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动物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12:33:10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1

I like small animals there are many, such as;Lively and lovely little rabbit, gentle little cat, freedom, happy little bird...But my favorite is a loyal dog.

My dog name is doug, it will be bright eyes, long ears stand up, he is very fierce, we are good friends, long I nothing to play with doug, on one occasion, I heard my doug calling, I hurried past, turned out to be sent to sugar, my house will guard doug, I'm very happy.

On another occasion, my mother and I are in the evening to eat the steamed stuffed bun, quickly ran over to the doug, would like to say to leave some for me, my mother and I gave it to doug was with relish to eat delicious steamed stuffed bun.The meal over, we also give doug had a very interesting bath, him very clean after washing, we give doug washes the bath to go to watch TV, doug is really funny, rolled in the ground, or else how can call doug, and then we spent a happy night.

You have what animal, introduce, small animals is a good friend to us all, we need to protect small animals, will not harm them.

【译文】

我喜欢的小动物有很多,如;活泼可爱的小兔、温和的小猫、自由快活的小鸟……可是我最喜欢的是忠诚的小狗。

我家的小狗叫豆豆,它长着会发亮的眼睛,长着竖起来的耳朵,他很凶猛,我们是非长要好的朋友,我没事就跟豆豆玩,有一次,我听到我家豆豆在叫,我就急忙跑过去,原来是送白糖的,我家豆豆会看家了,我非常高兴。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2

我家养了一只聪明,灵活,可爱的小猫。小猫叫“”。他有一双大大的蓝眼睛,瞪得像两盏小蓝灯,即使在一片漆黑的夜晚,也能看清东西,它那圆圆的脑袋两边,有一对尖尖的耳朵,它的身体是洁白无暇的,可漂亮了!

有一次,“”听到老鼠“吱吱”的声音,于是,它灵机一动,先躲在老鼠看不见的地方,然后猛扑过去,老鼠正想逃,却已经与事无补了。自然老鼠成了小猫“”的战利品。每天早上,我要去上学,小猫就会“喵喵”朝着我叫,好像在说:“小主人再见!一定要好好用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放学回家,小猫又会“喵喵”地叫好像在说:“欢迎小主人回来”。

这就是我家的小猫,你们说,它是不是很可爱啊!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化应用的不断增多,传统的爱心捐赠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将传统的爱心小屋网络化、信息化、宽泛化。使爱心小屋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社会资源。

【关键词】爱心小屋 爱心 MySql B/S

1 网络化爱心小屋的背景及意义

爱心小屋是由衡阳电台发起的一项民间爱心组织活动,发起原因为帮助身患白血病的姜新飞同学募捐。刚开始,爱心小屋由一个退伍军人和刘王欢、曾志志两位学生带队,走访衡阳市社会福利院、城南福利院以及一些孤寡老人家庭。但由于会员分布效散、工作等原因,爱心活动渐渐减小,活动主动性也渐渐降低。后因湖南工学院学生姚超和廖迎的加盟与改编,爱心小屋正式成立。爱心小屋的成长十分迅速,短短的几年时间,爱心小屋活动由衡阳市走向了全国,现已拥有多个发展项目,并拥有了自己的网站、论坛,手机门户和杂志。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和慈善机构都有关于爱心小屋的活动。爱心小屋活动的发起在于在指定的地点帮助有需要的人募捐。而本文提出的爱心小屋信息系统则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捐赠和接收捐赠,将传统的爱心小屋宽泛化。在爱心小屋信息系统里,任何人都有权进行捐赠和接收捐赠。

2 可行性分析

2.1 爱心小屋基本要求

为了满足爱心捐赠者与领取者的要求,系统必须要有较高的运作速度,爱心捐赠者输入捐赠信息到系统,系统必须能快速及时作出响应,迅速处理各项数据、信息。且操作必须简单易懂,让所有会上网的人,都会使用爱心小屋信息系统进行爱心的捐献与领取。

2.2 对当前爱心小屋的功能分析

目前各高校以及各大慈善机构都在设立爱心小屋,现有的爱心小屋为具体的一间屋子,大家可以把自己不需要但仍然存在实用价值的物品放到爱心小屋中,同时每个需要的人都可以去领取。这样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社会资源。

2.3 爱心小屋信息系统说明

本文的爱心小屋信息系统,是将具体的爱心小屋信息化,虚拟化。有了爱心小屋信息系统后,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不用再拿去爱心小屋存放,而是直接在网上进行爱心,即将爱心物品的相关信息,如物品名称、照片、新旧状态、联系方式等输入到爱心小屋内。同时爱心接收者可在网上直接领取自己需要的物品,领取过程为爱心接收者通过物品查找,查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再通过查看物品详情获取爱心捐赠者的联系方式,联系捐赠者从而进行物品的获取。

2.4 技术可能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主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开发爱心小屋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已经非常普及,没有任何问题;对于软件技术方面,现在的网站开发技术也非常成熟,对于本系统的技术要求比较简单,因此软件技术方面也是可行的。

2.5 经济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的经济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硬件以及普及,价格相对较便宜。而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技术也已成熟,并无高端技术存在。因此,爱心小屋信息系统在造福社会的同时,并不会存在太大的经济问题。

2.6 社会可行性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上网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在网上进行购物、物品交换以及免费领取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网上免费领取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免去了进爱心小屋领取物品的那一份尴尬。因此,爱心小屋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信息平台,其社会价值非常高。

3 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网络技术的爱心小屋信息系统是以现有的国际互联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满足网络上献爱心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广域范围内的爱心捐赠与爱心接收。

根据实际要求,爱心小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注册与登陆功能模块、个人物品上传功能模块、物品查询功能模块、物品领取功能模块。

3.1 注册与登录功能

该功能用于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给每个注册用户分配账号,账号一旦注册成功不得修改,用户的账号为注册的邮箱地址,每个邮箱能且只能注册一次。注册时用户需要提供邮箱、登陆密码、昵称、性别等主要信息,以及一些可选的附加信息,如职业、联系方式等。注册完毕可用邮箱与密码进行登陆。

