明确并总结了员工的每项工作内容,确定了工作重点,而辅导则有助于帮助员工总结本月工作开展完成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下个月制定工作的计划和目标;员工在绩效考核中实现了经济方面的增长也获得了企业对员工的认可,更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从而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因此绩效是需要企业中每一个参与者重视并认真完成的。但是目前在多数的中型教育培训企业中,绩效辅导工作在部门中均没有有效的开展,员工和管理人员对于绩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也会产生上述几方面问题。

二、如何对现有绩效考核进行改进

1、设计建立结合工作岗位的绩效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的考核标准应当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来制定的,因此需要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订立标准时要对照各个部门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等真实数据,在经营决策层的指导下对各个部门进行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人员编制的梳理,掌握整个企业的人力整体数据。然后对岗位进行分类梳理,制定不同类型岗位的绩效考核范本。对于基本考核指标、考核权重、评分规则提前设定,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同时,可以积极鼓励员工参与讨论、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并对员工积极开展绩效考核辅导,使员工能够重视绩效考核,更好的完成工作。

除对绩效考核指标的优化和调整外,对于绩效考核的考核时间也应该做出调整,对于操作层、执行层员工,即经理级及经理级以下员工,应按照月度开展绩效考核,以提高执行反馈速度;对于一级管理层、经营层员工,即总监及副总监级员工,按照季度设定工作任务,开展季度日常考核,年度360度考核;对于决策层按照年度进行360度考核。

在绩效考核的设计过程中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流程,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例如对产品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为课程销售管理、课程销售服务支持、产品市场推广支持等工作,在绩效考核中将此项内容设定为主要考核事项,分别占30分、20分、20分,日常考勤及行为规范20分,领导交办的任务占10分,并依据工作目标设计评分标准。同样,对于中层管理者依据主要工作职责及工作目标制定针对性的目标责任书,避免领导直接分派指标的情况出现,让中层管理者能够有效的开展工作。

2、保障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过程及结果的反馈

考核体系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发现、评价每位员工工作的长处和短处,以达到扬长避短、持续改进和提高绩效的目的。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完成了建立结合工作岗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后,需要做到两个工作以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绩效考核中基层员工首先进行绩效指标自评分,然后领导根据指标打分,但起最终决定因素的仍然是领导评分。若部门领导评分较为随意,未认真评阅绩效考核书,最终产生的评价分数也较为随意,难以保障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另外,由于基层员工薪资较低,绩效工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也比较低,绩效考核最终反馈到薪资中时就变成了杯水车薪,对于员工缺乏有效的激励,从而降低了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正向激励作用,因此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对于结果应在多方面体现,考核结果应与人才使用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手段。

建立员工考核档案,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在绩效工资分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优秀人才选拨、岗位变动、评选评模、职务变动方面的重要参考作用,形成能力与业绩并重的用人向导。

3、建立绩效考核辅导及申诉机制

由于教育培训类企业人员多,人员流动性较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也不尽相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员工都是较新员工,对于工作熟练掌握情况欠佳,甚至通过考核反馈出个别员工不符合岗位要求。中层管理者通过日常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对员工开展辅导工作,一方面使员工重视绩效考核评分,一方面帮助员工克服考核中反应出的问题。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绩效考核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变化,因此,在考核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合理的个别问题,考核结果也会影响到员工的个人利益。因此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考核申述制度,解决考核结果不满意,对考核标准运用不当等问题。并做到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对照考核标准,妥善解决员工所申诉的问题。使公司的绩效考核和员工的成长同发展、同改进,共同推动教育企业的业绩及管理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约翰M.伊万切维奇,赵曙明,程德俊.人力资源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98-215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8

【关键词】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难以准确把握的、快速变化着的、复杂的环境。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探索期的不明确性医疗卫生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长久不变的组织结构,僵化的用人机制, 越来越不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需要。任何一家医院要想独揽其他所有市场是不可能的, 因此, 医院必须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 紧紧结合制度, 流程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才能于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造独有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在医院人力资源的所有问题中, 岗位的设置与分析,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又是医院人力资源的核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院绩效管理系统对于提高医院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 笔者就目前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共同仁参考。

