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2:30

社区医生论文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1

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竞聘岗位、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我叫,竞聘的岗位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赤诚之心服务基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二、结合任期工作经历,具体谈谈竞聘优势;三、围绕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谈谈工作设想。下面逐一向大家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个人简历

我,中共党员,年8月从省卫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分配在旧县卫生院从事内科工作。年8月调入街道卫生院。年12月被聘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二、竞聘优势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这句话激励着我斗胆一试,参与竞聘,以实现人生价值。自工作以来,几次辗转,从内科到精神科再到全科,从儿保医师到心电图到社区实践指导,每一次地域的变迁和工作变化,对我人生阅历的增长华考资培训,承担全县全科医生社区实践指导工作;年—年完成杭师院临床专科和本科函授班培训学习;年被评为县“第二届十佳社区医生”;年国家一级杂志一篇并获卫生局优秀论文奖;年—年在二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两篇。

二是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主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较为熟悉,对服务内涵有较深的理解。我还担任医院内最大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迎春团队)团队长,带领16名医务工作者服务于辖区居民,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做好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弱势人群、慢性病人定期随访工作。同时,主动与社区领导沟通,负责社区居民健康讲座,承担社区居民登山等健身活动和外出考察等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还是糖尿病俱乐部的责任医生,为20多名成员提供用药、饮食及健康指导服务,与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许。资培训,承担全县全科医生社区实践指导工作;年—年完成杭师院临床专科和本科函授班培训学习;年被评为县“第二届十佳社区医生”;年国家一级杂志一篇并获卫生局优秀论文奖;年—年在二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两篇。

二是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主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较为熟悉,对服务内涵有较深的理解。我还担任医院内最大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迎春团队)团队长,带领16名医务工作者服务于辖区居民,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做好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弱势人群、慢性病人定期随访工作。同时,主动与社区领导沟通,负责社区居民健康讲座,承担社区居民登山等健身活动和外出考察等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还是糖尿病俱乐部的责任医生,为20多名成员提供用药、饮食及健康指导服务,与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许。

三是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我担任医务科长职务十余年,一直参与医疗管理,负责医疗康复部日常事务,认真完成安全医疗、安全生产、质控、医疗文书管理、传染病报告、医保、创建规范示范医院以及科组工作安排和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处理本职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团结同事,积极帮助同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是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我没有豪言壮语,而是身体力行,以身示范,脚踏实地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办事稳妥,处事严谨,原则性强,严格要求自己。在基层医疗工作中,我始终以党的卫生工作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一名普通党员、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身份兢兢业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利用早晚及休息时间,数以千次登门回访华考求自己,谱写一曲爱民之歌,奉献之歌。

三是改进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服务是社区卫生的生命所在,将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居民特别是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爱心、关心,组织和带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班人,改进方法,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增进团结,创新进取讲奉献。我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打造团结型、奉献型、创新型、务实型团队。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我省将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推动卫生改革发展,重点做好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15项工作。求自己,谱写一曲爱民之歌,奉献之歌。

三是改进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服务是社区卫生的生命所在,将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居民特别是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爱心、关心,组织和带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班人,改进方法,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增进团结,创新进取讲奉献。我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打造团结型、奉献型、创新型、务实型团队。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我省将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推动卫生改革发展,重点做好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15项工作。

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要求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包括:鼓励指导试点城市以“四个分开”为核心,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将优化结构布局、上下联动、优先发展县医院和信息化建设等由试点城市总结出来的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努力为群众看好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与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围绕这一系列任务的开展和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我想着重谈谈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乡村医生作用,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先讲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我认为,要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大医院主要负责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大医院通过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其次,如何发挥乡村医生作用,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认为,乡村医生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都是半农半医,来自于农民,服务于农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曾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赤脚医生”,与农村三级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一起被称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

经过多年发展,乡村医生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承担着疾病预防和初级诊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卫生政策宣传等多项职责。据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地区58%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诊,充分说明乡村医生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大医院主要负责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大医院通过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其次,如何发挥乡村医生作用,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认为,乡村医生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都是半农半医,来自于农民,服务于农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曾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赤脚医生”,与农村三级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一起被称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

经过多年发展,乡村医生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承担着疾病预防和初级诊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卫生政策宣传等多项职责。据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地区58%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诊,充分说明乡村医生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医改方案明确,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同时,有关方面将继续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华考而自坠其志。”竞聘上岗,必然有成败之分,无论上、下,我都无怨无悔,也会加倍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来回报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给我一个舞台,让我为基层医疗工作尽一份责任。”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2

