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农村饮水专题会讲话

时间:2022-06-25 08:58:27

书记在农村饮水专题会讲话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热潮,确保农民群众喝上干净、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刚才,大家参观了市几个很有代表意义的工程现场,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还听取了、诸城、滨海3个单位的经验介绍,同志通报了全市饮水安全工作进展情况。总的感觉是,各县市区、开发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加大投入,行动迅速,开局很好。下面,根据市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和全市面上情况,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获得优质安全的饮用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其作为关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进行统筹谋划、安排部署。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解决农村群众吃水问题历来高度重视,“十一五”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300多处,受益人口达到640万人,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饮水条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去年12月份,市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对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许立全书记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抓好饮水安全的工作目标。刘曙光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列入了着力解决的民生十件实事之一。新一届市政府常务会议,连续两次都将农村饮水安全列入议题,专门研究部署。近期,市政府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到年底前,全市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此外,市政府已与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书,这是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新一届党委、政府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各级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集中供水覆盖率低。去年年底,全市农村饮水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仅为52%,有些区域虽然管网已覆盖,但由于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原因,有些群众未接通供水管网;有的地区单村供水工程仍然占很大比例,个别村庄还没有实行集中供水,有的村庄村民甚至还在挑水喝或在家中打井取水喝等。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无专门机构、无专业人员管理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老化失修严重,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去年9-11月,全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农村饮水水质普查,结果很不乐观,水质合格率较低,反映污染性的检测项目指标超标严重;个别地区水质总硬度、硝酸盐、氟化物、菌落总数严重超标,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当前,我市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正在从要求满足基本生存向追求生活质量转变,对饮水安全的愿望十分强烈。饮水不安全问题,既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制约农民幸福指数提高的重要问题。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刚性指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着力点去推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件民生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及“四个”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建管并重措施,切实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四个”的要求,整合各类资源,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全面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范围和覆盖人口,建立完善农村安全供水建管并重长效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具体任务目标是,到2012年底,全市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农村人口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底,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实现既定的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前段时间,各县市区、开发区从实际出发,依据不安全人口的分布状况,综合考虑水源、水量、水质和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统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布局,编制完成了各自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大都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确定了合理的供水模式,重点是规模化供水。如这样的平原区实行“全县一网、同源同质”供水模式,确定统一技术标准,提高供水安全保证率;诸城、临朐、青州等山丘区,以水库或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依托,实行“一个流域一个供水网络”或者“一县几网、网间互通”;奎文、潍城、高新等城市近郊和城镇驻地周围地区,以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辐射。从掌握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开发区也都对年度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有的细化到月,落实了责任人。下一步,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对相关规划进行完善、提升的同时,要围绕年度建设任务目标,倒排工期,按计划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年度任务目标按期完成。对工期压力大的节点工作,要落实建管单位、责任人,实行挂牌督办,完成一个销号一个。要时刻把质量和安全作为工程的生命线,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监理,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加强安全监管,抓好安全生产,落实相关责任,继续保持工程建设安全无事故的良好纪录。

(二)明确主体,实行专业化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从规划开始就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由产权所有人确定经营模式和经营者。其中,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国家;由集体筹资筹劳为主、政府依法予以补助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集体;由个人(企业)投资为主、政府依法予以补助,或者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投资者。对规模化供水工程,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专业运营、安全高效的原则,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供水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对小型联村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人,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实行专业化管理。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供水安全的有效管理形式,可以是供水公司直接管理到村庄、用水户,也可以是“供水公司+乡镇水利管理机构+村水管员”模式,也可以由专业供水企业进行托管,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强调的是,为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凡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供水工程所有权不得拍卖。

(三)强化监管保护,严格水质和水源管理。水质安全问题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生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本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上干净、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制度。对新建供水工程,供水单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卫生许可申请,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水。已建成但达不到卫生许可标准或条件的供水单位,要按标准进行整改,使所供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办理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促进供水工程规范化运行。对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日常运行费用要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等给予补偿。二是所有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水处理设施和消毒设施。对净水设施不合规范、水质消毒设施不够完善的工程,要把安装水处理设施或消毒设备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彻底整改。同时,要加强水厂的运行管理,保证所有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都要正常运转,不得中断。三是强化水质监测。要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特别是加强水源地、水厂、供水终端的水质监测。县级以上政府要定期组织有关检测机构对水源、供水水质进行化验、检测。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县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日常水质检测。卫生、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当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时,必须采取应急处理或深度处理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化验、检测所需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供水单位收取,保证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和公正性。四是保护好饮用水源。这是保证供水水质的重要基础。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很多是由于周边水源污染造成的。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加大饮用水水源安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年底前,各县市区、开发区都要制定农村供水水源保护区管护方案。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类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禁止在水源地附近发展高污染工业,坚决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堆放。要加大禽畜养殖环境管理力度,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要与供水系统同步建设生活污水排放处理设施,防止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新的水源污染。对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企业应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水安全的建设项目。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定期开展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

(四)健全机制,规范管护行为。一是加快设立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和《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确保监管工作有序进行。今年年底前,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单独设立农村供水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的规划、行业管理和监管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有偿使用制度。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原则,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分类计价,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水价;工业生产用水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核定水价。要按照促进节约用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利用原则,适时合理调整农村公共供水价格。三是制定完善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各县市区、开发区都要按照《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各供水单位要根据工程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供水应急预案。所有预案要做到简洁明了、实用、易操作。要定期针对性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以此锻炼应急队伍实战能力,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提高协作配合能力,确保一旦发现水源、水厂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努力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同时,要完善重大事件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四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到2013年,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全面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所有新建供水工程都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5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与县级信息调度中心联网,实现信息化与管理、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达到自动检测、远程控制等管理目标,以信息化促进供水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提高行政监管能力、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质合格率。

三、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是政府之责,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县级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构。要成立以县市区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县市区长、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各级都要签订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拓宽投入渠道。面广量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是关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市级进行扶持奖励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各级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提高本级财政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市、县两级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要保证优先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今年开始,各县市区、开发区要设立农村供水专项资金,并逐年积累。各有关部门要争取更多的上级扶持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慈善资金投资农村供水事业。要用好“一事一议”政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要向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倾斜,搞好村内供水管网建设。此外,还要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专项基金制度,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日常维护。从今年1月1日起,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都要设立并计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专项基金。维修基金由水费计提和财政资金两部分构成,比例各占50%。维修基金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这项制度今年6月底前必须建立起来。

(三)形成工作合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包括水源保护、饮水工程建设和水质监测等多方面内容,涉及水利、财政、卫生、发改、市政、建设、国土、环保、农业、畜牧等多个部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主动寻找职能定位,积极介入,科学作为。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报批、项目审批、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切实保障财政资金足额到位和工程建设用地指标,加强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负总责,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规划、建设以及组织协调、检查督办等日常工作,加大农村公共供水行政监管力度,及时查处农村公共供水中的违法行为。

(四)强化监督考核。市委、市政府已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了对县市区、开发区科学发展考核内容,单独列项,加大考核权重。同时,列为年中、年末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科学发展观摩点评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将饮水安全工作列为重点督查内容,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两月召开一次现场会的推进机制。这次会议之后,6月、8月、10月份还将再分别召开现场会,以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相应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通报制度,加快工程进度,加强建设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项建设任务,最大限度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