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51:10

初中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1

(一)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漫画来丰富教学内容

漫画浅显易懂,也是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素材。漫画以社会各种事态为素材,与时事联系密切,通过夸张的寓意,讽刺、批判某些人和事。政治课堂中巧用漫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二)引入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共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经久传扬的当属文学作品,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其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其中不乏与思想政治课知识点相结合的作品。在政治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入文学作品,营造课堂氛围,弘扬民族精神。例如,在学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时,教师适时地引入学生十分熟悉的梁启超的名作《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学生朗朗的吟诵中,整个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实现心灵的撞击,同时激发起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

(三)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名句

在政治课教学中,引用名言名句,发挥它的释疑解惑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用“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分析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明发展的实质和普遍性;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来分析正确价值观和价值观的实现等道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些传统文化,使某些深奥的理论简单化,使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些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了所揭示的政治观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政治课在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引用的传统文化资源要注意精选

所谓精选,是指注意选择适合初中学生年龄段、思维发展的素材。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他们更习惯于那些形象、具体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参照,所以我们在选材时,引用的资源能恰如其分地说明和揭示教材中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并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必须使所引用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与教材保持一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引用传统文化资源要注意适时

我们都清楚,现在教学要求我们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合理的扩展和延伸,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知识面的扩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盲目地添加,一方面会增加课堂的内容,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学生的误解,导致在知识理解上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引用时注意时机。适时引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引用,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促成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适时引用,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可收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引用传统文化资源要注意适度,防止喧宾夺主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2

首先,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老师,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其次,政治老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做一个合格公民;最后,政治老师要关爱学生,以生为本,给学生以子女般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深入挖掘教材,渗透道德教育

初中政治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子,不失时机地促成德育熏陶,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如在教学“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与拓展,从政治上分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民主,从经济上分析了国家的富饶和强大,从文化上分析了祖国的悠久与灿烂……在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用历史和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教育学生永远将祖国的利益摆在首位。于是学生便在这样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及相关的资料,锻炼了思考判断能力,同时对祖国的感情也得到了确认和升华。教材是基本的教育资源,政治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那些具有较强道德教育的素材和例子,为初中德育扩充有效资源。

三、拓展第二课堂,注重德育实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堂45分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其课外时间,充分鼓励学生开展德育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得到道德的体验和内化。因而,笔者认为可以大力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接受教育、熏陶情感、内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这种德育实践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的感触更加深刻,知识的内化和形成也更加直接,德育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要更加有效。同时,在合作探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彼此合作、一起分享、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也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德育的有效进行。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3

人文精神是健全人格的必要组成成分,它对初中生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政治上的信仰方向。没有对政治的信仰直接地表明一个学生缺乏人生目标,漫无目的地生活,没有较高追求和发展欲望;只有具备政治信仰时,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奋斗目标,以更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人生理想。2.在社会上遵规守法,在生活中以高标准约束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树立法制观念,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该做,什么事坚决不能做。拥有最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3.文化和艺术审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修养,不同的修养导致了他们发展程度的不同。通过对学生有效的人文精神教育,可以使学生重视对艺术欣赏的选择,由简单的艺术欣赏上升到对高雅艺术品的欣赏,优化关注对象,比如关注人的心灵和情感。

二、初中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

通过观察发现,初中生普遍人文精神缺乏,经常出现失落感,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向导,思想不够充实和积极。2.对未来迷茫,不积极进取,不拼搏,虚度光阴,成绩与能力成反比或者高才华低品质。3.思想品德低劣,没有独立的人格,对别人缺少关怀,自私自利,遇到小困难就无法承受,极易产生挫败感。4.我行我素,不为别人考虑,坚持自我主义,行为举止不规范,道德品质不高,比如违反校规和法律。以上列举的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教学实践与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

怎样实现教学与人文精神互相渗透呢?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对社会、对感情的觉悟,尤其要重视提高学生觉悟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进一步实现人文精神教育推动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初一的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培养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自我,看到自我缺陷,树立目标,奋力实现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初二的政治课应教会学生法律基础,让学生心中有法,知法、守法、懂法,树立民主、公平公正的意识和追求;初三政治教学应将学生引向国情教育,告诉他们所肩负的重任和社会责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精神渲染

(一)人文精神与教材相结合

教师应钻研教材,寻找适当的人文背景,将人文精神和教材知识巧妙结合。例如在讲“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时,首先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播放完后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实现家和万事兴呢?借此引出课堂主题;接着播放另一段视频,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学生产生情感波动,诱导学生思考、议论,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导入知识点,告诉学生: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相互的义务,比如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义务现象,切身感受政治、感受道德,实现人文精神与教材知识的完美结合。