1.1文献检索。于2018-11-04,采用“家庭医生”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建库至2018年)中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有关的文献。由于“家庭医生”一词是国家有关文件中统一使用的服务名称,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处室的处室名称,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较为广泛,且与以往使用的“责任医生”等词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本研究使用“家庭医生”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有关的研究,包括对政府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在居民的医疗费用、卫生服务利用、就诊选择等方面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评估;(2)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27种期刊和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中国全科医学》。排除标准:(1)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本身的工作量、服务质量等进行的评估;(2)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的定性评估和理论研究;(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健康管理效果的研究。由于国外所理解的“家庭医生”与国内所推行的“家庭医生”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未将国外文献纳入研究范围。本研究侧重于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理论研究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1.3文献筛选过程及检索结果。提取文献标题、摘要,必要时查询全文确认,由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执行文献筛选。如遇分歧,同相关研究人员讨论并参考第3名研究人员的意见。对于纳入研究范围的文献,由研究者独立提取,获取文献全文以便进一步进行计量分析。1.4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采用Excel2007整理数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

2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现状

本研究最终搜集相关样本文献27篇,来自8种相关期刊(见表1)。2.1研究发表时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相关文献近两年逐步增多,其中2018年发表7篇(25.9%),2017年发表6篇(22.2%),2016年发表5篇(18.5%),2005—2015年发表9篇(33.4%)。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及以前发表的文献中所提及的“家庭医生”概念与当前国家推行的“家庭医生”概念并不完全相同。2.2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的地域进行分类,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地区以上海(17篇,63.0%)和北京(6篇,22.2%)为主,深圳(2篇,7.4%)、杭州(1篇,3.7%)、成都(1篇,3.7%)也有少量研究成果,其他城市未检到相关研究成果。按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分类,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对象以社区居民(16篇,59.3%)和患者(10篇,37.0%)为主,也有以医疗机构(1篇,3.7%)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2.3数据资料。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22篇(81.5%)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不可开放获取的问卷调查数据,5篇(18.5%)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政府、医院等有关部门的内部数据。在以问卷调查为数据资料来源的研究中,13篇(59.1%)使用两期追踪数据,9篇(40.9%)使用横断面数据;12篇(54.5%)使用概率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3篇(13.6%)使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7篇(31.8%)未对研究对象抽取方法进行说明。2.4研究内容。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主要涉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比较典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有:肖筱等[9]研究发现,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是非签约居民的2.47倍,签约居民生病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意愿高于非签约居民;戴卫东等[29]研究发现,签约家庭医生能有效引导常见病、症状轻发展慢的疾病首诊,以及复发概率高、复发病情急、检测设备常见并且操作简单的患者在基层复诊;邱宝华等[12]研究发现,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王彤等[26]发现,患者对社区签约的特色服务满意度不高,但社区签约门诊患者对社区门诊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和对医生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2.5统计学方法。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6篇(22.2%)仅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15篇(55.6%)使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5篇(18.5%)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政策效应评估,1篇(3.7%)使用倍差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2.6利益冲突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10篇(37.0%)声明其不存在利益冲突,17篇(63.0%)未声明其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3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潜在问题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3

职称工资导致争职称现象

我国医务人员技术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模式。据国家卫计委2016年统计年鉴,国内有综合医院1.8万家,专科医院6642家,各类医疗门诊21.6万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达860万人,每年有70万以上的专技人员进入晋升技术职称渠道。每位医师要晋升高一级职称,都要面临临床、教学、科研三个方面的考核。在同级医生之间能拉开差距的主要是科研与论文,晋升人员的论文要求在国内省部级CN期刊,国外SCI期刊发表,同时重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被引用数等要素。主管部门为把复杂的评审过程简单化,逐步演变为以作为衡量人才专业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疏忽了对晋升人员临床表现、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实际贡献、行业自律、同行评议及病人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评价的内涵,导致有论文、能力一般的医师晋级到专家行列,享受高级待遇。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由于论文未达标却在原地踏步。评价标准严重脱离了人才成长的规律与科技创新的要求。为此,国务院在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要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水平、质量、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同行认可为核心的人才选拔评价要求,尤其对工作在艰苦地区和临床一线的医生,不再将论文、外语、资历、学历作为晋升的唯一标准,无形中增加了一线医生职称晋升与薪酬提升的机会,进一步调动了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活力,是新时代人才选拔评价的一项有力举措。

美国不推行医生职称与工资挂钩

美国90%以上的临床医生,统称住院医生、经治医生或主治医生,科室主任。推行在职业医生继续教育,不搞职称评审。每年医学毕业生约有17000人,没有医院、私人诊所或保险公司会与他们签订雇用合同。只有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拿到执业许可执照,他们才有权选择自己是从事临床医学或教学科研的执业方向且只能二选其一。美国医生的薪酬是根据该医生的任职期间业绩与医疗安全记录,由应聘双方共同商定。一般在私立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工资较高,选择公立医院、教学医院任职的医生薪酬相对偏低。从事颅脑外科、胸心外科、骨外科及整形外科的临床医生薪酬相对较高,从事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社区保健医生的薪酬较低,甚至相差一倍以上。医生的工资不存在与职称挂钩现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不承担任何医疗科研或教学任务,也不必写论文。每个人专业职称是由各个州医师行业协会,根据其本人任职期间继续教育的成绩,进行第三方评价。在美国,选择从事医学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医师约160万人,只占医生人数的7%~9%,这些供职教学医院医生晋升的方式,按照高校职称晋升的程序、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不存在一个医生既当教授又兼临床主任医生的双职称现象。如果有医生在任职期间或退休之后,发现有直接或间接收受病人的钱财、医药回扣等等行为,被一律视同犯罪,要面临检察官的起诉。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纯粹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相对和谐。