3.2 上传个人物品功能

该功能用于用户将自己打算捐赠的物品上传到网上。上传时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上传物品的相关信息,如上传物品的照片,填写物品的名称、新旧状况、领取地点等,此外用户还需要根据捐献物品的类型选择正确的分类以方便物品领取则查询。

3.3 物品查询与领取功能

物品查询与领取功能主要用于爱心物品接收者,所有用户都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找到物品后联系捐献人,领取物品。

4 数据库设计

关于爱心小屋系统的数据库本文选用MySql数据库。Mysql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已被oracle公司收购,在oracle公司的资助下,MySql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MySql拥有成本低、体积小、速度快等特点,因此本文选用MySql作为爱心小屋系统的数据库。

本心小屋功能简单,数据库主要包括表有:管理员表、用户信息表、商品信息表等、物品领取表等。

5 系统实现技术介绍

爱心小屋属于信息与管理系统。目前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下的软件结构(简称为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网络模式下的软件结构(简称B/S模式)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S体系结构是对传统观的C/S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而产生的新型体系结构,目前正在火热的发展当中,其应用将日超过C/S体系结构。根据爱心小屋的实际应用特点,本文选用B/S模式开发爱心小屋。

本文利用B/S模式,结合多种语言,如Java web、JavaScript以及jquery和Ajax实现爱心小屋,方便各善心人士献爱心。

参考文献

[1]谢军.网络销售系统方案设计与分析[J].微型电脑应用,2002,18(3),47-48.

[2]陈智婷,汤荣江,陈智盖.基于网络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安全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6),1-2.

[3]刘晓林.基于B/S模式的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1-2.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4

关键词 鲁迅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矛盾 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Contradictions Sneak under Warmth Representation

――"Rabbit and Cat", "Duck Comedy" Theme Analysis

CHEN Sim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Rabbit and cat", "duck comedy" are two novels in animals of Lu Xun's, but little attention has always been. Combining tex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at "rabbit and cat", "duck comedy" has a consistent theme - thinking of the attitude and way of love and this theme is in deep analysis.

Key words Lu Xun; "rabbit and cat"; "duck comedy"; contradiction; love

1922年十月,鲁迅写作了两篇与动物有关的作品――《兔和猫》、《鸭的喜剧》,这也是其仅有的两篇以动物为题材的小说。相对于鲁迅其他具有强烈批判色彩、震撼人心的作品,这两篇小说可谓充满脉脉温情,在艺术上也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这也是它们历来不受重视,仅仅停留在少数研究者那里的原因之一。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虽然多有提到《兔和猫》、《鸭的喜剧》均以动物为题材、具有姊妹篇的性质,但多是进行单篇的探讨,极少数的研究者虽然将这两篇小说放在一起讨论,但都没有对这两篇小说的主旨做出透彻的分析。本文结合文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说明《兔和猫》、《鸭的喜剧》具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即对爱的态度和方式的思考,并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1 两篇作品具有放在一起讨论的必然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兔和猫》、《鸭的喜剧》具有放在一起讨论的必然性。不少注意到这两篇小说的研究者均指出:虽然从小说的艺术成就来看,《兔和猫》、《鸭的喜剧》不如《狂人日记》、《药》等成就突出,但其中的思想却很有研究的价值。这种看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显然有其合理性。就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时间来看,均属于民国十一年,根据孙伏园的回忆:“民国十一年左右,在作者的全部生活中,据我的看法,可以说是属于较为安闲恬静的段落。”事实上也是如此,1919年,鲁迅携全家搬入八道湾新居。从此时起到1923年与其弟周作人决裂之前,他在情感和物质上都度过了一段较为安逸的时期。《兔和猫》、《鸭的喜剧》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鲁迅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状态,读之则感到浓浓的生活意趣和脉脉温情。

但是安逸的生活并未使鲁迅的思想风平浪静。按照一般的说法,这一时期的鲁迅仍然处在五四“呐喊”的时期,没有进入迷茫的“彷徨”中,但是1922年2月到7月与爱罗先珂的交往,显然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种冲击在鲁迅的日记、散文、杂文和小说中都有所反映,其中之一便是引发了鲁迅对爱更深层次的思考。小说《兔和猫》、《鸭的喜剧》便是这种思考的典型体现。

总之,《兔和猫》、《鸭的喜剧》以动物为焦点,透过不同人对动物的态度,深刻地展现了鲁迅对于“如何去爱”这一问题的探索。两篇小说写作于同一年,均以动物为题材,因此具有放在一起讨论的必然性。作为鲁迅对爱这一命题思索的重要一环,其价值亦毋庸置疑。

2 爱的三种范型:三太太、母亲和爱罗先珂、我

之所以说《兔和猫》、《鸭的喜剧》的主题是对于“如何去爱”的思索,首先是因为这两篇小说以动物为焦点,展现了三种典型的爱的范型。

三太太是《兔和猫》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生动地刻画了她对白兔家族的爱护。刚买回一对白兔时,她严防小狗和黑猫,生怕白兔受到伤害。到生小兔时,下令,禁止孩子们捉白兔来玩耍。待新生的小兔久不见踪影,大家也都忘却了时,她却疑心是遭了黑猫毒手,在偶然得到证实后感到气愤、失望和悲凉。对于三太太爱护小兔的刻画,最传神的当属其“麻烦养兔法”――在她发现白兔又生了七只小兔后,小说中有如下一段描写:

三太太从此不仅深恨黑猫,而且颇不以大兔为然了。据说当初那两个被害之先,死掉的该还有,因为他们生一回,决不至于只两个,但为了哺乳不匀,不能争食的就先死了。这大概也不错的,现在七个之中,就有两个很瘦弱。所以三太太一有闲空,便捉住母兔,将小兔一个一个轮流地摆在肚子上来喝奶,不准有多少。

透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发现三太太的一个特质:对弱者无条件、无限度的关爱。她不仅痛恨黑猫、而且对哺乳不均的大兔也颇为不满,在强者与弱者之间,她心灵和行动的天平总是向着弱者倾斜。她虽然有锄强扶弱的一面,但却没有鲜明的爱憎,对小兔的爱护近乎溺爱。对三太太偏执近溺的爱,鲁迅借文中的母亲之口对其提出了一定的批评。

