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实施方案

时间:2022-02-04 10:06:46

镇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实施方案

为全面做好镇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秋冬季疫情,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抓紧推进肺炎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严防疫情反弹,加快推进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二、落实防控措施

(一)健全疫情防控体系。继续坚持并完善防控指挥体系(因行政区划调整的村(社区)成立领导小组,及时将调整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镇疫情防控办公室),做到领导力度不减、组织机构不变、工作责任不松,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各村(社区)、各部门在秋冬季来临之前,要开展防控指挥体系应急演练,对防控漏洞再排查、对防控重点再加固、对防控要求再落实。各村(社区)、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完善新的防控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落实防聚集、防输入、防反弹各项措施,确保出现疫情能够高效处置,做到指挥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二)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

1.加强入境人员管控。建立入境人员排查零报告制,坚持将在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后回平人员纳入村(社区)防控体系,确保不因输入性病例导致二代传播,杜绝三代传播和村(社区)传播,坚决防范和化解境外输入性疫情扩散和蔓延的风险。

2.加强县外中高风险区域来平重点人群排查管控。一是村(社区)持续保持对外地通报的来(回)平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上报、管控;二是对外地通报的中高风险区域的来平人群村(社区)及时开展排查管控;三是疫情重点地区来(回)平人员经交通口岸临检、辖区排査或主动报告发现后,实行统一车辆接送、统一采样送检、统一到指定地点等待核酸检查结果、统一医务人员服务的“四个统一”全过程、闭环式管理。

3.规范人员有序流动。对低风险地区人员,持健康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对入境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包括外地来平人员),在健康码互认、核酸检测结果互认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分类有序流动或隔离观察政策,杜绝其他不合理的人员流动限制措施。

(三)做好应急准备。各村(社区)、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对处置准备。

1.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准备。根据《肺炎精准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实施方案》按照每村(社区)3-5人规模储备流调协查员,建立人员名册和微信、QQ群。一旦需要流调协查员参与,保证随时可以加入。每村(社区)3-5人标准,组织环卫工人或卫生保洁人员做好室内外及周边环境消毒杀虫工作,也可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组织社会机构做好消杀工作。

2.全程心理疏导服务准备。落实完善疫后康复和心理疏导机制,组建心理应急救援队伍。各村(社区)组建专业团队,搭建由镇、村(社区)工作人员及卫生院、驻村工作队、家庭医生、网格员等组成的基层服务团队。肺炎治愈患者所在村(社区)安排1名“两委”成员、辖区卫生院设置1名心理专干组建社区心理疏导服务小组,负责心理疏导服务工作。

3.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强化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让扫码测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集贸市场管理。

4.强化流感等秋冬季传染病防治。提高流感疫苗、b型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和腮腺炎疫苗等参人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将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接种对象,减少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避免造成医疗环境交叉。

5.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准备。各村(社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就近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系,做好疫情防控、防护物资储备、留观室设置、宣传教育等工作,严格做到“五有”即有防护指南、防控管理有制度和责任人、防护物资设备有储备、医护力量有支持、留观室和转运有安排。

6.生产、生活运行保障准备。各村(社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做好医疗及防护、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各类“停不得”企业生产运行保障工作,储备必要的实物物资,特别要做好产能、原辅材料的储备,确保供应链畅通,做好人员、资金、煤电油气运等保障;及时启动能源供需形势监测,加强运行调度,按照保重点区域、保重要用户、保基本民生的原则,全力做好能源安全供应保障。

三、有效应对风险

1.应急监测。一旦发生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监测。对辖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场所和单位的可疑商品、食品、物品、环境及相关生产和交易环节开展风险监测。对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暴露人群、疑似病例及其他潜在风险人员开展主动追踪管理。组织开展入户主动排查,发现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和诊治。

2.风险评估。充分发挥传染病直报网络作用,主动分析疫情时空聚集性风险和与既往疫情及其他地区疫情的关联性。详细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感染者感染来源和传播风险的活动轨迹。综合利用传染病直报网络、现场调查和应急监测的数据,动态评估疫情态势和传播风险。

3.风险预警。精准划定和动态调整中高风险区的防控区域及疫点疫区,及时预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对象,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果断处置,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和扩散。

4.防控区域划定。当发生散发病例时,将病例所在的楼栋或村(社区)划定为疫点;当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将病例所在的小区或与其周边相邻较近的村(社区)划定为疫点。

5.人员流动管理。疫点实行封控管理,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监测环境消毒等工作。中风险村(社区)人员减少外出和聚集,经成都口岸入境的来(返)平人员,按照规定落实闭环转运和“7+7”管控措施,即7天居家医学观察,不得外出,每天报情况;居家医学观察期满且核酸检测阴性的,7天内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出入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6.村(社区)管理。加强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做好村(社区)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公共场所排查、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有疫情的村(社区)所有进出路口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出入口严格执行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扫码或持健康证明通行的要求,引导群众非必要不出门,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

7.学校管理。有疫情发生的学校,根据疫情程度、学校规模等采取学校停课、上网课等紧急措施。如允许上课,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做好教职员工和上课学生健康监测、通风消毒等工作,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课)追踪等措施,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8.公共场所管理。有疫情的村(社区)暂停开室、室内公共场所限流等防控措施,各类公共场所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扫码或查验健康证明方可进入,合理控制人流量和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加强对建筑工地、低收入和外来人口混居地的排查,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薄弱地区卫生防疫水平。

9.医疗机构管理。疫情发生地的村(社区)内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安排疾控流调队伍定点驻守,对每例发热病例提前开展流调;卫生院应当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立临时隔离病房留观发热患者;村卫生室配合村(社区)开展发热病人排查。

10.公共交通管理。疫情发生地的村(社区)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其他区域落实客运场站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控制乘坐率(不超过70%)、客运车辆空调使用、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各项措施;乘客扫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四、健全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村(社区)支部书记、村(居)主任、部门负责人直接指挥疫情防控的工作机制,主动谋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压实责任,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二)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各村(社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当前的疫情形势和可能出现的情况,立足秋冬季疫情防控需要,提前制定好应对预案,储备足够的防疫物资。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村(社区)、各部门要统筹做好资金准备,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支出需求,保障医疗物资动态储备。要建立疫情防控资金台账,严格规范资金用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村(居)要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村村响”小喇叭、QQ群、微信群、流动宣传车、标语等方式,积极宣传防疫知识,提高村民防疫意识。引导群众及时关注官方疫情动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减少人员聚集,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

(五)强化责任落实。要强化各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个人的“四方责任”,落实村(社区)辖区责任、部门主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家庭和个人落实自我防护责任。各村(社区)各部门要针对肺炎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方案制定、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经费保障等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行立改。镇应对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将适时对各村(社区)各部门疫情防控准备工作开展暗访督查,对管控不严、作风不实、失职失责导致疫情反弹、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律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