美国医院管理的方式

据2013年美国医院协会的资料显示:全美共有医学院校171所,医院5723家,其中教学医院1038家,有140所可授予M.D学位,31所可授予D.O学位。全美国92%医院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除了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之外,设有急诊室和门诊部,提供不需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门诊手术等,24小时开放服务,每位医生独立完成诊疗工作,遇到疑难病例,一律采用会诊的形式完成,医生与医生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私立医院占美国医院总数的80%左右,是民众接受医疗服务的主体。公立医院占美国医院总数的20%左右,主要服务对象是现役、退伍军人,犯人,原住民,无医保,无合法身份弱势人群。联邦政府通过退伍军人管理部,国防部和卫生部、直接拥有213所退伍军人医院,承担退伍军人的医疗服务,经费由联邦政府及各州税收和公共资金支持。地方政府所辖的州医院(StateHospital)、县医院(CountyHospital)、还有区域医院(DistrictHos鄄pital)、护理医院(Long-termCareFacility)主要为区域内没有购买保险和其他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提供慢性病、心脑血管康复或精神疾病等病人医疗服务。除少部分公共资金外面,多数医疗机构与商业公司签订医疗保险协议、获得疾病保险给付资金。奥巴马任期力图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未获成功。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4

大家好!

首先感谢医院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一是拥护,二是支持,三是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来,接受大家的评判。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医务科科长,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敬业、务实的态度,打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善于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诚实做人,踏实办事。

第二、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常学习、勤看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先后完成上海职工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四年制大专学习;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年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习;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临床医疗三年制专升本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扩展。工作以来,在部级、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其中发表在《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的2篇论文分别获中华医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宝山区医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三、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1982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对医院和临床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20*年,我担任社区卫生科科长,负责家床、社区卫生服务站及预防保健的几项工作,其中预防保健工作连续三年在宝山区名列前茅;20*年7月任医务科科长至今,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部门的业务工作,熟悉了本部门的职责任务和规范,具备了本部门工作的素质和要求,掌握了搞好本部门方法和策略,同时对全面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院部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多年的医疗及管理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我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内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如果竟聘成功,在院部的领导下,我将努力做到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二个转变”、抓好“三项工作”具体地讲:

一、坚持“一个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近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患者不仅关注医院的医疗质量,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医院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上,贯穿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之中,贯穿于医院各项活动的全过程。把方便病人、有利于病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实现“二个转变”

一是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你是我的病人向我是你的保健医生”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正确认识现代医患关系,它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心化的关心。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待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以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要抓紧"三基三严"训练,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认真落实质量检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质量检查与考核评价相结合。重点抓全面质量管理(TQM)、PDCA循环的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等,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把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抓好全科团队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我将做到“四个进一步”:进一步配合院部完善科室设置,理顺工作程序;进一步要求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进一步开展以团队、户籍制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全方位开展“零距离”贴身式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全科团队服务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是坚持人才为本,抓好学科人才建设。贯彻我院“人才兴院,管理强院”的战略。重点在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深入基层,开展社区调查,分析社区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作出社区诊断,提出对策;二是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全科服务团队应该具有参与制定和执行社区卫生计划,组织和利用社区卫生资源的能力;三是提高团队医护人员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加强技术操作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动手能力。通过请进来(请上级医院或业务站所高年制医师来院业务培训、指导),走出去(对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和送到二三级医院半年进修或到新华医院干部病房为期1-2个月的短期业务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岗位技能。同时,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队伍素质,力争07年启动一个局级或区级社区卫生课题。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5

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竞聘岗位、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我叫,竞聘的岗位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赤诚之心服务基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二、结合任期工作经历,具体谈谈竞聘优势;三、围绕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谈谈工作设想。下面逐一向大家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个人简历

我叫王维宝,中共党员,年8月从省卫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分配在旧县卫生院从事内科工作。年8月调入街道卫生院。年12月被聘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二、竞聘优势

一,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主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较为熟悉,对服务内涵有较深的理解。我还担任医院内最大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迎春团队)团队长,带领16名医务工作者服务于辖区居民,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做好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弱势人群、慢性病人定期随访工作。同时,主动与社区领导沟通,负责社区居民健康讲座,承担社区居民登山等健身活动和外出考察等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还是糖尿病俱乐部的责任医生,为20多名成员提供用药、饮食及健康指导服务,与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许

