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区长在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工作会的讲话

时间:2022-09-03 11:16:00

副区长在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工作会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半年多来的实施情况,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安排部署下一年的工作任务,确保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评价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2010年,全区共有31.58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6%,顺利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农民参合任务,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覆盖的初衷。各镇、街道也都完成了80%参合率的目标要求。从总体上看,我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农民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至8月31日,全区参合农民享受医疗报销48,595人次,报销经费287.35万元。其中,门诊43,493人次,报销金额79.77万元,占参合农民个人帐户基金的25.26%,人均报销18.34元;住院及大病门诊、放弃治疗5,102人次,报销金额208.58万元,占统筹基金的18.79%,人均住院报销392.03元。住院报销人员中,报销金额达1000元的323人次,最高的达100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病农民医药费用负担,对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农民健康意识有所增强,健康消费观念逐步形成。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的宣传发动和引导,农民群众“小病抗、大病拖”,有病不治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花小钱、保平安”的意识有所增强,健康消费的观念逐步形成。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政府形象。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政策宣传、资金收缴、费用报销等具体工作过程中,广大农民群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心,党群、干群关系得到密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客观上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发展。自2月1日正式对参合农民实施报账以来,因病就诊,特别是住院治疗农民明显增加,各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业务均有大幅增长。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进行新合医试点的区县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区今年已获得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200多万元,将对我区乡镇卫生院进行全面改、扩建。同时,各定点医疗机构为了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加大了人员培训力度,增添了设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医疗机构的发展,使区域预防保健体系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完全到位。部分干部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不足,还没有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仅仅当作是一项当前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二是政策宣传还不够。由于认识问题,导致宣传不广泛、不深入,导致农民对新合医相关具体政策不理解,没有真正懂得参加合作医疗后能得到什么好处,也没有真正知晓合作医疗报帐范围、程序,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缺乏认知、认同。

三是农民受益程度偏低。从2-8月运行情况看,7个月农民报销总额为287.35万元,仅占合作医疗基金总额的20%。四是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过窄。很多常用药及必须的一次性耗材没有纳入合作医疗用药目录,增加了农民负责,也影响了农民的受益程度。五是区外住院报销程序复杂,不利于农民报帐。六是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管理成本偏高。

二、调整和完善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障力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今年2-7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统计数据以及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业务数据为基础,经过多次测算、分析,并多方征求意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以保证基金安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方案作了调整。调整后的方案已于9月1日起执行。这次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调整个人承担资金收缴时间。

将2010年10月1日-11月30日确定为2008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承担资金收缴时间。

(二)简化手续和程序。

参合农民个人筹资部份,不再要求镇、街道与农民签订合约和填写发票,只要求造好花名册,由参合农民交费签字盖章后即可发放《合作医疗证》;参合农民在区外务工生病需要住院的,只需凭当地公立医院住院手续、住院发票、身份证、合作医疗证、户口薄和村组的相关证明就可以报销;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接受单项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的,不再要求报合管中心审批。

(三)调整基金支付标准。

一是调低起付线。定点镇级医疗机构、区级(含营利性医院)、区外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分别由原来的60元、400元、1000元调整为40元、200元、800元。二是调高区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镇级定点医疗机构和区外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仍为50%和30%,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由35%调整为40%。三是几种特殊调整。住院产生的中医药费用提高20%报销比例;住院自然分娩补助由100元提高到200元;单项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的报销额由100元提高到200元;取消了14种大病门诊800元的起付线;取消了不治之症自愿放弃治疗予以补助1000元的规定。

(四)调整合作医疗用药目录。

全省已统一调整了合作医疗用药目录,增加了近200种药品,调整后的目录能基本满足常见病治疗的需要,具体目录待省上下发后执行。

(五)改变健康体检模式。

体检由区合管中心根据实际,分批组织参合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免费健康体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参合农民的健康档案。

(六)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

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从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权利义务、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更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公务员之家:

三、认真做好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工作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镇、街道及各部门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和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虽然2010年全区的参合率不低,但这背后有集体的“资助”参与和部分农民在宣传发动后的“消极”参与。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件好事、实事办好。

(二)精心组织,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主体,如何统一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真正认识、认知、认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宣传教育是基础。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调整后,实际报销的金额将明显增加,农民在合作医疗中得到的实惠将会更多。在宣传中,我们一定要把合作医疗具体的政策讲清楚,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深入人心,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实施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加强社会宣传,发挥典型作用。要动用多种手段,建立多个阵地,采取多种途径,做到“声、形、图、文”并茂,努力提高宣传覆盖率和影响力。尤其要加强典型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半年多来,许多大病患者从中得到了实惠。各镇、街道和新闻媒体要注意收集,并利用这些典型开展相对集中、内容生动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镇、街道对农民的宣传面必须达到95%以上。

(三)强化责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目标任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参合率是关键。为此,区委、区政府要求,2008年度全区各镇、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原则上要高于2010年水平。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区合管委要加强调研和指导,区级领导和联系部门要指导、帮助相应的镇、街道做好农民参合资金的收缴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各镇、街道农民个人缴费必须于2010年11月30日前全部缴到财政专户。

(四)完善措施,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在资金筹集上。要保持足够的耐心,防止工作简单化、粗放化,要将宣传工作做深、做透、做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做好资金筹集工作。二是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上。进一步健全区、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质优价廉,方便群众。三是规范行医行为。区卫生部门要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保证农民用药有效、安全。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店销售药品的价格监督,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转变观念,立足于为民、便民、利民,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规定,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同志们,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全区38万农民群众,对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保障农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民的健康,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