母亲这个角色在《兔和猫》中出现得并不多,但代表了一种与三太太截然不同的爱的范型。全文涉及母亲的部分有三处:

我的母亲也很喜欢他们家族的繁荣,还说待生下来的离了乳,也要去讨两匹来养在自己的窗外面。

母亲对我说,那样麻烦的养兔法,伊历来连听也未曾听到过,恐怕是可以收入《无双谱》的。

我的母亲素来很不以我的虐待猫为然的,现在大约疑心我要替小兔抱不平,下什么棘手,便起来探问了。

可以看到,母亲太修善、宽容、大度,不仅对白兔抱有怜爱之情、对黑猫也有着难得的恻隐之心。她代表了另外一种典型的爱的范型,一种宗教式的慈悲与怜悯。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鲁迅对此显然是无法认同的。

在《鸭的喜剧》中,爱罗先珂的爱与《兔和猫》中母亲的爱一样,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宽容与大爱。文中爱罗先珂来到北京之后,为了驱散沙漠似的寂寞,为了追求自然和自食其力,爱罗先珂先后在院子里养了科斗子、小鸡和小鸭等,尽其所能地照顾他们。文中多处写到他对动物由衷的喜爱,然而这种无所不爱的结果却不如人意,小鸡“满地飞跑,啄完了铺地锦的嫩叶”,在大家都没注意的间隙里,小鸭跳进荷池搅浑了池水、吃光了科斗。最后,连爱罗先珂也离开了北京,没有消息,“只有四个鸭,却还在沙漠上‘鸭鸭’的叫。”爱罗先珂式的大爱不仅没有驱散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反而造成了鸭的喜剧即蝌蚪的悲剧,鲁迅用这种戏剧性的结果对爱罗先珂式的大爱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在鲁迅看来,母亲与爱罗先珂的慈悲既无济于黑暗的现实,也无法改变弱者受到欺凌的命运。

两篇小说中的“我”则代表了另外一种爱的范型。首先,我有着对弱者的悲悯。在《兔和猫》中,三太太奉行“麻烦养兔法”后,白兔的家族更繁荣了,大家也又都高兴了,然而我显然不属于“大家“之列:

但自此之后,我总觉得凄凉。夜半在灯下坐着想,那两条小性命,竟是人不知鬼不觉的早在不知什么时候丧失了,生物史上不着一些痕迹,并S也不叫一声。我于是记起旧事来……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而别人并且不听到……

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认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

在“我”看来,无论是白兔、小蝌蚪还是小鸭,都充满了勃勃的生命意趣,“我”也对他们喜爱有加。当这些弱小的动物受到损害时,我感到悲凉,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考。在《兔和猫》中,“我”责备造物将生命造得太滥也毁得太滥,面对黑猫给白兔家族带来的伤害,“我”决定用青酸钾毒害黑猫。但在这之前我已经想到:

造物太胡闹了,我不能不反抗他了,虽然也许是倒是帮她的忙… …

“我”心里很清楚,若是将黑猫毒杀,虽反抗了造物的”毁得太滥”,但却无形中帮他“造得太滥”,“我”虽然是爱憎分明的,但是如何真正地使弱者避免被滥造滥毁的悲惨命运,我并不能给出答案,因此鲜明的爱憎中又包含着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鸭的喜剧》中也有所体现。虽然在《鸭的喜剧》中并没有“我”的心理活动,也没有直接写明“我”的态度,但通过“‘鸭的喜剧’即‘科斗的悲剧’”这一戏剧性的情节,还是折射出对造物太滥的责备,对此“我”虽然否定了爱罗先珂,但却依然无计可施。这与《兔和猫》中“我”的矛盾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是,在《鸭的喜剧》中,小鸭和蝌蚪都是无辜的弱者。

“我”代表着第三种爱的范型,有着悲悯的情怀而且爱憎分明,似乎代表着理性且完美的爱的方式。但就算是我,也难以找到爱弱者最好的办法。

总地来看,三太太代表着“偏执之爱”,母亲和爱罗先珂代表着“无所不爱之爱”,我代表着“矛盾之爱”,这三种不同的爱的范型在小说中矛盾冲突,使得“如何去爱”成为贯穿这两篇小说的主题。

3 爱的矛盾与批判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过:“创作总根植于爱。”这句话道出了“爱”在其创作中的根基性意义。钱振纲认为:“鲁迅在早、前期,始终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但直到1918年给许寿裳的信中谈到‘大约将来人道主义终将胜利’时,鲁迅才直接提出了人道主义概念和明确表明自己是一个人道主义者。”①“如果说平等自由是鲁迅人道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的话,那么,相爱相助则是其最高道德原则。”②钱振纲将人道主义作为鲁迅早、前期思想的一个侧面,并提出相爱相助是鲁迅人道主义的最高原则。这个观点为本文深入分析《兔和猫》与《鸭的喜剧》的主题提供了启发。普世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和弱者之爱常成为解读这两篇小说的关键,但通过本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种解读并未深入具体地触及这两篇小说的真正主题。鲁迅在这两篇小说中展现了三种爱的范型,但他之所以要建立这三种范型,并非是简单地表现弱者之爱,而是要表现更深层次的对于爱的思索。这种思索是在矛盾与迷惘中进行的,是对于如何去爱的深入思考。

两篇小说写作于1922年,距离鲁迅直接提出人道主义概念和明确表明自己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已过了近四年。一方面,鲁迅赞美爱罗先珂的赤子之心与博爱情怀,他在翻译的《爱罗先珂童话集》中这样写到:“我常觉得作者所要叫彻人间的是无所不爱,然而不得所爱的悲哀。”显示了他与爱罗先珂在精神上的共鸣。另一方面,面对着黑暗与残酷的现实,鲁迅又深感这种无所不爱的精神宛若一座空中楼阁,是无法建成的乌托邦。这种复杂的思想构成了这两部以动物为题材的小说温情表象下的矛盾潜行。

