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贷款风波调查论文

时间:2022-04-02 04:51:00

证券贷款风波调查论文

“骗贷”风波

当中信银行要把19个北方证券员工告上法庭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很冤,怎么不明不白成了被告。

2000年,北方证券按照“分业管理,分业经营”要求,与其控股股东——中国工商银行沈阳市分行实行脱钩,并按照《公司法》规定和证监会要求,进行了以增资扩股为核心的转制重组工作。同年12月,脱钩转制与增资扩股重组方案获批,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江苏东方国际集团、金新信托投资股份公司、沈阳台金投资股份公司、鞍山合成股份集团等公司进入北方证券,中汽总公司的路畔生担任董事长,原董事长王兴明任总经理。

“在转制过程中,一部分人回到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一部分人留了下来。公司决定把积存下来的住房公积金拿出来给留下的员工进行货币分房。”

“问题就出现在这中间。”北方证券的一位原高管告诉记者,“回工行的那部分人当然不愿意啦,因为这里边也有他们的贡献和福利,本来2000年9月6日钱已经打到留下来的那部分入在招商银行的个人账户里。”

但北方证券的管理层此时要把钱收回已经不可能。而此时正赶上中信实业银行推出“富民贷款计划”。于是,“公司提出给留在北方证券的职工发放由公司担保的银行贷款来冲抵住房公积金,高层承诺这部分钱以后由公司慢慢还上。”北方证券的一位员工介绍道。但北方证券法律部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这部分钱款只是借给他们的并没有说是给他们的。

“贷款办完后,我们并没有拿到钱。因为,公司从贷款中扣除了与发到沼行账户上的等额款项。”2003年1月10日,北方证券突然发文要求职工还贷。“贷款按月息5.44‰计算,比同期银行利率高了近一个百分点。要知道真相我们决不答应贷款。”这位北方证券的前高管人员当然有理由愤怒,因为他名下的贷款有近20万。“借款还钱天经地主,公司只是在中信的那笔代款中把原来借给他们的那部分钱扣了回来。”法律部的那位女士解释到。

而作为担保方的北方证券为了催促还贷,2003年1月10日更是下了一个“北证字[2003]4号文”,告诫如果2003年2月28日以后还未还款的职工将停止工作及相应福利,甚至解职。4月16日,北方证券又发函指出,员工不还贷自身已失去诚信品质,已不适宜在金融机构工作,对他们按待岗处理。

“公司对我说,只要我象征性地还一点钱,哪怕是一块钱,公司就让你回来上班。”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但还一块钱就等于承认了这笔贷款。”

“迫于工作的压力很多人还了。”但最后还有19人没有还上,他们认为这属于北方证券的欺骗性贷款。他们向记者出示了从中信实业银行沈阳分行复印出的本人账户资金流向的取存款凭条,记者发现这些上面既没有填取款日期也没有取款人的亲笔签名,上面惟一的证明就是户主的印鉴。“这一切都是私下操作的,我们都没和银行见过面它就把钱贷给我们了,并且我们并没有提供自己的印鉴。”

对此,中信沈阳分行副行长肖树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当时他们至少在贷款合同上都有自己的签名,等于授权北方证券了。”“我们只是要收回贷款。现在已经在沈阳和平区法院进行诉讼,贷款程序违不违规让法律来判断。”“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还了,只有这十几人没还呢?”北方证券法律部这位女士为记者分析,“这说明这笔贷款并没有什么不妥,当时是他们授权公司去做的贷款,我们没有骗他们去贷。”

“北方证券利用职工名义贷款不只一次,”那位原高管告诉记者,2000年8月,北方以“个人消费贷款”方式从工行沈阳新北支行贷款5100万元;2001年3月,又以同样方式从建行沈阳北市支行贷款1600万元。“这件事情在公司很多人都知道。”“当时,公司以档案升级的名义让我们提供本人和家属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和收入证明,而且收入填得还挺高,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干嘛用。2000年末我想买房去做组合贷款,但被告知我的名下在工商银行贷了50万元。这时我才知道。”当记者求证此事时,北方证券法律部的那位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资产管理部的人已换了一遍,我要去高层那里求证一下这件事情。但记者截止发稿时,仍未得到她进一步证实。

而北方证券的另一位员工也表示莫名其妙:“有一次我碰到在工行一位姓杨的朋友,他见我打招呼说,还是你们好,公司又给你贷了几十万!我还以为他开我玩笑,谁知他认真地说‘你的名字还是我代签的呢’。”

当记者向这两家银行询问另外两项以北方证券员工名义贷款的事项时,未得到任何证实。

炒作沈阳化工?

