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肉身的赞歌与理性的反叛

时间:2022-07-12 15:07:06

近期,陈巍教授等出版的扛鼎之作《具身认知心理学:大脑、身体与心灵的对话》一书(以下简称“具身认知心理学”)在学术界引发了积极的交叉学科反响。本书如同一座“灯塔”,鸟瞰出当代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内部兴起的具身认知运动以及由此酝酿而来的“4E”认知科学范式革命的宏观面貌;又如同一台“显微镜”,纤毫毕现地还原出这场运动的微观细节。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具身认知”(embodiedcognition)这个词既灵动得清晰又令人沮丧得模糊。本书巧妙地处理了这一对多年来困扰具身认知的认识论矛盾。就明晰性而言,《具身认知心理学》一书通过系统梳理具身认知的心理学、生物学、语言学、人工智能、哲学等源流,排除了任何非物质心灵(immaterialmind)的概念。心灵和认知至少是由一些物理成分构成或通过一些物理成分体现出来的。不存在非物质的笛卡尔式的心灵,因此,也不存在“机器中的幽灵”神奇地推拉杠杆或选择性地刺激神经元。可以说,心灵是在(而且只能是在)肉体中的。由此,本书尝试澄清,任何关于认知的具身理论都排除了实体二元论,不认为心灵和身体是完全可分离的实体。这些理论中的“身体”指的是比大脑更多的东西。

尽管,大脑在认知活动中扮演着无可争议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具身认知理论一般将大脑视为身体的一个方面,对认知活动至关重要———就像眼睛、耳朵、舌头、脚趾、手指和肘部(或一些最小的物理成分组合)也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研究或讨论心灵时必须随时考虑整个身体,但它确实意味着我们的认知能力并不完全独立于身体而存在或运作。心灵的活动和/或内容与身体与世界的接触,以及一个人感知这种接触的能力(感觉运动活动)相联系。这一点标志着与经典认知科学和常识心理学(folkpsychology)的背离。肉身,在历经几个世纪后,重新回顾到心理学与认知科学舞台的聚光灯下,获得一种学术史的新生命。《具身认知心理学》第二个大的学术贡献在于完全再现了当代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中长期蓄积形成的“理性背叛”力量。

伴随科学的长足发展,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闲谈到各种形式的媒体的描述,“理性”通常被描绘成人类心灵的一种独特能力,与我们的身体运动和感官无关。我们可以走出去,以深思熟虑的方式与世界打交道———寻找食物、阅读、运动、参加舞会等等。但我们也可以退回到一个完全内在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似乎能够与我们的身体分开运作。例如,我们有可能在拥挤的人行道上流畅地穿梭在一群人中间,即便摩肩接踵,却不会莽撞地撞到任何人,也没有走错一步。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在杂货店里需要买什么材料来做曲奇饼干。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和心灵都在活动,但它们似乎是独立运作的。这至少是人们认为将我们与苍蝇、龙虾和家养宠物等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方面。看起来,它们更多的是反射性地生活在当下,而人类可以将我们的心灵从行为本身抽离到一个更高的思想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行为,或思考一些事情。

《具身认知心理学》通过深入考察语言与概念、自我意识、行动、错觉、共情、意图理解、学习等人类核心认知能力的具身性特征,并结合作者课题组开展的相关前沿实验研究结论,雄辩地论证了一种现象学意义上前反思的(pre-reflective)和前理论(pre-theoretical)的心灵。虽然,人类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从行为本身抽离出来,进入更高的思考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这个行为,或者完全思考其他的东西。然而,即使面对这个貌似简单的、无可辩驳的常识证据———心灵独立于身体———具身认知的支持者依旧明确地质疑该结论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这些情景,我们会发现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所有的认知———即使是在不行动或脱离身体活动的时刻发生的认知———都是心灵、身体和世界之间活动的结合,而不是纯粹的神经或神奇的非物质事件。虽然,从心理学史与认知科学史的角度来强调身体与世界的接触会影响心灵并不是一个新的或令人惊讶的观点。但《具身认知心理学》一书旨在系统回答:任何关于认知的具身理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心灵、身体和世界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这正是传统的“具身”一词可能变得令人沮丧的模糊之处。至少,大多数认知理论会承诺心理内容是基于我们通过的身体与世界之间的独特互动而形成的。

因此,人类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器能够在相当具体和有限的频率和波长范围内接受和处理输入,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的任何概念都不能存在于这一范围之外。为了正面回应上述具身认知的经典暧昧之处,本书在国际上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内感受具身认知”(in-teroceptiveembodiedcognition,IEC)假说,前瞻性地论证了内感受与身体表征、具身情绪以及社会认知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者认为,内感受很有可能在身体加工和高级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种更激进的本体论意义上,内感受甚至有可能成为一座沟通具身认知内在成分与外在成分的重要桥梁,为具身认知提供了构成性的解释。对此,我们翘首期待陈巍教授能够带领他的团队继续为国家认知科学研究谱写“肉身的赞歌”,引领“理性的反叛”!

作者:丁峻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