一、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总体目标与科室、员工个人目标脱节。确定绩效指标的程度与方法一般先确定医院的总体目标, 再将总体分解到科室和部门, 然后各科室和部门再将指标分解到员工个人, 这些分解到员工个人的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与依据。如果绩效管理中出现了科室、员工对医院总目标分解理解不清, 或者漠不关心, 必然导致医院总体目标与科室、员工个人目标脱节。这种脱节的结果又势必导致绩效考核的流于形式。

2、绩效管理缺乏规范的流程与标准, 仅仅确定目标和分解目

标是不够的, 还必须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及其医院对科室部门, 及科室、部门对岗位员工的考核标准。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相混淆。通常人们把医院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混为一谈, 认为有了绩效考核就有了绩效管理。其实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的一个过程中的环节而已。

4、角色定位不清, 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如果医院高、中、基层都不能确认自己在绩效管理中的角色, 在观念和行为上都置身于事外, 仅仅依靠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协调和考核, 是无法将医院绩效管理坚持下去, 落到实处的。

5、缺乏有效沟通。如果实施绩效考核时搞得轰轰烈烈, 考评后相安无事, 对考评结果的利用, 也是执行强制的“ 机械式” 奖惩、升职或加薪, 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对考核结果的认可程度和可能引起的申诉。这样的考核必然导致员工的反感。因此考核过程中和结束后必须注重双向沟通。

二、医院绩效管理的对策

1、采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办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医院绩效评估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很难确定客观、量化的绩效指标。其实, 对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并不现实, 也无必要。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置通常有三个根据与来源一是医院的总体经营目标, 在明确医院关键业绩指标后, 就需要把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职位, 形成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和员工的关键业绩指标二是通过职务分析, 明确过程目标, 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做能量化的指标, 把它设计为个人的关键业绩指标, 同时要求关键业绩指标必须具体、能度量、可操作, 并有时限要求。

2、以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来进行绩效评估。确定了医院目标, 与此相配套找出了各科室、各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 紧接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客观、公正、持续地进行考评。这就要求医院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考评工作流程和考评方式与标准来进行日常考评。同时还要注意在考评过程中持续改进这些考评方案。好的体系与方案必须设计预留空间, 以利根据医院管理重点的变化, 医院资源的整合, 经济效益的高低, 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不断修订和完善。

3、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 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他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个环节。绩效管理是管理层面的事情, 而绩效考核则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点。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而绩效考核侧重于判断和平估绩效管理强调的事先沟通, 而绩效考核则着重于事后的评估。通过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转变, 使绩效考核成为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转变成医院日常管理中的一部分, 并充分发挥其绩效考核对部门、科室、岗位工作的促进作用。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9

关键词:煤矿 绩效管理 应用 创新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绩效水平,来促进企业的发展。煤矿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商品煤和洗精煤产量,降低成本,杜绝安全事故,降低综合能耗,实现产销平衡。在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把产量、成本、安全、能耗等指标细化分解。严格实施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应用于工资分配、人员配置和培训开发。

一、煤矿绩效管理现状

如何设定组织和个人绩效目标,建立起规范、完整和可操作性较强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考核结果公开、公平、公正,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有的简单的把绩效考核认为就是绩效管理,存在基础管理工作差,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备,绩效考核过程不规范,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环节,不能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与培训和个人职业规划相联系。

二、如何实施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无论是在理论阐述还是管理实践当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误区:绩效管理=绩效考核,致使绩效管理水平在低层次徘徊。所以,必须系统地战略地看待绩效管理。要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要致力于管理创新,要动态掌握企业概况,要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要畅通绩效反馈与沟通渠道。

(一)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煤矿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绩效管理框架体系,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分析、绩效沟通与改进的系统管理活动。

1.绩效管理的定位和目标设计

绩效管理的定位是绩效管理的目标与方向的问题。做好绩效,必须首先明确绩效的目标,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绩效目标的确认,目标的分解,绩效考核与管理是绩效管理的核心。

2.绩效管理方案和评价标准的设计

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在高层领导的指导与推动下,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各部门协同参与。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应满足相关性、客观性、显著性、可行性、准确性、先进合理性的要求。

