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聚纳优势交流

时间:2022-11-24 03:28:00

海归聚纳优势交流

备受关注的“中国留学人员**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10月16日在古都金陵启幕。这个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外专局、江苏省政府、**市政府共同主办,并由长三角10个城市共同襄助的人才盛会,堪称国内国际性、高层次人才交流的盛会。消息一经披露,便立刻得到海内外留学人员的积极回应。此举也被外界视为**发力吸纳“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最新表征。

“这预示着,**在人才引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表示,**要真正建设成为“人才之都”。

作为我国留学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重视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决非始于今日。改革开放以来,4万多名**留学人员中,约有1/4选择回宁工作。这显然与**的一贯“诚意”密不可分。去年至今,**市政府表彰了十大留学人员领军人才,**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大学实施海内外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留学人员创立全国首支留学人员创业投资基金……一系列聚贤纳良的大动作,在海内外留学人员中激起阵阵涟漪。

建平台

提升人才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给坐拥120万专业人才的人才大市**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让其感受到空前的人才竞争压力。为此,几年前的**便提出以人才国际化为战略支撑,构建“三个平台”、实施“三项计划”。

“所谓‘三个平台’,指的是设海外人才联络站、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分市场和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载体。”**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刘安宁介绍。

目前,旨在引进海外人才的人才联络站,已在美、德、英、日等地设立5个。而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分市场,则开辟出一条海外人才招聘的国际通道。**为此每年组织重点人才需求单位,到北美、欧洲、日韩、澳新等留学人员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招聘人才,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正是通过海外招聘被锁定。

20**年,**又建起了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为其整合和利用国际技术、教育、人才资源为软件企业培养一支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构筑软件名城提供智力支持。据估计,“十一五”期间,这个基地将培养软件工程硕士500人,本科生1000人,企业领袖和专家2000人。人才的集聚加速了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向**集聚,世界500强中的朗讯、摩托罗拉、西门子,中国的华为、中兴、联创等著名企业纷纷在宁设立研发中心。循环往复,企业的集聚又吸引了更多人才的汇集……

“三项计划”,是指引进海外顶尖人才、战略人才的“珠峰计划”,鼓励海外人才来宁创新创业的“助飞计划”和留学人员“招商大使计划”。以“珠峰计划”为例,在其吸引下,近3年来,**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关键技术,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等领域,邀请引进了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总理顾问、美国工程技术协会主席、美国公共管理协会主席、HP公司技术总监等“重量级”人才20多人次,为**的战略规划、科技前沿探索、企业发展等提供智力支持。

正是在一系列高端平台上,**留学人员的竞争力大大增强。由世界太阳能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留澳博士赵建华等3人掌舵的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国际先进的太阳能产品,产值高达150亿元.由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汉德森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梁秉文等3名留美博士领衔的核心团队,把自主研发的大功率LED应用产品销往海内外市场,在包括美国硅谷在内的国内外市场已建立23个分支机构,产值高达2亿元……“一个特殊群体,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刘安宁用三个“特殊”来描述他们。

筑“暖巢”

放大创业集聚效应

**既非北京,也非上海,更非深圳,聚纳“海归”的优势何在?

一般人也许不知,**其实是全国最早进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实践的城市。早在1994年,**就创办海外学子创业园,当时人们对“孵化器”的概念还并不甚理解。十多年来,创业园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而今,创业园孵化总面积已达60万平方米,在“孵”留学人员企业300多家,总投资额20多亿元,取得技工贸总收入50多亿元,实现利税8亿多元。也正是在这十多年里,一大批“小巨人”纷纷长成,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企业。

为筑好创新创业的“暖巢”,**有其独特的“招数”。

不搞“大呼隆”——**让“孵化器”更趋专业化,满足留学人员创业多元化需求选择。目前,创业园已有10个分园,既有综合“孵化器”,又有专业“孵化器”;既有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的载体,也有与高校合作的载体;既有都市型园区,也有农业园区,可满足不同留学人员创业选择。“**有十大接收区,可以供全世界的人才选择。”朱善璐笑言:“在**各类人才我们都需要。”

政府舍得投钱——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得以发挥。仅2007年,**本级财政就投入1800万元资助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明显,企业发展效应也随之成倍放大。留美博士时宏珍2005年创立**得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政府资助了20万元。公司追踪世界肿瘤治疗发展趋势,开发国际水准的“个性化DC肿瘤治疗新疫苗”项目,这一“绿色疗法”应用后疗效明显。如今,这一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

推动“双高互动”——科技创业增添新动力。“双高”即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校。近期,**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工业大学联合实施“海内外领军人才计划”,共建创新、创业、创优领军人才载体。对引进的领军人才,大学提供教授岗位,开放科技资源,配备科研团队,并提供“三个100”——100万元岗位津贴科研启动经费、100平方米公寓和100平方米实验室或工作场所。高新区让创业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和提供200万元科技条件建设经费,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双向植入,力争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

拓空间

涵养服务的好氛围

行至今日,怎样更有效地增强吸纳“海归”、服务“海归”的“引力”,使他们愿意选择**作为回归、生根、开花、结果之所在,**一直在认真思考。

“关键的两条,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服务。”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市人事局副局长吴成钢深有感触:“**人事部门正积极拓展空间,培养服务的好氛围。”

**注重国际化的发展空间培育。留学人员回国,首看事业发展,他们来宁,是看中了**有与世界水平同步发展的空间,能更好激发他们创新的冲动。比如**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按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实验室模式建立和管理,承担国家遗传工程重点攻关项目,研究项目瞄准世界前沿水平,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这个以高翔教授为引领者的学术团队全部拥有留学经历,其中长江学者两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五人。正是这些世界水平的项目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留学人员以此为载体而创新创业。

同时,**建立了对有突出贡献留学人员科技功臣重奖制度,建构与国际接轨、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刘安宁介绍:“可给予其相当5倍工资的职务(岗位)津贴,也可参照在宁外企同类人员确定其薪酬或协商确定其薪酬,以及海外学术休假制度等。”2007年,赵建华博士便受到省政府留学回国先进个人表彰,并获奖金10万元。诸多人性化的激励措施,让“海归”受益匪浅。

**三鑫特殊金属有限公司的发展经历很像教科书案例。这个由日本留学的20多位归国人员出资建立的创新企业,主产易切削不锈钢。虽然质量已达到日本同类水平,被公认国内首屈一指,且松下、索尼、三星、惠普等公司都是其客户,但由于流动资金缺乏,企业面临困难。经过政府牵线,银行提供了600万元贷款,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业务量“加油”……类似这样从创意形成、企业初创、风险投入、团队组建、管理咨询、融资服务、企业培训等方面,**各职能部门提供了大量专业化、系列化的服务指导,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孵化的成活率。

让“海归”们念念不忘的,还有那些精致化的服务细节。大到出入境政策、留学人员周转公寓建立和费用补贴、购置商品房和购买汽车补助,小到子女入学和中考加分等都提供了标准化服务,职能部门的精心服务让留学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0**年,刚刚来宁工作的留日博士张垠,由于他的两个孩子中文水平较弱,如何顺利就学一直困扰着他。掌握陶瓷关键技术的张垠属于**急需引进的紧缺人才,市人事局获悉其难处后,立即指派专人协调,8次往返于他与某重点小学,协商放宽入学条件。最终,两个孩子如愿入学,并免收有关费用,彻底解决了张垠的后顾之忧。

“我们现在有不同功能的实验室6间,一点不比在国外时差,在**工作学习生活,都是快乐的。”留德学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主任吴冰的感受,或许正是来宁创业“海归”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