这两篇小说一起以动物为焦点,辐射出三种爱的范式,显然鲁迅对于三太太式的偏执之爱、爱罗先珂和母亲式的无所不爱都是持否定态度的。而文中的“我”对弱者有着真挚的热爱、对造物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却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只能提出委婉的讽刺或者通过毒杀黑猫暂时制止造物的滥毁。乍一看,这两篇小说中都充满了不同人对弱者深切的同情与爱护,但这并不是鲁迅最想要表达的主题,他是要寻找一种正确的爱的态度和爱的方式――面对造物的滥造和滥毁,面对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多重伤害,如何使幼弱者得到保护。但是在《兔和猫》中,“我”对造物的滥造深感无力,在《鸭的喜剧》中,也不能改变沙漠似的寂寞。

《兔和猫》与《鸭的喜剧》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即人道主义的一个侧面――爱,但并非是简单明了的弱者之爱,而是在矛盾复杂的心绪中探讨如何去爱。虽然“我”否定了无所不爱,选择了除弱扶强,但同时又担心这种偏向会放任造物的滥造。这种温柔表象下的矛盾潜行,这种在复杂的心绪中对“如何去爱”的不断思索是鲁迅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中写到:“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足见“爱”在鲁迅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担当。关注《兔和猫》与《鸭的喜剧》,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于“爱”以及“如何去爱”这一问题的思索中复杂而曲折的一环,鲁迅正是在这种矛盾中不断前行的。而到了后期,他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爱憎分明者,鲁迅在发表于1935年的《七论“文人相轻”――两伤》的最后引用了裴多菲的诗句:

我的爱并不是欢欣安静的人家,花园似的,将平和一门关住,其中有“幸福”慈爱地往来,而抚养那“欢欣”,那娇小的小仙女。

我的爱,就如荒凉的沙漠一般――一个大盗似的有嫉妒在那里霸着;他的剑是绝望的疯狂,而每一刺是各样的谋杀!

这是1935年的鲁迅,用凛冽的态度表明自己将毫不留情地刺破黑暗的决绝之爱。在1922年,他虽然对于“爱”及“如何去爱”有诸多矛盾和不确定,但已走在成为一名决绝的战士的路上。

注释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5

状物,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主要指日用品、工艺品、玩具、特产和建筑物)如实地、细致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感到逼真,栩栩如生,如见其物。

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喜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大人们每当回忆儿童时代的生活,总是忘不了小动物如何萌发他们的童心和爱心,忘不了那充满童稚和情趣的与小动物相处的美好时光。所以,描写小动物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作文题目。

大自然是美的,那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树木,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花卉,以其形状、色彩、功能,装点着大自然,也装点着人民的生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宜人、多姿多彩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不可缺少的资源。我们的生存、生活离不开植物,更何况孩子们爱花爱草,因而,植物也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丰富题材。

至于其他实物,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建筑物,更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谁也离不开它。学会说明实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动物别墅

【思路点拨】

怎样把动物写活

许多同学很喜欢动物,有的还亲自饲养动物,可是,有的同学一写起动物来一点儿也不生动形象。怎样让动物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把动物写“活”呢?

一、仔细观察写活。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接触各类动物。如家禽家畜:鸡、鸭、鹅、牛、马、羊、猪……有条件的可以精心饲养这些动物,留心观察这些动物的外形特点、颜色、生活习性。“下马观花”,做好观察笔记,才能对某种动物了如指掌,胸有成竹。

二、抓住外形特点写活。动物的外形,包括动物的头、眼睛、嘴巴、颜色等特征。抓住了它的外形、颜色的特点,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我和企鹅》中“最漂亮的是金企鹅,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又叫花脸企鹅。”这里作者抓住了金企鹅嘴、头部颜色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突出了金企鹅的可爱。

三、抓住生活习性写活。动物很多,每种动物都有各自的特点、生活习性。如猫喜爱夜间活动,抓老鼠;翠鸟喜欢停在水边苇杆上,注视着水中鱼的动静,爱贴着水面疾飞;燕子喜欢在屋檐下做窝……抓住了动物的生活习性,才能把动物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神往。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6

[摘 要]《灰雀》一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选择,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 目标 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事件的发展进程,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读懂人物的内心是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学写“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等词语,积累描写灰雀的句子。

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揣摩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列宁对灰雀的爱护。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在积累

1.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我们学了这个字,(板书“雀”)谁能为它找个好朋友?(孔雀、灰雀……)

2.(补充板书“灰”)让我们记住这小家伙的名字吧!(学生齐读)

3.你能用一个词夸夸它吗?(漂亮、美丽、惹人喜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经过预习,我们已经把生字学会了,把句子读通的同学请举手。

2.这个故事,除了灰雀,还有谁?(板书:列宁、男孩)

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  )的灰雀。一天,列宁发现(  ),原来是小男孩(  )。后来,小男孩又(  )。”

(三)再读课文,聚焦“喜爱”

1.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个词——“惹人喜爱”。(齐读)

2.默读课文,找找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

3.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

(1)指名读,并正音。

(2)灰雀的胸脯在哪?观察“胸脯”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声断气连”的方法。

5.灰雀的什么非常惹人喜爱?

(1)随机板书:粉红、深红。

(2)小结:抓住了灰雀胸脯的颜色来写。

(3)板书:婉转地歌唱

教师引读:“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歌唱,那歌声真好听。”“婉转”用来形容声音好听。

(4)小结:抓住灰雀的动作来写。

6.作者李声权抓住灰雀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勾画出这惹人喜爱的灰雀,让我们带着情感读一读。(齐读)

(四)三读课文,解读动作

1.你们喜爱灰雀吗?列宁喜爱它们吗?(喜爱)老师发现文中没有一句是说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的,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读第一自然段,找到描写列宁的句子。(随机出示:“列宁每天……他每次……”)

(1)“仰望”:抬头向上看——仰望。拓展:向远处看——远眺 / 远望;向四周看——环视 / 环顾;从高处向下看——俯视 / 鸟瞰。

(2)“渣”:指名读,随机正音。

(3)“每天”“每次”:跟着老师一起在这两个词的下面画小黑点。小黑点的作用可大了,它告诉我们就是这个词让我们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出示标注框)让我们把“喜爱”写在这两个词的边上。

(4)再读一读,从哪个词能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仰望)。

(5)通过解读列宁的动作,读懂他内心对灰雀的喜爱。

(6)难怪列宁(引读)——“每天到公园散步”,难怪(引读)——“他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3.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笔,学以致用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7