二,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我没有豪言壮语,而是身体力行,以身示范,脚踏实地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办事稳妥,处事严谨,原则性强,严格要求自己。在基层医疗工作中,我始终以党的卫生工作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一名普通党员、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身份兢兢业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利用早晚及休息时间,数以千次登门回访之年,也是落实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我省将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推动卫生改革发展,重点做好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15项工作自己的光和热,这是过去二十余年来,我从事医疗工作的孜孜追求,也将成为我毕生的不懈努力。

三,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我担任医务科长职务十余年,一直参与医疗管理,负责医疗康复部日常事务,认真完成安全医疗、安全生产、质控、医疗文书管理、传染病报告、医保、创建规范示范医院以及科组工作安排和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处理本职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团结同事,积极帮助同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这句话激励着我斗胆一试,参与竞聘,以实现人生价值。自工作以来,几次辗转,从内科到精神科再到全科,从儿保医师到心电图到社区实践指导,每一次地域的变迁和工作变化,对我人生阅历的增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弱势人群、慢性病人定期随访工作。同时,主动与社区领导沟通,负责社区居民健康讲座,承担社区居民登山等健身活动和外出考察等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还是糖尿病俱乐部的责任医生,为20多名成员提供用药、饮食及健康指导服务,与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许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刚开始我主要从事内科工作,随后由于种种原因,开始接触精神科乃至全科。在街道卫生院从事精神科期间,我虚心向各位老师请教,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修,经过自身刻苦钻研,掌握了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了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函授培训,并取得可喜成果。年12月取得内科主治医师资格;年9月参加儿保医师培训取得上岗证;年参加心电图专业岗位培训取得上岗证;—年参加省全科医生培训取得上岗证,开始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年—年两次参加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带教师资培训,承担全县全科医生社区实践指导工作;年—完成杭师院临床专科和本科函授班培训学习;年被评为县“第二届十佳社区医生”;年国家一级杂志一篇并获卫生局优秀论文奖;—2011年在二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两篇。

如果我这次竞聘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一定以踏实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工作态度、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尽职守,履行职责,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

一,改进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服务是社区卫生的生命所在,将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居民特别是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爱心、关心,组织和带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班人,改进方法,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二,增进团结,创新进取讲奉献。我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打造团结型、奉献型、创新型、务实型团队。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深入基层,虚心求教,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人文;医学;护理;教育

一、医学人文关怀的概念

医学人文关怀是从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出发,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以尊重病人的内心所需和人格为前提的建立在和谐医患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职业理念[2]。人文关怀理念可以体现在多个不同医学岗位上,如医生、护士、医学老师等。可以说,人文关怀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也可以经理念传递给他人,然后间接作用于他人。

二、医疗模式与人文关怀

医疗模式与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背景等有莫大关系。边毓尧等学者认为,未来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应是以社区、家庭、私人为代表的个体医学,结合专业化平台,以团体合作为基础的医疗模式[3]。(一)外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现今的欧美发达国家基础医疗机构相对完善。比如,荷兰的医疗机构分为0、1、2、3级[4]。0级和1级由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部门共同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给予专科治疗的是2级地方综合性病院。主要钻研疑难杂症的病因及治疗的是3级的大医院。荷兰有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全科医生占主要地位的医疗体制,整合形成了荷兰专有的医疗模式。再如,英国的专有医疗服务模式[5]以政府为主导,其经济支持都来自政府。英国医疗服务主要由社区医疗中心提供。社区医疗中心由公共财政预算支持建立和运营。政府以合同购买的形式向全科医生购买医疗服务,从而给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不同的医疗模式会有不同的服务方式,但都是围绕病人、经济、资源、医护人员关系来组织的。其对应的医疗服务不同,相应的人文关怀也会有所不同。就像现在逐渐发展的公共图书馆人文需求差异及个人需求的变化一样[6],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服务模式的变化,人们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个人感受也会有所变化。(二)我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边毓尧等学者的文章[3]也研究了我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我国主要的基层医疗组织目前仍是社区医院、乡镇诊所、私人诊所等。但我国现在也开始重视团队合作的医疗模式[7],如多科协作医疗模式,提高了首次确诊率,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多小组协作的服务方式需要合理配备医护人员、设施[8],给予病人对应的健康宣教、临床护理,以及医生一对一的治疗。这需要合理规划、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让病人获得更好的体验。

