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推进三个集中工作会议的讲话

时间:2022-09-01 04:07:00

书记在推进三个集中工作会议的讲话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会,又是一次学习会。刚才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地领会和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问题,和大家交流。

一、进一步深化对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和“三个转变”的认识

刚才红林同志讲了顺应规律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非常好的命题。顺应规律,事业兴旺。违背规律就一定会出问题。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三年了,总体讲,发展形势较好,干部、群众、社会投资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都比较高。这说明我们的工作顺应了规律。各级都要善于从规律上去总结和把握,不断深化对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和“三个转变”的认识。

第一,城乡一体化顺应了城乡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规律。城市和农村,本来就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统一体,没有城市就没有农村,没有农村也就没有城市,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过去城市化初期,是农村发展支持城市发展,有了商品交换的要求。随着城市的加快发展,又逐渐带动和辐射农村的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有时是农村对城市支持多一点,有时是城市对农村支持多一点,但总的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然而在城乡发展问题上,我们是有过教训的。在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一度出现过就城市抓城市的现象,结果是城乡差距快速扩大,甚至危及了社会稳定;在新农村建设上,也曾经出现过就“三农”抓“三农”现象,结果从50年代开始,搞了几十年,“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看出,忽视城乡联系,就城市抓城市,或者就“三农”抓“三农”,都是行不通的。因此,这次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鲜明地提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还要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抓住了城乡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用中央话讲就是城乡统筹。因为顺应了规律,所以有了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

另外,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最近我看了一些材料,包括我们有些搞得比较好的地方的材料,讲得都比较牵强,说明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目标和要求,是一些原则的部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实际,各地要有各地的具体办法和途径。正如曾经讲过的,过河首先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桥”和“船”,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把城乡统筹起来一起抓,新农村建设当然也在其中了。不仅农村发展了,城市也繁荣了。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应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总之,离开城市抓农村,或者离开农村抓城市,都是行不通的,必须积极推进城乡统筹,走好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道路。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三个集中”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集约发展的规律。首先,“三个集中”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党中央多次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提出的那一天起,我一直在学习并不断深化这个认识。它确实事关全局。那么“三农”问题怎么解决?“三个集中”就是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实际,为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所进行的实践探索。“三个集中”在我市最早是双流提出来的,后来我们在总结推广时,发现在90年代初上海就提出了“三个集中”,表述基本一样。其实,“三个集中”都不是我们的发明。我在一次在讨论会上谈了学习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体会。小平同志早在1987年就指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总不能老把农民束缚在小块土地上,那样有什么希望”。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讲得非常到位!新兴城镇、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里起码包含了两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到1990年,小平同志又提出了农业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其中第二个飞跃,就是要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里讲的第二个飞跃,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第三个集中,即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所以我讲,“三个集中”不是我们的发明,这个发明权应该算小平同志的。当然,用“三个集中”破解“三农”难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道路一定要这么走。

其次,“三个集中”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三个集中”体现了三次产业和产业发展与人口转移之间的内在规律,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统一体。通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和第三产业发展,为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了条件;通过农民向城镇集中,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进一步带动了产业和城镇发展,同时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通过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实施“三个集中”还为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优化配置资源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所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抓好“三个集中”。

再次,“三个集中”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发展好的地方,还是欠发展的地方,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现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或者更长远点,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资源制约的问题都永远存在。而且是刚性制约。因此,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做到这一点,“三个集中”就是必然选择。工业集中发展了,土地利用率就提高了,承载能力也就增强了,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农民向城镇集中,目前大家已经尝到“甜头”,农民的集中的住房即使没有盖高层,但节约土地都是在一半或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创造条件,逐步提高集中度,资源节约就会更明显。

最后,要努力提高“三个集中”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提高“三个集中”的规划水平。我曾经讲过,我们城市规划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张樵那次讲,在学校学的叫《城市规划学》,从来没有学过城乡规划,搞这么多年都是搞城市规划,不知道城乡规划怎么搞。而现在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但要搞城乡一体的规划,还要搞城市群、城市带的规划,因此,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技术都需作调整。同时,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很多是从欧美过来的,因为他们发展得比较早。基于它们的国情可以到处搞花园式城市,密度和容积率很低,当然舒服,人居环境也好。而我们国情完全不一样,不要说到处搞别墅,就是建连排式的一楼一底,也没有那么多土地资源。所以要向高密发展,这就需要认真解决在高密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改善人居环境的问题。二是要提高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水平。现在很多地方有了这个意识,但是真正把“三个集中”统筹起来一并组织实施的还为数不多,还需要强化,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目前邛崃有点这个样子,金堂我那个联系点在尝试,其他地方见到的还不多。因此,一定要强化统筹的意识,以大统筹、大集中的观念推进“三个集中”,这样才能够把效益更好地发挥出来。

