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全市建设推介会发言

时间:2022-03-15 10:39:00

书记在全市建设推介会发言

同志们:

一、过去五年全市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一创六建"为推手,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小城镇促进战略,全市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2010年达到48%,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到504万人,比2005年增加96.5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83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12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带动作用增强,北城新区一期基本完成,滨河景区、涑河片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和面积分别由2005年的90万人、109平方公里增加到160万人、162平方公里。各县城和中心镇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形成了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程来我市调研,并把我市成功经验编入全国村镇建设白皮书。我市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成为全省城镇化会议第一个现场。全市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49.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新增道路1100公里,排水管道1109公里、污水管道1231公里,路灯10.8万盏,新增供水能力37万吨/日,供热面积1500万平方米,供气能力91万立方米/日,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50%,建设公厕1385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3280吨/日。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实现了县区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7.5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完成村镇建设投资35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7.3%,小城镇污水处理率15.9%,垃圾处理率66.5%。滨河湿地公园、双月湖湿地公园被评为部级城市湿地公园,沂河综合整治项目、城区铁路沿线综合整治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旧村改造等8项工程获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深入开展创城活动,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复核验收,代表省接受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获得第一名,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获地级市第一名,做出了积极贡献。

城乡住房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商品房供应总量3367万平方米,开始建立面向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住房供应梯次结构。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42.65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39.62万平方米,解决了6.31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新建廉租住房26.4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822户,保障范围扩大到全市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连续五年保持在60万平方米以上,占全省四分之一。启动了公共租赁住房试点,首次把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城中村改造完成和正在改造的村居258个,惠及居民8.3万户。2010年,我市代表接受了中央保障性住房检查,得到充分肯定。建设农村住房45万户,改造危房5万户,走在全省前列。2009年7月,在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电视会议上,我市作为唯一典型发言。2010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我市召开建材下乡()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和做法。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积极试点农房抵押,盘活农民固定资产,完成村镇集体土地房屋登记12万户,抵押金额6.5亿元。加强了住房质量管理,住房品质稳步提升,2个项目获得国家"广厦奖",9个项目获得"省优秀住宅小区"称号,4个项目获得"部级优秀住宅小区"称号。物业管理发展迅速,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到257家,归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累计达2.98亿元。加强了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累计检查、鉴定房屋面积400余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达42万人,累计缴存61亿元,发放贷款53亿元,上缴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5亿元。

基本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完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谋划了区域发展策略和城市空间布局,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依据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7个分区规划、30余个专项规划和80多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编制完成了各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和危房改造规划、农房集中连片改造规划等三类规划,建立起了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委员会制度和"阳光规划"、"效率规划"、"和谐规划"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了《市城市规划相关控制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城乡规划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轨道。规划展览馆新馆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团体160多个、33万余人次,成为对外展示大美的靓丽窗口。去年6月,吉林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环卫、园林和城市道路等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管罚一体"的体制初步建立,城管执法重心下移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城市管理责任区考核制度初步建立,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格局逐步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试点城市,并在全国会议作经验交流。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五化"工程建设,全市65%的行政村完成了达标任务。整治1973公里路域环境和沿线56个乡镇驻地、348个村居,"五个结合部"得到有效整治,全市241个农村社区、村居完成"三上"工程建设,2523个村居(社区)实行了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1101个村居(社区)实行了物业化管理。在中心城区开展了占道经营、户外广告、乱贴乱画、违法停车、建筑垃圾等一系列集中整治活动,逐步增加了公共停车场(位)、农贸市场和便民摊点数量,打造了30余条城市管理示范路和精品特色街区。城区三个垃圾处理场进一步完善提升,各乡镇、街道建立起垃圾中转站,配备运输车,初步实现了环卫保洁全覆盖。加快推进"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九县乡镇垃圾中转站完成定点布局,并已建成15处乡镇垃圾填埋场和9处垃圾中转站。2007年,全省城市管理规范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谐执法"的城市管理理念在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理论研讨会上得到推广。2010年,市城管局女子执法中队被评选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园林绿化、城市亮化和滨河景区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全市新增绿地面积3214万平方米,其中市区2114万平方米,街头绿地201处,道路绿化面积194万平方米,屋顶绿化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生态林荫停车场130余处,新建沂蒙广场、凤凰广场等30余处,省、市级"花园式小区"达到348个,"花园式单位"达到61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36.6%、17平方米。以屋顶绿化为代表的节约型园林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按照把沂河两岸打造成"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健身走廊、特色农业走廊"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快滨河景区开发建设,成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园林景观带和"大美"的新窗口,被评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景区和全省十佳水利风景区。各县坚持以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平邑县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沂水、蒙阴、费县、莒南、临沭5个县获省园林县城称号。狠抓城市亮化工作,先后建设了滨河景区、北城新区、涑河沿岸等大型区域性亮化工程和沂蒙路祊河世纪大桥等100余项单体亮化工程,丰富了城市夜景;建立了全省一流的城市路灯节能监控系统,综合节电率达30%。