    教师,无论他任什么学科,他都是教书育人的灵魂的工程师。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春雨润物,爱心一片育英才,爱能创造奇迹,爱能使你成功。作为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所谓爱,就是教师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只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书育人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越爱自己的事业”。因此,我努力做到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化、教育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爱心、诚心、耐心、精心唤起师生的共鸣,达到彼此的知心,用知心的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奉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不过是一枝默默燃烧的蜡烛;然而教师工作又是伟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可以使枯“木”逢“春”,使“沙漠”变成“绿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觉得最大的师德就是爱岗敬业,就是对学生和学校的无私奉献。在教师人生价值的天平上,我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砝码,那就是奉献。这也是我——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的最大追求。

    为了开展科技活动,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有多少次废寝忘食。我每天坚持早来晚走,做年轻教师的表率,在平凡的岗位上如春蚕吐丝,任劳任怨,把无私奉献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我担任科学学科组长,凡事得走在老师们的前头,工作认真踏实,尤其为年轻老师树立了榜样。我所期望年轻老师能早日挑起重担。

    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去思索、领悟、感受和实践,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们的自尊,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平等、融洽,深受学生的喜爱。作为一名教师,我为无愧于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称号而感到自豪。

    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我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常常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达到他们应达到的目标,严格要求学生。

    热爱学生是责任感的原动力,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在科学教育中应更注重师生双向交流,互相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这是一种要把你认为是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献给学生的愿望。”(<培养集体的方法>)

    “师德师爱铸师魂,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抄过一首小诗,是这样赞美教师:“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我们用爱播洒着希望……

    教师的真爱无价,教师的奉献永恒。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布满了艰辛。但我更知道,我只要用我的真爱,继续投身崇高的科技教育事业,实践我科学育人的理想。为了学生的发展,我愿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地跋涉、耕耘、探索、追求、无私地奉献。

    二、从爱人到爱物关爱绿化和小动物

    培养学生的爱也是十分重要的。人不但要爱人、还要爱动物。

    小动物有关,内容生动,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教学本课时,应抓住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从中受到教育与启迪。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爱护保护动物。在科学课中让学生领悟到懂得做人要关爱他人,关爱生命。动物应该是人类的朋友,人应该学会关爱动物的道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应该保护和疼爱它们,就象爱护自己一样。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且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不分高低贵*。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大自然和保护人类自己。

    曾经有一种观念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靠人类的智慧可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人类到了应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了:是替因为我们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野生动物作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野生动物、热爱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与野生动物共同的家园。增强儿童自尊心、自信心和对生命的体验,培养爱心;对生活充满信心。人的生活离不开植物,美丽的环境需要植物来装扮,清新的空气需要植物来净化,所以我们要感谢植物,关注植物生命,萌发关爱的情感。

    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人与动植物的和谐关系到整个自然界的和谐,衷心希望人和动物能和睦相处,毕竟脆弱的它们没有任何过错,它们的生命也和人一样是生命。呼吁人和动物的和平相处,呼吁人们关爱小动物,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会更精彩!

    一位地理学家曾经说过:“地球并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却属于地球。”这句话时时警示着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地球应该是人与生物圈共同拥有和谐的世界。

    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和谐社会更是富有道德、勇气和责任感的社会!从这个角度解读本单元的文章,可以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更深入的思考。人与动物关系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人与动物之间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暖的色彩。其实在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和谐社会,奉献爱心;关爱生命,从我做起!

    我们学校是园林单位。走进我们学校,你仿佛置身于植物园。一进校门,道路两旁花台盛开着红的黄的白的多种花朵;运动场四周挺拔的小叶榕为活动的孩子遮阳挡风;长廊架上紫红的三角花藤蜿蜒爬满,给学生带来了阴凉和舒适供学生休息;中心广场丛丛树林一棵棵婀娜多姿;红红的红继木,黄黄的黄金叶,绿绿的杜鹃花铺满花圃;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植物装点着,南北两楼。走在桂树、白玉兰树下,幽香扑鼻而来。植物达270多种,形成了色彩斑斓、高低错落、四季有花、芳香四溢的优雅环境,你顿时会升腾起一股爱意。

    植物是季节变换的标志,孩子们最先对季节的感知也是从植物身上感受到的。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这些都是春姑娘的召唤;池塘的荷花含苞待放,树叶郁郁葱葱那是夏天的象征;秋风扫落叶表明秋天的脚步近了。我指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每一种植物都有身份证。当我们在校园漫步,会发现每种植物上都挂着一块方方的牌子,在牌子的帮助下,能了解这些植物的特征。我制作电子植物图谱,让同学们在校图每一台电脑上能打开查看到各种校园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英吉拉甘地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伟大程度和道德进步的标准可以用如何对待动物来衡量!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珍惜动植物就等于珍爱自己的生命,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文明观念,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同时也应是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和谐。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也与动物有关。激发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动物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如果我们只是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变得文明起来,真正重要的是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对生命的敬畏是人文关怀的一部分,而值得敬畏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动物的生命。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8

熊猫有多可爱作文篇【一】

我最喜欢的动物要数熊猫了。我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去年暑假,我终于在重庆动物园里看到了真的熊猫,而不是电视里的图像。

它们的外表既像熊又像猫,说它像猫,它比猫大,说它像熊,它又比熊小。熊猫的毛是黑白相间的,它的体形胖乎乎的,这使我想起了我形影不离的好友王颜迪。我找妈妈要相机,相机拿来了,我对着熊猫一阵猛按快门。听导游说,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熊猫有多可爱作文篇【二】

瞧!这只大熊猫多惹人喜欢呀!它身上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毛茸茸的。它有一个圆溜溜的脑袋,头上还长着一双黑色的耳朵,耳朵下面长着一双八字形的黑眼圈,像一副墨镜,可帅了!大熊猫还长着黑色短短的尾巴,如果你没仔细看,还不知道它有尾巴哩!大熊猫最爱吃竹笋,成天抱着竹笋“咔吱”“咔吱”地吃个不停。

你瞧!它又抱着竹笋睡着了。这只大熊猫多逗人笑呀!