三、人文关怀在临床中的实践

(一)人文关怀在医生工作中的体现。1.医生查房体现的人文关怀。查房是每个医生都要做的工作[9]。没有查房,病人的很多临床表现,医生都不能及时观察到。一个简单的查房就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疗病人病情,并做好下一步的治疗规划。医生在查房的过程中给病人带来人文关怀,将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首先,医生必须着装标准、干净,并佩戴好个人的名片,让病人能了解医生的身份。其次,医生在给病人查体时,要确保查体的工具是卫生、安全的,不会给病人带来伤害。再次,在与病人的沟通中,医生的语气要平和、有亲和力,让病人感到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最后,医生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不泄露病人的个人信息,不随意讨论、公开病人的病情。2.医生与病人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能。病人在患病过程中经常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医生具备同理心和高超的沟通技巧[10]。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2/3的病人是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完成诊疗的[11]。这足以证明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将人文关怀融入医患沟通中,能让医生与病人的交流更加顺畅,病人的依从性会提高,治疗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例如,在与抑郁症病人的沟通中,医生要有同情心,不能一味追究病情,而要将对病人的关心、鼓励体现在语言中。倾听病人的意见,尊重病人的表达,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等,都是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中的体现。(二)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护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是比较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护理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医疗水平的高低。手术治疗只能治好整个病的3/10,而剩下的7/10需要后续的调理与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地位及重要性。在临床上,护理人员会细心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们与医生密切配合,对病人的恢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性和人的价值。它是人性中最美的一面。而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准则也是以人文关怀理念护理病人。对病人的关怀应该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13]。人文关怀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改善医患关系,真正做到关心病人,主动、热情地为病人提供帮助,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这能全面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14]。1.门诊病人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门诊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不良症状,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15]。在门诊的诊治工作中,护理工作会伴随诊疗的全过程。良好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门诊的质量,也能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现阶段,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门诊临床护理管理中。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人文关怀护理更加注重护理过程中人性化的体现,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病人的感受为护理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的依从性[16]。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邝玉群等人[17],在通过对门诊换药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后,得出结论:门诊时,人文关怀能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好。2.护理手术病人时的人文关怀。病人在手术前后大多会出现焦虑的心理反应。这源于其对手术不够了解,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表现为术前的种种精神顾虑及术中的紧张、恐惧。术前的焦虑和术中的紧张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会导致手术病人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会对病人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过程,影响病人的治疗进程[18]。将人文关怀理念贯彻、落实到对手术病人的护理与治疗中,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会对病人病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1)手术前。病人在实施手术前,往往已经在忍受疾病的痛苦。他们来到陌生的环境,却没有时间适应,加重了对手术的恐惧感。此时,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情况,适时安抚病人的情绪,以家人的态度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在手术前,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向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19]。(2)手术中。在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比如,在搬动病人时,医护人员要注意防止病人坠床;使用束缚带时,则要注意束缚带的松紧度,不能影响血液循环。医护人员可以用棉纱布做成护腕,保护病人的肘部,避免其与手术台的金属框长时间接触,造成尺神经的损伤。医护人员还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减少暴露部位[20]。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对病人的尊重,尽量保持安静,不高声谈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将室温调节至最适宜的温度。如果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且感到恐惧,医护人员就应鼓励病人,安抚病人情绪。人文关怀理念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样非常重要。(3)手术后。病人在手术后往往会承受身体上不同程度的创伤。此时,给病人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21],常规护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病人术后的焦虑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操作,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士在术后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了解病人具体的情况,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干预,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关怀[22]。同时,医护人员要学会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给予其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必要时,还要帮他们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这对病人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四、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医学教育中

第三军医大学的孙鹏在其论文中指出[23],医学拥有科学实践及人文教育的双重内涵。当代医学模式在改变,医学在发展,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势在必行。就人文教育培养目标来说[24],人文目标是科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大学教育目标体系中更本质的一项追求。这种人文目标的确立是以科学目标为前提的。科学理性是行善的能力保证,科学良知是行善的内在驱动力,人文目标是理性与善的统一。(一)新时期人文教育的发展困境。[25]新时期人文教育的困境主要在教育管理制度陈旧、人文教育目标不明确、医学人文课程结构失衡,以及教学内容不新颖等方面。在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ulture,Educ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中,有论文探讨了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26],认为老套的教育模式有时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我们要适当改进教育管理制度及教学内容。(二)人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1.人文关怀理念在实验课中的体现。我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加入人文关怀的相关要素,如在实验理论课中,从动物伦理角度,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27]。实验课中的大鼠、小鼠、家兔、蟾蜍等弱小动物常被用来做实验。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人类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也是会疼的。老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要在学生操作之前的讲解过程中强调实验规范和注意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学会尊重和敬畏生命,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2.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人文宣教。老师可采用“模拟法庭”[28]的方式开展扮演教学,让学生演绎一起医疗事故的开庭审理过程,对这起医疗事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明白医疗事故可能带给病人疾病、伤残,甚至死亡及相应财产损失,对病人个人、家庭都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而从医者被告上法庭,也会在个人情感、事业发展、经济情况等方面受到影响。这能让学生体验病人的角色,促进其对医学本质的思考、对医患关系的反思,有利于培养其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共情的能力。3.结合“大体老师”进行人文教育[29]刚进入医学院校的新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入校前很少接受生命教育,往往会对实验课上的“大体老师”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经过交流,笔者发现,学生感到恐惧,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绝佳时机。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大体老师”的生命活动停止了,但还在为医学教育作贡献。“大体老师”也有他爱的人,但他把自己奉献给了医学。对“大体老师”,我们应该怀着敬畏、感恩和感激之情。因此,在上解剖课时,学生就应认真、专注,珍惜学习机会。同时,学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深刻认识、理解到生命的脆弱和不易,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理解病人的焦虑和不安,才会发自内心地为病人着想,把对生命、生活的热爱贯穿于工作中。医患关系会因此变得更和谐。(三)当今医学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我国高校的教学人员还存在教学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不足[30]。由2012年广西医科大学教务处的职业倦怠调查问卷[31]可知,由于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等因素,老师都会产生相应的倦怠感。面对现存的人文关怀教育问题,老师这个角色显得非常重要。他是人文教育的施教者,也是实施者。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30]:一是要提高老师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二是就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不足而言,要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不止会使高校在教学管理效率上得到提升,还能满足人文教育的要求。