(二)教育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信息现代化为标准精选时政素材;有针对性地分析时政材料,突显人文精神。比如通过分析《2013年国别人权报告》中美国发生30起死亡4人以上的枪击案时,不仅要说明美国人权问题依然严重,还应该以国际及人道主义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品质,让学生学会用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珍爱生命。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步入社会,进行考察,发现社会中的挑战和竞争现象,化压力为动力,锻炼实践能力,这是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我国环境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接着合作学习,探讨该地区有哪些种类的环境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应该怎样防治等,最后告诉学生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应保持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以规范的社会行为美化社会环境等。

五、结语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4

(一)不能因材施教

在对初中学生培育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个人的心理以及性格,但是初中政治教师方式不能够灵活变通,基本上不能进行因材施教,不能够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个性来实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政治教学,使得初中政治教学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显得事倍功半,让人文精神在给学生传递的渠道上出现了问题,使得传递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

(二)教学模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初中政治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教室里围绕课本来进行,但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提升社会化的文化修养,在教室中进行初中政治教学这种单一的模式,不仅显得僵硬和枯燥,更是让学生降低了对人文精神的感知,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逐渐失去提升人文精神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政治教学目的。

二、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

(一)活用教材内容

新的初中政治教材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区别,不仅增添了许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更是丰富了理论知识,加入了许多的漫画、小故事、实际案例、名言警句、社会现象等,在所有的改变中,增添的人文内涵是初中政治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增加政治学科内涵和外延的重要内容。初中政治教师要能够活用初中政治教材,能够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依据,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授课方向,以培育初中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目的,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初中政治教学,把课本以外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拓展课本的厚度和学生的认知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积极性。这样经过不断地拓展教材,活用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文精神,让课本成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载体。

(二)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

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治课本丰富的内容和大量的社会实例来讲解,更需要通过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自身过硬的素质来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产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为初中政治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手段,更需要拥有优秀的政治品格,崇高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水平。能够在日常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做到表率,能够以自身的人格感动学生,能够用自己真实的情操感动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态度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政治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政治话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实时动态,能够对国际新形势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够研究和挖掘其中隐含的问题,能够提炼出自己看问题中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政治观点,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世界观,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久而久之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会初中政治理论知识,必须要有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政治教学课堂,这是学生能够学习人文精神的根本,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到政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能够不断地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能够让学生有序激烈地讨论,使学生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政治知识,把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方式。初中学生感情比较丰富,如果在情感浓烈的课堂上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感知能力,能够使得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将会让学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

(四)创设社会或者生活情境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5

1.强化反思结果,提高反思热情

要想让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首先需要让学生树立反思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留出时间来强化反思的结果,对于学生在反思中发现的疑问要集中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对于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反思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例如:在学习完我国的税收法和征税的意义方面的知识后,学生通过反思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税收的主体是谁?为什么要税收?”等一系列的反思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反思提问,给学生进行解答,“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所以缴纳税款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违反税法的人要依法制裁,抵制这种违法行为。”通过对学生反思结果的强化,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税收性质和目的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提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对于有价值的反思结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从反思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得到鼓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思热情,增强反思意识。

2.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反思思维

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交流中扩展知识,反思效果会更加明显。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听课,在教学结束后,留出时间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反思总结,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讨论,结合组内成员的想法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小组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反思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对于最终总结的反思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先展开讨论,也可以和其他小组之间进行疑问交换,尝试解决对方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激活学生的反思思维。

3.增加师生互动,树立反思意识

教学中少不了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学其实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在互动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想法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让师生之间形成信息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反思意识。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反思方法

1.培养学生形成记录政治反思日记的习惯

要想让学生能够掌握反思性的学习方式,除了树立反思意识之外,还需要学会正确的反思方法,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反思效果。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反思学习中要掌握好学习方法,通过自身的总结归纳,发现问题,进行反思,从学过的知识中发掘新的知识,掌握政治学习的主动权。采用记录政治学习日记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日记不仅可以记录当天的心情,还可以将日记这种形式引入到政治学习当中来,学生通过记日记将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例如:学生可以在日记上记录当天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遇到的疑难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没有想通的、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以前学习到的知识有没有相关联的地方等。通过这样的政治反思日记能够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反思,能提高政治学习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反思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得到认可和肯定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差异,这是和学生的个人能力相关的。在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通过反思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得自信,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反思能力差的学生要经常鼓励,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促进共同进步。