工程建设管理、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卓有成效。工程建设程序和各项法定制度、技术标准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建筑市场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工程报建率、招标投标率和安全质量监督覆盖率均达98%以上,工程合格率达100%。勘察设计行业迅速发展,完成勘察设计项目11000项、设计面积3000万平方米。下大力气抓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逐年下降。工程质量稳步提高,获"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项、"泰山杯奖"46项、装饰"泰山杯奖"9项。认真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建成节能建筑1364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80.68万平方米,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61.4%。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完成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项目100余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500余万平方米,沂水县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新型墙材年产量达31亿标砖,4家生产企业入选"省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产品50强企业"。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实施"生态城镇"建设,全面启动了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有133项工程获得国家、省和市奖励,培训关键岗位和各类技术工人3万人次。

房地产业平稳健康运行,建筑业强劲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765亿元,开发面积3965万平方米,销售3057万平方米,存量房成交497万平方米。加强市场调研和监测分析,在全国率先公布了商品住宅开发成本构成,市场供应结构合理,供求关系更加平衡,成为全国同类城市最好的房地产市场之一。建立了商品房信息公开机制,对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了国内领先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实现与全省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联网。依法依规开展拆迁工作,完成房屋拆迁面积2400万平方米。建筑业所缴地税占全市的11.94%,农民从事建筑业所得收入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12%以上。外出施工和劳务输出达到1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承接任务332亿元,完成产值185.5亿元,年均增长12%,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112项。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共征收4.69亿元,拨付及补贴2.96亿元。援川工作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并有一名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城乡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硕果累累的一年。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际联席会议审查,增加了6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各县也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教育、交通、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等民生规划全面完成。2010年,全市完成城建投资60亿元。完成城30万吨供水工程建设,有效保证了市区居民生活用水;新增供热面积900万平方米,建设城市道路254.7公里,安装路灯29101盏;新建和续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规模5万吨/日,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87.52万吨/日,其中市区污水处理能力42.5万吨/日,为全国地级市平均能力的6倍。建设农村住房12万余户,改造危房2万余户,集中建设改造村庄769个。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2.1万平方米,发放廉租补贴214.73万元,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80套,棚户区改造面积39.67万平方米,解决和改善了2.1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投资8.76亿元,新增绿地面积874.3万平方米,新增公园11个,改建公园广场20余个,改造道路216条(段),新增生态林荫停车场30余处。滨河景区书法苑获"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称号,沂河中心岛被授予"齐鲁文化特色新地标",荣获省第三届城市园林绿化博览会室外展大奖、室内展优秀展区奖和第十届中国菊展室外展金奖。全市房地产开发面积962.7万平方米,新增商品房预售面积748.2万平方米,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56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2.7%、25.2%、22.8%。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迎接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全国全省群众工作会议的召开等重点工作,实施了洁净、整洁、"穿衣戴帽"、美化、畅通、宁静、治污、清违"八大工程"和西部城区环境整治大会战,街面经营秩序得到规范,西部城区面貌变化明显,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市民普遍赞誉。

"十一五"时期是中央、省领导同志莅临视察和外省、市参观考察最多的时期,而考察最多和赞誉最多的就是城乡建设,这是对我市工作特别是城乡建设工作的亲切关怀和热情鼓舞。这些成绩和美誉,来自于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是对全体建设者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最好诠释,是对广大参与者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最高褒奖,是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鲜明体现。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所有积极支持和参与城乡建设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建设事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的时期,我们不仅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建设成就,而且对城乡建设事业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把城市发展和村镇建设有机集合,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显著加快。二是坚持民生优先,注重社会和谐。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力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城乡建设的成果。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有利于统一协调、形成合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城乡建设,有利于深入细致做好工作、确保工作顺利进展的原则,大胆创新,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城市经营,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城乡建设。五是坚持生态节约,注重节能减排。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原则,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低碳节能减排,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六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突出特色。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实施基础性、功能性、标志性、景观性项目建设,构筑富有特色的城乡发展格局,城市形象品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打造出独具魅力、特点鲜明的现代城市。