五、思考与展望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医学生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探讨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和举措,希望能为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卫生部副部长高强在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作的《努力保证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指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一些从医学教育角度进行了分析,但基本集中于课堂教学(包括临床教学),本文拟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探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1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对促进医患关系改善的意义

1.1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医学生的医德和服务意识

“收红包、拿回扣、乱开药”,部分医生医德败坏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身不正则体不健、德不正则事不兴”,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要求我们未来的医生不仅要“精于医术”,更要“诚于人品”,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行为,促进医学生形成“医乃仁术”、“仁者爱人”的思想意识。由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还未有效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上供不应求的医疗资源现状和医学技术化的不良倾向,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的模式仍主要为主动-被动型,病人上门“求医”,一些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漠。医学生参加志愿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1.2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医患沟通技巧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并于1999年,将“交流沟通技能”纳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七个方面之一。1987年,英国医学会已将对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2]。中华医学会的调查分析指出,医患纠纷80%源于沟通不好[3]。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薄弱,许多医学院校对这方面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社会实践活动为医学生打开视野、走向社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

1.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

传统的医学教育是医学生在学校系统地接受了医学理论教育后进入医院见习和实习,间隔时间长,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更不利于学生医学技能的熟练掌握,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对于培养医学生“对业务技能精、对患者服务细”的职业素质和良好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这些未来医生减少因医疗技术发生不和谐医患关系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1.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

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的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分配不均。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4],中国证券报(2008年2月22日)文章《我国医疗市场现状》报道:“7.37亿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7.4%的卫生费用,而5.77亿城市人口占用的卫生费用为72.6%;城市与农村卫生费用比例约为3.5:1”。实践证明,医学生利用节假日宣传预防、自救等医疗知识和开展义诊活动,一方面可以缓解现实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基层就业观念,为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奠定潜在的基础。

1.5与有关医院合作,改善民众对医院和医生的认识

收狐新闻调查(2008年2月25日)显示:“六成医生曾经历或看到同事被打”,医院和医生越来越受到患者和社会舆论的质疑。医学生在学校、及有关医疗机构的支持下和共同参与下,通过志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医务社会工作的影响,可以有效改进公众对医院和医生的形象,增强公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和理解,为减少医患纠纷创造有利的条件。

2推动医学生社会实践改善医患关系的举措

2.1举办培训班,培养医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意识和技能

采取分散和集中的方式,结合有关课程教学(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采用现场模拟等形式,培养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和处理紧张医患关系的常识,树立正确的医患观。通过操作技能选拔和操作姿势纠正,激发学生参与操作技能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业务素质。

2.2开展医学知识宣传和义诊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

利用重大节日(如世界艾滋病日),与有关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宣明会等政府及民间公益性组织)合作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宣传,在寒暑假,通过“三下乡”形式,深入广大农村、偏远山区开展口腔卫生、食品中毒、溺水人工呼吸等自救知识的宣传。

在周末和寒暑假有计划的组织各类专业的学生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测身高、量血压、验血型、推拿按摩、疾病问诊、社区护理等义诊活动,通过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支持送少量医药给困难群众,为广大群众医治小病、常见病提供方便,减少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境。

事实证明,通过开展医学知识宣传和义诊,更能有效提高广大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增强作为未来医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3开展医疗调查,增进人民群众对医疗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与有关医院和研究机构合作,设计有关医疗政策和医疗问题的问卷,深入社区、乡村开展调查研究,一方面在宣传国家医疗政策的同时,通过对医院和医生存在问题的反馈,了解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交流,改善人民群众对医院和医生的形象,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4到基层医院挂职,了解医患关系现状和处理医患关系的对策

理论和实践存在巨大差距,为加深医学生对医患的了解,利用寒暑假和周末,采用示范制和轮流制,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医院(平时周末和暑期)和乡镇医院、卫生所(暑假)以挂职的形式进驻,深入第一线,座谈、全程观摩和见习,感受医患关系的现实局面,通过第一线体会处理医患关系,把握处理医患关系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总之,医学生开展医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处理新型医患关系的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本文借此希望对探索医患关系教育的教学新思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杨巧媛,王家骥.医学生应注重医患关系的意识培养.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1,32.