3.开展政治学习自我评价

反思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的表现有正确的认识,通过自我评价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弥补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取得政治学习上的更大进步。

三、总结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

初中政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关键。因此,必须要提高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政治教学的直观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好奇心较重,而且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地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2.优化教学结构。由于初中政治课程比较繁琐,而且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也无法抓住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教学结构,将课程教学中抽象化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3.开拓学生视野。对于初中阶段政治课程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要紧跟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对社会发展变化有所了解,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也能够加深对政治学习的认识。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导入。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的导入,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教师在进行《珍爱生命》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图片和视频片段,等等,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学生在面对这些直观的视觉冲击时,心中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出内心的看法,并对其看法加以指导,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2.利用多媒体加深知识理解。在政治学习中,很多内容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课件视频,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情绪变化对学习、生活和身体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实现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3.利用多媒体促进课堂交流。课堂的互动交流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交流型的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人不能选择父母》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进行气氛的烘托,让学生能够投入到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还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引导整个交流讨论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从而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有效提升了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对政治学更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初中政治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而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应用策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继生.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22):52.

[2]李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6,(8):52.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7

初中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会学生尊老爱幼、团结集体、尊敬师长等,又包括了基础的社会法律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围绕教材内容,贴近教学实际,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启发性的案例。如在教授“生命只有一次”这一章节时,教师选择了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同学们多多少少都听说过这个事件。教师从投毒者林的投毒行为出发进行分析,这是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珍惜他人生命的错误行为,得出:在伤害了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也放弃了自己珍贵的生命。因为他在毒害他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失去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不珍惜自己生命、不珍惜他人生命的表现。教师借这个事件告诉学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非常宝贵,要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活出色彩,用宝贵的生命时间好好为国家做贡献。教师结合课程特色,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只有一次的概念,然后学生才能记住这一理论要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把握教学时机,适时举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把握教学案例的实施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有些例子放在课前讲,能够导出教学内容的主要问题,制造教学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些例子插在课程内容中间讲,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出前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出下文的问题;有些例子放在教学内容之后讲,能够起到升华主题、总结内容的作用。例如在教授“跨越代沟”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最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邻居与其上初中的女儿。邻居本以为自己能够理解女儿作为初中生的一些想法,但是进入初中以后,她发现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为了能够更加了解女儿内心的想法,母亲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女儿知道后大闹起来,由于也没有理智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双方开始冷战。后来经过母亲思考良久,主动跟女儿沟通并承认错误,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对于自己的关心,最终冰释前嫌。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加上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客观、合理地去理解父母的行为,对教学知识也加深了理解。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还让学生懂得了理解父母的重要性。

三运用正面例子,正确用例

初中政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要以积极向上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崇拜感,让榜样的力量指导学生去模仿、学习。其次,教师举例的过程中,不应该对实践过分地褒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探索案例的利与弊,让学生对案例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如在讲解“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时,教师引用的就是时下最受学生欢迎的网络作为教学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首先引用网络发明的原因——本身网络的出现,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更方便、更畅通地交流,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不良因素也侵入网络,从网络传到各地。但是网络信息技术有优点、有缺点,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对于网络带来的不良诱惑,我们要学会说“不”,同时合理地利用网络,增强自身的学习。

四掌握学生特点,典型解例

教学案例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在课堂举例的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举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实例。如在学习“与父母平等沟通”时,笔者就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我想更懂你》,这首歌反映的就是母子间存有隔阂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共鸣与思考,让学生想想自己与父母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来谈谈自己面对与父母的隔阂时的想法。在歌曲旋律与歌词的映衬下,学生产生了兴趣,开始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父母不理解的地方,同时也说出希望父母对自己能够理解。教师通过对典型大众化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8

首先教师可以面带微笑、满面红光、步履轻盈地跨入教室,这样高昂的情绪定能引来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将目光聚焦在教师身上,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自己情绪高昂的原因,可以公布近来发生在学生中间的好人好事等,进而教师用心满意足、对学生满腹期待与鼓励的良好情绪来影响和带动学生,进而向学生引出主讲课题“多彩的情绪”。这种通过创设情境来逐步引导学生的方法往往能够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引导,激发学生热情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集声音、视频与画面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在多媒体这一教学设备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生动的现实画面,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生动又传神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顺着情境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好习惯受用一生”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思想理论,使学生能够切实按照教师的讲解去实践执行,能够切实培养他们养成好习惯,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呈现一些知名人士(可以选择初中学生相应年龄段所欣赏、倾慕的对象)良好生活习惯的相关报道或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些新闻画面与逼真的动态视频等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成功人士的好习惯在他们成功道路上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不良人生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报道,让学生感受到不良习惯的危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在这些生动、逼真的情境中深刻地感受与体会所学的人生道理,从而在心底认同这些道理,进而接受师长的教导,亲自去执行这些理论,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好习惯的受益者。