熊猫有多可爱作文篇【三】

动物园里有两只又大又胖的大熊猫,一只叫欢欢,另一只叫快快。

春天到了,阳光明媚,绿绿的小草偷偷地钻出来,竹笋兴高采烈地长出来,头上戴着有角的帽子。大熊猫的眼睛黑黑的像一副墨镜,头是雪白的就象一个大雪球,手和脚都是黑的,长着锋利的爪子,快快懒洋洋地手拿起青绿色的竹叶吃得津津有味,快快抹抹肚子,欢欢两只手抱着竹子,两只脚夹着竹子。欢欢把竹子压弯了,他们真可爱。

熊猫有多可爱作文篇【四】

我最喜欢大熊猫。一次,我和妈妈去动物园看到了它。它的身体胖乎乎的,身子前后的皮毛都是白色的,四条腿是黑色的,像穿了一件黑白相间的外衣。头顶上两只半圆形的耳朵黑乎乎的。圆圆的脸上有两个八字形眼圈,像戴着一副墨镜,显得很帅气。小小的鼻子像一块好吃的巧克力。它的四肢短短的,粗粗的,走起路来慢悠悠的,显得憨态可掬。

它喜欢吃竹叶,喜欢在草地上散步,喜欢在石头上睡觉。

熊猫真可爱啊!

熊猫有多可爱作文篇【五】

今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哪里有长颈鹿、孔雀、狮子……最使我怀念的是熊猫。

它那黑黑的眼圈,大大的肚子,胖胖的身体,真可爱呀!睡觉的时候,把身体缩成一团,就像一个大枕头。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9

[关键词]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馆藏文物

[中图分类号]G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96-02

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博物馆是当时兰州的十大建筑之一,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中外游客了解甘肃历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一、发挥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促进爱国主义基地的发展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丰富、特色鲜明,有文物、标本等共35万多件,馆藏文物尤以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珍宝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如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武威汉简,唐代金、银、铜、石舍利棺椁,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明肃王府淳化阁帖刻石等文物,都是著名的文化瑰宝。在自然标本中,有罕见的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贵重的矿产样品,还有大量珍贵的古生物化石等,其中黄河古象、马门溪龙闻名于世、影响巨大。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馆藏,使得甘肃省博物馆很早就成为甘肃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1994年12月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先后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兰州市政府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举办大、小展览约300余次。这些展览归纳起来主要分为:运用馆藏文物精品和标本举办的展览,如“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甘肃自然富源展”、“黄河古象展”等;以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如“甘肃改革开放经济技术新成就展”、“光辉的历程甘肃党史展”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举办的展览,如“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大型展览”、“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甘肃巡展”等。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前,在每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宣传日”、6月9日的“世界文化遗产日”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和“展览免费参观月”。同时,邀请兰州一些高等院校共同开办了《认识甘肃文物、弘扬民族精神》专题讲座,组织偏远山区少儿免费参观活动,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

通过举办大型历史文物展和近代革命文物史料图片展,使公众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直观、形象、生动的展品对社会公众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化与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提升硬件设施,强化教育服务功能

为了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扩大甘肃省博物馆的影响,1999年,国家和甘肃省投资1.5亿元对展览大楼进行了改扩建。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工程列为“全省十五期间重点工程”。新建成的展览大楼共有大厅大小19个,学术报告厅1个。展厅总面积13731.5平方米,展线总长1498平方米。其中中路7个展厅4286平方米,为全封闭式、人工采光、中央空调空气调节系统,基本满足了精品文物陈列展览需求;东、西两翼9445.5平方米为一般展览和陈列展厅,采用半封闭、自然和人工采光相结合的展览方式;西两翼三层展厅分别为化石展的固定展厅,上部屋顶采用保温天棚。普通展厅既作为集中式的观众服务设施使用,也可以集教育、传播为一体,体现出高层次的文化内涵。除了展厅以外,内设自动消防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语音广播系统、自动售票系统、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藏品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讲解导览系统等。大厅内设置的多个触摸屏能提供大量彩色图文信息和详细的文物、旅游录相资料,观众可任意选择欣赏。此外,博物必争之地还准备设立互联网国际网站,使馆藏文物储藏、研究、展示等信息与国内外文博单位联网,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为了便于观众直观地了解展览,接受历史文化教育,中央大厅内最新配置了彩色大屏幕滚动播放三大陈列的基本内容。

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实施精品战略,对外开放的三大基本陈列在全国2300多家博物馆1.8万多个展览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 精品奖。2008年3月28日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据统计,从免费开放截止2009年,共接待观众70 万多人(次),为开放之前十几年参观人数的总和。

2009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甘肃历史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甘肃、热爱甘肃,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全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甘肃省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64名条件优异的志愿者。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具备渊博的文史知识。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对宣传甘肃悠久历史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文物是博物馆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可信的优点。因此,甘肃省博物馆从实际出发,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陈列内容,组成28块“精品文物图片展”,积极开展让文物走出去活动,有计划地向大中专院校和小学、部队及企业社区等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通过文物图片走进学校、部队,宣传了甘肃优秀的历史文化。一些单位和学校除了主动联系参观博物馆外,还把博物馆作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固定场所,如举办团员入团仪式,重温入党宣誓词,老党员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与支持甘肃省博物馆。

2009年6月1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少儿美术展”,通过孩子们的画笔来展示建国60周年来祖国的巨大变化,参观人数达到上万人。博物馆联合《中国小主人报》兰州记者站组织中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并在馆内组织演讲比赛,举办以 “祖国在我心,重温丝绸路的辉煌”为主题的小学生作文比赛,并在这些小学生里挑选出热爱历史文化的学生作为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用孩子的话语让更多的孩子来了解甘肃历史、热爱甘肃,增强了未成年人的互动性。

四、树立广泛的资源整合和全新服务理念,促使爱国主义教育登上新台阶

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育场所。也能很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单位,甘肃省博物馆和一些部队和学校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单位,使之逐步成为公众终生接受教育的课堂,从而带动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融入到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当中。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篇10

