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单位劳动与工资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1 02:06:00

镇单位劳动与工资情况调研报告

20*年,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促就业的政策措施,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保持稳定增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稳步增加。

一、全区城镇单位劳动就业基本情况

20*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14165人。其中,在岗职工年末人数为1414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2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3025.2万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0238.8万元,同比增长13.1%。年末,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1329元,同比增长12.0%。按注册类型来看:

(一)国有单位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为9834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年末,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23471.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400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

(二)集体单位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为127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58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61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

(三)其他单位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为306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20人,劳动报酬为5193.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649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

二、城镇单位劳动就业和职工收入的特点

(一)国有单位平均工资水平仍高于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

20*年,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5193.4万元,增长16.7%,增长最快;其次为国有单位劳动报酬23471.4万元,增长12.9%;集体单位增长最慢,劳动报酬为1586.9万元,增长4.0%。不同注册类型单位的工资仍保持差距,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集体单位平均工资最低。国有单位平均工资为24005元,同比增长13.2%,国有单位平均工资是全区平均数的1.13倍,而集体和其他单位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59%和77%。

(二)其他单位从业人员继续增加。

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稳定增长的同时,不同注册类型的单位增长不一,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基本持平,集体单位有所增长,而其他单位增幅最高,所占比重达到93.8%。其他单位从业人员继续增加的原因,一是国有、集体单位改制;二是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不再紧盯着国有单位,而把目光转向中小企业,使后者成为就业主体。

(三)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

20*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电力、燃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平均工资58142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2.73倍;金融业平均工资47165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2.2倍。年内,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低于1万元,平均工资分别为9985元、9550元和9500元,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40%到47%%左右。

(四)劳务派遣工工资水平高于集体单位。

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派生出来新生事物。今年首次对这一群体的报酬情况进行了统计。初步统计,这一群体平均工资水平为16479元,比城镇集体单位高出3863元。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使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在传统的纺织、治金、建材等行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促使一批企业形成规模技术优势,迈入产业利润链高端。同时,进一步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宽松环境。

二是进一步巩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成效,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工资的正常增长,使工资增长与物价涨幅保持相对适度,保证中低收入阶层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三是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注重分配公平。继续保持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平稳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好收入分配,注重社会分配公平,加强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切实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