(二)绩效管理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实施绩效管理,就是要让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承担一定责任。各个部门必须根据本部门所分管的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与绩效考核标准,并负责对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事实上,是否建立起了职责明确,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绩效管理职责体系,是企业绩效管理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1.制定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制定全过程共分以下八个步骤:即理念培训、明确目标、分解目标、员工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沟通、界定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和签订绩效协议书。建立全员业绩量化考核体系,把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对各类人员、科室、区队分别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工资分配与量化考核挂钩,提高全员工作能动性,促进矿井又好又快发展。

①矿与班子成员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明确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分解经营目标,实行经营业绩考核。年终,责任方对考核方提供本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考核方组织有关部门对责任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定,审定的考核结果作为兑现依据。全面完成责任目标,按规定兑现年薪收入。未完成责任目标,每项按比例扣减抵押金。

②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工作业绩考核。建立健全中层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对部分中层管理人员试行年薪制考核,并将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挂钩考核,年终兑现。

③技术技能人才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技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书》,由人力资源部门实施考核,把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工作业绩、传帮带等情况全部纳入考核内容,全面客观的对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收入挂钩。

④科室、区队实施绩效考评。分别建立科室和区队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对科室、区队实施绩效考评,建立起全员考核评价系统,对员工进行全方位考核,加强过程控制能力,实现持续改进目标,全面提升科室、区队工作绩效,促进矿井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

2.实施绩效考核

面对矿井人员类别多、岗位数量多、特繁工种多等现实困难,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考核内容的全覆盖和具体化原则;考核标准精细化和准确性原则;考核体系完整性和操作性原则。

实施中把工资总额与单位的安全、生产、质量、成本挂钩考核,同时联挂各种复合指标。全面推行定额结算,实现工资分配定额结算全覆盖。采掘单位按照劳动定额标准和计件工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采取吨煤、延米单价及复核指标挂钩考核,津补贴及假期工资实行总额承包。井下辅助单位有量可计又有定额标准的工种实行计件工资;有量可计无定额标准的单位实行联产(进尺)计酬,提取效益奖。地面生产、生活服务有考核指标的单位,实行以牵头指标及复核指标挂钩考核,提取效益奖,岗技工资、津补贴及假期工资实行总额承包。非煤、考核承包单位实行年度工资总额、工资水平“双控”。工资总额与定员人数挂钩考核,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

3.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是否有效地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领域,是影响绩效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绩效考核结果用于工资分配只是一个方面,根据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发现员工与标准要求的差距,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从而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判断该员工是否适应现在的职位和岗位,根据对员工累次绩效考核结果的连续跟踪,建立绩效档案,通过在考核期内的总体表现情况,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实现员工与岗位间的最佳匹配。

4.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和测量期望绩效与当前绩效之间的差距。绩效分析是整个绩效改进系统的重要一环。进行全面的绩效分析需要运用以下五种方法:现存数据分析、需求分析、工作分析、程序分析和系统分析。绩效分析共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分析、环境分析和原因分析。

5.绩效沟通

工程管理工作业绩总结篇10

实施背景

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有的薪酬分配体系暴露出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诸如对技术骨干人才和优秀职工的激励力度不大、工资标准随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等,同时对核心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力度仍不够,核心人才、关键岗位人员薪酬的市场竞争力水平普遍偏低等。

职工晋升渠道偏窄

在“职务升则薪酬升”的薪酬管理体系中,职工往往因晋升渠道较窄导致收入与贡献不匹配,致使部分人才流失的现象呈上升趋势,企业人才危机日益显现。

薪酬与绩效关联度偏低

各二级部门职工工资的增长虽然与北京院整体效益提升挂钩浮动,但没能有效实现薪酬与绩效密切相联,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平均主义,收入差距不明显,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业务骨干满意度低。

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的需要

原有薪酬管理体系相对僵化,缺乏动态改进机制,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变化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改进原有薪酬管理体系,制定新的、能更好满足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要求、更能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薪酬管理体系,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薪酬管理体系简介

薪酬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现行改进后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考核为基础、以绩效为重点”,能较好体现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分配体系。现行薪酬管理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二是体现北京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有利于企业持续、更好、更快的发展。三是将职工薪酬总体水平,按照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

薪酬管理体系核心

现行薪酬管理体系是以宽带薪酬理论为基本依据,并将个性化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相对接,薪酬管理体系中设置四个岗位晋升通道,分别是行政管理通道、专业技术通道、项目管理通道和技术专家通道。职工薪酬由按月发放的固定工资与按年发放的绩效工资两大部分组成。其中:

(1)固定工资。职工的固定工资主要由基础工资、年功工资和岗位工资组成,其中:基础工资按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年功工资由工龄工资和院龄工资组成;岗位工资主要依托宽带薪酬理论,通过“以岗定薪,以绩取酬,动态调整”的方式确定发放标准,即:设定九个薪酬等级条带(岗级),每一个薪酬等级条带设有多个薪级(可无限增加),使每一个岗级条带具有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打通“调薪级、调岗级”通道,实现收入与岗位、能力、绩效挂钩,充分发挥薪酬管理的杠杆作用,激发职工积极性,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2)绩效工资。北京院结合企业实际,通过修订已有的绩效考核办法,大力推进个性化绩效考核管理与创新,使职工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有效对接,达到了通过发放绩效工资有效激励与约束职工的目的,并在整个薪酬管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立薪酬管理委员会和岗位技能评审委员会

薪酬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拟定薪酬分配方案,对薪酬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监督、提出修改、完善意见,确保薪酬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北京院的发展要求。岗位技能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的评审、技能评定晋升岗级等。

薪酬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创新

固定工资

(1)确定固定工资带宽与薪级。为解决原薪酬体系中固定工资等级制度存在的问题,北京院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确保工资分配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职工以及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职工的前提下,确定北京院宽带薪酬划分为9岗12级,即9个工资带宽,每一个工资带宽包含12个薪级(薪级按所在岗级的薪级差可顺延)。

(2)确定岗位工资岗级、薪级标准。岗位工资的岗级、薪级标准确定是薪酬体系创新的基础工作,是整个创新工作的关键。北京院在参照国内同行业市场工资水平和工资变动区间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并参照宽带薪酬理论中有关计算方法,完成为北京院宽带薪酬带宽的定价。

(3)确定职工岗位工资岗级与薪级。首先,确定各岗位对应的岗级、具体任职要求和资格,例如“一级设计师”为5岗技术类,要求达到具备本专业的项目设计策划能力、主要产品的审查把关能力或部门各专业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承办”为2岗管理类,就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承担一般事务性工作以及服务岗位的工作人员等等。其次,综合考虑以下元素:职工业务水平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大小;岗位责任大小和岗位的重要程度;工作业绩和对企业的贡献;工作强度大小和工作条件的艰苦程度;资历和在本企业服务的时间;同类人员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位等,最终确定每一名职工的岗位工资岗级与薪级。对院急需的特殊人才,其岗位工资及薪级可由院与职工本人双方协商确定。

(4)建立岗位工资动态调整机制。随着市场、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变化,及时“调薪级、调岗级”逐渐成为整个薪酬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岗位工资除随职务升降、职称晋升、特殊贡献进行调整以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①定期调整岗位工资薪级。职工岗位工资薪级调整每两年(奇数年)调整一次。院给予二级部门调整权限,按一定比例调整职工岗位工资薪级。

②岗位技能评定晋升岗级。岗位技能评定晋升岗级每两年(偶数年)进行一次。实施岗位技能评定晋升岗级,在不增加职位的前提下,为达到同等任职能力的职工提供相同岗位工资待遇,起到了有效激励员工,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的作用。截至目前,岗位技能评定晋升岗级已在2010年和2012年实施,获得岗级晋升的职工人数分别占当年职工总数的5.03%和8.93%。

③实施奖励积分晋级制度。制定实施了《职工奖励晋级实施办法》,对年度考核优秀、取得一定的技术或管理创新成果、荣获院或集团公司以及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性相关荣誉等给予奖励积分。当职工奖励积分累计分值满6分,岗位工资可晋升一个薪级;如年度累计分值不足6分,或累计分值超过6分的其余分值,可连续累加计算。奖励积分晋级每年进行一次。

(5)实施执业资格补贴奖励制度。制定实施了《执业资格管理办法》及奖励规定,对职工取得企业资质所需的各类国家注册执业资格,并与院签订服务协议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和按月专项补贴。

(6)拓宽岗位晋升通道。通过制定岗位晋升通道背景及实施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制度为岗位晋升拓宽了通道。