这些宝贵经验,是指导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推动新一轮发展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全面总结,深入挖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城乡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一是城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小城镇整体实力偏弱。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村镇规划管理相对薄弱,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现代化城市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保障性住房供应还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需要加快解决。四是城市基础设施总量仍相对不足,市政管网不够完善,园林绿地总量缺口较大,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健全,市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日趋突出。五是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环卫保洁、绿化管护较为粗放。六是建筑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质量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七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等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国家和省、市召开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事业在增加住房供应、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改造、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任务将更加繁重。我市的"十二五"规划也明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以"一个中心城市(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两个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改革示范区和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率先发展示范区)"为重点,打造鲁南苏北经济文化中心。规划中确定了我市未来五年建设工作的总体发展目标:城镇人口达到6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2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500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100万平方米,城区热化率达到58.6%;按小城市建设标准加快推进12个重点镇建设,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加快旧城道路改造,建设完善市区环城快速交通网络和城市慢行系统,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的要求规划建设改造一批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库);加快推进供水工程建设,新建供水管道400公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130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其中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我市处于相对欠发达状况的情况下,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对全市城乡建设系统的同志们来说,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还要看到,新一轮以"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低碳高效发展"为主导的城乡建设活动,正在全国各个城镇广泛兴起,很多城镇厚积薄发,正在异军突起。如果说,过去五年我们在城乡建设中实现了率先发展,取得了一点优势的话,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进也是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掂量出所肩负的担子和责任。

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目前,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更好地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重大契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区的规划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房屋征收、土地增减挂钩等相关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规范和加快城乡建设;国际国内社会资本充裕,商家投资建设的热情高涨,招商引资形势比较乐观;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模式,群众的自豪感、自信心明显提高,参与和推动城乡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市上下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对于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只有积极应对,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新机遇,探索新思路,掌握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推动城乡建设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实现城乡建设工作新跨越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上,全力抓好各项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迎备"两创一会"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继续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突出抓好住房保障、农房建设、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园林绿化、城市管理、质量安全、依法行政水平,保持建设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一要扎实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以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为抓手,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引导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主动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二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要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北城新区建设要加快完善一期、启动开发二期、规划控制三期。涑河两岸、滨河景区以及中心城区的重点项目要精心研究、加快实施,进一步增强城市滨水、商贸、文化特色。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尽快贯通西部城区道路,改造提升沂蒙路,拓宽滨河路,研究推进老城区与北城新区交通快速通道项目,切实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加快30万吨东线供水工程、华能二期、城至部分县区高压供气管线建设步伐,增加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覆盖面。做好中心城区亮化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加强"低碳照明"、绿色照明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旧城提升改造,在抓好已经动工的118个村居的同时,今年全面启动改造其余67个村居。三要加快县城和特色乡镇建设。各县城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人文历史、地理区位、经济基础、自然环境等特色优势,增强生产要素集聚能力,辐射带动周边村镇,逐步向次中心城市规模发展。要按照小城市的标准加快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绿化美化、环卫保洁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区域产业中心、居住中心、基础设施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四要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中心村的规划布局,以中心村带动一般村、辐射周边村,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农民集中居住,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生活现代化。

(二)突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高度重视,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出席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今年全国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央已确定把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对资金和土地不到位、政策不落实、建设进度滞后的地方,要实行约谈问责。省里分解给我市的任务是:新建保障性住房198万平方米,解决和改善2.7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其中新建廉租住房700套、3.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累计达到3090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08万套、78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3800套、23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1万户、9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非常艰巨,标准要求十分严格。市委、市政府近期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要落实好建设用地。在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基础上,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要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优先保证供应。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今年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将大幅增加,省财政也将拿出5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市里也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补助支持。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继续执行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的比例和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完成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仅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要积极探索诸如设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平台、吸引金融机构贷款、调动企业参与等办法完善融资机制。要落实好税费、政府性基金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确保保障性住房的税费降到最低。要积极实行商品房配建、租售并举、先租后售等办法,实现廉租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公租房要采取政府投资与企业、社会集资相结合的模式。要确保分配公平。这是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要强化住房分配监督管理,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要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住房公积金归集年"活动,重点归集企业单位住房公积金。认真落实《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积极支持患有重大疾病、享受低保等家庭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继续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工作,适当扩大贷款补贴范围,缓解中低收入家庭还贷压力。合理运作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和增值收益稳步增长。