第三,“三个转变”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无论新农村建设还是城市建设,政府的投入只能起一个引导作用。要使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形成社会化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近几年我市各级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认真贯彻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和城市经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去年在省委全会前后陪学忠书记、中伟省长到我市一些地方考察,包括在全会期间谈体会时,我都讲到,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看,到处可以看到“三个转变”在发挥作用,“三个转变”具有广阔的舞台,换句话讲,就是“三个转变”大有用武之地。“三个转变”的核心是市场化配置资源。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顺应了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规律,发展就会有不竭的动力。否则,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理念,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我们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我们一年干几个工程?而现在我们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000多个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大力推进“三个转变”,通过城市经营搞活了。各地的情况也是一样,凡是发展快、变化大、成效显著的地方,也都是在推进“三个转变”方面找到了办法。正如昨天杨洪举讲的,“干出了点门道”。所以,“三个转变”是推进“三个集中”的基本动力,这个逻辑关系是大力推进“三个转变”,然后通过“三个转变”推进“三个集中”,进而加快整个城乡一体化进程。各级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积极推广中心城区城市经营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和城市经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解决推进“三个集中”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9年前我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回到单位后要让我介绍一下学习收获,我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三句话,一句就是“实事求是”,第二句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三句话是“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后面就讲讲这三句话。

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小平同志有段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南巡谈话时,他说其实马列主义的书我没读多少,但我知道有一条,就是实事求是。还有一句话,就是如果一定要给我们分什么派的话,那我就是实事求是派。我曾在不同场合讲,每一次大的发展必然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其实就是个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勇气的。按部就班,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被奉为是圭臬的东西,最终被实践检验可能一钱不值。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最近我跑农民新居工程较多,每次进到房子里看,凡是要竣工的、等待验收的房屋,窗台上都有个栏杆,我很不理解。经了解才知道是验收工程时必须要有这个栏杆才合格,而且是统一规定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它在房屋建筑和安全上都没有任何作用,你花钱把它弄上了,最后家家户户搬进去第一件事就把它拆了,这样的规定还有什么用?我想请建委的同志作个规定,我们市就把它取消了,干嘛验收非要这个东西,要实事求是。另一件事,就是今天我们在回城的路上,按照警车带的路线应该是走外环路,路程起码多一半。所以一转弯时我就喊不跟警车走,左转弯直接进城,结果起码提前15分钟就到了。下车时我说了句话,“只有突破点东西,你才能快一点”。推进发展也是一样,不打破一些陈规陋习,不突破种种障碍,是不可能实现快速发展的。

回顾我们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我们所以有今天这个比较好的发展局面,靠的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不是我们的发明,但目前像我们这样抓的,大概全国仅此一家。有的地方虽然也叫城乡一体化,但他们的认识和抓法都与我们不同。实践证明我们走对了,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可以不断总结和调整。学忠同志曾对我们讲: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如果出了问题,我们来共同承担责任,但是你们要努力把工作做好,最后用发展的实践来说话。我看这个话讲到位了。我很有感触,也深感责任重大。希望大家按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样一个总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目前取得的良好局面还远远不够,要继续加快发展,依然还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原来小平同志讲过发展了,事情就好办了。后来他又讲,现在看来发展的问题比不发展还多。我理解就是要不断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奋斗,就达不到幸福的彼岸。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提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但不能蛮干。当前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够代群众做主。有些地方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代群众做主。其实你把政策制定好了,把事情谋划好了,把工作做到家了,绝大多数群众一定是拥护的,是有积极性的,因为你是在帮他办好事嘛。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之上,将来就是碰到点问题,他也理解,不抱怨,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如果是强扭着、逼着群众去做,没有尊重他们的意愿,就是好事他也可能有意见;出了点偏差他就要骂你,就可能出问题,甚至后患无穷。第二条就是要按规划办事。一方面要抓紧调整规划,适应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就是按规划办事的意识要强化再强化。国土资源部和省上有关部门的同志,是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们的。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按规划办事。因此,谁也不要蛮干和乱干。如果你违规了,不按规划办事,就不好说了,我们“三个集中”的蓝图就难实现,最后可能是乱七八糟。市里专门抽了100人作规划督查,用意就在这里。国土部卫星监测违法用地,是重点监测的城市。各地要按照我们一贯的要求和国土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国土工作,有问题的要积极认真整改。公务员之家: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带有创造性的工作。基层的同志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市级机关和党政班子的同志们,要及时总结,支持和引导好实践和发展。这几天市级机关很多部门的同志都参加了,包括工、青、妇,国税、地税的领导也都自始至终跟着看了。大家都了解一下对推动工作很有好处。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生动的发展实践中,没有局外之人。不是直接,就是间接,总之都有关系。我们的干部要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只有对全局的情况了解清楚,了然于胸,才能够真正履行好职责。