[2]谢伟,孟婕.浅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医学实习生教育.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304.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8

1美国老年医学现况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作者简介:杜文津,硕士,主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病学。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美国于1988年在全美内科资格认证中加入老年医学专科资格认证考核,1995年设立老年医学教育和培训国家论坛,发表老年医学和健康保护白皮书,包括老年医学训练、分布、应用的建议和获政府健康体系资格认证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生、老年病专科医生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和资格认证的内容等。1998年美国老年病协会发表老年病专科研究生训练指南,明确了老年医学基本教育目标、核心教育内容及专业目标嘲。目前全美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旨在医学生中普及老年医学基础知识,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个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老年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包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取得行医执照,以及1.3年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

3.1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美国老年医学课程设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学: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②衰老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行为、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政策问题、医学伦理学和法律、社会资源和规划、对老年人的态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常见问题有外科手术的评估、麻醉的选择、事故和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问题。④老年人的评估和管理:面谈和功能记录、交流和相处技能、老年人体格检查、特殊临床试验、临床诊治的做出、病历的保存、预防医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理学、康复、医护团队/科间合作、治疗的连续和机构间交接、人道主义关怀。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技能、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技术、文献回顾和解读、规划的管理。

3.2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包括6类内容脚。第1类用于达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级和高级咨询专业人员的质量准入标准。第2类培养教员,保证老年病服务领域具有合格和优秀的师资。第3类培养研究生成为老年医学教育的领导、骨干及学术专家。第4类培养研究生成为熟练的老年科医师,胜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5类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综述、制定科研计划、科研实践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必需技能。第6类培养是为研究生获得成为医学管理者及从事临床计划、目标、评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课程设置覆盖了老年医学所必需的所有元素。临床训练包括初级医疗、综合老年病评估、院内院外患者的咨询、护理院的医疗、家庭医疗、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康复、衰老的心理精神问题、医学伦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门诊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疗。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讨论预实验问题、复习文献、确定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内容、撰写论文。管理训练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国医学管理者协会课程、一些高级导师课程。

3.3老年病医师资质证明

老年医学是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认证的2级专业组织。ABMS是美国医师资格监督的初级实体。主修ABMS认证的老年病训练课程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内科学、家庭医学、或心理/神经病学住院医师的课程。经过1—2年的课程后,通过参加美国内科学和家庭医学或心理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可以获得老年医学资质证书。

4对我国老年医学医疗和教育的启示

4.1发挥现代老年医学的特点与作用

当今临床医学过度的专业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导致他们辗转于各个专科,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增加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老年科医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识基础上应有侧重的发展技术专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以老年患者整体健康需要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种急、慢性病的相互影响,权衡各种诊疗措施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协调各专科的会诊意见,多学科协作。还要系统考虑患者心理、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病症,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4.2骑立连续性健康保障服务的理念

老年医学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实践从疾病治疗延冲割健康管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时,注重传授健康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训练。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障服务至关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对其医疗服务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复期可以在社区或家中接受继续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如病情反复再回到医院就诊。美国的PACE项目即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我国应注重老年人养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体制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健康促进事业。

4.3制定合理的老年医学教育计划

老年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嘲。虽然,老年医学已纳入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但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没有系统完整的教学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南不够完善。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多方面力量,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培养老年医学人才的教育计划并大力实施。如在医学院校本科设置老年医学必修课程,老年医学研究要重点突出老年医学整体特色,在医学生每年度新生招录时设置针对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定向生;在青年医生中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加强系统规范的专科训练,完善老年医学资质认证制度等。另外,医学院校还应重视老年医学课程的设置,其课程的设置要符合老年医学发展的需要,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如借鉴美国的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9

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年镇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或以上。

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必须要有记录资料,受教育率达80%。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儿童保健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周接种,我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

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

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以上%,由儿保医生负责。

(六)、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论文写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七)、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社区医生论文范文篇10

一、“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1、成立专班,制订方案。

为加强对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市卫生局及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张建华、局长林国生为组长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班,制定实施方案。为扎扎实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市卫生局还专门从直属单位选派了14名优秀青年干部,作为“联络员”

派到各区卫生局参与和督导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区卫生局也高度重视这项活动,迅速成立精干工作专班,确定工作目标,按要求去实施医生下基层的工作方案。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的82家支援单位,认真落实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实施方案,制订了详细的“对口支援”和下派医务人员的计划。