(三)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要做好与鲁南城镇带规划的对接,深化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和各县总体规划。力争早日批复我市总体规划,并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各类专项规划和扩出的6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提高城乡控规覆盖率。编制实施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全域"的理念,组织编制全市域垃圾及污水处理建设规划、市区供水专项规划、市区排水专项规划、城区亮化专项规划。继续加强商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研究,重点突出景观风貌规划和精细化设计,打造精品工程。主要河道两岸尽可能安排公建项目和民生项目,城区中心地段重点引进有实力、层次高的投资商,打造商贸服务综合体,适当布局高层建筑,做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塑造新的城市亮点。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古城保护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继续打造一批特色镇和特色村,增加城乡文化内涵。突出抓好沿河沿路规划开发,尽快按照《沂河两岸开发控制规划》组织实施沂河两岸开发建设。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统一性、协调性、严肃性,严格规划审批管理,严格禁止违反规划和违规变更规划行为,严厉查处违法建设。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确保完成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任务。继续坚持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以干线公路两侧破旧村、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大企业周边村、中心村和六个集中连片开发整理村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确保新建农房11.4万户,危房改造2.5万户。二要正确把握方向,严禁违规操作。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合则合、宜分则分,宜高则高、宜低则低,不搞一刀切,更不搞强迫命令。要妥善解决好社区农民长远发展和生产生活问题,准确把握政策,积极解决用地矛盾。全面推进全市农村住房确权发证工作,搞好农房抵押贷款服务,为农村住房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探索建立建材下乡新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奖补及配套资金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要提高农村住房建设品质。按照建设"百年住宅"要求,在空间布局、建设标准、抗震性能、节能保温等方面,坚持与城市住房同等要求。严格工程建设程序,由县以上建设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管,在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图纸审查、施工组织、建材选用、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四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力度。通过土地收储和出让、转让、增减挂钩指标调剂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面实施"三上"(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和六项工程(道路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亮化、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委要与有关部门联合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推广应用秸秆气化、秸秆型煤、大中型沼气、太阳能、浅层地热等节能环保适用技术。农村社区还要注重合理布局商业、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让农村居住区达到与城市社区同等的配套水平。

(五)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要以"两创一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重点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路域环境、河道环境,着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便民服务摊点等规划建设和建筑垃圾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提高环卫作业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实现垃圾入桶、摊点入室、车辆入场、广告入栏、烧烤入院,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加快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乡镇垃圾中转(收集)站、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必须在今年10月份前实现垃圾处理"一县一场",尽快健全"户集、村(居)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保洁机制。加强基层城管执法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城镇管理明星镇、环境卫生示范村(社区)和户外广告样板路创建活动。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和长效保洁机制,原有农村社区全面实行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新建社区全面实施"三上"工程,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乡村创建两促进、两提高。二要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大块稳定、小块理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管罚一体、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管理责任区考核力度,形成属地管理、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提高全民城市管理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可以对城市管理的问题、信息、线索实行有奖征集,靠广大群众来监督;也可以利用明白纸、公益广告等形式,使城市管理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三要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提高档次、提升品位和精细度。城区内道路上的限高架,该拆除的要抓紧拆除,确需保留的,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要有小品艺术效果、现代气息,成为景观、成为精品。四要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功能,推进"大城管"建设,横向向市直有关部门开展,纵向向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和"门前五包"延伸,实现中心城区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并充分发挥数字化采集信息作用,形成部门联动、快速处置机制。

(六)切实加强园林绿化和滨河景区管理运营工作。要扎实做好第四届省园博会各项筹备工作,积极推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各县区要加快国家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步伐。狠抓中心城区绿化,强力推进县城绿化,力争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绿地率提高1%,绿化覆盖率提高1%。加强沂河两岸以大树为主的绿化,营造生态休闲、亲水宜人的滨水环境,方便游人在河边留得下,呆得住。九县新增绿地面积538万平方米。加快实施柳杭湿地、三官庙湿地、角沂湿地、陷泥河湿地等湿地工程,争创全国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环城市湿地圈。加快滨河景区书法苑二期、凤凰阁改造提升、水上景观桥、滨河国际休闲广场建设。要不断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加大绿化规划审查力度,实施严格的绿色图章和"绿线管制"制度。要注重绿地养护管理,改变重建轻养现象,巩固和提升园林绿化建设成果。实行养护管理同城同标准,加大县区考核监督和指导,全面推进园林养护上水平上档次。要积极开展科研课题攻坚,加快成果转化,努力提高科技对园林绿化的贡献份额。坚持适地适树,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积极引进和驯化园林植物优良品种。以监控美国白蛾为重点,建立虫情监测和预报机制,不断加大苗木病虫害防治力度。要加强全市园林绿化企业管理,创建园林施工企业品牌,实现园林产业集群发展。做好滨河水上项目策划,以打造"鲁南水上游乐胜地"为目标,推进河道清理、水质净化、互动项目引进和水面规范管理等工作开展。

