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行中考制度的弊端与改革

时间:2022-08-31 10:20:00

浅议现行中考制度的弊端与改革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无论走进城区或乡镇初中的毕业班教室,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课桌上的教科书及各类教辅资料堆得像一座座富士山,学生只能从“山”与“山”之间的夹缝中看黑板,个个面容憔悴,无精打采。每晚十点多钟下自习后,学生到寝室还要拿着课本实行“经济半小时”,不到第二天早晨五点,又要“闻鸡起舞”了。同时,教师的身心压力也很大。一位曾教过高中的初中老师说:“中考和高考一样,不仅给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老师的压力也决不亚于学生。学生们每天早起晚睡,我们老师也要陪着,时间长了我们的身体也处于亚健康状态。中考成绩不理想,老师和学生一样都会受到巨大的挫折。家长的埋怨、学校领导的不满意、社会上的误解,使老师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不仅如此,升学压力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成为教师心理矛盾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然而,初中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同类学校比着搞“题海战术”、“魔鬼教法”,对学生“死擂”、“硬砸”,让广大师生苦不堪言。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学校连每天必需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都取消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岂能保证?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笔者认为,都是中考惹的祸。我国现行中考制度,实质上就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体现。它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其弊端表现在:

一是鼓励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智育被当作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体育被置于从属地位。二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目前,由于偏面追求升学率,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作法,造成学生许多身心疾病。三是导致学生的严重分化,各初中学校办重点班或分快慢班的现象愈演愈烈,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而厌学或中途辍学,造成人为的教育不平等。四是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造力。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手段单一,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些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五是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当前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各种考试转,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等等。

由此可见,中考的弊端造成的影响相当广泛、深刻,它危及教育的正常运转,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加强研究中考,改进中考,使之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关于中考制度的改革,我们要向课程改革实验区学习,力求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取得突破:

一方面,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应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学业考试的成绩应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取消分数制。

一方面,实行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其分成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由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包括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及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内容,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竞答式、自评他评等多种形式,对考生初中段学习、生活进行全面评价。而这份评价结果,也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升学录取:B等(良好)以上者,才能被示范性高中和一级普高学校录取;C等(合格)及以上者,普通高中方可录取。

另一方面,高中招生录取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通过制度建设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扼制日益严重的“择校”现象。职业高中类学校招生实行“零志愿”,并面向市场。另外,可制定对烈士、驻边疆现役军人子女和获得见义勇为等市级以上表彰及小发明、小创造获奖的学生酌情加分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