三、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首先要正确看待已经取得的成绩。这段时间我跑得较多,看到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工作的推进情况,心情比较振奋,发展形势确实不错。应该说,认识基本统一,措施也比较有效,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初步形成,令人欣慰。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现在取得的成绩与我们要实现的目标相比,与城市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前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水平不高。城市竞争力、产业发展水平,包括“三个集中”的质量和水平都还不高。义乌、昆山都是县级市,但比很多地级市的水平高得多,上海浦东新区的财政收入就远远超过。我们要横向比较。另一个是发展不平衡。区(市)县之间,有的发展好一点,有的成效差一点;在同一个地区城乡差距依然比较大。我们现在30个重点镇,加上县城有四五十个,80%的地方发展还很不够,包括重点镇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差距。希望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要不懈努力。比如郫县安德镇川菜产业园非常有条件做大,点子也好,开局不错,要乘势而上,真正把它做到预期的水平。再如郫县的工业发展也比较突出,但你只把项目招来还不够,还要如期建设,建成后要投产,投产后要达产,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而且就这些企业还不够,还要不断地提高发展水平。郫县就2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50万人,又是川西平原都江堰自流灌溉区的核心区域,资源制约非常严重,工业开发区如果按现在的速度,要不了太长时间,规划留存的面积就用完了,那么你就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搞产业升级。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郫县如此,所有的地方也都一样。现在暂时落后的地方,希望能够奋起直追,老落后不行。

要下大力抓好产业发展。今年是“加快产业发展年”,产业发展要以工业发展为核心。无论是工业还是整体产业,总体上都急需提高。我们的所有设想都要靠产业发展来支撑。今天,我在银杏园参观时讲,要注意解决好转移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不要农民家搬了,房子改善了,而收入减少了,他就过不下去了。因此,要集中精力,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大家在工业开发区建设、在工业产业发展上确实要学习郫县,它在开发区建设上用城市经营的办法,但招商引资还是靠传统的办法,就是靠干部,靠激励机制。郫县的实践证明,只要功夫下到了,即使传统的办法搞招商也还是管用,关键看你的认识和工作。

另外,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要特别重视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农村发展“三大工程”。从道理上讲,它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的重要基础;从现实来讲,农村人口按镇数算占80%,按人数算占60%,这样大的区域不下功夫解决,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四、要树立正确的干部导向

要落实省委提出的“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关键在于导向。通过导向鲜明地告诉大家,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说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呢?因为是不是马列主义,不是讲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中国的马列主义就是干出来的。说得再好听,不在实践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等于零。市委要认真地、坚决地倡导这种干事业的导向。这次省委评比表彰优秀县市委书记,我们就坚持了这一点,既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目标考核作为重要的参考,但基础的东西是看大家在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取得的工作成效。希望各区(市)县特别是一把手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导向正确了,干部就有积极性,大家就去干事情。如果导向勾兑、导向拉选票,大家就去平衡关系。同时,要按照省委的要求,保护好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那些恶意诬告、中伤的要严肃查处。希望大家把劲都用到干事业上。如果觉得市委没有坚持这个导向,处理问题不公道,请你们面对面提出来,错了我们改正。但不能采取非正常手段,甚至是不正当手段,随意败坏干部的名声,诬告干事业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