“2000年底,沈阳化工在北方证券沈阳的几家营业部里成交量突然暴增,我们都注意到这个现象,但并不知道是谁在做。”当时就职于南八中路营业部的一位北方员工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形。

在沈阳化工的2000年年报中,北方证券有四家营业部是沈阳化工的前10大股东,分别是沈阳北站营业部、兴顺营业部、太原北街营业部、南五马路营业部,共计持股194.48万股,市值1791.79万元。这个过程从当年8月25日算起,期间可能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

“2001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也注意到北方证券的营业部中,沈阳化工的股票交易量异常放大的现象。”当时,“沈阳特派办一位官员就打电话到南八中路营业部,问当时的经理李原中怎么回事,李回答是有客户在做,不关北方证券的事。”在北方证券的一本“自营稽查账册”上,记者看到了大量的其持有重仓股的转托管记录,其中大同证券和南京证券的营业部接受得最多。

2001年沈阳化工中报显示,南五马路营业部减持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12月31日,北方证券更是减持得只剩92万股了,至今未变。

就在这本“自营稽查账册”上,北方证券自营股票账户明细上沈阳化工赫然在列。稽核结果显示,截至2001年12月3日,北方共持有沈阳化工127万股,买入的均价为10.071元,按当天收盘价7.61元计算,北方证券在沈阳化工上损失312.51万元。

在沈阳化工的K线图上显示,从2000年9月最低价7.68元算起,到2001年3月29日的新高11.60元,这一段恰好是北方证券大量买进的时期。这6个月中,沈阳化工股价在10元以上的时间在两个月左右,而北方证券的平均成本在10.071元,而这几乎是沈阳化工价位最高的区域。

据记者的调查,沈阳化工集团一直是北方证券的股东。2000年,为第六大股东。2002年,北方增资至10亿元,沈阳化工也在其股东之列。而公开资料中,北方证券又持有沈阳化工最多的流通股。这样,“就是北方证券在炒作自己股东的股票,这属于明显的关联交易。”上面那位人士补充道。另有员工告诉记者,北方证券在买卖股票时,大量使用个人账户。

“为客户非法融资”?

据记者了解,北方证券在资金的管理上也有些值得推敲的地方。

2002年1月1日前,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账户与客户保证金账户事实上是并未分开。在记者拿到的2001年12月3日的北方证券“自营股票账户明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有八只股票的资金来源是“公司款”;另一部分有四只股票的资金来源是“贷款”,贷款部分资金为1222.14万元。“‘贷款’这部分资金极有可能是将客户保证金挪用了。”北方证券的一位内部人士分析认为。在另一张“账内账外资金调拨关系”表中,自营账户从2000年6月21日到2001年4月25日都有一个负6000万的记录。在北方证券稽核部工作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公司自营账户的透支行为,那时客户保证金的账户和自营的账户是在一块,因此这6000万元很有可能是挪用的客户保证金。

在资金紧张的同时,北方证券对待有些客户却是“大度”的。记者掌握的北方证券民族北街营业部和友好街营业部1999-2000年的客户透支情况明细表显示,这两家营业部为客户融资总额分别为3490万元和2266.1万元,分别融出16笔和6笔。

在民族北街营业部,一位叫张或的客户在透支700万的同时,还能支取500万的现金。而一位叫高金伟的客户两笔透支就达1380万元,他从中支取了现金432.2万元。就在这个表中的备注里,对大多客户评价却是还款能力差和还款能力一般。

“这些客户大多与他们有些关系,到现在很多客户还是没能还上透支的款,可能有人永远也还不上了。本身营业部为客户融资就是违法,还允许提走现金,这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两家营业部非法为客户融资就达5000多万元,可见这里面的问题有多严重。”对此,北方证券的一位原领导痛心疾首。据了解,民族北街营业部原经理孙承志目前已不知所踪。

“委托理财保底”

这么多的资金出去,北方证券当然需要更多的资金补充进来。尤其是2001年下半年时,股市的暴跌绷紧了证券公司的资金链。

当时,资金的吃紧在北方证券身上体现得颇为明显。“那一年,公司管理层又出新招,要求每个员工要从外面拉来100万元委托理财资金,每家营业部分下去500万元的额度。”一位北方证券员工透露。他补充说:“如果完不成任务,工资、奖金减半。这100万不是小数目,老同志还好说,年轻的员工到哪儿去搞到?最后,总共可能只搞了1个多亿。”

当然,北方证券允诺的条件还是非常优厚的,承诺给予资金委托人10%的回报,同时给员工6‰的奖励。当时,大多数证券公司私下承诺的是每年8%的保底。

分析人士认为,北方证券这样做,可能真是反映出公司资金的窘迫。“2001年下半年,那险恶的市场中用10%的回报去融资,谁都难以做到。到哪里去找这么赚钱的项目?”

按照证监会规定,证券公司不能承诺收益保底来进行委托理财。在记者拿到的一份北方证券与一客户签订的一份70万元的《资产投资管理委托合同》(北方证券2001年财字第014号)中,附带的《资产投资管理补充合同》里明确写道:承诺年收益率达到10%,合同签订日期是2001年9月28日。

7月9日的沈阳,已是风和日丽。然而,对于北方证券来说,暴风雨之后的余波一时还难以平息。