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的报告

时间:2022-07-12 11:42:00

欠发达地区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的报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推进基层民主的一件大事,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大事。为落实同志提出的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和省委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并为下一步农村基层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文成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在2002年行政村干部误工报酬专题调研、2004年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楼建设调查、2005年初村干部养老保险专题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县33个乡镇385个村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当前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一、当前村级组织建设总体情况

文成县现有33个乡镇,其中30个为欠发达乡镇,占全市欠发达乡镇数的15%。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总数从549个减为385个。长期以来,文成县村级组织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由省市财政拨款、乡镇财政支持和村级集体经济支出等三个渠道。其中,省市财政拨款占绝大部分。

1、村干部误工报酬补助情况。为进一步解决好村干部报酬补助问题,文成县2003年1月下发了《关于全县行政村干部报酬补助问题的若干意见》,原则规定实行报酬补助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各行政村主要干部;报酬补助发放标准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划分为4类,其中5万元以下的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800元,5万元至10万元的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800至1500元,10万元至20万元的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1500至3000元,20万元以上的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3000至12000元;经费来源分全部由市县拨款、全部由村集体经济负担以及市县拨款和村集体经济各负担50%三类。根据该《意见》,文成县绝大部分行政村两委主要干部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为800元,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800元以上的村两委干部人数较少。可以看出,文成县村两委主要干部获报酬补助水平总体较低。对村两委副职干部的报酬补助问题,该《意见》也作出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也可以给予村两委其他干部一定的误工补助”的规定,对于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万元以下的村没有作出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村集体经济收入匮乏,全县共有379个行政村村两委副职干部没有获得报酬补助。

2、村两委办公场所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县通过县乡财政拨款、村集体经济支出、扶贫挂钩单位帮助、党员个人捐资等方式,我县切实加大了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了部分行政村村两委单独办公场所问题。同时,根据“规模并大、资源并优、班子并强”的思路,我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到2004年底,全县行政村总数减为385个,较好地减轻了村两委办公场所建设压力。根据要求,我县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分别对全县各村党员活动室建设情况和村两委单独办公场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85个行政村中有办公场所的行政村为189个,其中村集体所有的108个,租借的81个;385个党支部建有党员活动室352个,其中村集体所有的232个,租借的120个,没有党员活动室的33个。需要指出的是,相当一部分村两委办公场所设在村集体所有的祠堂、小学校、老人亭等地,这些建筑或陈旧简陋、年久失修,或与村其它公益设施合用,地方局促狭小,重建、新建问题迫在眉睫。

3、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情况。1986年,文成县根据上级的要求,对全县1000多名村两委主要干部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村主要干部每人每年缴纳养老保险费100-200元。根据这一制度,从1986年起至2000年,我县部分村两委主要干部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1000多元,但全部没有超出2000元;大部分村干部在村干部任上退下来后,就没有再续保。经费主要来源于省市配套资金,而我县财政比较困难。从1999年起,我县不再要求村干部要求村两委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除我县樟台乡有继续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外),原先参保的缴纳原则上同意退保。目前,我县仅将村干部纳入每年16.5元的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二、欠发达地区当前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文成县在村干部报酬补助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村两委办公场所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工作进度远远落后于其它发达地区,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有:

1、落实资金困难。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县现有村两委主要干部792名,高于当地人均收入2674元的仅12人,实际共需支部报酬补助211.8万元;2004年省财政补助52万元,市财政补助24万元,县财政补助4万元,实际每年缺口资金131.8万元。村两委班子成员2850人,全年共计误工补贴412万元,乡镇财政已补助131.8万元,共计缺口资金297万元;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采取“全退全补、半退半补”办法,对不再继续任职或新任村两委副职、委员的原村两委正职干部进行一次性经济补贴,每人根据任期年限给予250至1000元不等的报酬补助,此项共需18万元,县里已筹集6.5万元,缺口11.5万元。三项经费共需641.8万元,已获得省市补助76万元,县乡财政配套支出125.5万元,实际缺口440.3万元。

2、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据统计,在我县109个行政村规模调整新村中,有189个村两委还没有单独办公场所。其中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且没有单独办公场所的行政村个,其中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下且没有单独办公场所的行政村个。这些村集体收入来源匮乏,无力兴建村两委办公楼。同时,为了减少工作阻力,县里出台的《关于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村集体资产做出了“合并村的集体资产由原各村单独运行”,村集体资金“可以通过充分协商,从集体积累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新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剩余部分原则上用于原村的公益事业建设”的规定。新村办公场所建设还有选址、征地等政策处理方面存在的难题。

3、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操作。由于我国金融利率整体呈下调趋势,到2000年稳定在复利2.5‰左右。基于这一利率水平,参保村两委主要干部每年获得利息仅几十元,基本丧失了当初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村干部也丧失了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积极性。如1名40岁的村干部,每年投保200元,连续投保10年,到60岁以后,他可以拿到每月15元左右,像这种情况,失去投保的现实意义。

4、村集体经济薄弱。我县200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460个行政村,年收入在1万至5万的64个行政村,年收入在5万元至10万的8个行政村,年收入在10万至20万的5个行政村,年收入在20万以上的5个行政村。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我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还占总数的83.8%,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仅占总数的0.9%,村干部误工报酬、村委会办公楼建设、村干部养老保险配套。

三、村级组织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1、全面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农村新形势的发展,部分行政村规模偏小,集体经济薄弱,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较低,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文成县为改变目前村干部队伍职数过多、行政村规模过小的状况,从2002年开始,实行行政村规模调整,使549个行政村减少到385个,精减村两委干部职数1600多个。因此,采取行政村规模调整,有利于达到班子并优、实力并强、规模并大、资源并优的效果。

2、省市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从目前我县村干部误工报酬补助的标准,已经远远不适应现在发展的要求,而我县想要达到全县人均纯收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靠我们县乡财政还无法解决,建议省、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在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村委会办公楼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础,建议省里列入省里重点建设项目,予以补助。村干部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数额较大,是否建议省里加大扶持力度。

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契机,进行一次村级集体经济清理培育集中整治工作,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向各乡镇下派发展农村经济工作指导组,与乡镇一起开展“逐村摸底、一村一策、签责任状、动真格干”的集体经济收入支出情况清理整治活动。通过集中整治,总结出一套机制,使集体经济壮大,能保持长效,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要针对全县存在的空壳村,县里要认真调研,出台有关政策,形成一个规划,建设一块资金,逐年消灭空壳村。

4、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农村工作离开了村级组织就不能正常开展,而村干部长期得不到报酬也不会白干活。要建立科学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将村干部的报酬所需资金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适当提高标准,实行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到县、控制到乡、落实到行政村,设立“村级组织经费专户”,直接用于支付村干部和村民组长的工资性报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五保户”供养,并且保证按月支付、兑现。建立“政府财政补贴、乡镇集体经济补助、个人缴费”的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对离退职村干部应采取“区别对象,划分标准,分步实施,有先有后”的解决方案,逐步落实他们生活待遇的问题,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