关键词:爱伦・坡;现代主义;病态;潜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42-03

现代主义是20世纪西方的一种文艺思潮,是诸多流派的总称。这些流派虽然理论主张各不相同,风格迥异,但是他们都以非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共同打出了反传统的旗号,致力于对传统文学的大胆革新,丰富了文学的观念,共同组成了一个充满着先锋意识多元化的艺术世界。19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评论家爱伦・坡在继承18世纪哥特式小说以及现实主义文学的同时又大胆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文艺观。这种世界观和文艺观,反映在其作品中形成了爱伦・坡有别于现实主义,而又类似于现代主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探索与创新在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荒诞的故事与病态的人物形象

爱伦・坡的文艺理论观带有明显的唯美色彩,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印象与效果的完美统一。他认为美在于哀伤,死亡是一种诗意的存在,艺术家应该在作品中积极营造惊险、恐怖的效果。这样的文艺观体现于爱伦・坡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其作品就不可能以真善美为主调,反之大多是以超自然的恐怖、美的幻灭、离奇的死亡、可怕的梦境、神秘的宿命论、人性之恶为题材,且作品中总是充斥着破旧的古屋、阴暗的环境、以及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人物。如作品《鄂榭府崩溃记》,小说一开场就以第一人称叙述,把读者的视线置身于一个荒凉、恐怖、阴森、凄恻的环境中,古屋的主人是一对兄妹,哥哥劳德力克忧郁、敏感、神经质,终日沉迷于惊惧恐怖的自我意识中,忽而生机勃勃,忽而忧愁烦躁,身心焦虑。妹妹玛德琳小姐则冷漠无情、重病缠身,在房间里飘来悠去,犹如幽灵,在其病逝下葬后又离奇撬开棺木,身披溅满鲜血的裹尸布出现在哥哥面前,吓死其哥哥。此时,那座阴森古老的鄂榭府也顷刻坍塌,淹没于乌黑山池。爱伦・坡把故事的发生放置于一个有超自然神秘色彩,亦幻亦真的恐怖古屋中。经叙述者介绍可得知鄂榭府家族一脉单传的缺陷,以及他们一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家族自古就有之嫌,而劳德力克对妹妹自小就心存一种非正常的喜爱,意念的罪感及压抑情感的内在因素,致使他精神崩溃,最终为结束精神折磨,他在神经紧张中活埋了自己的胞妹。这一对孪生兄妹正是劳德力克的双重自我,当他埋葬了玛德琳的同时也扼杀了自己的理性、精神之爱,而走向了毁灭。又如其作品《威廉・威尔逊》也充分展现了人格分裂这一主题,故事中一个威廉存在于现实之中,而另一个威廉则充满了神秘、梦幻般的色彩。最终威廉杀死了一直以来困惑其心的另一威廉,但同时也把自己推向死亡。“你已经获胜而我输了,但是从今以后你也就死了――对这个世界对天堂和希望也就毫无感觉!你存在于我中,……”[1]小说以善恶为分界描写了人的幻影,在展现人物内心过程中充分刻画出人物的双重性格;而小说《泄密的心》中主人公“我”则是一个神经过敏的癫狂病患者,仅因为不能忍受一位老头有一双“鹰眼”就把他残忍杀害,而“我”仍能心安理得将尸体肢解埋葬,并坦然面对警察,不露出任何破绽,但总有一种东西令 “我”惶恐,就是那颗跳动着的“泄密的心”。……最终,“我”心理防线还是坍塌了,大叫道“我招就是,――撬开地板――这儿!这儿!”[2]可以说,在爱伦・坡的笔下有的只是病态、畸形的人物,怪诞的关系,离奇荒诞的故事,这样的创作正是源自于爱伦・坡对人生,对客观外部世界的深刻体验。爱伦・坡一生历尽坎坷,备受冷遇,不被理解,敏感脆弱的性格让他深刻体验在繁荣之下资本主义的畸形及人的病态。他在描绘这帮奇形怪状的人物时,也间接反映了那个光怪陆离的荒诞社会。爱伦・坡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这正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混乱的动荡年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也没有改变人的生存困境,没有把人从苦难中解脱。下层民众流离失所,基本生活无从保障。同时,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人的思想观念也被物化,成为金钱的忠实奴仆。可见,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大革命并未真正拯救美国人民,不过是把美国人民从一个苦难深渊推向另一个苦难深渊罢了。社会的矛盾与反常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合常理而荒诞的事件、矛盾冲突,也会让人出现复杂、病态的扭曲心理。这正是爱伦・坡一直致力于的近乎于怪诞的现实主义,生活中的矛盾性、美学及道德上的反常性。

爱伦・坡虽然深刻的指出了人之恶、人的必然毁灭,指出了恶的无限蔓延、膨胀,但他却无法解析这个荒诞的世界,无法为人的安身立命指出明确的方向,无法让人超越痛苦和矛盾的存在。可以说,爱伦・坡对社会对人性的探讨,思考是痛苦的,甚至是充满绝望的,这种悲观的情绪也正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基调。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残酷的战争,泛滥的工业文明,纷繁动乱的革命,迅猛发展的生产力,飞速进步的科技,严重的经济危机,非理性主义哲学,动摇了千百年来人类形成的规律和价值观念,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什么永恒,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侵犯,人在这种恶劣的状态下,严重缺乏安全感而充满着危机感和悲观情绪,处于紧张恐惧中,人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痛苦中迷惘、自救。当然,不可否认,每一次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革在带来动乱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学的更新与转换。20世纪的文坛也不例外,动荡、复杂的历史和文化也成就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繁荣,给现代主义文学家们以无数创作灵感与热情。现代主义作家们悲观绝望的情绪致使他们蔑视和嘲笑传统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真善美而更着意于反映社会之恶、人性之恶,他们大多数以“性格扭曲、精神无依,毫无作为的反英雄人物”为描写对象,从人生的痛苦和无意义以及人的恐惧、失落、孤独、烦躁、异化、变态、人与人的隔膜出发表现世界的荒诞和无序,如卡夫卡笔下那只叫格里高尔的甲壳虫;那个因精神高度紧张而为自己挖掘地洞的人化动物;《局外人》中莫名其妙被世界吞噬的莫尔索;终日无根无由的感觉恶心的洛根丁;还有那个艾略特深恶痛责的精神《荒原》……现代主义作家所热衷的主题可称为是对爱伦・坡的延展和更为彻底的发展,他们把爱伦・坡笔下的扭曲和荒诞发挥到了极致,但他们的非理性主义已经完全替代了爱伦・坡的现实主义理性,也再不选择爱伦・坡的恐怖、令人震颤的美学风格。

