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时间:2022-12-12 10:36:42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一、相关文献综述

众多国内学者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郭平刚(2008)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提出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并不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的结论[1];曾令刚(2014)认为当银行面临大额流动性缺口时,资产证券化具有较强的缓释效力,能较好地解决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的问题[2];谢舒宜(2015)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影响[3];邹晓梅(2015)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促进商业银行ROE的主要因素[4];刘红霞(2016)认为商业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是由于监管的加强,而导致商业银行动力不足的首要原因则是流动性充足[5]。从现有文献来看,大多数文章都是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风险的控制以及存在的意义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实证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往往只是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选取国内已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商业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通过相关检验与回归分析来验证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

本文选用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8家银行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区间进行研究。原始数据来源于choice数据库以及各银行季度报表。(一)指标选取。1.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的选取。目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的是静态评价法和动态评价法两种方法。其中,静态评价法涉及到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贷比、核心存款比例、流动性比率、贷款占比和拆借资金比例等;动态评级法涉及到的主要评价指标有融资缺口、流动性缺口和久期等。在考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的同时,较难获得动态分析所需的数据,因此本文选取贷款占比以及流动性比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2.衡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指标的选取。在衡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一般采用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和证券化比率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其中,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是由证券总交易量与证券总流通量相比计算得到,换手率的高低体现的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好坏。通常而言,换手率越高,说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证券化比率是由衡量当期银行证券化资产总额与衡量当期银行信贷资产总额相比计算得到。证券化比率的高低衡量的是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高低程度,一般而言,证券化比率越高,说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程度越高。3.控制变量的选取。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其对内部风险的控制以及整个银行资产结构的调节能力都相对较强,同时有能力发展各项新业务来进一步控制潜在的风险。净利息收入比率是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金额与总资产之比,通常用于衡量银行贷款业务盈利的能力,数值越高说明商业银行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越差。综上所述,对下文实证分析中使用到的变量进行列表展示,见表1(二)单位根检验。为消除原始数据中共同趋势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化处理。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一阶差分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一阶差分后的数据序列呈现出平稳性特征。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可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时间序列平稳,可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三)协整检验。为了进一步判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协整检验来判断其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先运用OLS最小二乘法估计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残差,最后再对残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如果残差序列平稳,则认为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运用Johansan极大似然估计法检验流动资产比率LR与证券化资产比率AS、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TS之间以及存贷比CR与AS、TS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以及协整关系的个数,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检验结果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变量LR与AS、TS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CR与AS、TS之间也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于LR与证券化资产比率AS、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TS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存贷比CR也与AS、TS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可进行长期均衡的因果关系检验。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LR与AS、TS之间以及CR与AR、TS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在置信区间为5%、滞后阶数为2时,证券化资产比率AS是流动资产比率LR的格兰杰原因,而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TS不是流动资产比率LR的格兰杰原因;证券化资产比率AS是存贷比CR的格兰杰原因,而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TS不是存贷比CR的格兰杰原因。(五)回归结果为了了解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引入控制变量对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流动资产比率的回归方程如下:LR=0.2163×AS+0.0732×SLE+0.0133×NIRR+0.2764t=(15.8652)(2.1345)(1.9760)(1.9224)同时可得到存贷比的回归方程:CR=0.1091×AS+0.138×SLE+0.0095×NIRR+0.2562t=(2.8652)(3.3241)(2.1123)(1.7391)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相关结论。1.资产证券化对流动资产比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银行流动性比例与资产支持证券的换手率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资产证券化比率每增加1%,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将会提髙0.2163%。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不是流动资产比率的格兰杰原因,而证券化资产比率是流动资产比率的格兰杰原因,可以看出银行流动性比例的变化不是由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所引起的,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比率的变化所引起的。这是因为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换手率过低会导致资产支持证券的流动性不高,从而无法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因此进行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而资产支持证券低流动性对释放银行流动性风险作用不明显。2.资产证券化对存贷比的影响。存贷比与资产支持证券的换手率及资产证券化比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证券化比率每增加1%,存贷比将提高0.1091%。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证券资产化比率是存贷比的格兰杰原因,而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则不是存贷比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存贷比的变化是由资产证券化比例而非资产支持证券换手率所引起。结果同样表明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而资产支持证券低流动性对释放银行流动性风险作用不明显。(二)对策建议。1.加速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改革。由于我国金融业的长期分业监管政策的实施,迫使商业银行只能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和交易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从而面临投资者数量有限、结构单一的问题。而发行审批环节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金融业可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契机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突破口,加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从而为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提供制度保证。2.加快信用体系及相关机制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国内大多数资产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评级不高,较低的信用评级导致了相关费用和融资成本的增加。因此应当提升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水平,保证资产支持证券的顺利发行,另外可以适当扩大交易平台,探索交易机制,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3.防范和控制风险,加强业务监管。监管机构更要加强监管力度,构建合理有效的规则制度,重视金融机构间以及企业之间的风险关联性,从而对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以及传导过程做到提前防范。在合理与安全的范围内允许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同时,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体制。

[参考文献]

[1]郭平刚.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研究[D].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曾令刚.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谢舒宜.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4]邹晓梅,张明,高蓓.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相关性、影响路径与危机冲击[J].世界经济,2015,(11):144-167.

[5]刘红霞,幸丽霞.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行为动机研究———基于监管主导与市场选择的对比视角[J].证券市场导报,2016,(2):47-53.

[6]任立军.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作者:宋策 吴礼斌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