三、营造氛围,情境引导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优良品格及其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而且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情境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可以截取典型的生活情境,将其带入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生活中常见的氛围,通过观察与总结学生的反应来进行适时教育和引导,这样往往能够起到有效教育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使学生接受教育和引导。例如:“面对诱惑,学会说‘不’”这一课,是对学生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积极人生情趣的塑造。正是由于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不良诱惑,一些学生如果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或缺乏自制力就会陷入不良诱惑的陷阱,不可自拔,甚至耽搁了学业。为了对学生进行真实的引导教育,教师就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为学生播放一些违法犯罪的法律报道,最好是一些真实的、现场直击的报道,教师可以对犯罪分子诱惑青少年的犯罪案件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截留与选择,以暂停的方式来将诱惑情境呈现在学生眼前,观察学生此时的反应,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当自身遇到这样的生活情境时,会怎样做?”不同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回答,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答案分成A、B两小组,形成两小组结论的对抗,然后再继续向学生播放视频,为学生最后公布案件的结果,看看不同做法的最终后果,并对学生进行目的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是非以及诱惑,能够对不良诱惑坚决地说出“不”字。

四、结语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9

学生政治学习参与度与主动性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学习资料,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预习引导。首先,指定必读学习材料,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强对重点、难点的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做标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学会指定阅读提纲,使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所学政治知识网络化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梳理,初步完成知识构建。预习的过程为以后的政治学习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为政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学互动效果

在政治教学课堂上,老师要依据政治教学和互动教学的特点,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和热门话题,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讨论政治事件的热情,提高政治学习的参与度。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调查、研究,组织辩论,撰写讨论报告,由老师进行最终总结,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升华政治学习的高度。1.问题讨论法。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实现角色转换。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可以展开互相提问,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同时得到提高。2.组织辩论法。首先由老师预先设定辩论题目,民意决定辩论正反方,充分准备后展开辩论,最后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评委会进行总结。在次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寻找准备资料,自主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升华资料内容,整理辩论稿,完成辩论,这无疑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好方法。3.创设情境法。针对具体所学政治知识,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提高互动直观效果。比如,在学习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防止不法侵害的内容时,让学生在行动中,切实感受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实效。不仅有利于政治知识的学习,更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益。

三、重视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

相对于音乐、美术等教学科目,政治课程纯文字词条的学习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很容易让人提不起兴趣,长时间填鸭式的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很难长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种现状,就要最大化的拓展学习渠道,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幻灯片等现代化教学用具,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篇10

在传统初中政治考试中主要采用的是闭卷考试,学生在考试之前就必须要对考试范围内的政治知识死记硬背,牢牢记在脑中,然后在考试时将所记住的内容写出来,这也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只有少数的学生能符合考试成绩,大多数学生都会为考试成绩而苦恼,学校也只看重分数,根本不会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不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通常都会采用“题海战术”和加班的方式来教授学生,过早地使学生内心承担过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厌倦。我国教育部门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做出了重大改革,将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也就是学生在参加初中政治考试时可以携带相关政治资料进入考场,在考试时可以翻阅政治资料,根据课本中的知识和观点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要点学习政治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判断能力,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很多初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都十分厌倦,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目前考试制度的约束。传统应试教育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牢记程度,如果学生对于政治知识记不牢,那就无法达到学校的考核标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对初中政治课程产生厌倦。二是传统初中政治课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主要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授课,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课本上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概念和原理知识,学生处于初中阶段不能正常理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如果学生长此以往就会对初中政治教学失去兴趣,偏离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新课改以后,国家教育部门专门针对原有政治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删减和优化,将概念性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表述,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也转变了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方式。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标志,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为了对初中政治教学完成彻底改革,跟随时展的潮流,我国教育部门结合社会发展常识对初中政治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是对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些较远的概念理论进行了删减,同时将当前社会宣扬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思想作为重点,将西部大开发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添加到课本中。在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考核标准也转变为开卷考试,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知识的比例,主要是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过查阅课本上的资料来解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针对三个“突破”引发的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由于国家教育部门新课改的实施,许多学校都开始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校领导者并没有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只是做足了表面功夫,这也就导致许多学校政治教学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门没有制定明确地教学管理评价模式,各个学校都私自实施新课改,没有一个章程,造成了新课改的混乱,也为素质教育造成了障碍。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