二、对“潜意识”的描写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把描写重点放在客观环境、人物外在、情节设置上而很少对人物的潜意识作细致描绘,而爱伦・坡却对非理性、潜意识产生浓厚兴趣,并认定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是恐惧。在具体创作中其小说进入了人物心理分析的更深一层――对潜意识、对病态心里细致入微的描绘,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个充满怪异和恐怖的心灵世界,开拓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例。正如D・H・劳伦斯在《美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对其的评价,他是“一位深入人类灵魂的洞窟、地窖和阴森可怕的地道的冒险家”[3]。“坡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是第一个开掘人类意识最深处幽暗领域的人”[4]。

纵观爱伦・坡短篇小说可明显看出他常把人物置于特殊的事件中,在特定的境域,尤其是在极度紧张、恐惧的状态下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而高度紧张正是下意识滋生的催化剂。其作品《黑猫》被誉为“开创现代心理小说先河”的经典之作,小说主人公深信邪恶的欲望是人心的一种原始动力,一种不可分割的本能或情绪,它指导人的性格。正是基于这样的本能,这样神秘难测的犯罪欲望,主人公莫名的杀死了自己曾经喜爱的黑猫。作者用自我叙述的方式大量的分析了在犯罪之后人物复杂紧张的心理状态,“我”在不停的辩解中忏悔,忍受着精神的处罚,但任何努力都无法摆脱心灵的恐惧和内疚,也无法抗拒作恶本性的困扰,只得一次次不由自主的犯罪,从而永远处于痛苦、癫狂、精神分裂的自我折磨中,直至毁灭。作者在小说中把人物犯罪后神经紧张、躁动不安、歇斯底里的病态心理与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巧妙结合,既把罪犯在作恶时难以理解的心理充分挖掘,也间接表现出包括作者在内的丑恶社会下人的阴郁、不安、狂乱烦躁的心理;爱伦・坡的另一心理小说《泄密的心》也同样极为真实的反映了一个病态人物在犯罪过程殊的心理活动。作者不惜笔墨多次描写半夜黯淡光线下老人眼睛所散发的幽幽蓝光及犯罪后所听到被害人愈来愈响的心跳声,以听觉和视觉所产生的幻觉,以此来渲染恐怖的效果及主人公犯罪后的善恶交织的迷乱和极度惊惧。又如《鄂榭府崩溃记》中,当被活埋的玛德琳小姐一步步逼近劳德力克时,劳德力克在极度恐惧紧张之下所产生大量非理性、非逻辑的内心独白。作者在这里特意放弃做任何干预,只是把这些混乱、无序、无法用理智控制的潜意识,幻觉按其本来的样子去描绘,反而更真实更深刻的反映了人性的深处,从而产生震颤人心的心理冲击。《威廉・威尔逊》则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充分展现了人物善恶双重心理无尽的交织与冲突,辨证的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及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爱伦・坡的作品中很多都刻画了人之作恶本能及内心的善恶冲突,但其小说绝不能简单的归入“道德小说”或“教育小说”,爱伦・坡在创作中并没有把宣扬正义为自己的创作立场,他只是在用一种夸张独特的手法充分展示人物病态的心理罢了。

叔本华唯意识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精分析学说开拓了人的潜意识领域,奠定了文学对人精神和心理世界的探索的基础,同时也使现代主义文学家把人的精神、心理世界置于作品的主导地位,通过对人意识的描绘来对客观外在世界做出最真实的反映。如重视主观世界的表现主义文学、以伍尔夫、乔伊斯、福克纳为代表的意识流文学,他们对传统小说形式作了最彻底的变革与转换,他们摈弃了传统的以人物情节和故事为主的结构,开创了以内心独白为基本框架的新形式。他们着力于开掘人物意识、潜意识的活动,采用复杂的象征结构,对人物的心理变化做自然主义的再现,于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再是戏剧性的故事,而是一幅副飘忽迷离,忽远忽近,支离破碎,朦胧模糊的意识流动画面。爱伦・坡对人的恐怖情绪和变态心理无干预传神逼真的描绘,对怪异混乱的潜意识的深刻表现,刻画出一幅幅丧失人性的人的心灵世界。当然对表现精神世界的绝对推崇,意识流作家们比爱伦・坡更加注重对人物潜意识的描写,他们打破传统的时空概念,充分扩展心理时间,捕捉人物在各种情态下的潜意识。《喧哗与骚动》中班吉混乱的思绪;精神崩溃者昆丁纷乱的内心情感冲突、交错重叠的内心独白,正常与病态的交织更真实的折射出南方贵族阶级在衰落时心灵上的各种喧哗与骚动。乔伊斯《尤利西斯》中对内心独白、非逻辑的自由联想、梦境及幻觉的直接反映可以说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结语

现代主义小说家与爱伦・坡一样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求人生的意义,反映人性的本质,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探察人心灵最深层的奥秘,他们在创作中极富哲理的提出了人类一系列永恒的主题:生与死、灵与肉、罪与罚、善与恶……,他们都把目光投向那些懦弱、失败、迷惘、孤独的人,通过这类人的病态、痛苦、异化、扭曲、困惑又真实而深刻的反映出世界的荒诞、残忍、冷酷、不可理喻。内容上所呈现的永恒不变的悲剧性,形式上非理性、瞬息万变、悠忽迷离的意识描写,也就使爱伦・坡与现代文学作品一样大都是不和谐、悲剧性的,这种悲剧性又使作品都呈现深沉、阴郁、灰暗的色彩基调。这也正是现代工业化文明社会的基调。

综观以上分析,爱伦・坡被誉为“现代主义的宗师和鼻祖”是不无道理的,他对人类苦难的表现与思考、对文学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在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2〕帕蒂克・F・奎恩.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M].北京:三联书店,1995.10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