①制定岗位晋升通道背景。北京院属于技术咨询类知识密集型企业,受自身特点、经营发展需要等因素限制,整体结构扁平化,技术、行政管理岗位相对较少。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同一个专业需聘用多位优秀技术人才,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只有少数人有晋升的机会,并享受更高工资待遇。为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水平的人员享受到相应的薪酬待遇,对此加宽、开辟了技术人才的晋升通道,建立了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制度,同时对项目管理晋升通道按工程类别大小确定岗位工资等级。

②实施了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制度。针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紧缺、易流失的现象,出于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目的,制定实施了《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该管理办法虽主要从人才培养出发,但同时起到提升“专家型”技术人才薪酬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专业技术带头人享受7岗工资待遇、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享受6岗工资待遇,且每两到三年选拔一次,实行动态管理。本管理办法施行后,拓宽了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渠道,对具有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潜心钻研技术,走技术晋升通道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同时提高了其薪酬待遇水平,保持了“专家型”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

绩效工资

为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使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有效调动二级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改进规范了职工绩效工资发放的原则、标准、流程等。

(1)绩效工资发放原则。绩效工资的发放原则:坚持绩效工资与年度考核相关;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及工作难易程度相关;绩效工资与兼职、部门人数及管理难度相关;个人绩效工资与团队绩效相关;二级部门对绩效工资有充分的分配权。

(2)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确定。分为北京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和二级部门年度绩效工资总量。

①北京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依据当年上级主管单位核定的北京院年度工资总额确定,年度工资总额减去全年已发固定工资总量即为当年全院可发放绩效工资总量。

②二级部门年度绩效工资总量。依据部门完成的年度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目标和考核结果确定,具体按以下方式计算:部门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部门考核系数。其中,生产部门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根据当年生产经营状况和可分配绩效工资总量确定设计部当年可分配绩效工资总量,各设计部的绩效工资总量根据当年实际完成产值在设计部当年完成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确定;各分公司的绩效工资总量根据各分公司的经营到位目标和上交利润指标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确定;职能部门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根据各部门职责、人员构成、工作量大小、院职工平均绩效工资增长率等情况核定;部门考核系数:部门考核系数是根据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结果,经绩效考核管理部门确定。

(3)绩效工资的核定与发放。绩效工资由按月预发和年终结算发放两部分。

①按月预发:各部门月绩效工资总量由工资管理部门确定,在总量范围内由各二级部门综合考虑职工的岗位、能力、贡献等因素,确定职工月绩效工资标准,可根据职工完成的工作量和考核情况等进行调整。

②年终结算发放:各二级部门成立绩效工资分配小组根据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结合考核结果确定职工年度绩效工资。

(4)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中层管理人员是北京院核心骨干人才,有效激励北京院中层管理人员,贯彻落实“绩效升、薪酬升”的方针理念成为绩效工资管理创新的重点。为此北京院充分考虑各部门、分公司实际生产情况与自身特点,经大量测算与研讨后确定院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按以下方式计算:个人年度绩效工资总数=绩效工资基数×岗位系数×工作饱满系数×绩效考核系数。其中,绩效工资基数:按当年职工平均绩效工资的倍数取值。生产部门中层管理人员按本部门职工的平均绩效工资计算;其他中层管理人员按全院职工平均绩效工资计算;各类人员的倍数取值由院薪酬管理委员会确定。岗位系数:根据岗位职责、兼职情况,同时考虑所在部门人员多少等综合因素确定。工作饱满系数:工作饱满系数(取值范围0.7-1.1),依据被考核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绩效考核系数:依据职工所在部门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其中部门和个人考核结果各占一定权重。

实施效果

直接效果

(1)形成了“以岗定薪,以绩取酬,动态调整”的薪酬文化。确定了以职工岗位等级高低不同付酬,以职工能力高低不同付酬,以职工业绩大小不同付酬的基本原则,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以岗位为核心,以贡献、业绩和能力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各层级、各类职工的薪酬水平“该高的高上去,该低的低下来”的合理薪酬支付理念。

(2)打破了传统工资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严格等级限制,改变了原有的薪酬管理体系中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加大了对技术骨干人才和优秀职工的激励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工资标准随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调整机制等等。同时,形成了对内稳定人才队伍,对外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确保了北京院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

间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