2、明确任务,选派人员。

“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一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并直接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医疗防疫工作;二是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免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进修学习;三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无偿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建设和发展。

所有的支援单位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认真选派符合条件,政治素质好,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并积极与受援单位联系,主动上门调研,有针对性地选派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帮助工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都拿出受援计划,切实安排好下派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开展培训,启动工作。

春节前,市卫生局组织召开全市卫生系统

“千名医生下基层”动员大会,并对下派的53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要求下派的医务人员除完成日常的支援任务外,还应做到“三个一”:一是每个月要轮流进行一次专业知识的专题讲座;二是下派的医务人员,每两个月要轮流下到社区和乡村进行一次健康教育活动,传授医疗、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支援医院或下派的医务人员,每两个月要在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一次义诊咨询活动。

2月底,全市13个区先后举行了“千名医生下基层”的启动仪式,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定了协议书,所有的医务人员全部都按时下到对口受援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实际下派的医务人员有53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有117名,挂点医务人员135名,驻点医务人员395名,有263名医务人员下到6个远城区的乡镇卫生院。

(二)脚踏实地,扎实工作

1、积极开展各项医疗卫生活动。

“千名医生下基层”启动后,各单位在下派医生之前或之后,主动在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提出的问题,传播妇儿保健知识,宣教法律法规常识,宣传“千名医生下基层”的目的,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下派的医务人员,主动下到社区和乡村,走家串户,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服务,有的医生还自己掏钱为病人购买医疗仪器,赠给病人使用;有的则采取发放爱心卡的形式,为出行不便的病人上门送医送药。5个月以来,下基层的医生共接诊病人13万余人次,开展大小手术1663台,双向转诊1303人次,康复治疗19175人次,健康教育53949人次,健康教育期刊530期,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6326人次,免疫接种26065人次,在7个中心城区中的下派医务人员还积极参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活动,为社区居民上门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

2、帮助基层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这次下派的医务人员都是从全市大中型医院抽调的骨干,其中有博士、硕士,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有临床医生、技师、护士;还有预防保健人员。他们下到基层后,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基层开展了各项新业务、新技术。江夏区法泗卫生院在“防非”期间,区卫生局为其配备2台价值约20万元的新设备,一台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为血球计数仪,因该院检验医师技术力量薄弱,两年来从未使用过。市三医院根据这种情况,专门派出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检验科主治医师驻点支援法泗卫生院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并且指导基层检验医师操作新的仪器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受到基层卫生院和群众的称赞。

3、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这次受援单位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差、技术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齐的问题。根据这种状况,支援单位伸出援助之手,除下派医生外,还赠送资金、设备、仪器、药品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市一医院无偿援助每个卫生院价值6万元的急需医疗器械、药品和汽油发电机,帮助基层卫生院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市普爱医院不仅为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派出各科专家,还组成医疗小分队,展开各种医疗抢救活动;协和医院下派专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收治慢性心衰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省中南医院和解放军161医院派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内科住院病人进行联合查房,查房中边问边讲,理论结合实际,使基层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床边教学”课;通过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有机会和大医院的专家零距离的交流,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4、培养和锻炼了城市医务人员。

我市大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通过“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走进了社区和乡村,了解了基层卫生状况和老百姓的卫生需求。通过到社区和乡村为老百姓解决急难病症,在基层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城市医务人员深深感受到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的艰苦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痛苦。“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

活动,使城市医务人员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提高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加强管理,认真考核

为切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市卫生局制订了下派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各区卫生局和支援单位也采取了各种管理措施,加强了对下派人员的管理,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水平。

一是对下派人员一律实行业绩考核目标管理。通过市、区“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专班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监督管理和考核,确保了支援单位按要求派出人员,下派人员按时到基层开展工作。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青山区卫生局组织下派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与基层受援单位的中级以下职称的医务人员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协议明确师徒双方做到“六个一”:既制定一项详细的带教计划,确立一项与导师专长相关的带教主攻方向,建立一套师徒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谈心制度,撰写一篇有价值的专业论文,一篇带教心得体会,一篇带教工作总结。同济医院派出的护士除指导基层护理工作外,还帮助硚口区易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规范操作规程。通过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到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机会,并建立了“双向转诊”和“随时会诊”制度,为基层留下了一只“不走的医疗队”。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体会

一是通过把“千名医生下基层”与“对口支援”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展,建立了一个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的平台,使大医院下派的医务人员成为双方长期业务来往的关系纽带,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是通过把下派一个人与组成团队支援形式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把医疗卫生帮扶工作做到了实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的独立处置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通过大医院的对口支援和医生的下派,有效地发挥了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的作用,城市医务人员的言传身教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为群众的服务大大缓解了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通过实践证明,“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全市各级领导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管理,使该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万名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千名医生下基层”管理办法,加强对下基层医务人员的管理。同时,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安心基层工作,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支援基层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