(七)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控,继续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合理确定房价控制目标,加强市场监管调控,增加住房有效供应,鼓励住房合理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实现住房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基本合理,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一要认真贯彻国办发〔201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一季度房价控制目标,适时适度调整完善政策,确保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和控制目标实现,避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二要强化市场监管,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促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要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和合同备案管理,严肃查处囤积房源、捂盘惜售、哄抬房价、虚假信息等违规操作和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三要抓好市县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搞好市场调研和监测分析,完善信息制度,提高商品住房交易透明度,稳定市场心理预期,正确引导投资和消费。四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新颁布的房屋征收条例,搞好新老政策衔接,积极稳妥地推进项目征收和拆迁工作。建立健全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的配套制度,完善工作程序,确保规范运作,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利益,实现和谐征收、和谐拆迁。五要通过加强资质管理、健全信用评价体系等方式,发挥好行业引导作用,支持发展一批实力强、信誉好、服务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鼓励优秀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以及住宅部品、材料生产企业,与房地产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提高先进技术和产品集成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社区物业管理,扩大管理覆盖面,规范市场秩序,培育一批专业性强、服务质量好的物业服务企业。

(八)做大做强建设产业,规范工程建设管理。一要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认真贯彻实施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向投资型转变,走投资、开发、施工一体化的路子。大力发展装饰装修企业和专业型劳务企业,打造"沂蒙"品牌。支持引导企业扩大施工领域,注重与铁路、水利、交通、民航等部门的沟通,参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型优势企业积极走出去,提高外埠市场占有率。二要提高市政公用事业运营效率。加强市政公用行业运行监管,制定监管程序、标准和措施,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推进行业政务公开、服务公开,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维护管养,提高市政公用设施完好率。三要做大做强勘察设计业。落实《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围绕"建大院、出大师、创大作"的发展目标,促进勘察设计企业发展,规范勘察设计市场,打造诚信行业,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四要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加强招投标监管,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有形市场。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探索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网络监管平台。加快工程建设标准化进程,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计价管理,完善控制价和竣工结算价备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和分户验收制度,逐步消除影响住宅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和隐患。健全和完善建设工业产品监管体系,杜绝伪劣产品进入建设市场。五要维护行业安全稳定。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工程项目纳入统一管理,坚决消除质量安全监管盲区。严格进行外墙保温、装饰装修材料阻燃性能检验检测,严格执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严厉查处违章作业,严防建筑消防隐患。做好养老金的征缴工作,加大"清欠"力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体系,认真执行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劳务保证金等清欠制度。

(九)全力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一要抓好建筑节能工作。继续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以居住建筑、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节能服务等各项制度,确保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完善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监管机制。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推进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和低碳社区建设。二要促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材。继续加大"禁实"力度,年内拆除全部实心粘土砖生产厂。加强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引导节能保温与建筑结构一体化技术、产品研发,重点发展以页岩、粉煤灰、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为原料的利废新型墙材。加大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管力度,支持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科研开发。三要大力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按照供热企业可控、住户用热可调、政府主管部门可管的要求,搭建供热计量远程调节控制技术平台,推动供热计量数字化、系统控制智能化、住户用热自主化、政府监督网络化,实现供热企业降耗、用户节费、社会节能的目的。确保冬季采暖期所有具备条件的项目全部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用热量收费。四要提升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扩大雨污分流覆盖率,提高管网收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强化运行管理和政府监管,年内国家、省级重点镇及市里确定的优先发展重点镇要率先建成使用。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选择重点小区进行分类试点,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五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完善市级生态城镇和园林小城镇建设考核,力争每年有35个镇达到生态城镇和园林小城镇考核标准。鼓励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搞好节水器具推广,抓好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推广节能照明技术,建立节能型城市照明体系。

四、加强领导,改进作风,为城乡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城乡建设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推进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作为重要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强化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期对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等进行研究和检查,做到重大问题亲自抓,主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措施亲自督促落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和服务标准。创新城乡投融资体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运作城镇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现滚动增值。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集中力量开展建设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广各类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少说空话、多干实事,部署工作要做到主体明确、责任明确、要求明确,马上办、盯着干,办就快办,干就干好。要进一步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服务环节,主动提前介入,提高办事效率,严禁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要强化大局意识,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县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工作理念,认真扎实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乡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的理念指导实践、引领行动,巩固、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办事公开、阳光操作。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抓好源头治理腐败和深化预防工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