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多方努力  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

时间:2022-02-25 05:04:00

县多方努力  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

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靠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又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近十年来,桃源坚持把干部实绩考核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以完善,促进了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激发了全县干部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1996年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桃源就干部实绩考核考评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一、努力营造凭实绩用人的良好氛围

十六大提出:“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干部任用条例》把注重实绩列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加以强调。近些年来,桃源县有效措施,认真落实这些要求,坚持看实绩用人,积极营造凭实绩用人的良好氛围。

1、建立了实绩考核的领导班子。县里成立了干部实绩考核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部长任组长,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人事局长任副组长,纪检、监察、审计等19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各乡(局)级单位也相应建立了干部实绩考核的组织机构。

2、明确了实绩考核的工作职责。整个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县委组织部明确2名干部专抓实绩考核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建立考核台帐和实绩档案,从而使全县实绩考核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完善修改了《桃源县凭实绩考核干部暂行办法》。1996年,我们制定了《桃源县凭实绩考核干部暂行办法》一文件,这些年来,我们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对这一文件不断进行完善修改。

4、形成了干部干事业办实事的导向。在用人导向上,桃源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者,支持实干者,坚持正确运用实绩考核结果,把实绩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实绩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我们主要实行了三个挂钩,即与干部选拔使用挂钩、与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岗挂钩、与评先评模评奖挂钩。各单位向组织推荐使用和提拔的干部必须是一身正气、实绩突出的干部;对实绩平平的干部,要分别采取教育、诚勉和降免措施。这些年来,全县提拔重用实绩突出的干部人,诚勉实绩一般的干部人,降免实绩平平的干部人。

二、努力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

我们充分认识到,确定科学的实绩考核标准,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考核内容,制定易操作、较公正、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是调整领导干部工作导向和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杠杆,也是搞好实绩考核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完整的干部考核考评体系。

1、围绕科学发展观认真探索实绩考核指标。

科学衡量实绩,体现在干部工作上就是要完善实绩考核。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实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实绩,干部就会相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政绩。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实绩观。因此,我们不断认真探索实绩考核体系。把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作为实绩考核体系的重点,力求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实绩观。一是在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做到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没有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仅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考核指标也必须是全面的。多年来,我们对党政干部的考核,既坚持考核了经济发展情况,也坚持考核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增长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全部。重视GDP是对的,衡量经济情况不能不看GDP,它反映经济活动总规模,是重要的综合经济指标,但仅仅看GDP又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看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三是在评价标准上,既看数字,又不唯数字,坚决防止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数字是反映政绩的重要形式,考核干部政绩,不能不看数字,我们所要的数字必须是没有“水分”的数字。但是,有很多事关全局的工作是无法用数字反映的,并不说明这些工作就不重要。因此,坚持不仅仅依靠数字看待干部的实绩。四是考核指标既有确定性,保证在一个时期内的相对稳定,又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的过程中,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2、不断改进干部实绩考核办法。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把建立健全一套易操作、较科学,行之有效的考核程序与办法,作为搞好实绩考核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通过个人述职、群众评议、部门审核、组织认定等四个程序,加强干部的实绩考核工作。县实绩考核领导小组依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分管县级领导的评价、职能部门审核的结果、各单位党组织的意见进行全面综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作出实绩突出、实绩较突出、实绩一般、实绩平平四个档次的认定。对乡(局)级领导班子及其党政“一把手”的考核档次认定最后报县委常委审定。

3、不断探索建立干部实绩考核配套措施。

为了使干部实绩考核体系更加完善,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建立配套措施。一是在考核依据上,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确定领导干部任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建立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二是在考核评价上,根据领导干部的分工不同或地域差异而区别对待。比如有的分管经济工作,有的负责党务工作,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别,我们坚持不一概而论。

三、努力健全干部实绩监督制约机制

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短期行为、虚假政绩、形象工程等问题,我们不断加大干部监督力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引导、促使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实绩观。

1、加强党内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纪律处分条例,防止滥用权力盲目决策,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

2、加强对决策的监督。在抓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同时,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特别是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3、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各级党组织对于下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实绩、实绩观方面出现的苗头问题,应当及时提醒;已经发生问题的,必须进行批评、教育和纠正。

4、强化群众的监督。推行领导干部实绩公示制,经过个人述职、部分群众代表评议、领导小组审核等程序后,通过在所在地张贴告示等形式,面向社会,接受全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